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范文

时间:2023-10-27 04:51:43

集思广益篇1

厨房电器行业呈现出集成化和多元化趋势,商手中单一品类的运作在涉足市场初期,对于资金流和市场反应速度上确实起到了前期的铺垫作用,但单一品牌或者品类的往往有产品更新速度慢、综合抗风险能力不强、淡旺季销售差距明显等弊端,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开拓上海的厨房电器市场,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和多方面的了解,在原有电热水器品类的基础上,我们又引进了集成灶――这一新兴的厨电组合。

从我们自身的体会而言,这一新品引进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有来自终端朋友的建议、有来自营销人士的提醒、更重要的是作为商自己秉持的原则,通过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与现在的合作品牌签单。

终端的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做热水器市场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终端销售体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与上海不同类型的终端卖场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得知我有意向引进新品后,一家卖场的经理向我建议,可以试着做集成灶市场。第一,市场需求明显。按照目前连锁卖场统计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出,集成灶产品处于明显上升的阶段,每月都有不错的销量,在装修需求旺盛的五月份前后,集成灶的销售在其卖场的厨房电器品类中的销售占比甚至达到80%。

第二,产品发展潜力空间大。集成灶属于新兴厨电产品,倡导的环保理念符合长远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家电倡导的新商机产品。虽然目前市场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但市场表现突出,厂家和卖场都比较重视,有利于商操作。

第三,消费者认可度高。集成灶的吸油烟率是目前烟灶产品中最高的,消费者无论是装修新房还是二次改造,安装都不必受限制,可以广泛的推广、安装并使用。上海的消费群体虽然有着理性的消费观,但同时又是在全国区域内接受新兴产品程度最高的,只要是好产品,配合全力的推广和服务,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听取了卖场方面建议后,我开始留心集成灶这一产品,并着手三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方面开始与各个厂家接触,接触产品和市场思路;一方面开始做消费者使用心得的调查,对目前使用集成灶的消费者从产品、功能、满意程度、品牌认可、优缺点等做了全方位的了解;同时,通过专业媒体学习和了解更多品牌的市场效应和运作模式。

营销参谋的提醒:争取资源支持的最大化。在与行业朋友接触过程中,多方的建议给了我不少启迪。集成灶作为近几年的新品,市场上的运作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各厂家和商都有自己的营销思路和操作手法,虽然有成功之处,但由于各区域的消费特征和需求不同,这些做法只能参考而不能够完全复制。但是对于一款新品来讲,尤其是处于前期的市场引导阶段,需要厂商全力的配合。因为对于上来讲,尤其是刚接触这一品类的商,由于本身对产品还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时候需要厂家首先在产品本身给商进行“扫盲”,让商清楚的认识到集成灶的使用机能、技术特点、安装服务等基础知识。而作为商,自身应该加强对产品构造和机理的了解,充分把握好产品的质量关,因为集成灶属于安装类产品,而且厨房属于明火重地,质量稳定的产品不仅是做市场的基础,也是市场的责任。

同时,由于商自身资金有限,而集成灶前期上市又需要大规模的推广工作,这些如果单纯的依靠商个人,毕竟能力有限,效果也有限。如果有厂家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将部分用于推广的费用拿出来提货或者进行前期市场上的让利,在集成灶市场处于引导阶段的时候,通过厂商的联合投入,大面积的占领市场,宣传品牌和产品,在本区域形成先入为主的概念,更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为商后期的持续销售铺路。

所以,新品在相对空白市场的引进,需要厂商联合,大力持续的推广,才能达到最大化的市场效果。如果只依靠商一己之力,那是很艰难也很沉重的工作,厂家招商不易,商寻找品牌也有难度,新品的上市和推广,第一步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十分关键。能够在厂家处争取足够的资源支持,使自身得到尊重和重视,商操作市场会更有底气和信心。

商的心思:“道同”方与之谋。我国有句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直是我选择品牌的原则之一,选择热水器如此,这次选择集成灶,引进新品牌也是如此。在几个月的考察过程中,我与不少集成灶生产厂家的负责人接触,除了产品,我个人尤其关注市场的操作思路和营销构建。因为作为初次接触集成灶的商,产品知识的不足可以后天弥补,但是市场操作方面,需要提前学习和指导,因为在整个市场运作链条上,如果没有经验和前瞻性的指导,一个环节跟不上或者出现差错,有可能影响全局。但是作为商,我同样有自己的想法,厂家的思路和商的想法如何能由两条线逐渐的合二为一,是我最看重的。

在接触的厂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负责人的营销思路非常清晰,这部分人大多曾经从事烟灶行业多年,有着深厚的市场沉淀和经验积累,和这些人接触下来,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集成灶市场的信心。但是从商的角度出发,引进品牌最重要的是双方思路的认可和赞同,有些营销思路十分妥帖、有些市场操作也非常到位,对于这些理念,我十分钦佩,但都得不到百分之百的赞同。要想真正达到双方高度统一的契合点,有一定的困难。

集思广益篇2

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任期为2013年至2017年,由来自全国各地艺术院校戏剧、影视专业的37位专家构成,包括云南艺术学院院长以及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专家在内的6位教授担任副主任。“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是艺术学科升级为独立门类后,教育部重新筹备成立的特聘专家咨询机构,其前身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戏剧、影视、广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也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担任。分委会在5年任期内于全国范围内举办了10次分委会会议,并聘请了20多位领域内资深教授担任分委会特聘专家,同时还举办了戏剧、影视、广播类专业青年教师论坛、学生论文评奖等大型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学科发展,为艺术学科的转型及“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升级提供了充分的调研咨询与院校动员。

“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教指委”是全国高校教指委中最早举办成立仪式、正式启动工作日程的委员会之一,因此,7月28日北师大会议议程的第一项即颁发聘书环节,首先由主任委员周星教授为副主任委员颁发了教育部聘书,之后又与副主任委员一起为与会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会议的第二项日程是由周星主任围绕教指委工作目标、核心工作、发展宗旨等做主题报告。首先,周星主任介绍了本届分委会的功能设置与主要工作内容。本届教育部聘请的专家组具有非常设机构的性质,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展高校本科教育调研与咨询。教育部在工作会议别强调本届教指委的核心工作是要制定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尤其是艺术学科本科教育质量规范在此之前从没有过,因此要求包括艺术学理论学科、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等在内的学科自行制定质量标准。其次,教育部还要求各教指委根据本领域、本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研究报告或提供政策咨询。再次,周星主任了全国高校设置“戏剧与影视学”11个相关专业的最新院校数量统计,其中设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院校88所,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院校198所,设置“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院校21所,设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院校45所,设置“录音艺术”专业的院校30所,设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191所,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349所,设置“表演”专业的院校132所,设置“戏剧学”专业的院校5所,设置“电影学”专业的院校4所,设置“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院校49所。最后,周星主任对教指委任期内工作计划提出了建议,提出组织两到三次的青年专家。包括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研讨会,同时也出版专门的学术论文集将成果发表等。

会议的第三项日程是与会专家针对教指委工作计划、学科发展以及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考框架”等问题的讨论。

首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长张育华发表观点。她认为现在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惊人,遍地开花,但是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教育部急于制定部级标准,但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这几年中国传媒大学也在攻克这个难点,部级标准的制定既不能标准化,但是又不能失标准,中国传媒大学在两难中做出一定的办学尝试和办学回应。因为戏剧影视艺术这类人才地培养比较特殊,所以传媒大学制定了一个最终价值目标。在此目标下提出了一个戏剧影视育人理念。其次,为了具体培训学生,中国传媒大学还构建人才选拔、课程教学、实践运用、创作展示这四大培养平台。试图贯通这四大平台,而四大平台内在的一个关联就是选拔为先、创作为魂,这就需要释放学生的创作潜能,因为艺术教育具有引领形象生产的教育愿景。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指委副主任吴卫民表达了对教指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示自己在教指委任期的5年,如果能为教育部提供一些决策依据、提出一些想法,从而促进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哪怕只是细节,这个责任都是非常神圣的。吴卫民副主任还介绍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其包括9个学院、一所附中,其中戏曲学院和影视学院为单独分设,戏剧学院现有1267名学生,影视学院有469名学生,各自有34名研究生,影视学院和戏剧学院都设有戏剧与影视学的11个专业方向。其次,学校办学定位主要是培养知识扎实的基础型人才,另外特别突出的是综合艺术院校里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突出基础型和实践型人才,再加上复合型人才是办学人才培养的立足点。云南艺术学院发展的着眼点还包括区域性,因此要紧跟西南整个发展的态势结合起来办学,这是云南艺术学院的一个发展规划。最后,吴卫民教授还根据教学框架的制定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制定部级标准非常重要,历来在迎接教育部教育评估时,高校总是抱怨教育部从来就没有专门对艺术院校制定的标准,但是抱怨完以后更需要自我反思,艺术教育也应该自己制定标准。现在教育部赋予各个分委员会这种权利,让各分委员会认真研究自己的发展,然后设计自己的专业结构,调整自己的学科的时候,在可控的范围内,专业委员会就应该发挥这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国家标准与办学个性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一个是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应该在这种统一的标准里边,不要所有都搞成一个标准螺丝钉生产,应该具有人才培养个性,另外每个院校的历史传承、发展起点、前进可能性跟自己办学诸多因素有关系,应予以尊重;第二,还是要坚持实践能力与理论能力并重,现在许多艺术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往往会形成研究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很弱的局面,这就走向了我们艺术院校办学相反方向,因为艺术院校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课程设计里面,实践环境很重要,但是理论环境在这里边也要适度,所以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这两个方面的平衡是需要注意的。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指委副主任穆德远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建立教学标准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是核心的人才培养策略,因此应该充分尊重各所院校的发展特色和办学特征,一旦标准统一的时候,就有可能失去学校的个性。穆德远教授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办学实践为例,说明了当年在扩招政策下,北京电影学院坚持学校特色、顶住压力,保持了人才培养的高水准。因此,在制定本科教学标准方面需要坚持尊重学校特色的基本原则,制定符合不同类型院校特色的培养目标。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指委副主任廖昌永从自身艺术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受。目前全国各专业艺术学院发展很不一样,很多学校对理论非常重视,在教学方面,很多学校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课程类似,本身框架就不是很清楚、很完善。此外,在扩招政策下,学校无边无际地扩招,整体教学质量必将下降,因此国家标准要提高。现在培养人才没有统一标准,一个地方一个标准,社会需求更没有标准,这样必然很难跟国际接轨。因此,制定一个国家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制定这个国家标准时,会碰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拿出改革的魄力。

在三位副主任委员发言后,其他委员也相继结合各自院校办学实际以及制定教学标准等问题发表了观点。

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项仲平认为,在制定教学标准时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在理念上,要相对宽泛,不要定得太严苛,人才培养不要定得太死、太具体。因为太具体以后,艺术专业也好、各个专业院校也好,在综合性院校和专业性院校,特别是专业之间执行会非常难;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在宽泛的前提下,要有落实,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只是提概念,而要具有实践意义;第三,建议分类制定国家标准,例如在大学的数学教育,根据不同专业情况,教学内容分成数学A、数学B、数学C,那么套用到制定艺术教学标准时,在统一框架中,对一般性的院校,在衡量的过程中,提供评估标准A方案和B方案不同选择,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尊重各院校发展,也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安怡教授根据所在学院的发展表达了对教学标准制定的想法。现在沈阳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基本都是参照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院校,因此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认为,在制定教学框架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个性问题”。要制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怎样在框架与细则上求同存异,这需要在宏观及微观上寻找一个最好的契合点。这个标准只能是“大”,不能细,只能是一个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各个院校都可以接受的标准。但是一旦成型,这个标准本身的价值和可操作性便会很弱,这与其制定的初衷相矛盾。其实,每个学校对自己都有一个标准,所以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如果有可能,只能尽可能地宽泛。因为即使是分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专业也会有很大差异。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刘三健介绍了广州美院的发展和困惑,现在广东美院每年招生1350人,这是招生总量,还要加上附中等等,每年学费收入比较可观。但是学校在戏剧与影视学这一块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的影视专业。以摄影为主,课程开设于2004年,以研究生作为我们基本班子开始进行影视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困惑,教材等其他方面的资源都没有配套跟上。因此,希望这次的教指委工作能够把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安排等统一,就跟教育部制定的文化课标准一样,制定学科执行的大致标准和范畴,至于执行标准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南京邮电大学余武教授从调研出发,认为制定艺术学科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专业院校,比如说部级的、省级的,包括地方的标准确实不能一样。如果按照同一个尺度来做确实不好去判断,所以分类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时在制定标准时还是要适度宽泛,应该有一个底线。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认为,本科教学的质量应该具备一个国家标准。例如食品有食品的标准、药品有药品的标准,那么艺术教学的国家标准到底是什么?每年都有很多的兄弟院校,还有一些省市的一些院校到中戏来交流,都对中戏教学的课程设置包括一些考核的标准非常感兴趣,其实这些兄弟院校,尤其各省、地、市这些级别院校来中戏,一方面来交流取经,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是在探求一种教学标准。现在国家没有艺术教育标准,他们觉得办戏剧专业或者表演专业就应该到中戏问一问,办影视编导就应该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这些权威系问问他们的办学标准是什么。因此从国家艺术学科整体发展来看,制定这个标准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尤其是给各地方的这些院校明确办学方向。但是制定统一标准同时又是一个比较难的事,因为每个学校教学层次不一样,教学理念也不一样,将来面对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水平等,制定标准不能门槛太高。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石磊结合新出台的本科培养方案目录发表了观点。本科新目录出台后,四川师大需要重新制定教学方案,但是新目录中有些专业方案定得很细,比如说广电编导,因此学院基本没有发挥余地,导演方面也规定得比较细,导致有些课程很难去上,因为太过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跟不上。因此,在制定本科教学框架时要吸取以上经验,不能制定得太死,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周晓波强调,艺术教育首先是个性教育或者特色教育,那么面对全国大量的学科招生,应该根据不同学校发展方向和招生情况来定位,有些可以注重实践,有些可以注重研究,有些可以是经营式的。因此,制定本科教学标准也要多元包容。

南京大学教授周安华建议,关于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标准的制定在指导思想上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出发点。因此有三方面可以重点考虑一下:第一,注重内涵发展,不要只是强调发展规模和招生数量;第二,在理论方面也要强化,不能只一味偏重实践;第三,关于封闭和开放,应寻求国际化的视野、加强国际交流、遵循国际规范。

武汉大学艺术系主任彭万荣认为,制定切合各个教学单位的学标准非常困难。仅就培养目标而言,每所艺术院校都不相同,因为其中涉及各自学校的定位。在各所院校培养目标不同的前提下,怎么保证制定的国家标准符合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这很有难度。相对来讲,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系就稍微好办一些,设置一些全国通用的必修课程,其他课程提供选修参考,这个方法较好操作,也便于推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红军指出,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可行的方法是制定的“标准”是一个基础性的定位,即“最低标准”。从实际操作性角度出发,能否采取“先分后合”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戏剧与影视学的11个专业分类,先把每个专业的最低标准列出来,之后在所有标准中再抽象出一个更加概括性的或者更低一点的标准,形成一个统一的、唯一的戏剧与影视学标准。

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框架性的标准需要有一种包容性,要有必选工作,要有自选工作,同时又要符合专业性院校特点。另外还希望有一些细化的题目和项目,利用几个月的时间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进行大面积调研工作,因为制定全国化的标准是需要相当调研和数据的,才能集思广益。

湖南大学教授何春耕提出,艺术教育标准框架应该既要有共享也要有特色。那么如何在共享和特色中制定出学科标准?第一,希望教指委搭建一些共享平台。因为有一些院校特色是不能复制的,比如说进行跨校选课尝试、分享相关课程;第二,在成果展示上,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或者某一个展播季,或者通过某个网站能够让彼此了解每个学校各自的特色;第三,作为一个建议。因为考虑制定标准有很多热点评估,所以,希望教指委建议教育部把这些标准的制定调研直接列为教育部课题,然后各个委员去申报,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把相关学科建设调研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科学。

浙江大学范志忠教授对制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因为只要制定出的国家标准能够适应大多数学校的要求、适当放低门槛、获得多数院校的认可,就具有可操作性和易推广性。

中国美术学院苏夏教授也同样对国家标准的出台充满期待,因为保持教学特色固然重要,但是与国家标准并不冲突,而国家标准的制定、执行能够显著提升现有教学的规范化,因此值得推广。

山东艺术学院吕双燕教授从“山艺”办学经验出发,提出艺术教育应加强理论指导。在山东来讲“山艺”是一个专业的艺术院校,最重要的是其关于技术理论的建设。然而,现在逐渐发现这种发展模式非常欠缺。当下,艺术高端理论特别稀缺,因为有些观念认为这些理论对于艺术实践教育、艺术专业教育意义并不是很大。因此,呼吁在强调技巧锻炼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建设。

哈尔滨师范大学安立国教授介绍了所在学院的经验。哈师大戏剧与影视专业教学主要是设定10门核心课,15门必修课,然后开选修课。虽然这个专业课程很多,但通过设定必选课来确保教学质量,这种经验可供制定国家标准时参考。

艺术学院张腾教授认为,在国家标准制定执行后,最重要的是这个标准是否具有权威性?它有没有什么约束力?这个标准有没有用?达不到这个标准怎么办?是不是就可以不办或者停办?有没有以上这些权威性,如果说制定出的标准没有这样一种权威性,那么它的作用到底在哪儿?如果有这样的权威这个标准就有用,要不然这个标准就没有用。另外,张腾教授还建议在注重专业标准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专注“社会合格人”的培养标准,因为影视专业和戏剧专业社会影响很大,好的影响非常大,坏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因此希望制定专业标准的同时,能够制定严格的或者比较严格的“社会人”标准。

陕西师范大学李震教授认为,国家教育标准应该是一个规范、一个基准线、一个门槛。因为标准很难制定,各个学校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国家标准更应该类同于一个艺术教育的准入门槛。

自由讨论结束后,周星主任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集思广益、求同存异是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既要充分尊重各所院校的发展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也要考虑考虑到全国整体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水平。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这种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周星主任希望各位教指委专家对标准制定献计献策,提供更多可以借鉴的建设性意见,共同完成教育部赋予的神圣使命。

集思广益篇3

一、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

为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我校在“三人同行”教研模式中的备课环节,大体面向以下目标进行:

1.“同教研组”的老师共同研究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清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以便于确定好学习目标,有助于在课堂上各个击破。

2.研究本节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开始、结束、所需时间等都由集体讨论确定。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哪些地方该自主学习,哪些地方该合作学习,哪些地方该探究,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整合资源,不断完善,精心完成教研三环节

1.主讲人的精心备课。作为授课的主备人必须提前准备好有关的材料,根据课标提出自己的思路,并说出理由,之后教研组集体教研,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主讲人的设计思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其成为初步的教学设计。

2.主讲人带着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按照设计,逐一完成各个环节,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及时掌握设计的可信度。教研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重点掌握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便课后反思、整改。

3.课后教研组成员集体反思,先由主讲人提出自己的实施体会,上课过程中哪些环节比较顺利,哪些环节还不是得心应手,应如何改正,之后其他成员各抒己见,共同研讨,对设计实施中存在的不足给予修订,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作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三、“三人同行”教研模式的成效

1.“三人同行”有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三人同行”教研模式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个教师的成长、成熟,总是与集体的培养分不开的,即使有些教师出类拔萃,但如果仅靠个人的力量,也势必会影响他教学技艺的成熟。同事间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样做不仅专业素质提升较快,也创造了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同事间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氛围。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协作精神的形成,在“三人同行”备课这个环节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2.“三人同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我们从理性和智慧的层面研究课堂,当我们理解课堂的实践功能与价值时,必须在课堂中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让学生在合作、参与、对话、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研究的首要方向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势单力薄,如果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势必会更加完善,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三人同行”教研模式。

“三人同行”教研模式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形势,它作为一种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教研模式,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同时也有决心把这种教研模式延续、发展下去!

集思广益篇4

出席泛珠三角区域“9+2”人才服务合作第十三次联席会议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9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香港、澳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主要领导,利用会议的间隙在珠江源头栽种了12棵“植物之王”――雪松。作为此次会议承办方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如此用意着实耐人寻味……

雪松:高洁,寄予人生积极向上,不屈不挠。这也是奋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战线上的人们的特质。

人才聚则事业兴

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云忠

同饮珠江水,荣辱俱相连。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时代潮流日益深化的发展趋势下,2003年7月建立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圈,覆盖了中国1/5的国土面积和1/3的人口,以其独特的区位、资源和体制优势声名远播。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多年来取得的各种成就,有力推动了区域人才服务合作逐步走向深入,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新亮点,成功践行了中央提出的关於“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的战略方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在曲靖召开第十三次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联席会议,既是这方热土的荣幸,也是对我们极大地鼓舞和鞭策。

曲靖位於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滇、黔、川、桂四省(区)结合部,史称“入滇锁钥”。境内辖7县1市1区和1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人口630万。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开“五尺道”,汉置味县,西元225年设建宁郡,西晋设宁州,为全国19州之一,成为中原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境内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珠江源、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陆良彩色沙林等风景名胜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当前,曲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宜人,先後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的地级城市之一,入选“新中国60年城市发展代表”。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9.9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309亿元、8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87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元。

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泛珠三角人才服务合作协定的推动下,制定了人才强市规划,实施了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泛珠区域人才服务合作联席会议是泛珠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作各方增进人才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於谋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实现泛珠区域人才互补、资源分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借这次会议召开的良好发展,虚心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工作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开创人才服务工作新局面。

构建两岸合作平台,促进两岸人才交流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党组副书记、法人代表 林国梁

一是促进两岸同业机构合作。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组织台湾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展示推介服务产品,组织两岸机构合作洽谈,组织企事业单位采购服务。共有300多家台湾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600多人次前来参会。促进104人力银行、1111人力银行等台湾实力机构与厦门、西安、渖阳、广州等众多人才服务机构对接合作。协助台湾104人力银行、扬运国际人力公司、台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协会、台湾专案管理学会、台湾人本企管顾问公司等20多家台湾机构在福建和其他省市落地开展业务。海峡人才市场开展了与104人力银行的网路招聘合作、与1111人力银行的大学生职业测评合作,开展了与台湾机构的培训合作。经数年积累,海峡人才市场已与众多台湾专业机构、产业行业来工会、高校及人力资源系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管道和协作关系,以此为基础,接受省内外相关单位委托积极开展两岸双向交流考察活动,已有20多批次成功赴台交流考察。

二是促进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合作。连续去办了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交流对接洽谈会。共组织了100多家台湾机构200多个台湾创业项目到会对接和进校园推介,引进对接了一批优质创业专案。

三是促进两岸人才来闽创新创业。跟踪海西新兴产业发展和闽台产业对接合作的人才需求,以台湾人才海西行、专案成果交易会等为载体平台,组织邀请有创业创新意向的台湾高层次人才来我省考察,已促成10多位台湾高层次人才来闽创新创业。

四是创建基地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成果转化落地。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建设“两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厦门)试验基地”,引进台湾优质职业培训、管理谘询和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包括师资、课程、专案团队和运营模式),开发面向台资企业需求的针对性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建设两岸合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筹建两岸人力资源合作产业园区,拟吸引汇聚台湾知名服务机构入驻,建设台湾机构大陆总部集中区、两岸机构合作示范区和两岸人力资源资讯资料中心。近几年联盟各方积极参与“618专案成果交易会”、“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台湾人才及海外博士海西行等活动,平台效应开始显现。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开发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刘滇鸣

在人才开发方面但是目前的问题不少:一是区域内人才流动政策不统一。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原有的政策法规,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已出现滞後现象。加上各地档案管理政策执行不一,档案存在多头管理的混乱现象。每年都有一些原本不具备档案管理许可权的单位频繁来函调档。再比如各地对转正定级、调动介绍等档案管理内容要求不统一,有的地方执行转出不办理定级、不开介绍信,转入时又要求必须办理定级、开具介绍信的双重标准。二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与预测工作进展缓慢。我们的相关工作大多停留在上季度或是上月的人才供求情况分析层面上。有的统计指标还不规范,指标与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础甚至出错。相关设备、人员、经费缺乏保障也影响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预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而人才开发方面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通过资讯联网、资源分享、政策互通、健全机制等方式方法,拓展在公共人才服务和市场业务方面的合作项目,尽可能的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业务的内容、标准的服务流程等。在公共人才服务方面,我们的就业一卡通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我们还可以再职称评审(认定)、计划生育、诚信档案建设、流动党员管理、材料鉴定、资讯化建设、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公共服务方面和人力资源外包、人才培训、人才猎头等市场化服务方面加深合作。比如,在目前本区域内省级政府人社部门所属人才网站已经互联互通,实现了人才简历资源跨区域的合作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加强与本区域内设区市人社部门所属人才网站的开发合作。真正实现人才库的全区域共用。

一是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经验交流。通过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开发合作项目,获取合作机会,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合作指导。及时对区域内人才开发合作进行政策指导和业务指导。

大力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彭崇谷

一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展系列公共服务。去年,我们了《2011-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目录》,并由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承办了4场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型人才与智力交流会和网上人才交流会,组织部分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另外,本着着眼长远提供人才保障的目的,组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博士行”专题调研,举办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理论研讨会等。

二是按照“五个统一,规范灵活”的总体要求,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公共服务建设。1、举办培训,着力提升市场管理工作水准。举办了全省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班,各市州、县共236人参加了培训。部人力资源市场司毕雪融司长和彭厅长等领导亲临现场并进行了专题辅导。2、调查摸底,全力夯实服务机构基础台账。收集汇总了全省51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基本资讯,编印了《湖南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录》。3、加强监管,努力提高服务机构的服务品质。按照人社部《关於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严肃查处“黑仲介”、虚假广告、非法招聘、违规收费和有害培训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引发了《关於进一步做好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和举办大型招聘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强化了安全监管。

三是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宗旨,推进人才资料优化配置。一方面,厅职能处室按照“高端引领与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流动调配相关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於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实施大学生“三支一扶”计画,下发了《关於进一步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日常管理和人身财产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於开展实施三支一扶计画考评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三支一扶”大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和考核评价,4年来共有1200人受益。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化服务,促进毕业生就业,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组织优秀企业深入高校,甚至走出本省,开展知名企业校园联合招聘活动,拓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合作新方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还配合厅里积极做好未就业大学生见习基地的日常联系和见习生源报名、登记管理工作,并在湖南人才网设立平台为大学生就业见习提供服务。

四是积极参与本区域的人才服务于人才开发合作。多年来,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先後承办了第三次和第八次的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联系会议,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网路招聘、现场交流、人才培训、人才派遣、报纸合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较好地推进了本区域人才资源的开发。在第八次联席会议上,我们免费发放了2万张泛珠三角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卡通,为区域内的优秀贫困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援助;统一建设了泛珠三角区域人才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让区域内各省区以这个平台为载体,共同开发人力资源;与九省区合作,共同举办了泛珠三角区域大型人才招聘会以及人才服务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与其他8各省区共同构建了区域人才网合作平台,打造了一个服务九省区的区域人才网站联盟系统,并尝试开设了泛珠三角区域网上人才市场,成功举办了泛珠三角区域网上人才交流会。

强化港澳合作 推动才尽其用

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副局长 林龙水

近年来,我省以CEPA为契机,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努力推进粤港人力资源市场深层次交流。2008年,制定了《关於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广东设立独资人才仲介机构的办事指南》并配合省港澳办和省经贸委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汇编工作,引导香港单位、个人在广东设立独资人才仲介服务机构。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就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广东设立独资人才仲介服务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比照内地执行相关事项签订合作协定,进一步放宽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广东设立人才仲介服务机构的条件。目前,我省具有港资成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有14家,占外资成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的53%。其中,港方独资13家,中外合资1家。

1.全面深化粤港澳职业资格认证合作,探索“一试三证”人才评价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三地高素质人力资源。自2004年以来,为了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力资源开发和交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我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雇员在培训局、香港工联会、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澳门劳工事务局、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单位合作,针对港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在港澳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在港澳鉴定职业达24个,鉴定人数累计达1万多人次,有效地扩大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港澳的社会影响,促进了粤港澳更紧密合作,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粤港澳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港澳居民的欢迎。

为了促进粤港澳职业资格认证互通互认,加快培养三地国际通用的高端人力资源,我厅协调港澳积极探索“一试三证”的人才评价培养模式(一次鉴定可同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香港地区认证以及国际权威认证),将其纳入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并分别与澳门劳工事务局签署了《粤澳职业技能开发合作协议书》,与香港职训局签署了《粤港就加强两地职业标准及资历认可交流和互通的合作意向书》和《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合作协议书》。逐步探索建立三地统一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程式和证书互认基本制度框架,形成联系紧密的人呢里资源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合作机制,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力资源高校培养、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紧密合作,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合作院校),探索引进香港以及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粤港合作框架协定》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世界级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培训基地,培养国际一流的顶尖工业设计人才”的决策部署,我厅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建设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合作院校),於2010年11月8日正式挂牌开学,成为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省政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订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备忘录》第一个建成运作的粤港合作重点专案。下一步,我厅将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继续紧密合作,加快启动学院二期和三期建设,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院教学品牌,广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学院建成集工业设计职业研发、培训认证、创意实验、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展览交流六大功能於一体的国内首家俱有“一试三证”国际先进水准的工业设计综合培训学院和培训产业基地。

加强区域人才合作开发的构想

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 童 俊

继续推进区域人才网联建设。首先,落实合作协定工作,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路联盟合作。2011年10月份在广州联席会议上,我们共同签署了《进一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人才网联盟建设合作协定》,协定中所要求的内容和目标,希望能逐步落到实处,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合作。今年,人社部在年初下发的《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因此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旧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建议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路联盟平台作为泛珠网路联盟优先发展的合作专案进行开发,实现各成员网站毕业生就业资讯免费共用,推进毕业生的跨省流动。

其次,加强泛珠区域人才供求资讯联合或共用等合作。区域人才开发合作应以务实的社会效益为目标之一,泛珠区域联盟省份间的公共就业服务资讯互通和资源分享,是当前用人单位跨区域用人需求以及人才跨区域流动,实现人力资源最大范围共同开发、有效配置的重要条件。建议通过定期对社会泛珠联盟人才供求资讯,对职位、行业、专业、地区等分类指标进行统一标准,并对职位和人才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形成覆盖泛珠区域的季度和年度人才供求资讯机制,为整个泛珠区域联盟人才配置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人才开发合作长远发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扩大泛珠区域联盟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规范认识标准,稳定流动人才预期。规范接收的流动人员档案类别、接收人才服务机构类别、接收及转出流程以及在流转过程中所需填写的必备单证。各人才服务机构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专案。避免同样的缴费标准,在不同的地方享受的基本服务专案差别太大。规范档案整理标准。规范档案材料的编目样式,复制与加工的原则与方法,装订的标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派遣合作的用工方式已逐渐被更多属於的客户所接受,派遣人员分布范围也不断延伸,因而通过派遣业务外包的方式,既解决了外地派遣人员社会保障的问题,而且对派遣人员今後待遇的申领和申报均提供便利,间接地提升了派遣机构的竞争力。具体操作模式为:外省派遣机构驻当地派遣人员的各项保险,由当地所属人才派遣机构统一办理社会保险所缴纳养老、工伤、生育、失业四险,医疗保险和公积金则根据派遣人员所在地(各市或各县)实行属地化缴费的原则。

深化区域人才开发与合作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局长 林志向

健全完善人才开发合作机制。体制机制建设是区域人才开发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深化区域人才的开发与合作,一是充实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协调小组,由区域各省(区)相关领导组成,各厅(局)等相关部门参加,负责统筹协调区域内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一体化合作开发问题。二是完善政策协调与制度衔接机制。认真梳理区域各省(区)现行的各类人才政策,对不符合区域人才合作开发的政策进行修改,对制约人才合作交流的制度予以废止,消除人才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拓展人才合作领域。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区域内各省之间各类高层人次互访,促进科研、学术、技术交流;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校际合作,在重点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相互给予人才支援;加强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课题及重要支柱产业的人才合作,提升区域内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各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合作,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实行高级专家资讯资源分享。持泛珠九省(区)主管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工作时无需经过审核确认程式。建立人才服务诚信体系。深化人事合作,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协作,互设人才工作站,不断推动人才服务工作的合作进程。最终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完善区域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柔性引才的力度。一是在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框架下,取消制约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配套的财政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盘活人才资源。二是要优化人文环境,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发挥自己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突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使人才在良性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自身价值。三要改革分配制度,贫困地区要提高人才的待遇和生活条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利用灵活的分配制度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原则,不受地域、所有制、时间、身份的限制,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

完善区域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区域人才整体开发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区域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协商和督查机制,实现人才政策的相互衔接、相互照应、相互通融,为泛珠区域人才整体开发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服务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快速反应机制,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解决医疗养老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後顾之忧,以良好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是完善区域人才公共服务功能。加强经济区的人才资讯化建设,建立区域内产业、专案、资本、人才等供求资讯的统一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的人才电子政务平台。

着力推进区域性人才市场建设。一是推进政府所属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按照统一服务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机制、服务平台等“五个统一”的要求,继续加大推进政府所属人才市场“三级联动”建设的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区域性人才市场的主导作用,打造一个区域性的人才市场,并开展“泛珠三角人才招聘会”、“泛珠区域网上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三是实施统一的人才市场政策,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

创新合作模式 深化服务合作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叶树平

现今的区域人才服务合作采用的是人才网路联盟的形式,这种形式简便、易操作、资讯传递快。但实际效果是否达成了我们的愿望还难以评估。但我们认为现在的人才网路联盟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由於网路联盟与日常招聘广告活动没有太多区别,加上缺乏宣传推广,受众认知程度不高;第二,由於只是网上资讯,人才对当地以外区域的情况知之甚少,很难促成人才跨区域流动。我们认为区域人才合作除网路合作模式以外,还可以延伸进行培训合作、智力合作。培训合作就是培训资源的区域共用,比如广东职业教育相比贵州较为发达,而贵州随着工业强省、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工业企业落户产业园,对技术管理人才、生产一线技术需求较大,通过区域人才服务合作,贵州企业由人社部门牵头,签订异地政、校、企人力资源培养培训三方协议。可以创新的服务合作模式有:

人才储备合作模式。组织合作九省区互送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或实习单位进行异地见习或实习,一方面毕业生增长了见识,了解外面的需求,对自身有充分认识,另一方面盘活人力资源,避免区域人才堆积。

异地校企合作模式。人社部门牵头,围绕本地紧缺人才签订政、企、校三方异地人力资源培养框架协议。

开发服务合作模式。如今人力资源服务从粗放到精细,服务的智力化使得服务的价值更高。我们应从简单的人才资讯服务合作进入到实质服务阶段。如异地委托培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发达省份开展较早,有经验有团队,开发较晚的省份可以再当地做市场,从发达省份引智,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需要我们加强交流,积极探索,勇於创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科学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深化人才资源服务 加强区域人才合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李泽远

深化人才资源资讯服务有优势、有价值

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合作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扩大合作领域,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化原有合作。纵观各地的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能够持续有效、有内在动力、有实质性的合作和内容的,主要还是在人力资源的资讯共用合作方面,其他的方面,如现场招聘会、人事、就业援助、人才引进、人才流动政策等,由於受到地域空间、政策、体制机制、工作职能等影响或限制,能够开展实质性合作或有较大突破的还不多见。几年来,经过泛珠区域九省区人才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已经实现了区域人力资源资讯的共用,为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提供了便利。但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面对上百万的人才资讯资源,缺乏挖掘利用,也是对资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发挥人才资源资讯共用优势,深化人才资源资讯服务合作,开发人才资源资讯具有重要价值。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人才供求分析制度有基础、有实效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个省区已经开展了人才市场供求分析工作,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人才供求分析制度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例如,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从2006年起承担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资讯统计分析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面向社会连续了24期全省人才市场供求资讯统计分析季度报告,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掌握才市情况、制定有关人力资源政策、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於九省区省级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责不尽相同,有的单位现在可能没有承担这项工作职能。基於省级人才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并作统计分析,为有关部门和社会管理提供谘询。在人社部《关於加快推进就业资讯公共服务网路建设的通知》(人社部【2011】101号)档明确了省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就业资讯公共服务网路建设智慧,今後管理和掌握全省的人才供求资讯“於法有据”,在该通知中还明确了全国招聘资讯公共服务“基础业务规范”和“资料指标规范”,为我们建议在原有各省的资讯统计基础上,根据人社部全国就业资讯监测平台和就业公共服务业网路建设要求,综合各方的特色和优点,研究制定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人才供求资讯统计指标体系。形成具有泛珠区域特色的人才供求资讯分析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区域人才开发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思维创新 促进合作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和江峰

根据国家关於将云南建设成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云南正在实施以昆明为中心,辐射4大通道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网路的建设,我们将会更多地在面向西南,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上下功夫、做文章,也更加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而云南却在实际上面临着资源丰富,但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的困难。如果能够在区域人才流动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将非常有利於桥头堡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此。我们期望泛珠区域内各地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

目前,体制内外人才事实上存在的许多政策、生活待遇差距。仅举一例:体制外人才无论是保管档案。办理流动、户籍等,都需要个人支付费用,而体制内的人才则没有这些支持。过多的收费专案使得=体制外人才意见很大,给人才的心理、工作和生存环境、事业前景造成了诸多的不平等,这给人才的合理流动形成了相当阻碍,特别不适应发展极快的非公经济体的成长壮大。在人才服务中,这方面的问题反映也极多,有时还为媒体所炒作,给政府形象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尽快解决体制内外人才的同等政治生活待遇,是人才流动方面最急需的工作课题。希望国家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如果全国目前尚难统一解决,在区域合作的范围内先采取适当措施,统一档案管理、户籍管理、人才流动等政策,将十分有利於区域内的人才开发。

保持工作的经常性,使合作持续发展。这是创新人才区域开发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的重要方面。目前,泛珠区域的人才服务合作,以及其他地区的这一合作,大多以每年召开一次或两次联席会议,并进行论坛讨论发言为主要形式。虽然这一形式对於保持合作关系有利,也交流了资讯,探讨了工作。但无疑在实际效能的发挥上还很欠缺。往往开会时轰轰烈烈,会议结束後就偃旗息鼓了,合作的内容不丰富、不深入,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够有效。这对区域合作的长期村子,以及提高合作水准,促进人才战略的实施都有不利影响。

管好档案 让流动人才到处好安身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曾 坤

近些年,湖南省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积极实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了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形成了档案管理全程规范运作机制,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持续、规范、高效、安全进行。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认真抓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出系列措施,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简化办事程式,优化服务环境。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简化办事程式,开展了一站式服务,组织专门人员在服务大厅统一办理人事相关业务,并安装了叫号机,争取用最短时间有序为流动人员办理好需要办理的事情,不让流动人员多跑路、多折腾。同时,为提高业务谘询量,我们还配置了电话交换机,安排专人接听。针对人工电话谘询无法满足服务需求,我们继而完善网站管理,制作服务问答并将所需的所有表格一同至官方网站,并由专人定期维护和管理网站。结合当下网路鼓舞迅猛发展的趋势,我们还新增了QQ线上谘询。

规范服务流程,加强服务管理。我中心档案管理各服务小组人员配备齐全,各负其责,注重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从人员岗位确定到岗位职责制定出台一套规范的服务标准。档案管理科服务每一步都按规定程式办理,流动人员档案从前台接收到移交档案库再从档案库转出,每一个程式都有详细的交接记录。我中心明确规定,流动人员的档案无论进出次数,只要档案有移动都必须有明确记录。我中心还实行档案调出网上预约,缩短档案调出等待时间。确保在我中心所转出的每一本档案都统一装订成册,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及时。

推进资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准。我中心确保每一位元流动人员的档案资讯在第一天接收後当天即能移交档案室,档案室工作人员第二天必须将档案及材料的资讯录入系统并放入档案库,如有单位成批量的档案或材料转入,档案室要在一个星期内将资讯录入系统并入库。对流动人员的档案资讯采用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自动化档案系统进行录入,归档管理等资讯也全部录入了此系统,达到了方便管理和有效检索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准。我中心还针对单位的需要引进了工资软体,为有需要的单位提供档案工资调整服务。

注重库房建设,确保管理安全。目前,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的档案库房有三个,总面积超过350m2,总库存量达到146316册。流动人员的档案及材料都有专人负责入库,并由责任人做好详细登记。我们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优质的档案柜。另外,还配备了档案库房专管员,负责每日两次对库房进行巡查,检查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并及时做好巡查记录,杜绝安全隐患,切实有效的做好了档案管理的保卫工作。中心将档案库房、阅档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三室分开,查阅档案严格遵守规定和阅档调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资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我们还规定除档案管理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档案库,通过此举狠抓落实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中心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作风正、责任心强、忠於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的管理专业知识的中共党员,能出色的完成档案管理的服务工作。

社会化人才档案 专业化跟踪监管

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孙 毅

在非公经济单位从业的广大社会化人才(一下简称“社会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门。随着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支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因而加强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对於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社会人才,做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化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客观地讲,目前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共组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人认为人事档案管理是附属性工作,闲抓忙放,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工作人员及配备管理设施。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就难以取得成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具体从事相关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舍得拿出经费配备先进的硬体设施,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

重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数量众多,进出频繁,管理工作繁琐,没有严格和透明的管理制度,不利於人才服务机构开展工作,也给广大社会化人才办事带来不便,甚至可能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人事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又导致一些同志在工作思路上可能会因循守旧,不敢放开手脚。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转递、整理、归档、查阅、利用、保管等工作必须以国家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规则,向社会公示,并严格执行,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才为宗旨,人才服务机构可以再管理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探索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人才,更加有利於发挥人事档案作用。

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社会化人事档案管理资讯系统。《规划纲要》要求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服务网路,其中人事档案管理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当前的社会化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基本上处於各地各级各自为政的状态,各级人才服务机构互不联网,资讯基本不通,因此出现了人事档案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流动,部分档案反复流动,造成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也给社会人才增加了负担。管理系统全国联网将可实现异地办公,办事者大可不必来回奔波,对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促进人才资源合理分配方面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准。人事档案管理有很强的政府行为色彩,有其特殊的机密性、安全性要求,群众办事时不可避免要面临许多手续。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大背景下,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办事群众排忧解难;工作人员务必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满腔热情、高校快速地搞好服务,妥善处理问题,身体力行地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施人才战略做贡献。

人才派遣 行业注重一盘棋

云南人才市场主任 阿苏务千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派遣行业的发展,关於人才派遣的法律也在酝酿当中。云南的人才派遣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是人才派遣行业的历史机遇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才派遣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课题。

从逆向派遣到顺向派遣的转变。由於历史政策的原因,云南大多数的人才派遣企业的派遣业务只局限在逆向派遣这一范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很多发达地区的人才派遣行业已经在运行着顺向派遣。因此,云南的人才派遣行业应该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将人才派遣业务中得“合同管理”向“员工关系管理”转变,在派遣员工中开展“派遣员工关系管理”工作,主动与派遣单位、派遣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服务派遣单位与派遣人员,实现从逆向派遣到顺向派遣的转变。

进一步挖掘人才派遣服务专案的深度。进一步规范人才派遣行业的服务专案,挖掘人才派遣服务专案的深度,也是云南人才派遣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建立健全具有特色的服务专案功能表,根据服务专案进行差别收费,对派遣单位开展差异化服务,是我省人才派遣行业下一步要逐步实现的目标。

培育品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人才派遣是一项综合性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人才派遣单位规范的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服务品质控制标准,是做好人才派遣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培育知名人才派遣企业,不断提升对派遣企业的派遣人员的服务水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云南人才派遣机构的发展途径和目标。

云南的人才派遣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勇於面对挑战,围绕我省的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趋势,认真探索人才派遣的作用和发展前途,从社会发展发局和实施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人才派遣的重大使命,走一条有特色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派遣发展之路,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借优势 促发展

香港人才交流中心总干事 孙 澎

在人才资源方面,内地有内地的优势,香港也有香港的优势。自泛珠三角区域“9+2”人才服务合作以来,我切身感受到三角区域“9+2”人才服务机构在引智和人才交流工作上所作的努力,尤其在汇聚海内外专才与搭建招聘管道方面,确实非常用心。我接触到大量专业人才,还结识了许多人才管理、培训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之余,更获得多个海内外合作项目。我们以泛珠三角区域“9+2”人才服务联盟成员身份参会,不仅提升了我们与各省市合作的层次,而且有关部门对我们中心在珠三角内外人才交流领域所扮演的角色表示认可。我们更要切实利用好这一难得的平台,推动泛珠三角区域人才交流向深层次发展。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中国人才报告,内地严重缺乏服务业人才,包括金融、零售、餐饮等行业对人才需求若渴,当中较适合港人发展的金融服务行业,人力缺口更高达2,000万至3,000万人。内地市场蓬勃发展,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本着“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人才交流“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市场化”目标,有效地推动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填补了内地、香港两地对人才的需求。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出入境、居住、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创业资助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

开展人力资源合作 促进流通一体化

澳门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席 柯建刚

当前,澳门特别需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调整人才结构,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按近年经济发展,澳门所需人才单靠自身培养,有点“欲速不达”。 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机构,在人才方面各具优势,各取所需、合作空间非常大。但对澳门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标准加强交流和增进了解,研究实施“一试三证”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促进人才市场互补,推动人才资讯资源分享。这将解决澳门人才长期不足的问题。柯建刚说,澳门经济发展急速,人才需求殷切,同时面对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输入专才对促进澳门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有利。

随着珠海横琴开发正式启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设进展顺利,港珠澳大桥逐步推进等,珠三角区域形成更紧密战略合作,港澳及国际资本、物流、人才等将更快捷地进入珠三角区域,当中澳门的桥头堡作用不可估量。

目前,新时期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的理念,成为热门话题。输赢的本质是人才,一般所说的硬实力、软实力,其决定因素在於人才实力。“一国两制”下的澳门,站在国际前沿,与国际交往密切,引进国际人才的优势是内地不可比拟。

泛珠三角区域在人才方面独具优势,每年有数百万以上专业各异的大学及中专学生毕业,因此,泛珠三角区域在人才服务方面各取所需、共同合作空间非常大,在有利各自发展的人才引进、劳务输出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能通过今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把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工作做到实事求是,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繁荣。这也是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人才服务的需要。

澳门正处於经济转型和世界经济竞争加剧的重要阶段,要成功实现向知识经济的第三次转型,自然需要大量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服务澳门企业。但是,澳门正面临着专业人才紧缺的煎熬。本地区生育率下降导致就业群体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相对不足,以及人才流入性较低等问题多年来始终困扰澳门本地企业。

集思广益篇5

我们根据省、市老促会的部署要求,于2016年初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在统一和纠正了普遍存在的老促会一无权二无钱,扶贫工作没法做的思想认识后,真正把扶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时不我待的政治任务,真正把它摆上了我们老促会工作的头条正位。对照全年的任务要求,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11个方面:

扶志气。凡是贫困农户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的生活来源感到无望、没信心,情绪低沉,所以帮助他们解决悲观失望的思想、解决志气问题是很重要的。陈集镇老促会专职理事长费万友等同志积极组织各村(居)委会员组织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座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宣传扶贫攻坚的意义、的指示、扶贫攻坚新的态势、扶贫攻坚的典型,倡导扶贫攻坚,匹夫有责。努力把扶贫攻坚工作推向高潮,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气候。

扶技术。不少贫困农户虽给他们提供了资金和项目等条件,但没本事去办好,其中突出的问题技术是短版,在这方面必须进行帮扶。板湖镇老促会根据调查摸排的情况,对全镇500多名低收入农户进行分析分类,分期举办致富技术培训班。由镇老促会牵头,每月两天用三个月时间举办三期,共培训人员459人。每期学习班开班时,镇分管领导都亲自到会作动员,辅导员讲的到位,参会人员听的认真,每期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扶资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瓶颈因素是资金缺乏。芦蒲镇老促会积极协助镇扶贫办及有关金融部门深入“一有三缺”户和低收入农户家庭,根据实际情况提供1万~5万元的扶贫贷款,实行一户一卡,一户一策,2016年以来已向全镇低收入农户投放贴息贷款395万元。板湖镇老促会积极协助镇扶贫办针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只要农户有意向发展养禽、养猪,为每户提供5万~20万元贷款,实行一户一卡,发放到位。上半年,在老促会和镇扶贫办共同努力下,共向326户投资农户发放贴息贷款523万元。这些贷款的顺利发放到位,为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保障。

扶项目。有不少贫困户想脱贫致富,苦于没有项目。吴滩街道老促会分村建立扶持弱势群体名册,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人和帮扶项目,各村(居)老促会都直接扶持1~2个贫困户。全街道21个村居中,精准筛选34户贫困户。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有63名会员参与到扶持工作中来,取得一定成效。

扶信息。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为贫困户提供信息,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陈集镇韦岳村村民韦正平在外几年,当工头搞建筑,2015年不幸破产了,亏债100多万,无奈被迫回来,在家里整天愁眉苦脸,见人不说话。村会员组长韦正冕同志开导他,设法帮他东山再起。见猪价昂贵,韦正冕建议韦正平发展养猪,还将多年积蓄的10万元借给他,又发动全村的会员借给他15万元,还设法替他拿了20万元贷款。又带他前往石狮村万头猪场参观,学习全程养殖经验。韦正平回到家里,苦心饲养,猪的长势很好,当年就获利50万元。他见有利可图,今年又建了20个猪圈,发展养猪200头,猪价高而不跌,预计年底获利近百万。他高兴地说:“我从困境中爬起来了,全亏我们会员组长老二哥帮助。”

扶销售。产品销售工作是农民致富十分重要的环节,农户通过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有通过及时销售才能获利。为此,板湖镇、村老促会一班人在产品销售上动脑筋、想办法,派能人先后到苏南大城市跑市场,调研考察,最终成立了南郭蔬菜合作社,专门为南殷农户按时销售各种蔬菜。陈徐苗木合作社专门为农户生产的苗木销售到大城市里去。侉周、孔荡等水产品合作社为邻近几个村的养殖户销售螃蟹和黑鱼。这些合作社的成立,既为种、养殖户打开了销售门路,又为村集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一举两得。

扶就业。帮扶贫困户闲散劳动力就业,使这些家庭每年都有比较固定的工资性收入,这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开发区优势在于企业较多,居委会办企业的人员也很多。区老促会专职理事长张之春针对这一特点,将15家改制和新办的民营企业实行厂(居)共建,吸纳600多名贫困农民进厂(公司)就业,人均年工资超过2.5万元。

扶治病。这些年,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陈集镇闸东村民郑兴功,全家六口人,父母多病要花钱,老婆身体不壮,不能苦钱,大女儿读书要用钱,光靠他一个人做木工手艺挣钱,一家人生活入不敷出。去年底,祸从天降,八岁的小儿子患了白血病,一家人雪上加霜,这日子怎么过?郑兴功到了崩溃的边沿。村老促会会员组长陈标堂登门劝导他:“你放心,有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一定能渡过难关。”一番话稳定了他的思想情绪,陈标堂根据郑兴功家的实际情况,在村委领导帮助下给他家两个老人办了低保。又开广播大会,发动全村的老促会会员和志愿者及广大群众献爱心,解囊相助。

扶抗灾。我县“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发生后,陈良、金沙湖、开发区、吴滩、新沟、板湖、硕集等镇、区、街道老促会组织会员,并发动志愿者,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板湖镇老促会专职理事长陆栋成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参加清障,为救人车辆打通救命通道。戚桥村老促会田中佳73岁,前进村老促会朱正帮、郑朱村老促会殷日帮、孔荡村老促会孔庆扣等人都已74岁,这些会员组长都在第一时间和镇村救灾人员一起,始终奋斗在救灾一线。

扶助学。助学工程一直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板湖镇老促会负责人陆栋成利用亲戚关系,从2010年就和江苏宏泰总经理姜玉虎签了协议,为该镇王慧敏、嵇高明、孙雪亮、杨梦平4个孤儿助学,一直到他们读完大学为止。在过去的5年里,姜总每年给四个孤儿每人一万多元,每年暑假姜总爱人孙建林开车到板湖把孤儿们接到阜宁家里,还给孩子们请家教老师帮助补课。因她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妈妈。姜玉虎孙建林夫妇的大爱,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扶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是目前党委、政府的重中之重。阜城工业园区内的东方滤袋二期工程需征地210亩,涉及拆迁房屋32户人家,由于前期工作没有做到位,不时发生越级上访和请愿闹事。镇老促会专职理事长曹效贵同志和新桥、缪黄两村的村干部一起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仅用20天拆迁工作全部到位,保证重点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拆迁过程中曹效贵主动帮助5户拆迁困难户找租房,帮助搬运家具、粮食,受到拆迁户和当地群众好评。

集思广益篇6

1、解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2、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3、示例:便凡闻有奇奢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来源:文章屋网 )

集思广益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信仰 共识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18-0

信仰,体现了人的意志,凝聚了人对利益追求的愿望,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没有对利益的追求,就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而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如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讲,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是否因利益追求而具有信仰,以及追求利益的信仰是否健康,将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不正当的物质利益追求,使金钱崇拜,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蔓延,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其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在此情况下,重新审视市场经济下利益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坚定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现实社会中,作为现实的人对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的认同,与他们对其生活体验、理想追求和利益实现的满足程度密切相关。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与利益实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途径。人们常从最直观的感受和最关切的利益出发形成观念和主张。利益追求是人类一切社会现实活动的根本动因。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根本上是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通过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使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认知、信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2〕共产党人的利益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样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因此,尊重、维护、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重要原则,这为推进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以人为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地位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马克思主义宗旨,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着重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诸如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就业等问题,扎实改善民生,真正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实实践中,要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倾听广大群众呼声,关心广大群众的疾苦,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大众的具体合理的利益诉求,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接受和认同。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权益,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的种种利益矛盾,切实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因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只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够真正从感情上、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使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主流。

二、完善经济体制促进利益公平,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物质基础

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是实现大众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公平的基础。把物质利益机制引领到经济建设中,坚持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完善经济体制,让人民大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实惠,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使社会大众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收入分配上的平衡,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就业和劳动报酬在社会初次分配中的作用,注重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在分配中的作用等。努力通过健全初次分配及分配调节体系,科学调整国家、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通过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切实改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信仰。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增进执政党的合法性和凝聚力,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共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时期面对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复杂多化的严峻世界形势,必须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以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腐拒变的能力。目前我党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严重地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执政党的合法性、凝聚力,必须引起全党警醒并努力加以解决。对于当前广大民众关心的反腐倡廉问题,要加大党的监督、改革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改革与创新。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我党始终成为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共识。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的利益观即利益决定思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前提性、基础性观念。当下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途径多样化的情况下,坚持科学的马克思利益观,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的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尊重人民大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大众学习、掌握、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让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党的认同,对社会满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从终极价值取向进行理想感召。通过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促进大众尤其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增强大众社会创造的信心和热情,为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集思广益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烟草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为根本要求,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专卖立法宗旨和专卖专营权力,理性对待行业效益,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自律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东宁烟草人的良好形象,为提高东宁烟叶生产水平和企业竞争实力打牢思想基础。

二、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按照省局(公司)的要求,结合东宁烟叶公司实际,大讨论活动从6月上旬开始,11月末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6月上旬至7月上旬)

1、搞好调查摸底。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2、搞好思想发动。国家局、省局党组对大讨论活动高度重视,把其作为今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动员工作,使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国家局和省局(公司)的部署要求,从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人人皆知,增强参加大讨论活动的自觉性。

3、搞好学习辅导。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烟草专卖法》,学习姜成康局长在2005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学习王玉林局长在2005年全省烟草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公司领导要带头做好学习辅导。

通过学习动员,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克服模糊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参加大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二阶段:文章征集(7月上旬至7月底)

在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文章征集活动。各基层单位的文章可以以领导干部个人名义,也可以单位集体名义撰写。讨论文章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既要有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也要有中层干部和基层职工参加。公司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在收集各基层单位讨论文章的基础上,将择优向省局(公司)各媒体推荐。

第三阶段:学习交流及检查验收(8月中旬至11月末)

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公司开展的大讨论活动进行专项检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健全、活动是否丰富、文章征集是否广泛、干部职工认识是否深刻、有无违背共同价值观的案例以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

四、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落实。这次大讨论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国家局党组和省局党组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局党组提出的烟草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是从全国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向全行业提出的必须遵守的准则。开展行业共同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行业政治工作的首要内容。因此,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大讨论活动收到实效。

2、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讨论氛围。充分利用报刊、板报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大讨论活动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为大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各基层单位要正确处理开展大讨论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以大讨论活动促进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二是把大讨论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落实公司中心工作任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三是要把大讨论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烟草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要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

五、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上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范文 下一篇:道法自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