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02:19:36

母鸡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篇1

歌曲《母鸡孵蛋》共四段,旋律重复,歌词有趣。幼儿在倾听、演唱时会对鸡蛋数量的变化充满好奇和期待,而这份好奇和期待又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保持学唱歌曲的兴趣。歌曲传递了母鸡孵蛋时与蛋宝宝、小鸡之间的暖暖爱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欣赏和学唱。

活动共分四个环节。首先,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母鸡孵蛋的视频,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并丰富其感性认识。其次,教师借助教具示范演唱,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喜爱之情。教具的巧妙呈现还帮助幼儿理解了歌曲中鸡蛋的数量变化及其隐含的数量关系。再次,教师创设母鸡孵蛋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演唱歌曲,让学唱不再枯燥乏味。最后,教师顺应幼儿喜欢变化的心理,让幼儿天马行空地想象鸡蛋的数量,尝试替换歌词进行演唱,体验改编的乐趣,满足自主表达表现的愿望。

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趣味性。

2.乐意演唱歌曲,在唱唱数数中感知数量关系。

3.乐意用说、唱的方式表现对歌词内容的想象和改编。

准备:

1.母鸡、小鸡图卡。

2.母鸡孵蛋的配乐视频,歌曲音带,录音机。

3.不同大小的塑料地垫若干块。

过程:

一、律动“小鸡捉虫”

1.交待活动内容。

师: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一起做扮演小鸡、母鸡的游戏。我们先扮演小鸡到草地上去散步、捉虫吧。

2.引导幼儿讨论:我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1)教师表现小鸡的一个造型,告诉幼儿:“我是一只爱美的小鸡。”

师:看,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猜猜看,我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师:告诉你们吧,我是一只爱美的小鸡。

(2)教师根据幼儿的性别、衣着、表情、动作猜测幼儿所扮演的是怎样的小鸡。

师:现在,你们也做一个动作,我来猜猜你是一只怎样的小鸡。(比如:你是一只神气的小?你是一只爱穿花裙子的小鸡吗?你是一只爱笑的小?你是一只胖胖的小?)

(3)请幼儿说说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鸡。

(析:猜一猜、说一说的环节,既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又带给幼儿新奇感。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表达了对幼儿不同表现的接纳和理解。幼儿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喜欢,从而敢于在活动中表达表现。)

3.和幼儿合着律动音乐的节拍,表现小鸡散步、捉虫的情景。

二、观看母鸡孵蛋的视频,激活已有经验并丰富其感性认识

1.了解幼儿关于母鸡孵蛋的已有经验。

师: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出生的吗?

师:你们看到过母鸡孵蛋吗?母鸡是怎么孵蛋的?

2.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母鸡孵蛋的过程。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鸡是怎样的?有几只小鸡?

(析:视频呈现了母鸡孵蛋时的真实情境,将孵蛋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幼儿面前。视频既激活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带给幼儿全新的体验。富有美感的视频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凸显了情趣美。)

三、感受歌曲的趣味性,感知歌词中的数量关系

1.请幼儿欣赏歌曲第一遍。

师:你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

(析:每个幼儿初次听歌曲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有的喜欢前奏中的母鸡叫声,有的喜欢“母鸡在孵蛋”这一乐句,有的则喜欢歌曲结尾部分。请幼儿说说喜欢的乐句,既给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又激发了幼儿对歌曲的喜爱之情。)

2.请幼儿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母鸡孵出了几个蛋?

(析:教师的这一问题看似封闭,其实答案是开放的。歌曲每一段中母鸡孵蛋的个数不同,所以幼儿会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多种回答。教师通过这一提问引导幼儿把关注点落在数量的变化上。)

3.边演唱歌曲边出示小鸡图卡,引导幼儿感知歌词中的数量关系。

师:母鸡每次孵的蛋一样多吗?

师:第一次几个?第二次几个?第三次几个?第四次几个?哪次最多?(教师引导幼儿逐一点数小鸡图卡。)

师:第一次孵出1个蛋,第二次孵出2个蛋,1个多还是2个多?2个比1个多几个?

师:第二次孵出2个蛋,第三次孵出3个蛋,2个多还是3个多?3个比2个多几个?

师:第三次孵出3个蛋,第四次孵出4个蛋,3个多还是4个多?4个比3个多几个?

(析:按阶梯状摆放的小鸡图卡清晰地呈现了歌曲中鸡蛋数量逐次递增的关系,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化了。教师的问题设计围绕手口一致点数后说出总数、比较多少、感知多1少1的关系等数学概念学习,由浅入深,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4.扮演母鸡在“鸡窝”里边孵蛋边表演唱,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是一只会唱歌会孵蛋的母鸡,每次我都会孵出不同数量的小鸡,让我边唱边数吧。

(教师扮演母鸡,边唱边在地上摆出小鸡图卡,引导幼儿数数小鸡的数量。)

(析:教师把塑料地垫当作鸡窝,借助简单的道具、丰富的肢体动作,把歌曲的情趣美呈现给幼儿,传递了浓浓的艺术美,为幼儿的模仿树立了榜样,也激发了幼儿扮演母鸡演唱的兴趣。)

四、扮演角色,演唱歌曲

1.邀请个别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母鸡,表现母鸡孵蛋的情景,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师:谁愿意扮演母鸡在我的鸡窝里孵蛋呀?让我们做一只会唱歌、会孵蛋、会数蛋的母。

(析:邀请个别幼儿表演的方式避免了练习带给幼儿的压力,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个别幼儿的表演又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机会。)

2.请全体幼儿扮演母鸡,自主选择塑料地垫作鸡窝进行表演唱。

3.请幼儿交换“鸡窝”进行表演唱。

(析:教师创设了母鸡孵蛋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幼儿都乐于表达表现。)

五、尝试替换歌词并演唱

1.拓展幼儿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师:母鸡最后一次孵了4个蛋,要是再多孵一个蛋是几个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数量的小鸡图卡,下同)母鸡孵出5个蛋,比5个多一个会是几个呢?母鸡孵出6个蛋,比6个多一个是几个呢……

2.引导幼儿学唱经过改编的最后一个乐句,如“孵出5个蛋”“孵出6个蛋”等。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于孵蛋数量的想象,尝试演唱替换后的乐句。

师:母鸡孵的蛋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是母鸡,你想孵出几个蛋?我们来唱一唱。

母鸡教学设计篇2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乌申斯基也说“一般来讲,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鉴于此,笔者根据所在学校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的有利条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进行拼音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获得的几点经验谈一谈,供同行们参考。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多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在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其中的一种或者某几种来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如教单韵母“ɑ”时,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要她张大嘴巴发出“ɑ”的声音。小芳发出了“ɑ”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一起读“ɑ”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轻松掌握“ɑ”的读音,并根据鲜活的画面记住“ɑ”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声母“j”时,创设动画情境:一只母鸡带领小鸡们在草地上玩耍,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如复习时就设计“游园闯关”,拼音字母都是游乐园中的售票员或者是导游,学生们读准了他们的音,认准了他们的形,拼音售票员就开门让他们通过,拼音导游就给他们介绍游乐园中的各种有趣的知识。(都用拼音做桥梁)还有其他的如“摘苹果”、“找朋友”、“破译密码”(即读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补充没有写完全的音节等)、“捡蘑菇”(即把蘑菇上的拼音字母放入相应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篮子里)等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行有趣的拼音教学。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

弄清形近字母如:b—d、p—q、ei—ie、ui—iu等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有许多学生分不清楚,经常出错。多媒体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儿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儿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的读音。学“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放出广播的声音感受“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

拼音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单韵母ü和jqx相拼时以及和y组成整体认读音节时省略两点的规则。因为学生直观思维强,看到ju、que、xuan、yue等音节时往往认为是jqxy和u交朋友。这里可以专设一个故事动画:字母ü和u是好朋友,可是每当他们碰到j(鸡)妈妈、q(戚)老师、x(西)奶奶、y(易)爷爷时,头上带着两个圆圆角的帽子的小ü总会很大胆地迎上前有礼貌地拖下帽子向他们问好;而小u却因为胆小,老是躲得远远的,从不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所以jqxy特别喜欢小ü。在这个充满童趣的动画故事中,学生明白了jqxy不和u相交的规则以及和ü相拼时ü要省略两点的规则。同时也赋予了这个规则新的色彩和趣味性。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

很多著名播音员想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后再反复听。这是因为人有听觉的“暂失性”。对自己说过的话音失去了“记忆”,从而找不出症结所在。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作用,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或保存为声音文件,再播放出来,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录音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对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能力。效果颇佳。

另外,有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教拼音的老师本身拼音就读不准,无法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这时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录音机的功能进行反复带读,以免又延误了下一代。

母鸡教学设计篇3

j

q

x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声母

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拼读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熟练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

法,知道

j、q、x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搭积木、下棋”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

4.

认识“棋、鸡”2

个生字。

【教学重点】声母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知道

j、q、x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

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学习拼音真积极(jī

jí),做起(qǐ)游戏(xì)真高兴。“j、q、x”忍耐不住了,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它们吧!(板书:6

j、q、x

【设计意图:儿童化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看图找韵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找找j、q、x三个声母。

2.学生看图,在小组中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并找出j、q、x三个声母。

(1-2)

3.交流观察的结果,代表展示。

生1:“鸡”是j的音,母鸡和蝴蝶组成j。

生2:“7”和“气”是q的音,气球的形状像q。

生3:“西”是x的音,西瓜的切口的形状像x。

三、借助课件,学习声母j

q

x。

(一)学习声母j。

1.教师示范发j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舌面前部抬起贴紧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稍离开,与硬腭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挤出来。”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鸡”读准j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母鸡抬头j

j

j”。

3.教师范读:(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二)学习声母q。

教师示范发q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发音部位、方法跟j大体相同,只是送出的气流较强。”学生观察、模仿,体会q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左上半圆q

q

q”。

(三)学习声母“x”。

教师示范发x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舌面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条窄逢,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x的发音方法,“大西瓜,甜蜜蜜,一个大叉x

x

x。”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编创顺口溜,认读字母的发音,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四、指导书写

j、q、x

的笔画不难,指导时重点要让学生观察

j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它是唯一一个四

线格中占据上、中、下三格的字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j、x

两个字母的笔顺。

(3)

(4-7)

j

两笔写成,占上、中、下三格。书写时要注意“

”的竖要写得直,到下格后才开

始往左弯。

q

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注意竖要从中格一直写到下格。

x

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左斜,从右往左写,再写右斜,从左往右写。注意

左斜右斜的角度要一致。

【设计意图:先观察,后仿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书写,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拼读

j、q、x

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熟练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

法,知道

j、q、x

ü

相拼

ü

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搭积木、下棋”2

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

3.认识“棋、鸡”2

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习旧迎新,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乐园,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

【设计意图:复习就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jī

xī。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ü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ü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ü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ü。”

(1)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

儿歌: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2)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ü组成的音节:

课件出示音节:j

—ǖ—j

ū

q

—ǖ—q

ū

x

—ǖ—x

ū

(3)选一选,连一连

把正确的音节和图相连。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1-2)

(3-7)

三、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ü都和j、q、x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x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x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x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x,必须小i来联系。”

2.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ā qiā xiá)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编创顺口溜、儿歌,拼读相应的音节,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四、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x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书中两幅图片,来打个招呼吧!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

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xià

(1)学生自由拼读。

(2)开火车拼读。

(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

(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看图画,学生字,将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

五、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

2.引导学生读儿歌《在一起》。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

(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

(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巩固本课所学音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懂得学拼音的好处。】

六、巩固朗读。

播放《j、q、x儿歌》朗读视频。

七、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8-10)

板书设计

j

q

x

j

j—i—jia

q

q---i--a—qia

x

x---i--a—xia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jqx

》时,教师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声母jqx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记住jqx的发音,教师耐心引导他们只要把“母鸡”的“鸡”发短音就是声母j的发音了;把“气球”的“气”读第一声,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q的读音;把“西瓜”的“西”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然后自编儿歌记住jqx的形:母鸡母鸡,jjj。左上半圆,qqq。打个叉叉,xxx。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编儿歌记住拼音字母。在教学jqx与相拼去点规则时,让学生熟记儿歌:“小

ü

见到

j、q、x,擦干眼泪笑嘻嘻。”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因为是自己编的,记忆也犹为深刻。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母鸡教学设计篇4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在农场里散步时和一只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咚! 梆!狐狸被钉耙撞倒在地。母鸡萝丝绕过池塘,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通!呱呱!狐狸一下掉进池塘。母鸡萝丝越过干草堆,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扑哧!扑哧!狐狸一头扎进了干草堆。母鸡萝丝经过磨坊,狡猾的狐狸跟在身后,哗啦啦啦!哗啦啦啦!狐狸被面粉袋砸到了头。母鸡萝丝散完步,高高兴兴回了家。

一、选用独特的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教学一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选用了一首独特的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随着欢快的旋律和充满神秘感的意境,幼儿也仿佛跟着教师进入了野外郊游的情境。幼儿听得越来越认真,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听觉冲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巧妙的是,就在此时,教师适时提问:“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音乐的节奏和声音特点:节奏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感觉越来越紧张,着实扣人心弦。“到底怎么了?”教师、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为教学的下一环节作好了铺垫。

教师引导幼儿随之产生丰富的想象,幼儿们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就在大家各抒己见,掀起了讨论的高潮时,教师带领幼儿仔细阅读绘本,观察画面,一探故事究竟。幼儿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不断培养起来了。

二、在“开放式交流”中让幼儿主动学习

在幼儿观看幻灯片时,教师打破常规,一改以前逐幅讲解幻灯片内容的做法,转而采用“开放式交流”的形式,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狐狸不同行为结果,并用动作模仿狐狸滑稽的倒霉相。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关注狐狸的同时,及时提醒幼儿不能忽略母鸡萝丝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幼儿把母鸡萝丝“跑”“飞”“钻”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紧接着,教师通过让幼儿主动说一说狐狸遇到的四件倒霉事,并结合图片,让幼儿用“先……接着……后来……最后”给图片排列顺序,帮助幼儿完整地梳理故事的发展情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使幼儿主动听音乐寻找狐狸在富有特色的节奏和声响中发生的不同的倒霉事儿。

三、音乐游戏中精彩的角色表演

幼儿理解了故事后,教师用在音乐游戏中加入角色表演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进行绘本学习,意味着幼儿可以通过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获得亲身经验。虽说故事中只有母鸡萝丝和狡猾的狐狸两个角色,但是加上富有特色的音乐,结合精彩的角色表演,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

可是,角色怎么分配呢?大家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总结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灵活地分配角色,先让幼儿集体扮演狐狸,而自己扮演母鸡。伴随音乐,跟着绘本画面,一边示范,一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完整的故事,充分体验并表现故事中角色的不同身体动作和可爱、诙谐又机智的语言。在幼儿熟悉游戏过程后,再让幼儿自由结伴,两两合作,一个扮演狐狸,一个扮演母鸡,然后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幼儿乐此不疲。教师在旁通过眼神、动作、语言等灵活有效的提示,使幼儿在合作表演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

绘本教学是一门艺术。绘本的图画不仅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同时还有象征的典型的形态,绘本的文字则简洁明快,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绘本阅读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页或几十页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如何组织与引导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绘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观察、想象、理解等的心理过程。通过观察,幼儿可以感知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握故事发展的情境变化;通过想象,幼儿可以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心理;通过理解,幼儿可以解读故事和推测结局。教师应挖掘绘本教育的深层价值,明确设计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将多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和幼儿一起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幼儿的深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母鸡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语言教学;有效提问;幼儿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当前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分析

1.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如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问:“母鸡萝丝是不是去散步?”“母鸡萝丝聪明吗?”虽然幼儿能很快做出正确回答,但不用思考,更不需要做出思考和探索。这种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另外,这种封闭性问题也是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无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2.提问缺乏目的性,直接表现为不会提问

有的教师只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必需部分,而对为什么要提问并不是很明确。其实,好的提问,可以考查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更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保持对教学活动的高度投入。因此,在提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白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为了引发兴趣还是为了引发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3.提问过于笼统,幼儿不知如何应答

提问的内容概括而不分明,难以表达确切的意思。如在生活经验提升的环节问及孩子的感受,老师往往很难把握,如问到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的内容包括范围比较广,幼儿感到无边无际,结果重复提问几次,幼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非所问。

4.提问缺乏层次性,幼儿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有的教师在提较难问题之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在多数语言活动中,老师讲完故事后,会就故事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里有谁,结果怎么样,他们都做了什么等等。让孩子思维跳跃,一会思考开头一会思考结尾。教师缺乏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梳理,没有形成问题层层递进的意识,也无法养成幼儿由分到总的思考习惯。

5.提问的形式单一,问题高度重复

每次教学活动提问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变化。有些教师凡是故事教学都是“三部曲”,即讲完故事后便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每次的形式、程序、内容几乎都一样,这清一色的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提问进行巧妙的设计,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提问的应有之效果。有效性提问应遵循以下5条原则。

原则1: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不确定,能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鼓励教师尽可能地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培养幼儿思维品质。

原则2:提问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提问。提问的层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同一年龄段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提问。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得出答案,这类问题适合能力较强的幼儿;基础及综合性的问题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兼顾全体幼儿的成长需要。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提问,要有难度上的层次。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提问:如小班的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比较弱,可以分几个步骤提问: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中班的孩子则可以慢慢开始从简单的提问引导到概括性的提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大班的孩子经验丰富,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直接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原则3:提问要有递进性,引发幼儿层层思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如在《聪明的小鸡》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小鸡出门遇到了谁?”“小鸡遇到狐狸之后,它是怎么做的?”“它们都进行了哪些比赛?小鸡为什么要和狐狸进行那些比赛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最终让幼儿明白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总结出小鸡的性格特点。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从而形成系统思考能力。

原则4:提问应具启发性,激励幼儿的思维。如果将一些故事中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吗?结果如何”,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大胆想象,认真思考,拓展思维。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中,将“故事中都有谁?他们都经历了哪些事?最后母鸡萝丝成功摆脱狐狸了吗”改为“母鸡螺丝是怎样摆脱掉狐狸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是母鸡萝丝,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经过分析、推理,将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生活中的自我经历联系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原则5:提问要有多样性,从内容到形式要有新意。单一性的提问,孩子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即为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孩子的情感与思维。提问还可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复习性的内容可以用抢答式进行提问,如“为什么叫淘气的小狗?”探索性的提问可用争辩式,如“哪种垃圾是可回收的,哪种是不可回收的?”鼓励孩子通过辩论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轮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充式等形式。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方式、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中调整与改进提问策略,让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让师幼关系和谐,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周 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母鸡教学设计篇6

有句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有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你表扬一次的效果比批评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效果要好得多。再加上小学生的“攀比”意识比较强,一旦老师表扬某个学生做得比较好,其他的学生马上就会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做得比“他”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例如:开学初一年级上课前的站队,“静”、“快”、“齐”,先别说哪样都做不到,相反地,学生一到操场上就吵吵嚷嚷、嬉笑打闹,甚至有的直奔厕所,更有甚者几个小伙伴手拉手到别处去玩了……学生根本没有自律意识。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说:“看xxx 已经先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了,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呢?”这时,吵闹的同学会很快安静下来,自觉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快速站好。在进行课堂常规训练时,学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说走神就走神。这时,我同样会适时地表扬、夸奖注意力集中的同学或做得好的同学,特别是对表现一般或刚有一些懈怠的同学及时表扬两句,他们马上就会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口令。俗话说:“对症下药。”小孩子都爱听表扬、夸奖的话,只要我们充满耐心、带着爱心,及时地多给予学生表扬与夸奖,这不但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诱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很管用的。

二、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

口头的表扬与夸奖对组织站队,课堂常规训练时很管用,但在课中学习新内容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学生的好动、顽皮、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的毛病就会表现出来。这时,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广播操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本来就不集中,再加上模仿能力差、身体协调性不强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教师的教学也很困难,我这时的做法是:先用语言激励学生:“同学们,跟老师学,谁学得好、学得像,老师就让他到前面来当小老师领做。”然后,我会把学习过程中学得比较好的、做的比较标准的同学叫到前面来领做。通过这个过程,再加上学生的攀比心理,不爱学、不认真学的同学看到别的小朋友到前面当小老师领操,自己马上变得认真起来,等老师再让谁到前面做操时,每个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想到前面来。看到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由此热衷学习,我感到很欣慰。

同时,当学生对学习动作产生了兴趣,我便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去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让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形美。我会经常说:“看xxx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多美,xxx小朋友的造型真漂亮……”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于是就有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教师所做动作的赞美、赞叹声,对小伙伴动作的夸奖声。学生的赞许声中带着羡慕,他们的笑容和眼神更带着诸多欣赏与期待,我感到学生对体育真的产生了兴趣和渴望。

三、不断创新的游戏是课堂的主旋律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会扼杀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快乐的源泉,是孩子学知、成长的摇篮。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之间并没有团队意识,自律能力比较差,同学之间相处及不稳定,吵闹,打架的事经常发生。于是在设计游戏时,我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进友谊的游戏为主。如夺奖杯、迎面接力跑、打龙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着,并懂得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取得成功,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同样,我也会设计一些个人项目的小竞赛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竞争意识,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但是,同一个游戏,学生一直玩,就会变成枯燥的游戏。因此,对于游戏,我们还必须要勇于创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创新,来体会游戏的其乐无穷、其“变”无穷。一年级玩的游戏,到了二年级就必须要改变创新了。

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我是这样进行创新改变的:

游戏原创: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4 队,各队在指定的地点排成一路纵队,每队选派一人做“老鹰”,排头做“母鸡”,其余的做“小鸡”,鸡群的人数不宜过多,以4~5 人为宜。如人数过多,鸡群来回奔跑范围过大,运动量太大,且鸡群很容易断开,所以最好不要超过5 人。选派本队的“老鹰”到别队去抓“小鸡”,游戏开始前站在对方的队前,距排头约2 米左右。“小鸡”用双臂抱住前一人的腹部。发令后,“老鹰”开始捕捉“小鸡”,母鸡可以张开双臂保护“小鸡”,“小鸡”灵巧的躲闪,不让“老鹰”捉着,当“母鸡”身后的“小鸡”全部被捉完以后,那么游戏宣告结束。

游戏变式:以4 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排头扮演“老鹰”,其余依次为“母鸡”、“第一小鸡”、“第二小鸡”。游戏规定“老鹰”只能捕捉“第二小鸡”,每次捉到后,“老鹰”换扮“母鸡”、“母鸡”换扮“第一小鸡”、“第一小鸡”换扮“第二小鸡”、“第二小鸡”换扮“老鹰”,取消了“小鸡”被捉往后即推出游戏的规定,突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母鸡教学设计篇7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人才观,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数学教师对学生尊重关注不够,强制管理高压教学,不管学生基础差异,一律“齐步走,一刀切”,“过剩地”灌输知识(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一味灌输,效果为零,反作用很大),把教学变成了“告诉”,把学生当作了加工粮食的机器。其次,把学生变成了“考生”,评价学生目标一致,高分就是好生,低分就是差生,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把教育变成了“种西瓜”。

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激情、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生教学学习个性发展进行创造的前提。

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丰富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智力,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能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设疑,能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0%的学生往往感到数学学习吃力,会产生厌学情绪,逃避问题、抄袭作业等等,这时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要多一点辅导,多给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回答,及时表扬,尤其要在思想上给予鼓励,树立其远大理想和顽强毅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连云港市推出的“三案六环节”,其中“学习案”就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新知、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能力、识阅能力。

对于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已经掌握了很多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以一种方法去组织教学,而应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感悟,一方面能发现更好的认识方法,另一方面能获得比书本更多的知识,创造另一种生动、愉悦、自信的学习氛围。 如在二年级上册的“认图形”中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甚至有的学生将它们分成二个三角形得到内角和360°等等,和三角形比较,轻而易举地给它们起了个“四边形”的名字。再通过折、剪动手操作可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图形边的数量,认识用边的数量来命名、分类和认识平面图形的性质。

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数学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新问题、探索新知,同时极大地加强了合作探究,勇于发现创新,找出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最深,兴趣最浓,理解得最深刻,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数学品质,教学效果显著。

如在教学“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我出示了练习应用题:小明家买来母鸡12只,公鸡24只,______?”鼓励学生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解决问题,然后每组再互换,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提的问题多。一下子,每组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每一组都想胜利,短短几分钟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公鸡比母鸡多几只”、“公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母鸡比公鸡少多少只”等。甚至有的学生说”母鸡下蛋,再孵出公鸡、母鸡各10、20只,这样公鸡多少只?母鸡多少只?哪种鸡多?多多少只?真可谓问题百花齐放,完全超出了老师的意料。

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数学实验,游戏、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形成。

如:1、在“认识物体”教学时,通过看一看、搭一搭积木等,进行摸物体说特征游戏。

2、对周围建筑物、自行车、汽车等进行观察,说说圆的特征、三角形的稳定性、几何图形的对称美。

3、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如“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购物,寻找商品降价、打折信息,通过数学计算,合理购物;又如,让学生自己去银行存(提)压岁钱,教会学生认识利息、本金,进行计算,既学习了数学计算,更教会了学生理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数学情感的形成。

六、我的困惑、我的希望。

母鸡教学设计篇8

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对这一观点许多教师是认同的,但观念上的认同和实践的差距比较大,即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起点上是认同学生的差异的,但在终点上,我们又往往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评判所有的学生,即在终点上我们是否定学生的差异的。因而,我们的教学实质上一直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成为我们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每位改革与发展,差异教学问题成为了当今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核心问题。并且教学的研究也是不能脱离实践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教师在差异教学实践上的突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异教学。所以,教师都应强化差异教学观念与意识,进行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尝试差异教学,我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将班上的孩子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是班上的学困生,在班上仅有3―5名,他们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练习速度慢,思维不深入。B类学生是班上的中等生,约占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上。C类学生是尖子生,约占1/3。

下面是我在差异教学的研究探索中的实际体验。

一、教学的具体要求上体现差异

1.针对差异,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对不同的学生在数量上有不同的要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认识》练习中展现一个有树,有花,花上有蝴蝶的美丽场景,几组小朋友在练剑,要求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对于A类学生只要能列出一道,就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B类学生要求能列出2道及2道以上。对于C类学生就要求能发现并列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针对个体差异,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维难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列乘加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块乒乓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列出乘加算式比较直观图,比较容易,并且也只会列乘加算式。但对部分思维能力比较强的C类学生,再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列出乘减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二、是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差异

1.在解决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的操作,多用实物和直观图,而对优秀的学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

2.要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解决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例如,在《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理解算理后,形成算法时,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一个简单易记忆的步骤,那就是“一除、二乘、三减”,结果行之有效。

3.对优秀的学生来说,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以求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关注并掌握一般的方法,普遍使用的方法。例如,计算“467+199”,对优秀学生要引导他们思考怎样算更简便,掌握简便算法“467+200-1”。其余同学只要掌握一般的算法,即用竖式计算“467+199”就行了。再比如解决实际问题,饲养场有公鸡8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三倍,公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大部分同学的解题思路都是先算出母鸡有80×3=240(只),再算公鸡和母鸡一共80+240=320(只)。对于优秀学生还应鼓励其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可如此引导:根据题意,把80只公鸡看作一倍数,母鸡就是一个3倍数,那母鸡和公鸡的总数就是3+1=4,是个4倍数,所以计算公鸡和母鸡的总数只要用80×4=320(只)就可以了。

三、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差异教学

对于A类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就行。B类和C类学生要有不同程度的加深。

例如在学了混合运算这一单元后,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组题:先想好运算顺序,再计算。

150+(140×8-252)5×[480÷(80-20)]

2400-(756+24×15)150+60×200-170

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让A类学生(学困生)通过强化训练,真正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学习自信心。

B组题:

(1)将下列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4500-2700=1800 1800÷30=60 32×60

(2)按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算式加上括号,并计算。

560÷4+2×5

①先加,再除,最后乘;②先乘,再加,最后除;③先除,再加,最后乘;④先加,再乘,最后除。

此题面向中等生,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顺序,逆向进行思考。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跳一跳能摘果子,兴趣盎然。

C组题:

(1)巧填运算符号与括号,使等式成立。

4 4 4 4=1 4 4 4 4=2 4 4 4 4=3 4 4 4 4=4

4 4 4 4=5 4 4 4 4=6 4 4 4 4=7 4 4 4 4=8

(2)在15+15×15-15中,怎样加括号所得的结果最大?怎样加括号所得的结果最小?写出不同的算式并计算。

此题面向优等生,非常富有挑战性。旨在让学生在熟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灵活解题的能力,满足了优等生的求知欲望。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三类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经常会“流动”,这里的“流动”有时是教师提出来的,如某个学生在成绩上有所进步,就自然进入前一类。有些是出于孩子们自己的需要,他们可以提出申请,主动要求完成前一类学生的题目,这些都是允许的,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孩子们体验快乐,获得进步。

上一篇:叙事文章范文 下一篇:求职经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