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范文

时间:2023-09-17 15:54:10

情书

情书篇1

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团成立于2000年8月,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酒类流通行业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白山方大”可谓“名声在外”,但是更多被人们称颂的是,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宁凤莲多年来倾心慈善事业所流传开来的美名。

白山方大集团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企业发展,员工富足,回报社会”的发展定位,历经10多年的艰苦创业,创新发展,企业经济实力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2010年初,“白山方大”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面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卓著业绩,省人大代表、董事长宁凤莲深有感触地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帮助,作为一名企业家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党、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那一刻,他想到的只有孩子

2004年金秋时节,白山方大集团在白山市政府广场举办了大型的捐资助学献爱心行动。在活动现场,宁凤莲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期望,一次性资助贫困学生50名,在当地产生了极大反响。

2010年秋,白山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袭击,白山方大集团下属多家分支机构因受洪水威胁而频频告急。然而,洪灾面前,宁凤莲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育林孤儿院和卫国小学那些孩子:他们的生命安全是否有保障,吃住条件怎样,学习会否受到影响。当从电话中得知孩子们生命安全无虞时,他一颗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洪水尚未完全退去,宁凤莲就迫不及待地带领公司一班人,在泥泞中先后赶往育林孤儿院和卫国小学特教中心智障班,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并送上学校急需的抗灾物品和慰问金。在卫国小学,经过一番详细了解,宁凤莲把那些因家庭受灾而生活无助的孩子列入自己长期帮扶对象。他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亲切地说:“有爷爷在,你们啥都不要怕!”

作为省人大代表,宁凤莲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跑基层调研,倾听选民呼声。一次,在调研途中,宁凤莲偶然得知浑江区太安乡小学办学条件差,缺少现代化的教学用具。他二话没说,当即派人选购一批电脑、电视机等物品送到学校,并对该校多名特困学生及其家庭进行长期资助和帮扶。多年以后,受到资助的许多孩子走出大山,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难舍拥军情

宁凤莲少年时就有个军人梦。在商海拼搏奋斗了几十年,军人的爱民传统、严谨作风、奉献精神、拼搏劲头,一直感染着这位热血男儿,也影响着白山方大集团的经营理念、发展思路和全体白山方大人做事的风格。

在白山方大集团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拥军已经成为集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植入白山方大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在白山方大集团的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的各个时期,拥军工作始终不曾间断过。

为做好拥军工作,宁凤莲组织集团党委成员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也委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从认识上做到“抓企业发展不忘国防、抓名牌战略不忘拥军、抓诚信经营不忘共建”。每逢新春佳节,白山方大集团党委都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拥军相关事宜,细化具体分工,任务落实到位,绝不含糊。而今,拥军慰问活动在白山方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前夕,宁凤莲及党委一班人都要到共建单位进行慰问,为部队指战员送美酒、家电和精彩的文艺节目。除了特殊的节日外,多年来,他们坚持不定期走访部队,组织召开座谈会,畅谈友谊、沟通交流,探索“双拥”工作新路子。近年来,白山方大集团与白山军分区、白山公安消防支队、白山公安边防支队、白山武警支队、白山森警支队都结成共建对子,军企情深,犹如亲人。

2010年7月,洪水过后,白山各地都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宁凤莲仅用20天的时间,就对白山市及所辖各县区的17个驻地军警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向他们表达关爱和崇敬之情。当得知雷锋团不远千里援建白山,宁凤莲当即带领员工“追”到距市区40余公里的红土崖镇珠宝沟村,对援建官兵进行慰问,表达了白山市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

2011年春节前夕,宁凤莲冒着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再一次来到长白山第一哨,看望守卫边防线的战士们。在皑皑白雪中,宁凤莲与战士们紧紧拥抱,用最无私的爱,温暖着战士们赤诚的心……

提到白山方大集团的拥军情怀,白山军分区政委李成蛟深有感触地说:“别人拥军上门找,宁凤莲是追着拥,撵着拥,不达目的不‘收兵’。”

大爱无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宁凤莲当时正在外地出差。他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回电话,对方大集团抗震救灾工作提出要求的同时,委托公司员工把个人的捐款连同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一同带到了白山市红十字会。集团所属各单位根据他的统一部署,紧急行动,仅用一天的时间,全公司员工就为灾区捐款数万余元,充分展示了白山方大人心系祖国、情系灾区的高尚品格。此后,公司党员又捐出特殊党费2800元,工会会员捐款1500元,再次向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爱心。

2010年7月,白山地区遭遇特大洪水袭击。白山方大集团在全力组织抗洪、抢险工作的同时,积极向灾区群众运送食品、饮料、棉被等,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所捐款物就达54万元。据粗略统计,近10年来,白山方大集团共组织大型捐赠活动20余次,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达200余万元。

“人都有老的时候,他们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010年7月,宁凤莲先后两次来到白山市浑江区所辖的福利服务中心、七道江敬老院、红土崖敬老院、三道沟敬老院、六道江敬老院进行走访慰问,为老人们送去了液晶电视和日常用品。2011年春节前夕,宁凤莲来到85岁高龄的老革命军人姜成春家中探望,将4000元现金捐献给老人后,还确定专人负责与姜成春的家人及时沟通,准确掌握老人的生活情况,定期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大爱无疆,感动永驻。2011年1月,宁凤莲被白山市浑江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聘为名誉院长,同时,被浑江区慈善会聘任为名誉秘书长。2011年3月23日,宁凤莲荣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吉林慈善奖”。

情书篇2

多么好的创意,多么深厚的情感寄托。

想象和期待背后,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追忆。通信,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家书”演变史,再一次温习“一封信”背后深藏的历史传统和丰富情感。

从文明的演进过程观察,书信的演变,经历了没有文字、有了文字但造纸术没有发明、造纸术和书写工具成熟三个阶段,今天的科技时代,可以算第四个阶段。

有文字之前的书信,其实质是通过一种实物来表情达意,此类“家书”可为“实物信”,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而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书信应起于在纸张尚未出现的秦汉时期,当时的书信称为“简”或“牍”,尤其是“牍”、“尺牍”,一直是古代书信的代称。秦汉时期,公私“简牍”一般写在竹简或木牍上。为了保密,将竹简或木牍用绳捆缚,在绳端或分叉处加以检木,封之以粘土,然后上盖印章,以防私拆。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专司传递公文和军情的成熟的邮亭制度,只不过普通人家的“家书”很难享受到官方邮亭的递送。

汉以后,有了“尺素书”。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一句,是“家书”升级换代的最好证明。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有条件用锦帛作为家书的载体,然后把写成的家书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的由来。所以,李清照写“云中谁寄锦书来”,想象那一封锦书,足够华美,也足够温情。

除了“鱼”的借喻外,简、柬、札、帖、笺、素、翰、函、尺牍、雁足、雁帛、雁书、鸾笺、八行书也在古代用来称家书,其中,“雁”经常和“鱼”放在一起,“鱼雁”以称书信。所以,李清照又写“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些送出“双鲤”、等待“雁归”的日子,虽然漫长,但很美好。

关于八行书,特别值得一说。旧时人们书写家书,一般使用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毛笔书写在这八行红线之中或之上,“红与黑”的颜色配搭,使家书的书写过程和阅读过程都是一种艺术享受,远不像今天看手机屏幕那么枯燥。今天,很多雅致的文人,还常用统一印制或自印的八行书,给朋友或家人写信。典雅的情趣之外,还有一种回归传统的意蕴。

笺、素都是写家书时使用的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在笺、素上写家书;翰是鸟羽,古人以羽毛为笔。虽然后来家书的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但是,这样的材料不是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的。东汉后期,造纸术的发明,为普通人家的“家书”传递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家书”的演变,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而相对长期的历史阶段。杜甫《石壕吏》中,“一男附书至”,让战时贫苦的石壕妇人可以凭借家书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随着造纸术越来越先进,三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使用纸制信封来装寄“家书”了。

“口信”在这个阶段的历史中,也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家书”。岑参写“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种以口传信的通信方法,今天已不多用了。

现代邮政业的发展,紧随着人口的激增和人们的城乡大迁徙,催生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家书”大爆发,邮票、电报代替了当年的鱼雁、飞鸽和风筝。那个时候,绝少会有人想到,如此现代化的“家书”,会在如此短的历史中,被消解和替代。

情书篇3

关键词:书法创作;当代书法;美学;走向;写意性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30-01

从笔法、墨法、结构、章法过渡到笔性墨情,再过渡到传达书者的性情及人格,书法的艺术内涵愈加丰富,承载着的历史文化内容也越来越厚重。看似由平淡而简单的纸张、书写工具、线条、表达方式等汇集成的书法承载了中国人太多不平淡、不简单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人格映照,于是书法几乎变成了中国人表现人格的方式,甚至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归宿,至今未变。

一、书法的美学意象

首先,思维意象标示着书法艺术呈现出感性特征。通过汉字的线条线构,书法作为呈现艺术的物质载体,虽然在形式上具有绘画物象的抽象性,但依旧是直接诉诸感官的形象。线条的形象是直接的,但其中蕴含的美却是间接呈现的,通过意象表达保持书写者、欣赏者的思维感性。其次,书法艺术功能的各个环节都贯穿着意象性。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书写者必须通过意象方式表达出认识自然、体验自我,将它们转化成书法艺术。实体意象的力,加上形式意象的点画、结体、书体、品评一般意象与特殊意象,通过风格意象具体化哲学精神的艺术美学,从而全面剖析书法透过意象展现的本质。对于书法创作而言,书法的美学意象意义非凡。

二、写意性书法——当代书法创作走向

虽然有少数书家继承了当代书坛的写实性书法一派,在临摹和继承传统名碑名帖上拥有扎实很厚的功力,前中期作品带有相当的临摹痕迹,后期作品有望将原有的格局打破。但是,书法创作的主流走向很可能是写意性书法,他们反感在书法创作中过度依赖碑帖的临摹和继承,更有甚者把临摹的作品讥为奴书,且他们也反对任意书写而毫无继承。写意性书法具体是指书家在良好的传统继承的基础上能较明显地突出个人的才情和风格,书法作品拥有较强的抒情性和较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有周永健、穆棣、启功等。写意性书法创作的显著特点是在扎实深厚的继承上尽量忘记名碑名帖,依据书法美学及书法创作的规律等进行书法创作。

一是写意性书法创作要对汉字的美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仔细探究汉字拥有的美学规律,重视临摹、继承传统的名碑名帖。在临摹方法上,写意性书家结合创造性临摹和复制性临摹,在继承传统方面涉猎广泛、博采众长,而不再局限于少数几家,力图做到名家与个体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特色和艺术魅力、艺术表现力的书法风格。二是写意性书家注重体现线条的美,尤其是线条的质感,他们甚至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专门对线条进行练习,丰富单独线条的美学意象,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三是写意性书法创作重视书法的时空特性,在重视线条空间布局上更重视关照书法的时间维度,促使线条在时间维度里的艺术表现力更加高纯。四是写意性书家更注重丰富书法的文化内涵、传达书法的人文精神,通过创作书法努力提升个体的学识、品格与修养等。五是写意性书家更注重在书法创作中传达个人人格与性情、书法个人情感。书法创作致力于在书法个人情感的同时表现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

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但人们的精神依旧需要寄托,缺乏宁静的沉思和心灵的洗涤,缺乏精神重返自由的空灵境界。对于深谙书法之道的人来说,以书法为寄托精神的媒介,相信可以做到心灵的洗涤,能够获得精神自由。在洗涤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塑造人健全而独立的人格、改变并教化社会风气等方面,书法的任务责无旁贷,且书法也能胜任。

千年书法、千年艺术、千年提炼和升华,促使书法的表现内涵、艺术特质日趋丰富。书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充分地诠释出书家修养个人性情以及写意性书法创作的当展走向。至于少数现代人忽视传统,完全凭借一己想象而涂抹的书法,即所谓的嬉皮士书法,它是艺林的糟粕,势必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遭淘汰。对于学院派书法,也仅仅会以文化现象、许可而在一定的时间里存在,不会取得太大的发展。学院派书法仅仅是中国书法的形式要素跟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少部分重合,这样的艺术的发展空间狭小,也会逐渐被人们抛弃。因此,书法艺术在当代完成其拥有的艺术之外的社会功能,主要的书法艺术形式就应是写意性书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它在自身艺术价值的实现及艺术外的社会功能的发挥的基础上将引领中国的其他文化,共同组成能影响并能进一步深化当代社会精神的艺术。

当前,写意性书法在其形式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写书法艺术来传达精神实质,致力于写人之意境、抒人之性情。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书法在重构与表现人格、在陶冶与抒发性情、在净化当今社会风尚与重建当今社会秩序等方面拥有的艺术特质、艺术精神等的作用是惊人的。中国书法也将承载历史赋予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努力发挥美学视野中书法创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情书篇4

【关键词】书法 绘画 书写性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书法和书写性的关系,始终在艺术表达上产生误区或偏离。特别是现代艺术的广泛使用和元素化理解,使得书法的本意严重脱离。重新解读,深入地理解中国的汉字文明,在我们精神和趣味逐渐退化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我们有理由去保护我们的文明。笔者对此有以下三方面解读。

一、书法章法与绘画章法

以汉字结构为例,点线是书法的基本元素,而汉字又具美的结构关系,故在章法及骨力上更容易体现出书法所特有的书写魅力,同时在书法的书写过程中也更容易显示作为人本身所体现的与自然合一的内质,通常我们称之为学养、人品及内在功力的体现。

由于中国书法自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发展历程,且每个时代对汉字的处理都体现了与之对应时代的特征,从而使书法在理论及理法上更具完备性和系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离开了这种传统所积淀的厚度和完备性是很难想象的。绘画亦是如此。在中国的绘画中,应当指出的是,其是以书法为根本内质的艺术,二者在文字上所下的功夫不亚于绘画。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书画同源”。

这是因为书法作为线性艺术的本身更具抽象性,更能从线条中直接反映出人的精神意象、学养、品格、功力及天资。因此,作为线性运动的艺术,书法在本质上来讲是更具抽象性的,这是由于其在更大意义上反映了人的内在情绪需求及精神气质的表现。而作为线性艺术底质的绘画,又明显地把线和事物的抽象性格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石涛在“一画法”中所强调的动机问题,进而“一画”真正动机是人与自然合一的抽象质量,换言之,这里所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事物底质的深刻交流所灌注的“性格”。

而绘画章法是以自然结构为基础的,从自然的结构中看到书法结构,从书法结构中看到自然结构,这种循序意在不断提纯自然的要素使之转换为新的结构和力学关系。近而书写绘画的方法是这样的,当其把自然转化成一个单纯的、纯粹的意念与结构之时,书写才能奏效。这也是笔者经常在艺术中所感悟的极真切的生命意识和结构力量,那种过于综合的绘画方式势必减弱书写的本质及其意念的集中。

由此,书写性绘画的首要任务在于提纯自然的要素,使形与意达到既朴素又单纯的境界。而汉字之所以有这个特性是因为其要素是提纯的,这使得作者不必过多地考虑结构问题,而能直接深入精神及情绪本身,这是东方人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例如油画家吴大羽的画就是其书法精神的体现。其正因为具有了这种书写品质与结构意识,因此其创作出的作品似行动绘画,短、平、快,精神及情绪高度紧张,节奏紧凑而具有迸射力。吴大羽善于把自然的一切要素迅速集结而形成凝然的力构,所以其艺术魅力远远超出所谓的诗情画意,体现了自然之力和对自然生命勃发之力的崇拜。有人把吴大羽的艺术同美国画家德枯宁的绘画相比较。但笔者仍然认为吴大羽的“力”依然保持着东方人的锐敏、迅捷与深邃,是不同于无谓而狂暴的力的表现的。这是东方人对力的体验结果,这不是设计,是情境逻辑的必然结果。相信这是吴大羽式的孤独和信仰的使然。

二、书写性与结构

书写性是书法的基本品性,汉字稳定的结构和单纯性决定了书法的特质。西方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后期基本上都有书写和直抒性质在其中,说明书写综合了书法逻辑性,最终展现为书者的书意,而它的最高境界是书道。这个道实际上是指“气和意”“气”是气脉、气质,是精神灌注与自然合一的整体,“意”是关注事物的和心灵感悟的锐点。有了这个前提书写便存在。

我们感受自然首先其是活动的,而生命活动的意义是在于体验情境,汉字稳定而极美的结构关系是书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我们可以旁逸斜出造险和创造未知,但根本上是不能脱离汉字结构性这个根本的内质。当然西方人也谈结构,理论上更多的是指分割关系和几何上的概念,应该讲那是西方文化的理想。而中国书法中所讲的是“气概”“气格”,用一句话说:“气概成章”。说明结构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其既是固定的,又是不固定的,不固定是对艺术的理解问题,而汉字正是由于其自身的单纯性也就不断地给书者带来创造更大自由空间的契机和可能,进一步说明,结构也是被创造的,因此,书写性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是人格修炼过程,又是承载着自然生命力的本质创造过程。

有西方人说,书法是线条运动的艺术,是指其抽象性质,但中国文化中是不提抽象这个词的,这说明书法在书意载道的过程中实际就是一种高度精神迹化的过程。这是不可怀疑的。进而从抽象的意义上谈,书法具备两种特性:一是生命意识,二是结构力量。生命是指流动性,结构是指稳定的汉字结构关系,这两种品格包含着动静之间的关系,要相信拥有稳定结构,生命才能在这里运行。这其实就是自然的属性。

三、绘画追求书写性

绘画追求书写性,是当代文化的一种风向,说明对书写、书意的本质不求甚解,更多是当成文化元素去理解。西方的书写性和我们理解的书写性相似但不同,西方的书写是物的通畅感和律动,而我们是指人的自然,是书写自然的本意,换句话说就是“写心”,书写需要写出书者的逸气和品格,物是要消失在意境中的,进而什么样的书写称为“写”而不是描,例如中国书法一开始并不主张从自由抒发入手,而是要从正楷写临帖中体会字的端庄厚重,特别是少年期,其从开始就培养人端庄品性,这个意图很明显就是塑造人的重要性,其次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各家体会,包含着对整个生活和生命世界的交流和心得。书法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它的用墨笔力和意识是书法的具体体现。中国绘画和书法关系历来被称为“书画同源”,所以获得书写的品格实际上是一种修为渐进的过程。 (转第页)(接第页)

但从绘画总体上讲,其不可能像书法一样单纯,其重要所在是因为绘画是综合的。一个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汉字的书写是一种魅力,我们把这样的魅力称为“书写气质”。例如吴大羽、林风眠、赵无极等人,他们的文化自觉里都有这个,于是都是具有真正魅力的艺术家。他们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气息是气脉贯通、结构章法浑然一体,是真正的高品质。当然,我们也能从西方艺术家那里找到这种品质。例如罗丹晚期作品含有这种写意性,其在寻求一种流动性和虚境,特别是他的人体速写,用铅笔轻轻擦拭和淡淡的水彩着色便是极美的幻象。这时书写仍是对总体的把握,也就是书写含有简约和整体性在其中。那些偏爱琐碎的人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破坏整体,因此也不可体会其中意象的美妙。又如瑞士画家贾科梅蒂,我们在他的作品上找不到任何细节。而细节在其创造的繁复线条和整体里面。其作品在虚境中独立,在虚中浑然一体,渺茫无迹,这就是整体性。再如现代水墨画家阎秉会的文化背景是中西并置,他又极具书写气质,其书法不藏饰、不做作,朴素单纯,是真正的写。阎秉会把他的心胸意象吞并在他个性的理想中,他不描绘,他认为书写方式是修炼、合一、天成。这样其实现了把现代绘画的所有理解同书法的书写性并置成为一个整体,并把它推到一个更广阔自由的空间里,使其绘画也和书法一样,获得离心灵最近的表达。

书法的书写性是中国艺术的基础和根本,在笔墨被戏言等于零的年代,阎秉会保留并深刻地意识到它的价值存在。其文化态度彻底没有暧昧之态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洞彻和超越,其捍卫了艺术的真诚,这也必将使其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所谓“现代性”。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时、偶然,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不变的。应当讲,阎秉会所发出的感叹常常是朴素的,在其眼里“大美”永远是朴素的,也因为朴素,他的书法及绘画有具有一种天然的高贵。然而,阎秉会的优势恰恰不是追求所谓朴素,而是本真的流露。

其实就现代艺术中的书写而言,绘画的书写性已经脱离了中国人的文化结构,脱离了其本意,当讨论其文化性时,书写精神的实质已经沦丧。我国文化最根本的结构如果不存在的话,书写便是“假贩卖”。因为我们的文化结构是理想在生活里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书写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的确,在数字时代,人们对书写的意念和趣味已经有些麻木。我们的时代除了让工作更便捷、实效之后,我们丢掉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即“文化和书写的生命自觉”。如此看来,还有一个就是审美。实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花费时间为一个审美需求被看做奢侈和浪费。书写不应被看成文化元素或文化符号,也没有必要把其单独拿出来,过于放大。对于一个民族的气质来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中国人的书写在文化系统里所构筑的精神和书写的品行一样是人的品性创造,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自觉和承载。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有理由从心里对汉字精神投去最崇高的敬意,因为汉字是世界最优美的语言,而汉字的书写性又使我们在书写的精神上重新获得自由。

情书篇5

关键词: 朋友书仪 盛唐气象 唐代

一、朋友书仪源流及在敦煌写本中的分布

这里的“书”指的是“箸文简牍,以通语也”之“书”,是为书信一类告语文字的通称。书仪,即书的仪则,是对于此类文字写作的格式辞样具有典范规范性能的一种著述品目。①

古代士庶对信函非常重视,“书仪”也就应运而生了。《汉书·游侠传》中记载:“陈遵善于文辞、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这说明在汉代时期就有收藏书信佳作的习惯,其目的在于模仿和欣赏。书仪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通过记载各类书范格式,为人们撰写书札提供参考,而且通过不同时期书仪类型、重点和内容倾向的变化,可以清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

书仪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朋友书仪,类似唐人《月仪帖》,但是内容远比《月仪帖》丰富。第二种类型是综合性书仪,括序言、年叙凡例、吉凶往来、公私表疏、婚丧仪礼、门风礼教等内容。第三种是用于公务往来的表、状、笺、启的书仪。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书仪外,还有“放妻文”、“放良文”、“结社文”、“祭文”等,是提供给人们写上述文体时所参考的范文,属于广义的书仪。

朋友书仪是书仪最早的类型。“朋友书仪”集朋友间往来书札,以月为别,往返各一封,其前身是魏晋时代已出现的月仪。月仪按月为篇,叙写时景和对朋友的思念,以文辞优美著称。

敦煌写本中保留了许多唐人书仪残卷,在诸种敦煌写本书仪残卷中,《朋友书仪》是比较完整、时代最早的一种。敦煌写本中,单纯的朋友书仪在开元、天宝之后已成为过时的形式,朋友之间往来的书文,散见于一些综合性书仪中,如杜友晋《书仪》和《书仪镜》(开元末天宝初)、郑余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元和中期)、张敖《吉凶书仪》和《新集九族尊卑诸家仪》(大中时期)。敦煌的《朋友书仪》有十数个写本,它的前部是写节候用语,又称“十二月相辩(辨)文”,后部分都按月编排,12个月中都有一往一复两封书札,内容十分丰富。与以往不同的是,书仪虽然用两组月仪组成了“十二月相辩(辨)文”的内容,并且其中一组的答书还多有照抄《唐人月仪帖》的情况。

二、《朋友书仪》的内容及特点

《朋友书仪》完整本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罗列节气时候用的套语,即所谓的“十二月辨(辩)文。一年的十二个月每个月该使用什么样的套语,在《朋友书仪》中都详细标,如“正月孟春”(亦云启春、首春、初春、早春、春首、献春、时寒、余寒、尚寒),“二月仲春”(春中、春景、时渐暖、已暖、月晚可云极暖)、“三月季春”(亦云暮春、晚春、时已暄、甚暄、极暄)……“十二月季冬”(岁暮、晚冬、岁冬、晚寒、极寒、严寒、凝寒)等等。写书札的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时节,选用不同的词语。第二部分即提供给写札书人参考的书仪正文,除去月和十一月没有复文外,其他月份均有往复书札二通。另外,在每个月往返书札中,有些典故还专门加以标注。如七月往信中的“王连分而两绝”,就有近三百字的标注。这些对往复书札中出现的小典故进行标注,亦是《朋友书仪》的特点之一。第三部分是按十二月顺序排列的往返书疏,但比较简略且文中无小注,主要供一般人通信使用。

《朋友书仪》是敦煌写本众多书仪卷中较为独特的一种,以每月往复各一通书札专叙友朋思念渴望之情,文字优美,感情真挚。周一良先生在谈到朋友书仪的特征时说:“一、书札中心思想都是叙离别之情的,与索靖《月仪》相同,全部涉及其他书仪中日常交往或庆吊方面。二、文字比较优美,带感情,不像另两种类型,特别是第二种类型书仪(按:指吉凶书仪)那样尽是枯燥的套话。三、生活及时代气息甚浓,一读即感到是当时远在西陲的游子所写书信。”②

三、《朋友书仪》所体现的盛唐气象

《朋友书仪》主要以十二月的往复书为主,唐代朋友书仪以边塞游子写给中原友人居多,主要叙离愁别情,其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盛世气象。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儒学鼎盛,士人交友之风盛行

儒家最初对朋友关系的认定仅限于同门之间学问道德的修习,《论语》郑注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③《论语·学而》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说的是学习和交友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孟子·离娄下》曰:“责善,朋友之道也”④,《礼记·学记》亦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有而信其道。”⑤宋明学者朱熹认为:“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唐代是儒学鼎盛之期,也是科举盛行之时,故对朋友之交尤为重视。这时朋友人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科举为主旨的“同年”“同门”之间及主司之间结成的“门生关系。唐代士子之交,往往以学问的切磋和道义的崇尚为准则。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士人崇尚仕途的风气也熏陶了唐人乐友好友的交友之道。如《唐摭言》中记载:“刘虚白与太平裴公早同砚席。及公主文,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帘前献一绝句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着麻衣待至公!’”⑥“长孙籍与张公旧交。公兄呼籍。公尝讽其改图。籍曰:“朝闻道,夕死可矣!”⑦另据《嘉话录》载贾岛在长安骑驴推敲“鸟宿池边书,僧敲月下门”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但没有降罪,反而与之成为文字之交。

唐代是个开放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士人士人喜好遨游四海,广结天下之友。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二者同为诗坛泰斗,初次相遇在洛阳,之后结伴同游,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有白居易与元稹,“白少傅局易与元相国稹友善,以诗道著名,号元白。其集内有哭元相诗云‘相看掩泪俱无语,别有伤心事岂知。想得咸阳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⑧“龟蒙幼精六籍,长而攻文,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为益友。”⑨

由此可见,在繁盛的唐朝,交友之气盛浓。《朋友书仪》作为朋友间相互信件往来的范本,在唐朝时期盛行与其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联。

(二)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朋友的盛世情怀

从隋初到唐中后期这一百多年里,《朋友书仪》被运用到各种人际交往的场合中,但是开元天宝之后《朋友书仪》不复存在,仅在敦煌杜友晋撰《书仪》及元和中郑余庆撰的《大唐新定吉凶书仪》及大中时张敖撰《吉凶书仪》和《新集诸家九族尊卑书仪》等综合类书仪中可以找出个别朋友之间往来的书疏范文。如吉凶书仪中的“四海”类往来书仪:“四海吉书仪五首”之“与平怀书”云:“王事之余,想多暇豫。”注云:此之词理,随事制宜;至如奇赏逸趣,风烟琴酒,不可论言,任取成文耳。⑩

这里用“四海”一次涵盖天下朋友,范围广大,体现出大一统时期唐代的海纳百川的豪迈之气。

(三)文辞优美、感情真挚以及骈散并用,体现盛唐艺术之美

《朋友书仪》中第二部分,全部是四六体,用典很多,文字优美。《朋友书仪》主要为骈文,骈文产生于魏晋,盛行于隋唐。骈文本身虽多数是应用文字,但是它增强了文章的辞藻华丽和音节和谐。例如“三月季春”中写景的骈文“娇莺百啭,旅客羞闻,戏鸟游林,羁宾赧见”,抒情的骈文有“想缠绵于往日,登合韵之笙竽;情缱绻于惜时,似和音之琴瑟。”“流襟之泪,谁为申裁,慷慨之情,岂能判割。”朋友书仪》中三月写景的另一段文字是:“方今游蜂绕树,戏蝶营林,翠柳摇风,相(杨)桃影烂”,写暮春之景清新可读。同月书札中叙思念之情说:“珠(朱)颜一别,关河隔万里之欢;玉貌暂分,边塞起千山之恨;旧时花颜,托梦里而申交;昔日翠眉,嘱游魂而送喜”。骈文文辞优美,音韵和谐。还有很多写离愁别情也十分真挚,大多是借景抒情,十二月书仪无一例外的表达着思乡、思友,孤助无援的共同主题,读来感人肺腑。如八月仲秋“欢喜处少,凄切弥多。愁眉开叶里之前,结思起飘蓬之后。边城节气,春夏不殊;外邑风光,秋冬一等,时景即此,不委如何?……冲心郁气,肠断千回;泪落纵横,流襟万道。黄沙漫漫,终无寸草之苗;野泽辽辽,境乏停阴之木。”其中“凄”、“愁”、“郁”、“肠断”、“泪”,无不表达远在边关游子的思乡思友之情,让人为之动容。

另外,《朋友书仪》中用典较多,以十二月辨(辩)文为例,其中四月孟夏云:“转棹逐阳侯之波,看流避鼓鳞之浪”,出自《九章第四哀郢》的“凌阳侯之汜滥兮”一句;二月云:“月流光于蓬径,万里相思”,用苏武在匈奴中观察日月新辰的故事;六月云:“胡马长思北阙,越鸟恒顾南枝”,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使《朋友书仪》更加生动形象。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极为兴盛的时期,《朋友书仪》中的借景抒情、用典以及骈文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唐代的大国气象。

(四)疆域辽阔,体现出唐代尚武之风

唐朝疆域辽阔,疆域面积最大时期最西曾经到达咸海,最北曾经到达西伯利亚,最东曾经到达萨哈林岛(库页岛),最南至北纬18°,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对外扩张。辽阔疆域的一方面展现了唐代强大的国力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也刺激着文人士子建功立业的壮志,中原文人士子们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则反映了文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大志。

《朋友书仪》多为边塞游子写给中原友人,以寄相思之情。其中有很多描写边关的句子,如三月季春“某乙悬心塞外,驱驱役役于边州,积念思乡,凄凄骤骤与戌舸。”六月季夏“胡马长思北阙,越鸟恒顾南枝,何况他乡,能切不念。胜游滨水,望梓塞之归鱼,故往荒关,访苏生之去雁。”八月仲秋“边城日远,塞外年深。白云断晋地之书,行峦隔千山之恨。黄沙北接,地带建安。怀远西临,山连兰岭。故丰州之乡阙,新昌镇之旧都,长河入榆塞之关,遥泻接天津之浪。且兰山四月,雪落积于高峰;魏地三春,金禄虫飞而思箔。边城塞外,柳室蓬庭,朗月伴菟长游,明星共钩陈俱往。离家迢递,隔关岭之胡乡;桑梓枌榆,逐胜浪而途遥;塞念亲朋,望风波而转远。……觞杯水于塞北……但谔家之衣缨,长居兵役,别平河之南运,骤西武之般输。”十月孟冬“边城汉月,切长乐之行人;塞外风尘,伤金河之役士。”十一月仲冬“塞外鸣蝉,旅客闻而泪沥;芦中惨鹤,羁宾听而伤心……胡风切汉,马月伤贤,飘蓬卷万里之恨”。十二月季冬“晨鸟林照,光流无塞境之晖;夕菟霄临,垂影绝边城之矅。榆多役士,长悬胜府之忧;宁远行人,镇抱丰都之恨……谁谓貌从年改,身逐夕消,赴役胡乡,相思汉地。”等等,这些书仪中多次提到“边城”、“边塞”、“塞外”、“胡地”、“北阙”等,表现出边关生活的凄苦艰辛和远在边关塞外游子对中原亲友的思念,同时也展现出唐代的辽阔疆域和尚武之风。

《朋友书仪》是书仪中别具价值的一种,唐代朋友书仪在很多方面彰显了盛唐气象,因此,《朋友书仪》的研究对唐代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后世为之探索。

注释:

①杜琪﹒书仪缘起蠡测及敦煌书仪概说﹒社会纵横(总17卷),(6).

②赵平.敦煌写本《朋友书仪》残卷整理及研究.敦煌研究,1987(04).

③(魏)何晏等集解.(宋)刑晏疏《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④(汉)赵歧注,旧题(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⑤(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与恩地旧交),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⑦唐摭言(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⑧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5.

⑨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55.

情书篇6

关键词:汉字书法;实用书写;王羲之;书写科学;艺术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性标志,论文更是汉字实现今体化、走向书写科学的重要里程碑。本文拟通过中国书法的产生、汉字书写发展的历史认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评价其书写科学价值。

一、中国书法的产生及汉字迈向今体书写的历史

1.汉字书法形成的基本条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表明,汉字的最初形象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初形象一致,同属图画文字。但由于后来的文字革命,使西方的图画文字变成了以抽象符号拼写的表音文字,不再有与客观事物形象有关的表现特征了[1]。然而,中国的汉字则由于两个主要原因,发展成了具有人类文字书写最高水平的书法:其一是中国人在促使图画文字实现它简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背离象形、表意的基本属性,其二就是创造汉字书写美的工具毛笔的特殊作用。

2.汉字今体书写的萌芽表现

中国汉字真正走向书写的自觉时代是汉代以后开始的,毕业论文作为语言记录的汉字与体现汉字书写的书体,以及作为书写艺术的书法,三者分别有了各自的内涵。由于此前的篆体文字,虽然相比图画文字简化了许多,但在实用书写上仍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急需要通过革新书写技术去满足实用书写的需要[2]。时至今天我们仍能通过汉代帛、简、牍上的书写墨迹,看到这一进步的突出成就。如“马王堆帛书”、“湖北张家山汉简”、“居延简牍”、“玉门花海汉简”、“大通木简”、“武威王杖诏令简册”。这些作品大都是汉代人们社会交流的手写笔墨实物,一一都突出着书家的真性情。其中最优秀的是建武三年的《居延误死马驹册》(图1),人称“有张芝之狂,索靖之峻,开拓草书长河的源头”[3],是最早反映汉字草写的高水平作品。另外,还有同时期的“居延建武纪年简”(图2)[3],风格不同于章草,当代人称为草隶。奔逸放纵,激情洋溢。两简共14字,其中两“建”、两“武”、两“年”、两“三”等字用笔结字变化极其巧妙。篇末一个“年”字,末笔的一竖占去了大半行,既大气磅礴又妙趣横生,通篇气韵生动,简直就像今人的书写。凡此种种正是我们了解此后的张芝、索靖书法形成的珍贵史料。这些洋溢着书写快乐的作品,其实本是民间或边塞驿站日常事务者的杂记,它们不仅有着卓越的今体书写表现,更要比我们以往用来标识汉代书写形象的汉隶碑铭的《乙瑛》、《礼器》、《袁博》等作品在时间上还要早120至180余年。如上述事实可知,汉代碑铭之外的民间的日用杂写等许多书写现象,已从实用的今体书写这一主流表现上走在了汉隶碑铭书写的前面,不仅为后来的张芝、索靖以至于两晋以来的今体楷书、行书、草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更为其树立了榜样。

3.三国两晋汉字今体书写自觉发展的历史

三国两晋时期,由于在西汉不久已出现了章草,晚汉又出现了行书和今草,使篆、隶、楷、行、草多枝开花的书写表现局面得以迅速形成。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历史在这一页里汉字书写在造纸术与毛笔制造两大技术的影响下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个被史学家称作“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4],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们已清楚地认识到通过追求纸与毛笔质量来提高书写水平的作用。驾驭毛笔尖、齐、圆、健的属性,把握好书写用纸的品质,不仅对于保证书写质量十分重要,同时对于通过书写技巧表达书家精神世界,彰显书家个性与情感,更是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表现魅力。这不仅是学习书写的技术,更是探究书法艺术的科学。

有关书法的种种问题一时间成了上层文人或民间书写爱好者交流的话题,以至于清谈、著书立说中有关书法论述之多前所未有。我们通过读史发现,从汉末的蔡邕以至魏钟繇、晋卫铄以及后来的诸多大家和那些不知名的书佐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使得以马毫、兔毫表现篆、隶文字形式美的书写,渐被羊毫、狼毫、兼毫等蓄控墨能力强的优质毛笔书写所代替。

汉字书写从此走向了自由快乐的时代,甚至还有人制作了鼠须笔用于书写。硕士论文曹魏后期更由于钟繇等先锋书家的影响,之后由晋武帝司马炎设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书法博士教习。钟繇作为政权的上层人物,他俯拾众长,继前人曹喜、蔡邕、刘德升及民间优秀书写为基础的书法创举,以他与当时社会书写迥别的今体楷书面貌,为后来的卫铄、王羲之给予了启示。在这一时期的民间,在王羲之出现之前的许多简册、信札、记事等日用书写中,汉字书写已以极其活泼的面目步入了今体书写的实践历史了。无论是出于上奏应急的黄象《急就章》或是已显现章草走向今草面目的黄象《文武帖》及楼兰魏晋草书简札、楼兰行楷《三月一日帖》、楼兰草书《为世主残纸》、楼兰行楷《五月十四日帖》、晋《泰始九年木简》、索靖《月仪本》、《出师颂》、陆机草书《平复帖》、楼兰草书《济白帖》都以与当时的碑铭正书殊极的面目表现着书家的书写情绪,体现着这一时期书家们尝试今体书写的不同风格。

二、王羲之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1.王羲之所在社会的书法面貌

王羲之(303-361)生于西晋之末太安二年,他的主要书法活动在东晋升平五年(361)以前上至永和四年(348)的十三年的岁月里。在世时前后有其父王导、叔父王廙、姨母卫铄、其弟王洽、王荟,其子徽之、献之等著名书家以及众多的朝野书佐人才构成了一个今体书写的社会群体,他们无论于理论与实践都为王羲之书法的形成乃至光大给予了支持。其传世作品可从王荟的草书《疖肿》,王徽之的行书《新月》,王献之的楷书《洛神赋》、行草书《鸭头丸》、《廿九日》、《十二月》及草书《中秋》、《送梨》、《鹅群》,王的行草书《伯远》及不知名书家的行草书纸本的《王念卖驼券》等优秀作品和大量不知名书人的正书砖铭墓志等作品可了然其水平与精神。他们以其今体书写的强大阵容树立了晋书发展的主流形象。

2.王羲之书法形成的社会原因

王羲之是一位楷、行、草书全面发展的书家,其楷书作品有见继承钟繇书风的《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等。行书有见于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姨母》、《平安》、《何如》、《奉橘》、《快雪》等;行草书有见其《行穰》、《丧乱》、《孔侍中》等;草书有见其《大道》、《此事》、《游目》、《长风》、《上虞》、《远宦》、《十七日》等代表作品,王羲之以其崭新的时代面目及远超前人的书法成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我们在认识王羲之今体楷、行、草书的实用价值及其艺术形象时应当通过其社会原因认识和评价他的意义。这是因为王羲之在东晋不仅有着一个以门阀政治集团需要所形成的强大的王氏家族,其父王导是晋高祖丞相。王羲之本人更是王氏家族一致推荐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人物且至晋右将军的显贵地位。这对于实现他书法的最高地位无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晋政权偏安一方的经营环境更为王羲之从事文学艺术的专门研究提供了极其宽松的条件。在这个可以广开思想交流的社会中,探究玄学是文人们相互竞高的交际手段。王羲之本人及其家族均是世代相继的天师道徒。信道食丹盼望长生不死是当时人们高价追求的享受。为此所形成的文化在上层文人心灵深处竟是那样的蒙昧与玄妙,可求又不可至。人们受其意识支配为其相关所付出的努力可至于剔精抉微,且屡遭挫败而毫不叹悔。以此所形成的行为观念是王羲之这位持有道徒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之突出本领。王羲之从事汉字书写的创新追求是其少年时期早有的夙愿。术好专攻、业成所长。因长期受成、康二帝之不重,他直将仕途难解国家“倒悬之急”[5]的政治抱负,转变成了以“弃官”[5]为汉字书法而奋斗的热衷追求。他便游前人书法名迹,以可歌可泣的作为给中国书法史树立了一位前所未有的“书圣”形象。

三、王羲之的成就表明:今体是汉字书写科学的必由之路

王羲之书法的历史成就,既体现在他为汉字实用书写的卓绝实践中,更体现在他为汉字用笔科学作出的前无古人的实践上。他还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汉字今体书写确立了内涵中国文化精神的完美形象。这里我们可从以下议题认识其价值。

1.实用书写的领军人物

汉字实用书写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观为客观标准向前发展的。我们今天看来这是现代书家于右任先生为他的标准草书所订立的原则。其实王羲之早在他的楷书、行书、草书中已实践了这一原则。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对“字形大小、平直、偃仰、振动”,“筋脉相连”,甚至“一波、一磔、一横、一戈、一牵、一放纵……”都从书写科学出发追求审美的标准[6]。以往我们在评价王羲之书法时,只注意了他的艺术追求而淡化了他的实用标准。我们今天仍能很容易地从他的楷书、行书、草书的字例与此前的张芝、索靖、钟繇及后来的王献之取得比较,其书写规律所体现的简易与可供他人教习的师范特点,实是无人可比的。在王羲之看来,“结构者谋略也”[6],他不满足汉代隶变字体结构形象和汉隶书体的书写技巧,积极探索今体书写科学,从造字原则出发追求汉字的今体结构。以其假借、通假、改易、省简的书写建树,在楷、行、草各体中,为同时代的书家树立了追求汉字实用书写的榜样。其行书作品《兰亭序》(图3)中“领”、“固”、“俛”、“怏”等字的假借、通假运用,“揽”、“临”、“亦”、“迹”、“世”、“骸”、“将”、“於”、“既”、“所”、“取”、“抱”、“以”、“或”等占全文百分之八十以上字的改易、省简写法既方便了实用书写又暗合造字规律的创新,在今天仍是我们实用书写所追求的典范。笔者曾经从于右任先生所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字例中统计得知,其中直接选取王羲之的多达229字,其余的771个字例,则分散在100多位书家或书法研究的群体中,最多的一人也未超过120个字。此中相当多的成分也是间接取王羲之的。由此,我们在评价“标准草书”的研究成就时,与其说是于右任等民国先驱的创造成就,不如说是他们在王羲之的书写科学的历史成就上的总结、归纳和完善。对于书写科学王羲之不仅自己努力实践,更以自己的理论教诲儿子徽之、献之及他人。王羲之生前所著的《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等论著,均是用来教诲儿子献之及后学者的,并常叹自己年事近晚“恐子孙不记”[7]。

2.用笔科学与结字规律研究的典范

在王羲之看来,“用笔者刀矟也”[6]。汉字书写用笔由王羲之通过实用追求已走向了最高点。他以无白的笔法实现了中锋用笔、侧锋取势;精于使转、严于提按;有藏有露、藏露结合;有方有圆、方圆兼备;悬针垂露、“万岁古藤”[6];折剑、折钗以及顿、提、波转、应接等,既严守规范,准确把握结字规律,服务于写实记事,又追求“意在笔前”,彰显书家情怀[6],努力实践深涵表意的书写艺术理念。王羲之在其所著的《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用笔赋》等书法著作中对其思想与科学理念均有论述。其中对于楷书、行书、草书、八分结构的认识,对章草与隶书关系的分析,对实现结字平正与偃仰、欹侧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字形大小与笔画长短的取舍,更以“创临”、“启心”、“视形”、“说点”、“处戈”、“健壮”等诸多篇幅作了专论。这些重要论述一一都是指导我们今天认识、学习和研究汉字书写的科学方法。

3.汉字书写的科学与书法艺术的里程碑

在王羲之前的汉字书写发展,由于与社会、科技及书家专研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使其走过了极漫长的发展岁月。距创造这一科学体系的华夏智者的书写自觉目标,虽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是王羲之这一领军人物的不懈奋斗与同时代书家的共同努力,使之最终走向了峰巅。字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汉字今体楷书、行书形象的定立及实用记录奠定了基础。是王羲之的历史召唤着人们快步走入书写技术大开发、大发展的时代。汉字从文字表达为主的历史走进了以充分彰显书写功能、又积极实践艺术审美表达的历程。在这个汉字书写的自觉时代里,特别是今体草书的历史性突破,使其以完美的书法艺术形象走上了中国艺术殿堂的最高位置。书法家为追求汉字书写所表现的执著与狂热,是汉字对自身遵循书写规律所创造的语言载体与神奇的意象表现的讴歌和赞美;以其对汉字实用书写的有限表达与审美感受的无限拥有,带给创作者与接受者以精神享受;以创造者的快乐书写与接受者的心灵享受共同创造了一个惟有通过汉字才能领悟、而又不可能穷尽领悟的奥秘世界。

纵观汉字书写走过的历程,我们还发现,在王羲之身后300余年,医学论文又由唐人将其用之于实用书写创新与艺术开发的实践之中,并使其更有了光大。我们应该知道这是汉字书写科学发展必然的结果。此后而有的汉字书写速度远不在西方文字书写之下,这在王羲之时代已成了定势。且汉字的表意功能却更在西方文字之上。这正是汉字实用与审美并存之所在。它不仅富有中国道家的哲学理念,蕴存中国儒家的中庸之美,更内涵着佛家的彻悟追求。欲求其有当善其无,欲通其妙当会其玄,欲谙彻悟当安空寂。所谓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色更俱图画之美丽。中国汉字书是一门只有博学才能成就的大艺术,更是一份令人向往的事业。所谓“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会通,会通之际”,方有“人书俱老”[7]之境界。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广艺舟双辑[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杨仁恺.试论魏晋书风及王氏父子的风貌[A].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3]魏天池.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Z].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

[4]宗白华.论《世语》与晋人之美[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6.

[5]房玄龄.晋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A].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情书篇7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新媒体文书 写作教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01-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已经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更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逐渐习惯于依赖手机获取各种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新媒体文书因此应运而生。中职生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新媒体文书,那么,如何让他们掌握新媒体文书的写作要求,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呢?

一、中职生使用新媒体文书现状

随着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职生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甚至与手机形影不离。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加上互联网沟通的便捷,使中职生的人际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以笔者教学的班级――护理 187 班为例,全班 50 名学生全部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使用率达 100%;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 QQ 或微信,并开通了QQ 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习惯通过 QQ、微信和他人进行交谈,喜欢在 QQ 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记录生活,寻找存在感,寻求关注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网络交流的依赖和迷恋程度很深。可见,中职生使用新媒体文书的频率很高。

不过由于中职生年龄普遍偏小,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加上认知和分辨能力不强,在使用新媒体文书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文书书写随意,不规范

现在的中职生从小生长在网络兴起和智能手机开始盛行的时代,大部分人从小学开始就接触手机短信、QQ 等,并开始写新媒体文书了。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新媒体文书写作学习,他们处在一种随意书写的状态,出现了文书书写随意、不规范的现象。这从他们的 QQ 和微信昵称、个性签名、说说、日志以及给好友说说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有的学生所用的昵称艰涩拗口、不知所云;有的在书写说说时过度使用网络语言,不管恰不恰当,盲目跟风使用;有的过度使用表情符号,经常是一堆表情符凑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有的随意使用标点符号,与现代汉语中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要求相去甚远。跟传统文书的规范格式比起来,新媒体文书书写显得过于随意。

(二)文书内容五花八门,不筛选

处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包围着,同时也成为各种信息的者,加入了自媒体时代行列。在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信息易如反掌的年代,年纪不大、分辨能力不强的中职生也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波逐流,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大多数人手比脑快,不经过认真筛选就信息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看到自认为有点意思的东西就转发,觉得无聊了就发个自拍或几个文字,要吃东西还不忘记给手机先“吃”,即先拍照上传后再吃,甚至旁边走过一个他觉得看不顺眼或是有点特别的人,都要拍个照再加一两句自以为是的评论发到 QQ 空间或是微信朋友圈……新媒体文书的内容五花八门,让人不免觉得混乱和无序。

(三)文书格调低级庸俗,不高雅

发达的网络让人们拥有各种信息的便捷途径,也许是跟风凑热闹,又或许通过这一途径为自己减压,几乎所有中职生每天都会使用新媒体文书,有些学生因此提高了写作能力,有些学生从中获得了鼓励和理解,其中的正面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相比之下,因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有相当多的学生把网络当成负面情绪的发泄地,一有什么消极情绪或是不满就在 QQ 空间或微信朋友圈随意宣泄。通过新媒体文书反映出来的东西不高雅,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四)文书质量参差不齐,不乐观

中职生普遍文化基础不好,这在新媒体文书质量上也表现得比较明显,语句不通顺、经常出现错别字、不使用标点符号或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词不达意等现象屡见不鲜,只有通过教师及时规范的引导,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二、中职学校新媒体文书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中职学校《应用文写作》这门学科中,安排了新媒体文书写作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新媒体文书的文本特征、成文特征和写作要求,并在 QQ空间、微博、微信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文书写作过程中学以致用。这是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顺应时展要求、顺应社会进步趋势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教育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特色的体现。通过学科教学,让学生正确掌握新媒体文书的书写方法,正确利用网络表情达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增强新媒体文书的规范书写意识,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引导中职生规范书写新媒体文书,这是新时期下提高中职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也是中职生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成为市场所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

二是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提高中职生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也是网络时代里人们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有针对性地引导中职生书写新媒体文书,让他们正确地通过网络表情达意,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网络意识和文明习惯,是新时期下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国家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引导中职生规范书写新媒体文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通过规范书写新媒体文书,对鼓励中职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争当中国青年好网民,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都是极其有利的。

三、中职学校新媒体文书写作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的实践和体会

(一)要有新理念

处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它有消极的一面就抵制它、拒绝它,因为它已经渗透到多数人的生活中。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使用网络,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和正确使用新媒体文书,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一个具体任务。

当代中职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以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上还是囿于传统思维和单一模式,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现象,这与有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为此,在新媒体文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樊篱,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活动,用新的教学方式贯穿始终,大胆借助信息化手段,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实用,让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活泼,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要有新形式

在进行新媒体文书写作教学时,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告诉学生这个内容要借助互联网、借助手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学校有规定,上课时学生一律不准使用手机,各个班级也制定了具体的班规条款,明确上课期间手机统一放置,调为静音或关闭状态,所以当笔者这样告诉学生时,一开始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接着又以为笔者是在开玩笑,等笔者把理由讲清楚,他们马上欢呼雀跃,争着跑上讲台取走自己的手机,兴高采烈地等待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教学计划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导入新课环节,笔者将自己在问卷网上设计的《中职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调查问卷》网址粘贴到班级 QQ 群上,让学生进入班级 QQ 群,打开链接参与问卷调查,如实回答自己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由于这与传统问卷的调查手段不一样,学生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参与教学活动,等他们提交了自己的问卷后,笔者从网络上看到全班学生回答情况的汇总数据并公布调查结果时,他们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了全班同学使用网络语言的总体情况,可以说,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形式的效果要好很多,效率要高得多。之后笔者顺势引出新媒体文书写作这一教学内容,并告诉学生先放下手机,转移到课本内容上来,等把理论知识讲完后继续使用手机练习,学生听话地放下手机,并带着一种期待的神情继续学习。在讲解完新媒体文书写作相关理论知识后,笔者根据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理,布置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以“校园的美”为主题,选取校园里自己认为美的人、事、物、景、现象等内容,写一则不少于 200 个字的说说,并配上相应的图片。这种利用信息平台交互功能进行作文的方式,摆脱了传统写作工具―― 纸和笔,借助智能手机来操作,完稿后即可发表在网上,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再次拿起手机,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比平时高了很多,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无疑是创新教学形式带来的结果。

(三)融入爱的引导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书写新媒体文书,其实也是学生抒感的过程,相比传统作文,这个特点更加明显。因此教师要融入情感,用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巩固既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有正确的情感指向,让两者结合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布置“校园的美”这一道练习后,笔者也随堂写了一则描写校园景色、抒发爱校情感的说说,并配上不久前在校园里拍下的一张枫树的图片。在 QQ 空间上成功发表说说之后,笔者用屏幕快照的方式将说说截图,然后将图片发送到班级 QQ 群里,学生直接在群里看到了笔者发表的完整说说。看到教师带头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的作业陆续完成并相继传到 QQ 群里,因为首次用这样的方式提交作业,大家成就感十足。而且由于作业是在 QQ 群上提交的,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自己也都能发现,这时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抓住点评这一重要环节,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属于理性用嬷识总结的同时,还要走进学生在说说里所传递出来的情感世界,用爱心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巩固新媒体文书的写作知识。比如,肯定书写规范、情感表达合理、图片搭配得当的学生,指出格式不规范、情感表达不恰当、错别字等问题,让大家进一步明确新媒体文书的写作要求。整个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有效课堂就此形成。

(四)体现正能量

中职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只会追星娱乐、沉迷游戏,他们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问题,关键看教师怎样有艺术、有智慧地引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平台,不要在公开的社交平台上宣泄负面情绪,不顾新媒体文书的写作要求随意书写。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性表达情感,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新媒体文书的社会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个人力量。

有效课堂的形成途径很多,新媒体文书写作的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拘泥于以上这些。只要不断探索,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情书篇8

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生态的变化,书法面临着如何参与当代生活、当代文化建设和培养后继人才的现代转型问题。

书法至简,笔墨纸砚;书法至繁,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中小学校里,书法教育的“边缘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探求切实而有效的途径,让书法教育走进课堂,融入基础教育,这不单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所需要,更是关乎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书法教育的尴尬

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苏士澍、欧阳中石和王明明提交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剖析了中国传统书写技艺被严重轻视的现象,提出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当代文化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这一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再一次引发在中小学校加强书法教育的讨论。

三位政协委员根据一次专题调研的情况指出,目前,90%以上的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上不再设立书法课。一般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职。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汉字书写有更加边缘化、甚至有被逐渐取代的倾向。

教育部对“两会”提案的回复是:考虑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对汉字书写硬性增设课程持谨慎态度。目前小学一至三年级有写字课,主要是硬笔书法,四至六年级是毛笔书法课,每周一节。学校课程设置为三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写字课为地方课程,也就是说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不少学校因此“自降标准”,令书法教育形同虚设。

其实,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教育部2D02年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就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的标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理应受到重视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校里“溜边走”的边缘化境遇,依然存在。

意义理解的偏差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同当前教育的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家长心中,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与此相关的主课和涉及推优、特长的奥数、艺术等知识、技艺的培训受追捧,其他课程明显被冷待。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还缘于对书法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发生偏差。北京景山学校书法教师龚学勤说,书法并非简单等同于练字,它对孩子心灵、性格的塑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且前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量的传授,艺术课特别是书法的分量显得轻了。景山学校有重视书法的传统,每天上午眼保健操后,有15分钟的写字时间,他们的经验表明,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让孩子受益终身。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从小学教育就应开始正式学习书法,中学、大学都要有课程。书法艺术的学习不是单纯知识性教育,同是书写,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境界,最终对人的审美、性情、素养会有很好的提升。”

去年教育部主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国书协担任专业指导,初选参赛学生人数达千万,可谓盛况空前。这说明,提高青少年对书法的关注、了解以及参与的热情,是书法人才传承与培养的必经途径。

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钢笔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之时,鲁迅曾在杂文《论毛笔之类》中,曾与持“国粹渐就沦丧”论点的周作人作过一番有趣的讨论。他提出,别把钢笔和毛笔分个高下,传承文化才是要意。

但就是这个“传承文化”的“要意”,现在已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在电脑普遍使用的今天,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经常用电脑打印,汉字书写和教育遇到的挑战不言而喻。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介绍说,从中国学习了书法的日本,把书法作为“国魂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书法教育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但培养认真、严谨的习惯,同时传输知识、陶冶性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相较而言,我们的书法教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

赵长青说:比申遗成功更重要的是书法的传承与保护。学习书法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书协提出“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响亮口号,并围绕这个主题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四届。这项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中小学校抓好书法课的积极性。

上一篇:有一种青春叫高考范文 下一篇:描写草原的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