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城范文

时间:2023-11-22 04:45:47

太原古城

太原古城篇1

“故唐城遗址”探讨

故唐城是远古时期的建筑,“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后涿鹿……后又都晋阳……”(见《帝王世纪・五帝纪》),是“尧所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都之所也”(见《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早在1300余年之前的唐代已是遗迹。唐李泰所撰《括地志》有载:“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故唐城的遗迹至今远隔千年,其城中建筑布局和城垣周回长短已不可稽考,只能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窥其大略。

《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志》两书都有“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的记载,所以要想得知故唐城的位置,必须先了解并州城和晋阳县的具体方位。并州城为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环绕春秋晋阳古城扩筑而成,又经东魏、北齐、隋、唐诸朝修葺成为唐代北都晋阳的西城(唐代北都晋阳有东、西、中三座外城),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并州城遂有西城、府城之谓。历史文献对晋阳府城所载甚明,《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云:“府城,故老传晋并州刺史刘琨筑。今按: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今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古城营村是晋阳城遗址的中心,村西1公里处有长约500米的古城墙遗迹,俗称“西坡上”,正是刘琨所筑并州城西城垣中间的一段。从这段城墙往南至南城角村二郎庙、往北至罗城村老爷阁旧址(今太祁高速公路收费站)均有城墙痕迹,此为历史学家和所有晋阳城垣研究者们所共识的并州城西城垣。古城营村东的东关村为并州城之东关遗址,该村北面沙河堰上有地名“视汾楼”,传为城墙角楼遗址,顺此往北至罗城村老爷阁旧址,是为并州城之北城垣;北城垣的西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尚有城墙残迹,残墙东端有“城北村”,应是并州城北门遗址。东关村北的视汾楼往南一线分别有“城墙地”“东阳旱地”,应是并州城的东城垣和“东阳门”(《永乐大典・太原府》有载)遗址。南城角村呈“L”形状基座于并州城西南角隅,出村庄之东600余米皆有古城墙痕迹,顺此向东延伸与视汾楼、城墙地、东阳旱地一线汇合之处,当是并州城之南城垣。并州城(府城)遗址四至已明,南北长4公里余,东西宽约2.5公里,周回正好符合史载“二十七里”之数。晋阳县设在并州城中,《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云“晋阳县……本汉旧县也……在州南二里。”其大致方位可以确定。

并州城和晋阳县的位置既已明确,那么根据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南半入州城……城墙北半见在”等史载,可以推断出故唐城遗址的“南半”被圈入晋阳城中,“北半”当在古城营村之北风峪沙河再北的罗城、城北二村之间。尧为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的“五帝”之一,朴素节俭与民同甘共苦,自己居住的房屋仅筑有土台阶(素有“尧阶三尺”之说),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的贤君良主,那个时期筑成的故唐城断无后世城池宫苑之豪华奢侈。我们根据《永乐大典・太原府》中“古(故)唐城……存者五百步……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墙,北半见在”做一个推算:假如南半、北半各为五百步,故唐城的南北长度当是一千步。唐代“五尺为步,三百六十步为里”(见《古代文化常识》,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算下来故唐城的南北长度不会超过1.5公里。其东西宽度无考。

“唐叔虞封地”探讨

唐叔虞姓姬,名虞,乃是西周成王之弟,古时兄称伯、弟称叔,姬虞的封地又在唐国,故称之为唐叔虞。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载,周成王分封叔虞时“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唐叔虞封地的问题,也就是唐国地理位置所在的问题,历代学者对此都比较关注。明清以前的史学家们多数认为唐叔虞的封地在晋阳,如《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索隐》注曰:“唐有晋水,至子燮改其国号曰晋侯……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在太原是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郡晋阳县,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夏墟、大夏,在今太原晋阳县也。”《水经注・晋水》云:“县(晋阳),故唐国也。”《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元和郡县志》云:“故唐城,在县(晋阳)北二里,尧所筑。”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太原府……又为唐国。”《明一统志》云:“唐城,即太原县治……唐叔虞祠在县(太原)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太原故城……古唐国也,相传帝尧始都此,又夏禹初亦尝都焉。周成王灭唐,而封其弟叔虞,虞子燮以唐有晋水,改国号为晋,亦谓之大卤……盖大夏、太原、大卤、夏墟、晋阳、鄂,凡六名,其实一也。” 时至清初,顾炎武对唐国的地理位置提出异议,认为唐叔虞的封地不在晋阳故唐城,而是在晋南翼城县古唐村。他在《日知录》中说:“按晋之始见春秋,其都在翼。《括地志》:‘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尧裔子所封,成王灭之,而封太叔也。’北距晋阳七百余里,即后世迁都,亦远不相及。况霍山以北,自悼公以后始开县邑,而前此不见于传。又《史记・晋世家》曰:‘成王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翼城正在二水之东,而晋阳在汾水之西,又不相合。窃疑唐叔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于翼。”自从顾氏得出“唐在翼城”结论后,随即有全祖望、阎若璩等学者持反对意见(见《日知录集解》《潜丘札记》),但也有徐继畲等人赞同(见《晋国初考》,清光绪版《山西通志》)。近代,同意顾炎武观点者大有人在,李孟存、常金仓的《晋国史纲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王志华的《姬虞》(见《三晋一百名人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李元庆的《三晋古文化源流》(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陶正刚的《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见《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等都持翼城说;但也有晓山的《唐叔虞封地问题的商讨》(见《山西地方史研究》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张亦彭的《晋祠文物辨证》(见《山西地方史研究》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孟繁仁的《太原史话・序二》(见《太原史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坚持“唐在晋阳”说。笔者在研究地方文化时,反复查阅许多有关资料,认为唐叔虞的封地应在晋阳,理由有七:

一是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及《宗国都城记》等史载,当时晋阳城的北面确实有故唐城遗迹存在,唐代人写唐代事,自然确凿无疑。晋阳既有故唐城,而且是尧所筑,那就有可能是唐尧、夏禹的初都,更不能排除叔虞封唐国都的可能性,看起来《汉书》《帝王世纪》《水经注》等史载并非无稽之谈。但是也不应该完全排除“唐在翼城”之说,因为《括地志》上同书载有晋阳、翼城两个故唐城。

二是《汉书・地理志》对叔虞封唐和后世子孙徙都记载得比较清楚,“太原郡晋阳县”条下云:“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又在“河东郡闻喜县”条下云:“故曲沃,晋武公(侯)自晋阳徙此。”(见《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据此可知,唐叔虞的封地先在晋阳,其孙武侯时徙都晋南,辗转于曲沃、翼城等地。这样就把《括地志》中“两个故唐城”之疑迎刃而解了:一个是叔虞初都时的故唐城,另一个是叔虞后世子孙徙都后的故唐城。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文物

三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誉称。该书中关于唐国“在河、汾之东”记载,看起来与位置在汾西的晋阳不相符,但也没有说唐叔虞封地不在晋阳。太原晋祠原名唐叔虞祠,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汾东王庙”之称;今叔虞殿廊下有《重修汾东王庙记》碑刻,为元至元四年(1338年)太原路举提学校官弋彀所撰,上有“……王祠之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至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之载。若按《重修汾东王庙记》所载,“叔虞封唐于晋阳”与太史公《史记》之说不悖。

四是叔虞封唐时,周成王命以《唐诰》,让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见《左传・定公四年》),意思是既维持夏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尊重戎狄民族的风俗习惯。山西晋南与太原晋阳相比,前者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文化政治中心”(见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定然不是诸戎群狄游牧之地,根本就用不着“疆以戎索”;而后者却是“……盖大夏、太原、大卤、夏墟、晋阳、鄂,凡六名,其实一也”(见《读史方舆纪要》)的华夷杂处之地。由此可见唐叔虞封地在晋阳的可能性,要比在晋南大的多。

五是晋阳古城遗址西南有晋祠风景名胜区,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即有“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之载,是后人纪念唐叔虞所建祠堂。晋祠再南数里,有一大一小两座古墓,正是《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二》所载“唐叔虞墓,在县(晋阳)西南十六里”的唐叔虞与其子燮父墓。这些都是唐叔虞封地在晋阳的有力佐证。

六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南发现8组17座大墓,初步推断,是自晋武侯到晋文侯8位前后相继的晋侯及其夫人之墓。墓中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其中50余件铜器有铭文。特别是1981年出土的饕餮纹方鼎,根据鼎的铭文,证明是商王朝的宗庙之器,于西周初年流落到晋国”(见陶正刚《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晋南的考古发现恰恰没有唐叔虞和其子燮父的墓葬,正说明《汉书・地理志》中“晋武公(侯)自晋阳徙此”的可信与准确。那些出土的“商王朝宗庙之器”均是晋武侯迁都时从晋阳带至晋南,尔后又成为晋侯们的陪葬品。即使晋南发现了叔虞封唐时的“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等物,也不能排除随同唐叔虞后世徙都时一同迁移的可能。

七是考古工作者曾于1979年观察、清理晋阳古城遗址附近的唐叔虞墓,其结果是“此二陵均是明清时期堆积而成。特别是燮父墓,在揭完表面浮土后,内中是由土坯堆积在一齐,并出土了明代青花瓷器片等,土冢下均无墓室和棺椁,证明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土冢”(见陶正刚《晋国早期都城“唐”地考》),似乎肯定了叔虞封地不在晋阳。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同样是考古工作者又于1999年发掘出土了隋代汉白玉浮雕石椁墓葬(墓址在今太原晋源区王郭村),墓主人虞弘的墓志碑上刻有“……薨于并第,以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葬于唐叔虞坟东三里……”字样,难道说隋代开皇年间就存在的唐叔虞墓能埋下“明代青花瓷器片”不成?可见考古工作者尚未找到真正的唐叔虞墓。类似这样的事并不少,1980年文物部门写报告申请发掘东魏丞相斛律金墓,结果却是北齐东安王娄睿的墓葬(墓址在今晋源区王郭村)。目前,晋阳遗址只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唐叔虞墓,并不能说明晋阳遗址没有唐叔虞墓,更不能说明晋阳不是唐叔虞的初封之地。

太原的“城龄”问题

太原市的“城龄”,一般是从创建于春秋末期的晋阳城算起,至今2500余年;如果要把唐尧时期所筑的故唐城也算上,那就比2500年久远得多了。笔者以为:计算太原的城龄,不应该把故唐城排除于外,因为太原城(今太原市)与晋阳城之间的关系远远不及晋阳城与故唐城之间的关系密切。太原城是晋阳城毁后数年,宋将潘美在故城废墟东北20公里的唐明镇所筑,只能算是异地重建;而晋阳城却与故唐城紧密连接、一脉相承。

故唐城从唐尧始筑至毁,大约存在2000余载,不仅做过尧的初期都城,而且是西周初期唐国(后因境内有晋水而改称晋国)叔虞、燮父两代诸侯的国都。春秋末期董安于构建晋阳城时,看到故唐城残破颓塌不可修补,便在其旁重建新城。故唐城与晋阳城并存800余年,唐代史籍所载“南半入州城”实为西晋永嘉初年(307年)刘琨展筑并州城时所为。故唐城的“南半”入州城后“削为坊墙”,“北半”日益破败最后竟沦为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了。今晋阳古城遗址风峪沙河以北的罗城、城北二村之间,有一座不足千人的小村庄,名曰“棘针村”。棘针村俗称“圪针窝”,其名由来已久。从方位上看,圪针窝紧挨并州城(府城)的北城垣遗址,当是唐代“北半见在”的故唐城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文物

太原古城篇2

2、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

3、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

5、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6、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

7、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

8、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太原古城篇3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雄藩剧镇,非贤莫居。”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

太原曾是九个封建政权的都城,同时又是历朝历代的军事重镇,古称“晋阳”,又有“北都”“龙城”“锦绣太原城”等美誉。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自古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悠久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自然造化赋予太原独特的人文环境,使得太原在文化上极富个性和风采。

我对太原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第一次接触太原,大约应当追溯到小时候听郭兰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歌唱家清甜圆润的嗓音,加上民歌婉转流畅的风味,使得太原这片“地肥水美五谷香”的热土,在我心中幻化成为一位扎长辫、着花袄、肤色黑红健康的乡村少女。长大之后,对许多城市都心存向往,繁华现代如北京、上海,风景醉人如杭州、桂林,古韵悠然如南京、西安。中国的城市万万千,如同一位位淡妆浓抹的名媛,虽风格各异,却都让人意乱情迷,魂牵梦萦。太原,从来都不在向往之列。她不善修饰,少言寡语,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黑乎乎的煤矿和酸溜溜的陈醋,也总难登大雅之堂。在看客眼中,她是那最不起眼的小妹,躲在墙角看“姐姐”们争奇斗艳,自己却连露脸的机会也没有。

从来不曾想过,她居然也是从历史中翩然走来,她居然也有过这样辉煌灿烂的文化。唐尧故地,万千华夏子女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居然名由她始;2500多年的建城史,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盛衰浮沉她居然参与了多半;九个封建政权的都城,历来的雄藩重镇,贤臣名将辈出,使她平添了许多豪迈和悲壮;文人墨客荟萃,少不了的诗画风流,又给她笼上几许妩媚与多情。

原来,是我一直误解了她。她不是唱着山歌的烂漫少女,而是真正的名门之后。她蒙着轻纱从历史的烟尘中款款走出,经过那样多的沧海桑田、人事沉浮。跨越历史长河的艰辛跋涉,使她的衣饰不再华美,使她的声音不再甜美,但是雍容的气度不会丢,满腹的才情不会少。她只是骄傲,骄傲地不肯将自己的风情展示于人前,骄傲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钟子期。我愿成为她的钟子期,向世人诉说她的美。

她,古称――“晋阳”。古体的“晋”字,犹插着弓箭的箭袋。远古时期,这里位于中原和草原的交错地带,人们素有崇武尚箭之风,故而把自己的居住地命名为“晋”,境内有水,自然为“晋水”。晋水之北崛起城市以后,依照古老的惯例,山南水北谓之阳,“晋阳”之名应运而生。

山河来天地,人物变古今。观离合而兴怀,谈盛衰而吊往。古城晋阳哺育出的千古风流人物,与她的名号一样壮怀激烈,荡气回肠。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贤德仁义,视死如归,昭示了君王为人为政的基本原则;死士豫让,狷介刚烈,无畏无惧,只为向世人诠释知恩图报的深刻内涵;战国名将赵奢、李牧、廉颇,更是人中豪杰,个个魄力非常。汉文帝刘恒,大业由太原始,开启了汉王朝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文景之治”,千古流芳。三国时孤胆英雄刘琨,闻鸡起舞,死守晋阳,最终英雄饮恨,可叹可敬。

这些仁人志士中,最杰出的当然是“太原公子”李世民。当年的李世民,面对苇泽关外狼烟四起、群雄争霸,汾河两岸仙楼耸峙、气象万千的景致,心中勃发起万丈豪情。因了太原,他的雄韬伟略、经世才干喷薄而出,惠泽中华大地。因了他,太原城也备受瞩目,永载史册。大诗人李白游历太原时曾写下这样的千古名句:“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所谓贤城与贤人的相得益彰,大抵如此吧!

太原城经历了这样多的历史激荡,孕育了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却并没有变得粗犷不耐,只因她是傍水而生的城市。“临汾水而濯心”――太原的文人们在汾水的洗濯下,心灵澄澈,妙笔生花。曾有人开玩笑说,太原诗人支撑起了半部《全唐诗》。话虽有些夸张,却不无道理。王维、王之涣、白居易、王昌龄、温庭筠、米芾、元好问、白朴……无一不值得在中华文化史上为他们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王维,是唐代中国诗人中的性灵派大师,更是传统文化的灵魂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山水诗,被后人奉为山水诗中的极品,有一种阅尽人生、返璞归真的沧桑感;他的画,更是被尊为文人画的鼻祖。坡曾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盛唐诗人王之涣,一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成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名垂千古,妇孺皆知。太原白乐天,“肯把黄金买白诗”,继承白话传统,抒发人文情怀,故而成就了《琵琶行》《长恨歌》这样重比黄金的优秀篇章。“金元诗冠”元好问,以诗论史,以史入诗,反映太原的兴衰荣辱,是一位“雄浑高雅、博古通今”的大诗人。元曲大家白朴,一生创作数十部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演绎爱情故事的大家……太原,将她的灵性毫不吝啬地赠与她的子女,传承着中华古老文化的悠悠血脉。

不知不觉间,太原已经在历史中行进了两千五百年,这是多么久远而又沧桑的岁月。两千五百年的太原,她的兴衰史,竟然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惊人地合拍,可以说古城太原是古老中国最好的缩影。两千五百年的太原,随着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今天,却少了豪迈与霸气,多了沉默与无奈。但,纵是沉默,也掩饰不了她眸中的坚韧与灵动。

宋代词人沈唐曾留词《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两千五百年的太原,你的内心深处是不是还时刻描画着自己昔日的风姿绰约,怀念着儒将才子云集的似锦年华?

太原形胜在历史,太原灵脉在人文。太原,你从历史中走来,洗尽铅华;你必将继续走进历史,上演一幕又一幕盛世传奇。

渡桑干

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并州道中

唐・杜牧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晋祠

宋・欧阳修

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事豪侠,战争五代几百年。

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绿埋空垣。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镜照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

废兴仿佛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

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

(高中生课外阅读古诗文)

演习演练

阅读李白的《太原早秋》,然后回答问题。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 诗歌前两联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用了哪些方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点明诗歌所描写的季节与地点。花儿凋落、星宿下行、塞外霜浓、黄河云起都是对太原早秋特征的描写,尤其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诗题相扣,韵味油然而生。

太原古城篇4

北京古玩城是国内首家可经营文物监管范围文物的旧货集散城,营业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不仅为全国之翘楚,而且是亚洲之最。城内有300多家在文物部门监管下经营古玩的店铺,主要经营古旧陶瓷、珠宝钻翠、古旧家具、中外字画、古旧钟表、玉器骨雕、地毯刺绣、金属工艺、奇石根雕、纸墨笔砚、景泰蓝、文物等10大类上千个品种。古玩城内还设有国内首家专业拍卖厅,定期推出新旧艺术精品。

点评

北京古玩城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古玩市场。作为北京的新一景,12年来,它吸引了无数的中外古玩收藏爱好者,其规模、影响、经营以及销售额都堪称全国之最,仅古玩城本部大楼内就入驻了500多家古玩商。纵观古玩城内,宏伟巨厅,高大通顶,开阔豁然,气宇轩昂,激扬心境,秦砖汉瓦、魏碑唐佛、宋砚元画、明木清瓷、民国翠戒,琳琅满目,留连其司,神清气爽,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古玩龙头,北京古玩城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古玩市场发展的缩影。在这座古色古香又不乏富丽堂皇的充裕着浓浓艺术气息的大楼里,人们无不为祖先的聪明才智而惊叹,为精美绝伦的古玩而流连忘返。其古朴风格和丰富的内涵都给人以高雅的艺术享受。如果说潘家园市场以其浓郁的民间特色享誉海内外,那么古玩城则以高贵典雅名扬于世。

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

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建于1999年,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主楼上下三层,分为古玩、瓷器、字画、工业品、明清家具等5个区,年成交额达2亿元左右。由于具备这样的实力,加上近年来又成功举办了民间艺术博览会、全国剪纸博览会、全国首次中华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等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博览会,送仙桥艺术城在全国古玩市场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点评

送仙桥古玩艺术城是一座极富特色的古玩市场,它坐落于文明遐迩的成都青羊宫、杜甫草堂、百花潭和文化公园之间,与新建的四川省博物馆临街呼应,是镶嵌在“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春”的浣花风景旅游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艺术城的市场内红色琉璃瓦盖顶,高低错落,回廊曲折,将现代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今辉映。既是四川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又是集中展示、展演、展销民族民间工艺品、收藏品的服务中心。送仙桥古玩艺术城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与北京的琉璃厂、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并驾齐驱。送仙桥也是成都人最喜欢的去处,在这里,珠宝玉器、文房四宝、金石字画、古旧书籍、古今家具、编织艺术、手绣蜡染、紫砂奇石、乌木根雕,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美轮美奂、令人叫绝的艺术品,还有成都厚重的历史、洒脱的风格、悠闲的情怀、朴野的趣味、儒雅的气质。

郑州古玩城

郑州古玩城始建于1997年,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国内最大的古玩市场之一。商场一楼为玉器、木器工艺品经营区,二楼为古玩杂件经营区,三楼为字画美术品经营区。大楼北侧为自由交易区,主要经营字画装裱、大型瓷器和古籍善本。大楼四楼以上为夕阳楼及空中花园。市场现有商户500余家,从业人员千余人,资产1.4亿元,有20000余平方米的交易场地及附属设施,既是古玩艺术品市场又是旅游景点和特色购物中心。开业七年来已发展为中原文化的对外窗口、交流中心,成为中原民族文化产业的代表。

点评

河南是我国民间收藏文物古玩的大省,民间流散了数不尽的文化宝物,作为中国最大的古玩工艺品市场之一的郑州古玩城为这些流散在民间的“宝贝”提供了一个价值回归的交流场所。市场以其经营特色以及经营规模确立了其在中原文化市场的中心地位。2001年与2003年郑州古玩城参加了国人瞩目的第六、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为古玩城走向国际市场大交流、大发展辅平了道路。郑州古玩城本着“以商扬古,以古促商”的经营理念,令这座古玩城不仅是是一座华丽的艺术品商场,同时也是一座宏大的民’司博物馆。使收藏者在这里不仅可以交流、交易藏品,还可以大开眼界。

潘家园旧货市场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是全国最大的古玩市场之一,经营各种文物书画、丈房四宝、瓷器及木器家具等,共有3000多摊位,潘家园目前从业人员近万人,整个市场从类别上可划分民间x-Ea区、旧生活用品区、字画区、瓷器区、铜器区、旧书刊区和仿古家具区等几大部分:这里是北京最便宜的旧货市场,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点评

潘家园是全国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工艺品集散地,是一个能给收藏家带来乐趣和财富的地方,流传着很多沙里淘得真金的故事。不仅国内的收藏爱好者对潘家园流连忘返,许多外国人也钟情于潘家园,因此,“吃烤鸭、登长城、逛潘家园”是外国人来北京首选的三件事。潘家园旧货市场的经营特色让人放松,感到自在随意。这里大多数物品就摆放在地上,人们穿行其间,可随意观看,也许就能碰到“宝贝”。经营者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远至、新疆,近至天津、河北,涉及汉、满、蒙、苗、侗、维、鲜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中原的文化历史与边寨的民族风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艺人和经营者带来了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古玩艺术品。如今这里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特色文化市场,每到双休日都会有数万人从四面八方来赶场。

广州西关古玩城

广州西关古玩城位于著名的泮溪酒家和荔湾湖公园旁边,是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清雅幽静、古色古香的古玩专业街,是经广州市文化局、公安局、工商局等批准经营的合法古玩市场,专营古旧陶瓷、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翡翠玉器及不同类型的新旧艺术品,且其中材质优良、工艺精湛、珍稀名贵的佳品更不乏其数,这里还经常举行展览会、鉴定会和拍卖会等活动。

点评

广州西关古玩城的特点是档次起点较高,拥有一批知名的、实力雄厚的收藏家和古玩商。广州市西关古玩城是广州市唯一的大型古玩市场,也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集散地,不少境外或本地商家利用广州出入境的便利,到港、澳乃至欧洲等地征集古玩精品带回这里,再流向全国各地。西关古玩城融人文风景、传统文化于一体,这里经营的古玩,既有商彝周鼎、汉简宋瓷,也有石器木雕、历代钱币、翡翠玉石、锦盒金石等民司工艺品及各类文物监管物品,这里还不定期举行展览会、鉴定会和拍卖会。

广州西关古玩城是一个融购物、交流、鉴赏于一体的文化市场,也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传统文化、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吉林古玩城

吉林古玩城建于1997年,它坐落于长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重庆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环境优越,是东北最大的古玩市场。古玩城成立至今,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营业面积也从由原来的2000扩展到5000平方米,商户269户,2003年交易额1380多万元,是辐射东北、内蒙、外连东北亚的举足轻重的古玩市场,被评为

点评

吉林古玩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里集古玩之精粹,藏珍品于历代,俗至民间工艺,雅到皇室贡物,近到清末民国,远到春秋,上至高山石刻,下到浪木根雕,文物之多,闻名遐迩,不仅国内的朋友喜欢来这里参观交易,一些从海外来旅游的人也不例外,用他们的话说,在这里觅寻中国的古玩,既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发现,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艺术带回去,将有助于更加了解这个伟大国度的文明。

海王村工艺品商场

海王村工艺品商场,属京城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商场内分前厅、回廊、后厅,经营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绿地花园面积为300平方米,商场现既是琉璃厂地区的重点涉外接待场所,又是东方园林式的经营古玩庭院,商场经改造、调整、内部压缩、合并,现有经营户约60余户。

点评

海王村工艺品商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玩商场,也是京城第一家古玩商场。

市场地处琉璃厂重点旅游接待区,自1993年以来成功地接待国外各类型代表团外事活动约60余次,嘉宾几百万人次,在港、澳、台及欧、美国家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由于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地,因而商品极具地方特色。市场经常举办古旧图书展销会、硬木家具展销会、书画展销会等。市场管理井然有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曾光临参观购物,更÷海王村工艺品商场享誉海外。

太原古玩城

太原古玩城兴建于1999年,是经山西省丈物局、太原市文物局正式审批的经营文物艺术品的正规市场。主营项目包括古玩、名人字画、珠宝玉器、邮币卡、根雕奇石等。占地面积7300平方米,共分六大营业区,商业用房200多间,同时还设立星期六假日市场。

2002年~2003年,太原古玩城同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共同举办了“山西省民间收藏精品展”、“山西古陶瓷展”、“山西省奉命文物展”、“全国奇石交易会”、“山西奇石精品展”等多项大展,同时还举办了山西古陶瓷研讨会、山西奇石研讨会和天然艺术与人文艺术研究会等大型活动:

点评

太原古玩城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由于以太原古玩城为首的山西古玩市场一直以来充当的是一级批发商的角色,大量的古玩被运往北京、浙江、河南等地二次消化,在那里以高价卖给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山西市场古玩价格与北京等古玩市场发达地的古玩价格相差悬殊,最大可相差10倍以上。

太原古玩城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档次最高、人气最旺的古玩市场。古玩城管理委员会从兴建市场开始就联合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共同管理市场,共同举办各种展销、研讨等大型活动。古玩城还联合山西省文物总店,在场内开设了山西省文物总店的窗口,并邀请了原太原画院院长,原太原书法协会会长及十多名国家一级书画师加盟古玩城,分设了工作室,使古玩城突显了名人效益。

由于山西古玩市场的外向型特点,这些年来,太原古玩城在全国形势的带动下发展迅速,古玩交易日渐升温,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太原古玩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西安中北古玩城

西安中北古玩城,当地人都称朱雀路古玩城,坐落于西安市朱雀大街中段。该古玩城建于1998年,是目前西安市规模最大的古玩市场。西安古玩城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为钢筋大棚式建筑,里面共有固定营业的文物商店260多户,另外有两个史易大厅,呈东西纵向排列的商店过道中间则密布150多个摊位。

点评

西安中北古玩城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这里的文物商店专业性很强,很少有小而全的商店,一家店铺便是一个主题,有专门的古陶商店,也有专门的古瓷商店、古币商店、古玉商店、古画商店、青铜古镜商店、唐三彩商店等等,买主可以更方便地挑选自己想购买的古玩。而且,正是这种分别类,也印证了古玩城里有一批眼力高的鉴赏家,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西安中北古玩城的真货比率大概在全国所有的古玩市场中是最高的,这里固定经营商店出售的文物古玩,真品比率高达5%~8%,真货也以关中地区的器物为主。其实,不论是古玩城还是八仙庵,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比率,关键在于西安独特的历史厚度,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史,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文物珍品,留待人们去发现、去探究。

合肥城隍庙古玩市场

合肥城隍庙古玩市场成立于1997年,总面积18000平方米,固定门面150家,固定摊位多达500个左右,每逢周六、周日,省内外民间古玩爱好者和收藏者来市场交易、交流。临时摊位多达500多个,经营品种齐全,包括历代古旧陶瓷、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翡翠玉器、铜器、红木家具、旅游工艺品、邮币卡等,该市场文化氛围农厚,休闲娱乐、设施齐全。思惠楼、“清心茗座”艺术沙龙融展览与休闲为一体,是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

点评

太原古城篇5

关键词:昆仑;标准;五台山

中图分类号:B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176(2011)04-0044-04

古昆仑的确切位置,自战国时代就已消失在先民的记忆里。屈原在《天问》中发出:“昆仑县圃其居安在”的慨叹。寻找昆仑,甚至成为一项国家工程。据说昆仑在黄河的源头,《史记・大宛列传》“汉使穷河源”天子案故图书把昆仑定在西域。――最终找过了头也没有定出哪一座山是昆仑。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昆仑只能在文明的出发地去找。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地方,就是五台山!

一、从昆仑山与古恒山的方位关系。可断定五台山即昆仑山

《山海经・西次三经》槐江山:“南望昆仑,……东望恒山四成。”《淮南子・时则训》:“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所道。”据此可知,昆仑和恒山都在古人认为的日月运行的路线上,昆仑在古恒山之西,且相距在可视范围内。只要确定了古恒山,古昆仑山的位置就可大致确定下来。

古恒山即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的大茂山,西距五台山主峰70余公里。《太平寰宇记・真定县》:“情《图经》云:大茂山,恒山之异名也。”《汉书・地理志・常山郡》载:“恒山北谷,《禹贡》恒水(今横河)所出,东入(今唐河)。”这一记载准确说明了古恒山的位置。梁勇在《恒岳考》中详细论证了古北岳恒山即今大茂山,并得到了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诸多历史地理学界权威认同。谭其骧主编《中国古代地图集》赵・中山图,在五台山东大茂山标有:“恒山(常山、华阳)”。古恒山位置确定后,从五台山能不能东望恒山,徐霞客在《游五台山日记山西太原府五台县》有如下记载:“老僧石堂送余,历指诸山日:北台之下,……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至此,可初步断定五台山即古昆仑山。

二、从传说中的太阳所入之地。判断五台山即是昆仑山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说,河出昆仑“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悬圃。”《楚辞・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由此可知,昆仑在太阳运行路线的西端,为日月隐蔽其光明的悬圃所在,那里还有醴泉和瑶池。

结合前文,在古人看来,昆仑和恒山都在日月运行线路上,且昆仑在西端。这就是说,存在一条与天上日月运行路线相对应的地名。事实上,这条太阳运行地名链至今依然存在。中华文化的主体在东方的日本和西域的昆仑山之间,就是这一遗迹的体现。但这已经是文明扩展后的情况。在遥远的古代,“日本”和昆仑之间的距离要近得多。在五台山的东西方向上,有一串表达太阳运行的地名链。这些地名东起白洋淀,经保定中部,过古恒山,向西延至五台山。它们依次是州镇、大冉镇、阳城镇、古恒山、晋阳等,“莫、冉、阳、恒、晋”表达出太阳从升起到降落全过程,关于这一点用古文字表达更形象:咎、霖、号、匣、毪。从字形上看,太阳出于林木之下,逐步升到树梢,直到天上,然后又落回大地。

就这些地名本身而言,它们都与太阳运行有关。州镇在白洋淀东岸,今有莫州古城遗址。

《大明一统志・河间府》:“莫州城,汉为县属瀛洲,唐置州改为莫。”莫字的甲骨文替表示太阳还在丛林之下。《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中。”,通林;“冥,明之藏也”。可见,莫与日出有关。古瀛洲在白洋淀周围,而瀛洲也是传说中的日出之地,即最早的“日本”。

大冉镇在州镇西50公里处。冉字的金文霖,正好表达出太阳升到树梢这一过程,描述日出往往也用“冉冉”二字。莫州在任丘市,在古人看来,太阳从任丘到达冉地,早上的时光很快逝去,这就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中“荏苒”的来历。如同太阳初升一样,人的出生也用“妊娠”。殷墟妇好墓曾出土石牌,上面刻有:“妊冉人石”,说明“壬(任)、冉”作为地名确实存在过。

阳城镇在大冉镇西18公里处,有古城遗址。阳字的甲骨文早,表示太阳已离开地面一定高度。

古恒山今名大茂山,在阳城镇以西80公里处。恒山又称常山,《说文》:“恒,常也。”“常,下帚也。”说明恒、常皆有下落之意。恒与亘字形接近,而亘、回甲骨文《英384》字形相同,恒字的金文也表示日月落地的过程。恒山又名常阳,《路史・炎帝》云:“常羊,华阳之常阳也。”《山海经・大荒西经》:“常阳之山,日月所人。”这与恒字金文表达意义相同。

晋阳,即今太原。徐才宗《国都城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帝王世纪》:“晋阳属太原,在冀州太行恒山之西,……于周为晋,今司隶并州之域也。”在古人看来,太行恒山之西为晋地。晋字的甲骨文替其上部为“矢”的甲骨文字形,从箭头所指看,正是太阳隐蔽光明的示意。五台山为晋地,古属并州,正在太阳隐蔽光明之地。

太阳运行地名链的中部,就是阳字地名密集区。在军城、扶舆城之间,方圆几十公里之内,集中了40余个与太阳有关的地名。这些地名集中出现在几百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可能用阳的方位意义即山南河北来解释。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晋图上,“阳”地也位于上述区域正中。这里应是太阳崇拜的核心区域。

在太阳运行地名链的两端,分别是瀛洲和并州。据前文,莫州城古属瀛洲,瀛洲为传说中的日出之地,至今东瀛仍指被当作日出之地的日本。恒山之西五台山周围古称并州,《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正西弁州日并土,……正东阳州日申土。”丁山认:日出为阳,日人为。可见,并州与并土一样,当指日落之地。也就是说,在太阳运行地名链的两端分别连接着太阳升起和下落之地:

并州(五台山)-替-亘-军城-阳字地名集中区-早-霖-扶舆城-替-瀛洲至此,五台山为古人的“悬圃”之地已无悬念。不仅如此,在今五台县,有做为滹沱河上游与中游分界点的瑶池村,而《禹本纪》说河出昆仑“其上有醴泉、瑶池。”

三、从古黄河的源头,看五台山即是昆仑山

《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人禹所导积石。”《山海经・西次三经》云昆仑丘,“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水经・河水》云昆仑虚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根据这些文献判断,古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东北方,南流又东流,“贯穿”古渤海。

从山西省地形图上看,滹沱河发源于五台山的“东北陬”,西行、南流几乎绕五台山一圈

后,东出太行山,在五台山正东天津海河人今渤海。五台山海拔3061米,是华北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为本区域众河之源。滹沱河、清水河、磁河、沙河、唐河都发源于此,汾河、桑干河也发源于五台山附近。

古黄河在河北省安平县与滹沱河汇合后北流,经保定又折向东北,贯穿白洋淀经天津人海。这就是谭其骧考证的古黄河,并得到了任美锷在地质构造角度上的证实。这一时期,滹沱河被先民认为是黄河的上游。从青藏高原下来的一支水,在石家庄北与滹沱河汇合前称作洛水,即《史记》记载赵与中山的界河溥洛水,实为古洛水。沱、无达、库池、恶池、滹沱等常见于《山海经》、《周礼》、《礼记》、《史记》等古籍中,其地位与“河水”相当。滹沱河是文明起源阶段河水的源头,只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先民发现河水的真正源头更加遥远。滹沱河出太行山后,其河道非常宽广,最宽处达6公里。《太平寰宇记・饶阳县》:“枯白马渠,在县南,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上乘滹沱河,东流入下搏界。《水经注》云:滹沱河又东,自白马渠出。李公绪《赵记》云:此渠魏白马王彪凿,俗谓黄河。”由此可见,滹沱河在唐代以前曾名黄河。滹沱河发源于五台山东北,贯华北平原上的古渤海,入于今渤海,其下游至今仍名海河。

滹沱河被认为是古黄河的正源与其下游孕育了华夏文明有关。其下游恰恰是以阳字地名集中区为标志的太阳崇拜区域,而太阳崇拜是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人类进入定居社会以后,农业对气候因素依赖性增强的结果。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农业的大发展,依赖于河流泛滥提供的肥沃土壤,以至于河流泛滥区域过小时会造成饥荒,过大又造成洪灾。上述太阳崇拜区域古代农业的大发展,同样得益于古黄河的恩赐。四、五台山和昆仑山,都与五帝存在密切关系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庄子・至乐》:“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穆天子传・卷二》:“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山海经・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四方,在昆仑东北。”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昆仑不仅与黄帝关系密切,与其他古帝也存在某种关系。从方位上判断,昆仑在这些古帝活动区域的西方。这说明当时先民活动中心在昆仑山东方,这与五台山以东存在的以密集的阳字地名为标志的太阳崇拜核心区域相吻合。这里有陶唐氏起源地唐县,有尧帝的都城尧城,有丹朱的府邸丹朱城,有尧帝访贤所过访舜桥和《水经注》曾记载的舜祠,有颛顼城在高阳县,有帝喾妃子陈峰氏居地庆都县,有黄帝和符的釜山等。

五、昆仑山与五台山,都是先民心目中的圣山、神山

《山海经・海内西经》言昆仑为:“帝之密都”,“百神之所在”,《汉书・礼乐志》:“神之游,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淮南子・本经训》:“神昆仑。”可见,昆仑可谓神仙聚集的圣地,又是这一带的最高峰,当然也就成为先民朝拜的圣山。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名山之首,神圣之气犹在。绘于1000多年前的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描绘了从不同途径到五台山朝圣的盛况,可见渊源之深。

六、从昆仑山附近存在火山看,五台山即是昆仑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昆仑山“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然通燃。这就说明昆仑山附近存在火山,并且未完全熄灭。

五台山所在的忻州地区与大同为邻,闻名世界的大同火山群就在五台山主峰北70余公里处。尹赞勋说大同“最新火山活动大约发生在十万年前到六、七万年前之间”。这就是说仅仅几万年前,大同的火山还在喷发,五千年前留有余烬也完全可能。另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了大同市西南方几十公里处火山活动的情景:“山上有火井,南北六十七步,广减尺许,源深不见底。炎势上升,常若微雷发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并且“井东有火井祠,以时祀祭焉。”有专家认为《水经注》之火山活动记载,可能是煤层自燃现象。即使是煤层自燃,五台山也满足这一条件:山西多煤世所公认,出现煤层自燃并非罕见。

综上所述,昆仑消失的真正原因在于:一方面,昆仑是黄河的源头,而黄河的源头是随着先民认识的深入而不断上溯,因此,昆仑也不断上移;另一方面,昆仑本在文明中心的西部,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昆仑也就随着地域的扩张而不断西移。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东边的日出之地的瀛海(古白洋淀)和西边的日落之地的昆仑(五台山)之中部。今天中国文化的核心区处在东边的日本和西部新疆昆仑山之间,就是这种格局的遗迹。

参考文献:

[1]梁勇,恒岳考[J]地名丛刊,1985(4)

[2]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3]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Z],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4]丁山,九州通考[J],齐鲁学报,1941(1)

[5]谭其骧,《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A]中华文史论丛・第七辑[C],1978

[6]任美锷,黄河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J],科技导报,2002(9)

太原古城篇6

古交市,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东麓,省城太原以西50公里处,是一座现代化新型工矿城市,也是太原市唯一的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7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3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2.2万,其中城镇人口14.5万,农业人口7.7万。

古交群山环抱,汾水穿境,丘岭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604米。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平均温度9.5℃,年平均降雨量420mm。无霜期平均202天。全市土地总面积228.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141.12万亩,未利用土地80.36万亩。

古交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属赵,汉、魏、晋及北朝均为晋阳县西陲,隋唐以来属交城、阳曲二县。1958年设立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88年撤区设市。境内文物古迹繁多,古遗址有凤凰岩旧石器遗址、石千峰旧石器遗址等;革命纪念地有关头村晋绥八分区机关驻地旧址、睦联坡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狐爷山、二龙山、东西仙洞、千佛寺等;传统民间艺术有撕纸、威风锣鼓、八音会等。

古交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太古岚铁路和太克、榆古、古离等省级公路穿越全境。正在建设的太兴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85公里;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太古高速公路建成后,古交至太原的距离将由50公里缩短为22.6公里。

古交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51种,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煤田面积754平方公里,探明储量80.4亿吨,而且种类齐全,有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此外,已开发利用的还有铁矿、铝土矿、石英、长石、石膏、白云岩、石灰岩等。目前,形成了以煤为主导,焦化、电力、建材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3∶74∶23。

“十一五”时期,古交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新型煤化工、新能源产业及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总目标,面对各种不利因素,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发展不松劲,改善民生不懈怠,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转型迈开步伐,城市面貌大为改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新农村建设日见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27亿元,财政总收入13.8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81元,其中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52.9%、159.4%、59.2%、122.5%、68.3%和53.7%。

经济转型迈开步伐

坚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齐头并进,引入了华润、煤运能源等国有大型企业,全面完成了煤矿资源兼并重组,煤矿由84座压减为25座,产能由1365万吨提升为1665万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开采明显提升。实施了108个工业调产项目,电力、焦化、铸造、新型建材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新能源新产业开始兴起。餐饮住宿、连锁超市等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拉开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序幕。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培育了蔬菜、小杂粮、脱毒种薯、华阴杏、核桃套种中药材五大种植基地和特种野猪、生态黑猪、高效绵羊、原黄鸡、梅花鹿五大养殖基地。壮大了海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了406个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机制,完善了农业科技、气象等服务体系。实施了水保治理、公路改造、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五个全覆盖”。累计投资2.13亿元,高标准建设了44个新农村。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完成了道路拓宽改造、汾河景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了马兰滩等一批住宅小区。太古高速公路、太兴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新增住房面积10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7.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1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358天。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创建卫生城市县级市第二名。

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狠抓以煤矿为重点的安全监管,完善了行政、技术、监督三个“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下井检查等四项制度,淘汰落后矿井59座,提高了安全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持续开展了安全生产整治、隐患排查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连续五年保持了安全平稳的良好态势。[论文网]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完成了128户企业516个项目的污染源整治,关停了11个焦化企业和47个洗煤企业。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三环生态圈”建设,累计新增造林面积29万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66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县级市第二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新建改建中小学校89所,建立了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贴机制。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救助水平日益提高,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敬老院,实现了“五保户”集中供养;城市低保分类施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十一五”时期,古交市获得的荣誉有: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县市、教育部阳光体育先进市、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市、省级农村卫生达标先进县市、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先进单位、全省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汾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先进县市、全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全省新增就业岗位与解决零就业家庭工作先进县市、太原市城乡清洁工程优秀市、太原市节能减排优秀县市、太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先进市。

太原古城篇7

出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向西行50公里,就到了坐落在吕梁山东麓、汾水之滨,以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三晋的新兴工业城市——古交市。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土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随着一批批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古交市的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了现代化城市的新气象。

如今,当你驻足风景如画的汾河岸边,浏览那匠心独运、造型别致的绿色园林景观;当你徜徉在宽敞整洁、畅通有序的街道上,尽享小城的繁华与安宁;当你登上高高的月亮峁,流连在新近崛起、设施一流的现代化高中校园,俯瞰古交全景,你会感悟到古交的万千变化,会对古交的明天充满信心。

古交,这座发展中的新型能源城市正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依矿而立,缘矿而兴

古交矿产丰富,依矿而立,缘矿而兴。煤炭资源丰富是古交市的优势,也是全市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主要支柱,并以此跻身于全国、全省能源建设的行列中,成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田面积7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6亿吨,占山西省储量的二十分之一。储煤是全省储煤密度的五倍。除煤、焦、铁产业外,古交的林、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古交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太古岚铁路和太佳公路穿越全境,太古高速公路今年将全线通车,届时必将扩展古交与外界的联系。

古交市的前身为太原市古交工矿区,1958年设立。1988年经国家批准撤区建市。作为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计划重点开发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古交市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基础设施、公众福利等各项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古交是省城太原连接晋西北的唯一城市,辐射晋西北9县200余万人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跨入新世纪之后,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之后,开放的古交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境界。随着古交电厂、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公司百万吨焦炉的相继建成投产,再一次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古交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二产、强化一产、发展三产”的战略决策,并且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打造宽松的投资环境,自此,古交市步入了改革和开放的快车道。

抢抓机遇,蓄势转型

“十二五”时期,是古交抢抓机遇、蓄势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迎接挑战中探索新思路,在把握机遇中谋求新发展,努力开创古交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古交因多年依托煤炭资源的先天优势,形成了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投资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煤炭下游产品缺乏、附加值低,难以抵抗市场风波;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步伐缓慢,规模以上企业逐年减少,发展的后劲不足;新兴产业培育刚刚起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的驱动效应一时难以见效;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制约仍然很多;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普遍较小,规模化、品牌化效应依然不足,因而产业结构超重、单一、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把经济转型作为根本出路,坚持科技引领,突出项目带动,借助内强外联,着力走出一条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立足于为城市强筋壮骨,古交建设了一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的工程。主要工程项目有:城市路桥改造。除新建成火山汾河大桥之外,先后拓宽改造了西曲汾河大桥、胜利桥、滩上桥、镇城底汾河桥等5座桥梁,新建改造了滨河北路、迎宾路、义学路、青年路、桃园路、滨河南路、振兴街、金牛东大街等8条市政道路。城市亮化硬化美化。实施了滨河北路、滨河南路、青年路等18条城市主干道路和12条小街小巷的亮化工程;高标准硬化了市内18条主要街道的人行道,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对外开放形象。

未来几年,古交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恢复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叠加期,更处于转型跨越的加速期,走好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到古交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一个转型难度大、极富挑战性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古交市多年来一直在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上寻求突破点。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对于古交这个因煤而兴的城市而言,优势在煤,但也不能完全靠煤炭。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煤与非煤并重,“三次产业并举”,真正“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走出一条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科技支撑、多元发展的转型跨越之路。

山水园林城,省城后花园

古交市坚持科技引领,突出项目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转型,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循环利用项目,进一步延伸“煤—焦—精细化工”、“煤—电—新型建材”产业链,推进煤炭产业向高、精、尖延伸;全面实施非禁即入政策,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促进退出煤炭领域资本的就地转化,形成“二次创业”,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加快建设以工补农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村容整治帮扶方式、产业发展助推方式、农民增收扶持方式、村企互动发展方式相结合的以工补农、以企帮农、城乡一体、全面进步的和谐发展之路,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按照“山水园林城、省城后花园”的定位,在全市启动实施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统筹搞好城乡公路网络化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围绕建设“蓝天碧水”之城,继续开展煤炭行业矿井废水治理,强化焦化行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大力实施“三环生态圈”战略,打造城市森林公园;重视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深入实施“百校兴学”工程,继续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

太原古城篇8

作为太原最负盛名的古玩市场,南宫 (太原市工人文化宫的简称)古玩街是太原对外的一张特色名片。在这里,外地人会联想到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潘家园,但在太原人眼里,这里默然记录着太原行走的足迹。

从简易“棚”到规范街

“盛世古玩,乱世金”,说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收藏价值观。在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它们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康熙年间和清末民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猛发展,收藏又一次热了起来。南宫古玩街便是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崛起的省城第一家大型古玩交流中心。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许若军是太原古玩市场建立的发起者与推动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山西最早的古玩市场是‘棚’,这也与晋商有关。明清时代,晋商中就有不少人是收藏家,有的晋商家族还经营着古玩店、字画店。每年的正月十五,在晋商的发源地祁县古城就有临时搭建的‘棚’作为文玩的交易场所,而棚内交易的古玩大多是一些富室藏品,如铜器、玉器、瓷器、字画、贝雕、琉璃、名人字画等。”

“随着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古玩收藏受到了政治、经济环境的极大影响。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才陆续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场所。”时任府西艺苑总经理的许若军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因太原市城市规划的需求,古玩市场不得不从府西艺苑搬出。同时期成立的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作为一个民间机构,在寻找场地方面几费周折,最终与同样处于边缘化经营的南宫达成共识,于是古玩市场最终落脚目前的南宫南街。

许若军告诉记者,由于搬迁仓促,各项准备措施都不足,刚搬迁到南宫的古玩市场从外表上看又像极了明清时期的“棚”,当时的收藏家与买家都是在简易搭建的窝棚里交流。后来,随着南宫市场经营管理科对市场的逐步完善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南宫古玩街经营科郗方晋副科长从另一个方面向记者展示了目前市场的情况:南宫古玩街形成于1994年,随着大量古玩从业者的涌入,原有的简易商铺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除了开辟南宫原有的闲置空间外,又在 2004年自筹资金盖起了5层楼的南宫收藏文化广场。发展到今天,北文化楼有9家商户,东院辖区有15家商户,南文化楼辖区有56家商户,南宫收藏文化广场有64家商户,合计面积达30903平方米。

目前,南宫日吸引客流量近千,周末早市更会吸引太原周边县市以及外地商客、游客达万人之多,不仅受到国内藏家的亲睐,更受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藏家的重视,被圈内誉为“华北最大的古玩市场”。

尽管如此,对于南宫市场经营科来说,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的制约,南宫古玩街未来扩容几乎没有可能。狭长街道的拥挤,或多或少地让一些外地游客“望街兴叹”。 “荣雅堂”老板张成寿说,场地的饱和,令新竞争者不容易进入,对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并没有多少帮助。

特别行当里的真假世界

继南宫古玩街市场之后,太原市又陆续出现了太原古玩城(大营盘)、山西古玩城(大铁匠巷)、开化寺古玩市场、泛华古玩市场(解放路东三道巷)等4家大型的古玩艺术品交流中心,形成了近1300家经营户的规模,其中外地商户高达800家以上。

在南宫古玩街的影响下,大量外地相关从业人员涌入省城,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日均近万人,成为一个庞大的“文玩艺术军团”。人多了,难免鱼龙混杂。近几年外界有传言,说古玩市场早市上90%的东西不靠谱。对此收藏家协会的许若军秘书长谈了自己的看法:古玩艺术品收藏行当属于一个诚信行业,因此不存在“打假”之举,行规里约定俗成,考验的是双方的诚意与知识面的丰富与否。所以说在南宫古玩街“淘宝”,运气好是说明你有“眼力劲”,运气不好是说明你的知识面还不够丰富。当然,文物是国家明令禁止不得交易的,至于仿制的艺术品收藏那就不能说成是赝品,这个需要视交易时的情形而定,当然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取证难的问题。

来自黑龙江黑河的奇石藏家张老板已经在南宫古玩街摆了8年的早市,他认为这里的地摊上还是能找到好货,关键看买家有没有真功夫。他特意拿起他的两个和田玉古件展示,“这两个宝贝是我前段时间在南宫的早市上收的,算是老件,从工艺与用料上看,是真东西,而且还年代久远。目前的市价不菲,我不舍得卖。”

资深玉石收藏家邓建国先生认为,南宫古玩街市场繁荣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由于南宫市场的火爆,他才从北京回到太原发展。从他在北京生活的经验来看,南宫市场可以建立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对于客户需要鉴定的东西都可以拿去一验真伪,这样在避免客户损失的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的权威性。其次,他建议收藏爱好者在南宫交易时,最好要保留好交易时的票据,以备日后产生纠纷时有证可取。最后他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市场里找商户老板交朋友,学习一些鉴赏知识,尤其是南宫早市上,东西杂,多看、多走、多听,效果会更好。

无论寒暑,每个周末雷打不动的南宫古玩早市早已享誉国内收藏圈,从而吸引了大量藏友与游人的追捧。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南宫古玩街,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上万人的客流量,一时间成了太原最具人气的商街,但是这样热闹的早市给固定商户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早市地摊的进入者,用现代工艺品仿冒古董,在价格上对店里的高级工艺品造成了冲击,长此下去,对整个市场的经营很不利。”经营天珠的“崇礼堂”老板郝梵表现出了一定的忧虑。他建议没有一定收藏知识的朋友最好还是在固定商户那里寻找入门的途径,这样不会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还能得到店铺老板专业的指导。

能否扛起“文化大标杆”

据统计显示,作为北京文化产业龙头的潘家园地区的北京古玩城,2006年的年交易额达19.23亿元,上交税费1034万元;日客流量9.9万人,境外客流2.4万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古玩文化艺术品已经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字画的收藏与学术交流的“荣雅堂”经理张成寿先生,经常往返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在交流中,外国藏友经常对他说,在山西古玩界他们除了知道张兰古镇外,另一个古玩市场就是太原的南宫。在张先生看来,南宫古玩街同样是一张太原市对外宣传的名片。

对于南宫古玩街的管理方——南宫市场经营科来说,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南宫古玩街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表现在,南宫古玩街会随着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扩大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挑战则来自于对市场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市场运营模式的改进。郗方晋副科长表示,南宫市场经营管理科正联合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积极呼吁相关部门为南宫古玩街提供更多的扶持与帮助,目前对进入市场的商户也进行了严格的审核,要求必须加入收藏家协会,通过协会与市场管理科的双重监督,让南宫古玩街的经营与管理走上一个新台阶,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专家表示,南宫古玩市场的建立,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传承,是继承了这个行业的传统行规,创新才是这个市场未来的目标。在现代营销理念中,传统市场也需要与时代接轨,传统市场也要做成品牌化、差异化。所谓品牌化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招牌,所谓差异化就是要切合本土实际。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文化创意领域专家金麦克说过,“有自主品牌,艺术品交易中心才能达到国际水准,辉煌得长久。”目前,比较发达的城市都是将文化创意园区、古玩收藏街做成城市的形象标志以及旅游经济的增长点。

上一篇:男生贾里全传范文 下一篇: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