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9 18:43:42

三岁宝宝的教育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1

1岁学走路。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隼介绍,太早要求孩子行走,由于其下肢负重大,腰背部的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无法有效支撑身体重量,会影响下肢骨骼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时期的“O形腿”。同时,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不健全,多是“近视眼”。过早学走路,小孩会因为看不清远处景物而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这样容易造成视疲劳损害,长此以往可能影响视力。

2岁画直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王菁告诉记者,两三岁宝宝画画,是肌肉控制力、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综合发展。25到30个月时,应该能自己画垂直线、水平线。到3岁时,宝宝应能模仿画圆、十字形。需要强调的是,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已经是质的飞跃。父母应该保护其兴趣,不要过早提太多要求。否则,敏感的宝宝会因此拒绝涂画。

两三岁学外语。学习外语的时间,过早或过晚,效果都会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两三岁儿童的舌头肌肉尚未成熟定型,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词汇吸收等方面,具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其说出地道标准的外语。学习时要遵循语言的规律,首先是加强听力和表达,随后是读写。此外,对待儿童的语言错误要宽容和有耐心。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交际,就不要立即加以纠正。幼儿的注意力非常短暂,学习外语必须用游戏的方式,不停转移其注意力。死记硬背只会增加其心理压力和叛逆心。

4岁看电脑。电脑的电磁辐射会影响幼儿脑细胞发育,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对幼儿的眼睛也十分不利。一般,4岁宝宝可以少量接触电脑。如用电脑看照片、录影带,或使用一些幼儿“教育游戏”软件。但学龄前儿童玩电脑,必须有父母陪伴,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不超过1小时。

5岁接触乐器。5岁后,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能开发宝宝的潜能,强化眼、耳、手、脑的合用,是开发大脑的高级“游戏”。但如果催促三四岁的孩子学乐器,一方面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王隼指出,5岁前,儿童骨骼、关节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练习乐器会影响手部骨关节、韧带的生长发育。

五六岁骑脚踏车。幼儿骨质较柔软有弹性,易于变形,再加上其肌肉力量弱,太早学骑自行车,容易造成腕部损伤,伤及盆骨。下肢过于用力,时间一长还容易形成“X形腿”,甚至有的孩子会变成内八字脚。因此,学骑车,宜晚不宜早。初期,可以从三轮童车学起。父母要注意调整车的高度,让宝宝坐得端正,以免引起脊柱畸形。

6岁分左右。分左右是认识空间方位的感知觉。根据国外相关资料显示,儿童应该在6岁开始学一些分清左右的游戏。但我国儿童因要学拿筷子,差不多26个月,就能认识自己的右手。分清左右鞋,多数在33个月。若过早教孩子分左右,孩子只是机械记忆,过段时间就忘记了。

7岁学轮滑。轮滑运动中,双腿受力不均,儿童骨骼发育易受影响。玩的时候,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极易受伤。因此,只有等孩子的骨骼够健壮,差不多六七岁后,才能让其接触轮滑。玩时要注意安全防护,戴好头盔和护具。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2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本中心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福建省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的精神,以促进婴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率为突破口,以早教的推广和实施为契机,主动有效地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宣传活动。

二、时间安排:20xx年9月17日上午9:00-11:30

三、活动地点:阿梅中心幼儿园大操场

四、活动准备:早教区域展示场地、展板、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宣传单、礼品。

五、参加人员:

(一)组织人员:阿梅幼儿园全体教师。

(二)参加对象:陈埭镇0-3岁婴幼儿及家长。

(三)拍摄人员:陈垂俊

六、活动流程:

(一)活动开幕仪式

(1)致开幕词 主持人:蔡美婷

(2)请吴秀婷园长讲话

(二)介绍本次社区活动开放的项目

(1)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

(2)儿科保健医生现场咨询《0-3岁婴幼儿保健知识》咨询医生:蔡明峰

(3)早教精细动作区域活动展示

(4)开放大器械让幼儿自由玩耍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为了满足社区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教师指导社区家长、婴幼儿的能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启稚早教中心在辖区内的声誉,共促婴幼儿发展,全面提高我镇0-3岁儿童其家长或看护人员的受指导率及指导质量,启稚早教中心开展了向社区开放的一系列活动具体如下:

(一)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咨询台

咨询育婴师:黄明媚 施旋旋

(二)儿科保健医生现场咨询《0-3岁婴幼儿保健知识》

咨询医生:蔡明峰

(三)早教精细动作区域活动展示

12-18个月精细动作

(1)套圈圈 指导老师:王玲凤 配班:张丹丹

准备:五彩套圈若干

要求:请家长配合老师的要求,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圈圈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规律。

益处:发展幼儿手部肌肉通过操作观察到圈的大小不同,并感知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排序规律。

(2)对孔投币 指导老师:何萍萍 配班:林雅云

准备:储钱罐、钱币若干

要求:请家长放手让幼儿在多次尝试不果后,才适当的予以帮助。

益处:锻炼幼儿的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操作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耐力,为宝宝今后克服困难、养成独立性格打下良好基础。

18-24个月精细动作

(1)小球入孔 指导老师:王雅静 配班:庄育婷

准备:球、圆形纸筒若干

要求:请家长尽量不干涉幼儿操作,让孩子尽情的探索、操作。

益处:锻炼幼儿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拿起、投入的动作让幼儿感知游戏的有序性及操作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耐心为今后良好性格打下基础。

(2)宝宝找家 指导老师:王美金 配班:杨萍萍

准备:图形投放盒若干

要求:请家长配合老师的要求,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找对相同的图形投放。

益处:锻炼幼儿的三指精细动作,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形状不同,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勇于探索的良好性格,为今后学习的独立性打下基础。 24-30个月精细动作

(1)套 碗 指导老师:郭月霞 配班:赖婉宝

准备:四个颜色的套碗若干

要求:请家长在旁协助宝宝按规律排序。

益处: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区分颜色的异同,通过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对物体有序排列的规律性。

(2)图形宝宝找家 指导老师:李美玲 配班:林燕珍

准备:图形镶嵌板若干

要求:请家长在旁协助宝宝区分形状的异同,并找到相同的家。

益处:锻炼幼儿的灵活性及观察能力,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形状特点,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今后探索道路埋下丰收的种子。

(四)开放大器械让幼儿自由玩耍

指导老师: 许思敏 吴绵绵 薛燕 曾少英

要求:请家长看护好自己的宝宝,保证安全游戏、快乐游戏。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2一、活动时间:20xx.12.16上午9:3011:30

二、活动地点:****小区

三、活动对象:0-3岁婴幼儿家庭

四、活动概况

为了发挥市优质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普及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知识并为其提供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使出生至3岁的儿童健康成长。我园定于20xx年12月16日组织本园具有育婴师资格的教师走进****小区,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共同举办一次公益的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到家庭的开放活动。

五、现场活动

(一)签到及分发早教宣传单

负责教师:马**张**

(二)早教知识咨询区

1、0~3岁育儿咨询区婴幼儿卫生保健、心理特点及教养要点。

主题:生活行为习惯、入园衔接及适应问题、早期阅读指导、心理发展及个性培养、家庭养育方法指导、常见疾病预防、营养保健等。

形式:个别咨询、互动探讨。

负责教师:李**陈**阮***

(三)亲子活动区

负责教师:谢***林***王**刘**

活动一:拔萝卜(王世娥)

活动目的:练习腿的屈伸,用身体运动体验节奏感。

指导要点:

1、宝宝躺在地垫上当萝卜,家长举起宝宝的退或脚踝往斜上方边拔边有节奏的说: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1234拔出来了。让宝宝合着节拍反复屈伸双腿,当说道拔出来了时,就拉直宝宝的腿。

2、家长从头到脚咯吱或轻抚宝宝,就像洗萝卜的样子,然后亲亲宝宝,假装要吃萝卜。

活动二:大脚和小脚(高铭佳)

活动目的:提高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发展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篮子,海洋球

指导要点:

1、家长和宝宝相对站立,家长双手扶着宝宝腋下,并引导宝宝将双脚分别踩在自己的脚面上。

2、家长跨步向前走时,应注意等宝宝的双脚踩稳后再走。

3、家长和宝宝走到指定地取一个海洋球返回,将球运回篮子里。

活动三:套圈(刘绿叶)

活动目的: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套圈3套

指导要点:

1、家长引导宝宝站在控制线上,从篮子里拿起一个套圈,双手或单手将圈套在底座上,如果宝宝不会,家长可以手把手的帮助宝宝,并及时的鼓励宝宝。

活动四:小篮接泡泡(谢佳佳 林梅生)

活动目的:锻炼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泡泡水一瓶,小篮4个 指导要点:

1、分给宝宝人手一个小篮,老师吹泡泡,宝宝自由追逐泡泡。

2、请宝宝用篮子接泡泡,家长注意调整宝宝间的距离,避免碰撞。

前期准备工作

1、社区宣传海报张贴12月2日前完成。

2、横幅1条:***8幼儿园社区早教服务(12月12日前制作完毕,陈**负责) 幼儿园条幅4条

3、早教知识宣传单的制作(500份,陈**、刘***、林***负责, 12月13日前完成)

4、活动场地布置材料准备:长桌3张,凳子6张

5、社区场地选择及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张**负责

20xx早教小区活动方案范文3活动一: 宝贝会说话

活动目标:宝宝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 活动准备:一个简单的小舞台;若干小贴花。

活动过程:1、教师边摇铃鼓边唱《坐下歌》。

2、听到老师的歌声,家长和宝宝一起坐下来。在教师的对面,呈半圆形。

3、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向家长和宝宝做自我介绍。

4、鼓励宝宝来自己介绍自己,并能说出是和谁 一起来的。

活动二: 艺术活动---好吃的水果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学习涂色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 的兴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红、黄、绿的油画棒;作业纸;色卡等。

活动过程: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及要求。

2、帮助宝宝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3、教师演示讲解正确的涂色方法。

4、幼儿尝试涂色,家长帮助指导。

5、互相参观、欣赏。

活动五: 亲子游戏---倒蹬自行车

活动目标:练习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1、家长和孩子坐在地垫上,抬起腿让双方脚心相贴,然后一前一后地蹬腿,像骑自行车一样。

2、一边蹬一边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 ,骑 着车儿上北京,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 挂红灯。 红灯亮,照四方,大家心里暖洋洋。 活动结束: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3

陈学群

脑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婴幼儿在安全、祥和、受鼓励和积极的气氛中,结合趣味性、新奇性、与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大脑较容易形成最佳的神经通路。因此,为0~3岁婴幼儿建立“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教育活动,有助于宝宝更好地获得精神、智力、身体的发展,为今后成为健全的人奠定良好基础。近几年南京市鼓楼区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尝试依托社区,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和带动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不断尝试运用先进理念优化、完善亲子教育活动。

一、“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1、何为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亲――代表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成人或每天照料婴幼儿的成人,子――代表宝宝,需要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对象,亲子活动就是宝宝和家人(宝宝周围亲密的成人)一起进行的有助于宝宝各方面成长、有助于家人扩展或知晓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总之,是父母(家人)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2、理解“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明了方向。0~3岁阶段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与成人、同伴和年龄较长的幼儿的互动;也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刺激大脑的发展,获得每一天的经验,并利用每一天的经验学习获得新的经验,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经验的成人的交往、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因此,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家长(亲人)增加和宝宝交流、沟通的机会,不断观察体会宝宝传出的互动信息,并做出适当反馈以不断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就是这种注重为婴儿建立情感、环境互动关系前提下的亲子活动。

3、分析“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的重要特征

亲情第一,强调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给宝宝以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婴幼儿在不断和周围发生关系时,不是自己在和玩具互动,而是始终伴随父母的语言、情感和玩具、环境互动。

强调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和依恋的关系:拥抱、吻和长时间的凝视。给宝宝安全感和支持感:目光接触、皮肤接触、语言、微笑和抚摩,使宝宝大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有助于宝宝更容易对他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身体发育、情感发展、智能发展为核心,让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以及多种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宝宝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家长和宝宝在参加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二、“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设计

1、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

增加父母(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比如:游戏《谁在叫》,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其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触摸形状,找相应形状的物品,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我们常常把婴幼儿分成五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即6~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岁~2岁半、2岁半~3岁,并给他们拥有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比如:6~12个月叫“爬爬班”;13~18个月叫“走走班”。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目标,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1个小时左右。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块面,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灵活地将身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

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

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这一特点是贯穿始终的,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

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

三、“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组织

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其中有集合区、器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

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动态区)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静态区)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需要助教密切配合,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问好、表演才艺都行,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有时要对宝宝说话,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常用的几个时段: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3、环节过渡,一环节到另一环节,选择可以随时自由哼唱的童谣、儿歌。比如:我们常常会配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坐下来,坐下来,大家一起坐下来。”4、专门的音乐韵律活动,可以选择大调旋律、节奏规整、简单重复的音乐或童谣。比如选用《三只小猪》,在明快的音乐和童真的歌曲中,宝宝和家长随简单的节奏动作和朗朗上口的童谣,发展宝宝对音乐的敏感性,享受美妙的音乐。5、儿歌融合韵律,在吟诵儿歌中加入节奏,有助于宝宝感受节律,增进节奏感的形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敏捷。

5、各类感统器械的有效利用

0~3岁是婴幼儿的身体触觉、平衡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统合就是把外界的各种信息综合到大脑,然后转化为行为的这一过程。

常备的感统器械有大滑板、小滑板、吊缆吊网、彩虹隧道、大陀螺、触点大龙球、平滑大龙球、羊角球、海洋球、软体积木、软垫、跳床、太极平滑板、滚筒等。每一种器械的不同玩法,其发展价值也不同。比如:大龙球在宝宝身体上来回滚动,能刺激宝宝的皮肤触觉;宝宝趴在大龙球上来回滚动,强化宝宝前庭机能及颈部张力;让宝宝坐在大龙球上,锻炼宝宝平衡和感受主控重力感。亲子教师要能科学合理使用不同的器械,促进婴幼儿更好地利用感统器械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所有的感统训练中,一定要关注宝宝的活动状态,以宝宝喜欢的方式进行,这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所应遵循和体现始终的。

关于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无锡市早教课题研究组

跨入新世纪后,无锡市教育的发展迈入区域整体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趋势,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无锡教育的一个创新性发展新课题。2003年起,无锡主动接受上海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参与了由上海市教委领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实验区。通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无锡市初步构建了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指导网络,初步形成了适合市情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践形态,为今后形成完善的0~6岁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实验和改革的深入,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示,其中体制机制是主要矛盾。因此,研究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对于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新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义拟就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关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早期教育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进入21世纪后,无锡市的基础教育步入均衡、高位、健康发展的轨道,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开始日益关注,教育部门和广大幼教工作者出于社会责任性,率先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构想,并主动开展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在全市城乡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城区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已达80%以上,农村地区达50%以上。虽然这类早期教育的普及面已经有突破性进展,但是全市仍然有相当的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没有受到应有的、比较规范的教育,而且现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由于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上的差异,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早期教育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双向互动合作机制尚未很好形成等原因,总体普及率还不高,现有事业还不巩固。只有从根本上构建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对这类教育的认同感和对每一个家庭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广大百姓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一项全新社会事业。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新拓展,同时也是完善早期教育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且强调了教育公益性质。同时十七大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完善无锡地方

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新的生长点,是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一流教育强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当地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民情,重视社会公平,造福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基本现代化的时候,政府完全应该,也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局,使之成为公共服务的新内容之一,并通过体制创新,形成与事业科学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相适应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建构具有无锡特色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完善无锡早期教育的发展机制,提升早期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促进无锡教育优化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理论价值。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率先探索的新生事物,建构公共服务体系更是在“叩开零点之门”后的深层次探索。探究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有所贡献。

二、关于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标

我们认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人出生后到3岁这一阶段中,尊重其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激发0~3岁婴幼儿的身心潜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体系。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范畴纳入地方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和规范化、制度化结果。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突出了政府在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建构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创造社会各方面、教育及相关机构共同合作的氛围和机制,既发挥政府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也体现政府在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方面的适度放权。

根据无锡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无锡市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应该有这样一个定位,即: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机制:形成以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主干,以所在区为依托,为所在社区内0~3岁婴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并对其家庭提供教养指导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功能

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应该由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两部分组成。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从市、县(市、区)、到乡镇的政府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有关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方针大计的决策,同时也包括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的,由发改委、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各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执行当地政府的有关决策,研究、协调落实措施。联席会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比较合适,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行政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社会服务体系应以各地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为主干,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科学教养为内容,编织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网络。社会服务体系应按“条线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在行政管理体系的分级领导或指导下开展服务工作。无锡应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为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能为包括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待业人员子女、残疾儿童等在内的全体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为每一个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家长必读”,利用教育电视台和城域网开设早期教育电视专题节目及可以互动的网络平台,继续开展送教下乡和早期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发早期教育课程等;三是公共服务的保障性必须较强,政府对早期教育机构有资格、质量认证制度,对育婴师、幼儿教育师范生有培训培养制度,对婴幼儿所用玩具、食品、用品、服装等有安全、质量的监察制度等。

四、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福利性和创新性,这是涉及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带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全新的社会事业。由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的更新要有一个过程,加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深入,所以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样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更有实效性,我们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若干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既然公共服务是为全社会提供的基本的、非营利性的服务,政府就应该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鉴于以往的公共财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办法有一定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发展0~6岁早期教育的新情况,所以政府应在增加教育总经费的同时,及时调整公共财政对发展教育的支出结构,设立早教专项资金,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确保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的需要。

二是要建立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无锡市已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地方基础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这一新的领域及时制定督导评估的标准和办法,有序开展督政、督学活动,但重点应放在督政上,以通过督政促进各级政府承担好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责,促进早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各地应将原来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表彰奖励办法适当拓宽,对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奖励应包括在内。对育婴人员的生活待遇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的要求也要研究措施,尽量予以关心,以激励他们在早教园地建功立业,作出贡献。

亲子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马 恪 周 焱

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问题一: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应该是谁?

许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带亲子班很容易,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亲子教育中也是孩子,只不过年龄小了一些,有家长跟随罢了,不就是变相组织了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吗?于是在亲子活动中,许多教师只面对孩子,忽视家长,结果每次活动后,教师筋疲力尽,家长盲目配合教师,幼儿活动被动。

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到底应该是谁呢?美国亲子早教倡导者HOMAS GORDON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亲子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也不难看出,亲子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家长。即: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认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让孩子喜欢亲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有效影响。在亲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改变教育对象,更多地指导家长,让家长了解科学指导孩子活动的方法,以家长为主体,发挥家长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问题二:亲子教育的设计内容是否要符合家长的需求?

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活动目标。所以在亲子活动设计内容前,教师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亲子活动还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他们本身有对活动的想法、期待,家长也有朴素的育儿理念和育儿经验,同时,家长也有种种的疑问。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家长的这些需求,认真对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

问题三:亲子教育的形式怎样才能有利于三方面互动?

亲子活动的互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方面要注意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父母对幼儿丰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亲子活动中家幼互动要亲切自然、方便易行。例如:亲子游戏――《大鸟小鸟》中,家长的大手扮大鸟,孩子的小手扮小鸟,大鸟小鸟一起飞,引导幼儿感知方位上下、前后。使父母在亲子游戏的互动中,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行动的榜样。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运用家长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亲子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感谢家长的各种问题,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得到发展,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游戏化,语调要亲切、具有亲和力。针对较小的宝宝,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幼儿熟悉的口头语。例如:在引导小幼儿认知自己身体部位时,具体采用小手爬的游戏形式,适当加入一些口头语。“毛毛虫呀,爬呀爬,爬到肚肚上,拍一拍,拍一拍;爬到屁屁上,拍一拍,拍一拍。”小幼儿在亲切、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中,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部位。

在指导家长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不要因为指导语言不当而造成家长的包办代替。例如:在亲子活动撕面条时,教师为了鼓励孩子用小手撕纸,说:“谁的面条撕得快,咱们比比赛!”于是,家长通过教师的话就把孩子撕纸的动作快慢和最后的结果当成重点,导致手把手的代替孩子撕纸现象的出现。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示范性,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并为家长树立榜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表扬孩子的位置和原因,不盲目表扬。此外,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感觉。在发现家长出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时,要用家长乐于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问题四:亲子教育环境的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对于亲子活动中的小宝宝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应为宝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宝宝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亲子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并不能认为是单一的创设,还应当充分发挥它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

硬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硬件环境的创设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硬件环境进行了设计和装饰,活动室的设置和设备的投放都应充分体现出对宝宝和家长的人文关怀。

准备方面:包括生活空间和海洋球室,为孩子提供了“海洋球”“娃娃家”等教玩具,还充分考虑了家长的实际需要,免费提供了存放物品的“储物柜”。

等待方面:创设了交流驿站,为家长提供了休息的桌椅、饮用水和育儿刊物,是等候宝宝的家长休闲交流、学习的场所。

需求方面:设计充分考虑到宝宝的需要,专门设置了一个供家长给宝宝更换“尿不湿”和衣裤的台面,提供干净松软的垫子,并且配备了热水器,便于清洁。

安全方面:各活动室的地面和墙壁都采用了软包装材料,室内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定期定时消毒,充分考虑到了健康和安全因素。

2、硬件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

环境创设中,还要充分考虑婴幼儿发育的特点,用适宜的色彩装饰活动室,并提供科学的设施。

亲子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毛绒的靠垫和丰富、适宜的书籍使整个阅读时透出书香和惬意。在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了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大型活动室环境:以红黄蓝绿为主要颜色结合大型的感统室及“翻斗乐”教玩具,营造了一种游戏的氛围。

精细动作室环境:提供主要训练婴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教玩具,环境和整体色彩上采用了温馨的粉色,安静的环境带来安静的心情。

考虑到宝宝的关注点容易转移,所以活动中需要的教玩具都放置在橱柜中,在必要环境才“亮相”,总给宝宝带来新鲜感和愉快的体验。

软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师资环境是重要的软环境。在软件环境的创设上,一方面重视师资在早教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级职称的保健医生和幼教老师、育婴师的专业能力,针对不同宝宝的成长发育特点,给予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干预和适当的建议,使中心的服务和教学真正体现“教养结合”的特点。

2、亲子环境是无可替代的软环境。重视亲子环境在早期教育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亲子园的形式,给予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协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增进宝宝和家长的情感交流,使每一个婴幼儿都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问题五:玩具及材料的投放根据年龄还是月龄?

年幼的孩子每个月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变化,玩具及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月龄特征,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活动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是半年为一个阶段。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也可以提供下列的教玩具:

0~3个月:视听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花篮、灯笼、人脸图,用于悬挂观赏、逗引和被动抓握的玩具。

3~6个月:视听和抓握玩具。悬挂的玩具中可增加带响的各种颜色的小动物、小娃娃,彩色的飘带,供抓握的手铃,能捏响的各种小动物和小人的软塑料玩具,乒乓球,大木珠等,同时挂出的悬挂物不宜多,但应该经常替换,也可利用日常用品进行抓握动作的练习。

6~12个月:悬挂物,发出响声的玩具,摇铃或摇棒,套圈(套在手指上玩的)娃娃、小餐具、对敲的积木、球、瓶子小丸(将小丸丢进瓶内),观赏性玩具,录音机、音带。

1岁~1岁半:大纸盒、大球、椎千,推拉玩具(推着学走路)、小丸、小瓶、小球、木珠、灶娃、餐具、刊、动物玩具、小方积木(摞高,推移)、布书、图书、接龙卡片、图画卡片、小鼓、小铃、木龟,欣赏性玩具、录音机、儿歌和音乐的音带。

1岁半~2岁:搬运玩具,如大积木、篮子、布包、推车;拖拉玩具,如大沙瓶、旧纸盒(用绳子扎好)、小轮胎(大的拖不动);敲打玩具,如锤床、敲击器、拳击袋;插嵌玩具,如插孔器、嵌板;套穿玩具,如套圈、套叠玩具、塑料小套圈、大孔眼木珠、各种积木和拼拆积塑:认知玩具,如各种小动物玩具、交通玩具、娃娃、餐具、图书(布书、塑料书为好)、接龙卡片、物体卡片;听觉玩具,如小鼓、木鱼、小铃、小锣、小琴、沙罐、石于罐,录音机以及儿歌、歌曲、故事等的音带。

2~3岁:上一年龄段的玩具可继续使用。本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比较复杂的练习精细运动的玩具,如较复杂的拼拆玩具,各种型号的积木,较复杂的拼图板、嵌板和套叠玩具,练习穿的穿珠、穿线板,练习旋转的螺口盒或螺口瓶盖,练习夹起的小丸、镊子,练习剪切的剪刀和小刀(切香蕉和蒸熟的山芋、胡萝卜之类),练习撕和贴的纸片、浆糊,练习摇、捏、压的泥团,练习擦的小抹布,练习绞的海绵或手帕,练习卷和折的纸或布块,练习扣的纽扣袋等。社会认知玩具,如交通玩具,动物玩具,娃娃、灶具、餐具、购物的小篮子、听诊器、注射器、接龙卡片(颜色卡、形状卡、物体卡、3以内的数量卡等)、图书、磁铁、放大器以及故事、儿歌和音乐的磁带。音乐玩具,如沙球、铃鼓、小铃、木鱼、敲击瓶等。玩沙玩水装置,如沙(米和豆子更适合托班)、勺、刀、铲、旗、风车、刊、桶、塑料川、瓶、海绵、杯、漏斗、飘浮物等,可以练习舀、装、倒,注、插、挤(从瓶子和海绵中挤出水)、洗(用手帕在水里洗一洗)等多种动作,并获得物体的经验和操作经验。

所有玩具材料都应考虑到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色彩,以及质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应考虑安全和卫生。

托班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王 玲

在托班教育活动中,我们融合了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在区域中为托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托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等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体验成功感。

一、主题的选择――来源于托儿的实际生活

托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是直观的、具体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选择托班主题时应尽量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即从托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以托儿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注意到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关蝴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童话故事《三只蝴蝶》,在开展主题性情境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满足托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托儿的发展可分为六个部分:身体发展、认识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语言发展、审美发展。它们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时,区域的设置要满足托儿这些发展的需要。如在实施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设置了以下区域:(1)小乌龟家(泥工区):泥工活动“三只美丽的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2)小猴家(动脑区):拼图游戏“三只蝴蝶”;涉及领域:探索、表现。(3)小鸭家(动手区):折纸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4)小兔家(探索区):探索活动“蝴蝶找花”;涉及领域:探索、健康。(5)小熊家(美工区):粘贴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健康。

该主题区域的设置,在内容上将健康、探索、表现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及要求较好地进行了融合,每个区域都有侧重点,但又不完全独立,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在形式上,摆脱了以往单独以内容分区的做法,而是采用了以小动物家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的形式,将不同活动内容设置在不同的小动物家里。在材料上,力求提供的材料符合托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并使材料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更新材料,在入区问题上,我采取了奖励小动物头像的方法,比如,若托儿在小鸭家玩过了,就赢得小鸭头像。这时,他必须去其他动物家玩而不能再在小鸭家玩了。在指导上,我允许托儿自主结伴、自主探索。当遇到困难时我及时提供帮助,当活动失去应有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时,我适时进行干预,确保活动有效、顺利地实施。

三、情境的创设――为主题性区域活动服务

优化的活动情境不仅要与主题紧密联系,而且要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的区域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就力图将优化的情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1、教室大环境的布置

随着“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班教室的大环境在逐步地变化着。美丽的蝴蝶从孩子们的手中飞到了窗帘上、玻璃上、花枝上、展板上……点点小朋友还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他说要让蝴蝶飞到空中。由此,教室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蝴蝶的身影,孩子们快乐地称之为“蝴蝶园”。

2、区域小环境的设置

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我和托儿自制的蝴蝶操作材料外,还有他们收集的各种有关蝴蝶的图片、书籍、标本、饰物,甚至还有天天小朋友带来的真蝴蝶……他们时不时地驻足观赏、研究、讨论,和蝴蝶对话着,在“蝴蝶园”中久久不愿离开。

3、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托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和托儿一起创设了让蝴蝶飞舞在大花园里的情境,并在“花园”中摆放了真正的蝴蝶花和美丽的蝴蝶。同时在托儿的操作过程中,我一直提供着有关蝴蝶的音乐,包括中外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在这样优化的情境中让托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蝴蝶的经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托班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

叶 峰 吴克勤

托儿在室内的学习和生活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而游戏又

以区域活动为主要形式。对托儿来说,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托儿知识经验的建立,还影响着托儿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建构能够吸引托儿参与、支持托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空间呢?

一、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生活化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托儿把周围的一切当作潜在的危险,表现出不安全感,产生分离焦虑情绪。他们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他们认为可以亲近或信赖的教师身上,在情感上需要一对一的。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依恋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也对托儿适应集体环境起了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为托儿创设亲切温馨的区域活动空间,让托儿在家一般的环境里进行区域活动。

案例一:“小厨房”

在托儿哭哭啼啼的时候,教师像妈妈一样走入生活空间操作材料,比如在厨房区用锅铲翻动锅里的各式菜肴,噼里啪啦的声音能够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当托儿跑过来一看究竟时,教师就顺势引导他们做炒菜游戏。当托儿不再嚎啕大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托儿模仿父母炒菜、穿衣、喝水等,使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做熟悉的事情,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尽早适应集体环境,学会独立生活。

点评:在托儿入园适应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托儿情绪,使他们喜爱幼儿园。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托儿引领到情境性活动空间中来,从满足孩子好奇、探索的愿望出发,把他们比较熟悉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玩具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到半开放的区域空间里。托儿往往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所以投放的材料要尽量相同,数量足够,满足每个托儿的需要。

二、区域活动空间设置自主化

托儿需要宽松、安全、容易释放自我的空间,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空间时一定要考虑到托儿对幼儿园环境处于一个由不了解到逐渐熟悉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尚处于稚嫩阶段。因此,为托儿提供的区域活动空间要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富有层次感和挑战性,不能一成不变。

案例二:“藏猫猫”

在托儿情绪稳定后,教师为托儿提供了“藏猫猫”空间,根据托儿数量和教室空间,利用玩具柜把教室分隔成若干个“猫猫洞”。第一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透明的纱予以遮挡,并把各类玩具摆进各个洞中。起初托儿不知道怎么玩,教师便引导他们试探性地玩。第二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黑色的布料,师生之间互相隔离,为托儿提供了一个“私密空间”。空间四周由泡沫和箱子以及布料组成,确保了空间的安全性。

点评:在托儿情绪情感逐渐稳定后,教师就要将区域活动过渡到托儿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认知经验的丰富上。“藏猫猫”空间的设置给托儿提供了发泄情感、自由交往、自主探索的“秘密场所”,所以他们玩得很开心。教师在开展“藏猫猫”这类活动时,应该在保护托儿的隐私和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托儿意愿,不要参与,更不要干预,让托儿能够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主、自由、自发地活动。

三、区域活动空间设置动态化

由于托儿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就将托儿的区域游戏空间搬到开阔的活动室。这样,托儿从早上来园开始就能自主地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减少了集体听教师交代和要求的时间。

案例三:“动态组合空间”

1、长龙式空间

托儿在开放式空间活动时,起初可能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将六个矮矮的玩具柜排成一行,让托儿在柜子的两边面对面地玩;或排成两行,让托儿在柜子的里里外外穿梭着玩。长龙式空间给托儿提供了一个控制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的空间,给他们创设了面对面地操作、模仿和交流的游戏氛围。

2、宽窄式空间

我园教师抓住托儿好动的特点设计了宽窄式空间。就是将若干个玩具柜摆成或宽或窄的长条状,也可以摆成八字形,使宽窄的对比强烈。托儿在这样的空间活动可以体验宽与窄的关系,体验身体与物体碰撞的感觉,获得克服障碍物的成功感。

3、寻找式空间

玩具过多,可能导致托儿无从选择。相比之下,对于自己找到的玩具,他们可能玩得更专注。为此,教师将玩具柜搬走,把玩具放在比较隐蔽的角落或用纸板蒙在柜子里,这就为各个区域的托儿设置了一个寻找式空间,托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玩具就去找什么。托儿手上的玩具数量少了,但可能玩法更多样,比如原来用作拼插的玩具现在可能被当作推箱子时的货物。托儿的寻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弥补了托儿面对过于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不知如何选择、如何下手玩的缺陷。

点评:托儿发展变化快,对空间的变化性和层次性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空间调配能够为托儿的游戏提供积极的干预和支持。这是因为空间变化能够提供更多的认知冲突和刺激,支持托儿对新的操作材料进行认知和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究调整适合托儿发展特点的区域活动空间,例如通过隐藏材料、分割遮挡等形式重新组合空间,满足托儿不断变化的探索愿望,使其在区域活动中安全、健康、快乐地发展。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王秀丽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一、与动物形象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思维具体形象,特别喜欢有趣的动物形象。在游戏中教师赋予他们一定的角色,并创设出简单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引起他们游戏的兴趣。

1、将基本动作的练习与小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如:通过模拟兔宝宝、青蛙宝宝练习跳跃动作,模拟乌龟、蚂蚁练习爬的动作,模拟小马练习跑的动作等,并配上生动形象的儿歌,如:兔宝宝乖又乖,两脚并齐轻轻跳,跟着妈妈去吃草。

2、将一些游戏规则与不同的动物形象结合起来。如:在“小兔拔萝卜”的游戏中,我做兔妈妈,配班老师做大老虎,游戏中以“兔宝宝千万不要离开妈妈,要不然就会被大老虎吃掉”的情境,来培养托儿不离开集体,跟着大家做游戏的规则意识。接着,我又在“老鹰和小鸡”、“蝴蝶和蜘蛛”等游戏情境中强化了托儿对这一规则的意识,而且也使他们逐渐了解了小动物们之间生存的自然规律。

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在组织托儿游戏时,我很注重游戏内容的生活化,这样能使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自然。如:在“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中,我创设了小花园的情境,并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花朵。在“小马跑跑”的游戏中,我和托儿一起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情节:小马小马跑跑跑,跑到河边去洗澡,跑到草地去吃草,小马还跑到哪里了?跑到院里去做操,跑到商店去买东西,跑到磨坊去磨面,等等。又如:在分散自由游戏中,我把小拉车比作小司机运粮,把小推车比作压路机,把滚皮球比作运西瓜。渐渐地,托儿们也会自发地玩起游戏,拿着小筒和沙包说买冰激凌、买蛋糕了;把圈套在身上,当起了小司机;背着大布包说:“我要上班了。”……将托儿的游戏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出有趣

的情境,不但能发展他们动作,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与熟悉的故事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非常喜欢听情节简单的故事,很喜欢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因此,我将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他们的游戏结合起来。如:结合《小兔乖乖》《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故事,我为他们创设出有趣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托儿还能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对话表演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展出了一些新的游戏玩法,并与一些简单的器械结合起来。如在“小马过河”游戏中,我用绳子摆出小河,小马和妈妈一起学跳过小河的本领。又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我用小椅子和橡皮筋围成小池塘,和托儿一起练习跨越的动作。再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我用平衡木做小桥,用拱形门作山洞,练习平衡和钻的动作。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大地增强了托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托班语言能力的开发与引导

刘有香

托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托儿语言能力进行开发与引导。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

发展托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要为托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允许幼儿说错。比如。我们布置了“我爱我家”主题墙专栏。墙上不仅贴满了托儿的全家福照片,而且还要求每位托儿对同伴、老师讲述与照片有关的故事。我们还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托儿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玩具,如小熊、猴子、大白兔等,让托儿与动物对话,讲述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我们经常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和托儿说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晨间来园后,我们经常会和托儿聊天,聊的话题有“今天早上你吃的什么呀?”“今天早晨你坐什么车子来幼儿园的?”“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等。我们鼓励托儿的每一次讲述,即使有的托儿口齿不清,也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托儿产生挫折感或压抑感,失去说话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还为托儿设置了说话区,借助丰富的阅读材料,托儿可以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自由交流争论,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也可以讲给老师听。

二、用好语言教学活动,激发托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托儿的注意力不稳定,他们往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来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托儿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托儿的语言训练贯穿在活动之中。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运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图片、木偶、玩具小动物、实物等,并配上形象有趣的动作表演、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来吸引托儿,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在故事《小熊请客》活动中,我先出示小熊玩具引起托儿的兴趣,再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内容,演示教具,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并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托儿表达。

我们还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托儿的能力和需要,创编了许多有趣的语言游戏,来激发托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如在“三八”节来临之时,我先问托儿:“‘三八’节是哪些人的节日?”托儿有的说是妈妈的节日,有的说是奶奶的节日,有的说是阿姨的节日等。然后出示红花图片,并拿出彩笔和纸。边画画边创编儿歌:“三八节,妈妈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妈妈,做个乖巧的好娃娃。”接着,发给每一个托儿一朵小红花,问:“你们打算把红花送给谁?”并引导托儿改编儿歌,若托儿想把红花送给奶奶,就改编为:“三八节,奶奶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奶奶,做个乖巧的好娃娃。”

三、重视听说结合的早期阅读,培养托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根据托儿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选择了一些图文并茂、画面大、以图为主、篇幅少、贴近托儿生活的图书,并利用餐前活动或午睡起床后的时间给托儿进行讲述图书。讲解时将复杂难懂的语言简化,使一幅画面用不多的语言就能讲清楚。并引导托儿看着图书找出图中的事物,让托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句子和词汇,或让他们重复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句子。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培养托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为有意识地引导托儿掌握一些“翻书”“看书”“放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教托儿认识书的封面,看封面上的图案,以免把书倒着看;要一页一页地翻书,注意不能把书撕破:看书时眼睛和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好后将书合起来送回书架等。

四、寓语言教育于其他教育,不失时机地促进托儿语言发展

我们将托儿语言训练渗透到其他教育活动中。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选择画面色彩美观、主题突出的图画与托儿一起看看、说说、画画,让托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如在“涂色萝卜”活动中。我请托儿说说萝卜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你想用什么颜色画叶子、萝卜?谁最喜欢吃萝卜?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托儿与教师对话,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我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述,如我问火车开到哪里去,托儿便要答出到达的地点。

我们还将语言活动渗透到托儿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将托儿洗手、穿衣、穿鞋等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托儿边操作边说儿歌。平时,如果班里有小朋友过生日,我们就组织托儿对过生日的小伙伴讲祝福的话。在过传统节日时引导托儿说说如何过节日等。

托儿咬人现象例析及对策

周英娟

案例一:户外活动中,家家高兴地在滑梯上爬上爬下,飞飞走过来和他一起玩。他俩玩得正兴奋时,家家突然在飞飞的背上咬了一口。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案例二:我班教室外有个小滑梯,阳阳正玩得起劲。这时别班的一个小女孩过来玩,阳阳不让她玩。争执中,阳阳咬了小女孩一口。

案例三:天天在“娃娃家”烧饭,欣欣想要他手里的玩具。天天不乐意。欣欣便伸手去抢,天天张开嘴巴对着欣欣的小手就是一口。

案例四:托儿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里的课件。突然。心心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教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却不满地说:“我看不到电视。”

案例五:囡囡看见小朋友们在玩开火车游戏,便拿着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也来玩!”可是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没理她。她把小椅子往排前一放,转过头来咬了后面的小朋友一口。

分析:托儿由于各自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适应托班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咬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托儿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案例一中的家家情绪高涨,通过身体动作还不能满足他的情绪需要,他就用最简单的咬人动作把内心的高兴情绪表达出来,以获得心理满足。另外,当托儿有

伤心、紧张、愤怒等情绪时也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和发泄。如案例四中的玲玲通过咬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2、表达一种认识

托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如案例二中的阳阳认为,门口的滑梯是我班小朋友玩的,别班的不能玩,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一层意思,便采取了咬人的方式。又如:案例三中的天天认为玩具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当同伴争抢时,他便通过咬人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托儿很难找到合作或交流的伙伴,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采取咬人的方式。案例五中的囡囡想和大家一起开火车,但是没人理睬她,她就对着别人咬了一口。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就咬时,家长会为宝宝的成长高兴,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当宝宝开始咬人时,不少家长以宝宝长牙为由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宝宝咬人便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社会性模仿是托儿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对策:在发现托儿咬人后,教师马上要做的就是分开当事人,稳定托儿情绪。及时把伤口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和彻底清洁,并做30分钟左右的冷敷。必要时应请医就诊,看是否需要后续医疗。托儿咬人后,不能过于责备。因为咬人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教师必须耐心对待,帮助托儿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教育,以免托儿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让托儿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托儿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托儿学习一些交往技巧。

1、情感支持,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托儿的情感水平较低,而且外露、不稳定。在咬人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安抚托儿的情绪,让托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进一步指导托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并让托儿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常见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就是一个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和托儿一起来说说高兴、生气、害怕、伤心时可以怎样做,在唱唱、做做中学习用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达情绪。针对案例一中家家的情况,我设计了“我很高兴可以怎么做?”的话题来引导托儿知道抱一抱、拉拉手等都能让大家知道你很高兴。

2、丰富语言。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多数咬人事件都与托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关。因此,丰富托儿语言是减少咬人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利用“每日一讲”活动。引导托儿学习短句“请你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等,培养托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并引导托儿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如:求助、等待、轮流、合作等。

3、家园共育,帮助托儿健康成长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4

关键词:0~3岁;早期教育;课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0~3岁婴幼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优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已被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我们对于0~3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责无旁贷,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问题的解决

通过操作玩具,刺激宝宝的视、听、嗅、味、触等感官,激发宝宝探索世界的欲望;在游戏中促进亲子交流,理解“客体永久性”,促进其良好的社会情感的发展;通过主被动体操和爬行练习,发展宝宝的大肌肉协调性,促进大脑发育;同时,让家长学会在此阶段如何协助宝宝成长。在活动中让宝宝理解“因果关系”;通过丰富安全的环境、玩具和器材,帮助宝宝完成从爬行到行走的过渡,鼓励宝宝在探索中学习本领;同时,让家长学会配合宝宝的敏感期为其提供教育素材,从而积累相关经验促进宝宝认知的发展。

1.课程目标具体的设定

0~3岁是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制定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也要遵循这个时期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目标设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常模下的普遍性目标。(2)隐性目标。(3)延展性目标。

根据7~9个月的宝宝月龄段的发展来举例说明,它的普遍性目标是创设适宜的环境,训练宝宝爬的动作。它的隐性目标带有随机性,需要教师在心里有很好的把握。在制定隐性目标时首先要分析宝宝个体不同的发展状态。比如,7~9个月的宝宝将他们的发育状态分为4个不同的层次:有能独坐但是倒了就坐不回来。针对这样的宝宝,教育目标是训练宝宝两手取物,并激发宝宝爬的欲望;还有能趴下来,但是不能取物的宝宝。针对这样的宝宝需要家长给予适当的帮助,这个目标就是针对家长的。让家长手拿带响的玩具训练宝宝抬头;还有能匍匐爬行的宝宝,也就是常模下的目标;最后就是对有站立欲望的宝宝,教师要训练宝宝扶物站立。延展性目标就是针对家庭中的迁移,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训练宝宝爬、站。

2.根据目标的设定来创设与之相适宜的环境

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快乐、以人为本、让幼儿主动操作的原则。环境创设的依据是目标,目标的设定是依据0~3岁宝宝的发展特点来制定的。也就是说环境的创设也要依据0~3岁的孩子自身发展特点来创设。

分析7~9个月宝宝的发展状态将他们分为4个不同的层次,那么唇舌活动的环境就要依据这4个不同发展的层次来创设环境。首先对不会爬的宝宝我准备了有声音的玩具和小球;对能爬的宝宝但头不能很好地抬起的宝宝我准备了大龙球、小摇铃等;对能匍匐爬的宝宝我准备了拖拉玩具和小球;对有站立欲望的宝宝我准备了学步廊,并将大面积的场地空出来,放上软垫子,有利于宝宝爬行。

3.教师在亲子活动中要给予家长适宜的指导

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指导的是家长,服务的是孩子。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孩子在一边玩家长在一边聊天的现象;还有的会陪伴孩子,但是没有和孩子有语言和目光上的交流;还有的家长会急于求成,不鼓励孩子,不给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一拿来玩具就教给孩子玩。老师在观察中要委婉地提醒家长。比如,一位优秀的亲子老师,在看到一个宝宝在扣扣子,奶奶在沙发上与别人聊天时,就会婉转说:“阿婆,快来看看宝宝扣的扣子,好棒哦!”很自然地就将家长吸引过来。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指导家长的方法:(1)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宝宝会爬,他家的不会非常着急,把宝宝一下摁在垫子上,手推着宝宝,让宝宝爬。看到这种情形,老师就要指导家长,告诉家长要激发宝宝爬的欲望。方法是让宝宝坐好,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让宝宝弯下腰去够,如果宝宝的腿弯过去了,就在一点点的逗引宝宝往前爬,如果宝宝的腿就是弯不过去,不要着急,告诉家长,我们在等两周的时间,到时宝宝就会爬了。(2)在逗引宝宝爬的时候要指导家长注意,蹲下来,与宝宝有目光和语言的交流。(3)对抬不起头来的宝宝,老师可以指导家长用大龙球,将宝宝放在大龙球上头向下趴下,然后用小摇铃等玩具逗引宝宝让他抬头。(4)对能匍匐爬行的宝宝,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利用拖拉玩具和小球等引起宝宝的兴趣,让宝宝往前爬行够玩具,但要注意家长的和与宝宝语言、目光上的交流。(5)对有站立欲望的宝宝,老师可以指导家长带宝宝到学步廊。首先要在宝宝身边,保证宝宝的安全,要给宝宝以鼓励,让宝宝有信心。

4.亲子课程与家庭中的迁移

在早教中心,有的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会指导宝宝,但是,回到家中就完全没有了指导宝宝的意识。所以,在亲子活动中教师要让家长把对宝宝的训练任务迁移到家庭中。没有学步廊,可以利用小床来训练走。在家里,可以让爸爸做小桥,让宝宝爬过小桥,或让爸爸躺在床上,做小山,让宝宝爬过小山等等。

家长应该认清早期教育的着重方向,以免抱着要让宝宝成为天才的心态,反而给了过多的压力,使宝宝对学习失去兴趣。早期教育的方向应该是协助宝宝建构各种感官能力,让宝宝在未来能够轻松学习。如在3岁前给予宝宝足够的感官、语言刺激,并且提供充分的肢体动作练习,那么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宝宝便有足够的行动能力去探索;且精准的感官能力也能让他们大量接收到外界的人、事、物的信息;此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和别人相处。

参考文献:

[1]鲍秀兰.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04.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5

生态课堂一般是针对3-6岁的幼儿教育。想想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父母、祖辈所关注的亲子教育,亲子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不是“全生态”的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来源与生活,生活启智教育”。这句话对于我们0-3岁的早期教育很有启发。

一、游戏内容启智生活

由于0-3宝宝的婴幼儿特点,在亲子游戏中所设计的内容应是“简单、实用、有效”的,简单——方便宝宝的操作;实用——适合宝宝的发展;有效——促进宝宝的发展。以这三个元素为基础,围绕宝宝发展的“五大领域”为目标,我们设计的活动都是很生活化。如大动作的训练,我们给13-18个月的宝宝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小河、山坡、石子路、山洞等等,让宝宝在回应生活场景的同时动作得到训练与强化。在精细动作的发展活动中我们给宝宝提供生活中的“敲木桩”游戏,感受生活性游戏的同时发展宝宝的抓握能力以及手臂力量的训练。25-36个月的宝宝设计语言游戏的时候,根据宝宝的生活经验设计了“包饺子”,简单、上口的语言,不仅能丰富宝宝词汇,还可以让宝宝感受语言的韵律,应从而喜欢上语言游戏,更有效的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二、游戏材料源自生活

0-3岁婴幼儿的亲子教育不同于3-6岁的幼儿教育。亲子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保证每个游戏内容符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科学提炼发展,而且所提供的材料要让婴幼儿始终保持新鲜、刺激的感觉。因此,我们在提供婴幼儿亲子游戏的材料时,应从颜色、材质、实用上进行选材。首先“颜色”方面,亲子游戏中所提供的颜色既不能太眼花缭乱,又要能起到教学的效果,根据各个月龄段宝宝的认知发展,我们给13-18个月的宝宝提供1-2种颜色、19-24个月的宝宝提供2-3中颜色、25-36个月的宝宝则需增加到4-5种;其次“材质”,给宝宝所提供的材料应要“软硬适中”。小月龄的宝宝应是柔软性的较多,而月龄段稍大的一点的宝宝可适当的提供硬的材料,有利于宝宝动作、触摸觉的发展;最后“实用”,亲子游戏中每次所提供的游戏材料应在使用率上达到100%,能让每个宝宝都能操作、使用,而不是“掉口水”的对象。

三、游戏环境恰似生活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江苏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也明确指出“环境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为0-3宝宝创设的环境应是两方面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环境:由于宝宝年龄的特点,我们给宝宝提供的学习环境中应是“干净、利落”的,没有过多的干扰。反之,提供太多花哨的环境反而会影响宝宝的学习,分散她们的注意力,原本宝宝的注意力就很“脆弱”,经不住诱惑会发生改变。而在“干净、利落”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她的注意力始终在教师、家长、教具上,因此也就会专注的“游戏学习”,将行为得到刺激、训练、强化。从而得到发展。

心理环境:我们要给0-3宝宝创设安全自由、宽容、鼓励的心理环境,使生态课堂处于放松的状态。在亲子游戏中最为常见的是宝宝会在活动室里到处走动,不专注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而是“随性于自己的感觉”,凭借自己的思维进行行为的表现,“我想走走”——四处游转;“我想玩玩”——主动坐下。这就是婴幼儿的学习,因此这对此情况也是考验我们亲子教师以及宝宝教养者耐心的时候,作为家长肯定会做出如此的反应:上前一把抓住宝宝的衣服强硬的将宝宝按压下来,或者是用声音强于动作,将宝宝恐吓行的拉回原位。而作为亲子教师却不能有如此的反应,当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采用“一吸引、二等待、三表扬”的招数。“一吸引”:就是当宝宝不被你的游戏所吸引的时候,你可以用动作告诉家长“别着急”,之后对着宝宝说:“老师这里有好玩的玩具,你想玩吗?”利用神秘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果此招不行,可采用第二招“等待”,你继续亲子游戏的同时关注游动的宝宝,观察他的反应。慢慢的等待“奇迹”的发生。等宝宝真正发生“奇迹”的时候你就得用第三招“表扬”,用你的行为(抱抱宝宝、摸摸宝宝、眼神的交流)给予宝宝行为的肯定“宝宝真棒,又愿意玩游戏了!”(其实是你的游戏吸引了他,所以在肯定与表扬的同时突出游戏。)宝宝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表扬后对于后面的游戏会有更大的兴趣,从而在游戏中发展了。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6

1岁以内

·让宝宝尽早地接触音乐。出生四个月的婴儿就喜欢听悦耳的声音,绝大多数的宝宝都喜欢被妈妈抱在怀里,看着妈妈的脸,听妈妈轻轻地哼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听妈妈唱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选择一些抒情、优美、欢快的音乐放给孩子听。每天固定一段时间让宝宝欣赏音乐,渐渐地,宝宝听见优美的乐曲声,会表现出安详、舒畅的情绪。

·听音乐时,可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随着音乐的起伏上下比划。

·宝宝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当宝宝对欣赏音乐失去兴趣时,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干些其他的事,或逗逗宝宝。

2-3岁

2~3岁的宝宝已经喜欢唱儿歌了。这说明孩子都具有喜欢音乐和接受音乐教育的素质。2~3岁的宝宝通常喜欢简单欢快的幼儿歌曲,而且他们往往会再三要求妈妈重复听一首最喜欢的歌。这个时期:

·妈妈可以选一两首宝宝感兴趣的幼儿歌曲,如《摇篮曲》、《小燕子》等。歌词里有使宝宝感到愉快的内容,他们听或学唱的兴趣就会日益浓厚。

·如果妈妈能亲自教宝宝唱,宝宝会倍感亲切与快乐。如果妈妈不能亲自唱,则应该给孩子放音带。妈妈最好陪着宝宝一起听,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妈妈可以随着节奏拍手,还可以表现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表情神态。这样不仅能带动宝宝听音乐,还可以帮助宝宝理解音乐。

·告诉宝宝怎么放音带,鼓励宝宝自己放音带(如果有危险,则不宜让宝宝单独操作)。

4-5岁

4~5岁的孩子仍旧喜欢挨在妈妈身边听音乐、听妈妈唱歌。重复唱或听同一首歌,可能会让妈妈感到厌烦,但重复的音乐欣赏会在孩子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时期:

·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去音像商店,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音乐,你也可以为自己挑选一些音乐唱片,并告诉孩子你对这些音乐有多喜欢。

·把欣赏音乐的时间变成每天的习惯。如早晨起床时听《小鸟醒来了》等儿歌,使孩子感到精神振奋;吃饭时听轻快、优美的音乐,使孩子增进食欲;游戏时听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让孩子愉快地玩耍;临睡前听安静、优美的音乐,使孩子恬静、舒适地入睡。

·优秀的曲目应有计划地重复欣赏,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音乐中大致表达了一些什么内容,加深孩子的印象,培养孩子感受与记忆音乐的能力。

教宝宝听音乐注意三大要点

注意一:妈妈在教孩子唱歌时,要和蔼、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妈妈唱歌的声音要自然、亲切,不要唱得太响,应该尽量接近孩子稚气、清脆的声音特点,便于孩子模仿。妈妈唱歌起调高低要合适,以保护孩子的嗓子。注意二:不要强迫孩子欣赏音乐,当他对音乐不感兴趣时,妈妈可以让孩子做其他有益的活动。

注意三:听音乐时,音量要适当,时间也不宜过长,更不要给孩子听曲调和节奏怪诞刺耳、音响强烈的流行音乐,以免损伤孩子的耳膜,甚至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采编自年轻妈妈之友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7

2007“金猪年”婴儿潮的来临已是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当“猪爸猪妈”们忙碌完“金猪宝宝”的衣食住行之后,学前启蒙教育也由此提上议程。

“教育从0岁开始”,近年来,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提前,原本0~3岁婴儿的教育“空白期”开始被各式各样的早教所填补。中国历来有句古话,“3岁看到老”,因为0~3岁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都自此“打桩”,因此早教以其在宝宝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然而,时下的儿童早教市场未免过于繁杂,许多年轻父母往往深陷庞大的早教大军中,好似雾里看花,在此,我们愿借给“猪爸猪妈”们一双慧眼,让你看得清楚、明白、真切。

启蒙类:强健身体开发智力

代表课程:启蒙训练、亲子游戏、婴儿游泳、亲子瑜伽等

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目前市面上提供早教的机构有几百家,开设的都是些综合类的启蒙课程,分为若干个板块,有0~6岁亲子启智、2~6岁蒙特梭利教育、3~7岁儿童感觉综合训练、“PAT”(家长作为启蒙老师)计划,还有亲子游泳、亲子瑜伽等特色教学……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教理念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大掏腰包。高端的早教中心收费150元/课时以上,一年中孩子的早教费用就至少花费1.5万元,主要供高收入家庭消费。多数专业早教机构价格在100元/课时以下,消费对象是中等偏高收入家庭。此外,也有早教机构一节课收费40~50元的。算起来,一个宝宝每月的早教费用将近600元,一年就是6000多元,这与大学一年5000~8000元的学费相比,基本上是并驾齐驱了。许多家长表示虽然也觉得收费不菲,“但为了孩子,没法子。”

宝宝一出生,很多家长便将宝宝送到妇幼保健院下的类似俱乐部性质的早教中心,这类中心是培育0~3岁的宝宝,但主要培育0~1岁的婴儿,服务内容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教育课,以及早期的启蒙教育课等,费用约在百元以下,按次收费,比专业的早教机构要相对便宜一些。

而一般专业早教机构通行的做法是按期收费,一期三个月共12节课,平均每周一节课。这类课程往往设置为套餐形式,分成语言、数学、科学、感官、生活几项训练,涵盖了意大利著名“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课程档次的价格跨度也比较大,从480至3280元不等,各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

此外,亲子活动也是很受家长青睐的早教项目。原先的早期教育存在很多误区,很多家长往往把早教与智力早开发划等号,认为宝宝会提前认字、提前背诗、提前数数就算是教育成功,而忽略了他们的体能训练、人际交往培训等。而亲子游戏便能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社交机会,也能帮助宝宝的看护人探索学习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因而人气一直很旺,除了早教中心特设的课程外,许多街道社区也会举办免费的亲子活动,热衷于此的家长不妨记得定期关注。

要说到新兴的早教项目,那就不得不提婴儿游泳和亲子瑜伽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宝宝1岁左右就能开始学习游泳了,因为游泳好比通过模拟一种液态的环境,让宝宝重拾“回归母体”的感觉,进而能够顺利度过过渡阶段。有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凡是坚持1个月以上的婴儿游泳,宝宝的肺活量、心脏功能、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睡眠状况均优于其他同龄宝宝。同时,孩子的性格、动作协调性和智力水平也会有明显提高。另一项亲子瑜伽也是塑造孩子身心的一个人气项目,它有助提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控制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这两类的费用要略高于一般课程,单次收费的话要达到100~150元上下。

才艺类:挖掘天分发展兴趣

代表课程:儿童绘画、书法、少儿钢琴、小提琴、少儿芭蕾、少儿拉丁舞等

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于是乎,各类艺术特色班日趋火爆,在炙手可热的早教市场中分得了很大一杯羹。眼下,深知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猪爸猪妈”也在不断寻求能够给宝宝上的才艺课。需要指出的是,婴幼儿的学习最讲究的便是“适龄”,年轻父母切记不能草率行事。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才能。以音乐为例,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并不是具有音乐才能的人才能去学音乐,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触音乐的机会。在学前阶段,通过音乐这种工具,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这也是他将来能不能发挥才能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设想。

一般来说,才艺班最主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一种环境和气氛。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发展他的兴趣,进而挖掘出孩子在音乐、美术或舞蹈方面的天分。如果父母没有时间或本身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或常识,可以选择一个适合孩子兴趣的才艺班,接受指导。这类培训的收费通常会有较大的高低价位之分,按上中下三档计算,每一档次就要差个几百元左右。

在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费用,还有几个关键点父母一定要纳入参考之列。一是要考虑师资。老师除了音乐、美术等专业能力外,对儿童心理是否有足够的认识,是不是关心儿童、了解儿童,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孩子品性的发展会起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二是环境。父母要了解教学空间是否宽阔、器材是否周全、学生人数的安排是否恰当等。三是教学方法。才艺班应该是表现与欣赏并重,但一般的才艺班欣赏方面的教学都不够,集体游戏、合唱(奏)、共同创作等活动太少,而较偏重于个体能力的发挥,忽略了群体活动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培养出能合群、合作的孩子,更谈不上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是否能对整体社会文化有所贡献了。从这一层面上讲,宝宝“意识”的培养相较其他,应该在未来早期教育的观念中有所加强,进而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

外语类:咿呀之中训练口语

代表课程:快乐外教口语、星级考、特色英语教学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在英语上有所发展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从小学点外语还是很不错的,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便可以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或许正基于此,催熟了当前“外教口语”这颗硕果。

眼下英语培训机构的少儿课程大致分为三大体系,那就是周末外教口语常规班、星级考以及专项英语教学,如音标课、语法课等,而之中最为热门的便属前两者了。

外教口语常规班通常安排在周五晚和双休日,是旨在丰富宝宝课余生活的,主打“快乐”牌。目前较受追捧的外教口语培训中心有乐宁、绿光、新贝等等,在年轻父母群体中颇受好评。课程费用也大同小异,单价80~120元/次,通常每年一付,1年12个月48周,每周一次,价格一般在5000元左右。尽管费用不低,但父母们想着能让孩子离开一周五天的幼稚园生活,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接触一群全新的朋友包括外教,自然心甘情愿,他们希望宝宝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快乐。

三岁宝宝的教育篇8

名词解释:数学思维

何秋光老师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把儿童数学思维训练体系分为8大主题能力训练活动,即:观察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记忆力、空间知觉、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是在和宝宝做数学思维训练,还是仅仅在灌输数学知识?简单举个例子吧,2+3=5,这是数学知识;而苹果+3=5,那么苹果=?,这便是思维训练里的推理训练。数学知识是基础,数学思维训练却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

数学思维:何秋光老师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把儿童数学思维训练体系分为8大主题能力训练活动,即:观察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记忆力、空间知觉、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我们是在和宝宝做数学思维训练,还是仅仅在灌输数学知识?简单举个例子吧,2+3=5,这是数学知识;而苹果+3=5,那么苹果=?,这便是思维训练里的推理训练。数学知识是基础,数学思维训练却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

3~6岁宝宝数学思维发展表

3~6岁的孩子认知都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当然不能让3岁的宝宝就认识钟表盘,也不能让6岁的孩子还在数12345!“教育”,从了解孩子开始!

生活无处不数学

如果将数学只看成横式竖式加减乘除,岂不太枯燥了呢?其实,生活无处不数学!快乐数学,来源于随机教育,看你能不能抓住啦。除了何老师提供的一些小游戏,你当然也可以随时创造自家的数学游戏!

3~4岁

数台阶儿。无论是回家、去朋友家玩,还是乘地铁、去幼儿园……楼梯总是要走的。那很简单,当带着宝宝上下台阶儿的时候,就可以跟他一起数数咯!

区分“1和许多”。比如,夏天捞来的蝌蚪,其中的一只长出四条腿变成青蛙,这时瓶子里就是“1只”青蛙和“许多”小蝌蚪;秋天捡来的落叶,教宝宝分开“1片”红色的和“许多”黄色的落叶。

剥剥皮,分下类。当我们在家吃香蕉橘子时,要剥皮;吃花生瓜子,也要剥皮。小宝宝当然知道这里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把剥过皮的和没剥皮的分一下类。

4~5岁

摆餐具。中午开饭了,摆摆桌椅和餐具吧!一把椅子对应一只碗,一只碗又对应一双筷子,一双筷子又对应一个小朋友!

系扣子。衣服左半襟的扣子和右半襟的扣眼是一一对应的。午睡过后,起来自己穿衣服吧,自己的扣子自己扣。宝宝一定知道,如果扣错了扣眼,就闹笑话啦。

5~6岁

区分单双数。他也许还不知道什么叫奇数什么又是偶数,但单双数的概念这个时候他可以理解了!去看木偶剧的时候,对照自己的票看看哪边是单数区哪边是双数区?

简单认识钟表。做户外活动啦,看看表;吃午饭了,看看表;放学了,看看表……一般这些时刻都是整点或者半点,拿出一张纸做表盘,现在开始画表吧,把此时的时间记录下来,这个时候的宝宝可以认出整点和半点。

等分。家里来客人了,把8只碗分两组吧,因为每个客人的两只碗有不同用途!或者把8个桃子分成四组,分别给4个客人!

何秋光,从事幼儿数学教育近40年,“儿童数学思维训练”课程创始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客座专家、教师。2012年8月,推出“何秋光思维训练”《儿童数学智力潜能开发》。这是专门为3~6岁儿童进行系统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思维训练编写的数学益智类书籍。全套书共计6册,即3~4岁(全一册)、4~5岁(全二册)、5~6岁(全三册)。

何老师提示:快乐学数学,切莫揠苗助长

为什么有好多宝宝提起数学就皱眉头?当你对他实施的教育已经超出他的年龄所能理解和认知的范围时,他无法理解更无法应用,他能不痛苦吗?因此,何老师最提倡——快乐学数学!

1.与3岁左右的宝宝做数学游戏时,不能让他认识抽象的“数字”,而教他做加减法更是太“超前”之举。

2.宝宝5岁以前,不赞成直接出横式题给他。如果你直接出数学题给他,那其实与“死记硬背”无异。

3.对小宝宝,最好的方法是用实物来告诉他!他如果伸出小手来数,千万不要斥责他,因为小手也是“实物”的一部分。

上一篇:静思湖吧范文 下一篇:妈妈的爱第一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