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02 07:26:02

办公信息化建设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政府办公;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

一、办公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办公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其主导为科学技术,其基础是系统工程学,除此之外还综合性的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学界,对于办公信息建设的基本定义和认识都比较多,但是在不同的表述之中都是存在着主要的共同点的,即强调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利用,强调办公设备的现代化更新,强调办公人员和办公设备的良好融合,且其目的均是希望提供办公效率的同时提高办公质量。我们在这里所阐述的办公活动,主要强调的是办公活动当中所需要处理的信息的不定性和人类思维的不定性,这样一些不定性共同的结果就是办公业务当中存在的巨大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样,采用传统的方法是很难对数据进行理想的分析和处理的,必须采用新的、基于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处理。

二、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我们国家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效,当时仍然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成就,这样一种状况的存在主要还是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问题造成的。

1. 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缺乏规划性

我们国家在进行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规划性,使得最终建成的信息系统往往缺乏必要的适用性,针对于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实际上是政府工作的手段而并不是目的,因此在建设、实施以及利用的过程当中都不能够脱离各个业务部门的参与和贡献。各个部门往往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因此建立起的办公系统如果不考虑这样一种差别而进行统一性建设的话,就有可能使得建立起的办公系统对于大多数业务部门来说都是不实用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应用的大多数办公自化化系统都没有能够按照系统工程当中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分析和设计,因此开发工作组织也并不完美,用户参与度不够,负责开发工作的软件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认识也不到位,仅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之上,而不考虑各个部门对于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开发出的系统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2. 用户使用意识差

在上文当中已经提出,在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当中就存在着用户参与度差的问题,同样存在的问题就是在系统建设完成以后用户因为水平以及素质上的差异而使得使用意识上同样存在着不足。一般来说,领导干部对于自己所主观的领域业务还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则未必,尤其是一些在政府工作资历较长的工作人员而言,不仅仅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掌握不到位,还存在着惰性的问题,不肯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这样一些方面问题的存在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用的实施。总之,办公自动化所实现的就是行政办公的管理信息化,也就是电子政务的大基础和大前提,对于整个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来说,也是必然不可以逾越的阶段,但也很难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一蹴而就。总之,办公自动化和其他的应用软件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在开发、推广还是应用阶段,都很难一次性实现功能上的绝对完善和用户体验上的绝对完美,还是会存在问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良好应用的基础之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将系统逐步推向理想化的状态。

3.系统集成程度不够高

政府系统内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于政府内的领导和其他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因此在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时就要考虑到这样一些群体的实际特点,主要就是要能够尽可能的贴近与领导和机关的办公决策活动。事实上,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而言,想要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就不能够单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有效的信息资源同样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具体来说,就包括各个行业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纵向共享资料,或者是政府与各个居委办之间的横向数据资料等,这样一些资料的存在和应用都能够为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提供较好的数据支持。但是,我们国家的现实却是到目前位置各个行业领域内基本上都还没有建立起上述理想的数据库来,因此一些办公系统即便是建立起来也都还是孤立的系统,不仅是在软件应用上相对滞后,在信息数据的更新利用上也不仅人意,难以达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三、 我们国家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

我们国家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在七十年代,从最初的普及开始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我们国家正式开始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研究和实践则是在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开始制定办公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国家规划,各级政府也开始进行相关技术的引进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并最终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历程当中为我们国家办公信息化建设奠定和基础并创设了开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仅是在政府机关,在各类高校、企业公司或者是工矿内都成为了非常核心的技术手段,可以看到的是,计算机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基本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彻底的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生活与工作的认识与理念。

四、结语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政府内实现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的基础工作需要做,也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完善和改善,但不管怎么说,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身则是势在必行的,必须要尽可能的加快其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是保密性问题,通过一切努力来保障政府内办公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展开和完美实施。

参考文献:

[1] 石红蕊.政府办公信息化过程中的潜在威胁及保障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2010(12).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互联网+ 办公室 信息化 探析

一、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对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这一切对高校的信息发展理念、处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办公室是高校决策协调工作的中心,理应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充当排头兵的作用。高校办公室的管理者如果仍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不顺应信息化建设的潮流,改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信息化建设对于强化高校办公室的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信息处理流程的革新,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二)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迅速扩展。同时当前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管理体制改革日趋深化,高校的自身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的矛盾、院校合并的运行体制问题、一校多区的资源管理问题等。高校领导仅凭以往的经验,简单的调研,粗糙的协调来处理这些问题是不行的,往往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最佳效果,甚而致使问题搁置、悬而未决,影响全局工作,其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各种信息进行过细的采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此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而作为高校的参谋部,高校办公室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信息搜集、加工处理的重要任务。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高校办公室强化职能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是“互联网+”下摆在广大高校办公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从目前高校办公室的现状来看,信息化建设无疑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对于高校办公室而言,“互联网+”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管理思想的变革,它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全面强化了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水平。在“互联网+”时期,高校办公室必须开拓信息视野,更新信息观念,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办公室一方面可以充分收集信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和凝练信息精华,供领导决策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处理意见和参考方案,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积极的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许多高校的主服务器系统信息网络带宽窄、容量小,只能传递文字信息,而且传输速度慢,网络效率底,有的高校网络管理虽然已经联通,但没有真正运转起来,许多办公室的电脑仍然扮演打字机,上网工具的单机角色,未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实现拟稿、成文、传输、立卷、存档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也没有建立起围绕办公室信息工作运行和管理、信息检索和查询、校领导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自动化网络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二)信息工作制度亟待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的信息网络尚未真正形成以高校办公室为核心,覆盖学校各院系、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网络,即便已经建立起信息网络,往往因为人员变动或信息工作员的信息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导致网络传输出现中断,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高校信息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离信息工作高效、快捷、方便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此外,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考核奖惩、信息报送、人员培训、定期分析、重大信息失职责任追究等信息工作机制,信息工作还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也大大制约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信息系统共享程度低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本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由于各高校教育投资的不连贯,造成信息化建设缺乏持续性,加上各院系、部门、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没有十分紧密,导致在进行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时缺乏必要的全局规划,难以进行整体信息处理,同时也影响了高校信息的有效共享,个别系统虽然运行在联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但其自身的运行模式却是个人计算机模式,难以完成与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这样,容易导致重复劳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学校以高校办公室作为承办单位出台一份文件,在完成文件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大量的部门或院系,向他们收集信息进行处理,而在出台另一份管理文件时,经常要重复上述劳动,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信息工作者意识不到位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领导和基层师生对信息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高校办公室管理者要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切实发挥好信息服务职能,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系统翔实,针对性强的综合信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参谋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学校的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者往往缺乏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整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过于简单化,满足于就事论事,而对产生问题和矛盾的原因却不加分析或只进行浅显分析,也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致使提供的信息是“单一信息多,真实可靠的调研和综合信息少”,有的甚至失真、缺乏时效性,不仅难以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更谈不上作为决策的参考了。

三、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切实增强信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领导和办公室管理者要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要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一系列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也是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信息工作水平的高低,根本取决于工作者素质的高低,高校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把年富力强、素质较高、吃苦耐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充实到信息工作岗位上来,形成一支以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者为主,以各院系和部门、科研机构信息工作为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反应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切实从工作需要出发,主动挖掘信息源,收集、分析、反馈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信息工作管理方法、技术和文字表达、综合分析能力,充分运用信息检索、网络调研、问卷调查等手段,提供既有情况介绍、又有综合分析的专题信息。

(二)不断健全信息自动化系统

信息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阅三个子系统。信息采集系统负责将非结构化的信息抽取出来保存到结构化的数据库中。信息分析系统负责对结构化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门别类地保存到相应的层级数据库中。信息传阅系统负责将分类数据库中的信息批量传输到高校的各级信息系统,供管理决策使用,信息自动化系统不仅能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而且还能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共享度。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自动化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效率。首先要提高信息工作者的信息自动化能力,要采取以老带新、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座谈会、选派外出学习培训、安排调研等形式,培养信息工作者信息采集的敏感性和信息分析的前瞻性,切实提高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其次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存储的集约化、信息检索的结构化,除了购置必备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还要对相关办公软件进行及时更新,第三要健全和完善信息自动化系统运行体制,要从管理制度的层面,进一步规范信息工作者的技能标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软硬件的选用,将上下左右各层级信息系统都纳入统一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实行集约化管理。

(三)努力建立顺畅的信息网络

信息流量大小、质量优劣、传输时效,关键取决于信息环流渠道是否畅通。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信息网络不通畅的问题,许多有效信息不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学校领导和基层师生的面前,影响了学校信息工作的整体形象。建立机构完整、布局合理、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信息网络,是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类动态信息的关键,是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是要重视教育教学、科技研究、学生工作、师资队伍、对外交流等分类信息化建设,并确保网络通畅,使方方面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学校的信息系统。二是要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信息系统进行对接,确保快速、便捷地接收上级文件,及时获取有助于学校发展的各类信息。三是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改革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包装,适时进行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及兄弟院校的友好交流和良性互动。

(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管理

在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深入到师生办公、教学、生活等各个方面,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影响将是全面的,有的甚至会导致学校的重大损失。所以,在信息化建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可忽略,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构建一个合理的、主动的、系统的网络安全体系变得非常重要。

(五)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分析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我们为高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大量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对此类信息的分析和提取,要求我们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因其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往往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基于协作的信息系统分析。更准确地讲,随着信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知识体系的纵深发展,对信息处理者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办公室只有组织不同学科背景、不同部门的信息工作者展开多边协作,建立资源共享、协作攻关的动态合作机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团队攻关,才能解决信息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含金量高的研究报告,为领导决策服务。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水利广域网 信息化

天津市水利局是天津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引滦供水等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天津水利内部办公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局机关实现了网上公文运转、档案管理及信息等功能,全水利系统实现了网上公文、信息传递。随着网上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网络依赖性的提高,原有帧中继和电话拨号的联网方式,在网络带宽和网络稳定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全局办公自动化的需要,由于局机关是水利部门的指挥中枢,各种水利相关信息要快速、可靠地向局中心网络传输,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求而建设的。

1建设前接入内部网络情况

天津水利内部办公网络建设完成后,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应用,局下属单位分别以帧中继和电话拨号方式与局中心计算机网络连接,但中心端速率只有1m,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逐步深入,需要传输各种大量的水利数据、视频等信息,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以光纤接入替代原来的电话线接入,提高整个网络的带宽和接入响应方式已迫在眉睫。并且随着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的逐渐扩大,网络节点的增加,原有的静态路由方式广域网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网络结构要求。

2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建设后整体网络结构

局属单位水科所等22家单位新增为2m光纤方式接入,实现与局网络中心的宽带互联。改造后水利局的核心网络以原有的防火墙作为水利局内部网络与其他各机构网络中间的隔离。网络内只允许用户端能够访问到水利局内部网络的相关服务器网站所对应的端口。

新增加网络内核心的接入路由器,起主路由作用,并在其上新建1块cpos光口卡,此光口卡连接到网通的sdh节点设备上,带宽为155m,此通道可以划分为63个2m,最多为63个分支机构提供2m的接入通道。

原有的路由器作为原有网络核心接入设备,现在作为于桥水库备用路由设备。

引滦入津沿线7个管理处使用引滦入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光纤网络,采用统一门户,通过引滦工程管理处至水利局的光纤通道,实现引滦工程信息网与局网络中心的网络互联。

3相关技术实现手段

3.1选用ospf路由协议

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肩负着oa文件系统传输和实时水雨情信息的传输以及各种大量的水利数据、视频等其他信息传输的网络重任,要求网络必须可靠稳定。

整个网络必须具有多路由选择、路由迂回、路由备份的能力,以防止因单路由的损坏而造成全网或非损坏节点的中断。同时,网络禁止出现路由循环或路由不被利用的情况。并对有多条电路连接的情况,尽可能地做到各条电路上的流量和负载均衡,保证带宽的合理和充分利用。

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网络覆盖面广,经过的路由复杂节点多。以局网络中心机房为中心,连接局机关及局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区县水务(利)局等单位的网络,实现全水利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互联互通,为水利信息化提供硬件基础 ospf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可适应大规模网络、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无路由自环、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支持等值路由、支持区域划分、提供路由分级管理、支持验证、支持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文等。所以在水利办公广域网的设计和建设时,采用以ospf为主,静态路由为辅的路由策略,使原先的办公网络平滑的融合和过渡到新的网络体系中。

3.1.1 ospf区域划分天津水利办公广域网运行ospf路由协议,对现节点ospf协议中的area值设定为1o0。随着更多设备接入,网络扩充,可划分更多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网络特点设定相应的网络环境。达到隔离故障,防止蠕虫病毒及网络设备失效(如端口故障)等对全网的影响作用。并可对外隐蔽网络结构,阻止外部用户通过扫描探测网络的结构。

3.1.2路由器配置内容①核心路由器0spf配置为:

routerospf100 /启动ofps协议/

log-adjacency-changes /记录ospf邻居状态的改变/

redistributestatic /引入静态路由信息/

network192.168..o.o.o.3area100/通告本地连接网段路由信息/

(其他节点互连网段略)

②下属各单位路由器ospf配置。以cisco2821接入路

由器为例0spf配置如下:

routerospf1oo

log—adjacency—changes

redistributestatic

network192.168..o.o0.255 area1oo

netw ork192.168..o.o.o.0area 1oo

3.1.3 ospf路由的实现广域网的连接自动完成ospf路由学习功能,把整个区域的所有路由自动学习到默认网关上面,完全不需要人工设置路由,达到了路由自动寻找和更新的目的。

配置完成后,键入显示路由命令show proute,可显示路由表中各路由获取方式:

3.2安全防范措施

在天津水利办公网络系统中,要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保证非授权用户不能访问路由器、交换机或防火墙等关键网络设备。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3.2.1对网络设备的控制台访问和远程访问都必须在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之下,提供强认证机制,保证用户口令不在网络中明码传输,并定期更换口令。配置认证服务器,对网络设备的访问进行统一的认证、授权、审计(aaa)。

3.2.2通过对设备的配置,使得只能由某个指定jp地址的网管工作站才能进行网络管理,对路由器或网络设备进行读写操作。

3.3.3根据全网的安全访问控制策略,配置防火墙的过滤规则;访问控制的原则为必须是缺省禁止,即凡是没有被明令允许的访问一律禁止。

3.3.4关闭路由器的源路由功能,以防止通过假冒lp地址和源路由技术侵入内部网;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配置静态arp,以防止假冒lp地址的主机接入内部网。

3.3.5由于拨号网络使用公用的电话交换网,在网络上传输的机密信息存在被窃听、篡改等威胁。针对以上威胁,必须保障用户口令不在网络上以明码形式传输。

3.3.6水利专业网络作为业务系统的内部网络,从路由概念上讲不与公用网络直接互连。

4结语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4

新时代赋予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新的任务,新的内涵、新的标准,我们必须以全市作风建设“治庸”“提能”“问效”三年行动为契机,锤炼过硬作风,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培训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经市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培训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全省机关事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机关事务工作,对下半年机关事务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上半年,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五“新”上:

一是办公用房管理取得新成效。市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启动前,我们主动作为,组织专班,深入到市直单位实地调研办公用房情况,科学拟定市直涉改单位办公用房调配方案。机构改革后,我们对×家市直涉改单位办公用房进行了调整,对×家市直单位重新制作安装单位标牌,目前,市直涉改单位办公用房基本调配到位。

二是公车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严把三关,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严把车补发放关口,审核市直事业单位上报的公车改革方案,批复符合政策车补发放人员×人。严把车辆编制关口,批复×家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实施方案,车改后,保留各类车辆×辆,公开处置×辆、报废×辆。严把车辆处置关口,×月×日,由×拍卖公司对此次车改取消的×台公车,进行公平、公开拍卖处置。

三是机关物业服务得到新拓展。机构改革后,机关事务管理局更名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我们更加专注于服务,根据《×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先后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原市城管局、市委督查考评办公室、市委编办等单位办公场所维修改造工程方案进行了审批,并按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维修改造,为市直单位提供了舒适的办公场所。

四是安全保卫工作得到新发展。提升安保人员素质,按准军事化的模式,加强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技防水平,增设高清探头,实现滨湖大厦及周边区域监控无盲区、全覆盖;对×大厦出入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确保进出人员安全。投入×万元,建设×大厦智慧消防系统。上半年,消防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上访事件为零。

五是后勤保障水平实现新提升。我们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单位聘用人员,采用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公司,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比如:引进餐饮服务公司对机关食堂进行托管,引进物业管理公司为滨湖大厦提供保洁服务,公车运保中心驾驶员和理发室工作人员实行劳务派遣,由专业的公司对大楼的电梯、中央空调等设施设备和水电维修提供维保服务,大大提升了后勤保障水平。

上半年,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机关事务信息化水平不高、标准化工作推进缓慢、干部的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切实加以改进。为进一步贯彻全省机关事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作风建设“治庸、提能、问效”三年行动要求,就做好下半年的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

本轮机构改革后,市区两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更名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职能发生了变化,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站在了新起点,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底线思维,体现责任担当,更好地服务大局。

一是着力提升办公用房管理水平。《×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目前,市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基本调整到位,市直各单位要结合单位“三定”方案,重新核定单位办公用房的情况,等一会,还要召开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培训会,各单位要做好信息录入工作,共同完成办公用房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各单位要做好机构改革期间国有资产整体划转、部分划转、跨级次划转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是着力提升公务用车管理水平。要做好公务用车定编工作。结合市级机构改革,重新审核市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合理调剂涉改单位的公务用车,确保公务出行。要强化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公务用车监管全市一张网”工程,×区、×区、×区公车监管平台建成后,要逐步与市级平台对接,实现全市公车信息监管平台一张网,提升监管水平。要深化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加快完成事业单位保留车辆的标识化工作,启动事业单位公车信息化管理,将保留公车统一纳入公车信息化平台管理。

三是着力提升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以厉行节约为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滨湖大厦为基础,探索建立大物业管理模式。统筹做好市直部门办公场所的维修改造工作,为干部职工提供舒适的办公场所;指导市直部门的保安、保洁等物业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机关的物业管理;指导市直部门机关食堂的运营和日常监管,建设健康职工食堂,为干部职工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试点建设智慧消防系统,确保机关消防安全,创建平安机关。

二、加强“三化”融合,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推进机关事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促进“三化”理念、方法、成果与机关事务工作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推进“三化”融合,发挥信息化优势,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机关事务规范化建设。要树立程序意识,强调规范理念,形成规范流程,塑造规范行为,按照规范进行服务保障,建设一支忠诚廉洁高效的“正规军”。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安全保卫、公务接待、物业管理、公车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当前,省机关事务部门围绕管理、保障和服务工作制定了一些标准文体,有效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规范发展。我市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尚未起步,下一步,要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优先制定工作亟需、作用重大的内部标准,借用和实施省级部门制定的地方标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前期,我们在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落实“互联网+”战略,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智慧消防、智慧食堂等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加强能力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机构改革后,部分市直部门和各区从事机关事务工作的人员岗位调整了,我们必须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着力提振精气神,解决“不想为”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我们要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和老方式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省局片区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牵头做好今年鄂东南片区机关事务工作联席会议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重点课题调研,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二是着力提高能力本领,解决“不能为”的问题。当前,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职能调整后,有的同志感到不适应、工作不得法,重点难点工作找不到门道、摸不到诀窍。要破解这些问题,只有提升专业能力,大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不断增强能干事、干得成事的能力和本领。

三是着力强化担当作为,解决“不敢为”的问题。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了机关事务部门的形象。机关事务服务工作要讲实效,要实打实,硬碰硬,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时,对踩线碰线越线的行为和现象,坚决说“不”,确保机关事务的法律法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公证 信息化 实践

一、信息化的概念及公证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是科技生产力的一支先锋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公证行业的信息化即为“公证信息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及周边设施、软件、数据库和网络的充分应用,在公证业务办理中产生自动化效应和工作模式的变革,规范公证业务流程,控制和集成公证业务和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公证业务、公证监管的过程和结果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二、公证信息化及公证管理规范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潮流的发展趋势,公证行业信息化已被提到公证行业建设的议程中,制定和实施公证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公证工作法制化、制度化以及改善公证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扩大公证宣传的重要举措。目前,公证系统已经建立起一套依托中国公证网、独立数据库、自主设计开发管理软件三位一体的一级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国公证协会在行业管理工作中始终将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行业发展、提升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并将信息化作为新的管理要素引入到工作中,确立了以建立全国中心数据库、省二级中心、基层公证处为架构的三级行业信息化体系的发展目标。

传统的公证管理模式也在信息化进程里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由九十年代的手工受理案件,利用打字机打印公证文书的模式,其余的公证管理基本上全靠人手操作,既费时又无法避免出现错漏。如今,在基本上普及电脑的使用的前提下,公证业务软件的开发并投入使用,传统的人工模式已转化为自受理、起草、收费、审查、制证的全过程电脑化操作的工作模式,这大大的提高了公证的效率,同时也便于严格把好公证质量这一关。如今,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证工作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信息化的在公证管理中重要作用

(一)提高办证效率、规范办证程序

传统工作模式上,从谈话笔录、公证文书的草拟都是人手办理,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错误。利用公证办证系统,从谈话笔录,权利义务告知等一系列操作均有电脑模板可供选择,公证人员只要选择正确公证事项,谈话笔录、公证书等相关文书经由电脑生成,公证人员只需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则能完成以往需耗时几天的工作,大大的缩短了办证的时间,提高了办证的效率。同时避免遗漏部分程序,也避免人为的不规范操作,同时对办证的每一个流程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

(二)提高办证质量、降低执业风险

传统办案只靠公证员及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难免出错。例如利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可以对身份证进行真假鉴别,对黑名单人员自动判别,对当事人重复办证进行提醒。对于房产资料的核实,也能通过网络向房管部门进行即时查询,在办理遗嘱等重大财产处分的公证及保全证据进行拍照及实时全程摄像,使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并杜绝假证、错证的出现,提高了办证质量,有效地降低执业风险。

(三)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行业公信力

通过公证办证系统,大大缩短了出证的时间,像公证委托书、护照翻译等需求大的公证项目,能做到当天出具,减少了当事人的等待时间,满足了当事人的需求。在公证处网站上,提供各类公证事项的受理条件、程序、收费标准、相关表格的下载,为当事人申办公证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另外,在网站上提供公证书有选择的查询甄别、抵押登记告示等,使得公证工作流程运作公开透明,方便了当事人的监督,也大大的增强了公证行业的公信力。

(四)提高公证人员素质

信息化时代的公证,公证人员须熟练计算机操作应用,信息化设备的应用促使公证人员进行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各种新型公证需求,如网页证据保全、电脑摇号现场监督等公证。此外,公证处对外网站可设立“行业信息”、“公证论坛”、“案例分析”等板块,及时反馈公证业内动态,为公证业内人士提供业务研讨,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从而促进办证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五)实现公证的科学管理

办证系统对公证业务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输入数据库,公证管理部门通过公证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监控,可实时对公证处的办证现状及公证员的办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违反程序、违规收费等现象,实现实时动态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对各公证处、公证员办证及收费项目、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使公证管理层对公证业务的发展进行宏观掌控,及时发现社会生活的热点及公证业务发展的缺点、难点,这样不仅实现了对公证业务的科学管理,还为领导决策及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六)提高公证行业的社会形象、利于公证行业的长远发展

为公证行业树立的公信、公正的社会形象,展示公证的发展现状和公证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独特作用。明确公证的社会定位,使公证价值得到体现,公证行业必须端正职业态度,加强社会监督作用,规范办证流程,不断提高公证公信力及公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这一切都依赖公证信息化的进一步加强并良好持续发展。

四、公证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在信息化的有机结构中,除了人的主导作用外,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网络是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有效利用,公证行业在信息化进程将更深入、公证行业的发展将更加蓬勃、生气盎然。

(一)硬件建设

信息化建设起码的条件,主要有电脑、服务器、电源、网关、网络以及必要的外设设备(如摄像头、扫描仪、身份证识别仪、指纹识别仪等)等。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可有效防止了当事人利用假身份证恶意办公证。办公大厅的液晶显示器可显示办证流程及发证信息。另外,信息化发展需建成综合信息数据库。依托管理网络平台,研发建设公证行业综合信息查询系统。

(二)软件建设

公证软件建设包括公证办证系统、公证管理系统两部分。公证办证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彻底改变了传统公证办理模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从个体化办公到网络化办公的质的飞跃。公证管理系统则在公证办证系统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档案管理及公证档案查询系统为主要内容,通过办证数据的读取,对办证数量、种类进行有选择的罗列,对公证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管理系统同时对人员的管理,行业内部信息的传达等方面也囊括其中。

(三)局域网及电子网站建设

公证机构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有利于公证内部管理的进行,亦是公证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的管理、资料的查询均在公证机构的内部完成,形成一个有机体。同时建立公证处的网站亦是公证信息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自建网站,建立“在线咨询”、“在线预约”、“监督投诉”、 “在线查询”等栏目,更好的向社会宣传公证的工作,让社会更好了解公证的程序规范,同时预防不法分子用伪造、变造公证文书损害他们人身权、财产权。

(四)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接口的建立

在有了畅通的信息基础平台(内网,公证办证平台和公证管理平台)和各公证机构的电子商务网站(外网),还必须有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撑。公证处要与房管、工商、银行等部门积极协调,利用现有的公证行业管理平台与其它行业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丰富公证管理平台的功能,使之更好的为广大公证人员服务。例如与房管部门设立专线接口,就委托书公证、房产买卖公证、房产抵押公证、赠与公证的真伪提供专门的核查通道;又如涉台公证书副本的寄送登记及查询等亦可由公证处与公证员协会建立查询接口,即可保证查询内容的真实性,也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五、目前各省各市在公证处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及例子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公证处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与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对公证信息化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绥化市众信公证处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档案系统,公证业务查询和视频监控系统;合肥市衡正公证处建立了公证软件办证系统,配备了先进的电脑硬件设施;青田县公证处建立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小语种翻译系统、水印纸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进程无不取得可观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公证处在社会上的形象。

六、目前公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公证事业的发展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它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是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窗口。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证业务的大量增加对公证机构办公条件、信息化水平以及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公证提倡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较好地把人的管理功能智能化。包括对人员的管理、对办证的管理和对相关事务的管理通过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智能管理。

目前,公证信息化建设尚有不足的地方。鉴于现实情况中各公证处之间情况差别较大,不宜规定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但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各公证处之间的数据能够兼容,方便下一步与全国统一公证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无缝传输,方便公证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与统计。同时,由于现在公证办证软件在各省市均由不同公司研发,多头研发导致信息数据不能兼容统一。建议将公证平台建设以设区的市为单位更加合理,公证信息平台建设在这一级,有利于促进同一地区公证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要求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成效。

总之,公证行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关系行业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实现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必须要把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真抓实干。各级协会、各公证处要抓紧组织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实施行业信息化的规划,将行业信息化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职责,落实资金,认真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证协会.2006年-2008年公证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国公证网,2006,08.

[2]陈平、王庆.关于公证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司法,2007,08.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6

一、推行电子政务应用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连接。逐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外网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应用,并将已建的部门公共服务业务专网逐步整合到电子政务外网(市数字办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实施政府网站整合提升工程。依托“龙岩”政府门户网站平台,继续推进政府网站群建设,实现统一托管的政府部门网站数量达到40个以上。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资源的梳理,形成统一的网上信息公开和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深化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推动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建设(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信息公开办配合)。

3、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一期)技术方案的制订、论证、招标和实施,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的相互衔接与资源共享,使政府应急指挥与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资源,进一步完善传输网络及应用系统,扩大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应用,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水利局、广电局、公安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4、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全面推进市级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启动建设市直部门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推进业务协同,早日实现“无纸化”办公(市政府办牵头,市数字办负责)。

5、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加快推进县级网上审批系统建设进程,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联网,逐步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龙岩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市数字办配合)。

二、推进便民系统建设

1、推进全市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社保卡系统建设,开展社保卡在城镇医疗等社会保险系统和就业、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推进社保卡作为医疗就诊卡,实现医疗就诊一卡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完善市级有线数字电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年内完成县(市)城区和主要乡镇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市广电局负责)。

3、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推进社保卡在新农合系统中的应用(市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4、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推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向基层医疗机构扩展,今年完成省定乡镇中心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接入,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满足农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卫生局负责)。

三、加快城乡信息化进程

1、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级涉农信息资源,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市场、就业等信息进村入户(市数字办牵头,市农办等其他部门配合)。

2、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以第三代通信技术为主,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龙岩“无线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无线宽带网络应用,重点支持和鼓励TD—SCDMA无线网络技术推广应用。年底前完成全市城区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数字办牵头,龙岩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

3、全面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依托电信龙岩分公司网络资源,整合各单位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全市1916个终端站点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标准较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市远程办负责,电信公司等单位配合)。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

1、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10+3”产业的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重点研究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信息化工作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工业品牌(市经贸委、科技局、环保局负责)。

2、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构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龙岩中小企业在线服务系统,为全市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市经贸委负责)。

3、启动“千企万店”上网工程。启动建设龙岩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分批次免费为龙岩市内的企业商户建立WEB、WAP网站以及企业信息化应用界面,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强营销宣传与品牌建设(市数字办、经贸委等单位负责)。

五、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开展电子政务总体设计调研,做好与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衔接。在年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探索推进统建共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推进集中式机房、集成式OA、政府网站群建设。试行应用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外包服务(市数字办、效能办负责)。

六、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开发

1、积极推进政务信息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市本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库的共享。建设证照信息服务系统,开展证照电子化申报审核,建立证照验证和服务机制(市数字办、行政服务中心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2、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国土、城建、交通、地质等相关单位数据资源,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平台(市数字办,市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勘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负责)。

七、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网和政府网站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市政务信息网防病毒中心,为政务信息网络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完善政府网站群信息身份认证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市数字办负责)。

2、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分级保护工作,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覆盖面(市网安办,市公安局、保密局负责)。

3、建设政务信息内网防护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内网违规外联等信息安全事件。组织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推动落实安全保密工作(市保密局负责)。

4、扩展CA证书的应用领域,开发个人数字证书的使用功能,为我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保障(市机要局负责)。

八、积极开展信息化咨询与宣传培训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7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每个行业都难以避免使用计算机技术以提高办公的信息化程度,高职院校自然也不能例外。高职院校要实现信息化办公,就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来解决部分或全部日常工作和办公业务,旨在提高办公的效率和质量。高职院校信息化办公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等其他行政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信息化办公硬件、软件进行教学管理等工作,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办公的第一步工作,但这仅是信息化的最低层次,没有实现真正的办公信息化,在现实中仍有大量的通过以纸质、人工传达的方式进行办公,同时即使是运用的各种信息化办公软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信息化办公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校信息化办公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其效能发挥。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办公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均建立了相应的网站,各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均使用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等,正是各种信息化的管理操作系统使得日常的行政工作更加的顺畅和有序,极大地提升了办公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各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站各种服务信息,如各种的学院新闻、通知、公告,以及各种图文信息的搜索下载、常用表格下载、心理咨询服务等,各部门还紧跟时代的发展,开设微信公众号,最新信息服务等,为广大师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尽管学校信息化办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理想的信息化办公还有一定差距。

2 高职院校信息化办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办公观念意识层面

目前,大多数人对信息化的关注仅限于最基本的程度,没有对什么是信息化办公如何信息化办公有深入的理解、运用、研究,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是用于提高办公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软硬投入、相关人员配备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还不是很大,如学校信息中心,没有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校的网络。再有,由于一般情况下学校安排的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教职工年龄偏大,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且相关知识相对落后,习惯了“一张纸、一支笔”的工作模式,又由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缺乏,对信息化办公缺少认识,不愿接受。比如,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也不太会应用,还有对一些常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会操作。因此,学校的领导层面、教职工层面对信息化办公意识都有待加强。

2.2信息管理系统只涉及部分工作

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是各部门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只针对部分工作,很多的工作仍需要通过纸质的方式完成,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学校目前只是通知公告,对部门车辆申请、印章申请、教师请假等工作均还是由纸质文件来完成;又如教务管理系统,学校只是用于每学年的课程安排、学生课程登分、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对学生学籍异动、学生选课、学生成绩分析、系部教材征订等很多的日常性工作仍需要以纸质的方式来完成流转。其他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统也基本有类似情况,只涉及本部门的一部分工作。总之,学校各部门未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离成熟的信息化办公还有差距。

2.3 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更新不及时

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是拥有一套最全面的数据库,是查找各类信息的源头。但是从实际工作中看,经常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没有及时采集数据,导致一些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如,新学期开学,需要采集新生信息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并编写学号信息,但学籍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W生信息采集录入,导致后续学生证学号填写,学生卡办理均受到限制。再有,各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师账号,管理员不是第一时间去完成采集录入工作,而是等到教师反馈没有账号,不能进行查找相关信息时,管理员才进行增加。再有,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经常更新不及时,导致数据不准确,后续工作出错。如,学生学籍异动的情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教师考试成绩录入时容易出现差错,有的学生名单遗漏,有的学生所在班级错误。

2.4 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

据调查,很多院校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早期相是向开发商的一些产品,有的系统售后服务年限已过,未经过升级维修,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信息化办公。如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购买的是最早版本的系统,已有7-8年的使用历史,考虑升级维护经费等,学校一直将就使用安排课程等业务,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对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后台的教务处、系部来讲,在安排教学任务工作时出现问题得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影响后续的一系列工作。另一方面,对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前台的教师、学生来讲,成绩录入、成绩查询、网上评教等方面出现故障未能及时处理,同样影响教学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2.5 信息管理系统共享程度不高

很多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主要按照部门的职责进行设计和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到后期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共享等发展需要,且后期没有再次进行升级换代,各个系统数据库都各自独立无法实现数据互通,比如教务管理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给班级辅导员、学生增加很多工作,经常核对、上交不同类型的数据;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系统、信息中心系统3个系统的教师信息也是独立的,造成一个教师多个账号,不利于教职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阻碍了学校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建设。

3 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办公效率的相应措施

3.1对信息化办公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人作为信息化办公的首要的、关键的因素,对信息化的建设的影响举足轻重,只有具备具有信息化办公意识的工作人员才能有效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对教职工、行政管理人员针对信息化办公要做好针对的、有计划的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及日常的宣传流程要求等培养起信息化办公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逐渐改变个部门负责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的传统管理思维方式,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办公的优势,大力推动信息化办公的应用,树立利用信息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的管理水平的思维方式。只有确立起有关院校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办公的意识,才能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2 加大信息化办公经费的投入,有计划的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办公,不单单是要求有关的院校领导在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更需要在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保证相关的?费并实际用于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经费和基本的物质条件,采购好配套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等;其次,要有互联网络系统的支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领导要做好校园网络规范工作,加大信息化办公经费的投入,增添必要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加强学校网络设施建设,保证信息化办公的正常运行,从而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

3.3 培养一支骨干队伍,保证信息化办公的长效性

信息化办公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因此不仅要培养一支精通行政业务的、素质高、协作能力强的队伍,而且要建立一支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了解网络技术知识的骨干队伍。这样,保证信息管理软件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避免耽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内组织组织举办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信息化办公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办公效率和质量。

3.4 统一身份认证,提高信息资源共享

学校应该设置一个具有全部权限的认证身份,从而实现众多信息管理系统的单点登陆与管理,实现用户对有关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时根据需要及使用情况建设几个常规的关键数据中心,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这是教学管理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实现学校可公开、可共享的基础数据的共享,从而防止相关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并提高信息资源的统一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大化的优化、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提高利用率。

3.5 建立电子签章系统,构建校内网上办事大厅

目前学校很多的工作还是纸质流转,主要是一般文件都需要盖章或负责人手动的方式签字,这种状态下,签字流程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建立电子签章系统,部门和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各自的独立的电子签章,相关文件的签审流程就可以电子稿的形式在网上完成审批流转。同时,构建相应的校内网上办事大厅,缩短前期工作的准备时间,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相应表格,填报相关资料并处理相关的系列工作,无论是行政工作还是管理工作效率都讲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必将改变传统的纸质流转现状,真正实现信息化办公。

办公信息化建设篇8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河东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河东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河东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河东;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河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河东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河东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河东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河东信息》、《党务督查》等;C、《河东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河东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

3、完善制度,强化网络运行管理。信息标准和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术规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各类在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保密知识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装备的能力。

上一篇: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