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5 15:22:39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1

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学方法是关键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用微笑面对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

(二)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二、提高自身素养很重要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2

〔关键词〕本体 本体学习 句型规则 自举

〔分类号〕G252.7

Ontology Learning and Design of a Bootstrap Method for Ontology Learning Based on Rules of Sentence Patterns

Zhang Haiying

Xiangfan University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Huibei Xiangfan 441053

〔Abstract〕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ntology learning,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of ontology learning system,and points out some main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ontology learning,such as word segmentation,part-of-speech(POS)and flexible writing,which are specialities in Chinese corpus.省略structs she framework model of the method,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odel and its two key segments in operation procedures:patterns learning segment and ontology learning segment.At last,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method.

〔Keywords〕ontologyontology learningrule of sentence patternsbootstrap

1本体学习概述

1.1本体学习的发展和定义

在本体学习被提出之前,获取本体的主要手段停留在知识工程师结合领域专家的经验,人工的设计、编辑和修改本体。虽然本体工程辅助工具已经相当成熟,手工获取本体仍旧是一项繁重而乏味的工作,从而形成了知识获取乃至语义Web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障碍。本体学习作为一种整合了知识获取和机器学习技术,自从被提出以来,它已经为知识获取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成为语义Web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体学习自提出至今也已发展形成了众多分支,现有的本体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统计聚类方法和基于模式规则的启发式方法[1]。因此,本体学习的描述性定义如下:

本体学习是指综合的运用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从文本、数据库等信息源中提取出某个领域的概念、概念的实例、概念间的关系等元素,并对之做筛选、修正,组合成为关于这个领域的形式化本体的过程[2]。根据学习语料的不同,现有的本体学习方法分为五类:分别是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基于字典的本体学习、基于知识库的本体学习、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本体学习和基于关系模式的本体学习方法[3]。

1.2本体学习的体系结构概述

现有的本体学习的体系结构大致包括以下的几个过程(见图1):需求分析、领域分析与建模、本体学习、本体评价[1]。

本体学习的体系结构的几个过程具体描述为:

1.2.1需求分析本体需求分析是本体开发和设计的基础。需求分析主要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本体需求,并制定本体需求说明文档,确定本体的领域和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本体能力描述等信息。

1.2.2领域分析与建模为了全面、客观、整体上对建模的领域有清晰的认识,指导后期的本体建设过程,需要在宏观上对领域中的事物进行分析并确定领域建模的方法,这一过程称之为领域分析[4]。主要包括三个任务:确定知识源、领域宏观分析和确定领域建模方法。其中领域建模方法主要包括:①自顶向下法,首先在较高层次上对领域概念进行建模,逐步细化获得底层概念;②自底向上法,假设领域文档中已经包含了领域中的大多数概念和概念结构术语,通过泛化或概念合并得到领域一般概念;③中间扩展法,一般先标识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和关系,然后通过泛化得到领域上层概念,通过特化得到领域底层概念[5]。

1.2.3本体学习过程领域本体学习的过程,以结构化、半结构化和无结构文档语料为输入,通过浅层自然语言处理过程将文档进行向量化,表示为向量空间模型,便于学习算法进一步分析。本体学习算法包括概念学习算法和关系学习算法。在概念学习方面,主要使用潜在语义索引和基于HowNet的概念丰富方法;在关系学习方面,主要包括概念层次关系学习、关联关系学习和基于HowNet的关系丰富方法[6]。

1.2.4本体验证与评价将本体投入到实际应用之前,对本体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从开发人员角度来看,本体评价主要包括本体的验证和本体确认两项活动。本体验证指检查所建立的领域本体是否与其需求说明相一致;本体确认指创建的领域本体是否与真实世界的领域模型相一致。常用评价标准有一致性、完整性和简洁性等。

2中文本体获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技术大多是针对英文的,这与本体概念由国外引入不无关系,由于中文自身的特点,相对英文本体学习,中文本体学习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中文语义Web环境下,基于本体的应用要求有高质量的中文本体作为基础,建立中文本体主要有两种方案:直接选取相应的英文的本体翻译成中文本体和基于中文语料构建出中文本体[7]。

2.1对英文直接翻译的方法获取中文本体面临的问题

直接翻译的方法获取中文本体无疑能够节省本体构建中的开销,然而翻译带来的依赖性使之存在着下列几个很严重的问题:

2.1.1英文术语本体译为中文存在不对应性对于英文中的术语,中文之中未必有确切的词与之对应,而且难以确定原本体的构建者对术语的理解。

2.1.2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本体不一致性在中文应用中,有些本体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比如关于道教的本体。此类本体大多没有现成的英文本体可供翻译。

2.1.3中西文本体版本更新存在不同一性完全依赖英文本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初始的英文本体在更新了版本之后,中文本体没有做相应的更新,将导致应用中多领域本体在交互时会产生矛盾。

2.2英文本体学习方法直接应用与中文语料中所面临的问题

鉴于直接翻译的方法不能作为主导的中文本体获取方法,于是我们将研究方向转向对中文本体学习的研究上。至于用本体学习的方法来构建中文本体,国内现有的工作倾向于直接将英文本体学习中的比较成熟的技术直接应用到中文语料上。然而,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很大,所以这种方案中存在着下列几个突出问题[8]:

2.2.1分词问题在英文中不存在分词的问题,因为一般的英文术语都是一个独立的单词,由空格隔开;而在汉语中很少会有单字成词,必须要先对语料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作分词处理。分词带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复杂度问题,一般的分词都要结合上下文和词典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几率来对汉字序列作分词。然而,一般语料中的有用部分的密度比较低,也就是说很可能存在大段的中文语料与目标领域的本体的构建是没有贡献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对所有的语料作分词[9]。

2.2.2一词多性问题在英文中,大多数的词的词性都是确定的,因为英文单词本身有后缀来表明词性;而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有多种词性,再加上一些在上下文中的词性的灵活使用,一次多性问题就尤为普遍。对词性的错误判断将导致概念的错误获取和概念之间关系的遗漏[10]。

2.2.3行文灵活问题汉语比起英语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于汉语的行文格外的灵活,同一种关系可以由很多种句式来表示。比如:他喝了茶,他把茶喝了,茶被他喝了,表达同样的意思。在英文本体学习中,可以通过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句子模式来找到概念及其关系的方法[11]。如上所述,汉语中的体现句子结构的模式特别丰富,试图直接由专家事先将所有的模式列举出来是不可行的:首先,即便是专家也未必了解所有的模式;其次,即使专家了解所有的模式也很难事先将它们都列举出来[9]。

因此,如何较好的解决上面提到的中文语料特有的分词、词性和行文灵活问题,并根据中文语料的特点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并提高学习结果的质量成为中文本体学习中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3基于句型规则的自举本体学习方法模型构建

基于上文对中文本体获取中存在的困难,本节提出了基于句型规则的自举本体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中文语料中丰富的句型要素,将对于句型规则的发现的重要程度提高到与本体学习相当的地位之中,使之有机的融合到整个本体学习的过程中。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该方法的整体框架作介绍,并分析其合理性[6]。

3.1方法的框架构建和运作流程

针对中文本体获取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体学习的基本体系结构,为了突出规则在整个方法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方法的框架中设置了两个关键的环节:规则学习环节和本体学习环节[10]。

3.1.1方法的框架结构设计整个方法的框架如图2所示。

3.1.2自举学习方法的运作流程和关键环节

自举学习方法的基本流程为:在整个自举过程中,由知识工程师提供一个小规模的简单本体和相应的源文档集。首先实施规则学习环节,更新规则库;然后实施本体学习环节,更新本体库;之后将以上的两个步骤在不断更新的语料库的基础上,反复的迭代执行,直到生成用户需要的本体[12]。

在自举本体获取方法的基本流程中存在两个关键的环节:规则学习环节(见图3)和本体学习环节(见图4)。两个环节详细的工作流程为:

在规则学习环节中,系统将根据已有本体和搜集到的语料,基于词汇表发现潜在的句式规则,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已有本体,从语料中剔除无用的部分;②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关键词表对剩下的语料做分词和词性标注;③根据已有的本体,从做过分词的语料中剔除不相关的;④在剩下的语料中利用同现规律,发现潜在的句式规则,并做启发式的过滤[13] ;⑤由领域专家对学习到的规则作筛选、修正、细化和泛化,并添加到规则库中。

在本体学习环节中,系统将根据规则库中的规则和搜集到的语料,基于词汇表发现新的本体的片断,并用它来构

建新的本体或者扩充已有的本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5] :①

根据规则库中的规则,从语料中剔除无用的部分;②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于关键词表对剩下的语料做分词和词性标注;③根据规则库中的规则,从做过分词的语料中剔除不相关的部分;④在剩下的语料中利用规则发现本体的片断,并做启发式的过滤;⑤由领域专家对学习到的本体片断作筛选和修正;⑥系统用本体片断添建新的本体或者扩充已有的本体。

3.2 方法的性能特点分析和几点说明

3.2.1方法的性能特点分析论文所提出的基于句型规则的自举本体获取方法之所以适应中文本体学习,体现在以下的

几个方面:

首先,在该方法中,规则的获取得到了特别的重视。专门的规则发现模块对于高效的获取汉语中丰富的句型规则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供的启发式信息使得领域专家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有现成的素材可以利用;而现有的工作大多要求领域专家独立的设计句型规则。

其次,这种自举方法对于系统的初始要求大大降低,

知识工程师只需要提供一个简单的种子本体,这个本体甚至可以与目标本体的领域不相关;而现有的方法要求提供与目标领域有着联系的较为完善的本体[16]。

再次,在这种框架下,人的智力劳动的功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现有的工作把领域专家的劳动集中在对本体学习结果的筛选和修正上;在这里,领域专家将相当一部分劳动分配到规则的制定上,而句型规则通常是与领域无关的,所以不断扩充的规则库在其它的本体的构建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授之以渔”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

最后,这种自举方法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分词的工作量。在整个过程中,目标本体的规模是分阶段逐步扩充的,因此有利于在每各个阶段添加过滤信息,将无关的语料及时地剔除,降低系统的负荷;而在现有的工作中,整个本体学习过程通常只有一个阶段,不利于语料过滤效率的提高。

3.2.2方法的补充说明本文构建的基于句型规则的自举本体学习方法在操作中,对语料等原始资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对语料的要求。无论是规则学习,还是本体学习,都要求语料与本体(已有本体或目标本体)的相关度较高,从而客观的减少无关语料,提高学习效率。

对过滤学习结果的启发式信息的要求。由于机器学习会不可避免的引入不符合要求的结果,我们需要较好的启发式信息对于学习结果作初步的过滤,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规则或本体片断,从而减少领域专家的工作量。

4结语

语义Web的迅猛发展迫切的需要简单快捷的本体构建的方法,虽然近年来本体构建工具已经相当成熟,手工获取本体仍旧是一项繁重而乏味的工作,从而形成了知识获取中的一个重大的瓶颈。本文基于中文本体获取所存在的问题对中文本体学习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相应的本体学习模型,以致力于获取高质量的中文本体,但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同行和师长们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

[1]Seidenberg J, Rector A. Web ontology segmentation: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and use. [2007-02-15]. .

[5]Qu Y, Hu W, Cheng G.Constructing virtual documents for ontology matching. [2007-01-10].省略/programme/files/pdf/4009.pdf.

[6]Noy N F, Musen M A. The prompt suite: Interactive tools for ontology merging and mapp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3,59(6):983-1024.

[7]Zhang Y, Vasconcelos W, Sleeman D. Ontosearch: An ontology search engine. [2007-01-15]. csd.abdn.ac.uk/~yzhang/AI-2004.pdf.

[8]Doan A,Halevy A.Semantic integration research in the database community: A bried survey, AI Magazine, 2005, 26(1):83-94.

[9]Farquhar A,Fikes R,Rice J. The ontolingua server: A tool for collaborative ontology construction. [2007-01-15]. cs.umbc.edu/771/papers/KSL-96-26.pdf .

[10]黄河,程勇. 语义web中开放知识服务体系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5(04):58-60.

[11]徐国虎.本体构建工具的分析与比较.图书情报工作.2006(01): 46-50.

[12]刘春艳,曾锦丹,李佳军.语义Web环境下知识组织体系SKOS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06): 25-29.

[13]梁健,王惠临.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方法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12-16.

[14]李善平,尹奇摧,胡玉杰,等.本体论研究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7):1041-1052.

[15]戴维民,田春虎.从情报检索语言到本体――信息组织的新变革.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6-10.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3

关键词:韩语汉字词语素;汉语词素;语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H003

前言

韩国与中国一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韩语中的词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固有词、外来词及汉字词。其中汉字词主要指的是由一个以上的汉字构成,方便于发音的一种韩语汉字词汇。由于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重要的部分,占有较大的比例,韩国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外交关系,无论是在文化交流上,还是经济往来上,都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两国在许多方面都互相影响着,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韩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习汉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两国语言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韩语汉语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对比探讨,有助于韩国更多人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

1.韩语汉字词相关研究概况

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又因为是临近国,韩国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这使许多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在词汇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母语词汇容易出现“负迁移”的现象,致使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同义词、近义词和异义词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者在应用于日常交际和测试考试时出现一些偏误。

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已经具有许多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比较的一些论文和著作等。但没有与语言教学方面相关的研究和著作,由于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学手段、策略等。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直比较落后。在词汇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语素教学法进行改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的语法对比

2.1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主要指的是具有相同汉字字形和语序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其中同义词指的是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材料构造不一样的词语,这类词语在韩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61.89%,是韩语汉字词中重要部分,尤其是名词性词汇及四字成语。但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9.63%的比例。

2.2同形近义词

同形近义词主要指的是词义不太相同的一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相同的词语在韩语汉字词中具有较为广泛地意义,但不一定在汉语词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同形近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所占比例为20.76%,而在韩语汉字词词汇中占32.41%。

2.3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主要指的是在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词汇中具有相同词义的词语。同形异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56%的比例,而占韩语汉字词词汇的5.67%。

3.对韩汉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3.1树立强化和弱化的观念

1.强化正迁移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尽快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更好利用正迁移的策略。但对于以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两国之间较深的文化交流,大大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汉语词。相关韩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韩语的特点和方式,总结和分析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语法关系,通过对同形近义词、同形同义词及同形异义词的对比探索,找到语言教学的切入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词汇实际教学中,促进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如以“家”这个词语进行联想,可以先从“家族”这个相关词语说起,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先通过同形同义词进行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和口语能力,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汉字词的词汇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将其韩语口语转换为相应的汉语写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识记。

2.弱化负迁移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总会多多少少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这主要是负迁移所产生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负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策略来弱化负迁移的作用。例如在同形异义词方面的教学,可以利用图片之间的对比差别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3.2强调针对性

1.完善课程设置

韩语中的汉字词对于学习者学习汉语方面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相关韩语教学课程上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对比课程来对学习者进行专门的词汇对比,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通过该课程教学知识的不断重复,逐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语素是语言教学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进行词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因素。采用语素教学法可以通过韩语汉字词素进行词汇拓展,延伸到更多相关词汇的学习。学习第二语言,一般具有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一些学习者在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极易混淆词语,还有可能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可以采用图片辨析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3强化语境教学

韩语与汉语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一般汉语具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而韩语则具有汉字词、固有词两种形式,强化语境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朴贵花.简析朝鲜语的汉字词和汉语词语的差异.《考试周刊》.2010年47期

[2]作者:刘雅琴.韩语汉字词与对韩词汇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4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81-02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意识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文化与语言的教学被割裂开来。在涉及到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避重就轻,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虽然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与语法知识,甚至超越了大纲规定的要求,但在语言写作与表达中他们常常从既有的国语文化思维中立足,语言表达与写作始终得不到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这是对异国文化无法理解与运用的结果。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们在日常英语阅读与写作交际中发现虽然没有不认识的词汇与不懂的语法,但是在理解上始终不到位,这其实是对异国文化知识缺乏的结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如果对背景了解不清楚,就很难灵活自如地使用英语。因此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

1.文化背景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不同的文化氛围与文化背景知识带给学生崭新的认识体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兴趣激发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与欲望。而英语学习热情的调动能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学。我国大学英语课本选材对知识文化背景教学日益关注,在潜移默化的知识熏陶与感染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氛围,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水平提升。

2.文化背景的学习了解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英语的日常运用与表达,但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忽视对背景文化差异的关注则往往在日常交往中出现尴尬。因此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在日常的英语表达交流中不误用与误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见面交谈话题的差异,中国人更喜欢追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收入,而这些正是西方所忌讳的,如果忽视了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很容易侵犯别人的隐私,导致话题矛盾的产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英语教学背景文化教学内容丰富多元。例如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称谓,正确地使用问候与告别语,熟悉英语交际中的体态用语,学会选择不同性别的亲昵称呼,了解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表达,学会正确地表扬赞美别人,理解英语国家中的日常缩略用语,了解不同节假日的表达与庆祝方式等,这些都是背景文化知识的细微层面,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对这些细节问题的关注,才能真正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才能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的灵活切换与表达自如。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教学方法分析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5

关键词:复习方法;修正;达标练习

一、复习进度

高三语文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庞杂,复习时间却非常有限,一轮复习时间从2014年9月―2015年3月,复习进度是本学期要上到文言文虚词部分和翻译部分,本学期有将近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11个专题,经过归纳整理基本划分成了三大专题:成语、病句、语用题。计划需用五到六周的时间,我们将较多的复习时间留给复习周期较长的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分类型、分题材进行复习,让学生把握诗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的基本方法。这一模块初步预计在11月末结束。12月进入文言文复习,针对高考文言文考查原则“选文在课外,知识在课内”的原则,先对必修全五册书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回顾,尤其是必修四、五中的重点篇目,再从高考试题出发,把握近年来考查的高频文言实虚词,为文言翻译打好基础。对于高考名句默写则是贯穿复习始终,不断强化,将重复作为记诵名句最好的方法,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课背诵文和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其修正

针对这一届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确定了以夯实基础为主、方法指导为辅、达标训练为本,面面俱到、不留空白的复习方法。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正确使用成语以及修改病句方面,我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做题方法。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惑,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不同的是取消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的考查,而字音字形又是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所以就有些矛盾,究竟是花大力气让学生狠抓基础,少些功利之心,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是直接大刀阔斧地舍弃。我们权衡了之后还是在字音、字形、标点符号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高考试题对以上基础知识依旧有隐性的考查,不过收效如何还有待商榷。

关于复习方法的修正,对于我来讲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处在摸索之中,就必然会有思考,每一专题从哪些角度来讲会让学生接受得更好,哪些知识点还需深入挖掘等等,而对于复习方法的修正,也正是我对高考备考思路方案的再次梳理。比如,在复习修改病句时,我总结高考必考的六大语病,将每一类语病的错误特点都做了总结,但是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并掌握,所以我在反思之后,想到是学生自己没有对这六大语病的错误类型和修改方法做一总结,于是我让学生画了病句类型的树形结构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记忆和理解,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让我思考语文备考课是否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看书、做题、总结、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

三、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

达标练习这一做法是我在高三复习中采取的一个新的做法。达标练习即我在每一专题结束后,经过三到五天的冷却期,专门命制达标过关试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过关标准是正确率达到80%,未达到标准的学生进行第二次补考,如果还是未达到过关标准,再进行第三次补考,重要的是反思和总结。

如何看待达标练习的作用,我制订了“前后比照、修正为要”的准则。其作用一是通过前一轮的复习,对学生复习的状态进行测试,给学生复习的压力和动力;二是通过每一次的过关考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让其在复习中有资料可用;三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考试形式进行的达标练习测试能够再次巩固学生所学。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还需要再关注“修正”这两个字,修正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因为是首次采用这样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些许困惑,而修正正是针对这些困惑,我们对达标练习进行的调整。

例如,在遇到全班学生正确率80%都没有达到时,要思考正确率的要求,思考试卷难度等问题,比如说修改病句难度较大,是不是应该把正确率降到70%;在复习主观题专题时,该如何定义80%的准确率,题目的难度应该怎样把握等。

所以“修正”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对我前一阶段的复习进行了总结,也让我思考下一阶段的复习应该侧重于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做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思考,相信也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越来越完善。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一般是指学习者掌握或具备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最早对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布鲁纳。,布鲁纳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理解掌握各类知识、完成各类作业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当前,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我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新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当充分认识到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

1、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意义

第一,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还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并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在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二,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技巧和能力

首先,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掌握、形成学习语文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掌握并生成科学高效的语文学习策略,进而使小学生学会学习,为小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和保障。

其次,对小学语文学习策略优化,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注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能力培养,而且也会促进教师重视教学设计和实施,采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方式。

2、优化小学语文学习策略的相关对策

第一,不断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意识

首先,教师应首先协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使小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的性质、特点及其性质、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定的办法去解决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当督促对学生对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的评估调节。最终使学生及时掌握自身的语文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发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

第二,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指导

首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是小学生在动态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逐渐形成的静态知识,不但可以被学生掌握,而且也可以迁移的,因此,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策略指导不能脱离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习策略的指导应当重点关注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什么、何时学、为何学、如何学等方面。

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小学生需要教师的语文学习策略指导。教师的指导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水平。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等方法,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的积极互动,不断地获得、积累知识,总结和提炼学习经验,归纳学习策略和方法,最终使小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策略。

第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首先,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策略水平的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仅仅是学习策略的具体执行的活动,而要使小学生自觉地有计划地执行这种活动,先决条件就是小学生要对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因素有所认识和体验。因此,提高小学生语文策略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元认知水平。

其次,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问和准指导小学生及时发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调节,从而减少语文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和冲动性,提高了语文学习过程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当控制作业的难度,使习题、作业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同时,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师可采用建立学生作业档案的方法、进行跟踪调查、详细地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先扶后放”的原则,使他们建立自学的意向,养成自学习惯,强化自我体验。

其次,要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效果。同时,带着问题预习有一定的指向性,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把预习引向自学,以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112.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06-307.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7.

声 明

兹证明《财富时代》2014年第3期152页刊发文章《试论现代企业营销中网络广告的演进》作者:耿欣,单位应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6414)

特此证明

财富时代杂志社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7

关键词:教学衔接;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学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就是在整个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等要素,灵活调节教学各要素、各环节,使之良性、动态运行,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

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篇8

【摘要】汉语对英语学习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参与英语教学的师生须认识到这种影响的双重作用,充分利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师而言,如何减少汉语负迁移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是刻不容缓的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多收集有关汉语思维对英语学习负迁移的资料,教学时多做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比较,使英语教学具有预见性,避免负迁移的发生,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学习不同语言的意识,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效果的目的。

1.引言

汉语与英语作为语言有共同的地方,因此汉语会对英语学习起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这种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作正迁移;又由于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差异很大,有时会干扰英语学习,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困难。这种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作负迁移。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一直倍受关注,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严重。因此,参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应研究和关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利用汉语对英语学习有利的一面,克服不利影响,使英语教学达到理想效果。迁移(transfer)原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过程。语言迁移是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视为语言学习中一个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识心理过程(李玲玲,2008:73)。母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反之,母语对英语学习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英语学习中,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而整合的心理语言结构,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同时,通过具体运用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得以改造和充实,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调节机制,实现由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2.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二者的共同点,让学生运用其掌握的相关汉语知识去对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1)语音方面:利用汉语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基本相同、相似的对等音素,拼读相关英语音标。例如,英语元音[i:]、[E:]、[C:]、[u:]分别与汉语韵母i、e、o、u相当,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元音时困难不大。(2)词汇方面: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语言可分为理性意义词汇和联想意义词汇。英语的理性意义词汇多数可用汉语相应的词来表达,其意义在上下文中是完全相等的,如一些专有名词。学生在记忆这些单词时,可以借助汉语的理解加速掌握。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教师还可以利用汉语中形声字构字法,指导学生分析英语单词的构成(词根、词缀)。通过学习词根、词缀,避免死记硬背,进一步扩大词汇量,进而促进语言学习的正迁移。(3)语法方面: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便利,如:“IstudyEnglish.”(我学英语。)即为汉语中“主+谓+宾”结构。

3.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努力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语音方面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其差别较之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来说又要大些,按照对比分析学派的观点,这将会导致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苏留华,2000:46)。例如:英语辅音多,而汉语辅音少,且英语中有些辅音在汉语中是没有的,例如[W]和[T],汉语中没有此音,很多学生就发成汉语的s而不是[W],发[T]音时用汉语的“z”或“d”。英语辅音除了[h]以外都可以出现在词尾,如“cat”、“dog”等,但汉语中以韵母结尾的词占大多数,学生常常在辅音连缀中加一个元音。英语和汉语在语音方面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汉语是声调语言,而英语是一个强调重音和节奏的语言,除了单词重音还有句子重音。在英语句子中,通常是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实意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非实意词包括冠词、代词、介词和一些连词。学生常把实词、虚词都重读,听起来好像是单词逐个往外蹦。3.2语法方面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名词格和数的变化、时态、冠词、介词、定语等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有名词单复数的概念,汉语多在人称后加“们”表示复数,但对于事物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例如“房子”,可以说“一座房子”、“两座房子”;而英语表示人称和事物的名词复数由不同的词尾变化构成,这使学生们一时难以习惯,特别是汉语的名词没有可数不可数之分,例如“furniture”是不可数名词,而汉语可以说“一件家具”,学生会因汉语的影响将此单词理解为可数名词(李晓惠等,2006:17)。英语的时态变化对学生来说真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学生对一般现在时的运用总是受汉语影响,常常忘记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需加s的变化。汉语中没有冠词,由于汉语中没有与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往往忽略冠词,而英语中对冠词的使用又十分繁杂,这也就使许多英语初学者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中,由于思维的连续性而来不及作过多的思考,导致经常忽略冠词。例如:“Thereisclockineveryclassroominthiscollege.”就忽略了冠词,应为“Thereisaclockineveryclassroominthiscollege.”。另外,英语中形容词只能作表语,不能作谓语,它与主语之间必须有系动词“be”等来连接。而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它与主语之间不需要系动词。因此,学习者常常会省略系动词而造出类似于“Weveryhappy.”这样的错误句子,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Weareveryhappy.”。英语很多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必须加上介词才能带上宾语。例如汉语的“等”,英语为“wait”,汉语可直接加宾语,但英语必须是“waitforsb.”。3.3语用方面语用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习者将母语对某一词语或某一结构的语用意义生搬硬套用在英语上而造成的负迁移。如:在商店里汉语习惯说“您要点什么?”而英美人则说与此意思相同的“MayIhelpyou?”(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另外,学习者将“看报纸”说成“toseenewspaper”,或将吃药说成“toeatmedicine”,犯的也是类似的错误。显然,错误的发生完全是受母语的影响,将汉语和英语生硬对译而引起的。3.4文化方面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各民族的语言与各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风俗习惯,传统和思维方式等都反映在语言当中。有时尽管学习者的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词汇也掌握了几千,说话却依然不得体。例如:上课铃响了,老师进教室,学生说:“Goodmorning,teacher.”,这是在校园常看到的情景。在汉语可以说:“老师好!”这里的“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在英语里,“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在英语国家,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胡文仲,2002:2)。学生学习英语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母语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文化和语言搬到英语学习中去。中国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一般说“久仰大名”,但在英语交际中却不能说“Ihaveheardyournameforalongtime.”,只能说“Nicetomeetyou.”。

4.语言迁移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1加强汉英比较,发现异同,增强其可辨性语法方面,汉语除了附加助词外,词语本身无法表示从属语法范畴;而英语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中缺省的这一部分规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他们往往忘记这些变化,产生如“Helikeapple.”等错误。另外,汉语词汇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义,而语序是语义结构的重要手段。汉语语序顺序线形集结占绝对优势,倒装只是一种功能性变异,不属于常规。英语词语的句法功能取决于语句的词语形态及句子的组合形式,语序的语法功能不如汉语那么重要,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逆序线形集结很普遍,倒装不会引起句子成分的功能变化。英语中有一组由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和关系副词(when、where)引导的从句,还有以“it”为先行主语的句式,如“Itisnecessarythat...”等,可使逆序得以广泛使用。但中国学生往往宁愿使用汉语句式来逐字逐句将英语套进去,无论句子多长都按汉语顺序排列,自然造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如中文为:“这就是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学生翻译成:“Thisismyfatherusedtowork’splace.”。要克服汉语语法方面的干扰,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英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要给予足够重视,重点讲解。其次,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正确英语句式和语序表达的习惯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抵抗母语干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而在语篇方面,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汉语结构上的黏着性较弱,语段中接应手段少,句子的功能层次不见诸于形式。而英语中形式连接成分必不可少。学生平常的写作练习中,语段、语篇的连接词被忽略,整篇文章全凭意念交流,远离英语行文规范,正是受汉语行文习惯的影响所致。由此可见,英语写作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对比两种语言体系中存在差异的部分,尤其是对那些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重点区,要提醒学生时常保持警惕,并针对不同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4.2加强英、汉文化辨异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不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还存在于文化差异上。也就是说,汉语与英语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英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汉语文化负迁移造成理解错误或使交际陷入尴尬境地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汉语见面会问“你去哪里?”在英语里,除了在医院、移民局这类地方,很难想象会有人问:“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Wheredoyoucomefrom?”这类问题。英美人对于“Whereareyougoing?”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是“It’snoneofyourbusiness.”(胡文仲,2002:5)。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家王佐良先生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不了解西方文化,以母语文化的风俗习惯、价值标准来应对西方人士,自然会造成用语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文化习得的角度来看,不仅要求语言形式的正确,还要求语言运用恰当。因此,词汇教学也不能只停留在单词的表层意义上,既要教授语言的搭配运用,也要教授它的文化内涵。如果是成语、习语,则最好进一步揭示其词源典故。在课文讲解时,不妨多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也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或者可以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给学生整块地输入某些特殊语境下所需的语言文化常识。此外,英语的学习并不只限于课堂,课余时间也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可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欣赏优秀的原声影视作品,与外国朋友交往等。这些活动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语感,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产生。迁移规律对英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母语对英语的影响既有推动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正如Lado所说的:“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前进中的真正障碍,就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握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尽量抑制负迁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

上一篇:特殊教育优秀案例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