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剧本大全范文

时间:2023-12-05 18:24:23

小品剧本大全篇1

节奏欢快的吉剧曲调响起来,之后就是包袱不断,妙语连珠,现场观众的掌声、笑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等待评分的十几分钟,成了对吉剧演员的采访、吉剧演员展示随机应变的特长,评委、主持人、观察员对吉剧小品《非诚“误”扰》的轮番夸奖的时间。表演组评委、著名春晚小品、电视剧、电影导演尚敬给出“这是不可多见的好小品,演妈妈的演员功力超强,挥洒自如,祝福你能上春晚”的评价;观察员、著名评论人梁宏达评价“这个题材我看了特别舒服,在我们小品舞台上好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东西了”,并竖起大拇指夸饰演妈妈的演员“浪的真好”;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则介绍饰演妈妈的演员“她跟我是同行,节目主持人”,评价她的表演“亦庄亦谐”,认为她主持的吉林卫视二人转栏目《好戏登场》的收视率“有你在,肯定行”。吉剧小品的三位演员还以小品大赛为题,套用二人转曲牌,现场编词,即兴演唱了二人转小段,评委和观众和着节拍鼓掌,气氛热烈。

本届大赛从全国各地报名的400余部作品中初评选出100部作品,吉林省有《非诚“误”扰》[1]、《雨伞下》[2]和《撞车》[3]三部作品入选。通过话剧导演、表演艺术家、剧作家、高校艺术教授组成的业界专家的复评,《非诚“误“扰》杀入决赛24强。本届大赛立足于部级、权威性、专业性的定位,决赛评比的总分由创作分和表演分加和得出,今年还加大了表演分的比重。本届大赛最大的创新是作品赛和个人赛分开评选,更侧重于考验选手的即兴综合能力。

决赛阶段强手如林:有参加2012、2013年央视春晚的北京“开心麻花”团队,深圳“开心超市”团队,深圳小品话剧团,武汉说唱团,政治部文工团,政治部文工团,武警部队政治部文工团,海军政治部电视剧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广州市公安局,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云南省话剧院等。演员中明星云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扮演潘冬子、椿芽子的祝新运、刘继忠;电影《小时代》中扮演简溪的李悦铭;电视剧《辣妈正传》中扮演郑耳的徐剑;电视剧《丑女无敌》中扮演吴庸的吴其江;甚至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扮演林老爷的77岁老戏骨张先衡都披挂上阵。

由青年演员盛喆、孙忠宏、刘杨组成的吉剧新军,不畏强手,凭借李文国、张庆东的优秀编导,自己精益求精的表演和杨柏森、田立春的动听的音乐和唱腔设计,获得了现场创作组和表演组评委的一致好评,挺进六强,在南派小品和北派小品均分的北派小品三强中占据一席。

一直有小品回归戏剧的讨论[4],也有人认为“南派小品”以戏剧见长,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北派小品”依靠语言取胜,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北派小品”单在语言上绞尽脑汁,每年都面临“题材重复”、“剧本短缺”的难题。[5]

吉剧小品《非诚“误”扰》表现的是东北农村的情感生活,不是繁华都市的情感生活;演员中没有老戏骨,也没有热播电视剧明星;吉剧脱胎于二人传,是地方戏,也不是所谓的正统戏剧;上述对比结果该如何理解?

小品回归戏剧的本质应该是虽为小品,但具有戏剧性,即必须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有悬念、有人物。

认为“北派小品”是赵本山及“赵家班”等一些知名演员从东北二人转生发而来,借助语言的魅力(俏皮话、顺口溜等“东北嗑”),演员能侃会耍,只注重喜剧性和笑点的营造,恐怕也有失偏颇。

首先,“北派小品”不全是赵本山及“赵家班”等一些知名演员及其团队的作品,如吉剧小品《非诚“误”扰》。其次,注重喜剧性和笑点的营造不是坏事,演员表演传神、语言幽默也不是缺点,如吉剧小品《非诚“误”扰》中妈妈的扮演者。关键是作品是否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演员是否光靠语言对白的俏皮话、耍小机灵取胜。

吉剧小品《非诚“误”扰》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兼顾了戏剧性和喜剧性,也得益于吉剧优美的唱腔和演员深厚的吉剧基本功,而不是靠耍嘴皮子和插科打诨取胜。

在作品赛中,盛喆要在十几分钟时间里表现出春心萌动,没有思想准备情况下突然见到李书的局促不安,对李书盘问,得知李书未结过婚的意外惊喜,对李书大胆表白,对李书步步紧追,见到李书和女儿拉手后的告诫,要求李书表明对婚事的态度时的严肃,认定李书“是我的菜”时的欣喜若狂,误会解除后的失望、尴尬和后悔,经历误会刺激后的痛苦,心理、动作、表情都有巨大的起伏变化。演员凭借超强的功力,亦庄亦谐的表演,把母亲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

盛喆的三次扭秧歌(晨练归来,在李书面前显示秧歌扭得浪,认为李书“是我的菜”时的狂喜)、两次拽后衣襟(刚见李书时的局促不安,误会解除后面对墙壁不敢回头见人)都拿捏的准确到位,非常符合规定的意境。

她夸张的形体动作(如见到李书时涂口红,抢穿女儿白坎肩,给李书让座,自己落座前甩坎肩后摆,接李书花束,对李书步步紧逼)都有良好的笑果,正是因为是吉剧小品,这样的夸张表演才被允许,专家和观众可以宽容。

在个人赛阶段,由盛喆代表《非诚“误”扰》团队出战,在“角色互换练习”环节,以17票对2票的悬殊比分PK掉对手。在比赛前,盛喆对对手说:“别紧张,姐带着你演”,表现出一个优秀演员的良好艺德。

在晋级的12个选手的“画面联想练习”环节,盛喆以98.03的总分名列第七。

而代表《门当户对》团队出战的徐剑(电视剧《辣妈正传》中饰演郑耳)在“角色互换练习”环节,即以1票对18票,不敌对手被淘汰,未能进入下一轮的“画面联想练习”环节,失去争夺个人赛前12名的资格。

这表明小品表演有其独特的规律,和影视剧的表演不同。小品表演要求夸张,影视剧的表演要求写实,生活化。徐剑的失利说明他可能小品演出少,暂时还未适应小品的表演风格。

总而言之,本次大赛是成功的,形式上有创新,佳作频出。但仍暴露了创作格调不高,偏低俗,以及笑果不佳等弊端。小品的创作由其特定的规律,题材,人物,表演形式来考量小品是否成功,希望借着大赛成功举办的契机,能使小品这个已经式微的艺术样式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庆东,李文国,拉场戏 非诚误扰.戏剧文学,2011年第11期,16页

[2]汤艳庭.话剧小品 雨伞下,戏剧文学,2011年第11期,19页

[3]凤鸣.让人回味,实现“流淌”——我看戏剧小品《撞车》.戏剧文学,2013年第1期,37页

[4]张连杰,丁佳文.戏剧小品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与“天穆杯”全国第三届小品展演评委一席谈,天津日报,2012年12月26日

[5]刘莎莎.专家炮轰“本山小品”一统天下 齐声呼吁:跟插科打诨说拜拜 让小品回归戏剧性.深圳特区报,2009年12月16日

项目

小品剧本大全篇2

在这个全息、多元、异常活跃的“微时代”人们在饱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颗硕果的同时,精神味蕾也前所未有的获得了享受和满足。文化艺术界紧跟时展步伐,以极富创造性的智慧劳动缔造出一批属于这个时期的全民精神产物:“百家讲坛”、“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CCTV电视系列大赛”(舞蹈、歌曲、相声、小品、戏曲、模特、主持人大赛)、“谢天谢地你来啦”、以及央视全新打造的大型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等相继应运而出。这些栏目(节目)内容有偏于娱乐的,有重在普及民众文化知识的,也有服务民生惠及民情的。虽节目类型各异、样式迥然,但都为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审美情趣、素质修养做出了贡献。

在这里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栏目(节目)之间在不断角逐竞争之中不光落得一个欢愉民众的口碑、收视排名的成绩;其意义更在于编创过程中电视媒体人、艺术工作者们对节目质量、节目品味、节目特色等诸多艺术本体问题所做出的富有价值的思考;面对艺术手段、形式、语汇,枯燥匮乏的技术瓶颈时所激发出的求突破、敢创新的强烈愿望和热情更是令人感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正是在这样一个编创背景下于2012年9月推出了一档大型直播综艺栏目《综艺盛典》。而“微小品”这个全新的节目概念和表演舞台演出样式就此通过央视的传播平台正式地诞生并亮相于广大观众朋友们面前。

随着微小品《家有一宝》、《回家的故事》、《公交车上的故事》、《餐厅里的故事》等系列小品的播出,观众们逐渐熟悉并接受了这种轻松、跳跃、机智的舞台演出形式,一反观赏传统语言类节目或戏剧小品的审美常态,用热烈的掌声和笑声表达了对新事物的追捧和支持。微小品经受住了演出实践的检验,证明在创作上取得了初步成功,首战告捷。但从其他层面上来讲,微小品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带给人们的思考更加深远,意义更为重要。诸如:微小品和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小品大相径庭,是否还算是小品?观众传统的欣赏习惯受到了冲击,能否真正的认可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目前的节目形态是否能够界定就是未来小品创作发展的走势?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探寻......下面我们就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运用戏剧理论的基本知识试着探讨“微小品”的艺术表演形态、艺术从属本性等方面的意义。

一、微小品姓“戏”吗?

正如小说遇到微小说,电影面对微电影,传统网络信息终端不得不承认微博、微信给其带来的冲击一样。曾经的晚会“新宠”,传统语言类节目——戏剧小品,终于在热讨其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的衰式之声中迎来了它的接班人“微小品”。也许这就是历史发展不断更迭的客观规律。然而,当传统戏剧小品在面对这个自家兄弟时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惑,甚至有点不敢“认亲”。要想确认有没有亲缘关系就要求证它们之间是否具备相同的基因,即是否拥有同类艺术的本质特征。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文学系主任兼创作中心主任陆军,曾在央视小品大赛现场点评中指出:“戏剧小品的风格有正剧、悲剧、喜剧、悲喜剧等多种多样,即使是喜剧,还分轻喜剧、讽刺喜剧、浪漫喜剧、歌颂性喜剧等类型。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其表现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结构方式比较松散的、还是歌舞性较强的、甚或是融入戏曲曲艺等表现手段的要想界定是不是小品的范畴,就必须先认定戏剧小品的本质特性,看这种艺术形式是否姓‘戏’。”简而言之,陆军教授所指的就是看作品是否具备“冲突”和“动作”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元素。下面,让我们以微小品《家有一宝》(系列小品)为例,对照一下是否具备以上所说的两个要素。

老太太“明”与四个邻居老头,组成“明珠”组合在排练歌舞《最炫民族风》;她的老头儿“健”苦恼自己的脑子不好使,非让“明”出个题考考他;老两口儿的女儿领着外孙女“豆包儿”放学回家,“明”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豆包儿”没学懂的成语“真相大白”;“豆包儿”缠着姥姥给她讲《西游记》的故事;“健”用捡来的钱给“明”买了一串儿糖葫芦,勾起了“明”对她们儿时的记忆;她们在儿时的回忆中开着永远也实现不了的玩笑甜蜜的定格。这就是《家有一宝》系列微小品中其中一集作品的全部情节。

在全部的演出情节中哪里有上述所说的冲突?没有。我们再看,若将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行动划归到某个具体人物身上似乎也显得牵强附会寻不到逻辑。因为此类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就不是在“行动说”的指引下产生的,人物具体的行动并不对剧情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性格的构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以传统戏剧欣赏标尺去衡量《家有一宝》这类全新的舞台演出形式,无异于传统戏剧与现代主义戏剧之间的比照,没有意义。

既然传统的戏剧审美原则面对微型小品失去了意义,这类作品的特色及优势又在哪儿呢?观众又在哪些方面寻求审美满足呢?据笔者统计,在这个时长七分钟左右的作品里,几乎每分钟都有笑点被引爆,掌声、笑声不断。不仅仅是语言上有“包袱”可抖,还有不同的“玩意儿”不断在调节观众的神经。譬如:“网络神曲”、“流行经典热歌”、“脑筋急转弯”、“幽默笑话”、“网络In语”、“夸张滑稽的歌舞表演”等等。这些表现手段、表达方式让观众体会到轻松、时尚、跳跃、热烈、清新、怀旧等多重审美感受。且整个观赏过程观众不会关心所谓的事件、情节怎么发展,不必在人物关系中去判断纠结,不用审视节目内容距离我们生活是远是近,也不再苛求情境和人物的言行是否统一或合乎逻辑。

在微小品中编导者和观众的“最高任务”就是制造欢乐!享受快乐!在笑声中卸掉生活的压力点亮生活的智慧才是微小品的“贯穿动作”!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微小品不是戏。它已经脱离开了戏剧艺术的本体。但它又借由戏剧艺术的一些生成要素来捆缚节目自身。虽然原有的戏剧概念已不再具有传统戏剧中的功能和属性,但也为节目的结构整饬而服务。总体来说,微小品是全新的语言表演类节目,是区别于戏剧小品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艺术演出新样式。

二、微小品创作特征解读

1.微而有突破

微小品这一新样式舞台作品的产生,得益于一支热爱生活并富有创作激情的艺术团队。《家有一宝》(系列)微小品的创作核心,发起人是我国著名戏剧导演娄乃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曾在1994年至2006年连续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总导演的职务。由她导演并参与演出的小品《黄世仁与杨白劳》深得观众们的喜爱。在《家有一宝》等微小品的创作中她不仅直接参与编创、导演的工作,还身体力行亲自跨刀出演。为微小品的形成树立了实践典范,勇敢的挑起了艺术创新的大旗。创作团队中的副导演,吉林艺术学院导演系副教授赵旭以及青年编剧耿雪松等都是一直活跃在戏剧小品创作、导演、教学一线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在创作并审视大量晚会小品、参赛小品、教学小品的同时,积累了大量小品创作经验和美学思考;同时也强烈的意识到当今小品创作发展履步维艰的现状;观众对小品艺术形式的喜爱程度在锐减的现实;以及赵本山小品独占春晚熬头、本山小品表演风格“一枝独秀”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这些阻碍小品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弊病,以及对于如何突破现状的痛苦思索共同构成了激发创作全新式样小品的内在愿望和动因。

2.微而新的演出样式

微小品的演出式样不拘一格,如同连环画,又似系列连环剧。这在电视剧、栏目剧、广播剧甚至相声剧当中较为常见,可在语言表演类的戏剧作品里实则不多,可以说开了戏剧小品表演形式先河;再者,微小品嗅到了新媒介的特点,力求摆脱传统小品节奏拖沓、信息容量少、观赏情态单一的症结,力图向新媒介借鉴学习。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生活节奏高速运行。据统计中国网民已高达22.7亿占世界人口的33%。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化、智能化,早已经习惯了传播的移动性和瞬时性等特点。互联网已经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部分人群的生活方式了。 微小品利用网络、博客、微博中具有影响力的大家热议的各种素材进行电视化改编。每个段落简短有趣,节奏明快,具有鲜明的节目个性特征是微小品的另一别具一格的样式特点。

3.微中的独特结构

微小品的结构设置十分新颖。尽管它在人物和人物线路上的构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总体上它的结构的变化常常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和传统的戏剧小品结构大相径庭的。因为传统戏剧小品的结构譬如人物的发展往往需要合理性、统一性、合目的性等等,是需要符合日常生活逻辑的。而微小品的结构往往是突变的,生活当中发生会突然出现网络的东西、插入式表演等,这种结构方式用传统的戏剧样式去审视它,则是不合理的没有真实性和合理性可言,但观众是不需要去推敲他,当代观众的审美思维和意识大胆的突破了传统结构的束缚。可以说微小品借由戏剧、戏曲、曲艺、甚至网络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要素、手段,用一种当代意识进行一种新的串联、嫁接、或者说一种巧妙地融合而产生了新的舞台效应。

4.微中的独特效应

微小品的出现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娱乐精神,是百姓文化餐桌上的一道甜点,也是编创者为综艺晚会舞台精心打造的艺术品类。它的出现符合当代观众玩起来、haigh起来、笑起来的娱乐需求界定;实效、快捷、直接、丰富的娱乐节奏是吸引观众眼球定格观众思想的砝码;简单、轻松、自然亦是现代观众娱乐心态的反射。

作为一种新兴的舞台演出样式,微小品的演出艺术形态还不够成熟稳固,在创作上也属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这种形式的创作客观的讲还仅仅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士的艺术把控之内。微小品还没有权威或约定俗成的给与一个界定,所以要发展成为大家认可的艺术样式还有待创作者继续去深入开掘不断的创新。目前我们总结出的这些东西,仅仅是目前这个状态我们窥视到的影子,一些因素隐含在里面,还不是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正向我们传统戏剧小品的初期一样,到底是为教学所用还是为社会所用,大家承认小品这一艺术样式,独立起来在七八十年代实际上是经过一、二年才逐渐确立起来,那么微小品恐怕也要经历风雨的洗礼、观众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的淘洗以后逐渐走向成熟。随着微小品自身不断发展,受众面不断扩大化,势必会从官方大型演出传播平台流向民间,走进百姓身边成为娱乐大众的文艺工具。那么会不会因为门槛降低而造成粗糙甚至低俗的作品出现?会不会也步了前辈“微电影”的后尘,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成为广告宣传的傀儡?微小品的命运还茫茫未知,但能够肯定的是微小品应该在内容上、思想上以及反映社会生活问题上要不断去深化不断去拓展它的空间,才会有它的一片天地和前途。让我们在艺术创作的奋力前行中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吧。

作者简介:

小品剧本大全篇3

戏剧演出除了在艺术表达及艺术创作方面的差异外,从演出实践的角度来看,它存在着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专属特性。

(一)戏剧演出的现场性

戏剧艺术最为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演出的现场性。戏剧的演出、表达与交流是对空间有需求的。在这个空间里,由人在相对真实的布景下表演,观众可以感受到演员的呼吸,演员也可以感受到观众的反馈,戏剧表演的舞台节奏会随着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而变化,每一场的演出都有所不同。这是戏剧演出最有魅力的特征:生动的、现场的,与观众产生互动的。

(二)戏剧演出的流动性

戏剧演出的流动性很强,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剧场,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剧场……一部好戏可以走遍世界各地,近年来,在中国多城市巡回演出的引进音乐剧《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为了能满足多城市、多地区的观众需求,伦敦西区与美国百老汇的音乐剧演出逐渐形成两大类别:驻场演出和巡回演出。同一部作品因为演出团组的区别和演出方式的差异也分为不同的演出版本。

(三)地域经济与文化对戏剧演出的影响

在大型城市和中小型城市之间,更多的戏剧巡回演出会选择大型城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更多的戏剧巡回演出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在有戏剧历史的地区和无戏剧历史的地区,更多的戏剧巡回演出会选择有戏剧历史的地区。地区经济状况与文化传承决定了戏剧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

(四)戏剧演出的“小众文化”特性

在讨论戏剧演出运营之前,首先要关注戏剧创作的特征。戏剧是触及人类灵魂的,是能够洗涤人的心灵的,这是每一位观众走进剧场观赏戏剧时希望获得的真实感受,是每一个观众的渴望,也是每一个戏剧创作者的理想。

戏剧创作是以艺术家的表达作为第一位。每一部戏剧作品都蕴涵着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渴望把自己的人生态度通过戏剧表达出来。戏剧创作是个性化的,创作者与欣赏者本身就是社会的小众群体。

一部严肃的戏剧作品要酝酿一年、几年甚至几十年。一部戏剧的创作、排练及制作往往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之后,戏剧艺术家希望演出多多益善,而每个城市的戏剧观众数量有限,因此演出的场次势必无法达到戏剧艺术家们的期待,这就导致戏剧创作者的艺术热情在有限的观众面前逐渐冷却。

戏剧演出生产的投入与其他类型的大众文化产品的投入不同。在中国,中小剧场的戏剧演出制作投资一般在几十万元,大型剧场的戏剧演出制作投资基本在百万元之上,制作费高达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戏剧项目近年来也频繁出现。

戏剧生产的投入除了制作投入外,还有演出投入,每场都需要固定的成本追加。演职员的劳务费、场地的租赁费、演出设备及器材的租赁费、演出舞台消耗等。戏剧创作、制作及演出的总成本包括不变成本(原始创作及制作的投入)和可变成本(每场演出的成本)。演出收入包括演出票房收入和其他收入(赞助、政府补贴等)。为了能够让演出投入与产出进入良性的循环,增加演出场次,提高演出上座率,开发戏剧观众成为每个戏剧演出运营机构面临的最为重要的经营课题。

每个城市的戏剧观众群正随着戏剧的普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升在逐步增加,但在其增加的同时,戏剧创作及制作的成本也在飞速提升,如何在短时间内赢得更多戏剧观众,如何能建立合理有效的经济运营模式,如何将优秀的戏剧作品推广到更为广阔的舞台,这是当前每个戏剧演出制作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可见,戏剧演出是不能仅停留在一个城市里的,只有“走出去”,走向全国、全世界,才能为优秀戏剧作品赢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二、院线剧场成为中国戏剧演出的重要平台

中国当前的剧场建设为戏剧演出走向更为广阔的演出空间提供了硬件的可能性,以“保利院线”“中演院线”“万达院线”等为代表的国有及民营演出管理公司的出现,将戏剧演出从一城一地的旧有运营模式带入“新院线时代”。中国院线剧场的建设与发展为当前中国戏剧演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运营平台。

(一)院线剧场与剧场联盟的全面建设

1.新兴院线剧场的蓬勃发展

2003年至今,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32家剧院,演出及剧院管理业务已进入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并打造了华中、华北、东北、山东、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院线平台,成为综合性发展的集团化剧院管理企业。2010年中国对外演艺集团演出院线也正式启动,目前拥有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成员单位34家。

2.旧有剧场的全新组合

在中国,地方剧种的繁荣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了演出市场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由于越剧的演出市场相对稳定,江浙沪核心地区的剧场数量正在稳步增加:如杭州大剧院(杭州当地还有大型剧场:杭州剧院、红星剧院)、宁波大剧院、嘉兴大剧院、绍兴大剧院、湖州大剧院、苏州科文中心等。在江浙沪地区,由剧场组成的“东部联盟”铺设了经济有效的巡演网络,几家甚至十几家联合引进优秀剧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其中,绍兴大剧院除了剧目引进及租场经营之外,率先制作了《明星版·梁祝》,该剧在江浙沪东部联盟里演出,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之后走出了东部长三角地区,进入了西南地区、京津地区、深广粤地区巡回演出,在销售上也创造了一个良性的运转模式。

3.新兴小剧场演出的全国一体化战略

北京的小剧场数量是全国最多的,小剧场演出的场次也是全国最多的。其中,蜂巢剧场、先锋剧场、朝阳9剧场、蓬蒿剧场等一系列剧场品牌也在观众心中日渐形成。在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两个小剧场D6空间和戏剧沙龙一直是上海小剧场的风向标,与此同时,上海大剧院小剧场、芷江梦工厂、新光小剧场等一系列的新兴小剧场也成为小剧场戏剧的表演重点场地。

如果说京沪两地的小剧场众多是与北京、上海在中国文化领域里的特殊地位有关,纵观全国,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开始关注小剧场建设,其中包括改建和重建。武汉琴台大剧院早在2007年就将多功能厅改造为琴台小剧场,虽然演出数量不多,但 可以看出对于小剧场发展的信心。2010年5月大连开发区大剧院的小剧场正式开幕,旨在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小剧场剧目在当地演出,为大连培养戏剧观众。广州星海音乐厅小厅在2008年之前主要演出室内乐、独唱音乐会,自2009年开发多种经营引进了小剧场话剧,观众反响非常热烈,现在小剧场话剧演出已经成为星海音乐厅小厅的经营特色。根据不完全统计,成都、重庆、苏州、深圳等城市对于小剧场的建设及开发正在积极进行中。

(二)院线剧场与剧场联盟良性运营对于巡演市场蓬勃发展的促进

高质量的演出项目是剧场维持良性运营的关键所在。据调查,由于我国各地的省市级大剧院的运营除了票房收入,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当地政府财政的拨款。是否有好的节目演出是当地政府财政拨款的一个重要依据,例如杭州市政府每年会对杭州大剧院的引进剧目进行测评,并且节目实行分级补贴形式,分级节目享受资金不等的扶持标准;同样,宁波大剧院也有巡演节目等级细分制度,划分标准将参照名家、名团的标准,部级表演团的演出可以享受最高级政府补贴标准。

因此,院线剧场的经营与发展对高质量的戏剧巡回演出项目的需求是迫切的。有了全国范围内的剧场系统,戏剧演出市场也得以更为全面地开发。云、贵、川、陕地区的各大国有剧场及国有演艺集团组成了“西部联盟”,“西部联盟”的重要策划机构是成都锦城艺术宫,2008年,锦城艺术宫获得了杨丽萍的新作《藏迷》的全国巡演的权。锦城艺术宫凭借着这部优秀的剧目在全国演出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锦城艺术宫能够开发自身的西部联盟资源,联手东部联盟,并与保利院线合作,最终在全国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成绩。

(三)中国戏剧演出制作及运营机构注重与院线剧场的深度合作

孟京辉、赖声川、林奕华、田沁鑫、林兆华等一系列中国优秀戏剧导演的作品正逐渐成为院线剧场炙手可热的演出项目。以我国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为例,2014年7月期间在保利院线下属的多家剧场开启了全国巡回演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中国名牌演出机构也正在逐渐开发非本地演出市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代表剧目《茶馆》多年来因演员多、布景复杂等原因,无法开展全国巡演,2013年3月,保利院线与北京人艺采取了全程合作方式,将这部经典名剧带到了深圳、武汉和重庆。《茶馆》在深圳保利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和重庆大剧院获得了巨大成功,演出成本控制与票房营销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这不仅是一次巡回演出的胜利,而是开启了北京人艺走出北京走向全国的新篇章。

由于区域观众数量有限,为了能够创造更高的票房成绩和更为广阔的社会效益,国内优秀的演出机构和知名艺术家也把眼光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重点文化城市之外。对于国内优秀演出团体和知名艺术家来说,院线剧场成为他们非常重要的演出阵地;对于院线剧场来说,高质量的戏剧作品也为剧院建设和当地市场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民营戏剧制作及演出机构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也正积极开发全国演出市场,“开心麻花”系列演出在2014年7月至8月期间,在全国近10个城市拉开了暑期档演出的大幕。对于民营演出机构来说,院线剧场成为他们重要的市场构成,一部戏剧作品能够进入院线剧场,就等于同时签署了几十场乃至上百场的演出订单,院线剧场能够积极有效地帮助民营戏剧制作及演出机构增加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对于院线剧场来说,民营戏剧制作及演出机构出品的戏剧演出成本低,演出团队更为积极高效,演出内容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

(四)院线剧场成为引进演出的重要阵地

中国演出市场的欣欣向荣也赢得了国际演出运营机构的关注,中国院线剧场的运营平台为优秀国际剧目的“中国行”提供了可能。

院线剧场的连锁经营体制将国际戏剧演出的高成本均摊到多场次的演出中,维持合理票价,使得更多的中国戏剧观众可以走进剧场。在院线剧场的国际项目谈判过程中,多场次的演出订单可以获得优惠的批发价格。

随着音乐剧这种新兴戏剧样式被中国观众理解和接受,国际优秀音乐剧作品已经成为演出经营机构和院线剧场首选的引进演出。音乐剧曲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多为改编自经典名著(名剧)、演员的演唱及舞蹈水准高、舞台制作精良、口碑传播及新闻宣传容易引起关注。为了使得引进的国外音乐剧演出进入良性的演出循环,平衡综合演出成本,院线剧场已经成为引进国外音乐剧演出的重要阵地。

2011年的美国音乐剧《妈妈咪呀!》、2012年的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2013年的英国音乐剧《猫》以及多次访华的韩国音乐剧《拌饭》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巡回演出中获得了惊人的成绩。

结语

近十年来,中国演出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极大繁荣令世界惊叹,各地政府为了能够提升本地的文化竞争的比较优势,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文化艺术市场开发和文化艺术设施建设。剧场建成之后,经营与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院线剧场的出现除了在硬件管理上实现了标准化与国际化,但如何策划运营优质演出、如何开发本地演出市场、如何培养地区观众成为院线剧场经营者们探讨的课题。

伴随着中国各地的演出剧场设施越来越完善,演出市场越来越活跃,戏剧巡回演出将成为演出机构(剧院、剧团、民营演出公司、演出中介公司)所选择的重要演出运营模式。高品质戏剧作品走进院线剧场将创造出双赢乃至多赢的经营局面:剧院团开发了全国演出市场,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得到更为广泛的认知,院线剧场获得优良的节目,针对大制作的国外引进剧目可以分摊演出成本,演出营销产生院线互动效益。

对于境内外演出制作和运营机构而言,中国院线剧场将成为他们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中国院线剧场而言,选择优质国际合作伙伴也将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院线剧场在当今中国演出市场中正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院线剧场将成为世界演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将改变世界演出市场的格局,并为中外戏剧艺术家和戏剧演出制作及运营机构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小品剧本大全篇4

小品,当它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事了,特别是有了电视,有了“春晚”后才从艺术院校的练习课中“走”了出来。小品分话剧小品、哑剧小品、音乐剧小品、戏曲小品和相声剧小品等。如何认识和鉴赏一个小品的优劣,往往从小品的立意、选材、人物、冲突、语言等几个方面去看,这与我们评定任何一部戏剧、戏曲作品在审美取向上是大体一致的。但是,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它的本质特性和舞台呈现的艺术特征上看,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小品的“小”,即以小见大。戏剧小品之所以广受人们的喜爱正是由于它的短小精悍,简便易行的艺术特征决定的。它常常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大事中的小侧面、小片断,去反映生活的主流,人生况味;以小见大,以巧见深,小而生情,小而迪智,正所谓一滴水见阳光,小品不能像独幕剧,更不能象多幕多场的戏剧,人物背景不能太深,戏剧铺陈也不能太多,戏剧冲突的头绪也不能太乱,人物关系更不能太复杂,否则,在一个十二分钟以内的时间里,是无法完成一个小品的全部单元和任务的。所以,小品是不能以情节来取胜的,不能指望小品讲述一个完美,漂亮的故事。更多的是偶遇、巧合、介入、突发、陡转等形式来完成的。相反,面面具到则是犯了小品创作的大忌。我们看到的《三鞭子》《打扑克》《相新》等,里面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或是路遇石书记的车;或是火车上闲极无聊没扑克而打名片,或是为儿子去相亲却意外地成全了二老的婚事等等。小品的“小”还在于它表现的都是一般普通百姓的凡人小事,过于重大的事件或主题会使小品不堪重负而消损小品艺术的本质特征。 二、小品的“精”,即在于“构思的精巧”。俗话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有无精巧的构思,往往在动笔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其成色的高下,品位的高低。在构思时,结构点的选取和设置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般常识上讲,安排戏剧情节的艺术叫结构。而在戏剧结构中,选取最富戏剧性张力、最能表达戏剧内涵和寓意的构思着眼点就叫“结构点”通俗地说,也叫“戏眼”。精巧的结构点具有高度的情感凝聚力和暴发力,它能使观众由此生发出美好的情感和哲学思考。结构点选好了,就能以点带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全都忙》在拍摄现场,演员和导演的传呼机先后骚扰,搅得正常的拍摄无法进行,越急、越掩饰,就越出错。最后,在导演的强制命令下,大家都把bp机关掉,在一切看似正常进行后,高度紧张的演员,还是说出了“把您当bp机杀了!”的错词,气得导演直跳脚,可他却也说出了“我的盘子”。正是bp机的骚扰这一结构点设置的巧妙,才把当前人们浮噪、急功近利的心态细致精巧地刻划出来——。小品的“精”还在于台词语言对白的精彩。台词语言是小品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感染观众的一个有力手段。一般,好的小品语言往往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精彩、生动、具有人物个性、富于动作性和哲理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小品:《心理医生》中的“心里拔凉拔凉地”;还有《卖拐》里的“谢了啊——”“缘份那———”等。精彩的小品语言不仅需要精心构思,更需要平素对生活的观察和累积所形成的功底。而一旦经过精心构思的语言,就不仅承担着传递自身语言信息的任务,而是这段语言本身也成为小品的主要框架支撑点,甚至其外延超越了小品而独立存在于观众的印象中。 三、“味”,即艺术即有的意味形式。小品的思想意涵和艺术寓意亦应更加具有以少胜多,言犹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无论什么种类的小品表现形式,都要有自已的思想指向和艺术寓意。这是小品的“魂”,如果少了这个“魂”,那么再好看的舞台表现,再强烈的剧场效果,再精练的题材,再高超的艺术表演,也只是稍纵即逝的泡沫和味同嚼腊的宣传品。毫无疑问,提高小品的艺术品位首先就在于思想蕴含的挖掘与呈现和艺术寓意的营造。这也就是小品有无“品”头的关键。要想在这点上有过人之处,有落拓拔俗的观念,就要以独特的生活视角,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触及不同的生活层面,抓住人物性格深处的东西。这样,让观众不仅止于品味到人、到情,更是心,是丰富多彩的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简”,就是删繁就简,轻车简从,单刀直入。要在十几分钟里引发戏剧冲突解决戏剧冲突,所以“快捷”就是小品的节奏主调。在剧本的创作上人物不能多,多一个人物就多一堆交待,多一段不必要的拉圾铺陈,能用两个演员完成的,就尽量不要用三个演员去完成。 特别应注意的是:小品的矛盾进入要快,要“开门儿见戏”,即所谓的“皮儿薄”就在于此。语言要精心锤炼,惜墨如金,能说一句话不说两句话,戏剧路线是“一路爬坡”,一气呵成,要紧紧扣住观众的思维和心理节奏,迅捷、明快、鲜明、浓缩地过程,目的是强化结果。如《纠察》里的男老兵与女小兵的矛盾,路线清晰,事件简单,节奏明快,加上结尾部分的情感升华,更是令观众看了,可亲可爱,令人信服。 在小品剧本创作中,强调的一点就是:“金点子、银扣子、还有一个好口子”。再有就是小品的悲剧与喜剧的认识上。所谓悲剧或喜剧,实际上这是一个“同一硬币上的两面。”具体如何处理,就要看作者在开始构思时的出发点了。

小品剧本大全篇5

戏剧小品原是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生的一门演练科目。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外,还能让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思维方式得到即兴发挥。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为中国青年话剧院演员的王景愚既当主持人,又当演员,演出了哑剧小品《吃鸡》。诙谐而夸张的表演,令人捧腹,小品逗乐娱众的演出样式一下子影响全国,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香港观众还记得要王景愚再演一遍《吃鸡》。之后,电影演员陈佩斯、朱时茂在央视春节晚会上表演了戏剧小品《吃面条》,把演员创作工作中的艰苦状况,首次以喜剧小品形式演绎出来。由此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让戏剧小品由课堂走向舞台,走向社会,走向荧屏,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由纯粹艺术进入商业文化。一时间,戏剧小品风靡全国,小品创作名人层出,花样翻新,新作迭现,成为剧坛一抹绚丽的风景,百姓不亦乐乎的盛宴大餐。然而,时至今日,戏剧小品却风光难再,正在走入低谷,有些小品甚至成为观众发泄不满的对象。反差如此强烈,个中缘由,不难探寻。

一、背离现实,脱离生活。戏剧小品在1980-1990年代迅即红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扣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以饱满的艺术热情、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普通人生。戏剧小品往往捕捉生活的一个瞬间,紧扪人际关系的一缕情丝,宣泄特定情境下的一腔情绪,激发一种闪光的精神,多为表现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方面的矛盾和纠葛,鲜明的群众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倍感亲切和激赏之余,能够体验当代人生,感知现今世态,领悟时代精神。因此,小品创作,在有限的艺术时空里,拥抱着生活的激情,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响着人民的心声。然而,近年的戏剧小品,却距人民大众的生活愈来愈远,逃避现实,闭门造车,海聊神诌,东拼西凑,一味地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盲目陶醉在自我营造的所谓艺术天地里,扭捏的情感,虚假的情节,苍白的人物,秽谬的语言,作态的表演,使观众大倒胃口。小品脱离了生活,背离了现实,隔膜了社会,疏远了大众,因而受到冷落,滑向低谷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承载过重,特色丢失。戏剧小品虽有戏剧二字,但同短剧、独幕剧、大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小品的特色在于“小”和“品”。小,指其内容单一、简约,故事情节单纯,戏剧动作时间短,一般在15分钟内结束,故又称为“瞬间艺术”。它是生活的瞬间曝光,它只截取生活中一个片断,一个场景,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矛盾点,或人物矛盾心理的一个片段,或因一个误会所致产生的情绪、心态,加以艺术的放大,夸张甚至扭曲,藉此产生戏剧性,获得喜剧效果。“品”,是对欣赏者而言,小品不像短剧、独幕剧、大戏那样,提出问题与矛盾并予以发展和最终解决,而是单个地提出问题,展示矛盾或误会,把矛盾、误会的一瞬间艺术地呈献给观众,并不作曲折的发展,让观众能品味到喜剧性就够。即便像当今晚会上所演戏剧小品,整体偏于喜剧,人们习惯称为喜剧小品,也是故事情节单纯,又往往缺少戏剧作品所要求的复杂、曲折、尖锐的矛盾冲突,甚至只有误会,惟求有喜剧性可品而已。小品《相亲》是赵本山的成名作,通过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帮各自儿女传递情书,引发出两位老人青梅竹马式的暗恋回忆,并发展为黄昏恋。小品中没有矛盾冲突,然而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情节,产生了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令人久久难忘。因此,戏剧小品不可在情节内容和矛盾冲突上承载过重。然而,当今的戏剧小品创作在故事情节上效仿戏剧,贪大贪多搞复杂,屡屡出现内容的超载;为片面追求戏剧性而搜寻矛盾冲突,拉长拓宽搞尖锐。如有的小品强求剧情复杂、内容冗长,堪比独幕剧甚至大戏;有的小品刻意体现过大、过重的主题;有的小品展示过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此种种追求,欲要在时值短到15分钟左右的小品载体中实现,就只能采取压缩艺术性展示矛盾冲突的过程,直奔结局、加速解决的办法,结果是使戏剧小品丢失了瞬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失去了流畅自然、清纯可心的喜剧性效果。

三、低俗技陋,专注射利。通俗化是戏剧小品深受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戏剧小品所演的、所表现的,应该是大众熟悉的身边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因而小品的立意主旨、情节构思,易于为观众所明了,即便有深刻的寓意,也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是,通俗决非低俗、庸俗。真正优秀的戏剧小品,应该是单纯而不单薄,简练而不简陋,轻灵而不轻飘,通俗而不低俗。目前演出的某些小品,却与这些宗旨背道而驰,内容低俗、演技陋劣的倾向较为严重。为了取悦观众,获取廉价效果,有的小品故意出洋相,耍噱头;有的小品演员互相挖苦,在长相上说长道短;有的小品以损家庭老婆为能事,不惜痛揭床第隐秘。如此等等,低级趣味、俗不可耐、陋劣难睹的表演充斥于一些文艺团队的商业演出和“走穴”演出的小品当中。低俗技陋的小品演出,缺乏与观众的坦诚交流,廉价的笑声也只能认作对观众自尊心的伤害。长此以往,观众在大倒胃口之余,逐渐地产生腻烦和麻木心理。这种腻烦和麻木就是小品的危机,对小品超越自身、求得发展产生障碍。戏曲界有句行话叫“戏保人”或“人保戏”。故事情节好便于演出叫座称“戏保人”;情节一般靠演员表演发挥而叫座称做“人保戏”。“戏保人”的小品重在打造好的故事情节;“人保戏”的小品,须有相当的导表演艺术功力,二者兼善的小品方为精品。比如情节简单的喜剧小品《卖拐》,采用放大、夸张、扭曲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非正常的情态和心态。剧中的“买”者一直处在不相信“卖”者的心理状态中,但又不由自主地听命于“卖”者的指挥,反复抬脚、落脚、跛步行走。“卖”者对“买” 者像耍木偶,变魔术一般让一个正常人瞬间变成傻子,所产生的喜剧性效果确实令人叫绝。演员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滑稽神态,以近似哈哈镜的夸张、扭曲动作,吸取戏曲程式的表演手段,以相声式的语言,表现人物愚昧无知的悲哀。这些演技的综合运用,已超过剧本本身的艺术性要求,于是能打造出小品中的精品。虽然,创作喜剧小品可以学习戏曲、曲艺等艺术样式的表现力,语言上和“抖包袱”上可学习相声。但艺术格调不可低俗,反映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思想性。有的喜剧小品内容空虚,仅在表演上矫揉造作,更有甚者在表演上恶作剧,观众当然不买账。

当前,戏剧小品还被一些人蒙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戏剧小品贴近生活、短小精悍、形式活泼、道具简单、人员精干,在人们不满足听报告、读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时,代之以小品这种艺术形式来宣传自己行业,形象化弘扬英模人物、先进事迹,俗称行业小品。这种行业小品意旨明确、人物的行为和关系政治色彩强烈,因而往往就事论事,过于直露,缺少内涵,流于浅薄平庸,干巴巴的政治宣讲,使小品失去了应有的生气和灵气。更令人忧虑的,是行业小品强烈的射利性。这种小品以赚取金钱为目的,粗制滥造,不堪入目。为了满足各种买主的要求,据说有人罗列了近百套模式化小品的格式,无论是晚会小品、消防小品、税务小品、计划生育小品等等一应俱全,按行业所需选取一种,稍加改头换面,一夜间就能敷衍出一个小品来,一手拿钱一手交货。这种典型的精神垃圾,不仅恶劣地误导了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且以浮浅和狂躁的倾向污染了小品演出阵地,将戏剧小品直接引向枯萎。

小品剧本大全篇6

【摘要】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而成。改编过程中,将作品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然而,对诸多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

关键词 文学影视改编创作

从2014 年末至今,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推出的精品大剧大片不断,如去年10月27 日开播的《红高粱》,还有2014 年压轴公映的《智取威虎山》。2015 年初,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多个电视频道热播,该剧改编自著名当代作家路遥的同名作品,由于其题材年代的特殊性和演员的表演特点,惹来不少争议。

一、文学作品为影视创作提供肥沃土壤

影视市场呼唤好剧本,原创剧本有限,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的。80 年代,我国拍摄的经典电视剧作品《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均出自明清章回小说“四大名著”,涉及神魔、历史演义、家族史诗几个题材类型。近几年,很多作家也当编剧,对自己的小说亲自操刀,比如刘震云根据自己的文学作品改编出的《一九四二》;也有的作家售出改编权,比如莫言的《红高粱》。

从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当前影视创作领域的文学改编情况,改编就是通过技术处理将艺术作品由一种媒介转换为另一种媒介。影视改编,首先是以影视艺术特有的视听思维、视听表达的眼光审视各类作品,判断其故事内核(或框架)是否适合影视媒介来表达;然后将作品仅仅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

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是电视剧再创作的基础,也是影视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近期上映的《狼图腾》是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票房相当可观。两年前刘震云和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虽说票房不理想,但仍然被认为它是一部有担当、有情怀、有品位的作品。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已经是电视史上的经典。

通过文学作品的改编,不断激活影视创意,给电视剧市场带来新鲜活力。成功的影视改编很大程度上是靠剧本、演员和制作水准等多重因素。影视剧是集体协作的结晶,首先一部影视剧要有出色的编剧加上出色的制作团队,否则即使剧本再好,也无法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一般来说,失败的案例一定是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二、网络文学成为影视创作的抢手资源

2000 年以来,一批文字爱好者聚集在网络开放的平台上,不断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榕树下、盛大文学等文学网站,正是网络们的聚集之地。随着盈利模式的日渐明朗,文学网站签约了一批网络,将其作品进行出版,并走向影视改编的道路。正是网络文学的火热,才催生网络文学改编热,而点击率排行榜上的热门作品更是成为抢手货。前两年热播的《甄嬛传》就是改编自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小说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更适合改编?观众和读者最有发言权。网络时代,点击率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网络文学具有即时和随时更新的特点,因此就有可能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和改进作品,这就使它能准确地把握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的脉搏,从而减少电视剧策划和投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两年,许多影视制作机构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权”形成抢购。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更成为网络自制剧剧本创作的重要来源。视频网站爱奇艺早在去年就大规模投资原创剧本,这与其大量发展自制剧的战略有密切联系。爱奇艺早前为自制剧铺路架桥,与盛大文学展开合作,又不惜花重金挖来某知名文学网站的主编,开发网络文学资源,并进一步操刀影视改编。今年其将上线30 部网络自制剧,其中包括《心理罪》《鬼吹灯》等都是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作品。

对于市场大量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加以影视改编的状况,应有慎重的考虑,网络文学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点,很多网络文学都是连载,有时也会根据读者的意见做调整,甚至会完全针对读者的快速阅读需要选择题材,有不少好作品,但是大多数的作品很快餐,追逐热点而题材雷同。好的作品会流传,也许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对网络文学的价值做出相对公正的评判。故事性强的作品更适合改编。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小说对描写人物状态,人物心理都很有一手,但影视剧通常要看故事,所以故事性不强的作品并不适合改编。

网络自制剧是目前很多影视人创业或是练手的地方,也有不少有勇于尝试并具有开拓精神的年轻编剧参与。网剧更看重创新,更愿意针对网民点播习惯制作一些完全不同于电视上播出的影视节目。目前网剧的制作,通常都会根据网络点播的规律,制作短小精悍的影视剧,这和传统影视节目有很大不同。网络自制剧本的大量需求会吸引一些更愿意尝试新事物的编剧。在国内缺乏编剧培养机制的状况下,网络自制剧的大量产出和不断进化,或给年轻编剧更多的成长机会。网剧会越来越成熟,这种成熟不光是有很多好点子,还有更高的制作能力。

三、“忠实于原著”与“改编”的关系

一直以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忠实于原著”往往成为评判的标尺。从理论上,改编作品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就不是原著的副产品或附属物,而是另一部完全独立的作品,除了其中的故事或内容来自原著之外,与原著没有直接关系。通常我们说影视改编应该“忠实于原著”,其实“忠实于原著”标准也可以很宽泛的。

按照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的解读,“忠实于原著”主要包含两重意义:一是忠实于影视艺术的审美规律,二是忠实于改编者自身的审美优势和个性。只要充分体现原著的主题思想、故事原貌,保持原著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同时依据改编者对原著的审美理解进行艺术重构,都应该算是忠实于原著。

关于“忠实于原著”问题,应该防止两种极端:一是拘泥于原著,丧失电视剧创作者的自主性和审美个性,一味照搬原著。比如,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以旁白的形式保留了原小说中的生动段落,这一做法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最近刚刚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大量使用旁白,却遭到观众的诟病。可见,所谓“忠实于原著”的关键是忠实于原著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另一个极端是随意改编作品的人物设定和故事结构,许多改编的电视剧已经远远超越了改编的底线,属于对文学原著艺术资源的“毁灭性开发”。

四、文学作品影视开发的“泛滥”与“不足”

文学作品是影视剧创作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要开对了门才是一条光明大道。影视剧制作机构需要合理开发文学资源,准确把握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利用好故事做精品,而不是简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快餐式”开发。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进行多次影视改编,充分发挥新的拍摄技术和手法,比如80 年代推出的老版《三国演义》《水浒传》,在最近两年又推出新版本,不同版本的优劣比较自由观众评说,推陈出现的文化发展路径值得肯定。

然而,文学世界浩如烟海,影视剧制作方倾向于优先选择有卖点的获奖作品,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的作品,还有经典影视剧翻拍也是具有市场吸引力的。金庸的武侠作品《神雕侠侣》自1960年到现在,在两岸三地一共拍摄了6 个版本的电影和9 个版本的电视剧,其翻拍的周期越来越短。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无人问津,可以说我国文学资源的开发仍不够充分。

去年,韩国买走了国内知名作家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电影改编权,今年1 月该影片已经在韩国上映。国外影视市场重视故事、重视编剧的惯有传统,使其在文学资源的开发上做得较为成熟,值得国内借鉴。然而,中国的文学最好由了解它的人来改编,否则会失去原来的味道。《功夫熊猫》及美国版《大闹天宫》在中国观众观看后直呼不像。李安作为华人导演把张爱玲的《色戒》完全放在中国、由中国演员来拍,使作品还没有失去它的味道。

五、文学改编与影视创作的合理化路径

综上所述,一方面,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改编和再创作过程中与原著产生的或多或少的差距,又会引起讨论的波澜。认清文学改编与影视创作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在实践操作层面也有一些要规避的问题。

第一,在允许编剧再创作的同时,掌握改编度,保护文学作品中人物、故事情节中的完整性。剧本与原小说完全不同,造成了与目前大多数影视作品的重复和趋同。第二,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保护作品精神权利。影视作品不仅是版权产品,还是文化产品,具有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应该确立保护文学作品精神权利的基本规则,即公序良俗规则。

第三,在剧本完成的基础上,按照影视艺术的规律,进行视听表达的生动呈现。节奏、结构、情调、冲突等方面都是改编的重要部分。在这些复杂文学成分处理成剧本之后,拍摄手法、声画音效都需要导演和剧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

第四,要避免粗制滥造。在影视作品花巨资请大牌明星的恶性循环之下,影视拍摄费用的比例分配一直不合理。费用向编剧和制作团队倾斜,向后期精良剪辑倾斜,对保证作品的整体质量是必要的。

第五,筛选、购入优秀文学作品资源,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影视创作提供力量。未来在我国影视市场培育上升期,抢占优秀的文学资源意味着拥有不错的故事,加之具备编剧和制作实力,是打磨出精品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①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②李缅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问题剖析》[J].《文教资料》,2011(3):85-88

③张颖,《文学作品影视开发中的泛滥与不足》[J].《中国广播影视》,2015(4):57-59

④张慧春,《论作品精神权利保护——以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为例》[J].《河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110-11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硕士生)

小品剧本大全篇7

《少年锦衣卫》以明朝锦衣卫历史为背景,搭建起一个虚实结合的燃情世界,讲述了主角锦衣卫小旗袁小棠与“三盗”之间产生冲突的故事。出品方优酷表示,《少年锦衣卫》内容更偏向泛娱乐和电视剧受众群,优酷更是将其提到了“超级网剧”的战略级别。

近日,《少年锦衣卫》举行了媒体看片会。前两集剧集中,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生动,备受媒体与粉丝好评。这部被赞电影品质的《少年锦衣卫》,在一季度动漫网剧市场会激起怎样的波澜,非常值得期待。

追求电影视听效果,优酷出品全网发行

2016年初,优酷推出动漫“创计划”,通过“创作、创收、创导”实现产业规划,全面布局动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并宣布未来每年将投入5亿元,支持动漫产业持续性地孵化国产动漫的精品内容。《少年锦衣卫》就是其重点项目之一,这是第一部由优酷出品,在全网发行的3D动漫网剧。

优酷动漫中心总监葛仰骞表示,在一开始策划的时候,优酷就已经在用影视剧的标准衡量《少年锦衣卫》的方方面面,其成片在题材制作上也都不输真人大剧,达到动画电影级别,符合优酷对于“超级网剧”的定义,即“超前题材、超级制作、超炫玩法”,并不是纯粹的二次元作品。

据悉,《少年锦衣卫》是第一部呈现出电影视听效果的国产3D动漫网剧,背后汇集了业内顶级的3D动画制作团队。人物形象方面,台词嘴型模拟到位、面部表情刻画栩栩如生,见微知著,从这些小细节中能够看到制作者的用心。除此之外,场景搭建、纹理材质等方面都刷新了国产动漫在技术表现力上的新高度。

《少年锦衣卫》坚实的剧本和人物基础在看片会上广受好评。《少年锦衣卫》的故事发生在架空虚拟的明朝成化年间,皇帝疏于朝政,宦官当权,党争激烈。江湖中正道难持,盗匪猖獗,群盗之中最有名的便是“三盗”,身为本作主角的锦衣卫小旗袁小棠卷入了与“三盗”的冲突之中。鲜明的人设和跌宕的剧情,吸引了非二次人群的关注。该剧总导演陈柏言在看片会上表示,江湖世界与现代社会本质上是一样的,袁小棠代表了刚刚步入社会的一些年轻人,希望他的少年励志故事能让当下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配音阵容方面,《少年锦衣卫》除了担任配音导演的姜广涛,更是集结了一批国内极具个性与实力的配音演员,如张杰、刘校妤、宝木中阳、范哲琛等组成了配音界的超豪华阵容。姜广涛在看片会上说:“一个好剧本能给配音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拿到《少年锦衣卫》的剧本就很喜欢,可以说是欲罢不能了。”葛仰骞表示,《少年锦衣卫》在各方面都追求极致,是一部全龄向的作品。

种树、栽培、消化,正向循环动漫生态圈

优酷成熟的国产动漫制作经验,在国产动漫产业链中承担三个责任:种树、栽培、消化。种树,即从种子阶段的准备,优酷和北京电影学院合作的学院奖已经举行多年,鼓励更多新人加入动漫事业。此外,优酷赞助了日本TBS主办的亚洲数码大赛,在全亚洲范围内扶植人才孵化IP。

栽培,即优酷希望通过动画产业运作将短片或者漫画扩大成长篇,提升产业格局,同时让作者得到成长。比如优酷2016年推出的《侍灵演武:将星乱》的动画制作,漫画原作者白猫参与了大量改编工作,在漫改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化,是经过优酷渠道发行作品后,将作品游戏化、商品化等,为IP提供更多成长空间,也帮作者获得更高的收入以更好地创作作品,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全产业链发展,版权自制屡出爆款

2016年,优酷凭借自身优势,在动漫版权自制方面屡出爆款,《京剧猫》《侍灵演武:将星乱》等一系列作品打通了动漫的全产业链条。制作精良、受众群体大、受众面广……这些实力使优酷正逐步成为国内最大的动漫视频平台及IP孵化平台,并打造了一个汇聚年轻态用户的新领地。

葛仰骞说:“超级动漫网剧将会成为优酷一条固定的产品线,将以每年2-3部的速度推出,在量级上绝不会低于《少年锦衣卫》;未来优酷出品的超级动漫网剧不止是《少年锦衣卫》这样的3D动漫,也将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少耗谌荨!

作为国漫领头羊,未来优酷将为更多的项目提供IP和大方向把控,联合国内外优秀制作方创作,实现项目游戏化和商品化的全方位增值。在“创计划”的保驾护航下,优酷动漫中心在动漫产业链的中下游也持续发力,在以动漫衍生文化为主导的“二次元”热潮背景下,更关注精品内容的创作,并为国漫创作者、从业者提供平台与更均等的机会。

同时,作为被动漫粉丝认可的国内领先动漫视频平台,优酷依托阿里大生态,全力运用推广资源、电商渠道、行业影响力等,专注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致力于打造国产动漫全产业链品牌。

小品剧本大全篇8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戏曲创作;《朱丽小姐》;《还魂三叠》

当今,小剧场戏曲创作在文化发达、演出市场较繁荣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较为盛行。小剧场戏曲的创作队伍基本由中青年艺术家组成,近年来,他们成功创作出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新意,深受观众好评的舞台作品。小剧场戏曲创作不仅丰富了戏曲舞台的演出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传统戏曲舞台的固化观念和欣赏习惯,对当今戏曲艺术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小剧场戏曲创作的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相对大型戏曲舞台创作而言,小剧场戏曲创作所需演员少,成本低,内容精炼,演出时间短,表现手段灵活,易于呈现,这非常符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与当下许多人的观赏习惯,同时也能满足当代艺术家对戏曲舞台进行革新和探索的愿望,因此具有很好的舞台存在价值及剧场效应。对小剧场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目前尚无权威定论。但无论怎样,“小”而“精”都是小剧场戏曲最主要和鲜明的特征。场面小,内容精致,演出时间短,是多数小剧场戏曲作品的舞台特点。在内容方面,许多小剧场戏曲作品都是对传统经典剧目及其中人物进行的全新演绎,打上了创作者以时代视野进行革新、实验和艺术探索的深深印记,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一些剧目在思想主题上对原作有所挖掘,显得内涵丰富,也值得肯定。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些小剧场戏曲将中外文学名著、经典戏曲及其艺术形象以新颖且富于舞台冲击力的形式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引导观众以不同的欣赏思维和审美角度去感悟并思考,这也是非常有益的。其次,小剧场戏曲促进了城市文化发展,丰富了戏曲舞台创作的多样性。小剧场戏曲的生存土壤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且有艺术市场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而且观念前卫,思想开放,热衷时尚,注重精神追求与艺术修养的提高,因此,小剧场戏曲这种既带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又具有强烈现代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舞台艺术形式就得到了不少观众的青睐。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小剧场演出戏曲作品,往往座无虚席。分析这部分小剧场观众可以发现,小剧场戏曲的忠实“粉丝”一般由大学生、知识分子精英和戏曲圈内人士三部分组成,且以中青年居多。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和艺术品味,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活跃的艺术革新思维以及对新兴艺术的参与意识,同时还有闲空雅兴。近年来,他们逐渐形成了引人注目的艺术创作队伍,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美等,其在艺术创作上相互切磋,共同探讨,进而创作出一部部短小精悍、富于新意,且带有时代印记的小剧场戏曲作品。

比如,近年来在舞台上呈现的《马前泼水》《昭王渡》《偶人记》《李渔与三姬》《第一次亲密接触》《伤逝》等作品,就得到了戏曲界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也受到了小剧场戏曲观众的热捧。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必然对城市文化的建设、艺术市场的繁荣和民众传统观念的突破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对城市文化层次的整体提高都有推动作用。比如,小剧场戏曲佳作越多,舞台创作越活跃,就越能提高剧场上座率和主办方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提升创作者的知名度,加大媒体关注力度与政府重视程度,并逐渐形成城市文化名片和新兴舞台的艺术标志。反过来,城市对待小剧场戏曲的态度,也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文化开放程度和观众的艺术追求。因为无论是把握政策方向的文化主管部门,还是强调经济效益的艺术市场,乃至追求高水准舞台艺术品质的剧场观众,能够包容并接受这些带有革新和探索性质,尚存诸多不足的小剧场戏曲作品,本身就体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包容性与多样性,以及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的追求精神和观众的艺术修养,这也是评判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性与创新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最后,小剧场戏曲创作的艺术探索手段与创新精神值得当今戏曲舞台创作学习和借鉴,这也是小剧场戏曲最为人称道之处。任何文化艺术,不管在什么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就无从发展,没有改革和创新,也很难盛兴。因此,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革新,发展传统戏曲舞台艺术,是当今戏曲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剧场戏曲作品具有强烈的舞台革新风气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手法,这是其难能可贵的地方,值得学习与借鉴。小剧场戏曲艺术的探索、实验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主创人员的创作理念、剧场演出形式、演员舞台表演以及观演关系的改变等方面。比如,王绍军导演的《朱丽小姐》(又名《欲海波澜》)是根据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作品而改编的小剧场戏曲作品,剧中,导演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与戏曲元素巧妙地运用在带有异域风格的故事中,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观众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与全新的文化感悟。剧中的靴子舞和狮子舞尤为出彩,演员表演动作优美,造型漂亮,场上喜庆的锣鼓点音乐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舞台布景相得益彰,鲜红的一桌二椅摆设和场上人物的穿戴佩饰更是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充分诠释。观众也对《朱丽小姐》的舞台画面及表演方式普遍感到亲切、愉悦,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与不适感。又如颜全毅创作的《还魂三叠》是一部具有创新及探索精神的小剧场戏曲实验作品。该剧将人们熟知的杜丽娘、李慧娘和阎惜娇三个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及其故事经过精心改编与创造,使其成为一部小型舞台剧,其间故事既相互关联,又独立成章。这部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令观众耳目一新。剧中,杜丽娘、李慧娘和阎惜娇三人虽然人生境遇不同,但却都是为情所困,因情而亡,最终成为三个心中既有欢悦,又有哀怨和憾恨的美丽女鬼。创作者站在历史高度,将现代人对爱情的思考巧妙融入三部经典传统戏的故事情节中,从而使这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涵。尤其是剧中三位美丽女子幽怨而又饱含情感的内心独白,以及若即若离的彼此问答,都非常细腻地揭示出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从而让观众对传统戏曲人物有了崭新的认识。颜全毅创作的庭院音乐戏曲作品《圆圆曲》也是一部形式新颖,且带有小剧场戏曲性质的舞台音乐剧。

该剧演出时采用极为简约的艺术手法,通过说书人的吟唱、道白等,将历史背景与故事娓娓道来,并通过虚拟的戏曲写意手法以及声音、光影处理等,把有限的空间变换为不同的情境。作品还运用了古筝、琵琶、笙、箫等古典乐器对音乐进行编配组合,进而以古典乐曲为音乐基调,对整体声腔音乐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此诠释如歌如泣的人物命运与内心情怀,表现深厚的历史意蕴,以求呈现出一种如诗如画、虚实相生的优美意境。这部作品曾在云南昆明的莲花池公园内演出,开满睡莲的池塘、曲径通幽的长廊、绿意满园的美景,再嵌入美轮美奂的古典戏曲舞台,表现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了鲜明古典情境与现代戏剧时空纷繁交错、庭院园林与戏剧演出深度契合的艺术特征。此外,《青春谢幕》《319》《浮生六记》《来自地球的你》《杀子》《琼林宴》《一夜一生》《一旦三梦》《三个人儿两盏灯》等作品也都是创作观念前卫、主题内涵丰富、舞台表现手法独到新颖的小剧场戏曲代表作品。在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占据当今戏曲舞台之际,这些小剧场戏曲作品的出现无疑丰富了观众的艺术视野,拓宽了传统戏曲舞台的创造界限,满足了当今戏曲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求新、求变、求时尚的观剧要求,同时也对戏曲这一传统舞台艺术与现代社会人文科技以及大众审美趋势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当然,小剧场戏曲创作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缺憾和不足,这使其遭到了一些戏曲观众特别是年长观众的怀疑和反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小剧场戏曲的长期发展。最为突出的观点是,小剧场戏曲的艺术创造不能背离或损害中国戏曲本体。那么,中国戏曲本体或者说戏曲舞台创造的本色是什么?笔者认为,其应该是空灵简约、诗化写意、突出表演、凸显传统文化蕴藉的舞台创造本色。这些本色在传统戏曲舞台上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从某个角度来看,传统折子戏与当今小剧场戏曲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篇幅短、演员少等。但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社会大众对许多经典传统折子戏仍然记忆犹新并深深喜爱,而最近十年上演的许多小剧场戏曲作品,恐怕未必能让人记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戏曲舞台所具有的空灵写意、虚实相间和以表演为中心的创作准则,以及质朴自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的故事教化,在当今一些小剧场戏曲作品中很少出现。部分小剧场戏曲作品的舞台创造过于突出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灯光等创作者个人的艺术主张,过多采用不太成熟的艺术手段,还有部分小剧场戏曲作品的舞台艺术玩得太多,一些生活实物如车辆、动物、生活实景等随意放在舞台上……这些共同造成了小剧场戏曲舞台出现过度时尚化、西方化、高科技化的特点,甚至是无底线搞笑、卖弄、瞎先锋、乱荒诞的现象。因此,在这些小剧场戏曲作品中,观众比较容易看到创作者的影子,而非戏曲艺术美学或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损伤与破坏,长期下去,小剧场戏曲必将失去多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部分观众认为,对艺术的革新与探索是好事,但同时也要保护和保持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及美学特征,不能过于迎合时代的浮躁风气,过度嵌入创作者的自我艺术主张,否则,艺术就会成为被创作者随意摆弄的实验品,这样革新出来的作品只能是昙花一现,艺术生命力不可能长久,最终落得消亡的命运。另一方面,小剧场戏曲创作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其创作队伍较少与戏曲界进行紧密合作,以此共同推动小剧场戏曲的繁荣和发展。前文提到,目前小剧场戏曲的创作者主要由戏曲院校师生、少数职业表导演、音乐作曲者及其他艺术种类的人员构成。

从整个戏曲界来看,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他们埋头进行艺术探索与创作,很少主动在戏曲界和文艺界发声,明确宣传自己的艺术创作主张和革新观念,每当新作品被搬上小剧场舞台时,除了售票,就鲜有其他措施和办法宣传、推广作品。此外,小剧场戏曲也不注重加强自身创作队伍的建设,不采取积极措施去吸引广大戏曲界优秀人士的共同参与,也很少与全国戏曲院团和研究机构进行长期合作。这样一来,小剧场戏曲就逐渐成为少数创作者和观众的专属舞台艺术,成为他们特殊的艺术实验品和观赏品。可以说,如今多数戏曲界人士和戏曲观众都很少观看小剧场戏曲作品,更谈不上对其有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小剧场戏曲就与戏曲界和广大戏曲观众有了不小的距离。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主管部门对小剧场戏曲创作重视不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剧场戏曲的发展。时至今日,小剧场戏曲创作仍是由个别戏曲院团、少数戏曲创作者、爱好者和剧场经营者自发组织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应该说,小剧场戏曲创作和演出如果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与管理,没有权威的评估机制来衡量其艺术水准和创作成果,自然也就没有良好的市场机制来保障其经济效益。即便有互联网、报刊、杂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也无法充分展示和体现小剧场戏曲创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文化主管部门对小剧场戏曲的创作很少发声,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因此,许多人呼吁,针对小剧场戏曲创作,文化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认真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规范、引导,在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上一篇:重阳节的一句话范文 下一篇:语录天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