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家乡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2 14:28:51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1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我想回家乡看看,于是趁着暑假之际,乘飞机回到了老家——宁波。

刚下飞机,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往四周一看,原来是一家工厂排出的废气。顺着人行道往前走,来到池塘边。倚着栏杆往下看,原来清澈见底的池塘,如今怎么黑乎乎的?可爱的小鱼怎么个个翻着白肚皮?我不忍心看下去。于是走向我小时候经常玩的公园。我边走边想:公园里有树、花、草,应该会好一点。想着想着,我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可刚一进门,我的笑容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因为现在的公园,一幅脏兮兮的样子,大树被砍了,只留下了的树桩。树旁的花、草耷拉着脑袋,似乎在说:“谁来救救我们?”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北京。家乡怎么了?原来那湛蓝的天空,甜润的空气,还有那清澈见底的池塘,美丽的公园都到哪儿去了?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2

二十年了,我离开家乡二十年了,我至今还在美国工作,也是时候回到家乡看一看我离开的家乡现在变成怎样了。

清晨,我搭上了飞往家乡的飞机了,我一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二十年前的情景,那时家乡正沉没在一片废气笼罩里,以前,清澈的小河现在已变成了被废水污染了,小鱼想逃跑,可怎么也逃不出废水的五指山,最终也全都死去了。

目的地到了,我走下了飞机,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眼前的一切,眼前的一切根本是我想不到的,眼睛里是一座很美丽的城市,家家户户都盖上了高楼大夏,还建起了公园,花园等等……

我去到了以前被废水污染的小河,小河变得清澈了,小鱼在里面辛福的生活着,小河旁边还有几棵杨柳呢,杨柳的枝条长长的,披在水面上,如果有大的风吹来,杨柳随着风飘动起来,好似一个青春的少女一样飘拂着头发。

我又回到了我自己的家了,也做起了高楼大夏,还有一个小亭子呢,突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不是姐姐啊,果然是我的姐姐,我和姐姐坐下来一起聊天了……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3

离开家乡二十年了,谁不想念自己的家呢?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也不例外,十分想看一看重庆是否变样了。因此,我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了。

在飞机上我寻思着,现在的重庆会是什么样的?嘉陵江和长江是变得肮脏了还是干净了?儿童时代的巴蜀园还在吗?周老师、李老师她们还好吗?一个个疑问牵挂着我的思乡之心,我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终于回到重庆了。天哪! 家乡的变化可真大:一幢幢气派而豪华的高楼挺拔地矗立在市区,一个个绿化、精致的中心花园数不胜数,长江、嘉陵江的水清澈见底,一群群鱼儿游戏水中。一座座美丽的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重庆。天空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灰蒙蒙的一片,呈现出清纯的宝石蓝,坐在翠绿的草坪上,望着干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静谧中透露出几分神秘。以前慢悠悠的轻轨早已换成超速的“子弹头”高级列车。重庆不仅生态环境变了,人也变了。讲文明、讲卫生的人多了,热心之人多了,栽花种树的人多了,戒烟、戒酒、戒赌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好多了。总之,重庆比以前更美丽了。回到巴蜀园,那儿增加了不少的现代建筑,但她依旧美丽,巴蜀的孩子依旧活泼可爱,巴蜀的老师依旧认真可亲。

回到重庆,如果不吃点重庆特产,就等于没到家乡一样。我走进一家当年驰名全国的火锅店,点了一份火锅,开开心心地吃起来,虽然很辣,但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我还去了解放碑,好吃街还在,但比20年前要干净讲究多了,至少在这儿吃东西或逛商店感觉是一种享受。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4

五零五班

胡俊贤

我在外地工作,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回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并发现二十年后的家乡与我现在的家乡真是天壤之别。

二十年后的家乡都是许多漂亮别墅,每座别墅都是用塑料和铝合金属混合制造而成,坚固得很。而且每座别墅都是用太阳能来发电的。别墅里的一切物品都装有一个感应器,感应器是通过每个人的思维来运行的,楼梯运行时就会变成一架电梯。别墅里的中央地方有一个按钮,只要手指按一下,就能把一整座别墅变成一个胶囊那么小,能把它放进口袋里,方便随身带。门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制造而成,只要说出地方的名称就能马上送你去到那儿。玻璃有特殊功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美丽风景,而且还能隔离噪音,既方便又实用。

二十年后的马路有的在海里,有的在地面上,还有的在空中。马路两旁种着许多人工树,它们能把汽车排出的废气净化掉,变成清鲜的空气。它们还能控制气候,造成冬暖夏凉的气候。每辆汽车的车门都有一种气体,只要接触到它,就能让驾驶者达到良好的驾驶状态。每辆汽车都是高智能方程式,它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告诉驾驶者前方有什么障碍物,还能提醒驾驶者有没有超载,还能告诉车子的机械性能是否良好。而且每辆车还能因地形、天气而改变装备。车子不需要轮胎,车下有一个喷火器能让车子在地面0.5米的高度上飞行,时速可达每小时1000千米。家乡的交通工具有飞碟、空气动力飞机、车子、飞行电单车……应有尽有。

二十年后的衣服更胜一筹,衣服能让整个人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产生变化,衣服本身能自动清洗,它还能通过感应器感应主人的喜好、品位身材而产生变化。衣服既轻又坚实,最重要的是有病的人穿上这种衣服就能把病连根拔起。每双鞋子底下都装有空气动力喷射器,能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而且每双鞋还能通过脚的尺寸,主人的喜好而改变。

二十年后的工厂都是用机器人来工作,技术高超,工作效率高,排出来的废气污水,都用净化膜片来进行处理,污水净化成能饮用的水,废气净化成清新的空气。

二十年后的售货机是自动售货航机,它能销售不同时期的货物。笔是计算机笔,能迅速写完100道计算题。垃圾筒它能把垃圾吸进里面。学校里很多景物都是用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冰,里面的设备也是用冰做的,这种冰很特殊,它不会被融化,而且这种冰是冬暖夏凉,又不滑,看得很清楚,不会导电,很坚固。每本书每页都有一个按钮,只要按一下,身体就会被吸到里面去,变成故事里的主角,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思想感情。家乡的人不用去商店购物的,直接在网上交易,而且还能把手伸入电脑里购物……无奇不有。

二十年后是一个无战争的太平世界。海上有一个希奇的岛,里面有沙漠、雪山、湿地……各种各样的环境。而且全世界的品种动物都放在那里繁殖,那个岛面积相当于一个德国的面积,而且整个岛都被空气气膜保护着,外人进不去。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5

我奔跑,我逃避。曾经连绵不绝,树木成荫的群山已不复存在,现在呈现在眼前的仅仅只是光秃秃的岩石,大山也变成小山丘,放眼望去,总觉得少了什么,是的,少了一份生机,少了一份翠绿。儿时以为天与远处的山是相连的,在10年后的今天,在还没来得及取笑这种幼稚想法时,人已被剥夺了这种权利,现在与天相连的难道是堆满垃圾的地面吗?

我奔跑,我逃避。来到附近的小河旁,不!这不该是我看到的,我努力地在记忆中搜寻着它从前那迷人的景色;两岸的柳树把柳条垂进河里,微风吹过,几片柳叶随风飘下,旋转着跌入小河,河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够了,我已不想再想下去了,慢慢睁开眼睛,也慢慢的接受事实;枯秃的树干歪歪地立在河边,河面飘着数不清的垃圾,散发着陈陈恶臭。小时候爱在河边数涟漪的我在河面上已找不到因为鱼儿的泡泡而泛出的小圈,看见的是一条条翻着白眼的死鱼,我好想吐,不仅是因为死鱼,更因为我看到了人类最恶心的一面。

我好想逃,逃出这个被邪恶,被小利笼罩的世界,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释放我在心底的痛。

不觉的我加快了脚步,奔跑了起来。突然发现,我在沙漠里,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沙子,我的家呢?我又跑起来,还是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串串脚印。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6

我开着太阳能汽车,从远方奔驰而来。虽然路途遥远,但公路宽阔平整,时速六百多公里,五个多小时就回到了家乡。一下车,眼前的一切把我惊呆了,甚至怀疑走错了地方。记忆中的土房子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大路两边,奇花异草,天空中,几只小小的私人飞船滑行而过。

突然,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头,回头一看,竟然是我的小学同学:刘欣欣。“怎么样,变化大吧?我,我带你去你家。”跟着他,我来到了一座大厦楼下,我伸手推门、拉门,都是不开。刘欣欣熟练地在门上输入了一串字母,门开了。“走,你家在2107号楼。”我家变成什么样了?我心里暗自敲鼓。

刚到2107,门就开了。妈妈泪眼婆娑地冲出来,紧紧拥抱住我。“孩子,你就那么忙吗?二十年,二十年了,你才回家。”妈妈反复地念叨着,拉着我到了家里。爸爸带着我在家里各处走走,房间异常敞亮,落地的大窗,简洁的陈设,依然是整洁清新,最多的还是各种绿色植物。来到我的屋子,二十年了,虽然我一直没有回来,但妈妈还是给我保留着我单独的房间,熟悉的玩具、翻旧了的四大名着、常在被窝里偷用的手电……。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随后,妈妈带我来到了以前的学校。眼前的一切让我目瞪口呆:“这,这是我以前的学校吗?”透明的建筑,被各种奇花异草所包围,高高的树上,松鼠欢跳、小鸟追逐,小白兔蹦蹦跳跳,依然,最多的还是小猫,楼前楼后的三五成群。真美,我真想回到这里啊!

我们又去了公园,原来时时处处都可见的垃圾没有了,环境优美,清新美丽。

幸福的时光总是飞逝,我又该走了。

家乡,你真美!我还会回来的。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7

20xx年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范乡镇档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乡镇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档案是指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乡镇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四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科学发展乡镇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乡镇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 乡镇应设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主管全乡镇档案工作,集中保管并科学开发利用乡镇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宜建立融管理档案、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等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

第六条 乡镇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培训。乡镇所属部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应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制定乡镇档案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指导乡镇所属部门(包括企事业单位)及村(居)民委员会档案工作;

(四)收集、整理乡镇应归档文件材料;

(五)接收并集中统一管理乡镇档案,按规定移交档案;

(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提供服务;

(七)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送乡镇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及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

第八条 确保乡镇档案安全。乡镇应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配备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等必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确保乡镇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九条 乡镇应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工作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政府(务)信息公开查阅或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把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保管乡镇档案的基地,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政府(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服务窗口。

第十条 每个乡镇为一个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乡镇名称即为全宗名称。

第十一条 县(市、区)主管机关在乡镇设立的直属机构形成的档案,根据档案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经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归乡镇全宗或县(市、区)主管机关全宗,但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乡镇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能够构成立档单位的,其档案可以独立构成全宗,自行管理;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经规范整理后,可交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

第十二条 乡镇应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凡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三条 乡镇档案应分类整理归档。总体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乡镇形成的文书档案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整理归档。

乡镇形成的会计、基建、设备、科研、专业(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整理(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 乡镇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其中,文书档案应随办随归,最迟应在下一年度3月底前完成归档任务。其他门类和载体档案的归档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乡镇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准确,所使用的载体、书写材料和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乡镇应根据规定,在乡镇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到期或过期档案认真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写出鉴定报告。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经乡镇负责人批准后按程序销毁,严禁擅自销毁档案。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报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乡镇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移交:

(一)乡镇保管的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乡镇职能部门形成且归属乡镇全宗管理的档案,在本部门保管一年后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被撤销或合并的乡镇的档案,应当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四)乡镇所属的被撤销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五)被撤销或合并的行政村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十八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做好档案资源提供利用工作。编制系统、规范的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多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 乡镇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涉及知识产权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

第二十条 乡镇应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信息化总体规划,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建设协调发展,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乡镇应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人员调动时,应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 乡镇档案工作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 城市街道办事处的档案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8

论文摘要: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作家有普迅、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与其描写对象之间有丰富的精神联系与复杂的情感矛盾,既包含理性的批判又有情感的怀恋,大多是批判与怀恋交织。其中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展成左冀文学一派,代表作家有张天翼、茅质、吴组湘、沙汀、艾芜等。而另一批作家却表现了一种复杂心态,即将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交织在一起,代表作家有废名、沈从文、芦焚等,到三十年展为“京派文学”。

“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鲁彦、赛先艾等。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分析赛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就用了“乡土文学”一词。这个术语后来就被用来概括这一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赛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过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们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如勃兰兑斯所说的‘侨民文学’,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所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

由此可见,鲁迅所定义的“乡土文学”,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谈,其一,作者的身份特征是离开乡土、侨寓都市的知识分子;其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乡土的回忆性叙述;其三,作品的情感基调是隐现着乡愁。

其实,就乡土小说来说,首开风气之先的作家正是鲁迅本人。他“于乡土文学发韧,作为领路者,使新作家的笔,从教条观念拘束中脱出,贴近土地,抱取滋养,新文学的发展,进入一新的领域”。他的《故乡》、《孔乙己》、《风波》等都出现得很早,给后来的乡土作家建立了规范,由于鲁迅作品的思想艺术高深完美,所以成为20年代、以致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上。可以说,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对中国农村、农民深厚情感的文字表现。

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文学的常见内容。鲁迅 乡土小说的环境大都以海边水乡为背景,在《社戏》里描绘了飞一般的白篷航船,月色朦胧下起伏的连山,两岸碧绿的豆麦夹杂着河底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二‘…乡野的田园风光、民间社戏,那种近乎“仙境”般的表现真是令人陶醉,引人遐想,把读者领到江南水乡月夜的境地。在《故乡》里把少年闰土融进浙东海滨绚丽的画面里,奇幻美妙,新鲜动人,写出了诗一般的环境,童心和稚气,温暖与慰藉。此外,鲁迅重视人情的描写。在《社戏》中描写了农村农民和小朋友的好客,双喜、阿发等小朋友的热情天真,六一公公的憨厚纯朴,揭示了他们的心灵之美,农村的古朴之风,农民的憨厚之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等级观念日益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情也随之变化。闰土对“我’,竟然喊起“老爷”来,杨二嫂也变得刻薄刁滑起来。人与人之间变得隔阂,人情变得淡薄,既揭示中国农民整体生活的现状,也反映了当地的民情时尚。

鲁迅是第一个真正写普通农民的作家。鲁迅与农民存在着深刻的血缘联系,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经历已成为他的精神气质,形成他强烈的“乡土情结”,使他把最真挚、最深厚、最热烈的情感倾注到农民身上,写出了农民在重重压迫下喘息的苦难。鲁迅“像一个成年,的儿子对自己年迈的父亲一样,了解中国的农民,关怀中国农民,默默地而又是赤诚地爱着中国的农民”,“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人感到他对农民群众,具有鲁迅那样最无虚饰而又最热烈、最厚重的感情。TR叹故乡》中老实忠厚的闰土,年复一年地在土地的死亡战线上挣扎着,被压榨得说不出话来,变成了木然毫无表情的“石像”。鲁迅了解农民,他不仅描写了农民生活上的困苦,更写出了他们精神上的痛苦,并揭示了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同时鲁迅还在积极探索着农民摆脱困境的道路。

在鲁迅开创了乡土小说范型之后,一批学步鲁迅青年作家也注目乡土,登上文坛,构成了二十年代中期颇为可观的乡土小说家群体。他们的作品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他们的作品有的描绘现代工业文明对封建宗法制农村的冲击,揭露军阀肆虐、社会动乱给农民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灾难,如许杰《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有的展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造成的种种人生悲剧,如台静农《烛焰》;还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如许杰《惨雾》、彭家煌《活鬼》。

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呈现出乡土文学作家与描写对象(故乡生活)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时间距离,作家叙述的都是记忆中的、发生在以前的故事;二是空间距离,作家已经远离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乡),大都侨居北京;三是文化距离,乡土文学作家从乡镇走到都市,进人另外一种文化环境,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浸染,于是能够用新的眼光、新的价值尺度去审视、衡量故乡的生活。这三种距离的统一决定着乡土文学作家与描写对象之间丰富的精神联系与情感联系—理性的批判、情感的怀恋、或者批判与怀恋的交织。

理性的批判是乡土小说最为突出的立意。其中最为直接表现的是强烈的文化批判精神,“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这种创作主旨,在许钦文、赛先艾、彭家煌、台静农等人的作品创作中也显现出来。

作为觉醒的现代知识者,乡土文学作家们用冷静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生活过的乡村时,种种落后、愚昧、闭塞的景象,带给他们总是焦灼、忧思、激愤,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文化批判。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对乡村文化及其鄙习陋俗的批判。乡土小说以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诸如“水葬”、“冥婚”、“械斗”、“典妻”、“偷汉”等等乡土风俗,表现了现代乡土中国的农民们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赛先艾的《水葬》展现了贵州乡俗的残忍和蒙昧。骆毛偷窃被抓,村人决定处以“水葬”。而执刑者、被执刑者和围观者都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大家认为“犯罪用不着裁决,私下就可以处置”。千百年来停滞的小农生活方式陶铸了这种原始野蛮的乡俗,和这种文化下人们的麻木。其二,是对乡民生存方式和蒙昧文化心理的反思。如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菊英在死去十几年后,母亲为其准备嫁妆、选定鬼婿、挑选良辰吉日、举行婚礼等等,一切如活人出嫁一样。而婚礼双方、围观者却都认为这很合情理。这种村民的集体意识是中国封建闭塞文化的真实写照,而在这种文化中生活的乡民,其深层的文化心理是愚昧、麻木的。许钦文的《鼻涕阿二》中,体面人家的二女儿菊花小时候被叫做鼻涕阿二,受尽凌辱打骂,乡村维新时因进夜校被传为“和木匠阿龙自由恋爱”,被迫嫁给寿头阿三,丈夫死后又被卖给钱师爷为妾,得宠后却又残酷地虐待奴摔,“这是一个自由在冷淡、轻视、侮辱、虐待的空气中长大的可怜人,然而她却并不知道自己可怜,并且自己地位稍优时还将她所受的一切,施之于别人。最终她于钱师爷死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乡村妇女的一幕幕悲剧(延伸至整个乡民群体),正缘于鲁迅所指出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

此外,除对乡村中国病苦的揭示之外,乡土小说作家更将文化审视的眼光进人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以此寻找病苦的根源。王鲁彦的《一个危险的人物》中写了“一个近乎没有事情的悲剧”。一个在城里读了多年书的大学生子平因为接受的新思想的熏陶,变得不合乡村的古老规范而最终被逼上绝路。通过子平的悲剧,我们看到了杀死他的乡村文化的这种凝固、保守的“东方不动性”品格。这种乡村文化具有极强的内聚力,任何异质文化都将在其中失色变质。而在这种不动性品格之下,国人的落后、保守、麻木也是必然的。“落后的国民性”成为乡土文学作家思考的重点,对国民性的拯救成为重要的文化启蒙主题。

总之,上述小说执著于现时的乡土生存方式,没有关于乡土过去的梦,也没有关于乡土将来的梦,从而构成了乡土小说中写实的一脉。这乡土写实的一脉,到三十年代左翼作家如张天翼、茅盾、吴组湘、丁玲、沙汀、艾芜等人那里,已经从一般的乡村苦难的书写演变成了对乡土的社会阶级分析与政治批判,从而构成了左翼文学一派。

但对于乡土小说的多数作家来说,对古老乡村文化的批判和对喧嚣繁华都市的拒斥是同时存在的。他们在小说中同样表现了强烈的乡情乡愁。王鲁彦在《童年的悲哀》中说到:“啊,我愿意回到我可爱的童年时代,回到我那梦幻的浮云的时代!神啊,给我伟大的力,不能让我回到那时代去,至少也让我的回忆拍着翅膀飞到那最凄凉的一隅去,暂时让悲哀的梦来充实我吧!我愿意这样,因为即使童年的悲哀也比青年的欢乐来的梦幻,来的甜蜜啊!”许钦文也痛悼失掉了“父亲的花园”。

作为与乡土中国的“离”而“不弃”的现代知识者,他们在与传统决裂时,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依依乡情与锐利理性时时在冲突碰撞,从而表现出一种文化选择上的仿徨。在诸多的乡土小说中,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批判和对乡村纯朴民情的礼赞又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复杂的心态在二三十年代另一批作家,如废名、沈从文、芦焚等人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废名在《竹林的故事》中透露出一种“隐逸之气”,到了《桥》等作品中,其笔下的乡土,回荡的已经是一曲纯粹的田园牧歌了。在《河上柳》中对“东方朔日暖,柳下惠风和”是远古乡村生活的的一往情深的描摹。“竹林”的恬静,“河上柳”的古朴,“桃园”的静谧,,·…修竹绿水,小桥古塔,迷人的自然风光,“三姑娘”的清纯,“李妈”的慈爱,“聋子长工”的勤敏……这些都描写了朴实木呐、宽厚仁爱的美好乡村韧性,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乐景。

沈从文更是极大地拓展了乡土小说的田园视角,强化了乡土小说的牧歌情调。如《神巫之爱》、《龙朱》等展示的前现代文明的乡村图景,洋溢着充满野性生命的自然之美。《边城》中,就连吊脚楼上的妓女性情“也。永远那么浑厚”。在他的几乎所有的描写乡村的作品中,未被文明污染了的村庄、古朴和谐的民风、纯净自然的人性成为永恒的主题。

然而诸如废名、沈从文等人的对于古朴民风的留恋和歌颂,潜在的心理是现代知识者对现实的乡土中国和都市生存环境双重的失望,以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飘浮感,从而造成了乡土和都市之间,乡土作家们两难的文化选择。

废名在对传统的乡村文化的批判和选择中,选择了乡情,最终试图通过宗教式的自我修复,寻找精神的寄寓之所。通过刻意表现远离尘嚣的静谧谐和的乡村风光,和与之相协调的古朴淳厚的人际关系,建立起与被现代商业文明污染了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对立物,表现出强烈的“逃逸”气息。

沈从文则是出于沉重的乡土悲悯感和忧患,进行了所谓的“经典重造”,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依托,建立一个“供奉着人性”的“希腊神庙”。对于城市中的污浊和畸形,他都将之作为梦中湘西的对立存在,进行辛辣的揭露和讽刺,如《八骏图》、《城市一妇人》等等。他也对乡土现代变异显示出了深深的忧患。会明(《会明》)、老兵汉灯》)身上那副古道热肠,却与现代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以至于被看作是难以理喻的“呆子”。他们身上的那点“乡下人”的乡村古风正日渐消失。在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冲击下,《丈夫》中的乡下妇人身上出现的变化,也预告着古老乡村精神的崩溃和解体。但沈从文坚信人类纯真的情感和完整的人格只有到古朴的田园中去寻找。

这派小说发展到三十年代就形成了平和、淡远、隽永的京派小说。它独有的精神风貌是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并将写实、记“梦”、象征熔于一炉,艺术上不仅有现实主义,更有较重的浪漫主义成分;在思想内容上更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重视。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工作职责范文 下一篇:快乐的人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