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资源范文

时间:2023-09-25 18:07:10

安全教育资源

安全教育资源篇1

【关键词】安全教育;资源;家园合作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为做好幼儿安全教育,我们尝试充分利用和有目的整合幼儿园的周边环境资源来服务幼儿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一、利用周边社会公共设施,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纲要》十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对幼儿实施安全同步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为了让幼儿们了解消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消防支队。体验了消防队员的工作和生活。当看到一辆辆消防车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时,孩子们唏嘘声一片!接着消防员叔叔为小朋友讲解了各种消防器材和它们的使用方法。最让孩子们激动的是,消防员叔叔们的实战演习!报警声响起,消防员叔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上了消防衣,火速到了“火灾现场”,并进行灭火。孩子们被消防员叔叔娴熟的动作和光一般的速度惊呆了!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还穿上了消防服,登上了消防车,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向消防员叔叔问了好多问题:“为什么灭火器里喷出来的是白沫沫?”“我们幼儿园里的灭火器里装的东西,和你们的一样吗?”本次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们都直观,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最基本的防火知识、逃生方法及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把它看作是一车两轮,只有两轮同步互动,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纲要》提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事各种职业的家长便可被邀请到幼儿园来,展现各行各业的特色与风采,让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

1.利用家长的职业资源,发挥家长职业中的专业优势,鼓励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资源为班级教育服务。子涵妈妈是超市工作人员,在“逛超市”这一活动中,我把她请到了幼儿园,为孩子们介绍“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活动中,子涵妈妈告诉孩子们,超市里负责整理货架商品的工作人员叫做理货员;负责收款的叫做收银员;负责向顾客推销商品的叫做促销员;保护超市物品安全和顾客人身安全的叫超市保安员,等等。她又向孩子们介绍如果在超市走丢了,可以向超市保安员寻求帮助;可以站在原地不动等妈妈;还可以找理货员或者促销人员帮忙。在她详细的讲解中,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识。最后,带着孩子们走进超市,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发挥家长的特长资源。家长独特的兴趣爱好,也为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有的家长酷爱摄影,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便邀请他为我们做义务摄影师,家长喜欢绘画,便请他为我们班级设计安全提示牌,分布在班中的每个角落:“小心夹手”、“小心烫伤”、“小心有电”等等。每当有老师来到我们班时,他们就会自豪地说:“老师,小心夹手,是小优爸爸做的”。一个个温馨的提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

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创设安全游戏情境,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有效利用园的墙壁、道路、楼梯,创设安全游戏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将习得的安全交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我们有效利用幼儿园的在活动场地,在场地上画了斑马线,摆放了交通标志,如:交通信号灯、交通警示标志、提示标志、车辆,车辆分流线、超车线、停车场标识、加油站等交通标志,创设游戏情景,将“过马路”的情境,在预设的情景中再现,通过游戏,让幼儿把习得的交通安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真正的懂得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另外,在班级墙壁、区角、电器、盥洗间,我们还张贴了相应的安全规则的宣传图片,如:在电器、插座旁边张贴“小心触电”的标志;在门口处张贴“小心夹手”的标志;在盥洗间张贴“小心滑倒”的标志。真正地做到了让环境“说话”。

2.家园合作,共设游戏情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家长安全教育意识,改变家长观念。我们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组织了郊游、超市购物、参观消防队等活动。在超市购物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知道了“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好东西”、“和爸爸妈妈走散了,知道向工作人员求助,或者向周围人求助,给爸妈打电话”;在双休日,我们带领幼儿们进行了专题绘画活动,与家长一起走进社区进行消防宣传。通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游戏中习得了安全规则,并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四、让幼儿将习得的安全规则有效地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

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为了验证社会实践活动和情景游戏创设的成果,我们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游戏情境,将幼儿带到一个商场,家长在幼儿不知情的状况下,悄悄地离开,观察幼儿的表现:有的幼儿很冷静,不慌张,也不哭泣,站在原地等待爸爸妈妈,有的幼儿找到商场服务台,向商场的工作人员或保安求助,有的幼儿则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当有陌生人出现表示要带他找父母的时候,幼儿则大哭,摇头表示不跟陌生人走;有的幼儿则是结伴原地等待,当有陌生人给他们巧克力时,他们摇头拒绝。我们能观察到,幼儿们在努力地克制巧克力的诱惑,这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呀!经过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把已掌握安全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生活中去,使习得的安全规则得到了升华。

安全教育资源篇2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知道,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面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另外,食品包装容器或设备对学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很多教师可能就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食品与他们关系密切。食品包装问题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不得不说是隐藏的杀手,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只关注传授学生知识,而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却并未引起重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出现。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1. 

[2]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20-22. 

[3]王玉政.中小學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安全教育资源篇3

[关键词] 云技术;公安培训;信息化;机遇;挑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88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44- 02

1 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动向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使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最基本的特征是在互联网上将IT资源当作服务来提供,包括应用程序、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编程工具、通信服务和协作工作等。

2012年3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要求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分布合理、开放开源的基础云环境,形成支撑云基础平台、云资源平台和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支持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有效部署与应用,可同时为IPv4和IPv6用户提供教育基础云服务。

2012年10月17日“新疆公安云计算中心”在中国电信集团第二枢纽建成,标志着新疆公安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同时也为新疆公安培训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

2014年1月7日新疆云计算中心正式揭牌投入运营,标志着新疆云计算产业向商业化迈进一大步。按照2011年制订的天山云计划,新疆云计算产业分“三步走”,即通过前期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价值升值3个阶段,在2020年建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两个云计算产业基地。

新疆自治区公安厅在《全国公安机关2010-2012年民警培训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展网络培训。2013年建成省级公安民警训练网络学院,设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训练课程,为民警开展岗位练兵、自学自练提供有效载体。而且在《新疆公安机关民警素质能力培训规划(2013-2015年)》中要求全警深刻认识新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掌握“新疆公安云”及“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发展现状。这是首次将“云技术”写入全区公安民警教育培训规划。

通过对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热点信息的关注及教育新科技、新技术的分析,公安培训教育已全面向信息化发展,特别是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开始运行,公安网络学院在信息含量、技术水平、管理机制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采用多种最新技术实现了万人民警在线、并发登录、页面瞬间更新、数据统计、查询图形化、竞技平台动画设计、视频、课件、大纲三维图像联动、大量瞬间数据导入,从理念、技术等层面为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支撑。同时电子书包、交互一体机、公安教育云等逐渐成为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新宠。

2 新疆公安云是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新高地

新疆公安云是一个面向全疆公安机关的行业云,所谓行业云就是由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云平台。新疆公安云是建立在公安厅和各地州公安内部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关联查询、多维分析、批量对比、轨迹分析、轨迹跟踪、全文检索等情报信息分析功能的统一资源库。新疆公安云是一个与外网物理隔离的专用公共服务平台,在公安教育方面,包括面向服务的新疆公安网络学院、教育即时通讯、公安教育训练共享资源库、教研培训服务平台、学员学习服务平台、地州市公安教育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应用。云技术在公安培训教育领域的应用越往上层,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越复杂,形态更具多样性且增值空间越大。

新疆公安云具有以下属性:第一,云计算的属性。这是最基本的技术层面属性,主要是资源虚拟化,通过恰当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管理层面将资源的功能从资源的实体中分离出来,通过虚拟化屏蔽底层的系统硬件和软件实施细节,简化公安业务应用部署,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灵活配置;基于开放标准,所有应用项目、流程实施都基于开放标准。第二,公安业务的属性。这是中间过程层面的属性,即对于系统用户(公安民警、教官、学院管理者)而言具有教育功能,如满足公安教育训练目的的特殊工具、教育训练内容资源、过程文档等。新疆公安云的构建以专业技术为支持,积极推进自治区区域内公安业务及教育训练数据中心的建设,打破各地州、市(县)公安教育训练基地、公安培训学校及全国公安培训学校之间的校际界线,整合区域级(市级及其以上)各类公安机关教育资源,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储,构筑高容量数据存储空间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目的是建立和完善优质资源共享的公安教育训练体系。

3 新疆公安云给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1)在新疆公安领域中许多同一业务系统在自治区、地州县(市)均建有数据中心,各个数据中心均有储资源,但都各自独立。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多个数据中心的存储资源(无容量限制),可为遍布全国多个点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访问服务,提高存储系统空间的利用率,并为用户就近访问奠定基础。

(2)借助公安云的集约化模式,以云计算的多层服务体系,分别解决公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层、全局服务层和应用接入与用户体验层的服务需求。在具体应用中,能突破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区域限制,将所有培训者、教官、专家、训练工具、训练资源、应用服务有效有序地联通起来,突破时空界限,构筑参与者众多、知识链复杂、学习生态协调、具有自适应性能力的培训服务生态系统。

(3)在新疆公安云的环境下,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和创建教育训练资源是云技术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公安培训协同教学、互动学习的机会将变得更多,基于云平台的跨公安培训、跨省(地区)在线学习、网络教研成为可能。网络化协同虚拟平台将提供创新性的虚拟体验的教学模式。公安培训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互动式电子白板、虚拟技术等协同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4 发展新疆公安云面临的挑战

(1)新疆公安云的资源种类众多,数量庞大、管理困难,要真正提高新疆公安云为实战服务的效果,云操作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云操作系统是指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资源之上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合理选择云操作系统为公安云平台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

(2)新疆公安云的建设使公安培训教育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首先云服务的运行维护管理者需从长远考虑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规划,通过新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部署和安装,需要在考虑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把更多的公安教育应用服务迁移到云平台上,同时需要考虑云应用的分层、分级管理。另一方面云技术的开发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必须在标准不统一的众多开发环境中做出选择,对公安应用软件开发者的专业能力和开发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

(3)由于公安云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公安民警及公安、政法培训的在校学员,因此,云的全域范围内的统一身份管理、信息安全(权限与隐私)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跨网络、跨地域的云存储应用及数据统一管理问题,将多个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数据存储点整合为一个跨网络、跨地域的虚拟存储池,用户只需在一个地点即可访问所有数据存储点数据,实现存储环境的全局可用、可管、可控是具有挑战性的技术课题。

5 利用公安云技术发展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5.1 构建适合新疆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混合云”的架构

考虑到新疆公安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云技术的特点,构建新疆公安云应采取一种半虚拟化的“混合云”架构,即以本地云和本地数据中心为基础,同时可以与外部云进行资源与服务的“纵向整合、横向关联”。混合云采取内源服务与外源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只对信任域内的用户提供内源服务。

5.2 利用云计算技术切实加强公安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

随着云计算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公安培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公安培训的重要任务。要以信息化技术武装公安队伍,着力提高网络管控能力,打击网络信息违法犯罪和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打击各种犯罪的能力,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责,努力满足广大民警对接受教育训练的新期待,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内容方式创新,要向信息化要资源,要战斗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必须加强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建设,以充分发挥网上教育训练覆盖面广、优质资源共享方式灵活、高效低廉的特殊优势,公安教育信息资源是公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决定了高等培训在将来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下公安民警终身教育体制的形成必将推动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公安高校应在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借鉴网络远程教育运作机制,提高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面向全国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建立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共享的公安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公安教育训练资源数字化进程,以现有资源开发主体为基础,以执行现有标准为原则,征集需求、统一规划、填平补齐,完成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为资源优化提供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信息化整合过程中日益明显,要组织实施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计划,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分级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建立补助开发和采购推广应用相结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机制,推动社会资源参加公安教育训练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工具软件的开发,整体规划、分头实施,建设开放灵活的公安教育训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资源从精品建设走向优质资源体系化建设,最终实现普及共享。

公安培训和各级教育训练基地要结合公安警官培训以及在职民警初任、专业和晋升培训定位,开展相应需求调研,分级、分类设计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系统、网络课程等,将信息化技术贯穿到学习、讨论、考评、结业等各个环节。要推进网络教学模式,积极尝试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为民警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终身学习服务,促使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公安机关基层一线辐射。一是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鼓励培训学员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切实提高学员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确保每一名学员精通网上办案和情报收集等技能,使学员熟练掌握公安网各大信息系统的应用技能。三是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继续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库、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库、公安文献资源库、专题讲座资源库和公安数字图书馆建设,将各类教育资源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开放共享、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公安培训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立华.试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教育的创新[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2]邱旭华.浅谈云存储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3(8).

安全教育资源篇4

一、依托“大基地”,联动互补,整合基地资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科教结合’。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在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从整合基地资源入手,管理部门与培训机构形成合力,打破以往那种规模小、布局散的弊端,有效地克服了农村成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充实了图书、仪器等教学资源,为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供示范、演练和实践的场地,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综合体,从而打造出农村安全教育的“大基地”。

我们一方面加强统筹,秉持“合建共享、活化资源”的理念,从单独建设、重复建设转向合建,从独享、分享转向共享,使成人教育综合体成为我镇百姓发财致富的基地、地方文化的高地、健身健美的乐园、精神生活的家园。我们整合了教育、卫生、科技以及农林等多部门的优势资源,把乡镇所属的农技、劳动保障所、文化站等相应的站所与成教校合并为综合的社区教育中心;结合当地实际,实施一个班子、一套机构和多块牌子,合并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教育基地,多部门协同工作,形成部门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使本来用于多处的经费集中到一起使用,且又具有系统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以及管理努力将教育基地做大做强,从而构建了本地区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的意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要求”,根据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镇区划调整的要求,凡是布局调整撤并掉的中小学校园,优先安排用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以“大基地”为依托,以成人教育中心和农民文化技术中心为基础核心,架设农村安全教育的辐射网络,及时地传递和更新农村安全生产、生活信息,带动各个村农村文化技术服务点,加强指导、协调和检查、监督,抓好工作具体落实,形成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农村安全教育基地整体化格局。

二、构建“大团队”,优化结构,整合师资资源

顾明远教授在“全国农村教育发展管理研讨会”的开幕词中提出:“农村教育和整个国家的教育一样,既需要普及,又需要提高。繁荣乡土文明关键在于乡村教师的培养。”师资资源是影响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农村基础条件薄弱,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以及教师人才挖掘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欠缺,造成了农村成人教育师资资源人才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如人意,从而制约了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正常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们精心构建“大团队”,多角度、多层面地优化和整合人才资源,强化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打造出一支有特色、有素质的农村成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认真落实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明确乡镇成人教育机构和编制问题的通知》精神,我们首先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敢创业、肯干事的良好氛围,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同时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让教师有奔头、有干劲。其次,组织公开招聘,精心进行选拔。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农村成人教育需求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扩大教师队伍,同时精心选调学校、机关单位的优秀人才,从而有效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修养,做到艰苦创业有决心,教书育人有恒心,技术推广有耐心,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通过建设优秀的农村教育人才资源,为农村成人教育真正做到开发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吸纳一批劳动力和致富一方农民做好人力方面的储备。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岗位培训,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拓宽教师知识视野,了解当前农村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顺应当下市场经济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局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技能,从而适应目前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时代需要。

三、筹措“大投入”,拓宽渠道,整合资金资源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落实现行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费渠道,努力增加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经费。”但受限于地区差别等客观因素,农村成人教育在资金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育需要;另一方面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充分发挥效益。我们从本地实情出发,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使得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在整合资金资源的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制定减免优惠、定点技术帮扶等政策,主动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和文化教育培训,积极争取民间资本的支持,形成资金与技术的良性互动,从而用民间资本反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直接受益者,社会企业可以从成人教育机构获得人才和技术竞争上的优势,相对应的能够给予成人教育机构资金上的支持。二是努力争取政府扶持,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的成人教育经费来源也大部分是由政府来负担。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展现成人教育在促进新农村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让各级领导部门能够有信心、有决心加大对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投入,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渠道。三是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管理,建立并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制定了《成人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O督和审计,杜绝各种“小金库”现象,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安全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用好、用足每一份资金,确保农村成人安全教育资金资源的合理使用。

四、健全“大管理”,统筹协调,整合机制资源

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经费问题,有体制问题,有师资问题,核心是加强领导问题。”要切实加强对于农村成人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就要充分挖掘机制资源,凸显制度管理的源头,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管理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成人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于教职工的教育和管理,用健全、科学的机制去引领农村成人教育的开展和运行,用“大管理”来推动教育工作获得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首先健全领导机制,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t,重大问题由党小组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完善专门的领导机构,及时发现、研究并解决农村成人安全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能顺应形势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以赢得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其次要健全激励机制,包括培养、选拔、表彰以及各类评优评先等政策措施,使得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所有员工焕发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作出贡献;拟定并通过《安全教育专项量化考核评价方案》,细化本地区农村成人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考核项目、考核目标和计分方法等做了详细的说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第三,健全考核机制,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在职称评聘、教职工调动、年度考核、先进评比等工作中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并接受群众监督。除了加强传统的巡查、考核和评估之外,我们还引入“新闻发言人”模式,及时面向社会公开安全教育工作情况,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工作的透明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了解此项工作。

安全教育资源篇5

[关键词]云技术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机制

[作者简介]卢静(1978-),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50-02

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的环境下,如何合理建设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调整教育管理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思路,满足高校自身发展与校际合作发展需要,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共享条件不足、信息搜索效率低下、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缺乏有效论证与合理规划,资源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多数学校自行研发开发课件等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随意性较强,缺乏宏观层面上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如校本位的狭隘观念、缺乏市场理念等观念弊端,无法对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进行非营利性共享,大大限制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因此,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硬件平台和完备的软件系统,可整合各高校异构的、动态变化的教育资源,建立合适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二、云计算技术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指导思想

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模式,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的领域中。云技术思想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并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其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特点,对于当前分布不均衡、建设经费紧张的高校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资源共享、共用、共管的思想依据。

三、基于云思想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1.教育资源标准化共享机制建设。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教育资源的显著特点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形态各异,如果不遵循特定的资源建设标准规范,这些教育资源将成为一盘散沙,其价值很可能会大打折扣。高校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可以参照国际ISO15836-2003标准,或国内科技部制定的“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的“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规范”与“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来制定教育资源标准。为了整合各高校教育资源,使其统一构成资源云的组成部分,首先必须对所有资源进行标准化管理,如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和资源数据接口标准。

第一,建立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所谓元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就是指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能够不需要直接浏览教育资源就获得教育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建立对教育资源的元数据标识标准,可以为教育资源建立极其可读的框架,为检索技术的实现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对教育资源进行描述、分类与管理,为使用者在云环境下对教育资源的检索、获取和运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于高校的师资、软硬件资源,可根据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制定管理规范,使资源建设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构建高校教育资源云,首先必须建立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统一资源数据接口,才能够顺利地构建资源体系,消除信息孤岛。对于资源的数据接口标准的建立,可以参照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Interopera? bility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FRM)来制定。IFRM框架是针对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问题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制定规范的形式,详细阐释和定义了不同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进行互操作的体系结构规范、接口规范和数据规范。IFRM的制定和实施,构建了不同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进行互操作的框架标准,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保证。

2.教育资源应用共享机制建设。云技术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包括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层应用平台服务和顶层软件程序服务。高校教育资源的应用共享,可糅合以上三层服务体系构建如下共享机制:

第一,教育基础设施共享。教育资源中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群、存储器等,可向用户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为师生提供现有资源、计算力或空间等。云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最小化终端设备的配置要求,可以做到网络设施和服务设备零投入、客户终端低投入和多样化,不仅提供了更优的服务质量,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第二,教育平台应用共享。教育平台应用共享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实际应用的运行环境,相当于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定制软件栈和应用程序集。如高校多媒体教室、机房的教学平台资源的获取,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共享。如对各教室计算机安装云端软件并连接到校园中心的云服务器系统;通过云技术的高层控制系统对教育资源教学应用共享;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系统并向师生提供服务。此外,信息化校园管理平台作为管理类的教育资源也可整合到资源应用层平台上,如可向学校提供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机房管理、数字图书馆、一卡通等信息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应用。

第三,服务共享机制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共享机制主要由基本数据服务、师资共享服务和数据安全服务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数据服务: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可以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数据服务,如统一认证服务,高校图书联合体服务等。二是师资共享服务:建设高校的教育师资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同时还可以使高校教师在资源共享的交流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也为高等教育的优秀课程开发提供了广泛的资源环境。另外,高校之间还可实现管理人员的师资共享,立足区域教育环境,以教育资源的整体平衡来考虑师资配置。三是数据安全服务:资源共享过程中,不免会受到病毒对“云”的攻击,云安全技术则能够截获、记录并反击这些病毒。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必须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防卫技术和产品,并从系统层面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权限管理、安全认证监测服务等多维安全机制,落实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计划,确保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平稳运行。

四、教育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建设

1.健全资源管理机构。目前,各高校已建立起自身的教育资源库,但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相关激励措施,使得资源库建设流于形式,局限于校内服务,不能在高校资源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由区域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库的资源管理机构,由主管部门领导建设,下设各高校分机构,整合高校管理人才,加大管理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教育资源总量,协调资源的应用与服务共享。

2.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是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就高等教育资源云的建设、资源共享应用等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教育资源开发、共享的一系列流程的监督和共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同时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和考核管理机制,对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共享成效进行考评,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提供者加以奖励,并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和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3.提供有利的共享环境。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应具备有利的支撑环境,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技术支撑环境以及资源共享的资金保障环境,从而利于教育资源共享的安全、顺利发展和运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环境建设应从各高校的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与论证,对各种教学设备、资源云的基础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同时建立多方案的应急维护和管理机制,对资源的共享环境进行主动、超前、快捷、可靠的维护管理。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应根据各校实情,探索资源共享方案,指导资源共享的建设;为作为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者的教师提供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培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通。资金保障环境建设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相应机构应预设专项资金,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应用,这是资源共享的根本保证。

4.加强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只有有效地保护教育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才能够激发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首先应加强资源提供者与获取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纳入高校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发、应用、服务的管理工作中,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还应在高校教育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教育资源运用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加以技术保护。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法律对知识成果的认可和对知识成果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它必然鼓舞和激励知识资源创造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又约束和规范着利用他人智力成果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对知识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五、结语

云计算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方法论,而不是技术,这就是云计算思想的本质。通过云技术思想建设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必须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数据共享、应用共享和服务共享,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对资源教学进行标准化处理、协调调度和统一管理,从而促进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蒋鸣和.独家报道:《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前瞻[DB/OL].,2012-04-20.

[2]何克抗.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DB/OL]./ 20031126/3094951.shtml,2012-04-06.

[3]庄秀丽,傅骞,孙波,等.教育资源库管理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3(4).

[4]严继昌.探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3(10).

[5]范小华,谢德体,龙立霞.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6]姚丽红.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安全教育资源篇6

安徽省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巢湖横卧江淮,“天下第一奇山”屹立于皖南,组成了独特的山水风光。全省常住人口5950.1万,直到2010年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8个,在学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万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22%;小学13997所,在校生46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39.8万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739.5万人。安徽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安徽还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省,拥有中科大(985、211)、合工大(211)、安徽大学(211)等全国重点大学以及诸多科研院所。

根据《“十一五”期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Ⅱ)》显示,安徽省仍处于信息化发展中低水平地区。

为了提高安徽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教育强省的新征程,2012年3月,《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实施,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9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到2015年,实现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纵观安徽全省,如何优化中小学教学环境,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作为教育重点工程来抓,《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幅度提高中小学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在中小学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基本建成“数字化校园”。

我们知道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和载体,是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基础。因此,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让学生在信息数字化环境中学习,是我省教育工作的宏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发展步伐,把建设和完善校内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保障全省所有中小学的每个班级都能连接网络,实现班班设备通、网络通、资源通、应用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加强教育资源匮乏、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农村中小学网络基础建设,提高网络普及,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安排专项资金为1.2万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逐渐实现“班班通”,使中小学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利用网络,让优质资源突破时空的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与安徽省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性文件有:《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等,除此之外,合肥、芜湖、阜阳等地市和各个大学纷纷出台了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同时,我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监督保障;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这一切都为我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优化各个中小学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安徽省针对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比例设计了三种组网模式:

模式一:建设经费投入2万左右,网络拓扑图如下:

模式二:建设经费投入6万左右,网络拓扑图如下:

针对以上网络拓扑图,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旸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是资源通、应用通,但在后面的拓扑建设图中反映不够,也就是在拓扑建设图中就应该标识出最基本的资源通、应用通项目以及预算的考虑(也即网络软件应用的投入)。

2.模式一出口带宽2M太小,对网络的资源通、应用通形成一定的瓶颈,往往学校自身信息化水平越低的情况下对远程资源及应用的需求会更大,建议在现阶段ISP提速的基础上提高到4M或更高。

3.模式一图中注:使用双绞线无源网段布线理论上100米,考虑跳线,一般建议不超过90米。建议考虑部分光纤线路用于建筑物间互联。

4.建议模式二仍然使用塔式PC服务器,节约成本,汇聚与接入千兆光纤线路设计有一定问题,因为不管是出互联网或访问本地资源应用服务都会受防火墙百兆限制,建议把防火墙改为千兆接口。

① 合肥市教育局

安全教育资源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均衡

高等教育资源是指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称,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师资数量、教育设施、教育设备等硬件设备,是教育活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无形资源主要指教学理念、师资水平、教育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学校声誉等软件,是一种看不见的人力资源,它的价值是不可度量的,在教育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稀缺,所以要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能否合理、均衡配置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和科学持续发展,这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西安民办高校教育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有较大影响。如何来优化配置西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科学地处理西安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推动西安民办高校科学发展、为西安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是学界、教育管理部门和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就目前西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以及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目前西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一)不均衡的表现

1、师资队伍的配置不均衡。一方面是公办高校教师的超编,另一方面是民办高校教师的紧缺,特别是一些工科学科的课程,如材料学、结构力学、模拟电子线路等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民办院校普遍紧缺。专职教师在民办院校中普遍偏少,而兼职教师在民办院校中普遍偏多。大部分民办院校的师生比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的规定。

2、资产配置不均衡。按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对普通高等学校的规定:综合、师范、民族院校与农、医、林、工科学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不低于3000元/生、体育、艺术类院校不低于4000元/生。西安民办普通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9808元/生,超出教育部办学合格指标的规定,表明民办普通高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备较充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供求政策不均衡。由于公办高校的高等教育没有政策的限制,能够实施多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以公办高等教育基本上满足了个人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而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限制(行政许可和招生政策),根据政策,只能实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适应不了个人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导致了供求政策不均衡。

4、教育资金配置不均衡。公办院校的教育资金主要是政府资助,能够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而民办院校主要靠自筹,其中大部分主要是靠收取学费所得。由于多种原因,民办高校的生源很不稳定,这就导致了民办院校教育资金的缺乏,有时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不均衡的原因

西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师资队伍的配置不均衡原因。由于公办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较稳定、较高,并且一些教师对民办院校的办学不信任,对民办院校的发展前景不信任,因而大多数教师愿意在公办高校而任教而不愿意去民办高校,这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资源稀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合格指标》规定高校师生比不低于1:18,而目前大部分西安民办高校的师生比低于为1:18,达不到国家要求。另外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对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对培训经费的投入也不足。民办院校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少量的专职教师,大部分聘用兼职教师,但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够规范。

2、资产配置不均衡原因。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即缺乏统一协调,统一调配使用的机制。由于民办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的不完善,民办高校各分院、系部各自为政,把教学资源当做私有财产,闲置设备和使用率不高的设备也不允许其他教学部门使用,学校缺少统一管理和调配资产的机构和机制,教学设备整体使用率不高,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设备配置经费非常紧张,很多急需补充和更新的设备等不到及时补充,另一方面从全校来看,学校存在大量闲置和使用率不高的设备,难以发挥这些设备的效能,造成资金的浪费。

3、供求政策不均衡原因。公办高等教育是一种计划性的供给和市场性的需求关系,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公办高等教育没有政策的限制,可以实施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而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计划性的需求与市场性的供给关系,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民办高等教育受政策的限制,大部分民办高校只能实施高职教育,少数民办高校可以实施专本科教育,个别民办高校可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地位,这导致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

4、教育资金配置不均衡原因。随着民办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民办高校主要是自筹的教育资金,难以满足支出的需要,还有要引进好的师资、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科技科研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单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是很难办到的。

二、西安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安全教育资源篇8

关键词: 地方文化 中学思政教育 教学效果 淮安

地方文化指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内,由于共同生产生活而长期积淀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财富的总和,如历史遗迹、山水风光、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或显性直观或隐性内敛的方式影响、规约并塑造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地方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能够使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际,能够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中学思政教育内容,优化思政教育结构,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对中学思政课改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一、淮安地方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东部。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民族英雄关天培、巾帼英雄梁红玉、汉赋大家枚乘、《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淮安是一代伟人的故乡,刘少奇、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淮安留下光辉足迹。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销基地,也是我国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等非金属矿产,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盐化工业、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两千多年来淮安逐渐形成了“运河文化”(漕运文化、水利文化)、“湿地文化”(洪泽湖等)、“曲艺文化”(淮剧、淮海戏、泾口高跷、博里农民画等)、“饮食文化”(淮扬菜等)、“历史人物”(、吴承恩、韩信、关天培等)和“名胜古迹”(故居、漂母墓、胯下桥等)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二、中学思政教学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原则

第一,辩证发掘利用原则。地方文化并非一尘不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一定的不良成分,教师对于地方文化中的消极内容要辩证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从而形成科学认识。

第二,教学目标为主原则。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学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巧妙、灵活地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思政品德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方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因地因人制宜原则。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选择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掘文化资源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教学内容与要求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因人而异。

第四,积极继承创新原则。充分认识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思政教学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积极有为,真正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强化中学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政教师队伍。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是强化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是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学思政教育实现有效结合的纽带。中学思政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课程意识,有目的地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其次应该掌握中学思政新课改的目标和任务,通晓地方文化资源的种类、分布、内容及文化价值,并具备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学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组织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使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与枯燥乏味的中学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努力使课内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让学生有兴趣、有感触、有收获,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教育管理者要尽力切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研究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教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创新工作,改进思政教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与方法,鼓励和肯定致力于思政教育创新的教师取得的成绩。

2.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思政课教学仍然沿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定,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开发。中学思政教师应致力于设计和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把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纳入思政教育资源,把地方鲜活的具体实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拓展中学思政教学内容,也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笔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把淮安的地方文化资源分成不同主题群分别纳入相应的思政教学课程单元。例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单元时,笔者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淮安籍民族英雄关天培全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光辉事迹,面对英军猛攻,尽管对方数倍于守军,关天培仍亲自指挥,死守阵地顽强抵抗,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的画面,让学生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学思政教育之中,需要不断改进思政教育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调研、整理周边的地方文化,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调研,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参观、调研、考察的过程中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在讲授《爱我中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节时课堂上采用视频形式向学生播放盐化工业园发展纪录片,用图表形式展现其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课后组织学生参观、调研、考察,并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撰写参观体会,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中感悟改革开放30年来淮安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农业大市发展成为“中国新盐都”的历程,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心,对家乡的改革开放产生自豪感与认同感,进而深入讲授全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壮丽风采,熏陶和感染学生形成爱我中华的美好情感。

3.发掘特色文化资源

发掘淮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中可以被中学思政教育使用的物质载体,充分凝练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淮安故居及纪念馆、吴承恩故居、淮安府署、淮安漕运总督府、漂母墓等名胜古迹都承载着思政教育信息,对其充分挖掘利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有效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开展《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专题讲座时,系统整理出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安府署中的古代楹联,如大堂内柱上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吏科的“考贤问政贤能举,惩黩襄明廉洁扬”、户科的“赋税须知四民隐,度支应悉八方情”、礼科的“兴学育人弘礼乐,规章典范守纲常”、兵科的“选兵练勇家邦靖,利械坚城草木威”、刑科的“量刑无枉皇恩显,执法秉公天宪彰”、工科的“兴工为国珍财富,举役存心泽子民”,等等,细致分析楹联折射的古代先贤们正义、良知和惜人爱民的情怀,以及“法令行则国治”的儒家法治理念,再联系当今“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精神,通过这些学生身边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传授相关内容,更易于加深学生理解。

四、结语

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学思政教育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对思政教学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正确领会地方文化资源的内容与特征,把握好资源利用的原则,不断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文化资源发掘策略与方法,推进我国中学思政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莹.中学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教育,2013(03).

[2]周慧.中学思政教育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价值探析.东方企业文化,2010(10).

[3]朱彦妮.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

上一篇:班级特色活动纪实范文 下一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