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范文

时间:2023-11-13 10:03:42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1

[关键词]中考历史启示类题目解答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10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历史启示类问题旨在考查历史上的重大史实,且大多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明显的时代性和灵活的命题形式,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成为各省市中考的一种常见题型,是备考的重点。要解答好这类问题,在平时的复习和应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重点,紧扣题意发挥

中考中的启示类问题一般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启示,主要以组合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无论哪种形式,我们解答时都必须抓住重点,紧扣题意。教科书中一般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往往需要我们认真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如解答“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与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时,要紧紧抓住“改革”这一突破口,可分析如下:二者虽然与我国改革的性质不同,但都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并且这两国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向先进的外国学习。自此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如下启示:1.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要实行改革开放,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落后的国家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河北等省市近几年不断出现如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功绩和合作分裂后对国家民族带来伤痛的历史的问题: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答曰: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民族进步,分裂则相反。不但保证了理论高度,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

“斯大林模式”也是教材的重点,它对我国的革命有着很深的影响。那么它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呢?结合教材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加以解答,就不难得出启示:1.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发展重工业,又要发展轻工业,二者应紧密结合,不可偏废。2.要重视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充分维护农民的利益。3.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思想政治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可墨守成规。5.不可照搬别国的经验,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等。

二、简练概括,多角度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考的启示类问题一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二战给我们的启示,二战后德、日经济迅速崛起对我国的启示,红军长征胜利给我们的启示和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对我们的启示,德、日对二战的不同的反思给我们的启示等等,都是内涵非常丰富的问题,可供选择的思考角度较多。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从战争的性质来看,不义之战必将失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从战争的过程来看,要重视世界上国家之间的联合,以彻底击败法西斯;从战争的后果来看,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来看,我们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当然,解答启示类问题时,概括一定要精炼,不可拖泥带水、不着边际;还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创新,不可人云亦云;此外,还要提升到政治高度。如“红军长征胜利给我们的启示”:1.我们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报效祖国。2.青少年要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和自强自立的精神。3.青少年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总而言之,要紧紧抓住“长征精神”的内涵来解答。

三、注意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近年来历史启发类问题常常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来设题,时代感与思想教育功能很强,较为新颖,一定要随时注意和历史问题密切相关的重大时政新闻。如2014年新设置的烈士纪念日和以依法治国为主要内容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和近现代史上的历次战争和建国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等密切相关,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教育和借鉴意义,从不同角度解答。

再如逢五逢十周年的历史纪念活动: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7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3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325周年、法国大革命开始225周年、二战爆发75周年等。2015年中考周年纪念可以仿此,注意年代尾数为0或5的历史年代,如1840年鸦片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等史实。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2

[关键词]爱德华·赫伯特;自然神论;自然真理;启示真理

自然神论(Deism)又称“理神论”,广泛流行于17—18世纪英国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知识分子中的一种神学思想。它与英国经验论、牛顿机械论世界观以及英国君主立体有着密切联系,成为中世纪神学和新教正统神学向近代泛神论、无神论、道德神学转化的桥梁。从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来看,自然神论是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转变的一个过渡,它所倡导的理性主义、自然法则、道德原则和宽容精神成为近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思想基础。爱德华·赫伯特(EdwardHerbert1583~1648)被后世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著作《论真理》于1624年首次出版,被认为是第一部出自英国人之手的纯粹形而上学著作。为赫伯特带来崇高荣誉的不是这部著作的关于真理的论述,而是作为附录论述宗教的“宗教的共同观念”一章。赫伯特的思想不仅深深影响了英国的剑桥柏拉图主义和苏格兰常识哲学,而且开辟了神学理性主义,影响了其后的洛克、廷得尔和托兰德等,成为公认的自然神论奠基人。

显然,赫伯特在英国哲学史中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但是,在我国的西方哲学史著作中赫伯特是一个被遗忘、受冷落者。国内学界对经验论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却忽略了作为经验论思想基础和重要内容的自然神论。

一、“共同观念”是确定宗教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世纪的英国教会之间的宗派斗争非常激烈,宗教怀疑主义的出现使《圣经》失去了昔日的权威,同时理性主义日渐兴起。此时的英国社会出现一股把宗教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思潮。赫伯特《论真理》的著作即是对这种思潮的论述和概括。赫伯特强调理性的意义和真理的权威。真理是独立于《圣经》之外的,不能由教会或任何其他权威给予认可,予以公布。真理有其神圣的来源,是天赋的、自然的真理,因而属于人们普遍共有的概念。对真理最好的检验是人类对它的普遍同意。赫伯特认为自然天赋、普遍同意的真理才是宗教的基础。一切宗教是建立在这种普遍的同意的基础之上的,只是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教义表达的形式。这种一切宗教共有的,为人普遍同意的“自然真理”共有五条,即被后来称为自然神论的“五大信条”,即后来发展为神学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

赫伯特认为,人们对上帝存在着普遍的认同,“过去的每一种宗教,未来的每一种宗教也将会承认,在那些神灵之中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这种普遍的认同在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派别和不同的国度,万能的上帝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于这个至高无上神罗马人称之为“最好的和最伟大的”,希腊人称他是世间万物的本原,犹太人谓之耶和华,回教徒称他是阿拉,西印度人说他是帕卡马·维拉科亮。对于在各个地方都被看作神的最高表现形式的东西,不管可能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字,赫伯特都将其称为上帝。万能的上帝是幸福的,他是一切事物运动的终点、原因和手段。上帝是永恒的、公义的、智慧的,他有着至高无上的善。

(二)人们应该崇拜至高无上的上帝

赫伯特认为,共同观念和普遍认同告诉我们,崇拜应该留给唯一的上帝。首先,赫伯特认为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某种形式的宗教,都依赖于特殊的神意和上帝的恩典。全知的宇宙之源把普遍的恩典赋予全体,“同时将特殊的恩典赐给那些蒙其捡选者”,因此每个人都能在其自身之内都能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在此意义上,每个人都应该顺理成章地崇拜上帝。

其次,赫伯特认为呼告、祈祷、献祭以及感恩的行为都源于一个共同的观念——对上帝的崇拜;神殿、圣所也是以对上帝的崇拜为目的建立起来的;祭司、主教等神职人员也是为对上帝的崇拜这一目的而出现的。宗教方面混乱和迫害往往是由于这些所谓的神职人员打着信仰上帝的幌子亵渎了上帝,败坏、玷污,并且滥用了宗教的清白名誉。

最后,对上帝崇拜的宗教的存在是文明社会所必需的。赫伯特认为,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的信仰能力,“尽管他们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且在没有任何外在礼节或者仪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所显现”。至于无神论者的存在,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上帝所具有的真正属性”。

(三)美德和虔诚的结合是宗教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赫伯特看来,由共同观念所引导的良知产生出与虔诚相结合的美德,由美德产生出希望,由希望产生出信仰,由信仰产生出爱,由爱产生出喜乐,由喜乐产生出幸福。任何人都会以自己的方法和形式认识并寻求上帝,会自发产生一种对其恩主的感激之情。赫伯特指出,所有美德之中“感恩”是最可贵的,“在所有这些行为之中,始终没有哪一个比这种感恩更值得赞美”。随着岁月的增长,虔诚和神圣在良心之中扎下牢固的根基,对上帝的热爱和信仰也更加虔诚。

虽然美德和虔诚的结合是宗教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但是美德产生的同时也会产生虚荣、迷信等丑行和罪恶。这些丑行和罪恶的形成像杂草生长快于麦子一样快于美德的形成。这种“一丝不苟的道德品行”似乎和人们肉体层面的愉悦的感觉是相冲突的。赫伯特认为,是“自然永不停歇地努力”把灵魂从它的肉体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美德构成了了最有效的手段”,惟有美德才有能力把我们从的欢愉中提升出来,脱离罪恶的魔掌,摆脱对死亡的恐惧,“获得内在的永恒的喜乐”。

(四)人类自身的罪恶需要通过悔改来赎罪

首先,赫伯特认为人的罪恶可以通过悔改来补救。“神的善良本性,以及良心(这是最为重要的)都告诉我们,真诚的悔过能够洗脱我们的罪,我们可以重新回到上帝的联合之中。”在赫伯特看来,上帝既然创造了人类,其就不会不顾人类的要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人类定罪;所以,“所有人自始至终都有机会通过悔改来实现与上帝的和解”。

其次,赫伯特认为悔改是救赎的全部奥秘。在神与仁善的关系上,赫伯特“把悔改看得如此之重,以至于认为在没有更容易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况下,救赎的全部奥秘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展现”。

最后,人们具备通过悔改来达到赎罪的能力。赫伯特认为,“智慧始终都是我们所能够理解的”,怀疑人们有能力进行悔过的看法是错误的。人们只要穷尽全部力量做好自己的应为之事,上帝就不会切断所有重回他怀抱的道路。人是有限的动物,其所做的事也是善恶兼有。人如果尽全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剩下的只能借助上帝的恩典得以完成,人们也只能借助上帝的恩典得以被上帝所接纳。

(五)人的美德和罪过将会得到应有的奖赏和惩罚

赫伯特相信来世的奖赏和惩罚,“永恒的奖赏以不同的形式被置于天堂、星宿、理想的乐土,或者是感到与上帝同在的出神状态之中”,惩罚存在于轮回、地狱、阴间、炼狱、暂时或者永久的死亡之中。而所有的宗教、律法、哲学以及良知都公开或含蓄地认为人死之后的来世奖赏和惩罚。对灵魂不朽的确认、上帝对此世罪行的报复也间接地证实了“永恒奖赏的存在”。只要上帝希望如此,灵魂就可以不朽。人们相信纯洁的生活和勇敢的精神会带来幸福,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共同观念,人们才会尊敬勇赴沙场、陨身不恤的遗骨。

二、自然真理要以启示真理为补充

赫伯特把包含“五大信条”的自然真理作为普世教会的基础,那么真正的宗教便抛弃了神的启示。这种观点无疑与当时的神启宗教针锋相对,给正统的神启宗教当头一棒。如果爱德华·赫伯特在当时毫无保留地抛出这样的观点的话,无疑会加剧宗教迫害和纷争。因此,赫伯特对此观点做了修正。他认为宗教虽然以自然真理为基础,但可以以上帝的启示为补充——被其后的洛克发展为系统的宗教宽容学说,而同时上帝的启示必然是合乎理性的。应该说赫伯特这种温和的激进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趋势的,顺应了当时渴望结束宗教战争和迫害的社会心理。(一)狭义的启示真理

第一,启示真理的鉴别。赫伯特主张:“启示的真理是存在的,对其忽略不顾有失公平。”但是,赫伯特认为启示的真理与自然的真理的本性不同,自然的真理以人们的能力为基础,“而启示的真理所依靠的则是启示者的权威”。因此,赫伯特认为启示的真理性需要我们认真鉴别,防止虚假的启示的误导。赫伯特主张对启示的鉴别除了要运用自己的能力之外,还需满足种种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第一,辨别时要运用“每一种可以用来向特殊与普遍的神意祈求呼告的能力”;第二,启示必须是上帝直接给予某个人的,没有其他人作为叙述的中介;第三,启示真理的内容应该是善的;第四,启示真理的辨别时要求能直接感受到圣灵的气息。赫伯特认为对于超越了人类理解事物,只要是运用以上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就应该“充满尊敬地承认上帝的善良意志”。

第二,先前时代真理的鉴别。赫伯特认为,几乎每一个时代都认为“启示的降临都以灵物作为中介”,比如天使、精灵或者神怪等。而对于教士宣称的发生在先前时代的启示,赫伯特称,则除了需要满足前面的几个条件外,还“要求他的教士要满足以下这些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启示是被给予教士的;启示必须出自于最高的上帝;启示应该被教士准确无误地表达并记述下来;“这种启示与后世之间应该具有紧密的联系,以至于它必然会成为一个信条”。赫伯特认为对于所谓的先前时代的启示,“一个教士应该就所有这些问题提供令人满意的证明。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谨慎的俗众就不能依靠这种所谓的启示得出任何的结论”。

(二)广义的启示真理

赫伯特认为如果从更广泛意义上理解启示,启示“包括上帝恩典所要求的一切”,“上天回应他们的祈祷,在迷失的灵魂遭受痛苦折磨的时候所施予的求助就是启示”。除了这些,广泛意义上的启示还包括“与信任、好的事功以及悔改相关的,内心深处的神圣的观念同样也是启示”。在赫伯特看来,良心的活动和虔诚的内心冲动,都以启示为起点和终点。在这里,赫伯特把启示作为人们心中怜悯和喜悦的最初推动力。

显然,这里如果按赫伯特这里的观点,启示真理的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没有给自然真理留下什么空间。但是赫伯特话锋一转又对启示做了限定,把启示限定在“内在理解所确认的,存在于普遍神意范围之外”,只有这样的启示才是真正的启示,应该说赫伯特这一思想对后来洛克严格划分理性和信仰的界限这一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三、赫伯特自然神论思想对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自然神论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映照,也是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在宗教哲学方面的表现。赫伯特自然神论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他开创了自然神论一派,深深影响了其后的神学思想,成为自然神论思潮的先驱。他不仅提出了自然神论学说的两个核心信条,而且他提出的“五大信条”成为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赫伯特鼓吹对上帝的虔信和礼拜,相信末日审判和来世奖罚,这些神学古董远远落后于17世纪哲学和科学已经达到的水平。但是这些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相当激进的,它产生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这种学说跟泛神论、无神论以及传统神学比较起来更符合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因此,正确、准确理解自然神论以及爱德华的神学思想,不仅是正确理解西方神学、哲学的理论需要,更是正确理解17世纪的英国社会乃至欧洲社会的理论需要。

(二)实践意义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3

我从大自然里知道许多启示,比如飞机是靠小鸟,雷达是靠蝙蝠,轮船靠鱼类,防毒面具是靠猪,电子蛙眼是靠青蛙,雨伞是靠荷叶,所以我想发明变色衣服,我的启示是在刺猬身上得到的,每次刺猬遇到危险都会钻进刺壳里,他就逃过危险了,我这个变色衣服能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刻变色,如过你在野外遇见狮子或老虎等危险动物你就想变成什么色就变成什么色,只需心想。如果你在野外住下,你在睡觉的时候遇到危险他就会自动隐形,这样你就会逃避危险,在打仗的时候还能逃避灾难如果被坏人利用他就会不起作用,这样可以让警察放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是高等材料做成的,无论你怎么撕,怎么烧和怎么剪或者被雨淋湿了的话他都会平安无事,他什么也不怕。

它不但能帮人类逃脱灾难,还能帮助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你点火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他就会自动消失,没有一点痕迹,而且他还有不同的样式。

大自然给我们启示太多了,大自然还有许多没被人类发现的启示。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要破坏大自然。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4

关键词:启蒙;理性;批判;祛魅;转型

中图法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ideaofEnlightenment

Abstract:AftertheinitiateilluminationbyKant,theconceptofEnlightenmenthasbeenfurtherpromotedandfirmlydefendedbyHegelandFoucault(late)bothfromclassicandmodernaspects,whichgenerallymeansself-identification,self-edificationandself-critique.ThetransformationofFoucault’sthoughtandthesubversionoftheideaofEnlightenmentisnothingbutacertainkindofprogressofitselfandasummonbyitself.TheideaofEnlightenmentrevealstheintellectivestateofcurrenttimes.

Keywords:Enlightenment;rationality;critique;disenchantment;transformation

启蒙是一种智慧。

启蒙(Enlightenment)是光(light)的结果,而智慧(Sophia)也是一种对光之澄明的追索,因此启蒙属于智慧。爱琴海边的先民们把智慧称之为sophia,由于它们似乎是某种明亮的东西(phaos),能让宇宙万物统统明亮起来,于是便从phoos(光)中引申出了去蔽除晦而通过思维认识进入光明的sophia(智慧),并通过基督教的经书而赋有了更高的神圣。如此观之,近代的“启蒙”,现代的“批判”以及后现代的“解构”,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种智慧以及对智慧的追求了。因此启蒙不惟是一个特定的介于文艺复兴和浪漫主义之间的历史时期,也不仅是仅是社会文化转型的先期准备,启蒙自有其本体的地位和作用。启蒙是一般的、永恒的棗虽然有关“进步”的功绩不必因它而来,同时有关僵化的罪恶也不可能由它而去。

启蒙与我们的关系是当下直接的,同时也是自明的。一方面我们的“现代”文化由启蒙发展而来,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就是现代世界分娩的阵痛阶段。在人类文化各个分支里(尤其在宗教、艺术和哲学中),启蒙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开始产生并显示其力量。“启蒙运动的哲学是一种新的、有成效的推动力量……现代思想已开始找到自己的道路。”[1](P201)现代社会就是启蒙开始的,并且那个词义模糊含混的“现代”一词其实就是新的一轮启蒙。另一方面,启蒙又是一个继往的环节,“启蒙思想家的学说有赖于前数世纪的思想积累,……启蒙哲学只是继承了那几个世纪的遗产,对于这一遗产,它进行了整理,去粗取精,有所发挥和说明。”[2](Pii)

在启蒙运动进行了很多年以后,人们对启蒙仍还不甚了了。1783年就有人提出一个不可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何为启蒙?康德全面地吸收了启蒙运动形形的思想因素,并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补充获得了关于哲学问题和哲学方法的崭新的成熟观念。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3](P22)康德特别强调了只有自由,即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才能给人类带来启蒙。所谓启蒙,也就是从某种被监护的状态中挣脱出来,挺身而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康德学说不可比拟的崇高历史意义终于它不仅给后世思想规定了诸多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康德不仅以其学术思想影响后世,同时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证明和践履自己的学识。从普适的思想到一己之存在,康德都是启蒙成就的结晶。康德的批判哲学本身就是启蒙运动最伟大的成就,福柯对此形象地解释道:“‘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本记载在‘启蒙’中已成为举足轻重的理性的日记。反之,‘启蒙’则表明‘批判’的时代。”[4](P533)康德挺身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典范。启蒙就是一种成熟状态。

在启蒙思想集大成者康德这里,“启蒙运动思想至此趋于完善和有序,同时实现了康德自称在思想界开创的哥白尼革命,沟通了唯理论和经验论这两个好几世纪来互相敌对的欧洲主要哲学传统。”[5](P118)虽然哲学并非自启蒙运动而产生,但长期对立不和的哲学流派在康德这里却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此后西方思想又从康德的启蒙哲学进渡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后者随饱受现代人的攻击和质疑,但它却默默地成就着后世的一切思想,毕竟“哲学的质疑根植于‘启蒙’中”(福柯语)。在权威和信仰主宰一切的时代,自我的独立与取消托管意味着一种自我存在的勇气。因此启蒙不只是一个不具有进步色彩的中性概念,它在给一切可称之为现代思想和社会生活之问题盖上“现代的”日戳之外,还意味着某种价值的形成和延续。因此我们认为对以下的这个观点可以作些积极的理解,即,“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和历史的现代时期的开端和基础,它与迄至当时占支配地位的教会式和神学式文化截然对立。……启蒙运动绝非一个纯粹的科学运动或主要是科学运动,而是对一切文化领域中的文化的全面颠覆(Gesamtumu?lzung),带来了世界关系的根本性移位和欧洲的完全更改。”[6](P175)这就是对启蒙或启蒙运动的总体观感。

黑格尔进一步把启蒙的古典观念推向了几乎尽善尽美的高度。在黑格尔看来,启蒙就是信仰的对立面。启蒙使用概念(其实这就康德所说的“纯粹理性”,reineVerunft)的力量去横扫一切混乱的、蒙昧的东西。从逻辑上说,启蒙取代信仰也其有正当的权利。启蒙对信仰的颠覆所遵循的恰恰是信仰自身的原则,可以说正是信仰孕育了启蒙,在自我意识的维度中,启蒙是对信仰的超越。进而言之,由于启蒙把那些非现实的东西鼓励出来并从精神中分离出去,“启蒙于是对信仰有了不可抗拒的支配力,因为,在信仰本身中就存在着种种支持启蒙使之现实有效的环节。”[7](PP104-105)这种世俗化的理性启蒙自古及今不断壮大,终于在此时顽强破土而出,夺取了胜利,构成了新时代的特征。从表面上看,启蒙对信仰的颠倒好像是在以感性现实的低级思想玷污着信仰的精神性的意识,好像是在以理智的;自身意志的和实践的虚骄破坏着信仰因谦卑而取得的宁静的和安全的心情。但事实上远非如此,从最本质的角度毋宁说:“启蒙是在扬弃着信仰本身中原来存在的那种无思想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无概念的割裂状态。”[7](P105)启蒙本身是对信仰的扬弃,因而它一方面与信仰存在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却是一种背叛。从这里进一步推论,我们似乎就能享受到无限制的历史乐观主义所带给人类的无尽福祗。由于启蒙最终是对信仰的扬弃,从而达到了一种自我纯粹意识的真正知识,被信仰割裂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入到合谐的统一体之中,这样,启蒙与信仰、今生与来世、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行善的与享福的等等,彼此就有了新的联系,“在这种关系中,真理性以及现在和现实性是结合起来了的。两个世界得到和解,天地互相交接,天国降入人世。”[7](PP113-114)照黑格尔看来的观点,原来千年盛世说是逻辑的必然,而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又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当启蒙之舟行至笛卡尔的理性堡垒时,“我们可以说到了自己家园,可以象一个在惊涛骇浪中长期飘泊之后的船夫一样,高呼‘陆地’”(黑格尔语)。以此比照我们当今的现实,便会对人们重新燃烧起来的热情有豁然之感。的确,启蒙具有不可剥夺的正当权利,也就具有强大的穿刺性,因而必然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支配力”。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简直无法想象20世纪的人会最终认为启蒙及其结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站在启蒙运动的立场上来看今天对包括启蒙在内的整个传统的放肆的攻击,我们就会认识到那种以为当今的问题是启蒙过了头的观点不仅站不住脚,而且自身就是启蒙时期需要彻底批判的那种思想上的残渣余孽,或者对这些后思(Nachdenken)者来说,启蒙还没有到场。

在黑格尔那里,启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教化。自启蒙运动之后,关于“教化”的思想就一直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主流,近年来欧陆的解释学和美国的“新实用主义”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启谛心智、造就自我的启蒙/教化的人文塑型手段的巨大热情。在最根本的层次上,启蒙与古希腊的paideia(教育)和中世纪的humanitatis(人性)一脉相承,只不过是以不同名号来指称人的自我塑型过程。正如著名政治学家萨拜因所说:“从这一过程中便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生活和内在性的意识,而这是古代希腊人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正在缓慢地为自己制造灵魂。”[8](P179)在后神学时代,出于这种自觉,人们便要反对信仰,亦即反对异己的、外在的、彼岸的王国,而追求此岸的生存权利和生活方式,也就是“从自我归罪的未成年(selbstverschuldentenUnmündigkeit)进入自由的成年和自我规定”(特洛尔奇语)。我们也才更能够体会尼采的呐喊“上帝死了”的现代性内涵。启蒙就是人类造就自我的过程。

启蒙哲学的特殊魅力和它的真正体系价值,在于它的发展,在于它有鞭策自己前进的思想力量,并用于探讨它所遇到的问题。[2](Pi)对我们而言,最富有启示的功绩便在于这种大无畏的思想勇气和积极负责的人生态度。具体到学理的层面,在启蒙对信仰的颠覆中,理性成为了有效的工具,并从工具的地位上升至方法论、本体论的地位(所谓“工具理性”之说可能就由此而来)。正如人文主义的捍卫者所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5](P84)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显然是受到了诸多“大发现”的激励,反过来又成为了这些大发现的开路先锋,为一个全新的世界付出了全部的热情。这就是启蒙理性的力量,相对于宗教统治的神圣境界来说,又是一种世俗化的力量了。因此“一部西方近代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过程,这一过程至18世纪的启蒙时代大致才初步完成。”[9](PP6-7)这个势不可当的进程在人文主义运动中就已经初现端倪,到启蒙运动而臻完成,而启蒙就是支撑人类自我成型、成就和成熟的“阿基米德点”。

“启蒙”在当今重新成为社会文化的核心话题,究竟是不是转型的一个必然环节或者唯一的环节,还是仅属必要的环节,一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但在作出任何可能的结论之前,我们首先在问题的表层上感受到它的提问者的身份背景所赋予该问题外在的启示。福柯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提出“何为启蒙”的话题,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此福柯晚年对启蒙的回归性认同特别具有分析价值,这也是启蒙观念最富有启示性的内涵。

福柯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思想转变,在最后一次转变中,他走向了对启蒙、对传统的深切关注,并且从此掀起了已荒疏多年的对传统的冷静客观的反思浪潮。这无疑敲响了后现代主义落幕的钟声(好比德里达所说的“丧钟”?),重新把人类的智识和热情导引到已偏离多年的主航道之上。今天,“何为启蒙”重新成为了问题,该问题自康德给出第一次回答之后,现在又将源源不绝地向人类提供思想的原料和想象的空间,又将以其深邃和广袤的问题性滋润这片被“革命”的涅槃之火焚烤得太过荒芜而至龟裂的家园。“何为启蒙”的话题又将为沉溺于各种败坏和混乱中的思想建立起自我造血的功能,或者建立起能够产生问题的内在机制。

福柯审查了两百余年的思想史之后,坦率地告诉我们,虽然启蒙是人类走向成熟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使我们确信,‘启蒙’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我们变成成年,而且,我们现在仍未成年。”[4](P542)由此推广开去,那么,“现代哲学,这正是试图对两个世纪以前如此冒失地提出的那个问题作出回答的哲学。”福柯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暗示着一个我们不愿面对的事实:我们并不成熟!在经过了两个多世纪的奋斗之后,我们差不多还停留在原地。于是从福柯这位“新型档案员”(德勒兹语)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出许多急需回答的问题。因此,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还在康德终生所从事的范围之内,或者说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还是康德式的。

福柯在他晚年的思想中把启蒙放在了康德的“批判”思想的意义上来考察,甚至把自己整个一生的思想也作了一次批判性的洗礼。在他看来,启蒙就是批判。他认为,启蒙作为今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体质的、文化的事件的总体而成为一个样特殊的精神领域。启蒙作为直接关系的纽带而把真理的发展同自由的历史联系起来的事业,构成了一个至今仍摆在我们面前的哲学问题。启蒙就是批判,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批判呢?福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自身的批判的本体论,绝不应被视为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也不应被视为积累中的知识的永久载体。它应被看作是态度、‘气质’、哲学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对我们是什么的批判,既是对我们之被确定的界线作历史性分析,也是对超越这界线的可能性作一种检验。”[4](P542)福柯这种既朴素、古典又现代味十足的思想给启蒙定了一个笼统、抽象甚至模糊的性质,但或许这种凌虚之思方才是启蒙观念最好的追随者。同时,这种思想凝聚成一种现象,比如就叫“福柯现象”,我们的启示可能更为明确。

启蒙观念的深刻启示并不就是福柯关于启蒙思想的历史性复述,而表现在这位经常同后现代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家,在他的学术生涯终结之际,却“浪子回头”般地肯定了启蒙批判以及其他具有古典品位的思想,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评价的那样,“福柯最终还是放弃了对后现代性的同情,遁入尘封的古代卷帙中,在。因此他不仅从‘神秘而恼人的’后现代性中退却了出来,而且甚至变成了某种具有康德主义成分的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10](P94)正是由于启蒙的召唤,福柯从思想的废墟上站了起来,回归到了“应然”的境域中。这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启蒙观念在“福柯现象”中的深层次表现对我们理解当今的精神状况颇有帮助。虽然我们如今对进步的可能性所抱的信心已粉碎无遗,但是我们我们的境遇与启蒙运动时所面临的一样,当时,“他们还不敢断定这场运动的最终目的何在,但他们同样受到它(按指启蒙)的力量的影响。他们相信,这一趋向是人类的崭新的未来的预兆。”[2](P13)这同当今的时代精神极其相似,或者至少可以在我们这个同样紧张、亢奋的时代精神中观察到启蒙运动的影子,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的时代产生于启蒙运动,更是由于我们的时代本身就处于“启蒙”之中。确如康德所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3](P28)我们的确是生活在一个正在启蒙的时代,因为我们诸多方面的不成熟,所以我们所处的并不是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许许多多的迹象表明,我们有关的启蒙的梦还要继续作下去,我们有关启蒙的讨论还得持续下去,而最终我们有关启蒙的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

不仅福柯的个体性转变是启蒙观念的杰作,甚至整个现代文化的转型都是启蒙思想的结果。

众所周知,启蒙的观念在20世纪却遭到了全面的挑战和质询,甚至在后尼采时代的颠覆或解构风潮中,传统的启蒙观念几乎名誉扫地。其实启蒙这种挣脱鬼魅统治的“祛魅”(disenchantment)从根本上就意味着对信仰的颠覆,也就是说,启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行为,而启蒙之被颠覆也当在情理之中,应了了“以暴易暴”的古训。人们在启蒙运动中所积累起来的“造反”经验在后来人们对启蒙自身的造反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启蒙运动后来又在理性建设和压制信仰方面落下了窠臼。因此启蒙运动这场理性“造反”信仰的运动,与20世纪非理性造反理性或启蒙之被颠覆的运动共同构成现代思想史的两个并立而共生的维度。

启蒙运动这个被韦伯称作世俗化的“祛魅”(Entzauberung)过程便构成了“现代性”的基础。而有人据此进一步认为这种祛魅最后引火烧身,导致对自身的祛魅,对于启蒙这个始作俑者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结论是,具有祛魅性质的现代科学开始了一个由祛魅的科学本身而至结束的进程”[11](P4)。在这种颠覆者恒被颠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逻辑和一个鲜明的回归过程,也就是从disenchantment(祛魅)到re-enchantment(返魅),即重新回归启蒙的过程。就在这种“反者道之动”的永恒辩证法中,启蒙的奠基性作用和建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现代人对启蒙的颠覆本身就是启蒙最为生动的展现。在那些需要现代人胼手胝足努力破除的权威中,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树立起来的理性是最新的最具危险性的权威,其间有漫天的技术统治、有难以填充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各种几近野蛮的渴求、有最官僚化的思想规范等等。现在看来,这些或许很有道理的观点,其实有些过时了,它阻碍着我们对历史的清理和整合,妨碍着我们平心静气地思考往事的工作棗这乃是我们这场伟大的社会文化转型的“急所”。一个不无启示性的现象就是:17世纪是公认的“理性的时代”,到了18世纪时理性却被放在了审判席上的“被告”一方,但正是对理性的这种严格的批判导致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理性主义的空前繁荣。在此我们不禁会联想到:当今我们从不同方面对启蒙所进行的详尽的批判性反思是不是也会经受同样的历程并产生同样的结果?我们对此持历史的乐观态度,这种历史的乐观态度正是启蒙运动给我们的教导,因为“启蒙精神所推崇的理念是抽象的个人主义以及无限制的乐观主义”(刘小枫语)。我们的确有理由认为,当今对启蒙的讨论实际上是受到了历史事件的刺激和历史理性的召唤,一个基本上无庸置疑的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新的一轮启蒙即将在全方位的讨论中全面铺开。

启蒙在20世界的流变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启蒙观念:启蒙就是转型。不管从世俗政治权力的交接、理性对信仰的颠覆、现代知识形态的诞生,还是人类新的理想的升起,都可以说明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对此,福柯曾总结到:“‘启蒙’是一种事件或事件以及复杂的历史进程的总体,这总体处于欧洲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这总体包含这社会转型的各种因素,政治体制的各种类型,知识的形式,对认知和实践的理性化设想。”[4](P537)难怪福柯要把今天同样处于转型期的现代哲学看作正是试图对两个世纪以前如此冒失地提出那个问题即“何为启蒙”作出回答的哲学。究其根本之处便在于“转型”使然。

以尼采哲学为例,虽然19世纪至20世纪欧洲所经历的生活条件的巨大骤变既毁灭性地又建设性地影响了一般信念,此时文化卷入蓬勃高涨的那种要求更深刻地理解自我的运动之中,仿佛出现了一种与传统彻底决裂的趋势。在对这种时代精神的定位中,我们纵然不能把它看作是启蒙运动的现代翻版,但它与历史上那场著名的运动也颇为相似。同时,以尼采为龙头的现代、后现代文化乃是由启蒙运动直接发展而来,也就是说,“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化问题发展成为一种运动,而‘对一切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则成为这一运动的口号。”[12](P912)尼采哲学成为当前文化运动的口号,使现代精神的文化表现形式更多地具有了“运动”的特征,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海德格尔、德里达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新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现代思想家和现代思想流派。而所有后来的这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主义大战和话语通胀(inflationofdiscourse),恰便是启蒙的又一轮精彩表演。

参考文献:

[1]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范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卡西尔.启蒙哲学[M].顾伟铭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3]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A].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福柯.何为启蒙[A].杜小真编选.福柯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5]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6]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萨拜因.西方政治学说史[M].盛葵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贝斯特,凯尔纳.后现论[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1]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5

平衡 尊重 发展 植被 恩赐 植被 家园 破坏 蔓延 砍伐 代价 脆弱 污染 灾害 泛滥 沙化 迁徙 开荒 枯竭 执迷不悟 地球之肺 面目全非 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

名 言 :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事 例 :

印尼海啸

启示: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夺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的一次翻脸中付诸东流。

这虽然是一次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快了灾难的产生,加大了影响。红树林被大量砍伐,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

石油入海流

启示:保护生命之源—海洋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000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就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的地位举足轻重。海洋是氧气的主要供应者,海洋对陆地的气温和降水格局起着调节作用,同时海洋还接纳着来自陆地系统的各种排泄物质和能量,并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但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类自身。如果人们对海洋污染缺乏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那么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海洋的污染还会继续恶化。

奇怪的大树

启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的,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10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6000~8000双这样的筷子,而这棵树虽然只有1.9米,但它耗费了10万支筷子。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九寨沟的悲鸣

启示: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6

全世界的小虫儿,给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蚂蚁、蝴蝶、蜘蛛、蚕、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蜂蜜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感到由衷的赞美呢!

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的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作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几百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培根许许多多的话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

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一个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郭沫若同志也曾经以蜜蜂采花作为譬喻,来说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那种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的经验。

(节选自秦牧《蜜蜂的赞美》,题目为编者加)

写法出击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7

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小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匆恬

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匆恬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感动的历史人物,再见了,母校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大姨今年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鸭蛋脸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但眼睛里还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篇8

在饮料市场,除了巨头两乐康统之外,娃哈哈、农夫山泉、达利集团是少数多品类综合强势品牌,其他饮料企业更多的呈现单一强势品牌雄霸品类的特点,汇源占据高浓度纯果汁饮料市场,椰风占据椰汁饮料市场,露露占据杏仁露饮料市场,银鹭占据花生奶饮料市场,六个核桃占据核桃乳饮料市场,凉茶市场由加多宝占据,功能性饮料市场霸主就是红牛。

“喝启力,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启力,提神不伤身的正宗保健功能饮料!”、“喝启力,添动力!开车疲劳喝启力,熬夜疲劳喝启力,读书疲劳喝启力”2012年入夏以来,一则由娃哈哈推出的保健功能饮料广告在全国各大电视媒体上频繁播出,宣布了娃哈哈已经向功能饮料行业发起挑战。尤其是借助选秀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影响,娃哈哈的启力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传播。

“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广告词一打就是8年,而红牛这8年来为了这句话市场推广费用达到10多个亿。在保健功能饮料市场,20多年来,除了红牛一枝独秀外,其他的品牌未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成功的迹象。现在,娃哈哈酝酿了三年之久,正式推出牛磺酸维生素饮品“启力”,戴上“保健食品”的帽子,在“缓解体力疲劳”之外又增加了“增强免疫力”一项,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以更全面的更强大的“功能”挑战红牛。

权威数据显示,在保健饮料市场上,红牛占据了高达7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红牛是启力绕不过去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正面挑战红牛,胜算又有几何呢?难道仅仅靠增加了“增强免疫力”这样的保健功能就能打败红牛?

宗庆后老爷子试错战略路人皆知,打造了一个强悍的饮料王国娃哈哈。从启力上市后同消费者的一系列沟通表现来看,启力尽管在广告声音上很大声,但在诸多方面的表现却尽显败绩,我们剖析启力的品牌和推广策略,我们就会略窥启力不给力的蛛丝马迹。

一、定位不给力,犯下四宗“罪”

1、缺乏理据,粗暴设计消费者认知,难以令消费者信服。

初出茅庐没有任何保健饮料背景和时间积淀的启力将自己定位为“正宗”保健功能饮品。启力是正宗的吗?红牛做了几十年的功能饮料了都没有说敢它自己是正宗的。启力说它是正宗的,红牛笑了。“正宗”这一定位显然是启力不顾及消费者认知感受和品牌实情而做的“顶层设计”。

何谓“正宗”? “正宗”, 最早出于《简易经》,原为佛教始祖教义的嫡系相承者,后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承继者,也指传统的,乃至原创的。像凉茶,数百年历史,它当然有正宗的传承者,而保健功能饮料只不过区区几十年的历史,所以说,在保健功能饮料这一大类上,“正宗保健饮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狐疑的品类概念,如果还有品牌在这个品类上自称祖师爷,岂不令人喷饭?启力显然即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原创的,当然不是正宗的。

2、定位贪多求全,贪多嚼不烂。

定位就应该像把削尖了的匕首,越犀利、越凝练、越聚焦,越有穿透心智的力量。启力显然没有这样做。提神和添动力是两个方向不一至的功能点,启力却两者都不放过,它甚至还将提高免疫力、不含防腐剂等功能诉求放在短短的15秒的广告内,它什么都想说,想把自己塑造成一款神仙圣水,这么多的信息量让消费者记住哪一个呢?启力什么都是的结果是什么都不是。哪些消费者能够自觉地对号入座呢?当消费者无所适从的时候,他的唯一选择就是放弃。

3、定位点宽泛不聚焦。

提高免疫力是启力品牌定位下的一个附加诉求,是一个过于宽泛而不聚焦的诉求,也是一个无法由消费者自己能验证的功能感知点,当消费者长期对功能缺乏感知时,他一定不能形成品牌忠诚。很多的品牌定位实践证明,这样的定位是不能成功的,因为这样的帽子每个品牌都适合,但谁都不贴身。

4、画蛇添足提示负面信息惹火烧身。

“提神不伤身”是启力诉求的最大的败笔,本来消费者就不认为功能饮料是伤身的,至少这不是一个普遍的认知,即便是消费者不信任启力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这些功能点,也断然不会联想到一款功能饮料会伤身,现在好了,启力提醒了消费者有的保健功能饮料可能是伤身的,而启力是不伤身的,将一款本来没有健康争议的饮料公然推向了任由消费者评价的前台上,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启力一记“七伤拳”打击完对手再转而说自己是健康的,这样的自说自话消费者会轻易相信吗?

有些负面的信息,除非这些信息已成为公众认知,否则不要拿到台面上说事,那等于无端地将自己拿出来交由消费者评判,给自己增加了一个减分项,最好的结果也是不过此项100分,但更多的可能是失去了一些分数,而不拿出就意味着少了一个减分项。

二、推广不给力,品牌没积累

高举高打浪费多,只见打雷不下雨。联销体渠道是娃哈哈集团独具的核心竞争力。不差钱、也不差渠道的娃哈哈集团认为启力可以像它的其他饮料品牌比如营养快线一样通过“密集广告传播+渠道深度分销覆盖”而快速成长起来。

启力正在以普通饮料的营销模式高举高打进行启力品牌的推广,即采用密集的电视广告传播方式促进渠道分销、建立品牌认知,并期望在最短时间内提升销量实现良性运作。但普通饮料由于其目标人群和保健功能饮料毕竟不一致,保健功能饮料的目标群比普通饮料窄得多,因此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经营,需要多方位与消费者深入沟通,需要打持久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告战。

作为功能饮料标杆品牌红牛一直在跟消费者互动,以活动为主要手段,渗透式地建立品牌口碑,电视广告仅仅是升华与提示。红牛在多年的营销实践中摸索到打造产品的亲和力和忠诚度,更多的是需要公关活动或者是平面媒体。资源过于集中于此,会导致传播效果没有最大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资源的浪费。因此,除了开展有特定人群参加的公关活动外,现在红牛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一些平面媒体上,尤其是一些以白领职业人士——红牛的目标消费群为读者群的财经类报刊。通过开展公关活动和媒介策略的调整,红牛飘在空中的知名度被拽到地上,落到红牛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中来。

启力以短频快式的营销模式,是很难撼动红牛老大的位置的。有广告人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浪费了。启力这种依托电视广告大规模的烧钱举动,浪费的何止一半呢?如果启力不能扛住,很快便又会成为昙花一现的品牌。

有理不在声高,启力大可将它的声音降低一些,走近消费者,以亲和的声音告诉消费者启力是什么。

事件营销徒留形式,缺乏连续性。当然,启力也意识到仅仅依托高空的电视广告是不能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的,它着手进行了“启力扳手腕比赛”等地面的品牌公关推广活动,试图与消费者近距离的沟通,让消费者认知启力。但这些活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而且,更严重的是正是从这些品牌推广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沟通不是很好地传播了品牌认知,而是进一步造成品牌认知的混乱。

一方面,消费者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是“启力,提神不伤身的正宗保健功能饮料!”、“提神喝启力,一展好声音”的品牌诉求,一方面在地面沟通上体会的是“喝启力,添动力”的品牌感知,增加了启力到底是什么的疑虑。

原因还是启力定位惹的祸。启力定位的不唯一不但影响了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还影响了其品牌推广行为的游移和偏差,因为,启力自己也不知道它究竟是谁,因此其品牌推广活动的主题显得混乱而无所适从,忽东忽西,难以为品牌被消费者认知贡献力量。

品牌推广活动的重要主旨是传播和强化品牌定位,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心里认知,而启力正是因为定位的贪多求全,反映在品牌推广活动的主题上游移和偏差,才有了“启力扳手腕比赛”和“提神喝启力,一展好声音”这样不同方向的品牌传播推广活动。从这两个活动来看,扳手腕旨在建立启力“添动力”这样一个品牌认知,而“提神喝启力,一展好声音”旨在建立启力“提神”这样一个品牌认知。两个认知在消费者大脑里打架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其实,我们看看一些品牌的推广活动就会发现,那就是紧紧围绕着品牌定位展开,比如清扬的“挑战0头屑”、“无屑可击”等紧紧围绕着品牌的定位展开,让消费者在互动之余清楚地知道品牌是什么。

软文文风太硬,很难达到教育消费者的目的。为配合强势电视媒体空中传播,启力在全国各地晚报配合软文进行搭配互动,这种安排是合理的。但是文章内容净是王婆卖瓜式技术语言说教,没有用消费者喜欢听、听得懂、很心动的说法进行心智的占领,其效果就可想而之了。且看启力的软文:

“启力不仅抗疲劳,且增强免疫力。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大部分处在亚健康状态,而目前市面上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一般都是“缓解体力疲劳” ,提神只“治标”而没有“治本”。娃哈哈推出的“启力”在功效上除了“缓解体力疲劳”外又增加了一项“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标本兼治,并且获得保健食品称号。据资料显示,每100ml的“启力”饮料中,含有牛磺酸200ml、左旋肉碱20mg、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300mg,更有肌醇、B族维生素群等七大营养群。这七大营养群是娃哈哈研究院经过多年研究改进得出的黄金配方。这些有效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原料都出现在“启力”的产品配料表中,消费者一目了然,其优势不言而喻。”

如此拙稚的表达,消费者怎能心动,不心动如何又能行动!

三、新品上市不给力,节奏过于刚猛

对于新品的上市,史玉柱的做法值得借鉴,无论是操盘的脑黄金还是脑白金,史氏营销一个广为人知的法则就是新品先搞样板市场测验,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测验期间不怕慢,推广期间怕不快。

启力的推出丝毫没有看出在样板市场测试过的痕迹,莽莽撞撞丝毫没有显示出成熟企业的底蕴与厚度。当然,这也是宗庆后老爷子“试错”产品战略的必然结果,错了就撤,大不了再做下一个,娃哈哈系“啤儿茶爽、咖啡可乐、哟哟奶茶、思慕C”早就烟消云散,证明宗氏做事凶悍勇气可嘉,浪费机会可叹!

娃哈哈启力案例运作带给业界的启示:

启示一:认知大于事实!从物理属性上,启力VS红牛恐怕更无高下。启力是比红牛更好的功能保健饮料吗?显然无法让消费者信服这个结论,而说服消费者已有认知是营销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启力“更好的功能饮料”这种说法应该进行调整,而应该是差异化的不同于红牛的饮料。

启示二:用“软刀子慢慢割肉代替外科手术速成打击”的启动策略。启力就是坚持进攻红牛也应该采取步步为赢阵地战,改变现在这种高举高打模式调整为小碎步渗透式开发,循序渐进打样板市场,将一个点彻底做深做透,建立战略区域市场,在人才配备上专门建设一支队伍开发特通渠道,逐渐在红牛薄弱区域建立自己红色根据地,广积粮,缓称王!,但是除非红牛犯下原则性失误,启力最好的结果就是千年老二,而且代价不菲。

启示三:产品属性是否与既有渠道兼容是新品推广的关键点。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娃哈哈虽然卖过保健品,但是毕竟是一家颇具规模食品饮料企业著称于世,最直接的做法改变“功能饮料”为“快消品”的产品属性,抛弃马口铁小容量包装,改为PET大容量包装。地球人都知道,和其正就是调整包装策略而斩获50亿凉茶市场,达到了瓶装更尽兴!如此一来,娃哈哈PET大容量包装就不再费老劲的跟红牛直接抢客户了,而是将 “有消费意愿但是又舍不得花钱”游离消费群收入囊中,直接将功能饮料品类蛋糕做大,铁罐红牛在餐饮特通做老大,塑料瓶启力就在通路上做老大。主流通路比之特通,哪个市场量更大,相信娃哈哈心知肚明。

启示四:新品上市永远需要做足前戏!作为本土最优秀的快消品企业,娃娃哈应该真正反思一下自己的新品开发与上市策略,百亿营养快线为什么成功了,啤儿茶爽为什么OUT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偶然的撞上的,都有其内在的必然原因。启力目前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界,进亦忧,退亦忧!打破这个僵局,不仅需要反省,更需要扬弃!

上一篇:幸福的像花一样范文 下一篇: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