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09-27 18:01:46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1

[论文摘要]礼仪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促进历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我们应传承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我国文明、进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本文试从礼仪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对社会现实交往中,礼仪原则及规范的理论意义及具体实践作一探析。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腾飞时期,我们需要从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礼仪优良传统,以激发当代民族的创造和进取精神,实现对文明、进步、健康、和谐社会的创建。

纵观历史,礼仪对促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兴旺发达和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并能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随着当今时代的开放,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礼仪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准则,社会成员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愈来愈显示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由此,在当今时代,我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礼仪的学习及研究,作为参政党,应责无旁贷的为礼仪精神的传承、礼仪在实践中的运用作出努力。

一、弘扬“礼仪”精神

礼仪,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延续,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礼仪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影响深远为世界所景仰。我国传统礼仪,即儒家所提倡的“礼”,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其典章制度、宗教、法律,以及伦理风范、生活方式、做人本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我国传统礼仪在其延续中不断扬弃和完善,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礼仪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如礼貌、礼节、礼宾等,还具有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即思想道德及品格修养。显然,礼仪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合乎人性,并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

从礼仪的社会功能来看,它虽不同于法律功能具有的强制性,但表现出的自律性、内控性和预防性的功能特征,其约束作用更广泛深入、更易于接受,并且对社会个体人格的要求更高。我国现处于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期,需要倡导礼仪精神,通过“礼仪”的方式,化解种种矛盾、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创造其互利共赢的局面。审视历史的发展,不可否认 ,人类生活既要受 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要受社会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社会规律则指道德、法律和礼仪。因而,不可忽视礼仪精神对于当代的重要意义,我们应从民族传统礼仪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二、遵循“礼仪”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史可谓一部人类交往史。对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只有遵循礼仪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有效交往,达到预期目的。

1、“相互尊重”为首要前提。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层次需求论”,为我们揭示了“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期盼得到外界重视,注重自我尊严的维护,因而唯有做到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和谐 、愉快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原则,主要指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习俗、个性及兴趣爱好等。当今,此原则已被世界各民族视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

2、“社会道德 ”为基本准则。社会道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历史来看 ,作为个体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是通过社会舆论 、内在信念、传统习俗的力量,来实现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同于法制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依靠道德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道德则是构成礼仪的内在基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即要求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求得自身发展。社会道德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关系,它维系着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和纪律 ,我们应当奉行这一原则。

3、“平等相待”为情感基础。作为人类先进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礼仪,竭力倡导交往中“人格平等”的礼仪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在礼仪面前,只有辈分 、长幼、主宾的区分,而无贫富贵贱之别。诚然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条件的优劣之分以及个人客观机遇的不同,造成 了贫富差别的现象,但社会交往中的以礼待人是不可因人而异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不嫌贫爱富、趋势附炎的高尚品德,便说明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共同建立和维护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原则。作为参政党成员,理当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一原则 。

4、“诚实守信”为必要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皮注森曾做一项社会实验,在一张问卷表格上罗列 了达 500多个描述人的形容词,其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人际交往中成败的必要条件,取决于是否“真诚”。而作为“真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个人行为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守信”,则表现为交往中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出为人处事的信誉和坦然。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确从现实来看,“守信”俨然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讲空话、套话、假话等不良风气的严厉抵制。作为参政党成员应明白,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唯有奉行“诚信”的原则,才能提高自身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践行“礼仪”规范

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无疑,一个时代的开放意识愈浓,其社会交往活动愈显示出它的价值,而作为维护健康和正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则更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因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对其交往效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大量实例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我国历史上便不乏大批优秀参政党成员,以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散发的人格魅力,博得社会广泛赞誉。作为现代参政党成员,理应成为礼仪精神的传承者,礼仪规范的践行者,以身作责去感染、带动周围的人,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无可置疑,在当今,一个注重礼仪的参政党组织,可以其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于优势和有利地位。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2

【關键词】高职;语文;礼仪;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氛围,而语文教育向来被认为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对应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其功能也是多层次的。最为基本的层次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就其高层次而言,则以传承中华民族古典文化、介绍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及先进的人文精神为基本任务和核心内容。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恒久,在当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必须注重公关礼仪方面的礼节。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是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其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基础,以社会的需要为其归宿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公关礼仪的教育。

一、公关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一)学生在公关礼仪方面的现状

经过我们对学院学生公关礼仪常识方面的调查,以及平时观察和相关的测试来看,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方面教育普遍欠缺。人们认为公关就是陪吃饭和喝酒等方面的内容,礼仪就是注重形象、穿着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这是很片面的看法。礼仪应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部分学生比较有礼貌,少数学生连礼貌都没有。存在这样的现象,表现为骄狂,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厚此薄彼,更有甚者傲视一切,目空无人,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为此加强学生的公关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公关礼仪的职能

1.塑造形象: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2.沟通信息: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二职能,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的词语+38%的语音+55%的表情。

3.联络感情: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三职能,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对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真诚是社交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社交场合,尤其需要付出一颗真诚的心,方能收获温暖。

4.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第四职能。

(三)加强公关礼仪教育的原则

1.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2.平等适度的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轻浮。

3.自信自律的原则。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

4.信用宽容的原则。信用即讲信誉的原则,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决不应拖延迟到。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定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容许别人有行动与见解自由,对不同于自己和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一切,是你争取朋友的最好方法。

二、语文教学中公关礼仪教育的设想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性,可结合公关礼仪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公关礼仪教育的设想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公关礼仪常识的教育

现代公关礼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加强常识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做起。其常识内容简要包括公关礼仪的涵义,分类、基本理论、原则、注意事项、各类公关礼仪的具体做法、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及相关礼仪要求和禁忌、公共礼仪常识。

1.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2.身体语言类。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3.饰物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4.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饮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礼貌尊重,以求此后友好的发展互相的关系。

从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等相关内容。

(二)模拟公关礼仪实习

在学院的各种学习生活中模拟相关的公关礼仪实习场所,让学生得到实习的机会。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模拟实习。

1.语言礼仪;2.动作礼仪;3.会议礼仪;4.酒宴礼仪;5.行车、坐车礼仪;6.公务礼仪;7.商务礼仪;8.个人礼仪;9.各类角色的礼仪实习;10.各类社会公关礼仪实践活动

当然,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绝非语文教学的专利,学生的礼仪礼节养成也不会通过语文单一学科教育就能实现。应加强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学科的配合联动,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形成强大而有效的校园文明氛围场,从而促进学生在礼仪方面的良好养成。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3

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因为中国是千年文明古国,是千年文化古国,是千年礼仪之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做有礼仪修养的文明人。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交际能力。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1、 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 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

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 什么是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 什么是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 什么是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 什么是仪式?

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 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展性。

8、 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

(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 礼仪的功能有哪些?

(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 为什么要讲究礼仪?

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 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12、 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

13、 什么是习俗?

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14、 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1)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2)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15、 什么是礼宾序列?它有哪几种主要的排列方法?

它又叫礼宾次序或礼宾排列。它是指在外交活动中,依照国际惯例与本国的习惯做法,对于应邀而至的众多国家、团体或个人的尊卑顺序,所进行的合乎礼仪的排列。

当前,在各国的外交实践中,礼宾序列共有以下五种具体排列方法。

(1)按照来宾的职务高低的顺序进行排列;(2)按照外交活动的参加国国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3)按照来访国告知东道主该国组成代表团,或是决定派遣代表团的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4)按照有关各方正式抵达活动地点的具体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5)不进行明显的尊卑顺序的排列。

16、 《礼记》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请问你怎样理解?

(1)这体现了礼仪的原则中敬人原则;(2)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既要互谦互让,互尊互敬,友好相待,和睦共处。而且更要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3)在礼仪中,对待他人的要求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为重要。要做到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17、 什么是合十礼?

信奉佛教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盛行合十礼,合十礼就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并微微上举,同时头微向下俯下,合十礼以跪拜为最尊敬,蹲着行礼次之,平常是站着行礼。

18、 个人形象六要素是什么?

(1)仪容,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2)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3)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4)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5)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6)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19、 个人的基本礼仪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0、 怎样学习礼仪?

(1)要掌握有关礼仪的理论知识;(2)积极参加礼仪实践;(3)学习礼仪,最好要经过专业训练;(4)要向群众学习;(5)礼仪修养要善于自我检查和总结;(6)学习礼仪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21、 修饰头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1)勤于梳洗;(2)长短适中:包括性别因素,身高因素,年龄因素,职业因素;(3)发型得体:包括个人条件所处场合;(4)美化自然:包括烫发,染发,作发,假发。

22、 化妆时,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是什么?

(1)勿当众进行化妆;(2)勿在异性面前化妆;(3)勿使化妆防碍于人;(4)勿使妆面出现残缺;(5)勿使用他人化妆品;(6)勿评论他人的化妆。

23、 在社交场合,男士留头发的标准是什么?

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颈

24、 不良的站姿有哪几种?

(1)身躯歪斜;(2)弯腰驼背;(3)趴伏倚靠;(4)双腿大叉;(5)脚位不正当;(6)手位不当;(7)半坐半立;(8)浑身乱动。

25、 入座后,下肢的主要有几种标准坐法?

(1)正襟危坐式;(2)垂腿开膝式;(3)双腿叠放式;(4)双腿斜放式;(5)双叉式;(6)双脚内收式;(7)前伸后曲式;(8)大腿叠放式。

26、 坐姿应注意哪些细节?

(1)入座后两手不可同时放在扶手上,不得半躺在沙发上;(2)不要跷二郎腿、不能不停地抖动双腿后摇摆腿脚;(3)女士不要等坐下后,再重新站起来整理衣裙;(4)不要把脚藏在座椅下或钩住椅腿;(5)不要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6)女士切忌两腿叉开,腿省伸的老远。

27、 入座后,下肢的主要有几种标准作法?

(1)正襟危坐式;(2)垂腿开膝式;(3)双腿叠放式;(4)双腿斜放式;(5)双叉式;(6)双脚内收式;(7)前伸后曲式;(8)大腿叠放式。

28、 禁忌的坐姿有哪些?

(1)头部乱晃;(2)上身不直;(3)手部错位;(4)腿部失态;(5)脚部乱动。

29、 遵守社交礼仪,在行路时就要对自己始终自律,具体而言应注意哪几方面?

(1)不吃零食;(2)不吸香烟;(3)不乱扔废物;(4)不随地吐痰;(5)不过分亲密;(6)不尾随围观;(7)不毁坏公物;(8)不窥视私宅;(9)不违反交通规则。

30、 行走时应注意哪些规范?

行姿。对一般人走的基本要求是要轻盈、快捷,不能拖泥带水。注意:(1)走时鞋底不能与地面摩擦;(2)女性走路时脚不能外八字或内八字;(3)两人以上的人在公众场合行走,切忌勾肩搭背。总之,男士应步伐矫健,显出阳刚之美;女士则应款款轻盈,显出柔和之美。

31、 行姿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行姿的步幅。步幅是指行进时前后两脚之前的距离,在生活中步幅的大小往往与人的身高成正比;(2)行姿的步位。正确的步位是:走路时两只脚踩的接近于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3)行姿的步速。在行进时,步速应保持均匀、平稳、不能过快过慢,忽快忽慢;(4)行姿的步韵。行进时,膝盖和脚腕应富有弹性,腰部应成为身体中心移动的轴线,双背自然轻松地前后摆动,保持身体各部位之间动作的和谐,使行走具有一定的韵律,显得自然美;(5)行姿的步态。步态还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当心情喜悦时,步态就轻盈、欢快;当情绪悲哀时,步态就沉重。

32、 行姿应注意怎样的细节?

(1)不要大甩双臂、左摇右摆,给人以轻浮、不稳重的感觉;(2)不要低头,给人不自信或不安全的感觉;(3)不要昂头,给人以自傲和目中无人的感觉;(4)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以免引起旁人的戒备之心;(5)不要落脚太重,发出咚咚声,不要鞋跟钉铁掌;(6)切忌顺拐或内八字和外八字(7)切勿三五成群,左拥右挤,阻碍别人行路。

33、 禁忌的站姿有哪些?

人在站立之时要站如松,力荐站立时肩斜、含胸、挺腹、背弓。(1)双腿不能叉开过大。不然的话,甚是不雅;(2)双脚不能随意乱动;(3)不能表现自由散漫。

34、 什么是习俗?

习俗和礼貌很相似,习俗也包括服装的规矩、问候、告别以及就餐的礼貌等,不过它集中地体现了在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受欢迎的举止,而不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

35、 在公共场合着装有哪些禁忌?

(1)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2)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36、 简述着装应遵守的三一律原则。

三一律,是一项重要的服饰规范。它强调的是色彩的搭配问题,即要求男性在正式场合露面时,应当使自己的公文包与鞋子、腰带色彩相同或相近,并首选黑色。

37、 在社会礼仪中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

38、 不同场合着装有哪些特点?

(1)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2)社交场合,要时尚个性(3)休闲场合,要舒适自然。

39、 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女士着装应端庄得体。

(1)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2)裙子:以窄裙为主,年轻女性的裙子下摆可在膝盖以上3厘米 ? 6厘米,但不可太短;中老年女性的裙子应在膝盖以下3厘米左右。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3)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以下事项: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衬衫之内应当穿着内衣但不可显露出来;(4)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4

【关键词】礼仪修养 人格品质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体的行为的礼仪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礼仪的具体规定,从深层来看则是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修养即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养性”就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提高。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这种教育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

1 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

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复杂、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所以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

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

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规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对人们行为一种指导,社会规范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规范。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如违反礼仪规范,只构成失礼,不构成犯罪,而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起责任,只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遵循礼仪规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过程,它需要努力调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将礼仪规范化转化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转自李鸿军《交际礼仪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8次印刷)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美国作家爱默生语)。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处理多种多样的矛盾。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人生更为成功,就应遵循一定的个人礼仪规范。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较强的艺术。要做到对所有的人都采取礼遇的态度,对于别人的失误或习惯、个性上的弱点应宽容对待,做到体谅、宽宏、尊重。应该避免以为已之所好人亦爱之,以为已所恶人亦厌之,有意无意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人交往应遵循以诚相待的准则,应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离、信守诺言、待人以诚、宽容大度。要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只从自己单方面的动机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应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效果。要牢记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人的言谈举止。适度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礼貌和风度能使交往双方感到轻松愉快,否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在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训练行为与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优美高雅的言谈举止,养成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是非常重要。

3 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日本学者松平靖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1]。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所谓“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行公共活动。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

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公共场所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存续的载体,每个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动完成他的各种社会需求。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

再次,要友善待人,促进相互沟通。友善待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待人要与人为善,与人交往要有情谊,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个人礼仪要求个人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必须衣着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庄重、行为检点,待人谦和、谈吐文雅。我国传统礼仪特别强调儒家的“谦敬”之德,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要求。礼仪是为了使得社会生活有序、和谐,为了协调人际关系。如果破坏了这种有序、和谐,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或破裂,就是违反了礼仪规范,也是不道德的。“谦敬”是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基础。个人礼仪与“谦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所以说,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可以为品质增色。

参考文献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5

关键词:文明礼仪;人际关系;大学生;和谐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27-02

文明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对两者有经典论述“ 不赞成繁文缛礼,但强调礼貌待人,因为礼貌是现代文明人类的基本素质。讲礼貌,对个人,有助于进德修业,融洽人际关系;对社会,化戾气为祥和,有助于安定幸福。缩小来看,家和万事兴;扩大来讲,世和人太平”。所以加强文明礼仪的教育,对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文明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其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在汉代,董仲舒崇尚儒家,也宣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冯友兰先生讲“人作为人还不行,要能够成为人,那才是真正的人。”就是说你作为人还能够成为人的那个东西,你必须要保存着那些德行。如果你丧失这种德行,那么你就不是人。这里的德行就指的是“礼仪”。

法国的孟德斯说过“礼貌使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德国的歌德则说“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貌”。而英国的托·卡莱尔说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仪越周全越保险”和美国的兰道夫说的“有礼貌不一定显得有智慧,无礼貌却常常显得很愚蠢”更为直白地道出了对文明礼仪的看法。

中国古人用“国之四维”,比喻民族、国家的四根道德支柱。这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自古以来就倡导“礼治”,将“礼、仪、谦、耻”作为立国之本。教育家王广亚博士明确把“礼让”写入升达精神之中,同时把“风度仪态”作为特色教育之一,还提出“礼貌,不仅是个人气质的尺度,社会文明的指标,也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要求师生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

文明礼仪是古今中外共同推崇的优良传统,由礼仪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像给老幼病残让座,像帮助盲人过马路,再如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声真诚的“谢谢”等等,这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事,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二、文明礼仪教育

约翰洛克说过“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故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敬人原则

尊敬他人,是文明礼貌的基础和标志,是人际交往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礼仪的核心。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与情感、劳动和价值、爱好与习惯,以平等的身份同他人交往。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尽管民族、地区、文化程度、信仰、能力大小各不相同,但没有贵贱之分,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面对90后的大学生,皆为独生子女,在多层保护伞下滋润而生,个性明显、自我意识强、新鲜事物接受多模仿快。这些本是他们的优势,可也带来不少负面东西,使他们变得傲慢、目空一切、排斥外界,对他们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很有必要的。

(二)平等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之间只有社会分工和职责范围的差别,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的尊严,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因此人与人之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同学间交往的目的主要在于共同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这就规定了彼此应在人格上平等和学习上互助,并且主动了解、关心同学。

(三)守时原则

守时,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观念,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守时是一种对别人的尊重,是自己的一片信誉,是一种于细节处相见的美德。其实,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所以古人也才会有“一诺千金”的说法,鲁迅先生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更呼唤着人们的时间意识。

(四)诚信原则

诚信指一个人诚实、不相欺、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主要的有仁、礼、和、义、信。其中“信”,就是诚实、信用,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在人际交往中,与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种安全感,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内心充满焦虑和怀疑。对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守信用给你的形象增光添彩。

(五)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倾向,多关心、帮助对方,并保持对方的得大于失,从而维持和发展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创办人感悟快乐与一般人不同,认为“助人为快乐之本”、认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经你帮助过的人,度过了难关,紧锁的眉头展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心中快乐,你会感到更快乐。”

(六)适度原则

运用礼仪,与做其他事情一样,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应当牢记过犹不及。所谓适度,就是要求在运用礼仪时,既要掌握普遍规律,又要针对具体情况,认真得体,掌握分寸,不能做得过了头,也不能做得不到位。

(七)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表现在对交往同学的理解、关怀和喜爱上。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发生矛盾,有的是因为认识水平不同,有的因性格脾气不同,也有的是因为习惯爱好不好等等,相互之间会造成一定的误会。双方如果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八)自律原则

自律,就是要克己、慎重。就是要在运用礼仪时,积极主动、自觉自愿、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而不允许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也不能人前人后不一样、生人熟人面前不相同。

(九)主动原则

主动对人友好,显得热情好客,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 同学交往过程中,理应积极主动。

(十)回避原则

与人交往还要注意有所回避,懂得恰当地回避是你善解人意地表现,也是一种交往必须遵守的礼节。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创办人说过,教育的责任,就在于转变学生的气质,这要靠教育的综合作用来体现,因为教育不是靠一天两天的说教,而在长期潜移默化之中慢慢使学生转化的。所以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也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慢慢地培养,使之最终养成一种习惯,到那个时候,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变得简单而和谐。

参考文献:

[1]吴广宇.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遂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苏洁梅,阮立平.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南宁: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7(02).

[3]程鲜彩.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郑州:郑州大学学报,2001.

[4]常淑敏.浅析师范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济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6

一.要掌握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尊重的原则,商务礼仪以尊重为基本理念。在商务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很复杂的工作,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尊重为本。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讲自尊,在商务交往中,商务人员要考虑到自身形象和企业形象,在交往中自尊自爱,这主要体现在商务人员的穿着打扮、待人接物、一举一动中。二是尊重交往对象,在商务交往中,尊重交往对象需要对交往对象进行准确的定位,包括其职业、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等。

其次是真诚的原则,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个人和组织良好形象,商务人员所从事的并非是短期行为,从事商务讲究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利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取最终利益。这就要求商务人员和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仅只追求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真诚流露与表现。

再次是谦和的原则,谦和是一种美德,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这在社交场合一表现为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听取他人意见。但是这里强调的谦和不是过分的谦和,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过分的谦虚其实是社交的障碍,特别是在与西方人交往中,不自信的表现让人怀疑你的能力。

第四就是宽容的原则,宽即宽待,容即相容,宽容,就是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并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美德。从事商务活动,也要求宽以待人,在人际纷争问题上保先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在商务劣等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想开一些,眼光看远一些,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各种关系与纷争,以求得长远利益。

最后就是适度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过程中和尺度,结果是适得其反,在交往中,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飘飘。

二.怎样规范自己的商务礼仪

商务人员应从以下方面规范自己的商务礼仪:

1.着装礼仪。包括男士着装和女士着装。商务活动中男士主要以西装作为正装,在正式的商务场合中,男士一定要着正装,而且穿着要规范,比如西装在什么场合穿什么颜色,纽扣应如何扣,衬衣应怎样穿,领带该如何系,马甲该如何穿,这地颜色如何搭配,鞋袜与下装如何搭配等等。商务活动中女士主要以套裙为规范和常见,在正式的商务活动中套裙色彩以冷色为主,不宜选择过于鲜亮的色彩,同时,应当与流行色保持一定的距离;套裙应图案简洁,尺寸适宜,造型简约;无论什么季节正式的商务套裙都必须是长袖的;职业套裙的裙子应该长及膝盖,坐下时裙子会自然向上缩短;特别要注意职业套裙的搭配,主要包括衬衫、丝巾、鞋袜、佩饰等的搭配要协调。

2.仪容礼仪。商务礼仪中的仪容美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的自然美;二是指人的修饰美;三是指人的内在美。在商务活动中,端庄、美好、整洁的仪容,能够使对方产生好感,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里强调一下化妆的原则与禁忌:美化,就是要修饰得法,适度矫正,扬长避短,力戒怪异;自然,“化妆上岗、淡妆上岗”是商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妆成有却无”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自然的体现,才是最高水准的显现;特忌浓妆艳抹和当众表演。

3.表情礼仪。感情表达=(7%)+声音(38%)+表情(55%)。可见表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与沟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商务人员在表情方面应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在这里眼神和微笑最具礼仪功能和表现力。首先眼神礼仪主要要注意的是注视的空间、注视的方向和注视和时间;而微笑礼仪要注意的是微笑三个方面的结合,即微笑与眼神的结合、微笑与语言的结合、微笑与形体的结合。

四.举止行为礼仪。举止行为主要包括行、站、坐等。行姿要注意的事项有:行进的速度应当保持均匀、平稳、;步幅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男士应在50厘米左右,女士应在30厘米左右;男士在行走时,两只脚踩出的应是两条平行线,女士在行走时,两脚应踩在同一条线上;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排成横队,要尽量靠右行走;走路时切忌摇头晃脑,弯腰驼背,歪肩晃膀、左顾右盼等等。站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两眼平视前方,嘴微闭,脖颈挺直,表情自然,面含微笑;肩平,微微放松,稍向后下沉;臂垂,两肩平整,两臂自然下垂,中指对准裤缝;躯挺,挺胸收腹,臂部向内向上收紧;腿并,两腿立直,贴紧,脚跟靠拢,双脚并拢。坐姿的基本要求是入座时要轻稳;入座后上体自然挺直,双膝并拢,双腿弯曲,双肩平正放松,两臂弯曲,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头正,双目平视,面容平和自然;坐在椅子上,不宜坐满椅面,以2/3左右为宜;离座时要自然,稳当。

能掌握以上的商务礼仪,在一般的商务场合都能比较自如的应对。当然除此之外,作为商务人员还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比如自身的文化修养、技能提升、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涉外商务礼仪的学习等。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7

关键词:公务礼仪 对台公务

礼仪是社会学科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具备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厦门创建经济特区以后,外(台)商投资,特别是台商投资促进了厦门经济社会快速向前迈进,对厦门经济发展起着生力军的作用。据统计,历年来厦门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327个,合同利用外资全额249.68亿美元,其商投资项目2530个,台商出资45.48亿美元,实际到资28.98亿美元,台商在厦门投资仅次于香港,位居第二。另据权威部门统计,厦门先后有11项对台出入境先行先试政策获得批准,成为大陆对台出入境政策最齐全、台胞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口岸。10年来,720万人次通过厦金“小三通”往来两岸,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为台胞落地办证签注210多万人次,居全国之首。

显然,厦门市对台的公务活动不断增加,在这些活动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约定俗成、合乎规范的礼仪程序、惯例和规则。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礼仪的一般原则指导下,公务礼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握公务活动过程殊的礼仪规范,可以提高我们的公务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

一、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概念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类的社会性。人类的活动不但受着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规律以及由社会规律决定的各种社会规范的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和规律规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礼仪规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因此,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礼仪”一词,很早就被作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使用。礼仪的上述涵义,可以理解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礼仪表现为一定的章法。所谓“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人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并按照这样的习俗和规范去行动,这才是有礼的。礼仪与胡作非为是水火不相容的。

第二,礼仪准则或规范是一定社会的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在社会实践中,礼仪往往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来作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讲究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自己才会被他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建立起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遵守礼仪是人获得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二、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职能

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我们认为对台公务活动礼仪也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第一、塑造形象

塑造形象是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第一职能,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方面。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与世界不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各种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以自己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去与人相处。有时人们以个人身份去待人接物,此时表现的纯粹是个人形象,而有时人们又以个人形式代表组织去与人相处,此时表现的就是组织形象,故人们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总是以两种形象出现,一种是个人形象,一种是组织形象。社交礼仪就其职能而言,即不仅能帮助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帮助树立优秀的组织形象。

第二、沟通信息

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种礼仪行为均可以表达一种甚至多种信息。根据礼仪表现的方式,可以把礼仪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言语礼仪,一种是行为表情礼仪,一种是饰物礼仪。这三种类型的礼仪行为均具有很强的信息性。

第三、增进友谊

增进友谊是现代社交礼仪的又一职能。现代社会由于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被现代的高科技取代,面对面的人际交往相对减少。一般而言,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更能加强相互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故在现代社交中,社交礼仪往往能更快更顺利地带人进入社交的境界,为双方的交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能迅速地增进双方的友谊,为此后的友好发展铺平道路。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有两个方面:一在个人的社交圈子中,能为个人交往架设友谊桥梁。二在组织的相互交往中,能为组织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带来便利。

社交礼仪增进友谊的职能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交场合中,唯有慎重处理各种礼仪行为,了解各类场合的不同礼仪,方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对台公务活动礼仪的要点

我们知道,在厦门市的公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对台公务活动,特别是近年随着经济的互动,两地的人员来往十分频繁。闽台原本一家亲――双方都有“一致性”及“共通性”的人文。“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多元一体,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是中华民族生命历程的主要血脉,亦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它是我们“共有”的精神的“宝贵财富”。

在“中华文化”主体及本源下,产生了许多具有特点的“地域文化”,比较有名的“次级文化”就是:“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以及“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形成分布于福建及台湾,以及广东及海南等部分地区;什么叫做“闽南文化”?定义很多,有人说,系指“闽南”和“台湾”的文化。因此,有人称为“闽台文化”。两者之间,有大“共性”,亦有小“个性”。

事实上,台湾四大族群中,“闽南人”居首位,来自福建省,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其次为“客家人”,“外省人”(追随蒋家到台者),最后为“原住民”。而最大宗的“闽南人”,全部均由漳州、泉州、厦门而移入。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的主要“文化”,几乎是“闽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人说,“台湾文化”,就是“闽南文化”。闽台原本就一家。“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一样,其母体,就是“中华文化”。但因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台湾文化”在“传统”中延续,在“保持”中发扬,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此“机缘”下,已大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其他“地区文化”所不及。因此,我们的对台公务活动的礼仪也要十分注意这个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大家的礼仪修养,更好的服务台胞台商、更好的接待台胞台商、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我们除了注意上述的基本礼仪外,还要注意其新特点,我们将重点叙述如下:

公务,即社会组织或团体因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交际行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务礼仪已愈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礼仪形式中,公务礼仪有其独特的性质及内容范围。对台公务礼仪主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对台公务礼仪强调个人至上、个性自由,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这一点贯彻在它的各个环节之中。

2、对台公务礼仪强调女士优先。妇女是人类的母亲,不尊重妇女,就等于没有教养,不守礼仪。

3、对台公务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它认为,在交际活动中,既要讲究礼仪,又要重在沟通,重在互动,反对虚假、做作,不提倡过分客套,不认同过分自谦、自贬,尤其反对自轻、自贱。它还主张,在人际交往中,要使礼仪成为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

与我国的现代礼仪相比,对台公务礼仪最大的不同,是台湾实行多年的资本主义,许多礼仪是向西方看齐,他们近几十年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因此,他们许多礼仪与西方礼仪比较接轨。我们可以参照国际礼仪来进行。显然在参与台胞台商接待活动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国际惯例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这不仅体现其自身的良好教养,而且也会使得自己所参与的对台公务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国际社会的交际惯例主要有下述几项 :

1、热情有度: (1)关心有度。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和我国传统礼仪是有差异的。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譬如国际礼仪强调关心有度,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 外国人所注重的“度”,实际上就是其个人自由。(2)批评有度。外国人大都讲究独善其身,反对外人干涉自己的私生活。加之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亦即对其日常行为“不得纠正”。(3)交往有度。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

2、尊重隐私: 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具体表现为“八不问”。

a.不问收入支出。

b.不问年龄大小。

c.不问恋爱婚姻。

d.不问身体健康。

e.不问家庭住址。家庭被外国人看作私人领地,故此对外绝不公开。即便私宅电话的号码,也通常不会对外界公开。

f.不问个人经历。

g.不问信仰政见。在国际社会里,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提倡“超意识形态合作”,所以对交往对象的信仰政见不应冒昧地打探。

h.不问所忙何事。“所忙何事”,在外国人心中绝对属于个人自由。向其询问此点,肯定会被视为“没话找话、有所图谋”。

3、信守约定。

4、女士优先。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主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我们根据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加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做到礼仪也要与时俱进。因为,礼仪是形象、是窗口、是素质,是人格魅力、团队精神的展现,更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促进了解和相互合作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凝聚力。我们应当在对台公务活动的礼仪中把握好“三个关键”,即“精确标准尺度、区别条件因素、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赢得台胞台商和群众的满意、增进信任,赢得台胞台商满意、社会满意、促进和谐。

精确标准尺度。尺度即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台公务活动中的礼仪是公务交往的一把标尺,科学把握公务交往中的礼仪尺度和标准,才能使公务活动、人际交往圆满成功。首先,个人行为标准要规范。行为标准从狭义的概念来讲,主要包括语言、仪表、仪态等多个方面。在公务交往活动中,语言是增进沟通,促进交流的一把“金钥匙”,而仪表、仪态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的形象展示。因此,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能巧妙地单独使用,又能灵活地结合运用。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用文明、礼貌、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打开对方的心扉,用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谦逊礼让的态度以及标准得体的仪容仪表,参与公务活动,才能使活动在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开展。其次,适用范围要适中。公务礼仪要把握适用、适中原则。适用适中,就要坚持什么样的事项、活动、交往使用什么样的礼仪。与公务活动不相适应的礼仪,从小处讲可能会遗留下笑柄,从大处讲损害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再次,要具备相当的规模。规模即形状、外观情况。在公务活动中,礼仪必须坚持与之规模相匹配的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规范达标。公务活动要严格控制规模,尽量压缩事项、减少程序、节约费用,不得超标,不得铺张浪费,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使公务活动的规模标准规范,既要办好事项,又要树好形象。

区别条件因素。对台公务活动中礼仪构成的因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时间、环节、环境、场合、风俗、特性等。一是时间和环节。开展公务活动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节中使用不同的礼仪,同时,开展公务活动,要提倡遵守时间观念,办理事项还应做到注重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台胞台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二是环境和场合。营造一个宽松的交往环境是融洽关系,促进交融的基础条件。在公务交谈的过程中,谈话双方要以互相尊重和相互理解作为基本前提,用规范的礼仪努力营造出一种幽默、坦诚、率真的谈话环境,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利于公务活动开展。三是风俗习惯和特性。对台公务活动中礼仪要入乡随俗,充分尊重台胞台商意愿,尊重闽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要注重贴近台胞台商生活,拉近同台胞台商之间的距离。

讲究方式方法。在对台公务活动中,方式方法恰当的礼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根据人群、团体类别而定。针对不同的人群、团体,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个别事项区别对待。公务礼仪要坚持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事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团体和不同的特点、现状,来恰当运用。二是要讲究分寸,恰到好处。公务礼仪的方式方法除坚持灵活多样性外,还要把握分寸,火候恰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语言用词得当、语气适中、语速恰当;着装整齐规范、自然得体;形神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等等,只有这样的公务礼仪,才能使公务活动能够在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中开展和进行。三是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重礼貌、重礼节、重友谊、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合适的公务礼仪,才能保证公务活动圆满。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荣建、宋和平:《现代礼仪教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04) 第一版

[4]纪亚飞.《空姐说礼仪》[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大学出版社,2008.

[5]金正昆.《公务员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孙乐中,《导游实用礼仪》,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8.

[7]郑江、王晓鸥:如何树立良好职业形象[N].新华日报,2005-06-23。

[8] 简・哥特.细节决定成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9]《国际礼仪,公务员必备手册》 台湾庄铭国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0]《社交与礼仪知识全集》 云牧心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1]《礼仪知识简明读本》 中央文明办 学习出版社

[12]《礼仪金说》 金正昆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公务员礼仪手册》 金正昆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4]《西欧之旅》 李存修等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

[15]《国外的饮食文化》 钱瑞娟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6]《走遍亚洲》 郝相钦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7]《国外礼仪与禁忌》 李敏等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18]《金正昆教你说礼仪之礼仪金说》 金正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涉外礼仪》 金正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交往礼仪最重要的原则篇8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江泽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

第一、 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第二、 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

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其二,是“兼及他方”。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其三,则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四、 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国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五、信守约定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第二, 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六、热情有度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第一,要作到“关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 其距离为 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 。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七、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八、不宜先为

所谓“不宜先为”原则,也被有些人称作“不为先”的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讲,若有可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是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之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

“不宜先为”原则具有双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们在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另外一方面,它又 要求人们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 必须采取行动时,最好先是观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确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当时的绝大多数在场者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九、尊重隐私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十.女士优先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十一、爱护环境

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 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 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具体而言,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十二、以右为尊

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上一篇:心理学辩证法范文 下一篇: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