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特立独行的猪范文

时间:2023-11-14 22:35:52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1

2、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属于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境域内地貌特征为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有雪峰—武陵和幕阜—罗霄山脉;中部岗丘起伏,层峦迭翠,南岳七十二峰逶迤其间;北部为平原湖泊,有滨湖平原和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大小五千余条河川,大都汇经湘、资、沅、澧四水而注入洞庭湖。

3、湖南在夏、商时期地属天下九州之荆州;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自秦王朝建立,便出现独立的长沙郡和黔中郡(战国时期楚国置,秦代独立,治所在今常德一带,时为临沅县,汉代改为武陵郡);后屡有改置,但始终是一个独立的地理行政区划。

4、境内民族构成复杂,除后来形成的汉民族外,还有古称“苗蛮”、“五陵蛮”的诸多少数民族。这一独特的地理、历史、民族、风俗等文化因子,共同构成了湘菜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5、先看气候、地理、物产条件与湖湘饮馔文化的关系。

6、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湖南物产极为丰富,山区盛产竹笋、蕈、蕨等山珍和动物野味,江河湖泊盛产鱼、虾、龟、鳖、螺、蚌等水产和野鸭等水禽(这里只谈物产及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今对野鸭等禽类的野生动物保护无关),平原盛产稻梁菜蔬等丰富的食用植物,星罗棋布的大小塘坝大都种有湖南的特产湘莲湖藕,等等,真可谓“物华天宝”、无所不有。

7、一九九三年和一九九五年经两次考古发掘,在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经北京大学十四实验室及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先后用质谱加速器测定,确定这些稻谷距今约有一万二千年至一万四千年;同时,在洞庭湖平原的其他地区如彭头山、城头山等处,也陆续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和六千年以前的大量稻谷。

8、这些古稻谷遗存分布广泛,性状特征不同,显示出并非直线性的起源——发展,而是多源头的产生,展现了湖南地区物产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与丰富性构成,也证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9、湖南的畜牧养殖业也历史悠久、十分发达,着名的传统畜牧养殖禽畜有武陵马头羊、武雪山羊、浏阳黑山羊、涟源黑山羊、湘潭沙子岭猪、宜章猪、桃源黑猪、浦源坪猪、黔邵花猪、长沙大围子猪、宁乡流沙河花猪(两头乌猪)、溆浦龙潭猪、东安猪、新晃凉伞猪、绥宁东山猪、泸溪浦市。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2

[关键词] 独立董事 股东 委托 股权

一、独立董事制的引入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专业人士为公司独立董事。那么,我国为何要在这个时期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呢?究其原因,与中国证券市场连续不断出现象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和蓝田股份等弄虚作假,违法乱纪,严重伤害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事件不无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其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尤其突出; 其二,由于监管不力,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部分经理层利用政府产权上的控制弱化形成了经理层对公司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企业董事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等内部人实际上操纵着公司的重大决策,时常进行关联交易并严重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那么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真能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保护吗?笔者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在我国现阶段尚难发挥作用。

二、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智猪博弈

张维迎教授在他的博弈论纳什均衡中介绍了一个案例――智猪博弈。猪圈里圈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一个按扭,控制着猪食的供应,按一下按扭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扭谁就需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注意到,不论大猪选择“按”还是“等待”,小猪的最优选择是“等待”。所以,纳什均衡就是:大猪按,小猪等待,各得4个单位,多劳者不多得。

我国的上市公司股东中亦有大股东和小股东,大股东好比大猪,小股东好比小猪,大股东必须选择主动“作为”,也就是说,必须非常用心地关注公司的发展、监督公司的运营、干预和控制公司的行为。尽管这样是需要支付成本的,但却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小股东的最优选择则是被动的“不作为”,既然他们的意志和利益不可能在董事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也不可能改变和左右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那么,他们就不会也不必非常用心地去关心公司,也就无需为此支付成本。如果大股东们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趋于一致时,他们选择“跟风”;如果大股东们的利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选择“抛售”,应该说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安排。在这样的安排下,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但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有时甚至要面对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双重侵害,因此需要特别的关照和保护,这种环境下独立董事制应运而生。但是,独立董事制真能如我们所预期,保护好中小股东的利益吗?我们将从独立董事的选取这一问题对独立董事制的监督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委托的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产生不外乎三种情况:

1.独立董事是受全体股东的委托而产生的。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其结果一定是占优势的大股东意志的又一次体现,也就是说,独立董事实际上还是一个大股东们选择的人,这就从根本上使独立董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从一般常理来讲,财产的主人关心自己的财产、通过某种安排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是所有者的一种权利,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置自己的财产,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能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任的人来经营管理,这是一个理性的结果。所以,大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肯定是要通过董事会来行使“监护权”和其他相关权力的。这本身就是公司制为投资者提供的一种保护机制,也是与经济人、理性人假设相一致的。如果没有外在的强制力,大股东们就不可能有积极性去聘请一个或多个不代表自身利益的独立董事来限制自己的权力。事实上,任何财产的主人都不可能主动去请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对自己的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权力人来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如果存在着某种外在的强制力,大股东们就一定会去寻找和聘请服从自己意志,维护自身利益的独立董事,这时,独立董事制也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和摆设而不能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2.独立董事是受中小股东的委托而产生的。他们有可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因为“中小股东”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利益集团,其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加之又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因此,独立董事似乎也不太可能是中小股东们委托的人。况且,独立董事与中小股东间还存在着委托、的博弈,即独立懂事的责任、义务与报酬取得的博弈。我们设想,一个股东持有公司100%的股票而另一个股东持有公司50%的股票,他们对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会有相同的积极性吗?根据独立懂事经济人的特点,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我们又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假设独立董事是没有剩余索取权或剩余索取权较少的董事,其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同样是作为人的内部董事,扮演一个对所有投资者的财产负责监护的角色。由于独立懂事与企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没有足够的剩余索取权当然也无需承担风险,又何谈独立懂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认真负责地行使其“投票权”呢?有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沪深股市约有0.5%的董事会设立了独立董事,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独立董事很少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有关材料,也很少按时参加董事会会议。这不仅仅是缺少足够精力和时间的问题,更是一个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问题。如果寄希望于独立董事依靠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来维持积极性和责任心的话,尤于对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说“偷盗不是君子之所为”,那将是十分脆弱且不能持久的。更何况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多为知名学者、企业家等,他们已有一份相对稳定且不匪的收入,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又何须花时间、精力冒此风险。另一方面,假设建立利益分配、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应制度、责权利相匹配的制度,即依靠薪酬制度来建立起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又将如何呢?其结果是独立董事将被大股东和其他内部人“收买”并与之“共谋”。

3.独立董事是按照某种法律规定接受政府的委托而产生的。理论而言是可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保护公司利益、保护全体投资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但这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如体改委、证券监管机构等)来完成,又何须在每个上市公司派驻一个常驻代表呢?换言之,如果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主管部门失去作用,一个派驻的代表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综上所述,由谁来引入独立董事制、由谁来选择和聘请独立董事,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种制度的利益取向和目标倾斜,使得独立董事既不可能真正代表和维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也不可能代表和维护全体投资人的利益,只能是也必定是要么代表和维护大股东或者管理层的利益,要么谁的利益都代表和维护不了。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独立懂事制

根据上述的分析,现阶段在我国建立独立懂事制尚不成熟,那么我们又是否可以主观的认为:我国不必实行独立懂事制呢?答案仍是否定的。我们看到, 1990年对美国100个董事会的调查发现,外来董事与内部董事的比例达到3:1的董事会已由1980年的20个上升到1990年的51个;1993年的调查显示,有14个董事会只有1名内部董事。另据了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董事会15名成员中,有11名独立董事。既然独立懂事制在美国如此深入人心,必然有其独特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走自己的路,国外的经验虽不可以“借用”, 但可以“借鉴”。

1.加快我国的股权制度改革。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建立在股权革命的基础上,股权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由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都非常分散,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因而上市公司的意志往往是众多股东的“合意”,又由于股权全部是可以流通的,容易变现且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因而很少有长期不变的稳定持股者,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以利润为导向来调整持股结构,可以形成市场化的社会评价机制和“用脚投票”与“用手投票”相结合的股权制衡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66%的股票是不流动的,53%的股票为国有股,在国有股基本处于行政支配并且没有一个既定的市场目标和盈利目标的情况下,独立董事究竟如何应对如此强大的行政力量和行政机制呢?国有股减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和选择,只有当国有资产从相当一部分经济领域退出,独立董事制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独立董事制度法律化,赋予独立董事相应权限。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条例及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对《公司法》、《证券法》做出修改,增加有关独立董事的条款,将独立董事的作用、责任、义务、任职资格、选聘程序及其同监事会的关系补充到《公司法》、《证券法》中,作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依据。其中独立董事的权限应该包括:①监督权即对董事会及其成员和经营者进行监督,并要以适当方式发表评价结果;②审核权即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关联交易、预算决算等进行审查。

3.妥善处理与监事会的关系。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是建立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之,由于没有监事会,因而独立董事在很大程度上履行了二元制下的监事会的功能,而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行的是二元体制,独立董事的功能与监事会的功能有着许多交叉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在法律上和实践中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将独立董事的权限限定于《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范围内,这样就可避免独立懂事与监事会发生职权冲突的问题。

4.建立独立董事报酬及发放办法。由于独立董事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该给予独立董事相应的报酬;其次,独立董事领取了报酬,也就承担了责任,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压力必定增加;再次,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有资格担任独立董事的人都是高级人才,只有有吸引力的报酬,才能吸引到一流的人才来担任独立董事,才能起到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那么独立懂事的报酬应采用何种形式、如何发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懂事报酬的形式可分为薪金、会议费、期权、福利等多种形式,报酬的发放也可采用现金和股票支付,但应少给现金,多给股票,以使独立董事的报酬和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经营业绩)挂起钩来。另独立董事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得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独立性,建议设立一个组织机构,统一收发独立董事的报酬,每个上市公司依照一定标准向这个组织机构缴纳独立董事的报酬,然后再由这个组织机构向独立董事发放。

参考文献:

[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和委托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2]张维迎:搏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01

[3]顾海兵:中国统计.2001年第8期,给独立董事制泼三盆冷水》

[4]刘中文:经济纵横.2001年第九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5]胡建斌:资本市场杂志.2001年第7期,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

[6]刘俊海: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3

三个高点

谈起养猪的三次大收获,黄永洪显得特别兴奋。

上世纪8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黄永洪到余干县跟师傅学习了养猪防病知识,回乡当起了兽医。可那时农村养猪也不多,一年赚不了几个钱,所以当时他的主业是做木匠。90年代初,猪市出现大幅反弹,一些养殖户平均每头猪都可以赚到一二百元,抱着试试看的心理,1992年黄永洪停下所有的木匠活,买了十几只仔猪进行饲养。打猪草,喂猪,一刻没有停歇,想不到年底时赚到了4000多元钱。第二年,他承包了村里的集体林场,在那里建了一排猪圈,首次将猪的规模发展到百头以上。

后几年猪价徘徊不前,到2001年底,价格再次升温,2002年时达到高峰。当时毛猪收购价平均上涨了近50%,瞅准商机的黄永洪迅速补栏,养了10头母猪和100多只仔猪,年底出售时,净赚了6万多元。

2007年,猪价是一路飙升,卖得火爆,黄永洪的门槛几乎让猪贩子踏破了。到年底结算时,黄永洪饲养的300多头肉猪、100多只仔猪获得纯利20多万元。

两次低谷

1993年“猪市”开始下滑,但黄永洪以为不久又会回涨,于是不顾妻子的反对,筹集资金8万多元,并抵押贷款20多万元,承包了300亩荒坡,高价买来30头种猪自繁自养,还放养了500多头仔猪。谁知,1994年时,猪价回落,黄永洪一下子亏了十几万元,跟着他一起养猪的亲戚也纷纷退出来。

经过一番猪市历练,就在黄永洪站稳脚跟,想大干一番的时候,1998年,各地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猪疫情。虽然黄永洪饲养的猪没有发生蓝耳病致死现象,但猪肉大幅降价,当时黄永洪每卖一头猪就要赔100多块钱,光饲料钱就欠了别人六七万元。

一套致富经

对于养猪经验和价格分析,黄永洪毫不保守。

“现在猪娇贵了,养猪要想赚钱就必须坚持连续性和科学性……”从散养到规模养殖,黄永洪如今是摸出了门道:“要说这猪价走向就是一幅曲线图,有高点也有低谷,不能看价格涨了就加紧补栏,看价格跌了就赶紧出售”。他还说:“现在农民要想‘捞猪金’,只有这条路可走,那就是规模养殖,控制成本,摸准市场脉搏,抵御价格波动。”

为了保证仔猪质量,黄永洪坚持自繁自养;为了降低成本,黄永洪自配饲料;为了摸清市场行情,黄永洪建立了独特的“情报”收集套路:与饲料市场的商户交朋友,通过掌握饲料销售情况,把握生猪市场走向。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黄永洪还将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养猪数量变化和价格走向专门绘制了一幅“曲线图”,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找出价格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加理性地发展养猪事业。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4

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我们渐渐淡忘了那些古老的风俗。“杀年猪”对城市人来说成了久远的记忆。当热气腾腾的杀猪饭摆上桌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在我们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去吃一次“年猪饭”吧,到一个叫施甸的地方,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红土地的厚重,有布朗族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怎么说呢――哥吃的不是饭,是往事、

当我们奔着渴慕已久的“年猪饭”进入施甸时,太阳已经西斜。施甸是个大坝子。虽然是睦冬时节。但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开得正旺,把施甸的山山水水装扮成了金色的诱人世界,汽车由北向南几十公里就在花问穿梭。县城的夷州饭店门口,盛装的布朗族女孩子抬着酒杯,唱着酒歌,欢迎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不喝个三四杯酒是进不了大门的。她们脸上没有羞涩。只有甜蜜的微笑。她们的微笑是如此的纯朴和天然,以致令人感动。她们身上漂亮的衣服五颜六色,但服装样式却相对统一。藏青色帽子成高耸、直立的方形状,角尖上别着鲜花。黄、绿、蓝、青、白、红、紫七色玻璃珠串成珠链,

县城的“年猪饭”多了几分雅致,虽然味道不错,但却少了韵味。要真切感受施甸的“年猪饭”,最好的选择便是去布朗族的村襄。施甸县的布朗族曾称为“濮人”、“濮蛮”、“本人”,因服饰艳丽俗称“花濮蛮”,主要居住在木老元、摆榔两乡。每年立冬以后,施甸各民族都要准备好豆子、辣椒、草果、萝卜丝、腌菜……杀年猪的季节到了,无论走进哪个村寨。都能见到杀年猪的人家:无论认不认识,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你去大吃一顿。在这些“年猪饭”中,又以布朗族的最具特色。所以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我们一大旱赶到了摆榔乡大中村的菠萝寨。

太阳越过山峦,“霍一霍一”的磨刀声已经划破了静谧的村落。村中热闹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杀年猪。娴熟的主刀者总能让年猪一刀毙命,然后麻利的将年猪洗净开剥。这边虽有万千热闹。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杀猪的祭祀活动。质朴善良的布朗族人民认为谷子、耕牛、风雨等自然之物和人一样也有灵魂,为了取得粮食的丰收就必须先取悦这些自然之物的灵魂,而取悦的方法便是祭祀。因此,除了杀年猪前要祭祀外,布朗族人民还有祭谷魂、祭龙、祭寨等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大中村的布朗族村民把杀年猪的祭祀地点选在了一个名为“小石林”的地方。此地还果真有几分石林的风味,其问怪石参差嵯峨,嶙峋万状。更独特的是整个石林都在古木掩映之中,据说这些古木大都已生存了500年之久。到达“小石林”之后,村民会在山神庙前摆上已在家里供过天地的一块方形五花肉、两个鸡蛋、一碗米饭和各种茶水。然后点燃香纸,祈祷缠绕在帽子中央。她们身着对领长裳,前短后长。衣领除了有刺绣还镶着银泡,对襟配以七星银扣。一般镶有红黄绿三种颜色。长裳外是一件对领短褂,双面不同色,一面是艳丽的花色。一面为黑色,如果谁穿黑色一面在外,则表明她已经结婚。裤子为油绿或深红色长裤,裤脚多以彩布和绣花作为装饰,看起来艳丽多彩。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她们穿着的鞋子,编织精美的草鞋上装饰着各种彩色线球,看着不像鞋子,倒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夕阳下,她们满身的银饰发出璀璨的光芒,如彩云般飘到我们面前,酒不醉人人自醉。来到施甸的第一顿“年猪饭”就在陶醉中过去。粮食丰收,生活平安。

然而杀猪和祭祀只是整个活动的准备工作,吃年猪饭才是高潮和重点。“过年了,杀年猪、杀年猪,腌菜拌生肉,甩了一箸又一箸;蒜苗炒瘦肉,你说略舒服:葱姜炒猪肝,你说香不香。”在古老的歌谣中。 “年猪饭”吃了一年又一年。

当我们来到村民李金纬家时。一个和蔼的老人正在院外的火塘边烧着开水,院里一家人正在忙着,装肉肠,剁骨头,而李金纬则在忙着腌制腊肉。看到我们,主人们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又是敬烟。又是递茶,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住房。原来古老的布朗人居住的是一种架设在木桩之上的干栏式的房屋建筑,楼上佳人和堆放粮食,楼下养牲畜,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这种居住方式有所改变。但是有很多习俗保存了下来。李金纬家的房子就是这样,进入屋里火塘的火焰正在吊锅下呼呼上窜。就如同布朗人家火辣辣的日子一样,把屋子映得通红。抬头一看,房梁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在火光的照耀下,它们的颜色和布朗人家脸上的笑容同样灿烂。屋内的陈设虽然简单,但对于“甘其食,美其服”的布朗族人民来说却不乏温馨。

在主人热情的款留下。我们终于可以饱餐一顿倾慕已久的正宗“年猪饭”了。主人首先端上的便是“年猪饭”中最具特色的腌菜拌生肉,他一边拌着碗中的生肉,一边给我们讲起了关于这道菜的故事。原来腌菜拌生肉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八千年前的姚关人每次打猎归来。都要取下猎物身上最好的肉。拿去供山神,一次供奉时,有一种名叫盐霜果的野果恰巧落在供奉的肉上。鲜红的肉马上变成白色。姚关人回去一尝,觉得鲜嫩味甜,酸香可口,以为这种吃法实乃天赐,于是延续了下来。”我正听得入神却被主人手中拿起的一根树根状的东西把注意力转移了过来。别小看这小小的“树根”,它可是腌菜拌生肉不可缺少的“味精”,其名叫山胡椒根。又称“木老元味精”,拌肉时用刀刮一点树皮在上面,就有去腥增香的妙用。待主人将生肉拌好。桌子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美食。葱篓炒猪肝、五花肉蘸猪血、骨头酢、豆腐肠等等,只逗得我胃里的馋虫乱撞。热情的主人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一碗酒,并不断地劝我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充满了古道热肠的豪气。主人如此热情,客人也大可不必拘束。据说当地有条不成文的习俗,即吃“年猪饭”时,上桌的皆是朋友。所以尽可放浪形骸,开怀畅饮,休说是喧哗猜拳,即使是醉态可掬也是没什么好禁忌的如果说“年猪饭”的味美还在我的意料之中的话。那么吃年猪饭的热闹与和谐却真的出乎意料了,大家哪里像初次相逢的宾主,倒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吃肉、喝酒都是如此的爽快。使我在不知不觉问便酒酣耳热了。

当我们酒足饭饱要离开时,好客的主人一再挽留,并叮嘱我们明年一定还到他家吃“年猪饭”。到了布朗族村寨,你就会知道其实每一户人家都和李金纬一样好客,一样纯朴善良。施甸的布朗族被称为“金布朗”。据说这是因为他们人数较少,或是因为他们穿

链接一:“年猪饭”的特色美食:

腌菜拌生肉:此菜是先将猪的脊肉切碎。拌上腌制了半月的野油菜花。配以盐、花椒、辣椒、柠檬汁、山胡椒根(施甸昧精)等佐料。进行搅拌至生肉发白便可以了,比菜吃起来鲜嫩可口,回味无穷,是年猪饭最具特色的菜肴之一。

五花肉蘸猪血:又名姊妹菜,制作此菜时,先将猪的 肚皮肉煮熟切片。再将萝卜丝和炒面以及配料加油熬制成者血菜,然后用五花肉蘸猪血菜食用。香味绵长。油而不腻。

蚱肉,又名萝h丝肉,是以猪头肉和猪蹄肉为原料,加入萝卜丝、炒面和各种香料和肉拌匀,装坛腌制两三个月后食用。此菜有色泽鲜艳,爽口利心的特点。

此外,年猪饭的特色菜还有骨头蚱、豆腐肠、火腿等各具特色,也很值得品尝。连接二:一千年前,契丹民族崛起于东北,建立了强大的辽国,与宋朝演绎了一段南北朝的历史。随着女真、蒙古的兴起,契丹逐渐消亡,最终这个民族消失了。没有人想到。700多年前,契丹人加入蒙古军队,南下平定大理国后,这些契丹人在施甸繁衍生息下来。当我们来到施甸长官司、由旺镇木瓜榔村的蒋氏宗祠。还能看到许多契丹的遗风,古老的契丹文字仍在使用,壁画中讲述着耶律阿保机的故事。居住在施甸的契丹人经权威机构DNA鉴定。与东北的达斡尔族一起被确认为契丹民族的直系后裔。着金黄色花边的衣服。然而。亲自到布朗人家吃一顿年猪饭之后,体就会明白称他们为“金布朗”除了这些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金子般珍贵的质朴善良的心灵。

回到施甸县城,整个县城也同样因“年猪饭”而显得热闹和欢快第四届“金布朗”民俗节的文艺演出正在广场上隆重上演,人们在夜幕中国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声笑语,沉浸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之中。时至今日。 “年猪饭”已经自然演化成施甸人民的特殊节日。布朗族和“年猪饭”已经成为了施甸的名片,七零七至姚关沿途开办了多家“年猪饭”农家乐,坐落于施甸县城的夷州饭庄也喊出了“天天年猪饭”的口号。所以,现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来到施甸,你都可以吃到美昧的“年猪饭”,体会到如火的“布朗情”。

如果不是入选云南的60个旅游小镇,很少有人知道姚关这个地方。顾名思义,姚关是座关城,虽然它已经远离边关的位置,但一个山问的小镇默默在施甸县存在了下来。

从保山通往缅甸有三条古老的通道,前两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就是腾越线和德宏线。其实在历史上,经过姚关通往南伞、孟定的第三条线与前两条相比毫不逊色,商贸往来极多,而位于施甸南部的姚关扼住这条线路的咽喉,因此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贸重地。

从施甸县城出发,10多公里的=级路,很快就进入了姚关坝子。看惯了滇西的大山大水。姚关的那些喀斯特峰林突然就让人感觉来到了滇东。环绕着这些峰林的是大面积的湿地,不可胜数的野鸭、白鹭等鸟类栖息繁衍其问,故称为野鸭湖。湖中礁石突兀,错落别致,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玲珑秀美。四面青山环绕,村落密布,海中有山,山中有树,山水相映,浑然一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构成了野鸭湖一派天然诗情画意的迷人景色。走近了,湖中残荷在晨光中傲然独立。如果是夏天就好了!荷花盛开。约几个朋友摇着两条小船在湖中捉鱼、戏水,应该是别有一番风味。“滇西小桂林”的确不凡。

留恋于野鸭湖的秀美,一座横跨公路的巨大牌坊,上书“古镇姚关”,提示我们目的地到了。1987年。在姚关发现了一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把姚关有人居住的历史上溯到了8000年前。姚关。古哀牢时有“濮人”群落;唐宋为百越民族居住地,名猛笼,意即森林的地方;元代名老窑寨,因老窑山烧制陶器得名。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缅甸东吁王朝五路犯滇。这时英雄登场了,邓子龙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率三千精兵,远道驰援,日夜兼程,深入滇西,屯驻东线老窑寨。三战三捷,生擒敌首。收复失地。战后为巩固边防,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邓子龙率部在这里筑了大关、小关、里驿关、芭蕉关、茨竹关五关,并修建镇姚城,设镇姚守御千户所,他把“窑”雅化为“姚”。始称姚关。姚者,艳也,关者,固若金汤,永镇姚关。悠悠岁月,已四百余年。

邓子龙在姚关镇守6年,后来他又率军到朝鲜参加抗倭能争,以68岁的高龄战死疆场。40余年的戎马生涯都是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度过的,邓子龙称得上是民族英雄,而他一手所建的姚关古镇也就成为了这位英雄人物的见证。除了筑关建城以外,还开辟清平、朝天、万仞诸洞,并留下了全胜关、血战桥、偃草坡、战士冢等战争遗迹。离镇不远的清平洞杨柳依依,桃花灼灼,莲荷盈盈。石壁上邓子龙的题诗依然,“洞里神仙洞外村,清平不问旧将军。静观杨柳依依绿,满笑桃花灼灼春。醉向几杯销白日。闲托一帚看浮云。围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诸夷纳贡文。”当年邓子龙在这里指挥大战,颇有几分“谈笑问,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一代儒将跃然史册。当然,战争并不都是风花雪月,击败缅军后俘获了1000多头大象,邓子龙犒赏三军,在清平洞烹象为食,“万历十一年擒缅象千馀,烹象处,烹以享士。豫章武桥记”。这样的题记大概要让动物保护者捶胸顿足。

游过清平洞,返回姚关古镇。和所有的古镇一样,寻常巷陌中隐藏着深宅大院。作为曾经的边关戍守之地,古镇人大多是跟随邓子龙来到这里的军人后裔,随着战争的平息,他们或耕作,或经商,一代代繁衍下来。姚关是云南通往缅甸的商旅要冲之一,自然商号马帮极多。春去秋来,一队队马帮入缅甸。许多姚关人因此而富甲一方。漫步到一条叫程家巷的小街,那些历经风雨的雕梁画栋显示着曾经的辉煌,走进一家当年的马帮人家。空寂的院落中马帮故事早已在时光中遗忘,倒是一块“割股疗翁孝妇之门”的匾吸引了我们。据说100多年前这户人家的儿媳妇为了治好公公的病,割下自己的肉来做药。传说中“二十四孝”的故事就真实发生在这个边地小镇。

姚关还有许多的往事,也有许多的风景。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大亮山万亩森林,大尖山万亩生态茶园是人们疗养、休憩的好去处。姚关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朗族的“打歌”、契丹后裔的“遛马”及独特民族饮食“年猪饭”。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姚关火腿、水豆豉等腌辣食品美味可口,独具特色,堪称滇西一绝。还有未开发的火星山和山邑岩子攀岩基地等等,都是旅游的处女地。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5

[关键词]博弈论 经典博弈模型 博弈行为 博弈决策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从对“博弈论”简要、通俗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或者说,我们身边的许多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博弈论”不仅属于经济学,也理应属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这些学科也有理由分享“博弈论”那旖旎的学术风光和精细的分析技巧。“博弈论”的英语原文是Game Theory,直译过来就是游戏论、运动论或竞赛论。譬如在足球比赛中,双方都想在努力巩固防守的同时,积极进攻以置对方于“死地”。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博弈。“弈”在汉语中是下棋的意思,下棋中的双方行为特征也如同足球比赛中双方的行为。当然,扩展开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角力等等,都是“游戏”,只是游戏的内容不同而已。

一、博弈简介

“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于前不久为“博弈论”研究专家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所获得,1994年度和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分别由纳什、泽尔滕、海萨尼、莫里斯和维克瑞等“博弈论”专家分享。如此众多的“博弈论”研究专家的频频获奖,凸现了“博弈论”在主流经济学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博弈论”原本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说,“博弈论”已经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轮廓线。

我国古代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让最差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最差的马,这样便以2∶1取胜。但我们还可进一步设想,如果齐威王知道了田忌的花招后,便会在以后的比赛中也更改出马的次序,当然田忌的出马次序也应改动。双方的出马次序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呢?这便是“博弈论”更深一层次研究的问题了。

二、一个非技术性的定义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规定或定义一个博弈需要设定下面四个条件。

1.博弈的参加者。即在所定义的博弈中究竟有哪几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

2.各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即规定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量值等。

3.进行博弈的次序。在现实的各种策略活动中,当存在多个独立决策方进行决策时,有时候需要这些博弈方同时作出选择,以为这样能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各博弈方的决策又有先后之分,并且有时一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

4.博弈方的得益。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都应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组合下各博弈方的所得或所失。

以上四个方面是定义一个博弈时必须首先设定的,确定了上述四个方面就确定了一个博弈。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条件下,合理的策略的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三、博弈的结构和博弈的分类

由于博弈研究的问题多种多样,因此博弈模型相互之间的差别可能会很大。这些差别可以理解为都是博弈问题的结果差别。当博弈结构有差别时,博弈的结果和分析方法往往也有不同,因此对博弈的结构特点有所了解是很有价值的,在此我们提出博弈论问题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

1.博弈中的博弈方: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博弈结果的个人或组织为博弈方。因此我们把博弈方分为“单人博弈”、“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这里的“单人博弈”和“两人博弈”,并不一定是自然人,而是指前面所说的博弈方,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经济社会组织。

2.博弈中的策略: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内容称为“策略”。

3.博弈中的得益:得益即参加博弈的各个博弈方从博弈中所获得的利益,它是各博弈方追求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他们行为和判断的主要依据。

(1)零和博弈:它是常见的博弈类型,同时也是被研究得最早、最多的博弈问题。

(2)常和博弈:它也是很普遍的博弈类型。常和博弈可以看作零和博弈的扩展,零和博弈则可以看作常和博弈的特例。

(3)变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都称为“变和博弈”。

(4)博弈的过程:博弈的过程也是博弈结构的重要方面。根据博弈过程方面的这些差异,博弈问题通常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几个大类。

①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的博弈是静态博弈。

②动态博弈:指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者可以根据先行者的策略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策略。

③重复博弈:所谓重复博弈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构成重复博弈的一次性博弈也成为“原博弈”或“阶段博弈”。

我们研究的大部分是重复博弈的原博弈都是静态博弈,或者说是由静态博弈构成的。这种由同样一些博弈方,在完全同样的环境和规则下重复进行的博弈,在现实中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如:体育竞技中的多局制比赛、商业中的回头客问题、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或竞争等等,如果不考虑环境条件方面的细小变化,都可以看作是重复博弈问题。

5.博弈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

博弈结构这些方面的差异对博弈结果和博弈分析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博弈分类相互之间都是交叉的,并不存在严格的层次关系,但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种分类对博弈分析方法影响程度的大小排除大致的次序。

(1)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

(2)是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3)是分为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4)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种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全部的相关信息,只拥有部分相关信息的便属于后一种博弈。

四、“博弈论”中的经典博弈模型

根据博弈定义,小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国家之间的倾销反倾销、制裁和报复等,都有可以归结为博弈问题。“博弈论”中有一些由点及面、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不仅成为“博弈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奇葩。

1.囚徒困境

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与集体理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的困境博弈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以及政治、军事和法律等各个领域问题中,都有类似囚徒困境的现象。

2.智猪博弈

假设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有一个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揿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若小猪去揿,大猪先吃,大猪可吃到9个单位,小猪揿好后奔过来,则只能吃到1个单位;若大猪去揿,小猪先吃,小猪可吃到6个单位,大猪吃到4个单位;若同时去揿,奔过来再同时吃,大猪可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大猪采取何种策略,小猪的最佳策略是等待,即在食槽边等待大猪去揿按钮,然后坐享其成。而由于小猪总是会选择等待,大猪无奈之下只好去揿按钮。这种策略组合就是名闻遐迩的“纳什均衡”。它指的是,在给定一方采取某种策略的条件下,另一方所采取的最佳策略(此处为大猪揿按钮)。

智猪博弈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如大股东行使监督上市公司的职责,而小股东则坐享这种监督带来的利益,即所谓“搭便车”;爱清洁的人经常打扫公共楼道,其他人搭便车;等等。

3.斗鸡博弈

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必有一方要退下来,除非真正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

这类博弈也不胜枚举。如两人反向过同一独木桥,一般来说,必有一人选择后退。在这种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运用。如那种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点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独木桥上的另一人。还有夫妻争吵也常常是一个“斗鸡博弈”,吵到最后,一般地,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干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却怒火。在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另一家企业便会放弃对该项目的觊觎。

从以上对“博弈论”简要、通俗的介绍中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充满了博弈,或者说,我们身边的许多行为、现象都可用博弈来概括,充满了很多有趣的探索与研究。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6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只是一种愿望,社会现实可能恰恰相反。”

所谓中庸,通俗地讲就是一种中正、温和、妥协的处世态度,它懂得包容冲突,愿意化解矛盾,具有平衡各方意见和利益的智慧,遇事不走极端,善于与整个世界共享和平、均衡的局面。

中国古代的贤哲提出这么一种哲学思想和道德境界,是不是因为古代人人都在自觉地践履中庸之道?肯定不是这样。

动物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而且天生具有独占、垄断的欲望。在圈养的两只猪中,强势的那只总是四足霸占在食槽之中,不让弱势的那只公平进食。虽然人类在满足欲望、攫取利益的时候更加注重跟环境的协调,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特征与其他动物一样明显。

是不是资源足够丰富,动物之间就不会争斗?事实不是如此。即使食槽里有更多猪食,那只强势猪还是会实施暴力垄断。第一,多余的猪食可以留到下一顿食用,这是基于本能的危机意识。第二,垄断本身具有权力的满足感。为什么“朱门”宁愿“酒肉臭”还要每年掠夺那么多,不顾及“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现实?原因就在这里――掠夺和占有有时是一种精神享受。

那么,那只强势猪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讲究中庸之道,学会跟别人共享资源呢?只有那只弱势猪终于强大起来,足堪抗衡。这样才会出现和平相处、共享资源的美好局面。

可见中庸不是一种道德品质,而是一种调节自私本能、更加低成本地捍卫自己长远利益的智慧。如果走极端不需要付出高成本、高代价,那么没有哪个群体愿意中庸。如果某个群体不愿意为长远利益克服自己的自私本能,适当放弃一点眼前利益,那么它也就不会奉行中庸之道。

上述两种情况,各举一例。

国际法中有战争中不杀平民、不虐待俘虏的规定。这些游戏规则是为了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不屠杀对方的平民是为了使得对方不屠杀自己的平民,不虐待对方的俘虏是为了使对方不虐待自己一方被俘的士兵。

如果屠杀对方的平民和俘虏不需要付出代价呢?这时候他们会不会“中庸”?美国独立以后,杰斐逊在给追剿印第安人的将军下达命令时,明确指示要将所追剿的印第安人部落灭绝。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向伊拉克发射导弹时,都没有想过国际法中规定的平民的豁免权,对待伊拉克俘虏,也没有遵守国际法。因为这样做不需要付出代价,那些遭受屠杀的群体完全没有能力对屠杀者构成任何威胁。

再举第二种类型的例子。

清末,在内忧外患之下,不少人主张君主立宪。当时的朝廷如果能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稍稍“中庸”一下,君主立宪就可实现。可是统治者只愿意咬住眼前利益死死不放,直到1908年才勉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还得等到9年之后实行。后来在各方势力的要求下,同意提前实行,并于1911年5月成立了内阁。可朝廷拿出的方案中,13名阁员满族占了9名,皇族又占了7名。仅仅半年之后,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清朝迅速覆亡。

那位年轻学人听了我讲的故事,接着问我:“那么,中国人是最不中庸的?”

我说:“也未必。当今世界,西方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内部具有平衡各方意见和利益的智慧,善于与不同的利益主体共享利益,这方面确实颇得中庸之道。但是它们作为强势者与其他弱势者相处时,从来没有中庸过。”

弱势者一般都是愿意中庸的,可是在强势者拒绝中庸的情况下,也只有选择走极端。中庸的锁钥乃是掌握在强势者手中的。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7

【关键词】猪气喘;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5-01

一、症状:该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急性型以怀孕猪及小猪多见

急性型:病猪常突然发作,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60―100次以上,呈腹式呼吸。并有喘鸣声,一般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少数升高,一般多在40℃以下。

慢性型:病猪长期干咳或湿咳。初期咳嗽少而轻,以后咳嗽逐渐增重,严重时发生痉挛性咳嗽,甚至引起呕吐。

隐性型:咳嗽和气喘症状不明显,仅在清晨或运动后偶尔发现咳嗽,多见老疫区。

二、流行特点

1.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其哺乳仔猪及幼龄猪最易感染。传染在哺乳期就开始了,由大猪传给小猪,小猪在6周龄或更大时才出现临床发病,成年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妊娠后期母猪常急性发作,死亡率高。

2.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多数急性经过,症状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老疫区多数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低。

3.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在气候骤变、阴冷潮湿、猪群拥挤、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时常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初、中期病猪用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见好,以后又能复发,后期难以治愈。

4.该病流行时常出现继发感染,如继发巴氏杆菌病、胸膜炎、沙门氏杆菌病等,可使死亡率明显增加。

三、病理剖检

急性病例肺脏高度气肿,病程较长的则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其中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而隔叶病变则多集中于前下部,病变分布常两侧对称。病变部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呈灰红色,硬度增加,外观似胰脏,称为胰变。病变组织致密,切面,可从小支气管内挤出灰白色、混浊、粘稠的液体。病程更长的病例,病变部坚韧,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隆起,湿润,呈黄白色,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

四、治疗

选择自然发病、气喘病流行病猪,按体重、病情轻重情况进行分组,组与组之间体重与病情基本相似。药物为土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土霉素、鱼腥草注射液卡那霉素注射液等。试验在牧场分三批进行,每批饲养管理大致相同。试验分三批进行,对每批猪在治疗过程中都分成五组,设计为:第一组采用肌注鱼腥草注射液和土霉素混合的悬浊液,第二组采用肌注鱼腥草注射液和卡那霉素的混合液,第三组采用单独肌注土霉素油剂,第四组采用单独肌注射卡那霉素注射液,第五组设定为对照组,在同等饲养条件下,不采用任何治疗手段,自然治愈。

五、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土霉素肌肉注射、鱼腥草+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气喘病疗效好,而土霉素、卡那霉素单种药物进行肌肉注射的治疗方法对猪气喘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好。虽然上述药物对猪气喘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针对该病的特点,我们还是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和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从系统观念上结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无气喘病净化场。

1.环境控制:关于通风和保温的关系。南方地区冬季寒冷,舍外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一般规模猪场多采取密闭式饲养,为了保温常将门窗紧闭,有的还在窗外加一层塑料布,舍内空气污浊,氨气、二氧化碳、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超标,造成猪气喘病发病严重。所以要处理好通风和保温的关系,要在通风的基础上进行保温。产房北窗关闭,南窗隔一开一。育成舍和肥猪舍北窗关闭,南窗白天开,夜间隔1~2个开一个,以保证通风良好。

2.环境消毒:为了杀死环境中的病原体,猪舍内每周带猪消毒一次,发病严重时可增加消毒次数,生产区每10天消毒一次。每次转群后彻底清扫消毒,消毒药可用2%次氯酸钠和0.3%过氧乙酸二者交替使用。

3.避免应激:如不同日龄的猪混群、连续不断的流水式猪舍、过度拥挤等都可诱发此病,要避免这些应激因素的产生。

4.猪支原体弱毒苗免接种:可以提高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在注射前将临床症状严重的猪予以淘汰。种猪和后备猪每年8~10月份免疫一次,每头猪免疫剂量为5ml,在右侧胸腔注射(注射部位在倒数第二肋间)。仔猪可在5日龄内进行早期免疫。免疫剂量为2.5ml,右侧胸腔注射,使仔猪较早产生免疫力,减少育成及育肥阶段的感染机会,而且仔猪注射疫苗方便易行。

5.培育健康猪群,认真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从外地买进病猪,关键在于严格隔离饲养和坚决执行各项防疫卫生制度。母猪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单圈饲养,观察后代有无喘气病。如能做到“母猪不见面,小猪不串圈”,连续观察2-3窝后代,到断奶时证明没有发生喘气病者,可认为该母猪是健康的。从仔猪中进行选育,逐渐扩大健康猪群。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篇8

摘要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黑色幽默”是作家王小波最有标志性的特点,王小波在杂文中通过“黑色幽默”揭示了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荒诞可笑,通过“黑色幽默”使杂文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得以阐发。本文试从“黑色幽默”这个角度谈谈王小波对当代文坛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王小波 杂文 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人若有趣,会格外招人喜欢,文学若是有趣,就更加吸引读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文字犀利有趣,充满“黑色幽默”,能让我们在开怀一笑中感受到生活的荒诞,反思现实的悲哀,让我们在忍不住大笑的同时又感到无比心酸;他倡导我们学习文明和智慧,学会体味思维的乐趣,倡导我们读有趣的书,过有趣味的人生。他就是王小波,这个注定在中国杂文史上留下印迹的人,用他自己独特的幽默和才华让我们领略到文学的投枪匕首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幽默在文学以及人生中的重要性。

一 充满“黑色幽默”的文字描写

王小波的杂文极具可读性和趣味性,他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让人忍俊不禁的句子、段落,他貌似书写一个事实,然而诉说这件事情的语言本身充满荒诞的美感,即“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王小波式的杂文文风,而且塑造了他“特立独行”的人格品质。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了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王小波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什么是特立独行?特立独行就是特别的,我行我素的,与众不同的,尊重自我意识、有自我主见的。文中的猪过着被设置主题的生活,过这种被设置主题的生活是很悲惨的,而人们却往往安于被设置的生活。更有很多人,喜欢干涉并设置其他人的生活,甚至连猪的生活都要设置了。于是敢无视人的设置的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粉墨登场。然而,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遭遇了很多麻烦。“乡亲们”认为它不正经,领导痛恨它,要“收拾”它。王小波不无讽刺地强调,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在一个人们自以为规范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被设置一些条条框框来衡量,被规定要如何生存,一旦超越了设置的标准,表现出不同于规定的时候就会被视为异类。人性的多样性、独特性全然不被考虑和尊重。文中,王小波把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视为和猪牛的生活一样悲惨,嘲讽之意不言而喻。在那个人性被压制、自由遭受束缚的年代里,特立独行的猪成了作者欣赏和羡慕的对象。作者甚至在文中尊敬地称这只猪为“猪兄”,打心眼里钦佩和赞赏猪的勇敢行为,赞扬它反抗命运、挣脱虚伪的规则安排和充满生命的激情。这些表达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极好的“反讽”效果。

王小波在他的绝大多数杂文中都运用了“黑色幽默”技法。他拥有此类语言天赋,能够把悲剧说得跟喜剧似的,并且充满自嘲,这正是王小波的文字魅力所在。他一本正经地叙述文革时期种种不堪回首的过往,却总是让阅读者捧腹。

《肚子里的战争》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

做手术的都说,人的盲肠太难找――他们中间有好几位是部队骡马卫生员出身,参加过给军马的手术,马的盲肠就很大,骡子的盲肠也不小,哪个的盲肠都比人的大,就是把人的个子小考虑在内之后,他的盲肠还是太小。闲着没事聊天时,我就对他们说:“你们对人的下水不熟悉,就别给人开刀了。”你猜他们怎么说?“越是不熟悉就越是要动――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后半句是毛主席语录。人的肠子和战争不是一码事,但这话就没人说了。我觉得有件事情最可恶:每次手术他们都让个生手来做,以便大家都有机会学习战争,所以阑尾总是找不着。开刀开在什么部位,开多大也完全凭个人的兴趣。但我必须说他们一句好话:虽然有些刀口偏左,有些刀口偏右,还有一些开在中央,但所有的刀口都开在了肚子上,这实属难能可贵。

我在医院里遇上一个哥们,他犯了阑尾炎,大夫动员他开刀。我劝他千万别开刀――万一非开不可,就要求让我给他开。虽然我也没学过医,但修好过一个闹钟,还修好了队里一台手摇电话机。就凭这两样,怎么也比医院里这些大夫强。但他还是让别人给开了,主要是因为别人要在战争里学习战争,怎么能不答应。也是他倒霉,打开肚子以后,找了三个小时也没找到阑尾,急得主刀大夫把他的肠子都拿了出来,上下一通紧。小时候我家附近有家小饭铺,卖炒肝、烩肠,清晨时分厨师在门外洗猪大肠,就是这么一种景象。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别人也动手来找,就有点七手八脚。我的哥们被人找得不耐烦,撩开了中间的白布帘子,也去帮着找。最后终于在太阳下山以前找到,把它割下来,天也就黑了,要是再迟一步,天黑了看不见,就得开着膛晾一宿。原来我最爱吃猪大肠,自从看过这个手术,再也不想吃了。

这简直是一场滑稽喜剧。手术台上,病人竟然要帮助医生一起寻找阑尾,如此病人需要怎样的乐观精神?找不到盲肠也敢上手术台,如此医生需要怎样的心理素质?战争和手术台不是一回事的事情没有人关心,人命关天的事情也没有人关心。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实际上不仅是滑稽的,而且是恐怖的。这么让人胆战心惊的场面,被王小波风趣地讲成了一个“笑话”。可是笑过之后,我们会忍不住思考,这笑话的背后,有多少对苦难现实、荒唐人事的哀叹?在这篇文章的最后,王小波追述交代了他这位哥们开刀的结果,手术不成功,于是那哥们最后回到北京又补开了一刀,如若不然的话,这位哥们儿很可能要丧命于“工农兵大夫”的这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事件中了。读王小波的文字,不同的读者常常会获得不同层面上的阅读快感,这是一般的文本难以达到的,而这正是“黑色幽默”的魅力所在。

二 “黑色幽默”式的人生经历

王小波从小热爱文学,40岁左右的时候实现自己的理想,专职写作。45岁去世。去世之前王小波的作品并没有被大众以及市场认可,死后却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坛红人”。纵观王小波的人生经历,也颇似一场“黑色幽默”。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幼时父亲在政治运动中蒙冤,家庭境况突发变故,父亲被批斗,抑郁不得志,整个家庭笼罩在阴影中。1969年王小波到云南插队,年轻的生命被贫瘠、空虚和饥渴折磨,他在黄昏中,“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后来王小波因病返回北京,接着又在母亲老家山东转插,期间做过一阵子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王小波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并最终结合。1978年,王小波考取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王小波前往妻子李银河在美国读博的匹兹堡大学,读取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与妻子一同回到国内,在大学任教。1992年,王小波辞去了教职,成为自由撰稿人,走上了专心创作的道路。同年,小说《黄金时代》被改名《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1996年,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不到45周岁。

王小波才华卓越,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他对文学始终满腔热爱,然而在生前他的文学才能却少有人识,香港出版的《王二风流史》直到作者去世前都没卖完。王小波的人生经历有太多“黑色幽默”的成分,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广播,除了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和讨论之外,王小波本人也被无数青年人怀念和追捧,他们自愿充当王小波门下走狗,模仿学习王小波的写作风格,讨论王小波传递的思想意识、生活观点……王小波寂寥了一生,他的突然离世开启了他无限声誉,这声誉甚至达到了当代文坛的高峰,这种生前身后的巨大反差岂不也是一场“黑色幽默”?王小波如果还活着,不知道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讲述这种文坛笑话?这怎能不称为中国文坛一场巨大的“黑色幽默”?所以王小波的人生遭遇,不能不给中国文坛甚至国人以警示:我们的时代到底给我们的文学和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三 “黑色幽默”的深刻内涵

王小波后来在谈及自己看似有趣的“黑色幽默”时曾经说过,“这些现在让我写成了有趣的故事,在当时其实一点趣都没有,完全是痛苦。我把当时的痛苦写成现在的有趣,现在的小孩看到的只是有趣。而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这样,有趣的事情本来是没有的。”

可以说,王小波自身的经历是他文学作品中“黑色幽默”的基石。苦难的生活以苦难的眼光来看,苦难会加倍,以幽默的方式来释怀,却可以减轻压力,舒缓心灵,从而在反思中找到救赎的道路。王小波在文章中幽默地揭露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带给青年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把自己的种种观念植入人心: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任;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应该追求智慧的生活,因为愚昧是荒诞的,无知是可耻的,愚昧和无知是会导致恶果甚至悲剧的;我们应该追求有趣的生活……这些观点在王小波的笔下熠熠生辉、光芒闪耀,带领我们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追求智慧,反对愚昧和无知。他在文章里说:“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可以说,王小波满怀知识分子的情怀,他的杂文包裹着“黑色幽默”的外衣,向无数国人传递其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

王小波成长时代的荒诞性是他创作“黑色幽默”的温床。想想那些不可思议然而举国欢腾的事情吧:一亩地能产三十万斤粮,搬着楼梯摘棉花,把家里吃饭的锅销毁拿去炼钢,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些在那个历史环境中大规模上演的故事哪一个都不逊色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拿着手术刀四处找盲肠的医生。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精神的麻木和盲从依然如故。单位里惟领导是从,人和人之间利益最大,勾心斗角,蝇营狗苟,这些生活中不断上演的“黑色幽默”成为王小波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面对这些现实,怎样唤醒国人的灵魂,是王小波写作的深层意图。这意图,他也没有板着脸来说,因为他知道,我们的生活多么枯燥乏味,我们的文学多么单调无趣。所以他用笑话讲述荒诞的事实,他让我们笑,让我们觉得有趣。可是他的深度又令读者醍醐灌顶、拍案叫绝。

王小波在杂文中反复阐述自己的价值立场,呼吁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在理性的轨道上。在《知识分子的不幸》《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等多篇文章中,王小波反复强调理性反思尽管痛苦,但却是必要的。如果不将理性进行到底,我们这个民族要真正摆脱已经陈腐过时的伦理价值观的束缚,产生真正的现代精神,将会是困难的。这些呼吁所带有的远见性、深刻性充分显示了王小波的知识分子情怀,也充分证明了王小波杂文的深刻内涵。

因此,“思想性”与“黑色幽默”构成王小波式杂文的双重属性,这两者共同构建了王小波作品深度和趣味性并存的现实。一言以蔽之,王小波的杂文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思想性和可读性都很强,他的作品和他的黑色幽默,给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王小波作品里闪耀的精神和情怀,将永远带给中国青年以快乐、动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小波:《智慧与国学》,《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3] 刘李云:《以理性为生命线――论王小波杂文中的理性哲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第2期。

上一篇:学习压力大范文 下一篇:穆旦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