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范文

时间:2023-10-19 20:00:31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1

李宇春到底是真想疯狂,还是假“疯狂”之手,想要得到一些其他的什么?而我们所看到的李宇春所呈现出来的那些“疯狂”,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文艺为不服,疯狂为自由

从在“超级女声”赛中夺冠开始,李宇春就注定是一个不能以常理去判断或推断的歌手。正如去年一张《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一出,还在让各界努力地在她与“文艺”这个词汇之间架构可以通联的空间,一年之后,她又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开始主打“疯狂”的姿态。

从文艺到疯狂之间的跨度,应该是很多人都不能在瞬间转换得过来的。这二者之间,到底哪个是江山不改的本质,哪个是擦枪走火的意外,抑或还有其他?

现在一说起来,李宇春就觉得,虽然她自己也一直觉得“文艺”这个词并不是和她完全不靠,但去年之所以要做《会跳舞的文艺青年》,看中的不是“文艺”这种潮流范儿,而是由歌词可能产生的矛盾,“会跳舞和文艺之间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大家一般都不太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但我的点就在这里,会跳舞的文艺青年,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都只来问我如何看待文艺,但往往会把前面的‘会跳舞的’省略掉了,但我觉得一个字都不能省,通过它,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会跳舞的为什么就不能是文艺青年?我当时就是想有表达一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态度。”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细说起来,李宇春在歌坛的头几年,其实更算是一个“跳舞青年”的,很多人说起她,多都在说她的舞台魅力如何、她的舞跳的如何、她的气场如何等等,多是外在的强大震撼,而《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中的李宇春,通过《对不起,只是忽然很想你》《淹死的鱼》《失心疯》《入戏》这些带些文艺腔的词汇表达,开始更多让人感受到她内在的情绪,也在她的气势之外,更多地让人谈论起她的气质和气息。

在人们还没完全揣摩透李宇春的文艺味儿的时候,才一年的时间,李宇春又开始狂打“疯狂”牌,这当然不是李宇春在跟人玩折返跑的游戏,这一次,她给出的理由是:“疯狂就是想更自由一些。”而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真正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像那个唱片文案里写到的,就是可能过去更多考虑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不能做什么,现在我是希望没有这个东西的。”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李宇春最先开始尝试的自由式疯狂是什么?“单独行动。”譬如自己一个人去逛建材市场,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这一点对于艺人,尤其是像李宇春这样著名的艺人来讲,确实会是个很疯狂的想法,在以前绝对是属于“不能做的事情”,“过去要看个电影,就总得有工作人员陪着,因为,你们也知道,总觉得被人认出来,可能会有很多麻烦,总觉得会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但当我真正试着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发现情况也没那么麻烦,是会有人认出我来,但人家也顶多就是在我背后说一句,哦,这个李宇春,然后就走过去了而已,也没遇到什么特别疯狂的人。”

韩寒李宇春,到底是谁的疯狂?

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说李宇春这次的“疯狂”是由韩寒发起的,说是韩寒给了李宇春这个建议,于是才有了这张“疯狂”专辑。但李宇春说,其实在见韩寒之前,她先见的是林夕。专辑那时预备要做的主题还并不是“疯狂”,而是叫“天花乱坠”,并且前前后后都还有过其他的备选。林夕激发了李宇春的一些思路,回来后,在公司的安排下,促成了韩寒和李宇春的合作,两人碰撞之下,最后韩寒动笔为李宇春写下了《似火年华》这首歌,成为了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歌词中写到:“再不疯狂青春就荒了,再不疯狂我们就忘了。”于是便有了“疯狂”这个最后确定的主题。

韩寒与李宇春合作,在很多人看来,也确实是一件疯狂的事情,因为之前二人完全没有交集,合作之后,韩寒还承认,以前甚至还“黑”过李宇春。即便是确定合作之后,两个人实际上也就见过一面,“主要是通过短信联系”。关于二人的这次疯狂合作,从动机到成果,甚至包括衍生出来的绯闻,先前各大媒体早都做过很多报道,这里已经无需赘述。只是在仔细阅读过韩寒的歌词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疑问:常理和媒体都在说这是一次韩寒为李宇春的度身定做,那韩寒在写这首歌时,到底是在写“疯狂”,还是在写“李宇春”?

“当初确定要跟韩寒合作之后,我们就拿了一些曲子给他听,没想到他最后挑中了我写的这首,可能是他觉得这首刺激到了他的一些想法。”李宇春说,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韩寒根据他自己对这首曲子产生的想法,写出了这样一首歌词,“实际上就相当于他以这个曲子做了一首在‘疯狂’为题的命题作文,却未必是在写我,他的歌词里,更多是在表达他眼里的疯狂,而不是在写他眼里的李宇春。至于他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有多少像我?30%吧。”

在李宇春看来,她和韩寒都是属于公众形象与自我反差很大的人,“很多人都觉得他孤傲,不好接近,刚开始我也不敢找他。但实际上他并不是这样,而且他写这首歌完全没收我钱,他不是当一个商业的交易来做,而是就是他自己想这么写,想这么做了。”

虽然李宇春自己也给这首曲子填了一版歌词,歌名就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但如此做法当然不是对韩寒的对抗或者否定,恰恰相反,说到韩寒的这首歌,李宇春说:“这首歌里写出了我的骄傲。”

与林夕的合与不合

然后该说到林夕了。

李宇春与林夕的合作,固然不像与韩寒的合作那样有着“疯狂”的意味,但给人的惊诧感也并没有少到哪里去。而对于这次合作的双方,他们各自予人的特质特色,他们各自对对方的认知和要求,他们最终选择一起合作的方向,也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错位。

前面讲到李宇春与韩寒合作,也不过只见了一面。李宇春也坦承,以前在找人给自己写歌的时候,都基本上是不怎么跟创作人见面的,“以前写歌都听公司的,一是自己小,没什么想法,也不敢表达想法,二是那些创作人都很大牌,像高晓松,易家杨什么的,我当然是要相信他们的。”2007年开始,她也开始尽量跟创作人面谈交流,但是想想这些年别人写的这些歌,李宇春说:“都是在写他们认为的李宇春,都不太像我,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也没见过我。”

这次做专辑,李宇春与林夕在香港见了一面。据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当时见面并非就冲着要找林夕写词,就是单纯地聊一聊。但这两个平时说话都不太主动的人那次聊了一个下午。专辑的文案中有一句话记录了这次的见面,“两人分手道别时,林夕突然问:你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

为什么呢?李宇春说,以前是因为自己太小,觉得林夕的歌词太美,自己还无法承受。但她还记得当时见面的一个细节:“当时桌上摆着一张陈辉阳的创作专辑,他随意看了一下歌名,就说,这些歌里面,譬如杨千女华的《少女的祈祷》就不适合我,然后我就问,那张国荣的《我》适合吗>他想了一下,说适合,因为那首歌是在唱‘孤傲’。”李宇春一下子就觉得,林夕是懂她的。

孤傲,确实算得上是林夕与李宇春之间的一个共通点。但还是会有很多落差的地方,譬如,林夕词作一个公认的特点就是,非常的“怨妇”,而“怨妇”这个词却是很难会让人联想到李宇春的。李宇春说她还真没注意到过林夕的“怨妇”之处,反倒又说出,自己先前填的一些歌词,倒总是那么“怨妇”。

而李宇春对林夕这次合作的提出的方向,竟然是“朴素”。这不免又让人诧异了:林夕用词是一个多么晦涩诡异多么曲径通幽的啊!而李宇春看到的却是,林夕的歌词很能讲出一些人生道理。这次与林夕合作的歌曲当中,《聋子》和《HELLO BABY》都是讲人生道理的歌曲,前者是讲人在面对各种声音影响时把握自己的方法,而后者则讽刺了当下人际关系的假亲热真疏离乱象。

最重要的一个错位在于:林夕最为人传诵的词句,都是关于爱情,而这次与李宇春的合作,居然不写爱情。“有啊,《聋子》就是从爱情的角度来写的。”李宇春这样说。

但爱情依然一直都是李宇春尽量回避的东西,问李宇春为何,她说:“也不是刻意回避,以前都是公司给定位,我很少能自己来表现自己,所以我的作品中,的确都不怎么唱爱情。另一方面,我可能也从来没有爱情的部分被媒体曝过,因为确实就是没有啊。”

那些曾被视为的疯狂

疯狂,在很多人眼里,也代表着打破常规,打破。而以“疯狂”为新主题的李宇春,显然也突破了很多从前的,只是这些突破的原因,也未必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

譬如说,讽刺。在《HELLO BABY》这首歌里,“我首次开始讽刺,”李宇春说,她讽刺那些虚假的人际关系,甚至自己把林夕歌词的最后一句改成了“你好卑鄙”。而讽刺之于从前的她,是不该做的事情:“以前老得顶着各种标签,‘青年偶像’什么的,就总得让我表现得很积极很正面,但其实我内心里有很多叛逆的东西,都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然后就此回首自己的成名之路,想到当初李宇春的成名夺冠的点,就在于为她的叛逆她的不同寻常不合常规,而真正成名之后,她反倒不能叛逆反倒得凡事合乎规矩不能有一点负面差池了,“就觉得这个事情很讽刺。”

譬如说,女性化的妆扮。从成名开始,李宇春最大的争议就是中性化的形象,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坊间都在说李宇春是不可能穿裙子了,这一话题也一度成为李宇春的话题,公司严防死守不让别人问李宇春这样的问题。但是,这两年的李宇春,却实实在在地让人感觉到,她的形象渐渐有了一个从硬到柔的转化倾向,上一张《会跳舞的文艺青年》专辑上,李宇春就破天荒地穿上了裙子站在封面上,而今年举办的“疯狂世界”巡演当中,李宇春特别请到了国际大师Jean Paul Gautier为她设计演出服,其中就包括几套惊艳的裙装,李宇春的几处亮相,甚至让人想到了从前的大姐大毛阿敏。这次李宇春就很坦承的面对这个话题,她说,其实她以前也有过长发飘飘的时候,最长时留到腰际了,不过是在上中学之前,上中学之后,学校要求女生必须留短发,就只好剪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发质的原因,就再也没留过长发,也习惯了简单方便的装束,真要她穿起那种女性化特征很明显的服装,她也的确会不习惯。最近频繁开始穿得像个女孩,李宇春说,也并不是刻意要转变或者突出什么,而是开始明白一个道理:

“你在舞台上表演,所有的打扮和表现都得符合你表演的这个角色,角色要求你是什么样子就得是什么样子,角色要求你很女人,你就得很女人。”

那些未必疯狂却有价值的新尝试

只是疯狂,也未必都是那些让人触目惊心大跌眼镜的东西。李宇春所有这些疯狂的变化,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想要“自由”,更多的,还是要追求更为成熟的质感。于是,李宇春也在选择一些新的方法,并可能形成她接下来新的方向。

譬如,《海上的月亮》。基于本身的个性、声音及形象定位特点,李宇春的从前的歌曲,基本都是以动感的舞曲为主,都是中板的还是快板的,多在展现李宇春爽朗的一面。而这张专辑中的《海上的月亮》一歌,歌曲很好的把握住了李宇春声音中最好的中音区的特色,无论是从歌词、旋律还是演唱上,呈现出的却是恬静、典雅和沉稳的气质,这对于李宇春是很难得一见的。李宇春说,这一面正是担任这张专辑制作人同时也是林夕老搭档的陈辉阳发掘出来的,而李宇春坦承,这也将是接下来的一个演唱发展方向。

譬如,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李宇春这些的疯狂巡演,最为人称道的之一,就是整个演出结构的编排,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线索,像一出完整的音乐剧,“刚开始是以一个皇后的身份出现,因为我第一张专辑叫《皇后与梦想》,所以就设计成为皇后加冕的段落;第二部分则表现加冕后的皇后如何被爱情唤醒,第三部分则是被唤醒后她内心的挣扎,到了第四部分,她就要放开自己,因为,再不疯狂就老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计,李宇春说,这个巡演跟以前每年一次的WHYME演唱会不一样,“那个更像做一场与歌迷互动的联欢会,像个PARTY,而巡演则是一场大秀,需要更完整的表达。”李宇春这两年经常去国外,看了很多大秀,也看小剧场的东西,就有很多启发,也觉得以前的演唱会太常规了,她需要这让这个演唱会整体更像是她的一个作品,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把好多歌放在一起唱的演出活动。

那些想试却不能试的疯狂

“想去跳伞。但不能蹦极,因为我怕我弹不回去。”

“想给自己放假。就给自己放一个星期的假,难道会死吗?”

“想跳槽。为什么艺人就不能跳槽?但我又没想好我跳槽了能做什么。”

……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2

一年之疯也在于春,与其为那些陈旧的计划和观念束缚,不如在这个充满着生命力的季节,和大自然一起疯狂一把,大胆“叫春”。

若你是有心人,即使顶着倒春寒中呼啸的风雨,也能从伞的缝隙里看到道路两旁大树上新冒出的绿芽。绿色,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那噌噌向外冒的绿芽,便是春天的“火”,那是生命,是一股子冲劲。春意越深,便越呈疯狂之势。

很多人都有在年初写下“新一年要完成的十件事”的计划,一年之始,这个节点有着如催化剂般的魔力,给予你去闯荡的力量。而暂时忘记农历新年的节日气氛,一年里真正预示“新生”的时节,莫过于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花儿开了,叶儿绿了,楼下的小野猫们开始暧昧地叫唤了。而可能在你还踌躇着从哪一条新计划开始实施时,春天就从你身边悄悄走远了。

你何尝没有那股子“火”,那股子冲劲?但却是否敢于在这个生命力最昂扬的时刻,用一件疯狂的事情张扬你的态度和姿态?疯狂之于英雄,乃枪林弹雨中闲庭信步,疯狂之于疯子,乃俗世凡尘中一句口哨……疯狂之于你,既可以“出格”,也可以平常。

怕黑的你选择单独走一次夜路,怕水的你把整个身体埋入浴缸狠狠憋气,克服恐惧,这是最简单的疯狂。即使有点“俗气”,敢在人潮拥挤的市区对他说一句“我爱你”,大胆表白,这是有爱的疯狂。吝啬鬼“豪掷重金”,穿着几十元的网购衣,却买下了人生的第一件奢侈品,理性投资,这是华丽的疯狂。向无理呵斥你的老板大声说NO然后潇洒走人,不卑不亢,这是自尊的疯狂……克服恐惧、任性撒娇,大胆放纵某个欲望,豁出去爱一回伤一次,跳出条条框框和束缚给自己一个自由的空间,这一切,只要把握有度,既无伤大雅,还会带给你痛快“发泄”的畅。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3

岁末年初,几乎已成为华人地区一种新年习俗的贺岁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三个葛优”让人们应接不暇的同时,曾经那些经典贺岁片中的经典语录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并快乐着。

“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呀”、“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的后花园”、“光张嘴巴不出声有没有,假唱有没有,早就跟你们讲了要和客户同喜同悲,可不可以专业一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正是出自于2009年的贺岁片《疯狂的赛车》。

该片是青年导演宁浩与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继2006年推出风靡全国的《疯狂的石头》之后再次合作的作品,公映后在同期贺岁片中脱颖而出,票房突破一亿元人民币,宁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飚进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对于某些贺岁片一上映就一片口水声,宁浩直指病根:“很多喜剧为什么你明明笑,笑过之后却仍觉得不满意?就是因为娱乐的背后没有故事,寓教于乐,只‘于乐’了,没有‘寓教’。”

年年看贺岁,年年骂不停

自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内地贺岁片开始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生命与灵性,而这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成功也使得贺岁片市场异常活跃,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多年过去了,尽管很多观众“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但是贺岁片市场却越来越红火。

宁浩称,“大家都认为贺岁档是有票房的时期,是一个吉利的档期,所以很多人都想通过这个时间段推出自己的作品。但是片子太多,市场空间也随之变小,加上现在大家又都特别注重宣传,这样就使得贺岁档期比较火爆。其实,贺岁片不只中国有,欧美国家也不乏‘贺岁’形式的电影,像美国,也有许多在圣诞节期间上映的主打温情招牌的生活类影片,很受欢迎。”

宁浩觉得,贺岁片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基调。“贺岁电影应该是大餐后的一道甜点,是带给观众愉悦享受的体验。”

2003年6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的宁浩,于2006年,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扶植下,拍摄了喜剧片《疯狂的石头》,获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之一。紧接着,2007年,宁浩继续喜剧题材,拍摄了《疯狂的赛车》,并作为2009年春节档影片放映。

这部贺岁片走的是盖伊里奇犯罪电影的情节路线,在一个核心动机的牵引下,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事件以不可逆转地态势走向疯狂。100分钟高潮迭起的电影,没有给观众任何喘息和走神的机会,一旦进入了影片设定的叙事轨道,就和剧中人一样被扔进了命运的搅拌机中,几条故事线索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向前发展,层出不穷的笑料几乎让人疯狂。有观众直言,“看中国电影,这是我最high的一次。”

更有影评人称,“宁浩在《疯狂的石头》里对这种情节模式的再创造已经很成熟了,到了《疯狂的赛车》,他终于实现了对于这一叙事风格的全面超越。” “看《疯狂的赛车》,你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喜剧电影。”

比起《画皮》、《梅兰芳》、《非诚勿扰》、《赤壁》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电影来说,《疯狂的赛车》可以说是十足的草根。谈起这部贺岁片,宁浩称,该片主人公是一位曾与金牌只差0.01秒的自行车车手,因此,他觉得“银牌车手”这个名字更贴近影片主题。他强调,“《疯狂的赛车》既不是《疯狂的石头》续集,也不属于某个系列。每部作品都是一个新起点,我不想凭借所谓的‘疯狂’来炒作。”

应该说,《疯狂的赛车》对于宁浩的意义在于这说明当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将他的多线程疯狂叙事的喜剧风格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然而,《疯狂的赛车》更大的意义在于对一直处在亚健康发展状态的中国电影的启示性作用,在现有的市场规模和资金运作模式下,该片无疑做出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

拍摄“观众电影”首选喜剧

2005年以前,如果提到宁浩,人们一定会问:“宁浩是谁?”如今,不知道宁浩的人一定会被反问:“你是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几年前宁浩“横空出世”改写中国电影的格局。这位1977年出生在太原钢铁工人家庭,曾做过自行车装配工、音乐人、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平面摄影师、摄像师的“70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界最被看好的导演”,用近乎疯狂的方式玩转了市场――29岁那年,《疯狂的石头》投入300万,票房3000万;32岁那年,《疯狂的赛车》投入1000万,票房过亿。

谈及票房,宁浩却显得非常平淡,“上亿了又怎么样,不上亿又怎么样?我从来不刻意去想票房这件事。我的想法就是要拍一些有点意思的,大家比较喜欢的电影。”

然而,在以两部“疯狂”作品一跃成为中国亿元票房俱乐部成员之前,宁浩也曾拍摄过《香火》、《绿草地》等文艺片,并获得了不少奖项和好评。直到现在,宁浩还不是很明白自己更喜欢哪个类型,“其实我也不知道哪个好,在我的电脑桌面上,一直有两个文件夹――一个是宁浩电影,一个是观众电影。”

他知道如果拍“宁浩电影”很可能没人看,所以他先拍“观众电影”。“中国人的生活压力特别大,特别需要喜剧片,所以中国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搞笑。因此,我在拍摄观众电影时,首选是喜剧,这是比较容易进入的形式。”

其实,“疯狂”电影并非简单的笑料,其中所暗含反讽的拆迁、改制、犯罪、伦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让人笑过之后又深受刺激。这种以小人物视角透视大社会现实的表述方式,成为宁浩“老少咸宜”的一个重要砝码,其票房的巨大成功也成为一种必然。

“《疯狂的赛车》这种在好莱坞支撑电影工业的片种,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看不到。”宁浩承认拍中等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小成本影片,“1000万到3000万的投资,其实就表示你不可能请一线大牌。”宁浩就是希望能做一个尝试:一个没有大牌明星的中等投资影片,也能赚钱。

用最少的钱,拍最好的电影。与日渐高涨的成本和波澜壮观的场面不同,宁浩的小成本制作显得有点寒酸,却引来影院座席上笑声不断;剧情的线索复杂、人物繁多,让观众连上厕所都舍不得。包世宏、道哥、黑皮,耿浩、李法拉、大成,这些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普通话、青岛话、闽南话、陕西话夹杂在一起,让观众闭上眼睛都还想笑。

经过《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宁浩俨然成为了探讨年轻导演融入市场的范例。宁浩“小成本、大收益”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中国电影大踏步产业化的今天,它无疑具备强大的视觉和心理双重冲击力。

退出贺岁档只因“责任”

2010年初,宁浩拍摄的国内首部西部公路片电影《无人区》宣布退出贺岁档。一时间,关于其退出的传闻很多,比如“避开和张艺谋的正面PK”、“涉及敏感问题,没有过审”……也有人问,放弃贺岁档这块大肥肉,会不会意味着牺牲了不少利益。“其实,从《疯狂的石头》开始,我的心态就是这样:电影什么时候上,票房多少,跟我没什么关系。你说一年轻导演现在就想这个,老了以后怎么办?”

宁浩根本不关心人们的这些揣测,而是掉头扎进了下一个计划里。他说:“拍电影不能老想着去骗钱,一心想着弄钱是电影人该干的事吗?那还不如去开煤矿。”

这话在他说来一点不矫情,因为至少到《无人区》为止,宁浩拿的都是导演费,而不是票房分成。而他也有勇气撂下话:“导演费,加上我自己拍些东西的收入,足够我过生活。要是有一天,你就是一分钱不给,纯为中国电影做点贡献。我照样拍,给口饭吃就成!”

如今,再次提及《无人区》退出贺岁档的原因,宁浩坦陈,“很简单,就是剪完之后发现很不满意。我希望等这个片子好一点的时候,再拿出来给大家看。”这样的答案或许会让人沮丧,但却真实得让人佩服。

如果从2003年首部电影处女作《香火》算起,宁浩在电影圈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多年的拍摄经验让他深感“一个好剧本对一部电影太重要了”。的确,《疯狂的石头》一共有4位编剧,而在《疯狂的赛车》演职员表里的编剧更有7位之多。宁浩说,《疯狂的赛车》的剧本是他们用了10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聊出来的,把能想到的奇怪但合理的元素集中起来,最终形成了剧本。

关于自己的电影,宁浩将其定义为“为人民服务的电影。但人民不是傻子,不是什么都能忽悠的”。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不骗人,我拿出一个东西,至少要让观众觉得值吧!能够拍一些让观众看了若有所思的电影,拍一些负责任的电影,才是我的追求”。他也一直以“拍电影,诚意最重要”来警示自己。

宁浩称,在他的心中,直到今天都还觉得中国电影史上功不可没的人物是张艺谋。“他在两个关键的时刻起到了作用:第一个时刻是在中国电影复苏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十年动荡中国电影完了,但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电影,而且连出十几部都非常不错的作品;市场化的时候,他又第一个站出来了,让大家花钱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把中国电影市场带活了。张艺谋是相当值得尊敬的。”宁浩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也可以像张艺谋一样,为中国电影起到一些重要的作用。

身为“70后”导演,宁浩喜欢将拍电影作为自己的使命,以自己的方式尝试、去努力。他喜欢将自己的人生以分钟计算,因此浪费时间对他来说是件相当可耻和不能忍受的事情,“人生这么短暂,我怎么能浪费两个小时去看部烂片?”这是他的心里话,当然他同样觉得,“那些说拿几亿给我拍电影的,也是乱扯!我没时间给你在这儿浪费。”

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他形容自己是个开门的人,“拿把钥匙打开了门,后面乌泱泱进来好多人,我没必要再跟着走了。”他已经准备去开下一扇门,“我想做件事,大片也能真好看!”或许,用不了多久,宁浩就能完成他从小成本影片导演,到大片导演的飞跃。不过,不论怎么改变,宁浩的电影里“讲一个观众爱听的故事”的本源不会改变,观众对他在贺岁档所带来的“疯狂”惊喜的期待不会改变。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4

迪斯尼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对真善美的传递和描述,也许有人觉得这些故事简单幼稚,但有心人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新世界”寄予的期望和信任。在《疯狂动物城》中,编剧用动物世界构建他的乌托邦,而没有直接用在充满弱肉强食、竞争、分裂、排斥、不信任的人类社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1周六晚上,妈妈说带我去看一部动画片,我一听就吐槽:“妈,我都五年级了还带我看那种小弟弟、小妹妹看的动画片!”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此片非彼片,你看了就知道了。影片里可是有一只高情商的小兔子值得你学习。”于是我就在疑惑中进了影院。

动物城是一座独一无二的现代化大都市,确切地说,它更像一座大乌托邦。所有的动物在这里和平相处。强的不欺负弱的;小的不害怕大的;狼不再吃羊;狮子不去吃小兔;大象不踩小老鼠……大家井然有序,互帮互助地生活在一片连我也想去的蓝天下。主人公兔子朱迪是一只勇敢有爱的小家伙,她立志成为一名警察而不是一只只会卖卖胡萝卜的兔子。在第一次考警校时碰得头破血流,可是她只让第一次成为经历而不是终结。第二次,历尽艰辛终于如愿成为了史上第一名兔子警察。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她毅然坚信自己,踏上了去往动物城的列车。到了警局,朱迪才发现,要和个个都身强力壮的大块头警察同事友好合作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她还不被看好,根本就没人信任她的能力,所以,局长也只是让她去给违规车辆贴罚单。朱迪虽然很失落,但是即使是贴罚单,她也努力完成了在局长看来无法完成的工作。面对不如意的处境,沮丧的朱迪并没有抱怨,而是假装一切都很好。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证明自己的能力,她决定去侦破一个比较难的神秘案子。在破案过程中,她没有得力的交通工具,也没有任何一个助手,而且还被限制了一个苛刻的时间段。但是对于信心十足的朱迪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机会,只有试了才知道。为了破案,朱迪被迫与一只口惹悬河、谎技高超的狐狸尼克联手,在俩人的努力下终于破了案,揭开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与此同时朱迪也收获了一份友谊,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正像妈妈说的那样,这只高情商的小兔子的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别人的否定,她始终相信自己;面对别人的蔑视,她依然不说放弃;面对危险,她懂得保护自己;面对困境,她始终从容面对并巧妙回击扭转局面。反正在朱迪的眼里所有的不可能和困难都成不了她的绊脚石,她始终坚信:试了才知道。与此同时,通过这部影片也让我明白:并不是所有外表凶悍,气势逼人,诡计多端的人就是坏人。相反,并不是在常人眼里平时温柔可亲,待人温顺的人就是好人。人得学会自我保护,练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没有尝试的前提下决不轻易说放弃——试了才知道。嗯,加油吧!小女孩!努力修练自己,勇于突破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高情商,不轻言放弃的人!

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2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出品的《疯狂动物城》,是一部让大人小孩都入迷的电影,影片讲了从前有一只叫朱迪的兔子,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长大以后,它到警校训练,但总是比不上其它动物,不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第一个考进动物城警局的“兔子警察”,不仅认识了羊副市长、牛局子,还结交了好朋友狐狸尼克,并且破获了14种肉食动物失踪案。

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朱迪的坚持不懈、认真努力、助人为乐的精神。朱迪刚到警局时,牛局长一点也看不起它,只让它当一名交通协警。一天,朱迪在维护交通秩序时,发现一名小偷,它立即“奋不顾身”地去抓小偷,并最终抓住了小偷,追赶过程中,还救下了其它动物,可牛局长却认为抓小偷不是朱迪应该干的事,骂了它一顿。这时,一只水獭到警局报案说:“我的丈夫不见了”,牛局长却说:“没时间”。朱迪见状,马上说“交给我来处理吧”!水獭非常感谢朱迪的帮助,牛局长气得无何奈何地对朱迪说:“我只给你48小时,破不了案,你就走人”!于是,朱迪和尼克经过一段猖狂地冒险,得到抓小偷过程中救过的大先生及其女儿的帮忙,最终找到了水獭的丈夫及其它失踪的14种动物,意外发现了动物的失踪竟然和羊副市长有关。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我们要学习兔子朱迪的坚持不懈、乐观、正义和勇敢,更要学习它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不能只看表象,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做任何坏事最终都会被揭穿的。只要我们每个人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疯狂的动物城”一定为成为“美丽和谐的动物城”。

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3今天,爸爸带我去商场的好莱坞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疯狂的动物城》。这部电影讲了一只出生在动物城兔窝镇的兔子——朱迪的经历。朱迪是一只很有志气的兔子,她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后来她努力奋斗,学习从倒数第一跃到了正数第一,这正如片首说的那句话——“在动物城,每只动物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她到警局后,遇见了用有色眼光看人的牛局长,因为牛局长看她人小,所以只让她做贴罚单的工作。有一次,她在贴罚单的时候遇见了一只黄鼠狼在偷东西,在追黄鼠狼的时候恰巧救了一只鼹鼠。牛局长因为朱迪未经允许就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准备解雇朱迪,这时来了一只水獭,她想让警局帮她找回丈夫,朱迪接手了这个任务,因而没有被辞退,不过牛局长只给了朱迪48小时去完成。朱迪在刚开始就遇到了好心的狐狸克里克。在克里克的帮助下,朱迪很快就找到了十五只失踪的动物,并发现,失踪的动物似乎全都像是“午夜的嚎叫”者,而引起它们失踪的,则是狮子市长……

后来,她因当众说“食肉动物发疯是因为它们的基因里有杀害的本能”而辞职。回到家乡后,她偶然听到妈妈说有种花,可以使任何动物发疯,大家都管它叫“午夜的嚎叫”。朱迪一听,马上就开着车,找到了克里克,朱迪又通过克里克和朱迪救过的那只鼹鼠的人脉找到了真凶——羊副市长,公布了“午夜的嚎叫”的原因,还了动物城一个安宁。

看完《疯狂的动物城》,我觉得这部影片十分好,它把兔子朱迪、狐狸克里克、牛局长、羊副市长、狮子市长几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真实、丰富:朱迪善良、坚强、有志向、知错能改;克里克交友广泛、机智;牛局长严肃、用有色眼睛看人;羊副市长阴险、狡诈、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狮子市长自私自利……我们应该学习朱迪的善良、坚强和克里克机智、正义感。这是一部好电影,所以想让大家都去欣赏欣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4雷声轰隆,狂风呼啸,突然,,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的往下掉,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花儿低下了头,树叶失望的坠落。看着窗外暴雨如注的情景,我不禁翻开了疯狂动物城这本书开始阅读······

凭借着敏锐的听觉与快速的反应能力,朱迪竟然在午餐前发出两百零一张违章停车罚单。它刚打算去休息,却盯上了街对面的一只狐狸,它觉得这只狐狸行迹可疑。原来名叫尼克的狐狸只想给成为大象的儿子买一个大号的冰棒,店主拒绝为狐狸服务,这时朱迪挺身而出为狐狸父子说话,并自掏腰包给小狐狸买了一个大号的冰棒,对他说:“如果你长大后想当一头大象,就去当一头大象,因为在动物城人人都有无限可能!”“人人都有无限可能!”这句话说的那么充满激情、信心和力量。最后,朱迪和尼克用他们的正义和勇敢破了动物失踪案,尼克也从警察局毕业。动物城又恢复原来的平静与美好。

掩卷沉思,我不禁思绪万千······

上学期期末的一次模拟考,语文我考了只考了87分,我心情十分沮丧,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我在心底问自己。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高喊:放弃吧,你是不可能成功的。另一个声音又在抗议:坚持就是胜利,你要相信自己。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我豁然开朗,花有重开之日,叶有再生之时,只要坚持就可以胜利!我努力迎考,终于在期末考得了好的成绩。

诸葛亮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是啊,不管你多么弱小你都可以变得很强大;不管你多么胆怯你都可以变得很勇敢;不管你多么穷苦,你都可以变得很富有······人人都有无限可能!

高一疯狂的动物城观后感5今天上午我和弟弟、姑姑一起去万达电影院看迪斯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名字叫朱迪的小兔子,它作为一只瘦小的食草动物,原本应该像自己的父母和两百七十五个兄弟姐妹一样成为一个农民,每天种萝卜、卖萝卜,但他却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到繁华的城市,成为一名最光荣的警察。

朱迪为了实现自己的警察梦,坚持了15年,经历了15年的磨练,即便他已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但在动物城警察局依然受到了许多同事们的嘲笑,是因为他是一只瘦小的食草类动物。无论是嘲笑、排挤还是任何打击的语言,他却从未放弃过这个警察梦,就像小时候和狐狸抢门票时说过的那样,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放弃。比如说:朱迪和他的好朋友尼一起去追查食肉动物的失踪案。一开始,他们以为是北极熊搞得鬼,差一点被北极熊杀。后来,他们又通过“午夜嚎叫”的线索觉得跟狼有关,经过侦查,他们找到了失踪动物,发现失踪动物是被狮子市长关起来,狮子市长被抓后,他们以为案子已经破了,可是被找到的动物都发狂了,他们找不到原因。还引发了动物城的恐慌,大家都以为许多动物会发狂。朱迪对自己很失望,回到了农场,却意外发现了动物发狂的原因,他赶回到动物城找到狐狸尼克,一起去找幕后黑手。经过惊险刺激的斗智斗勇,最后他们发现了一切都是羊副市长的阴谋,她想赶走食肉动物。羊副市长被抓后,动物城又恢复了原来的秩序。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像朱迪一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比如:记得去年暑假,我二舅妈去游泳馆游泳。可我不会游泳,但我并没有放弃,于是让舅妈教我,刚学前两天我一下水就被水给抢着,于是就让二舅妈给我请了一个月的游泳教练,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嘿,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我就学会了游泳,教练手底下的人都会学会了。突然听教练说:“今天,我下发一张邀请函,明天让家长来看我们的比赛。”第二天,二舅妈、二舅都来看我比赛我开心极了。比赛时我心想不要辜负了大家期望。教发令时我很紧张,但是我想像自己赢了之后的情景感到非常轻松,比赛开始了,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往前游。咦,观众席上本来一阵掌声?难道有人赢了?我抬头一看,哦,我赢了!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5

上映之初,《疯狂的赛车》面对《游龙戏凤》、《家有喜事2009》、《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同期上映,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影片,其票房压力十分大,但《赛车》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票房增长率。上映一段时间后,同期影片甚至要为《赛车》的加场让路。

近日,中影集团负责人正式对外宣布,继《疯狂的石头》以300万的投资获得十倍的票房回报之后,《疯狂的赛车》以一千万的投资,收获十倍的票房回报,突破了亿元关卡。

导演宁浩也因此成了继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后,内地第四位票房过亿的导演,同时他也是内地青年导演中,第一位票房过亿的导演,因此获得了投资方中影集团颁发的50万元奖金。

宁浩说,《赛车》和《石头》一样是部商业类型电影,由于类型电影的可复制性,所以自己就继《石头》之后再做了一部。对于各界的褒扬,宁浩淡淡地说:“我承认自己是个有些小聪明的导演,但我内心还是羡慕那些大智慧的电影,对我来说,自己当然也想做一部充满大智慧的影片,现在还处在积累经验和等待感觉的阶段。”

无论如何,宁浩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在如此短的时间跻身全国“第四”的位置,在他看来,自己还只是一个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

拍电影源于一句鼓励

1977年宁浩出生于山西,一个山西人,一个钢铁工人的儿子,一个中专毕业生,一个拍MTV的,一个自称很闷的人,因为一个《疯狂的石头》让这位之前仅拍过几部DV作品的年轻人迅速成为最被人关注的新锐导演。

回忆过去,宁浩说,为了呆在北京,为了避免父母说他瞎混日子,他选择了上学,从家乡的中专毕业之后,来到北师大,之后又考上了电影学院,北师大念的是专科,电影学院是本科,从技校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在学业上宁浩实现了“三级跳”。

北师大毕业的时候,宁浩拍了个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当时同屋住着的是《上学路上》的导演方刚亮,他看了这部片子后,很认真的对宁浩说:“你应该做导演。”

如此简单的一句鼓励,竟成就了今天“疯狂”的宁浩。

娱乐记者的工作,使宁浩得以进入音乐电视领域,先后拍摄了朴树的《Colorful Days》等近百首MTV。2003年北影毕业前,宁浩自己出资,一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回家乡山西执导了首部电影处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罗卡洛举行了首映,并获得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之后又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亚洲数码竞赛”金奖。该电影同时被香港艺术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电影,也是圣赛瓦斯蒂安、温哥华、慕尼黑、马尼拉、悉尼、加州、台湾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入选影片。

2004年宁浩的新作《绿草地》入选当年柏林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并获得上海电影节亚洲区最受欢迎奖,该片在纽约上映期间获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一位外国观众在电影放映结束后对宁浩说:谢谢你的电影,它让我忘记了时间。

2006年得到广泛好评的低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使宁浩名声鹊起。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地道的商业娱乐电影:一个职业大盗和三个小偷,加上一个不怎么专业的保卫科长,为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翡翠玉石,发生了一场疯狂的争夺战……这种交叉叙事、黑色幽默中带着几分讽刺、深具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在内地乃至港台都很少见。全片采用四川方言,宁浩也借用一个“扯”字来概括影片的风格,他介绍说:“剧本创作差不多花了4个月时间,我们一共四个编剧,每天住在一起聊天,把能想到的奇怪但合理的元素集中起来,最终形成了剧本。”

“石头”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目标观众这种观影期待很是契合。宁浩说,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服务意识下的有意而为。

“服务是一个大概念,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别人服务。拍电影的,就是要服务于观众。”宁浩对这一点很坚持,“过去拍MTV时,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的工作要服务于音乐,服务于歌手,最终观众认为你拍得漂亮,才会买单。拍电影也是如此,要知道观众需要什么,虽然这种判断并不是每次都很准确。”

“石头”的票房成绩,证实了宁浩对观众需求判断的准确。其实,在“石头”的故事里,多少有他自己的生活痕迹:屡试不第、住过地下室、务工无门,经历过寻找出路的一次次尝试,宁浩在“石头”里给了小人物说话的机会。

“赛车”也“疯狂”

曾经,《疯狂的石头》上映首周票房达到了200万元,而第二周不可思议地暴涨到了620万元。从单厅放映增加到多厅,从小厅上升到大厅,获得了“国产大片”的待遇。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疯狂的赛车》一诞生,便受到众多影迷、媒体的追捧,不过,宁浩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又一次让大家疯狂了一把。

电影开场后,就没有让观众喘口气的地方,不是笑得累人,就是想得累人。7个编剧把多条故事线索穿插叙述,再加上凌厉的剪辑,摇晃的镜头,幽默的对白,还有戏中人那些让人捧腹不已的傻事,沉睡已久的笑神经,会被电影突然叫醒,观众会没心没肺地在电影院里开心一个半小时。而且,如果再看一遍,仍会寻找到不同的乐趣。

首尾两处的自行车赛外,影片大部分内容是关于买凶杀人和交易。多数人物都疯狂癫癫,异常搞笑。失意倒霉的车手耿浩想送师傅最后一程,黑帮团伙打算办完事好回台湾,一个计划杀妻夺财的奸商,两个想着干一票的笨贼,一对希望破大案的人民警察……众多支线构成的故事包含了十几个人物,加上飙车、爆炸,疯狂程度确实要远超“石头”。

《疯狂的赛车》是部紧抓人心又不失娱乐的闹戏,没有拖泥带水,不会乱煽情。它与这个时代共同呼吸,闯荡在社会的小人物,在观众生活体验的接受范围之内。跟随故事发展,观众忍不住交头讨论剧情,一边又禁不住大笑。

中影公司有意把《银牌车手》改成了《疯狂的赛车》,其用意不外乎跟《疯狂的石头》串一起,打造“疯狂系列”品牌。只是赛车所占的影片篇幅还不到三分之一,宁浩本人并不愿意取名“疯狂”。“‘疯狂’也就只此两部,下面我肯定不会‘疯狂’了。”

著名影评人士借用《梅兰芳》的一句台词送给宁浩:你的时代到了。这个你,是指宁浩。

当国人为看不到好的本土商业电影、没有太多选择信赖而愤慨时,《疯狂的赛车》无疑是应该出现的那一种,更值得褒奖鼓励。

“电影是个最世俗的艺术”

在当今山寨满天飞的时代,网友总会把一些草根的、民间的艺术往山寨方面贴,因此,人们不禁又要问一句:“宁浩的疯狂系列属于山寨吗?”

笔者认为,至少,宁浩的疯狂系列是很有诚意的,有想象力,勤奋,是下功夫用心做出来,不像“山寨”一样外表眼花缭乱,制造噱头,本质却粗糙、简陋。

虽然是中小成本制作,但《疯狂的赛车》的场

面已经相当有模有样,制作可以说是精良,绝对不是那种草台班子国产电影可以比的。

从思想上,宁浩的疯狂系列代表着一种价值观,敢想,敢做,不因循守旧,有股年轻的味道。但又务实,不肤浅,不幼稚。他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创了中国喜剧的新纪元。在宁浩之前,中国电影很少有幽默细胞和高技术含量的娱乐精神。

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宁浩认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应该(对作品)有影响吧,每个人的经历都对他的价值观、方法论产生影响。我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中国人,父亲是最先下海的一批工人。‘草根’这词吧,全中国30年前、改革开放以前不都是‘草根’嘛!我不‘草根’,也不是文艺青年,只不过是有些文艺情怀的普通人。”正因此,宁式喜剧笑料来源于中国社会,包装在+时尚的与国际接轨的壳里面,更容易吸引中国老百姓眼球。“电影实际上是一个最世俗的艺术,那你就为最世俗、最广大的人们服务,那就对了。”

宁浩的下一部作品《无人区》已经开始筹拍,他说这是一部西部类型片,“与其他类型电影一样,西部电影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就像美国西部电影里牛仔代表什么,警察代表什么,几乎都已经是符号化的人物了,但国内这个类型的电影还比较少”。他说新作品惟一能延续疯狂系列的特色可能还是那些荒诞性,“我觉得荒诞这个东西其实一直存在于生活中,而在电影中荒诞性被放大后,就成了戏剧化甚至有些喜剧性,但回过头一想,生活原本就是这个样子”。

在29岁的宁浩身上,几乎找不到第六代导演那股文艺青年的腔调。谈起最初的电影情结,对于宁浩来说,他的成长记忆只是混迹于录像厅、沉迷于港片,最多也就是被吴宇森的《英雄本色》震动了一下。他压根没想过会走到今天。

未来的宁浩,难以预料;宁浩的未来,不可限量。

《疯狂的赛车》故事梗概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6

疯狂指数一览表

代表正义的孙悟空,内心里是否也有一丝丝的黑暗?平时温柔贤淑的你,是不是也有火爆的一面?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是不是到了该释放自己的时候了?你的内心到底有多疯狂?测试一下就知道,可不要被自己心里住着的那个欲望野兽吓到哦!

1 吃月饼时,你最喜欢吃月饼中的夹心部分?

Yes-2No-4

2 你不怕被老板炒,只要他说的不对你就敢直接反驳?

Yes-3No-6

3 你经常会胡思乱想,甚至会导致失眠?

Yes-5No-7

4 你经常逃避工作,宁愿躲在家里装病?

Yes-6 No-8

5 你会在非常伤感的时候,突然大笑?

Yes-9 No-10

6 老板处事不公,你会辞职吗?

Yes-7 No-10

7 你不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和议论,会穿着随意地参加重要宴会?

Yes-11 No-12

8 你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想喜欢的人告白?

Yes-10 No-9

9 在街头上遇到流浪狗,你会逗它吗?

Yes-11 No-15

10 在电影院里,你会公然接听电话吗?

Yes-13 No-11

11 遇上劫匪抢劫银行,你会奋不顾身地追捕劫匪吗?

Yes-16 No-12

12 你是一个不会被金钱打动的人?

Yes-15 No- 14

13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你会义无反顾地救助伤者吗?

Yes-14 No-18

14 餐厅的食物不清洁,你会立刻指出来吗?

Yes-17 No-15

15 你会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吗?

Yes-18 No-16

16 在街上捡到钱包你会据为己有吗?

Yes-20 No-19

17 在冬天的晚上,你会毫不犹豫地为了想吃冰激凌而出门吗?

Yes-A型 No-19

18 有人向你挑衅时,你会毫不犹豫地反击吗?

Yes-C 型 No-D型

19 遇到股市大跌,你会倾尽家财入市捞底吗?

Yes-B型 No-A型

20 情人提出分手,你会向对方大发脾气吗?

Yes-B型 No-D型

测试结果:

A型:天生疯子 疯狂指数

你的内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即使你不承认也没有用,但有时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差,所以你其实拥有着无限的才华和潜力,只需要好好利用,加上自己后天的努力,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你的内心跟你的外表贴合指数很高,基本上是本色演出。

B型:善良的疯子 疯狂指数

你只是一个比较神经质的人,遇上一点小事你也可能会大发雷霆,经常被人指责是神经病,虽然你有容易得罪人的性格,但是你的内心深处却从未想过要伤害别人,比起那些虚伪的人,你完全欠缺杀伤力。

C型:大癫大痴疯狂指数

个性豪爽、不做作的你,经常给人大情大性的感觉,情绪起伏很大,开心时可以什么事都笑,悲伤的时候要比别人更伤心,这种个性的人完全不会去理会世俗的眼光。

D型:装疯扮傻 疯狂指数

你经常会被人责骂很疯癫,但是事实上你只不过是装疯扮傻而已,生活中,你对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但是你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唯有选择装傻去逃避,真正的你比很多人还要聪明。

A型代表人物

天生疯子――魏岚27岁已婚老师

其实我自己倒没有觉得我的行为有多疯狂,只不过外人看来比较难接受,或者说因为我自己本来就是个疯子,所以对自己疯癫的行为包容度很高。

我上大学的时候是学的机械,女生学机械本来就是很无聊的事情,这个也是我后来发现的,因为高考的时候,家里人支持我选择文科,但是我就觉得很多人都有些瞧不起文科生,好像文科生天生成绩差,我所在的那个学校是这种情况,如果你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又还是想坚持高考甚至说考个好学校,老师会劝你读文科。我当时文理都不弱,但是就是较劲,非要选择理科,证明女生学理科一样厉害,导致后来高考填报志愿,就不能选择什么新闻呀、汉语言文学什么的专业,去学了个机械,但是疯狂的事儿还没结束,或者说才开始。

大学的时候成绩不错,所以还没毕业就有一家公司想跟我签约,我大三大四在那里实习。家里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也很高兴,毕竟大学生找工作的竞争很激烈,还没毕业就解决就业问题,当然是好事了,但是这门好事,却被我给推掉了――我觉得学了四年的机械,早就腻了,而且还实习了一年多,一想到毕业还要一直从事这份工作,我心里就难受死了。看到我们同校的新闻系的人,我就觉得羡慕,所以我那个时候暗暗发誓,我得去做媒体。

家里人自然不支持了,到手的肥肉甩了不要,非要去搞那些没谱的事儿,不过我才不管,我妈在财政上限制我,我就问我同学借,给人家写欠条,答应人家工作半年之后连本带息还,然后揣着一千块钱就去了北京。结果我就真的做了媒体,开始做记者,从零开始学。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好,很多人面试我的时候听说我不是学新闻的而是学机械的,还都想看看我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子。于是就这么壮志踌躇地做了两年记者,虽然不算什么名记,也是报社的顶梁柱了,眼看着马上就要升职了,我又疯了一把――辞职,回成都干个体。

做记者把我累到了,我觉得要是自己当老板肯定很自由,所以回家之后就开始盘算着自己做生意,功夫不怕有心人吧,回来三个月我就有了自己的店面,我做的是服装生意,跟我一个朋友合伙的。等服装生意都做了快半年了我才跟家里说我早就不在北京了,现在在开服装店,他们听了之后自然很替我担心,但是我走都已经做了,而且已经正常运营了,也就没有太反对什么。

我现在从事的职业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三次“抽疯”了。现在服装店还在做,只不过朋友是大股东,我只是偶尔出力了,因为我现在在做老师。卖衣服的时候我就想,什么工作每年有很长的假期而且还发工资呢?记者不行,当服装店老板也不行,恐怕只有老师了,于是我就去上课、考证,现在是物理老师,也算是回归了一下专业,现在已经有一年教龄了,我跟学生的关系处得也很好。

我很享受这种人生的变化,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尝试和体验是一个人一辈子能赚到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认为我赚到的比较多。如果哪天我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可能就不做老师了,到时候再说,现在还没想好。

B型代表人物

善良的疯子――白色 26岁公司职员

我觉得我的疯可能真的不够疯,或者谈不上疯。通常意义上来讲,疯可能等同于大喊大叫大闹,我的疯就比较安静了。因为我脾气不好,又是做行政工作,所以朋友们经常会“说”我,干嘛总是那么沉不住气,干嘛总是要发脾气,怎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平平和和地呢?其实我也不想发脾气,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为了能够改善我的性格,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我请了10天假,加上一个小假期,一共有20天左右的时间,把工作的事情全部推开忘掉,到了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的敬老院做义工,算是锻炼自己的脾气,磨练一下耐性。

敬老院里的老人一般身体都不太好,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我就去照顾那些别的员工和义工不愿意做的,比如说端屎端尿、擦洗身体这些,有的时候真的快忍不住了,但是我就默默告诉自己,这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修行,坚持不下来,输的人是自己。

20天之后,我回到工作岗位,我觉得我变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懂了很多。

C型代表人物

大癫大痴――秦沁25岁旅欧学生

我有自己的发疯计划,每年都要疯,而且一定要在上一年制定出下一年的疯狂计划。

今年的疯狂计划已经执行了,就是在街上走秀。

可能很多人觉得是很无聊的行为,但是我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而且这个疯狂行动我有朋友曾经实践过,不过她是在国外,我觉得如果是在国内的话,效果会更不一样,所以我就把这个计划列为今年时间的发疯计划了。我们不是在春熙路什么那种地方走秀哦,是到村里!没错,是去农村的地方,这个挑战大吧!而且没有什么事先打招呼,就是下了车马上就开始。

那天玩儿得太爽了,过了把走秀瘾,而且你知道的,观众都很真诚很认真的,最后他们还说欢迎我们再来,真的是爽翻了。你要克服心里的恐惧,甚至做好被人打的准备,然后你又收获了真诚的围观和掌声,尽管他们也许不懂什么巴黎时装周,也从来没听过,但是他们就那么静静地围观,不去打扰你的表演,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下一年的发疯计划是一个人背包到,这应该是每个疯子都应该去实现的一个愿望吧!

D型代表人物

装疯扮傻――九天26岁 科研工作人员

说实话,我很讨厌自己的工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还选这个工作。你一定以为我疯了,其实我没有,虽然我讨厌做试验,讨厌什么科学研究,但是这却是一个最能伪装我的职业。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我是一个默默无闻规规矩矩的小研究员,但是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性格里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或者说表面的我和真实的我根本就是两个人。

平时工作里我很严谨,毕竟工作性质如此,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是现实生活里的我就很喜欢挑战,完全是两个极端:我曾经徒步去了新疆,曾经开车去了东北,还曾经身无分文扒火车从广州不远万里地回家。我年假马上就到了,这次的计划是一分钱都不带去北京。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7

打造“疯狂”个人品牌

营销人说:名人与品牌是共生的。“疯狂英语”和“李阳”的个人品牌就是共生品牌。在“疯狂英语”推广初期,李阳的个人品牌的推广占主导地位,因为只有李阳的成功形象被人们认可,“疯狂英语”才有可能被人们接受;当“疯狂英语”成名之后,两个品牌携手共进,交相辉映;许多年过去了,“疯狂英语”早已深入人心,此时的李阳又转为辅助地位,成了“疯狂英语”的品牌形象代言人。由此看来,李阳的个人品牌在“疯狂英语”的打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是李阳的名气和成功形象,但此前他的成名之路并不平坦。 李阳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小时候的李阳害羞、内向、不敢见陌生人、不敢接电话、不敢去看电影。从小学到中学,这个语言木讷的“丑小鸭”都生活在父母的叹息、同学的讥讽和老师的遗憾当中,看不到将来有什么出息,英语老师更是为他伤透了脑筋。1986年,李阳从新疆试验中学高中毕业,经过一番拼搏,考进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李阳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阳已是13门功课不及格,他觉得很丢人,告诉自己必须从灰色的生活中突围出来。他选择了英语作为突破口,发誓要通过4个月后举行的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很偶然的一次,李阳发现,在大声朗读英语时,注意力会变得很集中,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内的空旷处去大喊英语。为了坚持下去,他想了两个办法:一是告诉很多同学他要每天坚持学英语、喊英语,使自己的心理上产生如果一旦放弃别人会一起嘲笑的刺激预期;另外,他还邀请了班内学习最认真的一位同学陪着他一起大喊英语。经过不懈的“疯狂”,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成绩高踞全校第二名,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李阳突然成为一个英语高手,这一消息轰动了兰州大学。

初尝成功的李阳,从此开始迈上奋发进取的人生道路,他发现,在大喊的时候,性格开始发生改变,内向、自卑、害羞等人性的弱点在大喊的过程中被击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自信逐渐建立起来。他想,这种方法在他的身上取得成功。于是他暗下决心:“疯狂到底”!就这样,他从兰州疯狂到广州。1992年,他在1000多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到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工作后他才发现入选的播音员中别人都是北外、广外的研究生,只有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本科生。很快,李阳又成为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广播员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最年轻的会员。随后的几年,李阳得了个外号“万能翻译机”,曾创下过1小时400美金的口译记录和每分钟8000港元的广告配音员记录,超过香港同行,成为广州最贵的同声翻译…… 经过不懈努力而成功的传奇经历为李阳的个人品牌积累了丰富的资产,这笔资产为此后“疯狂英语”的品牌树立和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每当人们提到“疯狂英语”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起黝黑脸庞、戴着眼镜、身体壮实的李阳,在人们眼里,李阳已不仅仅是一个英语教育品牌的推广者和代言人,还是一个英雄,一个偶像;成功吸引成功,李阳的成功形象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们引入“疯狂英语”的殿堂。

设计包装“疯狂”产品

为解除全中国三亿人“聋哑英语”的苦恼,为向更多的人推广自己英语成功的经验,1994年,李阳毅然辞去了电台的工作,组建了“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

李阳设计了他的产品。首先他取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名字——“疯狂英语”。让为英语学习而苦恼的人们第一次为之“疯狂”。其次他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是一系列英语学习突破法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无形成品则是一种特别的英语学习理念和方法。无疑后者才是“疯狂英语”的核心产品所在。因为英语“聋哑病”的症结在于学习者的心态不正确,不敢开口说,怕出错。“疯狂英语”学习法对症下药——李阳对“疯狂”的注释是:“百分之百的投入!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克服胆怯,树立信心!打破传统、突破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

十年来,李阳通过不断总结,摸索出一套有别于传统英语学习的英语素质教育法,如一口气法、三最法、五大发音秘诀、句子中心论、手势突破发音法……李阳研究语言教学基本规律,将复杂神秘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有趣而简单的游戏。在李阳看来,学习外语不再是脑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学英语不需要冥思苦想,只需要疯狂操练。他认为,大家都知道要想跳好舞就必须去跳,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去游,只是看书、听别人讲或记笔记,肯定是不会跳和游的。学英语也是一样,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如果不说,不去交流,怎么能叫语言呢?李阳还发明了“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也就是“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强行发展舌部和口腔肌肉,从而达到脱口而出的地道英语……这些闻所未闻的英语学习方法彻底改变了人们学习英语的观念。人们有理由为之疯狂!

“热爱丢脸”的疯狂推广

李阳立誓要帮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带着他的“疯狂英语”,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向全国100余城市近2000万人送去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从大庆铁人纪念馆对工人的演讲,到哈尔滨冰球馆对中学生的演讲;从北京太庙、清华大学的演讲会、到长城上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喊英文;从在JJ迪斯科和大学生边跳舞边大喊英文,到卢沟桥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大喊英文;从在上海和股票市场的员工大喊英文,到在湖南省毛泽东家乡带领学生喊英文……李阳的疯狂演讲所到之处,狂热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争相前往“朝圣”,把嘴角咧到耳朵上喊着:“我热爱丢脸!”场面尉为壮观。

李阳的演说极具煽动性。李阳常常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口出“狂言”:“不要不好意思啊!中国将来不需要这种人,一上台之后讲不出来。要做一个自信的人!最大声!”、“我是一个自信的人!”、“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把中国肌肉变成国际肌肉”。“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热爱丢脸),I can speak good English(我能讲一口地道的英文)!”。台下的听众在李阳的“煽动”下,做出各种手势,勇敢地张开嘴大声重复。置身于这浓烈的气氛中,很难不被打动,不被感染!李阳进一步解释说:“重要的不是现在丢脸,而是未来会不会丢脸”,而且作为男人,作为人,应该“喉咙管粗一点,把你的自尊咽下去”,“不要让那些无聊的面子、可怕的那一点点自尊扰乱了你的成长。这一点非常重要。”

李阳常常把爱国主义精神和英语学习联系在一起。几乎每次演讲,他都沉痛地指出:“奥运会的播音员用英语公开诬蔑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但我们的运动员因听不懂而仍然微笑着进场。”所以他严正地指出“在这全球国际化的时代,不懂英语会造成新时期的丧权辱国!”李阳向每一位学员发出倡议:“爱国就是学好英语,把自己锻造成材!爱国就是学好英语,去赚外国人的钱,增加我们伟大祖国的财富!”讲学现场,很多长期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都惊叹说:“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像火山般地爆发!”而李阳对讲学的火爆场面却感到十分自然,他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藏着民族的自豪感,我们要去点燃它!”在演讲中加入爱国主义的内容,从更深的层次激发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综上观之,李阳演说推广成功的原因除了他高超的演说技巧之外,更重要还在于,他不仅传播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传播了一种积极向上,超越自我、激发潜能的文化精神,后者往往更加令人着迷。

我有两个“疯狂”的梦想

十年磨砺,李阳成为了年轻而著名的英语口语教育专家,被誉为“英语播种机”、“教英语口语的魔术师”、“语言教学领域的摇滚明星”。

李阳有两个“疯狂”的梦想:“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三亿外国人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决心为实现这两个目标而奋斗终生!李阳并不是一个空想家。十年来,他孜孜以求,除了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地区举办大规模英语素质教育巡回讲学,还在中国贫困地区援建100所李阳克立兹希望小学;带领志愿者从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边境开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地普及英语;争取企业赞助向中国边远贫困地区赠送英语书籍和教学设备,让他们从小学到地道的英文并时刻把全球装在脑海里;他还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开设英语培训中心,让中国人带动亚洲地区的英语学习;在美国、日本、英国等100个国家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进行中国文化和投资巡回演讲;在世界著名城市和名牌大学开设中文和中国文化培训中心,全面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让中国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和居住的乐园。

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路途中,他常常用“打击我吧!迫害我吧!让我成为真正的人!”来激励自己。他时刻地告诫自己:今天是我最后一天,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对得起我的衣食父母和国家!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严重透支而导致的喉咙经常充血、每天呕吐、颈椎骨质增生和四肢轻度麻痹的李阳,甚至发出了“我要战死在普及英语和中文的战场上……”。多么具有英雄气概,他无愧为新时代的英雄!

透视“疯狂”营销策略

从营销的角度透视李阳的成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成功之道在于:

一、创新产品立下头功。根据中国英语教育消费者的特点,对传统僵化的中国英语应试教育产品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允许学英语的人放弃无谓的“面子”,允许犯错误;而传统应试教育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英语学习的目标——这一制度很少允许学生犯错误,压抑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在学习方法上,崇尚简单,从最简单的一字一句攻克英语,从最简单实用的口语大喊大叫开始学起,而传统英语教育则以枯燥的语法为基础,以考试为目的,背离了语言的听和说两大最基本的目的。

二、成功的品牌策略。李阳先是巧妙地包装和推广了个人品牌,然后再利用个人品牌打造“疯狂英语”的品牌,最后两个品牌共同发展,相映生辉。

三、独特的营销渠道策略。李阳的“疯狂”演讲在“疯狂英语”的推广中可谓功不可没。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而采用万人集会的“摇滚演唱会式”的推广,取得了出奇好的效果。

四、巧用公关策略。支持希望工程等公关策略也为“疯狂英语”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助了一臂之力。

说说你们最疯狂的一次篇8

疯狂艳遇:那段处心积虑的男欢女爱

2001年夏天,32岁的李阳应美国ABC广播电视网邀请赴纽约接受专访。回国刚到首都机场,他一下飞机,就敏锐地发觉自己仿佛被“跟踪”了。身后一直跟着一个女孩,他走她也走,他停她也停。一贯行事爽利的李阳可容不得这样的“盯梢”。于是,他索性转过身迎了上去,发现跟踪者正是刚才在飞机上坐自己后排的一位美国姑娘。他问她:“你是有什么麻烦吗,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没想到,姑娘盯着他看了几眼,冒出一句话:“你在北京有地方住吗?”

李阳几乎要晕倒。如果换个中国姑娘问他这个问题,他会马上告诉她有――因为他会觉得对方是在考量自己是否有资格做她的男友,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名下有房产的男人可是抢手货啊。

可偏偏问这个问题的是个美国姑娘,长期在国外奔波的李阳太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他有些为难――她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有何用意?

就在他大脑迅速飞转的那几十秒里,这位率真的姑娘也没闲着,她迅速地掏出随身的护照摊开,亮在他面前,冲他莞尔一笑:“艳遇,有没有兴趣?”

李阳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桃花运吗?虽然在国外这样的事情非常常见,但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还是非常地讶异。他呆呆地立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姑娘以为他在怀疑自己的身份,于是从包里又掏出一大堆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一一给他过目。于是,李阳知道了姑娘名叫珍妮芙,在纽约西奈山医院当护士,此次是前来中国旅游的。

珍妮芙是个挺漂亮的姑娘,金发碧眼,身材婀娜,活泼大方,虽然语出惊人且大胆,但无疑对于异性是极有吸引力的,尤其对李阳这个年过而立还孤身一人的男人来说。于是,带着几分新奇与大胆,疯狂李阳与珍妮芙就这么来了一场闪电般的艳遇。

当晚,李阳将珍妮芙带到了自己在北京的住处。一个单身男人的屋子,久无人住,显得十分凌乱。珍妮芙毫不客气,一进门,脱掉鞋子,系上围裙,仿若女主人般地收拾起来。半小时后,屋子便收拾地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把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的李阳惊得目瞪口呆。

热情爽朗的珍妮芙显然不习惯沉默的气氛,她吩咐李阳:“你去超市买点食品上来吧,我们晚上做顿好吃的!”李阳赶紧遵命。下楼的时候,他自己心里都在犯嘀咕,我怎么一下子倒像成了客人?

不过珍妮芙自有珍妮芙的魅力。当晚,在迷朦的灯光下,走来一位娇俏的美厨娘,她手捧颜色鲜艳的水果沙拉盘,深情款款地望向李阳,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蹈,婀娜的舞姿,修长的身段,朦胧的夜色,配上优雅的华尔兹乐曲,一切都是那么地如梦如幻……

有了第一次的肌肤相亲之后,两人变得无话不谈。珍妮芙初次来到北京,李阳提议带她去北京城逛逛。这位优质的向导,带着她游览了故宫、天坛,穿越了北京的胡同,还带她吃了最富特色的冰糖葫芦、全聚德烤鸭。一路上,珍妮芙银铃般的笑声在李阳耳边不断回响,他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

三天后,就在李阳对这位萍水相逢的美国姑娘产生一种莫名的依恋后,她却突然告诉他,自己还想去别的地方走走,玩够了就会回美国,她将来再也不会找李阳了。

李阳一愣,但他毕竟不是那种守旧的男人。面对从天而降的这场近乎荒诞的艳遇,他也没太在意,更没有觉得需要自己付出什么样的责任和代价。但她走时,他心里还是充满了失落,潜意识里,甚至有种很想再见她的渴望。

果然,此后的日子,珍妮芙再也没有音讯。这个美丽的女孩子,犹如一片轻轻的云,飘过,不再停留。在李阳的记忆深处,那是一个轻易不会被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掉的角落。

第二年,李阳又一次应邀前往纽约推广“疯狂汉语”。当那天的培训在一个露天剧场到达尾声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插了进来:“米奇……”

忙碌中的李阳顿时愣住了,米奇是珍妮芙当时给他起的外号呀。循声望去,他很快在人堆里找到了珍妮芙。八个月没见,珍妮芙发福得厉害,尤其是肚子,隆起得像国会山一般。他指指她的肚子:“你怀孕了?恭喜!”她摸摸肚子冲他一笑:“你的,八个月了!”

李阳又惊又喜,不过他迅速冷静下来。当一个和自己曾经历激情艳遇过的女人突然挺着大肚子来到面前,告诉自己说这是你干的好事,男人都会下意识地担心,你究竟打算要让我付出多大代价才肯收场呢?

为稳定珍妮芙的情绪,李阳请她到咖啡厅坐下来。珍妮芙坦诚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她曾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眼看快到30岁了,她觉得自己已经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但是很想找个优秀的男人生个孩子。八个月前,当她在ABC上看了李阳的专访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于是打听到了他回国的行程,买了张机票跟他上了同一架飞机。

回国后,她发现自己成功受孕,本来她不打算将这一切告知李阳,但当得知他又来了美国后,这个被新生命即将到来的喜悦包围了的女人还是觉得有必要告诉他真相。珍妮芙再三强调,她只是想告诉他这件事情,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任何目的,她会把孩子生下来,好好将他抚养成人,享受一个单亲妈妈的生活,绝不会给他带来任何麻烦和提出任何要求。

这一切是如此地处心积虑,却又在她真诚的解说下显得合情合理。珍妮芙的坦诚让李阳感动不已,多少个日子里,他虽然很努力地想忘却她,但一旦坐到了她面前,角落里那个身影顿时就膨胀起来,将自己的心占据得满满的。是啊,眼前的她曾离过两次婚,那又如何?她漂亮、诚实、率性,而且,她懂得欣赏自己。这样的女人,我为何不要?

在那一刹那间,33岁的李阳下定决心:在处理珍妮芙的问题上,我必须要像对待英语一样,疯狂一把了!

疯狂孕育:体验那份独到的生命惊喜

很快,李阳牵着他的美国新娘在美国最大的圣约翰教堂举行了婚礼。婚后,李阳临时改变工作计划,留在美国陪珍妮芙待产。刚开始时,他和珍妮芙都无法进入自己的角色,扳起手指头算算,结婚前,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还不到一周,电光火石般就这么成了法定配偶,而且还有了“中美合作”的爱情结晶在孕育,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啊。

有些细微的疯狂,正是潜伏在生活的不经意间。以前艳遇时,两人都还挺大胆,但如今受到了法律保护,两个人反倒开始害羞起来。想起当初的荒唐事儿,都有点腼腆起来。再加上珍妮芙正处于特殊时段,刚新婚时两人就分居了――在珍妮芙位于曼哈顿的房子里,两人一人一间房,就像一对异性合租的租客一样秋毫无犯。顶多,说点脸红心跳的小情话,无伤大雅的摸摸捏捏――不像夫妻,反倒像是一对初涉情网的小情人。

疯狂不?仿佛隔着电脑视频的两个网友,这样隔山绕水的朦胧,才更有激情。因为只能通过性以外的方式沟通交流,两人很快就习惯了这些委婉的表达方式且开始享受这种快乐。

珍妮芙无疑是个很懂得风情的女人。她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撩拨得眼前这个中西合璧的中国丈夫蠢蠢欲动,却又不得不强压住自己的冲动,但偏偏这种欲缓解却不能释放的情绪将李阳烧得热腾腾的,于是,在他眼里,珍妮芙就愈发楚楚动人且充满魅力――两人就这样玩着这种暧昧的游戏,补足了当年欠缺的情调功课。

2002年5月,珍妮芙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要做爸爸这天,李阳兴奋地像个孩子一般。他守在手术室门口,时不时地看手表,然后仰天大笑几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终于,整整一个小时后,医生出来,拉住坐立不安的他:“恭喜你,你做爸爸啦,母女平安!”33岁的李阳激动地一蹦三尺高,他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太好了,我当爸爸了!”

女儿长得神似爸爸李阳,但又遗传了妈妈的大眼睛,高鼻梁,一头毛茸茸的自来卷头发,特别可爱。女儿三个月后,一家三口回到李阳的乌鲁木齐老家,补办了婚宴――一段“中美合资”的婚姻,这下才算是真正“功德圆满”。

婚后,太太珍妮芙的表现很是让李阳满意,真正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进得卧房”。于是,这个善于总结的男人有了这么个系统的总结:太太这种生物,如果用一种兵器来比喻,一定是双截棍――搁在高手手里,可以虎虎生风眼花缭乱;拿在庸手手里,则一定会把自己的脑袋砸出大包。问题不在双截棍,而在拿棍子的那个人。珍妮芙离过两次婚,但他看来她仍然是一根极好的双截棍,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这根双截棍玩得得心应手花样翻新。

一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共处一室,自然需要统一语言。在他的培训下,珍妮芙慢慢就可以用日常的汉语交谈了。回到美国后,她索性辞去了护士的工作,成为了“疯狂汉语”的学员。在李阳的刻意教授下,珍妮芙就连说情话都开始用汉语了,直逗得李阳小眼更是眯成一条缝。随后,珍妮芙在被称为“中文托福”的HSK汉语等级考试中考出了高等B级的好成绩,也因此获得了教授汉语的资格证书。

那时国内的“疯狂英语”正在狂飙突进,李阳的事业也需要人手,于是他将珍妮芙任命成为“疯狂汉语”的校长,将美国的一揽子事全部扔给了她。他个人觉得将事业交给自己的太太理所当然,但他没想到这样一件在他当初看来顺理成章的事情,竟然能够使得珍妮芙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

以前当护士的时候,珍妮芙的工作表现很平庸,只是将工作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很被动地按照吩咐干活儿。现在骤然被李阳推到了“一把手”的位置,很多具体的事情都需要她拿主意,她就有些发蒙了。一开始,她很拘谨,事无巨细都打国际长途询问李阳的意见。李阳希望珍妮芙能够自己独当一面,而不是只做传话筒,于是他在电话里告诉她:“既然你是校长,那么一切就应该由你自己去决断。半个月内,不要再向我请示这些工作上的事情!”

他想,半个月是个期限。哪怕珍妮芙砸锅了,半个月的损失也有限,还来得及补救。结果大大出乎他的预料,自己的冒险没有白费,当他在半个月后飞回纽约时,“疯狂汉语”的学员同比增长了19%。而在此期间越来越习惯发号施令的珍妮芙已经开始与欧洲的语言机构联系,有了将“疯狂汉语”推广到欧洲市场的意向!

小别胜新欢。站在自己面前的珍妮芙容光焕发,就连身上那种气质也发生了改变。她穿上了银灰色的职业状,长发精干地盘了起来。若说以前她有一种风情,那么现在就变成了另一种风姿。

李阳心里暗自赞叹,此女可雕也!

一生就生了三个女儿

出于职业习惯,李阳总会下意识地将很多事情与语言学习联系起来。转眼到了女儿“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又开始不安分了,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打算让女儿拥有双母语,一张嘴就开始中文英语一起说。

为搞好女儿的语言教育,他跟珍妮芙进行了明确分工,她跟女儿用英语交流,而自己跟女儿只用汉语。

一开始,女儿被父母搞得很迷糊,明明是一个水果,妈妈称为“apple”而爸爸却说那叫“苹果”;一个可以看见人的盒子,妈妈说是“TV set”而爸爸却说是“电视”……但她很快明白过来,爸爸和妈妈对于一切可以看到的东西的说法都是不同的,于是她便记住了爸爸妈妈灌输给她的凡是能看到的东西的不同名称。

到了能说句子的时候,他们会分别抱着女儿跟她聊天。不管她是否能听得懂和理解,他们把各自知道的民间故事一一讲给女儿听。就这么着,女儿可以用中文跟爸爸聊一些小孩子的话题了,也能用英语跟着珍妮芙去商场挑玩具了。

女儿2岁那年,李阳把她带到国内呆了几个月。他发现,这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全南辕北辙。显然,他和珍妮芙之间的两种文化只有冲突,但还好两个人对教育的热情相似,对婚姻的看法也是超乎寻常地一致。

凡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他都要求女儿只能说中文,而在父女俩在一起的时候,就要说英语。女儿的语言切换没有一点问题,几秒钟前还在电梯里用英语问爸爸为什么这个小房子可以从楼上到楼下,一出电梯,看见买菜回来的邻居,马上用中文嚷嚷起来:“爸爸,那是什么,红红的尖尖的。”“辣椒。”

他不要求女儿提前去学习写字,更不打算让她研究语法。那是将来的事儿,只要能将两种语言都说顺溜了,把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都跟生活中的东西挂上钩了,还愁写不出来么?

两口子都很忙,女儿于是轮流跟着他们满世界跑。为了试试女儿的双语学习是否已经稳定,李阳让珍妮芙带着女儿去英国做“疯狂汉语”推广,并且让她别跟女儿讲中文。这一去就是三个月,等到女儿出现在他面前时,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伦敦不好玩,很大的雾!”没说的,女儿已经到了见人说人话,见“鬼佬”说“鬼话”的境界了――成功!

后来,微软推出了“双核”CPU。他觉得女儿的脑子就是一台双核CPU,一核处理中文,一核处理英语,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拿女儿做了一把“小白鼠”以后,他安分了有段日子。跟珍妮芙一人负责一头,把名下的产业慢慢越做越大。如今,“疯狂英语”已经发展到了新西兰、日本、新加坡……而珍妮芙执掌的“疯狂汉语”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都开设了分支机构,其发展速度和利润,已经隐约有了超越他的趋势。

而且,珍妮芙已经进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当她在这种严肃场合出现的时候,没人会想到她在几年前还只是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小护士。

几年间,珍妮芙又相继给李阳生了二个女儿。夫妻俩还是很忙,但忙得很充实和快乐。对于在美国长大的三个宝贝女儿,李阳夫妇疼爱有加,但教育起来也是极度疯狂。“她们一个星期只看一次电视,到了时间自己会关掉;吃中国的豆腐、青菜。溺爱是毒药,严格才是真爱。孩子要过一生的,没有自律和劳动的精神,她的一生就很悲惨。”为此,李阳还专门开发了“疯狂宝贝”计划,专门针对10岁以下的儿童,研究如何教育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顽皮的孩子会任性,会反抗,这时候怎么办?李阳的做法,首先是讲道理,说不通就用武力解决。有一次,2岁的老二一回到家,就一把将衣服扔在地上。妈妈连续对她说了四次“捡起来!”她就是不听。越是不听,越是被打,最后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还是死活不肯屈从。没办法,珍妮芙只好把她关到黑屋子里去。听到她在里面的号啕大哭,李阳也有些于心不忍了,但理性的声音告诉他,太太是对的。

李阳说:“我们常常认为二三岁的孩子是肉球,喂饱就行了,其实这个教育做成功了,将来中国才有最好的学校,才有最好的职业经理人,才有最有成效的商业,才有能够横行世界的优质产品。其实产品就是人品,人品就是幼儿教育。”

上一篇: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范文 下一篇:思修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