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薇露范文

时间:2023-10-28 08:46:55

闾丘薇露篇1

书里记录的是她生活中那些难忘的点滴

娓娓道来,描述了闾丘稳重、平实、尖锐而不尖刻、辛辣而不刻薄的性格

喜欢她,是因为她的勇敢,作为首位华人的战地记者

亲临战场,要克服多少苦难?

可她只是轻描淡写——-这只是我的工作

多少朴实的言语

爱上她,是因为她强调:机会总是会有的,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太棒了这句话,如果你真的有料,何须没伯乐?

她等于指明了我前方的道路

是啊,如果我想要在明年毕业后找到如意的工作

现在应该做准备了

闾丘薇露篇2

2001年11月,闾丘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腹地喀布尔的华人女记者。她素面朝天,镜头前又往往光彩照人。她是可以感染人的,不然老板不会选她――她是凤凰卫视的第二名记者。

“如果他能爱上我”

她其实是时髦过、波希米亚过的――高中立体几何没考及格的文艺分子、复旦大学哲学系活泼喜人的女学生、咖啡店年轻的女招待、热爱音乐的电台主持人……她不是没有读过三毛――“长裙飘飘,披散着头发,若有所思地走过校园”,不是没有渴望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熟知简爱的经典对白“虽然我穷,我不好看,但是我也有权利爱人”。

初恋是在中学快毕业时。那是一个比她大7岁的大男孩。“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说话的那个样子,心里想,这个人从前在哪里见过。”他们推着自行车,在这个城市不停地走啊走,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街道总是太短。他们去看电影,偷偷地拉手。一个月后他去了美国。他离开上海那天,她一个人在街头走了一天,望着天空,猜想哪一架飞机里面有他。

干练、简明的闾丘露薇,她的“长情”同样令人惊讶。13年后,当她结束第一次婚姻,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只是想知道,他还好吗?他现在是什么模样。至于他还记不记得我,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只是我知道,这段爱情,一直在我的心里面,从来没有消失过。”

在《我已出发》的结尾,她忽然很动情地写道:“当我站在巴格达的清真寺前,炮火在我的周围不断响起,我在思念一个人,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人。那个时候我会觉得,和他相比,生命对我来说也不重要。当赞美的声音、热闹的场面围绕我的时候,我在想的是,如果他能够爱上我,这些赞美、名利都离我而去,那又怎么样呢?”

“如果他能够爱上我……”多么典型的一个女人对世界的告白。“赞美”、“名利”算什么呢?配得上她的欢乐、悲哀、感慨和微笑吗?穿梭于炮火之间,你不能只用“勇敢”来形容她。

或许不该问起前尘往事。她笑着打断,“那个人不是现在这个人。”她再婚,快乐又自足。带着品相温厚的夫君参加朋友的饭局,大大方方地说:“我不在北京的时候,你们可以带他玩……”她比过去胖了。在北京喧嚣的三环边上,她一边招手打车,一边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什么要紧,我老公喜欢就行。”

闪婚先行者,负资产一族

“4岁的时候,母亲就在我的生活当中消失了,然后在我18岁的时候,她又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对于少女时期的我来说,母亲是一个神秘而又亲密的人物。”

所以当母亲说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帮忙,她毫不犹豫地去了。母亲的第一句话却是:“你怎么穿得这样不好看?”母亲总是嫌闾丘不漂亮,在她眼中,那样就很难找到有钱的男朋友。看上去还很年轻的母亲说,在外人面前,不要说你是我女儿。

当时母亲什么生意都做,她是那种“哪怕口袋里面只有两块钱,在别人面前也装得像一个百万富翁那样豪爽的人”。一次,母亲从东北运到深圳100箱饮料,自己却不知去向了。闾丘手忙脚乱地找了个仓库存放,和同学一家小店一家小店地推销。现在她无法想象回头去做那样令人难堪的事。一个下着大雨的下午,他们的自行车倒在地上,一箱子饮料从后座上摔了下来。那一瞬间她忽然感到绝望,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任何事情”。

直到今天,闾丘依然不清楚母亲到底在哪里,在哪一国、哪一省,她只是每月往一个固定的账号打钱给她。

闾丘想远离母亲安排的生活。1993年,在广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个丈夫。“他和他的一班朋友在一起,和我的母亲聊天。我则安静地坐在一边。”忽然间他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瞬间让她触动。母亲知道她和又穷又没工作的男青年拍拖,极力反对。她和母亲闹翻了,从家里搬了出去,成为“闪婚”先行者。当时他们认识不到3个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月。

“对于他的一切,他做一些什么,他曾经做过一些什么,曾经爱过什么人,我从来没有去了解过。”

1995年,闾丘移民香港,并应聘成为香港传讯电视中天频道的翻译,3个月后跳槽到TVBS任电视记者,1997年,又转投开播不久的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

“孩子还没有满月,我进了凤凰卫视,而且开始了香港浸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课程。那两年的时间是相当吃力的,因为白天要工作,每个星期还有两个晚上要去上课。我还坚持自己带着孩子。”当时凤凰人很少,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压力很大。

“轮到我去的时候,打起来了”

闾丘刚到凤凰卫视的时候,台里只有一个新闻栏目《时事直通车》,窦文涛主持。那会儿窦文涛还是很严肃的一个男士。记者一共3个,所有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外加几台电脑。吴小莉和窦文涛还在播打印在玻璃纸上的新闻,用脚一踩,自己看着念。

2003年伊战爆发,她去了巴格达。当时伊拉克签证非常难拿,她跑两会时就去和伊拉克签证官“天天交流思想,聊得甚是投机”,结果别人的签证都是两三个月才拿到,她两三天就磨下来了。“那时签证是10天到期,要换人时只有我有签证,就去了。轮到我去的时候,打起来了。”她成了赫赫有名的“战地记者”,在俄罗斯访问时曾给她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她平日讲话明快、温和,而工作的时候,“很急,很凶。我会骂人的,是训斥,你怎么能够这样子,毫不留情。但我能让大家觉得我是对事不对人。”她笑着说。

2006年,哈佛大学为全球资深媒体人士提供深造机会。她选择读博士,修自己感兴趣的美国宪法。她创建了博客“一五一十”,当作作业,希望大家能成为“公民记者”。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作自我翻新,这需要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工作。悲观的人止步不前,而闾丘露薇有她适应主流世界的方式。多年前的哲学课曾告诉她,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在这个诸多残缺的世界里,她努力使自己完整。

闾丘薇露篇3

因为有语言障碍,懂日文的编辑不多,所以无法直接从日本主流媒体获取一手资讯,这种依靠翻译日本媒体新闻的网站才会获得那么多中文媒体青睐,并且很不专业、理所当然地把它当成通讯社,认定上面的消息都是一手资讯。

其实这家网站刚开始,翻译的新闻还说明来源,但很快就变得语焉不详。当然,这是很多网站的特点,以显示自己有做独家新闻的能力,而不是新闻搬运工。

仔细想想这家网站为何越来越受中文媒体欢迎,说到底还是那些日本主流媒体的中文网站办得太不用心,和日文网站相比新闻报道不是晚很多,就是根本不译成中文。

如果只是香港媒体喜欢引用这家网站的消息也就罢了――它们国际新闻报道的分量本来就轻,错了也没人追究,但如果被内地正规媒体、尤其是中央级媒体引用了,必然导致大量中文媒体转载。

当然,我从来不觉得是这家网站的问题,问题在于那些引用其网站内容的媒体。我实在想不通,专业媒体为何要引用比自己业余的网站的内容,可以转述新闻的专业媒体太多了。更有意思的是,最近撞见这家网站的创办人,他给了自己一个新的头衔:一通讯社社长。

同行对这家“外媒”的质疑,其实是因为它的域名全都是汉语拼音。终于等到有同行站出来告诉大家,这家“外媒”其实是中文网站,在日本不会有人去这个地方获取信息。

2010年我写过一本书《不分东西》,书中花了不少篇幅谈论这样的“外媒”。因为很多时候,大陆媒体总会引用一些“外媒”的评论。但这些被引用的评论,原来都出自当地的中文媒体。

当然,从概念上,官媒的引用并没有错误,毕竟这些都是在当地注册的媒体――欧洲、美洲、非洲或日本。在这些地方,申请一个媒体执照,实在太容易了。只是这些媒体的受众都是中国人,它们算不算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外媒呢?

现在要讨论一家媒体到底是“外媒”还是“内媒”,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很多媒体的股权结构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比如香港一些报纸和杂志,大股东已经不再是香港人,或者说变成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内地商人。同样在海外,华人拥有当地媒体,有些拥有当地国家的国籍,有些只是拿着绿卡,那又如何区分这些媒体的属性呢?

就拿香港来说,最近一年出现好多家卫星电视台,名字很多如雷贯耳,不是让人以为代表香港,就代表亚洲,但其实都是一些内地资金来到香港注册。

如果要把外媒一家家数清楚,那是数不过来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但如果要把有影响力的外媒数清楚,那又是很容易的事情。每个国家都只有那么几家被公认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媒体。至于通讯社,高质量的数量更少。其实只需要看准这几家,已经绰绰有余,不会遗漏重要新闻。

当然,社交媒体的出现,也让这些传统媒体失去了过去独家和垄断的资源,但对于其他媒体来说,社交媒体的唯一功能,就是寻找和发掘一手消息,并且通过确认,再变成自家的新闻报道。也因为这样,我依然想不通,那些本身只是转手新闻的网站,为何会得到中文专业媒体的青睐。除了偷懒,我实在想不出其他原因。

闾丘薇露篇4

失败也很可贵,因为你可以把失败当成创造的良机。

谁都有可能遭遇挫折,很多人面对挫折,就会失去人生的自信,再也不愿意去努力,甚至断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自己和成功无缘。

其实,并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而已。如果敢于倒空“失败”,那么成功同样属于自己。

《凤凰卫视》着名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曾经在复旦大学做过一场报告,这场报告吸引了近千名学子,他们当中大多数即将走出校门。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场报告会上,闾丘露薇并没有谈太多自己的成名经历,也没有讲那些战地采访的故事,而是一再向大学生们强调两个字——归零!

为此,她讲述了工作中难忘的两次经历。

第一次是她刚刚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还没有进入新闻行业。

有一天,她看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一名英文翻译,于是发了简历去应聘。

对方一看她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很快就通知她去面试。

闾丘露薇对这次面试非常自信,因为读大学时,她的英文水平在系里就是拔尖的。

笔试时,对方要求闾丘露薇翻译一份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查字典,但是对着那些专业名词,她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等她把翻译好的报表交到考官手上时,考官只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

结果可想而知,闾丘露薇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那次失败的面试给闾丘露薇打击很大,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直到半年后,她考进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这家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几个月下来,闾丘露薇的财经专业英文水平突飞猛进。这时,她才重新找回了自信。

后来她进入新闻行业,刚开始时她很自信,觉得自己站在镜头前挺清秀可人。

可突然一天,她的一个上司对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做电视,你的雀斑,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

这句话仿佛给初入新闻行业的闾丘露薇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她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面对镜头开始变得不自信,怎么也找不到自如的感觉。

这时,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让她受益终生的话:“你一定要记得,在镜头前面,不要老想着自己漂不漂亮,你需要想的是,你要告诉观众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在镜头面前,她不再想着自己的外表,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己的内心向观众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慢慢地,她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多次深入战地采访,并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这两次经历,让闾丘露薇感到,在职场中,越是难受、挫败的时刻,越需要归零。

在面试失败、被上司否定的时候,如果闾丘露薇就此认定自己不行,不敢再去尝试,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位出色的战地记者。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整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最佳成功点的过程,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曲折。但是,你一定要明确这样的信念:

在一个真正追求成功者的字典中,并没有“失败”两个字。只有你勇敢地追求,不断地提升,你同样会拥有梦寐以求的成功!

励志演讲稿值得一看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勤奋塑辉煌》。

书山跋涉,需要用勤奋的步伐,在无边的莽野中,踏出一条通向顶峰的道路。

学海泛舟,需要不懈地努力去擎起理想高悬的风帆。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洒满了血雨腥风,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那是谁伴它走过生命中那艰难的一段长路?——勤奋!是勤奋擎着它五彩的风帆,驾驭着它生命的舵把,告诉它勇敢地走下去。只有在汗水汇聚的江河里,才能将事业之舟驶向理想的彼岸;明艳的明天,是今天汗水,血水的交融!

那站在科学顶峰上的伟人,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闪着金光的硕果,更重的是谱写一曲汗水与泪光的交响,把那留在地平线上的背影向世人诉说那烙在手中的茧痕,那布满山峰的足迹,向人间折射的是“人生在勤”的真谛!21世纪年轻而颇具天赋的你们,请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宁静的港湾,让我们乘着长风、扬起理想的风帆去穿越海洋!

但是,朋友们你们要知道,离开勤奋的母土,天赋的种子便寻不到春荣、夏华、秋实、冬素的前程,你我的明天都将是一粒埋在沃土中干瘪的种子,从我人生的宫殿,都将只是一排在风中摇曳的危墙!此时此刻,你难道还需要徘徨、迟疑吗?动起来!迈出我们勤奋的步伐,踏出那无边的莽野,踏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光大道!让我们在时间老人的催促下,在勤奋的基石上构建人生宫殿的辉煌!

励志演讲稿值得一看三

同学们,你喜欢自己吗?你对自己满意吗?你很羡慕某些人,甚至愿意自己也成为他吗?如果你对自己有疑惑,那么我来告诉你:就像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形状,每一朵花儿都有它独特的香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别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没有人可以取代我。美国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为身体畸形截掉双腿,后来又发现切口的根部被癌细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体全部切除。但是,肯尼并没有向病魔低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战,拼命练习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渐独立,能跟常人一样上学,甚至还学会了溜滑板、溜冰。肯尼的生命是美丽的、动人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遭遇到的危机使我们走投无路了,却在事后发现这是生命的转机。美丽的生命在于勇于更新,且愿意努力学习。化蛹为蝶,才能使生命焕然一新。人的一生也需要蜕变才能成长。每一次蜕变都回带你走进人生的新领域、新境界,使你获得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健康的我们,更要学会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如何在正视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不足、克服缺点呢?一方面要正确和别人做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只从不同的方面平价自己,却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老觉得“某某的学习比我好,某某的书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弹得好”,而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习好的可能体育不如你,书法好的可能学习不如你,不要一味给自己挑毛病。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对自己的认识才会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长补短。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学科成绩并不好。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气拿着通知书交给母亲。母亲整个脸色都阴暗下去,将他好好责骂了一顿。她绝望的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服毒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造成终身的遗憾。从死神手中逃回来的她,分析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下决心取长补短,专心写作。父母默认了她的追求,她开始发挥自己写作方面的长处,真正追求自己的事业,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闾丘薇露篇5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闾丘露薇报告时并没有多谈自己的成名经历,也没有多讲那些战地采访的故事,而是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两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第一次失败经历是她刚刚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的应聘。

有一天,她看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急需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这次招聘她非常自信,因为读大学时她的英文水平在全系是最拔尖的。于是,她按要求发出了应聘的简历。对方一看她是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很快就通知她去见面。

笔试时,对方要求她翻译一份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查字典,但是对那些陌生的专业名词,她却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等她把翻译好的报表交到考官手上时,考官只看了几眼,就皱起了眉头。结果可想而知,她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那次求职的失败,给了她很大的打击,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半年之后,她调整心态,重新找回了自信,顺利地考进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花了大量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几个月之后,她的财经专业英文水平又上了―个新的档次。

第二次失败经历是她刚刚进入新闻行业。

她刚开始进入新闻行业时也很自信,觉得自己站在镜头前清秀可人。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上司直言不讳地对她说:“我觉得你不适合做电视。你脸上的雀斑,在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这句话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她沮丧到了极点。面对镜头,她怎么也找不到自如的感觉。她开始变得很不自信。

这时,一位同事说了一句让她受益终生的话:“你一定要记住,在镜头前面,不要老想着自己漂亮不漂亮。你需要考虑的是,你要告诉观众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她在镜头面前不再想着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己向观众传达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慢慢地,她又找回了自信,并形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采访风格。她多次深入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

这两次失败经历让她感到,走出校门,进入职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如果认定自己根本不行,心灰意冷,不敢再去拼搏,甚至自暴自弃,那么就不可能有日后的发展与成绩。

闾丘薇露篇6

【关键词】自媒体 都市报 新闻报道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去年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已经突破了2.5亿。而在2010年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由微博首发的就达11起,占到了22%。2011年,这一数字又有了进一步的增长,从郭美美的名牌手袋到故宫破碎的瓷盘,在进行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上,自媒体、特别是微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广泛、发展迅猛的微博,凭借其超高的参与性、社区化以及连通性等特性,得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信息的实时转发和相互评论,从而使信息、特别是重大突发信息呈现出几何级、极大化的传播。

不过,在我们强调微博进行信息传播的诸多优势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某些缺陷。例如,呈现在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大多数并非来自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且信息的“碎片化”程度相当严重;同时,短短140字信息的“浅层”和“浅层评论”,也往往只能勾勒出事件的大致框架,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先知”的需求,却难以达到让人们“详知”的目的;此外,微博在传播信息时,负面话题或重大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粉丝关注、得到大量转发,而这些信息如果不能被正确引导,将极有可能使人们激情有余,理智和冷静不足。

微博等自媒体所存在的这些缺陷,恰恰是都市报得以立足的优势所在。经过多年的办报实践,都市报已经在受众中树立了较强的公信力,而都市报专业的采编团队,涉及采访、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不仅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而且还能以适宜受众阅读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经过精心谋划、视角独特、观点犀利的新闻策划和重点报道,使新闻不仅不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而且还能起到引导读者的作用。就都市报来说,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微博等自媒体手段,发挥甚至放大自身所具备的这些优势,确实是当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0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了“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派出三路记者前往灾区采访,并将总理请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直播间,主持人通过和前方记者连线,再次将温总理和灾区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合肥晚报》作为地方性的都市报,尽管对这一新闻事件非常关注,但由于受到采访条件的限制,似乎对此只能远远地“围观”,难以亲历其中。这也是绝大多数方级都市报在涉及高层政经新闻报道时的软肋所在,虽然这些政经活动都是极具新闻价值的“富矿”,但由于采访难度很大以及对采访的要求较高,因此通常情况下都只能采用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新闻通稿。不过,借力微博,《合肥晚报》却在温总理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这一新闻事件上较为顺利地跨过了这一“门坎”。12月26日上午,就在温总理完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仅仅一个多小时后,由《合肥晚报》记者采写的《“我心里时刻都装着人民”》在当天晚报的头版头条刊发。

原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整个直播期间,全国共有3位听众被主持人挑选出来与温总理“网上互动”,合肥市民徐先生即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徐先生通过新浪微博,以网名“欢乐秋之歌”向温总理发出“问候”,并在微博中“感佩总理,对许多数字和细节有着惊人的记忆。”温总理看到这条微博后,连声说“应该的。我心里时刻都记挂着人民!”当记者从微博中获得这一线索后,立即对徐先生进行了采访,并很快形成稿件刊发。这篇不到一千字的消息荣获了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假如没有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假如没有记者对微博平台的认真监控,这篇新闻报道也就不可能产生。

2011年4月13日上午,利辛县国土局胡集中心所原所长周文彬在微博上直播自己向当地纪委自首的过程,一时间在网上引起大量“围观”。微博上的信息究竟是真是假,众多网友在关注其自首的同时,也发出了种种疑问。《合肥晚报》记者在微博上发现这一信息后,立即向报社值班负责人汇报,报社随即安排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周文彬本人、利辛县国土局等有关部门,以力求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发当天,记者便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以《公务员今微博直播自首过程》为题,在全国首发了这一消息,并立即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跟踪报道。第二天,《合肥晚报》记者又前往利辛县,通过实地深入采访,刊发了《“微博自首”主角的沉浮之路 利辛国土局今向本报独家通报当事人情况》,向读者提供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信息,弥补了事发当日因为“抢抓”新闻而出现的叙事过于简略的遗憾。报道刊发后,各地媒体纷纷进行转载,一时间“微博自首”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利用自媒体发现并追踪网络热点,在扩大新闻事件传播范围的同时,也扩大了都市报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从这篇“微博自首”的新闻采写中即可见一斑。

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虽然人人都可以将其“为己所用”,但毫无疑问,拥有粉丝数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名人微博”,则更能吸引眼球,也更能实现信息传播的“倍增效果”。同时,都市报参与并介入到名人所关注的新闻事件中,也有助于提高自身新闻报道的深度和高度。

拥有“战地玫瑰”美誉的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同时也是一位拥有140多万名粉丝的自媒体达人,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微博平台后,总能引起较大的反响。今年2月20日晚,闾丘露薇出差途经合肥时发了一条微博,称自己在骆岗机场“打的”时遭遇到“加塞”等“不规则”事件,并为此发出几句有关市民文明素质的感慨。《合肥晚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这一信息后,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在微博上与闾丘露薇取得联系,进行了“网上采访”,并于次日以《香港名嘴合肥打的遭遇“不规则”》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接着,记者又通过与闾丘露薇微博私信联系,赶往其所下榻的外地宾馆,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并采写了《民众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连续报道,报社还以此为“由头”,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合肥的大街小巷,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规则”现象进行了梳理和调查,由闾丘露薇“打的”遭遇“不规则”而引伸出的“合肥还有哪些不规则”系列报道,在报纸上接二连三地刊发后,在广大市民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推动了人们对提升市民素质的反思。这些报道被闾丘露薇在微博上强力“推荐”,安徽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芮必峰教授在评价这组报道时则称,闾丘露薇微博爆料合肥“打的”遭遇,受到网民“围观”;《合肥晚报》独家跟进报道,对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从《合肥晚报》这几篇新闻报道的成功实践来看,都市报与自媒体这种所谓的“旧”与“新”的二元对立,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互相借鉴、互相转化的可能性。都市报既要积极利用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去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也必须按照都市报的办报规律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被众多媒体所高度重视的“报网互动”,也不能仅仅只局限于都市报投资开发自己的网络平台,还应更多地体现在新闻操作的层面上,都市报要认真研究如何将已在自媒体平台上接受过“浅层阅读”的读者注意力,再次拉回到都市报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上,这就需要都市报在自媒体时代下进一步“见‘微’知著”,将新闻做深做透,做全做优。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闾丘薇露篇7

女性开始大量投入并参与到传媒工作之中,除去央视许多记者和节目主持人,还有许多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名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吴小莉、李亦非、鲁豫、闾丘露薇、杨澜、李响、李湘等等。特别是在去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凤凰卫视众多女记者的出色表现,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成为促进收视率的一张“王牌”,使人们对中国女性记者有了重新认识,也使女记者在新闻传媒中的角色定位有了质的飞跃。

事实上,从国际传媒业看,借助女性传媒人的魅力和影响打造著名品牌,进而推出以该女性为主体的系列节目,最终开发相关图书、影视剧、女性用品等已成为常用的一种运作手段。比如,美国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玛莎・斯图瓦特,她利用自己在消费群中确立的形象,经过数年的营销规划和实施,将自己的名字魔力般地塑造成一个面对女性的时尚品牌,涵盖面包括电视节目、网站、图书、商店、礼品、家政、烹调、婚礼、园艺和娱乐。再比如,美国另一位著名黑人电视女主播奥普拉・温弗瑞主持的《奥普拉谈话节目》已连续16年坐拥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的冠军位置,仅在美国就拥有观众多达2200万人。她的节目中每月必有一次读书版,只要上了这个节目,该书必成畅销书。作为哈泼娱乐集团董事长,奥普拉・温弗瑞在图书出版、电影制作、房地产、股票投资等多个领域出尽风头,她还拥有奥普拉杂志、奥普拉电影公司等。

可以说,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步开放和妇女解放运动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女性在就业中遭受的性别歧视已经越来越少。女性的文化品位、精神境界和经济地位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传媒中的女性力量,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一部分。女性不再仅仅作为空洞的传播符码,而是越来越能够表达真实的思想。

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曾对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关注有点不理解。她说:“在巴格达的时候,除了那些男性记者,同样也有女记者,但是当我们在现场的时候,虽然性别会带来一些不同,但是在工作的层面、在报道的层面,大家都是一个角色,那就是记者。我一直希望不要局限在性别定位上,大家更多关心的应该是记者报道的方式、报道的角度、报道的内容,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和性别有一些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一个记者本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确,对于传媒“本位”的主体来讲,对于女记者本身来讲,性别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将什么传达给受众,以及如何传达。但是,对受众来讲,是女是男可能会有一个接受效应问题,可见,对于同样要传达的信息内涵来说,传达人的身份及表达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这需要采取适当的传播战略。

首先应精心策划、大力培养有潜力、有优势的女性传媒人,并适时提升她们的形象力。不能一蹴而就,搞短期行为,而要确立稳扎稳打的长远目标;

其二,要有联动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互动互应,扩大女性传媒人的作用及影响;

其三,要能人尽其才,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女性传媒人的特点、特长,给她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那么,女性传媒人才的涌现是否有轨迹可循呢?据笔者研究总结,目前女性传媒人才的涌现,似乎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和渠道:

其一是“报道轰动型”。因某个重大报道而轰动一时、一举成名的。如凤凰卫视新闻主持人吴小莉采访朱F基记者招待会;李响采访报道国足教练米卢等。

其二是“主持人效应型”。因主持某个节目栏目获得成功的,如倪萍、王小丫、李湘等。

其三是“传奇经历型”。如重走郑和路的《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重返巴格达的闾丘露薇等,她们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本身就是轰动一时的新闻。

当然,我们反对为推出女性传媒人而刻意在“女性”身份上进行庸俗化、低级趣味化的炒作,对于真正高品位的女性传媒人来说,最重要与最关键的还是知识、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养。传媒人要“自律”与“他律”,才能打造好魅力女性的超级品牌。因为说到底,女性传媒人要面对的不仅是两性世界,还要面对整个社会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她为之奋斗的不是性别身份本身,而是整个人类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闾丘薇露篇8

《潇湘晨报》报道说,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期间,仅在一个社区,就与一百余名民众一一握手,身边工作人员好几次在一旁提醒时间。

握手,几乎是西方职业政治家每天重复频率最勤的动作。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形容,竞选需要掌握三大技巧旅途中补觉,逮住空档上厕所,与支持者握手。

而在中国政界,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在美国出席商贸会议时,就讲了一个有关趁握手时,“递话”的故事。

“刚才我也碰到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他就那么一会儿,和我握手的时候,他说王副总理,我在这儿还可以,我们公司还可以,但是说真的,比较难,人家对我们还是不大信任。”站在讲台上,面向中美企业家,以及美国政府官员披露了这段细节。中方企业家抓紧握手时间,快速反映问题;根据反映情况,临场向美方提出要求。

新常委的新举动,也让握手的涵义更加丰富。

“你腾出手来,我们握一握手”

与新常委们相同,此前的老领导,握手时也有性情一面。公开视频资料显示,1989年11月16日,当时就任中央军委主席刚刚7天的,来到云南某部视察,他与前排士兵一一握手,走到扛军旗的士兵面前时,说,“来,我来帮你把旗杆扶住,你腾出手来,我们握一握手。”一时镁光灯闪烁,士兵的双手握住的右手,现场一片笑声。

1990年除夕,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与出现在了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现场。与走上台,先后向全国人民送上祝福,随后下台与演员和观众握手。

从当年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一边握手一边对相声演员姜昆说:“我一看就知道你的名字,你今晚表演得淋漓尽致,相声演员要有真本事”,他又对春晚新面孔冯巩说:“你也是,我已经听过好几次你的相声。”

这段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与演员之间的握手言谈,播出时未经任何剪辑。它使人们一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有生活化的片段。

被海外媒体称为“铁腕总理”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甚至会主动招呼民众来与他握手。《福建日报》报道说, 2006年3月,朱镕基来到福建省福州市,酷爱京剧的他,刚下榻宾馆,就邀请福建京剧院的演员们过来。京剧院原先只派了几个主要演员,但朱镕基说,叫大家都来吧。于是,院长一下子带去了30多位演员,几乎都是“80后”。

演员们都很紧张。朱镕基见到这么多年轻演员,兴致很高,朗声说:“都过来握握手,要争先恐后嘛!”朱镕基一边握手,一边问名字,很快就把大家记住了。

握手时,怎么跟领导说话

握手时间是短暂的,想要给领导人留下印象,言简意赅很重要,而且面对不同的领导人,说话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秋梅,在2009年时受邀赴京参加妇女节纪念大会。《今日建德》报披露,在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握手时,她分别说了不同的话。

在和握手时,潘秋梅说:“总书记,我是来自浙江农夫山泉故乡的代表。”说:“很好!”

在和握手时,潘秋梅说:“温总理,我是中国草莓之乡建德的。说:“那里我去过,很好!很好!”1994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考察过当地的草莓产业。

在和握手时,潘秋梅说:“习副主席,我是建德新安江的潘秋梅,当年你和我说过‘小菜能做大市场,做倒笃菜的能变富婆’。”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当年考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时说过的话。潘秋梅当场复述了一遍,说:“了不起啊。”

领导什么时候会“特意握手”

有时,领导人握手,会有特别之意。

与运动员刘翔、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握手,就是出人意料的。

新华社报道披露,2009年接见优秀运动员代表时,与他们一一握手。走到刘翔跟前,握着他的手问“脚好了么?”,刘翔一时情绪激动没有作答。作完讲话之后,向前走出20米,又向刘翔走来。刘翔回忆,“胡总书记对我说,放下包袱,来日方长。”

“你怎么样,你好吗?”2003年,访问俄罗斯期间,闾丘露薇好不容易获得了一个提问机会,迎来的是这句来自执政最高层的问候。闾丘露薇在自传《我已出发》一书中介绍说,她有点诧异,一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问她,就在这时主席走了过来,和闾丘握手说:“看你去伊拉克采访,既为你的精神所打动,又确实很为你担心。”后来还送了闾丘露薇两句话:“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还有更具指标意义的握手。

2003年底,北京地坛医院。握住了三位艾滋病患者的手,《南方周末》以《北京:最具深意的一次握手》为标题,报道说是第一个与艾滋病病人握手的高层领导人,他打破禁忌,公开和艾滋病病人站在一起,并承认艾滋病在蔓延的现实。随后,不同的高层领导人定期与艾滋病人握手的画面,也会出现在《新闻联播》里。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获知与艾滋病人握手的消息后说:“胡主席如此直白地向全国各个省市的领导干部和民众宣示,中国政府要认真对待艾滋病问题的立场,令我感到很吃惊,也很激动。”

2011年初,国家局。与八名来京上访者握手面对面交流。《新京报》报道称,这也是史上首次。《南都周刊》报道援引一位上访者的话说,“接见完后,别的领导哗一下子全出去了,‘温总理返回来,又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

与高层领导人的握手,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前文所提到的三位艾滋病患者,其中有来自吉林农村的王孟财。与握手当天,他与身后78万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接收到了政府提供的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上学等新政策。《新文化报》报道说,王孟财后来打赢了官司,当选为村主任。

2011年王孟财到北京开会,再次与握手,当时他忍不住问了一句,“总理,您还认识我吗?”回答记得,还提到王是他第一次接触的艾滋病人。

而八名来京上访者中,有从吉林、江苏赶来的许桂芹、戚自强。《南都周刊》报道称,与总理握手之后,许桂芹所在地的副市长经常找她谈心,“有一次打电话,从晚上12点聊到凌晨4点半。”

戚自强说,与总理握手三天后,当地镇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在他的出租屋里做了一个通宵的思想工作。这次促膝谈心,从晚上约7点至翌日上午。天亮前,他们达成了一个“双向承诺”:戚自强不将他被总理接见的事情再对外宣扬,政府则承诺将按照戚的要求,将拆迁后赔偿的新房子分给他。

中央开过“不握手会议”

实际上,不握手,在外交场合才屡见不鲜。外交部前副部长、曾负责香港交接事务的新华社原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就以特殊的方式,拒绝过末代港督彭定康伸出的手。

周南对《南方日报》记者说,1993年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开光典礼活动,“我与彭在那里相遇了。之前,彭定康先对在场记者肆意攻击中国政府……他伸出手来表示‘友好’,我却没领彭定康的情,以佛家的双手合十来代替握手。他只得收回手去,同样双手合十。”

但不握手出现在党内会议上,则显得意味深长。邓小平主持工作时期,中央就开过“不握手会议”。

“今天就不拉手了,因为工业形势不好。”1975年3月的全国工业会议上,许多地方主管工业的书记看到邓小平走进会场,想上前与他握手叙旧,邓小平摆摆手,说了这句话。

独特的见面礼,令在场的高级干部面面相觑。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晋撰写的《世纪小平》一书介绍说,邓小平表情严肃地谈到了工业方面特别是铁路方面存在的问题。他的话,在听惯了形势大好、越来越好之类的“”语言的书记们听来,如醍醐灌顶。

上一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文范文 下一篇:丰富多彩的世界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