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范文

时间:2023-10-30 16:09:25

干部选拔

干部选拔篇1

要着眼于干部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不断赋予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下决心让他们到基层和艰苦环境锻炼,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实现干部队伍新老合作交替和领导班子的梯次配备;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注重知识更新,形成终身学习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干部队伍;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优化配置,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前提下,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使党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都能体现党员和党组织的意志。要积极探索建立使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机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使干部工作的各项决策真正体现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要认真研究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之后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干部任用民主决策机制。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努力探索干部工作发扬民主、集体决策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的作用,促进《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和要求的落实,努力在健全完善干部工作民主决策机制方面迈出新步伐。

要不断研究解决干部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干部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干部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要通过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抓重点、攻难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干部选拔篇2

编者按: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前提下,扩大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增强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任中监督是对选任全过程监督的关键环节。任后监督是确保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只有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全过程监督,才能有效遏制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干部任前公示制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前提下,扩大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增强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工作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一是宣传工作要到位。在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过程中,要广泛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了解公示制,关注干部任前公示,并积极参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二是公开选拔条件。干部任前公示关键要让群众了解情况。因此,要对选拔时间、地点、考核方式以及竞岗职位的标准与个人素质要求等应当公开的内容,做到提前预告。三是公示的内容要全面。进行干部任前公示,就要把党的干部标准交给群众,把岗位对拟任干部的要求告诉群众,把拟任干部人选的拟任职务和基本情况公布于众,让群众明确监督的内容,明明白白参与监督。对拟任干部的自然情况与拟任职务以及德能勤绩廉等相关情况,以张榜公布及电视、报纸、媒体、网络等传媒形式向大众公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任中监督是对选任全过程监督的关键环节。一是要严格纪律。要制定严格的考试选拔纪律,对竞岗人员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使选拔工作始终处于纪律的严格约束之中。二要严格程序。要规范选拔程序,根据选拔方案,严格按照自我推荐、群众评议、公开考评、现场公布、任前公示、使用任免等程序,层层把关,逐步实施,确保不走过场。三要严格评审。要严格按照标准,广泛吸纳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检查,注重群众的公认程度,避免选人用人上的失误,防止少数人暗箱操作。四要严格责任。预防在先,防微杜渐,对考核中出现的弄虚作假、“临时动议”、“一言堂”或少数人说了算等违纪行为,调查核实后,要立即取消有关竞岗人员资格,严格追究违纪人员的责任,确保依法办事。

任后监督是确保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保证。一是建立聘任试用制,对经公开选拔考核后聘任的干部试用一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以便在具体岗位上进行锻炼和考察。二是建立警示教育学习活动制度,始终做到警示教育防范关口前移。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指定专人,对新提拔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看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政承诺书》、组织学习有关党纪条规等,进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日常监督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定期考评制度,始终做到管理与监督并重,激励与约束同行。定期对试用期内的领导干部进行岗位政绩和廉政情况审查评估,分类建档,综合评定,及时调整或解聘不合格者。另外,考评结果还要始终与干部奖惩和选拔任用相结合,确保考评工作的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

干部选拔篇3

一、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

1、对“跑官要官”的,要批评教育,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2、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情节严重的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3、对受贿“卖官”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行贿“买官”的,一律先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

4、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5、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二、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现象

1、对拟提拔的干部,在考察过程中反映问题线索具体、情节严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问题没有查清之前,不得作出提拔使用的决定。

2、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

3、对新提拔的干部要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并进行任职谈话,尤其要对廉洁自律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4、干部提拔后,要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对有重要举报或者发现行为不检点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者函询。

5、对在重要岗位工作、发现有重要违纪线索、不宜继续从事现岗位工作的干部,要先从该岗位上调整下来,视情况作出适当安排,同时进行调查核实。

6、对“带病提拔”的干部,要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切实抓出成效

干部选拔篇4

一、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真正把符合条件的干部选拔到股级岗位上来。

二、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具有履行职责所需根本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⑶一般应当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⑷提任正股级职务的干部,一般应当在副股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选拔任用股级干部时,对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要确保一定的比例。

三、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程序。全面调整股级干部职位设置实行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任股级干部,按照拟任职位推荐。民主推荐一般由所在单位全体干部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考察对象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对股级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谦并形成考察材料;党委(党组)讨论决定股级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如对调整股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方法,所在党委(党组)应将竞争上岗方案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在县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具体实施。要对竞争职位、报考人员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公开,按照报名、资格审查、考试、民主测评、考察和讨论决定等程序任命股级干部。

四、坚持股级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要通过对股级干部的政党轮岗交流,积极创造条件锻炼干部和调动干部积极性,提高全县干部队伍素质。各单位对在一个岗位上任职多年的股级干部,一般要有计划地进行轮岗交流。县组织人事部门适时安排一部分干部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轮岗交流。

五、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核定的股级干部职数操作,不准超职数配备股级干部,不准混岗配备股级干部。对超职数配备、混岗配备的股级干部调配方案,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不得上报,县委组织部不予审批。

六、选拔任用股级干部实行审批、备案制度,其中选拔任用正股级干部实行审批制度,选拔任用副股级干部实行备案制度。对选拔任用正股级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正式研究后向县委组织部上报任免方案(用书面形式向县委组织部请示,并附股级干部任免审批表与考察材料),经县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将拟任正股级干部人选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对选拔任用副股级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正式研究后将拟任副股级干部人选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可同拟任正股级干部人选一并公示),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任职文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干部选拔篇5

第一条为适应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宝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拔任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选拔任用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市属事业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括市属科级事业单位领导成员和市属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成员以及内设机构管理岗位的科级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领导下,市委组织部代市委履行县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责;市级有关部门党委(党组)或市属县级事业单位党组织履行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责。

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

第五条市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求真务实,工作实绩突出。

(三)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四)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五)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团结同志,群众基础好。

第六条选拔任用市属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副科级的,应当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提任正科级的,应当在副科级领导岗位工作3年以上;提任副县级的,应当在正科级领导岗位工作3年以上;提任正县级的,应当在副县级领导岗位工作2年以上。

(二)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三)新提任领导干部,科级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县级年龄一般不超过53周岁。工作需要或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四)身体健康。

(五)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规定的党龄要求。

工作需要或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可破格提拔。

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提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其资格和条件参照管理岗位人员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第八条科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界限,男性一般不超过55周岁,女性不超过53周岁;县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界限,男性一般不超过58周岁。超过任职年龄界限的,应当免去现职,保留原职级待遇。

第三章民主推荐

第九条选拔任用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会议投票推荐一般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个别谈话推荐一般采取记名方式进行。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条拟任人选在主管部门机关内部产生的,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范围一般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

拟任人选在事业单位产生的,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范围:100人以上的,一般为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职工代表及下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100人以下的,一般为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

民主推荐市属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管理岗位的科级领导干部,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或所在单位党组织参照上述范围确定。

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必须达到应参加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参加会议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一般应当一致。

第十一条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主持,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出有关要求;

(二)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推荐;

(三)汇总民主推荐票。民主推荐票由考察组负责汇总,民主推荐汇总表的内容一般包括:推荐的时间、单位、主持人、应到人数、实到人数、有效票、推荐人选数和推荐人选的姓名、单位及职务、籍贯、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及专业、推荐职务、推荐票数、推荐的名次等。推荐票的汇总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签名。

第十二条确定考察对象。考察组向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汇报民主推荐情况,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民主推荐得票数较高的,一般应列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票不够集中,前几名推荐票数比较接近,一般将票数接近的前2至3名确定为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民主推荐得票达不到三分之一的,一般不得确定为考察对象。

第四章考察和任用

第十三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第十四条实行干部考察预告。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干部考察预告。

考察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

拟任人选为市级主管部门机关的,一般为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属单位党政正职及有关人员;拟任人选为事业单位的,一般为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其他有关人员及考察对象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领导成员,考察谈话一般不少于30人。单位人数不足30人的,全部参加考察谈话。

考察干部时应当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并由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出具廉政鉴定。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对生育二胎以上的考察对象,由同级或上级计生部门出具计生证明。

第十五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前应当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充分酝酿。

第十六条拟任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或市属事业单位党讨论作出任免决定。其中,县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配备意见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决定;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配备意见由市级部门党委(党组)或市属事业单位党组织研究决定。

第十七条工会主席等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的拟任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过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决定后,其任职按照《中国工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对研究决定任用的干部,应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七天。对新提拔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市属科级事业单位领导成员及市属县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管理岗位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一年试用期。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正式任职手续;经考核不合格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后,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对工会主席等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的干部不实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

第十九条积极推行市属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干部聘任制度。对党委(党组)研究决定的科级领导干部,可由单位与其本人签订聘任合同,实行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科级领导干部聘任期一般为5年,聘任期满后该职位应当由原聘任单位党委(党组)重新办理聘任手续或者重新进行聘任。

第五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第二十条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市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开选拔适用于选拔任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应当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

(一)选拔紧缺的专业性较强的领导干部;

(二)领导干部调整,本单位无合适人选;

(三)选配群众关注的热点单位领导干部;

(四)其他需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

竞争上岗适用于选拔任用市属县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管理岗位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进行。

第二十一条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党委(党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制定并公布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选拔职位、任职条件和报名资格、选拔范围、方法程序、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

(三)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竞职演讲和民主测评);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须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六章交流、回避和免职、辞职

第二十三条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在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需要交流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干部交流可以在本单位、本系统进行,也可以在市直其他事业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之间进行。

县级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必须交流。市属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科级干部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第二十四条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隶属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单位从事人事、纪检、审计、财务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二十六条实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辞职手续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干部选拔篇6

*县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办法,采取“五线选优”公开推荐,“双推双考”任用干部的新举措,有效解决了跑官、买官和“带病”提拔干部的问题,受到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县“五线选优”和“双推双考”选拔任用干部的具体办法:首先是“五线选优”公开推荐干部。五线推荐即是群众推荐一条线,组织意见一条线,同事比较一条线,后备培养一条线,实绩考察一条线。群众推荐主要是采取大会投票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推荐干部,测评群众公认度,发现培养提拔对象;组织意见主要是由单位结合平时工作、生活情况,以组织名义推荐培养提拔对象;同事比较主要是根据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结果,对从事同一行业、同一性质工作的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做到优中选优;后备培养是指对已确定的后备干部,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全方位提高能力素质;实绩考察是对拟提拔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尤其是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察,其结果作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标准。这五种方式综合运用,进一步开阔了用人视野,突出了多角度、多方位,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拔和监督权“四权”交给了群众,扩大了民主,提高了推荐质量。二是“双推双考”主要看德和才。具体做法是:先由干部职工民主推荐,党组织审定推荐,再进行考试、考察,最后按程序进行任用。大体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民主推荐、组织推荐。根据推荐条件,按照所分配的推荐名额,县级部门召开有机关全体同志参加的民主推荐会议,先进行会议推荐,然后进行谈话推荐的方式,推荐产生初步人选。在群众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县级部门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对象,并报县委组织部。二是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为综合知识测试,按《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要求命题,面试主要测试选拔对象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经验。部局长和党委书记都当评委考官。根据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考察对象。三是考察、任用,对确定的考察对象,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按程序和要求进行考察。考察时,在一定范围内发放征求意见表,再进一步征求意见。县委组织部根据考察情况和征求意见情况,提出拟任人选意见,报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履行任用的有关程序,向社会公示选拔结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顺利进展。

县委书记王拴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县这次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双推主要看德,双考看才,“五线选优”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目的在于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干部选拔篇7

**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是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大力宣传《干部任用条例》,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审批。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带头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允许个人说了算。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照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要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要切实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把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干部的,要严肃查处,问题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干部选拔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通过公开选拔,确保优秀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确保村级领导班子后继有人。

二、选拔范围和基本条件

本次公开选拔村后备干部,原则上每村不少于2名。选拔对象为除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以外的本村村民;户籍关系虽不在本村、但已在本村工作的本村大中专毕业生和外来人员也可列入公选范围。选拔后限于本村使用。

参加公开选拔的人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公道正派,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群众基础好。

2、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有志于在本村建功立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奉献精神。

3、有改革创新意识,善经营、懂管理,具有一定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4、一般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8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原列为村后备干部的人员,须通过本次公开选拔方能重新确定为村后备干部。

三、选拔程序

公开选拔村后备干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选拔程序一般为:

1、公布方案。乡镇(街道)根据各村情况,确定公选人数,制定公选方案,然后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拟选人数、报名条件、选拔方法等,确保广大村民群众了解,积极参与。

2、公开报名。一般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组织推荐以村为单位,组织本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党员、村民代表、村老干部等进行民主推荐,经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报乡镇(街道)党(工)委。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个人自荐,参与竞争。对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同志应一视同仁。

3、统一考核。在做好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笔试和面试。试题可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由乡镇(街道)自行拟定或委托其他单位拟定,出卷和阅卷单位、人员、内容等应严格保密。面试小组一般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织人事干部和熟悉农村工作的老同志等组成。面试也可采取答辩会的形式,由参选人进行竞选演说,回答村民现场提问,并组织村民公开投票推荐。

4、组织考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考察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履行义务、致富本领、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潜力、为民服务意识和群众公认度等。对以前曾犯过错误但已改正的同志,应以考察近五年的表现和群众反映为主。考察可通过民主测评、座谈了解、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考察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考察后应形成书面材料。

5、党委讨论。考察结束后,乡镇(街道)党(工)委应集体听取考察情况的汇报,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确定各村后备干部人选,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6、集中培训。党(工)委讨论决定后,应及时公布选拔结果,并集中组织培训。

四、有关要求

1、宣传发动,增强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召开乡镇(街道)、村干部工作会议,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标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公开选拔村后备干部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拓宽视野,组织好个人自荐和村级组织推荐,积极动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回村参与竞争,为公开选拔工作打好基础。

2、加强领导,做好公开选拔的组织指导工作。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加强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成员协调抓。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组织和指导作用,确保公开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3、坚持原则,严格条件和程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公开选拔方案。可以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推开。要按照党管干部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公开选拔对象的条件,规范操作的程序,积极推优,公开竞争,择优录用,切实达到发现并选拔人才的目的。操作中,每道程序的人员筛选要掌握一定的比例。参加笔试人数、面试人数、考察人数与拟选人数应根据乡镇(街道)总的报名人数,事前设定一定的比例,并严格按照成绩确定下一轮竞争人选。在公选过程中,要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干扰,保证公选工作的公正性。

4、加强对村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养锻炼工作。村后备干部选拔产生后,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建立健全村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村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乡镇(街道)每年要组织1次轮训,时间不少于3天。要坚持备用结合,指导村两委会给后备干部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以“上挂”到乡镇(街道)机关锻炼;对综合素质好、符合村干部任职条件的,根据村级班子建设的需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充实任用。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或届中调整时,组织推荐的候选人除现有班子成员外,一般应从公开选拔的村后备干部中产生。

上一篇:愤青语录范文 下一篇:工人先进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