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0 07:37:58

云计算技术专业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1

关键词: 云计算; 信息技术; IT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3-59-03

Innovation in training mode of IT talents in colleges at cloud computing era

Huang Wula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 of cloud computing is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 job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well-known recruitment website, the authors summarize in the paper new requests for IT talents in enterprises. Finally,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IT talents in the future an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the reform strategy for IT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talent; training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IT人才供需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却大量存在。其原因并不是IT人才需求疲软,(数据显示,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口就高达数十万),而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短视,教学内容滞后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云计算是IT发展的最新技术,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它的出现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挑战,也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将引发一场新革命。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对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对IT人才的需求。

1 云计算是未来IT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IT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卡锡(John McCarthy)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事业提供给用户[1]。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是第三次IT浪潮,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计算方式,它应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 降低IT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意味着没有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收费或者固定收费的方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这样可以降低IT运营成本。相关研究[3]证明,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的成本低于企业自行购置资源的成本。云模式使得企业可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⑵ 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云计算基于分布式计算,它以用户为中心,将数据存于云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某种便捷的方式安全地获得数据,满足办公移动性要求。

⑶ IT人员分工专业化,降低IT部门工作量

云计算将业务交由服务提供商(更专业)负责,使IT工作人员分工更专业化,这将降低企业IT部门工作量,提高IT效率。

当前,云计算正成为各服务提供商的关注热点、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Google、IBM、Amazon和Microsoft等大型的IT公司纷纷建立自己云计算平台,提供相关的云计算服务。据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2]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7.4%。全国各地政府正结合产业规划,积极建立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创新基地,通过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重庆的“云端计划”、广州的“天云计划”等等无不说明中国的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据报道,北京将建成亚洲最大的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在“十二五”末期,北京的云计算相关产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

综上所述,云计算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将成为大势所趋,是IT未来发展的趋势。广大IT人员需认清信息化发展趋势,更新观念,迎头赶上。

2 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需求的挑战

云计算时代将对IT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根据企业采用公共云或是企业自身搭建云平台这两种情况,其人才需求各有不同,具体体现如下。

⑴ 采用公共云的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

一般而言,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来说,资金是发展最大的障碍,他们将选择公共云服务。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服务在第三方运行。企业通过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协议,以按需付费的方式使用相关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IT部门来讲,传统的系统维护IT人员、软件研发人员、硬件部署人员面临着工作机会减少的危机。因为所有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都交给了云供应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企业IT部门工作量太大减少,但是IT部门工作人员职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IT工作人员需要懂管理,IT部门需要运用云计算经济模式去评估是否应将业务移到云端。相关负责人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公共云是否适用企业发展需求以及投资回报率分析。同时,企业IT部门需要明确业务需求、并负责与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获得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服务。从这种意义上讲,IT工作人员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还要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具有阐明企业业务需求以及和服务提供商沟通、协商的能力,并需要熟悉相关立法以保障企业权益。另外,IT人员需要负责处理数据安全性问题,决定哪些数据能移到云端,哪些数据不能,对移到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信息安全是IT部门需要考虑的因素。

Gartner于2010年10月了一份预测报告[3]指明,企业用户应该对10项新技术的应用加以密切关注,其中包括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数据中心、虚拟化软件和绿色IT。据业界人士表示:“云计算对IT职位的总体影响,可能类似于外包、自动化和可用计算等这些趋势带来的影响―IT专业人员的岗位,正逐步从技术性的具体岗位向企业业务终端岗位转变。”来自Forrester公司的Schadler表示,供应商合同管理、云计算、分析学、网络应用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等,都是未来10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

总的来说,IT部门人员将从关注具体的技术细节转移到关注企业的业务,与以前相比,懂得企业流程方面的人将越来越重要。IT人员需要成为有一定的管理、沟通、专业技术(需求分析、信息安全处理)能力和法律知识(要求熟悉交付服务的流程与制度、SLA服务等级管理、云计算相关立法等内容)等的复合型人才。同时,IT人员需要关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成熟和演进。

⑵ 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是云平台搭建方对IT人才的需求.

虚拟化和自动化是云计算区别于传统计算的两大特点,它们对IT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员工必须培养和扩大跨平台和应用的技能,以建立、管理和支持私有云计算。这不仅意味着IT人才要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核心技术,而且还要掌握囊括从虚拟化、存储、大型数据到安全等关键技术的更全面、融合的技能。

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我们对通过互联网上全国知名招聘网站如51Job[4]、智联招聘[5]等的相关职位的招聘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未来IT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①移动云终端开发人才需求旺盛

云计算在移动终端上应用率极高,现阶段移动云计算人才短缺。移动云计算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融合到一起,据业内人士统计国内3G研发人员缺口有300-400万,其中Android研发人才缺口至少30万。手机嵌入式开发和J2EE技术人员市场需求旺盛。

②开发人员主流技术发生极大改变

在云计算时代,程序设计需要注重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开发人员要熟悉云计算模式编程框架,熟悉Hadoop等相关原理及技术有相关基础;要采纳敏捷开发思想,更擅长负载均衡、并行数据处理、网格计算、云体系结构、资源调度和MapReduce并行运算编程模型。程序设计偏向更多的数据访问和调用;利用云计算的高性能,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使应用更加智能。

③开发平台发生转移

在云计算时代,开发人员编程环境发生改变,如转向基于Hadoop框架的开发环境、GoogleAppEngine开发环境。操作系统环境则从Windows平台向Linux,VMware虚拟机发生转移。

④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安全性问题是阻碍云计算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仅只包括数据安全、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需要建立更具公信力、更安全的云服务。对于IT人员来讲,则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技术,如反病毒、木马技术。

⑤数据存储和开发

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面临数据能力的挑战;另外,许多应用存储设备对于数据存储的要求大多体现在非结构化数据或者是半结化的存储,大多数云计算平台都会提供针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方式,如google公司采用Bigtable数据库。云计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使用资源池,通过构筑虚拟的数据中心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因此,对于开发者来说在数据存储和开发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求开发者/维护者熟悉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如SAN/NAS/iSCSI等、熟悉资源池的构建方法。

3 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云计算不仅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IT专业人士就业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大学生应该认清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未雨绸缪抓住发展机遇;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其责任重大,高校必须关注相关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热点,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涉及专业和要求

云计算在诸多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群体莫过于和相关技术和应用直接联系的人们。我们根据本科生专业目录,提取和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专业,并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列出了对这些专业的新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涉及专业和新要求

[[门类\&专业名称\&专业新要求\&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业务需求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熟知立法、信息安全、\&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商业智能、云计算新标准和立法、商务网站开发环境、运营规范、云计算经济\&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并行、分布式计算、大型数据存储技术\&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行、分布式、云模式编程框架、大型数据存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Linux编程,手机嵌入式开发\&通信工程\&移动,3G,手机嵌入式开发\&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微电子学\&关注硬件设施的新趋势和要求\&]]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2.1 调整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表中所列的相关专业应根据IT发展新趋势,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如信管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则可向“重业务轻技术”方向发展,专业人员只需了解企业内部运作流程和相关立法,底层IT技术则交给服务提供商去处理。对于计算机类或通信类专业则将更重技术,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云计算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

3.2.2 调整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大纲

增加支持云计算相关的课程、如云计算导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云计算概念、应和新技术。对相关课程内容作一些调整,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课程中加入云计算相关内容,如GFS(Google File System)、Hadoop 云计算架构、Bigtable、MapReduce、VMware虚拟化技术等内容。

3.2.3 大力引进或培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云计算是一项新兴的技术,现有教师队伍在这方面知识缺乏,无法满足云计算教学需要。高校必须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可采用引进云计算领域专家或是把老师送出去培训学习云计算技术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2.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对IT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IT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2.5 开拓云计算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中央、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关注云计算,采取了各种举措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云计算项目、构筑云计算平台,高等院校可联系学生云计算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实地考察云计算平台的运作模式,对云计算架构更时进一步理解和深入。

3.3 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增设云计算硕士专业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开设云计算硕士专业(对于本科生来讲课程接受难度较大),系统讲授云计算领域知识。由于云计算是一项新兴技术,对高校开设云计算专业来讲,目前在师资、云硬件设施和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要综合考虑,打通渠道,创造条件才能开设这样一个新专业。目前,北航软件学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北京市政府、联想集团、Adobe、中国云计算联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望京科技创业园、宏达电HTC和多普达Dopod(拥有全球Google Android和Microsoft Windows Mobile最大的市场份额)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移动云计算”软件工程硕士专业。该专业在师资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受到国内外大型领头羊企业的支持,相信其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会符合市场需求。

4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是IT发展的趋势,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它的出现给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根据云计算技术特点和目前IT岗位用人新需求,分析了云计算时代对IT人才新的需求和要求,并对高校相关涉及专业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顺应时代对IT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R. Buyya, C.S. Yeo, S. Venugopal, Market-oriented cloud

computing: 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 utility[A]. Cluster Computing and the Grid, 2009. CCGRID '09. 9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C]. ShangHai, IEEE Xplore, May 2009,page 1-1

[2]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2011年中国云计算发展白皮书[R].省略/zt/cwb/images/cloudbook.pdf,2010

[3] eNet硅谷动力. 2010年全球十大IT趋势:云计算走红[OL].,February 10, 2009

[8] D.Zissis, D.Lekkas. Addressing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issues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1),doi:10.1016/j.future.2010.12.006

[9] 曾静.云计算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现代教育装

备,2010.22:34~35

[10] 杨旌.云计算促进高校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2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系,广东东莞523960)

摘要:以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为主线,对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提出4点建议,并针对4个建议的实现提出高等职业院校IT类专业体系的建设方案,即通过专业体系的建设与不断修正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智能手机产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专业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107-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信息技术类立项课题(XXJS-2013-2026)

第一作者简介:潘志宏,男,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互联网、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zhihong840420@163.com。

0 引言

目前东莞作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智能手机产业基地,拥有华为终端、宇龙通信、步步高、华贝、奥克斯、金铭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它已经成为国内甚至世界智能手机的重要生产基地。然而由于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大部分智能手机企业将研发设计总部设在北上广深,而只是把东莞作为生产中心,将生产制造环节全部转移至东莞,这样导致东莞智能手机产业没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失去发展的后劲。要摆脱这种状况,必须通过不断强化智能手机整机生产制造能力,带动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内容服务等环节同步发展。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东莞一方面通过各种人才计划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本土高校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作为东莞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职业院校,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担负培养东莞核心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为适应东莞作为全国信息产业重镇的实际需求,学院将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学院核心的专业群,每年有1 000多名信息技术类的学生从这里走向东莞急需的信息产业的工作岗位。

1 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现状剖析与高职教育发展情况

1.1 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现状剖析

2013年4月,东莞成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地。2013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亿台,约占全省手机产量的25.7%,占全国手机产量的13.7%,总产值约1 400亿元,可见东莞在全国智能手机产业中的地位。从智能手机产业的版图上可以看出,东莞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由于人才匮乏,东莞仅仅作为生产中心,只负责生产制造环节。

1.2 东莞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情况

对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来讲,培养合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所在的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是东莞市一所以工科和管理学科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其中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核心的专业群,在为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做出重要的作用。其中2014年广东创新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招生1025人。

2 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建议

东莞智能手机产业没有更多的核心技术,失去发展的后劲,如果想摆脱这种状况,必须通过不断强化智能手机整机生产制造能力,带动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内容服务等环节同步发展,达到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东莞有智能手机、云计算、物联网、太阳能光伏4大产业被列入省市共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手段包括:①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②云计算平台对智能终端性能,安全和内容服务等的提升;③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络构建智慧生活;④大力推动4G网络等新一代通信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2.1 推进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长期的发展中,一直是“硬”强“软”弱,硬件发展较好,软件行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广东省内的软件行业一直处于深圳、广州和珠海之后,没有聚集核心的软件研发企业。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依靠智能手机硬件设备的性价比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来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体验需求。然而智能手机的硬件比拼空间越来越小,用户更多地感受到智能手机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所以应该发展并鼓励更多中小企业投入到东莞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研发中,提升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的优势。

2.2 推进智能手机与物联网构建智慧生活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与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以智能手机为控制核心,物联网设备为传感采集的智慧生活硬件慢慢受到大众的欢迎,各大手机生产商也不会放弃这个市场可观的领域,比如最近华为终端推出的移动手环,小米推出的小蚁智能摄像头、智能插座等等都是对该市场的重视与尝试。东莞企业本身在硬件领域就有自己的积累和实力,所以应该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展中抓住智慧生活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智能手机的同时,能够围绕它去研发一些硬件产品,将其他硬件融合到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生活系统中来,从而丰富智能手机的应用。

2.3 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云计算)的研究与运用

东莞在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处于全国比较领先的水平,特别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后,东莞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快速发展,预计到2017年,东莞实现云计算应用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可能超千亿元。然而在云计算平台搭建好后,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是另一核心问题,如果将云计算与智能手机产业进行融合,通过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来提升智能手机由于硬件限制而无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对智能手机硬件的要求;合理地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移动云计算,是智能手机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东莞有这样的环境和科研水平去研究并实践它。据了解目前东莞宇龙通信也在投入资金打造自己的移动云计算中心,因为除了终端的制造,智能手机企业也要投入到云服务和应用来提升手机的应用能力。

2.4 大力推动4G网络等新一代通信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2014年东莞已经全面推进4G网络,移动4G基站已有7 000个,全市4G覆盖率约92%,所以智能手机生产商要抓住4G网络的时代,大力推进4G智能手机的研发与产业化。例如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较早对4G进行战略布局,将其作为公司下一个重要产品,重点推进,从而赢得先机。

3 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

我们从高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针对以上4个方向的发展,进行专业群构建与建设:①开设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来培养缺口非常大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方向来培养维护开发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的专业技术人才;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电子与物联网技术)来培养人才满足物联网行业日益激增的用人需求;④开设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培养4G通信网络的运维人才。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如果想取得长足的进展,就必须重点去发展跟智能手机产业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产业链,它包含移动互联网、移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4G移动通信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产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怎样培养出跟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是高职一直努力的方向。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东莞地区一所以工科和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高职,一直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作为指导,开设热门并且发展急需的专业。通过对东莞地区移动互联网、移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4G移动通信技术4个智能手机相关领域的详细调研,我们开设了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电子与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4大专业群。

其中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结合东莞智能手机产业基本是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主的智能手机,所以在开设该专业方向时,我们以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与移动网站开发技术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开设的核心课程有Android智能手机开发、HTML5移动网站开发、移动中间件应用、JavaEE移动服务器端开发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方向主要依托东莞云计算机与大数据平台来不断发展的,智能终端公司需要不断建设移动云的服务和应用来提升手机的应用能力,以满足用户体验。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云平台的维护与运营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方向,在开设课程方面,我们更注重云平台安全与维护,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云计算技术与云安全、大数据应用技术、服务器虚拟技术、存储虚拟化技术、高级数据库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电子与物联网技术)方向结合以智能手机为控制核心,物联网设备为传感采集的智慧生活硬件发展的需求,主要培养以嵌入式开发为核心的物联网综合人才。所以我们注重嵌入式开发与物联网技术双方面的结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单片机与ARM嵌入式开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技术、RFID与Zigbee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

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培养的人才以4G网络维护与运营、4G通信设备与终端维护等运维类人才为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3G/4G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基站设备、移动智能网原理、移动通信设备与终端。

4 结语

东莞不再满足于将自己定位为“生产基地”,而是着手提升自己“智造”的能力,调整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结构,既要注重整机的生产,也要通过结合东莞现有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资源来提高自己在应用软件开发,内容服务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要不余遗力地进行新一代通信产品的研发,使东莞智能手机行业走在全国的前沿,把东莞建成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自主品牌培育孵化中心和全球智能手机整机重要制造基地。

参考文献:

[1]东莞阳光网.去年东莞智能手机产量超过2亿台,总产值达1400亿元[EB/OL].(2014-10-23)[2015-03-3 ].news.sun0769. com/dg/headnews/20141 0/t20141023_45743 lO.shtml.

[2]刘晓馨.当前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电视技术,2014(12): 58-61.

[3]易军,周伟,张元涛.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特色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4(8): 102-104.

[4]罗福强,熊永福,基于CDIO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5(1): 52-56.

[5]陈辉,李敬兆,詹林,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4): 13-17.

[6]宋燕辉,陈霖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模块组合、双轨联动”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 30-32.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3

本次高峰论坛由IT商业新闻网主办、《IT时代周刊》协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产业界和著名研究机构等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CIO汇聚一堂,共同围绕“云计算促进商业变革”的主旨话题,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IT商业新闻网董事长、《IT时代周刊》出品人兼总编辑曹健首先致开幕词。他指出:“云计算如今已成为IT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科技发展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必将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他“相信本次大会一定会对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也专程莅临会议现场表示祝贺。

在主题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首席架构师/CTO王静玺、微软中国区技术顾问总监赵立威、SAP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张侠、戴尔中国区副总裁许肇元、AMD中国区技术总监刘文卓、中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副总工程师吴正宏、中国中医药集团首席信息官雷万云、华为云与媒体网络副总裁曹建辉、360公司副总裁石晓虹、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霍涛、国电光伏前CIO资深信息化专家董衍善、百度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阿里巴巴互联网业务发展总监张敬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邓寿鹏等人就云计算各产业链发展进行了独到深刻的主题演讲,他们的发言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方向。

随后,在以“云计算标准与商业价值”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国电光伏前CIO资深信息化专家董衍善、双汇集团CIO刘小兵、致远软件公司协同研究院院长刘古权、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TO江潮、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明杰、施耐德大中华区战略市场总监谢卫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副主任梅绍祖等深入探讨了云计算的商业价值及云计算标准等热点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峰会上,IT商业新闻网与《IT时代周刊》联合发出倡议,共同成立了“CIO精英俱乐部”,来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的共50多名CTO、CIO、信息化专家和学者都应邀成为“CIO精英俱乐部”的首批成员。

同时,峰会为在云计算领域和信息化领域有突出贡献,获得优秀CIO奖、云计算创新奖、最佳云计算解决方案奖的个人和企业颁发了证书。

业界认为,“云的力量”2011高峰论坛是我国云计算产业在2011年内的一次高级别的商业领袖峰会,它对促进产业发展、把握行业趋势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与会专家对“云技术与开发、云标准与建立、云安全与隐私、云案例与应用”等方面的论述,也必将会对我国未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4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中等职业;新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一、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技术挑战

1、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中国在1999年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通讯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管理等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思维即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离开来,其中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和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基础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和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基础设施更像是新型地球,属于智慧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发展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比喻说法。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极其廉价等重要特点,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三个层次的服务。因此,云计算对于软件开发、存储方式、计算机硬件设备等各个方面均存在重大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开发与测试模式。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云计算商业模式有亚马逊云平台、苹果公司云服务平台、微软公司云服务平台等重要模式。

3、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发展。

大数据技术(bigdata)是目前最新出现的另一种先进技术,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获取、管理、处理、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信息。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目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天文学,基因组学,生物,和其他复杂或跨学科的科研,医疗记录,视频档案等众多领域。

二、造成现状的原因

1、师资严重不足

在中等职业学校,因计算机专业历史并不悠久,有些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另外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发展的非常迅速,而许多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知识储备也大多来自早些的计算机书籍,因而使得其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由于计算机知识实践性强,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老师走到生产实践中去,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学生才有可能不会与社会脱节。

2、培养方向模糊

有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之所以开设计算机专业,是因为计算机专业招生形势比较看好,学校本身却缺乏对该专业的了解,从而导致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设置盲目,培养方向模糊。

3、课程设置欠佳

师资力量和培养方向决定了课程设置。有些学校甚至存在因人开课的现象,即因教师会上什么课程而开设什么课程,有的学校因培养方向模糊,门门课程都是浅尝辄止,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

三、新技术挑战的应对策略

1、新型课程体系的形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已成为目前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市场所必须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的教育课程体系内容过于陈旧,已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新理论新技术特点,适时编制新型课程体系,充分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开发方法。以应对新技术挑战,推动新型教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我国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2、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中专生的前提条件。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我国基层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已跟不上时代对计算机技术的需要。我国大量的基层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其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很大部分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则意味着巨大后退。因此,计算机专业的中等职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全面投身到计算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领域,同时承担大量中专生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也需改变教学思路,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加大对于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定期举办教师的进修班,从而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形成新型的教师队伍。

3、新型教学方法的形成

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对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挑战,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被动灌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完全被压抑,导致学生本身只能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当面对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时则表现为不知所措。因此,为了适应上述新技术的挑战,必须开发新型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保证基础知识和新型技术的传授。教师不仅仅要单纯的进行备课工作,还要针对目前出现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技术特点,专门设计新型教学方法,对上述新技术的概念、形成和发展方向具备充分的了解,同时对上述新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现工具具有详细的理解,才对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计算机科学是必须拥有复杂操作能力的学科,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在备课方案中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点编制特定教案,在具体上机操作时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软件的操作与使用。

结语

作为处于计算机中等职业教学一线的教师,作者根据自身切身体会,深入探讨国际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中等职业教学的影响和面临的重大挑战,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新型课程体系、培养新型教师队伍和形成新型教学方法体系等应对策略,以利于培养能够适应新技术挑战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的计算机中等职业学生,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徐艳君.多媒体应用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1:98-99.

[2]姜萍.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基于网络平台的分组教学形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1:100-101.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5

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业内互联网专家预言,未来5年内,随着带宽、存储、电力、机房等成本的大幅增长,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这些成本“吃掉”; 如果不能应对云计算的挑战,中国互联网也许会面临崩溃。只有看到云计算潮流,并进行转型,中国企业才能活下来。

实际上,在应对云计算方面,中国企业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应对之策,但是和国际巨头相比,他们的步伐仍然显得简单而被动; 反观国际巨头们,却早已经开始紧锣密鼓,暗中较劲,试图在云计算时代独占鳌头、引领潮流。

在云计算时代,谁将会崛起,谁将会衰落;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几乎撼动整个IT产业的新竞争中,中国企业能否后来居上,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国内,阿里巴巴是投资云计算的第一批企业。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其10周年庆典上宣布成立子公司“阿里云”,专注于云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阿里巴巴宣称,“阿里云”最终将提供比亚马逊还要全面的业务。

记者曾向阿里巴巴提出采访“阿里云”进展的约请,但遭到拒绝。据业内人士分析,“阿里云”之所以拒绝接受采访,可能因为它还没有一个清晰的“云战略”。

“实际上,云计算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企业的心里,国内企业也开始部署自己的云计算了。”一位云计算领域的专家表示,“然而,与国外企业相比,在云计算的发展上,中国企业仍然慢了两年。”

在国际上,Google、微软、英特尔、惠普和亚马逊等企业早已在“云计算”方面进行巨额投资; 而在中国,过去10年来企业几乎都是靠本地化服务取胜的,少有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意识的中国公司。那么,在“云计算”时代,中国企业会不会再度落后?

“多云”时代

模式、理念各不同

在云计算领域,中国企业虽然不具有国际巨头那样大的投资能力,但也在布局云计算,在SaaS(软件即服务)等领域开始进行实践,并基于自身业务布局和技术优势,进行了不同的“云”部署。

阿里巴巴CEO卫哲在阿里巴巴10周年大会上表示: “我们要做一朵‘商业云’,解决中小企业商业交易问题。”比较起目前已经成功地将云计算商用的亚马逊,卫哲表示,“阿里云”将提供比亚马逊更多的服务。“亚马逊的云计算更多的是提供数据的存储,将其富余的存储空间提供给全世界的其他公司使用,而阿里巴巴将为中小企业同时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

为了支持自己的云策略,今年4月中旬,阿里巴巴还投资一亿元,在江苏省南京市建立了首个云计算中心,但具体运营情况,阿里巴巴一直三缄其口。

另一朵“中国云”――中国首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世纪互联也开始紧跟云计算的脚步,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事业部。但与阿里巴巴不同的是,世纪互联将自身的云计算定位在基础设施即服务层面,即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vice)层面。

据世纪互联副总裁、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蒋建平介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电信中立数据中心,在打造绿色数据中心的同时,世纪互联利用自身研发的虚拟化技术,将庞大的服务器、网络进行底层虚拟化,从而只需要通过一个接口,各种资源就可由上层自由调用,以此提高资源利用率,也使得数据中心能够进行弹性的管理。”――这就是世纪互联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在SaaS层面,世纪互联也提出了“云备份”的概念,目前他们的“云备份”服务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免费提供,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方便的网上数据保护模式。据蒋建平介绍,目前该服务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未来他们还将针对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云备份”服务。

云计算也让电信运营商看到了机会。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中国移动“希望利用云计算平台,成为信息服务的供应商”,同时,中国移动本身也是云计算的使用者。

早在今年5月下旬,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就推出了名为“BigCloud―大云”的云计算平台。该平台基于一些重要的开源软件开发,由1000个CPU组成了256节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研发和试验了高效的云系统管理软件和比较重要的几个应用,比如并行数据挖掘、云存储、大容量数据库,以及对搜索引擎的研究。

如此看来,中国移动处于云计算链条中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

同处在这一层的还有搜索引擎公司百度。8月,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提出了“框计算”概念,并扬言要与Google的“云计算”分庭抗礼。对于框计算,李彦宏解释称,这个“很复杂的计算系统只为了一个目标―‘搜索到用户最想要的东西’”。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论百度怎么换概念,实际上“框计算”仍然没有脱离云计算的范畴,百度也在朝着云计算靠拢。

除此之外,云计算还带来了其他服务,如金山、奇虎等信息安全企业提供的“云安全”也已经在中国市场上落地开花。近日,360公司总裁齐向东透露,360“云安全”数据中心对用户扫描文件查询量每日超过300亿次,大幅刷新了此前由趋势科技创造的55亿次的世界纪录。此外,金山、瑞星也都分别在云安全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安全专家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安全公司在运用“云安全”技术解决互联网安全问题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尽管投身云计算的中国企业不在多数,他们对“云计算”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中国移动研究院产业市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周彬就对“云计算”持怀疑态度,他认为: “云计算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从最早的分步式计算、网格计算,到现在的云计算,在技术上都差不多,实际上云计算概念早就有了,现在拿出来炒像是新瓶装旧酒。”

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CEO刘黎明则是个激进派。他认为: “云计算是IT产业的第三次变革,前两次是个人计算机变革和互联网变革。”刘黎明表示,云计算将极大地简化企业的IT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的IT基础设施成本,全面提高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将所有电子产品变成具备无限性能和容量的设备,而信息化也将成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基本属性。

对于云计算的解释,目前业内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IDC的解释似乎更容易被接受。IDC认为,与其说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从技术角度上看,云计算由一系列新技术组合而成。它由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发展而来,并融合了近年来的虚拟化、Web 2.0等热点技术; 本质上说,云计算实际上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两者的结合,并辅以其他技术,其核心是将某一或某几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用户提供以租用计算资源(Computing Resource)为形式的服务。而这种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实际上并不是新技术,而是业务模式上的创新。

缺乏重量级公司“中国云”慢半拍

尽管有了阿里巴巴、世纪互联、百度和电信运营商的支持,但在国内,云计算运营商仍然是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与国外Google、亚马逊、微软、IBM等较成熟的云计算模式相比,中国企业仍是慢了半拍。

“中国缺少能够真正运营云计算的重量级公司。”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多数采访对象都谈及这一观点。

目前在国内,由政府机构主导的运营模式成为云计算业务发展初期的主要模式。比如,许多地方政府联合IT公司组建了一个个“地方云”,如中国第一朵地方云――无锡云计算中心就是无锡市政府联合IBM公司所建立的,IBM近日还帮助山东省东营市共建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这些“云”将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信息平台”。

“然而,企业才是未来云计算最强有力的推动者。”IDC中国企业级系统研究部研究经理周震刚认为,更多类型的云计算运营商的出现和发展,是推动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具有成为云计算运营商的潜力。这些企业都拥有大型的数据中心,并且不都是7×24小时满负荷运转的,于是可以将他们空闲时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对空闲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的新赢利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计算专家委员主任委员李德毅表示,国家的各个大型IT企业都有各自的规划和技术路线图,“有的做超级计算机、有的做局域网、有的做客户端管理软件,比较分散。”但像现在这样,业界各大企业一起使用“云”这个词的情况,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另外,就像“二八定律”所描述的那样,任何一个领域中,通常起带头作用的、最重要的只占约20%的部分。中国的业界应当有忧患意识,争取在“云计算”发展的大潮中,进入20%的行列。

为此,以李国杰、李德毅为首的十几位院士也曾向政府,希望在云计算时代,政府更注重国家的信息和经济安全。其中的重点建议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

院士们的这种倡导已经得到了长风联盟的响应。据长风联盟秘书长助理吴迪介绍:“作为一个组织者,长风联盟希望把中国整个IT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云计算的挑战。”据介绍,长风联盟整个产业链已非常完整,目前拥有会员70多家,涵盖了硬件、基础软件、软件服务、系统集成商、第三方研究等多个领域。

“我们希望依托长风联盟这个平台,把业界各个企业共性的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核心的技术和应用,然后让云计算在中国落地。从理论上讲,‘云’几乎具有交付一切服务的能力,从应用到中间件,再到应用平台; 从存储到流程处理,再到硬件资源,都可以采用订阅的方式按需交付,但这不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吴迪说。而目前,长风联盟的成员单位中科红旗、东方通科技、中企动力等已经在云计算操作系统、中间件以及开源架构上进行探索。

谁将兴起?

谁将灭亡?

百度的“框计算”仍旧没有脱离出“云计算”的范畴。

综观国内外,云计算在IT市场上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它为供应商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并催生了传统IT产品的转变。一些新兴的公司将在这个时候出现,而某些企业也将会面临毁灭式的淘汰。

IDC咨询公司预测,用于IT云服务上的支出在接下来5年间可能会增长3倍,到2012年将达到420亿美元,占据5大关键市场支出9%的份额。更重要的是,在云计算上的支出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云服务上的支出将占IT支出增长总量中25%的份额。

“正是因为市场巨大,云计算也衍生了很多新兴的小公司,这种情况在国外非常多,但在国内较少。”刘黎明表示。他所在的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这么一个“小公司”。由于看到了云计算带来的商业价值以及创业机会,刘黎明毅然辞去了某大型企业的高管职位,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投身到云计算服务中。

北京锋迈正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两方面的业务,首先是与世纪互联类似的IaaS模式,主要是以“公共云”的形式服务于中小企业。不过他们没有“公共云”背后的基础设施,而是采用国外某企业的设备,由他们提供服务; 其次是在SaaS环节提供咨询服务,即为企业的云计算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经验。刘黎明介绍,锋迈正德即将进入市场。

另一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公司是恩信科技。2006年,恩信科技CEO刘有涛在国内首家提出“开源ERP”的概念,如今又提出“云计算ERP”的概念,在互联网上提供ERP软件服务。“云计算就是我们的印钞机。”据刘有涛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推出云计算ERP服务以来,恩信科技已经有了1.01万个用户。“到今年年底,用户数达到两万应该不是问题。”

但实际上,刘有涛和刘黎明的日子并不好过,基本上都是在往云计算里“砸钱”。刘有涛承认: “在一万多用户中,真正掏钱的也就几百家而已,免费的多,掏钱的少。”这是公司必须面对的现实,“目前我们处于用户的培育阶段,先让企业试用1个月,如果他们觉得产品好用,再付费使用。”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反面,云计算在给IT界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将带来颠覆性的毁灭。

“在云计算时代,我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做事的方式。”业内专家表示,在服务器市场的重点已经从以往的大型主机转向低成本的x86服务器后,云计算的兴起将使得服务器市场再次面临市场重点的转移: 诸如Google和亚马逊等提供公共云的业者,为了节省成本、掌握更多的主导权及不被特定厂商所掣肘,会倾向于直接从白牌服务器制造商处采购机器,而不会购买惠普、IBM等品牌厂商的服务器。Gartner也表示,云计算业者已不再讲究服务器效能的表现,而更为看重扩充性及低成本,因此不会对特定品牌厂商有忠诚度。

这一点也在国内小型云计算公司上得到了体现。记者在参观恩信科技的机房时,看到的都是不知名的PC服务器,刘有涛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机器都是自己攒的,大概有几百台,我们在IDC也放了机器,也是这种廉价品。”

由此看来,在云计算时代,一些大型、复杂、成本较高的计算设备将逐渐走向边缘。为此,Gartner专家建言:“对品牌服务器厂商而言,要在云计算市场分一杯羹,就要推出针对云计算的套装产品。”

2008年,IBM联合无锡市政府成立了中国第一朵地方云。

除此之外,“在云计算计划里,将找不到关系数据库的影子,因为关系数据库不适合用于云计算环境。”按需平台服务提供商10Gen工程副总裁Geir Magnusson这样认为。

“换言之,云计算时代强调的是高效、业务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低功耗和低成本,而与这些理念相悖的行业或者是技术将会被淘汰。”Geir Magnusson强调。

按照Geir Magnusson的理解,尽管大型关系数据库,如Oracle、IBM等公司提供的产品已经被部署在很多数据中心,但云计算需要一种不同的设置来充分发挥其潜力。届时,Oracle、IBM、微软和Sybase等领军企业的关系数据库业务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链 接

政府应该支持“中国云”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云计算甚至被官方赋予了拯救IT产业和国家经济的重要使命。

在美国,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云计算定义形成了一个专门文档,并开始了一个利用开源技术建设云计算平台的项目;白宫的预算申请也对云计算青睐有加,明确表示政府会准备一些资金,在一些部门做云计算试点,并了一个IaaS标书,开始收集云计算服务商; 美国联邦政府CIO还成立了云计算工作组,并任命了云计算CTO,协调云计算产业和政府IT服务。

此外,英国最近由国家CIO了《数字英国报告》,报告中“提高政府云G-Cloud”的呼声尤为强烈; 新加坡早在去年就参与了与雅虎、英特尔等合作的云计算研究项目。

“但在中国,无论是核高基,还是863/973计划,都仍然停留在网格计算、可信计算、基础软件等传统项目上,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均不愿意对云计算表明态度,少数几个专家、教授发出的声音是: 云计算就是网格计算,或者是网格计算的商业化。”TRS市场总监贺兆辉对此深感不满,他强调,“云计算是一场IT变革,它不仅关系着IT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更关系着国家的信息安全。”据了解,TRS一直致力于中文信息处理能力,希望云计算时代能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6

厂商推出云计算认证也是其落地的另一佐证。让云计算真正触手可及,自然离不开IT工程师的工作。IT厂商推出的认证体系,一方面帮助厂商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一方面也为广大IT工程师提供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渠道,从而助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技术顺利落地并应用。

云计算工程师三种能力

近日,H3C了面向云计算时代IT人才培养的“云计算实训室”解决方案及配套的实训教程,这也是H3C网络学院成立以来针对人才需求变化做出的最新举措。H3C网络学院推出的“云计算系统专家”属于H3C的云计算专项认证,将与H3C网络学院的现有课程关联,同时包括了部署云计算存储、服务器、网络,部署云计算虚拟化软件,部署云资源,部署虚拟机,部署高可用性、iMC、EVB,部署云服务等内容。

H3C培训中心云计算专家赵治东介绍,基于H3C的三层云计算产品技术体系H3Cloud,H3C制定了云计算工程师的能力模型。该模型覆盖了一个IT工程师要完成云计算系统的部署和维护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部署能力,其中包括云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的部署能力。第二部分是虚拟化能力。在基础设施硬件资源被配置完毕之后,可以用CVK和CVM进行资源划分、构建虚拟机以及虚拟机迁移、故障恢复等虚拟化的管理。第三部分是业务管理和运行维护。

“云计算的核心目标不是让用户把硬件服务器变成虚拟机,而是为用户提供透明化和定制化的IT资源,用户只需要告诉管理员需要多少资源,管理员结合用户的业务需求,为最终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管理和运行维护服务。H3Cloud在这方面提供了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的管控能力,即通过CIC和iMC等软件来完成,这也是云计算工程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赵治东说。

认证提升就业率

作为IT工程师的摇篮,各个高校在推广云计算技术以及认证培训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H3C也与诸多高校在认证体系培训方面紧密合作,来自西南大学的朱老师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H3C的云计算认证培训是最贴近教学的,它的认证体系非常成熟。我们通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H3C的培训体系,这不仅是因为H3C提供了先进的云计算设备、技术和培训,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专业体系,教材、幻灯片等都非常齐全。我们在保证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将该认证的部分课程(比如H3CNE)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就业率排在全校第二位,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H3C全球技术服务部副总裁刘小兵表示,专业课程落后、缺乏实践经验、所学非所用是当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云计算作为最新的IT技术领域,在教学实践方面更加短缺。H3C助力教育信息化,推出云计算实训室解决方案,可促进学校基础教学工作,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并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吸引高素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7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企业;应用

云计算技术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此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低成本、高计算性网络服务的综合性平台。这种服务能够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等数据的存储,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查阅。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推广。

1云计算技术的基本内涵

云计算技术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带有虚拟色彩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它根据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双方的意愿协调,机动地提供现有的资源,而这一资源的提供,则是它对企业的最大利用价值,所以它是一个庞大、具有服务性质的计算模式和储存库。云计算技术的含义提出是相比较于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例如目前为止,云计算技术的实际计算能力、整体模式的体现以及面临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相对于其他计算机技术而言都是非常有优势的。

2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

由于云计算技术工作过程的整体性特点,它全部是由一个十分完整的管理体系来支配自身资源的最大利用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信息公司的云计算技术服务方面用到的计算机数量达到四位数的水平。网络资源的需求和服务对象的特点,云计算技术天生具有她虚拟的特性,需求者只要通过自己的客户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步推广,使用的企业用户越来越多,不同的用户需求是显然不同的,这就需要云计算技术时刻调整自身的管理能力、技术成本,十分重视用户的反馈和体验,并以此为基点改善自身信息资源的集体供应能力,不断动态地改善自身管理体制和能力。在云计算技术的计算过程中,它会不断地审核和确认自身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并以此来维持和服务客户之间最大的信任关系。在其他方面尤为突出的是,相对于私人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信度,它都有有很大的提升。

3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3.1利用云计算技术完善运行机制

为了将云计算技术充分的应用于企业之中,首先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云计算技术具有众多的环节和资源,企业只有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将云计算技术在内部得到更好的应用,使其能够和谐共存,进而保障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良性循环,使云计算技术均衡发展。云计算技术主要包括维护、运行和构建机制,具体体现在实施系统的规划、控制、调度和进化重组等方面。企业对云计算技术的调度应用主要集中在市场传统转型分析、新客户群体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调研几个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云计算技术的具体应用战略。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规划服务,分析当前的整体市场,对云计算提供的构架和容量扩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对云计算技术日志的不定期检查,得出准确的数据结果,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3.2企业中云储存系统的构建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宏大的技术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庞大的软件、数据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云计算技术是由众多的资源和技术服务组成的。在当今的企业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数据,这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云储存作为数据的载体,在云计算技术基础设施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各个企业纷纷建立属于自身的云储存系统,这也是企业应用云计算技术的重要体现方式。在众多的大企业中,如惠普、易安信等都开始应用云储存技术服务。云储存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软件和计算服务的虚拟结合,从而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其中,文件数据与软件资源储存是云储存的核心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企业的云储存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存储客户资料和企业生产中的数据。企业建立云储存系统主要包含存储商、集成商和客户等。软硬件开发商为企业云储存提供储存的实体。其中云储存的商为企业提供储存资源的配置和安装功能,以此为用户提供有效资源。而云储存集成商就是将企业储存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集合,为企业的云储存资源提供增值的服务。企业为了保障云储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对于提供云储存服务的制造商要进行第三方认证,所谓的第三方认证就是要求云储运系统的提供者提供能力、信誉和资质的认证。在云储存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云储存的服务调度、系统更新、系统缓存和企业元数据管理方案等。元数据管理就是以集中的方式将元数据进行上传更新和下载等,通过高低访问频率采取不同的缓存分配方案。云储存系统的更新主要表现在客户端之间的传播更新、缓存更新、元数据更新、更新认可和执行等方面,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样。总之,在全球信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于企业、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时代性变革。云计算技术对大众带来的福利和成就在上文中已经有所阐述,但是人们却不可忽视目前它存在的技术难关和技术薄弱点,这仍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继续努力对此改善。放眼全球高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云计算技术服务还有很大的学习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驰,顾晓燕,张蓉,等.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设计及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88.

[2]谭鑫.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32.

[3]秦振伟,周雪松,高志强,等.云计算技术在用户侧智能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科技,2016(9):90.

[4]潘巍.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分析[J].电子世界,2016(18):71.

[5]余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图书馆智能采编系统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30.

[6]高康,高远.云计算技术在广电的运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5):62.

云计算技术专业篇8

本次大会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为主题,以云计算应用与实践经验为主要内容,以“云计算示范应用案例”系列为突出亮点,以行业主管领导和业界精英为主角,以行业专家学者为智库,是2012年最受瞩目的IT业界盛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另外,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出会。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李德毅、倪光南、李未、梅宏、李伯虎、吾守尔.斯拉木等多位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信息安全协调司司长赵泽良、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等多位政府代表。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刘汝林,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林润华主持了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王玉生、刘明亮、李军宁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数十位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VMware、IBM、华为、微软、阿里巴巴、浪潮、百度、中兴通讯、英特尔、CA Technologies、友友、AMD、Dell、Teradata、云巅、泰迩睿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和学术科研机构的业界领军人物、知名学者等参加了本次大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在致辞中说:“‘十二五’是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由于全球云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尚未定形。特别因为云计算具有协作共享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发展会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标准的问题,如何连接不同的部件,如何输送不一样的数据,如何在不同的服务商之间进行选择,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进行版本的升级或者容量的扩充,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由上而下的规划和推进,大力促进网络、服务、计算等要素的有效整合,也需要企业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眼光和魄力,勇于创新、适时转型,充分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在需求,在新的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这需要科技工作者树立创新的志向,把聪明才智贡献给云计算技术、产品,乃至产业的发展,争取机会在云计算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等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政产学研合作,争取打破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端服务器、基础软件、核心芯片等领域对国外的路径依赖,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我国实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的集成性创新、系统性突破和融合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给民众更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表示,当前是云计算应用发展的初期,用户的认知度还有一个时间过程,还体会不到云服务能给自己带来多么美好的服务。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从事云服务的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的从某一个信息服务的方面做出样板,使消费者体会到云服务是真正的好。而且企业还要考虑服务的对象,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中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在新的信息服务方面,企业一定要考虑中国消费者的服务特征,既有云服务的共性,更要体现中国云服务的特性,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在发言中指出,云计算的发展能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促进软件生产方式的变革,加速终端设备的换代升级,降低企业的社会成本,推动社会信息的服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云计算还具有极大的产业带动能力,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存储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到IT的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再到电信运营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都将成为云计算产业链中的一员。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服务将在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不断的深化应用,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云计算代表了信息产业由硬件向软件,软件向服务,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随着其逐步在各个行业开展应用实践,其还将会促进产业升级,对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在会上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他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标准制定,加大科研投入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护,不断优化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云计算应用;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云计算服务模式,支持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推动产业化,逐步形成一批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安全可控关键技术的产品;三是加强云计算应用示范推广,面向具有迫切应用需求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工程,以大型云计算平台建设和重要行业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四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光纤宽带建设,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为云计算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网络基础支撑;五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云计算以及服务的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云计算标准体系。”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徐建平在致辞中表示,根据国家有关规划的总体部署,为切实引导和推进我国云计算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推进云计算试点示范,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201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我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通知》,提出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安全保障,创造良好环境,推进产业发展,着力试点示范,实现重点突破的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启动了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明确了试点领域和试点企业;二是推进云计算示范工程建设,2011年8月,在总结上述五个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工信部联合组织实施一批云计算试点示范工程,择优支持一批带动作用突出,能尽快形成服务模式的云计算运用示范工程项目。

另外,李德毅院士、梅宏院士、李未院士等各领域专家分别作出了题为“超越‘虚拟的美丽’——云计算实践再分析”、“对云计算时代软件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实践”、“云计算与软件开发变革”的主题演讲,为云计算产业建言献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据了解,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云计算专家参加“第二届云计算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我国台湾代表团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云计算合作论坛”,多位国内云计算试点城市及区域政府部门代表参与“首届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大会还分别邀请近百位教育行业与医疗行业的企业代表参加了相关示范应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官员、CIO、CTO、技术经理、科研人员、软件工程师、信息系统运维人员、产品与采购经理等专业人士共8000多人次参加了本届大会。

大会了由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多所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云计算领域主流厂商专家经多次讨论而形成的,代表国内最新云计算技术成果的《2012中国云计算技术白皮书》。以及作为国内首例客观体现云计算在中国应用落地实际情况的范本,涵盖了制造、医疗、能源、物流、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在内主要行业的《云计算应用实践案例集》。

为了更好突出本次大会的主题,让用户直观感受云计算的魅力,本次大会专门设置了规模宏大的展示体验区,体验区的内容包括云计算基础架构及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展等。包括中国移动、华为、VMware、浪潮、友友、品高、阿里云、汇智软件、冠群电脑、第32研究所、广州杰赛、希捷、中启创、超威半导体、广州途乐、八百客、天霆(上海)、云巅(上海)、拿云时代、福建升腾等在内的数十家参展单位将让听众亲身体验包括互联网、交通、电网、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的云计算应用。而通过参与“Innovation Cloud 2012云创新产品与应用项目”征集,并最终在数百家参选企业脱颖而出,代表国内不同应用方向的20家中小创新企业也会在展区中集体亮相。

上一篇:装配式住宅设计范文 下一篇:土木工程的行业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