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项羽范文

时间:2023-10-20 23:54:14

英雄项羽篇1

在秦汉末期,与高祖皇帝——刘邦争天下的楚霸王——项羽,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虽然他最后的结果是在乌江边结束自己的一生,可他也英雄一生,流芳百世。

项羽作战英勇过人。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解救赵国之围,毅然杀死了宋义,做了统帅。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抱了必死之心,与秦军生死搏斗,终于把秦军打垮,使义军由劣势变成优势。不想,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项羽,在“鸿门宴”时却轻信刘邦谎话,听信项伯谗言,把刘邦当做可靠的臣属。在垓下,项羽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后来,因为项羽寡不敌众,四面楚歌,面对着美人和名马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在乌江边以自刎来结束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项羽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他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战场上他勇猛,暴躁,可通过“霸王别姬”里他对虞姬的痴情,还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柔情的汉子。我们要像项羽一样,失败并可怕,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只要你为这件事付出过,即使最后失败了,而无怨无悔。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一生的经历,也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英雄项羽篇2

[关键词]项羽 英雄形象 性格缺陷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发展的最高成就。司马迁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写作手法,而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人物传记。

《史记》作为我国写人艺术的开创者,向人们展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画廊,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最为撼人心魄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项羽便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集中全力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其实“本纪”是《史记》中以主宰天下政局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项羽并未称帝,司马迁却用《本纪》来记述项羽这一段人生轨迹,并且篇目顺序还放在《高祖本纪》之上,从中可看出司马迁对历史史实的尊重,不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司马迁毕竟是一个史学家,不管他多么钟爱项羽,始终不叫感情溢出史实之外,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中我们可看出项羽性格上特点:既所向无敌又凶残暴戾,既勇敢善战又缺少权变,既仁慈爱人又犹柔寡断,这些相互对立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形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一)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

《项羽本纪》中“年二十四”的项羽一出场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万人敌”自信足以力征万人,看到秦始皇游会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壮语,震人心魄。而最能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莫过于“巨鹿之战”他先是“帐中斩宋义头”号令军中,接着是置生死于度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杀苏角,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诸候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写出了一个盖世英雄的万丈豪气。楚汉战争中,面对善射的楼烦,“项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一瞪眼吓退了楼烦。垓下之围,项羽率领二十八骑逃至东城,“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候“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已处于穷途末路,气势尚且冲天盖地。然而勇敢无敌过多,性格就显得凶残暴怒。《史记》中多次写到其残暴一面。从攻襄城“已拔,皆坑之”,再到“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以致于后来,当他“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时,“齐人相聚而叛之”,使得“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于是在最后时刻,阴陵田父的一个“左”,熄灭了楚军东山再起的最后希望。正是由于他的残暴,使他失去民心,进而葬送了自己。

(二)英勇善战与不善权变

作为一代英雄,他勇敢善战,让人敬畏,但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即缺少机智,不善权谋。

纵观项羽一生,从起事后,绝大多数时光在战场上度过,他擅长的是战争,自称起兵八年“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最典型的实例莫过于垓下之围的东城快战,项羽被阴陵田父骗入大泽,只剩下二十八骑,被困于数千汉军的追击之中,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许诺“为诸军快战,必三胜之”,接着“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又“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这一战虽是英雄末路,却仍旧酣畅淋漓,表现出永不妥协勇气。

项羽喜欢用堂堂军队与敌作战,却不善于用“谋”,至于如何巩固战争成果,如何笼络将士,收买人心,很少去做。他身边谋士很少。从史料看真正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亚父范增以七十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可是在项羽那儿并不受重视。公元前208年4月项羽在河南荥阳包围了刘邦,这是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劝他急攻荥阳,项羽未置可否,陈平略施小计,就离间了二人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疏远怀疑范增,拒绝采纳其正确意见,范增愤而离去,结果客死途中。项羽因此失去了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也失去了这位忠诚谋士。

项羽性格刚直不阿,特别讨厌为人不真诚,他的善恶感很强,完全凭感情决定一切。如司马欣对项家有点好处就封他为王,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对田荣有怨就寸土不封,不管他是不是有实力。只因彭越对人不够忠诚,就讨厌他,尽管后期作战中,粮食补给屡受拦截掳掠,仍不屑与之交好。项羽打仗可说是无往不胜的战神,但缺少政治家的精明谋划,又使他最终走向失败。

(三)仁慈爱人与儿女情长

项羽是残暴的,又是仁慈的,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又时常考虑百姓疾苦,但这种仁慈恻隐之心又是他失败原因之一。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剔除心腹之患的鸿门宴,却因为叔父一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而停止进攻,并且相信了刘邦的辩白,把必然敌意一下子化解了,对范增的几次示意毫无反应。在他看来,刘邦是来谢罪的,又无抵抗力,胜之不武,何况还有之前的兄弟之约战友之情。一念之仁,顾念义气,动了恻隐之心,放虎归山,失去胜利机会,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局。

对英雄末路的出色描写当属垓下之围,项羽在丧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担心的只有女人和骏马。这不是贬项羽,只是写他勇武莽夫的另一面:儿女情长。他失败了,但他并不服气更不服输,反复强调“天亡我”。正因为是天亡我不肯过江东重振旗鼓,不肯舍弃那些跟随自己出征却战死疆场的战士苟且偷生,而把头颅送给了追杀他的故人吕马童。这种盖世英雄的气概,正是项羽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

在项羽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的每一项长处都伴随着性格上的缺陷。这些缺陷使他在楚汉相争中功败垂成,留下了让人怆然涕下的千古悲剧。项羽失败了,却成了历代文人咏叹不绝的英雄形象。他展示的悲壮人生,永远闪亮在人类的精神领域。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2005.

[2]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一).修订本,1999.

[3]高文胜.勿以成败论英雄——《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

英雄项羽篇3

第一次读楚汉相争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偶尔扯几个闪电,凌厉划破长空。书中的故事比外面更激烈,极富心机的刘邦与小他20岁的项羽斗勇斗智。

项羽是个孩子气的英雄,我一直都这样认为,他曾把刘邦当作肝胆相照的朋友,在鸿门宴时也曾露出孩子般见到朋友的笑容。他心地太纯太坦诚。他傻傻地认为战争只是刀光剑影。

张良曾说过:“项羽不认人,却信人,以情用人;刘邦认人,却不信人,以智用人。”刘邦有幸,遇项羽这一对手。诚然他奸诈,狡猾,无赖,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

项羽有幸,遇刘邦这一对手。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对手的。有时只有真正的对手才能真正地了解对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必在乎是不是敌人!

不难想象项羽是如何微笑着面对自己最爱的女人,“虞兮虞兮奈若何?”肝肠寸断地看着她拔剑自刎,花容月貌顿时香消玉殒。

不肯过江东的项羽败了,败在不审时度势,败在不善用人,败在太刚烈,他的英雄气概是他失败的根源。成功的英雄刘邦也败了,败给了人性、道德。项羽多次给了他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他一再出尔反尔;项梁知遇之恩,项羽曾和他抵足而眠的手足之情,他都背叛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妻子,一双儿女。败了,他也败了。

失败的英雄也败了。

英雄项羽篇4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从此足以看出相遇的霸业雄心。然又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曰:“彼可取而代也!”此间,便可显出男儿本色。

项羽自幼的才气过人,霸业雄心,殊不知天妒英此说。从而也是在此埋下了伏笔,“葬”字的第一划。

【二】

初起时,年二十四。

当陈涉等起大泽时,项梁伺机让项羽杀了会稽守,项羽怕众人不服,又连杀数十百人,使一府中皆慑伏,便又召豪吏,遂举吴中兵。当时,章邯正在攻打赵国,楚怀王便令宋义为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又因宋义不恤军情而私徇其私,杀了宋义和他的儿子宋襄,因此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正是因直接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而心高气傲,开始不可一世。也在此为“葬”字又完美地划上了第二笔。

【三】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这也是项羽曾最为辉煌的时刻。而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而后,蒲将军羽与秦站,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由于章邯约好去秦国,却又因怕秦军不服而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太过残忍,过多的杀缪,也从而欠了一笔无尽的债务,命债!这也是使“葬”字完成第一部分的重要一笔

【四】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羽便听范增言,设下鸿门宴。

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只可惜项羽不听范增所言,不愿杀去刘邦,再加上项梁的阻碍,也成了相遇的一大败笔。项羽欣赏壮士,樊哙,自己想必也是位壮士。

后,项羽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呵,既不在最佳时机杀了刘邦,以至被刘邦追杀。一心思念家乡,不听别人劝言,太霸道,从而亦被追杀。却伺机杀了楚怀王,这又是何等大罪,犯下大逆不道之名。竟又怀疑忠诚范增,实在是太荒唐啊!霸道,只以自己为中心,正因为己而害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填满了“葬‘字中的第二部分,每一划,都象征着失败,死亡。

【五】

英雄归途,食尽,兵少,在垓下驻扎。各侯与汉王把他们团团围住,在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项王大惊,以为汉已皆得楚,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尽管至此,项羽也要拼一把,要证明是“天之亡我而非战之罪也”。打了最后,最精彩的一仗,到了乌江浦,却仍十分有霸气,虽身受重伤,兵败,却也为成寇,仍有一身英雄的傲骨在。把马送给了好心的亭长,自己又杀了数百人后,又自刎把头给了老朋友吕马童。

后,刘邦把项羽葬在了谷城。

这“葬”字终也画完了,一此字葬下了项羽,此等大英雄。

尽管是这样,也是一个奇迹啊!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足已看出项羽为一世英雄,当之无愧。他有勇有谋,热爱故乡,讲道理,讲义气,实为难得矣!

但却也非十全十美,太聪颖,惹下天妒英才之罪。又深厚的霸业雄心,残忍,无限杀缪,只以自己为中心,称霸王,试图以武力征服天下,自负,而不愿用人才,自傲。也正是这样的一身傲骨而送葬了他。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是啊!项羽,西楚霸王,眷恋楚地,驱逐义帝而以自己为尊,夸耀自己的战功,试图以武力来征服天下,却又不自我反省,而是说上天要让尔亡,不是不会打仗,却也难说。只因他又不肯用人。让人惋惜不已。项羽既有英雄的伟大,亦有常人的弱点。然,为何上天要早如此一位大英雄呢?自己埋葬了自己!

西楚霸王,项羽呵!君贪一世英名,追权贵烟云,却系命在天。这三尺黄土,够不够埋你一世骂名?屠城,百姓对君是有多恨哪!这三尺黄土能不能葬你霸业雄心?再多,也葬不下吧!物转星移,这青史谁来留名?自然非君莫属。君是否还在恨?不要恨,生不逢时,天要灭你轮回早已注定。非也,非也,君也走得干脆,只去那仙境,寻君的虞妃和骓吧!

至少,在青史上留下了项羽,西楚霸王——英雄此名,也不枉人世走这趟罢!

英雄项羽篇5

——《史记》读后感

品读了《史记》,让我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英雄是项羽。他就是那个四面楚歌,最后在乌江边自刎的落魄之人。

项羽从小跟着叔父项梁学习兵法,他身材高大,力气过人,能扛鼎,家乡子弟们都很佩服他。

项羽起兵八年来,经历了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有失败过,但最后居然输给了刘邦。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啊!

韩信用“匹夫之勇”来批评项羽,意思是说:项羽这个人大吼一声,上千人都会吓得瘫倒在地上,但是,他不会任用属下的将领,这只是匹夫之勇啊!但我认为韩信的评价不一定完全准确的,毕竟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在公元前207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当时秦军共有30万人,而项羽只有数万人,当他们度过漳河,项羽就命令士兵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只剩了三日的粮食,使士兵们坚定了与秦军战斗到底的决心。最后,他们成功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有时候也是会有很高的谋略,但在关键的时候,项羽谋略方面还是不如刘邦的。在鸿门宴上,项羽谋士范增一再给项羽使眼色,要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但项羽心太软了,一直不做声,没杀刘邦,正是因为错误的决断,使项羽后面被刘邦打败了。

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写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短短的20字,赞扬了项羽宁死也不苟且偷生的精神,他是个男子汉、大丈夫!

英雄项羽篇6

《史记・项羽本记》中,司马迁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皇帝)头衔的人。在司马迁的生花妙笔下,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时而妇人之仁,时而刚愎自用!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残暴不堪!其性格的多元化成就了这位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可是也能看出项羽做事情缺少足够的耐心,没有毅力和恒心,浅尝辄止,这样的性格很难成就大事。“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项羽其实是凭借着勇力称霸江东的,从一开始就为他后来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这是项羽一鸣惊人的第一次杀人的经历,可见其勇猛,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其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巨鹿之战可谓“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同时巨鹿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经此一战,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项羽一战成名,可是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胜利的同时却失掉了最宝贵的人心。

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楚汉争霸”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决!“鸿门宴”就为这场精彩对决拉开了帷幕。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于戏剧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期间得失更是令后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赞叹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曹无伤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随汉高祖起事,官至左司马,他向项羽告密刘邦有称王关中的野心,项羽的第一反应是大怒而没有去核实一下事情的真伪,更是冲动之下马上要出兵去攻打刘邦,如此轻信急躁,性格上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项伯连夜离开楚军军营去会张良,又和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又连夜回到了军营,在项羽面前极力地为刘邦辩解,项羽的反应是“许诺”。居然一点疑心也没有,实在是自信得有点麻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刘邦一句话就试探出了项羽的意图,而项羽一句话就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还把可怜的曹无伤给出卖了,相比之下,高下立见。“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关键的时刻项羽犹豫不定了,杀与不杀刘邦,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项羽的选择是“默然不应”!四年后项羽垓下被围以后,刘邦没有丝毫的手软,最后迫得项羽乌江自刎,可见妇人之仁是要不得的,养虎为患终究会为虎所伤。

鸿门宴之后项羽通过分封诸侯迅速走向了权力的顶峰,也是项羽一生的顶峰,但这也恰恰是他政治上的短视,分封制是历史的倒退。诸侯割据则天下大乱。诸侯封疆裂土就会导致内战不息,干戈不止。诸侯为争夺地盘而发不义之战,其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将士血流成河。项羽做事只执于虚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谓快意,但徒快己意而未得人心,这是项羽最大的悲剧。所以项羽很快就走向了覆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英雄末路的慷慨悲歌至今尤在耳边回响,“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已然人心尽失,却依旧不失英雄本色,“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纵观项羽的一生,可谓有大勇而无大略,项羽的悲剧其实是性格的悲剧。项羽的主要军事对手韩信曾批评项羽为:“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而司马迁是这样评价项羽的:“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英雄项羽篇7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1

秦朝政治暴虐,各地义军纷纷起兵抗秦。项羽是楚军的大将,当楚军的同盟赵军被秦国军队围攻的时候,楚军统帅宋义决定不救赵军,让赵秦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

而且在送他(宋义)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大使的时候,开了一次大宴会。项羽很愤怒,先说如今百姓都很穷,士兵在吃芋头过日子,粮食都吃不上,宋义竟大吃大喝。

随后批评了宋义的策略,最后又说如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义不体恤士兵而殉其私,不是社稷之臣。他杀了宋义,带兵去援赵。

单从策略看,宋义的策略也许并不错。

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宋义的精神不是贵族精神,项羽的不满也更多是针对宋义的“不体恤士兵而殉其私”,也就是说,宋义在仁爱心上有所缺乏。

在战争中,仁爱不一定是有益于胜利的,但是项羽认为它不可缺少。这是一个原则,是更人性的原则,是对仁爱和正义的坚持——即使会在军事策略上吃一些亏。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2

生当作人杰,(人杰,刘邦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鬼雄,出自屈原《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为鬼中英雄之意)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垓下一役后,项羽突围至乌江,虽有逃走的机会,项羽却自刎而死)

易安居士一向被视为婉约词派代表,但这首《夏日绝句》却称得上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之作。诗中连用‘人杰’、‘鬼雄’、‘项羽自刎乌江’三个典故,盛赞项羽,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对项羽的钦佩之情。需要指明的是,李清照此诗不单纯为了怀古,而是借古讽今,诗人想讥讽的是苟且偷生的南宋统治者,不顾中原大好河山、苍生百姓,生的时候没有才能作人杰,死的勇气更是没有的,只能偷偷摸摸跑到江东,在杭州城里醉生梦死罢了。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3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樊川居士是极为擅长咏史题材的,这首诗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通过前两句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项羽真不该因为垓下战败就气馁,学会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但项羽却没有做到;其二是通过后两句指出除了要包羞忍耻外,更应该听从他人劝告。项羽的一大败因便是因为刚愎自用,身边唯有一范增而不用,当他自刎乌江前,乌江亭长更是直接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羽依然听不进去,而意气用事,把一切都归结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杜牧此诗,对项羽惋惜、批判、讽刺,三种感情兼而有之。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于君王卷土来?

如果说易安居士是把项羽当做英雄看待,樊川居士则是惋惜多于钦佩,而半山居士这首《乌江亭》则实实在在地站在政治家的高度,冷静地分析了楚汉战争客观形势,得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论。这是史实相符的,垓下被围前,项羽已处于困境,刘邦占据的不仅只是三秦之地,魏代赵齐燕早已尽归于汉,彭越不断在楚后方袭扰,英布又说服了镇守南线的楚将周殷叛楚,项王大势去矣。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4

项羽刘邦的“军事竞选”以项羽的失败告终。表面上看,谁做最高统治者和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

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

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败寇”,学会了“不择手段”,认可了无尊严的生活。

分析项羽的性格和心理。他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人格”。

“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重视道义、有尊严、有自信、不愿意倚强凌弱、愿意保护弱小的人、坦率直爽……

项羽是楚国大将的后代,代表的是贵族精神。

真正的贵族精神不是炫耀富有和地位,而是珍视自己高贵的人格。

项羽个人评价范文5

贵族精神不是功利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对高尚人格的信仰(现在“高尚”一词正退化为“有财富”的意义,“高尚住宅区”,并不是有伟大人格的人的住宅区,而是有钱人的住宅区。此文中的高尚一词用的是它本来的意义)。

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精神依旧保留。孔子赞誉“君子”,轻视“小人”。他认为人不是因为做君子有什么好处而去做,如果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伪君子,做君子是一种信仰。而孔子所谓“君子”,本义是指贵族,“小人”本义是指下层民众。

英雄项羽篇8

历代英雄,哪有不好酒之徒?读完这本书,更让我领略了一下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说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的鸿门宴。酒宴之上,项羽由于自己的居功自傲,心慈手软,而不听范增的劝告,放弃了亲手杀死心腹大患的机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也想帮助项羽暗杀刘邦,但没有成功。项羽有勇无谋,导致自己拱手让江山,最后在乌江含恨自刎。楚汉相争,项羽.刘邦皆为英雄。时迁三国,魏国曹操,蜀国孔明,吴国孙权……又何尝不为英雄?就像书中的“火烧连营”,刘备急于为义弟报仇,不惜倾国攻打吴国,但因双方对峙不下,刘备在高山之上布下五百里连营,却不料犯了用兵大忌,被吴国反抓机会,用一把大火烧成一片废墟。还好孔明及时接应,否则后果不堪预料。

男儿虽勇,但女儿也不会示弱,宋代女英雄穆桂英,她亲自挂帅出征的事迹至今还成为美谈。

英雄人物给予我们许多“英雄道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人生中必定会有成败,只是有的成败给人教训,有的成败决定前途,有的成败却能主宰命运。想成为英雄不难,只看你敢不敢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呢?不去拼搏,何来成功。

我,是一个女孩。虽不会像武松那样“千杯不醉”,也不会像乔峰那样豪情痛饮,但我热爱浓郁的酒香。就像在酒香中品完这本诠释英雄的书一样,让我的生活也充满“英雄气息”,让我可以对着浩空皎月说:“煮酒论英雄,同予者何人?”

上一篇:斑羚飞渡阅读答案范文 下一篇:心疼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