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7 00:42:57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1

七夕穿什么色衣服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朝气的女孩,这种跳动的大波点,会让你的朝气更加旺盛。就好像是太阳女神一般,充满光明。这种红色与白色的拼接,还有中袖设计以及黑色蝴蝶结腰带的装饰,想必可以让你成为当天的宠儿。这一款百褶连衣裙,出门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一双细跟的高跟鞋,这样会让你的美腿变得更加修长哦。

在约会的时候,穿衣风格一定要跟自己平日穿的差不多,不然会让你全身不自在,那就失去了约会的乐趣啦。这种白色中袖设计的上衣,搭配上黄色半身裙,色彩给你视觉冲击,不知道你是否会喜欢呢?这样的搭配,让你在众人中轻而易举的就能够脱颖而出。

关于七夕节的古老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的笑话小故事1、七夕礼物

老婆:“老公,七夕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啊?”

老公:“那你得问七夕呀!”

2、卖炭翁

老师:白居易《卖炭翁》中“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表达了主角关注低碳理念和对全球变暖的忧虑。

3、好茶叶

小明出门前把红茶、绿茶、菊花茶混合装入保温瓶,结果开车途中正好遇到交警临检。

警察:“你那瓶装什么东西?”

小明:“什锦茶!”

警察:“竟敢骂人!下车!”

4、富豪的攀比

“同事炫耀他老婆的妹妹的老公身家过亿。”

“你也可以跟他炫耀你未来老公,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从上往下看2秒就找到他了。”

“是谁啊?”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2

一、创造生成要信心

语文高效课堂尤其不能“强加”,如果教师总想把预设的教学内容一字不漏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成”,扼杀学生的创造力,那就会无形中缩小课堂空间,使知识内容达成受制。

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中,笔者曾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兰芝被休离开夫家时,不是一般妇女惯有的表现“一哭二闹三上吊”,却是对自己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读书贵在感悟,从这段刻意烘托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请用一句简要的话来概括。结果让笔者很意外,学生在利用不到五分钟的阅读与思考后,每个人都写出了一句格言般的感悟:

――跌倒了也要爬起来笑着哭。命运再不济也要爱自己,也要活得有尊严。即使全世界的灯都灭了,也要相信坚强便有光亮。女人如花,即使不能美丽绽放,也要学会优雅凋零……

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这不是预设的教学内容,却彰显了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办法。

二、体验展示要放心

语文高效课堂要拒绝“包办”,教师用“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的探究过程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碰撞,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能力素质养成受制。

有教师教学《迢迢牵牛星》,耗费大量的时间疏理每一词每一句。显然,这种“教师直接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会让学生感到吃力和乏味的。文学评论家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请同学们品读本诗并思考,哪些词句份量很重?重在哪里?用任务驱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是另一番灵动的情景。

三、问题设置要用心

课堂提问环节中,问题是多元的,因此问题的价值有时就决定课堂的效率。

有教师在《迢迢牵牛星》教学导入中就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吧,请你谈谈这个故事。结果学生极为活跃,最终用时7分钟。在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中,可能对“牛O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差别,但肯定是大同小异,因此这7分钟用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代替:“牛郎织女的故事流芳千古。”

也是在这个课堂上,有教师设置了另一个问题:“牛郎织女”每年只能见一次,他们该不该坚守在一起?学生纷纷表达观点,形成正反双方激烈辩论,用时12分钟。这是一个无效的教学活动,假如认为牛郎织女不该在一起,那岂不是消解了“牛郎织女”爱情的经典性?

高效课堂鼓励问题探究,但一定要用心思考你设置每个问题的用心何在:是关注学情的必需,还是理解文本的必要?关注问题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

四、目标定位要准心

在《迢迢牵牛星》教学中,有教师设置一个探究问题: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与悲凉。我们怎么理解?教师引出了顾城的《远和近》和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大谈“远和近”的哲学命题。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不准确的。该解决的问题是:造成“咫尺天涯”悲剧的原因是横亘在牛郎织女面前的这条河,那这条“河”喻指什么?在天上,这条“河”喻指的是以“王母娘娘”为化身的封建家长制;在人间,“一河之隔”是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写照。这正是这篇文章的深刻主旨,是教学的重心所在。

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没有目标的定向,就没有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教学的流向。因此围绕核心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五、拓展延伸要靶心

拓展延伸是课堂的必要环节,能扩充课堂空间和内容容量。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但在许多课堂中,出现很多无效的拓展。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拓展设计:让学生讨论“我为何而活着”。“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哲学的终极命题,需要学生用一生去体验和思考。这样的拓展交流意义寥寥。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罗素的三种人生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所以我们的拓展应该触及教学核心,当有学生表达出“要有博怀,为人类尽其所能 ,当感觉个人力量微小而无能为力的时候,找到感情的寄托”这样的感悟时,我们就能感觉到这样的拓展是有效且是必要的。

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靶心”而展开延伸。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应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要“开阔视野”,就要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正如杨九俊先生说的:“不少教师上课受到许多有形、无形的束缚,课堂相对封闭;应当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让课堂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为什么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呢?很简单,课堂的学习主体――学生,就处在一个开放式立体空间点。从时间上看,学生处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处。中国的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淀,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过去”就像一个开放的宇宙,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而“未来”是学生要去的地方,是学生要去创造的地方,更是一个开放的界域。无论朝向哪一个时间,学生面对的都是无限的知识与文化的空间,既要“承前”,也要“启后”。从空间来看,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地球村,学生不可能再局限于“中国”,他们处在祖国与世界的连接点处。他们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有世界眼光。他们无论面向哪一个方向,都需要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开放、高远的视野。从生活位置看,学生处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汇点处,生活展现了远远大于课本的世界。他们无论面向哪个环境,都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所以,学生处在一个多维交叉的立体空间,这个空间是向四面八方打开的。

作家王开岭先生在《语文的使命》一文中说:“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价值观和信仰。承担这样使命的语文,怎能不向四面八方打开呢?

那么,语文如何打开呢?

学习资源要向四面八方打开。过去的教学是一本教参打天下,新信息技术革命下,网络化的技术进步又大大拓宽了资源的边界。打开教学资源的无限时空,要打破固有观念的限制,将课堂与生活打通,生活就是语文资源;将课堂与历史打通,过去与未来都是语文资源;将课堂与文化打通,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语文教育;将课堂与学生打通,教师即资源,学生即资源,积极创生资源,及时捕捉、有效转化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课堂可以打开的方向是四通八达的。只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打开资源之门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创生更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从人的发展的基点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整合、运用打开的资源,成为创造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课堂更具创造的活力。

思维之门要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有了思维才有生命力。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维的机会,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回答,但每个学生都能有思考的时间。课堂既要呈现热情洋溢的交流,又要有安静的思考,那是风平浪静下的暗波涌动,是课堂的另一种生机勃勃。在确定课堂充满学生的思维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思维的空间拓展开来。鼓励思维的自由,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处流连,探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打开新天地。

课堂,把心打开。把学生的闭塞之心打开。尊重每个学生,倾听每句回答,鼓励每次举手……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学习是轻松而愉快的,是收获并成长的,获得的尊重与小小的成就感能让每个学生主动打开心扉,融入课堂。把学生的向往之心打开,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都打开,课堂,才会成为充满快乐与研究的场所,语文,才会是美妙的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了解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2.通过文本语言的体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民间文化的熏陶,点燃传承民间文化的热情。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从复习旧知开始,在回顾已知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基础,将学生从已知逐渐引向未知。】

二、了解故事,感知创编的历史

1.《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很早就有了。

出示:

(1)3000多年前

“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

(2)1800多年前

“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曹植《九咏》

(3)1400多年前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宗懔《荆楚岁时记》

2.直到现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牛郎织女》有这么长。这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

3.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就叫“创编”。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内容已经了解,可是对于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却是不曾了解的。所以,课堂首先向历史、文化打开。让学生随着历史的足迹,逐渐从古代走向现在,感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发生发展的悠久年代的同时,更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气息悄无声息地扑面而来。】

三、学习故事,感悟创编中的“不变”

1.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在一次次的创编中,什么始终没变?

2.为什么这些始终不变呢?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走进这两个人物。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牛郎织女的句子,仔细读读,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牛郎织女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体悟的过程中,根据语段特点的不同,相机揭示民间故事的特点:最直白的语言、最鲜明的形象。)

4.将牛郎织女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连起来说一说,用上连词。

5.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始终不变,是这样的牛郎,这样的织女?

6.小结:所以,又有了《梁祝》《孟姜女》《白蛇传》,老百姓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人是仙,是穷是富,是贵是贱,始终要充满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七夕相会”“梁祝化蝶”“雷峰塔倒”这些情节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老百姓在创编时始终不变的愿望。其实真正不变的就是故事要表达的最美好的愿望。

【教材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自然要好好利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对于文本本身要深入地学习,将文本充分打开。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主人公,自然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只是常规的逐一了解人物品质会使人物显得单一乏味,将牛郎织女组合、交叉、相遇,就能在千丝万缕中看到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所以,将课文打开,就是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通过对比、整合、发射,将文本嚼得更淋漓尽致。】

四、学习故事,感悟创编中的“变”

1.那么,哪里又有改变了呢?

2.人物增加,情节就增加。为什么要增加这些人物呢?同桌合作学习,要说出不同的答案。

3.学生交流。

4.我都听明白了,同学们真是充满了智慧,发现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情节一波三折,想象丰富奇特,表达设置悬念……这是老百姓创编的智慧。

五、感悟“变”与“不变”,创编故事

1.同学们,我们一起感悟了创编里的“变”与“不变”,无论有多少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同学们,你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有变化吗?

2.我们也来试试吧,也试着创编一个情节。民间故事都是口口相传的,今天咱们也得口头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是为了使课堂向自己打开。无论课堂如何打开,向历史也好,向文化也好,向课本也好,最终是为了向自己打开。基于前面对于民间故事文化的感知、特点的感悟,学生应该将其所得转化成自己的言语系统,内化成言语意识与表达。】

六、总结提升

1.同学们,我们创编了一个新版本的《牛郎织女》。

2.牛郎织女从三千年前款款走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代代传承,三千年之后,人们又会读到怎样的《牛郎织女》呢?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堂课的结束意味着下一堂课的学习要开始了,从课内走向课外,只要学习,都是课堂。所以教者将这堂课再次向未来打开。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深刻了,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浓郁了,这种兴趣与认识正激荡着他们热切的心,或许研究才刚刚开始。从三千年前引到三千年后,让学生无痕之中去继承民间文化,并发扬开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4

以字词理解为基础、感悟情境为提升、字词说话为目的,以悟促读,以读入境,紧扣教材,联系图文,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得对,说得美。

【活动设计】

朗读活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表达活动:感悟夏夜星空的美丽,借助情境练习运用书上的词串说话。

写字活动:学习书上的4个生字。“女”“奶”,比较“女”字的字形;“扇”,认识新偏旁――户字旁,写好字;“丁”,帮助学生辨清字义,形象识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深入浅出解难词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

从前,有个放牛的小伙子叫牛郎,他认识了天上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织女。他们结为夫妻,日子过得美满幸福。不料天帝知道了这件事,派出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抓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牛郎赶紧挑起担子,带着孩子追赶。追呀,追呀,眼看,他就要追上织女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刹那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牛郎过不了河。夫妻只能隔着一条天河,遥遥相望。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让他们一家团聚。

(师课件出示星空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指银河),这就是当时那条天河。它由无数颗星星组成,也叫银河。到了后来,牛郎和织女就化成了天上两颗闪烁的星星――牵牛星和织女星。(指图让学生认识牵牛星、织女星的位置)

师:刚才这个故事好听吗?接下来,老师再带你们认识另一颗星星――北斗星。

(生观察星空图,寻找北斗星。)

师:知道它在哪儿吗?

(师指名说北斗星在图中的位置)

师:北斗星由七颗星星组成,形状就像一把勺子。它能帮助在野外迷路的人分辨方向。我们大声地读一读它的名字,好吗?

(生齐读。师出示词语:繁星。)

师:小朋友,这个星星你认识吗?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生:繁星就是牵牛星旁边的那颗星星。

生:繁星是图中间那颗星星。

师:(指图上所有的星星)天上这么多、这么密的星星就叫――繁星。“繁”在这儿就是许多的意思。你能读好它吗?谁能读出星星的多?

生:繁星。(声音比较轻)

师:这样读啊,星星还不多。谁能读出星星的多?

生:繁星。(声音响亮,“繁”字拖长。)

师:哇,你读出了星星的多,真棒!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二、朗读――层层递进入画境

师:刚才老师讲了这么多和星星有关的故事,都藏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想知道更多吗?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行词语?

(师出示: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生:夜晚、繁星、亮晶晶。

师:你真了不起,后鼻音读得真准确。还有谁想来读?

生:夜晚、繁星、亮晶晶。(“亮晶晶”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个同学读得多好啊!第二行词语谁想来试试?

(师出示: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dīng ding)。

师:读这排词语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人物,而且叠字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师:小丁丁(dīng dīng ),小丁丁(dīng ding),你X得哪一种读起来更好听?

生:(齐)第二种读起来好听。

师:读这类人物称呼的词语时,读成轻声,既好听,又让人觉得特别亲切。你能亲切地读出来吗?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dīng ding)。

(师出示第三、第四行词语: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

(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增加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准确吗?先同桌相互读读。

(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把每个词语都读准确了,老师还要考考你们,能不能在图中找出这些词语呢。

(生同桌合作,一人读词,一人在插图中指词语。)

师:“夜晚”“繁星”这两个词语应该怎么指呢?谁有好办法?

生:“夜晚”应该指所有的图,因为整幅图都是说的夜晚;“繁星”应该指天上所有的星星。

师:这个同学真会动脑筋思考,他说得非常棒!大家会指了吗?

生:(齐)会了。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画面吗?咱们一起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夜晚 繁星

亮晶晶)

师:老师发现读的这一行说的是夜晚,天上还有亮晶晶的星星。下一行你们读。

生:爷爷、奶奶、小丁丁。

师:你们读的这一行说的是什么呀?

生:说的是人。

师:竹椅、蒲扇、萤火虫。

师:我读的这一行说的是这些人周围的东西。

生:牵牛、织女、北斗星。

师:你们读的这一行说的是什么呀?

生:说的是天上的星星。

师:在这样一个夏天的夜晚,爷爷奶奶带着小丁丁在院子里乘凉,爷爷还给小丁丁讲星星的故事呢。

(师范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读的是一个安静的夜晚,你也来试试吧。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5

一、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

只有创造式的阅读才能使“有字书”成为激活学生写作灵感的绿色通道。

1.适当补白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处进行补白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现思想,显化情感。如教学了《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让学生补充“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中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学习了《牛郎织女》一文后,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见面的情景。而更多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行选择表达的角度,写自己的阅读体会。因为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体,他们的生活阅历、审美趣味、性格爱好的千差万别,直接造成了感悟理解的千差万别、多姿多彩。这样的补白很容易让学生的思想开出奇丽的花朵。

如教学了《秦兵马俑》一文后,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对象写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感受。学生或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或对当时劳动人民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深切的同情,或严词谴责秦始皇的残暴,或一分为二地对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诸如兵马俑之类的奇迹进行客观评价,还有的则向游客介绍了这奇迹背后的故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远比我要告诉他们的丰富、深刻、新鲜。这样的训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观点不限,学生尽可有感而发,又可随时随课地练。

2.融汇技法

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可取之处是很多的。通篇效仿,学生很难做到,可择其精华,学以致用。(1)平移借鉴。《牛郎织女》一文中围绕“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进行了具体描写,教学中先让学生以“老牛跟牛郎最亲密,最能理解牛郎的心意”为内容说话,再以自拟的话题仿写一段话。这样既能学习语言,又能拓展思维。《秦兵马俑》以过渡句联系上下文内容,让学生也写一句过渡句,并补充其他段落,从中学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用法。(2)融汇总结。如学习了不同的写人课文后,把课文中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方法归纳出来,体会不同的写法及展示的不同的人物性格: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孔子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学生进行细致比较之后,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更会主动地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刻画的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放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大海中遨游,还愁不会出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局面吗?

二、用“无字书”作桥梁,引进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用这本无字书作为桥梁,引进生活的“活水”,可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活力,进一步拓展作文题材,使作文题材变死为活,变空为实。

1.从生活中借鉴,创新习作形式

比如生活中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广告,可把这样的形式运用到练笔中。教学游记课文时,不妨让大家都来当一回广告策划,给这些景点做个宣传,写写广告语。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比较多,这样的形式又比较新颖,学生兴趣浓厚,能写出不少耐人寻味、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学习了一些写人的文章后,联系看过的《感动中国》的颁奖节目,可让学生为巴金、钱学森、詹天佑等名人写写颁奖辞。学习了《麋鹿》《安塞腰鼓》等课文后,可借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名片,请学生为它们设计一张别致的名片。

2.在生活中体验,引感共振

学生有亲身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能感动他人。教学《大江保卫战》,我们让学生联系本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时的感受,观看抗洪抢险的实况录像,唱起那首难忘的《为了谁》,去体验小江珊那九个小时的孤独无助,去体验看见子弟兵的那种如见救星般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小江珊或子弟兵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真情流露,读来让人为之动容。教学《真情的回报》,我则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所遇到的种种付出真情的事例,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下自己所亲历的一则则爱心小故事。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一曲曲爱的赞歌,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对真情的真实体验。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6

大家都知道,牛是人类的老朋友,所以其形象熟悉而亲切。从生物学角度言之,牛属哺乳纲偶蹄目草食性反刍动物,野生牛体型硕大,勇猛无比,但被人类驯化以后,个头有所缩小,性格有所弱化。从时间上考察,牛破驯化甚早。在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悠久历史中,牛以自己的吃苦耐劳、诚实憨厚赢得了绝佳口碑,从而升华为文化学意义上的近乎完美的正面形象。

牛是美德象征。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牛是勤劳的标志、高尚的象征、任劳任怨的代名词。自古以来,农耕便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在北方,黄牛犁地拉车;在南方,水牛耕耘水田;在高原,牦牛驮运货物。它们对人类无所求,对环境无奢望;不贪图享受,不计较得失。广裹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它们劳作的身影;崎岖的道路上,总能闻得它们辛苦的喘息。我们不惜用最美好的字眼,来歌颂赞扬我们这位忠实而沉默的老友。它们不仅甘于奉献,辛勤耕耘,还有其他多种价值。它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牛肉供人们食用,牛皮可制成皮鞋或皮包,牛骨可熬胶,牛毛、牛角可制工艺品,牛黄还可以入药,甚至牛粪都是上等农家肥料。

牛常为人牺牲。古代天子方伯诸侯等祭祀山川社稷,屠生灵以献,谓之“牺牲”。虽然血腥,但比之用人来做牺牲,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只有牛领衔者可称太牢,足可见人类对它们的“青睐”与“重用”。然其是否有光荣感和使命感,却未可知。

牛生性英勇无畏。冷兵器时代,有火牛阵法,在上千头牛椅角上绑上尖刀,牛尾上缚物浸油,夜间布于阵前。当今虽已进入现代,火牛阵法不能再展威力,但在西班牙斗牛节上,于斗牛士与斗牛的进退斗法过程中,人们还是能体味出牛的勇猛与刚烈。

牛曾衍生爱情。我国民间传说中,不乏派漫故事。而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见诸史籍最早,并由神话转为传说,最终家喻户晓,在民间传诵了两千多年。牵牛和织女,原是天上银河系的两颗亮星,以牵牛星和织女星为主人公的神话,可谓我国星宿神话中之硕果仅存者。到了唐代,牛郎织女传说完整形态及互为表里的“七夕乞巧”习俗,终于成熟而定形,一直流传至今日。而老牛成全和推动了牛郎织女的爱情,堪称无名英雄。

牛乃始祖化身。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日任姒,有蛴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与黄帝并称我中华始祖,而炎帝却是牛首,足以说明牛在先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牛曾孕育文化。由于牛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受到先民的垂青与重视。在成语、俗语中,带“牛”字的也不胜枚举,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刀小试、牛肥马壮、气壮如牛、疤丁解牛、牛衣对泣等。作为偏旁部首,以牛为偏旁的字也有很多。据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以牛为偏旁的字有44个,常用的有告、物、牧、犁、特、犟、牺、牲、牝、牡、靠等。

牛曾伴随智慧。在我国,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入秦西游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史记》有载,而东晋道士葛洪撰《神仙传》记之更详。据《神仙传-西度函关尹喜问道》,函谷关尹名喜,嗜读古书,施德行仁,损身济物,不求闻达。老子乘舆,驾青牛,叩关欲度。喜曰:“我今得见圣人矣!”即具朝服出迎,跪伏叩头,并再拜曰:“敢问神人姓氏,可得闻乎?”老君曰:“吾姓字渺渺,从劫至劫,不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皆号吾为老子。”喜于是就官舍,设坐供养,行弟子礼。于是老子尽传以内修外炼,度世之法。中有九丹八石,玉酞金液,治病养性,谷绝变化,役使鬼神之法术。喜退而书之,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喜又请教诚,老子授之五千余言,即今日所见《道德经》。老子遂自驭青牛西行而去。“紫气东来”之典,即出于此。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7

他的一生,穿越了近300年时空,来到今天。

“不许画男,也不许画女”,康熙虽勉强答应为皇家画馆造办处的中国宫廷画师开设惊世骇俗的西洋人体写生课,但抛下了这句话。

幸亏那时中国还有太监。一位欧洲画师得以引领一帮中国男人进入密室为阉人写真。

这位中国名字叫郎世宁的欧洲画师,本人也不近女色,19岁时他加入了天主教下属的热那亚耶稣会,更名为Brother Giuseppe Castiglione s.J。SJ的后缀意味着耶稣会教士将终身侍奉上帝,与女色绝缘。

他随后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及科英布拉,此间曾为葡萄牙王后及公主画像。1714年5月4日,受葡萄牙耶稣会传道部派遣,26岁的Castiglione启程前往当时已被葡占领的澳门。随船远渡重洋的,还有意大利外科医生、神甫Giuseppe Costa。翌年8月17日,两人抵达澳门。他们在当地学习中文,并为自己起了中国名字,Castiglione成了郎世宁,Costa改名罗怀中。

61岁的康熙皇帝得知一位欧洲画家到来的消息,高兴地下旨令其即速赶往北京。12月底,郎世宁抵京,并在紫禁城西北方离宫畅春园见到了年逾花甲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随后他被安排在东华门外东安门之东的天主教东堂内居住,三百年后,这里被称作王府井大街天主教堂。

这位意大利人的50年在华史由此揭幕。

成为“三朝元老”

郎世宁很快发现,在远离罗马教皇势力的中国传教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尤其是在皇帝身边。康熙也绝不答应他作为“天使”的身份存在。尤其是,“众生平等”的教义在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里绝对属于异端思想。

康熙不给他传教的机会,安排他到内务府造办处供职,这是一个负责为皇家制造文玩器物的部门。康熙令郎世宁按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画技法。每天早上7点,郎世宁须到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至下午5时。

他尝试用油画的胶状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这很难,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尝试改变中国画传统的平板画风,增加阴影形成立体感,但中国人难以接受画上的人物仅有一只耳朵的风格。

不过西洋画精细逼真的风格却深受艺术品味极高的康熙喜爱。而郎世宁在这种欧洲技巧、中式操作的无奈下也练就了独特的画风,郎氏作品中西合璧。

初来乍到的郎世宁不仅处于礼仪习俗上的阵痛期,而且正好经历了清史上最为诡异、肃杀的康熙定嗣期。郎世宁与后来继位的雍正帝胤,以及八王、十四王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包括后来继位的乾隆皇帝弘历,弘历经常去造办处看郎世宁作画。

郎世宁一生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每朝均受器重。

他70岁那年,乾隆主持了祝寿仪式,赏赐寿礼甚丰,并亲笔书写了祝词。

郎世宁病逝于1766年7月16日,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乾隆皇特下旨为其料理丧事,郎的墓碑上刻着乾隆皇帝旨谕,并在正中下方刻上汉字“耶稣会士郎公之墓”,左边为拉丁文墓志。这是传教士的文字。郎世宁还是上帝的人。

兽头设计身不由己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决意扩建畅春园以北自己当亲王时的赐园圆明圆。郎世宁受命参与并有较长时间居住在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焦点透视画。

乾隆登基后,造办处升为“如意馆”,郎世宁被提升为首席画师。

有一次,乾隆在观赏欧洲宫廷风景画时,对画中的“水法(即喷泉)”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向郎世宁询问喷泉的构造原理,并授意寻访能造喷泉的人才。郎推荐在钦天监协助编制历书的法国人Fr.Michei Benoist S.J.(蒋友仁),并试造了一座喷泉。乾隆皇帝欣喜之余,认为洋式的喷泉配着中式的宫殿不够协调,于是在圆明园长春园北部拨出一块空地,委派郎世宁设计兴建一组西洋式宫殿,并要求蒋友仁为每座宫殿都配上喷泉。

1747年,是郎世宁在圆明园最为繁忙的时期。巴洛克风格的海晏堂是长春园西洋楼中最大的建筑,分前后楼,前楼的喷水台一座,两旁有石台两座,沿石跑梯八字展开,上为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喷水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右侧(南侧)为鼠、虎、龙、马、猴、狗,左侧(北侧)为牛、兔、蛇、羊、鸡、猪。每一时辰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一同喷水。

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对《新世纪周刊》说:“有理由相信十二生肖铜像是由郎世宁设计的。”十二生肖造型本身中西结合,以牛首为例,此牛牛角前冲,为欧洲斗牛,中国当时没有该牛种:鼠首亦然,形象违背了传统的中式鼠造型,而更像仓鼠或海狸鼠:马首造型神态则最为传神,郎世宁生平最擅画马。

此外,铜像头部为欧式写实风格,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很显然是铸造后再由人工打造而成。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精炼青铜,色泽深沉。铸造地点有可能为意大利米兰或法国巴黎,然后运回中国安装。

据说,郎世宁的最初雕像设计造型是女人,但被乾隆一口否决。

很难想象耶稣会士郎世宁的世界里“风月”是什么,他是否也身不由己?乾隆登基第二年,曾让郎世宁为后妃画像。深知宫廷禁忌的郎不敢紧盯观察,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他颇感局促不安,就问他谁最美?郎世宁答曰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每行30块。乾隆命太监核对,数量不差。

供职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宫廷绘画史专家聂崇正说,目前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郎世宁的交友、爱好的记载,更没有婚恋记载。

那些取代天使和西洋女体,位列海晏堂两侧的生肖们,就这样。不再喷水了。

从1747年到1860年,又过了一百多年。

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说,据史料记载各种喷泉建成后,汲水的机械设备还是用了些年头的,后来废弃机械改为人工提水。

原因似乎与观赏奇淫巧技会导致丧志的观念有关,再到了咸丰的母亲钮祜禄氏时,她干脆下令把生肖头部拆下来放进国库。

在长春园期间,郎世宁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职正三品。

后世的收藏品市场反映了郎世宁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之尊。2008年10月,郎世宁乾隆年间绘制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在北京拍出了1.44亿元天价,创中国收藏品拍卖纪录。

圆明园遭遇国际打劫

中国南部沿海,接触洋人最早也最多的地

方,中国人与洋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1856年,两广总督叶名琛默许广东人民的排洋行为,由此发生袭击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事件”,再加之发生广西地区未通过外交途经告知即被地方官斩首的法国神父“马赖事件”,令英国和法国组织联军对付清廷。次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俘虏了叶名琛:1858年,联军进占大沽口炮台,兵临天津威胁北京。清廷被迫妥协,签订《天津条约》,对外国公使开放北京,并共向两国赔偿军费600万两白银。

1859年,英法新任驻华公使前往北京换约并建立使馆。按西方惯例,成丰得接见公使。但清廷与英法代表在面见皇帝时“跪与不跪”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僧格林沁遂扣下巴夏礼一行39人押往圆明园作为人质,由此引来第二次英法联军入侵。1860年8月,联军占领天津:10月,占领北京。

咸丰仓皇“出猎”。圆明园陷落,紧接着连续两日的抢掠。三日后,亲王奕忻在武力逼迫下交还了关押于圆明园的人质。但39名人质中,仅19人生还,一些人疯了,其余皆受虐而死,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鲍比被囚第四天死去,尸体扔至荒郊被野狗咬得七零八落。

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此时认为,只有毁了清朝皇帝的私产圆明园,才能给其致命打击。10月17日,联军开始在园内纵火。一片火海,三日不息。随“万园之园”葬身火海的还有300多名宫女和太监。

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十二生肖的头颅在此一役后是如何流失国外的。劫掠圆明园时,英法联军曾设立“战利品委员会”,指示士兵将抢来的财物上交,聚集起来后进行公平分配。对难以运送的物品,进行就地变卖。

拍卖“圆明园”

台湾史学家汪荣祖在他的《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写道,“战利品”历经了3次重要拍卖。第一次在北京,第二次在伦敦,第三次在巴黎。大型收藏品,如玉器、珐琅器、瓷器、丝绸和钟表被运到了英法,大多被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非常重要的是,这3次拍卖都有详细的名录与清单。更遗憾的是,这些名录与清单从未对外公布过。

海晏堂十二生肖的头颅是否在这3次拍卖品之中?这些兽首到底当时是存放在国库还是在圆明园?这些兽首是英法联军抢走的还是他们购得?

负责焚后统计工作的明善在《明善奏查得圆明园内外被抢被焚情形折》中除详细记载了骇人听闻的损失情况,还在其中这样写道:“初次夷人进园焚烧尚无土匪,自二十三日以后,时有土匪进园。后经被获正法,略见稍息。其蓬岛琼台、慎修思永、双鹤斋等座,及庙宇、庭座、宫门、值房等处,虽房座尚存,而殿内陈设――铺垫、几、茶、案、椅、机、床张均被抢掠,其宫门等处虽未焚烧,而门扇多有不齐……”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是通过外国博物馆收藏的铜版画还原了十二生肖兽首形象。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馆,有一个名为“圆明园展厅”的地方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因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令人惊诧的是,在墙壁上挂着一幅印在自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上面还能认出兽首原来的位置。

铜版画上,能看到石质身躯铜制脑袋的十二生肖喷水雕塑全貌,每个生肖皆穿衣而坐:兔子摇扇、牛持拂尘、蛇在作揖、猴子提棒、猪怀弓箭。

这些文物全部来自挪威人蒙茨的捐赠。1887年,蒙茨到中国海关任职,后任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像郎世宁一样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他搜集了2500多件中国文物。

喷水与点灯的生肖

如果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当时确在国库,或侥幸存于流民之手,通过军阀地下赠送或出售的方式流失也是可能的。

是否有第二套完整的十二生肖兽首也引发过争议。佳士得拍卖行出现的鼠首、兔首目前还是孤本。史料和图片记载,中南海也曾有过海晏堂,由慈禧授意模仿圆明园于1904年建成。

建成之初,中南海海晏堂也有十二生肖兽像。在已公布的历史照片中可以发现,其十二生肖不司喷水,头像下的身子举着灯泡,一个时辰亮个灯泡。此为与时俱进之产物,慈禧也嫌机械供水装置太麻烦,灯泡在当时够摩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篇8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断想象不但可以提高其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提升 小学生 想象力 写作 灵感

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是小学生写作时必备的素质之一。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得出新的定律,最大的因素便是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断想象不但可以提高其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提高写作水平。然而,怎样通过提升学生想象力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到的。

一、利用教材,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小学生写作文,是一个由模仿到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会对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练笔机会。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结合教材,给学生指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并且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培养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嫦娥奔月》,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课文中写到:“后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后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我会在课上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后羿追随嫦娥去到月球会怎样呢?嫦娥到月球以后会遇到什么人?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学文至此,学生们带着对后羿的同情和对嫦娥的祝福展开想象,一下子思绪如潮,灵感涌现,一个有一个鲜活生动神话故事便流诸笔尖。同时也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练习写想象短文,这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我一度认为这是用时最短,最有效的提升方法。对学生实现由模仿到创造的过渡有很大帮助。

二、归类练习,授予技术,提升想象力

小学作文也分多种类型,例如:想象作文、人物描写、叙事作文、观后感、续写……就想象作文来说又分为科幻类、童话故事类、愿望类三大类。考试中较为常见的想象作文题目有“假如我有超能力”“如果给我一支神笔”“续写这个童话故事”等等。写这类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想象类的作文可以涉及到虚幻的故事,但是一定要反映出主题,不能盲目的胡编乱造。作文首先要具备人物、故事情节和来龙去脉。比如六年级上册的课文《牛郎织女》,就是一个很好的想象作文的例子。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这一段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就特别好。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们反复阅读了课文,然后在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出段落大意。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会在脑海里大体形成一个模板。这个时候,老师要趁热打铁的把这个模板指出。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方设法的打开学生思路,拓展其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设计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叙述好故事的来龙去脉,大胆构思,使故事新奇,吸引人。

三、运用修辞,丰富内容,提升写作质量

在写作文的时候,修辞手法是必须要用的。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等。这些修辞手法必须要让学生掌握。

在《牛郎织女》一文中,牛郎和老黄牛的对话是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运用拟人修辞,将老黄牛人格化,赋予了黄牛人的思维和情感,文中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将老黄牛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例如:“牛郎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用担子一头儿挑着儿子一头儿挑着女儿,一出屋门就飞了起来。”这些修辞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形象。这些都是学生们写作文需要借鉴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运用多种修辞,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能够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除此之外,我在课堂经常和学生们做游戏,比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儿”等等。游戏结束后我会让孩子们写一段小故事,叙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以此来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或者我会在课上播放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视频给学生看,比如“开学第一课”“唐山大地震”等等,然后让学生试着写观后感;以此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并且,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下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及经过,并写出从中获得的道理。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另外,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一直以来,我对学生成语的掌握程度都有着极大要求。在课堂上,我也会让学生们根据成语或者歇后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并促进学生对这些成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表演出来,这样学生会对这些成语的印象极为深刻,并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写作灵感,然而,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需要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因此,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写作文这一平台,在儿童心中播下更多创造未来的美好种子。

【参考文献】

【1】王清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经验浅谈【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12)

【2】张素杰.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0(03)

【3】欧淑群.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2)

【4】石丽环.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

上一篇:闭关自守范文 下一篇:业务员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