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范文

时间:2023-11-30 06:39:16

关于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篇1

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作为一名教师,普通话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的普通话水平,我参加了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学好普通话是教学的基石。在培训学习期间,我收获良多。

  首先,培训教师为我们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他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他的普通话让人听起来觉得十分悦耳,感觉是主持人的音调,所以在学习时我非常认真,也努力在模仿。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其次,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最重要的是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作为客家人,我的普通话带有很重的方言口音,有时说话速度快了,更是没有把发音发准确,含糊不清。通过培训,我树立了目标,做好了规划,用绕口令的方法不断的训练,达到速度的同时也正了音。另外我还在平时工作之余多收听广播,培养语感,正所谓环境也是一种良好的熏陶。

  再次,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在培训期间,我经常起来晨读晨练。跟着mp3里面的导读,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模仿,直到说起话来不拗口。一周下来,我的普通话说得流畅了许多。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我关注自己发音方面的问题,不断的纠正,弥补方言的发音不足。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普通话的培训学习,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真正把普通话说好。对于一名人民教师,学习是终身的,也是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所必须的,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在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我们不仅要说得好,还要说得富有感染力,那样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我将不断努力,把话说得漂亮。

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

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不断广泛,学说普通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期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为期三天的**县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县第四期普通话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短短的几天,但我却觉得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会,整个组织管理自始至终有条有理,既严格又民主,不论从上课和活动形式上看,还是从考勤上看,都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培训活动。培训会上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在培训过程中常常与学员互动,让大家更好的融入这次学习当中,老师还教导我们,想要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除了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我们还必须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多总结、多练习。学好普通话,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好,语言习惯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习惯使用方言过度到能熟练自如的使用普通话,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工。

关于普通话篇2

2022关于最新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不断广泛,学说普通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期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个人简历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心得体会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一、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方言口音较重,尽管学习好普通话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在战术上即学习方法方面又要十分重视。既不能怕,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二、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三、勤向现代汉语老师学习。现代汉语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三”在方言里读shan,舌后音,而在普通话里却读san,舌前音。类似这样的情况,都一一列出拉一,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五、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2022关于最新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昨天下午参加完结业典礼就决心无论多累多赶多晚也要回家,好好的洗一个澡在自己的床上睡到自然醒。一个人辗转到晚上十点多才拖着行李回到了荆门,虽然已累到不行,但还是认真彻底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开始倒床就睡,一直到今天上午一半天。虽然考完测评能力心里就基本放松,估摸着应该是过了,但没查口语成绩之前在群里看到一堆人说没通过时心里还是紧张了一下。为确保无误,内心的忐忑和压力还是在下午结业典礼上老师念到我名字叫我上台拿证书的时候才完全释放掉了,毕竟百分之七十的合格率还是让人有些紧张。

  一个星期的高压学习,确不夸张,我真的时刻都绷着一根弦,并且从最开始一点一点慢慢越来越紧,许久都从未有过这样的压力,或许是有一些工作以后的外在压力吧,怕过不了回单位不太挂得住。学习期间妈妈会电话支持我,她总说相信我只要努力认真付出,一定能够成功。我虽然嘴上说嗯但内心依旧紧着,跟着由一大部分是大中小学语文老师还有电台播音的人一起学习,相比起来我一个从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写汉语拼音的体育老师,汉字的积累简直是甚少,因此这一个星期总是希望自己尽力去做。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读书,晚上九点上完课回酒店匆匆洗完就复习,十一二点再睡觉。

  后面几天为了节约时间午休也不回宾馆了,吃完饭直接回教室桌子上趴一会儿。对于刚刚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演讲训练就马不停蹄的又得每天训练普通话这样的节奏,我一度担心自己的嗓子会崩溃,最后导致口语测试受影响,万幸还是坚强挺过来了。睡饱了晚上跟帅老师一起吃肉,聊聊天,轻松一下许久的压抑。想起之前和一个朋友说过,有时候很付出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并非特别在意最终的结果,就好比这一回我如果是挂了也不过就只是小难过一下而已,但还是会在过程中倾力去做,只是不想未来的某一天想起的时候,会埋怨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没尽力。

  有时候机会和机遇并不是次次都会眷顾你,也许错过就不再会有,我不愿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错过的遗憾,因此我会认真尽力的去做事情。短暂的轻松后又得开启写开题的模式了,时间紧任务重,不知道会被导师打回来多少次,提出多少意见挨多少批,也需做好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挺住,熬过15号。在忙忙碌碌中本命年都进入下半部分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依旧未完成,Anyway,I will do my best!晚安。

  2022关于最新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四天的普通话培训学习,真的是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尤其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优美流利的普通话,更激发了我学好、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容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应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关于普通话篇3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16—01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种语言、方言并存。为了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广普通话非常有必要。但是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推行普通话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多年从事民族学研究,他在多次调研中发现,由于受条件限制,一些民族地区学习普通话的硬件设施很差、师资力量缺乏,严重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非常不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

确实,身处偏远民族地区,从教30余年来,笔者对此事也是深有体会。在民族学校的课堂里、校园中,师生大多数使用的是本地区自己的语言,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学校都要求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但是整个区域大的语言交流环境还是以民族语言为主。因此,一旦师生走出本地区,跟外界交流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二、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难度

我们知道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是有一定困难的。第一,民族地区学校主要的课程文字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从小到大在生活中交流的也是本民族语言,此外还要学习英语,再加上普通话就等于要学习三种语言,这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和压力。第二,民族地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差,教师队伍本身良莠不齐,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普遍很差,更不用说教好学生了。

三、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具体措施

1. 抓好学校这块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一直是也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第一,学校可以从师资培训入手,将教师资格与普通话等级挂钩,将普通话列入具备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作为刚性标准严格执行,保证教师队伍的普通话水平。第二,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学校可要求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用普通话授课。除用民族语言开设的课程外,将能否自觉运用普通话授课作为老师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纠正广大师生说普通话时参杂方言不标准的问题。第四,营造人人说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学校可通过每年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普通话推广活动;可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可开展“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语言梦”的主题班会,办关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主题黑板报。

2. 让方言与普通话共存并发展。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不少极富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地方方言不慎“遗失”,让人扼腕。前段时间,一幅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地图”一度走红网络,而制作者却是两个美国人,实在让国人惭愧。推广普通话是应该的,但是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和方言势不两立。方言是普通话之外的一种语言习惯,两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完全可以也理应共存的。而且方言是普通话的源泉,普通话中很多鲜活的词汇就来自于方言,普通话本身也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只有让方言活着,普通话才有生命力。方言的活跃,会使中华民族的语言丰富多彩,还能充分满足各地区、各民族人们工作、生活和交往的需要。我们的确有必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给方言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使方言、普通话协调地共存和发展。

3. 将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提到一定高度,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重视。何星亮委员提出:“民族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我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全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推广的宣传力度,在民族地区将推广普通话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它作为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建章立制,构建普通话交流环境和在民族地区学校教学的长效机制。例如,政府可统一要求各机构公务员在上班期间、为民服务期间必须讲普通话,营造普通话交流的大语言环境;还可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普通话在学校的教学设备,重视普通话教材的研究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师生的热情,确保普通话学习和训练的效果等等。

关于普通话篇4

关键词:普通话 分层教学 对比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和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普通话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达到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的重要保障。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生源地日益复杂,普通话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班级教学授课形式不能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面对这些新情况,我校进行了普通话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本研究通过对比分层教学前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来分析我校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并对分层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为例,研究对象为2008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197人,实行分层教学后,A班学生39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7.1分及以上),B班学生118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在83.1-87分之间),C班学生40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83分及以下)。

研究数据为197名学生入学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与一学期分层教学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

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基本研究假设为实施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前后成绩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分析,考量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效。

三、研究结果

(一)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等级对比

我们对2008级汉语言文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生分层教学前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表1 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

表2 两次测试成绩等级分布百分比

虽然想改变发音面貌并非一日之功,仅仅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也不能迅速改变学生的发音状况,但是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的普通话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兴趣、态度和主体意识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促进了口语测试成绩的提高。

同时,通过表2我们也应该看到,在197名同学中还有一半以上仍处于二乙及以下的水平,这对于汉语言文学院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招聘单位都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担任对外汉语教师更是明确规定了普通话水平必须在二级甲等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话,这197名同学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在未来就业时将遇到困难。在普通话课程结束之后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分层教学前后普通话测试成绩比较

表3 二级乙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表4 二级甲等各分数段成绩比较

通过表3和表4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层级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学生入学时,有一部分同学的口语测试等级在二级乙等的高分数段(85分以上),实行层级教学后,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在学期结束后普通话口语测试达到二级甲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发音缺陷和方言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并提高了自己的应试技巧,避免了许多测试中的无谓失分。通过表3,我们发现,在学期结束的测试中,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二级甲等的近20%的增长率就来自于这一部分同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分级、教学内容分级、教学方法分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方法更为有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表5 分层教学前后A、B、C班测试等级对比

通过对A、B、C三个班分层教学前后的测试等级对比,我们发现了与预期目标不符的问题。

1.A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全部达到了二级甲等,分数在87.1分以上。实施分层教学后,我们为A班同学设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测试的要求,对于测试有社会需求的学生,可以努力使其达到一级乙等;对于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培养其在朗读、朗诵方面的技巧,并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普通话。教学内容上主要是纠正其个别难点音的发音缺陷,从技巧上进一步提高朗读不同类型书面材料的水平和说话的能力,并开展朗诵、演讲等项目的训练,使之创造性地完成学习普通话的任务。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达到了一级乙等,这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差距的;不仅如此还有三名同学的成绩变为了二级乙等。经过反复的审音,我们发现,这三名同学的普通话水平本身并达不到二级甲等,由于分层教学前后两次听音打分的老师不同,在审音尺度上标准不太统一,导致了这三名同学进入了A班学习。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三名同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入学时的状态,没有什么提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与其自身水平不符的班级中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不恰当,也导致了其水平没有进步,因而出现了表5中所表现出来的“退步”的现象。

2.C班同学在入学测试中成绩都低于83.5分。我们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为C班同学设立的目标是在一学期的学习后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级乙等或获得二级乙等高分数的成绩(83.5分以上)。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元音、辅音等为重点,从最基本的发音训练开始,22个声母、39个韵母和4种声调各个击破,使之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普通话语流训练。

课程结束后只有一名同学未达到二级乙等,其余同学都达到了二乙,而且取得了二乙高分数的成绩,这说明C班的教学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两名同学达到了二级甲等,这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目标的。经过分析发现,在入学测试时,这两名同学由于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悉,造成了测试时的紧张,失分严重;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提高了应试的技巧,掌握了发音的方法,从而使得测试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分析与讨论

经过对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197名同学实施普通话分层教学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问题

一般研究认为,分层教学依据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一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有些学生认为这种人为的分层教学并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一年级的同学在入校后就被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等级,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C班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考核方式并没有分层(全体学生毕业前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而且中文专业要求达到二级甲等)的情况下,教学中的分层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层教学的依据,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划分层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二)分层教学的标准问题

在普通话课上实施分层教学,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参考,只能是对学生的语音档案进行采集、分析,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目前采用的分层标准是入学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部新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打分、分析,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测试的客观性。课程结束之后,仍然需要对全体同学进行测试、听音、打分。在两次测试过程中,只有同一个测试员老师前后听音的对象完全相同,才能保证测试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之所以出现了入学测试时达到了二甲,而在分层教学后却“退步”为二乙的情况,就是由于两次打分的测试员老师不同,标准尺度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分层教学的标准尺度是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分层教学的方法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分层的方法、动态的调整等等。

1.分层方法与人数比例

我们的分层教学实验是将全体新生分为了A、B、C三个等级,学生比例分别为39:118:40,其中B级班又分成三个平行班,人数比例为39:39:40,基本上符合普通话课小班教学(每班40人)的要求。我们在进行分班教学时,因为考虑到人数的平衡,所以A班的同学测试成绩在87.1分以上,还有8名87分的同学,虽然也达到了二级甲等,但是却进入了B班学习,这里就出现了分层方法的问题。由于每一年新生的语音面貌都不相同,发音基础各不一样,有可能在其他年级进行分层教学时,为了平衡班级人数,而出现87.5分也要进入B班学习的情况。因此分层过程中,分层的方法和人数的比例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2.动态分层

如果说分层教学认识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分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音面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只有引入动态的调整机制,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我们进行的分层教学只是在入学时进行一次分层后就没有再调整,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班同学还有可能产生优越感,失去危机感,这也是造成A班同学进步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但是,由于普通话课时较少,只有一个学期,在短短的十几周教学中难以展开真正的动态分层教学,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地方。

(四)分层教学的后续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的普通话课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说,课程结束两年之后学生参加测试,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如何保持分层教学的效果,并能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同学为例,在进行分层教学后,仍有55%的同学未能达到二级甲等,这将影响到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因此,如何在分层教学之后仍能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改变语音面貌,提高普通话成绩,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注释:

[1]李琛琛:《分层次教学方法初探》,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高小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1).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董健康.数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关于普通话篇5

关键词:本科普通话教学;问题;部分免修;

一九九三年,国家教委要求各级师范院校开设教师口语课,将普通话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一九九六年,国家语委和教委要求在师范院校和窗口行业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十多年来,我院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条件限制,我院普通话教学,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普通话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几年来,笔者一直担任本科普通话教学工作,觉得有以下不足:

1.课程设置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生覆盖面小

和专科层次相比,本科学生普通话学习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师范生而言,这是不够的,它并不能辐射到所有或大多数学生。几年来,选修该课程的人在当年的本科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2000级、2001级、2002级大约分别只有25%、15%和15%。

2.时间安排不合理

和专科层次相比,本科普通话学习尽管周学时都相同(周2),但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时间安排并不合理。第一,为了和全院其他选修课步调一致,它开设在高年级,即三年级或四年级;第二,为了照顾不同系别和专业的学生,只有在晚上上课。对语言学习来说,时机不对、时间不足。第三,此时的个别系,如美术、管资、化生、政法与历史要参加野外实习、写生,凡此种种都使学生不能真正潜下心来学习。

3.班级设置过大

本科生的普通话学习都是大班学习。每个班的学生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一百三、四。对语言学习来说,这是不足取的。人太多,既不便于管理,更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学习效果不理想

选修普通话的学生,一部分是水平测试没有达标的,一部分是通过了水平测试纯粹为了拿学分的,来上课不过是应个卯。当然,其中也不乏真正想要学点东西,想要提高一个层次的学生。但基于上面的几个原因,最后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考核成绩不理想、口语水平提高不明显,驾驭语言的能力不强,那些未曾达标的学生在后来的测试中还是不能达标。

要改善不足,需要找准症结,寻找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缓解矛盾,提高效率。根据现有的条件,笔者以为在本科全面开设普通话课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从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修课

首先,开设普通话课符合国家的要求。我院是师范院校,它最直接的目的和最崇高的使命就是培养合格的师资力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人才。而要成就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要具备相当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正确的、规范的、流畅地表达、阐述或解释知识的能力。其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用普通话去表达教材的精髓,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因此,要求学生要懂、通、传、到。[1]从这个层面讲,普通话课是知识课、是工具课、是技能课。它部分担负着培养教师职业素质和从教能力的任务。因此,本科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应加大力度。从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修课,真正使每个本科生或大多数本科生都能有机会学习,都能得到这方面的培养和熏陶。

其次,我院近年来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专科生慢慢萎缩。2000级、2001级、2002级、2003级的本科人数分别是1680人、2541人、3364人、3702人。本科学生已逐步成为学院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本科学生方面来,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本科生方面来。

再次,目前,学生已逐步了解了国家的相关政策,认识了普通话在其学习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意识并不淡薄,对普通话学习更无排斥心理。更多的则是苦于没人点拨,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因此,开设普通话课正好能够满足学生这一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在我院本科生中开设普通话课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的。

开设普通话课的可能性表现为,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这就是:

2.部分实行免修制度

要部分实行免修制度,首先,需要得到学院及相关部门的认同。其次,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普通话水平,建立学生的语音档案。如果目前建立语音档案有困难,那么前一部分的可操作性是较强的。事实上,我院历来都有一部分普通话基础好,能说一口漂亮普通话的学生。尤其是中文系高年级的学生,很多都拿到了一级乙等证书,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较强。因此,可以选派其中的佼佼者深入到各班级中了解情况,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人选(只需一个晚上的时间)。第三,对初选出来的学生,再经过专业教师结合水平测试的要求的严格认定,这部分学生则无需跟班学习,就可以免修。这样一筛一选—认定,人数减少了,则可缓解学生多而教师少的矛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为这部分学生腾出了时间,为他们赢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且这种机制对后来者也是一种激励,他们可能为争取这种荣誉而加倍努力。

3.普通话课教学时间应提前到一年级第二期

语言学习越早越好。一年级第一期进行专科生的教学,第二期则可进行本科生的教学。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学习任务并不太重;刚刚踏进校门,思想容易懈怠;更重要的一点,在一年级给予他们辅导,那么,他们在二年级参加水平测试时,其知识储备和说话能力可使他们克服某些错误和缺陷,就能较好地应对测试,提高过关的机率。因此,此时开设普通话课是较妥当的。

4.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对其余学生的教学,则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1)课堂教学。这是主要的学习形式。教师力量不足,可以调动中文系高年级一级乙等水平的学生参加。他们要试讲、实习,给予他们上课的机会,既解决了困难,弥补了不足,又为他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另外,学生之间彼此也容易沟通。当然“学生教师”要严格选拔,且一次派一名专业教师负责管理,要求他们认真备课,确保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上岗。

(2)强化训练。这是针对学习普通话困难的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形式。之所以困难,无非是训练不够、方言的负迁移影响等因素所致。因此,可以适当辅之以强化训练,增加训练时间,增大训练强度。

(3)开设讲座。这可以和社团活动配合起来。现在推广普通话协会每学期只有两次讲座。一是数量少,二是不成体系,不够规范。开设讲座可以从方言的角度着手,也可以从内容上加以考虑。比如以内容为例,一次讲座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鼻音和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圆唇音和不圆唇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等问题。两周一次,一个教师一次,坚持不懈,形成体系。

(4)营造更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外,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如今,我院的普通话环境正在形成,大家都自觉地加入到营造普通话环境的行列中来,人们用普通话交际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和偶然现象。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人们既是语言环境的创造者,又是从中受益者。因此,需要广大师生更广泛的参与和合作,潜心经营,创造出更轻松、更和谐、更广泛、更科学的语言环境。

总之,在我院本科学生中开设普通话课有其现实意义。为了使本科教学更有针对性,突出师范性,为了使学生在达标后能更进一步地向“教学普通话”靠拢,教师还应加强普通话理论、普通话教学理论及方言等的研究,尽可能多地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关于普通话篇6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关于普通话篇7

【关键词】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汉语普通话;方言

1 国外研究

Shuy和Fasold(1973)出版了一本名为《语言态度,当前的趋势和前景》的书。书中总结了12篇使用配对样本检验技术对不同语言社区进行研究的论文,包括在魁北克的法语-意大利语社区;墨西哥裔美国人社区;非洲裔美国人社区和波多黎各社区,秘鲁的西班牙语-盖丘尔语社区。这本书非常有用,因为在这本书中很容易发现早期研究的对后来研究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变量语域都在逐渐扩大,他们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

Luhman(1990)用配对变语法在阿巴拉契亚肯塔基州对标准美式英语阿巴拉契亚肯塔基州方言英语态度方面的研究。他用因素分析法发现虽然在阿巴拉契亚说英语的人(大多数被调查者是这个地区的人)承认阿巴拉契亚肯塔基方言英语地位等级较低,但是他们不认为这种语言缺乏社会吸引力和亲和力。这种结果也表明“隐藏威望”的观点。在社区里的男性成员有说较低地位语言变体的趋势。

陈淑娇(1992)在她的博士论文《费城华语社区语言保持和语言转变》中对费城华裔美国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调查。参与者共有32个孩子和39个成年人。作者在汉语学校、华裔美国人家庭和美国的学校进行资料收集。这篇论文探索了在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城市和郊区两代华裔家庭人之间对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语言保持和转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发现英语和汉语的使用频率和语言态度与他们的身份认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保持和语言转变有密切联系;在语言环境不同时,如在华语社区和美国学校,语言功能和语言态度有一定关系。在华语社区里,人们英语和汉语的态度正在改变。华裔美国人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非常积极,人们普遍对英语持有积极的态度,因为英语是社会主要资源共享的一种媒介,也是表达社会规则的适合媒介。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利益的观点中,汉语被认为是华裔美国人的社会经验附加值。

陈松岑(1997)对定居在新加坡的华人进行了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受试者是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受试者把汉语作为有用的交流工具,并把汉语作为国家身份的象征;第二点是大部分新加坡华人在使用多种语言时,由于不同的语言背景和话题使用不同的语言;最后一点就是他们的语言态度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使用。

托马斯和罗伯特(2011)通过问卷法和观察法在北威尔士少数民族语言课堂内外对双语学生的语言使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他们对双语持肯定态度,使用英语的趋势清晰。

2 国内研究

自从这些年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开始研究人们对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进行研究。

沙平(1988)对蒲县学生的当地方言和汉语普通话进行了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学生对普通话有偏见,而对他们的本地方言较赞同。

高一虹(1998)在“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一文中对来自香港,广东,北京不同群体的语言态度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社会因素。在北京,语言态度分出“社会地位与意识”,“经济地位与意识”,“优良人格特征”;在广州,分出“社会地位与意识”,“社会经济地位”两个因素;在香港,分出“社会经济地位与意识”与“优良人格特征”两个因素,然后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龙慧珠(1999)在“从职业背景看语言态度的分层”中对香港人在对汉语普通话和广东话的语言选择和态度上进行了问卷和采访调查。结果从“亲和力”和“地位价值”两方面为理论基础,表明各种各样的职业背景在解释香港人对广东话和汉语普通话的态度方面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

张倩(2003)对青岛的年轻人进行了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作者通过使用配对样本检验和问卷法对年轻人在青岛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的语言态度方面进行了探索。数据表明青岛方言象征着团结和内部团结,而汉语普通话代表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结果还显示了受试者的态度是多元化的。

王远新(2004)对中国年轻人的汉语普通话和他们各自的方言进行了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他对广东的年轻人对汉语普通话和各自的方言的态度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再次证明就地位和团结程度而言,标准的语言或方言常常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联系,然而非标准方言和许多其他的语言常常和团结,群体身份联系在一起。不管怎样,这项研究表明汉语普通话正在很多方面逐步取代区域性的方言。

柏莹(2007)在“南京回族话探析”一文中选择性的对南京的回族群体进行了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回族方言是在回族聚居区保留了下来,其它汉族人不明白;传统的穆斯林语言被保存了下来;回族人对语言的选择取决于谈话对象,那就是说,当他们与回族人民说话时,他们选择回族语言,然而对其他人选择汉语普通话。应该被指出她的研究结果在中国社会语言学第四次国际会议中可以看到,这个会议通常报道中国社会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现。

王远新(2008)在“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一文中对居住在湖南长安营村的苗族对侗语,长安营方言,儒林话,苗语,湖南普通话进行了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这几种语言在不同语域占统治地位。侗语是村里的交流语言;在特殊情况和通婚的家庭会使用长安营方言和儒林方言。人们对普通话评价较高,其次是侗语和儒林方言,最后是长安营方言和苗语。

毛力群和陈章太(2010)进行了“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语言状况研究”。他收集1198份问卷和6个案例研究,发现这些不同社会因素,如审美评价、实际使用情况,学习语言的意愿,孩子的期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态度。

俞玮奇(2010)在“普通话的推广与苏州方言的保持”一文中主要调查苏州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表明,苏州方言仍被当地人民用于亲密语域,如家庭;普通话占据公共场合语域使用。学生高度重视汉语的社会地位和实用价值。社会因素如年龄、教育、职业都影响苏州方言在亲密语域中的使用。

从以上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大多探讨总结了我国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状况,为研究语言现状和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柏莹.南京回族话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161-165.

[2]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3]高一虹.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45-48.

关于普通话篇8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儿童画教程1、先在纸上画一个大头娃娃,齐刘海,大眼睛,下面画上讲台和植物。

2、然后画一个长长的对话框,底部补充一些植物,再用圆形的尺子画出弧线,加上背景边框的轮廓。

3、接下来先给小朋友的头发涂上棕色,皮肤涂肤色,衣服涂红色,讲台涂上蓝色。

4、继续给花花草草涂上好看的颜色,底部的草丛涂上绿色,再给圆形分别涂上黄色、红色和紫色,并且加上红色的星星和条纹。

5、用粉色给边框描边,里面写上彩色的主体文字,补充其它颜色,简单的简笔画就画好啦。

上一篇:全日制大专招生范文 下一篇: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