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人生范文

时间:2023-10-16 17:49:16

美好的人生篇1

所以,我们要知道人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心,有体。都是一种人性。而我们所认为的一切都是我们后天产生的一些因为环境而改变的东西。而并不是我们本身存在的东西。就像每一个年代的生活方式都会不一样,每个年代的教育也会不一样。但是不管年代再怎么变,教育再怎么变,但是人还是人,还是要去找到属于人类的东西,而不是后天产生的东西。

所以,属于人类的东西在哪里?为什么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东西却不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幸福不再属于我们每个人,快乐不再属于我们每个人,温暖不再属于我们每个人,而尊严,也不再属于我们每个人。而它,只属于得到它的那些人。

所以,当我们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需要我们的幸福,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需要我们才能让他们找到心灵的归宿。

所以,我们要放下自私。只有放下自私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他们该得的东西。

我记得有首歌里这样写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我觉得非常贴切。因为它至少能让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并非那么的凄凉。因为我们都只要有爱,世界就不再凄凉,因为我们都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变得美好。所以,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良药。

所以,世界本不该这样。因为我们都少了一颗心,一颗爱人之心。所以世界才会充满着悲伤。因为我们都少了一颗爱人之心,所以世界才会充满着凄凉。

所以,我们不该这样。那我们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我们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个世界不是那么的美好还不去管它呢?因为我们的自私。因为有了自私,我们都忘了这个世界存在的是爱,而不是恨。因为有了自私,我们都忘了给别人带来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有了私,我们都忘了给别人带来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都需要幸福,都需要快乐。

美好的人生篇2

所以,我们要去找到这些所有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才会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某一件事情、去对某一个人。不然的话,我们的一切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那我们现在的一切都充满了什么意义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世界的意义:我想这个问题已经不用多说了,世界的意义唯有两个字才能算得上是充满意义。就是《和平》。

人类一天不和平,世界就永远不会充满意义。

但是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世界唯有做到和平才能给人类一个太平的人生,那我们为什么又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摆脱不了战争的命运。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我们都把世界搞反了,我们总是在战争过后才会知道我们应该和平,而我们不是先去了解了只有和平才不会有战争。

所以,人类认为的和平其实不是和平。

因为当我们每次认为应该和平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经过战争。

所以,这种和平其实不是和平,还是等于是一种 战争。就像一个人在没生病之前不会去养生,而要等到每次生病才会去看医生是一样的,还是等于是一种病。

所以,真正的和平不是我们需要什么,而是我们要去了解怎么才不会发生战争。

所以,《和平》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据记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发生过的战争就超过一万多次。我们先不去管这些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都把这些战争化为和平的话,那我们怎么又会伤害这么多无辜的人。

所以,我们面对的不是战争问题,而是和平问题。因为战争是在没有和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战争的前提是什么。如果我们都找到了我们的前提,如果我们都找到了和平的意义,那现在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美好的一个世界。因为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和平 的世界。不然的话,任由我们再制造更多的武器,任由我们再传授更多的杀戮技巧,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因为没有和平就是永远的伤害。

所以,这就是世界的意义,战争可以危害很多人,而和平,却可以帮到很多人。

教育的意义: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无疑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同的人在接受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也在分享着不同的教育。总之,我们都是在教育别人和被教育之中。

但是不管我们是在教育别人还是在被教育,我们都可以把它归纳成三点。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以熟知的知识、事物、修为、经验、发展等等其他的东西传授给不熟知的人,让不熟知的人从而学到他不会的东西。然后随着每个人的思维意识都不一样,自我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最后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也都不一样。然后每个人传授给每个人的知识也都不一样。所以,教育就是让每个人都接受到不同的东西,同时又理解自己所接受到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从里面看出什么问题?

1、我们凭什么可以认为自己的一切可以传授给别人?如果我们本身拥有的东西就是错误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传授给别人?

2、我们传授给别人的东西和我们传授的方式和人性有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在传授的过程中失去了人性那我们为什么又还要把这些东西传授给别人?

3、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传授给别人的东西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没有帮助,那我们为什么又要传授给别人?

所以,如果这样看来的话,教育的意义应该是《以对为本、以人性为基础、以完善为目的》才称得上是教育。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美好的人生篇3

——读《美好的人生》有感

李俊青

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说得真好,面貌美和衣裳美是外在美,心灵美和思想美是内在美。内外兼备,一个人的美才是完整的。但是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追求心灵的享受,开始追求内在之美。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我对美也有着强烈的追求。从大学开始,我喜欢读一些"心灵鸡汤",也喜欢上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读过南怀瑾,读过李宗吾,看过鬼谷子,近期也在我们车间的读书角拜读河合隼雄先生的《心的处方笺》。但是,我发现我读的这些著作都出自东方的心理学大师,直到这次厂里推荐阅读《美好的人生》,我才领略到西方心理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笔下的神韵。

满怀期待而又小心翼翼地翻开首页,图书简介就那么引人入胜,让我充满了对美的向往: 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可怕的不是荆棘遍布、充满坎坷,而是我们看不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学不会欣赏这无处不在的美。如果你只会抱怨,苦恼就会变成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只感受到痛苦,痛苦也就成了你挥之不去的影子。其实,只要你袒开胸怀,去发现美、寻找美、容纳美,就会发现处处都是蓝天、白云,孩子的笑脸,老人的慈爱……

从这开始,我带着疑问与思考,用一双"美丽的眼睛"开始了对这本名著的品读,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最后也没有"品读",只是"涉猎"罢了。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学会了怎样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这本书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为人处世和家庭生活的原则和技巧,为我们的美好人生路竖起了灯塔。

卡耐基先生第一章讨论了"争论"这个话题,给出了"赢得争论的方法就是避免争论"这样的结论,发人深省。是啊,当我们和别人争论的时候,争论输了,我们是输;争论赢了,我们还是输。因为即使赢得了争论,却往往伤了别人的自尊,输掉了感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一直想我和我的女朋友,两人都很要强,年轻气盛,平日里少不了斗嘴,有时争论地面红耳赤,不但得不到合理的结果,反而伤了彼此的感情,因为争论的时候有时已经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变成互相攻击。回头想想,确实没有争论的必要。其实,不只是和对象,和亲朋好友、和同事、和陌生人都要避免争论,像卡耐基先生说的那样,对待别人的不同看法时,要依靠技巧、协调、宽容,还有同情。

第二章强调的是宽容和赞美。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宽容和赞美。当别人犯错时,给予别人以宽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别人取得成绩之时,给予别人以赞美,自己也要向别人学习。这样,我们的生活中会少了争执,少了抱怨,多了笑脸,多了美丽。

第三章卡耐基先生提到了"幸福",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幸福就是夕阳下相互搀扶蹒跚的身影;幸福就是每天早上能多睡两分钟而又不误车,然后能到维修厂的食堂里吃到馒头和小菜;幸福就是下班骑车至楼下,一抬头就碰到自家阳台上那一束期盼的目光,幸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不是一种灯火阑珊的境界,幸福就是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常常点点滴滴地出现,当我们一颗一颗将它们串起来的时候,会发现眼前已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无论是"避免争论",还是学会"赞美和宽容",亦或是"把握幸福",其实这都是卡耐基先生在引导世人如何摆脱痛苦和忧郁,如何去发现美,寻找美,容纳美,从而成就美好的人生。

让人生变得美好,就要善于去寻找人生中的美,加倍珍惜已经存在的美。就像哲人说得那样: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爱那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站在阳台上,看着夕阳中美丽的云霞,那份静谧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遥远的天国飘落人间,那些纯洁的天使让人不敢低俗,情不自禁的高尚;在晴朗的夏日坐在河边,静听河水趟过鹅卵石的欢畅,那种轻快让人想到小时候的快乐时光,禁不住直想笑;我也爱那触动心弦的人文之美:清晨上班看到值班室门前排列整齐一色列的皮卡,让我感受到了庄严;伴着朝阳和同事们一起做完那一架架航前,让我倍感充实;送飞机时看到乘客那一次次微笑挥手,让我感到自豪;走在机坪上看到与蓝天辉映的尾翼还有上面那盛开的木棉,更让我赏心悦目。

美好的人生篇4

我们的人生好似烟火;璀璨而又平凡,耀眼而又普通,虽然珍贵但是很短暂……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都会有一系列奇奇怪怪的问题,

当然,这一系列的问题多离不开——我们的人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看到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你是否会有那么多多少少的感触?

都说我们的人生好似烟火,是啊!有的时候我们的确该感慨我们的人生如同烟花那样美好。但是烟花也有绽放停止的时候,在烟花绽放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多少事?一些人说烟花的绽放时间很短,可以做的事没有多少。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

万物都有生命,你不要以为烟花没有生命,你不要以为烟花没有梦想。烟花的梦想是他希望他可以飞向那耀眼的天空,与星星们作伴,为月亮表演歌舞,当微风拂过之时,他可以像蒙羞的少女一般蒙着面纱在那翩翩起舞……

还记得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小孩们挂着那天真无邪的笑脸手拿着鞭炮跑来跑去……当新春的第一句问候来临时人们手持着烟花,手中拿着火柴。烟花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他喜悦自己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满怀笑容的冲上了他向往的天空。刹那间,一束束艳红的火光奔向辽空!绽出炫烂斑斓的湾弧紫光!把美丽的色彩点染树梢,点染山岳,似匆匆的流星、在夜空中消逝了,一瞬间的价值,便要在黑暗中永存!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有梦想才能前进。永远记住:我们也可以像烟花一般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对自己说一声:“Todreamof”。

美好的人生篇5

每当自己想要洗衣服的时候,老天爷总会给自己下一场小雨,然后洗衣服这件事又得往后推移,自己又能够,歇一段时间,等度过了阴雨天气,终于迎来了艳阳天,因为家里的脏衣服已经攒的够多了,也就只能快快乐乐的开始洗衣服,然后把家里所有的脏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的,让他们整整齐齐地晾在太阳底下的时候,快发现自己终于又完成了一件大事!

对于像我这样的懒人来说,时不时的停个水呀,下个雨呀,好像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反而感觉能够让自己轻松一会儿!

当然,这所谓的轻松,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毕竟那些堆积的锅碗迟早都得洗,那些脏了的衣服也都饶不过要洗,可尽管如此,自己还是能从这些琐碎的生活中找到这些小乐趣!

其实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就看我们怎么去想?怎么去做?有的人停着说就特别的着急,就还一直不停的念叨,怎么又停水了?家里的锅碗还没有洗,怎么又停水了?中午吃什么呀?

可对像我这样的懒人来说,就特别的开心,停水了,可以不用洗锅碗,停水了,可以找个借口出去买的吃一顿,让生活感觉因为这些停水下雨产生的小美好,让生活开始变得和平常不一样~

好多人都不喜欢下雨天,我也不喜欢,可是每当自己想要洗衣服的时候,下雨,自己还是觉着好吧,你可以多下一会儿,反正那些衣服迟早我都得洗,在这太阳总得出来,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些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而感到不开心!

美好的人生篇6

前面我们讲了两种幻想。一种是《过去与未来》的幻想,一种是《情与爱》的幻想。这两种幻想都是在我们《无》的本性之外,而不是在我们《无》的本性之内。我们再来讲一种幻想,这种幻想不在我们《无》的本性之外,也不在我们《 无》的本性之内。它只存在于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这种幻想就是《信仰》。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信仰》。

信仰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相信,单纯的觉得某某说的应该是对的。我愿意相信或者我希望这是真的真的。广义上其实就是毫无根据、毫无逻辑的一种信仰。还有一种信仰就是经得起验证、经得起推敲、可以亲自体会、不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物而变异的一种信仰。

所以,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信仰。

哪那一种信仰是一种幻想呢?

就是第一种。比如说《创世纪的神》

在全世界,基督教徒分遍很多地方。人数不少。可是这往往也是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因为信的人越多,害的人就越多。

在此之前,我们并不是说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好与坏。我们也并不是说宗教都是不可信的。而我们主要说的是:我们可以有信仰,但是我们不能胡乱的信。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否则,我们将会害人害己。我们将会走进无底的深渊而无法回头。

那什么又是可信的,什么又是不可信的呢?

其实可信与不可信都是一种后话而已。为什么呢?因为信仰的本身其实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认识,一种体会,一种验证。如果一种信仰不能被认识,不能被体会,不能被验证的的话,那它就不是一种信仰。如果一种信仰可以被认识,可以被体会,可以被验证的话,那它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种信仰。所以,可信与不可信都是一种后话。关键的原因是这种信仰是不是可以认识,可以体会,可以验证,才能判断它是不是可信的。同时,我们要信的也是可信的,而不是不可信的。

同时,信仰的本质是可信与不可信,而不是信,或者不信。不要把信仰的本质搞错了。

以上讲的是可信与不可信的问题。我们再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刚才说了,《创世纪的神》也就是基督教,其实就是一种幻想。当然了,它也属于不可信的一种。只是我们盲目的信了之后才把它归纳在幻想的范围之内。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基督教为什么是一种幻想。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只有从一个问题入手。就是神(注:创世纪的神)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那就是信仰。如果不存在,就不是信仰。

那神到底存不存在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只有先去了解认为神存在的人们他们所认为的神是存在于什么地方的,然后我们再去看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位神存在,就解开了问题。

1、 神存在于《圣经》。我想这个问题就不用过多分析了。圣经漏洞百出,要想从里面找出神不存在的地方到处都是,甚至错得一塌糊涂。所以,神是不存在的。

2、 三位一体的《神》。在神教徒看来,他们还是相信神是存在的。但是圣经又是漏洞百出。怎么办呢?为了维护他们漏洞百出的信仰,只好把他们的神改造了一番。所以,就出现了三位一体的神。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神是不存在的。因为是他们造就了三位一体的神,而不是神造就了他们。

3、 虔诚里面的《神》。 在没有任何一个神教徒能够解释他们所谓的神是基于什么地方甚至让所有人都明确的知道神是存在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圣经是不可以用人类的思维来理解的。虔诚就会有神。所以,这里就 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到底基督教的人是理解还是不理解呢?如果理解,那为什么又解释不了?如果不理解,那为什么又相要信呢?所以,神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虔诚的不是神,而是他们的幻想。他们所谓的虔诚和神没有半点关系,只是由他们的心生起的一个神而已。

4、 相信里面的《神》。在神教徒看来,不管有没有神。他们只要相信了就会有,不相信就没有,这简直就就是无稽之谈。难道不存在的东西相信了就会有吗?反过来,如果存在的东西不相信就会消失吗?所以,存在的不是神,消失的也不是神。存在的只是他们的幻想而已,消失的也只是他们的幻想而已。就像一块石头,你非要把它看作是一块金子,它永远不会变成一块金子。变的只是你对它的看法,不变的也只是你对它的看法而已。

所以,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出,神是不存在的。因为基督教并没有存在真理。因为他们的真理已经变了质。变成了《信或者不信》。而不是《可信,或者不可信》。所以,他们的神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因为他们并没有确定是可信的,还是不可信的。

所以,不要总是活在这种猜测之中。我们前面说了,人类的本性是《无》。如果我们还要继续猜测神到底是不是存在的话,那就是一种幻想。因为神的本身和我们并没有半点关系,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的幻想而已。

所以,为什么说这种幻想不在我们的本性之外,也不在我们的本性之内。是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想,它只存在于一个幻想的地方。

以上就是 信仰的问题,也就是基督教是一种幻想。我们不要沉迷在幻想之中,我们要回归我们《无》的本性才能看清一切。

我们可以有信仰,但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比如《佛教》就是一种可信的信仰。在此我们就不多提了,因为种种关系到佛教知识,一时难以详说。

以上就是《人类的幻想》。希望我们不要沉迷在幻想之中。回归我们《无》的本性。做一个清醒的自己。

人类的现实——

前面我们讲了人类的幻想。现在我们再来讲人类的现实。因为现实也是一种幻想。

为什么说现实也是一种幻想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 各地的文化差异

用常人的眼光望去,都会认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文化,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觉得很正常的一切。不以为然,其实往往这些我们不去在意的东西随时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都活在哪里》?

一个文化,一个风俗,一个习惯就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从而导致我们看不清真实的一切。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感觉特别亲切。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围绕我们。但是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热爱归热爱,但是这只是我们在面对不一样的事物而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东西只可意会而不可体会。如果我们把这种意会当做是一种体会的话,我们就会被这些环境所改变我们的本身。如果我们被这些环境所改变我们的本身的话,我们就不再是我们。而是一种被环境所改变的生命。只是为了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存意志而已。

所以,人类已经把这种生存意志和我们融为了一体。反而,人没有了人,而人却是变成了这种生存意志。

所以,我们都活在了这种生存意志之中,而不是人生之中。

所以,我们要从这些生存意志中走出来。

所以,不要被这些风俗,这些文化,这些习惯所影响我们的本身。不要以为哪儿才是你的家。放眼望去,其实整个世界都是一样。都是一些短暂的时光,都是一些视觉上的效果。心安哪儿都是家,心不安哪儿都不是家。

因为我们总是会被眼前的一些现象而影响我们的内心。

所以,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一些现象所影响我们的内心的话,那都是一种幻想。

二、 人类崇拜的偶像

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偶像分为很多种。 有英雄,有名人,还有成功人士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所崇拜的偶像。但是往往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所崇拜的这些偶像都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那我们都在幻想什么呢?

1、 我们都在幻想偶像的人生

举个例子:当某些人提到他的偶像的时候,好像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另一个地方。完全找不到自己。就像一个在做白日梦的孩子。在当时情况里,实际上他已经脱离的他的人生。他已经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理性。在这种失去理性的过程中,他所认为的偶像其实是一种幻想。真实的偶像和他所认为的这个偶像其实是两个人。一个人真实的人,而另一个是幻想出来的人。就像一个是真实的苹果,而另一个是幻想的苹果是一样的。它们是两个苹果。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活在幻想的这个人物当中的话,我们就会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从而走进另一种世界。

所以,并没有所谓的偶像。人们所崇拜的偶像是一种错误的思想。

因为人和人之间只是一种意会。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个人变成另一种性质。就像我们觉得某个人很聪明,但是聪明才是我们对这个人本身的了解。我们不能把这种本身的了解给它变成一种崇拜而导致我们走进另一种世界。

美好的人生篇7

正因为小学生“小”,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对他们的特点和性格作一番分析,从中找出教育的方法来。

一、小学生的一些特点

(一)年龄

⒈注意力差,不易集中,需要培养毅力。

⒉耐力差,无法长时间坚持,需要培养意志

⒊自控力差,好动,需要培养自控力。

⒋认知力差,对事物只了解其大概,不注意细节,需要培养认知能力。

(二)性格

⒈可塑性强,教给方法,指导正确的姿势。

⒉模仿能力强,利用好课本和习字册,老师的榜样作用。

⒊好奇心强,采用多种形式刺激对信息的吸收。

⒋好胜心强,通过各种比赛,鼓励形式,巩固良好习惯。

二、小学生写字要经过的几个阶段

(一)初始

⒈认知能力,学前未经过写字训练,对写字知了知道甚少。

⒉小肌肉群的发展不健全,握笔姿势的不确定,需要老师教给正确的方法和姿势。

(二)发展

⒈学习正确的方法和姿势,知道不正确方法和姿势的危害。

⒉调控,为何保持正确的方法和姿势,培养兴趣,产生力驱力。

⒊提高,要控制分化,和不正确的方法、姿势作斗争,使自己的字越写越好。

写字训练是贯穿九年义务教育全过程的一项任务,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字写得好不好,归结为一点,就是方法和姿势是否正确。

习惯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朝一夕或几节课,几天功夫就能养成的。良好的习惯要靠老师在每节课中,每次作业中时时督促,处处提醒。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一辈子受用无穷的事。尤其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进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培好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在未入学时,虽然都不同程度地看过一些《看图识字》、画册的经历,见过许多字,但对字的结构特点认识是模糊的,如何写字就更谈不上了。入学后,经过老师的指导、学习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姿势不正确,一旦形成定势,以后要再纠正,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起始阶段,老师一定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的高度提高认识,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的姿势。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才是正确的写字姿势,认清错误写字姿势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将正确的姿势保持在每一次的写字过程中。

写好字,固然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但也决不能离开正确方法的掌握。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它既有美观的外形,又有丰富的内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有许多资料,文件都可以用电脑处理,但写好汉字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不能废弃的。科学技术无论如何发达,但任何文件资料的起草还是需要用笔来写的。人的头脑在一边思考一边书写的过程,可以流畅地把意思表达出来,一边思考,一边用电脑打字,可能会产生不够理想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指导和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应成为语学不可推卸的任务。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写字的姿势的易逝性(只有在写字时具有),训练过的写字姿势,过一会儿(或一段时间)就会走样,忘记,甚至面目全非。因此,每次写字都要及时提醒,不断纠正。要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写字,在什么地方写字,都要保持这种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1.身体坐正,两脚平方于地,与肩同宽。2.两臂平放桌上,写字本平放在胸正方前。3.右手握笔,大拇指与食指分别从左右两边夹住笔杆,握点离笔尖3-4厘米(一寸),中指甲根侧托住笔杆,食指、无名指、小指稍稍自然内弯。食指第三关节不能向笔杆旁边。4.掌心空,能放下一个乒乓球。5.笔杆斜靠在食指根部关节处,不能放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00左右的角度。6.眼睛与写字本距离为30-35厘米(一尺)。7.胸部与桌沿距离为6-8厘米(2寸或一拳)。8.左手放在左前侧,按住写字本,不能放在胸前本子上来写过字的地方。

随着课本中字的出现,首先学习基本笔画,学习笔顺规则,学习写字的方法,了解写字的要求。

写字的要求是:⒈书写规范,笔画正确;⒉字体端正,大小适中;⒊结构匀称,字迹清楚;⒋字形美观,本簿整洁。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示范。有的教师自己对写的姿势、要求就不够明确,要求学生只是“头抬起来,坐正了”之类的话,没有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正确的姿势入手,给予规范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以致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平时在黑板上写字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字的好坏。教师的板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规范、正确、端正。为了给学生做榜样,每课板书宁精勿滥。作业批改也要为学生做出榜样,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批语要工整、规范。

美好的人生篇8

生活,是美好的。因为在生活中有友情,亲情陪伴着你,予你温暖与鼓励。但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友情与亲情,生活会成为一团乱麻,便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假如你一个人在家,你或许会感到孤独,但你要是跟同学打一个电话,或出去走走,邀请同学到家来,孤独感就会瞬间消失。要是你的父母都要去出差,即使他们已经给您留下了足够的现金,但是你未必不会感到无助,如果你向他们写一封信或打一通电话,你就会感到无比温暖。可见,在生活中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闻名世界的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成为总统前曾为南非人民的解放坐了27年牢。起初,他拒绝穿上象征屈辱的短裤囚服,而穿上非洲人的长裤。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狱警把曼德拉关进了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牢房。开始,他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往后的日子里,孤独与寂寞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关押我的囚室没有自然光,一只灯泡在头顶上一天24小时地亮着。我没有手表,常常把傍晚当成了夜半三更。我没有书看,没有书写用品,也没有人跟我说话。我的心开始与外界隔绝,但很想感受一下外面的事物,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我觉得,宁愿挨一顿打也不愿意被单独关押了。被单独关押了一段时间之后,哪怕是与囚室内的虫子在一起也感到高兴。”几周后,他决定屈服,穿上了

短裤。可见,生活中的孤独是多么可怕。

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身体素质严重下降。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只说了一句话:“这场试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句话描写的多么贴切!友情会使你感到充实与温馨,亲情会是你感到幸福与美满。

人生的美好就像风中的花粉,在相互传播着的同时,带给了别人一缕愉悦,你自己也暗香盈袖。尘世中的我们不要埋怨生活的孤寂,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应当珍惜生活的快乐。

上一篇:铁血少年范文 下一篇:含春的成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