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范文

时间:2023-10-01 04:27:17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1

2018四川绵阳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第二批次(民办普通高中)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658分

绵阳外国语学校:630分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549分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625分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622分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639分

江油实验学校高中部:610分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对于创造力能否培养的问题还存在着广泛的质疑。有学者认为:“人类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注定的,不可更改的,至少在基因工程启动之前的历史中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怎样摧毁创造力,特别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我们不知道怎样判断和促进创新潜力,即使囊括全世界的经验。”中小学生不能侈谈创新,这种观点在中小学教师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在他们看来,创新成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必要的负担。教育观念上的种种迷惘必然会最终反映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育结果,与基础教育领域长期盛行的神秘主义创造观有关系,也与创造力科普工作不到位有关系,导致了对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必要性、可行性的质疑。事实上,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人的素质发展是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即使会在某个特定的节点表现出明显的飞跃性特征,但也必定离不开一个量的积累。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会在某个特定的人生节点突然出现,它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是个体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在17岁时趋于定型。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青少年创造力从小学四年级起呈上升发展趋势,六年级到初一时水平明显提升,到初三时达到最高峰,进入高中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并呈稳定状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有意识地去完成个体创造力的累积过程。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因此,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是培养一大批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更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理论阐释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认识误区:人才培养即教育是学校的任务,是教师的职责,其他社会主体的教育责任被严重边缘化。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来说,普遍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学校根本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的“教育”和“学校”本身需要得到理性的检视。丹尼尔•科顿姆提出“教育是无用的”这一命题。他说“:如果我们打算全面彻底地思考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想教育的无用性……如果教育有任何价值可言,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教育是无用的。”这种观点无疑挑战了大多数人的教育常识,但却不乏其真知灼见。同样受到挑战的还有学校,家长们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尤其那些所谓“名校”,似乎就给孩子的人生买了一重放心的保险。盖托却提出了“上学真的有用吗”这一质疑,尽管这是针对美国教育和学校而提出的,但是,其独特的视角无疑能够引人深思。根据某研究机构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国内约有1.8万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在家上学”。学校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局限性,它难以独自完成其教育使命,以开发青少年创造力为旨归的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建立和优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就是从大教育观出发,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与机制,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社会各类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社会系统。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的构成要素:一是学校。学校依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面向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学校应当在教师专业素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设施设备等做出相应调整。二是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创造力开发。三是企业。企业应当肩负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承担起促进教育发展的社会义务,尽其最大能力为青少年提供参观与实践的机会。四是社区。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社区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校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统筹协调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六是群团组织。如团委、关工委、科协等组织应当多组织校际之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七是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是地方的智库,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走进实验室、走近专家学者,亲身体验创新过程。八是科技场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展览场馆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少年们走进科技场馆,能够从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建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实践

近年来,绵阳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了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喜人。在科技博物馆建设、创新中心建设、乡村少年宫建设、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成效显著。在创新教育机构方面,绵阳师范学院成立了专门开展创新教育的创新学院和部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西南科技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部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绵阳市建有以展示中国核科技发展历程和展示“两弹一星”功勋获奖者及感人故事为主题的绵阳科技博物馆、绵阳市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担当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的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等。在创新实践活动方面,由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体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此外,2014年还增设了科技城“小发明家”评选活动。由绵阳市教育体育局根据中小学课程组织开展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为生活而设计”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绵阳市团市委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当然,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多头管理,缺乏必要的协调统合,主要涉及的政府部门有教育体育局、科协、团市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中国科技城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教场馆等科教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多为业余性质,许多单位缺乏专门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经费投入需加大,相关政策制度需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层次较低,制作较粗糙,知识与技术含量偏低。

四、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

绵阳市作为中国科技城,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这方面的工作还大有潜力。根据创造学原理和系统原理等理论,建构科学的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一)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倾力打造科技城创新文化。系统、科学的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够促进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绵阳市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工作。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软实力”方面还需要提升。通过系统、全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提高青少年创造力的同时,带动中小学校、社区、教育机构的创新氛围,同时影响家长和教师,形成更多、更大范围的市民关心、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够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对中国科技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搭建三个平台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在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需要搭建合理的创新实践平台以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实践平台主要包括三类:教育培训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展示提升平台。

第一,教育培训平台。

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对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从现有的教育体系来看,传统的师范教育没有相应的创新教育师资,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是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力军,需要组织开展市级、区县级、校级的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教师不仅要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掌握如何在校内外有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在学生培训方面,应该在最大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的培训,并结合学生兴趣、需求、知识背景等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生培训。三是在家长培训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学校中开展家长培训;可借助“绵州讲坛”等形式,向更广泛的市民进行宣讲、培训。此外,在培训形式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夏令营”“智能机器人培训班”“创造发明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互动式的、体验式的不同方式,激发创新创造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活动平台。

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通过竞赛来吸引青少年进行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启迪创意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创新竞赛包括多种类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创新创业竞赛等。一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要有部级、省级和市级三类层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等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竞赛和展示。二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动手制作与技术构建,结合青少年的日常观察、积累,去寻求自己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三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一项更贴近社会、更为复杂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国内有多个创新创业竞赛,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2014年5月,绵阳市启动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四是各类专题创新竞赛活动,例如:创意设计竞赛、航模比赛、劳技创新作品竞赛、“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都是激发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

第三,展示提升平台。

通过教育培训和创新竞赛,将产生较多创新成果。为了营造创新氛围,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设置不同类型的展示提升平台,不仅促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而且能够较好地营造城市创新文化。首先,设立“市长创新奖”,每年评选2至3名在创新创造或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少年,颁发市长创新奖。通过对获奖者的宣传报道,营造创新氛围。其次,设立科技城发明奖,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奖,对突出的青少年创新发明成果进行奖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科学家”评选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科博会上对绵阳市青少年的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在绵阳市的新闻媒体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展示等活动,营造科技城创新文化。

(三)提供四项保障

为了确保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力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宣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中,还需要明确保障措施。

一是人员保障。

人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体。在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需要确保三类人员。首先,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其次,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委员会,聘期国内外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专家,由他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评审、指导等工作。最后,各类学校的“种子教师”,从各个学校抽选出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回到原单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扩大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是条件保障。

青少年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资料室等条件,因此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首先,在绵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立开放实验室,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其次,遴选科技创新基地,将绵阳科技博物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作为基地面向青少年开放。此外,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成立“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借鉴北京市的“翱翔计划”、重庆市的“雏鹰计划”,设立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三是制度保障。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在制度方面跟进,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明确职责、规范经费使用、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创新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四是经费保障。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绵阳市在已有的相关资金的基础上,需要增加部分经费开展预算。此外,依托创新教育相关机构,可以以“命名”“赞助“”资助”等多种方面向社会募集资金。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3

[关键词]中国科技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DOI]10.13939/ki.zgsc.2015.23.088

高校是创新资源的集中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都诞生出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成绩令人欣喜,但是这些成果的转化不甚理想,其中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不到15%,而西方发达国家高达70%~ 80%。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大量科技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被束之高阁,无法跨越创新过程中的“死亡之谷”,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那么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效益便会大打折扣,社会资源将被闲置和浪费。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基础,并最终落脚到社会服务中来,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形式,只有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力增强。因此,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增强协同效应;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动力,促进高校科研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疏通成果转化渠道。绵阳科技城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之一,绵阳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从现状、原因、对策三个层面来分析绵阳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绵阳的12所高校,包括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西南财经天府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为主,实地访谈法为辅。共对以上的12所高校发放了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进而得出了研究结论。

2 绵阳科技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2.1 科技项目现状

绵阳高校科技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大学,中国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这四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其中西南科技大学拥有项目占总数的83.43%,绵阳师范大学拥有项目占总数的6.08%,中国物理研究院拥有项目总数的4.97%,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拥有项目占总数的5.52%。从调查数据来看,在绵阳高校科技项目分布极度不平衡,各大高校发展水平不一,在绵阳12所高校中拥有科技项目的只有4所,四大高校所含科技项目比例不协调,严重倾向西南科技大学。

2.2 科技成果现状

从总量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在绵阳高校科技成果136项,其中确定获得专利的68项,未获得专利的12项,其他56项,主要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从获专利类型来看,高校科技成果专利类型可以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26项,实用新型专利有3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

2.3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数据统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不一,但其成果转化形式偏向于使用许可和专利转让这两种形式,其中使用许可转让的有29%,专利转让的有26%,其他转让形式占35,其中包括合作转让,独家转让,技术入股转让,其他10%,转化形式多样,各形式的转化方式分布较为平衡。从合同金额方面上看,科技成果转化比较偏重与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成果转让,其中5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有11%,20万―50万元的科技成果有57%,20万元以下有32%,总体来看,绵阳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让金额偏小。

成果转化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绵阳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随着各个阶段的演进,处于不同阶段的成果转化数量在递减,处于理论阶段的成果转化项目较多,但到了工业性实验阶段和产业化的成果转化项目则较少,说明绵阳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还处于较低的转化层级,转化率还较低。

2.4 科技专家现状

从在绵阳高校专家分布来看,西南科技大学专家占专家总数的74.4%、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占13.86%、四川中医药高高等专科院校专家占比11.2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占0.18%。在绵阳高校人才分布不均衡,高校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两个高校,致使出现有些高校极度缺乏创新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严重制约着高校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3 绵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支持方面

政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高校科技经费投入增长缓慢,尤其是对应用开发性成果的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需要大量资金支撑才能完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的产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相关的科技政策、成果转化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人才法律、法规不完善,不能全面覆盖高校科技工作立项、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评价、激励整个过程;政府的正引导和扶持还需加强,政府的干预、调节、政策的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2 高校科研方面

高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意识,往往偏向于技术和理论研究,忽视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科技管理、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职位晋升条件设置不合理,缺少对成果转化的激励,导致有些科技人员只注重研究而不注重推广,影响科研人员推广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科技工作评价指标存在较大的弊端,过度注重科研人员的项目数、专著数、论文数,忽视科技人员研究的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致使科研成果的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实现产业化。科技人员缺乏成果转化意识,不愿主动将成功经验推向社会,即使有偿推广,也实行关键技术保密策略,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3.3 企业创新方面

大多企业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助长了企业在技术创新问题上的“等、靠、要”的思想,形成科技管理体制的障碍,导致企业角色错位,忽视科技进步的作用,无法依靠创新获得发展。同时,企业也缺乏投资准备,风险评估不充分,一味追求技术成熟度,忽视技术的市场潜能,也降低了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安排技术创新的资金较少,增加了高校科技成果再次开发的难度。企业与高校的沟通因各种机制的不健全还没有实质性的展开,导致企业与高校信息脱节,以至于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3.4 中介协助方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信息渠道不健全,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市场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信息搜集、技术评价、市场分析、决策支持、专家咨询、用户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模式。科技中介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科技信息交流多为内部流通和循环,与企业的信息交流还不顺畅,导致高校科技机构与生产部门的科技成果的供需信息交流不畅,致使众多科技成果难以满足生产部门的需要。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评价、推广能力弱,技术中介市场系统一般只能起到联络和沟通作用,有效的评估咨询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缺乏一套切实可行、比较规范的办法,无法为成果使用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各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程度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差,又缺少协作机制,服务能力远不能满足技术转移和扩散的市场需求。

3.5 各主体沟通联系方面

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和科技信息咨询机构的交流,缺少沟通、分析、加工和修改的过程,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交流不畅,存在信息不对称。高校与企业交流形式单一,交流对象不明确,导致交流效果不明显。企业需求者和成果技术持有者难以实现信息与获取的双向对接,缺乏有效沟通渠道,高校的成果偏离市场需求,甚至使得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落后于市场变化,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信息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供需双方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不能深度融合。

4 推进绵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

绵阳市政府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保障,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采用加速折旧政策,以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建立技术发展准备金制度,允许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发展准备金。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法制体系,设立绵阳科技成果转化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对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的项目。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对高校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技术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促使企业对一些技术成熟、市场价值高、产业化潜力大的科研项目的认可和支持。此外,政府还应采用投资、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鼓励高校建立科技开发风险基金,建立中试基地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2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首的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应将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相联系,规范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保证科研计划的顺利完成,以成果效益、转化水平等为综合考核指标,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效益。以开发为目的,以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研究项目,抓住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及时了解各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项目安排,以减少选题、立项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以保证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保证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中的合法权益。鼓励高校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有计划地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比例。积极探索包括运用股权、期权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落实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

4.3 增强企业科技意识,加强校企联合

在绵阳的企业要增强科技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开发体系,积极承接各大高校的科技成果,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推动高校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由高校承担、企业参与或投入的科研项目,企业应有优先获得成果转化权和使用权。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研究到产业化的各个阶段与高校展开合作,提升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通过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来解决企业缺乏新技术的难题。鼓励高校和企业人员的相互交流,促进双方信息沟通和相互学习,使得高校充分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开发,减少高校科研资源的浪费,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4.4 发展重点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

绵阳市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推动当地科技进步、创新中成绩突出的区域科技服务中心。对中介科技服务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保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提高科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以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科研机构转为科技中介机构,组织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高校立足于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性别各类中介机构。充分利用绵阳技术市场交易信息聚散作用,建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聚集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技术转移信息质量和信息传递有效性。

4.5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各主体的沟通联系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

我们的新闻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加强实践,把学到的知识用实践加以检验,实践之后再回到学习中去,业务水平才能显著提高,只有新鲜空气的不断注入才能让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

一、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不尽相同。如在历史上,英国大学以文化为中心,把学术视为学生自我发展的手段,培养贵族、绅士;德国大学的生命在于学术,把学术发展看做自身的目的,培养学者;美国大学的重点在于服务,把学术看做从事服务的工具,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公民。再如,中世纪大学远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只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为上流社会培养绅士,为自由职业者培养后备军。在当代社会,大学承担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当前又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只有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高校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高校要服务于社会,而服务于社会的最好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高校面向社会,直接为社会服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肇始于美国,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学在国家科学事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大学应该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直接服务于社会。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校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生产能力;二是学生参与社会互动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

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把握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评价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标准,是高校完善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很强。实践正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使学生通过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素质+技能”的“适应型”人才。

绵阳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自建立起,就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断探索。我们建立了以强调实践为主要特色的课程设置。在基础理论课方面,为学生开设了《新闻理论》、《广播电视概论》、《影视作品分析》、《传播学》等专业理论课,让学生打下新闻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制作程序。通过大量观看影视作品,并经由教师的解读,培养学生观赏、分析、借鉴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视、知觉发生了变化,懂得如何去“看”,包括构图、运动、节奏、时间、空间等,即初步具备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要求的视觉思维。

在实践课方面,为学生开设了《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新闻采访与写作》、《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栏目策划与编导》等课程。同时在家用DV基础上,增加了,Sony DVCAM摄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等广播电视专业设备,以使了解学生电视采访、编辑、制作、播出流程。在此基础上,为了将学生观看的技能转换为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拍摄,学会了不同的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广播电视新闻学院教师“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DV影视作品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加大新闻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影视后期编辑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我们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进行多方面努力,尽力使得学生能在课堂内外都能实践的机会,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下面的办法。

一是专业教学实践。通过专业实践,学生将新闻知识转化为了新闻工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如部分学生入围人民网与汕头大学举办的“大学生DV大赛”。还有很多学生在报社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新闻报道。主要做法是首先在校内发现出色的学生作品,然后将其推向社会。绵阳师范学院自2004年起就开始与绵阳市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四川·绵阳第三届青年DV影视作品展”。影视作品展针对现代大学多校区的特点,以绵阳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适当向周边高校扩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期形成文化自觉,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影视作品展中获奖的作品再次经过老师和学生的打磨之后,又再去争取更为重要的奖项。比如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的作品《求学—在他乡》、《羌节·祭山会》在2005年9月由人民网和汕头大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DV大赛”上入围,是入围作品最多的院校之一。2007年9月。绵阳师范学院师生与绵阳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羌山新绿》获得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电视节目工程颁奖大会优秀奖。还有很多同学在学校的校报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然后在正式媒体实习,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二是第二课堂活动。在学校里,我们通过开展让学生自己办报、看报评报、看新闻评新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大二开始,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办室报,室报报道的内容既有时事新闻,也有校园内外的生活,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既要进行采访和写作,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编辑、排版和版面设计。室报办完之后在校内展出,并由指导老师参与评议,给办得好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让学生办室报,是让学生熟悉纸媒操作的基本流程,和锻炼采访、写作和编辑等基本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这个办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破除了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在办报的同时,我们还开展看报和评报、看新闻和评新闻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周在学生固定的自修时间,由学生读这一周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新闻,然后就此展开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该新闻的选题、采访、写作和编辑等业务相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的新闻意识、新闻鉴赏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他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才是好新闻,怎样才能做出好新闻。

三是增强实训室开放力度,增加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机会。实训室是学生学习电视新闻的前期摄影和后期编辑的主要场所,对于广电新闻专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学生除了在上摄影、编辑等实训课时可以进入实训室以外,为满足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学院还加大了实训室开放的力度,在学生休息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派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操作可以在课后进行弥补,这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充分保证。

四是寒暑假到媒体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在寒暑假的时候,根据学生个人特长,由学院或学生自己联系媒体单位实习,在学生实习结束之后,学院举办实习作品展,展出学生实习成果,召开实习总结会,总结实习期间的收获和不足,并对表现优异者予以一定的奖励。

五是组建学生能力训练小组。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实行能力训练分流,并安排老师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由我专业主办的“四川绵阳青年DV影视作品展”已经举办了四届。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在绵阳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体会到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在他们成长、成才和成功中的重要性。新闻要给广大受众新颖、别致、鲜活的东西,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得有创造能力、具备创新精神。通过教师的指点和在实践中的实际锻炼,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创新对发展新闻事业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了创新的极大乐趣和成就感。在新闻实践的环节中,学生们产生了许多困惑,发现了许多与书本上理论相矛盾的问题,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思维、增强了能力,建立起了一种新的主动求知和主动追求的时代新理念。

四、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它更应该强化对学生新闻传播实践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具备在纸质媒体或电子媒体从事新闻的采、编、评、写等工作。从2003年本专业成立之日起,新闻传播实践操作技能就开始在学生头脑中扎根。此外,还利用寒、暑假的空闲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各种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媒体进行专业实践,以弥补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让他们加深对中国新闻传播体制及现行传播状况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院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进行合作,如参与企业宣传片的策划与制作。它既是对新闻实践技能的锻炼,更是对一些传播理念的体悟,让他们懂得如何使影像符号传达的信息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整合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传播要素,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如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知识的领悟,同时还可以把这些理论知识用于自己的传播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还与当地的媒体进行合作,绵阳师范学院派出学生参与相关部门专题片的策划、拍摄和剪辑,让学生体会影像媒体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把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体悟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其不足,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作好准备。

绵阳师范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专业素养,进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同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为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大四进行专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绵阳师范学院首先同本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如绵阳电视台、绵阳晚报;利用校友资源,绵阳师范学院先后将德阳电视台、广元电视台、三台电视台、遂宁市船山区电视台、大英电视台、遂宁日报社等建设成为绵阳师范学院学生专业实习的基地。第七学期根据学生的实习申请及对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让优秀的帮助平凡的学生参与实践,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此专业学生整体水平提高的目的。绵阳师范学院还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或媒体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了解实习媒体它们对从业人员的相应要求,这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的改革和设计,让绵阳师范学院的教学模式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学与实践相互促进,为提高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除了进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外,绵阳师范学院还利用学校相关的社会资源,在校的空闲时间分派学生到本地的公司、企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等进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就业门道,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局限在新闻媒体之中。

五、实现能力训练分流、彰显个性,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经过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后,大学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有所不同,针对这一情况,绵阳师范学院对大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分流。纸质媒体、影像媒体、网络媒体是三个可供学生选择的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根据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而以前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显得过于笼统,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也感觉到困惑,报纸、广播、电视等都要学,但是没有一样精通,成了典型的“万斤油”,真正到了求职的时候,当面对用人单位的相应要求时,他们会感觉自己因没有专业强项而严重影响就业成功率。大学二三年级寒、暑假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方向的定位进行初步的新闻实践,强化对所选专业方向的学习和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根据学生专业选择方向的不同,大四的时候学校统一组织专业实践,要求学生根据专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方向实践技能,也是检验学校前三年教学成果及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好机会。专业实践经验及实习作品都将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有助于体现出他们的专业优势及个人的就业优势。

当然,我们在注意提高学习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学生“软实力”的提高。“软实力”是最近几年的焦点词汇。对于今天严峻的就业挑战,我们的大学生无疑只有提高自己的“软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软实力”包括的核心要素通常有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目前,招聘单位既要看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看求职者的“软实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以职业传播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的人际传播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体现出职业传播者应有的品格和素养。绵阳师范学院高瞻远瞩,从专业建立之日起就把提高学生“软实力”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六、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状况好

通过一年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二年级的专业方向分流,三年级的实践提高及四年级的专业实践以及绵阳师范学院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提高,无论是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是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就业市场面对省内很多兄弟院校的竞争,因绵阳师范学院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理论,使得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他们既可以接受媒体的挑战,而且还可以胜任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如公司、企业及政府的宣传部门。同时还可以凭借其良好的综合素养到非新闻传播单位进行就业。绵阳师范学院已毕业的2003、2004级就业整体,情况比较乐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到地市级媒体工作,专业出身的他们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他学生有的到了政府机关,有的到了公司和企业,两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均在90%以上。而他们在绵阳师范学院所受到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在非新闻传播行业也获益匪浅。对传播媒介的了解、对信息传播规律的掌握有助于他们在信息社会中解读信息、运用信息为自身服务、为工作服务,有助于他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5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筑团员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

以分团委和学生会为主导,以班级团支部为依托,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理论修养,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为了提高党员、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分团委举行“团员意识教育”系列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下发了学习材料,以各团支部为单位进行重点地学习,集体讨论;院分团委组织部组织大一新生积极参加入党培训,教育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针对大一学生在入党这个概念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分团委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讲解。通过此次学习, 团员意识得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群体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要求,保障推优入党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加公平、合理地考核入党积极分子,院学生党支部为每位成员建立了一份小档案,其中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情况;思想汇报的份数及质量、卷面考试的成绩;以及是否有特殊贡献等。在学期末为每个人打分,以作为考核项目 。同时要求他们要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教育人。

为使主题教育活动更加形象、直观,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学院为同学放映了宣传雷锋精神等为主题思想,并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收到良好效果。

3、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我院团委开辟了校园橱窗,大力宣传“八荣八耻”思想活动,以此思想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对学院内的好人好事,优秀学生的事迹进行展示,进而形成一股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二、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了许多活动。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与提高。

1、活跃校园文化气息,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

我院是学校一个典型的文科院系,在浓郁我校人文氛围方面,特别是为丰富传统文化方面,我院分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年度分团委、学生会和其它学生社团先后举办了多场讲座,收到师生诸多好评。

院刊《黑眼睛》报纸的继续发行,很好的将学院动态、学生信息及学院其他情况综合了起来,是对一段时间内各方面工作、活动、学习情况的总结。其中既有能反映学院大事的报道,也有写学生学习、生活的报道,更多的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平时生活体验而写就的文章。从我们的院刊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我院的各方面情况,将文学与艺术学院积极向上的高昂情绪传达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2、 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活动,为学生拓展兴趣爱好提供平台。

我院除有分团委、学生会外,还有百鸣文学社、书法与绘画协会、摄影协会3个社团,各个社团各具特色,举行了大量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同学的知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在同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努力为学院工作的开展拓宽局面。

学院开展多次座谈会,引导同学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特别是在大一新生的引导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1、 利用暑期、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要求每位同学提交假期实践报告,并对报告进行了评比奖励。

2、 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平时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四、巩固和加强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

1、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核心作用。

本年度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上,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石。

分团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和活动宗旨,继续完善分团委例会制度,并严格执行考勤;加强分团委各部和基层团支部建设,实行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本年度我们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工作重心,同时组织学生干部交流会。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我院分团委进一步强化了共青团自身的建设,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才。

2、提高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为共青团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成为联系学院与同学的纽带作用。学院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我院分团委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干部培训班,请校团委的领导,学院领导和分团委的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通过经验交流和民主评议等途径,切实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共3页,当前第1页1

转眼间,XX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我们文学与艺术学院在在学院党总支、校团委的领导和关怀下,成长壮大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往开来,在共青团事业中取得更大进步!

干部队伍建设

一、干部招新:

附表一:文学与艺术学院分团委XX年招新计划

文学与艺术学院分团委XX年招新计划

新学伊始,为补充新鲜血液和推动整体工作,我院分团委决定于日前进行招新。现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准备工作

1、宣传部

制作分团委宣传展板两张(团委简介和招新相关事宜),于21日——24日招新前交替放于男女生宿舍楼下。

制作分团委招新海报4张(团委机构介绍和招新相关事宜),于21日——24日贴于男女生宿舍楼下和新生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用毛笔、红纸书写“文艺学院分团委招新咨询点”两套

2、科技部

设计并制作分团委招新宣传传单。贴于学院新生宿舍楼一楼和各层楼的公告处。发放各个寝室和值班点。

3、办公室 实践部

负责申请表和报名登记表(编号、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竞聘部门、联系方式、备注)的设计、制作和分配。(注:登记表请分部门登记、编号,以便存档)

4、素质认证中心 社团部

负责海报、传单的张贴、发放。

5、组织部 编辑部

收集各部门简介、招新要求,连同招新安排、申请样表汇编成册,分别发至各部门和大一各班团支书,以便同学了解、查询。

6、其它

除上述分工外,各部门必须在周三中午12点前将部门简介、招新要求交至组织部、编辑部(wenyixueyuan@163.com钱许闽13689691496;黄立佳13547130030)。组织部、编辑部需于6点前将《文学与艺术学院分团委招新指南》编辑并制作完成。

各部门制作小展板(或海报)(部门简介、招新条件)一张。

各部门部长发言如需要幻灯片演示,于周三下午3点前交科技部(电话)。

招新安排

部长会议

时间:19号晚上9:30 地点:学办

参会人员:各部门部长

见面会

时间:21号上午10:30 地点:东7附201

流程:

注意事项:(1)请各部门部长做好7—10分钟的发言准备(2)所有学生干部提前半小时到场

宣传日(值班表由办公室安排)

形式:(1)在男女生宿舍楼下摆点咨询(4人一组),可现场报名。

(2)23号晚上截止报名,将所有申请资料分部门发放整理。

注意事项:

(1)答辩时各部门需找人做好答辩详细记录。(用黑色水性笔和标准信笺纸记录以便存档)

(2)部长或副部长需对每名竞聘者的表现批注详细评论。(需准备黑色和红色水性笔)

(3)于会前整理好所有登记表和申请表的编号和顺序,熟悉竞聘者材料,以便争对性提问。

后期工作

1、各部门于25号下午3点前,将录用情况和申请表交分团委办公室。同时每个部门交一份本次招新工作的总结(可谈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可评此次招新的经验和不足,也可说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相关建议)

2、办公室需于25日下午将所有材料综合整理完毕,留组织部存档。

3、办公室需于26日中午将最终结果连同部长评语一同公示于男女生宿舍楼下和所住楼层。

四、报名方式(宣传资料上简明扼要注明)

现场报名

在男女生宿舍楼下设置咨询报名点,现场进行报名登记并收发申请表。

班级报名

在各班负责干部处报名登记。负责的新生干部于23号晚上6点前将所有材料交组织部,由组织部同学负责分部门整理。

网络报名

同短信报名一样,将个人基本资料(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竞聘部门)以邮件形式发编辑部,由编辑部负责分部门整理。网络报名者将个人申请(包括自我评价和申请正文)以电子稿形式发至编辑部。

绵阳高校文学社联系会总结

11月4日,由我文学与艺术学院主办,我校百鸣文学社承办的绵阳高校文学社联系会在我校科技楼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办会议室成功召开。

4日上午,绵阳师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天府学院(原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等文学社代表在我院社团部和百鸣文学社的接待下陆续来到我校。短暂的交流后,在我们的带领下参观了我校。我校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硬件设施、发展状况令各高校代表赞不绝口。

当日下午,绵阳高校文学社联系会正式在科技楼开始。绵阳师院的青春文学社、四川音乐学院的青柳文学社、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太阳鸟文学社以及天府学院的墨香斋文学社共到会20余人,各个学校文学社代表分别介绍了其社的具体发展情况,使各个兄弟社团都相互有了一定的了解。

会上,各个文学社根据本社实际情况认真听取兄弟社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各个社团的发展探讨,就刊物编辑及外联工作进行了积极交流。会上还就什么是文学、文学与商业、纯文学、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以及对以后绵阳各高校文学社的合作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筹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社走出本校、走向高校的联合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次会议就将于11月中旬举行的“新人秀”征文大赛的安排进行了讨论,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了新人秀征文大赛的流程、以及奖项的设置、颁发等事项。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校社团文化节的进行。

“新人秀”征文比赛

第三届绵阳大专院校“新人秀”征文比赛

目的:繁荣校园文化 发掘文学新秀

鼓励文学创新 营造人文校园 共3页,当前第2页2

时间:XX年11月

XX年11月,绵阳各大专院校举办了由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西

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主办,百鸣文学社承办的“新人秀”征文比赛。

虽然绵阳地区各高校文学社团的的合作虽已经开始,但是如此大规

模的合作尚属首次。此次征文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附:第三届绵阳大专院校“新人秀”征文比赛相关文件

关于举办第三届绵阳大专院校“新人秀”征文比赛

的合 作 意 见

征文比赛相关资料:

主办单位: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承办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百鸣文学社

协办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音乐艺术学院绵阳分校 天府学院

活动背景:大学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也能清晰地看见现实的残酷。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们就背负着太多的期冀,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在压力和动力之下痛并快乐着。现实让我们看见了它的狰狞,我们也为此喜怒哀乐,但是有一点,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需风雨兼程。行走在路上,我们必然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拿起笔来吧,用它指点江山,或者表达自己。

活动目的: 繁荣校园文化 发掘文学新秀

鼓励文学创新 营造人文校园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6

申硕学制为两年,学费为两万到五万。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蜀道明珠”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现有游仙校区和高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

(来源:文章屋网 )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7

关键词:校中厂;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拥有长虹、九洲两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在电视机、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军事电子产品、高性能电连接元件、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对于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售后服务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能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零接轨人才。

作为绵阳地区电子类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与北京欣立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重点建设了融生产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车间。探索并实践了较为科学的合作模式,极大地发挥了车间的生产和教学功能。

一、采购先进设备,紧跟行业发展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车间的建设以培养具有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完全施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集生产与教学为一体,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建立并进行生产运作。车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万。

车间包括一条全自动贴片线(三星SM431+SM421),一条全自动波峰焊生产线和一条组装生产线,贴片生产线采用全自动锡膏印刷机、全自动片式元件贴装设备和无铅热风回流焊,在回流焊接后配置全自动(AOI)光学检测系统。整条生产线能全自动完成从最小0204CHIP到脚间距为0.3 mm的55 mm的精密芯片的快速贴装生产。其中元件的精度达到50 ?滋m,芯片的精度达到30 ?滋m。THT波峰焊生产线,采用全自动插件线、双波峰焊接及全自动切脚等全套工艺设备,能完成各种规格插件的焊接及混装焊接,满足精密插件电子产品的中小批量生产需要。

车间与公司合作经营管理,外接生产任务并建立产品研发机构,完全进行公司化运作,由资深管理及生产工程师进行运营,教师、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实践,能很好地完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等课程的生产实训。

二、引进高新企业,促进持续发展

北京欣立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程范围涉及城市煤气管网、城市自来水厂、热力发电厂及热力管网、小区及楼宇弱电管理系统、大型试车场及现代化工厂的遥测监控、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多年的工程应用和对自动化及遥测、遥控等领域的了解,积累了对应用领域的认识和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的经验,从而发展成为以研发高科技工控产品和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的、集通信产品研究、设计、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分为三个大类:

1.基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GPRS/CDMA网络的无线通讯、无线报警等通讯终端产品

2.面向工控行业用户的数据检测、现场控制、信息采集的RTU、遥测和控制设备

3.面向特定用户的定制产品和解决方案

企业本身的订单需求加之来自四川长虹、九州集团等绵阳本地企业的外包订单能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企业也致力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双方的合作达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能极大地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

三、企业独立经营,市场规律运行

校企双方以租赁的形式进行合作,整个经营过程完全由企业独立进行,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等生产经营要素全部由企业自主建设和管理。校方在车间的经营过程中仅为企业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和其他必要的支持。

四、经营全程培养,着眼技能人才

1.协议约定,保证教学

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将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教学、教师培养、技术服务等教学科研任务贯穿于车间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计划、实验实训指导书、量化考核体系等教学资源;车间每学期为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生均不少于2教学周的顶岗实训条件;企业推荐企业技术骨干与校方任课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企业人事部、辅导员、企业兼职实践教师、任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考核;企业每学期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至少2名专业教师提供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条件,教师锻炼期间,企业为教师提供具体的项目,校企双方共同对锻炼教师进行量化考核;企业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校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校方的人才培养过程,参与校方的科技开发、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企业参与校方的社会服务项目,包括技术改造、企业培训、技能鉴定、短期培训班等,企业为社会服务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条件等。

2.规范教学,保证质量

为保证教学质量,校企双方合作开发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按“学徒制”方式,采用基于生产工艺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规范进行管理,在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整个教学及考核过程由校企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相互监督。

3.量化考核,正确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车间制订了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三结合”指标量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其中,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是学生能力的最终反映,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是考核的主要形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是考核的主要内容。

五、共建研发平台,促进多赢发展

校企双方在学院内共建研发中心,共同提供设备和技术人员并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各部委、四川省、北京市、绵阳市、学院等各级科技项目的申报。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较好地提升学院师生的科研水平。

在共建研发中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市场调研信息来确定研发的方向和技术利用的方式。以随时把握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让研发的产品和培养的学生都能成为市场欢迎的产品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针对当前的需求,我们近期研发的项目包括针对电力行业需要的《电池巡检仪》,针对农业及工矿企业的降温、加湿等应用的《大棚智能控制器》以及针对环境监控的《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项目。

这些项目的进行不单需要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最直接需求而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历练过程。使职业培训、职业技术教育真正成为急社会所急、应市场所需的教育和创新基地。

六、运行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车间的整个运行效果良好。在生产经营方面,企业完全独立经营,主要承担无线监控工程及自主产品的贴片生产及调试以外,还外接四川九州、重庆、成都等地区的贴片外包业务,生产运营良好。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保证日常的课程实训、定岗实习外。还结合我院电子产品创新基地,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学生进行再培养,使得他们在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规范、设计技巧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零接轨,10级中通过培养的8名学生现已全部走入软硬件设计类的工作岗位,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另外,实训车间在四川省高职高专以及绵阳中职院校师资培训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已成功举办了三届80余人次的电子类专业师资培训班,培训效果得到广泛认可。

在科研方面,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申报了“天然气无线监控系统”、四川省教育厅的”便携式农残检测电子鼻研究”、绵阳市的“基于智能电子鼻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等省市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科研能力,同时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项目来源: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

项目名称:实践教学资源开放性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GZY1202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篇8

关键词:联合办学;教学科研;发展

收稿日期:2007―08―15

作者简介:孙建明(1953―),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继续教育,成人教育,高教研究和法学等。

西部开发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人才,西部高校如何在西部开发的大潮中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不仅是高校的管理层也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地处四川省绵阳市,现在与成立初比学校承担了部级、部、省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90余项。其中部级科研项目由3项增加到41项,年科研经费接近亿元,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由328人增加到600人。硕士点由3个增加到了34个,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由10673人增加到了28157,继续教育学生由1800人增加到了27000人。是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学校的国家科技园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的全国36个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我们的体会是:

一、体制创新

绵阳市曾经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现在是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集中的地区,存在整合优势资源,共建一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军工服务的多科性大学的可能性。学校选择了“联合办学”作为支撑点,明确“依托绵阳,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学校定位,突出共建体制的创新。学校发展思路和举措得到了绵阳市四川省和国务院的支持,教育部在关于同意组建西南科技大学的通知中指出:“支持西南科技大学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办学”,并要求“学校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

(一)委省共建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6年12月签署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协议,使西南科技大学正式成为国防科工委在西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共建高校。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现设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信息对抗技术、工程力学等5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点,并有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工程力学等3个学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二)省市共建

四川省政府成立了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20多家科研和企业单位参加的学校董事会,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选派了专家担任学校副校长和科技处处长驻西南科技大学工作,以加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学校的联系和促进联合办学的开展。绵阳市政府不仅给予西南科技大学约2000万元经费划拨,而且在学校新区建设征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折算经费超过亿元。

(三)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

在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支持下创办成立了长虹学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公司等大型科研院所和企业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实习条件,优化了办学资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赠送给学校包括加速器在内价值2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充实了学校实验室,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学校从联合办学单位聘任了150余名科技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其中从国防军工董事单位聘请了73位专家为硕士生导师。外聘院士21人,其中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聘任的院士10人,3名院士分别担任了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学院和制造学院院长。

二、机制创新

(一)在共同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培养教师

教师质量是保证办学质量增强科研实力的关键。为了加快培养教师队伍的步伐,我们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使学校获得的部级科研项目大幅度增加,截止2006年,学校在研的部级科研项目41项,其中28项为与董事单位联合申报和合作研究。近4年来,学校邀请来校指导工作和进行学术活动的两院院士达80余人次,加大了前沿信息的交流频率,增强了学术氛围。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联合创办新专业,优势互补

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西南的国防院所长期需要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学校成立初期不完全具备开办这些专业的条件,但联合办学单位条件良好。我们与联办单位一道共同申办。比如工程力学专业,开办初期学校缺乏专业课教师,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则拥有一批工程力学专家和实验条件,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西南科技大学负责基础课教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负责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验及毕业设计,实现优势互补。现在已培养出8届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程力学本科生,联合培养研究生282人,其中,已毕业83名。这些研究生中,95%选择军工方向研究课题。学校的专业构建在“联合办学”过程中日趋合理。

(三)产学研一体化,建优势学科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点,我们借助联办单位强大学科优势,加快组建优势学科的步伐。绵阳在西部地区有明显的电子城优势,学校充分运用这一条件,加强与长虹九洲等电子集团的合作,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发展成为省重点学科,该学科在控制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显示特色,由该学科学生组成的机器人小组在2003年11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第5名和最佳技术奖;2004年7月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和最佳技术奖;2004年9月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韩国汉城第三届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亚军和最佳技术奖

(四)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重构有效的运行机制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本物质要件,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前提。几年来,学校与中物院环保中心,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神工环保总公司,四川中科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研究院所共建共享实验室16个,总资产超过2亿元。为了保障共建实验室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科学合理的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军工办,相关学院先后设立实验室共建办公室,双方签订共建协议,拟订实施细则,共建实验室设施所有权为谁投入谁拥有,细则中确定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和形式;共建方可以要求学校按照本单位的需要培养所需人才,优先选用毕业生;委托培养单位,享受为董事单位制订的优惠规定,优先安排和进行对口科研和技术改造课题合作,学校的科研成果优先提供共建实验室所在方使用;以多种形式互相支持发展。

(五)强化与政府互动,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

为了强化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学校先后选派了数十人出任副市长和副县(区)长,使学校能及时了解政府的具体人才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直接有效培养“当班人”。也为提高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创造条件,在四川省农业厅的支持下,2000年试办全国第一个高职自考“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在全省建立30多个自学辅导站点,学员超过5400人,毕业率达到80%以上,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自学考试委员会的肯定,该项成果获2005四川省政府三等奖。在办好成人各层次学历教育的同时,重视面向西部农村开展短期培训,学校生命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成教院等学院大力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为西部乡村培训“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六)拓展网络教育,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在网络教育试点的几年中,我们在云、贵、川和新疆等地建立了一批校外学习中心,学校基本形成成教网教与普通教育比翼双飞格局。为了保证质量,学校教师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巡回讲课和辅导,为了方便成人在职学习,我们制作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光盘学习包,做到开学时学员人人都能领到,使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员也能够得到学校的教学指导,为探索一条适合西部特点的网络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校积极参加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践,该项工作获教育部“特别培训基地奖”。为了深入研究网络教育中的新问题,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幼平院士的主持下,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共享信息的第二类网络”的研究,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多通道网络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通过网络项目科学研究,培养了网络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网络教育平台的改进与更新。

世界高校的发展模式已呈多元性,其中依靠大型企业和国防科技力量的支持是一大亮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在成为一流大学前,有通过国防战略扶持、与国家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带动高水平的特色学科形成和发展的成功案例。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多个大型国家国防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实验室群以及大型企业的地理中心,已有一定的为国防科工单位和地方政府培养人才的体验;利用近在咫尺的国防科技资源,抓住国家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机遇,整合学校已有的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及其他科技资源,加入国防科工委与省市各级政府和企业集团共建的队伍,是学校未来科学理性发展的新的思路,必然会给西南科技大学运行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林远.试论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对策,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论文选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4-35.

上一篇:带花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山中访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