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少年范文

时间:2023-11-18 04:31:46

铁血少年

铁血少年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贫血;缺铁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85-03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在中国,铁缺乏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其成年后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国内外研究表明,相对贫乏的营养知识会影响良好膳食行为,从而引起青少年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1-2]。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已从以往的饥饿和疾病转向生活和行为因素[3]。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作为一种方便、经济的干预措施,营养教育正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专家广泛应用于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为了解营养教育干预对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探索一条适合新疆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中小学生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笔者于2006年至2007年对乌鲁木齐市2所小学和2所中学8个年级近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教育干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2个区各抽取经济、环境相同的中、小学,分别确定为对照组和营养教育组(简称教育组)各1所。为便于日后干预后的跟踪调查,除新入学的一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极、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以外,在每所学校其余每个年级随机抽取各1个班的学生,共9个年级,18个班,基线调查883名学生,由于高三分班转学等原因,流失研究对象28人,终线调查855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反复修改和预调查。基线调查和终线调查采用相同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膳食营养基本知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的膳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均为多选题。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再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考虑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对问卷的独立理解能力的限制,要求调查问卷在家长协助下完成;但膳食营养基本知识部分无法排除家长诱导因素,因此,营养知识以小学生家长来分析。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902份,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终线调查发放问卷868份,获得有效问卷8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1.2.2 血红蛋白测定 采用“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中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氰化高铁法。

1.2.3 营养教育的实施 教育组小学生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教育组中学生采用集中式讲座的形式,由营养专业人员为学生讲授缺铁性贫血防治的相关知识,并在学校展出缺铁性贫血防治知识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板,发放《缺铁性贫血防治知识》手册。对教育组全部对象实施1学年营养教育。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和血红蛋白检测。按年级的高低分4个年龄段分析,即小学低年级(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初中(初一、初二)和高中(高一、高二)。用教育组学生对营养教育的反映和教育前后2次问卷中各项内容、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自身比较,同时对教育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 统计分析 血红蛋白全部原始数据录入Excel 2003,由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见表1~3。

2.1.1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教育组除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以外,各学段学生对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等的认知有明显的改善,听说过膳食指南和了解其内容的人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或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2 饮食行为 营养教育后,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健康饮食行为,除小学低年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年龄段学生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值均

2.1.3 营养态度 教育组各学段学生对于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希望从健康教育课获得营养知识的态度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血红蛋白与贫血患病率比较

2.2.1 血红蛋白 教育组和对照组各学段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 贫血患病率 在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各学段男女生贫血患病率较营养教育前均有显著下降(P值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营养教育后,儿童少年营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各学段学生对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等的认知有明显的改善,听说过膳食指南和了解其内容的人数明显增多。说明对少年儿童采取针对性强、乐于接受、通俗易懂和形式多样的营养知识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和希望从健康教育课获得营养知识的态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可见营养知识的提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乐于从学校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为在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饮食行为方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通过营养教育,中小学生在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较高年龄段学生的改变更加明显;不喜欢食用蔬菜水果、喜欢饮用含糖和碳酸饮料等不良饮食行为均有下降。

值的注意的是,虽然营养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营养知识、相关态度和饮食行为的改善以及对血红蛋白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贫血患病率的降低效果尚欠理想,可能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从知识到行为结果的顺利转化。饮水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而饮茶、咖啡、碳酸饮料则阻碍铁的吸收[4]。调查结果显示,与正餐同时饮茶的不良饮食行为,无论教育组还是对照组,各学段学生均呈现出终线调查均高于基线调查的现象。

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市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小学生在营养教育干预后贫血患病率也在20%以上,而未进行营养教育的小学男女生和高中女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达到了34.1%,38.5%和25.0%。

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其成年后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同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会产生影响[5],因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6]。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应把营养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采用多种途径(如电视、报纸、社区宣传、讲座等)进行营养宣教,改善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WEHLING WAK,McCARTHY AMA.Health lifestyle program:Promoting children health in schools.J Sch Nurs,2002,18(6):322-328.

[2] 马冠生,孙静.北京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1(5):343-244

[3]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5.

[4] WERNER L,KORC M,BRANON PM.Efeect of dietary mangese deficiency and dietary composition on rat pancreatic enzmye contect.J Nutr,1987,117:2 079-2 085.

[5] RAMPERSAUD GC,PEREIRA MA,GIRARD BL,et al.Breakfast habits,nutritianal status,body weight,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 Diet Assoc,2005,105(5):743-761

[6] MARIA CM,HADLER YJ,SIGULEM DM.Anemia in infancy:Etiology and Prevence.J de Pediatr,2002,78(4):321-326.

铁血少年篇2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缺铁性贫血。

1.2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一般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慢性肠炎、尤其是十二指肠和小肠炎症使肠蠕动加快引起铁吸收障碍。另外长期饮用或吃茶叶可导致鞣酸影响铁的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

1.3失血。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2临床症状

2.1贫血的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显;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2组织缺铁的表现:厌食,烦躁不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差、智商低、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易怒或淡漠、甚至出现异嗜癖(喜欢吃泥土、墙壁灰等)和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

2.3婴幼儿可有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孕妇晚期贫血严重的会因血红蛋白携带氧气不足而致胎儿缺氧,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甚至死胎。因此,孕妇贫血并不是小问题,千万不可忽视。

3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缺铁性贫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儿。钩虫病流行地区特别多见,程度也较重。其诊断标准为: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 pg。②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③血清(浆)铁小于10umol/L。④总铁结合力大于62.7u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有参考意义,小于10%有确切意义。⑤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0-十),铁粒幼红细胞小于15%。⑥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500ug/L。⑦血清铁蛋白小于16ug/L。⑧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符合上述①和②一⑧中至少两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4缺铁性贫血的家庭预防

缺铁性贫血又称营养性不良性贫血,患者如有明显的贫血症状,血象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明显偏低,则要高度怀疑该病,详细询问病史中是否有偏食或挑食及异食癖。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钩虫病;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详细询问病史对找出病因很重要,也对该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去除病因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否则该病将迁延不愈。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病因主要有: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②饮食中缺铁。婴儿3~4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铁已用尽,而以乳类为主的饮食中含铁量极少,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妊娠妇女对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胎儿生长发育需要铁约350毫克,母体血容量的增加需要铁约650毫克,扣除妊娠全过程无月经来潮的失血,约积存铁200毫克,故孕期需要铁800毫克。每天饮食中含铁10~15毫克,其吸收利用率仅为10%,为1~1.5毫克,而此时孕妇每天至少需要4毫克铁。到妊娠后半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40%,仍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孕期若不补充足够的铁,孕妇极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口服铁剂对胃肠刺激比较大,所以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者饭后服用。

对于铁的过多丢失,吸收不良的患者如肛裂、肠息肉、钩虫病等引起的少量、慢性失血,十二指肠和小肠炎症患者,治疗原发病对于该病的治疗也很重要,消化道肿瘤引起的贫血属恶性疾病不能治愈,铁剂治疗治疗无效,输血可改善其贫血症状。对于长期饮茶,吃茶叶的患者可嘱其戒茶,另外给予铁剂治疗则能治愈该病。

5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

5.1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婴幼儿、儿童、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孕妇、产妇饮食中应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多进食动物肝、瘦猪肉、大豆及大豆制品,苹果、大枣、荔枝、香蕉、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慢性消化道疾患的应尽早进行正规诊治;异食癖的要改变恶习,喝浓茶、吃茶的要注意戒茶;有妇科子宫肌瘤的尽早行手术治疗去除病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补充铁剂;当血红蛋白在100~110g/l之间可以通过饮食治疗,动物肝每100克中含铁25毫克,吸收率可达到22%左右;红色的肉类,如瘦猪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铁量分别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达到22%;动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铁3~4毫克,吸收率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铁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铁11毫克,吸收率达到7%,平时也应经常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蛋黄中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仅3%,所以平时多吃蛋黄,不是预防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食品。

5.2当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时则需要用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一般有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服药时忌茶,以免铁被鞣酸沉淀而不能被吸收;铁剂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而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疗,贫血不能纠正。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每隔3天或一个星期服2天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具有与每天服铁剂同样的疗效。经临床应用后的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的效果,并且副反应少,能坚持治疗,使血红蛋白升至100g/l以上。服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但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经治疗约4~6周后,血红蛋白达到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用4~6周,使铁在体内储存一部分,以防止因感染或胃肠道疾病而影响铁的吸收,引发再度贫血。

铁血少年篇3

【关键词】 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预防;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威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现对门诊收治自2006~2010 年缺铁性贫血患儿180 例进行综合分析,为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0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中,男85 例,女95 例。年龄最小者4 个月,最大者12 岁,6 个月以下者11 例,6 个月~3 岁136 例,3~12 岁33 例。足月单胎112 例,早产或双胞胎68 例。农村患儿126 例,城镇患儿54 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皮肤黏膜苍白,易疲乏,不爱活动,少数有异食癖,食欲减退,有吐泻,口腔炎,舌炎等。智力多数正常。实验室血常规检查:180 例中Hb

1.2 病因

180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中未及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合理者118 例,早产或双胞胎等先天不足者68 例,患儿生长发育较快者24 例,慢性腹泻者38 例,因鼻衄,肠寄生虫病致慢性失血者19例,有的患儿存在1 项以上病因。

1.3 并发症

180 例中有并发症者121 例,其中以营养不良最多,共86 例,并发感染者31 例,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口腔炎,消化道感染,佝偻病9 例。有的患儿有一项以上的并发症。

2 结果

180 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中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6 个月~3 岁为136 例(75.55%)。病因以患儿未及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当最多为118 例(60.5%)。农村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发病率,农村患儿发病率126 例(70%),城市患儿发病率54 例(30%)。并发症以营养不良最多为86例,(47.77%),并发感染者31 例,(17.22%)。 转贴于

3 讨论

3.1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育儿广泛推广,各种营养缺乏症都已明显减少,但缺铁性贫血仍是常见的威胁小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据4 年临床资料分析,病例数年度比无明显下降,发病年龄6 个月以内小儿发病率低,6 个月~3 岁发病率高,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大量营养,而单纯乳类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需求,而此时又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引起。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等原因有关。

3.2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低出生体重儿,如早产儿,双胎儿,出生时体内铁的含量低,婴儿生长速度快,而乳类食品中含铁量极低,6 个月后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较大儿童因饮食习惯不良,拒食,偏食或营养供应较差而致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管静脉曲张,鼻衄等,也是患儿贫血原因之一。

3.3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量不够,但吸收好,如不能母乳喂养,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从4~6 个月开始,应加用强化铁饮食,在奶方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对于儿童最好在面粉中加入铁,同时应尽量增加动物饮食。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疗。

3.4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铁血少年篇4

【关键词】 铁蛋白;铁;贫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体检中心,既往体健,经体检报告证明各项检查均正常。其中男34例,女66例;年龄20岁~78岁,平均49岁。排除影响铁代谢的其他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服用金属制剂、磷酸盐等患者,孕妇以及患有肝、肾、脑疾病,急慢性感染,非感染性炎症,恶性肿瘤,出血等患者。

1.2 方 法

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试剂对100例研究对象体检留存的血清标本进行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的测定。检测过程中我们注意用同一台仪器、同一批试剂、同一个实验员,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减少误差。

2 结 果

2.1 100例研究对象血清铁、铁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见表1。

2.2 100例研究对象储铁缺乏与铁缺乏结果分析

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100例研究对象中有18.2%的人存在贮铁缺乏,主要见于育龄期女性;有9.1%的人存在铁缺乏,主要见于更年期女性。

3 讨 论

铁的功能主要为参与合成血红蛋白,少数用来合成肌红蛋白。此外,铁还参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合成,许多酶的合成也需要铁。进入血浆的铁被运铁蛋白带到骨髓及其他组织中,过多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中,在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储存铁很少动用。血清铁蛋白是反映储存铁含量很敏感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清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铁量有密切关系。

体内铁缺乏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是体内储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缺铁,最后才发生缺铁性贫血。体内储铁缺乏的诊断指标为:①血清铁蛋白<14 n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缺铁的诊断指标为:①血清铁蛋白<12 ng/L,血清铁<8.95 μmol/L;②血清铁饱和度<15%。

铁血少年篇5

[关键词] 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特点;预防;膳食调理原则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16-02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对因治疗。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1]。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营养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受到社会及其家庭的高度重视,了解发病特点,预防及膳食原则是小儿营养性贫血的保障,现就此做以下的讨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4月间的164例营养性贫血患儿,其中男79类,女85例,年龄2个月-12岁。

1.2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测定,164例患儿的检测结果见表1。

1.3 实验室判断标准 血红蛋白3月内

1.4 方法 随机将182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除经过药物治疗外还加以预防、膳食调理等,对照组只依靠药物治疗,随访三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

2 结 果

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3.1 贫血的分类 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性贫血的分类,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

3.2 贫血的病因 先天储铁不足,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铁摄入量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铁;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每失血1ml即损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便会引致缺铁。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3.3 营养性贫血诊断要点 有营养不良、佝偻病及急、慢性感染等病史;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头发细黄而稀疏,常伴厌食,乏力,精神不振,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等症状;血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3月内

3.4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预防 在儿童保健工作中,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预防措施包括:①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②做好喂养指导,无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③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④对早产儿,尤其是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3.5 小儿营养性贫血的膳食原则 对营养不良、偏食的婴幼儿推荐服用《儿童营养包》等辅食,设法提高婴幼儿食欲,辅食可优先选用,忌单一辅食。宜用铁锅炒菜可吸收无机铁,少用铝锅,以防铝中毒引起的非缺铁性小细胞贫血,采取综合治疗顺利进行[4]。对于偏食和未能及时添加辅食的很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研究证实,缺铁性贫血容易合并锌的缺乏,锌对于维持食欲是非常必要的,缺锌使味觉减退,味蕾功能下降。因此,必要时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补充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5]。

在本组的讨论数据显示,随访15天、随访1月、随访2月、随访3月时实验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9%、91.4%、96.3%、98.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1.2%、58.5%、65.8%、74.4%,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67-469.

[2] Florence Aslinia,MD;Joseph J.Mazza,MD,MACP;and Steven H.Yale,MD,FACP,Megaloblastic Anemia and Other Causes of Macrocytosis,2006(3):236-241.

[3] JOYCE KAFERLE,MD,and CHERYL E.STRZODA,MD,Evaluation of Macrocytosis.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9(3):203-208.

[4] 王金萍,董宪杰,马丽华,等.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0.

铁血少年篇6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发生障碍所致的贫血。它是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民族中,发生于各年龄组。

当人们出现面色苍白、无力、头昏、心悸等症状而怀疑患有贫血时,首先应做一个外周血血常规检查,成人正常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如果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孕妇低于100克/升时,就可诊断为贫血。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了进一步明确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可以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存在时,血清铁小于10.7微摩尔/升,总铁结合力大于64.4微摩尔/升,血清铁蛋白也小于12微克/升。骨髓穿刺涂片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直接和可靠的方法之一。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第一是必须尽可能查明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纠正原发疾病。对于生长迅速的婴儿要及时添加蛋黄、肝、肉类等食物。对于青少年和月经过多、妊娠、哺乳的妇女需增加含铁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失血如溃疡病、癌症、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等。

第二,补充治疗用的铁剂。铁剂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是非常有效的,大多数为口服铁剂治疗。口服铁剂以硫酸亚铁为药源最丰富,价格最便宜。铁剂在二价状态下吸收最好,三价铁必须在胃内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二价铁,在胃内与“胃铁结合因子”形成“Fe+2-胃铁结合因子复合物”,然后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被吸收。硫酸亚铁是标准的口服制剂,每日约含元素铁200毫克的剂量可产生良好的反应。即每次0.3克,一日3次,已足够有余。但硫酸亚铁引起的消化道反应较多,病人常难以坚持治疗。

目前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的常用口服铁剂有以下几种:

琥珀酸亚铁(速力菲),每次0.2克,口服,一日3次。

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每次0.15克,口服,一日1~2次。

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每次0.15克,口服,一日1次。

铁剂治疗有效的病人,在用药5~10日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用药两星期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随着血红蛋白增高症状改善,病人的食欲增加,体力增强,面色好转,头昏、心悸、气促等症状逐渐消失,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需两个月左右。

即使血红蛋白已完全正常,体内储存铁依然缺乏,铁蛋白可能仍处于正常低值,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小剂量铁剂治疗仍需继续3~6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铁储存量。肌肉注射铁剂不如口服铁盐方便,而且药物反应多,所以凡能口服铁剂的病人,不应采用肌肉注射。目前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和山梨醇枸橼酸铁。中药如补铁丸、血宝,均含有硫酸亚铁,对治疗缺铁性贫血也有效。

缺铁性贫血病人口服铁剂时不宜喝茶、牛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容易与二价铁结合,形成不溶解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使贫血加重。有些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常因身体不好,用喝牛奶来增加营养,结果贫血反而不易纠正。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含铁量很低。牛奶中磷、钙含量较高,体内的铁能与牛奶中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的含铁化合物而影响铁的吸收,使体内的铁降低。

铁血少年篇7

对茶啡的质疑

对于白领来说,早上随手来一杯茶或咖啡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日积月累,大量的茶啡会给身体带来“贫血”的问题。有很多人去捐血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血色素不足”而被迫放弃,当中不乏一些年轻力壮的男女。引起血色素不足的原因,除了由于不吃红肉外,也与爱喝咖啡奶茶影响铁质吸收有关。对于这个问题,以下我们进行详尽解读。

茶啡阻碍身体吸收铁质

中国人爱茗茶,闲时吃点心都爱边吃边清肠胃,但此举大大减少膳食铁质摄取量。因为含丰富单宁酸、植酸和草酸的食物,如浓茶及咖啡等,会阻碍身体吸收铁质。因为上述的三种酸都会同铁质结合,难以吸收,只会一同排出体外,结果等于白吃。相反,维他命C却可以作为辅助吸铁质的催化剂,如素食者建议一日两个含丰富维他命C的水果如橙或奇异果,弥补所缺的动物性铁质。

缺铁导致贫血

引起贫血的原因,铁质不足是主因之一。其实血红素就是反映红血球的含量,必须通过铁质来制造。如果铁质的消耗量大于吸收量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血色素低。常见流失情况,例如女士经期,或因意外手术大量出血。而成长中的小朋友及青少年,虽然未必有血液流失,但由于他们身体急速成长,身体对血液及铁质的需求亦会大大增加。至于会有摄取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肠胃不适、节食或素食者等,便有可能摄取不到足够的铁质。

常人血红素指数的正常值在十二至十五度之间,七度或以下评为不足。由于自身也不够用,更别说捐血。红血球将氧气带到不同细胞,如血色不足,就很容易会犯困或发晕,同时免疫力亦下降。而为保证收集所得血液的血红素水平达到一定指标,加上考虑捐者的健康情况,所以血色素低者并不适宜捐血。

贫血引发的系列问题

常见的有“缺铁性贫血”,由于不够血用,所以经常易晕、脸色苍白、容易疲倦、免疫力下降及晕眩等症状。由于血红素负责携带血液中超过九成氧气,所以也会造成体内氧气不足,引致心跳加速、心脏加快泵血;脑部也会因供氧不足而令专注力下降,严重会影响脑部功能。

补铁进食法

对于补充任何营养时,我们都讲究最好从天然食物摄取,并且“物极必反”的原理。有的食物可以直接给身体补给铁,而有的是可以加强辅助铁的吸收。因此,如果你的身体严重缺铁的话,最好咨询相关营养师,才能正确为身体加油。

促进补铁的食物

补铁不够的人,有机会同时出现蛋白质不足的情况,因他们摄取肉类或豆类不足。常人男性每天铁质的摄取量应不少于十一点四毫克,成年女性不少于二十四点五毫克。膳食铁质主要可分为动物性及非动物性。前者如红肉及动物内脏,其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高血脂人士应减少进食;而后者主要来自深绿色蔬菜、干果及豆类等。很多人都会戒牛肉这很“毒”的红肉,但其实它是很丰富的铁质来源,成人每日摄取五至六两牛肉,也不为过;而菠菜更是优选补铁食物,但因植物性铁质依附于纤维,使其被吸收率不高,其补铁效果远不如进食红肉有效,营养师建议素食者必须保证充足的维他命C,即每日两份水果以加强非动物性的铁质吸收。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黑豆、莲藕粉等。

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类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是高温烹调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所以营养师建议应当避免把食物煮的过烂。

慎用补铁保健品

营养师一般会要求患者先改善饮食,通过食物去摄取更多铁质,而且不鼓励一般人自行长期服用俗称“铁丸”的补充剂,因为很难自行评估需要服用多少,易出现份量过多的问题,所以不建议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自行服用补铁充剂,事前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意见。

摄取过多铁质的危害

铁血少年篇8

【关键词】老年患者;贫血;原因;治疗方法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人体中血液的含量大约占人体体重的6%~7.5%。贫血是指因为一些因素,导致血液中的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和其所含的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或者是丢失过多。贫血的主要症状是头昏眼花,头晕目眩,耳鸣,心慌,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据资料统计,老年人贫血患病率是50-55%。为什么老年人的贫血比重会如此之高,对于老年人的特殊体质应该采取如何的治疗方法,下面就对上述两点进行综合性阐述。

1老年贫血的原因分析

(1)铁吸收利用率降低:日常食物中所含有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两种形式,而血红素铁可通过肠道被肠黏膜上皮细胞直接吸收,其吸收率高达20%以上,而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须与结合的有机物分离,转化成亚铁后才能被吸收,很大程度上受到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吸收率常仅为1-5%。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差;老年人肠胃运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便秘,加之老年人患其他疾病多,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对铁的吸收引发缺铁性贫血。(2)造血功能低下:人体的红细胞具有造血功能。很多因素会导致红细胞消耗增加或生成减少:老年人身体的器官功能日渐衰退,骨髓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造血红骨髓减少;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系干细胞的分化成熟;红细胞内各种酶氧化活性与代谢功能降低,促成红细胞脆性增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3)免疫功能降低:老年人免疫功能普遍降低,可引起细胞性免疫异常,机体的正常组织被自身的免疫活性细胞和自身抗体所破坏,产生自身免疫性贫血;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肿瘤,因而产生继发性贫血。(4)蛋白质摄入不足: 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红素和珠蛋白,仅有铁而没有足够的氨基酸,仍然不能合成血红蛋白。老年人往往限制饮食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不高,亦会引起贫血。

(5)各种疾病影响: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疾病因免疫的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的紊乱而导致贫血;肿瘤患者到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2年贫血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贫血常常是缓慢发病,开始时症状轻微,常易与一些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的症状相混淆。加之年龄大,对某些症状有一定的耐受性,反应不甚敏感,往往被患者本人或周围人忽视,引起漏诊误诊。再者,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肝、肾慢性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肿瘤等。在此基础上发生贫血,病情较复杂,应该仔细地检查分析贫血产生的直接间接原因,同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治疗效果。

2.1药物治疗主要对象是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物,可选用硫酸亚铁作为治疗药物时,常用剂量为每次0.15~0.3克,每日1次,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为增加铁剂的吸收可同时口服维生素或口服1%稀盐酸。同时,补铁时不宜饮茶、咖啡、牛奶,不服用抗酸类药物,如强力霉素、氢氧化铝等,以避免铁的沉淀和影响铁的吸收。应用铁剂后,在血红蛋白上升到正常后,不能停药,应继续用药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应复查血清铁蛋白,使血清铁蛋白达100μg/L以上。

2.2饮食疗法平时应注意膳食的均衡,食物中应有充足的新鲜蔬菜、肉类及蛋类制品。菠菜、芥兰菜、黑木耳、桂圆、红枣、海带、猪肝富含铁质食物,经常调配食用,对预防营养不良性贫血有较好作用,同时对已查明正在治疗原发病的贫血老人有辅助配合治疗的效果。

2.3其他疾患的预防对老年人来讲,许多急性、慢性疾病,特别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继发性贫血,如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结核、胆囊炎、肾盂肾炎、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糖尿病及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因此,积极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一旦患有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不让疾病长期不愈,就可减少继发性贫血的发生率。

3小结

老年人贫血有单一病因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关联间接导致贫血。针对特殊的老年患者,首先要查清贫血的根本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以及预防。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还是及早发现尽快治疗是关键。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贫血而诱发其他疾患,也可降低其他疾患加重贫血的症状。

参考文献

[1] 常乃柏. 老年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 2006,(04) .

[2] 郑敏翠,石淑华. 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04) .

[3] 窦立萍,于力,楼方定. 老年性贫血病因学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03,(32) .

[4] 李晓云,周志健,卢远清,王孟学, 姚红玲, 王美霞.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附30例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2)

[5] 杨岩, 高秀茹, 周红, 王娟, 徐乃复, 赵春霞. 老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80例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8, (05)

上一篇:体会心得范文 下一篇:美好的人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