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范文

时间:2023-10-16 10:14:15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篇1

1、空巢老人解释: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2、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来源:文章屋网 )

空巢老人篇2

2009年5月9日周六上午,我随校报记者团去伏牛路居民区参加“关爱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来到那里,走进那个寂静的小院,地面打扫的很干净,几片树叶在晨风中飘落。这里太安静了,我们都不吭声害怕吵醒还在休息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就那样静静的站在宽敞的小院中望着翠绿的柳树。当我们和一位早起晨练的老奶奶愉快的拉家常时,顺着她的指引透过窗户,我们才看到那些充满朝气的爷爷奶奶们正在跳舞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简单,原来老人们用这种方式聚在一起,用一颗年轻的心来对待生活,他们都懂得怎样去追求属于自己年轻的梦!

我们就那样仰着头站在楼下看着他们用自己的舞蹈,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愉悦的清晨时光,仿佛我们成了另一个世界的观众,每个人都不愿意把视线从那里离开。我再次明白:“心在飞扬,未来的路再也不会害怕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有无限可能去闯,我们有年轻的力量。只要推开窗,外面的阳光就会照进我们的胸膛。”当我帮忙把“黄河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条幅挂在墙壁上的时候,我的心感慨万千,作为校报记者团成员的我在此刻只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大家都是一个爱心整体。

主持人刚一亮相在“关注空巢老人,千名志愿者进社区”的巨大条幅下,所有的学生们都感觉内心深处有一种冲动,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些老人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由郑州晚报及九院携手倡导的“暖巢活动”已经正式开幕。他们亲切的话语刚一飘到大家的身旁便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郑州九院还特意带来支援队伍,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爱心团队,这些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也告诉我们一些照顾老年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们都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天使,其实天使就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旁。

当开幕式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站在那里,听着又一个“暖巢点”正式建立这个愉悦的消息,我们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仰望着刚刚获得的“暖巢志愿者”锦旗,心里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们成了这个社区的第一批爱心志愿者!相信只要用心我们都能够拥有这份独特的幸福感,那一刻我们望着那些慈祥的老人,又像是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种幸福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待在大学已经快一年了,而我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方便回家看望他们,现在我们才懂得当我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爱在,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

当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一位女生为大家带来韩雪的《想起》,当《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被那种熟悉的歌声所赋予的温暖感动不已;当感人的集体朗诵《母亲》从老人们口中飘出,我们流泪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献上一首又一首优美的歌曲,他们欢笑了;当学生们为老人们舞蹈,他们的心随着旋律在跳动,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当我们的学生送去了精彩的魔术表演,那些老人们关注的眼神给了我们多么大的鼓舞啊;当我们用感恩的心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时,你们又是我们忠实的听众你们用一双慈祥的眼神告诉我们,你们很开心。而我们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歌声轻轻敲醒你们孤寂的心灵,

从此以后我们的心是连一起的,你们将不会孤独,因为我不舍的离开之际,已经告诉自己:你们的未来我会和你们一起分享!辅导老师任

空巢老人篇3

根据学院分团委下发的本学期团日活动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的目标原则,本支部经过多方考虑和数次讨论,确定了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心系社会,心系空巢老人,让广大团员青年进社区、入农村,下基层等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奉献爱心、传递温情,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

二、社会背景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作为共青团员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把关爱空巢老人视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中去,为社会和谐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三、活动主题

“空巢不空心”关爱空巢老人团日活动

四、活动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次活动引导支部青年团员进社区、入农村,下基层等开展志愿服务;

2.在活动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利用媒体、网络等传媒手段将空巢老人的情况告知公众,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

4.为山区的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带去爱和温暖,并配合人相关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山区“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让空巢老人空巢不空心,力争做到让“空巢老人”生活有照料、寂寞能排遣、生病得医治、困难有帮助;

5.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支部共青团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本次团日活动,我支部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到学校附近村庄的空巢老人家中看望空巢老人,为其带去关爱为活动形式。在首次看望后,将结合支部情况和所看望空巢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确定两户人家进行长线活动。即每个月至少一个小组到老人一次,关注其生活状况,特别是在节日时,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在第一次看望活动结束后,本支部会将活动心得和所了解的空巢老人生平事迹以文章形式发表到本班博客和学校网站、报纸等网络和媒体。并到雁山区民政局了解调查更多空巢老人的详细情况,将调查情况公布,以期使更多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帮助。

六、活动时间和地点

1.情况调查

时间: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地点:雁山区民政局

2.看望活动

空巢老人篇4

【关键词】空巢村;农村空巢老人特征;对策建议

一、通过案例反思

中华网2011年9月30日报道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湖南省双峰一户农村家庭,由于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家中的老人因突发疾病去世,尸体已腐烂却无人知晓,家中还有一位1岁8个月大的孙女,因老人去世无人照顾孙女的生活起居,孙女也晕倒在地,身上爬满了蛆虫。此事件发生后网上纷纷强烈谴责孩子父母也就是老人子女的行为,要求受到法律的制裁;其实,人们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认为是老人的子女把老人和小孩丢在家里没人管,所造成的悲剧。但大家有没有思考:为什么孩子父母也就是老人子女要把他们放在家里?他们是否愿意分开居住?其此现象的本质或引起此现象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现在,有关老人独居发生的悲剧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这向我们表示着什么,又预示着什么?这一个个为什么都须要我们进行理性的分析。

二、“空巢村”的成因分析

(一)外在拉力——改革开放,促使劳动力的流动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劳动力的流动,而农村又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正好又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因此,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而引发的“民工潮”,而在城市中出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据国务院研究室的一份《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外出农民工数量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而这个数据背后预示着有多少个农村家庭被迫分开居住,从而导致他们的家乡变成“空巢村”。什么是空巢村, 所谓“空巢村”,是指在我国农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永久性或暂时性地向城市迁徙,许多村庄常住人口数量出现锐减,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孺。

(二)内在推力——进城务工,为家庭创造财富

农民进城务工也能为农村家庭带来好处,为家庭增加收入。据经济学家对外出农民工汇款的研究发现:75.3%的农民工都往家里汇钱,50%的人把自己收入的40%以上汇给家里,且这种汇款是持续性的,并成为农村居民稳定的生活来源,约占家庭的40%或者更高;仅2002年一年,全国9400万外出打工的农民一年的工资总额5500亿元,其中带回农村的就有3200亿元,占总数的一半还多。从以上数据表明: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是总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来我国现在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大,如果没有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那么农民生活水平将会更低,城乡二元结构差距将会更大,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更加困难。

这样一推一拉,就促使农村的老年空巢家庭数量越来越多,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总数2339.73万人;其中,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总空巢老人的比重69.79%。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数量706.83 万人,占总空巢老人的比重30.21% 。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形成“空巢村”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息息相关,而一个国家要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这个过渡阶段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这将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关于这群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政府与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注与重视?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具有哪些特征?

三、农村空巢老人所具有的特征

(一)身体条件差

注:资料来源《卫生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城市的费用是农村近四倍,而人均费用城市高出四倍多。我们都知道,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人使用的平均卫生费用是城市的1/4。难道是农村人体质好、生病少吗?或是他们不愿去看病吗?不是!是因为,农村人一般都没有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经济保障,他们的养老方式主要都以土地和子女作为保障。许多农村人或老人生病了不愿意拖累家里,于是就把自己的身体一拖再拖,拖不下去了就自己随便买点药,最后,以至病情加重,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李明顺指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主要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由于现有的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且农村子女收入普遍不高,加上农村没有经济保障,这对农村老人生存状态令人极其担忧。

(三)设施条件差

农村的整体环境条件差,与城市相比,基础设施远远低于城市,因此没有有效的应急措施和保障措施,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在病情突发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发生悲剧。以上案例就一个真实的写照,就连王老太的邻居家离她家有几十米远,更不用说别的基础设施,这反映了农村环境条件多么恶劣。

(四)思想受传统束缚

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生产力的束缚,形成了农村的老年人在家庭和家族中享受崇高的地位和极高的话语权。费孝通老先生在对中国的乡土社会进行分析时,提炼出了传统社会中农村普遍存在长老权威。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长老权威”有极大的冲击。他们希望子女对他们敬仰,而现实却让他们有强烈的失落感。

四、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违背这个必然趋势,都会对国家的发展不利,也是行不通的。所以,“空巢村”现象的出现是其客观必然性,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政府的引导,完善保障制度

相对于城市,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更需要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去保障他们的生活,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亟待解决。这对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1、 加快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投资力度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以来,截止2010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36亿人,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为96%。这是一个很乐观的数据,然而,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较少,住院报销比例是较低,因此,需加大医疗投资力度,让农民受益的力度有待提高。

2、 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在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养老保险仍处于封闭状态。如果没有养老保障,农村老年人将处于一个长期的担忧状态,对于其子女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负担,为生存子女们不得不把老人放置家中,自己在外拼搏,这样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空巢村”,如果没有家庭的负担,很多农村年青人都不愿背井离乡。如果中国农村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那么“空巢村”将不会真正解决。

(二)社会的帮助

“空巢村”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也须要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空巢村”帮助。如通过媒体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去强化和监督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建立各种基金会,去帮助和改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的生产质量、为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远离孤独与寂寞等,使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感到社会的温暖。

(三)家庭的关爱

子女负有改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生活质量的重大责任,所以子女不仅仅要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加强。子女善养老人不仅受道德和义务的约束,也是传统的“反哺”或“反馈”的老年人赡养模式。

(四)个人的维权

对于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来说,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也是十分重要。农村空巢家庭老人要学习各种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要调节好自身的心态,时代在变迁,思想也应该虽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弱化“长老权威”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多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运清,彭锦.空巢老人玫瑰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2).

[2] 彭迈.“空巢村”的隐忧与治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1).

[3]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中国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孟昉,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2).

[5] 李明顺.农村“空巢” 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

[6] 中国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年鉴》杂志出版社,2010.

空巢老人篇5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走进某某市某某区的居委会办公室,在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及说明来意之后,该居委会中的一位女性负责人在以后的一星期中接待了我们。在与这位负责人的交谈以及走访中,我们惊讶地发现该区的独居老人数量近几年来呈现明显上的升趋势。该区60岁以上老人人数为260于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0%,而其中的“空巢老人”比例也高达40%,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常熟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为这样的一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 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在结束为期一周的实践调查之后,心中满是沉重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却在慢慢失去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老人一个快乐而不是孤独的晚年!

空巢老人篇6

首先是人际反应特质不同。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求的不同强度。有些人的交往需求不是很强烈,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他们虽然儿女离家,或是孤身一人,却没有孤独的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求较强,当面对空巢生活情境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体验到孤独感。

其次是气质类型不同。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大量研究表明,抑郁质与黏液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因为,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

第三是自我认知不同。孤独的老年人往往自我认识不足,容易过低地估计自我。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朋友,怎样进行心理自救?

方法一:认知疗法。子女长大成人,离开父母,成家立业,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感到高兴。

方法二:行为疗法。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给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

方法三:婚姻疗法。少年夫妻老来伴。孩子离巢,老年夫妇应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儿,以此去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以此来摆脱孤独。

空巢老人篇7

韩国:配备生活指导员

韩国为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特别安排了“独居老人生活指导员”。“指导员”主要由40岁左右妇女担任,她们定期打电话问候独居老人;定期访问独居老人住处,陪老人谈心。此外,还负责教授老年人一些保健知识,这样的“指导员”在韩国共有7,000名左右。

瑞典:建立“家庭扶助制度”

在瑞典,老年人提出的申请只要得到核实批准,便有专业人员定期到家中做医疗、家政等服务,并为那些有特别需要的老年人配备专门的警报器。当老年人处于病危状态时,妥善的临终关怀程序便会启动,不仅安排专人24小时守护直到老人去世,还能得到良好的安葬,而且这些服务全是免费的。

法国: “别墅家庭”解孤寂

在法国,缺少温情的老年人会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比阿特丽斯・范库珀诺拉和她的家人是三年前搬来的,负责照顾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她一家只需交纳极少的租金,要做的工作就是给这三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

电子宠物“监护”老年人

日本出现了用电子宠物“监护”老年人的做法。 松下电器推出了面向老年人、可作为通信支援系统终端使用的宠物机器人“泰迪”,通过电话线路等可以将泰迪熊与外部支援中心联接起来,观察独居老年人的生活,对其安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护。还可进行多情景对话,还能做出可爱的动作。

英国: “老年村”里享清福

英国赫特福德郡有个叫“城堡村”的地方,村里共有150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与众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村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人。

老年村宽敞整洁,看上去像幅风景画。村民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着安静的晚年生活。为了便于管理,村里制定了特别的规矩,比如汽车时速限制在10英里左右;各家衣服不许挂在外面晾

晒;严格控制宠物饲养等。

德国: 老少互助有特色

81岁的格特诺,独居一栋带花园的别墅,很寂寞。想找个像他外孙女一样年龄的大学生来家“做客”。于是,广告教育系学生玛丽搬进了老人的家。

玛丽住在他外孙女儿原来住过的房间,家里的电器家具可以随便使用,而且不交房租。玛丽很勤快,对老人很关心,将每天晚餐的活全承包了,饭后还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经常陪老人散步,帮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

美国:全新监测系统帮大忙

据调查,美国85%的老年人都希望在家中养老。但是,如果老年人独居家中,又患有慢性病,如何让老年人安全舒适地生活且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呢?一种全新监测系统帮了大忙。

空巢老人篇8

(山西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全局性问题。文章以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空巢老人问题的背景及原因进行简要论述,继而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经济供养不足和情感供养缺失是当前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的两大核心问题,前者导致空巢老人生活水平偏低,后者造成空巢老人精神状态失调。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缺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滞后等背景下,文章提出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家庭单位为支撑、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保障;物质水平;情感缺失;对策研究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

1 前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地域流动趋势增强,加之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规模日趋增大,农村老人进入空巢的年龄不断变小,而空巢周期却持续延长。据国家老龄办的预测数据显示,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而其中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属于农村人口。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社会保障体系缺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物质生活的贫乏与精神生活的缺失使得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较为凄凉,如空巢老人自杀率不断上升,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却无人发现的悲剧已屡见不鲜。文章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的国情、省情、农情,从政府、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完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对策,对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2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供养不足,空巢老人生活水平偏低

毫无疑义,稳定的经济供养是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的基础与前提,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其生活水平偏低。通常来说,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农村退休教师和工人除外,但这一群体所占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没有城镇空巢老人所拥有的退休金、养老金以及各类补助,其主要经济来源是自己务农收入所得和子女的物质供养,前者由于务农收益偏低而收入不高,后者受子女孝顺程度影响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旦出现疾病或者天灾人祸,空巢老人经济承受能力。经济支撑不足,物质生活贫乏是当前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首要问题。

2.2 情感供养缺失,空巢老人精神状态失调

众所周知,由于受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家庭地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活动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长期得不到精神安抚和情绪宣泄的情况下,空巢老人往往会绝对孤独和落寞,对生活感到失望和悲观。负面情绪的无限度扩散极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将造成双重影响,一方面,负面情绪的长期累积极其容易导致空巢老人的非理性行为,如自残、自杀;另一方面,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而疾病的产生既增加了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也由于缺乏足够的照料而产生悲观情绪,最终形成养老恶性循环,导致空巢老人精神状态失调。

3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考

3.1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构建综合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毫无疑问,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责任界定不清晰是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体系缺位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部分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主导责任,要彻底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落实惠农富农政策,通过切实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为强化家庭养老保障作用提供前提;第三,要引导企业发展老年人产业,同时提高养老院对空巢老人的支持力度,为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中来提供机遇。

3.2 以家庭单位为支撑,强化家庭养老保障的主体作用

1974年,美国人口学专家默多克提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的生命周期可划分成了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六个部分,家庭在每个阶段的主要活动与任务具有差异。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说,我国的家庭周期可分为形成期、扩展期、收缩期、收缩完成期和解体期五个部分。要强化家庭养老保障的主体作用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第一,在家庭的形成期、收缩期以及解体期要注重“孝文化”文化的宣传,在农村中形成崇尚孝道的良好风气;第二,在家庭的扩展期要大力提高人力资源培育水平,为自身和子女的未来收入提高技术保障。

3.3 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发挥社会养老服务的积极作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广泛性和便捷性,是构建高效、有序、可持续性的农村空巢老人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单一的政府养老和家庭养老都具有其弊端,必须以社会力量进行辅助,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制度体系养老需要耗费极大的财力,且短期效果难以显现;另一方面,家庭单位养老保障由于家庭结构的转型,其养老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养老保障功能,具体包括:第一,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引导建立村民互助养老组织;第二,以村委会为管理核心,形成村级空巢老人养老基金会,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进行救助;第三,用财税手段鼓励社会养老服务企业进驻农村,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4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全局性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现代家庭日趋小型化的特征注定其很难具备完善、高效、可持续化的养老功能,且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现实状况也使得依靠家庭供养为核心的空巢老人养老计划难以真正落实。因此,必须结合政府、家庭、社会三方的养老保障力量,探讨一条以政府构建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主导、以家庭组成的养老保障内容为支撑、以社会形成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空巢老人综合养老保障体系,为实现农村空巢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人口研究,2011(03).

[2]赵雨亭.老年人与和谐社会[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孟防,黄佳豪.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亟待关注[J].社会学研究,2008(02).

[4]熊跃根.需要理论及其在老人照顾领域中的应用[J].人口学刊,1998(5).

[5]郭永芳.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8(11).

[6]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03).

[7]刘同昌.空巢现象与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S1).

[8]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

[9]银平均,黄文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11(02).

上一篇:服务承诺范文 下一篇:俗世奇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