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与蜜蜂范文

时间:2023-11-12 02:03:42

蚂蚁与蜜蜂

蚂蚁与蜜蜂篇1

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家厨房台面的小家伙看起来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等奇妙行为呢?

然而,我想错了。单个蚂蚁并非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当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作为个体的大多数蚂蚁根本毫无头绪。

那么,该怎么解释蚁群所完成的繁复而庞大的工程呢?

在1.4亿年的进化中,它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里实际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为群体的复杂行为?

蚁群“没有老大”

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德博拉・M・戈登提出,蚂蚁在组成群体后就拥有了群体智慧的来源构建,这样一来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事。

“蚂蚁并不精明,”戈登说,“精明的是蚁群。”一个蚁群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单只蚂蚁不可能办得到的,例如找到通往最佳食物来源的最短途径、保卫领土不被入侵等。个体的蚂蚁可能是一个个小笨瓜,一旦形成群体,却能对环境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靠的就是“群体智慧”。

这种智慧的来源,引出了自然界的一个根本问题:单独的行动如何综合成群体的复杂行为?几百只蜜蜂怎么对蜂巢的重大问题做决定?是什么因素让鲱鱼群的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能够瞬间同时改变方向?这些动物并不明白整个大局,但每一只都对群体的成功有贡献。它们的集体能力,让最了解这些动物的生物学家们都惊叹不已。不过,在过去这几十年间,研究人员已经有了一些有趣的见解。

拿蚁群来说,蚁群运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谁是“老大”。没有蚂蚁将军在指挥蚂蚁战士,没有蚂蚁经理在命令蚂蚁员工;蚁后只负责产卵,并不担任领导角色。但就算是一个有50万只蚂蚁的蚁群,在没有任何管理的情况下仍能运作得很好。蚁群依赖的是个体间数不清的互动,每一只都依靠简单的法则行事。

如果没有谁是主管,蚁群要怎么做这些安排呢?

蚂蚁靠接触和气味来沟通。当一只蚂蚁碰上另一只蚂蚁时,它会上前嗅闻,以了解对方是否为“自己人”,之前在哪里工作(在蚁窝外工作的蚂蚁,气味跟待在窝里的蚂蚁不一样)。通常觅食蚁每天都会等到清晨外出的巡逻蚁返回,再离开蚁窝。巡逻蚁进入蚁窝时,会跟觅食蚁碰一下触角。 “觅食蚁和巡逻蚁的碰触是一种刺激,告诉觅食蚁该外出了,”戈登说,“不过觅食蚁需要和几只巡逻蚁碰触,每次间隔不超过10秒,之后才会出去。”

“觅食蚁没找到食物不会回巢,”戈登说,“食物愈少,觅食蚁花在找食物和回巢上的时间愈久;食物愈多,回巢也愈快。所以没有谁在决定今天是不是觅食的好日子,而是集体在决定。”

这就是群体智慧的道理:简单的动物遵循简单的规则,每个个体根据局部资讯来行事,没有一只蚂蚁知道整体的情形。著名生物学家伊恩・库赞说:“再复杂的行为,也能用相当简单的互动来协调。”

从这个美妙的理论出发,人们解决了很多头痛的问题。休斯顿的“美国液化气公司”在美国大概有100个厂址,生产工业及医用气体,并使用管道、火车和卡车将气体运往6000个地点。由于某些地区电价变动,问题的复杂性又加深了一层。于是公司求助于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纽泰克方案”。

研究人员从阿根廷蚁身上找到了答案:这种蚂蚁有一种神奇的信息素,把食物带回巢穴的蚂蚁会沿途留下一些信息素轨迹,某条路径来往的蚂蚁越多,证明这条路越便捷。信息素虽然取代了触角,但是实质上仍然在交流信息。信息的共享轻而易举地得出群体的最佳决策,即使没有某个老大指挥,蚂蚁们也知道该怎么做。

这家人工智能公司效法蚂蚁,开发了一种派出数十亿“软件蚂蚁”的程序,查找信息素轨迹最强的路线让卡车行驶。既然蚂蚁早已演化出寻找最佳路线的方法,为什么不照着做呢?研究人员把所有的信息集中起来,对每一种因素进行组合考量,在反复的模拟中得到最优化的方案,然后派卡车司机到交货价格最低的厂址提货。这一方案表面上看来路程远,也不合常理,然而成本被大大缩减了。对卡车司机来说,不选择离客户最近的厂址出发送货又费力又愚蠢,不过公司却看到收益,大大惊喜了一番。

在英国和法国,电话公司通过编写信息程序,在转换站存入虚拟信息素,加快了电话在网络中的接通速度,正像蚂蚁为同伴留下信号,指明最佳路径一样。

赌马的蜜蜂

说到群体智慧,身怀实用绝技、能让人类学习的昆虫并不是只有蚂蚁。由于一个蜂巢里最多有5万只工蜂,蜜蜂因此演化出可化解个体间争议、求得群集最大利益的方法。

过去10年来,西利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寇克・菲舍尔等人,一直在研究蜂群是怎么选择新家的。晚春一到,蜂巢开始变得拥挤,蜂群通常会分家,由小部分蜜蜂去找新房。蜂群一旦选好地点,通常不会再搬,因此选择必须正确无误。

西利的团队想知道这是怎么办到的。他们把几个4000只左右的小型蜂群运到“浅滩海洋实验室”所在的阿普多尔岛,把每个蜂群都放走,让蜜蜂去找他们放在岛屿一边的蜂巢箱。这座一公里长的小岛上有很多灌木,但几乎没有乔木或其他适合筑巢的地方。

在一项试验中,他们放了5个巢箱,其中4个不够大,一个差不多刚刚好。很快,5个箱子周围都出现了侦察蜂,这些侦察蜂回到蜂群时都跳起了摇摆舞,催促其他侦察蜂也去瞧一瞧。每一支舞的强度反映出侦察蜂对该筑巢地点的热衷程度。过了一段时间,已有几十只侦察蜂跳得非常起劲,有的支持这个地点,有的支持那个地点,每只巢箱周围都有一群蜜蜂嗡嗡起舞。

决定的那一刻不是发生在主蜂群内,而是在外面,在侦察蜂聚集的巢箱周围。只要有一个巢箱人口的侦察蜂在15只左右(这个门槛已由其他试验证实),那只箱子周围的蜜蜂感觉出法定数目已经达到,便会回到蜂群中宣布新家已选定。

“这是一场比赛,”西利说,“哪一个地点会最先累积到15只蜜蜂呢?”

从被选中的巢箱返回的侦察蜂会分散到蜂群中,发出搬家的讯号。一旦全部蜜蜂都准备好了,蜂群就会一起飞到新家。果不其然,新家就是5个箱子中最理想的那个。

这就像赌马,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精通此道,但是裁决权掌握在最多的人手中。你可以是赛马老手,也可以是什么都不懂,然而所有的赌马者都会搜集各种情报,发表不同的意见,下注情况便代表了集体的判断。我们允许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做出最明智的判断。正

因为如此,赔率最低的马几乎总是跑第一,因为那代表了集体的智慧。

不知你发觉没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那些狂热的贸易商们,不管中间过程多么微妙繁琐,决定大豆的未来价格的程序和蜜蜂投票决定新家几乎是相同的。这不能不说是神奇的,因为蜜蜂的思维和人相比是那样微不足道。

蜜蜂的决定规则是广纳不同选项,鼓动各种想法的自由竞争。这些规则让西利大为叹服,他现在把它用在康奈尔大学自己担任系主任的系里。“我把从蜜蜂身上学到的东西用在系务会上。”他说。西利要参会人员找出所有可能性,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讨论一番,然后进行不记名投票。“蜂群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使一个团体有时间让最好的想法浮现,并获得采纳。一般人通常都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做法。”

分散的智慧

不知你注意过没有,在广场上悠闲休憩的鸽群,在稍微受到一点惊扰时就会马上起飞避险。它们的动作是那样地娴熟优美,丝毫没有惊慌失措四处乱撞的情形发生。

北美驯鹿群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同样显得那样有组织性,各自朝着逃生的方向奔跑。没有一只驯鹿会挡住同伴的逃生方向,也不会发生踩踏之类的事故。

它们的头领并没事先组织过,当然动物自己也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它们就是知道该怎样逃跑才能让自己和同伴都免于丧命。这正是一种自发的群体智慧。

其实它们遵循的还是简单的法则:避免冲撞,跟紧附近同伴,按群体的平均走向运动。这跟蜜蜂的决策无关,只是为协调行动而已。依靠这样的群体智慧,机器人群体模拟鸟群进行协同活动完成任务的疯狂梦想,已经开始实现。

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对一个基于群体行为的模型进行了测试,并以之改善菲尼克斯空港国际机场的服务。该公司每天约有200架飞机在两条跑道上起落,使用三座中央大厅的登机口。公司想保证每架飞机能尽快出入,工作人员劳森为机场建立了一套计算机模型。他让每架飞机记录从登机口出入所花的时间,然后启动模型,模拟机场一天的活动。

他说:“飞机像蚂蚁一样寻找最佳登机口。”但并不是通过沿路留下虚拟信息素,而是各自记住速度较快的登机口,忘掉速度较慢的。把真实数据作为抵达和起飞时间的变量输入模型,经过多次模拟之后,每架飞机都学会如何避免在停机坪上无谓地等待,同时避免和其他飞机冲撞。所有的飞机协同完成了一件困难的工作,变得更为有效率。

最大的变化可能体现在互联网上。Google就是利用类似于蜜蜂投票的群体智能来查找你搜索的内容。当你键入一条搜索时,Google会在它的索引服务器上考察数十亿网页,找出最相关的,然后按照它们与其他网页链接的次数进行排序,把链接当作投票来计数(最热门的网站还有加权票数,因为它们可靠性更高)。得到最多票数的网页被排在搜索结果列表的最前面。Google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网络的群体智能来决定一个网页的重要性。

这就是群体智能的美妙魅力,无论我们讨论的是蚂蚁、蜜蜂、鸽子还是北美驯鹿,智能群体的组成要素――分散化控制,针对本地信息行动,简单的经验法则――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套应对复杂情况的精明策略。相信若能把汽车交通塑造成一种自主组织系统,一定能凸显群体智慧的优势。

事实上,按《群众的智慧》一书的作者詹姆斯・索罗斯基的说法,采用蜜蜂规则的团体几乎都会变得更聪明。只要成员多样化,能独立思考,并以投票、竞标等机制来产生集体决定,不论是股市投资者、科学家甚至玩猜猜看游戏的小孩,都能成为聪明的团体。

这种想法凸显出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真理:只有个体成员都以负责任的态度行动、自己做决定的时候,群体才会趋向于有智慧。如果成员都互相模仿,或者成为潮流的奴隶,又或者只等着别人来告诉自己怎么做,这样的团体是不可能聪明的。蚂蚁也好,律师也罢,团体要变得聪明,就得仰仗成员作好自己分内的事。

作为蜜蜂的个体看不到全局,同样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看不到总体的需要,但我们会看到周围,会和周围分享信息,知道什么时候当义工,什么时候做公益活动。没有人统一指挥,在我们临时有事时也不会对整体造成损失。

不妨学习一下动物,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中,简洁明了地解决复杂的任务。

蚂蚁与蜜蜂篇2

蚯蚓先生蹲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伤心地长吁短叹。一个蚂蚁勇士爬过来,别有用心地问:“蚯蚓大哥,您为什么伤心呀?”蚯蚓先生就把蝗虫财主陷害它的事情告诉了蚂蚁。蚂蚁勇士听了说:“那就上我们家去住上几天吧。”忠厚老实的蚯蚓先生信任了蚂蚁勇士,就跟着到了蚂蚁的洞穴里。蚯蚓先生哪里知道,一只魔爪正悄悄地向它伸来呢!

蚂蚁附在蚂蚁王耳边叽叽咕咕地说了几句话。蚂蚁王听了连连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奸笑。蚂蚁王向旁边的几个蚂蚁勇士使了个眼色,那几个勇士心领神会,一拥而上,把蚯蚓先生捆了个结实。蚂蚁王得意地喊道:“小的们,吃了圆滚滚、胖乎乎的蚯蚓肉,嘿嘿,可以长寿,先把它押下去,后天开斩,摆席!”蚂蚁们把蚯蚓先生推推搡搡押进了密室。

蚯蚓先生心灰意冷,想到后天就要被处死了,不由得流下泪来。忽然,蚯蚓先生听到一个轻轻的声音:“蚯蚓大哥,你怎么在这儿呀?叫我找得好苦啊。”蚯蚓先生侧耳细听,原来是蜜蜂妹妹的声音,便说:“唉,是我一时大意,上了蚂蚁的当,才落到这种地步。”接着,蚯蚓先生把受骗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蜜蜂妹妹。蜜蜂妹妹听了说:“你别着急,我去报个信,好让大家想办法营救你。”说完,蜜蜂妹妹便展翅飞了出去。

蜜蜂妹妹飞回去,把蚯蚓先生遇难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急忙献计献策,拟定了一条营救蚯蚓先生的计策。先请田鼠们挖通了到达蚯蚓先生那间密室的地道。

大家从地道里来到了密室,让壁虎弟弟望风。它们正要营救蚯蚓先生的时候,密室的门开了,走进来一个蚂蚁侍卫。它一见众人,正准备叫喊,说时迟,那时快,螳螂卫士手起刀落,那个蚂蚁侍卫顿时就身首异处。

再说,蚂蚁王因为抓到了蚯蚓先生很高兴,就请蝗虫财主来做客,商量怎样处置蚯蚓先生。蝗虫财主气势汹汹地说:“它与我作对,我要吃它的肉,喝它的血,方解心头之恨!”这一说,正中蚂蚁王的下怀,蚂蚁王顺水推舟地说:“就依你,把它吃了!”它们为了谁该多吃谁该少吃而争吵起来。蝗虫财主说:“是我先让毒蛇把它逮捕入狱的,应该我多吃!”蚂蚁王说:“是我叫小的们把它骗来抓住的,应该我多吃!”两人争着争着,竟打了起来,蚂蚁王一声令下,众蚂蚁蜂拥而上,又咬又撕。蝗虫财主势单力薄,渐处下风,不一会儿,便被蚂蚁们打昏了。

蚂蚁与蜜蜂篇3

别看蚂蚁身体小,但是它力气不凡。它能把比自己重50倍的东西轻而易举的举起来,怎么样神奇吧。其实它自身重量也很轻呢。

蚂蚁们出去寻找食物是分头寻找的,一旦谁找到了,马上就会“通知”众蚂蚁前来帮忙,假如那食物,比如昆虫,不是活的,它们就直接齐心协力地把那昆虫搬到洞里慢慢品尝;假如那是活的昆虫,蚂蚁军团就施展战术,先下手为强,向目标发动攻击。它们先派几只蚂蚁为先锋,利用自身小的特点,爬到昆虫身上乱咬,猎物奋力挣扎,先锋队仍然死死不放,这时候,蚂蚁军团就把目标包围起来,全体一齐攻击,目标被咬得动弹不得,待猎物精疲力尽后,蚂蚁便把战利品一点点地搬洞里享受,蚂蚁因团结而获得了胜利,这令我想到了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别看蚂蚁个头小,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它若被重物压了一下,就自己奋进爬起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且还照样生龙活虎,若是掉进了水里,就拼命地挣扎,它一旦碰到了岸,就会牢牢地抓住,顺势爬上岸,摆脱危险。

相信你们听了我的介绍,一定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蚂蚁,只有善于观察,就会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蚂蚁与蜜蜂篇4

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成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被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路灯、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模仿海豚皮而构造的“海豚皮游泳衣”。科学家研究鲸鱼的皮肤时,发现其上有沟漕的结构,于是有科学家就依照鲸鱼皮的构造,制成一个薄膜蒙在飞机的表面,据实验可节约能源3%,若全国的飞机都蒙上这样的表面,每年可节约几十亿元。

有科学家研究蜘蛛,发现蜘蛛的腿上没有肌肉,有脚的动物会走,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现在蜘蛛没有肌肉为什么会走路?经研究得出蜘蛛不是靠肌肉的收缩进行走路的,而是靠其中的“液压”结构进行走路,据此人们发明了液压步行机。

水母是个顺风耳,人们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仿生学制造一些仪器供人类使用,这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从自然规律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和智慧。比如,动物之间的团结互助。

蚂蚁家族中有着严格复杂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负责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专心地生育后代,另有专门的蚂蚁照顾蚁卵。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分工明确有序。蚂蚁家族真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团结和分工的精神才生存下来的。蚂蚁有很多天敌,他的卵和幼虫都是许多动物的美食。一只蚂蚁的防御没有多大价值,但成千上万的蚂蚁,并没有受到鸟类或食蚁兵的太大摧残,而且为许多虫、兽所畏惧;蜜蜂也同样由于实行了集体生活,共同工作,使得它们的安全系数增加了若干倍;鹦鹉是非常合群的鸟,它们互相依恋,患难与共,除了人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敌人,很少有猛兽或哺乳动物敢去攻击它。

蜜獾和导蜜鸟更是一对儿互助的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树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发现了树上的蜂巢后,去寻找蜜獾。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可以饱腹了。

蚂蚁与蜜蜂篇5

的确,蜘蛛只会从体内吐出几种腺液去搭棚架,绕螺旋线,粘丝结网,然后“守网待虫”。有的人学习起来就像蜘蛛结网捕食一般。他们慵懒懈怠,既不想关心世事,又不愿博览群书,只会搜煞枯肠,用肤浅狭隘的学识做学问,坐等知识投怀送抱,把人生综合为吃喝拉撒睡玩,把学问归结为ABCD×√,最终江郎才尽。

蚂蚁有一个习惯,凡是碰到食物,都搬进“蚁穴”,原封不动地贮藏起来。有的人学习起来就像蚂蚁搬食物一般。他们终日埋头窗下,搞题海战术,且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这尽管勤劳可嘉,但却只知收集,不会理解、活用和创新,可谓死读书,读死书。

蜜蜂迢迢数里,飞赴蜜源,在万花丛中,来往穿梭,钻花蕊,粘花粉,啜花汁,再携带花粉和花汁返回巢穴,反复吐纳,用唾液把花粉和花汁混合,去芜取精,并扇动翅膀,调节温度,控制浓度,从而酿造出蜂蜜,不辞辛苦,不怕疲劳。

靠辛勤地“采”和精心地“酿”制造出甜美的蜂蜜,这就是蜜蜂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不仅要像蜜蜂那样从知识的百花园中勤奋地“粘花粉”、“啜花汁”,而且要像蜜蜂那样,靠自身的头脑消化采来的“花粉”和“花汁”,然后精心酿成甜美的“花蜜”。我们要勤奋攻读但不能死记硬背、“疲劳轰炸”,要讲究“投入”与“产出”,要讲究“采集”与“理解”、“活用”和“创新”。不仅要勤看、勤读、勤听、勤思、勤写,更要善看、善读、善听、善思、善写;既要勤奋好学,更要认真思索,分析综合,系统梳理,对看到的现象、读到的文章、听到的说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变辛勤的学习劳动为丰硕的学术成果,这就是蜜蜂给我们的启示。

蚂蚁与蜜蜂篇6

1、蜜蜂:蜜蜂的蜂巢组成底盘菱形所有钝角角度都相等,所有的锐角角度都相等。

2、珊蝴虫:珊蝴虫自身便是一个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一天画一条斑纹。

3、蚂蚁:科学家曾做实验发现蚂蚁数额,力量的分配与食物大小的比例相一致,数量精确。

4、丹顶鹤:丹顶鹤成群结队排成人字形地迁徙,其人字形的角度永远是110度左右,人字夹角的一半与金刚石晶体的角度相同。

蚂蚁与蜜蜂篇7

昆虫家族演化了数亿万年,数量胜过世上其他各种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占到地球动物总数的3/4。法布尔在《昆虫记》里,用母亲般的慈爱、诗人般的细腻、艺术家一样的优美,将各类昆虫描绘得温情而优雅。事实上,也有为数不少的致命昆虫,在时时提醒我们.不要轻视它们的惊人杀伤力。这些致命害虫.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出没,对它们的猎物注射神经毒素,令其动弹不得,偶尔人类侵犯了它们的领地,也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攻击。甚至,蚊蚋一类的小不点,还会主动攻击我们,令人极为恐怖的是,死于蚊子叮刺的人数远远超过丧生于大型猛兽嘴下的总和,比起历次世界大战来,其杀伤力也毫不逊色。

对于人类而言,它们确实应该被称作害虫,因为它们致命。

由于昆虫的种类太多,致命害虫的种类也很多,它们会爬,会飞,会潜水,会蜿蜒滑行……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著名的,或常见的致命昆虫。

杀人蜂――非洲蜜蜂与黄蜂

几个非洲蜜蜂群落相距太近时,先有不同阵营的两只会自相残杀,然后像原子弹的连锁反应一样,各方蜜蜂纷纷加入战团,进行大规模杀戮。非洲蜜蜂其实是欧洲蜜蜂的一个变种,为了对抗采蜜者和其他嗜蜜动物,逐渐演化出凶狠好斗的习性,只要略受刺激,它们就会在数秒内对入侵者轮番叮咬。1956年,有人不小心释放了巴西一个实验室的杀人蜂,蜂群一边迅速北移一边迅速壮大,1990年后经由墨西哥入侵美国南部各州。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有2000余人被蛰致死。

非洲蜜蜂筑巢较低,有的干脆就在地洞里筑巢;遇到它们时千万不要呆立不动,得迅速逃离。

与非洲蜜蜂只采花粉为生的素食主义不同,黄蜂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黄蜂特别喜欢各种动物的蛋白质,不论害虫益虫,一概通吃。大多数人不会对黄蜂的毒液过敏,被蛰之后只不过觉得很疼痛。但若对黄蜂毒液过敏,被咬之后会头晕目眩,血压降低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

人类总是有办法,我们会以毒攻毒,捕捉大量的黄蜂,从其体内提取毒素,制造抗毒液的免疫药品,以拯救中毒人员。

树皮蝎子

在沙漠的夜色中,树皮蝎子会通体发亮。当然这些亮物不是萤火虫,可供你把玩,它是30个蝎子品种里唯一致命的蝎子。数百万年来,蝎子的外形特征改变不大,它所分泌的毒液贮藏在上翘尾部的末端。遭树皮蝎子叮刺的感觉,就像被烧红的火钳烫烙,传出触电般的刺痛,通常会痛彻心扉。严重的症状还包括肌肉痉挛、视线模糊、呼吸困难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被蝎子叮刺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毒 蚁

蚂蚁也是一种亘古存在的昆虫。就数量而言,蚂蚁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人们多半会称颂它们的勤劳与合作。

在史前时代,蚂蚁跟黄蜂是一个祖宗,在挑战生存环境的过程中,部分大型蚂蚁安上了翼翅,进化为黄蜂。跟黄蜂一样,一些毒蚁一点也不温驯乖巧,性情凶狠暴戾。

南美洲的火蚁,因螯咬后有灼热疼痛感而得名。若遭遇几十只火蚁的同时攻击,过敏者通常会休克致死。

子弹蚁是栖息在热带雨林的大型蚂蚁,最长可达3厘米,比居家常见的蚂蚁大上100倍。顾名思义,被子弹蚁螯咬后有如被子弹射穿身体的剧烈灼痛。它们虽然身形庞大,但并未改变群居的习性。一个蚁巢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蚁后,若蚁后的性命遭受威胁,兵蚁们就立即全体总动员,扑咬所有气味不同的入侵者。如果你不小心被子弹蚁咬到手背,那么你的整只手臂会麻木几个小时,甚至昏厥。物的鲜血,属于双翅类昆虫,是虻和蝇的近亲。蚊子有几千种,但只有雌蚊才是吸血鬼,因为它们需要培育下一代,需要更多的营养物来维系繁衍。饱餐一顿后,雌蚊必须在三天内找到最佳的产卵地,否则它们的生命将很快消失。

不同种的蚊子所需的产卵地也各不相同,有些蚊子会在潮湿地面产卵,有些则在水面漂浮物上产卵……在水乡泽国里,新生代蚊子会健康地进入第二发育期――即幼虫期,这些未成熟的有机体以原生物及藻类为食,然后幻化成为可活动的蛹,再然后,就破蛹而出,浮出水面,几小时后即可展翅飞翔。这些柔弱的小生命,因为独特的饮食习惯,夺去的人命远远超过狮子、老虎、熊、鲨、鳄等所有凶猛动物夺去的人命的总和。

血液是传播病毒最迅捷的载体。蚊子的针头四处吸血,未经消毒又叮咬下一个目标。它们也不挑食,不管是人是猴是猪是豹,只要有血,一律被视为美味佳肴。因此,它们很容易在不同种的动物之间来回传播病毒。疟疾是蚊子最直接传播的疾病,其他很多致命疾病也都是拜蚊子所赐。

马 蝇

马蝇跟人类也有染,因此也叫作“人类马蝇”,其繁殖习性在昆虫世界里最为怪异,它会选定一个可能的目标――某个人,守候其侧,静待前来吸血的蚊子。蚊子飞近目标时,“人类马蝇”会飞到半空中拦截,与蚊子缠斗,同时在蚊子的腹部产下8~10个卵,然后释放蚊子。几天后,当蚊子再吸食他人鲜血时,寄生的蝇卵就会落到人类体表,并钻进寄主的皮肤。马蝇的幼虫――蛆就在寄主体内安营扎寨,以寄主的结缔组织为食,造成溃疡似的肿疮。当幼虫长到约摸杏仁大小时,便会爬出来,掉到地上,进入它的下一个生命周期。

黑寡妇蜘蛛

恶名昭著的黑寡妇蜘蛛令人不寒而栗,它所蕴含的毒素比响尾蛇还要厉害15倍。黑寡妇蜘蛛是属于小提琴科的蜘蛛,在澳洲它被称为红背蜘蛛,在南非被称为鞋扣蜘蛛,只有在美国才被称作黑寡妇。

体型比雄性大三倍的雌蛛,蕴含剧毒,其辨识特征就是巨大的黑色身躯,还有其腹部独有的沙漏形红斑。一般而言,被黑寡妇攻击如同细针刺过,几乎没有感觉,约一小时后毒性就会发作,导致胃部肌肉僵硬,局部出汗。在黑寡妇抗毒药物研发出来之前,约有5%中毒者都会不治身亡。

黑寡妇一般出没于偏僻地区,或者垃圾堆、废旧建筑中。它们织出的丝网异常坚韧,弹扯时会发出声响,如同琴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寡妇蛛丝甚至被用作步枪瞄准器的十字标线。

悉尼漏斗网蜘蛛

著名的黑寡妇还不是最毒的生物。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岸的悉尼漏斗网蜘蛛,才是世上最强的毒物。被它轻咬一下,即可令一名成人在一小时内丧命,这种易怒的生物堪称最具攻击力的蜘蛛。悉尼蛛释放毒液的器官,是一对富有弹力、足可穿透皮靴的尖牙,它需要昂首挺立,才能露出毒牙向下猛咬。被咬之后,毒液会迅速蔓延,令患者产生痉挛性的瘫痪,最后进入昏迷状态。毒入呼吸中枢,患者终将窒息而死。

蚂蚁与蜜蜂篇8

“精密”数学家:蚂蚁、蜜蜂、蜘蛛

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蚂蚁终日奔忙,虽辛劳,但很少做无用功,比如当蚂蚁有了自己的行动目标时,从此地到达目标的行程总是最短。再比如,搬动体积成倍的大、中、小三块食物时,分工搬运这三块食物的蚂蚁数必然成倍分配。因为蚂蚁很小,常须发挥团队效应,所以派兵遣将要有严密的数学头脑。正是长期的生活磨炼,使得蚂蚁计算本领首屈一指,享有昆虫“数学家”美誉。英国科学家亨斯顿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死蚱蜢按4∶2∶1的体积切成三块,当蚂蚁发现这三块食物后,分别聚集在食物边的数量恰好也是4∶2∶1。

蜜蜂的数学识记能力,比蚂蚁差不了多少,难怪有句俗语叫做“蜜蜂小,能为王”。每天,蜜蜂中的“侦察员”,飞出去侦察蜜源,回来后用特有的“舞蹈语言”报告花蜜的方位、距离和数量,于是蜂王就分派不同数量的工蜂去采蜜。奇妙的是,它们的“数学定位技巧和蜜源报告”相当精确,派出去的工蜂不多不少,恰好都能吃饱,保证回巢酿蜜。两名德国昆虫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蜜蜂不仅会计数,而且还能根据地面变幻的标志物及顺序判断方向和位置。起先,他们训练蜜蜂到距蜂巢很远的一个盛有糖浆的饲料槽中,去吸食糖浆,一路上没有设置明显的定向标记物。随后,实验人员在蜂巢到盛糖浆饲料槽方向的线路上放置了一个高大帐篷,然后不断增加帐篷数量,而且在相邻的帐篷间再放上另一个盛有糖饲料的料槽。结果发现,大多数蜜蜂仍飞向远离蜂巢的那个饲料槽。可见,大多数蜜蜂在采蜜时,会记住已侦查到的蜜源周围的树木、灌木丛、花坛及其他天然固定标记的数量,数学记忆水平是一流的。

蜘蛛堪称“几何天才”,它能控制昆虫的数量。蜘蛛结的八角形“八卦网”,既复杂又美丽,人们即使用直尺或圆规,也难画得像蜘蛛织出的网那样匀称、那般鬼斧天工。

尝毒预警天才:长颈鹿

在南非草原上,身高达5.8米的长颈鹿伸着长脖子,可以吃到驼刺合欢树冠上的叶子。驼刺合欢也不是随便欺负的。它的防御措施也不一般,在叶子间会慢慢长出5厘米长的像钢针般的硬刺,这些刺实际上是变态防御叶。长颈鹿顺“叶子”而动,也来个彻底武装,它的舌头、喉咙、食道和胃壁都渐渐长了厚厚的皮制“铠甲”,就算吃下去几千克图钉,也不会受伤。

长颈鹿在吃这些带针的叶子时,从不垂直对着树枝下嘴,而是活动下颌从侧面捋着吃,这样只接触刺的侧面而不会碰到刺尖。因长颈鹿的舌头长而窄,舌尖可以灵巧地卷住薄薄的叶子,并把刺从叶子中挑出来。

驼刺合欢看“硬”的不行,就来“毒”的。一旦发现长颈鹿开始吃叶子,不出10分钟,驼刺合欢就开始在叶子里生产出一种毒素,若长颈鹿吃的量大可以毙命。不少羚羊,就因为啃吃驼刺合欢的叶子,痛苦万分地死去。长颈鹿是聪明绝顶的动物,在羚羊不断死去以后,想出了对策。长颈鹿吃驼刺合欢树叶从不贪婪,在一棵驼刺合欢上啃叶子的时间,绝不超过10 分钟,一旦尝出毒素的苦味,它马上踱向下一棵树。然而,驼刺合欢也不是无能之辈,鉴于长颈鹿吃树叶的改进方案,它也和同类约定了报警气味,并经由风的传递向附近的驼刺合欢发出信号:“注意,敌人来了!开始放毒!”

若是顺风,50米内的其他树收到警报便能行动,5分钟内就释放毒素。当长颈鹿走去被报警树那里吃树叶时,甚至1分钟不到就得草草收场。没吃饱的长颈鹿,只好再往前走。长颈鹿一旦发觉嘴里的叶子变苦的速度加快,就会反其道而行之,逆风去找难以收到警报的树。若恰好哪天没有风,长颈鹿会快速跑到50米以外,逃离气味警报区域去啃树叶。长颈鹿与驼刺合欢“斗智”水平,令人啧啧称奇。

神奇化学家:貂熊

在大兴安岭的高寒林海中,栖息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珍稀动物――貂熊。这种动物,人称“身穿毛裙子的飞熊”,因繁殖力低下和多层次捕杀,时下的数量稀少。

貂熊,外形似熊又像貂,头的前脸儿有点儿像狼,嘴岔较长;身长约一米有余,披着浓密的毛,其强壮的身躯绝非狼可比,介于黑熊和狗獾之间;而蓬松的大尾巴,又与紫貂别无二致……貂熊特贪吃,其拉丁学名的原意就是中文“贪吃”二字。它不但长相特别,而且智力非一般动物能比。在动物园,很少有它的身影,说它是“独行侠”倒十分贴切。

貂熊本领高强,不仅会游泳,还会爬树和纵跳。使用埋伏袭击技巧,对它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脚宽体轻的貂熊,还善在深雪上奔跑;而身重的有蹄动物,在深雪区因蹄腿下陷,难于奔跑,貂熊便有意将猎物赶到深雪区,以扬己所长。更为奇妙的是,貂熊还会辨认猞猁的脚印,沿迹尾随,勇夺猞猁捕到的猎物。貂熊甚至还敢钻进猎人的帐篷,偷走猎人的粮食、肉类和捕获的动物。

貂熊还有一样超级“化学武器”。貂熊的臭液里,有特殊臭味和麻醉液成分,可麻痹人和动物的神经中枢。貂熊的“化学武器”,就生在部位,平时储存,若同尿液和屁一起喷出,绝对令所有生物难以忍受。貂熊常用臭液保存食物,吃不了的食物撒上点臭液,无须遮掩,绝对丢不了。貂熊饿到极点,会用臭液划个圈,圈内的小动物闻到这种气味,就像中了魔法一样站在圈中不敢乱动,乖乖受死。圈外凶猛的豹和狼等,竟不敢冒然跨入“禁圈”去争夺。如果豹和狼不管那一“套”,貂熊干脆在臭液圈上打个滚,使臭味遍布全身,对方被熏得晕头转向,不得不打着喷嚏退避三舍,更别说下口争抢或吃了。

“懂物理”的飞行家:鸵鸟、大雁、丹顶鹤

鸵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有人说它因翅膀退化了不能飞。如果鸵鸟长着一副与身体大小一样比例的翅膀,它是否真能飞起来呢?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按体长与速率相比较,燕子的最慢滑翔速率大约为20km/小时,鸵鸟的最快奔跑速率大约只有40km/小时,而鸵鸟的体长大约是燕子的25倍,即使鸵鸟有足够大的翅膀,因起跑速度不够,从这一点上看鸵鸟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而像麻雀这样的小鸟,从枝头跳到空中,只需用翅膀拍打一两下,就可以飞起来。像天鹅这样大的飞禽,则首先要沿着地面或水面奔跑才能飞起来。同理,飞机起飞前,要在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后,获得足够大的速率才能起飞。

大雁也是相对较重的鸟,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那些有劲的大雁一般排在最前面,在它上下扑扇翅膀的时候,翅尖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长途跋涉的小雁和老雁就不会掉队。由于头雁扇翅的作用,带动气流,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雁群飞行时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雁群排成“人”或“一”字形飞行,可使后面的雁群飞起来很轻松,不必很多次休息。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丹顶鹤也是“很懂”这个物理道理的,它们迁徙时总是成群结队排成“人”字形迁徙。

侦查通讯专家:响蜜鸟

蜜獾和响蜜鸟,绝对是一对好搭档,它们共同组成了“捣毁专家组”。蜜獾平时最喜吃蜂蜜,是野生蜜蜂的头号敌人。它牙齿锋利,前爪粗硬有力,适于挖土、爬树,专捣碎蜂巢。它皮肤坚硬厚实,毛既密粗又深厚,不怕野蜂蛰。而响蜜鸟呢,身为侦查专家,平时总是忙于寻找野蜂巢,它所感兴趣的不是蜂蜜,而是组成蜂房的蜂蜡。但要让它把蜂巢弄破,它却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只好找蜜獾当帮手。

野蜂常把巢筑在高树上。一旦目光敏锐的响蜜鸟,发现树上有蜂巢,便马上扇动翅膀,并发出“哒哒”声;一听到这种呼叫信号, 蜜獾就立即钻出洞来, 在响蜜鸟的带领下向蜂巢跑去,快速地爬上树。而响蜜鸟,则在一旁静静等待蜜獾把蜂巢咬碎,赶走蜜蜂,再一点点把蜂蜜吃掉。当蜜獾美餐一顿离去后,就该轮到响蜜鸟享受蜂房里的蜂蜡了。在响蜜鸟的嗉囊里,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 这些菌类能分解蜂蜡,把蜂蜡变成可消化的营养物质。

当地黑人发现这个秘密后,也经常把废弃的蜂蜡送给响蜜鸟。响蜜鸟知恩图报,它也会把人引到有蜂巢的地方。于是,响蜜鸟和黑人也建立起了“甜蜜的友谊”。

上一篇:参赛作文范文 下一篇:杨贵妃安禄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