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重要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1 18:44:07

我很重要教案篇1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够。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为了迎合时展,工商管理的求学思路、办学理念都必须改变,也就是说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灌输式向重能力、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模式转变。从实施成果来看:案例教学很好的实现了工商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整合,同时也弥补了可操作性缺乏、理论不完善构成的影响,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虽然国内工商管理教学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改变,但是案例教学一直以非主流的姿势呈现,缺乏明确的教学地位,从而对教学效果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缺乏符合本地国情的案例。从髙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提供的案例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哈佛大学使用的案例,适用于实践经验较丰富的MBA学生;第二种是彼得.德鲁克提倡的精焊短小式案例。这两种案例受不同的文化与案例背景影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并不大。第三种则是1999年北京大学提出的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这类案例满足国内工商管理实践活动,只是案例明显缺乏对企业管理进程的调整和专业审批,在案例整理、搜集、分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分析。另外,不鲜明的案例,案例落后陈旧,根本不能正确反映国际市场工商管理发展,这也是现代工商管理强烈要求改善教学的主要原因。

(三)老师缺乏案例教学水平。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老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对结论与分析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价。但是事实上,国内案例教学,不仅缺乏符合实际的案例,老师也缺乏案例教学水平,大部分老师都是根据教学经验与自身理解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影响了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同时在内容重复交叉的情况下,让大部分案例限于表面,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让学生陷入了疲于应对的状态。

(四)案例教学方式落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和其他的知识讨论不同,为了顺利实施案例教学,老师必须作出大量准备,它需要一定的硬件、软件环境,具体如:电视录像、幻灯片演示、多媒体教学等。从教学实际来看,受经费短缺、认识不够等多种问题影响,很多学院在教学投入上明显不足,在教学方式落后的环境下,让工商管理教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局面。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成效,必须改变落后的案例教学状态。

二、强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案例教学地位。为了提高教育成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研讨会、案例式研究以及讲授课堂进行了不同方法的研究,并且在培养分析能力、传授知识、转变态度、提升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案例教学的综合成绩排在第一。所以,高校老师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正视案例教学对工商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调节案例教学比例,从根本上增强案例教学的地位,让它成为授业、解惑、传道的有效方法。

(二)选择符合工商管理教学的案例。案例作为提高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恰当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对教学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结合案例教学的新颖、典型性,让案例教学和现实生活缩短距离,同时这也是掌握工商管理动向的重要方法。另外,案例还应该具有针对性、鲜活性,在案例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学生阅历和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国际性与本土化。

(三)提高案例教学老师素养。案例教学作为一项层次较高的教学方式,它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工作区域都在校园,缺乏其他工作经历。所以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与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了解企业运作以及职能要求。

(四)完善案例教学手段。受案例分析的不确定性影响,只有老师在掌握了数据与事实以后,对案例的识别能力才会越强,所以在教学前老师必须精心准备,通过掌握案例精华,帮助学生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这样才能有所得。通常,案例教学采用的是讨论的方法,它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全班或者分组讨论,所以老师必须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时归纳、总结,找出最佳答案。

结束语:案例教学作为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结合案例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选用恰当的案例,在实践与理论相整合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效果。

我很重要教案篇2

陈发胜 武汉体育学院

摘要:思想政治作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我国高

校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案例式教学的作用,以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可行性,进

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给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案例式;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引言

高校作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阶段,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

成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

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所有的学生都要

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通过思想政治的考试后,才能够拿到学位

证和毕业证,因此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情况。受

到考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

绩,会记住大量的理论知识,即使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依

然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

的教学,因此人们希望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实际的

教学效果。

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分别是教授科学知识,以及如何做

人,而在高校的教学中,只有思想政治这么学科,对学生人生观

和价值观等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他的学科,都是学习

相应的科学知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即使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自己的原则,那么就无法很好的完成自

己的工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

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基础学科,高校所有的学生都要学

习相应的知识,但是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

性,在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等课程中,只是学习其表面的知识,

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完全不理解,在考试之前,记住所学

的内容,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1.2 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由于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我国的思想

政治教学除了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让学生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思想政治的教学的目的之一,

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

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在这种背

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研

究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一些先进

的教学经验,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很多新颖的

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在讲

台上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通过记笔记等方式,记住教学的重

点内容,要想通过相应的考试,需要在考试之前,巩固所学的知

识,只要学生能够记住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就可以取得良好的

成绩,不需要理解理论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教学中,教学和考试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国

一直在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受到学生数量较多等因素影

响,考试制度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善,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

治教学的效果,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而教学模式的改进,

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一种教学方式是否有效,要看能否提

高实际的教学效果。

3.高校实施案例式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1 案例式教学的理念

案例式教学就是选取实际发生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与教学

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很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

单纯的理论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遇

到与案例相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所学的内容,解决这

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例式教学模式,算是提高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受到考试制度等影响,我国学生理论知识的水平较

高,相应的实践能力较差,虽然近些年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的改

革,希望通过推广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

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如果采用案例式

教学模式,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个目的。

3.2 案例式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由于案例式教学的特点,目前很多学科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

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考虑到思想政治的特殊性,主

要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其他的学科相比,

思想政治显然更侧重于理论和思想上的教学,因此很难在实际的

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案例。即使可以找到一些案例,对于这些思

想上的理念,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只有在一些利用马克思

主义解决实际问题上,案例式教学才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由此

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

并且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内容很难找到相应的案例,需要

老师细心的去挖掘,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案例的内容。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非常重要,不

但能够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受到考试制度的影

响,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较差,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

问题,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可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相关

知识,可以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友江,向荣.试论“案例-探究-抉择”教学模式在政治

理论课中的运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04):145-148.

[2]雷连莉,徐德刚.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

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5):110-113.

[3]阮星光,王春茹.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发挥功效[J].江苏高教,2007(01):140-141.

作者简介:

陈发胜,男,1982年3月出生,汉族,湖北随州人,武汉体育

我很重要教案篇3

一、中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1.种类繁多,利用率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社会,在这个大社会中,形成的材料种类非常多,它几乎囊括了所有种类的档案,即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技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财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等。所以学校档案门类多,内容复杂。但是中学工作主要是以教学为主,领导主要是抓教学,虽然档案工作也在开展,由于档案本身的特点是时效性差、利用率低,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导致档案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2.管理工作被动,缺乏主动性。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倍受“宠爱”,而档案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不能够马上产生经济效益,人们对档案工作也不重视,这种情况在整个档案界普遍存在。况且在以教学为主要活动的学校工作中,平时又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评估,档案的收集工作往往是被动的,材料不齐全,难以及时归档。档案工作开展缓慢,缺乏积极主动性。

3.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经验。多年来,由于高校开设档案专业的班级较少,培养的档案专业人才与岗位需求失调,这就造成很多单位不可能招到档案专业人员,再加上学校的主管部门不重视,中学管理档案的大多不是专业人员,很多是老师转岗或兼职的,这样的现实,使得中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二、中学档案的利用需求

1.学校本身的教学需要。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学活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这就是中学档案收集的主要范围。比如教学方面,针对老师教学中复习的需要,教务处把每一个备课组每一次考试前出的试卷,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考试后质量分析等都集中起来按学年度归档,极大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查阅等工作。再比如德育方面,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展示出学生三年来活动的图文资料。按照这方面的需求,就要求平时做好这方面材料的收集,作为德育活动的档案。学校档案的种类繁多,在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专人各自负责一方面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让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有利条件,助力做好教学工作,将被动的档案工作化为主动。

2.教师评聘职称的需要。在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聘职称也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老师评聘职称的需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是每个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是以每个老师为单位,按照职称评定的需要收集相应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种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任职资格证书、普通话、计算机等级水平考试、继续教育等等复印件);承担教育教学基本情况表(任教班级、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考组长、行政职务等证明材料);承担教科研情况表(论文获奖、汇编、担任课题等);获奖情况(获奖文件、证书等等复印件)。每学年度考核时,将每位教师当年晋级、获奖、继续教育培训等材料更新情况补充到个人的业务档案中,为老师日后评职称提供方便。

3.编撰校史的需要。我校是一个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百年老校,办学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前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以前的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为了吸收历史教训,我校在2012年决定编撰《毓英园》这一校刊,每学期一期,把一学期开展的重要活动以图文的形式编撰下来,包括:功勋人物、校园动态、探索园地、校友之窗、榕树下、光荣榜、心灵驿站等栏目,围绕这一刊物平时收集材料,基本上囊括了一学期学校的重要活动,材料齐全。

4.其他特殊需要。我校是福建省体育传统项目(排球)重点培养学校,同时还是省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示范校等等,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收集特色档案。按照每个特色项目验收的标准来收集整理档案,为日后复查或学校做宣传展览提供详实的材料依据。另外,外部对于学样档案工作的依赖也很多,如校友需要,由于我校历史悠久,校友很多,遍布海内外,每年校友联谊活动特别多,为此专门收集整理校友档案,比如校友活动照片,校友活动材料,校友荣誉录,知名校友档案等等。

三、针对需求加强中学档案的管理

1.提高认识、统一规范。档案即是宝贵的历史史料,查阅档案可以知现在。学校档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不是某一个处室,某一个人员的工作,它贯穿在整个学校工作当中,所有人都与它有关,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与之有关联。因此,从校级领导到中层行政,再到专任老师,再到学生都必须有档案意识,都要加入到学校档案的工作当中。有了这个意识,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根据《档案法》的相关规定,我们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了《毓英中学各处室兼职档案员工作职责》、《毓英中学各处室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毓英中学档案分类大纲和编号方法》、《毓英中学教师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毓英中学体育传统项目(排球)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毓英中学知名校友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等等。

2.针对需求、建立特色。针对不同的需求,我校建立了与之相一致的特色档案。学校最为重要的档案工作便是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我们在做好常规学籍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之外,还利用学籍档案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制作毕业生花名册以便做好校友档案,为开展校友活动提供依据。另外,根据我校是省体育传统项目(排球)重点培养学校,我们建立了与之一致的特色档案,这为每年体育传统校的检查验收,对外交流,总结经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3.积极主动、发挥实效。学校的各种档案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价值,中学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查找整理出学校最具特色的历史档案资料,编辑成各种媒介,开放式地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观赏,会使档案发挥出更多的功效。同时,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者应该创新档案工作思路,以充分利用现有学校档案服务于学校各部门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让优秀的学校档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只有我们抓住档案辅助和促进学校发展这一目标,沿着“需求”将工作开展下去,中学档案工作才有动力。按需求来做,学校档案工作就不会处于被动状态,而是获得大家的认可,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实效,同时也会促使中学档案工作做得更好,全面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我很重要教案篇4

 

法律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思维方式,其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德国学者卡尔·恩吉施认为:“谁打算让初学者或外行了解法学和法律思维,谁就会感到,相比其他科学,自己遭受到各式各样的阻力和疑惑”豍。因此,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经过法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大多数人认为,法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传递知识,但实际上传递知识只是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的途径之一。换言之,传递法学知识是法学教育的初级目标,而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进而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因此,法学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教授,更在于将独特的法律思维方式沉淀于学生的心智之中。

 

一、我国民法学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民法学教育的教学理念及目标定位

 

美国法学家庞德在20世纪初就曾经指出,法学教育不是教授法学知识,而是涵养法律思维,无论教授了多少实定法的知识,也无法追赶上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的速度。我国大学的法学院在培养法科学生时,只注重理论灌输。产生此种理念的原因在于:首先,教师们认为学生们只要掌握了法律概念、理论框架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将法律概念、理论知识贯彻到具体案例中解决案件。其次,我国的法学教师自身注重理论研究,忽视法律实务。关注理论问题的法学教师更多的希望培养出同其一样的理论型人才,能够在理论知识上深入探究;同时,由于教师本身忽视法律实务,也难以传授给学生其本身亦缺乏的法律运用能力。只注重理论灌输就会导致教与学各自为营,互不沟通,学生也难以真正的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学生只需熟记要领和结论即可,法律课程最终沦为背背法条、背背理论知识的纯理论学科。这种现状导致我国的法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离,难以培养学的法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都是法学。法科学生何以面临就业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学毕业生难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在校学习优异的学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会发现自身存在的弊端——理论与实际之间隔阂太深,难以跨越。

 

在此种教学理念之下,教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法学研究、写作、的学术型人才,而非具有较强法律思维及法律操作技能的法律实用人才。

 

(二)我国民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法律教育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讲。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开始关注案例教学法,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用几个案例填充枯燥的法学知识,一来是为求课堂氛围的轻松,二来将案例作为理论教学的点缀品。由于法学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案例教学的精髓,他们只是对案例作出简单的介绍或者将案例作为例子,并未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法学理论的分析。在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给学生传递法学原理。很明显,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

 

(三)我国民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首先,从教材的更新角度看,我国的民法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我国教材的撰写、出版、更新难以跟上我国立法和法学研究的脚步,很多法律条文或法律理论知识已经更新,而法学院学生们手上的教材却并未更换。即使根据法律的修改或理论的发展,教科书得以及时修改,也只是简单的替换,并未从整体的角度修改教科书。

 

其次,从教材的内容方面看,我国很多民法教材都是介绍民法的体系、基本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等基本理论,很少涉及民法的核心精神、价值理念等。

 

再次,我国现行考试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教科书或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一些“死”的东西,学生想要得高分,只需要在考试前一个月或半个月认真背诵教科书上的重点知识、笔记本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而无须深入了解,就可以获得高分。这样一来,容易使学生的视野变得狭窄,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深入分析问题和全面观察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难以在踏入工作岗位后立即上手。

 

二、以培养法律思维为目标完善我国法学教育

 

(一)树立以养成法律思维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对于法律人而言,“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的基础,集中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就无法有效率地探知法律事实;无法合乎逻辑地阐释法律文本规则,按照法律规则或原则来解释法律现象;无法进行适当的法律推理;无法根据案件事实展开合乎法律逻辑的论辩。法律思维的形成要比法律知识更为重要,法律知识可能随着社会形势等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随时学习、随时补充,但是,法律思维方式作为特定的思维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靠的是长期、专门的训练才能养成”豎。因此,需要转变我国陈旧的教学理念,转而确定法学教育的真正目标——培养法学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王泽鉴在其《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一书中,开篇就谈到学习法律不仅仅是要获取相关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和解决争议的能力。因此,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应摒弃以培养具有法学研究能力、能力强的学生的教育目标,而应秉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观念,树立一种注重知识的输送更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的新教学理念。

 

三、改善以养成法律思维为目标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法学院系的毕业生大都不能很快地上手法律工作,究其根源在于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法学知识,而忽略了思维训练。近几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意识到了法律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思维培养的方法,如“案例分析课”就是以“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法律环境,提供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这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实战的感觉和能力”豏。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代尔大力推广下确立起来的,并从此成为美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中所谓的“案例”实际上指的就是上诉法院的司法意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呼吁引进美国的“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但真正了解“案例教学法”的人并不多,很多人以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说法”,即在讲授法条的时候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法条的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案例教学的实质是通过实例演练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案例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统一的法律适用方法。

 

王泽鉴先生也指出,实例最能训练、测试法律人的思考方法及能力。“学习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读一本简明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如《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释等,作成解题的报告”,若法律学习只注重理论,其效果“甚属有限,因为缺少一个具体的,引导着你去分析法律的规定、去整理判例学说,去触发思考,去创造灵感”豐。

 

以特定的请求权基础(完全的法条)为基础,将案件事实归入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中,也就是,用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去涵摄案件的事实,从而判断请求权的成立与否。这种法律适用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也有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具有统一的法律思维,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

 

四、改善以养成法律思维为目标的课程设置

 

“从民法科学和法律教育上说,每一个受过德国民法的严格训练的人,没有不对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耳熟能详的……这是德国民法科学成熟发达和法律教育质量较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培养了无数法律家的法律思维,意义非同小可”豑。我国可以学习德国法学院的课程设置,在新生入学时便开设专门课程讲授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以便学生对该法律适用方法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同时,在主要课程的安排上,不仅有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标的讲授课,而且还应配有训练案例分析方法的练习课。德国法学院低年级学生的主要考核方法是案例分析。由任课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复杂的案例,学生按照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分析案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最后推导出答案。若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遇到一些有学术争议的问题,也只需大致地将各家观点陈述出来,然后选择一个自己认可的观点。学生选择任何一种观点都不会对其成绩产生影响,因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在于学生案件的分析思路而非观点。也就是说,德国的案例分析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这不会将学生的思维遏制住,反观中国的案例分析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学生的思维永远被狭隘地限制在一种观点之下,很难有所进步。当然,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首先,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其次,在学生已掌握某一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设单独的案例教学课程;最后,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开设不受目前法学各学科格局限制的案例教学课程。

 

在德国,待法学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就要通过开设讨论课以着重培养其学术素养。在讨论课上,教授事先分配几个讨论题目给学生,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完成后还需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与教授报告自己的论文,再由同学与教授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讨论课论文的题目一般都是描述性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如此一来,学生对该问题就能有全面的认识,收益良多。

 

五、结语

 

目前,我国已成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实现法治目标,必须先保证司法的良好运作,而法律职业者良好且统一的法律思维是司法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正如学者所言,“法治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法律职业者之间具有相同的法律思维方式,法治才能得以实现。以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该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民法学教育中,不仅可以改善现有的“书本知识与实践脱节”的教育现状,也可以使法律职业人之间形成一种相同的法律思维方式,即达成法律上的共识。

 

我很重要教案篇5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个案教学法,“就是以某部门、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做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1]“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2]案例教学法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商学院,先后逐渐被应用于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中。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所以,欲真正理解案例教学法,需对案例及其特征做出分析。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实例等,在医学上一般被称作“病例”,在法学上一般被称作“案例”,在商业或企业管理上一般被称作“个案”、“实例”、“案例”。关于什么是案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托尔认为:“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的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3]理查德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育实践。他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4]华中师范大学的但武刚教授认为:“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5]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意见,我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特定的一个或者是几个问题,以基本事实为材料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具体情境的客观描述,这种客观描述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空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指其描述的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事实,这种事实必须是完整的,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一定的启发性,而且必须是发生于具体的时间空间当中。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案例教学法的重难点体现在“案例”上,主要表现在案例的准备、讨论和分析阶段中。

二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笔者于2011年2月份到10月份在华中师范大学做了一个关于师范生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课题。课题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听课、访谈法、问卷法、统计分析法。

学校共有14位讲授公共教育学课的教师,我听了其中12位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在学习重要的教育理论时,会专门设置案例分析课。一名刚开始讲授公共教育学的老师在讲“教育劳动的价值”这节课的时候,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用范美忠(范跑跑)的案例和汪金权的案例作对比,由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说出自己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引出如何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一名已经教了十几年公共教育学的教授,在他讲课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用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响应人发展的因素”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王安石的《伤仲永》的案例进行学习、讨论,最后使学生明白: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在对所听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访谈了40名学生),87.2%的受访者对案例教学法持喜爱和支持态度,并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例如采访到的一名大二中文系的学生如是说:“我很喜欢这门课,所以希望老师以后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能够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更多地使用案例法,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采访到的一名大二物理系的学生如是说:“我觉得,在平常的讲课过程中,老师使用了案例教学,我很是喜欢。但是我认为,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有些老师没有对出现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结合实际。”她希望这门课程应该更多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案例教学中以及其他环节中增加学生讨论的环节。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放了4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8份。后用excel表格统计发现,在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方面,46.5%的学生更喜欢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网络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的喜欢程度偏低(具体百分比见下表1);有69.7%的学生认为完全有必要结合案例教学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只有2.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结合(具体见下表2)。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手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都在逐渐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并且在尝试着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也表示了喜欢和期望,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更加科学地采用这种方法,以期待公共教育学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三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遭遇到的挑战

虽然上面已经提到,案例教学法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但是案例教学法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这门课中并没有得到普遍地应用。我认为,这与案例教学法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的很多挑战是分不开的。只有弄清楚案例教学法面临的具体挑战,案例教学法才能得到普遍成功地应用。本文下面主要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来对其遭遇到的挑战做出具体论述。

(一)理论方面的挑战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着挑战。下面我将从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过程的角度加以说明。

1案例准备阶段面临的挑战

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教师和学生需要做好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表3)。

为教学准备案例本身就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它取决于使用案例的目的和与案例相联系的课程内容。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一个案例随便使用到另外一个案例当中去,而不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论。而且,因为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教学目标而重复使用同一个教学案例很有可能导致案例教学法初衷的消失。一般说来,恰当地准备一个教学案例的时间要多于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案例准备也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情。学生应该提前阅读案例并准备笔记。

2案例讨论阶段面临的挑战

表1学生对四种教学方法的喜爱程度

表2结合案例教学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必要性

表3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准备

在上课期间讨论案例时,应该由教师选择讨论的形式,可以选择采用大班集体讨论,或者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的框架应该是这样的:从教学目的出发,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案例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匹配,并最终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在讨论阶段,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遭遇挑战。

第一,引入案例的策略。案例引进的方式显著地影响到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和自愿程度。惯性的介绍、角色扮演、录像带或者是录音磁带的使用等等,都是有利有弊的。有效案例的引入取决于案例体验、学生动机、教师详细的评价、课程和案例内容的匹配度。

第二,案例的讲授风格。教授案例好像与案例讲授者的教学风格紧密联系。成功的教师必须是表达能力强的、幽默风趣的、精力充沛的,可以引导讨论却不会主导讨论,能够使案例讨论与课程目标相联系等等。然而,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些要求可能与他们的教学个性、教学方法并不吻合。

第三,提问技巧。一些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有困难,他们不能用问题去激发案例讨论。单纯地引出“是”、“不是”的问题不能为其他参与者提供足够的刺激,而且会很快地导致“讨论惰性”。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叙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得出回应。

3案例分析阶段面临的挑战

继案例讨论之后,可以是在上课期间也可以是下课后,学生们(个人或者是小组)通过他们最初的准备和班级讨论之后修改的结论形成自己的书面分析报告,以增强自己对相关的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教育理论。在分析阶段,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案例的重点。当新手型教师讲授案例时,他们经常为应该强调“什么”而发愁。考虑到大部分的教学案例都能够同时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的情况,教师必须选择从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地为目的服务的角度来分析。很显然地,这需要教师擅长评估案例的微妙之处,选择合适的重点,以及怎么样最好地使案例得以呈现。

第二,案例的复杂性。不同的案例,其复杂性不同。然而,当学生把这些案例运用到课程内容或者是教育基础知识的时候,大多数的案例都包含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复杂性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深层次的复杂性有时候是很不明显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发现;那些缺乏课堂经验的学生可能不能够认识到所呈现案例的好的一面。通常,那些师范生没有真正的教学实践,可能会被案例的典型性所迷惑。

(二)实践方面的挑战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遭遇挑战。

1班级规模

最恰当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班级应该是人数少的班级。班级人数在12~15人可以为充分地参与提供足够的机会。在公共教育学中,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像我听课的班级,人数都是将近100人的大班,所以这个理想的数目是很不切实际的。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就会减少。班级规模越大,其它可能的干扰项越会成倍地增加。然而,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可能被过多的学生人数影响,也可能被过少的学生人数影响。例如,如果在公共教育学的班级中只有3~4个学生,那么,不同的观点、深刻的见解、认识将无法形成,特别是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讨论当中的时候。

2时间

案例的分析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需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个体案例的复杂性、学生自愿参与到讨论中的程度、分配给讨论的时间、案例领导者的技巧。当一个案例的复杂性开始显现时,新手型教师通常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用完所有的时间。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时间参数而限定案例分析的深度是很重要的。

3讨论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讨论发生的物理环境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案例分析,并且可以影响到参与者的情感。在理想的情况下,固定的圆形或者马蹄形的桌椅排列允许学生有更多的眼神接触或者语言、非语言的交流;[6]另外,可移动的桌椅排列允许大规模的小组讨论;拥有一个书写平台比一个开阔的座位要重要的多;光线和空气流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物理环境对案例领导者的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

4学生的名字

知道学生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方便交流,鼓励对话以及与班级其他成员的直接交流。前面已经提到,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人数将近100人,所以在学期末,教师不可能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更不要提及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案例讨论中去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法可能遭遇的挑战。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具,正在受到并将继续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它越来越受欢迎,但是那些正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公共教育学的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即使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也要彻底地想清楚其面临的一系列的挑战,并致力于去迎接这些挑战,以求得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的成功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思义,秦世才.当代教学法:上册[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89:228.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32.

[3]Towl,A.R.etal,ASCI case collection,1963,293.

[4]Richert,A.E,casemethodsand teacher education:using cases to teach teacher reflection.,in Tabachnich,B.R.etal,(eds.).,Issuesandpracticesininquiry-orientedteachereducation,1991.

[5]但武刚.教育学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我很重要教案篇6

关键词抗辨式教学 方法 法律

如今有些法官办案能力较低,令当事人十分不满。但分析原因,一部分问题来自法律人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薄弱。所以要想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不仅仅要提高专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我们可以先从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入手,将道德教育与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能够在我国整个社会形成法制的氛围。道德教育可以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形成一个大网,充分发挥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其次,则是要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最后,要加强社会对个人道德建设的影响。

在党校中,要大力推行抗辩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案例教学以及模拟体验教学方式等综合运用起来,调动各个党员以及领导干部对于法律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抗辩式教学的方法能够对党校的干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且对于提高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如何才能够培养学员的抗辩能力呢?我们发现国外的一些院校在课堂中,教师会和学员们形成一种特殊的身份来讨论问题――双方律师的身份。这样一来,学员的抗辩能力会得到提高。所以,本文通过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了解抗辩式教学方法带来的好处,以及如何在法学教学中很好地应用抗辩式教学法。

1P于抗辩式教学法的概述

抗辩式教学法作为法学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其特点就是使学员们在抗辩的实践中来完成法学学习。具体来说,是在教学课堂上,由教师和学员们扮演双方律师的身份,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谈判,力争为自己的客户争取最大利益。抗辩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员变成了一堂课的主角。专业的抗辩技巧课程对于老师和学员而言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在课前,学员需要进行自主预习,对模拟的案件以及相关材料都要认真阅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立小组来进行讨论,更好地完善课堂授课过程。

2抗辩式教学法在党校中的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在国外,抗辩式教学法已经取得很好的应用成效,且通过这种方法,已经使得很多学员很好地掌握了抗辩的工作技能。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往往使用灌输式教学法,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案例,有些时候为了说明问题,答案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抗辩式教学不是要旨在寻找出一个特定的答案,重点是要放在培养学员的抗辩技巧。当前,我国很多党校已经设立了一些与抗辩有关的课程,且这些课程也能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2.1适用于成人的教育

在党校的法学教育课堂中引用案例能够很好地适应成人的心理特征,由于党校中的很多学员都是领导干部,所以社会阅历都十分丰富,长期的工作经历则会令其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但也滋生了一些负面情绪,这样的负面情绪会阻碍党员干部的继续发展,甚至会滋生腐败等等。而引入抗辩式教学能够为这些党员敲响警钟,但如果一味授课会使得学员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不太能够引起共鸣。

2.2引入抗辩式教学能够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在党校中,能够有效转变教学任务,并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增强学员的法律意识。学员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而引入真实的案例也能够使党校的领导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此为戒。

在我国设立的这些课程,主要包括有案例教学课程、法庭模拟课程或是诊所课程等等。但这种案例教学与抗辩式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一般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仍旧是一堂课的主角,虽然学员能够参与讨论,但由于很多学员缺乏鲜明的角色意识,讨论过程会缺乏针对性。而在真正的抗辩式课堂中,教师仅起到组织课堂的作用,案例也不是一堂课中的主要环节,而是作为一种载体,来更好地引导学员学习法律,认识法律,使学员们能够根据特定的案件来利用自身具备的法律知识,为自己的客户与对方进行辩论。案例教学课堂采用的案件材料与抗辩式教学中的课堂材料也有所不同。抗辩式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案件材料与一般的案件材料不一样,会复杂很多。一般的案件材料往往只包含了对案件简单的介绍及分析,而抗辩式教学中的材料包含有更多的证据,且这些证据之中,既存在有利于原告的,也存在有利于被告的,需要学员自己判断分析。

综上所述,在我国,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来创建专门的抗辩式课程,形成完善的体系,来使学员们对抗辩的技巧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及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员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当然,课堂中用到的材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够超出学员的承受范围,避免给学员造成负担。

3抗辩式教学法在党校中的具体应用

3.1抗辩式教学法的构建

(1)在抗辩式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引入十分重要。且我们知道,抗辩式教学中的案例与传统教学中的案例有很大区别。首先,在课时分配方面,抗辩式教学中的案例应当独立占有课时。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案例有课时保障的基础之上,新案例需要按照课堂的主要内容展开。最后,案例设置也需要由授课教师经过编排和巧妙设计,需要有着严格的对抗性,不能使抗辩式教学拘泥于形式。

(2)恰当地进行案例分组。由于如今我国法学专业的学员人数在不断增加,能够恰当地分组十分重要。面对庞大的学员人数,人数过多会造成主题分散,过少又会拉长课时。所以,分组一定要科学合理,需要综合授课人数、案例总数等因素来考虑。

(3)教师的作用需要转变。在抗辩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反而是被加强。在传统的法学教育过程中,虽然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其实也是按照事先布置好的问题来备课,这样一来,教师其实也是被禁锢在了一种固定模式之中。抗辩式教学表面上是让学员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在案例设计、课堂设计等方面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且使教师也参与案例讨论,这样一来教师也完成作用的转变,且教师的思考能力也会有切实提高。

3.2抗辩式教学法在传统法学课中的应用

不仅仅是专门的抗辩课程,在传统的法学课程中也一样可以运用抗辩式教学模式。法律的规则本就不够清晰,很多案件中,其实大部分律师都会有抗辩的余地。所以,在传统的法学课堂中,完全可以引入抗辩式教学法,使得学员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来提高抗辩技巧。但与专门的抗辩课程不同,在传统的法学教学课堂中,引用抗辩式教学法的同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等,在案例材料的选择方面,要一切从简。由于很多案例材料都会过长,所以教师要对这些材料加以简化,方便学员们使用。其次,学员也不用去做特定的准备,而是应当即兴发挥,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演练时间加以控制。

4抗辩式教学法遇到的困难

在我国实施抗q式教学法存在着一些难题。第一,师资力量不够,我国的法学教师人数不多,所以,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聘任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到相关地点进行授课。或者对于现有的一些教师进行培训。第二,缺少优质的教材。现有的抗辩式教学教材很少,因为抗辩式教学的教材在编写方面较为困难,所以,要加强法学院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来更好更快地完成相关教材的编撰工作。第三,法学院也可以增派一些人员去参加调研工作。最后,很多法学教师负担过重,与传统的法学教学不同,这种偏向于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所以就会造成教师的压力过重。针对此类问题,我国则可以多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聘请一些律师来作为兼职指导教师,来分担一部分工作,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兼职人员与学员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有效减轻一些教师的负担。

5结束语

我很重要教案篇7

语文教学创新的源头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计划预案创新――教案的创新。

任何前瞻性教学理念,都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的理念才具有推广价值。教学预案就是实施这种理念的开始,而编写预案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一.创新教案的编写理念

1.教案要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现行的新课标强调的是师生的互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师主导一切的课堂模式。既然这样,那种传统的教案设计当然也要进行更新,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师本位”)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生本位”),只有教案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创新了,教学过程才可能实践并体现学生的主置,如果没有在教案中想过这样做,又怎么会在实践中去操作呢?

2.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过程的转变 第一要转变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倡导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教师的创新教案无疑在学习活动中要体现这些方法,摒弃传统单一的讲授,练习,检测模式。可以把设问、预习、合作探讨、引导、小结等活动贯穿教学设计过程中。

第二要转变教学辅助材料的使用方式高中语文广东版教学参考书在编采教学辅助材料方面已经“杂取种种,合成一书”了,符合我们广大教师的不同采用口味。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本来就应该摒弃单一的定性分析,而采取多样化的可能性分析。多元解读,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个结果的产生就起源于教师的教案设计,这也符合学生的个性解读。而如果没有教师的多元解读的预案(教案)引导,教学活动不就变成了“预设的陷阱”?所以创新教案的材料选取要尽量丰富、多样,避免单一.枯燥,当然也要精当,不能不分取舍全盘托出,也不交给学生鉴赏方法,那样真成了“没有说法”了。(当然,我们期待着评价制度与方法多元化,否则这种局面永远无法出现。)

第三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再生和开发。生动的课堂上自然会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即从学生的分析过程、结果中产生新问题,新结论,这些问题和结论就是很好的课堂再生资源,是教师下一步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向和任务甚至是内容。创新教案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人性(当然更应该关注科学,关注真理!),再生资源可以充实我们的下一个教案!此外,学生或者教师、学校也可以作为开发校本教材的很好资源载体,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治校理念、学校热点问题及现象,结果也可以编入创新教案中,摒弃过去那种“唯教材唯教参”的备课法。

要将“死教案”写成“活教案”,设计的教案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不能为了实施教案设计而不顾课堂学生实际或者新生备课资源。

第四要重视过程设计理念的转变。以往的教案注重的几个环节,创新教案不能一味照搬,也不能全盘抛弃。首先,目标设定就要改革。江苏洋思中学的“四分三清”教学法效果不错。“四分”即分层设标、分层教学、分层检测、分层评价。“四分教学法”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个体特征来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其次洋思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有利于“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这是围绕目标设计的,注重实效。新式教案也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安排符合学生个体或者小群体的认知活动,改变过去课堂上教师教参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真正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综合学习”来设计编写教案。

二.创新教案的编写形式

1.要改填空式的教案为多样化的“个性教案”。有经验和负责任的教师编写的教案不仅体现了教风,还体现了学情。按照教参的目标及过程,强行推进教学的方式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过程设计有“问题激趣”“认知目标选择”“兴趣预习”“预习反馈”“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情景激发”“师生互动”“小结提高”“活动巩固”等,而不是为了书写或评价的方便,使用统一印发的教案纸,甚至是“教学通案”,不强调或者忽视教师的个人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特性。集体备课可以,但使用通案不可取,通案的本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如果教研组安排得当,一课可以安排多人备课,可以“一课多案”。

2.要提倡创作使用“活教案”。纸质教案或电子教案既然已经生成,我们就叫它“死教案”,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在实施过程中去“照本宣科”“遵照执行”呢?很多人实际上运用得最多的是“腹案”,就是在自己的大脑中生成“现场教案”,这才是真正理解后的教案,才是教师的再创造!它是先有了“死教案”,之后才产生的,没有纸质或电子教案,就很难有真正好的“活教案”。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使用活教案的,作为领导不要以此判定这些教师“没备课”,恰恰相反,这才是真正的备了课。可以想象教师照着课本或教案读给学生听的课堂是怎样的沉闷!

3.要创作有“教后案”的教案。再完整和考虑周详全面的教案都只是“预案”,而预案与现实的课堂总会有出入,把对“出入”的处理过程重新写进“预案”后,编写“教后案”,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后记”,这样做可以提高我们今后编写“预案”的水平,检验我们的预测能力,有效减少错误或问题预案。有 “教后案”的教案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案。

每一次的学生和课堂实践都是新的,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的教案,尤其是教后案!

4.要简案与详案兼有、有形案与无形案共存。一线教师应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又不能陷入书写教案的繁重劳动中,所以提倡简案与详案共有,“无形”的“腹案”电子教案同有形的纸质教案共存。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时有很强的临场发挥与应变能力,即使被强迫写了详案也不会照着讲,这是现实。即然这样,作为主管领导还不如允许简案存在,预留足够时间让老师思考,“写腹案”。当然年轻的缺乏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的教师则不同,要多写详案!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无案”上课,即使是简案,也应该有新颖的课型、明晰的思路、细腻的层次、生动的语言、充分的活动、丰富的积累、完整的过程,不可简单到让他人看不懂,让自己没有思路。

有形的纸质教案与先进的电子教案相比,缺少了生动灵活性。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生成有声音、图像、动画、情景、过程的多媒体无形教案,应该是创新教案的生力军,有条件的地方有能力的老师都应该在教案形式上多样化。

语文教改任重道远,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源头没有清流,想直接得到活水,好似“缘木求鱼”事倍功半。仅以此为猛士们助威!

我很重要教案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建设 教学组织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erience to Carry out Creative Case Study in Marketing Teaching

LI Duan, CHANG Yue, TIAN Haiyu

(Guiyang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4)

Abstract Case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arketing courses,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Given the current existence of the old cases, the tendency is clear that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sc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due to lack of experience and other issues raised attention to the case design; students play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to carry out case teaching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se teaching effort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case design;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reativity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①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由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引入中国,从最初不被理解到逐渐被接受,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起了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②

1 案例教学对于市场营销教学的重要性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源于经营实践的案例进行专业分析,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案例系统地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迅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快速地适应社会实践。

2 目前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质量不高,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真实情况

2.1.1 案例陈旧,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变化

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很快,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一成不变,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的营销形式层出不穷。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最好能够在经典理论的指引下反映这些变化,让学生了解营销实践的灵活性与专业性。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接触到的许多案例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这些案例的内容已经不能反映营销实践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理论总结的滞后。例如,某些案例中所探讨的昔日成功企业,在今天已经因为经营不善关闭破产,很显然这些案例已不适宜再纳入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还是将它们一再用于课堂,让学生产生若干误解。

2.2.2 案例倾向性明显,不能客观反映营销实际

我们在案例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倾向性明显的案例,它们要么过度颂扬企业,要么过度贬低企业,例如,颂扬某些企业营销活动开展得如何成功、品牌美誉度如何高大,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就是企业的营销没有任何瑕疵。事实上,由于笔者经历过企业工作,实际参与过许多营销活动,在笔者看来,它们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描述并不符合真实情况,甚至可以说断章取义。例如,某些案例表扬企业注重创新,开发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产品以满足了市场需求,但事实上这类产品并没有广大的市场,从开发生产的角度而言也明显无法收回成本。笔者认为,如果用不符合营销实际而倾向性明显的案例进行教学,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予以误导,尤其将使学生不能客观、完整地认识营销活动。

2.2 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欠科学,对学生的启发性不足

案例教学作为市场营销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应该是活泼而富于启发性的,但是,如果组织不当,也很可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启发性不足。例如,在理论课堂为了讲解某些理论时引入案例,如果讲解前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对案例有全面充足的信息准备,那么只能让学生认为案例仅仅是为了与理论进行对应,即使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层次也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无法从较深入的专业层面对案例进行解读。

另外,国外大学实施案例教学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控制在 20 人左右,这样保证每一节课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中来。③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在学生人员上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和配置,也容易造成混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成效不大。

2.3 教师营销实践经验欠缺,难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不能令学生感到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师难以对案例进行有质量的剖析,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将案例活学活用,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营销实践经验欠缺。我们的营销专业教师往往有较高学历,但多半从学校里来到学校里去,缺乏在企业营销部门的锻炼,缺乏对营销工作的真实体验。因此,在对案例的剖析中如果只有大量理论的堆砌而缺乏实践经验的解读,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堪忧。

3 创造性地开展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案例建设,使案例能够客观、及时地反映营销实践

高质量地开展案例教学,首先就要在案例的建设上下足功夫,也就是在案例的甄别、选取、编写等方面做足工作。

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两方面寻找合适的案例,一方面,从已有的营销案例中选取;另一方面,积极开发自己的案例,有意识地从电视节目、相关专业网站、亲身或同学朋友的营销实践中寻找案例源,找到合适的案例雏形后进行精心的打磨,即对案例的编写注重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注重结合营销理论运用较为专业的表现方式进行描述。

在对案例的使用上我们进行了分类,将案例分成了适合理论课使用的小型案例和适合在营销实训课使用的大型案例。小型案例信息容量较少,但结合时事并紧扣专业理论,旨在结合案例向学生阐明基本理论;大型案例在实训课使用,选取的都是营销实践中一些较大的事件,信息容量大,需要使用的专业知识更加综合、灵活,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地讨论将案例进行深入的专业分析。

同时,重视所选案例的及时性,强调案例要切实反映今天正在发生的营销实践,既要从中能够提炼出一再被证实的营销规律,也要从中认识正在发生的变化。例如,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是近年被国家查处的较大的医药营销行贿事件,它涉及的信息量很大,既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也有行政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鉴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行政部门的处理意见参看了许多专家评论,在掌握较为充足的信息后,将这一事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地编制成了案例,并迅速运用到了课堂。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接触并思考与专业相关的时事,能够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用专业思维思考时事的习惯。在强调案例及时性的同时,我们对过时的旧案例和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并带有明显宣传倾向的案例进行了调整,力争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认识到营销实践的真实性。

3.2 加强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科学地予以组织管理非常重要。我们非常强调学生在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求他们对涉及案例内容的相关信息作详细、深入的了解。例如,如果案例主要描述的是企业的营销活动,那么我们会引导学生对企业当时的经营环境、发展阶段和经营策略等信息作详细的收集,不局限于案例中的文字描述。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控制小组人数数量,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兼顾和配置,尽量保证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另外,无论是理论课的小型案例教学还是实训课的大型案例教学,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都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我们并不苛求学生的回答完美,但是鼓励学生的回答要有自己思考的闪光点(并及时对这些闪光点予以表扬);其次,慢慢强化学生使用语言的逻辑性,帮助学生在发言中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和锻炼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积极引导学生以专业的思维来思考案例,以专业的语言探讨案例。同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及时地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训练,尽管一些学生在刚开始时有所不适,但熟悉案例教学规则并有意识地开始自我训练后,进步非常明显,许多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也习惯了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状态甚至延续到学生在求职中的良好表现。

3.3 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予以创造性的运用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还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理论知识予以创造性的运用。例如,在讲解产品生命周期时,案例选取了一种独特的产品:电影,并以大家熟知的某部电影为例来讲解,当学生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很容易分析这一产品的兴衰之后,并没有感觉与其他产品有太大区别,但是,当教师将案例引向这部电影在文化层面的意义并延伸出其他相关产品时,受到启发的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进入了新阶段,认识到当一部影片在票房上失败但在文化上成功时,它并没有走入寻常产品的衰退期,而是又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和繁荣期。

通过这样创新型的案例教学,学生发现营销理论的运用并非枯燥乏味,而是有棱有角并紧贴营销实践的脉搏,使他们对专业理论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高度。

3.4 创造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队伍搭建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一方面,聘请营销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界人士来学校参与案例教学的部分环节,现身说法,与在校教师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寻求学校的帮助,利用合适的时间将教师派往企业进行营销实践,并加强考核力度,逐步提升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4 总结

对于案例教学的开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服务学生的态度,努力搞好案例建设、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剖析案例,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增强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并锻炼专业思维能力,最终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注释

①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7-11.

② 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91-95.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策划报告范文 下一篇: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