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锡兵范文

时间:2023-09-23 18:41:18

坚定的锡兵篇1

在那个男孩的玩具城里,有一位美丽的小姑娘蒂娜和一位坚定的兵吉姆。小姑娘蒂娜和兵吉姆总是坚定的站着。

一天晚上,小姑娘蒂娜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女,仙女对她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有一个小人国,那里面有许多跟你们一样大小的人和精灵,但从来没有人发现那里。我想,你那样的坚 定,一定能找到那个美如仙境的小人国,那一定很适合你。”

早晨,小姑娘把这件事告诉了锡兵,锡兵说:“我也做了这个梦。“小姑娘认仙女说的是真的,所以他们打算去找小人国,在那里生活。于是,他们踏上了寻找小人国的路。

在第一天旅行的晚上,他们又梦见了仙女,她又说:“在太阳升起的东方的的尽头,就 是小人国。“仙女微笑着消失了。

他们一直向东方走,但始终找不到尽头。他们每天爬上高大的树木,啃那些甜美的果实,来补充体力。

他们走啊,走啊,走啊,走啊……他们的旅行是多么的艰苦,但池们始终相信:我会找到它--小人国。

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那是一个多么艰苦的旅行,更何况一个拇指大的人,谈何容易。

他们游过小溪,穿过丛林,爬过高山,一路多么艰苦的旅行,他们从来不抱怨,不放弃,仍然谜续向东方走去。他们穿过树林,看见前面有一个小人,“嗨!“锡乒向他招手问好。小人说:“你好,我叫汤姆。“锡乒说:“我是锡兵,我走了这么长的时间,第一次看见跟我一样像大拇指这么大的人。“小姑娘微笑着说:“你这是要去哪呀?“ “一个仙女告诉我在车方的尽头有一个小人国,我要去找它。“ “ 你也去找小人国?“锡兵和小姑娘异口同声道。“是呀。“汤姆坚定的回答道。锡兵说:“看来,我们是志同道合呀!那我们一块去找小人国吧!我想那儿一定很美丽。走吧!“他们兴冲冲地跨着大步向东方的尽头走去。

他们一路说说笑笑的,精神十足。完全不想一路的艰辛。经过一路的颠簸,他们越来越接近东方的尽头了,因为池们感觉到阳光越来越强烈!

“啊!小人国。”锡兵忽然间喊到,大家高兴的忘乎所以。放眼望去,那里的人跟他们一样大,更为奇特的是,那里的人都住在美丽的鲜花里,闻着那淡淡的花香,看着那绿油油的草地,躺在那舒服的花蕊里,被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大家在草坪上嬉戏,玩耍,他们一下子感觉到了天堂。

坚定的锡兵篇2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政权在华北地区只剩下太原、大同、安阳、新乡四个孤立的城市。1949年2月,中央军委统一野战军番号,并决定调杨得志任司令的第19兵团、杨威武任司令的第20兵团和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西进,与带领的第18兵团会攻太原。

1949年3月底,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太原城下,华北军区的三个兵团第 次胜利会师,共同应战太原。至此,太原前线的攻城部队共集结了3个兵团、10个军、30个步兵师、4个独立旅、3个炮兵师,共计32万余人。

与前线部队的兵强马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阎锡山的军队日益削弱,总兵力约72000余人。双方参战兵力对比为1:4.54,占据绝对优势。

为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3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以为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同时还决定组成以为司令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十多天后,副总司令也加入到了太原前线指挥部。1949年3月28日,在参加完七届二中全会返回西北途中来到峪壁村,一方面看望因病没有到会的,另一方面准备在太原战役结束后带走第18兵团去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在因病不能上前线的劝说下,经中央军委批准,彭总正式留在了太原前线,参与指挥太原战役。为了保持指挥的连续性,作战命令和报告仍沿用的名义签署。

12年前,和在奔赴抗日前线时曾一起来到太原;12年间,两位老战友戎马倥偬竟然没有几次见面的机会,没有想到,12年后,他们又并肩战斗在太原城下。

1940年,彭总曾在山西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九年之后的太原城下,汇聚了未来共和国的两位元帅、100多位将军,以及由他们统帅的120多个团的兵力,这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团大战。

1949年3月,为最后的总攻准备了40万发炮弹和60万斤炸药,一场摧枯拉朽、风卷残云的决战即将爆发。

但就在这个时候,在国内军事、政治形势的压力下,国共和谈即将重开。阎锡山乘坐李宗仁派来的飞机,离开太原,到南京商议和谈中有关山西的条件。

4月1日,国共和谈正式开始。五天后,中央军委致电太原前线:“阎锡山已离开太原,李宗仁愿意出面交涉和平解决太原问题。重要反动分子许其乘飞机出走,其余照北平方式解决。”

接到电报后,太原前线司令部决定派遣原阎锡山的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等人入城,试谈政治解决太原问题。赵承绶是的同乡,在晋中战役中被俘。但城内留守首领没有允许赵承绶入城。

阎锡山飞离太原时,将守城重任和军政大权交给五人小组。五人小组中,作为阎锡山的钦定接班人,梁化之是最为顽固的一个。梁化之是阎锡山的姨表侄,早年信奉过共产主义,与他的同乡薄一波既是旧日同窗,又是牺盟会的同仁。正是在他的推荐下,阎锡山邀请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执掌实际兵权的是第10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和第15兵团司令孙楚。

除了五人小组,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留了下来,她的留下,让很多人坚信阎锡山还会回来。她就是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人们通常称她为“五妹子”或“五姑娘”。

根据国共谈判的进展情况,中央军委先是要求太原前线将攻击时间推迟至22日,等待谈判结果。后又来电指示:“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

4月20日凌晨,十几路部队向阎军太原阵地发起攻击,先后突破守军前沿,继以猛烈攻势向纵深发展,阎军城外防御体系顿时土崩瓦解。

就在这一天,南京方面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央军委主席、中国人民总司令,在次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反动派。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阎军以双塔寺为中心精心构筑了号称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20日,第19兵团63军向双塔寺要塞发起攻击,在攻打12号碉时,连续牺牲了11名前赴后继的爆破手,直到第12名勇士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后才将其成功爆破。艰苦激战两天后,63军最终夺取了双塔寺要塞。活捉了要塞司令长官刘效增。21日,第20兵团拿下了卧虎山要塞。从4月20日凌晨到4月22日,两天内阎军失去所有要塞、损失了12个师约4万余人后,开始向城内收缩。

此时的阎锡山,仍在千里之外遥控着太原。他电告部下:“成功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获。所愧者,不能与大家共同牺牲,惟我―定要对得起大家。”

阎锡山离开太原,到南京和谈时曾表示“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但他却再也没有回到太原。对于他没有回来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有种种猜测,有人说是因为的高射炮封锁了太原上空,切断了阎锡山回家的路;也有人说是看到局势不妙的阎锡山根本就不想回到太原。

阁锡山最终与生于斯、成于斯,也败于斯的山西永别了,也与失去了第三次面陈的机会。无论滹沱河的激流如何汹涌,注定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薄一波与阎锡山,这三位隔河相望的五台老乡,虽然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走到了一起,却最终因为思想和信仰的差异而作出了各自的选择,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们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最终将不仅仅是一条奔腾的河流,一堵厚重的城墙。

城墙是冷兵器时代保卫城市的坚固防线。太原城垣由名将潘美始建于宋代初年,明朝时扩建为全国一流的城池。抗战初期太原保卫战时,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将太原城墙改造成防御工事。抗战胜利后,阎军又在太原城墙上新建了环绕全城的碉堡和防御工事。

毫无疑问,突破太原城垣将又是一场恶战。如果能获得城防工事图,将对解放太原、减少伤亡起到重耍作用。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在当时太原城近500名地下党员中,赵宗复是能与中央有直接联系的少数人员之一。他是五台县槐荫人,大学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而立之年出任阎锡山政权的教育厅长。在909情报站的八名地下党员就义后,赵宗复也因涉嫌通共被抓捕,但因其父赵戴文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是追随阎锡山30余年的忠臣和功臣,并在去世前向阎锡山托孤且得到亲口保证,而幸免于难。

赵宗复的妻子赵熙赫,回忆909情报站与城防图的情况时说:城防图的输送主要靠的就是909情报站。这个情报战的地下党员张全禧以谦益信自行车行为掩护,结交刚刚受到降职处分的阎锡山长官部侍从参谋张光曙,并成功将其策反。张光曙利用视察城防工事的机会,绘制出50多幅太原城防设施图,并在图上标注了大量参考资料。张全禧将这些图纸暗藏在自行车内胎和大梁的管子里,在张光曙的护送下穿越封锁线,把城防图送 到了情报站。

北岳第二地委城工部太原南站也成功绘制出城防图,一位地下党员的妻子将城防图藏入身体,利用阎军疏散人员的机会混在难民中闯过了阎军封锁线,而她本人却因此终生不育。

194g年4月21、22日凌晨,百万雄师风雨下钟山,举突破长江天堑。

4月22日夜,守城阎军再次拒绝和谈。4月23日,炮兵部队1300门大炮到位,攻城部队将战壕延伸到了太原城下。

23日的夜幕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城里城外陷入了几天来少有的寂静之中。然而,对双方将领而言,这却是一个不眠之夜。远在上海的阎锡山也预感到败亡的结局即将到来,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让他难以入睡。他把自己的继母、夫人、儿子、儿媳等亲属先后送往台湾和美国之后,也不得不考虑依然为他效命的部属的安危。

这天夜里,阎锡山最终向太原守军下达了允许投降的指示:“5人小组:太原守城事,如果军事没有把握,可以政治解决。”

平津战役后,共产党就曾委派王靖国在北平上学的女儿王瑞书,带着的亲笔信通过两军前沿阵地回到太原城,劝说父亲弃暗投明,虽然王靖国已深知太原危在旦夕的形势,但他却对女儿说:”你可革你的命,我要尽我的忠。”之后他还向梁化之汇报了女儿回来的情况。

接到中央争取和平解放太原的电报指示后,太原前线司令部决定派遣在晋中战役中被俘的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人城。但五人小组以“老头子不在家,被俘人员不得进城”为由,拒绝赵承绶进城和谈。太原前线司令部再委派王靖国女儿王瑞书,带着亲笔信,再次力劝父亲走傅作义的道路,但他仍拒不接受女儿的劝告,并称:“太原已是一座孤城,外无救援,实难确保。但我是军人,如果阎有命令叫我投降,我就投降,阎没有命令,我只有战斗到底。”

虽然接到了阎锡山允许投降的指示,五人小组仍然决定顽抗到底。这也使得太原失去了最后一次可能和平解决的机会。

梁化之和阎慧卿自杀后,梁化之随从立刻交出了阎锡山允许投降电报。王靖国等人决定给司令写信,信写了四封,送信人每人100银元,分四路送出。可惜为时已晚,即刻攻进绥靖公署,阎军主要军政人员全体被俘。

4月23日,人民占领首府,南京宣告解放。

数小时后,千里之外的太原前线,一颗颗红色信号弹撕裂拂晓前的夜空,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轰击。霎那间,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倾泻于城垣,密集的爆炸声有如天崩地裂,厚重的城墙按压不住大地的颤抖,进放的烈焰仿佛天空在燃烧,漫天的扬尘将整座城市笼罩于令人窒息的混沌之中。

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炮战之一,一场城市攻坚战的弹药消耗量,直逼淮海战役这样的战略决战。

一个多小时的猛烈轰击之后,在十几个突破口上,坚固的城墙被炸开宽达二、三十余米的缺口。到7点左右,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攻城部队陆续发起了冲锋。

隆隆的炮声中,太原绥靖公署的地下室里,彻底绝望的梁化之、阎慧卿,服毒自尽。按照阎锡山死后尸体不与共产党相见的指示,自杀前命令卫士将他们的尸体浇上汽油焚尸灭迹。在阎慧卿自尽前夕,由梁化之写下了《阎慧卿致阎锡山的绝命电》。“妹虽女流,死志已决。临电依依,不尽所言!妹今发电之刻尚在人间,大哥至阅电之时,已成隔世!”电文中,充满了一个被卷入战争的女人的绝望与悲怆。据说,阎锡山在上海读到这份绝命电时,泪流满面,悲痛万分。

4月24日8时50分,突击部队用一条红色被面代替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太原城内的最高点。9时15分,另一支突击部队冲人闾锡山的统治核心绥靖公署,与侍卫部队展开激战。

从清晨5点30分到10时,经过4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太原宣告解放,

被称为“华北最后一战”的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历时六个余月,共计歼灭敌军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包括岩田、王靖国、孙楚等人在内的师级以上军官40余人。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共计伤亡45000余人。

太原战役,成为解放战争期间历时最长、战斗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太原的解放,使华北成为巩固的后方,为进军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有力的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4月24日,阎锡山在上海以无言的沉默接受了太原解放的现实。1个多月后,与太原共存亡的誓言虽犹在耳边,但他却安然无恙地在广州出任“行政院长”。难以抗拒局势的阎锡山最终败走台湾。1950年他递交辞呈,退出政治舞台。在菁山草庐,开始了他“十年隐居,十年著作”的晚年生活。1960年5月22日,阎锡山在不能追随重回大陆的遗憾和食不知昧的乡愁中去世,终年78岁。

太原战役结束后,在就擒的战犯中没有当年出卖黄樵松的戴炳南。他是被太原前线司令部宣布的五名主要战犯之一。

五月初,戴炳南的卫士在俘虏营被人检举出来,突审后交待了戴炳南假死的真相。戴炳南自知罪行深重,难逃制裁。4月22日下午,派部下谎称他在从公馆到前线指挥作战的途中,被炮火打死在街上,并让妻子为他准备丧礼。然后逃到了太原市开化寺阴阳巷二号院潘德荣的姐夫高尊愈的家中。

阴阳巷是一个死胡同,只有两三个院几户人家。太原市公安局派员赶赴高尊愈家中,将在壁柜下暗藏了八、九天的戴炳南逮捕。之后,戴炳南被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特别法庭判处死刑。

1949年4月24日上午10时,随着攻城战斗的胜利结束,太原回到人民手中。接管太原的临时权力机构,太原市军事管理委员会,迅即组织军民开展灭火、清扫战场等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天后,正式举行入城仪式。

第四天,市长裴丽生签发复业复课布告。随之,生产继续、生活恢复,太原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仵德厚,太原战役中出卖黄樵松起义集的从犯,抗日战争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2006年,陕西省黄埔同学会秘书长向他转交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2007年1月,梁化之的儿子梁安仁出现在前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两代人的交往跨越大洋也跨越了时间。

孙楚的孙子作为太原市的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庄严地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力。

硝烟散尽,岁月沧桑。2D05年4月29曰,中共中央总书记会见了中国主席连战,国共两党在时隔60年后再一次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坚定的锡兵篇3

进入“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发现他有些亢奋,他的电脑轮番锁定在中央各大媒体,丁晓兵的事迹分明使他激动不已!丁晓兵,这个20年前就感动过中国的独臂英雄,20年后的今天又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克服生理的残疾,在带兵一线做出了常人难以达到的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出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风貌。

2006年春节的鞭炮声中,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能见到丁晓兵叔叔吗?我能请他给我写个条幅吗?”这让我很为难,我知道整个一月份丁晓兵作为树立的全国全军先进性教育的重大典型,一直在北京接受采访,频繁地作报告,直到大年三十才回到无锡,无锡市委又授予他为“无锡共产党员楷模”荣誉称号,邀请他去做报告的单位排得满满的,他的时间那么宝贵,到我们家来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爱护英雄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实在不忍心打扰他。但儿子央求道:“能不能试一试,写封信吧!”这办法我同意。

丁晓兵所在队伍就驻扎在我们无锡,他现为武警部队的一位军政兼优的团政委。我就给丁政委写了一封辞意恳切的信,表达了残疾青年对独臂英雄的仰慕,信发出去了,但丁政委究竟能否来我家,我的心中没有底。

2006年2月12日是传统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下午1点多钟,我正在家中看书,突然有人敲门,门打开了,门口站着两位军人和一位十分干练的女同志,我马上就有了感觉,其中那位上校可能正是丁政委!我把他们迎进屋内,刚一落座,丁政委就介绍道:“这是我的爱人陶婉珠。”又指着那位青年战士:“这是司机同志。”

丁政委年纪在四十岁上下,祥和的脸上分明透露出坚毅的神采,我考虑到他失去了右臂便想替他剥一只桔子,丁政委接过桔子说:“我是可以自己剥的。”只见他用左手心轻轻按住桔子,再用拇指从桔子中间插下去,用食指拨开桔子皮,动作竟是那么快捷,麻利!这时,他看到了我卧室内电脑前的儿子,就径直走过去,说:“张鹏,我来看你了,新年过得愉快吗?”我儿子兴奋地回答:“政委叔叔和阿姨好!您这么忙还真的来看我,而且是和阿姨一道来,我很感动!”

丁政委和蔼地说:“我也是残疾人,残疾人之间也要相互关心,残疾人应该自强不息,做到身残志不残啊。”儿子说:“我要像您一样作个坚强的人。”陶婉珠女士说:“张鹏,我们老丁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坚强的,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丁政委接着说:“接到你爸爸的信,我连夜给你写了幅字,我们互勉吧。”宣纸上“自强不息,晓兵书”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古朴大方,这样的功力完全不像是一个失去右臂的人写出来的,它所蕴涵的铁血男儿的魅力跃然纸上,确有震憾人心的教化之功。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丁政委和夫人要告辞了,他们握住我儿子的手说:“张鹏,你一定要坚强,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们共同克服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目送着英雄渐渐地从视线中消失,原来英雄也是个性情中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凡,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是英雄本色。

邮编:214071无锡市水秀新村469号202室

坚定的锡兵篇4

[关键词]陈宦;锡良;关系

[作者简介]赖晨,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人文系教师,史学硕士,福建福州350015

[中图分类号]K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138-03

巴岳特・锡良(1853-1917),字清弼,号梦如、止斋,北京蒙古镶蓝旗人。1874年中进士进入仕途。曾经在山西任地方官二十余年(1874-1893),之后在山东担任过烟台行营营务总办、沂州知府、兖沂曹济道,山西冀宁道兼布政使、巡抚,河南巡抚兼河东总督,热河都统,四川总督(1903.4-1907.3),云贵总督(1907.4-1909.4),东三省总督兼钦差大臣(1909.4-1911.4),热河都统(1912.1-1912.2.12)。1917年2月11日病死于北京机织卫胡同旧宅。他半身瘫痪一直不肯治病,以死殉清,谥号文诚。人称锡良“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为官三十七年,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而著称,是晚清时代一位政绩颇佳,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在他的每一任上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的一生不为大势所屈,不媚同僚之俗,在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中留下了闪光的一瞬”;“为官清介正直,不阿权贵,办事谨慎,颇有政声”;“所到之处,吏治一新,其正气,其胆识,是值得赞扬的”。

在锡良任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东三省总督的七年半的时间里(1903.7-1911.2),陈宦一直是锡良的亲信僚属,锡良把一个潦倒无依的落魄文人培养成正二品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他们均为近代著名的政治精英,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晚清政局,有助于加深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也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和启迪。由于史料的关系,本文欲探讨两个问题:第一,锡良为何聘用陈宦人幕?第二,两人在合作的七年半的时间里,关系如何?

一、锡良聘任陈宦入幕的原因

陈宦相貌寒苦,功名只有拔贡(即为秀才中的优秀者,其地位低于举人),学历仅为湖北武备学堂肄业――不似其他同时代人曾经留洋镀金,陈宦能够被锡良聘用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陈宦的个人素质出类拔萃。陈宦有血性、有爱国心。他“少孤力学,年十三四,以古豪杰自命,慨然有经营天下之志”。1898年,他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知世将乱,京师必披兵,短衣徒步,亲历近畿,遍观形势”。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京师大学堂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星散逃命,而陈宦主动请缨,由叔祖陈学推荐人荣禄部队,“为武卫军管带,守北齐门(今北京朝阳门一原文如此,引者),与敌力战,都门不守,銮舆西幸,收集余众,八十五人,冲西直门,浴血而出”。进攻朝阳门的是日寇,整个北京保卫战中,这里的战况最为激烈。英人当时的日记道:“日本人和俄国人所面对的满城城墙,高六十英尺。顶部宽四十英尺,城墙的顶上聚集着军队,这两支军队整天都被阻截住。作了无数次用强烈棉炸药轰开城门的努力,但是,每次派人去点燃引信时都被打倒了。这样持续到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各遭到了一百人被打死的损失。”从未经历过战阵的陈宦,面对血腥和死亡毫无畏惧,这是何等的豪气和勇气!

陈宦廉洁有操守。陈宦在向保定撤退的途中,“得遗弃兵饷十三万七千两,亲至保定,以畀荣禄”。荣禄惊叹世上安有此人。

陈宦忠诚仁义。在撤退的路途中,“朝官奔赴行在,路途多阻,得宦将护,始免寇钞”。

其次,陈宦家族具有崇尚儒学忠义节操之风。陈宦是东汉太丘长陈后裔。陈姓明朝正德年间迁至湖北云梦石羊乡刘家寨,清朝雍正年间复迁安陆,先住会家寨,后住县城。其家族是书香门第,在他之前陈氏家族有进士陈延吉(道光壬辰恩科,1838年)、陈学(同治壬戌科,1862年),举人陈延弼(道光乙酉科,1825年)、陈学泰(道光丁酉科,1837年)、陈学洛(道光庚子恩科,1840年)、陈宽济(咸丰壬子科,1852年)。其中尤其是陈学菜以忠诚正直名闻天下。1898年,陈学菜担任浙江学政,上书反对用策论代替八股取士,光绪一怒之下革了他的学政职务。可是当慈禧太后欲废光绪帝时,他“泣数日,立山以其事告孝钦,且云训政可,废立不可,外庭不以为然者,尚不止陈某也。后意大沮”。光绪西逃西安之时,他“西奔护驾光绪皇帝”。作为陈宦的叔祖,他对陈宦是有一定影响的。他曾经在1898年带族孙陈宦入南京国子监就读,1899年又带其人北京京师大学堂就读,1900年推荐他人荣禄的部队任管带。1901年10月6日,陈学菜病逝于陕西潼关,陈宦和陈学的儿子陈墨香一块护送其灵柩回安陆安葬。陈宦成长于这样一个崇尚儒学忠义节操之风的家族之中,这肯定使锡良感到满意。

最后,由于荣禄和林开谟的推荐。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被迫充当了“戊戌六君子”的遗嘱执行人――实行新政,但是当时新政人才缺乏。疆吏以广揽人才为能,成为一时风尚,那些做大官的,常常向亲知故旧门生,周咨博采。1903年3月,锡良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人北京谢恩。他向病重中的军机大臣荣禄求助,荣禄向他推荐陈宦,称他“勇谋兼俊,才堪大用”。河南学政林开谟曾经是锡良的下属(锡良曾经在1901.11-1902.3担任河南巡抚),也是陈学菜的学生(1887-1888年,陈学曾经担任福建学政),陈宦在1902年曾经是林开谟的阅卷师爷,所以,林开谟也向锡良推荐陈宦“并着实揄扬一番”。

作为一向被人称誉“罗致知名人才,故幕府人才称盛一时”的锡良,基于以上动因,于是在1903年7月入川之后,向陈宦寄去八百两银票和大红聘任书。

二、陈宦和锡良合作期间的关系状况

陈宦和锡良合作的七年半的时间里,两人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个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效尽犬马之劳,一个是知人善任而赏识提擢。

在四川的三年多时间里(1903.7-1907.3),陈宦主要协助锡良做了以下几件事情:(1)建造兵工厂。在成都东门建立兵工厂,制造枪弹和各种新式火炮。“复设兵工、白药二厂,规模之广,远过汉阳。”(2)编练新军。1904年初,募练新军四营,兵额1072名。1905年,成立新军督练处,下分兵备、教练、参谋三处。1905年7月,川省常备军已经有“步队六营、工程队一营、马队一营、军乐队一营”,共有官兵2583名。1906年7月,清廷练兵处将四川新军编为第33混成协,下辖65、66标,锡良委任“练兵处中书陈宦为协统”。(3)建立军事

教育机构,即四川武备学堂。该学堂共有学生270人,本科分步、马、炮、工、辎五种,陈宦用一个月的时间清理了该校营产且“做到了涓滴归公”。四川官弁学堂,以讲求战术、训练将才为主。测绘学堂,主要为制作军用地图。兵备处研究所,则专门以研究军政为宗旨。军事讲习所,先后招弁目600余人。(4)安定川边。地方政府在英国的挑唆之下企图吞并整个川边地区,不断在这里挑衅生事。陈宦协助锡良采取多种方式安定川边。1903年11月,在巴塘成立垦务局;1903年12月,将原属雅州府的打箭炉(康定)由同知升格为直隶厅,改属建昌道,与雅州府划疆而治,以利于加强管理关外土司,处理涉外事务;1904年,开始在此处改土归流;1905年4月至1906年4月,“炉边兵变,奉命出关。沿途截捕乱兵,过大象岭,看时计已过两点半,到清溪县(即今四川汉源县一引者)则天将发晓矣”――平定了巴塘叛乱;1906年4月至1907年4月继续在川边屯垦、练兵、设官、兴学、通商、开矿等六项事宜。“至锡良离川赴滇时,川边形势基本趋于稳定。”

在云南的两年时间里(1907.4-1909.4),陈宦主要协助锡良做了两件事情:(1)建立新军第十九镇,震慑了英法的觊觎。“以截空余积,购得德国利械,规建国防,应须两镇,资用未给,先成其一,械则倍之,以待方来,抚循士卒,亲如子弟,日勤思讨,始成节制之师,强邻震惊,其谋稍沮。”第十九镇有“步队13营、炮队3营、马队2营、工程队1营、辎重队2营、机关枪队l营,各种兵种共22营,兵额约为11000人。新式武器装备、仿效东洋军教练。”它是各边省中唯一满额的镇。锡良本来委任陈宦为统制,但是他“坚辞逊避,以明礼让”。于是“清末戊申年(1908)……统制为崔奎祥”。(2)阻吓干崖(今云南盈江县新城、旧城、弄安一带)土司刁安仁起义,稳定边防。“干崖土司刁安仁,倡言革命,宦草文书,谕以祸福,复伪为亲弁,持书而往,深入其地,觇彼虚实,事毕驰去,故令泄露,安仁遣使大理,诣宦陈谢,愕然惊惧。”陈宦自己也这样回忆:“在滇因干崖土司移兵大理,单骑携弁二微服迳至三关。”包桂芹也提到了这件事:“滇西土司以数十计,日渐恣横。宣慰使刁安仁曾游东洋,外人称以王爵,尤骄妄……辄思蠢动。锡良先派员(即陈宦――引者)询察,晓以利害……刁安仁闻而畏感,遣其弟至痛哭自陈改悔,边境得以无事。”

在东北的二年时间里(1909.4-1911.4),陈宦协助锡良成立新军第二十镇与清乡局。(1)成立新军第二十镇。当锡良调任东三省总督兼钦差大臣的时候,外有日俄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内有骄员悍将和土匪作乱――奉天巡抚唐绍仪、吉林巡抚朱家宝、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均为袁世凯的亲信,收编的、冯德麟的巡防营飞扬跋扈,土匪多如牛毛。锡良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所作为很是困难。陈宦协助他在第一混成协和第一标、第二标的基础上选将增兵,编练成陆军第二十镇,锡良任命陈为统制――在这之前锡良担心其资历不够,破格提升他为四品京堂。镇统制格同副都统、巡抚、陆军部侍郎,正二品,月薪1000两白银――可谓位高权重、待遇优厚。陈宦对此非常感激,常常向人提起,说锡良是他的知遇恩人。陈宦当上统制之后,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大力整顿部队,打击贪污,经过学术考核,革除愚劣军官,提拔贤能,比如冯玉祥就在此时被提拔为管带(营长)。“陈二庵将程度低劣、名誉不佳的营长,撤换了好几个。”第二是提拔自己的亲信掌握部队。比如保举自己的老部下、四川攀枝花人伍祥祯为第20镇第40协协统,湖北新洲县人程守箴为第39协第77标统领,湖北阳新县人石星川为第78标统领,蓝天蔚为第二混成协协统。这样一来,陈宦和锡良等于掌握了三协两万多精兵。(2)成立清乡局――东三省的预备役部队。当时朝鲜被日本吞并,形势窘迫,“欲固民心,先厚民力,当以防匪为名,设立清乡局,筹备预备巡警,部以兵法,实则民兵,全省皆兵”。“以日俄交媾,强兵压境,乃籍清乡,阴为都试(即军事演习一引者),退为清乡局总办,户出资财,械由官买,事不烦扰,兵农合一。”经过清乡局的组织,东北的防务能力大大加强,到了1910年10月31日止,锡良奏称,东三省的预备巡警(民兵)人数约有二三十万。

坚定的锡兵篇5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奔赴抢险救灾第一线,在危、难、险、急关头,不抛弃、不放弃,彰显了英雄本色,展示了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喜迎八一建军节讲话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喜迎八一建军节讲话材料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xx周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军民联欢,同庆“八一”建军节,共叙军民鱼水情。在此,我代表__街道党工委,代表___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向全体驻地官兵及现役军人家属、残疾军人、烈军属、转业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对驻区部队官兵长期以来为我街区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建军以来,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共系,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xx年的光辉历程表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的忠诚卫士,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坚强柱石,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尊严、荣誉和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长期以来,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官兵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全面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切实加强部队各项建设,支持和参与地方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驻豫广大官兵坚决贯彻党中央、_和_的重要指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奔赴抢险救灾第一线,在危、难、险、急关头,不抛弃、不放弃,彰显了英雄本色,展示了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

当前,在驻豫部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街道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社会安定、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今年以来,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驻地部队自觉发起创文承诺,开放军区相关资源,开展系列创文活动,积极支持“三个文明”建设,融入到创建工作中。同时,与我街道加强联系,自觉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与我辖区学校、社区、企业结成共建对子,经常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团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军事日”、“国防日”活动,宣传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而我街道也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

共同提高”的宗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新思路,立足创新、提升质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大力支持部队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区支持、部队配合、居民参与”的双拥工作新路子。军政民团结一致,关系融洽,为经八路街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军民融合,富国强军。让我们同心同德,紧密携手,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旗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大及同志建党九十周年“七一”讲话精神,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军民团结一家亲”。用实际行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促进我街道乃至我市、我省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今天观看慰问演出的全体官兵以及家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预祝今天的联欢会圆满成功!谢谢!

喜迎八一建军节讲话材料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xx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_市委、市政府向空军××、××_部队和××工程筹备办的全体指战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为无锡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无私奉献的部队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xx年来,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祖国、为人民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

无锡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今年又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军民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今年上半年,全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胜利实现“双过半”。这是驻锡部队与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奋斗取得的,尤其是在空军的关心支持下,今年无锡开通了民航,为无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在这里,我代表全市人民再次向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凝聚到加快实现无锡“两个率先”目标的各项任务上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奋斗。新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社会政治环境,这需要军地双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热忱希望驻锡部队官兵积极参与无锡发展,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加快无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共同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今天观摩慰问演出的全体官兵以及家人,节日愉快,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喜迎八一建军节讲话材料三

八一建军节慰问讲话

同志们: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共叙军民鱼水情深,意义非常特殊而重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宜州市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在座的武警广西总队二队一大队全体指战员表示节日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武警广西总队二队一大队是一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赢得众多荣誉的队伍,也是一支充满生机和富有战斗力的队伍,在地方政治经济建设和保一方平安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贡献,一年来,我们共建双方紧紧围绕“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和地税和谐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向部队官兵学习到了你们严格的纪律、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普及了国防知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也让你们了解了相关涉军税收优惠政策,我感到,通过共建,我们双方都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始终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子弟兵为亲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让我们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部队的各项建设,携手并肩,保持良好的军民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促进部队发展,共铸地税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武警广西总队二队一大队全体指战员以及家人节日愉快,阖家幸福!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坚定的锡兵篇6

只有窒息的痛:男人面无表情、喃喃自问,泣不成声……

仅焚烧遗物这段若干秒的情绪放肆,就让观影的男人们感同身受,女人们心碎一地。

王学兵演活了《听风者》里的正派boss郭兴中。

冲秘莫测、运筹帷幄、有着钢铁般的强悍坚忍,为任务随时付出自己――家世、时光、性命,以及爱情

从少年包青天、三国太守王植……到老鬼,王学兵最终成为一个典型的英雄符号。

在为国为民和坚持的大义面前,他就是一往无前的斯巴达将军,要么胜,要么牺牲一切。

像所有拯救世界和人类的英雄。

然而他说:英雄,不只是拯救世界!

人人都是“微”英雄

“小时候很羡慕英雄,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英雄。但慢慢发现实现不了……还是很向往。”和所有人一样,王学兵也有英雄情结,做过英雄梦――至今都不曾退色。但他本人终究颠覆了他所演“英雄”符号的定义。

“英雄也许只是为个男孩披上外衣。”蝙蝠侠对戈登说的这句话,恰也是王学兵所想。在现实生活中,他显然更关注被命运拉扯,却自有魅力的小人物和层次丰厚的普通人形象,并始终保有尊敬。“只是角度问题……关键是把注意力放到某人身上。很多时候,小人物或者小角色其实也可以很英雄。”

“比如我的父母。”他郑重地列出心中英雄。

对于王学兵,父母是为他“披上外衣”的戈登局长。

父母工作太忙,因“放养”而始终觉得亏欠孩子,并给了他想要的、其他父母很少给予孩子的宽容,更从未用亲情来绑架他:比如父亲知道他与班主任不和就允许他留级,比如他没考上艺术院校他妈妈便安慰他“因为你才高二”,比如他去北京读书后从不怪他只有要钱才会想家,比如8年前放弃熟悉的环境跟着他到北京居住……“他们一直照顾我,并一直适应我的生活”。

他们总让他感动。父母看似寻常的坚持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他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喜欢的就不会放弃;心中真正的英雄不是高大全,而是微小有缺失却坚持本心的普通人,是草根。

这在他导演的微电影《坚定的锡兵》中,体现得更为明晰。

锡兵的自励

这部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电影丝毫没有大手笔的算计,王学兵只是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不参杂任何,也没有票房压力……做了自己认为对的,别人不会强加给你其他。”

他就像童话里那个孩子本身,只是用自己喜欢和收藏的玩偶,在吃饭娱乐的同时,与几个朋友玩一场角色扮演的童年游戏――明知不是真的,依然孩子气的认真无比。

“当然很业余……我也就想做个业余导演。”他在自己第一部跨界导演作品中加入了对命运和爱情的理解,在角色身上以生活化的语言、寻常的肢体动作和没有表演痕迹的神态体现;而流畅的剪辑和大受好评的音乐,几乎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这更像是锡兵城市流浪的一部文艺纪录片。在他并不华丽的镜头里,玩具自有世界,断腿的锡兵从兄弟身边被扔出去,在玩具的上帝――人的不同手掌间辗转跌宕,伤痕累累始终神色不改,直到最后回到心爱的公主面前,慢慢融化面目模糊灰飞烟灭。原著中代表恶和变数的黑妖精以及与锡兵一同融掉的纸片公主,被果断的一笔勾销。

王学兵自个儿在里面扮演了胖厨娘的男友“犀利哥”,捡到垃圾堆里的锡兵想要送给女友当礼物却被拒绝。“这世上,什么不是捡来的呢?”他大步离开。

“在我看来,爱情就是在你爱的人面前融化,不管是一分钟,还是一辈子。”他的透彻和经历看似矛盾,却和世间大多数感情一样逃不脱缘分。在应当的时期为所爱融化过了,重头再来仍然相信爱。“爱情是人的天性”,他说,就像摔倒了也会爬起来继续走。

他年少时决定自己应该演戏仅花了一首诗的时间,却用了很多年去坚持至今继续,即使演过漫长的配角依然甘之如饴。从配角走到主角,“5年吧……5、6年的样子。”他很快给出了一个数字,但回想后又放得更宽。

王学兵其实和这世上大多数人没什么不同,他们不会打坏人拯救世界,只是任凭命运左冲右突辗转腾挪,不变本心。这样的姿态,即使狼狈,本身也已与loser无关。“为你跳支舞,再见勇士,你勇敢无比。”这是对锡兵的赞美,也是锡兵的自励。

“英雄不是人,我更愿意是普通人。”所以相信爱相信童话,40岁没变,一辈子大概也变不了。他接受但不认命,并试图保有自己的节奏,这是王学兵以安徒生童话为引的一部草根英雄说,亦有自我剖析的影子。

王学好,何许人也?

你以为王学兵本心只有坚定,那可真走了眼。用他喜欢的导演姜文的话说,“好演员一般羞于自我表达,或者说有自我表达的障碍,但他可以、甚至内心里希望用一个角色的驱壳来释放自己,他需要一个辅助。”王学兵的辅助就是王学好。

一切能得到的资料表明:他离了网络没法活,“那一切都失去联系了”,刷微博发微信寻常如吃饭;也不能没音乐,“音乐是药”,有病治病没病强心,从滚石、James Blunt、披头士……到崔健、常石磊,喜好驳杂不说,自己也和黄少峰组了个听上去重口味、看上去视觉系的乐团――“好黄组合”;不可不摄影,不管是动态还是静态――时光、城市、人物、动画、睡相……连飞机上一只顽强的蚊子停驻,也要拍之留念;朋友必不可少,若没人陪吃陪喝陪抬杠陪恶搞,此宅男得化石……总之,这就是个“不疯玩不存活”的人。

所以有F40。这是个40岁发福老男人组合,团员王学兵、陈建斌、李亚鹏和曹卫宇。这四位“彼此了解”和“”了20多年的大学同学,对于王学好有不同“功能”。当然,最王牌的功能是:F40是学好“视频”的御用男主角,可谐星可……随便也随时恭候他各种“蹂躏”。

王学好爱玩,但不会“独孤求玩”,特困难、没能力实现的他从不勉强。“完全不累的事儿也不好玩。”他不屑一蹴而就的玩法,“有困难才有成就感”。就像拍电视剧虽然“量大表现充分”,但他还是更爱拍电影,“表演必须精简,台词要在嘴里过好几圈才能说出来,很难受也累,但过瘾。”

在拍摄现场,电音响起,他站在场中央,宛如天生的发光体,瞬间集中了所有目光。他很清楚摄影师要怎样的姿态和神情,怎样站位能让光与影与人更和谐,还会提醒灯光师,很妥帖;他信手拈来各种经典英雄人物的款儿,全身气势外放,很霸气;也心血来潮拿着压根打不开的道具手铐假装痞子英雄,玩得不亦乐乎,很天真……他不是在拍大片,而是在演一部独角默剧,从托贝,马奎尔、克里斯蒂安,贝尔、克里斯托弗,里夫……再到周星星,你大可想象他带来了一场怎样的视觉狂欢。未了,他大口嚼着父母准备的爱心便当,不自觉地流露出“有妈的孩子是块宝”的普世幸福,亦很温情。

像是巴列霍的诗“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逆袭版,年届不惑的王学兵已展现出男人应有的品质:平和、温情、责任感,适度“群居”永不落伍,这些或柔软或包容的质地,把他身上男孩和man的部分捏合在一起,塑造出一把无锋却恰如其分的重剑。

“现在已比我年轻时能想到的状态,好太多”,他玩的满足。明星光环不过一件华美的袍,是特定场合穿的外套。而他,更愿意穿着舒适的格子衬衫戴个暗色小礼帽,像个低调的文青叔,与志趣相投的哥们儿姐们儿一起得瑟――把无聊玩出点调调来,反正生命中有那么多不可承受之轻。

至于他能否玩转世界――who care?反正他还有大把的时间,自娱娱人。

Q&A

好演员会越来越宽容

Q:《听风者》很好看,不过那个作风强势、情感隐忍、大局为重的“老鬼”,应该比较本色而不算是挑战吧?

王学兵:其实不是。因为我比较开朗(全体笑)。导演定的方向是,这个角色不能过多表达,对白很少,只能靠肢体和表情――但是,平常大家都比较喜欢说,或者是急于知道答案。所以其实很挑战。 Q:但你表达得真的很好。和梁朝伟拼男人魅力,你觉得过瘾吗?

王学兵:其实无所谓“拼”。因为每个角色起到的作用和魅力不―样。大家配合才能串起整出戏。

Q:你喜欢的导演有?

王学兵:姜文。他的戏都很像他自己。我也比较喜欢他的节奏、敏感、所表达的内容。

Q:每次采访都会被八卦吧?怎么看待网络时代的全民八卦,觉得演员是没隐私的高危职业吗?

王学兵:也还好吧。被八卦也不会不高兴。确实有人关心才会有人问。其实是这样,当一个新的东西来了以后,它可以是这样,但不一定就绝对会是这样。按说网络时代应该是没有秘密的,但一样会有秘密。像“搜索”八卦、隐私这种东西,我相信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值得推敲的。慢慢大家都会无所谓了,不会再特别去关注,因为真正挖出来的也就是那样。

Q:那你会随心、自由地上网发微博吗?

王学兵:我也不能。我刚开始上微博时也会有一个过程,最初是猎奇,去转一些耸人听闻的……但不是主流的东西终究不是主流。因为公众人物传播还是大于普通人的。从这个角度说,确实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声音。但并不是说就受了比别人更多的限制。而是公众人物说错了会传播到更多的人。当然还是可以有自己的声音,没必要刻意规避。就算是有时有些偏激的、甚至错的都不要紧,改过来就是了。其实公众还是挺宽容的,不是说就故意挑错的,而且有时他们也会分两拨……最多也就是有时被大家说说而已,并没有什么。

Q:你说过,离婚后更能演好爱情,因为成熟了?

王学兵:其实是这样的,任何的――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不务正业”的事儿,都是对工作有好处的。其实表演就是想象力,当你还不知道有一种情况是那样的,你很难想得到。实际上看得越多经历越多――当然未必都需要经历,但已经经历的会更深刻更宽容。真正好的演员其实是宽容的演员,能接受很多――至少是越来越宽容的,在心态上。这样能避免很多误区。经历会比看剧本更能理解角色。

Q:你觉得男人怎样才算是对感情对女人负责?还相信爱情吗?

王学兵:其实我不知道什么叫负责――这是带着女性歧视的。当然男人绝对有必要对女人负责。但是要看怎么负责,比如说错误的事情,就不要拖着,而是要尽量去改正。我相信爱情啊。但有可能你原来没信对――这就像你摔了一跤,难道你就不走路了?相信爱情这种说法有点顾影自怜。

Q:你认为生活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王学兵:健康,没有健康什么都谈不上。在饮食和运动方面会注意平衡,比如拍戏很累其实就不会专门去运动,若去运动一定是有需要。

Q: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

坚定的锡兵篇7

锡伯族的西迁

古代的锡伯族最早居住在嫩江支流绰尔洮儿河一带,从事狩猎、打渔活动,史称“打牲部落”。虽然和满族并非同宗,但是也被编入了八旗之中。关于他们的祖先,学术界各有说法。古史记载的须卜、东胡、鲜卑、室韦等等都或多或少与之有些联系,现在民间普通的锡伯人都认同自己是古代鲜卑民族的后代。

察布查尔并非锡伯族祖居之地,这里的锡伯族都是军人的后裔,这背后是一个族群从东往西迁徙的伟大故事。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朝政府在平息了北疆准噶尔头目的叛乱之后,接着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当时,沙俄虎视眈眈,而新疆其时虽有满、汉、蒙古及索伦官兵驻守,但仍有些兵力不足。1764年,清政府由盛京(今天的沈阳)等17个城市征调锡伯官兵1020名,连同眷属3275人西迁伊犁地区戍守边防。锡伯人于当年农历四月十八在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集会辞行,经过今日的外蒙古乌里雅苏台等地,历时一年零三个月于次年农历七月到达伊犁,组建成锡伯营。作为清政府的边防部队,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后来,农历四月十八日就成为锡伯族的重要节日――“西迁节”。

从地图上看,西迁的锡伯人横贯了整个北部中国,如果不算上阴雨冰雪和其他因素的阻隔,他们实际上只用了半年就完成了如此漫长的迁徙。最让人惊叹的是,途中有婴儿诞生并得以存活,在他们到达伊犁的时候,人口居然增长了100多人。这中间有多少悲辛、离合、欢欣、抗拒、挣扎,后人已经很难想象。对于这样大迁徙的族群,人们心里不免要充满敬畏。当时锡伯营驻军的势力达到喀什尔湖以西,可谓是西北边疆的可靠长城。

独特的镊伯文化

锡伯人在那样的艰难行程中跋涉万里,到了一个风土、气候、人情完全不同的地方,自然与人文环境都无比恶劣,还能够幸存、繁衍、壮大下来,保留了一个族群基因中最精华的部分。所以现在新疆锡伯人的素质普遍都比较高,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均受教育程度比例也很高。在伊犁这样一个中亚族群聚居的地方,锡伯人的文化没有被同化,依然保持了东北文化的底子数百年不变。比如他们信仰萨满教,供奉“喜利妈妈”,他们的服装和满族很相像,体貌特征也还具有东北男女的特征,不知道是不是很少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缘故。在这样四周异文化环绕的环境中,锡伯人如何做到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实在是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锡伯族还被称为富有语言天才的民族。他们原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语言跟满语很接近,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一般兼通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每个锡伯人都会几种语言。在新疆40多个少数民族中,锡伯族的普通话普遍说得比较标准。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保持了完整的文字系统。我在锡伯族文化风情园中还看到清代用锡伯文翻译的四大名著等书,现在还出版着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锡伯语和满语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如今满语在东北已经成为一种死语言,但是在察布查尔的锡伯人还能说,全国现在硕果仅存的满语人才几乎都是锡伯人。

2007年,首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可以看到有6个项目是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申报的,分别是西迁节、萨满歌舞音乐、贝伦舞、朱伦呼兰比和更心比、汗都春和弓箭制作技艺。前面两种不难理解,后面几种一般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贝伦”在锡伯语中是“舞蹈”的意思,是民间歌舞的总称。贝伦舞源于锡伯族的渔猎生活,舞蹈动作常常模仿的是打猎,表现获取猎物后的喜悦心情。“朱伦呼兰比”和“更心比”则是指用一定的音调和锡伯语(或满语)进行念说和吟唱的曲艺形式。其中“朱伦呼兰比”主要是使用锡伯文或满文对汉文古典章回演义小说进行的念说,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隋唐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100多种。

“汗都春”是锡伯人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新疆曲子的曲艺形式的称谓,主要流传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邻近的霍城县、巩留县、伊宁市和乌鲁木齐市等地锡伯族聚居的地方。它是锡伯族民间艺人在吸收西北汉族戏曲中的平调和越调的基础上,按照锡伯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要求,逐步改进、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剧种。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汗都春总体风格比较幽默风趣,除了在语言上不同于东北大秧歌之外,其表演形式则非常相似,往往是说唱结合,同时配有简单的扭秧歌式的动作。

也许是祖先狩猎基因的遗传和世代从军的经历,锡伯人善骑射的传统保留至今。在冷兵器时代,锡伯人的一生都是在弓箭的陪伴下度过的。旧时村村有箭场,家家有弓箭,他们视善射为无上荣耀。家中降生男孩,门口定要用红绳挂一小弓箭。在男孩出生的第3天,长辈要向天、地和东西南北方向各射一箭,祝福后人日后能顶天立地,立身四方。锡伯男儿四、五岁时就会得到父母制作的小弓箭,进行放弓射箭的早期训练;十五六岁时就开始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参加民间的各类射箭比赛。锡伯男儿满18岁后,每年均要参加官方严格的骑射考核,达标者注册应征入伍,成为誓守疆土的战士。与敌征战,死后也是伴着自己心爱的弓箭一同踏入“天国”的归途。因此,察布查尔素有“射箭之乡”的美誉,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射箭运动员。

我所接触的锡伯人,无论是政府官员、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还是商人、农民,都比较豪爽善饮,多是烈性的白酒,酒酣耳热之际,无论男女都能即席唱歌跳舞,让人感到一种慷慨激昂、古风犹存的情怀。

察布查尔大渠

锡伯人的民族英雄是图伯特,在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风情园,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他的巨大雕像。图伯特10岁的时候随着父母西迁到伊犁,18岁起应试而成为披甲(满语叫伍克辛,是满州兵的总名称)。因为平时当差勤奋又努力学习,注意研究历史、地理,空余时间还从事农耕,逐渐由领催、防御、佐领、副总管,一步步升为锡伯营总管。他的最大贡献是带领锡伯人开凿了察布查尔大渠。锡伯人最初是渔猎经济,由于屯驻既久,久无战争,人口繁茂。渔猎已经无法满足生存,必须要开垦土地。图伯特经过实地考察、精心规划和设计,主动向伊犁将军请缨,并以身家性命作为担保立下了军令状。1802年,他带领锡伯官兵开挖察布查尔大渠的工程,历时7年,硬是在荒滩戈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达120多千米的水渠。

坚定的锡兵篇8

1943年8月1日,时任中共太岳区委书记的薄一波收到了太行分局转来的党中央的电报,其内容为:“党的七次代表大会决定在年底举行,并决定、罗瑞卿、蔡树藩、薄一波、聂荣臻、吕正操、朱瑞、苏振华诸同志来延出会。……来延诸人交代职务后即行动身。近者九月内,远者十月内,到达延安参加预备会。”薄一波交代工作后,于年10月下旬动身,于11月初到达延安。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薄一波一直在基层,具体做过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工作,这次到中央参加党内的高层活动还是第一次。所以接到会议通知后,薄一波心情激动,感慨万端。

到延安后,组织上安排薄一波住在杨家岭。第二天,就派人接薄一波到枣园他的住处谈话。这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据薄一波回忆:谈话非常引人入胜,甚至他的话题已经开始了,自己还没有感觉到,还以为是闲谈哩。

一见面,就握着薄一波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然后,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这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为了记住对方的名字,并加深记忆而表示亲切的一种方式。接着,就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薄一波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

切入正题后,对薄一波详细地讲了党内整风的情况,他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长达4年之久,使党受到极大的损失,白区100%,苏区90%。同时还讲了“教条宗派”和“经验宗派”两者的关系。在听了薄一波的汇报后,又谈了白区工作、监狱斗争,以及在山西跟阎锡山搞上层统一战线等问题,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做了结论,使薄一波印象深刻。

谈话中,对薄一波说:“过去对你们的活动不怎么了解,你们在白区,我们在苏区,消息被封锁了。你的名字还是听刘少奇同志和彭真同志说的。”后来,又问到薄一波的经历。薄一波说:“我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入党时还不满18岁,不懂什么。”笑了笑,说:“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的年轻人搞起来的嘛。”薄一波接着说:“当时,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认识,就是凭一股热情,认定只有革命才有出路。那时,什么书都读,读什么书信仰什么书,《三民主义》读过,《胡适文存》、《独秀文存》、《陈独秀先生讲演录》读过,有关巴枯宁、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的书也读过一些,直到入了党,才对马克思主义有点认识,但很肤浅。”乐呵呵地说:“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也是什么都信过,小时候还同母亲一起到南岳去拜过佛,后来才信了马克思主义。”薄一波这次同见面,谈了整整8个小时,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薄一波到达延安后,党的七大的准备工作仍在进行。由于七大推迟召开,在薄一波的要求下,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央党校学习。

为了将七大开得圆满,把历史问题解决在七大之前,中共决定1944年5月成立党的历史决议准备委员会,薄一波参加了统一战线工作报告的起草委员会。5月21日始,六届七中全会用了11个月的时间,重新起草修改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在次年4月召开的全会上通过。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胜利召开,薄一波被选为中央委员。据薄一波回忆,他的当选有一个“插曲”。当时在酝酿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名单时,本来薄一波是作为候补中委提名的。在讨论提名时,有的同志认为薄一波是从监狱里出来的,当一名党员可以,当候补中委不合适。这个问题反映到了和刘少奇那里。作为薄一波的直接上级、对他十分了解的刘少奇则表示,可以陪同这个同志当面去向汇报。但这个同志让刘少奇代为转达。后来,刘少奇将此意见汇报给了。听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的这个意见在各代表团中进行了传达。因而在选举中,薄一波是作为中委的候选人,顺利地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

薄一波之所以年仅37岁就能够当选中央委员,是与他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分不开的。

薄一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太原北部地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和山西临时省委委员,参与领导了太原的学生和工人运动,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大革命失败后,薄一波被反动当局通缉,转入晋北农村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底到天津,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期间曾三次被捕。1931年7月因叛徒出卖,河北省委被破坏,薄一波在北平第四次被捕,9月转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从1931年9月到1936年9月,薄一波在此监狱中度过了整整5年。

在这里的难友大都是曾经在白区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因此很快就熟悉起来,成立了秘密党支部,选出支部书记,薄一波是第三任书记。其他骨干还有刘澜涛、宋子文、杨献珍、刘子久、赵林、马辉之、徐子荣等。

在监狱党支部的领导下,同志们与敌人开展了特殊的斗争。经过共同研究,党支部讨论并通过了一个斗争口号:“红旗出狱”。其含义为:(1)决不向敌人屈服,决不在《启事》上签字;(2)想尽办法争取改善生活环境,锻炼身体,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3)牢狱中空闲时间多,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把监狱办成马列主义的学校。

由于监狱生活条件太恶劣,1934年12月,党支部领导过一次绝食斗争,并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当时,许多大报都发表了消息和评论。绝食斗争坚持了七天,最后取得胜利。敌人同意:病号可以下脚镣,一般“政治犯”只戴小镣,室内小火炉改为大火炉。

敌人为了分化“政治犯”,逐个进行审查,使一些人在《启事》上签了名,按手印出了狱。但薄一波等同志则坚决拒绝在《启事》上签字。

1931年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以后,继续南犯,政府节节退让,并和日军签定“何梅协定”,承诺及其军队退出河北部分地区,日军可以进驻北平等地。此时,华北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到处要求共产党派干部去领导。1936年春,中共中央派胡服(刘少奇)来到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他问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何时能派出一些领导干部,柯庆施答复说:北平草岚子监狱关押着几十名老干部,但他们坚持不在《启事》上签字,因此出不来。胡服认为:日寇打进来,这批同志必遭杀害,他们是经过长期考验的好同志,应赶快营救出狱。于是胡服、柯庆施代表北方局向中央报告,建议立即采取措施,营救这批同志,可以用假自首的方式,按规定履行手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批准了他们的建议,也知道并且同意了这一建议。

柯庆施找到徐冰,让他通知监狱中的几十名同志,徐找到他单线联系的孔祥桢办理此事。正保外就医的孔祥桢曾任监狱中的支部书记,有办法把这个决议写成信通知到监狱里去。但狱中党支部认为可疑,决定“不付讨论”。

隔了三四个月,狱中支部收到第二封信,说明第一封信是中央代表胡服要写的,表扬他们过去不在《启事》上签字,表现了崇高的气节,是正确的,是经受了考验的,但如果现在还坚持不履行“出狱手续”,不执行党的决议,就是犯了严重错误。接到第二封信后,党支部又向外面知情的同志打听,知道此事确实是中央批准的,应该坚决执行。这时,北平的党组织又设法安排了一个新的监狱管理员,帮助他们在1936年9月前后办好手续,出了狱。

1936年8月,阎锡山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组成以薄一波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开展统战工作,推动山西的抗日救亡运动。

根据薄一波回忆,1936年10月下旬他之所以能够回山西进行抗日活动,其背景确实有当时的特殊性。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的事实,阎锡山很焦虑。作为地方实力派的他不甘心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山西拱手让给日本人,但又惧怕日本人;同时他也深知其人,于是联蒋又拒蒋;他骨子里反对共产党,但红军“五五通电”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他又有很大的震动,而且共产党善于发动民众,在广大民众中的声望又使他不得不刮目相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一个新的出路:利用共产党的一些办法来发动民众,招兵买马,应付危机,以渡过难关。具体做法是:请一位在山西有影响的共产党人,以抗日救亡的身份来山西做这件事。阎锡山之所以最后选中薄一波,据薄一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革命时期他在山西从事学生运动比较有影响,大革命失败后是被阎锡山通缉的33人之一。二是阎锡山身边的两个重要人物赵戴文、赵丕廉都是他在山西国民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另一个亲信梁化之则是他的同学,是他们向阎锡山推荐了薄一波。

到山西后,薄一波很快就意识到,首先要站稳脚跟,不能搞“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要利用“官办团体”的帽子,公开地做群众工作,偷偷摸摸不行,这样才能造成声势,更好地发动群众,也才能更好地把阎锡山团结在抗日的阵营之中。他把这样一个思路归结为三句话的工作方针: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这一方针得到了北方局的认可。有了明确的方针,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了。首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接办牺盟会,把牺盟会办成我们党实际领导下的群众性抗日团体;二是创办一支完全有别于阎锡山旧军队的山西新军。

薄一波到山西后,以他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阎锡山的器重。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便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按照这个计划,需要2万多个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要通过国民兵军官训练团来培养,于是,阎锡山将招收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等人。

由于阎锡山曾明确要求,不允许薄一波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为此,薄一波一方面积极组织爱国意识强、愿意抗战的积极分子参加考试,一方面在考试的内容上做文章,在录取过程中大搞“舞弊”。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阎锡山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证券”是必不可少的题目,要拿出来应付阎锡山。其余的题目则都是关于抗日救亡的内容,将这两类题目混杂在一起。在录取过程中,薄一波等人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上来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有些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优秀的军事干部。

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统一战线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阎锡山明确提出了的想法:“不能同共产党合作,‘道不同,不相谋’。”在发动的第一次高潮中,阎锡山告诫手下:“天要下雨,要赶快备雨伞。一落人后,就要吃大亏。”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改变联共抗日路线,阎锡山于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在秋林镇召开了有名的“秋林会议”。以薄一波为首的牺盟会、决死队的主要领导干部都参加了。

有一天,阎锡山在会上公开地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我说:你不要看不起你过去用过的那个破车,那个破车可以把你拉到目的地,只是慢一点而已,你不要相信你现在用的那个新车,这个车可以飞得快,但也可以把你翻倒在地。”这无疑在宣称他以前依靠牺盟会和新军是错了,要抛弃“新车”用“旧车”。

从秋林回到太岳后,薄一波立即向北方局汇报了会议的情况和研究的对策。1939年8月6日,北方局专门发出《制止阎锡山之动摇与巩固山西统战的指示》。9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山西开展反逆流斗争的指示》,接着,中央又用山西省委名义发出了《关于坚持山西抗战克服危险倾向的宣言》。号召干部分析形势,部署行动。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薄一波对阎锡山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晋西事变得获得利于我的解决。

据薄一波回忆,抗战末期,阎锡山曾在他的部下面前慨叹自己“失算”:真没想到,这一回没斗过那么几个年轻人!

解放战争初期,薄一波担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参与领导巩固和扩大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工作。1946年7月,薄一波与滕代远共同负责军区领导工作,改进战勤,迅速加强战勤指挥机构,支援我入战略反攻,供应陈粟野战军,支援率军解放山西,为刘邓率部进行战略展开提供了坚强的后方保障。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薄一波主持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始终把发展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上,通过固定负担、发放贷款、奖励副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军工生产,带动交通运输业,恢复和发展城市工商业,动员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主力部队作战。1948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平津战役的组织工作,曾兼任平津卫戍区政委、绥远军区政委。作为晋冀鲁豫、华北解放区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薄一波为解放华北地区,加强解放区各项建设,发展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四有教师范文 下一篇: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