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1 20:06:00

督查制度

督查制度篇1

第二条政务督查工作是领导行为,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督促检查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办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政务督查工作,抓好政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对促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政务督查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一)督查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行署和各县(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督查上级政府和行署及各县(市)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电报的贯彻落实情况。

(三)督查行署专员办公会议、全体会议决定事项和以行署及各县(市)政府名义召开的现场会议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

(四)督查上级和本级政府领导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第四条政务督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督查原则。督查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进行,坚持令行禁止,坚决维护政府的权威性。

(二)批准授权原则。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行署各委、办、局要根据本县(市)本部门领导的指示和上级机关督查机构的交办意见开展工作,未经批准授权,不得擅自开展督查工作。

(三)逐级负责原则。督查工作要逐级负责,分级办理,分工协作。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行署各委、办、局负责做好本级政府和本系统的督查工作,并承办或协办上级督查机构交办的督查任务。

(四)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准确了解情况,客观公正处理和反映问题。防止以偏概全,杜绝弄虚作假,确保督查工作质量。

(五)注重实效原则。督查工作要着眼于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讲求效率。要力戒形式主义,切实防止和克服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等不良现象。

第五条政务督查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立项。根据领导授权需督查的事项,均应登记立项。督查事项中,决策督查事项是指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由督查机构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提出督查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立项督查;专项督查事项是指领导批示交办的事项、行署及各县(市)人民政府召开的专题会议议定事项及下发的重要文件和电报,由督查机构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立项督查。

(二)督办。按督查事项内容确定承办单位,在转交时随文发出《督查通知》,并注明办理要求和时限。

督查事项涉及不同地区和部门,需要协同办理的,应分层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般性的督查事项,由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行署各委、办、局组织协调;涉及不同县(市)或不同部门的重要督查事项,由行署办公室组织协调;涉及全局性的重大督查事项,先由各级政府办公室提出督查意见,再由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或行署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涉及地方与兵团、军队的重大督查事项,由行署办公室或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出督查意见,再由行署或各县(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

行署各委、办、局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要根据督查任务的时限要求,对影响全局的重大事项,集中力量督查;对全年性的工作,分阶段督查;对紧急事项,跟踪督查。对逾期未报办理结果的事项,进行实地督查。

(三)反馈。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督查事项的承办单位要认真办理督查事项,并按期办结上报办理情况;不能按期办结的,要及时向领导或交办部门说明原因。办理情况报告要以单位正式文件逐级上报。

(四)存档。督查事项办结,要将涉及督查事项的有关资料收集齐全,进行整理、立卷后,按规定移交档案管理机构保存。

第六条政务督查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一)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委、办、局的专(兼)职督查工作人员,可在本级政府本部门及其所辖范围内,就督查事项开展组织协调、调研检查工作,并可提出质疑,向有关领导提出相关建议。

(二)各级督查机构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对行署及各县(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通报。

(三)行署办公室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督查人员可列席本级政府专员办公会、常务会、全体会及以行署或各县(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其它会议,可优先调阅重要文件资料,随同领导考察和调研。

(四)行署办公室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组织督查调研时,涉及督查调研项目的部门要予以配合,提供所需情况和资料,不得设置障碍,敷衍推诿。

(五)行署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的《督查通知》,由行署办公室分管督查工作领导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签发,加盖办公室印章,督查事项承办单位要作为行政指令认真执行。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开展督查工作时,可发出《督办通知》,签发程序和效力与《督查通知》相同。

(六)在贯彻落实行署和各县(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办的重要事项过程中,对有特殊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行署办公室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应及时提出评价意见,向行署和所在人民政府或部门反映并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督查时限要求办理的单位或个人,督查机构可给予通报批评;对督查事项落实不力,或失职、渎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及时向本级政府或部门和上一级政府或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建议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条政务督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一)行署办公室是地区政府系统政务督查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行署办公室负责协调、检查和指导全地区政府系统督查工作。

(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是本县(市)政务督查工作主管部门,在办公室内设置的督查工作机构,可冠以县(市)人民政府督查科(室)名称,负责协调、检查和指导本县(市)政务督查工作,并向上一级政务督查机构报告政务督查工作情况。

(三)行署各委、办、局负责协调、检查、指导本系统督查工作,并负责落实行署及行署办公室交办的督查事项。

(四)督查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部门的行政主要领导是本县(市)人民政府本部门政务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要明确一位领导分管日常政务督查工作。

(五)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委、办、局要根据工作需要,为政务督查工作解决必要的经费、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

第八条政务督查工作的制度建设:

(一)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委、办、局要加强督查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立项、承办、通报、反馈等工作程序,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督查工作管理水平。

(二)督查工作实行检查评估制度。行署办公室每年适时对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行署各委、办、局的督查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督查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建设情况;抓落实的方法措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行政主管领导抓落实情况以及对督查工作的重视程度等。检查评估情况上报行署,同时通报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委、办、局。

(三)督查工作实行年会制度。地区政府系统每年召开一次督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和改进督查工作措施和办法,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不断提高督查工作水平。

(四)督查工作实行直报制度。在县(市)选择若干乡(镇),在行署各委、办、局选择若干部门作为地区政府系统督查工作的直报点。被确定的直报点,可按照行署办公室的要求,直接上报有关督查项目的落实情况。直报点所在县(市)和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和支持直报点的工作,为其解决必需的办公条件。

第九条政务督查工作队伍建设:

(一)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督查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行署各委、办、局在本部门办公室内可配备专(兼)职督查人员1人。各县(市)各部门要选配政治素质高、身体好、业务精、责任心强、有较高政策水平和文字处理能力的中、青年人员从事督查工作。

(二)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要加强对各级督查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培训班、座谈会、学习考察、以会代训、以干代训等方式,每年轮训一次,不断提高各级督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督查工作队伍。各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行署各委、办、局要保持督查人员队伍的稳定,督查人员变动情况,每年应向行署办公室造册通报。

(三)督查人员要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廉政勤政,作风正派,遵纪守法。

第十条政务督查工作的奖惩: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督查机构或督查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1.在改革完善督查制度、督查方法等方面作出贡献的;

2.在督查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领导决策有显著贡献的;

3.在督查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法按章办理,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督查机构或督查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1.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督查工作的;

2.对督查工作敷衍塞责,给工作造成损失,后果严重的;

3.利用督查职权,谋取私利的。

第十一条各县(市)人民政府和行署各委、办、局应结合本县(市)本部门工作实际,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督查制度篇2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确保上级和本级机关重要决定、决策和全局性重要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根据**规定,结合分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督查督办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局和分局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好督促检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使上级和分局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条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上级机关重要文件、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上级及分局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分局重要工作部署、工作目标、重要会议的精神和重要决定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

(四)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督查,提出工作建议和措施。

(五)其他事项的查办。

第四条组织领导。按照“统一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建立以办公室为主、其他职能部门为辅的督查工作体系。

(一)建立分局领导负责分管工作目标督查制度,分局领导每年不定期对分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1-2次督查。

(二)分局办公室是督查工作的管理部门,设立督查岗位,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督查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本局电子督查系统的代码维护工作。

第五条督查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负责对上级国税机关和省、市、区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指示督查的分办、督查工作。

(二)负责分局党支部会议、局长办公会议重要决定以及局领导有关指示及批办事项的分办、督查工作。

(三)负责督促分局各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报告制度,及时报告重要情况。

(四)负责对分局的全局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实行督办。

(五)负责对上级和分局领导有关人民来信来访重要批示以及人大、政协提案的分办、督查工作。

(六)负责将分局贯彻上级国税机关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及重要工作情况和上级机关要求反馈的其它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第六条分局其他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岗位责任制,按各自职责和分局领导的要求,负责专项督查工作。

第七条分局通过电子督查系统进行日常督查督办工作。

第二章权限管理

第八条用户权限。用户权限分为分局领导权限、督查员权限、部门领导权限、部门内勤权限和一般干部权限五个级次。

第九条分局领导权限。分局领导拥有分局督查事项批示权、延期事项审批权、办理结果复审权(包括退办权、完成核销权和报上级机关审核权)、全部事项跟踪查询权。

第十条督查员权限。督查员是分局系统的管理责任人,负责管理分局所有用户的信息和权限,包括建立用户账号、设置用户初始登录口令和权限级次等。具体包括:系统维护权、督查事项立项权、延期事项审核权、办理结果初审权(包括不需要领导复审事项的退办权、核销权和报上级机关审核权)、催办权、全部事项的跟踪查询权、督查通报(督查专报)上传权、考核结果的审核、调整、公示权。

第十一条部门领导和部门内勤权限。

(一)本部门承办事项批示权、办理结果的审核上报权、延期申请的审批和审核上报权、部门承办事项的跟踪查询权。

(二)部门领导直接承办事项的延期申请权和办理结果反馈权。

(三)本部门分管工作的考核权和考核结果录入上报权。

第十二条一般干部权限。本人承办事项的延期申请权、办理结果反馈权和阅读查询权。

第三章工作流程

第十三条工作程序。督查督办工作包括:督查立项、领导批示、分办、承办、延期、催办、反馈、审核、退办、归档等程序。

第十四条督查事项立项。督查事项立项由办公室统一扎口管理,立项时要注明公开或不公开,对公开事项所有人员均可通过分局内网“督查督办”模块浏览该事项的基本情况,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对非公开的事项只能由事项流经的人员阅读查询。督查事项立项的主要范围:

(一)上级国税机关和分局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

(二)分局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奋斗目标。

(三)上级及分局领导批示和交办、督办事项。

(四)分局局务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党支部会议等重要会议确定的重要工作事项。

(五)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

(六)人民来信来访办理情况和基层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其它需要督查督办的事项。

第十五条领导批示。分局办公室对需列入督查督办的工作,应在电子督查系统中列明督查工作的事项内容、完成期限、工作要求、立项部门等,报经分局领导批准后,下发承办单位实施。对需要会签的督查事项,可同时转报多个领导批示,领导会签后,督查员可根据领导批示意见修改具体工作要求。

第十六条立项分办。办公室根据分局领导的要求和督查内容,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定期拟出督查事项进行分类立项,分解下达给有关部门办理。对涉及几个部门的综合性督查事项,要分别注明主办和协办部门,明确责任范围;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必要时由办公室报请分局领导批准成立督查小组开展督查。

第十七条承办。有关单位接受督查任务后,应按照要求迅速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结。督查督办事项的部门承办完成时限为督查员或分局领导批示中指定的时间,而非整个事项的最终完成时间。一般承办单位的完成时限为整个事项最终完成时限前三个工作日,有特殊情况的在具体事项督办要求中另行说明。对时限紧迫、内容重要的上级决定、指示应随到、随办;对一些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落实难度大的督查事项,要实施不间断地跟踪督查;对未能如期办结的事项,要及时报告原因和进展情况。对非本单位职责范围的督查任务,必须在二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并由分局进行协调。

第十八条督查事项办理。各承办单位接到督查事项后,要及时组织办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同时反馈办理结果,形成专题报告,经承办单位领导审签后上报。办理情况报告要实事求是,结论准确、完整,对需要整改的问题,须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督查事项形成的文件、资料必须齐全,对需上报的报表、表格等材料应以附件形式上传,并在反馈结论栏中写明所上传附件的名称。

第十九条延期处理。对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办理时间的督查事项,承办单位必须在事项到期前,通过电子督查系统办理延期申请。延期申请应写明申请延期的原因和预计完成时间,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经承办单位领导审核同意后,报督查员初审,督查员初审后根据具体情况批复申请人或转报主管领导审批。对承办单位报送的延期申请,主管领导或督查员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批复申请人,在批复申请人时,应明确具体完成时间。

第二十条督办。督查事项由负责督查的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局领导的要求进行督办。督查员应定期通过电子督查系统的“事项跟踪”功能,及时了解进展情况,检查督查事项的完成情况,加快办理速度,对未按期完成的督查事项进行催办,督促承办单位及时办理。

第二十一条反馈。承办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办公室反馈督查事项的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办公室要及时将承办单位的反馈情况向分局领导汇报。督查事项办结后,承办单位要整理办结报告,报送办公室和有关领导审结,一般情况下,年度工作情况,每季反馈一次;分局奋斗目标,半年反馈一次;有具体时限要求的,按规定时限反馈。

第二十二条审核。分局对承办单位报送的督查事项按下例程序进行审核。

(一)由督查员进行初审,督查员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权限,对承办单位报送的办理结果做出退办、核销存档或转报主管领导审核等处理。

(二)主管领导对督查员转报的办理结果应签署审核意见,对完成合格的事项应在系统内核销存档,对完成不合格的事项应在系统内进行退办,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三)对退办的事项,主管领导或督查员应写明退办的原因和退办完成期限。

(四)对承办单位送报的办理结果,主管领导或督查员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签署意见。

第二十三条归档。凡列入电子督查系统的督查事项,系统自动记录督查事项全过程的各项数据,形成电子档案,督查员应根据规定,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清理工作,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查询利用。电子督查系统提供了综合查询和统计查询功能供用户查询操作。

(一)用户可通过系统的综合查询功能,跟踪查询自己有权查阅督查事项的详细情况。

(二)凡列入电子督查系统的督查事项,系统自动统计各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所有用户均可通过该功能查询各单位的完成情况,增加工作透明度。

(三)系统提供的“督查通报”栏,用于督查工作经验交流,供用户浏览借鉴。

第四章安全保密

第二十五条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督查系统,应设置自己的登录口令。登录口令由个人负责保密,按有关设置规则进行设置,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工作人员发现自己的登录口令有被盗用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六条工作人员使用电子督查系统应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对属于本人办理的非公开事项,要注意防止泄密,严禁擅自拷贝、打印或给无关人员阅读,违反规定者按保密工作的有关纪律规定处理。

第五章考核奖惩

第二十七条分局将督查工作列入二级岗考。考核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督查工作运行情况,包括部门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工作程序规范等;二是督查工作质量,即督查事项办理落实的时效性、落实内容的全面性以及督查报告质量。

第二十八条分局按季采取《督查通报》的形式,在督查督办系统中对督查事项的办理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九条对在考核中成绩显著的,或上报督查材料积极,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被市局或以上督查、信息刊物采用的,在二级岗考中给予加分,加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条对未按时办结的、被退办的、办理质量不高的,在二级岗考中给予扣分,扣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制度从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由**负责解释。

督查制度篇3

关键词:督查制度;高校管理;行政督察;教学督察

督查一般有“督促检查”“监督检查”“督促查看”的含义,督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抓工作的落实。督查工作是通过实地查看、翻阅资料、询问答复等方式推动某项工作或任务完成的一种手段。督查制度是对高校校务会决策落实的监督和促进,是学校各项管理决策落实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国务院在多种场合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要求逐步建立督查检查工作的机构,落实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高校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工作安排有落实,做到政出令行,在校内开展实施督查工作。通常做法是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督查办公室),研究相关政策的文件,制订措施,完成学校各项督查工作。督查工作能保证高校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学校决策的落实,全面促进高校事业发展。

高校自身有管理和教学两个重要维度,只有管理和教学的同步发展,才能保障学校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因此高校督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行政督查和教学督查。

一、行政督查

近年来,高校的规模不断发展,教师学生人数增长较快,学科专业发展迅速,机构随着需求不断设立,这些因素都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管理总是伴随着教学,通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相互衔接和协调,要求有高效严密的组织安排和执行工作,要做到忙而不乱、井井有条。复杂多变的管理局面,要求高等学校有必要把行政督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

根据对部分高校的了解,高校督查办公室一般由校办或党办牵头,负责学校的行政督查工作,即在校长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内设置督查办,并遵循“归口办理,领导负责,实事求是,注重时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但也有一些高校的督查办公室由其他部门负责,或者由几个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督查工作机构,这就需要学校党政领导参照本校的具体情况,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

一般行政督查工作包括督促办理、检查落实、信息反馈等方面,其主要内容有:

(1)全面督查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贯彻落实情况,主要督查日常工作的执行情况和专项工作办理情况。尤其是要监督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规划、岗位职责、学期(学年)工作进度安排、年终绩效考核。例如,学校发展规划部门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教务处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基建处和财务处专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等。

(2)督查办要按期检查、督促学校对上级指示的执行情况、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领导重要批示的处理情况和重要工作的专项办理情况,并及时向政策制定部门和执行部门反馈。

(3)开设专门通道处理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各部门的建议、投诉、反馈,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和情况反馈。

(4)对学校各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等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督查。

二、人才质量培养的督导督查

作为高校,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科研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成功的基本标志。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是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之一,督查制度对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在教学质量的监控上有很多方式和方法,有的成立以退休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秩序督导组,有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建设委员会。由此可见,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质量控制的重点,作为控制功能核心的督查制度,也必须在教学督查上深入教学各个环节,保障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教学督导督查的职能范围主要是:统筹各类教学质量控制组织协调工作,检查、监督及指导各个教学主体各项工作规划和执行计划,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1)调查研究各个教学主管领导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思想的情况;

(2)检查各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控制协调专业、课程、教材、实验的建设情况;

(3)安排落实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制订详细的听课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跟班听课,全面了解教师备课、上课、教研活动情况,全面研究学生学习、实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的情况;

(4)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协调教务处、教师训练评估中心开展各项检查与评估,尤其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训;

(5)在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的各个关键时间点监控学分统计、毕业审核等必须按时完成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期进行,保障教学环节的连续性;

(6)组织评估部门发现教学改革的先锋,抓典型教师,总结教学成果,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名师课堂,提高新进教师教学技能。

督查部门作为学校决策部门的眼睛和耳朵,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决策领导部门反映督查对象的情况,从而使领导部门在决策上有根有据,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行政督察和教学督查是高校督查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确保管理体系高效运作的基石。

三、督查工作流程

督查工作是一项严密的管理工作,必须按规范流程来运行,才能实现督查的目标。督查工作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

⒈拟办

接收上级文件,督查办人员对文件进行处理,提出拟办意见,并呈报办公室领导批示。

⒉立项

对拟办事项进行立项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对工作时间、完成过程等进行立项管理,做到一事一项,尤其注意项目的各个关键时间点和督查项目的细化。在督查流程中,要随时做好各个环节的登记工作,以备存查。

⒊交办

督查事情立项后,交由具体执行部门具体执行。注意做到立项事件有专人负责办理,责任明确,工作具体,易于落实和执行。

⒋催办

交办工作后,督查办人员要及时按照项目控制点跟踪督查事项的进度,及时提醒执行部门按照时间点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⒌办结

督查项目结束后,督查办人员及时对督查事项做办结处理,对所立事项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向项目发起单位汇报项目的执行情况,待项目发起单位核定后及时向执行单位反馈。

⒍立卷归档

督查办对将办理完结的项目按核查价值进行归档整理,交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留档备查。

四、开展督查的常见方法

⒈调研督查

调研督查是督查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针对学校重大决策和规划特别适用,督查工作人员采用多种调研方式,直接面对政策和规划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个别座谈等方式掌握大量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对学校热点、工作难点、师生关注重点从统计学角度及时分析了解学校决策和规划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形成督查报告向学校各负责领导汇报决策和规划的执行结果,为学校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⒉跟踪督查

跟踪督查主要针对需要及时跟进的督查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特征是具备很强的时间性和连续性,需要随时了解项目的最新动态,根据需要编制督查简报进行沟通协调。这种督查方式需要督查人员参与督查项目,一般是重大且短期的项目可采用该方法督查。如在大型基建项目中,就必须严格督查工程进度和工作安排,修教学楼的材料就不能挪用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去工程周期也必须严格控制到每一项工序,不然到最后可能导致整个大楼延期。

⒊目标督查

目标督查是一种结果督查,主要针对督查项目的最终结果进行检查督促。目标督查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目标的设定和把握,由于督查工作人员没有全程参与项目,对工作具体内容了解不够细致。督查目标的设定必须包含责任部门、督查内容、项目重点、项目目标、项目期限等内容,督查的主要任务是看执行部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完成任务。

从管理学上讲,无论任何管理模式都应适合管理幅度原则。随着国内高校办学规模普遍增大,管理层次复杂,高校的管理已超出了合理的管理幅度,出现了管理上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高校已采取两种对策,一是实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内二级管理,通过此方法来缩小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在校内开展督查工作,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实际上,实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内二级管理也需要督查机构的督促管理,这是因为管理方式的改革所致。因此,在高校内开展督查工作必将成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督查工作还只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新生事物,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而且督查工作在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不健全和完善,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高校的督查工作将同其他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走向成熟并趋于完善,成为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成为高校建立协调有序、高效运转、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部分,促进高校协调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波.新时期高校的督查督办工作论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

报,2008(12).

[2]缪克明.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强化督办职能的思考[J].南京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张柱红,和希顺.做好高校办公室综合协调工作的思考[J].华

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4]方骅.高校办公室督查工作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5]王强.高校办公室督查工作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6(3).

[6]万清祥,黄少成,陈华荣.关于高校督办工作制度设计的思考

[J].湖北社会科学,2010(4).

[7]郭雁.人本视域下创新高校督办工作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

学报,2010(2).

[8]巨维博.高校办公室督办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杨玲.数字平台下高校办公室督办工作探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4).

[10]杨玲.高校办公室信息、调研、督办工作研究[J].东北电力大

学学报,2006(3).

[11]向丽华.抓督办、促管理――谈高校的行政管理建设[J].秘

书,2007(9).

[12]缪克明.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强化督办职能的思考[J].南京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督查制度篇4

二、政务公开的监督工作由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长:**

三、政务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督保障机制,通过鼓励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积极协调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四、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分级负责,一级督查一级的原则;

2、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自查与互查、抽查与普查、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依靠群众的原则;

4、实事求是的原则。

五、由监督小组组织监督小组成员对局属各单位推行政务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六、局属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政务公开制度的执行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每次公开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

七、建立健全局政务公开监督网络。在互联网站(韶关环保网)、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公开监督电话,在局办公大楼一楼大厅设置局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方便建设单位和群众查询。

八、定期或不定期向各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印发环保信息,通报环保工作情况。定期邀请行风监督员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向社会发放问卷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九、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建立公众知情制度,邀请项目所在地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居民代表参加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十、对涉及群众关心的环保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要督促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按阶段、分步骤进行公开。

十一、坚持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对本局政务公开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本局政务公开不断完善。

督查制度篇5

第一条为保证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市、区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有效落实,根据《*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市、区关于督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政府督查工作是对应由区政府承担的重大决策和各阶段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完成情况进行年度督查考核。区政府及其各部门是抓落实的主体,对督查工作负有第一位的责任。

第三条督查工作是区政府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重要的领导环节和领导方法,是狠抓落实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督查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

第二章工作任务

第四条区政府督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分决策督查和专项督查。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实施后,区长、分管副区长承担督查工作的领导责任,对分管部门的工作落实提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分管部门的行政正职承担工作责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第五条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协助区政府领导抓好督查工作,提出明确的督查工作内容、标准、时限、要求;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进行反馈。主要任务包括:

(一)决策督查:督促市、区政府折子、实事、重要工作及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实;督促区政府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的落实。

(二)专项督查:督促市、区政府领导同志批示交办事项的贯彻落实。

(三)参与对区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目标的督查考核。

(四)完成区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区政府各部门是督查事项的具体落实单位。要设立督查主任,原则上由本部门办公室主任担任,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市、区政府决策、专项督查任务的督查与反馈。要主动开展日常性督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并及时反馈。

(二)负责做好本部门工作任务的督查。

第三章基本工作程序

第七条决策督查、专项督查要严格按照立项分解、交办、督查、审核与反馈、立卷归档的工作程序进行。

第八条承办部门要认真按照督查要求落实办理,反馈报告要内容完整、事实清楚、数字准确、文字简练。

第九条反馈报告要由部门行政正职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送。

第十条要按照规定时限反馈。决策督查原则上每月督查一次,区政府领导提出要求的按领导要求督查。办理期限一般在7-10天。专项督查按照批示事项的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办理期限,紧急事项为1-3天;非紧急事项一般为7天;一个季度或半年以上完成的,定期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四章主要督查方式

第十一条网络督查。区政府督查室凡立项的决策、专项督查事项,均通过*区网上办公系统开展督查。督查内容、督查方式、工作进展、报告反馈等督查工作都通过网上办公系统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现场督查。区政府督查室对重要督查事项或久拖不决的问题,要组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准确、详尽的情况,抓好督办并做好综合反馈。

第十三条联合督查。区政府督查室对涉及重大决策、重要批示或需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项目,要组织几个部门一起,借助专业部门的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力量及技术手段开展联合督查,协调工作,解决问题,并做好督查反馈工作。

第五章督查工作要求

第十四条区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督查工作,明确负责督查工作的科室和工作人员;领导要支持督查工作的开展,为督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区政府各部门要对承担的督查工作进行认真研究、落实,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第六章督查考核工作

第十六条区政府督查室要对各部门贯彻落实区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督查制度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财政监督,加强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监督检查,是指本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对涉及财政、财务、会计管理事项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其所属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级次和财务隶属关系对财政、财务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按照行政区划对本级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根据实际需要,上级财政部门可以将其管辖范围内的财政监督事项,授权下级财政部门实施监督;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管辖范围内的重大财政监督事项,可以直接实施监督。

除涉及国家机密的财政监督检查事项外,财政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检查,并对其检查行为负责。财政部门委托检查的,应当签订财政检查委托协议书。

第五条财政监督检查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依法作出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

第二章监督检查职权与责任

第六条财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本级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

(二)本级预算收入的征收和解缴;

(三)本级国库办理本级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资金的拨付;

(四)财政性资金的使用;

(五)国有资产的管理;

(六)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

(七)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

(八)财政、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监督检查事项。

第七条财政部门在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违反财政法规行为,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八条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依法享有以下职权:

(一)查阅、摘录、复印或者调取相关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二)实地核查被监督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实物以及生产经营等相关情况;

(三)就监督检查事项向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取证;

(四)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涉嫌违法的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并在7个工作日内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置意见。

第九条财政监督检查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违反检查程序或者擅自删改检查方案;

(二)侵犯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故意串通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隐瞒违法违纪事实;

(四)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五)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

(六)泄露监督检查工作秘密或者透露检举人的情况;

(七)将在监督检查中获得的财务会计等方面的资料用于与财政工作无关的事项;

(八)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监督检查方式与程序

第十条为避免重复检查,财政部门和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在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时,应当加强相互联系与协调,并相互配合。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时,对其他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作出的检查结论应当加以利用;对财政部门进行财政监督检查后依法作出的检查结论,其他监督检查部门也应当加以利用。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统一组织财政等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或者要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监督检查部门联合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财政监督检查可以采取跟踪监督、专项检查、延伸检查、网上监控等方式。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应当组成不少于2人的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组长。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检查工作质量和提交的检查报告负责。

财政监督检查人员与被监督检查对象或者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财政监督检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财政部门应当于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将检查通知书送达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事前送达将有碍检查正常进行的,经财政部门负责人同意,检查通知书可以在检查前适当时间下达。

(二)检查组对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检查通知书和检查人员行政执法证。

(三)检查工作完成后,检查组应当制作财政检查报告,并交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征求意见。

(四)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送交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五)检查组组长应当于收到书面意见的第2个工作日起组织复核,并将复核意见告知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

(六)检查组应当在检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门提交财政检查报告、检查工作原始材料、有关证据和鉴定材料以及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对财政检查报告的书面意见等。

(七)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报告进行审理;审理通过后,由财政部门作出检查处理决定或者提出检查意见,并送达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应当按照财政监督检查的规定程序检查处理。

第四章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拒绝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一)财政部门未按规定下达财政检查通知书的;

(二)监督检查人员未出示行政执法证的;

(三)监督检查人员超越检查职权或者检查范围的;

(四)监督检查人员有违反检查程序、检查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十七条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不服财政检查处理决定的,有权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复议或者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财政检查处理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合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一)签收财政检查通知书、财政检查报告、财政检查处理决定书等财政监督检查文书;

(二)有关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回答监督检查人员提出的询问;

(三)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四)真实、完整、及时提供有关合同、协议、纪要和其他文件资料;

(五)在规定期限内执行财政部门下达的财政检查处理决定,并按要求回复执行结果。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对被监督单位或者个人逾期不执行财政检查处理或者行政处罚决定的,视情节轻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被监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通知有关部门停拨、核减与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财政资金。对已经拨付的,可以责令其暂停使用或者予以收回。但中央和省下拨的专项资金、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资金和救灾款除外;

(三)会同人事部门收回违纪会计人员所持有的最高等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

(四)向有关部门发出其他财政监督检查建议;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事项,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情况书面反馈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对被监督单位、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有关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一)主动自查并及时纠正的;

(二)经财政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能认真检查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三)款额较小,情节轻微的。

第二十二条对打击报复检举人或者财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督查制度篇7

从整体情况看,各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具体工作措施得力,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有关民生保障工作文件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各件惠民实事取得一定进展。但各工作开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敬老院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等方面尚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予以改进。

关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规范,全部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上级要求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足额按时发放保障资金。各年城镇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04元/人/月,农村牧区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830元/人/年,全部达到或超过自治区提标要求。前三季度,各共计保障城镇低保对象9.28万人次,发放资金2.28亿元;保障农村牧区低保对象23.64万人次,发放资金1.93亿元。

关于五保供养工作,各农村牧区五保工作完成由集体供养到国家公共财政供养的体制转变。各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上级要求,将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3083元/人/年和2196元/人/年,并足额按时实施发放保障资金。前三季度,各共保障五保对象1.98万人,发放供养资金3641.36万元。

在五保供养机构管理建设上,各自6月份起逐步开展敬老院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目前,各大多开展了调研和机构编制申报工作。已经完成敬老院纳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落实了敬老院事业管理人员编制。在提高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上,各工作进展不平衡,急需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完成自治区要求的集中供养率达到45%的标准。

关于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供养工作,各共供养孤儿783人,落实孤儿集中供养标准1060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860元/人/月,达到自治区要求标准,前三季度共发放补助资金411.29万元。各共供养城镇“三无”人员3058人,落实集中供养标准700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500元/人/月,达到自治区要求标准,前三季度发放补助资金1102.83万元。

各综合福利中心建设和事业机构编制设置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10个综合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基本完工。

关于救灾体系建设工作,各能够积极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通知》精神,不断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目前,各仍基本按照人口基数列支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共计列预算662万元,发放救灾资金2530万元。其中,巴林右旗超额列支自然灾害救助预算资金238.1万元,有效保障了汛期洪涝灾害救灾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物资储备库基本完成建设项目计划。

督查制度篇8

一、督促检查责任主体

区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全区惩防体系建设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尤其是对主要工作任务牵头和协办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发现不足,力促整改,总结经验,鞭策后进,确保年底前建成具有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二、督促检查形式

㈠现场督查。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发现工作典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㈡会议督查。根据惩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需要,适时组织召开调度会,听取情况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㈢督办督查。对工作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单位和部门下发督办单,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及时研究解决措施,按时整改到位。

㈣书面督查。区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收集工作进展情况的书面汇报。

三、督促检查内容

㈠工作重视程度。党委(党总支)是否承担惩防体系建设主体责任,进行专题研究;是否做到与全局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党委(党总支)书记是否履行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否根据分工积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否制定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是否进行了动员部署;是否明确了分管主要业务工作的领导主抓惩防体系建设。

㈡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对制度进行了清理;对没有制度规范的行业、领域是否制定了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对已经不切合实际的制度是否进行了修改完善;对已有制度是否贯彻落实到位;对区里文件明确的工作任务是否每项工作任务都明确了具体落实措施。

㈢工作进度情况。是否对工作任务实施了责任分解;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工作推进程度。

㈣工作成效情况。工作中是否有好经验和做法;是否存在工作应付甚至敷衍塞责的问题。

四、督促检查规则

㈠时间安排。原则上每个工作阶段结束组织一次普遍督查。同时,根据工作的进展和需要,可随时进行督促检查。

上一篇:农业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伤管理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