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01 06:20:33

英雄人物故事

英雄人物故事篇1

欢的风味食品,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妈妈中等身材,梳着短发,穿着一身套装。一双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

英雄人物故事篇2

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小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大姨今年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鸭蛋脸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有一个端正的鼻子。眼角上爬上了隐约可见的几条鱼尾纹,但眼睛里还透露出一股灵秀的神采。

英雄人物故事篇3

【关键词】梁山好汉 英雄人物 罗宾汉 异曲同工

0前言

本文针对于中国梁山好汉与英国英雄人物罗宾汉所呈现的相同之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一是,在故事的原型方面,2个故事都有着当时社会的人物原型,并且人物原型身份都大致相似。二是,在2个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三是,中国的梁山好汉和英国英雄人物罗宾汉都具有浓重的英雄主义情节,是乱世里的英雄,想要当时的统治。四是,梁山好汉和罗宾汉在思想上都具有地一定的局限性。五是,对《水浒传》和《罗宾汉传奇》的结局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发现2个故事的结局有着相同之处。六是,中国的梁山好汉和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都得到了深远的临流传和传播,在这点上,也说明2个故事都非常的深入人心。通过对上述6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故事原型

这2个故事都是在历史上有过的人物,作者都是都跟当时的人物原型,经过文学艺术加工进而创造出来的作品。例如,在《水浒传》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的人物原型就是依据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当时有宋江带领的一帮大盗,官员无法抵抗。施耐庵笔下的宋江原型就是这么产生的。而罗宾汉的人物原型是罗伯特,罗伯特是英国当时社会的反叛者,罗伯特在当时社会人的眼里是实实在在的罪犯,强盗,罗宾汉的原型就是这样得来的。由此可见,这2则故事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并且人物原型都是当时社会的反叛者,是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类人,2个故事中的人物原型都是一些贼寇,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几百年的加工,就变成了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英雄人物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群众对社会不满的态度,寄托了群众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2创作过程

2个故事的创作过程有一些相同的特点。首先,这2个故事都是口头说唱文学,后来经过后人的艺术加工最后整理成书。其次,在2个故事创作的过程中,都是根据当时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对人物的形象进行了拔高,对人物的本领和技能有了高于现实的描写。再次,对人物原型进行再创造的结果上来看,2个故事有着相同之处。2个故事都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压迫非常的严重,群众的反抗意识很强,像,中国的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罗宾汉也是被当时的贪官所逼,最后走上反抗的道路。2个故事中的英雄都是忠肝义胆的英雄,他们要么是路见不平则拔刀相助,要么劫富济贫,扶危济困。一方面可以反映民间创作的广泛程度,一方面也反映出文人创作的成熟程度。梁山好汉手法强悍,武艺高强,惩罚恶人,刀刀见血;罗宾汉的绿林好汉武技娴熟,手法幽默,惩罚恶棍,形式多样。

3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

中国的梁山好汉与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都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中国的梁山好汉,各个都是具有替百姓伸张正义的思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另外,中国的梁山好汉痛恨贪官污吏,痛恨当时的压迫制度,痛恨统治阶级。而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也有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在路上,碰见不平之事,勇于帮助弱势群体,与统治阶级作斗争。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的英雄好汉,还是英国英雄好汉都具有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

4具有思想的局限性

中国的英雄好汉和英国英雄人物罗宾汉都具有当时农民思想的局限性。无论是梁山好汉还是罗宾汉,一方面他们非常的痛恨封建压迫制度,痛恨贪官污吏,痛恨统治阶级,但是他们另外一个方面,他们想要压迫制度之后,幻想自己当皇帝,当国王,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统治王国[5]。从这点上看,中国的梁山好汉和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摆脱不了当时的封建思想,无法真正的认识到,封建压迫制度后应该实行人民的统治,而是幻想着自己成为下一个统治阶级。梁山好汉和罗宾汉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而也导致了其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在创作梁山好汉和罗宾汉等人物形象的时候,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5结局比较

《水浒传》和《罗宾汉传奇》在结局上有着相同之处。在《水浒传》和《罗宾汉传奇》中人物的结局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故事人物对人生理想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梁山好汉和罗宾汉的性格特点,对故事结局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梁山好汉中的及时雨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人送外号黑三郎。宋江为人和善,并且仗义疏财,熟读经书,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忠义”是宋江一生功罪的核心。“忠”是他深埋心底的价值取向的准则,但也有“义”的一面。他行“义”的前提是不危及“忠”,然而,各种外部因素迫使“忠义”在他身上分离,最后不得不上了梁山“暂居水泊,只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在《水浒传》中很多的梁山好汉都如宋江一样,被逼上梁山的,在上山之后,众英雄好汉达成了一致的认同,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因而在朝廷进行招安时,梁山好汉也接受了招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老百姓对皇帝还是抱有一定的幻想。而《水浒传》最后的结局就是,梁山好汉被官兵围剿,宋江也只落得个毒酒损命的结局。这个结局,也说明了当时的政治黑暗,人民群众比较认同个人的品质。而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被人们称之为品德高尚、最通人情味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和绿林好汉们并不是单纯的刺客和杀手,他们也是作战骁勇,除恶惩善的英雄好汉。他们除了对贪官污吏进行惩罚之外,绿林好汉们对妇女和儿童都非常的友善,为穷苦人民请命。罗宾汉是一位英勇无畏、品德高尚、机智老练的绿林领袖。每个绿林好汉入伙之前,他都要亲自与其交锋,巧妙地试探其真伪。由于他本领高强,性情友善,因而人人都热爱他,尊敬他。罗宾汉最后的结局也是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山好汉和罗宾汉的结局都是死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人,反对当时封建压迫制度的人,由于当时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是没有好的结局的。

6受到深远流传和广泛传播

对《水浒传》故事的研究和围绕《水浒传》的创作活动,在中国一直没有间断。人们对水浒故事的热情经久不衰。越是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水浒故事就越受民众的青睐。《水浒传》还被拍成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视剧中塑造的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梁山好汉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同样,罗宾汉的故事在英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最近的30年之内,英国先后出版可很多的罗宾汉的故事,在海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由此可见,中国的梁山好汉和英国的英雄人物罗宾汉都得到的深远的流传和广泛的传播。《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与《罗宾汉传奇》中的罗宾汉,按照当时社会的评判标准,他们都是大逆不道的强盗,他们都是反贼,是需要诛之的。但是,不管是中国的群众还是英国的群众,都将梁山好汉和罗宾汉称之为英雄。在老百姓的眼中,梁山好汉和罗宾汉同样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百姓伸张正义。大家都知道,在小说中的很多人物的行为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在现实中,故事中很多人物的行为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但是大家有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故事上,群众对这2个故事的喜爱主要是由于梁山好汉和罗宾汉具有高尚的品质,他们不被当时的封建压迫制度所屈服,他们敢于在封建压迫中进行坚强的反抗,是因为梁山好汉杀得解气,罗宾汉的绿林英雄斗得开心。老百姓通过听这些故事,读这些故事,至少能够让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在故事中得到实现和发泄情绪,从这一点上看,《水浒传》和罗宾汉传奇》2个故事能够实现老百姓的生活愿望,老百姓在故事中能够很好的发泄,也正是由于百姓的愿望和故事中的这种“解气”特点发生了共鸣,才使它们的流行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中国梁山好汉与英国英雄人物罗宾汉的异曲同工之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梁山好汉与罗宾汉在人物创作上是具有很多相同之处的。无论是在人物原型上,创作过程上,人物的刻画上,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物的理想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我们还需要对中国的梁山好汉和英国英雄人物罗宾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比较,这对于研究2部作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铂,吴振军.相似的命运,不一样的绿林——《绿林英雄罗宾汉》与《水浒传》之比较[J].作家.2011(12).

[2]林克勤.环境影响创作主题催化文风——柳永与太宰治之比较研究[J].外国语文

[3]魏莉.《水浒传》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兼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朱美英,董成亮.两个异域男性作家视角中的美丽女性形象——读《巴黎圣母院》和《水浒传》[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5]刘清华.绿林豪杰的颂歌英雄传奇的丰碑——《水浒传》与《绿林英雄罗宾汉》之比较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雄人物故事篇4

在这节班会以后,我对同学们了解我国英雄人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了解得比较少,比较空泛;二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战争时期才会出英雄,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是远离英雄的时代,这种观点与学校的长期以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少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便有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说法。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英雄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的代表。每个人都有崇敬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理,英雄的事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感人的。因此,从这节班会后,我们班开展了“让英雄走进课堂”的活动,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英雄事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英雄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就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当我们自觉地关上流水的水龙头,自觉地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英雄走进。”一滴水珠虽小,但它却反映了每个同学闪光的思想。

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语言,英雄的形象,支撑着青少年心中一片纯洁的蓝天,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更牢固的精神支柱,拨正他们人生路上的航向,为他们点亮闪光的航灯。

湖北省老河口市竹林桥中学高三:孟国

英雄人物故事篇5

一、日本动漫成功的自身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回到日本社会来看,日本本身就是全世界动漫最为普及与发达的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漫画的社会地位提升至与小说、电影同样层次的国家。其次大量的专业人才是日本动漫成功的保证。日本拥有大量动漫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重视动漫人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动漫人才的尊重。第二是建立健全了一套培养动漫人才的体系,不仅大学,职业学校开设诸多动漫相关专业,一些动漫公司也开设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近年来,无论是漫画家还是动画制作者如鸟山明,宫崎骏,大友克洋等大师级的人才辉煌崛起使得日本动漫在日本及国际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浪潮。

但日本对他们的动漫产业外销却一直是相当被动,从日本人对他国盗版他们的动漫却常常置之不理可见一斑。那是谁在推动日本的动漫的全球化?这是由世界各国主动去接纳日本动漫的。当然动漫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品,就会有商业通路,这些商业通路包括世界各国的电视台、出版社与其他媒体大量地引介日本动漫更是加快了日本动漫扩散的速度。同时给世界各国带来一个文化竞争与学习的契机。

全球传播媒介的力量打开了日本动漫全球化的第一步,然而,文化全球化并不只在于传播的范围或地域的广大与否,市场销售额更不是文化全球化的唯一指标。日本动漫的全球化最惊人的不只是在其文本或是传播媒介,而是在文本与观赏者间的相互作用。日本文化本身善于吸收外国精华,如被尊为漫画之神的手治虫就运用西方电影技术与日本传统风俗、精神,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漫画故事。而且日本流行文化还有丰富的创作力,日本流行文化的成功更在于它是“大众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与讯息都是与民间大众息息相关。

二、日本动漫角色特征

日本动漫与在美国仅是讽刺画的漫画不同,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这使得读者会去认同这些漫画人物,而且创作者的认同也是与读者紧密相连。同时这些漫画的主题诉求常在于人际关系、工作与心灵成长,这些都是日本流行文化的独到之处。世界长期视日本为一个冷酷、充满精打细算无情的工作者,是自以为的追求效率、官僚风格的国度。近年来,许多人透过日本的动漫以及电玩而对日本有了相当不同的看法。要了解日本人的方式之一就是去看他们的动漫。我们还需要将焦点更加集中,集中与观赏者最有切身关系的地方,而这就是动漫人物。这些动漫人物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跨越文化、跨越种族与跨越国度?

日本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其人物的塑造,多样化、生活化与引人深省的漫画故事与任务的结合,让全世界的人们喜爱上日本的动漫。相信大家都可以了解到动漫故事与人物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英雄”的要素。人物是漫画的灵魂核心,对于读者而言,人物角色是许多读者选择的重要原因。如果对于美、日漫画英雄特质进行比较会发现:美国漫画英雄是强调独特性,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神秘性、为了维持世界和平的、是时势造英雄只有在危机时英雄才会变身、出现,是与邪恶极端对比的。而日本漫画英雄是大众性的,强调团队精神、一同解决困难、平民性英雄与一般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解决的是生活困境、是英雄造时势的,与敌对者势均力敌的。

然而这种英雄的差异意味着什么?英雄可以表现所在地的文化特质,像美国的动漫人物“超人”就是一个鲜明的美国精神的体现,是强壮充满男子气概、孤独、足智多谋与独立的英雄。超人身上的颜色:红色、黄色与蓝色则是暗示着美国国旗。超人也代表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不同于美国的超人文化,日本的则是以家族、有合作团队的英雄,外表上没有特殊的性别差异,身上的颜色是红色与银色条纹,这是日本传统用于护身符、祝人好运的颜色为代表。日本的英雄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他们的分工。除了团队精神以外,日本的可换英雄冒险故事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变形”、“合体”,这与日本传统的民间故事、宗教中多姿多彩的各种妖怪的描述有紧密的关系。日本的科幻故事结合了他们的传统,产生了许多会变形、合体的机器人,美国的英雄则是在肉身上强化、改变。而在日本的动漫故事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以儿童作为英雄,对抗邪恶与生活困境的故事。

三、日本动漫对Hero的认知

日本动漫英雄与西方的英雄是不同的,日本的英雄会受到喜爱,因为他们就是跟观赏者一样的是一半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我们认真的面对人生,我们就是自己、也是别人的英雄”,这就是日本动漫的英雄。同时人们通俗会认为英雄是一种对维持社会现状的存在,守护法律与秩序的象征,而这些英雄几乎都是男性。但是日本的动漫英雄不只是男性、或是机器人这类象征男性主导文化下的英雄,日本动漫还有许多的女性英雄。

战后的日本女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越来越有主见,这样的改变与流行文化是相互建构的。而在这些流行文化中,动漫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动漫与读者群不管是在各个年龄层中都有惊人的数量,而且日本漫画不同于欧美漫画界由男性独占的情形,日本有许多女性的漫画家与女性读者。而且这些漫画不仅生动与充满幻想风格,同时更是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内直子原作,1992年播映的《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战士》是集魔法女孩之大成的作品,有华美的变身、同伴之间深刻而紧密的情谊、并加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主角们作为英雄、也是作为一般人的生命景象。最重要的是,这些女孩们不再仅是男性的附属品,女孩们也不再只是幻想着爱情的来临,这些女孩们勇于对抗邪恶、她们守护着自己的生活,也保护人类。她们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并努力实现。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则是象征和谐、拥有梦想与神奇的力量的行动者,少女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存在,而这些特色鲜少在以男性为主的故事中看到。不只是这些魔法女孩或是象征和谐与梦想的少女,日本动画中的也许有许多以各行各业的女性作为主角(如医生、护士、上班族、教师、警察),或是描写她们生活百态的故事。

我们不再只有美式的Superman式的英雄,或是一个强调完美无缺,然而却脱离现实的迪士尼童话。日本的英雄更是为真实,也是多样化、生活化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英雄并不是完人,英雄也不断的探索自我、寻求成长。日本动漫的女英雄是成熟、美丽、有自信的,她们建构的不只是一个新的英雄类型,更是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这就是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或许就是日本动漫能够跨越文化、跨越种族与跨越国度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因此还需特别要强调文本中故事与任务的多样性与亲和性也是日本动漫迈向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特色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日本的动漫、让日本的漫画英雄不只是日本的英雄,还是不同国籍、文化中人们的英雄。日本动漫的全球化,所依靠的并不是拥有惊人的市场销售额或收视率。重点在于这些观赏者并不只是看,还会将动漫融入生活。

日本儿童认为这些动漫中日本英雄是聪明、勇敢的,同时这些动漫的故事与战斗是有趣的。这些儿童不只是观看故事,他们会对其中的英雄与怪物、敌人以各种方式进行分类,有高度的投入并起到寓乐于教的作用。同时这些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的社会风俗,也建构了儿童对社会、对日本的态度。需要指出日本动漫的特殊之处的重点不光是投入,也不是动漫反映社会风俗,而是动漫作为创作者与观赏者的生活实践。当谈及动漫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是谈文本创作,日本动漫文化迈向全球化的核心便在于文本与观赏者的成功结合。

英雄人物故事篇6

随着历史的推移,“英雄”这个词语内涵得到不断扩充,中国《古籍汉典》中将“英雄”定义为“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而英雄一般都与世界的兴旺存在着关系。无论是中西方文化,英雄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气吞山河、攻城拔寨的将军,貌似潘安、玉树临风的才子,或者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文人,或是日进斗金、家财万贯的财主都可能是人们眼中的英雄。这些英雄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每个时期的人们都会对这些英雄形象有着不同的间接与阐释。而下文以《奥德赛》与《西游记》两部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为例,从文学角度比较中西方文化中英雄观念的异同。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念的相似之处

1.英雄漂泊的相似之处

小说《奥德赛》主要讲述的是在特洛伊打完十年胜仗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凯旋的故事,这一路上奥德修斯备受折磨,起因仅仅是由于得罪了波塞冬。因此虽然奥德修斯在大海上漂泊了十年之后,却依然凭借自己的智慧一路降妖除魔,抵挡了各种诱惑,最终回到故乡。而相比之下,小说《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叛逆的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中的四个主人公在外漂泊了十余年,跨过了十万八千里长的路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纵观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和孙悟空不仅漂泊经历相似,甚至在叙事结构与空间方面也趋于相同。两部小说在叙事空间方面将故事发展定位在了人、神、魔的三层空间内。除此之外,作者在叙事方式上都采用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的方式。小说《奥德赛》中的明线是主人公奥德修斯历经磨难在海上漂泊的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暗线则是天神宙斯和美神雅典娜对于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的帮助。而在《西游记》中,唐僧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是故事的明线,而各路神仙对于他们师徒四人的帮助则是故事发展的一条暗线。由此可见,虽然创作者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但是在英雄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一般来说,这些传奇英雄实际会表现出两层意义,第一层比较容易被大家理解的是,在自然领域中遭遇到磨难象征着人类物质所存在的平凡世界与将要面临的生存环境;而第二层含义主要表现的是,外来的诱惑象征着人类固有的风光旖旎的内心世界,而人们必须要经历双重磨难才可以收获成熟的心智,实现多彩的理想。

2.女神帮助的相似之处

在希腊神话中具有多个神灵,每个人做什么都会被上天观察到。在奥德修斯的路程中,天神宙斯一直在天上看着,每当这个英雄遭遇到磨难束手无策的时候,女神雅典娜也会及时出现对其伸出援手。即便奥德修斯智勇双全,也无法斗得过海神波塞冬,只得屈服于他。孙悟空所处的世界也有诸多神灵,天上有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地上有妖怪、野兽、美女等。他跟随唐僧取经的路上一直被如来关注着,每当师徒四人遭遇到困难的时候,观音就会前来帮助。尽管孙悟空本领高超,会七十二变,但是终究无法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只得乖乖服从佛祖的安排,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些英雄在经受磨难旅途中都会有一个女性神灵来帮助自己、引导自己,例如雅典娜女神和观音娘娘。这些女神有时候会以女性面容露面,有时候会变成别的物体,象征了自然中的保护力量,就像人类幼年时期来自于母亲的保护力量。坎贝尔曾经说过:“这种保护力量来自于内心……这些英雄们勇敢地走下去,他逐渐会发现所有力量都可以被自己利用。”

(二)中西方文化中的英雄观念的不同之处

1.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尽管奥德修斯和孙悟空等英雄有着相似的漂泊经历,但是因为创作人的文化环境的不同,所以英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了英雄的个人追求。在小说《奥德赛》中,体现出古希腊社会中对于英雄个体的发展,因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极力彰显英雄的个人价值和个人荣誉的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将人类作为事物发展的中心,将人类作为决定生物生存的尺度。古希腊神话中塑造的英雄具有冒险精神,追求独立、自由,而这也恰恰体现出西方古典文化的个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文化价值思想。这些英雄并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而是希望为后人留下自己的姓名、身影,即便牺牲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名垂青史。奥德修斯在归家途中遇到了海神,当波塞冬怒气冲冲掀起巨浪想要去杀死奥德修斯的时候,奥德修斯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就这么在海上悄无声息地死去是一种悲哀。在西方国家中,这些英雄觉得即便牺牲也要轰轰烈烈,充满英雄主义气概和令人震撼的悲情氛围,进而净化与升华人们的内心。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唐僧的影响下所追求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在取经过程中凸显出了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拯救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为己任。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普度众生,“与陛下求取真经,祁保我王江山永固”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在小说的八十六章中,唐僧被狼精抓住之后,他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问题,而是觉得无法完成唐王托付的任务,这显然辜负了所有人对自己的期望。孙悟空与唐僧等人身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尽管师徒四人都皈依了佛门,但是交谈中依旧是满口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例如孙悟空指责宝象国公主说:“你正是个不孝之人,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故孝者,百行之原,万善之本,却怎么将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而这恰恰能够体现出孙悟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潮。

2.放纵和克己戒色

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英雄对于欲望、情感方面的追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鼓励要大胆追求人性的自由。但是在中国古文化中追求却是被人们所不齿的,甚至在社会中绝不会被道德人伦所接受。因此在小说《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尽管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佩涅洛佩,但是当美女主动投怀送抱,他也欣然接受,与其同床共枕。奥德修斯先后和神女基尔克、卡吕普索共同居了八年。但是反观孙悟空、唐僧却并不被女色所动,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他们专门派来黎山老母、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与自己一起装扮成四个美女来诱惑他们,但是两人不为所动。猪八戒看到之后心痒痒,唐僧看到呵斥其“我们是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这体现出儒家传统伦理文化中自我克制精神和男女之大防的观念。

二、结语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英雄观念是固有的存在于人性中的。人们渴望获得英雄的力量,但是更加渴望拥有这些英雄的品质以及直面人生与命运的巨大勇气。人类在不断找寻着理想中的英雄,在英雄身上发现最终是自己。人类将自身的命运象征赋予在每个受人尊重的英雄身上,因此无论中西方,都存在一部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英雄文明的发展史。

英雄人物故事篇7

这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英雄事迹的书。书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古代英雄的辉煌事迹,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非常逼真传神。

《精忠说岳全传》讲述了英雄岳飞一心报国抗金却遭到奸臣秦桧陷害的故事。在第二十二回中写到岳母为岳飞刺字,要求岳飞一生都要精忠报国,为国为民的故事。说明了岳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儿子的关心,从而体现岳母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母。岳母刺字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在《精忠说岳全传》中的第六十一回中写到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于声波亭中的愤人故事。读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不觉的燃烧起来,对奸臣秦桧深感痛恨,对英雄岳飞感到非常敬佩。又在第七十四回中写到高宗驾崩,孝宗即位。在孝宗即位以后为岳飞立下了英雄墓地,建立忠侯祠,还在岳飞的墓地前有铁铸成秦桧、王氏、张俊、万俟?l四个奸人的人头象,并永远跪在岳飞的墓地前受后人的唾骂。

在第七十九回中写到岳飞的二儿子岳雷带领军队收服了金国,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成为了岳家第二位精忠报国的英雄。

英雄人物故事篇8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菲茨杰拉德的名著,深刻反映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经济虚假繁荣下,人们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以及梦想幻灭后给人们留下的创伤及思考。本文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分析,深刻发掘小说中反映的“美国梦”主题,以及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继承。

关键词:盖茨比;原型批评;神话

Abstract:The Great Gatsby,which is the masterpiece of Fitzgerald,vividly depicts the peoples persistent pursuit of“American Dream”during the 1920s and the trauma and reflection that the disillusion of the dream has left.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haracters,the plot and the the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so as to explore the meaningful theme and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f the novel.

Key words:Gatsby;the myth-archetypal criticism;myth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菲茨杰拉德创作了大量作品反映1920年代的美国,掩盖在虚假经济繁荣背后人们内心的空虚以及“美国梦”破灭后,人们所感受到的深深的悲哀和进行的深切反思。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牛津美国文学词典》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好的小说,因为该书“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1]封底 T.S.艾略特评价《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因为菲茨杰拉德在其中描写了宏大、熙攘、轻率和寻欢,凡此种种,曾风靡一时”。[2]212因此,菲茨杰拉德也成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国内外的评论家对该小说从人物角色、叙述技巧、主题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随着批评理论的发展,更有学者还从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文学和生态文学等全新视角去剖析该小说。该小说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创作手段可见一斑。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对该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和意象进行阐释,以期发现该小说中存在的种种原型,丰富对该作品的理论研究。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在其著作《批评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中提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含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神话表达了原始人的思维方式,欲望和幻想。神所具有的神性正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的无法满足的欲望的隐喻的表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他认为,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组成部分”。[3]365而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正是要去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以及潜藏真的或被“移位”的基本形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3]99他认为不同内容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3]99的不同方面。

一、英雄历险的情节原型解读

神话,一般用来指有关神以及其它超自然力量的故事,也经常被扩大到被神化的英雄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并逐渐留存在人类对远古的记忆中,形成了“集体无意识”,而这种无意识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第三类――英雄神话,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其中表现的神都具有和凡人相似的性情,可谓是对人性的隐喻的表达。《圣经・旧约》来源于古代希伯来神话,内容都和希伯来人所信仰的上帝耶和华有关,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神话故事(包括圣经故事)在西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神话学家坎贝尔(Joseph Campbell)通过研究英雄神话中英雄历险的故事,而把握到其共通的内在结构,因此把英雄的旅程归纳为分离,启程和回归三个阶段。他认为,在众多的英雄神话中,英雄都要大致经过一个脱离普通的生存状态,去追寻某种崇高的理想或事物,或打败某些超自然的神力,最后回归到最初的生活环境中,完成从人到神的历程。[4]78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表,也在作家创作的过程中无意识地经历了这样的英雄追寻的阶段。第一阶段始于英雄的出身。一般来说,英雄的出身都有着异于普通人的经历。比如圣经中,耶稣基督的母亲无性受孕,以及诞生时天现异兆,都在侧面反映出英雄(或神)的不同凡响的出身来历。在移位的当代“神话”中,这样的不同凡响也可以因为一个坚定的信念而得以彰显。当盖茨比还是盖茨时,已经坚信自己的不凡。他否认自己的出身,不认自己的父亲,坚信“他是上帝的儿子――这个称号,如果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字面的意思――因此他必须为他的天父效命……而他始终不渝地忠于这个理想的形象”。[1]199出于对这种信念的坚持,盖茨比很早就开始了自我塑造和培养,并历经了英雄所必须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考验,为其成长与成名做出准备。即使在贫困潦倒,四处谋生时,盖茨比仍无法抑制内心的渴望与不安,“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各种离奇怪诞的想法纷至沓来,一个绚丽得无法形容的宇宙展现在他脑海里”。[1]199在经历了向导(丹・科迪)的指引下,盖茨最终改名换姓,成为了杰伊・盖茨比――上帝的儿子,成功脱离了最初状态,为之后的人生道路的英雄之旅打下基础。

当然,英雄的探险之旅必定是充满了荆棘和障碍的。在圣经故事中,无论是摩西带领本族人为生存而进行的长达四十年的《出埃及记》之壮举,还是基督为宣扬教义所历经的磨难和考验,都是为了英雄的成长和最终的圆满必经的铺垫。在追寻英雄之路的过程中,盖茨比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黛西这个典型的女性原型。在神话故事中,女性原型往往由高贵的女神,如圣母,或女妖这两种极端的形象构成。对盖茨比来说,黛西就是那个女神,高贵完美,遥不可及。而能获得她的爱与青睐成为了他为之追求的终身目标,成就了英雄的追寻。可惜真诚、执着的盖茨比不知道被他理想化了的黛西,“像白银一样皎皎发光”,[1]309高贵迷人的黛西,在残酷的现实中,不过是外在亮丽,内心腐化的贵族阶层的一员,其真正的本质也并不能摆脱这个阶层所具有的自私、冷酷和贪婪的特点。对于再次相逢的盖茨比,她所看到的不过是他的财富和的刺激。而当白手起家,毫无背景的盖茨比与贵族家庭的出身的汤姆正面遭遇时,黛西毫无悬念地选择了回归自己的阶层和家庭,最终置盖茨比于死地,而毫无悔意。至死盖茨比都坚信他与黛西的爱是真挚和无悔的,为盖茨比的悲剧色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因此,在盖茨比成就英雄之路上,黛西实际扮演了引诱英雄走上末路,成就英雄也毁灭英雄的女妖原型。从女神到女妖的极端对比,更加凸显了盖茨比人生悲剧背后的原因。

当英雄完成了他的追寻,最终要实现回归,回到他出发的地方,用英雄在旅途中所获得的力量来改变原来的状态。但悲剧的英雄旅程的故事中,多以英雄之死来结局。而生与死的话题也一直是神话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在圣经故事中,基督最后舍身成仁,实现对人类的救赎,回归天国,完成了他在人间的英雄旅程。而盖茨比之死也是其英雄旅程的结束,虽然他如英雄一般死去,却没有得到英雄所应获得的尊敬和荣耀。在他辉煌的宫殿里夜夜笙歌的宴会落下帷幕后,那些不请自来的嘉宾,在享用了他盛情的款待后,在酒足饭饱后“就大骂盖茨比”,而他葬礼上,那些曾经的座上宾“没有一个人来”,[1]361最终仍只有他“人间的”父亲为他下葬。实现他悲剧英雄最后的回归。而他在幻境中的追求与坚持也随着他的死最终消失在“美国梦”破碎的残酷现实中。

二、季节原型解读

弗莱的季节原型理论阐释了文学作品中,不同季节所代表的不同的意象。他在《批评的解剖》中谈到,“季节的循环体现了英雄追寻的不同阶段”。[3]158春天代表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对应的是英雄的诞生。夏天是英雄传奇故事开展的时间。秋天意味万物开始消亡,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象征了英雄末路或死亡。而冬天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世界被黑暗统治,充满着讽刺意味。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四季更迭,也正好暗合了主人公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小说的主要叙述者尼克在春末远离家乡,来到美国东部,开始追寻自己的“美国梦”,这似乎是个浪漫故事的开端;在初夏,他认识了邻居盖茨比,并从多个角度逐渐加深对他的了解;在盛夏的季节,盖茨比达成心愿――与分开五年之久的恋人重逢,并期待着再续前缘。可是炎热的夏天带给人们的是浮躁的情绪和不安的状态,故事由此进入高潮,并逐渐衰落,走向英雄末路的秋天;而盖茨比的死也正好结束在九月的季节里。经历了这一切起起落落,看透了东部上流社会虚伪本质的尼克,带着对梦想破灭后的成熟和落寞,“等到寒风把晾在绳上的湿衣服吹得邦邦硬的时候”[1]367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最终完成了这一循环模式。这样的季节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小说的悲剧色彩层层铺垫,最终推向极致。

三、人物圣经原型解读

众所周知,基督教和古希腊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两大渊源,对西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渗透到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学、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并一直延续至今。基督教文学,尤其是圣经故事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至今不衰。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都曾从《圣经》中寻找素材。如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都取材于《圣经》。由此可见,《圣经》已成为欧美文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圣经人物及故事也已经内化成了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弗莱认为:“学习文学的人如果不了解《圣经》,那么最勤奋的学生也往往要误会所读作品的内涵甚至意义”。[3]183

在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菲茨杰拉德有意无意也赋予了主要人物以浓郁的神话色彩。盖茨比在年轻时已经认定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要“做大事的人”,并进行自我培养,肩负着为天父效命的责任。由此可见,盖茨比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耶稣。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单纯、真诚地生活在伊甸园中,与夏娃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盖茨比的性格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单纯、善良与浪漫的特质。他对黛西的爱执着而浓烈,从第一次相见,他“把雄心壮志撇嘴一边,每一分钟都在情网里越陷越深,而且忽然之间我也什么都不在乎了”,[1]310黛西从此成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生活的全部中心。他坚信只要拥有巨大的财富,就可以重新找回黛西的爱,他努力奋斗,不惜从事违法的贩私酒的勾当,以达到迅速积累财富的目的。至死他都坚持着这份理想,却没有预料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巨大的鸿沟难以跨越,曾经美丽纯洁的黛西已经“声音中充满着金钱”。[1]247他的执着和浪漫面对冰冷残酷的现实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他所体现的慷慨、自律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成为了耶稣原型的再现。他在丹・科迪(智慧老人的原型)的引导下,不抽烟不喝酒,严格自律,在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宴会上,“男男女女象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1]79而他却落落寡欢,保持着清醒和独立,他“单独一个人站在大理石台阶上面,用满意的目光从这一群人看到那一群人……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他却变得越发端正了”,[1]101像救世的耶稣一样,注视着芸芸众生的罪。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经历了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立志、赴死和复活。在黛西轧死了汤姆的情妇马特尔后,盖茨比只一心关注黛西的精神状态,为她的安全彻夜在外守护,并心甘情愿地承担责任,最终在黛西和其丈夫的阴谋出卖下,死在马特尔丈夫的枪口下,成为了替罪羊。在这一过程中契合了耶稣被信任的门徒犹大出卖,最终走上了十字架的殉难过程。而出卖了盖茨比的黛西也带有犹大这一原型的印记。而黛西的丈夫汤姆,最初用贵重的首饰,高贵的身份诱惑了曾经纯洁美丽的黛西,致使黛西背叛了真挚的爱情,而投其怀抱,又在蜜月期就跟酒店的服务员有染,后又用财富地位勾引了车房老板的妻子马特尔,最终间接导致了盖茨比等三人的死亡。因此,汤姆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圣经》中那个诱惑了夏娃,最终给人类带来“原罪”的凶残冷漠的撒旦形象上。

神话反映了人类生存状态及对自然的认识,表达了集体的欲望及对不可知的恐惧。神话-原型批评就是站在全人类和全历史的高度去俯看人类文学的发展进程以及各文学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变的内核,“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文学批评提供一个整体的原型‘概念框架’,建立一个整体性的批评体系”。[5]175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的基督教影响也无意识地进入到作品的创作中,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刻画,深刻反映了一个现代“耶稣”在追求自己的“美国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默默无闻到飞黄腾达,最终走向幻灭的过程。在阅读这部反映美国特定时期的作品时,读者仍能从中发掘出跨时代的内涵和引发现实的思考。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的主题中,神话-原型理论发现了“这个永恒的人类理想的地区性文化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5]175借助神话-原型理论的分析,该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社会批评意义得以凸显,也再次证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确是一部寓意深刻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4]坎贝尔・约瑟夫.千面英雄[M].朱侃如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上一篇:滑翔纸飞机范文 下一篇:完美的爱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