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24 06:32:28

金钱的故事

金钱的故事篇1

摘要: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在人类的生活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仁者看人,智者看着。不同的人对金钱有着不同的释义,持有不同的金钱价值观。这些各异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命运,上演着各种人生的喜怒哀乐。从这些鲜明的故事中我们汲取了什么才是金钱,何为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只有持有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才会有正常,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金钱 金钱价值观 命运影响

作者简介:徐信(1979),女,本科,助教。现任教于西安培华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的侧重点。

金钱是什么?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它并不神秘。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金钱人寸步难行。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金钱二字。古往今来金钱永远触动着整个人类的神经,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与命运。金钱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持着不同的金钱观,决定着人类不同的命运。

一、金钱和不同金钱价值观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金钱二字衍生出许多发人深思的故事。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部文学短篇故事《木马赢家》。《木马赢家》是劳伦斯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于他的晚年创作而成。故事探讨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工业社会中金钱对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扭曲。该故事描述了一位年轻的英国妇女,身处中层社会,她有三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母亲却不能感觉到爱,她一直钟情于奢侈的生活,总是痛苦地感觉钱不够花。对金钱的追求已经窒息了她的母爱的天性,使她丧失了爱的能力。男孩从母亲眼中看不到爱,却能在家中听见一个声音不断轻声低语:“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一定要有更多的钱!”为了讨母亲欢心,也为了让家里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声音停止下来。保罗骑上木马,让木马带他到一个“幸运的”地方去,因为母亲告诉他好运可以带来金钱。他发现自己在骑木马骑到疯狂的状态时,就能够预知将会赢得下一场比赛的赛马的名字。男孩的叔叔以及巴赛特(男孩家的园丁)每次在男孩告诉他们赛马的名字后下赌注赢了不少钱。男孩赌马赚了不少钱。男孩和他的叔叔安排给妈妈五千英镑作为她的生日礼物,但这笔钱非但没有消除掉那得有更多钱的声音反而使它变的更大声,让人无法忍受。失望之余,他变得更加努力来证明自己有运气。男孩对赛马结果的预见不再那么灵验。连续输掉了两场赛马。德比赛马临近时,他势必要知道哪匹马会赢。他再次骑着木马,就在预测赛马冠军之时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生病了。男孩的叔叔把赛马名字告诉了巴赛特。巴赛特帮男孩下了赌注。十四比一,当男孩知道自己赢了80000英镑后,对妈妈说到自己是有运气的。男孩子夜里死了。不过他走的好,不用过骑木马寻找赢家的生活了。孩子给了母亲5000英镑后房子里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说明人对金钱的渴望是没有止尽的。男孩保罗通过赌马赚钱,男孩的母亲、叔叔以及其他为金钱而疯狂的人其实也是在,为赢得金钱而牺牲了人的价值。在《木马赢家》中,对金钱的追求扭曲了人世间最珍贵的母子亲情,母亲无法去爱儿子,而儿子为了得到母爱,竟只能用钱去买。母亲因而不再是爱的源泉,而成了造成儿子悲剧的根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金钱就像一面魔镜,它能照射出人性的贪婪。母亲对金钱追求和贪婪夺走了世间最珍贵的情感:母爱,注定了整个故事的结局和男孩的命运。只有死亡才能宣告男孩悲惨命运的结束。

现实生活中还有诸如此类的故事发生。错误的金钱观还在上演着一幕幕丑陋的悲剧。金钱对人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感慨万分。

金钱有时又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通往贿赂犯罪之路的大门。有这么一位从事反贪工作的人,他经历过犯罪分子企图送他10万元钱诱惑的考验,也听到过朋友让他辞职开公司、当律师赚大钱的劝告,但他始终认为,追求金钱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走入迷途。在此人查办一地方副主任一案时发现,该副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大敛横财近300万元,但仍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要在任职期内积累600万元的原始资本。期中受贿、索贿、贪污等手段都用上了,有了这么多钱又不敢存银行,家里藏得到处是钱。这种人认为“金钱至上”。他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把金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一切向钱看。只要能获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但这中人往往非常吝啬,即使钱财再多也舍不得花,即使是对自己的家人也像铁公鸡般。错误的金钱观终将令他因贪污罪而落入法网,受到应有的惩罚。很多人像他一样,看待金钱没有一颗平常心,目标定错了,路也就跟着走错了。不要让金钱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则取得自己的合法收入,同时以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和人民,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金钱观。

二、正确的理解金钱和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从上面的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了金钱和错误金钱观的负面影响。古代西晋有石崇比阔显富,清朝有和绅贪财无道,都预示着王朝最终的衰亡。如果我们不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重视金钱,不合理利用金钱,最终也会导致恶果。正确的金钱观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利用金钱,我们可以购买物质材料满足生活需要及精神需求。然而,金钱买不来情感,买不来人格和尊严。故,为金钱而出卖尊严是愚蠢的行为。同时,金钱可以被用于帮助他人,我们应在使用金钱愉悦自身的同时不忘记帮助他人,让金钱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应当在正确的途径上、法律的允许下,靠着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正当的获取金钱。即使有钱也不能够浪费,更不能用金钱去干违法的事。合理、正确的使用钱,把它花在该花的地方,那么,我们就是金钱的主人:但如果不规划,不合理的使用钱,把它花在一些奢侈的地方,那么我们就是金钱的奴隶。对待金钱,既要像朋友,又要像陌生人。如果因金钱而折磨自己,人生就会狭隘,如果用一种“坦然”心态待之,那么你的人生本身就已经拥有金钱!你具有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吗?

结论

金钱在人类的生活中的意义重大,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金钱和金钱观,我们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身处教育系统的人类工程师务必要担当这一重任,培养祖国下一代正确的金钱观。

参考资料:

[1]曾兰兰,2008年03期,“论劳伦斯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邱筠,夏林,2008年05期,“母亲形象特征的分析”《宜宾学院学报》。

金钱的故事篇2

怎么消费,才能买到快乐?我在演讲时,问了台下优雅精致的女性听众。

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答案。

不知你是否想过,金钱的确会说话(moneytalks),呵呵!这是因为我们花钱的方式,会叙述出心中的快乐蓝图。也就是我们以何种方式,能用金钱换来对自己而言最大的幸福?

要理解自己的“金钱幸福故事”,请和我一起,先来分析自己的两个特质:金钱消费观(money dispo-sitions)和物质需求态度(materialism)

“金钱消费观”是你我对于金钱消费的态度。高金钱消费观的人认为,赚了钱就该花,平常慷慨大方、乐于花钱并享受消费;低金钱消费观的人则是花钱谨慎、精打细算。

“物质需求态度”指的是,我们对于拥有物质的态度。高物质需求的人,热衷于购买物品,认为自己拥有的物品是身份及品位的象征;低物质需求的人,就较少受物质诱惑,认为即使有钱,也无需追求物质享受。

如何?有答案了吗?

由此会产生四种截然不同的消费风格及金钱幸福故事。请你快快一起来看看,你究竟属于哪一类。(1)“价值型”消费者(低金钱消费观,高物质需求)

素描

Linda喜欢一切品质优良的东西,靓丽衣衫更是她的l心头所好。“用最少的钱买到价值最高的物品”,是Linda的购物座右铭。因此,各大商场打折信息她总是了如指掌,不辞辛劳货比三家的淘宝功力更是令人折服。

特性

既想省钱,又注重物质享受,认为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过程充满乐趣;

成功购物后,自我能力与自尊得到充分肯定;

容忍延迟满足,即便遇到心仪物品,也能耐心十足,等到打折或是存够了钱再买。

(2)“物质型”消费者(高金钱消费观。高物质需求)

素描

Mark是一位注重生活品质的高级白领,他在休闲娱乐上从不花钱,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了物质消费上。最近,他又更换了坐驾,车子价格不菲,借助贷款方才实现了换车愿望。对于家中装潢,Mark也是不计花费极尽舒适。

特性

出手阔绰,将高昂的价格视为品质的保证;

乐于展示自己丰厚的物质生活,从他人的艳羡目光中寻求满足;

无法延迟满足,即便心仪的物品价格不菲,也乐于采用轻松刷卡、先行享受的超前消费方式。(3)“守财型”消费者(低金钱消费观,低物质需求)

素描

Jason是一名未婚男士,热衷理财与储蓄,开着一辆二手小车作代步工具,在餐厅买单时总是仔细核对账单,朋友们从未从他口中听过他有什么特别想买的物品,朋友家中的“剩余物资”,他都乐于接收消化。

特性

生活精打细算,对于物品的价格尤为关注,对品质并无特殊需求;

注重个人感受的“简单生活者”,对于周遭人的议论与评价毫不介意;

高超的自我控制能力,从不与人攀比,对物质诱惑完全免疫。

(4)“体验型”消费者(高金钱消费观,低物质需求)

素描

Helen热爱一切美妙的事物,然而拥有财富、物质享受并不是她的生活追求。对她而言,与其逛街购物,不如在精致的餐馆享受饕餮美食,每年Helen会去不同的国家旅行,随心享受当地美食、品味独特文化,以此为人生最大乐事。

特性

大方花钱买体验(度假、娱乐、周到的服务等),即便是物质消费,也更注重享受物品消耗过程中的愉悦体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于赠与和分享,从他人的快乐中获得极大满足;

拥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生活满意感,人际关系随和融洽。

金钱的故事篇3

【关 键 词】洗钱/犯罪/明知/行为

【正 文】

洗钱行为被作为一种犯罪,最初是由意大利于1978年3月21 日法令在刑法中增设的648—2条予以规定的,但这时还仅限于对武装抢劫罪、勒索罪和劫持人质罪的洗钱,并不包括贩毒犯罪。然而,毒品泛滥造成的灾难使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与毒口犯罪及其后续犯罪——洗钱罪作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在维也纳通过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将毒品犯罪及其洗钱行为规定为国际性犯罪,要求各缔约国依法惩处。从实际情况看,犯罪人不仅清洗毒品犯罪黑钱,而且还对其他犯罪的黑钱予以清洗,其危害性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金融领域,而且日益向社会政治领域渗透。鉴此,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典)规定了洗钱犯罪。兹予以论述。

一、洗钱犯罪的概念和性质

洗钱作为一种将违法所得资产加以隐瞒掩饰,通过中介机构使之变为合法财产的特殊犯罪形式〔1〕,在理解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种将其局限于清洗行为,即掩盖犯罪所得黑钱的犯罪来源,将其换上合法的外衣,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洗钱(Money Laundering);另一种是把经过清洗的钱重新投入到合法或基本合法的经济活动之中,这被称为“再投资”。这两种犯罪既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犯罪的构成要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立法取向被视为两个不同的犯罪〔2〕。对此,新刑法典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为洗钱犯罪:(1)提供资金帐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 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基此,我们认为,不论是将清洗过的钱进行投资还是将未经过清洗的黑钱直接进行投资,“再投资”从本质上说都是掩饰、隐瞒黑钱的犯罪性质和来源的。新刑法典规定的“使用其他方法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就已经涵盖了“再投资”,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所谓严格意义上的洗钱和“再投资”。那么,对刑法典中的洗钱罪如何表述呢?结合刑法规定,我们认为,所谓洗钱罪,就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通过金融中介或采取直接投资等形式,将“黑钱”披上“合法”外衣,隐瞒其性质和来源,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从洗钱犯罪的国际立法来看,人们对洗钱犯罪性质的认定并不一致。有的着眼于其对社会经济和被害人财产的侵害,把它规定为侵犯财产罪;有的着眼于它对司法的妨害把它归结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有的则着眼于它与为取得黑钱而实施的所谓的“上游犯罪”的密切关系,把它规定在“上游犯罪”的条文之后。把它作为侵犯财产罪的人从保护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洗钱犯罪不但侵害了公平竞争、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规则,也严重侵犯了“上游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把它归为妨害司法活动罪的人认为,洗钱犯罪的目的是要掩盖、清除并最终改变犯罪所得的性质,是一种犯罪屏障,严重妨碍了司法活动;而主张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规定在一起的人则主要考虑两种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以避免处罚对一切犯罪的洗钱行为。而在我们看来,洗钱犯罪不但直接扰乱经济秩序,妨害司法机关对犯罪的侦破,而且还间接侵犯“上游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它又是“上游犯罪”的后续,严重侵害着社会管理秩序。因此,单纯地以其中的某一方面论及该罪的性质明显不妥。而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并进而依此对之予以分类,要根据各国同这种犯罪作斗争的实际情况并考虑该罪侵犯的主要客体而定。洗钱犯罪的经济侵害性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所侵害的主要客体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犯罪又往往通过金融中介使大量的不合法的黑钱进入经济领域直至政治领域,故它侵害的直接客体主要的应是金融管理秩序。易言之,洗钱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不但包括金融管理秩序,同时包括司法活动,但主要的还是金融管理秩序。至于财产所有权并非洗钱犯罪所直接侵害,而是其“上游犯罪”直接侵害的,它对于洗钱罪具有客体上的间接性,不能成为其直接客体,而社会秩序是一切犯罪都要侵害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宜列为洗钱罪侵犯的具体客体。鉴此,我们认为,新刑法典对洗钱犯罪的认定及其排列位置是适当的。

二、洗钱犯罪的主客观方面要件

(一)主体要件

新刑法典将洗钱罪的主体要件明确规定为自然人和单位,前者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后者指新刑法典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从新刑法典对洗钱罪的立法本意而言,其主体是相对于实施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等“上游犯罪”的主体而言的,从立法技术而言,洗钱犯罪的主体也不应是“上游犯罪”的实行犯或其共犯,即它只能是“上游犯罪”行为以外的与之没有共犯关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因为从逻辑上来讲,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获得资产以后,自然要对之进行清洗,使之成为合法的,这种“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从本质上讲,具有“阻却责任”的性质,自然不能独立成罪。

新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并未包括洗钱罪,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从逻辑上说,所有的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并且,法律也并未限定为特殊主体。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般是银行、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当然,非金融中介机构亦可独立成为本罪的实行犯,如把本单位的帐号提供给毒品犯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行为人,为其提供洗钱便利的。

(二)主观要件

对洗钱罪的主观要件,一般认为以故意为必要,行为人实施洗钱行为时主观上是故意的,即明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洗钱”性质,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会引起掩盖、隐瞒黑钱的性质和来源这一结果的发生而为之。对此,新刑法典规定“明知”的对象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鉴此,有如下几点需要研究。

1.构成洗钱罪的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亦包括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所清洗的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希望将“黑钱”清洗干净,具有明显的使黑钱合法化的目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洗钱行为而为之,并对由此引起的黑钱被洗净结果的发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致使发生了这一结果。从逻辑上说,洗钱罪是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的,有的国家甚至还不排除过失洗钱构成犯罪的可能。如瑞士刑法典第305—2条要求行为人实际知道黑钱的来源是非法的,“实际知道”也包括行为人“应当推定出”财产的非法来源。我国也有人认为,洗钱犯罪的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3 〕。按我们的理解,应当知道显然指没有知道的情况,这无疑最多是无认识过失。我们认为,按新刑法典规定,洗钱罪在主观上不能由过失构成,只能由故意构成,且行为人是“为隐瞒、掩饰其来源和性质”而实施洗钱行为的,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的目的,条文中用了“为……行为”这一范式也正表明该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这样,法律规范就排除了间接故意构成本罪的可能性,而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2.刑法典规定行为人要具有特定的“明知”,即“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对此,当如何认识?

第一,明知要求不要求确知?刑法界一般认为明知并不仅仅是确知,如有学者认为,明知包括确知和感知〔4〕。在我们看来, 明知是行为人基于特定的客观现实而作出的对未来发生的事实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含糊性而非明确性的认识,只表明行为人已经知道的现实性及将要知道的可能性。在心理学上,行为人只有在明知的基础上通过认识深化才能形成确知。认识的程度因此而实现了由模糊性向明确性和确定性的转变。看来,明知并非就是确知,新刑法典中规定的“明知”当然不要求确知,即不要求行为人确定地、确切地、确实地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只要有这种认识的可能性足可成立本罪的“明知”。

第二,“明知”要求不要求明知是哪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所得?有人认为,不需要行为人知道资金来源于何种犯罪的看法不可取,行为人必须知道非法资金来源于何种犯罪,只是一般性知道资金的来源是非法的是不能定罪的〔5〕。对此,我们认为, 为黑钱而实行的所谓“上游犯罪”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在刑法典列举的三类犯罪中,其具体的犯罪性质亦各不相同,而要使行为人明知其所经手的或者在某一银行帐户内存入的或者投资到某一商业活动中的资金来源是某项特定的犯罪所得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庞大的犯罪集团的洗钱犯罪网络来说,要弄清其具体资金的非法性质和来源更是难上加难!鉴此,我们认为,只要行为人具有认识其所经手的资产是犯罪所得这种可能性,或者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可能是犯罪所得就足以成立“明知”。

第三,“明知”是指“违法所得”还是仅指“犯罪所得”?对此,新刑法典规定的是“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这极易使人认为本罪的行为对象是“违法所得”。实际上,此处的“违法所得”就是犯罪所得,因为前置定语“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规定用的都是“犯罪”二字,犯罪所产生的只能是犯罪所得,此处用“违法所得”纯粹是出于立法技术上的考虑。

第四,“明知”是否包括明知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即是否需要有违法性意识?对此,大致有违法性的意识不必要说、违法性意识必要说、自然犯不需要违法性意识但法定犯需要说、虽然不需要违法性的意识但需要其可能性说〔6〕。在我们看来, 洗钱犯罪是出于行政取缔目的而予以特别规定的一种犯罪,自属法定犯之范围。对于法定犯,应当采取违法性意识必要说,即行为人主观上要具有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的意识,应当推定行为人知道洗钱行为已被规定为犯罪。

3.行为人在从事金融活动、现金交易中不知道是特定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事后知道了而未予报告、检举,致使发生了洗钱的结果,对此,此种行为是否构成本罪?这其中有一个所谓的“事后故意”的问题。所谓“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足以发生一定结果的行为后才产生犯意并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犯罪心理。对事后故意,外国刑法界有人认为,它与通常的故意相同,结果发生的场合无疑成立故意罪〔7〕。我国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并非事后故意, 而应当是不作为犯罪,犯罪故意不可能具有溯及力,事后故意的概念应予废止〔8〕。 而在我们看来,这不但涉及一个“事后故意”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一个不作为的问题,有的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有关当事人有举报黑钱的义务,如果不举报,至少要负纪律责任。但是,我国新刑法典没有规定不举报的不作为构成犯罪,而且,仅就“事后故意”而言,其认识因素并非是对已经发生的现有事实的认识和对将要发生的未来事实的预见,其意志力也不可能溯及前行行为,故仅有“事后故意”的情况还不足以成立本罪。

(三)客观要件

根据新刑法典规定,行为人构成此罪在客观上须实施了特定的行为,具体包括:(1)提供资金帐户的, 即为黑钱提供银行帐户或将本单位的帐户提供给犯罪分子使用;(2 )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即将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从实物或票据形式兑换成现金或者将现金通过股票、债券市场兑换为金融票据;(3 )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法协助资金转移的,即通过转帐支票、委托付款等金融结算业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即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或者清洗过的钱汇往境外、国外的;(5)以其他方法掩饰、 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即以上述4种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洗钱, 如将货币兑换以后走私出境,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转移非法所得,利用进出口贸易转移赃款,利用服务行业,从事实业如开办酒店、开发房地产等将黑钱合法化等等。总之,只要以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目的,在客观上实施了将黑钱予以合法化的行为就构成洗钱罪。对此,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1.本罪可否由不作为构成?

积极的作为可以成立本罪,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不作为可否构成本罪?刑法理论一般认为,不作为是违反刑法义务的行为,而刑法义务又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9〕,不存在作为义务, 就没有不作为犯罪存在的可能性,法定作为义务是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要素〔10〕。这样,如果洗钱犯罪可以由不作为构成,须在法律上设定行为人特定的作为义务。对有关当事人、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报告、检举义务,有的国家是有规定的,如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美国在10年前就有了洗钱犯罪法,该法规定,超过1 万美元的现金交易必须报告当局;意大利规定,凡在2000万里拉以上的资金流转必须经有权的金融机构中介,而且这些中介负有与有关当局合作的义务;法国规定超过5万法郎的业务数额,银行就有义务识别弄清客户的身份; 英国则规定,哪怕可疑的交易只有1英磅还要报告, 且这一报告是金融职员的一项义务〔11〕。按这些国家的法律规定,金融职员和有关当事人必须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否则就可能构成犯罪,有的国家则采取非刑罚处罚或职业纪律的惩治措施。

就我国而言,新刑法典中尽管规定了洗钱罪,但并未规定有关人员的特定的检举、报告义务,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金融法规予以配套。从理论上讲,行为人出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目的,负有特定的报告义务而不报告,是有可能造成黑钱被洗净的目的的,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但目前在我国,由于没有此类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特定义务的法律法规,洗钱犯罪就不可能由不作为构成。

2.“上游犯罪”的范围如何界定?

“上游犯罪”是洗钱犯罪行为人明知的“对象性犯罪”,与洗钱罪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各国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界定。有的只规定惩处贩毒所得的洗钱行为,这是国际社会的最初反应形式;有的只惩处某些特定犯罪或超过一定危害性的犯罪的洗钱行为;有的则对所有犯罪的洗钱行为予以惩处。我国新刑法典将这一“对象性犯罪”界定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犯罪是否包括上述犯罪的全部?从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看,走私犯罪和毒品犯罪是一个类罪名,分别指新刑法典分则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六章第七节的犯罪种类,它们具体又可划分出十余种犯罪。对其范围如何界定?从逻辑上讲,应当指这些犯罪的全部。但是,有的犯罪在客观上就不能产生违法所得,更不会形成非法收益,有的犯罪甚至还要赔本。因此,对走私犯罪和毒品犯罪进行界定的当然结果是那些能够产生非法所得的走私犯罪和毒品犯罪。按我们的理解,毒品犯罪主要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因为这些犯罪是其他毒品犯罪之源,而且,这些犯罪往往又产生巨大的非法利益。对于那些不能产生非法所得的犯罪当不在这一范围之列,如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等等。

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当然亦应限定在能产生非法所得的犯罪范围之内。那么,何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呢?有的外国学者从犯罪的组织性考虑,认为它是指旨在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商业企业〔12〕。关键问题是这一概念没有包容黑社会性质。为此,我国有的学者指出,黑社会组织是指以获取某种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一定地域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从事多种犯罪活动的非法组织〔13〕。而在我们看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最初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它之被移植到刑法中当然就应被赋予刑法学的特征。根据新刑法典第294条之规定, 结合其犯罪学特征,我们认为,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或不特定的犯罪为目的(并非仅仅是为经济利益),以帮会、教会、党派、企业、商会、地下组织等为形式,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地域性而由多人组织起来的犯罪集团。从实践中看,这些组织一般是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当然也有不以此为目的的。不过,对于那些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织犯罪,他们往往又需要资金经费、交通工具等等,为此就要进行“赚钱”的犯罪,这样,“赚钱”的犯罪就与其他犯罪相互依托、共同“发展”。与之相关的犯罪所得当然可以成为“清洗”的对象。

3.本罪是否须以发生特定的结果为构成要件,本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

在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关系问题上,我国学者是将二者严格加以区分的。只要单纯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足以构成犯罪的是行为犯,仅实行构成要件性行为还不够,还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既遂的为结果犯。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法律是否要求以发生一定的犯罪结果为犯罪既遂的成立要件〔14〕。就洗钱罪而言,法律并未规定必须发生一定的结果才成立洗钱罪,而规定只要实施特定的行为就可构成。可见,本罪属行为犯。实际上,任何洗钱行为都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只有将洗钱行为进行完毕才成立既遂。如果已经着手实施法律规定的洗钱行为,但尚未将这一行为过程进行到底,如协助将资金运往境外,但未运到境外,这种情况不成立既遂,根据情况可成立中止犯或未遂犯。需要指出,洗钱罪不以行为发生实际结果即是否实际上将黑钱洗净为构成要件,但决不意味着不会发生这一结果。事实上,这一结果正是行为人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往往行为人一将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到底,这一结果就会随之立即发生。并且,由于洗钱犯罪行为本身性质就比较严重,法律因而不苛求以产生一定的犯罪结果为其要件。

4.洗钱罪与其他犯罪的行为竞合问题。

由于洗钱罪是相对于“上游犯罪”的“下游犯罪”,因此,有必要围绕“上下游犯罪”的关系研究一些竞合问题。

第一,洗钱罪与毒品犯罪的行为竞合。刑法第349条将窝藏、 转移、隐瞒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财物的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犯罪。事实上,将毒品犯罪所得予以窝藏、转移或者隐瞒其本身在客观上就具有掩饰毒品犯罪所得的性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是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赃罪还是构成洗钱罪呢?在这种行为竞合引起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学者观点颇多,如有学者就提出狭义法优于广义法,全部法优于局部法,复杂法优于简单法等三项原则〔15〕。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适用狭义法优于广义法的原则。所谓狭义法是指适用范围较小的法条,广义法是指适用范围较大的法条。在上述情况下,为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犯罪所得的,从行为对象看,不仅包括毒品而且包括财物;从行为方式看,不仅包括转移、隐瞒,还包括窝藏毒品,其行为对象的范围大于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违法所得,行为方式的外延又大于洗钱行为,故应以洗钱罪论处。但是,如果查明行为人不具有掩饰、隐瞒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的目的,仅仅是在客观上帮助了毒品犯罪分子,也可以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论处。当然,事前通谋的,应以毒品犯罪共犯论处。

第二,洗钱罪与走私罪的行为竞合。新刑法第156条规定, 与走私犯罪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这其中的为走私犯提供帐号的行为,就可能使走私黑钱洗净,对此行为如何定罪?我们认为,事前通谋,事后提供帐号的,属走私罪和洗钱罪的想象竞合,应该以其中一重罪即走私罪论处;事前未通谋,事后提供帐号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出于掩盖、隐瞒走私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的目的,有的则无此目的,对此可以参照上述处理毒品犯罪与洗钱罪的行为竞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前者以洗钱罪论处,对后者则不能定罪。

第三,洗钱罪与刑法第312条赃物罪的行为竞合。 洗钱罪的“上游犯罪”除了走私犯罪、毒品犯罪以外,还包括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由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本身不能产生非法利益,只有实施他罪才可产生非法利益,对犯他罪所得予以窝藏、转移、 收购的, 新刑法典第312条专门规定了赃物罪。这种行为方式严格说来也会达到掩饰、 隐瞒其非法性质和来源的目的,对此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参照上述处理原则,不能一概以赃物罪论处。对于出于隐瞒、掩饰犯罪所得的性质和来源的目的而实施窝藏、转移、收购犯罪所得的,以洗钱罪论处,对不具有此目的的,以赃物罪论处。在此,查明行为人是否具有“洗钱”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事前通谋的,理应以共犯论处。

注释:

〔1〕参见赵永琛著:《国际刑法与司法协助》, 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2 〕参见高铭暄等主编:《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300页。

〔3〕参见张穹主编:《修订刑法条文实用解说》,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页。

〔4〕参见杨敦先等主编:《改革开放与刑法发展》,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

〔5 〕转引自高铭暄等主编:《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6〕参见[日]大zhǒng@①仁著:《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7〕转引自马克昌等主编:《刑法学全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638页。

〔8〕见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175页。

〔9〕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68页。

〔10〕参见[日]日高义博著:《不作为犯的理论》,王树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11〕引自英国学者ALLEN于1997年4月8 日在武汉大学所作的“关于洗钱犯罪的报告”。

〔12〕参见[美]D·斯坦利·艾慈恩等著:《犯罪学》, 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页。

〔13〕参见陈明华等:《略论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载高铭暄主编:《刑法修改建议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01页。

〔14〕参见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4—216页。

〔15〕参见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420—422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金钱的故事篇4

“摆平”是一种“人治”或“反法制”现象。在现代法制社会,“摆平”是一种“私定法律”、“私设公堂”性质的行为。在现代法制社会里,任何合法的私权利都会受到公权力的保护。也就是说,公权力和私权利之外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灰色空间了。如果把“摆平”视为某些人的私权利的话,显然它是一种非法的、不受保护的私权利,其行使也必然会侵犯公权力。安徽双轮集团原董事长、亳州市人大财经委原主任刘俊卿腐败暴露之后试图“摆平”纪委办案人员,他怎么能有“摆平”纪委的权利呢?厦门远华案中主犯赖昌星用金钱、美色“摆平”一群高官也完全是非法的。没有任何“摆平”行为是在法制框架内的,是符合法制的。

“摆平”往往和公权力腐败密不可分。综观各种“摆平”行为所使用的手段,不外乎有三种:金钱、关系、公权力。在特定情况下,“摆平”使用的可能是单个手段,也可能是多个手段的组合,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离不开公权力这个基本手段。

动用公权力来“摆平”,当然是对于公权力的滥用,毫无疑问就是腐败行为了。例如,打击报复举报人郭光允就是采用公权力这一手段。广东省梅州市大兴“8・7”特大透水事故发生后,大径里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云高试图“摆平”事故的主要手段就是金钱。在事故发生后,曾带着主要管理人员到兴宁市召开“紧急会议”,称要拿出3亿元“摆平”事故。曾要“摆平”的对象分别包括死难矿工的家属、前去采访报道的媒体记者和负有监管职责的地方官员。摆平死难矿工家属用的是金钱。应当说,此处的金钱起到了赔偿和收买的双重作用,但是由于这种赔偿不是通过合法方式进行的,所以也是非法的。“摆平”死难矿工家属是金钱和死难矿工及其家属若干种正当权利的交易。用金钱“摆平”前去采访报道的媒体记者就是一种非法收买,是金钱和媒体监督职责以及职业道德之间的交易。这两种收买都具有贿赂的性质,但不属于公权力腐败。

用金钱“摆平”有关地方官员则是裸的金钱和公权力之间的交易,属于贿赂型腐败,或者公权力腐败。沈阳黑社会头子刘涌摆平法院使用了多种手段,包括金钱、关系、专家的话语权等等,且具有方式的复杂性。有人把刘涌摆平法院的方式称为“间接摆平”(其他大多数摆平都是直接型的),即:先“摆平”一些法律学者、专家,然后利用他们具有的理论上的“权威性”去“摆平”权力者。《沈阳刘涌涉黑案专家论证意见书》就是先“摆平”一些法律学者、专家的产物。这种“摆平”方式的危害更大。虽然没有发现刘涌直接收买法官的事实,但这种“摆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腐败,具体地说就是司法腐败。因为基于法律的原则,这样一个《意见书》是不能被援引的。援引并改变原来的死刑判决就是对于法律的滥用。

这类现象主要是政府作用缺位,或者因为法制衰弱,公权力腐败严重,而使政府应有的管制社会的作用无法落实,从而为各种“摆平”活动制造了滋生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法院判决执行难,民间的讨债公司也是一种“摆平”现象。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摆平”行为呢,正是由于政府或政府中的一些部门、一些人员很容易被“摆平”。久而久之,效法“摆平”者众,“摆平”就蔓延起来了。

金钱的故事篇5

《红楼梦》四十五回,蘅芜院的婆子来送燕窝: 

黛玉道:“回去说‘费心’。命她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这首先看出黛玉说话、做事很得体,懂得人情世故的。有些人说黛玉不懂人情事故是不太恰当了。她只是看不惯人情世故中阴暗、丑陋的一面罢了。如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她说是别人挑剩的,只是住在别人家的敏感而已。周瑞家的也确实考虑不周,顺道送,但黛玉那时还是亲戚(父亲尚未去世),应该先送给她的。这次是宝钗派人送燕窝,不能薄了宝钗的脸面。道谢,赏钱,丝毫没有贵族小姐的架子。 

其次,可以看出黛玉的金钱观。给赏钱,而且给的还不少。“几百钱”,肯定不会是一百。那时的“几百钱”是个什么概念?第六十一回,厨房柳家的说里面厨房四五十人,一日“一吊钱的菜蔬”(鸡、鸭、肉另给),一吊钱,是一千个制钱。柳家的抱怨不够,但不会太不够,贾家不会让少爷小姐嘴上受屈。因为后来柳家的还说,探春、宝钗要吃炒枸杞芽,拿五百个钱给她,她不收,说“三二十个钱的事,还预备的起”。二十七回探春让宝玉买新鲜玩意儿,宝玉说拿五百钱给小子们,能拉一车。可见,几百钱的赏钱不是个小数目。 

这次是正面描写,还有一次侧面描写。二十六回,怡红院小丫头佳蕙去给黛玉送茶叶,“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佳蕙对红玉说) 

这就是黛玉对金钱的态度。大方,大家闺秀的气派。提到黛玉,往往就要扯上宝钗。有人说宝钗也很大方。但宝钗的大方是有前提的,就是看对谁。对自己有用的人,一定要大方。黛玉,老祖宗的心肝肉;湘云,老祖宗的娘家侄孙女;邢岫烟,更是薛家没过门的媳妇。对这些人,不计较金钱。五十七回,宝钗与岫烟谈话,岫烟说常拿钱给迎春房里的“妈妈丫头”“打酒买点心吃”,宝钗叫她“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道理虽如此,但听着有点不像一贯“温柔敦厚”的宝钗了。这就是宝钗的金钱观,钱要花在有用的地方,该出手时再出手。探春理家,兴利除弊的时候,宝钗“小惠全大体”,并不表明她比探春聪明,只是说她比探春更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罢了,而且——反正不是她的钱。宝钗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仔细推究起来,宝钗无论对金钱,还是对人、事,都有些市侩气,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小说里还提到李纨对钱的态度。她提议凑诗社时,让宝玉、探春、黛玉甚至宝钗四人,“每人一两银子”,“总五六两银子也尽够了”而黛玉在七十回起诗社时,预备几色果点,没提到收钱。当然,芦雪庵联诗人多,费用大些,可王熙凤在开玩笑地同李纨算帐时说她“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诗社又不常起,她自己完全出得起这个钱,但不愿全出,填上一、二两还可以。可见李纨有点小气。黛玉可“一无所有”的。 

金钱的故事篇6

  百万英镑读后感1

  百万英镑,这四个字听起来遥不可及,而且有些人非常渴望得到他。可读完这本书后,就不会有人这么想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个叫亨利的来自美国的穷人收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原来一对富豪兄弟正在打赌,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有了一张百万的支票后会怎样呢?以前,亨利无论去吃饭、购买服装干什么都会因衣衫褴褛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不但向他大献殷勤,甚至连一些费用都可以减免,但是没有人可以给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找零。

  亨利欠下的债越来越多。渐渐地,要债的人挤满了饭店……好在一个月的期限终于到了,亚当如释重负地将支票还给了富豪兄弟,亨利早已厌倦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尽管失去了金钱,但他却得到了许多。文章读完,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对那些拜金主义者产生了厌恶。在他们眼里,钱是万能的。但他们却不明白,有很多东西是钱所买不到的:高尚的品质、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这个故事也揭露了那些拜金主义者的丑恶面孔,他们爱财胜命。在生活中,他们对待穷人和那些流浪在街头的乞丐,总显得不屑一顾,不加搭理;而对待那些有钱的人,他们总是像哈巴狗一样讨好奉承。似乎在他们眼里,只要有钱,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最后,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被金钱的表面所迷惑,我们要最求的,是更高尚更美好的道德精神。

  

  百万英镑读后感2

  

  什么东西会发光?什么东西金灿灿?什么东西一拿出来就让人眼睛放光?对了,是金子。百万英镑这本书就写得关于一张价值连城钞票的事。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先生写的。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经历,讽刺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会呼风唤雨的作用,作者细腻的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百万英镑》描述了一个流落伦敦的美国人亨利?亚当,他遇上两名打赌的美国亿万富翁兄弟,他们打的赌是让一个乞丐得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后能不能度过三天,从而得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亨利饥肠辘辘,去了一家饭店,老板见他像个穷光蛋,打发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觉得他没钱付,当他结账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支票却是一百万!于是他被当成了一个行为古怪的百万富翁,不仅吃饭免了单,临走时老板还对他两次90度的鞠躬!又一天,由于衣衫破旧,他准备做一套衣服,在服装店内,营业员将他一个推给另一个,最后被推到了成衣间。小店员极为势利,给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发他,结账前还讽刺他一番。当亨利拿出百万英镑时,小店员竟哭了起来!老板知道后,为亨利免单量身订做了哈利法克斯?赫斯庞达尔的衣服给了他。不仅说亨利认得,还说要送货上门。

  不管如何爱钱,不要丢掉做人最基本的诚实的本性;不管怎样爱钱,不要抛弃道德、良知;不管怎样爱钱,不要伤害别人;不管怎样爱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

  百万英镑读后感3

  百万英镑,这四个字听起来遥不可及,而且有些人非常渴望得到他。可读完这本书后,就不会有人这么想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一个叫亨利的来自美国的穷人收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原来一对富豪兄弟正在打赌,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有了一张百万的支票后会怎样呢?

  以前,亨利无论去吃饭、购买服装干什么都会因衣衫褴褛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不但向他大献殷勤,甚至连一些费用都可以减免,但是没有人可以给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找零。

  亨利欠下的债越来越多。渐渐地,要债的人挤满了饭店……好在一个月的期限终于到了,亚当如释重负地将支票还给了富豪兄弟,亨利早已厌倦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尽管失去了金钱,但他却得到了许多。

  文章读完,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对那些拜金主义者产生了厌恶。在他们眼里,钱是万能的。但他们却不明白,有很多东西是钱所买不到的:高尚的品质、自己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这个故事也揭露了那些拜金主义者的丑恶面孔,他们爱财胜命。在生活中,他们对待穷人和那些流浪在街头的乞丐,总显得不屑一顾,不加搭理;而对待那些有钱的人。他们总是像哈巴狗一样讨好奉承。似乎在他们眼里,只要有钱,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被金钱的表面所迷惑,我们要最求的,是更高尚更美好的道德精神。

  百万英镑读后感4

  暑假,老师让我们选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并写读后感。我选择了《百万英镑》这本书。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写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身无分文,漂泊异乡的穷小子,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从而时来运转、呼风唤雨的荒诞故事。

  我读了《百万英镑》之后给我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受,我认为那位得到百万英镑的那个人太幸运了,他不仅可以买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还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可是刚开始他也有一些不幸运的遭遇,正是这些不幸的遭遇让我从那个得到百万英镑的人中遭遇中感受到了,有的人对穷人的看法和面对前他们可以低声下气。如果我要是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我一定要捐给灾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你每一个人都不会想书中的那个人那么幸运,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拥有去创造。

  读完了《百万英镑》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这本书讲了一个人意外得到了一百万英镑,然后从一个乞丐到每个人都尊重他的传奇经历。

金钱的故事篇7

这个故事述说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名叫金鹏。他家里很贫穷。他上小学的学费是妈妈问别人借的。金鹏知道家里穷,捡小伙伴扔掉的用短的铅笔头用,练习本用完了擦干净再用。金鹏学习很努力,他上小学前,就学会了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在小学又自学了初中的数理化。上了初中,他又学完了高中全部的理科课程。1994年他参加了天津市举办的初中物理竞赛,取得了市郊五个县学生中唯一考进前三名的农村小孩。他用好成绩回报了妈妈。

金鹏进了天津一中,他偶然一天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妈妈在这些日子里天天为了赚钱割麦,站不住就跪着割。金鹏生活更加简朴,学习更刻苦努力了。他在学校里是唯一不吃菜、用不起稿纸、不用肥皂的学生,但他并不自卑,他认为,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无尚光荣!金鹏为了练好英语,就捡了一枚小石子,洗干净,放在嘴里练发音。半年后石子磨圆了,他的舌头也磨顺了。金鹏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数学得了二等奖。他妈妈说:“要拿就拿一等奖!”于是,他把精力集中在数学上,进入了国家集训队。1997年,金鹏代表着中国参加了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了金光闪闪的金牌,他回到了家,把金牌挂在妈妈脖子上,投进妈妈的怀抱,畅快地哭了。

金鹏知道妈妈为了他读书,付出了千辛万苦。为了报答妈妈,他学习上勤学苦练,生活上艰苦朴素。而我们呢?我们家里虽然都不贫穷,但也不富裕,为了我们吃好穿好用好和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每天在努力工作赚钱,经常加班加点,出差办事。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父母赚来的辛苦钱,不知道要节约用钱,整天问父母要零用钱,随便乱花。看到别人有好看的衣服,就要父母给买更好看的衣服,看到别人有好的学习用具、玩具,就要父母给买更高级的学习用具、玩具。看到别人吃好吃的,就要父母给钱买。吃饭不好好吃,总要吃麦当劳、肯德基。考试考得好,还要父母给钱或者给买玩具等等。想一想这一切,与金鹏比,我们做得太差了。

金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就刻苦努力学习,知道能吃苦就什么困难都不难了。他把石子放在嘴巴里练口音,磨出了血还依然坚持着。而有些同学知道自己作业没写完也不写,知道课堂上没听懂的也不问,下课照样玩。老师留下那些同学,要写完作业才能走,而有的同学却想尽一切办法找借口逃走。父母为了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在课外学小提琴、学英语、学奥数,还不愿意学。看到别人玩耍,认为自己吃亏了,认为自己辛苦。与金鹏比,我们做得太不应该了。

金钱的故事篇8

没有比保险更好的抵御意外、疾病风险的手段了,孩子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保障。

孩子出生后就有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它保费便宜,在医保覆盖范围内,可报销50%至70%的医药和住院费用,在查出患病后仍然可以投保并正常报销。

北京、上海、苏州、成都、郑州等城市都有较齐全的社保少儿医疗保障,报销比例最少50%,最高80%。各地社会互保障制度还能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但这类保险每年要在固定时间段内办理和缴费,错过了也不能补缴,年费用最多几百元。

0至16岁:少儿消费型重疾险

如果有重大疾病,自费部分的金额不是小数目,医保目录外的药品和器材是全额自费的。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可能超过少儿医保的最高报销额。这些支出只能通过商业重疾险分担。

商业重疾险的好处是有更方便的给付型——不需事后报销,疾病确诊后持正规医院的确诊报告和医师级医生出具的诊断报告,就能申请理赔,比报销型更及时。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个险营销部中介业务部负责人叶子健建议给孩子买消费型重疾险。因为消费险保费低、保额高,更适合应对儿童重大疾病这样的小概率但大开销的情况,年保费几百元。

住院费用一般包括医药费(非自费药与自费药)、检验费、床位费、膳食费、手术费等。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资深业务总监孙呈尧认为,一些少儿医疗险对医药费可报销的上限设得高,但其他费用的补充不足或是条款含混。投保费用型保险时,最好选择医药费、检验费、床位费等项目罗列明确,并且注明了可报销比例的保险产品。

但商业儿童医疗险的保额存在制度性的限制。成人保险保障的是被保险人创造收入的能力,但少儿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除非附加寿险责任,否则中国法律规定少儿给付型保险的保额上限5万元,京沪穗等少数经济发达城市放宽到10万元。

6岁以后:商业意外险附加医疗保障

孩子入学后感染疾病机会下降,但发生意外的几率变高。因此学龄儿童除了基本医疗保障外,可以选择补充附加医疗保障的商业意外险,意外产生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支出也能报销。

商业意外险以消费型居多,每年保费100元至300元。目前各大保险的网销产品都有复合型的儿童险,既包括重疾赔偿也包含意外赔偿,有些还包含了儿童的意外责任险。和给付型医疗险一样,儿童意外险的保额也有最高10万元的限额。

给孩子买意外险时要注意

01 理赔范围和免赔条款非常重要。便宜的商业保险可能在免赔条例中有更多限制,赔付条款的细节则要全部弄清楚。

02 选择对自己最实用的选项,比如烫伤、跌落、气管异物、运动受伤等。“儿童绑架勒索津贴”之类的就算了吧。

03 附加医疗险最好选择能用于非医保类药物的,补充基本医疗保障的空缺。

2nd 别让孩子当守财奴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或是完全对管理自己的钱没有概念,这不能怪孩子没天赋,多半是你的责任。好观念和好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别错过了这个机会。 2013年1月,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的《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显示,中国家长已经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但基本上没有开展理财教育:50.1%的家长愿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但是苦于找不到好方法。 买卖游戏是个好办法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钱能生钱”这样的概念,可以从认识钱币、反复进行简单的交易游戏、积累每次一两样低价物品的实际购买经验开始,慢慢建立对货币的认识。这个年龄也是建立数字概念的时间。 5岁前的孩子每次处理的金额数字在10以下,如果在家里玩买卖游戏,就从简单的整数开始,先加法后减法。每次要求购买两样或三样物品,先让孩子学会熟练加总,再锻炼找钱,让他继续熟悉减法。关于钱币的数字,也可以变成趣味问题:为什么钱币只设置这几个数字? 除模拟交易游戏外,也可以在购物时带孩子去选低价物品。给10元钱,他们自己决定买什么,自己看价格标签,看看有什么东西是想要又能买得起的。每选择一种东西,就可以做一次数字大小的比较。带小数的价格标签,还可以教孩子做四舍五入的估算。 脑科学博士、儿童思维发展机构童年汇创始人陆宇斐认为6岁以上已经相当了解数字的孩子,才可以使用账户,而且概念要简单,只要让孩子意识到钱不容易保管时可以选择存入银行,能通过存折上的数字了解账户情况就可以。超过1000元就可以存入银行账户,少于1000元则可以在家里自建现金账户。 学管钱,从心愿账户开始 给未满18岁的子女开立银行账户,你只需要带着自己的身份证、能表明监护关系的有关证明和孩子的证件:户口簿、出生证、独生子女证等就可以。大部分中资银行的工本费、年费都不会超过10元。一些外资银行还有专门针对有这种需要的儿童账户,在父母的指导下,孩子除了能存取款外,还能进行转账、换汇等。 零花钱当然是账户资金的第一来源。告诉他想买东西但自己的钱又不够时,把零花钱省下来,存到心愿账户里。每一次的钱虽然不多,但累积起来会越来越多,最后能把东西买回来。财商教练吴然提出了一种奖励做法:如果孩子连续存钱,父母可以适当奖励,让他享受延迟满足的好处。 账户的收入来源还可以是“打工”收入,让孩子帮父母尝试擦车、去除车上的保险标志等原本的项目,而且要陪他们一起做,也可以是长辈给的压岁钱,或者是孩子自己通过卖废旧物品等方式赚来的钱。 而账户的支出一般只能用在买零食或父母不同意的开销上。等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以后,开始一起讨论做预算。每年过完春节,把压岁钱的总额和银行账户的总额计算出来,今年有什么消费计划,各自多少额度,时间怎么安排。 陆宇斐建议,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尝试使用表格,用时间与使用类别两个分类项来记录花钱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记简单的流水账,坚持一段时间后,定期生成柱状图、饼图等图表,教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钱去了哪儿。 如果孩子乱花账户里的钱…… 要看如何界定“乱花”。家长的价值观显而易见会影响到孩子。只要是家长与孩子都能接受的支出方式,那就没有问题。刚开始孩子会乱花是正常的,只要让孩子承担乱花的后果——一段时间内没有钱花。他们就容易接受计划开支这件事。家长不必因为孩子乱花钱而焦虑,帮他建立寻找合适的界限就可以。 如果孩子变小气了…… 如果孩子因此变得小气计较,说明你的方法可能有问题。 是否和孩子过多地强调了金钱的好处?是不是忘了鼓励他和别人分享?有没有让他体验到帮助别人和分享的快乐?如果没有,是家长的失职。陆宇斐认为节俭要与低价区分,并非价格低、花费少就好。在家庭承受范围内,仍要鼓励孩子分享。 帮他分清想要的和需要的 你可以通过提问让他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区别:要买的东西是什么?用它做什么?这笔钱花了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得到了东西有什么好处?如果不买会有什么影响? 不断的提问能促使孩子不断地想买这个东西的理由,直到说服你为止。你还可以帮他建立一个“想要程度分级制”,按照程度来决定先买哪一个。

3rd 当然也别乱花钱

要教孩子投资,至少要在孩子10岁以后——有压岁钱和零用钱,有消费欲,会简单的四则运算,能理解一些数学概念。 讲故事,效果最好 虽然讲故事的方式可能让人忘了去发现故事背后的法则,而是效仿故事中人物的行为,但是比起大些连大人看着都很头疼的的复杂概念,要让孩子接受并感兴趣,故事仍然是目前看来最好的表达形式。舍费尔用“会下金蛋的鹅”的故事来说明要储蓄才能获得这只鹅,储蓄的利息就是鹅每天下的金蛋,但是如果太贪心,等不及把金蛋积攒起来就把鹅杀掉,金蛋就再也不会没有了。 你同样可以用他们熟悉的故事主角——人物、动物给孩子编写故事,去解释什么是股票,什么是基金。 把心愿变成具体的目标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具体、积极的目标都能让人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了达到目标更愿意克服眼前的懒散和无序,排除其他不利于目标的实现的干扰因素,比如想买双新跑鞋而把钱取出来花的冲动。 儿童理财启蒙读物《小狗钱钱》里面,12岁女孩吉娅为了实现自己去美国短期游学的梦想,寻找赚钱的机会。她把一张印有自由女神像的图片贴在存钱的罐子上,每天提醒自己存钱、少花钱。10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有很多个心愿,可以鼓励他们把那些需要钱才能达成的心愿全部都写下来,并一条一条筛选,最后留下3条最想实现的、最重要的愿望,作为目标。

4个步骤让孩子学会理财操作

上一篇:服装导购范文 下一篇:节约能源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