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玫瑰”闾丘露薇

时间:2022-07-25 08:34:10

战火玫瑰”闾丘露薇

2003年5月29号下午,正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的主席,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在下榻饭店的大堂接受前来莫斯科采访的香港记者采访。当胡主席要离开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人群中凤凰卫视的一位女记者,特地走上前:"看你去伊拉克采访,既为你的精神所打动,又确实很为你担心。后来知道你安全回来了心里才踏实。我送你两句话:事业要追求,安全也要保证。好不好?"

女记者非常感动,连声说:"好!谢谢主席关心!"

这位女记者就是有“战火玫瑰”美誉的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闾丘第一次接受笔者的采访,是在今年4月17日凌晨一点,当时她正身处饱受战火蹂躏的巴格达。当她的清脆的语音通过卫星电话传来的时候,我同时听到的还有她窗外时断时续的枪炮声。在此3天前,这朵战地玫瑰再次以惊人的勇气重返巴格达。我想在巴格达的日日夜夜,吕丘的心潮都是无法平静的。她说,她要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战后重建,见证一段历史。

事实上,闾丘露薇自己就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

她曾三次进入阿富汗,是进入阿富汗的第一位华人女记者;此次美伊之战,她又两次进入巴格达,成为进入伊拉克战地的中国记者第一人。在美女如云的凤凰卫视,身兼数职的闾丘露薇虽然也做《经贸周刊》等几档节目的主持人,可她无疑算不上光彩照人。对自己的外貌,闾丘泰然一笑:“我绝对不是偶像派,我也知道我不漂亮,这是从小我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大实话,所以别人说我不漂亮,我一点都不介意。”

然而就是这个外表有几分柔弱的30岁上海女子,是多年来走得离战火最近的华人女记者。在阿富汗的那些日子,不时有西方记者被武装掳走杀害;此次在伊拉克战争第一声枪响后她在未经凤凰卫视管理层批准的情况下,又毅然进入巴格达采访,发回了第一手的报道,更是显示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她勇敢、开朗,脸上带着平易近人的微笑,头脑清醒,西方媒体评价这位英文名字为"Rose"(玫瑰)的女记者是一位真正的"战地玫瑰"。

美伊战争打响后,她是第一个进入巴格达的中国记者

3月17日,在北京采访完两会的闾丘露薇和摄影师蔡晓江踏上中东之旅。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3月24日,闾丘决定与同事进入伊拉克边境。当时台里领导并没有同意她进入伊拉克采访,毕竟,开战来有关记者被炸身亡的消息不时传来,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等也奉命撤出伊拉克。然而闾丘露薇在与台里通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进入巴格达。外界由此传出"闾丘露薇抗命进入巴格达"的消息。当笔者谈起此事时,闾丘露薇笑了:"其实真的是当时还没有结果的时候,通讯就断了,没有办法再跟公司联系。我觉得我最后一定能够说服领导的。"4月26号中午12:05(北京时间),在中断联系近20小时后,闾丘露薇终于与凤凰台总部电话联线成功,发回了第一次报道。

在这个特殊时刻,闾丘露薇的选择和勇气在华人中间引起了了巨大的反响。 “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一个记者来说,我首先想到这是我的职业,而且我热爱这个职业,我要为它负责。真的,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有大事发生的时候,作为一个记者,能够很幸运地目睹这样一个事件的发展,这是其他职业所做不到的。”

在巴格达战事结束之后,闾丘露薇回到香港仅仅休息了2天,又风尘仆仆地奔赴北京采访和报道非典型肺炎,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对此,赞誉纷至沓来。但闾丘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她说:“ 巴格达是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事实上,在北京,在中国的其它城市,在任何一家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的隔离病房,同样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地方,同样是一个在采访的过程中可能会付出生命的地方,但是在这个地方,在记者们勇敢地要进入这个第一线的时候,并没有听到任何有关应不应该去的讨论,所以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勇敢。”

因为是女性,闾丘的战地采访会碰到更多的难题;因为是女性,她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闾丘觉得这是一种“偏见”:“在巴格达的时候,同样也有女记者,但是当我们在现场的时候,虽然性别会带来一些不同,但是在工作的层面、在报道的层面,大家都是同一个角色,那就是记者。大家更加关心的应该是记者报道的方式、报道的角度、报道的内容,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和性别有一些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一个记者本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过去一两年间,闾丘露薇跑得最多的是伊斯兰国家,比如说伊朗、利比亚,布什把它称之为邪恶轴心国。她对劝阻她的朋友说,“只能是我去。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我喜欢接受挑战,另一方面作为采访部的主任,我不放心年轻的小同事的安全,我不能推却。”

在她的新书《凤凰卫视闾丘露薇采访手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12月13日,为了拍到卡尔扎伊拜祭北方联盟已故领袖马苏德墓地的镜头,采访组在险象环生的潘杰希尔谷地飞车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在拜祭仪式开始前架好了机器,并把话筒伸到了卡尔扎伊的面前。接下来,为了赶回驻地作卫星连线,闾丘把一百美元拍到司机面前,像个心机老到的生意人那样说:如果你能在两小时里赶回我们住的地方,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如果赶不上的话,一分钱也没有!结果司机二话没说,踩着油门就往回赶。在四周说不准哪儿就有地雷、根本称不上路的地方,把车开到了120迈。等他们赶到驻地,离播出时间只剩下了十分钟。这就是闾丘,一个在工作中常常忘记了自己性别的闾丘。

闾丘希望自己的采访报道能够做到完全的客观和没有感彩,可是她的报道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她女性的独特视角和人性的关怀。在采访战争的时候,她看到到处都是因为战争断胳膊、断腿的人,因为爆炸或者触雷,三四岁的小孩子就变成了残废。看到很多孤儿,看到在街边要饭的妇女,因为她们的丈夫已经在战争中死了,这个时候,闾丘会忍不住留下眼泪。她在采访手记中写道:“举目望去,连绵的群山早已失去了它深黛的风采,轰炸过后四处一片光秃,汽车一路驶过,一个个如废墟般的村庄里面,是一张张麻木而绝望的脸。那种孤苦的神情,迅速占据我的心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哀伤不已。我开始问自己,这就是战争的结果吗?对于这些无辜的人们,我们能够带给他们怎样的帮助呢?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我对于战地最初的好奇甚至是浪漫的想法,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一种挥不去的忧伤开始孕育在我的心灵……”

即使战争让我成名,我仍然憎恨它

虽然是战争采访让闾丘成名,可是闾丘认真地说:我憎恨战争,我宁愿选择默默无闻,也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发生。

闾丘是一个很简单的女子。她喜欢喜欢吃四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她也爱玩,打高尔夫球,喜欢跟朋友一起喝酒,聊天。闾丘说自己是典型的上海人,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在上海读完大学,很多人说她不像上海人。“可能上海的女性可能比较计较小地方,我觉得小事无所谓,但是大事我还是很精明的,骨子里还是上海人。”

闾丘露薇从小就梦想作一名记者,希望有一天能够走遍全世界,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她移民香港,在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传播硕士学位,后来加入凤凰卫视,闾丘的这两个愿望几乎都实现了。

作为战地记者,虽然每天都要出镜,但是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使她根本无法“靓“起来。她在阿富汗采访的时候,因为街上只有男人,她成了喀布尔最受注目的一个人,所有的男人她都向她行注目礼,甚至会围过来,看她是个什么人。她曾经和三个男同事睡了一个月地铺,卫生条件也很差,“到了那里第三天我就不化妆了!”但是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她作为女人爱美的天性。去阿富汗只带了一件羽绒服,她就用不同的围巾来变换形象。购买、收藏围巾是她一个小小的爱好,这些围巾都是她到世界各地采访的时候在不同的国家买的,在阿富汗采访的时候,闾丘自己算了一下大概戴过七条围巾,而且这些围巾来自七个国家,有韩国的,有日本的,有美国的和印度的。这些不同色彩不同样式的围巾为她同一件羽绒服带来了不同的美丽。

女记者也有得天独厚的好处,在阿富汗采访的女记者极少,那些西方媒体的男记者们对她非常好,经常会主动告诉她他们将上哪里,他们怎么样看某个问题,或者他们收到一些什么消息。闾丘和同事没有没有蔬菜吃,没有很好的食物,但是西方记者人多,经常自己开火做饭,他们就请闾丘和同事们前去做客,三个男同事都说是沾了闾丘的光!

闾丘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提起这段婚姻,她笑笑说:“可能是我成长得太快了吧。”让她欣慰得是,这段婚姻给了她一个可爱的五岁的女儿若凡。在巴格达采访的时候,看到那些被战火蹂躏的孩子,闾丘经常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她和天下的母亲一样,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工作太忙了,又经常出差离开香港,所以平时女儿都是由奶奶照顾。闾丘说自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今年4月初,在巴格达战火中呆了了五昼夜的闾丘露薇撤回香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特地到机场迎接她归来,还带去了她的女儿。这给了闾丘一个莫大的惊喜。仅仅和女儿团聚了一个周末,紧接着她又去北京办理签证,再次重返巴格达采访。女儿太小,不懂得战争,别人问“妈妈到哪里去了”,她稚气的回答:"出差到中东去了!"她根本不知道妈妈的工作是多么危险而不平凡。但闾丘喜欢女儿这样天真而不谙世事,她觉得这样女儿才会过得更快乐。

关于梦想的生活状态,闾丘的回答很简单。“我习惯了明天不知道会做什么的生活。我理想的生活……因为我在香港生活,每个人都很实际,我现在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能养我的家养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过的生活,如果说什么是我最希望去做的事情,到目前来说还是工作。因为我一出差就变得非常精神,只要回到香港没有什么事情做,好像就会生病,所以觉得有事做还是比较让人充实。”

是的,闾丘就是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个喜欢挑战自己的斗士。在我看来,闾丘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是那种让人晃眼的美丽,而是她的柔弱而坚强有力;敏锐独特的新闻眼光,温情脉脉的女性情怀;脚踏实地,不事张扬以及不容易。

上一篇:巴黎个性工作空间 下一篇:庄冬冬,用首饰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