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有什么讲究范文

时间:2023-12-05 01:57:48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1

关键词:教学导语;方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35-01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的导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故事引入法

挑选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精要地讲述给学生听,并以故事与课文相联系的内容作为衔接点,切入正题。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教师引言: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领部下四万多名将士,来到这号称天险的大渡河畔,面临大渡河两岸的绝壁峻岭,面临宽阔河谷中的滔滔洪水,没法及时渡过,贻误了战机,而被围追的清军全部消灭于大渡河,成为历史上的千古遗恨。就在七十多年后,我北上抗日的红军也来到了大渡河畔,当时河谷上空只悬着一座铁索桥。得知此事后立即调兵遣将,疯狂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一桥系安危,一河定成败。究竟是梦想成真,还是红军战士胜利渡河,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 悬念设置法

就是借鉴说书人“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之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扣人心弦之处,有意闭而不谈,嘎然而止,让听众产生悬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使学生追根求源,阅读课文。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导语:本课讲的是三国时的一则故事,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以交战为名,迫使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只箭,借以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而治诸葛亮之罪。可诸葛亮不但没推辞,反倒答应只需三天就能造齐,并立下军令状。生死就此一决!十万只箭,三天能造齐吗?难道诸葛亮有什么神奇之术,他是否受到了军法处置?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则故事,弄清事情是怎样发展的。

三 问题导入法

设计出一个精当的问题,由此引出要讲的内容。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击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如《狱中的联欢》一文,教师一开头便设问:我们平常看到监狱中关着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能高兴地聚在一起联欢吗?而本文却偏偏写的是“狱中的联欢”,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狱中有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在狱中联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把其中的奥妙讲清楚。通过教师的设问,引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和探究性反射。

四 实例引入法

引用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找准切入点, 由此推广开去。如有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以下面这段话入题:的一个连队每天点名时,连长高声喊到:“马宝玉”,没人应声;“葛振林”,仍然没人应声;“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还是没人应声,直点到第六位战士的名字时,才听到应“到”。前五位战士为什么不应“到”?他们到哪里去了?既然他们没应“到”,为什么连长每天要点他们的名呢?--因为他们就是牺牲在狼牙山的五位壮士(板书课题)。接着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把这个故事讲请楚。

五 引趣导入法

教师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画画、听音乐、猜谜语,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常见的是猜谜语,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教师出谜语“翅膀一展嗡嗡嗡,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糖食好过冬。”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引导:蜜蜂是采花酿蜜的,你们可见过蜜蜂引路吗?我们今天来学习《蜜蜂引路》(板书课题)。

六 情景感染法

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物、模型、投影仪等,使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产生一种亲身体念,从而化难为易,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输入,为情景导入法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和前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七 审题明义法

通过审题来领悟题意和文意,直接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标题与内容的关系,还可以引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赤壁之战》一文,教师可这样引导: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明白些什么(指明回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篇课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题目的逐层分析,他们不但能正确理解题意,而且基本能推想出课文所写的大概内容。

八 朗诵激情法

上课后,老师首先不急于开口,而是和颜悦色地面对学生,待学生镇定后,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片段,由此导入新课。如新编小语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教师设计如下导语:现在已经是初秋了,不知你们感受到秋天的雨没有。秋天的语啊,是一把钥匙,它帮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啊,是一盒彩色的颜料,它把大地装扮得如此绚丽多彩;秋天的雨啊,带着浓郁的芬芳,它把各种果子浸得又红又香;秋天的雨啊,吹起了号角,它告诉我们,冬天即将来临,及早准备粮食和衣裳。你们想不想领略秋天的雨啊?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秋天迷人的雨幕之中。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感染着学生,从而把学生带到了与课文相应的环境中,唤起学生的切身体念,激起浓郁的欣赏情趣。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2

各市场:

中秋节即将到,现将中秋节市场企划参考方案发往市场,希望对各市场有所帮助。带有抽奖的联欢活动,有奖品抽大家肯定会很活跃很期待,效果很好,屡试不爽。中秋节是向客户和公司员工表达敬意和感情的好机会,作为公司来讲,送礼肯定希望礼品能够起到长久宣传和记忆的作用,月饼作为食品可能很快就消耗掉容易被淡忘。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中秋做一些纪念性的礼品,或员工福利品,印上公司的标志发给客户或员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呵护亲情、答谢客户、激励员工的好时机,推出中秋礼品组合套餐:把产品跟月饼或是和中秋节相关的礼品组合包装在一起,分为几档,如99元、199元、299元….中秋节,将产品和与中秋节相关的产品或纪念组合在一起,既方便了顾客购买,在价格上也可以采取一定优惠。

活动目的:

1、 通过对服务站驻点促销并强化管理、培训,开展对重点服务站的集中攻坚,推出限期建设“百盒店”“万元店”终端工作。

2、 分别把握各个方面的消费者需求:

1) 体面、精致礼盒装,迎合社会节日送礼需求;

2)实在、功效,为解决身体某些问题而买保健品,用有说服力的实例、承诺打动消费者的心。

3、 充分了解现有保健品库存。

目标顾客:“四有老人”

会场布置:突出喜庆气氛,灯笼、礼花、气球、中国结月饼

如能定做有公司标志的小礼品是最好的,参加会议的每人送一个挂有月亮的钥匙扣,月亮钥匙扣形状多样,制作精致,上面刻有一些祝福语:如中秋快乐、祝美满、平安、快乐等话语以及一些描写中秋节和月亮的诗歌词句。

操作说明:

1. 钥匙扣由商家定做,根据参会人数确定定做数量,每个钥匙扣定做成本控制在一元以内。

2. 在钥匙扣上刻上公司名称,也可以跟祝福语结合起来,如××祝您中秋节快乐”。

制作条幅:在原开会条幅的基础上,再建议加上的内容有:

“中秋月圆,一珍健康天下父母!”

“稻花香里说丰年,中秋佳节话团圆”

主持人串词:(附后)

优惠政策:各地区根据情况而定,我建议优惠政策能适当的大点,理由有二。

一:现长沙市场销量提不上去,员工的信心受到打击,乘中秋节能提高销量,增加士气,也好给新来的员工展示好的企业面貌。

二:中秋节适当的把优惠提高,老客户该补货的也能补货了,也能让新客户出一部分的货。主要是提高整个公司的士气。

个人建议:形式一:购核酸8盒送4瓶

购10盒送8瓶

购12盒送12瓶

形式二:购核酸6盒送4瓶

购核酸8盒送6瓶

购核酸10盒送8瓶

购核酸12盒送12瓶

中秋节歌曲:

1、《岁月中秋》(德德玛) 2、《中国的月亮》(彭丽媛) 3、《月满西楼》(安雯)

4、《花好月圆》(任贤齐) 5、《明月几时有》(王菲) 6、《十五的月亮》

7、《月亮代表我的心》 8、《月圆时节》(宋祖英) 9、《床前明月光》(梅艳芳)

10、《半个月亮爬上来》(民歌) 11、《但愿人长久》 12、《月亮船》(杨钰莹)

13、《弯弯的月亮》(吕芳) 14、《念亲恩》(陈百强) 15、《当归》(卢中强)

中秋节联谊会流程

9:00——片头曲

片头曲:倒计时5、4、3、2、1……

开场白9:00—9:05

『 1

八月红花似火,朵朵花蕊让我们激情燃烧,八月桂子飘香,累累硕果让我们心潮澎湃, 今天我们带着微笑,我们相聚在星城长沙,尽情享健康与快乐凝聚的时刻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中老年朋友:

大家,早上好!

欢迎您走进××健康家园参加今天的“迎中秋——一珍健康联谊会;本次活动是由××协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集团公司的全体同仁对您光临珍××健康家园表示衷心地感谢和热烈的你们!欢迎你们!

在这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啊,答对了9月14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又许多动人的故事,你比如 “嫦婀奔月,后羿射日”等等,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更多的是把中秋形容成团圆的意思,是啊,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所以又称为团圆节, 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欢聚××健康家园就充分的体现出了团圆二字,下面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首先欢迎来自宜昌的朋友 , 欢迎来徜徉的朋友, 欢迎来葛洲坝集团的朋友!还有来自中区xx单位的朋友!在这里请允许我们代表××集团公司的全体同仁祝在坐的每一位来宾朋友身体健康,中秋节快乐.合家欢乐! (鞠躬) 放礼花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全家团圆,父母尽享天伦之乐,是每一位儿女的心愿。是的,要想现实这个心愿,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使天下的每一位父母健康平安。作为发展健康产业的88人,始终以“立足生命科学、造福人类健康“为已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着不懈地努力。

9:10——9:15 一珍基因专题片

9:15——25中秋传说 (中秋传说共三个,请任选其一)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那为什么想拥有健康的人数那么多而真正能够达到健康的却有所减少了呢?我想这主要是疾病的困扰.那人为什么会得病呢?

咳!这个问题我想也是大家想问的,所以我们只有知道为什么会得病,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疾病。我想这也是世界各国长期致力于研究的问题,而今这个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XX年4月15日,参与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美英日德法六国分别以不同形式向世人宣布人类基因序列图提前两年成功完成,这标志人类对疾病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关于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重点报道,而我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也给予了权威而详实的报道。

放碟《焦点访谈》

专家介绍9:25—9:30

通过短片,大家对基因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到底基因与我们的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专家帮我们来解答。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得服务,我们特别为大家邀请了来自于湖南省多位的医学专家和教授亲临活动现场,下面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

讲座9:30—10:00

在刚刚的介绍中,大家认识了来自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健康教育专家、长沙市老年保健协会副秘书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向华林教授。向华林授在去年10月至11月和今年的6月期间曾受邀于辽宁、湖北、河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进行的巡回演讲,他精湛的演讲和前沿的科学理念受到了当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向华林教授今天不仅来到现场,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最科学、最前沿的健康讲座,接下来奉献给大家的是一场精彩的知识讲座,讲座过后安排的是有奖知识问题的环节,我的问题都与讲座的内容有关,过一会儿我就要到台下观察,我看哪个叔叔阿姨在打盹儿,哪个叔叔阿姨没认真听讲,我就找他来回答问题,他要回答不上来,我就让他表演节目,当然他要回答上来了我有精美的礼品送上,这里,还要提醒我们的叔叔阿姨千万不要为了得到礼品,故意睡觉噢。(诙谐幽默)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有请向华林教授上台,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健康讲座!有请向华林教授!

友情按摩操10:00----10:05

刚才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我们的叔叔阿姨,发现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而且还有不少中老年朋友一直到在做笔记。那么究竟掌握了多少,我们过一会儿再来考大家。因为考虑到,大家听了半个小时的讲座,难免有些疲劳,所以现在我要带着我们叔叔阿姨一起活动活动,做一套友情按摩操。请大家再一次从座位上站起来,站起来之后我们先伸个懒腰舒服舒服。(来123) 后面一位叔叔阿姨将双手搭在前面一位中老年朋友的肩上,搭起我们的健康快车。(大家一起来)

第一节五指按摩肩部,五指五指揉一揉,捏一捏,五指五指用力按摩肩,

第二节空心拳捶背,捶捶肩呀捶捶肩,捶捶腰呀捶捶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第三节掌心拍背,大家一起来,尽情扭动你们的腰肢,1234,5678,……

七、知识问答10:05---10:15

好马上进入我们的有奖知识问答环节,请知道答案的叔叔阿姨迅速举手示意我。(制造紧张气氛)

第一个问题:人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人类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什么有关?

第三个问题:人体合成核酸的途径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第四个问题:成年人每天应该补充的外源性核酸是多少?

第五个问题:一珍核酸是我国首家通过了什么试验的保健品?

结束语 一 老顾客发言10:15—10:25

结束语二 老顾客发言10:20—10:30

10:25---10:30 产品展示

结 束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3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

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的新探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宏观把握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

4、 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6、教给方法

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4

一、注重多读。

为什么要把“注重读书”摆在首位呢?因为,学生到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读书读书,不读书怎么行?自古以来,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名言警句。同时,在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中也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要有丰富的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要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这些积累、体验、语感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读书中来,要先靠平时多读。在讲述课文之前,至少布置学生读五遍。第一遍要求学生对内容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对语句读通读顺,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明白、读懂得,第四遍则要求学生试着分析、品评课文,能大致找得出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等,第五遍就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然后再进行讲述,就容易得多了。只有这样,读书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语感才能得以培养。当然,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还应重点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

二、注重培养发现能力

为什么要注重发现呢?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还有人说,发现是成功的一半,这足以说明发现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去努力发现。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秋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观看秋天图片以后问道: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说,我发现秋天里的景色太美了!有的说,秋天的这些果实把我们的祖国装点得如诗如画。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课文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在汇报时有的说,我发现作者观察秋天时,重点抓住田野里、果园里、打谷场上等三个不同的地点来进行描写。还有的说作者在用词造句上也是很漂亮,用了“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露出洁白的笑脸,高梁点着头”等优美的句子,写出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特别是写“苹果的脸涨得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等语句,把秋天写活了,写动了,很有青春活力。学生的这些发现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认真读书就发现不了作者的这么多值得吸取的东西。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是创新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火花。敢于质疑才能进步,敢于质疑才能成功。所以,质疑也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关键。质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开天辟地的课件后,再读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的学生提出:老师,哪座山是的手变的?哪座山是的脚变的呢?还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这些人今后死了,头发会变成星星吗?眼睛会变成月亮吗?如此纯真而又稚气的问题,真叫人一听就顿生爱慕之心。虽然学生的理解有些偏差,但他们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

四、注重探究和比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说明探究意识,比较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教师必须理解和接受的。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探究当船长的孩子为了追赶抢去他帽子的猴子而爬上了桅杆顶端,情势十分危急时,除了船长用开枪的办法命令他跳水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下来?于是乎,学生们纷纷讨论,想出了许多办法。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把这众多的办法与船长的用开枪命令的办法进行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情势下,只有船长的办法才是最佳的,管用的,其他的办法都无济于事。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的现实方案的能力。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穷困艰辛的信客职业已退出历史舞台,可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余秋雨先生为什么还要给这些不知名的信客树碑立传呢?仅仅是让信客身上体现出那种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厚待人、善良正直的品质能够流传下来吗?上完这一课,我总感到一种肤浅,感到自己的理解徘徊在文本的表面,却没有自己对文本深层东西的思量。直到读完《余秋雨谈散文》中的一句话:“我把自己已经明白的问题讲给学生,因为我是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写很多学术著作;我把我永远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我如梦方醒,作者的困惑是什么?这是个不该忽视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翻阅先生的相关书籍,深入思考,探究文章深意。

《信客》一文是余秋雨先生个人比较偏爱的散文之一,足见文章在先生心中的分量,这篇文章究竟表达先生怎样的困惑?文中叙述了两个信客,一个悲剧结尾,一个喜剧结尾,不同的结局中再现诚信之于人的重要性。在诚信危机的年代,呼唤提倡诚信,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的责任,如果仅仅对文本的理解定位于此,那么对本文的理解还肤浅了些,于漪老师说:“只有深入地和文

本对话,才能使躺着的文字立起来”那么作为当代响当当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他怎样的不明白和困惑?他对现实有着怎样的洞察和眷顾,为什么两个信客都不当信客了?这尤其值得我们深思。老信客大半辈子,鞠躬尽瘁、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坚守职责,只因一次过失而败坏了一生的名誉,一刹那,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周围的人用苛刻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年老的信客。可老信客辛苦半生,却家徒四壁,值钱的东西一样没有。难道老信客不诚实?不,只是诚信容不得半点闪失,而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的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带着对职业的热爱和眷恋,带着深深的愧疚,躲进深山老林,直至终老,他的经历向我们昭示着:背负诚信的沉重,诚信容不得半点闪失。而年轻的信客不做信客的根本原因是:料理同乡后事遭人憎恨和猜疑;送信无端遭人诬陷。他认为当信客太凶险,即使村里不能缺少信客,他还是毅然放弃了他的信客这一职业,毫无疑问,年轻信客老实厚道、吃苦耐劳、足够诚信、恪守职责,但却还是遭到一些人的怀疑,这种质疑让信客感到“支撑不下去”,他忍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在生活中屡屡遭遇挫败,他的生存环境已无法使他固守自己的信念,而只好选择放弃,他的被迫放弃就更引人深思了。看来,有着朴实信仰的诚实的信客背负诚信是多么艰难,每行一步都要以忍辱负重为代价。感慨之余,我不禁设想:如果信客一直干到死去,人们会不会如此隆重地悼念他?细读这句话:“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却怎么也找不到。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好处,常常给失去经济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物点心。”诚信的载体一时找不到,才想起信客往日的好,试想:如果年轻的信客一直干下去,他的结局会不会是老信客结局的重复?人们对信客的全部倾情付出,不知感恩,把别人辛苦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还不允许别人有一点点失误,才使背负诚信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易。结合先生那句话来看,余秋雨先生借这篇散文表达他怎样的一个困惑?那么结合《信客》一文来看,作家想表达什么呢?笔者认为他正是想向读者说明他的一个困惑,那就是“讲诚信”即做人真诚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应该是个人品格中的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背负起来就这么难?两位信客,一个因为小小的过失,一个因为不能忍受质疑而放弃。作家会问:为什么背负诚信会是如此的艰难?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背负诚信的艰难的呢?是人,是周围的人。正是因为人们往往用苛刻的眼光去对待周围的人,才使诚信背负起来需要足够的勇气与力量。那么这篇课文就从更高的层面启示读者:不仅要拥有诚信的品质,而且更要有勇气与力量去挑起诚信,挺起脊梁艰难地负重前行。它还启示我们:不要苛刻于别人,对周围的人应具有足够的宽容与爱,只有对别人的付出心怀感激,才能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读着《信客》一文,我读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崇高,也读到了人生的艰难和沉重,读到了作者的思考和态度,也读到了中国文人的责任与良心。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我们不能囿于教参,要有自己对文本深刻的解读,阅读作者的文章,探究写作背景,或写作目的,或作者思想等,去开发教材,构建教材,以求对文本的思想有深刻的解读,用自己独到的理解去深化学生的理解。用我们的感悟去建设和熏陶学生的心灵的。使自己的课可变得深刻和灵动,立体和丰厚。

作者单位:南京江宁区土桥中学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6

秋月儿圆又圆,亲朋好友在身边,摆满月饼和糕点,香香月饼嘴馋馋,一口下去少半边,含在嘴中粘又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民间都有哪些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民间都有哪些习俗吃月饼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月

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吃鸭子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关于中秋节民间故事关于中秋节民间故事篇【1】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关于中秋节民间故事篇【2】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关于中秋节民间故事篇【3】

玉兔入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从此小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宫陪伴嫦娥住了。

中秋节别称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7

有位教师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是这样开讲的:的一个连队每天早点名时,连长喊道:“马宝玉!”没人应声;“葛长林!”仍然没人应声;“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还是没人应声。直点到第六位战士的名字,才听见应“到”。前五位战士为什么不应”到”?他们到哪儿去了呢?既然他们不应“到”,连长为什么还要每天点他们的名呢?因为他们是牺牲在狼牙山的五壮士!(板书课题)接着教师要学生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学生产生了兴趣,又在比赛的氛围中自主阅读,很快便了解了故事情节,感受了人物风貌。

导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求解决新课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的认识需要和认识水平的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因此导读课的设计要构成阶梯式的累积发展层次,让学生在最佳的阅读心境中不断产生探究的动机,一步步地思考课文的内容和思想。

二、疏导----指点阅读的门径。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导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反馈系统,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时,必然有反馈信息作用于教师。小学生思想感情、兴趣欲望、心理因素的不稳定性,各自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这些反馈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此,教师必须发[!]挥教学机智,适当地予以疏导,巧妙地指点门径,以保持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畅达,促使学生自解其难。

比如在阅读《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学生对文中的比喻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不甚了解,认为“荡秋千不是很好玩的游戏吗?”这显然没有把“秋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考虑。教师可这样疏导:这里的秋千指什么?(十三根凌空而架的铁索)这里的“荡”有什么危险?(脚下是九十 丈的深谷,水急浪高)“荡秋千”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随着教师的有序有节的疏导,学生思维开阔了,终于读懂了这句话。

三、评导----培养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含思维的度和深度,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它们制约着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随时加以评导。

立秋有什么讲究篇8

【关键词】备课;课堂生成;反思总结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真实深刻,《社戏》送来了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而《药》那结尾的花环曾照亮过多少绝望。只是《秋夜》是散文诗,要比小说难把握。

《秋夜》这节课我采取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由于本文写作时代较远,学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直接切入课文,必然难以展开小组探讨,更不要说参与课堂,享受课堂了。并且了解课文写作背景,有助于教师讲解的深入与拓展,对于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意义重大。这篇文章写于1924年,当时北洋军阀正在疯狂围剿进步力量,新青年散掉了,一个代表进步势力的团体被反动军阀消灭了,与割据军阀进行坚韧搏斗的鲁迅先生感到无限的无助与迷茫。《秋夜》正是他这一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一时段的历史,感受作者内心的无助、迷茫,更深刻的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革命充满希望,懂得鲁迅的坚强。从情感上教育我们的学生身处逆境应该充满希望和斗志的情怀。

这期间我查阅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案例,很多人将主线确定为鲁迅的思想。考虑到学生水平和自我经验,我将主线定位在用象征手法探讨作者爱憎情感,这样感性了很多,适应初中学生理性思考不够高度感性认识发达的事实,在降低授课难度的同时也力求课堂具有完整性。

一、创设情境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品质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我运用了问题创设情境: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什么意思?这个简单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积极性,他们运用积累告诉了我答案,我又问,诗句中的“千夫”和“孺子”分别指什么?学生讨论之后告诉我,千夫是敌人,敌对势力,孺子是进步力量,这句诗是作者鲜明的对敌我两大阵营的态度。我立即补充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照片,直立的短发,冷峻的双眼,刚毅的嘴角,又简略讲了一个叫刘和珍的学生被杀害之后,他对敌人的痛斥,从具体事件让学生感受了他的侠骨柔情。之后补充了本课的写作背景和一张我精心选择的图片:深蓝的夜空笼罩大地,一轮窄窄的苍白的月亮合着暗夜,一同接受利剑般枝干的挑战,我要创造的气氛就是危机四伏,随时有战斗的爆发,而作者在独自准备战斗。情景创设在这堂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要为学生渲染了鲜明的情感氛围,指明《秋夜》理解的方向。

二、自主合作与实战检测

用一个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将文中出现在秋夜中的景物按作者的爱憎分为两类,依据原文说明理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由组长记录讨论过程。在讲述了写作背景之后,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统治有了初步了解,所以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对课文的浅层次词句的局部赏析。为引入对文章主题理解,我再次设计了对象征概念的讲解——为什么这些客观景物具有了爱憎情感?并举青松,莲花为例说明象征的作用,形象的用旧有认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下一问题带领同学们进入实践阶段:“文中景物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请组长为每位成员分配分析任务,以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掌握能力。这个问题是整堂课的核心问题,它解决了对课文的是深层理解,也完成了对主题的归纳。

下课铃声响起,我的心情由紧张彻底变成了轻松,看着台下的同学们激动的眼神,意犹未尽的表情。这堂课我认为是十分成功的。我感觉一堂好的、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一致的课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人认为,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讨论就可以,对教师备课的要求降低了,其实恰恰相反。一堂成功的课的基础是充分的备课,在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之外,还有两点,其一“用别人成功的经验,打开自己的思路”,其二“客观评估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备学生,对学生准确的定位有助于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同时准备课堂应急预案,随时调整课堂机制,以有良好的课堂生成。

第二,抓住课堂主线,围绕文章主题。一节课四十分钟,想要面面俱佳是很难的,所以恰当筛选主题就是制胜的关键。这篇文章非常含蓄,甚至难懂,为了突出主题,必须进行背景介绍,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分析作者情感,以突出主题使课堂具有整体感。

第三,设计问题注意梯度,循序渐进。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的线索,问题是打开思路的钥匙,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符合认知规律,只有层层深入,才能步步精彩。

第四,让学生理解作者情怀,走进作者的内心,指导自己的人生。这种“情感”的教育也十分重要。

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艰辛和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上一篇:国庆最火的一句话范文 下一篇:开学新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