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书斋(三题)

时间:2022-04-05 12:13:23

夜晚的书斋(三题)

纯粹

没有月亮,也没有星光,黑暗浓浓笼罩,我躺在床上,感觉就躺在世界的最深处。活着的时候,肉体和灵魂须臾不能分离,但此刻,我知道它们各行其是。我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苍穹覆盖在上,海水环绕四周,身旁的一切都在向我汇聚,这便是幻想的最大的好处。黑暗,纯粹的黑暗,在身体之外层层叠叠,我在黑暗的怀抱里睁着双眼,心底却一片明亮。多少年了,我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因为,哪怕是一丝烛光,哪怕是一点萤火虫的闪亮,都会失去这纯粹。另一个我,迈着小心翼翼的脚步,走在乡间的路上。可是黑暗并不纯粹,那残旧的老屋蹲伏着,显得更凝重些;小河的上空,因为没有东西遮盖,便比较开阔了。站立的大榕树,在它的背影烘托下,黑暗却有了层次感。我把身影融入这沉重的的夜色中,从远处看来,彼时的我,应该比旁边的黑色更多了一些厚重。要有微光,轻微地映衬出暗的厚实。

从窗口望出去,有一道光撕裂了暗夜的幕布,是夜行人的手电筒发出的光。又有一道光加入,是搅乱夜的宁静的车灯。相继地,有路灯的光,有接踵而来的各式各样的光……而我已经历多少岁月,在看着窗口明明灭灭中,幻想着纯粹的夜。我开始嘲弄自己的无知和幼稚,都多少年了,难道知识的积累和人世的沧桑,都没有让我能多长点见识?事物的存在,只有比较,才有差别。年前的一个夜里,当我坐在老家的窗口,稀稀的星光照着,由我及远,亮光渐远渐薄,视野所及渐渐朦胧,直至黑暗浓重得化不开了。光与暗均匀地融合,搭配着微不可察的比例,在夜里漫漶,在轻轻流淌。然后,一束摇曳的光柱突然从远方闪过,平衡被打破。我无可奈何地躺下了。

行人脚步在夜里踩过,声音闯入我的心里。乡村的夜,因为足音,显得旷远而幽静。我支楞起双耳,捕捉夜晚向我传递的消息。就是这样,足音自远渐近,又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了夜的深处。在童年的村庄里,无数个夜里,我听着屋外的动静,风有时轻柔得不可捉摸,有时轻狂地掠过,肆虐烦躁。我以为可以听到流水声,或者植株拔节的响动,却不经意地收获了几声蟋蟀的叫唤,在我失意时,船浆拨动流水,哗哗的声响抚慰了我的焦燥。每个夜里,枯涩的门轴磨动,单调的几声狗吠,一串蓦然叫响的谩骂声,被什么东西惊动的鸡叫,哦,还有时断时续的脚步声,奶奶悠长而压抑的叹息,此起彼伏一阵,渐次消失,声音与声音交融的时间,有时长,有时短。村庄跟人一样,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沉睡了。我以为,这些声音,是她的梦呓。我在村庄的梦里潜伏,心怀叵测收集她骚动的证据。如果是下雨天,细微的雨声如春蚕吃食,村庄的声息就模糊难辨了。要是雨再大点,天地间就仅剩了雨,和我内心的响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春蚕在桑叶边缘啃下了第一口,然后不断向中央挺进,那些嘈杂的声音,车子的响动,远方工地上搅拌机的轰鸣,城市向田野扩张的脚步声,相继加入了乡村的夜空。而夜色笼罩的田野,不知明日身在何处的野草,依然在跟麦子抢夺生存的空间。麦子呢,则如同心地单纯的少女,在做着粉红色的梦。

一声凄厉的猫叫突兀地响起,如同摇曳的光柱撕裂黑暗一样,撕开了夜的口子,它是因为受伤了吗,还是因为同伴的离去呢?我坐在书斋的窗口,看着交错的灯火,听着楼下如潮的声音,臆想着“纯粹”这个词,被这声凄厉的猫叫惊醒,一瞬间,惊慌失措。

夜行人

深夜里还在匆匆赶路的,存在许多可能。相比于在光影斑驳的路上悠闲散步,或酒醉后的意识模糊、脚步踉跄,显得更加急切、焦灼、心事重重、情感内敛。曾经,匆匆的赶路,或为赴京赶考,或为边关告急千里驰援,或为家人切切的思盼,或为一笔急迫的生意,或仅仅为下一个可能的途中旅舍,思绪总是先于脚步到达目的地,前方的景象已一遍遍在脑里演练过,仿佛赶路只是为了印证心中所想。大概在古时,除了自己行走,要借助外力的,是骑马租车乘船或坐轿。如今赶路的方式也无多大变化,走在路上,坐在车里,飞在天上,躲在船里,无非有快慢的差别罢了。前方有确切的目标,心中是难言的思虑。

种种可能的情况正在前方张目以待。家中的灯火还亮着,妻儿老小正在等候夜归人,亲人相见的喜悦催急了赶路的脚步。病榻上的人有一个信念还在坚守着,在阖眼前见上一面的愿望使人倍加紧张。那个陌生的地方一件使人手足无措的事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正等待着人去处理。满满一车的货物要赶在早市结束前运到城里,那些都是自己和家人辛辛苦苦用双手制造出来的,错过时机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恋人或朋友即将告别去远方,必须赶过去,把该说的话想说的话一并倾诉。在封闭的机舱里焦虑地想象着,前方接待的人是不是还在那儿,未定的旅舍是不是已经人满为患,却因为飞机的故障返回出发的机场,而忧虑重重。一件重要的东西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前送达,它可能攸关前途、健康、性命、感情、命运。害怕错过,忧心失去,恐惧危险,不得不急急往前赶。总是嫌脚步迈得不够大,速度提得不够快,路程还如此漫长,意外还在酝酿生发。思绪已如箭飞逝,躯体尚被囚禁在路上。

一个人在深夜里赶路,是孤单而惊慌的,浓重的夜色刚被推开又迅速夺回自己的领地,人仿佛是被夜色推搡着前行。一群人在深夜里赶路,有时可能缄默不言,有时可能低声交谈几句,但制造的声响在阒寂的夜里被放大,他们尽量地屏声静气,怕惊扰了别人。路上的灯火是别人的,建筑、花草、沟壑、田垄是别人的,有些可能经常路过甚至会熟识,有些可能走过一次永生再无可能重遇。这些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前方的,也许是一大团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是巨大的情绪冲击,也可能是意外的惊喜、预定的收获也说不准,一切只能在赶到以后才有定论。

路一出生就摆在那儿,有大的有小的,有平直的有弯曲的,有被野草包围的有被水泥柏油覆盖的,它们联结了此与彼。需要进入深夜赶路的,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才会让他们放弃白昼里的明亮和自然,而选择在星月无光或月华似水的夜里奔波。

彼时,路的大小好孬,夜的长短昏亮总被忽略,他们更关心的是时间的流失。可能这个人白天有事脱不开身,匆匆办完手中的事后,便踏上要赶的路。可能为了夜来的赶路,这个人准备了一整个白昼,只有挤出来一点短暂的赶路时间,并被排在深夜里。可能这个人已经躺在床上,漫无目的地想一些可有可无的事,突然一个消息跳出来,像鞭子一样把人赶到路上。可能一时想起来过了今夜就要错过的一件事,这个人再也坐不住了,一定神,一拍腿,挤进了稠密的暗色中。也可能天黑时这个人就已经踏入夜色,在深夜里赶路,只是动作的继续,人被时间的轮子抛到路上,往前是夜,往后仍是夜,所能做的便是拖着夜色或被夜色拖着前进。还有可能是,此处到彼处近在咫尺,几乎吹着同一缕风,淋着同一片星光,处在同一条路上,但现实的安排让人必须从此处移动到彼此,这样的赶路是比较幸运的。还有可能的是这个人必须从白天赶到白天,能够让人消耗或浪费的只有夜晚了,不管出于被迫还是自愿,夜行已是无可辩解的选择了。但白天与暗夜各有自己的领地,非此即彼,选择此即放弃彼,没有第三路径。

上一篇:方世国诗歌 下一篇:裴志海和裴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