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范文

时间:2023-12-10 05:27:46

书斋篇1

聊斋是小说作家蒲松龄的经典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斋读后感200字,希望你会喜欢!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轻轻合上《聊斋志异》的最后一页,望着手中的书,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特色,其中“聊斋”是他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连起来解释,顾名思义,在聊斋这个书屋记述的奇异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书中有六个最典型,最经典的故事《小倩》、《陆判》、《画皮》、《小翠》、《阿宝》、《小谢与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与风格。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聊斋》中描写下层民众生活打下了基础。家族的没落激励着蒲松龄更加勤奋的学习,家中丰厚的藏书也为他汲取知识提供了帮助。像那个时期众多知识分子一样,蒲松龄也期盼着金榜题名时。但屡次科举的失败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在一次次名落孙山后,他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腐败,懂得了“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举失利后,蒲松龄几经转折,为谋生四处奔波。他曾钟情于科举又深受科举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让他更能体会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聊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聊斋》可以说是蒲松龄的精神寄托,它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值得人称赞的就是它对男女情爱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见钟情而后与子偕老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聊斋读书笔记200字自古已有许多文人墨客钟情于‘志怪’类文学并留下脍炙人口的鸿篇,但真正将这类文学推向顶峰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空前绝后”之美誉。他将古代小说中的‘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于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优雅的文言风格。

聊斋中将世界分为仙界,冥界,妖界。

传说中的仙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是不老不死的乐园。那里有奇树珍果,香花瑶草,美人仙乐,玉液琼浆,有永远的享乐和永恒的生命。

书斋篇2

而这种敏感却在读书人那里悄然丢失了。何以至此盖因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过于眷恋一种思想,导致思维方式的固化。把书籍伦理当成了现实的生活伦理。厮熟的书斋环境,培植了阅读者的生活惯性和生命惰性。

读书的功利性追求,使读书人根本地忽视了阅读过程中应享有的乐趣。

于是,在这暗淡的读书生活面前,根本的选择,就是抛掉书本,到远离书斋的旷野,去倾听风声。纪德在《地粮》一书中说:“抛掉我的书吧,不要在这书中寻求满足;也不要以为别人能帮你找到――这种念头正是你的奇耻大辱:假如我为你找到食品,你会反而不饿了;假如我为你铺好床铺,你会反而不困了……抛掉我这本书吧,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去寻找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吧,别人能做得跟你同样好的事情,你就不必去做;别人能写得跟你同样好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写。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啊。要急切而又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这里的含义是深刻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对一种思想的眷恋,就意味着对其他的一切的放弃。而这其他一切却是大量的,往往比所眷恋的更有价值、更可取。因此,智性的读书人,应该像智慧的爱者不贪恋对美色的占有一样,对思想也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占有。同时,对已有思想的迷执,正是独立思考能力丧失的前提,也正是独创价值消亡的深层根源。如果这还不能让读书人醒悟,那么,反对思想多元、主张文化霸权的人,往往是读书人这一事实,也应让偏执的阅读者警醒了。

不用讳言,读书人是对书籍伦理有过分嗜好的人。所谓书籍伦理,就是书本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所以,读书人与市井人的分野,就在于读书人对事物的判断,有形而上的既定判断;而在市井人那里,除了生存的智慧,不再有别的智慧。因此,在突发的生活事件面前,普通人往往有比读书人更灵活的“变通”能力,他们生活得更灵动、更有生气,也更有力量。

有人问纪德:“伦理能增加你的乐趣吗?”

“不能,”纪德回答说:“只会证明我的乐趣是正当的。”

那么,书籍伦理的直接作用,就是使人长期处在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考虑之中,犹豫踯躅,弄得筋疲力尽,最后确信,只有干脆一动不动,才不会犯错误。

在生存原则是首要的原则、甚至是唯一的原则的现实面前,在不容分说的生活洪流面前,书籍伦理显得多么苍白,书生的面孔显得多么柔弱。他们是孱头,而不是强者,他们是最先倒下的人。书本把他们害了!再说读书人拥以自负的书斋。书斋就像专门培养庸人的太过于幸福的家庭――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怕人分享幸福的占有,自以为是的自我感觉。发黄的册页遮挡了读书人的目光,使他忘记了门外的原野也正为他敞开着更为博大的胸怀;被书香麻痹了的心灵,使他无力做一番字纸外的畅想和憧憬。正像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幽禁于妻子、孩子之中一样,读书人生命最美好的部分被幽禁于书本。也正像家庭把伟岸的丈夫奴役为庸夫,书本也把智者奴役成腐儒。腐儒是什么,是与自然、社会和生气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是离开书本就不能发出生命之音的人。

纪德说:“我憎恶家园、家庭,我憎恶人寻求安歇的所有地方,也憎恶持久的感情、爱的忠贞以及对各种观念的迷恋和一切损害我主持正义的东西。”

所以,读书人有理由憎恶书斋,幽闭了生命的处所,疏离了社稷民生的所在,非但倾听不到生命因受到生活的冲击而发出的人性的呐喊,更不会听到正义的颂词。

走出书斋吧。

美的东西一旦超过了我们的渴求,就弱化了在我们心中的价值;过于魇饱的阅读,会淡化读书的生命乐趣。我们应该时常到市井上走走,不仅是因为,生活的给予与教化大于书本,也因为对书本的暂时疏离,会找回久已不尝的对阅读的“饥饿感”――因为饥饿,才有渴望,才有被满足之后的酣畅醉意。

倘若你悄悄离开,

我的爱就会像

你我之间的空气一样膨胀。

倘若你远远地离开,

我会同山、同水、

同隔开我们的城市一起

把你爱恋。

倘若你远远地、远远地离开,

一直走到地平线的尽头,

那么,你的侧影会印上太阳、

月亮和蓝蓝的半爿天穹。

――马林・索雷斯库(罗马尼亚)《远景》

书斋篇3

《聊斋志异》不仅故事新奇,也给人深思。每一个故事都像是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诉我们要多做好事,行善积德,不要横行霸道,言而无信;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聊斋读书笔记1000字《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载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讲述了狐女的爱情故事,有的讲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术,有的则记录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还有的则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奇闻轶事。然而,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则是《促织》。《促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主人公成名是个老实迂讷的秀才。他多次考试不中,于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选上去做了里正,专门负责搜罗良种的蟋蟀。然而华阴县本来就不是盛产蟋蟀的地方,往往是为了一只蟋蟀动辄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老实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计去寻找蟋蟀,结果经常逾期无法完成任务,屡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个驼背巫婆的指导下抓到了一只强健俊美的蟋蟀,却又被好奇贪玩的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后经抢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该绝,居然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又暗中照顾成名,使他当上了举人。

读完这个故事,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只蟋蟀如何使人倾家荡产,还要落得个被打到“双股溃烂,血流不止”的地步。我们也不明白,一只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让一个天真的孩童就畏惧到以死谢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个人考取功名,标志着古代文人前途和命运的科举考试居然像儿戏一般,可以被随意的践踏和赏赐。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那首“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吗。那么多的人被一点精神上的愉悦蒙住了双眼,他们又何尝不是其别人的水深火热于不顾呢?成名的儿子为了一只蟋蟀差点死于非命,而敬献蟋蟀有功的成名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当上举人,所谓的“以人为本”何在,所谓的“公平”何在!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这样的蟋蟀,它们变换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种方式蛊惑着我们,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人们一样,小则身心俱疲,大则倾家荡产。

我们看到,有人为了寻求刺激,误入歧途,冒险尝试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有人为了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人为了享受物质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如此种种,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蟋蟀呢?我们往往被种种浅薄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蒙住了自己的双眼,自己还浑然不知乐在其中,尔后有朝一日幡然悔悟,为时晚矣!对于中学生,尤其是我们国华的同学们更是如此,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社会将由我们新一代去构造。因此,我们的双眼必须时刻明亮,我们的头脑必须时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雾才无法阻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会变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有希望!“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请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会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聊斋读书笔记1000字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肯定会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电影——《画皮》,电影里那些恐怖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典小说,是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闪亮的心灵,比海还深比宇宙还深的心灵。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聊斋读书笔记1000字自古以来,妖鬼神狐就对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经常看到,有小儿在夜间,求爷爷奶奶讲故事。故事大都与神仙鬼怪有关,但仍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我便是这样,伴以爷爷奶奶一个又一个通俗易懂的神鬼故事中,我长大了,自然也明白了世上并未有鬼狐所在,但我对他们的痴迷却没有丝毫减退。就这样,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小手叩开扉页,我读了由蒲松龄集编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仅故事新奇,也给人深思。每一个故事都像是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诉我们要多做好事,行善积德,不要横行霸道,言而无信;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翩翩》中的一个情节:翩翩的好友花城来给二人贺喜,罗子浮本性难改,借捡筷子之机去捏花城的脚,突然感到身上一阵寒冷,原来翩翩给他的华服变回了芭蕉树叶。罗子浮知道错了,收回了手,树叶又变成了锦衣。多么戏剧性的一幕啊!产生邪念,衣服变树叶;收回邪念,树叶变衣服。这不正提醒了我们不要产生邪念吗?郭沫若先生曾给蒲松龄故居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高高远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与深邃的思想意蕴。“苦行僧”蒲松龄青年不得志,便以创作集编鬼怪故事为乐,这些故事里,讽刺了现代社会,也表达了他对那时不良现象的无奈。蒲松龄用他手中的笔警醒世人,告诉我们道理,令人受益无穷。

《聊斋志异》给了我深思,也在生活上给我莫大的帮助。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些志愿者站在寒风中,手中抱着一个红色的纸箱,张贴着“给白血病人献爱心”的纸条。妈妈看了看我的口袋,示意我把上衣中的钱捐出去。可我并没有行动,而是紧皱着眉头,想:这些钱可是我好不容易攒下来买文具的呀。如果就这样捐了,岂不是买不到心仪已久的钢笔了吗?不,不能捐!可是又有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响起: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多可怜啊!我心中好象有一架天平,左右摇摆不定。突然,我想起了《聊斋志异》中《种梨》的故事,乡下人不肯帮助别人,梨便没有了。道士吃到了梨,又种了梨树,将梨分给大家,得到大家的称赞。想到这儿,我便下了心,毅然向救助站走去,妈妈也对我抱以称赞的一笑。

蒲松龄神鬼妖狐话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媚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志异》最和谐的美。使《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为一体的小说宝典。

书斋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时值盛夏酷暑,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光临华宝斋书院的开业庆典,在此我谨代表华宝斋集团和华宝斋书院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 华宝斋从成立到今天已走过了20年风雨历程。20年来,华宝斋从小到大,已逐渐为国人所了解和认可。华宝斋能够有今天的规模和业绩,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在座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宝斋是已故全国政协委员、我的父亲蒋放年先生一手创办的。凭借着对中国传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华宝斋致力挖掘、恢复并发展传统造纸和印刷文化,致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除专业生产古籍印刷专用宣纸外,20年来,还运用传统雕版工艺和石印印刷技术,影印出版历史文献、金石拓片、名人手札、佛教经典、医学古籍、明清小说、历代版画等各类线装书3000多种1000多万册。目前已形成年生产古籍专用宣纸300多吨、年影印线装书100多万册的生产能力,华宝斋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从造纸、制版、印刷、装订到出版发行一条龙生产影印线装古籍,并兼营文化旅游的纯文化产业。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华宝斋尽了自己应尽的绵薄之力,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我们既感到受之有愧、诚惶诚恐,更感到任重道远、责无旁贷。华宝斋的全体同仁一定继承已故董事长、先父蒋放年先生的遗志,为保护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建设先进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竭尽全力、多作贡献。 在首都北京建立华宝斋书院,目的是使她成为一个有个性、有品位、并有较强辐射力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以书会友、以文会友、以茶会友,广交朋友,使更多的人认识华宝斋、了解华宝斋,是我父亲生前的夙愿,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全国政协领导和朋友们的鼎力支持下,今天华宝斋书院终于开业了,我们做子女的可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了。同时书院的开业也标志着华宝斋二次创业的开始。 这里,我代表华宝斋书院真诚欢迎各位领导、嘉宾抽空来书院坐坐,联络旧友,结识新朋,共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最后,再次万分感谢大家的光临,万分感谢各位对华宝斋的厚爱和帮助。祝各位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书斋篇5

对古人而言,在书斋中阅读的生活称得上是享受无比。现代生活的浮躁导致当下爱书之人已成稀缺,更不要提专门在自家居所中专门挪出一块地儿来开辟书斋设置。而在古代,上至帝王,中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普通百姓,无一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都讲究书房的高雅风致,力图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书斋蕴含的是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对生活的艺术点缀,特别是文人审美的一种精神寄托,使其发展到后来装载的不仅仅是根根湖毫,更是成为了一种知识和修养艺术的载体。唐代刘禹锡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文人寄情山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樵门”,而“景自天成”是最让人钦佩的。明末清初,家具用材极度考究,上佳者莫过于黄花梨木,不仅质地坚密,而且色泽如蜜,明丽可人。文人们在家具简单的线条和出众的纹理间找到了平衡,找到了脱俗的捷径。常言道:山川乃天地造化,那么黄花梨之美就是山川造化了。千家庭院,万种风情。文人的生活精致却又多愁善感,长夜难消,免不了挥毫泼墨,棋酒相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时,一室家具就成了文人的伴侣,爱之怨之,皆由景定。此外,书斋空间布置的最大特色,便在于那些精致考究、古朴典雅的文人器玩。清康熙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造型端庄优美,釉色犹如美女醉酒后的香腮,置于案上令人如痴如醉;明龙泉窑刻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盘口瓶,散发一种含蓄内敛、大器天成的自然之美……

书斋的设置具有“简”、“雅”、“新”的文人美学品味,符合一种寻求物外高隐、清心乐志的心态;反映出一种超出“俗泛”的生活理想。清世宗于工艺美术的审美标准以文雅为最高准则,以“细”、“薄”、“素”、“文雅”、“精细”、“秀气”、“肃静”为正面。北京匡时于2013春拍呈现的书斋专场将具有一定实用功能且时代气息、品质风格相近的单品放到一起,用一个完整空间的形式呈现。以明代最珍贵材料、最完美工艺、最精心设计下物化的最简单家具,与龙泉窑的梅子初青、康熙豇豆红的美人醉、寿山美石的熟栗黄相映成辉。龙泉窑的梅子青釉更成为中国青瓷史上一段空前绝后的回响,一直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赏识。

收藏的美学最高境界,在于变成生活的美学。古代文人于书房设置中的观念,也正体现了现代人生活中缺乏的那种清雅高洁的作风。回归传统,不仅是以物喻情,更是生活观念的一种返璞归真。

图说:

1.【明 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

此明黄花梨夹头榫平头案,案为圆材,素牙头,横枨两根,枨间不装绦环板,枨上、枨下也无牙头或者牙条,在基本形式中应该是最简单、最典型的式样。质朴简练,然而平淡耐看。

多少千古名篇都是伏案而生,自此流芳后世,画案是古代文人书房必备家具。君子求仕途,必勤于案牍。此件典型的明代苏作黄花梨画案,造型简洁、线条优美,如若出水芙蓉。而黄花梨禅凳可供书斋之中跏趺而坐,样式洗练而素净,无过多的雕饰,让人感觉到深远的禅意正在家具中流露出来。

2.【明 龙泉窑刻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盘口瓶】

“夜阑人静,暖茶一杯,独坐书斋,灯下观石,美石,可以明目,可以清心,赏石、玩石、品石,轻轻摩挲一块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寿山田黄。清张楫如为奚旭刻田黄薄意山水诗文随形方章 ,质地温润凝结,细腻通灵,色泽金黄,似琥珀一般澄净明艳,仔细端详又好象发出金灿灿的毫光。随原石的形状进行工笔山水构图,面面皆有景,布局深合画理,远山苍松云飞,意境恬淡幽雅。

3.【清?张楫如为奚旭刻田黄薄意山水诗文随形方章】

此印是张楫如为江阴旅沪巨商奚光旭所作,底刻印文:文彝轩藏,边款:岁次旃蒙单阏如月西桥琢。旃蒙单阏如月是岁星纪元法,意思为乙卯冬月(1915年)刻。虽楫如先生以刻竹闻名于世,然其治印亦不同凡响,结篆取法钟鼎大篆,疏密舒展、和谐畅达,刀落石开处尽显周秦玺印之古苍凝重,刀法、篆法皆有所本,巧中却能藏拙,拿捏十分得当,足显西桥篆刻之功力。

4.【清乾隆 白玉“子孙长宜”佩】

10×7.3×3.5CM

5.【清康熙 寿山石刻喜鹊登梅笔筒】

6.清 迦楠香十八子捻珠 30.5CM

7.清乾隆 青白玉雕螭龙纹炉瓶三式 尺寸不一

书斋篇6

原文:

《龙州书斋新霁客至》朝代:明    作者:胡直

芳洲绮树接江城,曲巷回轩雾细生。

弱柳窗中衔宿雨,游丝水面带新晴。

林花点草粗成字,山鸟呼朋自有名。

书斋篇7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

――顾炎武《海上》四首之二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黄晦闻(节)先生笔直地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解顾炎武的这首诗。当日坐在台下的学生张中行,几十年后回忆黄先生,“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会,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所以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感动。”

不仅仅是在“九・一八”之后,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形象,三百年来一直激励鞭策着饱经沉浮的中国知识分子。

不忘故国

江东顾氏本是望族,五代时自吴郡迁到徐州,南宋时又迁到海门,后又迁回吴下,隶籍昆山花浦村(今千灯镇一带)。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本名绛,字宁人。甲乙剧变(1644、1645年)后,顾绛因景仰南宋末年追随文天祥的王炎午先生,改名作炎武。以“武”代“午”,或许也体现了顾炎武不满足于坐而论道,提倡躬身实践的本意。

学者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则另有来历。

《松江宝云寺记》载:“顾亭林湖在华亭东南三十五里,湖南有顾亭林,顾公野王尝居此,因以为名。”由此可知,华亭一带原有亭林湖,又因南朝顾野王而闻名。所以,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顾亭林,是以地名代指的尊称,并非如顾炎武自号。“蒋山佣”一名,可以看作是顾炎武的自号。明亡以后,顾炎武曾六次往钟山拜谒明孝陵,钟山又称蒋山,所以顾炎武以“蒋山佣”为名,不忘故国。

关注时弊

顾炎武自幼勤奋,门生潘次耕追述说,“先生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但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后,却屡试不售。崇祯己卯(1648年),秋闱被摈,二十五岁的顾炎武断绝科举帖括之学,退而读书。顾炎武自述:“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奏章文册之类”,自此步入学术生涯,从己卯这年开始撰写《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分析上述两种著作的撰写,可以看出顾炎武的治学风格。撰述两书,历时数十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各地方志,阅读了一千余部。第二部分,则有待于日后漫长的流转、北游,与实际情况相互证,去伪存真。全祖望在《亭林先生神道表》中记载:“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发书而熟复之。”

朴学先锋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个跳出书斋治学问,躬身于田野的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进入这第二阶段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绝少。顾炎武治学领域广泛,二百多年后,梁任公指出,“若论方面之多,气象规模之大,则乾嘉诸老恐无人能出其右。要而论之,清代许多学术,都由亭林发其端,而后人衍其绪。”小学方面,三十八卷的《音韵五书》包括《古音表》、《易音》、《诗本音》、《唐韵正》和《音论》,分析上古、中古两代音韵。在音韵学领域,顾炎武筚路蓝缕,开创了日后乾嘉学者朴学之路。时至今日,治音韵的学者,还需要经顾炎武的门槛,进入音学殿堂。顾炎武对乾嘉学者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顾炎武所治经世致用的学问,电经过实践的检验。他每至一处,常常小试自己的心得,“垦田度地,累致千金,故随寓即饶足”。这是学以致用、经济独立的儒士。

书斋篇8

连城,杂志编辑,业余翻译,译作有《小津》、《乡关何处: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等,书评文章散见于《南方都市报》、《时代周报》、《都市画报》等。

读到《天南》杂志“亚细亚故乡”特别策划,尤其是《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所写的一群积极而艰难地参与中国乡村建设者如邱建生、何慧丽等人事迹的文章,方才明白其卷首语引用吴晟诗句“请离开书房/我带你去广袤的田野走走”的深意。

确实,五月碧云天,我们真该“走出书斋”,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就驾车带我们深入中国的腹地,去目睹书本上见不到的现实。本书1月出版,好评如潮。我买到的这一本,已经是第二次印刷。《寻路中国》是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是《甲骨文》和《江城》。具体到本书,作者既具备新闻记者天生的敏锐,又有社会学家的深刻洞察力,这使得书中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考察精确又犀利,既让我们叫绝,又让我们深思。《寻路中国》借助他驾车考察中国的三段旅程,来呈现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另外一本同样具有“疾虚妄”精神的书,是缪哲的《祸枣集》,薄薄一小册,作者的见识却超越大多数国内作家。对于文化圈的种种怪现状,例如中学课本去鲁迅上金庸,一些文化人的做张做致……他从这些怪事里看出世相的溃败,遂愤然以睿智、讽谕之笔痛快淋漓地针砭,体现了浊世之下一位耿介文人的清醒头脑。

本月值得推荐的另一本书是林怀民的《高处眼亮:林怀民舞蹈岁月告白》。最近,他刚率领云门舞集在内地几大城市巡演,这书出得正是时候。在一个没有现代舞根柢的地方创立现代舞团,而且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林怀民在书中坦诚剖白了他和云门30年来走过的艰苦历程,从中我们多少可了解到其长盛不衰的原因,正如书名所示,在一个字:高。起点高,立意高,抱负高,高屋建瓴,高处眼亮,不固步自封,将心门向世界敞开,自然造就无敌软实力,这就是林怀民和云门舞集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人物传记是5月书市的另一大热门,而且其中的一些分量不轻,除了江勇振的重磅之作《舍我其谁:胡适》以及《孔子随喜》,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也值得推荐。本书所走路线和陈丹青《笑谈大先生》一样,通过剥去人们施加于传主身上的被庸俗化的釉彩,而将传主还原为活生生的人。张宏杰把中兴名臣曾国藩从成功学、厚黑学、人际关系学、官场学的腐臭泥沼中拉了出来,还其真人清白,从细节入手,既写他的大,也写他的小,既写他的成就,也不掩饰他的缺点,使曾国藩不再是一个干巴巴的官场大佬,而是一个在乱世的风尘中挣扎、纠结和矛盾的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上一篇:难以忘怀范文 下一篇:孙权劝学原文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