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成功就是做你自己

时间:2022-10-07 05:05:07

闾丘露薇:成功就是做你自己

很多时候,只能相信自己。她从推着自行车推销饮料的无助女孩,学习,积累,成长为沉静宽容而又具有爆发力的记者。

为了新书《不分东西》,闾丘露薇来京宣传。

她没有化妆,小雀斑一览无遗,笑起来有鱼尾纹,还是爱笑。在新书签售或者演讲时,她常为自己的外貌不能让读者惊艳而抱歉。

怎么说呢?“有次出席颁奖仪式,屏幕上播出了我在巴格达的身影,蓬头垢面,然而光彩照人——我觉得认真的女人最美丽。”

从小父母就告诉闾丘露薇,你不是一个漂亮女孩。这样的坦白有点残酷,也让闾丘更早地面对自己。她会和男生一起心无芥蒂地欣赏美女。她在工作之余总是素面朝天。她能穿出自己的风情,认为服饰比妆容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审美观。她落落大方,气质磊落,不会撩头发展示风情,只会像男人一样拼搏,直至获得命运的青睐。

“我很自信,有强大的内心。这来自我以往的经历。”

她1997年加入凤凰卫视,曾先后赴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报道过多名世界政要和许多重大国际事件。2001年、2002年,她三度前往阿富汗的喀布尔,顶着战火采访,是前线唯一的华人女记者。前国务院总理朱基都忍不住称赞她,“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

2003年,美军轰炸引爆伊拉克战争,她在第一现场巴格达直播。同年4月,她重返巴格达采访半个月,又飞往北京非典前线。国家主席也向她表示慰问:“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

不久前,她在人大举办讲座,谈到当下热衷的“成功”。她认为年轻人可以赚钱,或者在仕途上发展,或者就是有个温暖的家庭,哪怕名校毕业之后去卖猪肉,去做小学教师。

“一个社会,对于成功不是只有唯一或者少数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周围人的标准。”

这个通达世事,聪明温和的女人,一直都在做最好的自己。

战地记者也很普通

闾丘1969年出生于上海,似乎一路平顺。

13岁,她考入上海的重点中学,积极活跃,担任宣传部长,并组织每学期的全校文艺汇演,可以单枪匹马去文化宫,找陌生人借到探戈舞衣。初三时,她面试进入上海《青年报》,任中学生记者团团长。高中时她喜欢看哲学书籍,和同学讨论人生问题,思考力和精神气质初见端倪。

18岁她高分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躺在校园的草坪上背单词,去3028教室听各种有趣的讲座,参加周末舞会,组织大家沙龙……多年后,她回到复旦演讲,会说起“穿着长裙,有着长长的黑发,从男生宿舍窗前飘过的,年轻的真诚的自己”。在大学,她学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23岁,闾丘毕业,接受母亲的邀请前往深圳。母亲开了一家外贸公司,经济并不丰厚,她蜗居在深圳的农民房中,看到三教九流如何生存。母亲为了交际应酬可以一掷千金,而家里每餐只有两个菜。有段时间,闾丘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推销母亲运来的一百箱饮料。一家家小商店地问过去,受尽了白眼。一个下雨天,骑车不慎滑倒,后座的饮料箱摔了下来……擦干眼泪,闾丘学会在底层咬牙求生。

母亲的公司倒闭后,闾丘受朋友推荐,进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并通过严苛考试,从行政员升为高级审计员。她做得很顺利,“和同事一样,每天拿着一部手提电脑,穿着严肃的套装,穿梭在不同的上市企业当中”。

之后恋爱成婚。因为对方是香港人,闾丘1995年移民香港,辞去财务工作,应聘到TVBS电视台工作,也是圆了自己的记者梦。1997年6月,闾丘加盟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成为这家新卫视的第一批记者。有位上司开玩笑地说,闾丘不适合做电视啦,因为“雀斑在电视上看得一清二楚”。她暗地里伤心,也因此更努力,在异常繁忙的工作里还抽空学习,1999年获得浸会大学的传播学硕士学位。

卓越的工作能力为闾丘赢得了尊重。她记得,有一次一位资深编辑给了她一份外电翻译稿,毫无期待地冷冷地说:你慢慢做吧。闾丘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工作,对方和善地笑了。

平凡女子闾丘的命运,被阿富汗和伊拉克先后爆发的战争所彻底改变。

张爱玲写过《倾城之恋》,而闾丘在战火摧毁的城市里采访报道,成了耀眼的“战地玫瑰”。赞誉铺天盖地而来。至今仍有大学生追随,要做战地记者。闾丘总是泼冷水:“记者十分普通,战地记者也很普通。况且大家都不希望有战争。你的理想,应当是做你自己。”

光环背后,是最现实的生活和困难。

去阿富汗之前,闾丘和同事尽量压缩行李,带上了睡袋,足够的干粮,一箱箱的卫星传送设备,包括一台小型发电机。到了喀布尔,他们蜗居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全靠这些东西生活工作。闾丘能及时地将片子传送回来,做电话联机报道时也口齿伶俐,瘦弱身影在战火的映衬下格外动人,让管理层大为赞赏。如果她没有以往的经验,何能如此出镜。

很多时候,只能相信自己。她从推着自行车推销饮料的无助女孩,学习,积累,成长为沉静宽容而又具有爆发力的记者。

我选择爱情

关于爱情,闾丘讲了一个故事。

20岁的简·奥斯汀爱上了一个贫穷男子。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为爱结婚是个愚蠢游戏,金钱决定一切。但简拒绝了父母选择的富裕男子,义无反顾地和那位律师实习生坠入爱河。实习生提出私奔,而女孩为了他的信誉和前途痛苦放弃。实习生后来成了爱尔兰的首席法官,并给长女起名为简;而简·奥斯汀写出了《傲慢与偏见》等不朽名作,终生未嫁。

闾丘还很心仪简·爱。“虽然我穷,我不好看,但是我也有权利爱人”——仿佛道出了她的心声。

她相信真爱面前人人平等,相信爱是隐忍,是牺牲,也是一生的传奇和美好。

闾丘4岁时,父母离异,她与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周末偶尔来老家探望。母亲前往海外定居,待女儿18岁时才回国,仍是陌生人。母亲总是遗憾她不够妩媚,而她在学校已构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潇洒聪慧,身边从未缺少过追求者。

她一直非常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1993年,闾丘在火车上偶尔结识了一位清贫的香港男子,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了。两年后她随丈夫移民香港,之后就是在电视台人仰马翻的忙碌生活。那时她人生地不熟,也不太会讲广东话,都不愿去商店SHOPPING。售货员对“又土又穷的新移民”总有轻视。

经济也很拮据。当时他们租房住,和房东共处一室,卫生间公用,只有小卧室是私人空间。1999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出积蓄买了房,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房价跌到已经低于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了,她成了彻底的“负资产”。香港各家公司都在裁员。那几年过得战战兢兢,不稳定感一直在内心深处。

女儿还没满月,闾丘就进入凤凰卫视,同时攻读硕士。因为压力太大,她哭过,伴侣不能体谅。两人越来越缺乏交谈的欲望和共同的话题。她以为,婚姻不过如此。直到与大学好友碰面,他看着她的憔悴,问:“大学里开朗快乐的闾丘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闾丘呢?”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对婚姻的不尊重,而不快乐的家庭,还会累及孩子。2002年,她提出了分手,带着女儿悄然搬出旧居,开始新生活。

这个婚姻失败的女人更加相信爱情。

“如果问我,生命当中,事业、健康、爱情,什么最重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爱情。美满的婚姻,两个人应该是心灵的知己,有相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每一段爱情,她都全力以赴,受过伤,心碎过,但是始终保有希望。她记得有部电影的男主角,爱上了朋友之妻,在圣诞节忍不住告白。当女孩亲吻了他之后,他对自己说,enough,够了。哪怕没有结局,真心实意地爱过,也够了。

上一篇:美国的名教授怎样对待学生 下一篇:三谈“中国制造”比国外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