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17 11:22:18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1

大自然的声音

记得春天的第一场春雨,''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闷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雷公公正敲着他的大鼓.突然我听见''沙沙沙''的声音,啊!原来是春雨.我下床拼命的往楼下跑去,我走在白灰色的马路上,手上的春雨绵绵的好像牛毛.我好像看见了春雨奶奶的头发,她的头发好像细雨.突然下起了狂风暴雨,我冲回了家,听见''滴滴答答''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响亮,啊!太吵了.我钻进被窝,我一想这是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春姐姐送我们的第一个礼物.过了一会儿,我出来看见这鸟语花香的景色,我呆住了.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我喜欢大自然,我爱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2

??题记

海之声

一条欢快的小溪由千万滴小水珠组成,一条长河由好几条小小的溪流融汇而成,而一个大海由无数条长长的河流汇流而成。这个由小变大的过程正是大海的一个成长过程。小溪中“哗哗哗”的声音正是大海小时学语的“呀呀”声;长河中的平静无声正是大海青年时埋头苦干的沉实;而大海的“哗啦啦”的声音声音正是大海张大成熟时,在高唱生活之美的欢快的歌声。

从大海成长中的声音中我们可以听出,海洋之所以能茁壮成长,之所以能成为一望无垠、蔚蓝无边的美丽的大海,是因为它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有着包容万物的胸怀。它让我们领略到的不只是它的壮观,更多的还有它广博的精神魅力……

从海的声音中,我听出了海的宽容之美。

海鸥之音

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空,飞翔着一种能飞洋过海的鸟??海鸥。海鸥的声音可能不如画眉的歌声那般悦耳,也许不及雄鹰的叫声般雄壮,但它的声音一直吸引着我,一直被我所依恋,只因我喜欢它,喜欢它的毅力??一股坚毅不拔的精神。有人说过,海鸥小时侯是飞不高,飞不远的,而海滩上的小飞雀在小时侯就能在海滩的上空飞翔。相比之下,海鸥的飞行能力就相形见绌。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忍不拔的海鸥并无灰心,在经过时间的流逝和它自己坚毅地不停地练飞后,最终一飞冲天,飞洋过海的却是海鸥。海鸥的意志是我最欣赏之处,而且它的生活经历与我的尤为相似,我相信,我现在的默默的努力也是为了日后的展翅飞翔,只要时机成熟,我就一定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从海鸥的叫声中,我听出了它的坚韧之美。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3

秋天已经来临,树上原本茂盛的绿叶现在已经落了一大片,树枝上只剩下了几片叶子也已经摇摇欲坠。一阵微风袭来,树上枯黄的叶子翻了几个跟头便掉了下来,踩上去便发出“咔嚓”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的,我听见了春天花儿开放的声音夏天蛐蛐歌唱的声音,秋天大雁南迁时的鸣叫的声音和冬天风儿呼呼刮过的声音,不同的时间大自然总会给我们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

可是现在美丽的大自然已经在慢慢的消失,绿色已经从地球山慢慢的减少,我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叫声,你听:泥石流、海啸、洪水、台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呼叫声,我们应该听去聆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大自然的声音不再那么不和谐,让我们身边的树木越来越多,让大自然的声音永远那么动听。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要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到大自然的呼叫,不要再去砍伐那些无辜的树木,因为是它们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我发现,大自然的声音其实也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4

来到大自然的夏天,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唱着。仿佛在告诉大家夏天以经到来了。小狗热的把舌头伸出来,发出哈嗒,哈嗒的声音。蚊子和苍蝇发出了嗡嗡的声响。雨季也要到了,天空中传来轰隆,轰隆的雷声。不一会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雨要来了紧接着传来哗啦啦,哗啦啦声音。这场大雨给人们带来夏季的一丝丝凉爽。

来到大自然的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人们笑开了花,都来摘水果。石榴的嘴都笑开了,发出了啪的声音,秋风给了我们一股寒意,也告诉动物们冬天快来了,要赶紧储存冬粮。树叶落到地上,风一吹就发出了像锯木头的声音。

来到大自然的冬天,寒风呼啸,让人心惊肉跳,孩子堆雪人,打雪仗,笑得乐开了花,大人们笑呵呵的看着孩子们玩耍。

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妙,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倾听大自然的心声,让我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5

其实在诗词歌赋中也有各种各样大自然美丽的声音。

早春时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在耳边缭绕,清新自然,韵味无穷。

夏天的田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是一种多么壮观多么恢弘的场面啊!此起彼伏的蛙声交织一片,成为一支气势磅礴的田园交响曲。那是丰收的礼赞!我们跟随着辛弃疾一起去聆听美妙动听的蛙声,去体验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江面上,飒飒的秋风掠过,枯萎的梧桐树叶在空中飘动,“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客游在外的诗人触景生情,抑制不住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耳边突然响起那阵阵萧瑟的秋风,眼前浮现出一幅令人心生凉意的画面。诗人借风——这种大自然的声音,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来到杜甫的的草堂,听见“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我们感受到了秋风的猛烈,也体验到了杜甫当时那种处于穷困潦倒,极度窘迫的凄惨状况,更能体会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寒冬的的山中,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寂静的山谷中传来狗叫声,在人面前呈现出一幅“风雪夜归图”。

在诗词歌赋中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聆听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游览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泛舟富春江,听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的流淌声、鸟儿的鸣叫声、蝉与猿的叫声;

登上岳阳楼,听见了“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游颀水清泉寺,漫步兰溪,听见“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归啼”雨点打落的声音及鸟在婉转啼鸣。

......

当我听到呼呼的风声,我想随风飞舞,去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当我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我想变成一条活泼的金鱼,永远欢游在它的胸堂。

当我听到蛙鸣,我就好想能在静静的夏夜躺在凉椅上去数星星,在蛙乐中听奶奶讲神奇的故事。

当我听到马嘶,我就想骑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让那蓝天白云与我为伴,感受那“天苍苍,野茫茫”大草原的辽阔。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6

摘要 《庄子》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法天贵真”,即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尊重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庄子》的音乐思想最彻底揭示了音乐的本源,《庄子》音乐思想中的理想之乐,是高雅浪漫和理想化的,是一种纯音乐。

关键词:哲学 浪漫 理想 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才逐步建立起来,而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源,则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尤其是进入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灿烂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更是百家争鸣,先后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礼乐思想,以及与儒家礼乐思想持对立观点的几位著名的思想家。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即效法自然,珍贵本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反对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儒家礼乐思想。庄子哲学思维上“法天贵真”的思想是整个庄子思想的精髓,这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庄子》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法天贵真”,即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尊重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效法自然,珍贵本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甚至社会生活,也提倡“无为而至”,顺应自然,返璞归真,和平相处。这一切,最后还是归结到自然无为的“道”上。这种“法天贵真”的思想表明,《庄子》不仅以自然为美,而且以自然为真、为善。“法天贵真”崇尚道的音乐、自然之乐,崇尚“大朴不雕”的天然美,就是为了否定那些假、恶、丑的世俗礼乐,而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之乐。

《庄子》哲学中的“法天贵真”,涉及到“真、善、美”,《庄子》认为:“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是精神自由的境界。“真”是本质,“善”和“美”的东西首先是“真”的。失去了“真”,就不存在“善”和“美”。当然,“真”和“善”就是“美”。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统一于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上,并且以“美”为最高,而“真”必须是“顺性命之情”的。所以,《庄子》的“求真”也是为了“求美”,无“美”也就无所谓“真”,“求真”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不仅是“大美”,而且是最高的“德”、“善”,其“善”是包含在其最高的“美”(大美)之中的。“夫得是(指‘游心于物之初’),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圣人。”这一“至美至乐”的境界也就是极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一 《庄子》的音乐思想的本质仍然是“法天贵真”

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

1、他崇尚“道”的音乐,也就是“大朴不雕”的自然音乐,认为最好的音乐就是“天籁”

“法天贵真”――极度崇尚自然是《庄子》美学思想也是其音乐美学思想的根源。它认为“无声之中独闻和”、“金石不得无以鸣”,否定“彰声而声遗”的世俗礼乐,肯定“不彰声而声全”的“道”的音乐,极度推崇自然:他借有焱氏之口称颂“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咸池》之乐,把“天籁”看作音乐的最高境界,更是崇尚自然。这里表明了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自然。《齐物论》中把声音分为三种:“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是人为的音乐;“地籁”是指大地上由于四季变化,风草动而发出的声音:小溪流水,暴雨倾盆、雷霆万钧,残荷雨声,逆风过林等;而“天籁”,则是“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谁耶”。意即千差万别的声音,形成于孔窍的天然的差异,绝非其他外部因素。因此,“天籁”是自然的声音,是“大朴不雕”的音乐的最高境界。它是《庄子》的哲学与美学的重要范畴,是《庄子》所提出的最理想的美的形态,是音乐美的最高境界。

二是大全。《庄子》推崇“天地之大全”,认为“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对这几句话,郭象有很好的解释:“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弦,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口鸣弦者,欲以彰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也。”“彰声而声遗”,其美是片面的,不可靠的,世俗礼乐就是如此,这是《庄子》所否定的;“不彰声而声全”,其美是全面的,可靠的,这是道的音乐特点,是《庄子》所要肯定的。《庄子》认为这种自然而大全的音乐才是真美的音乐,才是至美至乐的音乐。

2、《庄子》的音乐思想崇尚“至乐无乐”

所谓“至乐”,也就是真正的快乐,在于得到“至美”。而得到“至美”的途径,则在于无为、“心斋”、“坐忘”(指在意识中丧失了自觉意识),即忘却自身的得失祸福,忘却世俗的仁义礼乐,与道(自然、无为)合而为一,这就是“至乐无乐”。

“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在此,《庄子》说“至乐无乐”,其实与老子“大音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认为“至极的欢乐在于‘无乐’”。在《庄子》看来,“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美的音乐是一种与“道”的属性相应的、具朴素之美特征的无声无形之乐,也就是所谓“天乐”。

“天乐”既无形也无声,如何去感知和审美呢?《庄子》认为“无言而心悦”。对感性上获得的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听觉感官上获得的“声”的刺激,予以否定,因为这些都不是精神体验。它认为须“精神之韵”,“心术之动”,“无言而心悦”,才真正构成对“天乐”的审美。也就是说,要用心去领悟其玄妙幽微。这“心”应该是道家之“心”,是一种境界。

3、《庄子》提倡“中纯实而返乎情”的音乐

创作、演奏、欣赏、体验音乐的是人,而人是社会的人,音乐毕竟离不开社会。《庄子》在《缮性》中谈到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乐”时说“中纯实而返乎情,乐也”。这是以人的内心纯朴自然的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这反映出《庄子》不是一般地否定世俗有声之乐的――虽然这不是他的理想之乐。不过,这仍然没有离开他的“法天贵真”的哲学范畴,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他认为音乐应该合乎人的纯朴本性,要求音乐要表达人的自然性情,不应拘泥于人为的礼法的桎梏甚至作为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他是崇尚自由的。

二 《庄子》音乐思想的解读

1、《庄子》的音乐思想最彻底地揭示了音乐的本源

音乐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和摹仿,并且用音乐的语言记录了这个过程。四时更替,夏盛冬衰,春文秋武。声音的清、浊、高、低,阴阳吕律,盈溢于天地之间。大自然的本真音乐,有它的音色,节奏的自然变化,对人的心灵有特殊的启迪和感召作用。称之为“天乐”,是绝不过分的。

庄子思想崇尚自然,主张人性复归,同样是以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为着眼点,主张“法天贵真”,提出理想社会的“乐”应是“中纯实而返乎情”,即在音乐中复归内心纯朴自然情性。“鼓琴足以自娱”,则充分肯定了音乐的大众化的娱乐功能。尤其可贵的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人的音乐审美的过程与本质,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音乐思想,揭示了音乐的起源于劳动这一重要源头。他认为音乐应该表现人之常性,即“织而衣,耕而食”。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他们在从事耕、织、建筑或狩猎活动时,常借助呼喊、吆喝来统一动作和鼓舞干劲,表达喜悦、庆贺、失落、沮丧等各种情感体验。这都是“民之常性”,是极“中纯而返乎情”的,因此也是真正的音乐。

2、《庄子》音乐思想中的理想之乐,是高雅浪漫和理想化的纯音乐,达到了音乐史上后人无法企及的最高境界

在音乐的“形”上,《庄子》提出“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的抽象音乐,也就是“至乐而无乐”的“道”的音乐。

在音乐的欣赏方法上,《庄子》提出“音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虚而待物”。(《人间世》)要求审美主体忘掉自身,忘掉功利,超越个人生理感官,用心灵去感受,想象,体验,达到“物我合一”的自由审美境界。他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音乐本身,而在声音之外,审美者要寻味弦外之音,音外之意的旨趣。

我们设想:某大音乐家登台前,主持人报告了音乐的曲目、情节和部分场景,然后出场登台,面对观众,静默无为,全场寂然良久。唤起观众的想象力和“音乐的心”,让观众在无声中欣赏音乐。然后鞠躬谢幕。观众掌声雷动。何其浪漫,何其高雅!这是理想化了的“本真”音乐,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

3、从总体上讲,《庄子》的音乐,是理想化的,超现实的,从属于道家玄学的

从音乐的本质上论说,音乐的本源是“声”,这是物质性的。“声”进入人的听觉,才能成为“音”,这“音”只有进入懂音乐的耳朵,才能成为“乐”。《乐记》中“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庶衣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礼记・乐记》)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

《庄子》推崇的“至乐无乐”及无形无声的“天乐”,就是理想化的超现实的“乐”。这种“乐”对庶民百姓就是不可捉摸的,充溢玄学的极抽象的东西,是很不现实的。这是《庄子》音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4、《庄子》音乐思想摒弃音乐的教化、教育作用,是不利于大众音乐的推广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这一观点,我们把《庄子》的音乐思想和孔子的音乐思想作一个简单比较。如上所述,《庄子》的音乐思想是浪漫主要的、超现实的、超功利的;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和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仁”。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对音乐的评价标准是“尽善尽美”、“乐而不淫”,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和教育作用,并将其贯彻于教育的全过程。他的音乐思想是入世的,是服务于社会的。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应该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情感交流工具,在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国民素质和教化教育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提倡并推广大众音乐(人人音乐),是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要让广大百姓懂得音乐,喜爱音乐,从事音乐活动,就要进行音乐教育。高雅音乐也好、通俗音乐也好,都在推广学习之列。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为音乐的普及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首先,在现代准小康社会里,广大“庶众”有了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强烈愿望;其次,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音乐的本体――声、音、乐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直接交给每一个愿意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的人。

我们探讨庄子的音乐思想,目的是推进音乐的发展。如何继承庄子音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而扬弃其消极的一面呢?笔者认为,把庄子和孔子即道家和儒家的音乐思想中积极的一面相结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儒家的音乐思想如巍峨的泰山,浑然荡漾着“仁”与“和”,是民族音乐精神的脊梁;而道家有明确“入世”“匡世”意图的音乐思想正如山花烂漫的后山,给人以自由呼吸与返朴归真的享受。诚如斯,既有纯音乐意义上的提高,又有大众音乐的普及;既有出世之情怀,又有入世之实践,中国音乐事业的振兴,当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2] 陆永品译注:《庄子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 杨帆:《庄子:逍遥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

[4] 陈绍燕:《庄子的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5] 东方桥:《庄子现代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6] 张叹凤:《庄子选粹》,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

[7]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8] 舒金城:《中国古代智慧的殿堂――深闳奇特的庄子》,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版。

[9] 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7

关键词:声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099-02

我们通过分析格林卡的声乐方法论,研究他的歌剧,浪漫曲,艺术歌曲,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重要的帮助,而且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格林卡对声乐艺术的理解

格林卡认为,在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取决于人的思想和音乐品味。他在声乐艺术上的意见与意大利和法国演唱者和教师的意见不一致。他深入研究了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并且吸收了俄罗斯的家庭式的音乐和俄罗斯民歌;他深入地研究了俄罗斯戏剧,常穿梭于大小俄罗斯剧院,与许多演员结识。因此,他强调好歌手首先必须是位好演员。当他到国外旅行时,他总是去当地的歌剧院。在那里他也学到了音乐表演。

他认为在声乐艺术中内容才是首位的,音乐形式是表达艺术内涵的一种手段,像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一样,需要相互协调。他认为唱歌的价值在于“自然度、简约、以及对音乐诠释的真实性。”他说:“只有听起来是自然地表达作曲家的想法和感受的音才是正确的”。他认为歌唱者应高度重视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在他的声乐作品中歌词和音乐有着密切关系。他的声乐作品中没有使用意大利装饰音一词而运用了其单独的元音。他这样做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词的意义。他拒绝将其作品翻译成法语。他认为音乐和法语单词很难完全遵照原文的意思。他想要听众听清楚歌唱的每一个词。据与他同时代友人回忆,当格林卡自己演唱时非常富有感情。他不仅仅研究声乐艺术,他还热爱声乐教学工作。他有着30多年的国内外声乐教学经验。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彼得罗夫、古拉克-阿拉杰莫夫斯基、伊万诺夫、列奥诺娃等。并且在他的歌剧“伊万 ・苏萨宁”中亲自指导他们演唱。

二、格林卡声乐教学法的观点

格林卡写了关于声乐方面的《练声曲》和《如何学习声乐》的方法论。《如何学习声乐》是他1856年完成的。在这部书籍中写了宝贵的练声曲和建议,生动地反映出作曲家的创新思维,他的发声方法的条理原则。在他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称为“同心方法”,现在被称为“格林卡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在学习声乐的起初,要求学习者本身要从最舒服的音开始,也就是从中低声区的音开始练习。他的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大多数西方欧洲的教学法,而是采取从低音开始学习发声方法。他要求非常小心地训练发声,并建议日常的发声练习应局限在中音区的范围。中音区被他称为自然音区。在学会中音区的音以后再扩大其他音区的音。他认为学生能够感觉和了解自己的声音。他在书中写到没有完美的声音。因此,训练的目的是解决声音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声音有两种共鸣。一种是头腔,另一种是胸腔。他强调最好的歌手的声音是具有擅长混合头腔和胸腔共鸣的能力,好的歌手们是能够发展完善自己的声音,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的音色,使用这样的方法会让不同音区的音色更加统一。

他的发声方法在被德国广泛使用于19世纪后半叶。而现在被全世界广泛使用。他强调在声乐作品中连音和歌唱性。而且声乐学习者需要找到自身自然的音色。他认为应在声乐作品中高潮及激动的部分更多地使用颤音,颤音是歌手演唱的重要工具。他认为演唱者需要高度重视正确的连音。他为此写了专门的基础练习。他的学生回忆说,格林卡声乐教学中常常强调要把元音唱圆,他说俄语中的a发音很平,在声乐演唱中应该唱意大利语中a的发音才对,因为在意大利语中的a与通常的俄语口语的“a”相比位置更高。他建议元音“ye”,唱成“ai”。他认为歌唱的准则,在于放松的、自然的音色。

三、格林卡对演唱者技能训练的要求

他重视训练演唱者的清唱技能。所有声乐基础练习,都是无伴奏的。他认为在每日声乐歌曲训练中不允许在钢琴上给出旋律,他认为清唱可以提高演唱者的听力,提高语气的准确度,并能训练出独立的演唱者。他认为换气要半开口,半开口式的呼吸能够更好地歌唱出乐句。他在文章中提到,演唱者要很好地发展自身的音乐听力。在他大部分的基础训练初期,大量使用了辅助音练习。“歌唱的训练中”首先学习的是“音阶练习”。而在“音阶练习”之前应该是是辅助音的练习。学习音阶的首选是大调,因为大调相对来说更容易,音也更直接。发声练习应该是逐步的,开始时训练相邻的音,然后是音程。集中更多的注意力给主要的音,主要的音要长,集中较少的注意力给辅助音,辅助音要短,像装饰音一样,并且要轻。他提醒人们注意,歌唱需要准确地节奏。好的节奏能够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并能发挥演唱者的听力。他十分重视作品的选择。他认为,在初级训练阶段,应该选择学习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因为,意大利语的发音更正确。在这之后选择格林卡的浪漫曲,和他的歌剧中的咏叹调。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更多对于声乐学习者困难的片段。他建议在学习经过句时,应从慢速开始,然后在加快速度。他奉劝歌手应在声带疲劳时停止歌唱。他说:“用疲惫的声音歌唱是有害的。”他建议张弛有度的训练方式。尤其是学习困难的片段时,避免运用疲劳的喉部肌肉。他鼓励初级阶段的演唱者选择经验丰富的作曲家的作品,这样可以给一个年轻的歌手的好的提示和帮助。

四、结论

在格林卡的声乐教学方法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教学方法中的基本观点在今天仍然有效,并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被用到。因此,格林卡的声乐教学法是科学的方法,是对发声训练的一套自然的拓展训练系统。格林卡为当代声乐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为声乐老师留下了宝贵的声乐教学遗产。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歌剧中的合唱[J].音乐爱好者,2002,(09).

[2]卞祖善.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格林卡200周年诞辰纪念[J].视听技术,2004,(09).

[3]余虹.俄罗斯民间歌曲的发展及演唱风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4]杜石,张晶.浅析格林卡歌剧《伊万・苏萨宁》中的俄罗斯音乐元素[J].青年文学家,2010,(01).

[5]许庆选.格林卡学习西欧音乐对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6]宋书敏.普希金、格林卡、柴柯夫斯基创作点滴谈――试论文学与音乐的姊妹关系[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01).

[7]李丽娜.论格林卡音乐创作的民族性[J].理论界,2007,(09).

作者简介: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篇8

 

关键词:声乐艺术、文化修养、重要性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

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 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上一篇:电脑病毒范文 下一篇:民族团结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