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的食物范文

时间:2023-11-24 01:16:28

立秋吃的食物

立秋吃的食物篇1

每年8月7日或8日是立秋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作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贴秋膘

贴秋膘,慢慢来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所以,秋季宜吃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

经过一个夏天炎热天气的折磨后,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会逐渐好转,胃口也变大了。不过,此时胃肠的功能仍然较弱,还没有完全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

此外,贴秋膘要注意体内的酸碱平衡。正常人血液的pH应呈弱碱性,但是,如果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过了机体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在吃肉的同时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可以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

贴秋膘也要与时俱进

贴秋膘的说法由来已久。我们的老祖宗之所以把“补”看得很重,并推崇“秋季进补”,与当时特有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过去老百姓的生活都很清贫,不少人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人们普遍存在三大营养素供应不足的问题,的确需要补一补。而进补的食物通常都是鱼、虾、羊肉、鸡蛋等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吃这些食物的确能起到“补”的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量过剩,而非能量供应不足,大多数孩子不是消瘦,而是超重。所以,与时俱进也应该体现在饮食、营养上。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所形成的“补”的说法,已经不适合物质丰富、营养过剩的现代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补。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和杂粮富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除了吃适量的肉类外,这些食物也可以适当补一补。

秋老虎

秋老虎来了!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的天气,表现为天气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所以称为秋老虎。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2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天也要防痱子

虽然立秋代表着秋天的到来,但是,立秋过后仍然还要经历一段比较热的天气,所以有秋老虎一说。天气热,孩子就会出汗,当然就有可能长痱子。加上孩子是纯阳之体,如果一入秋家长就急着给孩子加衣服,很可能会令孩子因为多穿衣服而捂出汗来,长痱子的机会也就增加了。所以,即使入了秋,也不要急着给孩子加衣服,而且孩子出汗后,要及时给他擦掉,并换下汗湿的衣服,这样就能避免长痱子了。

防晒仍是秋天的主题

立秋吃的食物篇2

北京立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快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东西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质量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苗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杭州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日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立秋时节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鲁东地区就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要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欠收。又如“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风,秋后必会下雨;立秋后刮北风,则冬天可能会干旱。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鲁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民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立秋时,台湾周围海域的水温仍然偏高,所以此时的渔获还是多属于暖水鱼,如东部的海域可以捕获到鲜美的立翅旗鱼,在高雄外海有小串、乌贼,澎湖附近则有、虾可以捕获。这个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按照中医理论与中华养生学,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银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立秋吃的食物篇3

原因一:秋瓜寒凉,容易伤脾胃

真相:关键不在季节,而在于个人体质和食用量

夏季的高气温导致食欲变差,人们会大量进食瓜果、冷饮等寒性食物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如果过多摄入冷食,经过一个夏季,脾胃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体处于虚弱的状态,身体抵抗力随之降低。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可是脾胃功能还没有得到恢复,加上气候比较干燥,大量上市的瓜果便成为大家秋季补水的选择。常见的可以生吃的瓜果包括西瓜、香瓜(甜瓜)、黄瓜、菜瓜等,一般熟吃的有苦瓜、冬瓜、丝瓜等,均属寒凉性质。

如果过多食用这些寒凉性瓜果,势必助湿邪、损脾阳,脾阳不振则不能运化水湿,故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随之发生。更有人延续夏季吃冰镇瓜果的习惯,食用当下觉得“很爽”,事后又感觉“不爽”,出现胃痉挛、腹痛、腹泻等症状。我的一位学生告诉我,去年秋季开学,天气好热,他买了一个5千克的西瓜,切开冰镇后一口气全吃完了,结果一个星期都肠胃不适、食欲不佳。这就是食太多秋瓜“坏肚”的实例。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吃寒凉性瓜果都会引起腹泻,这与个人的体质有关。一般来说,吃秋瓜引起腹泻的人多为阳虚体质,或平素一贯贪食者。这类人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寒热相宜”地饮食,切忌贪凉、贪食。身体虚弱、月经过多、消化不良的慢性胃炎者,以及儿童、年老体迈者均应多注意。

原因二:病菌乘虚而入的秋季,吃瓜果容易“中招”

真相:确与季节有关,但瓜果的品质才是根源

秋季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季节。人体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之后,抵抗力有所下降,各种病菌容易乘虚而入,所以食用不洁净的瓜果后,便易引起肠道疾病。而病菌是如何趁虚而入的呢?

首先,有破损的瓜果是最容易被肠道微生物污染的,例如破损溃烂的部分,便是微生物侵入所致,这种瓜果应该扔掉。可是常有人舍不得扔,将烂的部分挖掉再吃。实际上,水果发生溃烂时,微生物已经通过果汁渗透到果肉中的其他部位,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只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辨别而已。一旦吃下肚,很容易导致胃肠疾患。

瓜果在采摘、运输、贮存、贩卖等过程中也可能被肠道微生物污染。例如采摘等过程中,瓜果可能被挤压、碰伤、冻伤等,致使瓜果的组织细胞遭到破坏,细胞内的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使果肉变软、变味、变色,不仅营养物质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为微生物的侵入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土壤”。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处理,挖掉碰伤部分再吃。又比如,商贩在销售瓜果时如果切开零卖,特别是在没有防蝇、防蚊、防尘的条件下出售,也容易被污染。生吃瓜果前,如果没有充分清洗干净,或用来切瓜的刀具不干净等,都可能带菌污染瓜果,食用后极有可能发生胃肠道疾病。

秋季食瓜,切记切记

1. 立秋后的瓜果,特别是寒凉性瓜果要少吃,不可任性乱吃;

2. 生吃瓜果时一定要讲究卫生,预防病从口入;

3. 秋季选择瓜果应遵循自然规律,尽量选应季瓜果;

立秋吃的食物篇4

秋季滋养的七大原则

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应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1.“朝喝盐水晚喝蜜”

秋季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2.润肺去躁

秋季应注意润肺去燥,宜食乌骨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葡萄、菠菜、梨等,忌吃含辣椒、大葱、生姜、肉桂等辛辣燥热食品。秋季进补可食用兔肉、甲鱼、鸭肉、鲫鱼、墨鱼等,不宜食用狗肉、羊肉、带鱼、鳝鱼等食物。

3.宜练气功调养肺气

秋季最宜练气功调养肺气,秋季烦躁最易犯肺伤津。秋季养生,不妨常练气功,能调养肺气,预防感冒。气功利于治疗肺部诸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患者在秋季可多练。

4.“少辛多酸”

秋季养生宜“少辛多酸”,常吃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此外,还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银耳、山药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及油炸食物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

5.少寒凉食物与瓜果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6.重视精神调养

秋季养生要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因此,预防秋燥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秋天适当早起,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7.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或换衣物

在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或换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湿气郁留体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季滋养的三大误区

健康饮食,不但能够提供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还会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因此很多人在微寒的秋季都会选择进补,让身体更强壮,足以面对寒冷的到来。但是,若滋补方式出错,常常会得不偿失哦!下面就来看看滋补常见的误区吧,以后要避免咯!

误区一:秋不食姜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散烦闷等等。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然而,生姜的好处虽然多,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属辛辣之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则主要是因为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不过,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对待,当有病需要用姜时应照常用,如秋季治风寒咳嗽经常用姜。中医认为应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寒凉药物治疗,寒病用温热药物治疗。患寒性疾病的人,在夜间因受凉而加剧咳嗽、腹痛、呕吐,此时虽是半夜也应该急服热的生姜汤,可以起到温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呕止痛的良效。另外,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误区二:秋瓜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

另外,秋天里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适当多吃的。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总之,市民在挑选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顺着大自然的节气吃当令的水果,最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误区三:贴秋膘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所以叫“贴秋膘”。

但贴秋膘也要讲究科学搭配。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

另外,贴秋膘也要分人。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增,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候,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莲子、茯苓饼、芡实、山药等。

食补应清补

初秋时节,气温还比较高,相对比较干燥,进补也应以“清”补为主,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暑热、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黄鳝、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壮骨的作用。

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研沫煮汤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莲藕: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小提示: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去燥养肺药膳推荐

秋天空气湿度小,风力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汗液蒸发很快,容易造成身体水分的大量丢失,这就是所谓的“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对秋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现向大家推荐几款以百合为主要原料的药膳,经常食用,可远离秋燥的困扰。

百合粥:取百合30克,洗净切碎,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适量,早晚温热服食。此粥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秋季肺燥。

玉合苹果汤:玉竹、百合各30克,陈皮6克,大枣10枚,苹果3个。将前4味洗净,苹果去皮核切片,共煮汤,加冰糖适量,饮汤食百合、苹果、大枣等。此汤具有补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安神等功效,主治秋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便秘等症状。

玉合沙参饮:取玉竹、沙参、百合各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加冰糖适量调服。此汤适用于秋季咽干口燥、皮肤干燥、干咳咽痛等症状。

百合莲子粥:取干百合、莲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清洗干净,置于水中泡发。干百合、粳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与莲子一同放于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成。用此法制作的百合莲子粥,稠且香甜,味美爽口,具有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等功效。

立秋吃的食物篇5

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

时令: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意思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时所谓的“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该早睡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以舒缓三秋的肃杀之气,精神要内守,使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令肺气清肃,这是对秋天“收养”的呼应。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顽固不化的泄病,供养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季养阴为首要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具体地说秋冬养阴是要在秋冬之际,顺应自然界“秋主收、冬主藏”的规律而重视蓄养,以适应收藏的需要,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好基础。,是指精、血、津、液等的总称。秋季养阴就如同给花浇水,春夏浇花如果是在中午时节,这时浇下去的水很快就蒸发掉了,而秋冬则是在傍晚时分,这时浇花,水分不但可以收藏起来,还会变成晨露滋养花朵,养阴效果自然会好。

接触地气养护阴气

天为阳、地为阴。对于现代人而言每天住在高楼大厦中,和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吸收的地气(地阴)也会越来越不足,这就使得我们身体中的阴气逐渐变少。相对于城市中的人,住在郊外或者农村的人,就很少在这方面生病,也相对于城里人阳火小一些。在立秋的时节,天气还不是非常寒冷,我们尽量多地到郊外或者乡村去,如果能赤足接触地气就更好,经常到海边、山林、河边等地阴较多的地方去锻炼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赤足而行、深呼吸、做瑜伽冥想都是可以获得地阴的方法。

养阴也要“与鸡共兴”

《素问》中说秋季的起卧要与鸡共兴,这实际上是一种朴素自然的养生方式,大自然通过四季万物告诉人们如何保养自己的方式。雄鸡的鸣叫告诉了我们起卧的时间,就像自然的闹钟一样,现在的城里人很少能听到鸡鸣了。在秋季,鸡鸣的时间大约是在清晨的5——7点之间,人体应该在这时醒来,外出吸纳天地之气,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肺部“气清”。从中医观点来说,实际上与鸡共兴——也就是早睡早起,实际上也是一种“起居养阴”的手段。秋天天地的气息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早睡可以让精气尽早地收敛和闭藏,不可以再外发散失了。

养阴还要“睡午觉”

秋季的午觉和夏季的午觉不同,夏季白天较长,在正午时节小睡一觉,可以缓解上午人体的疲惫。正午也是一天中最炎热的季节,适当的午睡可以避免人体受到气候的伤害。而对于秋季来说,午时被认为是一天中“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之时”。午时小憩片刻,可以养阴气。午休时间和夏季一样还是以小憩为主,半个小时左右最为合适。午睡时间过长就有可能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夜间的无法入睡。

饮食养生:

身边的养阴良药

秋天,不用去特别寻找,我们可以轻松地从大自然中找到很多养阴的良药。我们不得不感谢万能的自然界,它定时定季地给人体送来我们需要的东西,价格不贵而且方便找到。秋季的饮食原则应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原则,最好远离那些辛辣、燥热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此外,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如梨、番茄、蜂蜜以及乳品等都是最好的养阴食物。

应时应季“水生植物”

说起“水生植物”我们可能最早想到的是:藕、马蹄、菱角、芡实等秋季非常应节的蔬食,它们性味平和,大多具有滋阴养阴的效果。藕是常见的食材,无论天南海北任何地方的菜场基本都可以买到,对于中医而言鲜藕是非常好的养阴食材。但是藕并不是怎么吃都养阴,对于大多数食材来说,生的和熟的差别很大。生藕可以发挥藕性味寒凉的特性,是养阴的佳品,如果你上火了,或者容易长痘,都可以榨一些生藕的藕汁来喝,它可以迅速帮助身体凉血止血,阴虚内热的现象也可以得到纠正,除了藕汁凉拌藕或者炝拌藕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一旦将藕加热成熟,比如煲藕汤、蒸藕,藕的性味就变了,养胃健脾增进食欲就成了它的主要功能。

两种煲汤料教你好“养阴”

玉竹。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含有铃兰甙、铃兰苦甙、糖类、黏液质、维生素A类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可使心搏加强。中医认为玉竹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等。

山萸肉。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含有维生素A、山茱萸甙、皂甙、鞣质等,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对化疗引起的细胞数目降低,有提高作用,若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的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减退都有较好的疗效。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的重要,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立秋食趣

银耳玉竹羹

此羹可以帮助身体在立秋这天获得更好的补阴效果,味道也不错,和普通的甜品有些类似,吃起来简单方便,制作起来也很容易。原料有玉竹3根、银耳2个、白果7颗、黑枣8颗、冰糖适量。立秋这天用一只大碗将以上的原料依次码入碗中,注意白果的芯应该拿掉,因为白果的果芯有小毒,之后上锅一起蒸制,大火开锅后,转小火大约蒸50分钟。蒸好的银耳玉竹羹,先喝汤,喝汤之后再加一些水,浸泡原料,晚上汤汁同原料一起吃。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吃可饮,还可嗅可闻,均能帮助人体获得去火解毒的作用。到了立秋这天,炎热的夏季余毒还没有过去,人体在伏天会遗留下许多的“暑热”,造成人体的肝火增加。立秋这天可以准备一壶绍兴黄酒,温热后放上几朵黄菊、几朵白菊,是解毒的“圣物”,黄酒则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两个食材加在一起则能帮助身体解毒活血,饮一小杯则能解夏季的暑热。

咬秋吃瓜桃

旧时北方京津等地于立秋日有食瓜的习俗,称为"咬秋"。瓜最好是西瓜,也可以是木瓜或者冬瓜,吃瓜的好处在哪里,吃瓜可以防止秋痢。也就是说人们认为立秋吃瓜可免除秋、冬和来春的腹泻。清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古人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上,第二天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瓜类大多具有清热消暑、利湿的功效,立秋这一天,食用一些丝瓜、黄瓜、冬瓜或苦瓜等,可以消除夏季体内暑湿之气。中医认为,腹泻大多与湿有关,湿去自然可以预防腹泻。而在浙杭一带流行吃秋桃。立秋这一天,大人孩子都要吃,这样可以补养夏季消耗的阴液,桃子生津还可以预防秋季的干燥。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立秋食桃体现了既补虚又防燥的食疗理念。

立秋食材

红小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胡萝卜

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糙米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部分得到的产品。大米虽然洁白细腻,但你也许不知道,经过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过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质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营养更加全面,维生素保留较多。

银耳

立秋吃的食物篇6

所谓“贴秋膘”,就是在立秋的那一天,或直到立冬这一段时间里,吃些性质温热并带有“肥膘”的肉类食物,如肥牛、羊、鹿、狗或驴肉等。并且在烹制这些食物的过程中,多采用烤、涮、炖等方法。还要加以葱、姜、蒜、胡椒、花椒、大小茴香、丁香、砂仁、桂皮等性质温热的香辛料佐之。

“贴秋膘“虽然是千百年来积习已深的民俗文化,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对普通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仍有一些值得考虑,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糖尿病患者“贴秋膘”,如果只在立秋那一天适量吃些肥厚的肉食品,随俗为变,浅尝辄止还问题不大,但如果从立秋到立冬这三十天里经常“贴”,就会造成脂肪摄入过多,加重病情。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正确的享受“贴秋膘”呢?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蛋白质适量,因此对于温热性质的肥膘肉和调料要少食用,多配以凉性的蔬菜、水果为佐餐。烹调工艺也要格外注意,《黄帝内经》云:“饮食者,寒勿沧仓,热勿灼灼,寒温中适以补益精气。”意思是说,吃寒凉(性质)的食物,不应该像海水般冰冷;吃温热(性质)的食物也不要像铁板般灼热,寒热适中才能起到补益的作用。而如何能在“贴秋膘”时,达到“阴阳平衡”呢?《内经》云,“热则寒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所用的食物若偏温热(性质)那就用寒凉(性质)的食物来调节;如果所用的食物如果偏补,那就用宣泄类的食物来调节。

下面,我们就推荐一些为糖尿病朋友“贴秋膘”所设计的菜肴。

红烧猪肉

不加辛香温热性质的调味料,只加入少量酱油或豆酱(均为凉性食物)炖熟即可,猪肉甘咸,性平,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红烧猪蹄

做法同上,尤其适合下肢不利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红烧猪皮(熬成肉皮冻)

首先将猪皮切成细条,做法同上,待汤汁冷却形成胶冻后冷食。猪皮味甘,性凉,有滋阴,清虚热,美容等功效。

红烧牛肉

做法同上。牛肉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增气力,抗疲劳和强健筋骨的功效。本菜品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食用,是“贴秋膘”的首选佳品。如牛肉炖南瓜、炖胡萝卜等,不仅搭配多样,口味丰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涮羊肉

汤锅不要用性质温热的老汤和海鲜锅底。调料中可用酱油(凉性)、芝麻酱(平性),少吃韭菜花和辣椒油等温性调味料。配菜可选择吃些大白菜(平性)、冻豆腐(凉性)、绿豆粉丝、菠菜、胡萝卜等,主食可以选择绿豆面条(凉性)。最好不要喝涮锅中的剩汤。

另外,在食用大量畜肉类食物的同时,不要忘了搭配一些清淡或寒凉性质的菜肴和少量粮食,凉性菜品有素炒苦瓜,凉拌黄瓜,番茄炒鸡蛋,白萝卜汤等。

专家简介

立秋吃的食物篇7

俗话说立秋要吃肉“秋贴膘”,也就是说为了抵抗即将到来的严冬的寒冷要多吃肉,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但是,“秋贴膘”也要讲科学,不是一味多吃肉,而是也应多吃一些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这比只认准吃肉效果会更好。这里推荐三种立秋之后的最佳食物。

黄绿色蔬果,即橙黄色蔬果和绿叶菜。夏天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所吃蔬菜以瓜、豆为主。比如黄瓜、冬瓜、苦瓜、甜瓜、西葫芦之类,以及豇豆、毛豆等。除了西瓜、四季豆之外,瓜豆类中胡萝卜素含量较低。所以,到秋季来临时,人们体内维生素A储备容易减少,如不及时补充,到了冬春季节容易发生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感染之类的问题。因此要多吃橙黄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

另外,瓜豆类食物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维生素C长期缺乏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换季的时候容易感冒。因此,要多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专家指出,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动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

发酵食品。夏天暑湿侵入人体,导致人体出汗过多,食欲不振,人们通常多吃寒凉食物,从而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因此,立秋之后,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帮助消化的食物,发酵食品就有这个好处。发酵时微生物会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同时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部分分解了其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主食可以选择发面饼、馒头等发酵面制品,尤其推荐杂面发糕,因为它粗细搭配,营养更高。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的酸奶,还有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等。因为豆制品营养价值高,如豆腐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牛奶高出10倍,而且是优良蛋白质,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豆腐所含脂肪,全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占55%,且含丰富的卵磷脂,有利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脑中风等症。而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通过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对抑制肠内有害菌种的生长、繁殖有着很大作用。另外,酸奶还有助于肠道内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

各种薯类。秋季正是薯类出产的旺季,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薯类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传统认为薯类食物能补中气,现代研究又认为它们作为主食食用,有利于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经常吃一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又称“土豆”),作为精白米的替代品,是非常好的养生食品。马铃薯中的蛋白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健功能,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镁、钾等营养素。营养学家分析,每市斤马铃薯可食部分含蛋白质9. 5克、脂肪3. 5克、糖类80克、钙55毫克、磷295毫克、铁4 . 5毫克、维生素B10 . 5毫克、烟酸2毫克、维生素C 90毫克。一市斤马铃薯所含蛋白质和糖类约为一市斤米面所含蛋白质量的四分之一。马铃薯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是苹果的10倍;维生素C是苹果的3. 5倍;维生素B2是苹果的3倍;磷是苹果的2倍;糖和钙与苹果相当;只有胡萝卜素比苹果少一点。按营养学观点,一斤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3斤苹果。马铃薯所含钙质量虽然不及其他蔬菜和有些谷类食物,但其所含维生素C是一般食物所不如。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马铃薯的确是一种营养非常全 面的食品。编辑/鲁湾

立秋吃的食物篇8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而秋冬养阴就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所以秋冬养阴效果最好。

大家先来看看这个“燥”字。左边一个火,下边一个木,上边三个口。三个口像不像肺泡呢?燥,就是在一堆木柴上点火,烘烤着肺,所以,这个季节最容易损伤人的体液。在中医看来,此时一定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

另外,秋季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就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

处暑之后少吃烧烤

想必我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夏日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水喝,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曹操于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听曹操这么一说,大家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不禁流出不少口水,一下子都不渴了。大家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酸性食物是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的,通过吃酸性的食物,便能够缓解我们身体的旱情,甚至还没有吃到嘴里,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所以,处暑时节应当多吃些酸味的水果,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

而少辛的原因,同样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这是因为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的作用,能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随后身体便凉了,阳气发散了自然身体也就凉了。所以说,处暑之后不应该吃一些味辛的东西,比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酸”葡萄性寒不宜多吃

既然少辛增酸是秋季的一大饮食原则,那么在处暑时节,常见的酸味水果除了稍晚一些的山楂外,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葡萄属寒性水果,因此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一般认为:成人每天以不超过200克为宜,而孩子一天别超过50克为好。此外,吃葡萄后不要立即喝水,否则会腹泻。因为葡萄本身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将胃酸冲淡了,葡萄与水、胃酸加速了肠道的蠕动,腹泻也就产生了。

除了直接吃葡萄外,也可将葡萄制成膏来吃,可替代那些高热量的碳酸饮料润燥止渴。

具体做法是,生葡萄2500克洗净,再用水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晾干。再带上一次性的手套,把葡萄用手挤碎,去皮、去核,只留下葡萄汁就可以了。把葡萄汁放在锅里熬,熬到很稠的时候,倒进一个杯子里。同样,将500克蜂蜜用锅煮开,再把蜂蜜倒进杯子里,跟熬好的葡萄汁拌匀,最后放到冰箱里贮存,“葡萄膏”就制成了。用的时候,每次两勺,用水冲服就可以了。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当然,葡萄并非是人人皆宜,尤其是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不宜多吃,不仅仅是葡萄,其他酸性太大的食物也应少吃。

除了酸味食物和水果外,处暑时节还应多吃一些时令果蔬。比如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这些都是天然的润燥食物,都具有与葡萄同样的功能,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上一篇:寒食翻译范文 下一篇: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