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爱情语录范文

时间:2023-09-29 12:13:04

于丹爱情语录

于丹爱情语录篇1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在2006年归国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想要出版这份讲义,但被木心拒绝,因为“这不是我的创作”。在木心去世后的一周年,因着年轻人的恳求,也存着不想让这份讲义埋没的私心,陈丹青“食言”了。面对这五册听课笔记,他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我是一个好的速记者,这些笔记忠实记录了木心的讲述和语气,包括他无数次离题的笑谈”。

1982年,陈丹青与木心相识于纽约,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陈丹青早就强调“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他文学的人”。90年代初,陈丹青陆续带领一些中国艺术家去认识木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据艺术家曹立伟回忆,第一次见木心,不说话的时候很有可能被大家忽略,但一说话,就会变成整个屋子的主角,“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我认为’,而且喜欢一语道破一件事,三言两语说破一个局”。

木心在内地时,与体制内的人没有往来,因而在纽约与大家聊天时往往惊叹,“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之后章学林、李全武纠缠木心,请他开课。于是1989年元月,木心正式开讲,陈丹青回忆说:众人在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地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62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个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木心在讲完如上的规定后,笑称这将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这五年讲课的确当得起“远征”二字,起先拟定的是20多节课,讲着讲着就变成84课,中国从《诗经》讲起,西方从希腊讲起。后来涉及得很多,阿拉伯、南美、亚洲,其中有印度、日本、土耳其、波斯,连一些小国的文学作品都囊括,这得益于木心少年时候的阅读,十三四岁时的木心躲在乌镇,几乎读遍当时所能到手的书。所以讲课时虽然备课本上密密麻麻有小两万字,但木心却很少翻阅,只是环顾众人,语速平缓,就像聊天一般,而且经常离题,满是灵感。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这是陈丹青对这场听课所做的描述。

在木心的讲课中,频频提到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与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在曹立伟心中,木心洁身自爱、自尊唯美都很像嵇康。而在陈丹青这些学生遇见木心前,“我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自尊,无知得可怕”。木心的自尊,浅薄地说从外表一望即知,每次上课他总是正装出席,并且要求学生们也一定要在正式场合穿着正式。在准备写作前,会穿好衬衫,打好领带,把皮鞋仔细地擦拭干净,全身正装,然后慢慢地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

木心对文学的尊重,即便是在斯文扫地的“”也未曾放下,曹立伟曾经看过他在狱中的手稿,“书写的字一丝不苟。我在这之前没有见过一个现在的中国人写任何稿子如此一丝不苟”。这种自尊也是木心给予陈丹青最大的礼物,“他让我对世界对艺术都有了一个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我不再害怕这个世界。我知道怎么爱艺术”,所以陈丹青也把这些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你们还年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害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各种事情都会伤害你们,让你们担忧恐惧。你们在做人和做事情上要有一个更大立场。先生喜欢说,中国人会说人生观世界观,这都太小了。他说如果你对文史哲有一个了解,能够进入你内心。那么当你遇到变故,遇到这个世界在变化,遇到灾难遇到侮辱,能够镇定”。

因为《文学回忆录》这本书,章学林、李斌、黄秦宁等学生都纷纷赶来新书分享会,当年的这些人提到木心,“先生”二字念得依然崇敬。先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陈丹青等一众学生心中,“他用自己克服了时代,教会了我们”。

陈丹青的老师:

于丹爱情语录篇2

[关键词]电子白板;高效课堂;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47-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整合传统教学媒体诸多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已经悄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新媒体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可谓一枝独秀。它有效地集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集于一身,操作方便快捷,正逐步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展示平台,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课程致力于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语文课堂更加趣味盎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既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激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强烈关注与期待,又能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呈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无限的活力。下面笔者就苏教版二年级《美丽的丹顶鹤》的教学为例,谈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巧借白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能激发兴趣、激活情感等。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图文声像的表现形式,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为创设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情境渲染下,或激趣导入,或接触新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和人机间的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建构知识。

运用电子白板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需要,巧妙运用白板呈现图片、声音、动画、游戏、视频等多种资源,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表现效果,从而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电子白板的聚光灯遮屏等工具将形、色、光、影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使情境创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本课“情境激趣,引出美”的导入环节,我这样设计:“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群神秘的动物嘉宾。只给你们看它们身体的某些部位,你们能不能猜出它们是谁呢?”利用Smart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拖拽功能连续聚焦丹顶鹤的头顶、脖子、翅膀等部位,同时屏蔽其他画面,突显事物的局部特征。生动醒目而又略带神秘的演示,创设悬念神秘的教学情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竞猜的基础上,关闭探照灯,揭开“丹顶鹤”的美丽全貌,这是一幅插入白板中Flash的静止画面。点击播放动画,同时教师事先用白板录制的一小段配音“丹顶鹤朋友的问候”也随之响起。欣赏中,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情感的涟漪被激起,兴趣十分浓厚。此处巧妙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探照灯、插入动画、录制音频等功能,使情境创设更加新颖有趣、动感逼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同时,这样的情境便于学生观察,让他们初步感知丹顶鹤的外部特征,对丹顶鹤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实践证明,巧借白板创设情境,能使陌生抽象的教学内容清晰化、形象化、直观化,让文本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二、巧借白板,互动参与,彰显主体

传统的PPT课件基本以呈现资料、演示播放,辅助教师的“教”为主。电子白板融入语文教学,为课堂的多边互动提供便利,是最具智能性的交互媒介,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

教学本课时,在体会了“鲜红鲜红”这种结构的词语表达效果后,我利用白板活动创建工具设计了一组关于颜色的拓展填空题,让学生将词语拖拽到相应的括号里。如果正确答案就会定在括号里,若是错误答案就会弹回原位。在体会丹顶鹤高雅的姿态后,我利用模板制作图文匹配小游戏:把描写丹顶鹤姿态的词语拖到相应的图旁边。这样,既考查学生对优雅姿态的认知,又有助于他们积累词汇。学生完成后提交白板检验,对错一目了然,避免了教师反馈延时、单一的毛病。这些都体现了人机交互的灵活性、智能性和直观性。

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还设计了“图文结合,白板涂色”趣味交互活动:“老师这里有一张丹顶鹤的空白图片。你能给它穿上美丽的衣裳吗?”顿时,孩子们兴趣大增,纷纷要上台涂颜色。通过参与互动,学生对丹顶鹤各部位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在白板作画中,他们的思维与文本产生碰撞,再次感受到丹顶鹤颜色的美,加深对它的喜爱之情。接着,我再让学生看图复述丹顶鹤的样子,练习背诵。在画一画、说一说、背一背的教学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梳理文本。利用白板描绘美、表达美、记忆美的系列活动,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课堂境界。

白板教学环境便于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推进课堂多边互动。充分发挥白板交互性、趣味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巧借白板,突破难点,细读文本

恰当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输入量,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难懂的知识浅显化,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高效,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有效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我用电子白板有效整合课文内容,以“和丹顶鹤交朋友”的虚拟活动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紧扣题眼“美丽”细读文本,开启师生的探美之旅。教学时,我引导质疑:“丹顶鹤到底美在哪儿?”这样以疑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探究。学生先利用白板笔的书写等功能,画出关键词句,或做上记号以示强调,吸引同伴的注意力;再站在白板前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电子白板的页面录制、录音、屏幕捕捉等记录工具,可以随机、及时地对师生在白板上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生成课堂教学动态资源,方便今后的教学。这样既营造了互动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又加深学生对n文知识的理解。同时,我还运用白板适时、灵活地出示与文本内容相吻合的教学资源,如丹顶鹤羽毛黑白分明、体形修长的图片,丹顶鹤的生活视频以及文中相关的词句、段落等,让学生在饶有趣味中细读文本。

四、巧借白板,创新板书,夯实基础

“书法养心”“字如其人”,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个孩子写好字,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夯实语文基础,激发热爱汉字的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创新教学思路,辅助书写训练,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参与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课的写字教学中,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清晰地感知生字的笔画和结构,我利用白板的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和生字放大;同时,将生字按照结构进行拖动分类,让学生比较。我启发学生说:“‘却、论、引、传、所’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吗?”在醒目的比较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书写的细微区别,再白板演示书写要领:“却”“所”左右一样宽,“论”“传”左窄右宽,“引”左宽右窄。这样教学,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用白板播放汉字的书写动画,在讲解字的重难点时借用电子白板的批注、擦除、遮盖等一些特殊应用技巧,更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电子白板对动画、视频具有随时暂停控制及标注功能,这使教师能更加自主地运用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弥补了许多课件交互性不足的缺陷。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强化汉字的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行笔急缓等一些书写要点,便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两个新部首“单耳旁”“虎字头”时,我利用白板的屏幕捕获功能,制作课件时先将生字“虑”“却”分别拆分成两个部件,再组合成一体。课堂上,教师随意拖出生字的新部首再组合,新颖有趣,学生印象深刻。我先利用放大镜聚焦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偏旁书写的注意要点;接着将拖拽出来的新部首再随意放回原字中。在通过不同位置的摆放演示后,我提醒学生注意:“‘却’字要写得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稳;‘虑’字不可写成上下结构。”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方便、快捷地选择好所需要的笔,包括笔的粗细、颜色等,或进行范写,或进行批注,让所写的生字变得更美观,方便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时笔画的长短、角度等。

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在白板上练写。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要求进行书写演示。教师利用白板的页面记录功能录下学生的写字过程,再进行回放。此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认真观察每一个笔画的出现和走势,感知字体的间架结构,并主动地提出许多有效的评价意见,直击书写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写字教学,新颖高效,感染力强。这样,让写字过程变得更有趣、更简单,学生写得也会更起劲。

总而言之,电子白板进入课堂是时代的需求,是教育教学变革的需求。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营造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改善师生、教材、媒介的交互关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当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为出发点,将交互式白板技术与Z文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努力构建更加灵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于丹爱情语录篇3

欧阳夏丹1999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毕业后,就在上海电视台开始了自己的主持人生涯。她曾经参与直播报道2001年APEC上海年会和上海六国元首峰会等等一系列的大型对外活动和各种晚会,2003年加盟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播早间新闻节目“第一时间”,也曾担任“经济半小时”“2003世界经济年度报告”“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她的亦庄亦谐的主持风格,她知性亲和、爽朗自然的荧屏形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

花蕾初绽见清丽

欧阳夏丹,因为是七月出生,妈妈又特别喜欢花,所以取名夏丹。夏丹出生在山水如画的桂林,和姐姐、爸爸妈妈―起过着快乐日子。

喜欢红色的夏丹有着奔放的个性,很率真,很阳光。她爱看推理小说和探险片,学生时代的她爱看电视,更喜爱唱歌、打排球。上高中时,夏丹就参与话剧《项链》的表演,并饰演女主角。

1995年,北京广播学院来广西桂林招生,夏丹便去试试,当时她只是坚持自己的一种理想参加考试,没想到竟然考取了,而且整个桂林几千名考生就只录取了她一个。

在北广,欧阳夏丹接受的是严格的专业训练。4年下来,夏丹的专业成绩、文化成绩排名第一。毕业时,总分排名第一的夏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家乡电视台,要么保研。为了发展,她同意和学校签订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协议,但就在笔落下的瞬间,命运之神忽然摆下了另一副棋盘,上海电视台在挑选毕业生时看上了夏丹,并有意招贤。用夏丹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情况很戏剧,她一边心中考虑着是否和学校悔约,―边对上海电视台的动向默默观望。此时,上海电视台正因为是否录用夏丹的问题而激烈争执着,一方因夏丹外貌并非特别出众而想放弃录用她;另一方却看中夏丹的综合素质执意要录用,最后还是台长拍板决定:“这个女孩我们还是要了,看她在新闻口能不能发挥亲和力,用她的内涵给新闻节目注入―种新鲜的血液。”就这样,夏丹向学校交了“保研”悔约金,来到了上海电视台。

花开时节动京沪

夏丹进了上海电视台,却未能立即进入播音前沿,头一个月先被“发配”到行政办公室干活儿,终日整理员工档案表格。她跟自己念叨,耐心,再耐心一点儿,权当领导在故意考察自己业务素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文艺中心的人找到她:“你就是台里新来的那个女孩?全球华人的新秀歌唱大赛缺一个女主持,你来试试吧。”“好啊,我也挺喜欢做文艺。”说这话时夏丹梳两个小辫、穿着T恤,一副小女孩模样。等大赛当天,她化好妆穿上礼服准备走向舞台时,文艺中心的人还在东张西望,导演还问旁边的人,咦,怎么换人了,都不跟我说一声?

新人需要的不就是个机会吗,机会能让平凡人瞬息间脱胎换骨。

夏丹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晚会进行得挺顺利,新闻部随后上门要人,“早间节目‘上海早晨’缺个人,你过来试试?”

夏丹回忆第一次播报的情景,“我紧张极了,起得挺早的,4点钟就起来,化妆师还没有那么早来工作,那时我特别着急,妆是自己化的,头发也是自己做的,然后下去熟悉稿件……”

这一节目的制片人李培红本人就是个很棒的主播,因后来嗓子受损退居幕后,急需一个人来接替。李培红提倡导语由主持人自己去写,你觉得哪个点是比较吸引人的,想怎样去归纳,就自己组织语言去表达。“我对新闻的敏感度,语言组织能力,在‘上海早晨’期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得我现在在处理新闻稿件时驾轻就熟。它打开了我通向未来的一扇门。”

紧张、手脚僵硬、声音不够放松,新人有的一些毛病,夏丹也有,只不过她身上另有一些元素来消解负面的东西。几个月后无意间翻开报纸,她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作者是个普普通通的电视迷:“这个主持人蛮有意思的,她播报时身体微微前倾,流露出播报的欲望、和人沟通的欲望,身心特别投入,我喜欢这种播报方式。”随后她又意外地得到外地媒体的关注,湖南一个与她同龄的同行,在接受访问时没提诸位播音名角儿,却称“我最喜欢上海台的欧阳夏丹,她连会议新闻都播得让人耳目一新的”。

夏丹独特的播报方式,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风格(虽然连她自己都浑然不觉)。凭借亲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夏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接着便播报上海台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成为当家一姐。毕业仅4年,她已是上海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并被冠以“新生代主持人”的称号。

2003年10月,新的选择摆在她的面前,一个是继续留在上海,享受通过辛勤努力换来的果实;另外一个是前去北京,在央视经济频道主持新节目。“当时我在上海干得不错,过得也很开心。”正因如此,夏丹为是否辞职矛盾了两个多月。犹豫中,夏丹打电话给大学时班主任,听取他的意见。班主任说,“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战自己,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潜力,那就去北京。”

骨子里喜欢接受挑战的夏丹交出了辞职报告,并毅然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来北京意味着从零开始。在上海台,夏丹是正式员工,收入稳定,还买了房子。而在央视,最初她只是一个连进门卡都没有的“临时人员”。初到北京,夏丹住在一套40平方米、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

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高很多,夏丹给我一份“非正常”的时间表: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5点到单位,然后先是化妆、定发型、给节目配音。6点到6点45分开始看稿子,觉得哪里不顺的话,还要在网上改稿子。6点50分下演播室,对灯光。7点整直播到9点整结束。9点下直播后,回家睡觉,睡到中午,起来吃个中饭,下午体育锻炼。每天晚上8点30分开一个策划会,9点整集体收看“经济信息联播”,看有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共享。回家,10点钟必须休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献给‘第一时间’。”这是夏丹的―句名言。

“第一时间”是每天清晨的直播节目,说它是新闻播报有点严肃,说它是新闻漫谈又有点随意,它介于二者之间,轻松却不乏正式地把头一天的大事小情说出来。

都说直播有难度,那夏丹“说”新闻时的挥洒自如是如何练成的?她透露了当年做早间节目时遭遇“9・11”的经历,“那天,所有当日的新闻全部换掉,直接拉来‘9・11’的卫星画面,直播就是这样,得随时准备临场发挥。”欧阳夏丹非常喜欢这个朝气蓬勃的栏目,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她找到的这个“坑”和自己的“尺寸”刚刚好。有人说现在的女子大都矫情,夏丹却是绝对的率性自然,喜欢就坚持着,坚持了就别提苦,天马行空的幻想谁都有,幻想完了脚还要踏在实地上……每天早上7点,只要一打开央视经济频道,她准站在那里荡着两个酒窝笑嘻嘻地说新闻,于是,新一天第一缕阳光也就跟在她的身后洒了进来……

走出镜头的欧阳夏丹,她爱好打羽毛球、唱卡拉OK、吃川菜、看恐怖片――“我经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看恐怖片,看到惊险处,捂住耳朵、把头藏在被子里高声尖叫。但还是喜欢看,喜欢那种刺激感。”2006年,夏丹以不足3年台龄的履历,获选央视2005年度播音主持人“十佳”,这是早间新闻栏目创造的一个奇迹。

春风巧裁展新容

担任2008年奥运主播是欧阳夏丹事业的转折点,因为她几乎没有主持体育节目的经验,一度还让不少人担心她能否拿下。对于自己的入选,欧阳夏丹表示自己也挺意外的,“当时还是同事看了报纸告诉我的,我之前都不知道,后来我看到自己的搭档是白岩松,还给他打了个电话,问他,你知道咱俩要合作了吗?他说他也是刚知道的。”虽然缺少专业的体育知识,不过欧阳夏丹表示自己也算是个体育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主持优势,欧阳夏丹则相当自信:“我觉得我的优势就是延续了在‘第一时间’快人快语的主持风格,可能选中我也是因为这一点吧――比较明快、有激情。”

欧阳夏丹透露,自己为了主持这档奥运节目,还是下足了苦功夫:“我之前虽然喜欢体育,但基本仅限于我自己喜欢的那几项球类节目,而‘全景奥运’涉及到的体育范围比较广,其中还包括很多冷门项目,比如摔跤、马术,这些知识如果不了解全面,做节目肯定会失分,所以我在知道自己入选奥运主播后,一有时问就会看体育频道的各种赛事,还有各种体育播报。”

“全景奥运”节目要及时梳理当天的比赛信息,探讨热点话题,播报奥运村发生的故事。夏丹说,节目开播后她和白岩松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不要过分地强调金牌,其实获得银牌铜牌甚至是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我们也应该给与同样的关注。随着这些年的变化,观众的心态正在不断地成熟,包括现在对海外军团的看法也在走向成熟。比如这次郎平带领着美国女排在小组赛中打赢了中国女排,可能开始大家有些接受不了,但最终大家对她表示了理解和宽容,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骄傲。这是中国人水平的另外一种体现。

在做节目时,夏丹更注重以一种理解宽容平和的心态,或者说站在更广的视角来看待奥运。她认为这次我们是东道主,更要淡化金牌的概念,突出运动员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由于“全景奥运”定位准确,加上夏丹和白岩松的精彩解说,此档节目在奥运期间成为许多观众必看节目。

进入央视时夏丹26岁,如今已经年过30岁,但她依然还是单身,感情没有着落。“去年过完了29岁生日,妈妈就开始催我,‘什么时候谈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对于这个话题,我总是敷衍而过,但我理解妈妈的心情。”

于丹爱情语录篇4

他从她口中“吻”走了薄荷糖,也“偷”走了冰上蝴蝶的心

陈露,1976年11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我国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她是我国第一位赢得女子单人滑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她的运动生涯辉煌时期被国际花样滑冰界誉为“陈露时代”。

陈露出身于一个体育世家,她的父亲陈喜勤是中国冰球队的前国手,母亲崔燕曾是乒乓球优秀运动员。

4岁半时,陈露穿上父亲给她借的一双小冰鞋,登上了窗外那块晶莹的露天冰场,从此开始了她的冰上之梦。

1992年,16岁的陈露第一次参加冬奥会获得了第六名,这是中国花样滑冰运动的一次突破。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陈露又获得一枚铜牌,这也是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获得的第一枚奖牌。1995年陈露更成为中国花样滑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98年,日本长野第18届冬奥会上,伴随着名曲《梁祝》那如泣如诉的乐曲声。只见她或舒缓,或奔放,或高高跃起,或掩面沉吟,高超的滑行技术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集于一身,将一出古典爱情悲剧演绎得淋漓尽致。体育场内沉寂片刻,旋即爆发出如潮的掌声。于是,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叫陈露的中国女孩,记住了这位“冰上蝴蝶”。这是陈露在国际滑冰赛场上最后一次演绎荡气回肠的《化蝶》,一枚弥足珍贵的冬奥会花样滑冰铜牌为她的运动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为了继续在冰上放飞自己的梦想,1999年,陈露来到美国,进入了一家冰上演出公司。临行前,朋友们都笑着说:“你可不要去找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公啊?”陈露回答说:“怎么会呢?我对自己有两条规定,第一不找老外,第二不找同行。”

本来当陈露决定退役的时候,只想尽快离开当时的生活环境,所以去了美国,但她并没想到自己的一生竟然因为这一次的“逃离”而彻底改变,最终却跟白皮肤蓝眼睛的俄罗斯人丹尼斯走到了一起,而且爱情的开始听起来既简单又浪漫,红娘竟是一颗薄荷糖!

陈露与丹尼斯老早就相识了,因为丹尼斯也是一个花样滑冰选手,用陈露的话说,在她还小的时候两人就彼此知道对方。作为1992年冬奥会男子双人滑项目的冠军得主,出身于俄罗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丹尼斯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骄傲的冰王子,在和陈露交往的过程中,他也一直保持着绅士风度。然而,2002年的一次巡回演出,让他与陈露的关系出现了“飞跃”。

“在那次巡回演出的大巴上,我拿出一块薄荷糖并问周围的人要不要,没人作声,我便把糖放进自己嘴里,这时丹尼斯开口了:我要。由于大家已经很熟了,我就张开嘴,开玩笑说:我已经放在嘴里了。没想到他竟当众回应:那我也要!紧接着丹尼斯的嘴真的就靠了上来,陈露猛然吃了一惊,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只感觉脸一下就涨红了,她还从没这样结结实实被人吻过,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结果,当着全车人的面,在大家善意的哄笑中,他从我的嘴里‘偷’走了薄荷糖。”陈露没想到一向老实的丹尼斯会有这么疯狂的浪漫举动。但就是这一吻也使她有了另外的想法:咦,其实让他成为我男朋友也应该是挺不错的。丹尼斯浪漫一吻,偷走的不仅是陈露口中的薄荷糖,还有这位中国冰上美人的心。在叙说这段浪漫的经历时,陈露的脸上掠过一丝羞涩,但更多的还是幸福。

总想和这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在一起,丹尼斯已经隐隐感到自己内心对陈露的依恋。陈露身上东西方交融的美,是“冰上蝴蝶”当初征服世界、被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50人之一的原因,这种美也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丹尼斯。调皮的陈露和老实的丹尼斯都没想到,这玩笑和戏剧性的一吻让他们真的“来电”了。之后他们开始了约会,可是由于当时两人离得很远,再加上一个是俄罗斯人,一个是中国人的这种顾虑,两人的感情发展得很慢。但细水长流的恋爱反倒让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的浪漫,顺利地过渡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恒久。

他在她头上印下热烈的“吻”,异国情侣演绎生活喜剧

当陈露芳心萌动时,丹尼斯却没了下文,甚至在陈露刻意创造独处机会时,丹尼斯更多的只是“嘿嘿”赔笑,对感情却只字不提。

“我从来都是一个主动的人,对丹尼斯的这种不温不火,我感到很别扭。在一次巡回演出前我遇到了他的教练,这个教练主动告诉我说:放心,我的这位徒弟心眼绝对好。正是这句话促使我跟丹尼斯摊牌。于是我将他约到酒店的咖啡厅,直截了当地问:你希望我做你的女朋友吗?结果他迟疑好一阵子才冒出一句:你会真的爱上我吗?这句话让我心里有了底,于是我马上追问:那么你先告诉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他的回答非常干脆:当然!我做梦都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女朋友!”

听到这些,陈露的心都醉了。爱情的事,说简单就是这么简单,一块薄荷糖融化了美妙的爱情,陈露马到成功地擒拿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快乐地否决了她出国前自己立下的两条规定。就这样,陈露和丹尼斯的恋爱关系确定了下来。

从善良和真诚的丹尼斯身上,陈露始终感受着那份炽热的爱。2003年冬天,中央电视台跟陈露取得联系,想做一期有关她在美国生活的专题节目。陈露决定回国一趟,并趁这次机会把自己和丹尼斯的事向父母和盘托出。

丹尼斯似乎有点担忧,陈露动身前,一连几天他蓝色的眼睛里充满着忧郁:“如果你父母不同意,我们会不会也像你舞蹈中的蝴蝶那样?”没等他说完,陈露马上堵住了他的嘴巴。临行,陈露悄悄把丹尼斯的一段录像带塞进了手提箱。

陈露本打算做完节目就回长春的家,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节目编导瞒着她把她的父母接到了现场。节目做到一半,父母带着她最喜欢吃的水饺出现,被浓浓的亲情包围,陈露眼中闪烁着惊喜的泪花。突然之间陈露果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面对电视镜头,面对现场众多观众,录像带里丹尼斯的图像出现在屏幕上。

父母愣住了,老两口事先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看着录像里面陈露发自内心的笑脸,老两口迅速达成了共识:“我们不干涉女儿的事情,我们就是希望女儿过得开心,过得幸福。”

2004年,华润集团在深圳开的 万象城内办了一个国际标准滑冰场,并有意请陈露回来搞一个俱乐部。这对丹尼斯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因为他不仅已经完全习惯了美国生活,他带的队员甚至已经夺得了全美少年冠军,来中国便意味着他必须放弃所有这一切。有一次陈露与丹尼斯通电话,他突然说了一句:露,我感觉正在失去你!这句话让陈露一下子崩溃了,放下电话,大哭了一场。

随后,陈露马上赶回美国,他担心回到家中已看不到丹尼斯的身影。但推开家门,迎接她的依然是扑鼻的花香以及微笑的丹尼斯。而他也拍着陈露的肩膀说:露,我决定跟你一起到中国去,因为我爱你,永远爱你。

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他拿出一个首饰盒,郑重其事地交给陈露,一枚3克拉的钻戒。对这一幕期待已久的陈露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

与丹尼斯在一起之后,陈露感觉就完全不同了。陈露说,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即便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只要眼角看到他的身影,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不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个人在等着我,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一只断线的风筝。

陈露总说,她根本没把丹尼斯当成是外国人。作为欧洲人,丹尼斯思想上其实很传统,甚至比现在国内的年轻男孩子传统得多,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

由于今后要将生活和事业的重心放在中国,陈露开始教丹尼斯说中国话,现在简单的一些话,丹尼斯都会说,陈露笑说,这个老外会说的中国话都跟吃有关。后来,陈露特地教了丹尼斯“头、手、脚”等一些身体部位的词。不过,陈露说,最重要的是“我爱你”三个字,丹尼斯可以用中文说得很好,就连对俄语不通的陈露也学会了用俄语说这句话。

一次丹尼斯放下电话,偷偷跑到刚进门的陈露身后,突然用标准的双人滑姿势,把她一把抱了起来,然后在地板上转个不停:“我太幸福了,我简直太幸福了!”丹尼斯幸福不已。“你发疯了,什么事乐成这样?”丹尼斯顾不上陈露的嗔怪,仍然一个劲儿转圈。原来,刚才他跟陈露妈妈通电话,一开始脱口就喊了声“妈妈”,而陈露妈妈很自然地答应了。丹尼斯俯下身,在陈露的额头和脸颊上印下热烈的吻。啊,幸福属于这对异国情侣!两双冰鞋一条幸福曲线,妇唱夫随追求美好梦想

中国有句古话叫“夫唱妇随”,陈露夫妇却不同,他们是妇唱夫随。2004年,她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中国。对于来到中国发展,丹尼斯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牺牲,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在这儿我还可以做我的事业,还是可以从事一样的工作。在这儿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喜欢,从我们回来以后到现在,中国也是一直在变化,而且越来越好。”

陈露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在深圳建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陈露国际滑冰俱乐部”,并于2005年2月正式开张,成为亚洲最大的一家室内滑冰中心。

2005年7月8日,陈露和丹尼斯在深圳完婚。在这对异国情侣的婚宴请柬上写着“小小薄荷糖,甜出一段姻缘;两双冰鞋滑出幸福曲线,就像一双筷子不能只有一支,所以……我们结婚了!”

2006年6月,陈露和丹尼斯的儿子出生了,陈露给儿子取名Nikita(俄罗斯名),代表着强大、诚实和善良。对于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陈露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幸福”。每天下班后能抱抱宝宝,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小家伙很招人喜欢,用陈露夫妇的话说,是个“非常好动、非常可爱”的孩子。陈露说:“他的眼睛是咖啡色的,头发像他爸爸的发色。大部分中国人都觉得他很像外国人,但很多外国人都觉得他更像中国人。”

谈到异国夫妻的语言交流问题,陈露说,她和丹尼斯都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平时主要用英语交流。她没有强迫丹尼斯学中文,丹尼斯也没有要求她学俄语,因为他俩都觉得彼此的母语太难学了。“我儿子现在的俄语水平真是突飞猛进,以后估计我得靠儿子来给我做翻译了!”陈露笑着说。休假的时候,老公经常带她回俄罗斯,好好游玩一番,夫妻二人的感情没有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而降温。

陈露的公婆不远万里从俄罗斯来到中国深圳,探望在此定居的儿子一家。公婆的到来给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带来无穷的乐趣,她的宝贝儿子正在客厅与爷爷奶奶玩耍。陈露幸福地感叹,“真是血缘关系,爷爷奶奶只在我产假时来过一次,儿子居然没有一点生疏感,现在连我和他爸都不怎么找了,整天缠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他更是宠得不行!”当谈到婆媳关系,有没有出现过“麻辣婆媳”的场景时,陈露笑着说,“哈哈,没有没有,大家平时见面时就是笑笑而已,我们语言不通。”

也许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天赋,“小Nikita从小爱动,现在往地上一放,根本抓不着他!”更让陈露欣喜的是,儿子对滑冰情有独钟,前两天让他上了一次冰,那个乐啊,两个小腿直往前跑。虽然儿子对滑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陈露表示,儿子今后会不会从事这项运动,她和先生都会尊重儿子的意愿,“只要儿子健康、快乐就好,其他的事情我们不强求。”

2009年2月17日,大冬会开幕前一天,陈露就来到了哈尔滨。“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儿子这么长时间,肯定想啊,想得都上火了!”陈露笑着说,来哈尔滨的这几天,自己每天回到宾馆后都跟儿子通个电话,“昨天通电话的时候儿子都生气了,说妈妈老不回家,不要妈妈了!”

这对冰上夫妻的事业正蒸蒸日上地发展着,学员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使他们看到了中国冰上运动的希望。陈露说:“我现在已经别无所求,我有完美的感情生活,还有我热爱的事业,我真的非常满足。”如今的陈露依然怀揣着那颗奥运金牌梦想,为祖国培养明日的冰上之星。为了五星红旗能够飘扬在奥运赛场,我要用尽我的光和热。陈露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于丹爱情语录篇5

过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见副厂长王瑞麟陪送一位中年男子走进厂,广场上的人堆列队站成一排鼓掌欢迎……王副厂长带领客人直往我们技术课另一头的大会客室走去。我像傻丫头一样挤过去,看见会客室摆满了鲜花、茶点,还有新上市的广柑。尾随他们进入会客室的都是演员和导演。没有座位了,大家挤轧在靠墙的地方,热情得很。他们静下来发言时,我看见自己办公室门口站了不少人, 忙回去。大家争着议论的就是赵丹到新疆去被军阀盛世才关了几年才脱险回重庆的事,说他太可怜了,自己吃了苦不算,回到重庆时妻子叶露茜也嫁了人,属真正家破人亡。不过大家还是很同情叶露茜的,说赵丹死亡的噩耗传到重庆后,追悼会都开过了,露茜改嫁另组新家也属人之常情……等等。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关于赵丹的家庭悲剧。自后,关于赵丹的点点滴滴不断从长江对岸的“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宿舍传到我们“中制”厂。尤其日本投降后,他连同几位演员好友到市区大马路上狂欢庆祝,人挤人,人推人,赵丹被热情的观众簇拥着推来推去,不幸撞在店家的玻璃柜上,刺破了他的长裤,鲜血顺着腿往下流淌,他根本不知道疼痛,实在太兴奋了……最后他被好心的、热爱他的观众依然簇拥着去了医院,清洗创伤口,贴止血药膏才离开。只是他没有听医生的叮嘱,拒绝回宿舍休息。这就是带有极乐观情绪疯狂发泄爱国热情的赵丹。在“中制”,赵丹的事不知人来人往反复传说了多少遍,所以至今仍记忆犹新。

以后,在重庆听不到“中制”人再说赵丹了。1946年我也到了上海,小报爆新闻说他与黄宗英谈恋爱,不知为了什么事,在剧组化妆间黄宗英用剪刀把自己的舌头剪了一刀,也属血腥很浓的花絮。日子过得真快。我们后来都是新上影的人,大家忙着为人民服务,小报没有了,有关名人的闲言怪事更少。只见大报一本正经批判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当时电影厂人人检查自身觉悟低,不能发现重大的立场问题。我正忙着上班、理家、照顾两个儿子。因没有看过《武训传》,没有说过好与坏,免作自我批评。不过给我的印象是“赵丹的事怎么这么多呢?”质疑与他才华外露个性张扬有关。很快他主演的《李时珍》、《林则徐》、《聂耳》又红火起来。我为他能跳出低谷十分高兴。

1960年,我剪辑《风流人物数今朝》影片,男主角就是赵丹。有幸能与这位传奇色彩特浓的赵丹同组,我特别欣喜。不过他所在的海燕同仁都传出赵丹霸气十足,作演员是演员中心,作导演是导演中心,很难侍候。我没有紧张。结果我发现他的霸气其实是顽强的艺术个性展现。因为他对自己的戏精心设计,一般否定就难让他承受。比如拍摄现场有个镜头拍完,导演和摄影都很满意,发话一次通过,惟录音袁庆余表示要重拍,赵丹脸色骤变厉声质问:“为什么?”这位录音师原是赵丹同乡,平时有说有笑,两个互相用南通方言开玩笑,相处极亲密。突然听到赵丹带着反对的意见问“为什么”,也有点胆怯地结结巴巴说:“刚才说话时声音带痰。”赵丹火了,更大声表示:“痰就是艺术,你懂吗?”录音师只好“下台阶”,“痰就是艺术,懂了懂了。”结果全场大笑,才算通过不重拍了。以后大家看见录音师都以“痰就是艺术”为亲切语打招呼。其实,这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细微差别。演员导演总以整个镜头艺术质量为准,而录音师恰恰顶真刹那间的细节。我当然同意赵丹不重拍,因为重拍的戏不一定比第一条好,这是经验。还有一个长镜头刚拍完,赵丹自己提出“重拍一条”,导演满足了他的要求,但是场记单上关照两个镜头都印出样片选用。我看到样片两个镜头戏都好,尤其第一次拍的承上启下连接起来很流畅。但是我舍不得扔下第二次拍的,所以第一次先用了一次,第二次拍的我把他最好部分留下来重复使用,增强艺术感染,这是他没有想到的。看完样片他像可爱的朋友久别重逢一样拖着我说:

“我的好大嫂,你懂戏。”

听起来是赞美剪辑,其实是赞美戏。他说的戏都是赵丹艺术个性的顽强展现。通过《风流人物数今朝》这部歌颂现代先进人物事迹的“应时主旋律”影片,我才算认识了赵丹所花的心血甚至超过了《林则徐》和《李时珍》。因为他自己感到与原型人物王林鹤有差距,特别用心钻研。看得出他对每场戏、每个镜头都经过精心琢磨,尤其别人对他提出意见时,他首先会问“为什么?”他是在探求,在刻苦体现,不能叫做不虚心,更不能说是霸气。我将他重拍的同样两个镜头都用上,与他的探求吻合,他会赞我懂戏就是例子。

“”开始后,有关赵丹的大字报贴满了电影系统,甚至将他爱说的玩笑话都摘出来上纲上线,就是看不见他人影。几年后他才出现在奉贤电影系统的“五・七干校”。那时的干校多数人已调回上海或安排离厂去新单位报到,或置放在厂本部外的大木桥旧空房集中学习,而赵丹属姗姗来迟。在他到校的前一天,工宣队就布置原海燕厂导演组的潘奔,要监管赵丹只能老老实实劳动改造,不能乱说乱动,赵丹仍属“阶级斗争”的对立面,并且不准大家和他说话等等。这些都是电影人经历过的,心里顿时明白是怎么个性质。潘奔与我在译制片厂工作时有较多接触,有话与我悄悄说,我也直言:工宣队一会把赵丹隔离,一会送他进牢房,现在又只好下台阶对他劳动惩罚。潘奔为人忠厚老实,胆子小,立即阻止我不要与赵丹接触。

赵丹是电影界有影响的大明星,他的出现引起了滞留干校同仁的惊愕、好奇,因为人们传说的赵丹早自杀身亡了,怎么会在食堂排队买饭菜呢?赵丹并不自卑,他总是主动向认识的人先微笑点头,随意而过。他想到干校四周走走看看,得到工宣队批准,由潘奔陪着边行边议,他不知道回去以后潘奔还要汇报,就是人们爱说的打小报告。不过潘奔汇报时总是美言几句,能上纲上线的微词细语,潘奔只装没听见,在工宣队面前只字未提。可能牢狱生活太苦,赵丹吃饭时总买盘鱼呀肉呀,引起排长队的人口馋,纷纷向工宣队提意见,认为“劳动改造对象不应该先排队买好的”。这种自相残杀的荒唐观点居然受到工宣队赏识,组织批判赵丹抗拒改造小会,赵丹被迫作检讨,他忍不住痛哭流泪。其实,我心里明白赵丹的泪里含着的不是自责自悔而是愤世嫉俗,叫做“龙游浅水遭虾戏”。我心里特别同情他,他想看晚上的电视节目,吃完晚饭早早把自己的小木板凳放到饭厅电视机前占位子被人踢开,他只好搬只旧藤椅放在乒乓球台上去坐着看,高兴时还哈哈大笑几声,引起周围的人回头盯他几眼,又去向工宣队汇报又开批判会……人们都说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也有戴上有色眼镜忘了摘下看人看事,或者心存偏见的,不过持不同意见者有些场合不便为他说话罢了。反正我认为赵丹毕竟是大艺术家,直言直语真感受,扎扎实实,心有所想表现在动作上,想吃白斩鸡就去排队买一盘,何抗拒之有?上纲上线得有点幼稚、荒唐。

“”被粉碎后,赵丹真想大干一番,他看见江西省话剧团到上海演出《八一风暴》,立即主动找他们想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他自任导演,在上海、南昌两地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结果上影领导写明由李洪辛改编、汤晓丹导演。赵丹的创作激情又被冲凉,我想他会耿耿于怀的……

后来突然传出赵丹生病,不知谁的主意,由上海转北京治疗,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耽误了最佳治病时间,赵丹病逝北京。大家都很伤心,痛失了这位坎坷一生的大明星。媒体报道宣传也帮了倒忙,我当时就有质疑:

一是赵丹重病迷迷糊糊,怎么会说出那么一大套对当时文艺政策不满的话?!我认为是有人用了赵丹的名字发表,结果引出不少是是非非,直接影响了赵丹的名誉。

二是赵丹提出他的骨灰要一分三,其中一份送到日本,这个提法很难办到,对赵丹也不利。

后来传出的就更多了,让人听了啼笑皆非。

于丹爱情语录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山丹县;乡土文化;途径

我国大语文教育倡导者、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凡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山丹县是历史文化名县,境内有名人古迹、名山大川,其文化背景深厚,这些文化背景内容要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起来,

必将会形成更具优势的教学资源。本文分析了山丹县乡土文化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山丹县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山丹县乡土文化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代价值

1.结合乡土文化资源是实现教学拓展的途径

山丹县乡土文化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代价值表现在要结合具体的乡土文化资源实现教学拓展。教学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拓展语文知识,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完成语文工具性教学目标之后,对语文的文学性和人文性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山丹县地区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背景,这些资源都是开展语文教学拓展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合理运用,才能够让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乡土文化魅力,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语文知识与自己身边的文化有着切实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沟通,是促进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对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

2.结合乡土文化资源是爱家乡教育的渠道

山丹县乡土文化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代价值表现在“爱家乡”的思想启发上,其实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思想教育的责任,因为语文知识对品德教育的影响是直接而有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而“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爱国教育离不开爱家教育、爱家乡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家乡的具体情况,融入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知识,能够呼吁当地的小学生形成更好的爱家乡的思想。把山丹县地区的乡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利用,能够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这样既符合认知心理学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又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二、山丹县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

1.课堂拓展教学

山丹县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要重视课堂拓展教学,具体的拓展方向包括:(1)横向拓展,就是将同类的文章内容思想结合到家乡文化背景的介绍中来。这种横向拓展能够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家乡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形成对家乡文化的探索,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文化展示文章的阅读学习。例如:北师大版五下《古罗马斗兽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拓展问题:同学们,由斗兽场,你联想到了什么,能否结合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来谈呢?小组同学讨论,结合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资料,学生会深入地了解到:山丹县的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期凿建、佛教东传的重要站点,拥有亚洲最高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有国内保存最完整、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在荒漠半荒漠草原上蜿蜒并行90多千米的汉明夯筑长城;有“锁控金川”的硖口古城堡等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关隘。(2)纵向联系,就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前后的纵向联系。例如:在学习有关中国名山的课文时,教师要联系山丹县的名山“小黄山”进行课外拓展。总之,在拓展过程中要联系课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争取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美景,最好能够仿写课文的内容,描写自己家乡的美景,拓展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写作训练。

2.思想教育

山丹县乡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将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整合起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例如:教学北师大版《长江之歌》的过程中,教师要详细介绍长江的相关知识,然后听录音感受到长江奔腾不息的气概,以读代讲,通过学生朗读、齐读、分组读,全面感受长江的气势。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山丹县也有名人像歌颂长江一样地歌颂过“山丹县”,从西汉的霍去病、唐代的哥舒翰、清代的左宗棠、林则徐到红西路军将领,从隋炀帝西巡焉支山召开万国博览会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山丹,从司马迁、玄奘、李白、岑参、郭沫若、周而复到楚图南,数以千计的中外名人留步山丹、颂歌山丹、书写山丹,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这样,小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的思想,然后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形式,也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山丹县”。

总而言之,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包罗万象,与语文的人文精神相契合。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能适时、适量、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一定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趣味,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感动学生生命。在具体的结合过程中要从思想教育和拓展教学两方面来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于丹爱情语录篇7

丹曲198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大学刚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夏河县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文物研究和佛经翻译工作。藏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感染着他,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翻阅整理有关文史资料,笔耕不懈。

1984年,他凭借扎实的藏汉文功底,参加了夏河县地名考察工作,走遍了夏河县的村村落落,搞清了每个地名的来由,为民政部门提供了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使一些错误地名得以纠正。

1985年,他又到甘南州博物馆从事文物普查工作,尽管这项工作十分辛苦,但他还是走遍了甘南地区的三河一江(大夏河、洮河、黄河、白龙江)流域,摸清了新石器时代甘南古人类的活动遗迹,初步搞清了甘南的史前史,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1986年元月,甘肃省藏学研究所刚刚成立,丹曲作为第一批藏学研究人员进入该所从事藏学研究工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凡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被别人所左右。多少年来,他在藏族历史、医学、文化艺术等研究方面倾注了无限心血和汗水,是当代藏族青年学者中影响较大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之一。在藏学研究当中,他纵论古今、旁征博引,他以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思维、扎实的艺术功底,把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内涵剖析得淋漓尽致。丹曲先后从著名的藏传佛教格西、学者,嘉央加措、华旦、罗桑等高僧学习了藏族《因明学》、《中观论》、《天文历算》、《语言学》等课程,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一定要弄个明白。他的这种谦虚、钻研、刻苦攻读的精神,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和厚爱。期间,他撰写了多篇具有参考和学术研究价值的论文,为藏学研究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他受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佛学院院长、第六世嘉木样活佛的委托,给拉卜楞寺文化学习班讲授汉语文,结合教学,他编写了内容充实的《藏族历史概要》教材,使甘肃省佛学院的第一期学员既学到了汉语文知识,又对藏族历史有了系统的学习。

1995年,丹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藏族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通过进一步深造,使他在藏学研究领域里崭露头角。

1998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丹曲又回到藏学研究所。他用百倍的努力,在三尺案头挥洒青春,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而书写春秋,用一颗炽热的心拥抱他所热爱的藏学研究事业。每当夜深人静之际,他仍旧埋头工作,渴了,喝一杯浓茶;饿了,啃一包方便面,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

从事藏学研究以来,丹曲先后在《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研究》、《艺术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试论嘉木样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简述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及国内外影响》、《藏族古代医学教育初探》、《安多地区藏族绘画概述》等40余篇。其中,《试论嘉木样活佛转世系统的形成》、《简述藏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及国内外影响》等论文分别获甘肃省民族宗教学会优秀论文奖和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部分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人民大学・情报资料》等报刊杂志转载。近年来他出版的专著有:《拉卜楞简史》、《安多地区藏文化艺术》、《拉卜楞史话》。这些研究课题构成了他自身藏学研究的两大特色,即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和拉卜楞寺专题研究。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艺术独具魅力,形成自己的地域特色,丹曲将这一领域作为研究方向之一,完成了专著《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该书将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艺术与整体的藏族文化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了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兼容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独特风貌,赢得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赏。丹曲的《拉卜楞简史》和《拉卜楞史话》引起藏学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又出版了专著《甘肃省藏传佛教寺院录》,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史料价值。他还曾应邀参加“92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和“96第四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0年,由国家民委、北京电视台等部门组织专门的摄制组,联合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话说〈格萨尔〉》,丹曲是从事格萨尔学研究的硕士,遂被邀请为该剧组的翻译和责任编辑。追寻着英雄格萨尔的足迹,跑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寻访了60多位不同类型的格萨尔说唱艺人,为此后的史诗研究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2001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他撰写了学术论文《凝固在黄河源头的历史――藏民族灵魂观念的现代遗存》、《魂寄山水间――藏民族圣山圣湖崇拜及其生态意蕴探幽》等。与此同时,丹曲在广泛收集和整理有关藏汉文史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专著《甘肃藏族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历史研究的空白,书中较好地把握了甘肃藏族的整体历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颇具现实意义,正如藏学专家陈庆英先生所言,该书“是在藏族历史的研究中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这又构成了他从事地方民族史的特色。2004年5月,丹曲撰写了毕业论文《〈格萨尔〉所反映的山湖寄魂观念与古代藏族的自然观》,文中涉及到藏族古代宗教、文学、哲学等重大学术领域,抓住了格萨尔学的精髓,论文的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由于论文资料选择精当,考辨准确,运用合理,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于7月份获得了博士学位,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2004年10月底,民族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著《萨迦王朝的兴衰》。

丹曲出生在河西走廊,长期在甘南拉卜楞藏区从事藏学研究工作,他从一个牧民家庭走来,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而苦苦追求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为繁荣藏民族的文化事业而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出于对家乡和民族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感情,他以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苦钻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依靠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扎实丰富的艺术积累,终于完成了很有分量的6本学术专著。他兼通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能够自如使用国内外文献资料,擅长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的研究。在藏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2004年6月份,丹曲又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学系博士后工作站录取,从事敦煌学研究工作,在段晴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专门从事题为《藏文文献中的“李域”(于阗)研究》的课题研究。

目前他一方面在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主持工作,一方面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是中国藏学界的后起之秀,从他那充满自信和刚毅的目光中,他对藏学研究充满了坚定必胜的信念,这位还不足40岁的藏族学者正在勇攀世界高峰,相信他在藏学研究方面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于丹爱情语录篇8

关键词:陕甘民歌;音乐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95-02

“”的十年浩劫,使得这一时期国内歌曲创作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扭曲――满耳“语录歌”和“颂歌”的喧嚣,虽有知青歌曲的涓涓清流,但仍未打破歌坛的沉寂。1971年5月22日,由关鹤岩为组长、油达民、刘烽、词作家徐锁组成的音乐创作小组奔赴陕北进行访谈,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经过研究讨论,《翻身道情》、《咱们的领袖》、《边区十唱》、《抗日将士出征歌》这4首陕北民歌作为创作原型被选定,在此基础上重新填词、编曲、配器。这4首歌曲以当时音乐创作的大背景――“颂歌”为主要创作宗旨,宣传思想,反映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人民翻身解放思想主题的。作曲家们提出,应该有一首“信天游”风格的反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的歌曲,于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应运而生,形成了后来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创作小组6月完成了“七一”时建党50周年的献礼《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的旋律谱,但由于“国务院文化组”并未批复,因此未实际演出。

1971年9・13后,主持工作,他对前期“高硬快响”的音乐风格提出了批评,使歌曲创作有了复苏的机会,这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歌曲五首》的推出做好了铺垫。1971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陕甘宁边区革命歌曲五首》,这个时间正是诞辰78周年前夜。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刘烽编曲;李若冰、关鹤岩、琐、冯富宽词)这首陕北民歌风格的领唱合唱曲带有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既保持了时期歌曲创作的倾向,又在歌词及旋律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一经播出,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这对于当时时期的歌曲风格来讲像是一股清泉,带给了听众美的感受。这首歌曲“以来了晴了天”为中心思想,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及中央红军的爱戴以及热情欢迎的场面。

歌曲音乐部分为再现单三结构。

引子:宽广、热情地抒情部分。开始是一段自由节拍的散板,然后进入4/4拍引入歌曲主题,具有浓郁的陕北民间音乐风格。

第一段(A)段:D商调式,五乐句(4+4+4+5+4)21小节。主要有ab两个乐句材料构成,其余乐句采用了重复、变奏的发展手法。歌曲旋律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富于变化。除了第四乐句落在主音的下属上,其余的结束音都与主音形成了呼应。2/2拍与3/2拍的运用,使旋律更显得宽广而抒情,突出了陕北民歌粗犷奔放、悠扬高亢的的特点。第二句的弱起突出了语气“咱们”并使音乐显得紧凑。

在A段歌词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体现了陕北民歌特征。上句起兴、作比――“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下句点题――“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其中衬词“呦”“噢”“山丹丹”“一道道”的叠词也具有陕北民歌的特色。

第二段(B)段:五乐句(8+8+8+8+9)47小节(间奏6小节)。乐曲一开始转入热烈欢快的节奏――2/4拍,展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和中央红军到来的热情款待的情景,像对待出门在外的亲人回来一样,自然、亲切、热情、朴实――“围定亲人热炕上坐,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来,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旋律运用了新的对比主题,前两个乐句(8+8)是由三段歌词组成的“分节歌”,是一个热烈的快板,表现中央红军达到陕北后的欢乐情绪。后三个乐句是这两个乐句的发展,主要运用重复、变奏的发展方法。歌曲速度进入间奏后开始放慢、力度加强――“漫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呦”,一字一音,把陕甘宁地区人民群众坚定地信念烘托出来。“来了晴了天”一句全曲次高音的出现,为点睛之笔,揭示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曲主题。

第三段(A')再现段:六乐句(4+4+4+5+4+4)25小节。变化再现,歌曲以抒情呈示段A开始,在经历了中间欢快的对比乐段B后,再现抒情性主题,把不同题材的音乐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三段式的主要功能:呈示――对比――再现。歌词点出了歌曲主题“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领导咱打江山。”最后重复乐句“领导咱打江山”是一个补充终止,在全曲中又充当了尾声。“咱”停留在一个不稳定音清角上,并做了一个自由延长,为全曲的高潮出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呈现出一个典型民族化的终止式――顶板单腔式。这一句可分“头逗”(“”)、“腰逗”(“领导咱”)、“尾逗”(“打江山”),作曲家借鉴类似于戏曲唱腔特点,使音乐气贯长虹、一泻千里。

从整体上看,歌曲每个乐段的旋律运动运用“呼――应”式两阶段发展逻辑,典型的民歌“问答式”。歌词“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与《回延安》(贺敬之)中“围定亲人热炕上坐”相吻合,“来了晴了天”与陕北民歌歌词“中央来了亮了天”相似,从中不难看出,作曲家们在创作上吸取了已有的革命歌曲的某些表现手法以及时期“颂歌”的主题思想。

“山丹丹”是陕北一种常见的山花,即野百合。野百合较为平凡、低调,一般长在山坡的阴面,在陕北民间文学中常作为“爱情”的象征。据作曲家刘峰回忆,创作组为了给这首歌曲取名,大家先后试过了“红似火”、“火样红”、“满山红”等,但都觉得一般。 “山丹丹很好看,只是开在阴坡,所以陕北人民用它来表现藏在心底的爱情,我们要用就要让它开得更红火、更张扬”!这是经过反复尝试刘烽从陕北民歌中的“山丹丹花开背洼里红”中得到灵感,这正是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在演出时,由陕西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杨巧领唱,省合唱团队员担任了合唱部分的演唱,每一位演唱者都用了极大的热情来演绎这首作品。现在再听到当时的音响资料时,尽管当时的录音设备等硬件条件与现在相差甚远,但是从他们的演唱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演唱者对中国红军深深的情感。

歌唱家都演唱过这首歌曲,她们用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感情向我们展示了这首歌曲,比如郭兰英、、张也等,尽管她们的演唱在细节上的处理不同,但是无一例外都遵循了这首歌曲最初的陕北风味,表现了对的爱戴和对红军战士的感谢。

这首歌曲广为流传后,被改变为多种器乐曲。如:钢琴、小提琴、古筝等。其中,以钢琴和古筝独奏曲二者的联系最为紧密。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钢琴吸收了古筝的诸多技巧元素,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发展、扩大,将乐曲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一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公益性演出活动中、在新中国50周年大庆时、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的文艺晚会时……,这些都说明了“山丹丹”已经做到了“开的更红火、更张扬!”

参考文献:

[1]王敬之.改编〈陕甘宁边区五首革命民歌〉纪事.人民日报,2006 年8月5日.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 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3]陕北革命民歌五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年(北京).

上一篇:冬季短裙搭配范文 下一篇:顶针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