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格的词范文

时间:2023-10-08 16:53:02

描述性格的词篇1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 键 词】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学科信息导航/设计规范

提出vocml[24]采用标准xml dtd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叙词表和分类表及词表映射表,支持对词表的开放描述、解析、显示、交换和映射。

(3)主题图描述,即利用一定的知识组织体系, 对导航系统资源集合的主题内容结构、主题词汇、主题间相互关系以及主题与具体资源的链接进行描述,形成资源集合的主题图,可直接用于导航系统的知识化浏览,可建立资源集合的主题索引或交叉参照,还可链接复杂主题范围的分布式资源来建立虚拟知识体系,可通过主题概念与资源的不同链接在同一资源体系上建立面向不同主题体系或不同用户的资源界面。例如,xtm[25]利用xml语言标记主题图,从而用计算机可识别的开放方式标记资源集合的主题结构和链接,支持主题浏览和基于词表的智能检索。

(4)概念集描述,即建立符合学科领域要求、 用开放语言描述的概念集体系(ontology systems),利用概念集体系对信息资源内容进行语义标注或语义挖掘,形成基于语义的资源元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集中语义定义、语义关系定义和推理规则,实现基于语义的智能检索和浏览[26]。

实施递进建设的csdl学科信息门户,将首先严格按照元数据规范对知识组织体系进行说明性描述,然后支持以xtm 方式逐步深入地描述分类浏览结构,逐步研究和嵌入词表定义描述,并逐步研究和嵌入基于概念集的语义门户功能。csdl将通过标准和公开的应用规范对知识组织体系描述方式进行规定,并逐步建立相应的词表、主题图和概念集描述文件。

7 管理机制描述

学科信息门户及其导航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在建设和运行中的有效管理以及相应管理机制的规范设计。在csdl学科信息门户中,与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密切相关的管理机制包括资源组织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元数据规范管理机制、用户使用控制机制等,其中资源组织机制已在前面的资源选择搜寻控制和资源元数据描述中予以讨论。

(1)资源管理机制, 通过一系列规范对学科信息导航库中资源内容的管理方式和程序进行规定,包括资源链接检验规范、资源更新规范、元数据记录维护规范、资源管理流程规范等。其中,资源链接检验规范根据不同资源的变化规律规定对这些资源的可链接性进行检验的时间间隔、检验方式和报告形式,资源更新规范规定对资源内容进行重新审查及其修改描述、修改标引与分类、修改评价信息、删除等处理的标准、责任分配、方式和有关技术要求,资源元数据记录维护规范检验元数据记录的唯一性、一致性、完整性和所链接的其他信息的有效性,资源管理流程规范则建立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序和控制机制。

(2)元数据规范管理机制, 主要指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各种元数据规范和管理规范(包括本节涉及的管理机制规范)本身的管理规定,具体说明各种元数据规范和管理规范的描述格式和描述语言、内容描述或编码规则、公共存放位置(以支持开放搜寻)、公共登记要求(以支持元数据规范登记系统功能)、与相关资源内容的链接要求、与相关定义或标准文件的链接要求、范例记录编制及其存放与指向要求、版本管理制度、定期审查要求、审查责任人员、管理流程规定等,从而保证元数据规范或管理规范的有序、可靠和可持续管理。

(3)用户使用管理机制,指对信息资源使用的控制机制, 包括合法使用范围规范、用户身份认证方式、使用授权方式、使用审计程序、隐私保护政策等。需要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资源使用控制。针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狭义控制指对导航系统内学科信息资源的使用控制,广义控制可能包括对导航系统中的扩展信息、词表数据、规范数据等的使用控制。无论是否限制用户范围,都应确定使用控制规范(因为不限制用户只是使用控制的一种特例),界定什么使用主体(subject )在满足什么条件(conditions)下可对什么使用对象(object)行使什么使用行为(actions)。这里,使用主体可能是用户或用户组、 用户或另一系统,使用对象可以是具体资源、资源范围或数据对象,使用行为包括读、写、改、转换、析取等,而条件可能是使用登记、身份认证、阅读版权申明、填写保证条款、支付费用等。其中某些条件的验证与实现可通过链接第三方程序来具体实施,例如身份认证、支付费用等。csdl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将提供学科信息资源的公共浏览检索,但为统计使用情况、了解用户特点,需要进行(往往是隐蔽的)使用统计;对与学科导航信息相链接的用户讨论区、用户发表区等扩展信息和个性化定制等扩展功能,将限制用户范围、要求身份认证;支持各种规范数据的公共查询和阅读,但严格控制对它们的删改;另外,可能只允许其他csdl学科信息门户和授权用户批量搜寻和下载导航资源来支持分布式导航信息组织和集成定制。

8 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开放描述

所谓开放描述,指信息系统通过开放语言和规范方式来描述自己系统的数据对象、规则、管理控制机制和操作过程,支持系统间互操作和基于智能的运行操作与管理。通过开放描述,将形成关于本系统不同描述对象的描述文件,这些文件置于本系统公知位置或递交公共登记系统,第三方系统可以对这些描述文件进行搜寻,按照开放语言规则进行解析,从而使第三方系统(或智能)能自动地识别、理解本系统的格式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开放描述并不要求采用统一的具体描述格式,而是规定描述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底层语义和语法表示方法、标准扩展方式、标准转换机制等,因此不同系统可采用符合自己需要的不同具体方法或格式来描述实际内容,从而在保障各个系统的特殊需要和本地控制的同时,支持描述信息的开放搜寻、识别和系统互操作。

对于csdl学科信息门户及其学科信息导航系统而言,开放描述可分为描述方式和描述信息公布方式两方面的要求,目前阶段公布方式可采用在学科信息门户web服务器公知目录下以公开文件名存放描述文件,支持第三方系统开放搜寻;当csdl元数据规范登记系统建立后,将描述文件提交登记系统进行公共查询。对描述方式,可有以下建议:

(1)资源元数据格式描述,采用dublin core作为元数据核心元素集,采用扩展元素或扩展属性从其他标准元数据集中复用相关元素来描述资源的其他特征,采用namespace方式命名所复用的元素或属性, 采用xml dtd或rdf方式定义整个元数据集,采用xml 标记和封装输出的资源元数据。

(2)知识组织体系描述,采用dc subject的encoding scheme属性描述资源元数据中标引分类词表,通过url 链接相应的定义文件或介绍文件;采用xtm描述导航分类体系, 其描述文件在一定的使用控制下也置于公知位置机制,供授权的第三方系统(例如其他csdl学科信息门户)进行查询和调用,支持资源元数据搜寻和整合;逐步支持用vocml 描述的主题词表,相应词表描述文件可能作为第三方定义文件在说明性描述中予以链接,支持嵌入的智能检索功能。

(3)管理机制的描述, 涉及面向内部的管理规范和面向第三方的管理规范,前者包括资源组织、资源管理、元数据维护等,后者主要是用户使用控制。面向内部的管理规范可以是文本文件或html/xml 文件,应存放在系统公知位置,供公共查询;但也可以用xml dtd 方式定义这些规范,一方面可支持这些规范的交换和复用,另一方面可支持对规范的自动解析和处理(当然需要尽量与国内外现有的开放描述格式接轨)。面向第三方的管理规范应尽量采用开放语言描述,例如用户使用控制可采用xacl[26]来规定具体控制规范,在涉及隐私保护时参照p3p[27]制定隐私保护的政策与程序。

(4)整体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描述, 可作为学科信息门户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定义及其描述的一部分,采用wsdl[28]开放描述语言等方法,对基本信息(例如名称、uri、学科、 简要描述等)、管理者信息(例如运营者、运营系统、联系方式等)、管理机制信息(例如关于使用管理、权益保护、隐私保护、定制控制等的描述文件名称、uri、描述规范namespace等)、组织机制信息(例如元数据格式、知识组织体系、模块结构体系以及它们的uri 和描述文件地址等)进行描述,以便第三方系统搜寻和解析,支持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开放集成定制和作为第三方服务系统的开放嵌入。

我们还将在学科信息门户及其资源导航系统的建设中继续探讨上述问题的规范建设,并希望与国内外其他单位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 subject based information gateways.

3 nordic interconnected subject-based informationgateways. final report. august 2000. http://nwi.dtv.dk/anders/nisbig/slutrapport.html

4 crossroads. /metadata/roads/crossroads/

5 isaac network. http://scout.cs.wisc.edu/research/osaac/

6 imesh toolkit. /toolkit/

7 european link treasury. http://mother.lub.lu.se/elt/index.html.en

8 distributed national electronic resources. /

10 张晓林.开放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概念、结构与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3)

11 ebxml. /

12 web services activity. /2002/ws/

13 bibliography on evaluating internet resources. http://dublincore.org/documents/dces/

19 ieee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http://itsc. ieee.org/doc/wg12/lom_wd6_3.pdf

20 olson n b. cataloguing internet resources: a manualand practical guide. 2nd edition. /oclc/man/9256cat/toc.htm

21 day m, cliff p. rdn cataloguing guidelines. http://orc.dev.oclc.org5103/nkos/bin00003.bin

25 xml topic maps (xtm) 1.0 /xtm/1.0/xtm1-20010806.html

26 xml access control language. /projects/xml/xacl/index.htm

27 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s. /tr/p3p/

描述性格的词篇2

【关键词】人格结构;量的研究;质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11-04

当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研究途径,即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量的研究是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结果。质的研究则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收集的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 〔1〕

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领域,量的研究长期占据支配地位,质的研究则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几年来,质的研究逐渐

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量的研究的矛盾

性与局限性

人格是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系统。人格结构是指人格所包含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格结构研究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人格类型说。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人类最初是凭借经验通过简单分类的方法对人格进行划分,这从我国古代的《易经》和古希腊时期克里齐的描述中可见一斑。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人格结构研究迅速转向实证方向。尤其是上世纪3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使用大量样本进行问卷测量,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探讨人格的结构。经过数代心理学家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大五因素理论(或称五因素模型, the Five-Factor Model)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西方最流行的人格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结构由外倾性、宜人性、认真性、情绪的稳定性以及经验的开放性或智力等五个方面构成。“大五”的支持者们认为,这五个因素在某一抽象水平上代表了人格特质的总体结构,适合于多种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结构研究。他们还进一步认为儿童的人格结构也由这五方面构成,并将儿童的人格结构称为“小五”。〔2〕儿童人格五因素模型理论提出后,在受到广泛欢迎的同时,众多与之不同的观点或理论也相继出现。例如,Van Lieshout和Haselager在研究儿童人格结构时发现,除上述五个因素外,外在活动性和依存性是儿童人格结构的两个新维度。〔3〕 Shiner提出,儿童人格结构应由四个因素构成,包括积极情绪对外倾性、消极情绪对神经质、侵犯对亲社会倾向、约束对尽责。〔4〕 更有研究者尖锐指出,目前支持“大五”的研究大多是在日尔曼语言(英语、德语、荷兰语等)中进行,而在非日尔曼语言中进行的研究通常并不支持该结论。〔5〕

同样针对儿童人格结构的研究为何存在彼此不同的研究结果?到底哪个研究结果更加合理?人们一时难以作出判断,甚至有人开始期待人格结构研究中“大一统”局面的来临。但是,我们认为,儿童人格结构的“统一”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已有研究表明,人格发展不仅受生物性因素影响,还受文化、社会阶层、家庭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东方人与西方人来说,千百年来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数代的累积与变异已经造成其遗传素质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自的社会文化环境、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等均对人格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影响人格结构的内容。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结构应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我们曾通过教师评定的方式对我国幼儿的人格结构作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并非完全一致,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成分。〔6〕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思维视角,既然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难以忽视的作用,我们为何还要专心于追求“大一统”的研究结论呢?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彼此的人格成分总是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中的一部分又因为量的研究方式(如因素分析)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难以完全显现在研究者面前,因此,另一种研究范式――质的研究开始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二、质的研究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的兴起

以往,在关于成人人格结构的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是依据词汇学的具体研究路线进行研究。研究者先从字典上选取大量描述成人人格特点的特质词,经筛选后编制成封闭式问卷,对被试进行大样本测量,然后通过对回收数据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成人的人格结构。客观地说,词汇法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缺陷是该方法过于静态化,研究者选词的主观性过强(量的研究其实也存在着主观性),所选择的特质形容词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被试的所有人格特点。尤其重要的是,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领域,基于字典的词汇学研究方法明显不适用于研究儿童人格结构,因为研究者很难判断哪些人格词语是描述成人的,哪些是描述儿童的,这种难以明确划分词汇界限的研究起点最后当然难以清晰得出儿童的人格结构。

因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开始采用自然语言的研究途径对儿童的人格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者认为,某一社会中正在使用的对儿童人格特点进行描述的自然语言是在该社会背景下语言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理应包含所有描述儿童人格特质所需的概念。某种差异越是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描述这个特点的词语就越多。要客观、全面、充分地探索儿童的人格成分,深入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实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质的研究正好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因此,它必然会出现在研究者的视野中,成为可供选择的一条重要研究途径。

众所周知,自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量的研究一直占据支配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生态化运动等新的研究潮流的蓬勃兴起,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对心理现象的复杂性、系统性与多层面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心理学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一些研究者开始积极探讨质的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与途径。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目前质的研究已经在心理学研究方法、检测手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建立了一套程序化、规范化、结构化的研究方法体系。但是,作为研究方法的两大阵营,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着较为激烈的论战。量的研究者重视数字的精确性,质的研究者则重视丰富翔实的情境细节。建立在实证主义基础上的量的研究认为,质的研究只能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描述,不能进行逻辑论证和科学检验。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质的研究则认为,无论在经验层面、哲学层面还是伦理层面上,质的研究都比量的研究更加优越。〔7〕

其实,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并非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它们只是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研究。量的研究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关关系的测量、计算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本质”。质的研究则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获得一个较全面的对事物的“质”的解释性理解。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因此,与其说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方法,不如说它们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彼此之间有许多相辅相成之处。如果将两种研究范式结合起来,就能既注意宏观层面上对事物的大规模调查,得出较普遍的结论,又能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对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

三、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应用质的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探讨,我们认为,对儿童人格结构研究来说,质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人格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单独使用量的研究方法可以宏观揭示儿童人格包含的主要成分,但在研究人格结构时量的研究所惯用的因素分析等方法却难以避免地将人格成分中相对独特或不常表现出来的部分牺牲掉了,这无疑不利于将儿童的人格成分全面展现出来。而质的研究可以用描述的方式将儿童的人格特点较为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由于质的研究具有描述性特点,一些看似不重要、实则可能表现出文化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就不会被遗漏了。

第二,对于成人人格结构研究而言,成人的自我描述可以成为研究的素材,但这种自我描述对儿童来说则比较困难。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对自我的描述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特点,不可能做到深度挖掘和全面客观描述,因此对儿童的描述必然要通过熟悉他们的第三者间接进行。家长或教师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家长或教师的描述往往是零散杂乱的,有些描述是针对儿童人格特点的,还有许多描述与儿童的人格特质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这就需要研究者审慎对待这些人格行为描述,通过质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杂乱的描述词汇进行整理,把实质相同或相似的描述归为一类,把实质不同的描述分开。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量的研究难以做到的。

第三,质的研究方法更能体现结构性研究过

程的实质,即“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质的研究是要发掘熟悉儿童的成人的经验,而不是仅仅沿用一些社会上或者学术上已经存在的见解或结论。研究的目的是要从成人的经验中抽丝剥茧地看到儿童人格结构的一般性现象,进而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定义抽象概念,建构理论。所以说,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过程。通过质的研究可以对特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人格结构有一个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并可以大致归纳出哪些人格特质对儿童来说是相对重要的,哪些是较少出现的,哪些是区别于成人的。由于质的研究者密切接触社会实际,因此,他们的研究似乎更能从儿童日常活动的表现中“归纳”出人格结构的本质。同时,尽管质的研究主要以描述性语言为主,但也可以如同量的研究那样提炼出一些基本的统计数据,与量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并可以为量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

四、两种研究途径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的结合

近年来,有关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结合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要求两种研究途径彼此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开始出现融合。有研究者指出,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如同我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随着各自的不断成熟,两者都将离开自己的极地走向边缘地带,进而形成平等对话。〔8〕尤其是近十年来,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彼此渗透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许多研究者开始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研究中结合两种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的质量。

人格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复杂系统,既有客观、可量化的一面,也有主观、不可量化的一面,而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如果能结合两者所长,无疑对提高研究质量大有裨益。

对儿童人格结构研究来说,很难说质的研究完全从属于量的研究,因为它在为量的研究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会在微观层面上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事实,弥补量的研究自身的不足。因此,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量的方法与质的方法都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问题进行探讨。

总之,在心理学量的研究方法日益追求复杂化的今天,质的研究对儿童人格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质的研究方式对儿童人格结构的描述性、形象性、全面性和细节性关注是量的研究难以企及的,它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出儿童人格结构的全貌。

参考文献:

〔1〕〔7〕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466.

〔2〕JOHN O P, CASPI A, ROBINS R W,et al. The “Little Five”:Exploring the nomological network of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in adolescent boys〔J〕.Child Development, 1994, 65: 160-178.

〔3〕VAN LIESHOUT G F M & HASELAGER G J T.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in Q-sort description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HALNERSON C F J,KOHNSTAMM G A,MARTIN R P.(eds.) The developing structure of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Erlbaum, Hillsdale, NJ, 1994: 293-381.

〔4〕SHINER R L. How shall we speak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in middle childhood:A preliminary taxonom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8, 124:308-332.

〔5〕DI BLAS L, FORZI M, PEABODY D. Evaluative and descriptive dimensions from Italian personality fac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0,(14): 279-290.

〔6〕杨丽珠,张野,刘文. 基于教师描述的幼儿个性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3): 575-579.

〔8〕张红川,王耘. 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99-105.

Significan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tudy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Structure

Zhang Ye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Abstract】Quantitative research has been dominating the study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structure. However, its defects made it difficult to express some features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In comparison, qualitative research could make up these defects for its emphasis on situation, detail, description, and comprehensivenes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s of these two research models in the study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structure while focusing on the necessit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描述性格的词篇3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信息资源,组织

 

关于元数据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6年,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性文章多达300篇,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里只能择其要者并概括为3个方面,略述如下。

1 元数据理论研究

1.1 元数据体系

电子信息资源的元数据通常很难独立于一个完整的元数据体系之外,也就是说,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并进行操作,元数据必须存在于一个元数据体系之中。一个元数据体系要规定元数据的三个方面:语义、描述规则和语法。语义是指元数据元素本身的意义;描述规则是对元素赋值方法的确定,即指描述元素时所采用的标准、最佳实践或自定义的描述要求;语法规定了元素怎样以机器可读的方式给予编码。从逻辑上说,以上三个要素都具备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元数据体系。

1.2 元数据类型

常用的元数据可分为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和使用型元数据五种类型。其中管理型元数据是用来管理与支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是用来描述与识别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是与信息资源保存管理有关的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是与系统或元数据怎样运行有关的元数据,使用型元数据是与信息资源用户层次和类型有关的元数据。

1.3 元数据格式

常见元数据格式有四种,研究者们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⑴MARC。论文参考网。MARC即机读目录格式,是世界各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示格式,它提供了一整套完整、详尽、复杂的流式数据表示规范。它是图书馆描述、存储、交换、处理以及检索信息的基础。⑵DC。DC简称为都柏林核心,具有简练、易于理解、可扩展、能与其他元数据格式进行桥接等特性,这些优点使他成为了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格式。⑶XML。XML是可扩展置标语言,是一种基于SGML的简单灵活的语言。XML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标记语言,还是一个元语言。⑷RDF。RDF即资源描述框架,是一个使用XML语法来表示的资料模型,用来描述Web资源的特性,及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它是为试图解决许多元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而制定出来的,为元数据在Web上的各种应用提供一个基础结构,以促进网络资源的自动化处理[1]。

1.4 元数据结构

对于一个元数据格式来说,它由多层次结构组成:⑴内容结构(Content Structure),对该元数据的构成元素及其定义标准进行描述。例如,一个元数据的构成元素可能根据其目的而包括信息内容描述性元素、技术性元素、管理性元素、结构性元素,元数据内容结构需要对所采用的元素进行准确定义和描述。⑵句法结构(Syntax Structure),定义元数据结构以及如何描述这种结构,例如元素的分区分段组织、元素选取使用规则、元素描述方法、结构语句描述语言等。⑶语义结构(Semantic Structure),定义元数据元素的具体描述方法,尤其是定义描述时所采用的标准、最佳实践或自定义的描述要求[2]。

1.5 元数据登记站

元数据登记站的目的就是收集有关元数据格式方面的数据,通过促进元数据的发现和重用,推动其跨学科和团体的广泛使用,加速元数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元数据登记站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据模式、元素、元素集、编码格式和应用框架。除了这些共同的组成以外,每个登记站都有自己的特定规模,基本可以分为四类:⑴跨学科和跨格式登记站;⑵特定领域跨格式登记站;⑶特定项目登记站;⑷特定格式登记站。

2 元数据应用研究

2.1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元数据格式

1990年以来,许多元数据格式在各个不同领域出现,它们分别是:⑴网络资源。Dubie Core、ROADS Template、CDF、Web;⑵文献资料。MARC、Dublic;⑶人文科学。TEI Header;⑷社会科学数据集。ICPSR SGML Codebook;⑸博物馆与艺术作品。CIMI、CDWA、RLG REACHElement;⑹视觉资料。VRA Core Categories for Visual Resources;⑺音乐资料。SMDL;⑻政府信息。CILS;⑼地理空间信息。FGDC/CSDGM;⑽数字图像。MOA2 medata、CDL medata、Open Archives Format、VRA Core、NISO/CLIR/RLG TechnicalMetadata forImages;⑾美国机读目录格式.US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format,USMARC;⑿都柏林核心数据。Dublin Core。

2.2 具体应用领域

2.2.1 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在元数据XML和DC结合应用下产生的推技术主要是网上信息自动搜寻和依据用户需求进行的一系列加工组织与管理。推技术可以充分表达用户的信息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用户、面向主题的。在实际应用中为用户提供了相当大程度上的方便[3]。另外,push与pull有机结合,可采用先推后拉、先拉后推、推中有拉、拉中有推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及时、针对性强的服务。

语义网是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应用XML和RDF结合Ontology构建语义网,使网页文档的语义能清晰地体现出来,并为检索程序所理解,进而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目的[4]。

2.2.2 在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元数据在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元数据在期刊信息组织中的应用。元数据可用于期刊收集、版权与级别、排架信息、数字化标准选择中;可通过记录编目、寻找帮助、主题索引、资源链接、责任者注释等来描述与识别信息资源;可依据期刊实体条件,记录期刊信息资源物理复制和数字更新的行为等来保存信息;可用硬件和软件、数字化信息的格式、缩放比率、系统反应次数追综、密码、口令等表述系统技术运行情况;可通过用户记录、用户使用跟踪、知识再利用等进行用户分析和使用跟踪[5]。⑵元数据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分为网络学术资源相关站点的链接、网络学术资源学科导航系统的建立、建设各学科专业信息网三个层次。目前国内外大都用DC的某些著录项对第一层次进行组织;DC在第二层次的组织中被用于定义学科导航著录字段,DC元素修饰词被用于规范学科导航记录字段、描述学科导航资源[6];DC在第三层次组织中的应用还未开展 ,有待于今后探讨。

2.2.3 在教育资源发现中的应用

教育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被使用或参考的一个实体。教育资源包括用于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管理的教材、课件、辅导资料、参考资料、习题集、试题集、工具型资料、教学标准与过程规范等。在教育资源中创建元数据将促进教育资源的发现,教育元数据将通过准确描述教育资源,定位和区分不同类型资源,依据相关性准则发现并给出定位信息。教育资源的特殊性使元数据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其资源发现的能力[7]。

3 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3.1 元数据互操作协议

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必须定义一个公认、彼此遵循的协议。协议能够满足互操作的需要,同时应该允许用户在协议范围内,建立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元数据标准。在这个范围内产生的元数据标准,应该在可以访问别的数据库的同时也可以被别的数据库访问。目前国际上存在的OAI和Z39.50等协议正是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问题而提出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8]。

3.2 元数据互操作方案分析

元数据的互操作是元数据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在近两年的研究中针对元数据互操作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一种观点认为,元数据互操作作为分布环境下数字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已有多种互相支持的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初步应用,其中包括元数据转换、RDF/XML、元数据开放搜寻、元数据复用等方案,分别从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解决多元化元数据的互操作问题。其中,语义是元数据互操作的本质,语法是表现形式,结构是描述框架。这三方面被视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的技术途径[9]。另一种观点认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性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进行元数据格式转换,被称为元数据映射。从理论上将,作为一个描述性系统,元数据应该允许系统间的描述性映射。如果不同系统能够允许在元数据间创建映射,那么每一个系统都可以查找其他系统的元数据,如果所有系统都创建了通用的映射,那么就可以实现跨系统的广泛检索。目前已经创建了许多映射方式:①一对一的映射方式;②映射XYZ方式;③映射X方式[10]。

3.3 影响元数据互操作的障碍分析

元数据的差别会引起检索的困难,元数据的差异越大,检索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语义差别。在不同的元数据体系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论文参考网。有时是元数据语义不同,有时则根本没有可对应的元数据。⑵使用中的差别。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描述习惯,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的元数据,即使是最基本的元素都不相同。⑶描述方法的差别。即使元素定义完全相同,如果描述规则不同,数据也会以不同形式记录。⑷词汇的差别。当用户希望从不同主题领域或类型的机构检索元数据时,词汇不相容是一个共同的问题。⑸款目与集合。论文参考网。当用户试图将描述单一物体的元数据与EAD或其他复杂的多层次描述体系相结合时,会出现一些特别的问题。⑹多版本。不同的版本会引出一些复杂的差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由作品二次处理时使用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所引起的。⑺多语言。网络是多语言的。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控制词表及多语言的序词表。多语言的元数据登记可能也需要在不同的元素名称间建立对应关系。⑻句法描述的差别。如DC用XML语言作为元数据传递的载体,而MARC用的是自定义的记录语言[11]。

参 考文 献

[1] 肖述清. 论元数据格式及其关系和转化问题[J]. 情报探索,2007,(6):60—61.

[2] 张晓林. 元数据开发应用的标准化框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2):9—11,15

[3] 张学福等. 元数据及其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开发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

2002,(5):48—49.

[4] 郑清文.,傅欣. 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3,(10):78—82,25

[5] 徐红. 元数据在期刊信息描述组织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2002,(6):57—58.

[6] 卞丽. 元数据及其在网络学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2,(5):51—53

[7] 朱庆华. 元数据在教育资源中的应用[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71—74

[8] 高建勋,吴开华. 元数据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讨论[J]. 图书馆,2002,(5):41—44,48

[9] 孔庆杰,宋丹辉. 元数据互操作问题技术解决方案研究[J] . 情报科学,

2007,(5):754—758.

[10] 梅海燕. 元数据的研究进展[J]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4):17—19,53.

[11] 张东. 论元数据的互操作的层次[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6):648—650

 

描述性格的词篇4

【关键词】成都;重庆;大学生;外显;地域刻板印象

重庆和成都是非常有渊源的两个大城市,距离只有300多公里,两地皆互有亲友在两地。当两地的一方出现困难时,另一方都很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但重庆人和成都人在某些方面却又存在诸多争执,这可能与两个群体对对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刻板印象有关。地域刻板印象(regional stereotype)是一种认知结构,它涉及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的群体观念、知识与预期。本研究以成渝两地大学生为对象,探讨这两个群体的外显地域刻板印象。

一、实验方法

(一)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被试地域来源,因变量为自由联想的形容词词性。

(二)被试

被试160人,根据被试的出生地把被试分为四类大学生:

重庆被试:重庆本地被试50人,重庆外地被试(在成都的重庆大学生)30人;成都被试:成都本地被试48人,成都外地被试(在重庆的成都大学生)32人,均自愿参加实验。性别与大地域来源的比例均为1:1。本地被试皆为三代以上都在本地居住。

(三)方法

本研究运用自由联想测验考察被试外显地域刻板印象。实验将重庆人与成都人两个词并排形成一个“自由联想测验”。要求被试在看到这两类人群名词后迅速写出自认为形容这两类人群最贴切的一个形容词。在测验的指导语中告知被试,这只是一个思维流畅性测验,回答没有对错,但要求尽快完成。使用当场测验的方式,问卷当场收回。

本部分实验所得原始数据先进行归类频数统计,然后运用 SPSS11.5进行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本实验共发放问卷160份,去除废卷后,共收回有效数据150份,但基于平衡两类人群回收有效数据,最终采用的有效问卷144份。并且通过查阅《现代汉语大辞典》《褒义词词典》《贬义词词典》,最终区分出所得各个形容词词性。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1. 对于褒义词,重庆被试用“奔放”形容重庆人/成都人(以下格式排列与之相同):10/0(频次)(以下格式排列与之相同); “坚韧”:0/1; “大方”:12/4; “大气”:10/2; “耿直”:54/1; “干脆” 14/0; “严谨”:1/1; “豪爽”:12/6; “勤快”:12/1; “热情”:33/12; “直率”:8/1; “真诚”:8/2; “友善”:18/4; “悠闲”:0/25; “包容”:0/6; “精明”:5/6; “细致”:0/2; “安逸”:0/5; “温润如玉”:2/29; “乐观”:1/4; “含蓄”:0/4。从结果看出,在使用褒义形容词描述的316个频次中占到了200次;在对成都人进行描述使用褒义词的频次少于重庆人使用的频次,只有116次。

2. 对于贬义词,重庆被试用“暴躁”形容重庆人/成都人(以下格式排列与之相同):10/1(频次); “冲动”:9/0; “出口成脏”:5/0; “粗鲁”:3/0; “粗心大意”:2/0; “急躁”:3/1; “凶横”:3/1; “莽撞”:3/0; “自大”:4/5; “野蛮”:2/0; “毛糙”:2/0;“小气”:1/17; “不思进取”:0/5; “冷漠”:0/3; “做作”:0/5; “虚伪”:1/29; “自私”:0/1; “嗦”:0/4; “油滑”:0/7; “阴险”:0/4; “懒散”:0/24; “势利”:0/5; “保守”:0/5; “嘴尖”:0/5。从结果看出,在使用贬义形容词描述的170个频次中占到了122次;在对重庆人进行描述使用贬义词的频次少于成都人使用的频次,只有48次。重庆被试形容重庆人与成都人其他形容词总数分别是12/22。例如:爱娱乐的、语音慵懒、爱吃辣等。

表1 重庆被试在实验中评价差异

重庆人 成都人

褒义 贬义 其他 X2 df P 褒义 贬义 其他 X2 df P

200 48 12 229.785** 2 .000 116 122 22 72.585* 2 .042

注:*表示p

从表1可发现,在重庆被试描述重庆人的260个形容词中,含褒义词200个,贬义词48个,其他词12个,经卡方检验,p

3. 对于褒义词,成都被试用 “热情”形容重庆人/成都人(以下格式排列与之相同):20/25(频次); “包容”:0/15; “豪爽”:22/8; “精明”:1/10; “大方”:12/13; “乐观”:2/13; “安逸”:0/19; “温润如玉”:0/26; “细致”:2/18; “悠闲”:0/30; “含蓄”:0/16; “耿直”:20/3; “真诚”:2/1; “奔放”:7/0; “直率”:5/2; “干脆”:2/1; “勤快”:6/1; “勇敢”:2/0; “友善”:5/4; “开朗”:1/2; “幽默”:3/2; “坚韧”:1/1。从结果看出,使用褒义形容词描述的321个频次中占到了208次;在对重庆人进行描述使用褒义词的频次少于成都人使用的频次,只有113次。

描述性格的词篇5

关键词:中英文征婚广告;差异;文化价值观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又拥有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依存于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同时也依靠语言这个载体得以传承下去。

具体来说,二者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语言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二,语言具有镜子的作用,它能反映并揭示出该民族的文化及其内容。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一些文化特征,观察其语言是一个不错的路径。第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双向关系可以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这两个方面来认识。

二、征婚广告

1.什么是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和其他各类广告的目的一样,征婚广告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征婚广告必然需以语言来完成,而语言与文化的特定关系,又使得征婚广告反映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由于生活方式,生活区域以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又英汉语言所构成的民族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风俗,文化观念。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中英征婚广告的语言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民族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

三、对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

本文中的60篇征婚广告,分别取自《知音》和Washingtonian。通过对60篇中英征婚广告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英征婚广告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叫法。中文的征婚广告,被安排在“××婚介”分类广告里,明确说明是“婚介”。 而英文的这类广告没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对人”(People 2 People)栏里。

2.分类。虽然两种广告都分了四个部分,但分类标准却不同。中文征婚广告分为: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英文广告分为: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标题。在这一方面,中英文广告非常不同。每项英文征婚广告都有一个小标题。例如,“不一样的厨师”、“乐天派”、“天生狂野”、“寻觅幸福时光”、“带给我阳光”、“还在等待”,等等。这些标题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职业,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对未来一种浪漫关系的渴望,有的是用一种类似广告语的引诱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比如,“不要错过”、“赶快行动”,等等。中文征婚广告中没有类似的小标题,每项都是直奔正题。

4. 用词的不同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女性多用下列词语进行自我描述:端庄贤惠、身材高大、活泼开朗、靓丽清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爱乖巧、皮肤白皙、楚楚动人、气质与修养良好、含情的眼神透出一种灵气,等等。

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女性的自我描述词语多强调其:身材丰满火辣、有吸引力、头发及皮肤颜色以及头发的长短,直卷等,同时对眼镜的颜色也做强调。

中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儒雅俊逸、风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英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身材高大、身体健壮、五官端正、褐色眼睛、淡蓝色眼睛、金色短发、是否留胡须,等等。

性格的描述:中文中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语方面也比较单调。而英语征婚广告却恰恰与之相反。在中文征婚广告中,我们发现女性常用下列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性格:温柔贤惠,性格温和等。而在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女性性格描述的词语有:乐观,开朗,浪漫,真诚,直爽,幽默,关心他人,善于倾听忠诚等。在英文广告中,还有些女性会坦诚地写出自己是“smoker”(“烟民”)。

在中文征婚广告中,男性对自己性格的描述常用的词语有: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有幽默感,等。英文征婚广告中常见的男性性格描述用语为:忠诚,诚实、幽默、友好、自信、善于相处、开朗、热情、浪漫、有爱心、善解人意、神秘莫测等。其中,真诚和诚实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开朗和诙谐;再次是幽默。

在对婚姻状况的说明中,中文广告事先就分了四个部分: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所以可以说征婚者100%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在英文广告中,很少有提及自己的婚姻状况的。

5. 征婚者自我介绍和对配偶的条件要求统计: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种文本在自我介绍、性别、年龄、相貌等方面均未有明显差别而出现差异较为明显的地方为:身高、性情、兴趣爱好、职业/岗位、经济条件及工作灯方面。而“自我介绍”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对自己综合信息价值的判断和取舍,也就是说征婚者在传达个人信息时会做出一个判断,哪些信息是有助于征婚成功的,哪些信息是消极的,不需要的等。从这一点来说,中英文的自我介绍都能反映出征婚者所持的价值观,从何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整体价值观。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上,除性别外,中英征婚者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差别最为明显的分别为:年龄、兴趣、性格、爱好、学历和经济条件等。对配偶的要求这一点所反映的正是征婚者在经过斟酌,判定,取舍之后,极度赞扬的,迫切需要的一个总格素质综合体。同样,对配偶的条件要求也能提现征婚者的价值观,同时也从宏观上反映出其所属的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四、从分析结果看中英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描述性格的词篇6

[关键词]元数据 DC 抽象模型 DCAM

[分类号]G250

1 引 言

作为通用的元数据标准,DC元数据致力于描述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以使其更加容易地被发现。为实现这个目标,DC元数据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发展和完善。DC元数据的不断发展使DCMI意识到,要实现DC元数据的理性发展和机器可处理,需要一个内在一致的数据模型,于是提出了“DC元数据抽象模型(DCMI Abstract Model,DCAM)”。DCMI从2003年年中开始制定DC元数据抽象模型,相应规范在2005年3月成为DCMI的推荐规范。2007年6月,经过修订的新版抽象模型。

2 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概述

作为抽象的元数据概念模型,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更加明确地定义了DC元数据描述所使用的概念、DC元数据描述所使用的术语词汇类别及其相互关系以及DC元数据描述记录的基本结构。抽象模型清晰地定义了DC元数据描述的各类实体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一些长期争论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描述了DC元数据所使用的描述资源的信息结构,定义了各个组成部分,说明了这些组成部分如何组织在一起,及如何解释这个信息结构。DC元数据抽象模型描述了DC描述集的结构,但没有规定如何用具体的形式表达DC描述集;描述了元数据术语词汇的各种类型,但没有规定任何固定词汇集合或词表的使用。因而,它提供了一个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码方式的信息模型,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所编码的元数据描述的种类,便于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和语法翻译。

3 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主要内容

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由相互关联的三个信息模型组成:资源模型(Resource Model)、描述集模型(Description SetModel)和词表模型(Vocabulary Model)。

3.1 资源模型

资源模型定义了使用DC元数据描述资源的基本结构:“资源―属性―值”三元组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个资源(Described Resource)由一个或者多个“属性―值”对来描述,每个“属性―值”对由一个属性和一个值组成,每个值是一个文字值(Literal Value)或者是一个非文字值(Non-literal Val-ue),属性的取值也是资源,是与被描述资源的相应属性相关的物理实体、数字实体、概念实体或者文字实体。文字值指属性的取值是一个文字实体,非文字值指属性的取值是一个物理实体、数字实体或概念实体。

3.2 描述集模型

描述集模型定义了DC元数据描述记录的结构,如图2所示:

它使用URI来标识资源和所使用的元数据术语词汇。一个描述集(Description Set)是一条或多条描述(Descrip-tions)组成的集合,每条描述描述一个资源。一条描述是由一个或多个陈述(这些陈述与一个并且仅仅一个资源相关)和零个或一个标识被描述资源的标识符组成。这里体现了DC元数据的一对一原则(One-to-one Principle)。每个陈述是一个“属性一值”对,由一个标识属性的属性标识符和一个值(Value Surrogate)组成。一个值是一个文字值或一个非文字值。文字值由一个值字符串(值的编码,表达值的内容)组成。非文字值由零个或一个值标识符(标识值),零个或一个词表编码体系标识符(标识值所属规范词表)和零个或多个值字符串组成。一个值字符串是一个普通值字符串或是一个某种类型或结构的值字符串。普通值字符串附带一个语言选项,这个选项是一个ISO语言标签如en-GB。具有某种类型或结构的值字符串附带一个句法编码体系标识符来标识值字符串的类型或结构所从属的句法编码体系,如日期类型。

文字值是一个文字串,如题名(文本),数量(整数)等,不能进一步描述,可以有语种或句法编码体系。非文字值是事物、概念或其他非文字串的东西,如人物、文档、事件等,指代某种事物,可以进一步在另一条描述中进行描述或用一个陈述描述,可以是有值字符串,词表编码体系,值标识符。

一条DC元数据描述只能描述一个且仅仅一个资源。但是在现实世界的元数据应用中,被描述的资源常常具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就需要把具有某种联系的资源的元数据描述聚合起来形成描述集。而在软件或应用之间交换数据时,通常根据DCMI编码指南对描述集进行编码,以元数据记录(Record)的形式进行交换。

3.3 词表模型

词表模型定义了DC元数据所使用的规范词表的构成――术语词汇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

一个词表是一个或多个术语词汇组成的集合,一个词汇是一个或多个词表的成员。一个词汇是一个属性(元素)、类、词表编码体系或者句法编码体系。一个属性可以通过关系“有定义域(has domain)”与一个或多个类相联系。如果一个属性与某个类具有此种关系,而且这个属性是一个“属性―值”对的一部分,那么意味着被这个“属性―值”对所描述的资源是这个类的实例。一属性可以通过关系“有值域(has range)”与一个或多个类相联系。如果一个属性与某个类具有此种关系,而且这个属性是一个“属性―值”对的一部分,那么意味着这个“属性―值”对中的值是这个类的实例。一个属性可以通过关系“子属性”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属性相关联。如果一个“属性―值”对使用子属性及对应的值来描述一个资源,那么这个资源也可以用子属性关联的属性(父属性)及子属性的值来描述。这里体现了DC元数据的向上兼容原则(Dumb-down principle)。一个资源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类的实例(instance of),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词表编码体系的成员(member of)。一个类可以通过关系“子类”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类相关联。资源是子类的实例,也必定是关联类(父类)的实例。一个句法编码体系是一个类。DCAM没有提供明确的表达类的机制。类可以通过在一条描述中使用一个或多个陈述来实现,或通过属性的定义域来实现。

4 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对旧版的发展

DC元数据抽象模型从2005年3月成为DCMI的推荐规范以后,包括DCMI应用委员会、DCMI工作组特别是制定DC元数据应用纲要的工作组、DC元数据应用纲要实施人员、元数据研究人员、编码规范制定人员等在内的使用者提

出了自己的应用评价。这些评价在肯定抽象模型重要价值的同时,发现了抽象模型存在的问题如遗漏、模糊、冗余、错误等,提出了对抽象模型的修改意见。这些应用反馈导致了抽象模型的进一步修订,经过2007年2月、4月两轮修改及公示,最终在6月新版抽象模型成为DCMI的推荐规范。

新版抽象模型在结构、内容和措辞上作了巨大的改动,其语言表达、语义定义、组织结构更加严谨、清晰、明确。

新版抽象模型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语言表达、文字表述的改进

新版抽象模型修改了对抽象模型目的的描述,并把词表模型从资源模型中抽出单独定义。旧版抽象模型的目的描述没有反映抽象模型在定义什么是DC元数据、DC元数据描述结构的本质以及如何解释这些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新版抽象模型对此做了改进,更明确地表明了抽象模型的目的。词表模型基于RDF Schema,描述了DC元数据描述所使用的术语词汇的类型以及术语词汇间关系的类型,对于DC元数据描述引用其他元数据标准的属性词汇或自定义词汇而言,有必要更明确地对词表模型进行单独定义并进一步扩展,而词表模型在旧版抽象模型中是隐含资源模型中的。此外,新版抽象模型更新了使用UML表达抽象模型的图表,提高了可读性。

4.2 内容、结构的删减

新版抽象模型删除了旧版抽象模型中关于编码指南和关于结构化取值的附录以及关于向上兼容的讨论。基于抽象模型的编码规范制定之后,附录中的编码指南将显得冗余。关于结构化取值的讨论放在修订的DCSV、Box、Period、Point规范中。此外,新版抽象模型在描述集模型中删除了标记文本和结构化取值,删除了旧版模型中的“Rich Repre-sentations”。“Rich Representations”中的内容允许自我描述,不符合“一对一原则”。

4.3 已有概念、结构的进一步明确

这方面的修订包括:子属性、子类在词表模型中作为属性、类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并在词汇表中进行定义,而不再作为单独的类定义;强调描述集是基本的抽象信息结构;使用“Described Resource”作为描述的主语,消除取值和资源的混乱;值字符串可以附带语言选项或者句法编码体系选项,也可以不带,而不是全带;更新句法编码体系的定义,明确地把它与RDF Schema中的类“DataType”相映射;重新定义词表编码体系为“资源枚举集合”,从而使属性的取值作为其成员可以当作类的实例被进一步描述。

4.4 新概念、新结构的扩展

新版抽象模型对词表模型进行了单独定义,以明确DC元数据描述中使用的术语词汇类别;增加了抽象模型语义与RDF/RDFS的对应关系,使其更加易于理解。

新版抽象模型为属性附加定义域(Domain)和值域(Range)声明,使隐含在人类可读的元数据描述中的语义显性化。定义域和值域作为词表模型中属性和类的关系进行定义。定义域表明属性所描述的资源所从属的类,而值域表明作为属性取值的资源所从属的类。定义域和值域以有益于推理的形式说明了与一个给定属性相关的被描述资源和取值资源的种类。形式化的定义域和值域使得机器能够处理隐含在自然语言定义中的涵义。

新版抽象模型将属性的取值进一步区分为文字值和非文字值,以支持任何基于抽象模型的编码格式可以非常明确、容易地转换为RDF格式。

5 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对DC元数据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DC元数据已经发展为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较为严密的体系,包括抽象模型、编码规范、受控规范词表、应用纲要等。在各个部分中,抽象模型越来越起到基础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5.1 抽象模型与编码规范

DC元数据抽象模型提供了多种编码方式互操作的概念模型,独立于任何一种具体的编码方式,各种具体的编码规范必须符合抽象模型。新版DC元数据抽象模型推出后,所有的编码规范都将重新修订。2008年1月新的RDF编码规范(DC-RDF)已经作为推荐规范正式推出,替代原有的RDF/XML规范(DCQ-RDF-XML、DCMES-XML)。这个规范描述了如何使用RDF模型来表达DC抽象模型的特征,没有限定任何具体的RDF编码方式如RDF/XML,所有的RDF编码方案都可以使用,可以是RDF/XML、N-Triple、RDFa,也可以是RDF数据库。新的符合抽象模型的XML规范以及(X)HTML规范正在制定之中。新的XML规范将将分为两个版本:DC-XML-Full和DC-XML-Min。DC-XML-Full体现抽象模型的全部特征,比较复杂,满足复杂的元数据需求。DC-XML-Min体现抽象模型的部分特征,是一个子集,直观简单,满足简单的元数据需求。

5.2 抽象模型与术语词表

DC元数据术语词表作为DC元数据描述所使用的术语词表之一,必须符合抽象模型。2008年1月新的术语词表规范根据新版抽象模型作了较大的修订。由于所有符合抽象模型的元数据描述所使用的术语词汇必须赋予唯一的标识符,因此DCMI首先于2007年7月根据新版抽象模型修订了命名域政策规范(Namespace Policy),使命名域政策规范的用语与抽象模型一致,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命名域dcam:,以容纳新增的术语词汇。新版术语词表主要作了如下改动:

对一些定义、描述性标签和用法注释作了修订。

更加明确地区分两种编码体系:句法编码体系和词表编码体系。修订了两类编码体系的定义,以便明确如何从模型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这两类编码体系。

增加与抽象模型相关的两个新的术语:memberOf和VocabularyEncodingScheme。

明确词表编码体系是一个资源的枚举集合,DCMI类型词表是一个类的枚举集合。

对属性形式化的定义域和值域及子属性关系(针对部分属性)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不影响已有简单DC RDF实现的一致性,DCMI没有给DCMES即dc:命名域中的15个属性规定定义域和值域,而是在dcterms:命名域中新创建了15个具有相同名称的属性,这些新属性被规定为原有属性的子属性,同时分配了定义域和值域。抽象模型不再把属性区分为元素和修饰词两种类型,新的修订包含了子属性关系的表达,如dcterms:creator是dcterms:contributor的子属性。同时,这种关系的表达只限于新创建的15个属性。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自由地选择这两种15个属性,但是应该尽可能地选择dcterms:命名域中的属性,它们更适合于机器处理。

5.3 抽象模型与应用纲要

近年来DCMI大力推广和完善应用纲要,但是应用纲要本身也需要进行一定规范,否则也无法达到最低程度的一致性。完善后的新版抽象模型提供了实现机器可处理的应用纲要所需要的元数据模型。2007年8月的DC年会上提出了一整套以DC元数据抽象模型为基础的元数据应用纲要形式化方案,称为“新加坡框架(Singapore Framework)”。2008年1月DCMI了“新加坡框架”的相应文档,阐述了DC元数据应用纲要的概念及组成。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描述集纲要(Description Set Profile,DSP)。它基于DCMI抽象模型,为应用纲要提供了一个描述集结构约束语言,对应用纲要的形式化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6 结语

描述性格的词篇7

【内容提要】根据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分布式学科信息门户及其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描述了学科信息导航系统中资源选择、资源搜寻策略、元数据、知识组织体系、维护使用管理机制等的设计规范及其开放描述要求。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

【关  键  词】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学科信息导航/设计规范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权威、可靠的学科信息门户体系。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学科信息门户的基本形态和CSDL学科信息门户建设要求,然后介绍CSDL学科信息门户中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的选择规则、搜寻策略、内容描述机制、组织体系描述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的设计规范及其开放描述要求。

1 学科信息门户形态

学科信息门户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学科信息门户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若干形式:

(1)以网络学科信息导航为主的学科信息门户,提供权威、可靠、规范和可持续的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描述和检索[1-3],例如SOGIG(http://www.sosig.ac.uk/)、AHDS(http://www.ahds.ac.uk/)、Biz/ed(http://www.bized.ac.uk/)、EELS(http://eels.lub.  lu.se/)、GeoGuide(http://www.geo-guide.de/)、MathGuide  (http://www.mathguide.de/)、Martindale's  Reference  Desk(http:  //www-sci.lib.uci.edu/HSG/Ref.html)、OMNI(http://www.omni.ac.  uk/)、WWWVirtual  Library(http://www.vlib.org/Overview.  html)等,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核心和可信赖的信息门户。

(2)以专业机构或图书情报服务系统为基础的信息门户,  根据专业机构性质或其信息服务要求,将各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数据库、文件系统、知识库、指南手册等)组合在统一门户下向用户提供服务,其中部分门户可支持横向整合检索、参考文献链接、用户虚拟社区等功能。

(3)基于跨学科门户检索的学科门户体系,  支持多个学科信息门户之间的整合检索,例如CrossRoads[4]、Issac  Network[5]、Imesh[6]、ELT[7]系统。

(4)基于门户体系的数字信息服务机制,  将多个分布门户(主要是学科信息门户)作为整个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机制和服务渠道,让用户通过门户体系方便地搜寻、调用和利用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例如英国JICS的Distributed  National  Electronic  Resources  (DNER)[8]和美国NSF的National  SMETE  Digital  Library(NSDL)[9]。

(5)开放数字信息服务机制,  不但支持基于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与服务集成,还进一步支持按照用户个性化需要定制信息门户,根据逻辑业务流程整合多个信息服务环节,支持多个信息门户之间的开放集成与定制[10],这方面的技术包括Open  Digital  Libraries、OpenLinking和Open  Metadata机制,而且基于分布Web  服务的开放电子商务关键技术(ebXML[11]体系和Web  Services[12  ]机制)也可在开放学科信息门户中得到应用。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通过学科信息门户来逻辑地灵活地整合、可靠地组织、无缝地链接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并支持用户在它们基础上的个性化集成定制,从而将一个分布和纷杂的信息空间组织成一个方便的用户信息系统。

2 CSDL学科信息门户建设

CSDL将从开放数字信息服务机制出发,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并逐步支持开放式集成定制。具体地:

(1)提供学科信息导航:针对专业研究型用户的需要,  建立可靠覆盖国内外本学科的权威的专业信息资源的规范导航系统,采取标准元数据来深入描述信息资源,采取规范知识组织体系对所收集资源进行组织,提供多层次信息检索和浏览功能,支持分布式信息资源选择、描述和组织,支持定期数据自动检验和计算机辅助更新。

(2  )实现学科信息横向整合:在学科信息门户内横向整合本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联合目录、馆藏目录、馆际互借和全文传递等相关服务系统),提供分布资源的集成界面,并逐步实现同构和异构数据库的整合检索。

(3  )实现学科信息纵向整合:在学科信息门户内纵向整合本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过程(包括文献检索、全文获取、馆藏资源获取、资料传递、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集成定制、SDI服务、  用户协作交流服务等),按照用户信息检索与利用流程实现各个资源与服务系统间的无缝链接。

(4  )支持开放集成定制:通过规范元数据来描述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对象、知识组织体系、管理机制、检索与浏览机制、系统信息架构等各层数据,通过开放语言实现描述数据的规范标记,通过开放搜寻机制支持对这些描述数据的发现和解析以及对学科信息门户的发现、解析和重组,从而支持个性化定制和开放式集成。

CSDL将通过有效的学科信息门户,将分布的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集成到用户桌面,并通过开放描述机制和分布Web  服务机制来支持对各门户及其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与集成。

3 学科信息门户中的网络信息导航

CSDL学科信息门户中的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指具有严格质量控制、提供规范和深入的知识化描述、支持集成与定制的可靠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系统。它们在协调一致的设计规范和开放描述原则基础上,针对本专业研究型用户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包括网站、图书情报系统、文摘索引、电子期刊、科技报告、学位与会议论文、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学术会议、工具书、专业服务系统以及与学科科研紧密相关的其他资源系统),根据可靠的评价选择规则、搜寻搜集策略、规范组织标引机制、检索浏览机制和维护使用管理机制等,建立起可靠覆盖本领域核心资源、基本覆盖本领域其他主要资源、选择性覆盖相关学科核心资源、与其他学科信息门户有机链接的网络化资源与服务组织体系,并支持用户系统或其他学科信息门户对自己信息的搜寻、集成。

这样的学科信息门户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性,针对限定的专业领域,主要针对学术研究信息和教育科研用户;集成性,把专业领域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凝聚到一个知识体系中;知识性,根据对知识内容及其关系的分析来选择、描述和组织资源和服务,例如按照严格的评价规则,由信息专家和学科专家选择信息资源,按照标准元数据格式和标准词表进行著录和标引,按照规范知识组织体系(如分类法)进行组织;智能性,提供符合专业领域特征的检索浏览方式,并可在专业知识组织体系(词表、分类法等)支持下优化浏览和检索,而且可与语义门户(Semantic  Web)结合提供智能化资源检索和结果整合功能;可靠性,通过严格选择、规范描述和持续的校验与更新,保障导航信息的可靠性和整个组织与描述机制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要求,学科信息导航系统依靠一系列规范机制来保障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例如资源选择规则、资源搜寻策略、资源元数据描述规范、知识组织体系规范、使用管理机制规范、分布式组织管理规范等。通过这些规范,学科信息门户可以准确定义和描述自己的要求与运行机制,用户可以了解和信赖学科导航信息系统,其他系统也可以通过这些规范的开放描述来实现集成与定制。

4 资源选择和资源搜寻控制

严格的资源选择是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知识性可靠性的关键保障之一,它的实现依靠严格的标准设计、规范定义和流程控制[2.13-16],至少涉及以下问题:

(1)资源选择标准。  它帮助工作人员明确理解对资源范围和质量的要求,帮助用户理解和信任它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用户判断通过它所获得的信息的质量,促进分布运营机制下资源选择的一致性,帮助训练新的资源选择人员。资源选择评价标准应尽可能地可操作,其中某些可量化。

资源选择标准涉及资源范围标准、资源质量标准和资源评价标准。其中:

资源范围标准,规定什么资源可被收集组织到学科信息门户,主要涉及:a.信息内容,例如主题范围和可接受的资源类型、资源来源、内容深度、内容权威性、内容新颖性、商业化程度等;b.接入条件,例如可接受的付费条件、技术条件、注册要求、残障人利用条件等;c.细粒度要求,指资源对象应该达到的信息内容详细程度;d.元数据要求,指资源的地理与语言范围等。

资源质量标准,规定被选择资源需达到的基本质量,主要包括:a.内容标准,包括有效性、权威性、实质性、准确性、全面性、唯一性、资源结构组织、及时性以及资源维护程度;b.形式标准,包括浏览方便性、用户支持、标准化程度、美观程度;c.处理标准,涉及信息完整性、站点完整性、系统完整性等。

资源评价标准,用于规范化地描述选择人员对资源的评价意见,资源评价应按照前述选择标准从多层面描述评价结果,应能确定评价人及其评价资格,应使用标准语言进行描述,还可使用特定标记方式(例如星级标记)来简要表示评价结果,并作为元数据的一部分被存储和支持检索,评价信息可被写入资源描述摘要中。

(2)资源选择流程规范。  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往往有多个专家参与资源的选择评鉴,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来保证选择过程的一致性。资源选择流程规范规定由什么人、按照什么标准和什么步骤、对什么方面的资源进行选择评价,以及如何处理选择评价结果。具体地,这个规范包括资源选择标准、资源选择流程步骤、选择人员标准、选择人员描述格式(以便选择过程中的推荐、指向和咨询)、选择人员分工组织规定、选择结果描述方式、选择信息交换格式(支持协作选择描述),还可规定是否接受用户推荐资源、接收程序以及对推荐资源的审查和回复程序等。

(3)资源搜寻控制。  学科信息导航系统需要严谨的资源搜寻控制机制和相应的搜寻规范来界定搜寻范围、过滤搜寻资源、协调搜寻操作过程,保障在有限的分布的人力下对高质量信息资源进行完整、及时、持续的搜寻,保证搜寻的有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资源搜寻过程需要规定搜寻途径和方式(即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来搜寻和跟踪哪些资源)、建立和维护搜寻对象目录、分配搜寻责任、确定搜寻时序、确定资源智能过滤规则、确定资源搜寻中元数据挖掘与转换机制、确定推荐资源审查规则、确定与其他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的合作搜寻机制等。

所谓合作搜寻机制,指覆盖领域相互交叉的学科信息导航系统间合作搜寻和共享元数据的方法,例如:a.不同导航系统分工负责交叉领域里不同主题范围的资源组织,在各自知识组织体系中都包含这些主题范围,通过直接链接对方资源元数据来相互利用各自的资源内容。b.不同导航系统分工负责不同主题范围的资源组织,相互交换和复用交叉主题范围的资源元数据,所交换的元数据往往由接收方导航系统进行再标引再组织,从而共同(往往各有侧重地)提供交叉领域的资源检索。无论什么情况,都需要商定分工搜寻范围、数据格式,并遵守共同的质量控制和著录原则。

5 资源元数据描述

学科信息导航系统涉及的描述信息包括资源对象、知识组织体系、使用管理机制、检索与浏览机制等层次,通过开放语言和规范方式对这些层次进行描述都构成元数据[17],成为导航系统元数据体系的一部分。高质量的元数据描述是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知识性可靠性的又一关键保障,也需要一系列的描述规范和过程规范来定义和控制。本节主要讨论对资源对象进行描述的元数据,包括以下内容:

(1)元数据规范。元数据规范对元数据元素、  子元素及可能的限制属性进行规定。资源元数据涉及内容和管理两方面。内容元数据对资源本身进行描述,建议采用通用的或标准的元数据格式,采用规范扩展方式复用其他标准元数据格式的相关元素来描述复杂资源对象,并通过XML  Namespace方式建立与元数据格式定义文件的链接。  例如对一个课件资源,可采用Dublin  Core[18]描述基本属性,复用IEEE  LOM  [19]相关元素来描述与教学有关的属性。管理元数据用于描述资源著录过程及其控制,一般不显示给用户,可被智能用于自动控制某些操作。可能的管理元数据元素包括维护者、上次搜寻日期、上次元数据更新日期、上次资源变动日期、预计资源重新审定日期、资源失效日期(例如会议信息)、元数据著录者等。管理元数据可以与内容元数据捆绑在一起,但也可单独通过一定唯一标识符与内容元数据链接,可支持内容元数据的复用。管理元数据也应采用标准格式和标准扩展方式。

(2)元数据著录规范及其他控制规范[20-22]。由于资源元数据可能来自多个途径(例如资源系统本身、用户、资源选择人员、资源著录人员、其他学科信息门户、自动挖掘等),它们对元数据内容的描述方式可能有很大差异,需要通过著录规范来具体规定如何进行元数据描述。规定内容包括:a.元数据内容编码规范,例如关于日期、语言、各种名称代码、主题词来源、分类表来源、评价等级等的标准表达方式或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有关标准可用计算机可识别方式组织,以利著录过程中进行查询和自动检验。b.元数据元素、子元素或限定属性的选择方式。c.主题词、分类号选择标引原则和方式,这时将利用分类标引规范。d.文字描述内容(尤其是摘要、评价意见等)的撰写规范,例如摘要来源、摘要长度、客观性、语言风格、署名等要求。这些著录规范被称为Application  Profiles。

描述性格的词篇8

一、写肖像就是写情节

互见法描写肖像没有游离之感,它本身成为情节的一部分,而且成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因素。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不是停止叙述故事,单独描写人物容貌,而是在叙述林黛玉来到贾府,与贾府人一一见面的情节中,通过互相间的“看”,完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的过程就是叙述两人互相观察的过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是作品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宝黛初会时,二人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照应前文有关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通过这次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二人感情上的默契,为以后这对痴男怨女的生死恋埋下伏笔,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因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写肖像就是写性格

互见法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观察者主体性格的表现。黛玉眼中的宝玉,既是宝玉,也折射着黛玉的情趣和理想;宝玉眼中的黛玉,同样既是黛玉,也折射着宝玉的志趣和性情。以黛玉的描写为例,宝玉对黛玉的举止容貌,眼看心评。众人眼中的“怯弱不胜”,在他这儿变成了“泪光点点”、“微微”,其娇弱多病的身形可睹;王熙凤眼中的“标致”、“气派”,在他这儿成了“姣花照水”、“弱柳扶风”,其妩媚姿容、轻盈体态可掬。宝玉见黛玉,不写衣裙服饰,珠光宝器,因为那些都是宝玉眼中的不屑之物。他注重的是人物的自然本色和内心的性格气质。因此,唯有在他的眼中才真正看到了黛玉外表的超凡脱俗与内在的通灵蕴秀。宝玉还从那含愁万种的“两靥”中发现了她那多愁善感的个性特征;从那似蹙非蹙之眉、似喜非喜之目的神态中,感受到她幼年丧母、离家远栖、寄人篱下、对前途渺茫未卜的隐忧。可见林黛玉这幅肖像画融进了贾宝玉的感彩,它不仅展现了林黛玉性格与形象,而且表现了贾宝玉情趣和性格,可谓一箭双雕。

三、写肖像就是写关系

由于互见法描写的肖像,带有人物的主观色彩,必然使人物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或是冲突、或是和谐;或聚、或散;或亲、或疏;等等。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以少女特有的精细和敏感,观察了贾宝玉通身打扮和容貌、神情,看到贾宝玉富贵公子的身份和秀美的面容,及温和、多情的神态,她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贾宝玉对“早就听说过的”“林姑妈之女”,好奇的心理使他加倍细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美人图。他看罢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两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正是表现了他们在对方的身上发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此时对象是理想化了的对象,已非纯客观的对象,可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宝黛相见,心存默契,一见钟情,顿成倾心知己。彼此非凡的容貌和理想化的审美感受,成为发展独特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宝黛肖像的互见描写,初步确立了两人的关系,成为以后人物命运发展的基础或因由。

四、写一人就是写两人

互见法描写,是从作品中人物互相观察的角度来描写人物肖像,是通过人物间的互相打量、互相观察来进行描画。观察者不是讲故事的“我”,而是作品中的人物,是“我”的描述对象之一,这个人物本身就是被描述的对象,同时,他又是另一个被描述对象的观察者和描述者。互见法描写,既刻画了被观察者和被描述者的形象性格,又写出了观察者主体的性格表现。从宝玉眼中写黛玉,既写了黛玉,也表现了宝玉。同样,从黛玉眼中写宝玉,既写了宝玉,也表现了黛玉。因此,可以说互见法描写,可谓写一人就是写两人。

五、写两人就是写众人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会的描写,还可以说是写两人就是写众人。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是黛玉眼中的宝玉。黛玉之美,美在天然,美在自身,美在气质,美在心灵。似这等超凡脱俗之人,此前在众人眼中,不过只有外在的“怯弱不胜”的病态,可见众人眼光的低俗。黛玉之美,那辈俗物不能欣赏,也不配欣赏,只有宝玉的自然本色和性格气质,才能慧眼识知己。同样,宝玉出场之前,众人也多有议论,微词贬语,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连黛玉的心中也不免会有一些疑虑。宝玉出场之后,作者精心安排的肖像描写,从服饰到容貌,澄清了众人的那些不实之词。在黛玉的眼中,宝玉何来“惫懒”与“懵懂”,反倒是装束齐整,英俊多情,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宝玉的美,也只有黛玉才能真正欣赏。众人眼中的宝玉与黛玉眼中的不同,也不正反映了众人的世俗,眼光之低下吗?所以说,宝黛初会的描写,不仅再现了宝黛的形象与性格,而且折射了其他人物的性格及其之间的关系,写两人就是写众人,收到了一石多鸟之效。

上一篇:分别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微信名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