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9 05:53:57

开天辟地作文

开天辟地作文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尝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02-01

以电脑为中心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延伸了教学的时空,不但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也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如何利用当前这一宏大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编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能力。而小学作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互联网用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以及活动影像等多种媒介来传送信息,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使他们思维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高。可见,多媒体网络,犹如一缕春风,给课堂作文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网络系统,以其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信息储存的大容量等优势,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

(一)走进网络,素材在搜索中丰富。

学生作文时,有时不知从何处下笔,感到“没什么东西可写”,真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关键在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很明显,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网络系统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它可以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

(二)借助网络,个性在敲击时绽现。

小学作文,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友情、亲情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需要真情实感的流露。因此,作文具备“育人”的功能,网络作文则更能培养人的个性。

(三)运用网络,能力在评改后提高。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网络的一大功能就是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活动,“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形式方便快捷,交流广泛,作文反馈效率高,让学生作文在全班评、自评、师生评中得以不断修改,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思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交流与应用将为作文教学带来崭新的一页。网络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信息交流所带来的学习契机,然而,网络作文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思考。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进程和效果的有效监控。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学生一旦进入网络环境,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而课堂教学切忌让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施监控,如屏蔽互联网,只允许学生在学校作文专题网上活动。这就要求,加强作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二)实施网络作文教学呼唤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网络作文教学过程中,建设作文专题学习网站,需要教师搜集、处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要和信息技术教师一道设计、制作专题网站;学生在线选材、在线构思、在线表达和在线评改时,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浏览网页,用计算机录入,要通过网络交流意见等,都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技术。因此,师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师生才能在教学网站中游刃有余。

(三)实施网络作文教学要求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网络作文教学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写作目标和应用网络的水平,从写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自我、学生之间、家长和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现将网络作文教学评价表设计:在评价过程中,师生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激励性的评价,辅之优、良、中、差或A、B、C、D等级评价。教师除了对学生写作采取形成性评价之外,还要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实施网络作文教学要关注网络道德的教育。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作文,目的是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作文学习时,要求学生作文内容力求真实,切忌学生抄袭网上作文。同时,网络空间是一个十分自由的交流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发送信息,也有极少数同学有意向网上扰乱性的恶意信息,甚至还有同学上了互联网浏览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这都需要教师给学生讲清道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发展,通过诱导、说服教育,来提高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开天辟地作文篇2

论文摘要:有关西汉太学设立的时间,自古及今争讼纷纭。本文认为,东汉以降太学、辟雍关系在思想观念上纠缠是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东汉现实政治生活中,两者虽在目的、功能上有部分重叠,但地点上分离,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两者却被混而为一,以辟雍指称太学。此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太学与辟雍的分离,是教育日益显示其独立性的表现。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太学作为阐明五经要义、培养行政后备人员、实现儒家教化社会的重要机构,在两汉的政治社会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古往今来前圣先贤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从晋朝尚书郎晋灼在其《汉书集注》中根据天子在曲台行射礼而下了“西京无太学”的论断之后,围绕太学创建时间的问题聚讼纷纭,直到现代,学者们依然在此问题上纠缠不休,不能达成共识。姜维公博士在《汉代学制》一书中对此问题的古今争讼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争论的共同点是将有没有独立校舍作为汉代太学创建的重要标志。既然太学的设立有明确的标志,每种观点的论者都引经据典地论证,但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学者殚思竭虑、严密论证依然没有定论?西汉有无太学的问题。在两汉时期并没有引起过任何的疑问,为什么后代反而在这个问题上会产生分歧?笔者认为:东汉以降,拥有各自独立地位的辟雍与太学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混淆并以辟雍指称太学,是晋灼作出论断以及古今聚讼的根本原因。

一、两汉时期。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辟雍与太学

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孙弘、太常孔臧等根据武帝的诏书,提出建设太学的具体计划:“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汉武帝接受建议,西汉太学建立。西汉中后期,太学的规模和影响呈日益扩大之势。辟雍是周代的大学教育机构,作为追寻周代精神而起的机构是在西汉后期儒学全面向政治渗透的背景下被提上日程的。成帝时“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结果因成帝驾崩未能成行。平帝时王莽专政,于元始四年(公元4年)“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汉很快被王莽所篡,新朝国祚短暂,辟雍在西汉存在的时间很短。

东汉建立后,儒学在皇权的支持下落实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太学、辟雍很快在洛阳修建起来“建五五年,乃修起太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太学和辟雍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子版《后汉书》中查询到辟雍出现69次,太学出现109次。我们知道,周的文化精神虽是汉政府效仿的对象,但是建立在家国合一,宗法血缘之上的礼乐制度已经消失在春秋战国的战火硝烟之中。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文化建设虽重视礼乐文化传统,但内容和形态上都与周有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汉代的大学“太学”与周代的大学“辟雍”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实际的运作中两者地点分离,两者各自具彼此不能替代的功能。

1 两者各自有独立的建筑。“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这则史料明确地表明了在东汉。太学和辟雍是作为两个机构存在,各自有各自的建筑。太学先建成,辟雍后建,但是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汉书·明帝纪》注释中引用《续汉志》的资料讲到在举行养老礼时的程序:三老、五更“皆齐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坐于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太学和辟雍拥有各自的建筑,太学的标志建筑是讲堂,辟雍是礼殿,两者有一定距离,但是距离不会太远。考古的遗址发掘也证明了两者是互不统属的建筑:王仲殊《汉代考古概说》中绘制的东汉都城平面图上,两者在都城外东南方向,相临而建,辟雍在太学南。考古报告指出:“太学的遗址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在辟雍之北,周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另一部分在它的东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明堂和辟雍建于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56年),在平城门和开阳门外约1000米处,辟雍在东,明堂在西,相距约150米”。

2 两者各自有独立的功能。三国魏国名臣王朗谈到汉代历史说:“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高襟所以祈休祥”;晋朝纪瞻也有基本相同的看法:“辟雍所以班礼教,太学所以讲艺文”。东汉时,辟雍主要的功能是举行养老礼和大射礼。《汉官仪》记载“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人。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礼”。《后汉书》中记载的明帝、和帝、顺帝在辟雍中的活动是举行飨射札、养老礼。《白虎通·辟雍》:“大学者,辟雍,乡射之宫”。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五十九云:“案乡大夫之射,不得在辟雍,而班氏以辟雍为乡射之宫者,乡与飨通,即诗大雅灵台孔疏引韩诗说所为春射秋飨也,依其说,则辟雍为天子大射之宫”。辟雍中的典礼仪式一方面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同时作为皇帝施政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建制的一部分,它通过象征性的仪式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上面引用《续汉志》的资料中三老、五更到辟雍后:“天子迎于门屏,交拜,导自阼阶,三老自宾阶升,东面。三公设几杖。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俎,执酱而馈,执爵而醑。五更南面,三公进供,礼亦如之”。在整个程序中,皇帝处于尊位,从象征尊位的阼阶进礼殿;象征社会生活中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只能从宾阶进入礼殿。之后的讲经更是耐人寻味:“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皇帝正坐讲经,意味着皇帝即是君又是师拥有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力,经学大师只能如弟子一样听讲问难,丝毫没有一点为君师的特权。

光武帝时戎马未歇,就着手修建太学。顺帝时修缮太学“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几乎每位皇帝都要亲临太学,视察工作,并且给予太学师生各有等差的赏赐,以示优容。太学在东汉的功能主要有一、为政府培养行政人才。“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董仲舒建议在太学设立后得到了实施。通过考试选拔,博士弟子进入行政系统。东汉时随着太学人数的增多,政府从太学选拔人才的路径越来越广:东汉初太学的考试设甲乙两科;质帝时,规定不再分科,岁试只取高第“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桓帝时,废除了取官的名额限制,以通经多少作为录用迁升的标准,并更定课试办法,两年一试。二、太学是全国的学术中心。这里汇聚了著名的经师讲学论道,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专门列出“两汉时受学者皆赴京师”条:“经义之专门名家,惟太学为盛,故士无有不游太学者。及东汉中叶以后,学成而归者,各教授门徒,每一宿儒门下著录者至千百人。由是学遍天下”。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议郎蔡邕、张训等正订六经文字,刻成熹平石经,立在太学的讲堂外,作为经书的标准版本,“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二、东汉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中的辟雍与太学

如上所述,辟雍、太学在两汉是各自具有独立地位的机构。然而,在东汉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两者却被混而为一,主要表现是用辟雍指代太学。

王充《论衡·骨相》篇中有“韩太傅为诸生时,借相公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我们知道,汉武帝时辟雍还没有营建,王充所指只能是西汉的太学。蔡邕在《明堂论》中明确地指出两者是异名同实:“故言明堂,事之大,义之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日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日太庙。取其尊崇,则日太室。取其向明,则日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日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则日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史晨碑》:“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笔者以为此“璧雍”并不是指洛阳的辟雍是指洛阳的太学。学校师生祭祀先师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周制,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礼记·学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学礼的祭品只有野菜、钱币而已,东汉时祭品升格为太牢。《乙瑛碑》载太常祠曹掾冯牟和史部玄答复司徒司空的询问:“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口口各一,大司农给米祠”。光武帝“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章帝“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孔子虽是万世师表的圣人,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是“素王”。祭祀的仪式不是如养老礼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而是“乃命有司行事”,《乙瑛碑》记载主持祭祀孔子的是大常丞监祠,既体现尊师重教的圣意,又不失至高无上皇权的威严。另外。在《乙瑛碑》中“故事辟雍礼未行,辞先圣师”明确的说明了辟雍礼与祭祀先圣的释奠不是一回事。查阅《后汉书》、《汉官仪》等典籍,辟雍内举行的典礼主要是养老礼和飨射礼,并不见祭祀孔子的礼仪,这应该不是文献记载的疏漏。所以,史晨所见的天子临雍,应该是在太学内命有司祭祀孔子。

从蔡邕著名学者观念以及记录着当时语汇的碑刻和王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出符合逻辑的推测:辟雍即为太学的思想应该存在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汉代辟雍、太学的兴建都是为实现教化民众的目的。东汉政治、社会儒学化的过程中,太学、辟雍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发挥教化的作用。太学内研习学问紧密配合为维护皇权的礼制建设的需要。“夫太学者,礼仪之宫,教化所由兴也”东汉建立之初的太学。在五经教授之外,另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礼仪的学习和实践:“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太初元年,梁太后诏日: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汉官仪》曰:“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三雍宫修成之后就由明帝主持的一系列礼仪被用于实践,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包含了尊君、尊老、尚贤、尊经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由太学和辟雍共同完成的仪式所起到的教化作用是空前的“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所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太学本身的教育。二是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辟雍为太学是儒学思想中的概念,东汉时期随着儒学在东汉政治社会中霸语权力地位的确立,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儒家思想中关于辟雍的认识在《白虎通·辟雍》有集中的体现:“辟者,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也。雍之为言雍也,雍天下之残贼,故为之辟雍也”,辟雍不仅是教育的总纲,也是大学的称谓。《白虎通》是具有封建法典性质著作。我们知道当某种观念一旦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而这种权力又是绝对庞大,占据统治地位,控制主流话语,即是这种观念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它完全能够自证自明,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合法性。

三、魏晋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辟雍、太学

魏晋以后,战乱频繁、典籍散乱,加上经学衰废、世族门阀制度兴起,辟雍和太学建制逐渐没有严格的区分,这一方面是东汉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强化了这一观念。《三国志·魏书》载齐王三次在辟雍行释奠之礼。西晋时两者分开,释奠大学,飨礼在辟雍。《太平御览》五百三十五引晋尚书大事太常王彪:“魏帝使有司释奠于辟雍,此是魏之大事,非晋书旧典。泰始元康,释奠大学,不在辟雍,泰始五年,二行飨礼,皆在辟雍,不在大学。是则释奠于大学,行飨于辟雍,有晋已行之准也。”两者在政治生活中结合非常紧密。1931年河南偃师县西晋太学遗址出土的《西晋辟雍碑》记载了晋武帝和太子先后五次I晦辟雍举行大射礼和乡饮酒礼,还记载皇帝考察学生、奖赏太学师生等事迹,碑阴为立碑的四百多名太学博士和学生的名字。从这通碑中,我们已经很难分辨两者的不同了。

南北朝以后,学校教育繁荣发展,辟雍建制缺失。唐朝归崇敬因辟雍礼阙,上疏请求重建旧制:“古天子学日辟雍……晋武帝临辟雍,行乡饮酒礼,别立国子学,以殊士庶。永嘉南迁,唯有国子学。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今声明之盛,辟雍独阙,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百官们“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为由,拒绝实施。直到宋徽宗崇宁元年辟雍重新营建,此时,辟雍已经完全是学校的建制,是接纳州学上舍生升舍的贡士之学,相对与京城内的太学称为外舍:“凡州学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贡入辟雍”。《选举志三》在后人的思想观念中,汉代辟雍即为太学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元代马端林的《文献通考》中,辟雍被列在“学校”子目。他对有关辟雍的疑问已不能找到答案:“辟雍,王莽时方立之,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不过令其授学。而择其通艺者擢用之,未尝筑宫以居之也。…岂即辟雍?或另一所邪?”。之后,一些著名学者如王船山、戴震、黄以周、余嘉锡就此问题专门撰文对辟雍、太学的关系进行考辩。指出两者的区别。但在强大的习惯观念面前,他们的声音终是旷古之音,没有起到以正视听的效果。

四、结论

正是东汉以来人们在观念上将辟雍、太学混而为一,以辟雍指代太学,才会有晋灼将辟雍拥有的射礼功能作为判断太学是否存在的标准。如果晋灼指的“太学”就是“太学”的话,这一论断只能是个伪命题,因为前提是错误。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晋灼所说的西京无太学的“太学”,有指称“辟雍”之意,在晋时人们的观念中两者没有区别,这样晋灼之论也可以说是“西京无辟雍”。受此思想观念的影响,辟雍最显著特征即对空间面积的要求影响了后人对太学的判断。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原道》篇中指出:“教之为事,羲、轩以来,蓋已有之。观《易·大传》之所称述,则知圣人即身示法,因事立教,而未尝于敷政出治之外,别有所谓教法也。……治教无二,官师合一,岂有空言以存其私说哉?”三代时期,政教不分、政教合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混沌合一的社会要素不断发展增殖,其内部各方面逐渐显示出各自的内部法则和外部联系并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原来附着于政治中的教育,在经过了春秋战国思想文化学术的发展以及士阶层的强大之后,逐渐显示出自己独立的特征,与政治逐渐分离“其后治学既分,不能合一,天也。官司守一时之掌故,经师传授受之章句,亦事之出于不得不然者也。”太学与辟雍的分离,正是教育显示其自身属性的表现。当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与政治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赵北城高崇文,秦汉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陈寿,三国志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赵翼,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7]高文汉碑集释[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

[8]杜佑撰,王保锦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0]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2]马端林,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开天辟地作文篇3

关键词:网络辟谣;辟谣构成;辟谣效果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6)01-0020-08

2014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开始通过整合《光明日报》、《健康报》、《科技生活周刊》、《蝌蚪五线谱》、《北京晚报》等权威媒体上的辟谣信息推出了一款网络信息产品――《每月“科学”流言榜》。该产品每月推出7条~11条辟谣信息,对社会上影响较为广泛的流言进行反驳、澄清与解释,并得到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技术支持。所以,《每月“科学”流言榜》在北京市官方的辟谣信息中算是较为科学规范的。笔者收集了该信息产品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共12期中的98条辟谣信息(原本有111条流言信息,其中12条流言是真的,1条流言是重复的),以此来分析北京市网络辟谣信息的构成要素及其理论效果。

根据已有辟谣实证研究,辟谣信息构成要素可以分为5大类,即辟谣来源、谣言介绍、谣言反驳、真相陈述、情愫唤起。在98条辟谣信息样本中,提及辟谣来源的有28条,占所有样本的29%;介绍目标谣言的有98条,占所有样本的100%;反驳目标谣言的有64条,占所有样本的65%;陈述事实真相的有80条,占所有样本的82%;包含反向情愫唤起内容的有23条,占所有样本的23%(参见图1)。

一、精心选择辟谣来源

从已有辟谣实证研究看,在辟谣信息中描述可信度较高的辟谣来源要比描述可信度较低的辟谣来源或没有描述辟谣来源,能够更多地降低谣言的可信度或影响。同时,专业对口者[1]、谣言受益者[2]与层级适当者[3]曾被数据证明是三种可信度较高的辟谣来源。在28条提及辟谣来源的辟谣信息中,有24条辟谣信息包含了专业对口的辟谣来源,占86%;有4条辟谣信息包含了层级适当的辟谣来源,占14%;只有2条辟谣信息包含了谣言受益者开展辟谣的内容,占7%;还有4条信息仅限于模糊地描述了辟谣来源,占14%,如“北京权威检测机构”“英国专家”“丹麦医生”“疾控部门”,因此它们不能被归为高信度辟谣来源(参见图2)。

在所有详细描述高信度辟谣来源的24条辟谣信息中都出现了专业对口的辟谣来源,而层级适当或因谣言受益的辟谣来源通常会以两种方式出现。

第一,同一辟谣来源既是专业对口者,又是层级适当者或谣言受益者。例如,在2014年11月出现的一则名为“感染埃博拉会变‘僵尸’吗?”的辟谣信息中,针对网上人们传播的“一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妇女在被确证死亡后突然苏醒,并变成僵尸四处行走”的谣言,塞拉利昂医疗队医疗组主任做出了澄清,即存在医务人员因为害怕接触病患而错将身体虚弱的病患确诊为“已经死亡”的可能。一方面,“医疗队医疗组主任”属于专业对口的辟谣来源,受众会因为信服于他的对口医学知识而更加相信辟谣信息;另一方面,“塞拉利昂医疗队医疗组主任”又属于层级适当者,受众会因为辟谣者距离谣言事件发生地较近而更加信任辟谣信息。所以,这一辟谣来源既可以被看作是专业对口者,也可以被认为是层级适当者。

又如,在2014年12月出现的辟谣信息“转发微信能赚话费?”中,针对“用微信转发某一信息10次就能赚290元话费”的谣言,联通、移动与腾讯的客服人员分别表示不存在这种“送话费”活动。一方面,联通、移动与腾讯属于谣言受益者,因为该谣言一旦大面积蔓延并为人所信,那么将给它们带来额外的流量收入或新增用户。所以,它们不惜牺牲自身利益而担当辟谣者,将使受众感知到辟谣者是不受操控的、诚实的、正直的,继而更加相信辟谣信息。另一方面,移动、联通和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又可以被看作是专业对口者,因为受众通常会把他们归为较为熟知自己公司业务活动的专业人群,并因此而更加信任他们给出的辟谣信息。

第二,在一则辟谣信息中既存在专业对口的辟谣来源,又存在层级适当或因谣言受益的辟谣来源。例如,在2015年8月出现的一则名为“氰化钠可能导致毒雨吗?”的辟谣信息中,针对美国大使馆声称的“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泄漏的氰化钠将导致雨水含毒”的谣言,以及当地居民产生的“天津海河防潮闸附近出现大量死鱼与水污染有关”的错觉,美国大使馆与天津市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分别做出了澄清:一是氰化钠在常规环境下没有气态形式,所以不存在扩散到空气中与雨水混合的可能性;二是氰化钠一旦污染水体会导致所有鱼类死亡,而在天津海河防潮闸出现的大量死鱼只是每年夏天都会因为水中缺氧而大面积死亡的一种刺鱼。一方面,“雨水有毒”的谣言可能给造谣的美国大使馆带来更多的网民关注,也就说美国大使馆本身就是谣言受益者。如果让美国大使馆来澄清自己编造的谣言,那将使受众感到辟谣者是无偏见的、知错就改的、可信的,从而更加相信辟谣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水污染”的错觉而言,天津市环保和农业部门既是专业对口的也是层级适当的辟谣来源。由它们来澄清这一错觉,受众会感知到辟谣者既具有对口的专业知识又在地理位置上更加接近于事发地,因此受众将更加相信辟谣者及其给出的辟谣信息。

开天辟地作文篇4

[摘要]: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核实靠三道防线保障:记者的角色意识、媒体的微观管理制度、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这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因而,Web 2.0与新闻不相容。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传统媒体要帮新媒体清理门户,开辟报网竞争的新战场,以专业运作打响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

2010年末,《钱江晚报》推出《真相》栏目,重在“终结网络传言,还原事实真相”。2011年1月,《人民日报》推出《求证》栏目,重在“澄清事实,还原真相,回应关切,阻击谣传”。①党报、晚报几乎同一时间双出手,是偶然还是必然?

当然是必然,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打响了!

Web2.0与新闻不相容

要说清必然,得认真审视这几年风起云涌的Web 2.0。它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转为下载和上传并重。上传什么呢?相当多是“用户自产内容”,网民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典型的Web2.0应用包括:微博、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视频分享、维基百科等。

“用户自产内容”当然有价值,但它与新闻不相容。美国学者比尔科瓦齐等指出:“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作为约束手段的核实将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艺术等区分开,“这也是判断所有自称新闻工作的活动是否货真价实的首要标准。”②或许把“实质”改为“底线”更确切——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这“新闻”包括新闻工作、新闻报道、新闻媒介等,对它们,“核实”都是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冲破这个底线,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只是不要叫新闻……

新闻靠三道防线保障核实。一是记者的“角色意识”。角色是对行业或社会要求的内化,当记者就必须核实。角色也传递特定知识,像“有疑必问”、“第一优先是准确”、“你母亲说她爱你,请核实”之类,正是在记者之间不断传递而巩固为传统的,同时也更深刻地塑造着角色。二是媒体内部的微观管理制度防范。像新闻查证、采编运作、新闻阅评、绩效考核等等。三是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规范。多报假新闻的媒体会受到社会制裁,包括受众抵制、法庭诉讼、吊销执照等。

且对照Web2.0。首先,网民往往缺乏记者的“核实”意识,也缺乏核实手段和渠道;他倒有强烈的“喊话”意识,看见天涯海角的事实片断,加上猜想就传播出来。这是世界现象,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一次环球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纽约长岛海岸坠落,网上出现一系列猜想,甚至猜是政府击落了无辜的公民!③——真是想象力好,核实力差,无论怎么信息公开都止不住胡思乱想的谣言。其次,记者受媒介制度制约,不核实要承担责任。在官方微博误传“金庸去世”谣言的《中国新闻周刊》责编与副总编辑都引咎辞职,但这谣言的源头是谁,因为匿名,至今还不清楚,也没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而好多谣言因为匿名,也无法追究其责任。连为新媒体高唱赞歌的保罗莱文森,也直说“匿名与新闻工作是不相容的”,匿名滋生许多弊端,包括不透露真实身份的恶意批评、网络欺凌和网络盯梢。④最后,社会对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制度还有很多缺陷。

新闻保障核实的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这在Web 1.0的时候还不明显,随着Web 2.0的发展,大量上传“用户自产内容”,那就严重了,谣言就泛滥了。只说近期流行在微博上的:几人将前村长按在车下辗杀、汶川震区大批少女为偿债当雏妓、中国统计局宣布城市人均月收入突破9000元、碘盐防辐射、7.23甬温线动车追尾的众多谣言……有谣言就需要辟谣,以前报纸也不时辟谣,那是“狙击战”,以狙击手实施精确打击。但谣言泛滥时,单个狙击远远不够,要扩展为大规模的阵地战。终于有了党报、晚报双出手,有了战线明确的反复攻防。

只看《钱江晚报真相》的定位:“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前半句指选题,遵循三个标准:一、网络热传,转帖、跟帖达到一定数量;二、相关方未公开回应,或回应未消除疑点,事态继续在网上发酵;三、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拘泥题材重大与否。仅在坊间流传、不见诸网络的口口相传不在栏目视野内。后半句指不以稿件见报为结束,而是要求记者编辑再通过钱江晚报的官方微博、新浪钱报官方微博、钱报网、原帖所在网站等广为传播,并结合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爆料、新评论,再在网下追踪报道。有时网上网下一个循环即告结束,有时需反复循环多次——这就不是小股部队的狙击战,也不是早就有的针对坊间传闻的辟谣了,而是旌旗严整、对象明确的堂堂阵地战了!

新媒体自净力差

阵地战,要在尽可能狭窄的地带撕开缺口。这是对手的薄弱环节,而自己容易集中兵力,创造相对优势。

阻击网络谣言正是新媒体的薄弱环节,直言之,新媒体自净力差。根据何在?目前新媒体上有两支辟谣队伍,一是网民、二是网站。自发辟谣的网民组成了民间“辟谣联盟”,建起3个QQ群和一个微博群,于2011年5月18日上线开通。其成员来自天南海北,有大学教师、学生、律师、记者、作家、公务员、金融界人士……截止本文定稿的7月30日,有绝大多数属于辟谣的微博168条,这当然是好事。然而,就是这个联盟,也显出了民间辟谣力量的薄弱。

还是听其成员自己说,薄弱原因有二:一是业余兼职——“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辟谣纯属无偿公益行为。”“如果要问这个民间组织能走多久,我也有一些顾虑,毕竟参与者大多是白领,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家人需要照顾。”在信息供过于求的时代,求证真相不是变得更简单,而是更复杂、更困难,因为必须处理更多信息才能把真相弄清楚,这需要大量投入,单靠业余是不够的。二是偏于选择易辟谣言——“目前网络谣言的表现方式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张冠李戴’和‘移花接木’,只要具备一定的常识,稍微动动手,就能辨出真假。”⑤有两种谣言比较好辟,其分居于两个极端:一是针对个别人或事,如金庸去世,如这儿说的移花接木,因为是特指,查证起来并不困难。二是连锁反应大,如日本地震中的抢盐风波,连锁反应导致多方辟谣,也较快止息。而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大量谣言,就不那么好辟了。

另一支辟谣力量是几大网站。新浪于2010年11月推出“微博辟谣小组”,腾讯和搜狐均于2011年3月推出“谣言终结者”,网易也推出“微辟谣”。新浪最早,就说它。与民间不同,其辟谣小组非兼职而是专职,挑选有经验的编辑参与。但仔细看,又有新问题。仍听他们自己说。一是人员太少——辟谣小组一般7人,日本地震期间紧急增加,“我们现在是7×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查实。谣言举报?这几天每天都能收到几百条。”然而,查找有关日本地震的辟谣,一共只有11条!辟谣小组2010年11月18日上线,到2011年7月30日,8个多月250余天,共发微博144条,平均每天不到1条,比起一天几百条的谣言举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都太轻太轻……

二是偏于选择易辟谣言——这点同网民辟谣殊途同归了。只看其对记者介绍的代表性成果:“有用户在微博发布一张老人头部受伤照片,称是被城管殴打所致。”照片中,一位老者坐在地上,头上满是鲜血。发帖人还借题发挥:“中国城管,你们真的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老头只是卖了几个自家瓜菜,为了一口饭吃,……你们也下得去手?”辟谣小组负责人谭超说:“这样的图片和文字很容易引起关注,而据我们调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该图片事实为“上海96岁老人沈根夫被高空飞落腐乳瓶砸伤”。谭说,2005年9月22日当地媒体报道过此事,我们找到了当事记者,他一看到照片便确认是高空坠物事件。随后,新浪在上海站的工作人员还特意持微博照片赴事发地普陀区邮政石泉大楼小区探访,该小区居民称图片确实是2005年高空坠物事件,居委会徐姓工作人员也确认伤者为该小区住户……⑥仅从这个事例就可看出,所谓“偏于选择易辟谣言”辟起都不容易,对新浪同仁、对民间“辟谣联盟”或其他网民自发辟谣付出的辛劳,我们高度尊敬!新浪7人小组一天辟不到1条谣言,我们也深深理解。但理解也不免遗憾,还是……还是……杯水车薪啦!

问题是,新浪为何只安排7人辟谣?仍据上述采访,负责新浪微博的员工逾200人,新浪微博用户过亿,谁都可看出其间的巨大反差。说得通的解释是,新浪不是新闻媒体,它是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最重要的功能是“聚合”——把传统媒体的新闻,自媒体的事实、信息、意见或猜想聚合为包容广大的门户。由聚合内容而聚合用户,用户群的规模是衡量门户网站价值的重要指标。作为新闻底线的“核实”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但“聚合”后谣言太多,总得管管,管管又不能太妨碍聚合。这是个“价值阶”问题,不同价值处于不同位阶,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辟谣在新浪不是优先价值,故又要辟谣,投入又左牵右扯,要考虑核心功能、用户流失、与其他门户网站的竞争……子非新媒体,焉知新媒体之苦哇!

新媒体自净力差当然不能只凭以上个案来说明,有些谣言新浪是直接删除的,还有其他网民的辟谣个案。但我们还要从个案转向宏观,引进另一个指标:谣传力。不少人都论述过网上造谣、传谣原因众多,容易操作,低成本又低风险,如何病毒式传播引爆滚雪球……谣传力和自净力的比率,即谣言传播和消除的比率,就是新媒体谣言的传染率,那是相当高的。在医学上,高传染率的流行病必须认真对待,不是这种病没有迅速康复的个案,而是疾病流行时传染人数和康复人数的比率很高。与之相似,新媒体也要从个案进而看比率,其谣传力和自净力的比例很高,因而,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病”。

核实需要专业运作

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传统媒体正该帮它“清理门户”。开辟这个新战场,不仅在于巨大的社会需求,也不仅在于新媒体的薄弱环节,更在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前面说了大量谣言辟谣不易,只看《人民日报求证》的开篇之作《郑东新区是不是“空城”》。报道缘起2010年底,美国一家网站发布我国河南省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说从图片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云云。被国内一些网站转载,引起很多关注,郑州市及时给予了回应。但风波刚过,国内一家经济类报刊又引用当地大学生的一项房屋空置率调查,重新提出“鬼城”话题,在网上引发新一轮冲击。

姑比较核实“鬼城”与新浪的老人头部受伤照片,后者的关键是使用反向图片搜索引擎,比如TinEye,其可以通过图片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搜索:这张图片在网上所有出现的网页;图片的关键信息;图片的原版、高清版、修改版或缩略图;这些相对容易。核实鬼城就难多了,注意这里有卫星图片、有房屋空置率调查,但空置是否就是鬼气?记者最终把“证据链条”锁定在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一是水、电、气的用量,宽带、有线电视的安装数量,超市会员卡、健身卡的办卡数量,重点小区物业办理装修许可证的数量等;二是入驻企业的数量和纳税额等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关键数据。再加上居民访谈、记者体验、政府回应、专家看法等,“鬼城”的谣言被铁的事实戳破——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唱得出这么响亮的歌,没有长期的专业积累做不出来。

除了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运作还有一层意思,即媒体的专业组织和信息渠道。社会之所以需要新闻媒体,就是要有这种专业组织来报道事实,求证真相。它是靠媒体的微观制度、社会的宏观制度来联系其他组织,形成相对固定的收集信息并核实的专门渠道,一方面防止失误或及时纠错,另一方面保障求证真相的制度化运作。因后者,媒体对重要组织均安排记者“蹲点”或“跑线”:公安、医院、建筑、交通、水电、民政、纪检、审计……也因为这个原因,方便通过专门渠道及时核实。

只看《钱江晚报真相》的部分标题:《80万买通永嘉副县长是谣言》、《急煞!金师附小要搬吗? 一条网络传言冷了学区房》、《网友爆料:大巴冒烟报警,交警20分钟才来电询问 误会了,20分钟里,交警没闲着》、《网帖称宁波开禁河豚上餐桌 调查证实这是谣言》、《微博报料,东钱湖清淤工程导致鱼虾大量减产 官方回应:清淤提高了生态指标,已请中科院专家来甬调查减产原因》、《宁波网帖指肯德基“黄金蟹斗”用的不是花蟹 本报调查:这是俗称与学名的误会》……这涉及多少专门渠道:政府、学校、交警、餐饮、渔业……核实渔业可以找政府,质疑政府可以找专家,反驳专家可以找行业机构……如此等等,新闻传播的宏观、微观制度,就是要保证纵横交错的核实渠道相互制约和补充。新媒体——甚至包括新闻网站,缺乏采编队伍与各种组织的专门渠道联系,核实路上也困难重重。

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对以上论述不敢过于乐观。本文写作中,不幸发生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网上出现众多谣言在意料之内,意外的是一些报纸也参与传谣:遇难者家属早签约有奖励——很快成了辟谣对象;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在弥留之际表示——这是老谣言,难怪网上评论:“张拾迈教授归来,鱼钓大发了”;“记者啊,抄网文就敢写稿子啊?”香港《苹果日报》把“他妈的”搬上头版,也算怪异新闻的奇观。只是那新闻不仅怪还渗假,其云:“内地网民昨在网上广传一段短片,片段显示工作人员将列车残骸移到地面时,疑似有遇难者的遗体从残骸中掉下”——其实那视频图像模糊,经图片放大即可看出实为车体碎片。

这“疑似”二字最害事,不单这篇报道,往往也出现在其他报道中。查《现代汉语词典》,疑似为属性词,是“似乎确实又似乎不确实的”意思。那么,疑似你就该去查、去核实,不该以疑似为幌子不负责任只为自己挣稿分。干脆说,疑似与新闻不相容。每当看到疑似成新闻,总想起国学大师黄侃。黄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代校长,新校长石瑛到任。第一次校务会,石瑛踌躇半天才开口:“听说黄季刚(黄侃字季刚)先生治校方面比较专制……”话还没说完,黄侃站起身道:“听说石瑛的姆妈偷和尚。”石问为何如此无理,黄说:“我听说的。”⑦——媒体老把疑似当新闻,总有一天遇上黄侃这样的狠角色,报应得你下不了台!本文论述Web2.0与新闻不相容,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报纸“玩邪的”走火入魔,那就自作孽不可活了!

[注释]

①刘莉莉:《〈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谢晔:《〈真相〉:谁来终结网络谣言?》,均《新闻战线》2011年4期

②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③达洛尔M.韦斯特:《美国传媒体制的兴衰》,10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④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41、4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⑤龚海:《有多少微博可以胡来 民间“辟谣党”兴起》,《齐鲁晚报》2011年6月27日;熊堰秋:《微博是战场 我们是一群辟谣控》,《郑州晚报》2011年7月14日

⑥张棻:《日本核辐射引发多种谣言 新浪微博展开辟谣》,《北京晚报》2011年3月17日;李涛:《新浪“辟谣7人组”24小时连轴转》,《北京青年报》2011年7月10日

开天辟地作文篇5

当然是必然,报纸阻击网络谣言的阵地战——打响了!

web2.0与新闻不相容

要说清必然,得认真审视这几年风起云涌的web 2.0。它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转为下载和上传并重。上传什么呢?相当多是“用户自产内容”,网民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典型的web2.0应用包括:微博、博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视频分享、维基百科等。

“用户自产内容”当然有价值,但它与新闻不相容。美国学者比尔·科瓦齐等指出:“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作为约束手段的核实将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艺术等区分开,“这也是判断所有自称新闻工作的活动是否货真价实的首要标准。”#或许把“实质”改为“底线”更确切——新闻的底线是用核实进行约束。这“新闻”包括新闻工作、新闻报道、新闻媒体等,对它们,“核实”都是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冲破这个底线,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只是不要叫新闻……

新闻靠三道防线保障核实,一是记者的“角色意识”。角色是对行业或社会要求的内化,当记者就必须核实。角色也传递特定知识,像“有疑必问”、“第一优先是准确”、“你母亲说她爱你,请核实”之类,正是在记者之间不断传递而巩固为传统的,同时也更深刻地塑造着角色。二是媒体内部的微观管理制度防范。像新闻查证、采编运作、新闻阅评、绩效考核等等。三是社会的宏观传播制度规范。多报假新闻的媒体会受到社会制裁,包括受众抵制、法庭诉讼、吊销执照等。

且对照web2.0。首先,网民往往缺乏记者的“核实”意识,也缺乏核实手段和渠道,他倒有强烈的“喊话”意识,看见天涯海角的事实片断,加上猜想就传播出来。这是世界现象,任何“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谣言止于社会开放”的断言都简单化了。一次环球航空公司的飞机在纽约长岛海岸坠落,网上出现一系列猜想,甚至猜是政府击落了无辜的公民!$——真是想象力好,核实力差,无论怎么信息公开都止不住胡思乱想的谣言。其次,记者受媒介制度制约,不核实要承担责任。在官方微博误传“金庸去世”谣言的《中国新闻周刊》责编与副总编辑都引咎辞职,但这谣言的源头是谁,因为匿名,至今还不清楚,也没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而好多谣言因为匿名,也无法追究其责任。连为新媒体高唱赞歌的保罗·莱文森,也直说“匿名与新闻工作是不相容的”,匿名滋生许多弊端,包括不透露真实身份的恶意批评、网络欺凌和网络盯梢。%最后,社会对新媒体的宏观管理制度还有很多缺陷。

新闻保障核实的三道防线,在网上都失效。这在web 1.0的时候还不明显,随着web 2.0的发展,大量上传“用户自产内容”,那就严重了,谣言就泛滥了。只说近期流行在微博上的:几人将前村长按在车下辗杀、汶川震区大批少女为偿债当雏妓、中国统计局宣布城市人均月收入突破9000元、碘盐防辐射以及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出现的众多谣言……有谣言就需要辟谣,以前报纸也不时辟谣,那是“狙击战”,以狙击手实施精确打击。但谣言泛滥时,单个狙击远远不够,要扩展为大规模的阵地战。终于有了党报、晚报双双出手,有了战线明确的反复攻防。

只看《钱江晚报·真相》的定位:“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前半句指选题,遵循三个标准:一、网络热传,转帖、跟帖达到一定数量;二、相关方未公开回应,或回应未消除疑点,事态继续在网上发酵;三、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拘泥题材重大与否。仅在坊间流传、不见诸网络的口口相传不在栏目视野内。后半句指不以稿件见报为结束,而是要求记者编辑再通过钱江晚报的官方微博、新浪钱报官方微博、钱报网、原帖所在网站等广为传播,并结合网络传播中出现的新爆料、新评论,再在网下追踪报道。有时网上网下一个循环即告结束,有时需反复循环多次——这就不是小股部队的狙击战,也不是早就有的针对坊间传闻的辟谣了,而是旌旗严整、对象明确的堂堂阵地战了!

新媒体自净力差

阵地战,要在尽可能狭窄的地带撕开缺口。这是对手的薄弱环节,而自己容易集中兵力,创造相对优势。

阻击网络谣言正是新媒体的薄弱环节,直言之,新媒体自净力差。根据何在?目前新媒体上有两支辟谣队伍,一是网民、二是网站。自发辟谣的网民组成了民间“辟谣联盟”,建起3个qq群和一个微博群,于2011年5月18日上线开通。其成员来自天南海北,有大学教师、学生、律师、记者、作家、公务员、金融界人士……截至7月30日,有绝大多数属于辟谣的微博168条。然而,就是这个联盟,也显出了民间辟谣力量的薄弱。

还是听其成员自己说,薄弱原因有二:一是业余兼职——“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辟谣纯属无偿公益行为。”“如果要问这个民间组织能走多远,我也有一些顾虑,毕竟参与者大多是白领,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家人需要照顾。”在信息供过于求的时代,求证真相不是变得更简单,而是更复杂、更困难,因为必须处理更多信息才能把真相弄清楚,这需大量投入,单靠业余兼职是不够的。二是偏于选择易辟谣言——“目前网络谣言的表现方式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张冠李戴’和‘移花接木’,只要具备一定常识,稍微动动手,就能辨出真假。”&有两种谣言比较好辟,其分居于两个极端:一是针对个别人或事,如金庸去世,因为是特指,查证起来并不困难。二是连锁反应大,如日本地震后的抢盐风波,连锁反应导致多方辟谣,也较快止息。而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大量谣言,就不那么好辟了。

另一支辟谣力量是几大网站。新浪于2010年11月推出“微博辟谣小组”,腾讯和搜狐均于2011年3月推出“谣言终结者”,网易也推出“微辟谣”。新浪最早,就说它。与民间不同,其辟谣小组非兼职而是专职,挑选有经验的编辑参与。但仔细看,又有新问题。仍听他们自己说,一是人员太少——辟谣小组一般7人,日本地震期间紧急增加,“我们现在是7×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查实。谣言举报?这几天每天都能收到几百条。”然而,查找有关日本地震的辟谣,一共只有11条!辟谣小组2010年11月18日上线,到2011年7月30日,8个多月250余天,共发微博144条,平均每天不到1条,比起一天几百条的谣言举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都太轻太轻……

二是偏于选择易辟谣言——这点同网民辟谣殊途同归了。只看其对记者介绍的代表性成果:“有用户在微博发布一张老人头部受伤照片,称是被城管殴打所致。”照片中,一位老者坐在地上,头上满是鲜血。发帖人还借题发挥:“中国城管,你们真的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老头只是卖了几个自家瓜菜,为了一口饭吃,……你们也下得去手?”辟谣小组负责人谭超说:“这样的图片和文字很容易引起关注,而据我们调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该图片事实为“上海96岁老人沈根夫被高空飞落腐乳瓶砸伤”。谭说,2005年9月22日当地媒体报道过此事,我们找到了当事记者,他一看到照片便确认是高空坠物事件。随后,新浪在上海站的工作人员还特意持微博照片赴事发地普陀区邮政石泉大楼小区探访,该小区居民称图片确实是2005年高空坠物事件,居委会徐姓工作人员也确认伤者为该小区住户……'仅从这个事例就可看出,所谓“偏于选择易辟谣言”辟起都不容易,对新浪同仁、对民间“辟谣联盟”或其他网民自发辟谣付出的辛劳,我们高度尊敬!新浪7人小组一天辟不到1条谣言,我们也深深理解。但理解也不免遗憾,还是……还是……杯水车薪啦!

问题是,新浪为何只安排7人辟谣?仍据上述采访,负责新浪微博的员工逾200人,新浪微博用户过亿,谁都可看出其间的巨大反差。说得通的解释是,新浪不是新闻媒体,它是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最重要的功能是“聚合”——把传统媒体的新闻,自媒体的事实、信息、意见或猜想聚合为包容广大的门户。由聚合内容而聚合用户,用户群的规模是衡量门户网站价值的重要指标。作为新闻底线的“核实”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但“聚合”后谣言太多,总得管管,管管又不能太妨碍聚合。这是个“价值阶”问题,不同价值处于不同位阶,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辟谣在新浪不是优先价值,故又要辟谣,投入又左牵右扯,要考虑核心功能、用户流失、与其他门户网站的竞争……子非新媒体,焉知新媒体之苦哇!

新媒体自净力差当然不能只凭以上个案来说明,有些谣言新浪是直接删除的,还有其他网民的辟谣个案。但我们还要从个案转向宏观,引进另一个指标:谣传力。不少人都论述过网上造谣传谣原因众多,易操作,低成本又低风险,如何病毒式传播引爆滚雪球……谣传力和自净力的比率,即谣言传播和消除的比率,就是新媒体谣言的传染率,那是相当高的。在医学上,高传染率的流行病须认真对待,不是这种病无迅速康复的个案,而是疾病流行时传染人数和康复人数的比率很高。与之相似,新媒体也要从个案进而看比率,其谣传力和自净力的比率很高,因而,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病”。

核实需要专业运作

新媒体谣言传染率高、自净力差,传统媒体正该帮它“清理门户”。这不仅在于巨大的社会需求,也不仅在于新媒体的薄弱环节,更在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前面说了大量谣言辟谣不易,只看《人民日报·求证》的开篇之作《郑东新区是不是“空城”》,报道缘起2010年底,美国一家网站发布我国河南省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说从图片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云云。被国内一些网站转载,引起很多关注,郑州市及时给予了回应。但风波刚过,一家经济类报刊又引用当地大学生的一项房屋空置率调查,重新提出“鬼城”话题,在网上引发新一轮冲击。

比较核实“鬼城”与新浪的老人头部受伤照片,后者的关键是使用反向图片搜索引擎,比如tineye,其可以通过图片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搜索:这张图片在网上所有出现的网页;图片的关键信息;图片的原版、高清版、修改版或缩略图:这些相对容易。核实鬼城就难多了,注意这里有卫星图片、有房屋空置率调查,但空置是否就是鬼气?记者最终把“证据链条”锁定在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一是水、电、气的用量,宽带、有线电视的安装数量,超市会员卡、健身卡的办卡数量,重点小区物业办理装修许可证的数量等;二是入驻企业的数量和纳税额等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关键数据。再加上居民访谈、记者体验、政府回应、专家看法等,“鬼城”谣言被铁的事实戳破——不是每只鸟儿都唱得出这么响亮的歌,没有长期的专业积累是做不出来的。

除了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运作还有一层意思,即媒体的专业组织和信息渠道。社会之所以需要新闻媒体,就是要有这种专业组织来报道事实,求证真相。它是靠媒体的微观制度、社会的宏观制度来联系其他组织,形成相对固定的收集信息并核实的专门渠道,一方面防止失误或及时纠错,另一方面保障求证真相的制度化运作。因后者,媒体对重要组织均安排记者“蹲点”或“跑线”:公安、医院、建筑、交通、水利、民政、纪检、审计……也因为这个原因,方便通过专门渠道及时核实。只看《钱江晚报·真相》的部分标题:《80万买通永嘉副县长是谣言》《急煞!金师附小要搬吗?一条网络传言冷了学区房》《网友爆料:大巴冒烟报警,交警20分钟才来电询问误会了,20分钟里,交警没闲着》《网帖称宁波开禁河豚上餐桌调查证实这是谣言》《微博报料,东钱湖清淤工程导致鱼虾大量减产官方回应:清淤提高了生态指标,已请中科院专家来甬调查减产原因》《宁波网帖指肯德基“黄金蟹斗”用的不是花蟹本报调查:这是俗称与学名的误会》……这涉及多少专门渠道:政府、学校、交警、餐饮、渔业……核实渔业可以找政府,质疑政府可以找专家,反驳专家可以找行业机构……如此等等,新闻传播的宏观、微观制度,就是要保证纵横交错的核实渠道相互制约和补充。新媒体——甚至包括新闻网站,缺乏采编队伍与各种组织的专门渠道联系,核实路上也困难重重。

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对以上论述不敢过于乐观。本文写作中,不幸发生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网上出现众多谣言在意料之中,意外的是一些报纸也参与传谣:遇难者家属早签约有奖励——很快辟谣;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在弥留之际表示——这是老谣言,难怪网上评论:“张拾迈教授归来,鱼钓大发了”;“记者啊,抄网文就敢写稿子啊?”香港《苹果日报》把“他妈的”搬上头版,也算怪异新闻的奇观。只是那新闻不仅怪还掺假,其云:“内地网民昨在网上广传一段短片,片段显示工作人员将列车残骸移到地面时,疑似有遇难者的遗体从残骸中掉下”——其实那视频图像模糊,经图片放大即可看出实为车体碎片。

这“疑似”二字最害事,不单出现在这篇报道中,往往也出现在其他报道中。查《现代汉语词典》,“疑似”为属性词,是“似乎确实又似乎不确实的”意思。那么,“疑似”你就该去查、去核实,不该以“疑似”为幌子不负责任地为自己挣稿分。干脆说,“疑似”与新闻不相容。每当看到“疑似”成新闻,总想起国学大师黄侃。黄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代校长,新校长石瑛到任。第一次校务会,石瑛踌躇半天才开口:“听说黄季刚(黄侃字季刚)先生治校方面比较专制……”话还没说完,黄侃站起身道:“听说石瑛的姆妈偷和尚。”石问为何如此无理,黄说:“我听说的。”(——媒体老把“疑似”当新闻,总有一天遇上黄侃这样的狠角色,报应得你下不了台!本文论述web2.0与新闻不相容,到web2.0,网媒与纸媒愈来愈不是直接代替关系,报纸“玩邪的”走火入魔,那就自作孽不可活了!

注释:

刘莉莉:《〈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谢晔:《〈真相〉:谁来终结网络谣言?》,均载于《新闻战线》2011年第4期

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第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达洛尔·m.韦斯特:《美国传媒体制的兴衰》第10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第41、4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龚海:《有多少微博可以胡来民间“辟谣党”兴起》,《齐鲁晚报》2011年6月27日;熊堰秋:《微博是战场我们是一群辟谣控》,《郑州晚报》2011年7月14日

张棻:《日本核辐射引发多种谣言新浪微博展开辟谣》,《北京晚报》2011年3月17日;李涛:《新浪“辟谣7人组”24小时连轴转》,《北京青年报》2011年7月10日

开天辟地作文篇6

在弗罗伊德之前,崇尚理性的西方思想界一直倾向将忆想思维的醒位视为自我的本然状态;与之不同,东方人在《易传》和《奥义书》的时代即已意识到醒位只是更为原始的熟眠位在结合经验记忆之后的异变形态。在无梦的熟睡中,“我”回到了闻见未染。思维断灭的原初状态;此时,作为本心的纯白之意因蜕去感性经验的外壳而呈现本来面目,只以无知之知证会无相之相。寂然不动的主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醒觉之后,“我”即依止外在闻见和先前意识以历时顺序熏染而成的经验结构展开思活动--清醒状态下的意动深受经验理性所含藏的翕势之牢笼。思之时犹如心灵之眼的内自我实为感性经验隐含的五识之见分在意识宇宙所投射的幻影--它认同外在的五识身,从而凭藉经验记忆计度分别种种名相及其实指。形象的感性经验属于时空之中的个体生命,而抽象的名言符号则属于包含无数跨越时空之个体的文化生命——在忆想思维的过程中,后者必以前者为依托。“我”所以能在思考时熟练地使用"房屋"这一名言是因为个人的经验记忆含有不计其数的楼房屋舍的具体印象。外在的五识身须以意志克服肉体的惰性才能站立起来,而作为五识见分之幻影的内自我亦须以相同的意志克服精神的惰性才能展开忆想思维。就寝之后,随著支撑五识身之意志的消失,伸张的辟势终于挣脱翕势的约束--当此之际,“我”犹如松弛的弹簧,开始在自动力用的牵引下进入光怪陆离的梦境。意识清醒时,主体每以情节完整的事件为记忆的单元;职此之故,在全整的经验结构解纽的梦幻中,意动的惯性总是自然而然地接著偶尔呈现的念头编织可为“我”接受的故事情节。这是当事人向自己讲述的故事,所以“我”时常作为主人公出现于形形的梦中——主角为第一人称的小说似乎源于相同的心理机制。梦境呈现时,辟势极度膨胀,但仍受制于先前的梦幻内容。经验记忆的抽象理路以及与当下意念密切相关的记忆片段。梦中之“我”误以先前的梦幻内容和与之相衔的脱序的记忆片段为全整的经验结构,故而总是执幻为真,将心意识变显得虚无飘渺的境相认作客观实际。一旦苏醒过来,君临全整的经验结构的主体即刻证知梦之为梦。

本心犹如蕴含丰厚的种子,由经验记忆之滋养发育成长,形成因人而异的人格气质。多血质的人翕辟二势均甚强旺——辟势始终居于主导,在与翕势和谐互动的过程持续产生敏锐而灵活的应变心智。胆计质的人则辟势强而翕势弱,意向之张与理性之敛难以协调和合。是故主体时常因外部刺激而失控,爆发短促而激烈的情绪反应。作为心理活动之理性阀限的翕势在外倾性气质中处于被动的客位,而在内倾性气质中则进据能动的主位。黏液质的人翕势强而辟势弱,理性的过度抑制造成保守闭锁的心态。表现为性格内向,对外部刺激反应迟钝。抑郁质的人一如多血质的人翕辟二势均甚强旺——只是翕势居于主导,不断引诱辟势逆向发用。反映在心理活动上则是沉郁而深刻的情绪反应。就个人心智发育而言,幼年时代辟盛于翕:此时,内心浑沛的意蕴使“我”耽于幻想,不务实际;而言谈举止则天真浪漫,无所绳检。理性的抑制力随著经验的累积日益成长,到了成年时代一变而为翕盛于辟:当此之际,“我”遇事每能深思熟,斟酌利害;而言谈举止则老成持重,不逾规矩。幼童所以长于记忆是因为纯白之意黏附感性经验与意识内容的能力较之外敷经验结构之意为强,成人所以长于理解则由于以名言为载体的抽象思维须以经验记忆所含具体印象为依托。形象的“花卉草木”乃个体生命之记忆,而抽象的“花卉草木”则为文化生命之记忆。芸芸众生皆由语言文字之视听濡染外在的文化意蕴,而唯有人类中的天才方能经深刻的内心体验与文化生命融为一体,进而使之生发全新的意蕴。成人凭其经验理性懂得只有以意志节制童稚的冲动才能获取长远的利益。这追逐个体利益的“理性心态”在有著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生命看来可能仍然无异童稚的冲动。文化生命先是以内化于心的道德观念告诫它的成员勿妨群体福祉,如若无效则只能以代表其意志的礼法令加以节制。

我们对翕辟成变的机制已有粗略的认识,若欲深入探究内宇宙的奥秘就唯有具体分析意识层面变化密移的心所或心数。心所依其性质可分为意指对象明确型与意指对象缺如型两类——前者包括妒、谄、讹、乔(做作)、惊、惧、忧、疑、悔、喜、怒、爱、恶等十三数,后者则包括苦、烦、痴、羞、惭、哀、乐、贪、悭、谦、傲、懈怠、精进等十三数。

妒数:认同外在五识身的内自我自觉有与某公争锋的某种资格,而实际表现却不如对方,遂将自伤之感转化为怨憎意指对象的情绪。妒数翕辟二势均甚强旺。

谄数:内自我出于自利的目的思忖应如何讨好意指对象——“谄”指心态而非行为。此数呈现时主体浮上下意识表层的经验结构,是故翕势炽盛,完全牢笼了辟势。

讹数:自我思量应如何掩盖真相或歪曲事实以欺瞒意指对象,从而使自己获得利益。此数翕辟成变的机制略同谄数。

乔数: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不可告人的动机加以掩饰以缓和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这不可告人的动机多属违背社会公德的利己心思。乔数翕盛于辟一如谄、讹二数。

惊数:与个人经验理性相矛盾的信息突然呈现,使“我”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强烈震动。此时,翕势的突发性紊乱造成辟势急剧收缩,由此生发短促而强烈的心理反应。

惧数:主体对意指对象危害自身的可能感到紧张。辟势因“我”之不安开始向内收缩,而心理反应的强度较之惊数则有所不及。

优数:主体因自身或与之相关的人事前景难侧而感抑郁不安。此数翕势较盛,压迫辟势向内收缩,而心理反应的强度较之惧数则有所不及。

疑数:“疑”常与“惑”联用,实则含义略有不同——内自我感到记忆中的特定状况或与事实不符为“疑”,而对特定状况是否属实把握不定则为“惑”。此数翕盛于辟,与思量之相相伴而生。

悔数:“我”对以往错误决策造成的后果深以为憾,但愿时光倒流,能有机会重新作出抉择。此数翕辟成变的机制略同忧数。

喜数:主体由意指对象感觉轻松快意为“喜”。当此之际,伴随辟势之伸张,内自我忽然解脱了翕势造成的凝重氛围--因伸张力度不同而又“稍喜”、“大喜”之别。

怒数:主体对意指对象宣泄强烈不满为“怒”。当此之际,辟势借助发作之势突破了理性的抑制阀限--因发作状况不同而有“愠怒”、“狂怒”之别。

爱数:指内自我将依恋之感倾注于特定的意指对象,与喜数之区别在于前者无我而后者有我。此数一旦呈现,主体即可领略辟势和缓伸张带来的难以言传的温暖之意。

恶数:指内自我对意指对象怀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拒斥心理。此数一旦呈现,主体即可领略与辟势收缩相伴生的某种近乎生理反应的不适之感。

苦数:心意未遂引发某种类似味觉之苦的抑郁情绪,其形状平缓而持久。此数之辟势因所愿为翕势否决被迫收敛,使得主体深感不适。

烦数:内自我因难忍记忆中的特定情境而不安于位。此数之翕辟二势相互讦格,由此破坏了各自稳定的性状。

痴数:内自我因精神过于专注而对外界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数翕势甚盛,而生发者仅为经验结构的某一狭小区域。

羞数:对人际交流有恐慌感,“我”希冀能在闭锁的环境里单人独处。羞数呈现时,辟势在翕势的引诱下向内和缓收缩。

惭数:因良知的谴责而不安于位,“我”直有无地自容之感。羞。惭二数之区别在于前者对人而后者对己。惭数呈现时,辟势在翕势的刺激下逆向伸张。

哀数:念及自身不幸的际遇,内自我不由得兴起强烈的自伤之感。哀数的成因是辟势逆向伸张造成下意识深层的波动。

乐数:瞬间解脱经验理性的束缚,内自我感到了难以言说的精神上的松弛。乐数的成因是翕辟交运的紧张状态由特定的因缘忽然化为乌有。

贪。悭二数:主体对记忆中不属己有的物事执著不舍为"贪",对为己所有的物事执著不舍则为"悭"。前者之辟势在翕势的引诱下向外伸张,后者之辟势则在翕势的压迫下向内收缩。

谦。傲二数:主体对自己的评估低于实际为"谦",高于实际则为"傲"。前者之辟势因文化教养之裁抑向内收缩,后者之辟势则由自然本能之激发向外伸张。

懈怠。精进二数:“我”当困乏之际即随松弛的意志进入休眠,而在神旺之时则由凝聚的意志苏醒过来——这一生理特征在清醒状态下表现为一对相反相成的心所。翕势所含惫怠懒散之根性在前数中引诱异化为内在意志的辟势持续松弛,而在后数中则激发其不断增强。

开天辟地作文篇7

辛亥之后,民国创立,但在国体、政体初定之时,仍然出现了两次皇帝粉墨登场的事件。

先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不满足担任终身总统一职,于1916年试图建立袁氏王朝,称为“洪宪帝国”;后是辫帅张勋于1917年拥立溥仪复辟。时间不长,只有12天,史称“张勋复辟”。

时隔近百年,当我们重新回首这段历史时,感觉颇有一种游戏的味道。

一、张勋和康有为神坛占卜,神汉告知“复辟大吉”,于是他们坚定地开始了

民国建立了,各类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不仅张勋等旧臣,就连康有为等这些当年的立宪派也耿耿于怀,渴望通过复辟实现君主立宪式的政治格局。遗老遗少们仍然具备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甚至有扭转乾坤的渴望与能力。

张勋渴望复辟,但不敢轻举妄动。

张勋以及大批的遗老们相信扶乩这种把戏,他们经常借助这种手段卜问吉凶。读书破万卷的康有为进京担任“弼德院”副院长的时候,身边随行的王乃征、沈曾植等人,都是占卜的好手。

据《复辟半月记》一书称,闹剧之前,张勋每月都要派人去鸾坛询问复辟的吉凶,让他感到快慰的是,每次占卜的人都告诉他“无不大吉”。

渐渐地,张勋开始有了信心。

1917年农历四月,立宪派遗老康有为也到鸾坛占卜此事。扶乩的卜者写了一句诗:“落梅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本来是老朋友重逢的佳句,此处的“君”,当然是指老朋友,可康有为却理所当然地把它理解成了君主。随后,意志坚定的康有为找到了同样坚定的张勋。

康有为说,古诗中有“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句子,看起来,复辟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五月。

张勋听了点头称是,二人于是谋定。

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由,率领5000辫子兵进入北京,之后,急招各地遗老遗少进京密谋。

在康有为等人的共同商议下,他们把只有12岁的溥仪请出来了。

这一年,改元为宣统九年。不久,段祺瑞等人调集军队奔赴京城。复辟的把戏宣告破产。

一件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竟然靠神汉和巫婆来决断,难怪这件事要失败了。

二、“分蛋糕”

不仅中国,无论哪个国家,历史上的都是在重新切蛋糕。被当作蛋糕分而食之的当然痛苦郁闷,而能够分享到美味的却无不欣喜若狂。

时任直隶省长的朱家宝就是如此。

复辟开始后,朱家宝被封为民政尚书。接到委任状后,朱家宝有喜有忧。喜的是,此次复辟,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在此之前的1916年,朱家宝曾经拥戴袁世凯的洪宪王朝,被封为“一等伯”);忧的是,为了迎合潮流,自己的辫子已经剪掉了。

大清国的民政尚书没有辫子,实在是一件不成体统的事!看着自己光秃秃的脑壳,他担心将来面见皇帝时尴尬,于是破口大骂“共和误我”。

朱家宝的小妾是个聪明人,剪下了自己的几缕青丝,编成小辫儿,为他装订在朝帽上。朱家宝大喜,连连称赞小妾才思聪颖。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进京面见溥仪,复辟的闹剧就失败了。

因为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张勋的“蛋糕榜”上,段祺瑞随后免掉了朱家宝的直隶省长,朱家宝整天以泪洗面,又大骂“复辟误我”。

众议院议员梅光远听说复辟了,穿上长袍马褂赶到北京,见到张勋,请求委以重任,且要面见溥仪。张勋问他是什么品级,梅光远说自己在前清曾当过七品县令。

张勋面有难色。不过,后来张勋还是带着梅光远去见了溥仪,称梅光远是他的干儿子。

溥仪听说,马上赐给梅光远三品京堂的官职。后来这位梅京堂,见了人就说自己有干爹,名叫张勋。

三、“不世之勋”与“大有作为”

康有为一生读书无数,曾作《大同书》和《孔子改制考》,人称“康圣人”。

复辟开始后,张勋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这两位,在当时被称为“文武二圣”。

一天,康有为和张勋共同就餐。看了看康有为,张勋志得意满地说:“老夫命名张勋,今日果然建立不世之勋了。”

康有为回答说:“我名有为,今日也大有为了,且我之名字,不但切于己身,即于国家,亦有特别关系。《中庸》有云,‘富有四海,贵为天子。’非明明嵌有两字乎,我改用有为之名,即取意于此。”

面对康有为的之乎者也,辫帅有些不爽。思考良久,老谋深算的辫帅问康有为:“难道你想做天子吗?”

康有为脸色一变,赶紧纠正:“不敢不敢。”

四、一大堆被涂炭的生灵

7月12日这一天,辫子军与段祺瑞的军队打得正热闹。

北京东四牌楼灯草胡同路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一家平民遭了大难。

枪炮声起,他们全家四口人都吓坏了,为了抵挡汉阳造一类的枪弹,他们紧急张罗着把棉被覆盖在八仙桌上,桌子四周也想办法用棉被包裹好,一家四口急急忙忙钻了进去。

然而祸从天降,一发炮弹突然飞来,落在他家的屋顶上,随即又从屋顶落到八仙桌子上。炮弹爆炸,全家人顷刻毙命。

张勋复辟,时间虽短,仍造成不小伤亡。

开天辟地作文篇8

民族文化作为个体精神成长的“母乳”文化,起点是本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口耳相传的口语形态的文本,祝禧于此是有不一般理解的,请由“开天辟地”一课来看祝禧文化语文课堂的一种民族性追求。

口耳相传的本民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母乳”文化的最表层特征之一,这样的文本不是固定形态的每次“复制”都一致的一个文字文本,而是口头流传的“话本”,它因说话者(叙述者)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于是虽同一个故事情节,因不同的“爸爸妈妈”说给不同的“孩子”听,内容则出现了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但又不是一点都不同,这是最有“多元性”的讲述吧。祝禧看到了这一形态的文本,将其引入课堂,真正地将“母乳”文化作为个体文化建构的起点了!

课堂中口耳相传的讲述形式不仅仅是将文字用口语形式表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文字文本的“前生”变成“来世”,在课堂情境中把文字文本的“前生”――口语形态的文本重现。这恰似乎又成了文字文本的延续――“来世”。老祖宗当年的讲述,现在的语文课堂,文本情境,课堂情境,生活情境,快速地叠加,文化的魅力顿时“民族”地显现出了民族色彩的思考!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4位同学,因为他们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才让我们觉得听神话故事是一种享受。

文化语文课堂还时刻关注母语的文字特征,这是一种“母乳”文化的民族性追求。这节课从“大”、“人”、“天”、“立”这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开始。汉字竟然成了课堂情境营造的诱因,成了充满神奇的神话故事的引子。这是将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解构后演绎给孩子看。孩子未必懂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发现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钥匙,但总有一天他们会豁然开朗的!

最精彩的是祝禧讲“立”字,如果戏用“八股”结构分析这一阶段的课堂的话,“大”是“起”,导入主题;“天”是“承”,过渡而已;“立”是转,转入主题;“开天辟地”是“合”,课堂的主题。“立”是“开天辟地”的课堂情境的关键词之一。《说文》:“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徐铉校录:“大,人也;一,地也。会意。”林义光《文源》:“象人正立地上形。”祝禧这一“转”极具民族文化特质,无论是徐铉所讲“会意字”还是林义光所讲“象形字”,于此而言,祝禧课堂这一环节的处理不能不说是极具匠心的。

文化除了表现在口语形态的文本和文字形态的文本中,还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个体的心底。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会首先在心底笼上一层本民族价值观的色彩,这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这是一种民族形态的文化精神!

“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本身有着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同时在这个神话中也有着我们民族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未有世界之前如“鸡子”,“鸡子”这个形象就是极有民族性的,似乎是从“无形生命状态”转化成“有形生命状态”的一种最生活化的代表范式。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来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见的大鸡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团,没有光,没有声音,可以说无规无序。有的同学说对大神开天辟地感兴趣,你们觉得开天辟地的时候有意恩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这是一种神话阅读的方式,这是在还原一种民族的原始文化思维。

此外祝禧还抓住了神话所体现的我们这个民族的“劳动创造世界”的原始理解,学生在那一刻进入了民族色彩极浓的神话世界,他们的文化精神开始孕育了。

“垂死化身”是祝禧在劳动创世展开之后一再引导学生理解的一个命题,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极为浪漫的原始文化思维。“人”死了之后身体归于大自然,化为三山五岳、花草树木,这也带有一种人类的原始文化思维的浪漫色彩。当然,著名的神话研究学者袁珂先生还列举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很多种“开辟神话”中巨人尸体化为万物的神话。我想祝禧也是看到过这些神话的,所以她的文化课堂由此就拓展开了,从本民族“母乳”文化的神话到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课堂的文化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这也许是祝禧文化课堂“大气”的地方吧。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传周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国的变化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