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技校范文

时间:2023-10-14 05:04:13

昆明技校篇1

注:录取通知书由招生院校统一邮寄到学校招生办,具体领取时间另行通知。

班级 考号 姓名 性别 录取院校 录取专业 备注 12护理01 230466010010 钱慧雯 女 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   12护理03 230466010019 陈加红 女 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   12护理03 230466010003 浦卓月 女 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   12护理06 230466010002 韩箐 女 昆明医科大学 护理学   12临床01 230466080040 王熠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466080058 代云梅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466080034 董鑫 男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466080057 段沛妤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466080059 宋怀旭 男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3 230466080013 陈梅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3 230466080039 杨政玲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6 230466080010 李思明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红河办学点 12临床06 230466080032 陶杨丽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红河办学点 12临床06 230466080043 王聪 女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红河办学点 12卫检01 230466120013 杨蕾 女 昆明医科大学 卫生检验   12药分班 230466140001 李雪桐 女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药分班 230466140017 李章娇 女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药学03 230466140004 陈昌荣 女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药学03 230466140012 王于超 男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药学03 230466140023 王云红 女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药学04 230466140016 凤云昉 女 昆明医科大学 药学   12医保班 230466070003 李媛萍 女 昆明医科大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医检01 230466160010 康志成 男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医检02 230466160032 陈建敏 女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医检02 230466160043 颜霞 女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医检03 230466160035 陈林 男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医检03 230466160002 方超飞 男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医检03 230466160034 毛雪妹 女 昆明医科大学 医学检验技术   12护理01 230966020002 余露 女 大理大学 护理学   12临床01 230966090001 郭辉 男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966090028 陈沁萍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966090039 徐猛 男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966090020 杨瑞慧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2 230966090065 洪炳秀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3 230966090057 董思菊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3 230966090011 和明凤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3 230966090033 黄艳君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4 230966090069 邓少少 男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4 230966090056 李琼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12临床06 230966090031 刀美玉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红河办学点 12临床06 230966090014 谭小姗 女 大理大学 临床医学 红河办学点

昆明技校篇2

这本该是一个酷暑难耐的赤日炎炎之月,而在彩云之南的春城昆明,跳动的网球将年轻和活力注入这座明媚之城,专属于高校学子的网球梦想在蓝天白云下放飞,茌鸟语花香间弥漫。

相比于上届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暨校长杯,此番这项高校间的体育盛事来到昆明后,多了些许清凉与惬意。这是中国大学生网球协会走过的第18个年头,一代又一代的高校网球工作者将网球文化推广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带进了祖国的西南边陲。2012年“中国移动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暨全国高校“校长杯”网球赛就在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盛大举办。呈贡区在当地有着“昆明未来的浦东”之称,是未来昆明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尽管远离市中心,距昆明市新建的长水国际机场路途遥远,但这些都不能阻挡各高校校长和学生满腔的网球热情,大家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齐聚昆理工,共享这一年一度的高校网球饕餮大餐。

7月18日至28日,来自全国143所高校的近千名校长和学生选手参加了今年大网赛和校长杯的角逐,本届赛事不仅是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首次落户云南高校,更是充分贯彻了大网协“走向西部”的推广方针。大赛共吸引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1,412人报名参加,包括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其中学生组运动员658人,校长组参赛选手295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在昆明理工大学的赛事报名人数、参与高校数量和规模均创历届之最。

比赛开始之前,还举行了“2012年全国高校体育(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校长和体育工作者们在论坛上畅谈了自己对体育教育和网球文化的独到见解,共商中国大学生网球事业发展大计,9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球运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推动网球运动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科研论文报告会自去年在西安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各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而像这样的校长论坛在全国大学生体育分会中独树一帜,大网协历经十八年风风雨雨,有这样光明的发展,的确得益于这些热衷于高校网球推广的领导们。

作为本次赛事的东道主昆明理工大学,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每一位大网赛参与者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2011年,昆理工就已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明年也即将承接全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可见昆理工对于高校体育事业的一片热忱。而此次昆明理工大学也高度重视大网赛的承办工作,多次研究解决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改造、修建网球场地19块,共15,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内球场13块,室外球场6块,新修建的网球二号馆为本届比赛主场馆,采用屋盖拉模技术,采光性能好,减少了开灯时间,做到了节能减排。在云南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高水平、大规模的网球硬件设施的高校实属不多,这是昆理工对于高校网球发展的决心,也寄托了西部学子对于网球运动的深切渴望。

如今,高校网球推广之路逐步深入全国各个角落,不仅是在东部沿海发达的区域,近几年,大网赛的足迹来到过哈尔滨,走进过桂林,涉足过西安,这些充满网球文化探寻意味的脚印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而网球文化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让更多的高校校长和学子加入这项运动,网球之花遍布菁菁校园。

tips

第十七届大网赛团体成绩榜

男子甲组团体前三名:

桂林电子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

男子乙组团体前三名:

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男子丙组团体前三名:

上海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女子甲组团体前三名:

香港城市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分获

女子乙组团体前三名:

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女子丙组团体前三名:

昆明技校篇3

关键词: 昆山市中学生 篮球运动 参与动机

中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也是精力最充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育乃至一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体育运动是中学生经常参加的活动之一,给学生、家庭、社会带来有意义的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大多以竞技类运动为主,带来较强的竞争性,而篮球运动以它激烈对抗下斗智斗勇的趣味性,各种复杂情况出现的多变性,互相支持、巧妙配合的全队性,高超技艺表演的欣赏性等独特的运动魅力和它能提高生命的活力,满足情感和个性完善的需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等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篮球运动成为受中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其参与人数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然而,只有了解中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在根据他们的参与动机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措施,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篮球运动。因为参与动机是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是人们能否坚持不断参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选择篮球这一最受中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来研究昆山市中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比较有代表性,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推进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昆山市中学生部分篮球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昆山图书馆、资料室查阅社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篮球运动等大量学科著作,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研究奠定基础。

1.2.2专家咨询法

向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篮球运动专家等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调查,采用系统的逻辑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分析、预测和判断,从而获得可靠的研究信息,并对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检验。

1.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中学生运动参与心理特征制定问卷,对昆山市参与篮球运动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现状分析

2.1.1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结构及因素类别命名

本研究探讨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是利用48题有关参与动机方面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统计结果,通过各因素所包含内容对因素类别进行命名,同时得出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结构(如表1)。

以上九个因素,每个因素包含4-8题不等,每个因素的命名都是根据各小题中行为突出的观点加以命名。同时在因素上得分越高,表示该动机越强,反之则越弱。

2.1.2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各因素的反应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发现,所有因素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上,说明受试者对这些因素的认可程度较高,该调查所得九个因素能确实体现出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的主要参与动机,再次证明量表具有很好的效度[2]。

从各因素的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昆山市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各因素强度的大小,依次为:“刺激娱乐”>“项目特质”>“自我完善”>“技能发展”>“健康适能”>“友谊发展”>“解压放松”>“追求卓越”>“表现自我”。

2.2不同年龄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差异性比较

本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来进行比较。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参与动机总分和“追求卓越”、“技能发展”、“健康适能”因素上,初中生动机强于高中生,而在“自我完善”、“解压放松”因素上,高中生动机强于初中生。其他,如“表现自我”、“友谊发展”、“刺激娱乐”、“项目特质”等项初中生与高中生无明显差异。总的来说,高中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相比初中生有减弱的趋势。初中生和高中生参与动机差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两个年龄段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造成的[3]。下面对他们在各因素上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3不同篮球运动技能水平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差异性比较

为了区分篮球运动技能水平,我们把它分为两个等级:学校篮球队队员技能水平较高,代表高水平组,非校队的一般学生技能水平较低,代表低水平组。校队队员和非校队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的差异,如表4所示,显示两水平组在这两个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校队队员在参与动机总分和“表现自我”、“追求卓越”、“友谊发展”、“技能发展”、“刺激娱乐”、“项目特质”六个动机因素上,均强于非校队学生,只有“解压放松”因素上比非校队学生弱。所以,篮球队的队员比一般技能水平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参与动机。

原因在于,校队队员只有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被学校球队选中,成为校内体育明星。他们无论是在篮球爱好者的圈子内的名气,还是在技战术的运用上,以及通过比赛认识的球友,与教练的接触,获得篮球的信息等各方面均优于非校队学生。因此,在运动上更具有优越感,故而在参与动机上均强于非校队学生。

3.结论与建议

3.1昆山市中学生篮球参与动机的结构是由九个因素构成,动机各因素强度大小顺序为:刺激娱乐>项目特质>自我完善>技能发展>健康适能>友谊发展>解压放松>追求卓越>表现自我。社会、家庭及学校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的篮球运动参与动机,了解他们参与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篮球运动参与动机。

3.2在比较不同年龄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的差异发现:在追求卓越、技能发展、健康适能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在自我完善、解压放松上,高中生高于初中生。总体看来,初中生参与动机强于高中生。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并加以保持。

3.3在比较不同篮球技能水平中学生篮球运动参与动机因素的差异发现:校队学生在表现自我、追求卓越、友谊发展、技能发展、刺激娱乐、项目特质上高于非校队学生,在解压放松上非校队学生动机较强。总的看来,校队学生参与动机明显强于非校队学生。重视一般学生参与动机的提高,校队学生表现出非校队学生较强的参与动机,应针对此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学生多参加课余活动及运动团队,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培养兴趣,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志雄.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21-23.

[2]焦宇锋.对体育锻炼中影响动机的心理因素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0):68-70.

[3]尹章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健身运动参与动机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4,(12):82-84.

[4]李可可.我国篮球运动心理研究的现状与建议[J].运动心理学,1995,(4):64-68.

[5]王荣伟.试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心态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09-1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昆明技校篇4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民办初中“小升初”招生,他表示,今年将继续延续招生学校一半名额摇号的政策,而各校的自主招生面谈则将以“课堂体验”方式进行,标准由昆明市教育局制定,所有学校统一使用“一把尺子”。

去年,昆明市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了60%以上。刘绍安介绍,今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以上。此外,今年还将制定下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下一个三年中,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占比,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在55%以上。

刘绍安表示,幼儿园的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民办并举”,将努力让更多的幼儿实现就近入园。

刘绍安透露,昆明今年将大力推进国际学校建设。之前,云南没有一所国际学校,而全国的国际学校也只有8所。昆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国际办学方面,只有项目方式存在,也就是只局限于可送学生到国外读书。昆明市将学习北京朝阳区的国际学校办学经验及课程设计体系。今年9月份,昆明新建的国际学校将有望实现招生。明年,可实现国际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招生,可实现在国际学校内从小学读到高中。

中科院:“十二五”取得25项重大科技成果

《光明日报》消息 近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了中科院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25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这25项成果包括: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细胞编程与重编程的机制,量子通信,以粲物理、中微子物理为代表的粒子物理研究,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同余数问题与Langlands纲领问题研究,深紫外晶体器件、激光光源及应用,纳米绿色打印制版技术,真核膜蛋白和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突破钍基核能系统关键技术,神经疾病靶点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PCR)药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大型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高温超导与纳米材料,分子反应基础与器件,工程金属材料的结构纳米化科学与技术,植物碳氮代谢和性状改良,生物灾害爆发机制与控制,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与调控,空间科学先导专项,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超导托卡马克创新研究。

云南20位优秀乡村教师获“马云乡村教师奖”

中新网消息 近日,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名单在海南三亚揭晓,马云为云南20位优秀乡村教师颁发“大红包”。

去年9月,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并主办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率先在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宁夏6省(区)进行。经过报名和评选,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名单已揭晓。6省(区)共有100人获此殊荣,其中云南共有20位乡村教师获奖,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他们均受邀赴海南三亚出席颁奖典礼。每人获得10万元资金资助,包括现金和专业发展培训,分为3年发放和组织。

此外,云南还有10位乡村教师获得提名奖,他们将获得由马云公益基金会提供的专业培训机会1次以及提名奖纪念奖杯。

昆明技校篇5

 

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进行昆曲艺术教育中的挑战困境论述

 

(一)大学生的昆曲艺术审美大众和精英化对抗局势过于深入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审美文化在空间上呈现多重类别,表现出大众和精英审美文化的全面冲突迹象。所谓大众审美文化,就是基层人民休闲、娱乐的专属工具;相比之下,精英审美文化类活动,倾向于个中成员心灵陶冶和精神提高结果,有着此类素养的人毕竟不多。透过某类层面观察界定,从明清传承到现代的昆曲,便是精英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戏曲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产物,当中蕴藏着封建统治阶级、明清文人墨客,以及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思维要素,往往透过昆曲不同形式的唱词、腔调、剧本内容和舞台身段表现出来。想要令周边观赏人群更加细致地欣赏并感受到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能够自觉地延伸到相关社会意识形态评判层面之上,就必须从思维灵活和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入手,督促相关指导教师,借助最新技术设备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形成较高的文化知识内涵和艺术综合性鉴赏技能。

 

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消费的繁盛时代,人们的视听途径多种多样,同时衍生出对全社会时尚、经济的推动浪潮,包括时装、流行音乐、旅游观光、汽车驾驶等文化产物,从根本上整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发展体系,至此不同人员审美理念和社会景观也存在较大差异现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长期身处此类复杂化生态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审美倾向和以上时代文化特征紧密关联,却不可避免地形成和昆曲艺术审美教育的厌倦对抗局势。

 

(二)大学生对于昆曲潜在的艺术元素程式不了解,学习中产生诸多不适感

 

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尤其是昆曲艺术,对于内部要素衔接程式规范要求极为严格,如戏曲中的人物造型、唱腔、化妆方式,以及角色的任何动作细节等,都不容许衍生任何偏差迹象,可以说,正是此类程式化凸显的表演风格,才造就了昆曲艺术的理想美感效果。透过客观层面观察,昆曲可被划分到形式美艺术行列之中,其利用各类形式要素加以自由组合,换取前所未有的美感效应。而人们在进行戏曲欣赏期间,经常出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模式。尽管说,部分戏迷对于昆曲的某些剧情、唱段等了若指掌,但还是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艺术欣赏情境之中,这可以说和其感知体验到富有程式美感效应的艺术元素,有着直接性关联。可是大学生长期接触外国最流行的艺术文化,对于传统昆曲艺术程式几乎是一无所知,不理解演员一句话为何要唱如此之久,旋律为何不停旋绕,走路又为何如此奇怪,如若教师不能在合理时间内予以解释指导,至此过后,大学生群体想要顺利地透过以上表演规范体验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便显得更加困难了。

 

二、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布置拓展昆曲艺术教育传承活动的必要性研究

 

(一)大学生内心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整体上还是较为强烈的

 

自从青春版《牡丹亭》在我国各高校巡回演出之后,每到谢幕阶段,周边观赏的大学生都会急着拍手称赞。他们之所以内心如此激动,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有着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一种永恒渴望情感,几乎完全被中国式的美感元素所全面震撼。单纯结合文化角度审视,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昆曲的艺术元素,在剧场中会产生极为强烈的震撼作用,使得原本在大学生内心过于晦暗的民族美学感知态度,得以重见光明,民族骄傲感至此全面复苏。实际上昆曲艺术在我国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加上西方自由文化艺术的不断冲击,使得处于时代顶端的年轻群体,习惯了观赏西方的芭蕾舞、交响乐,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时更存在对自身民族文化坐标归属的质疑情感。而自从昆曲艺术成功步入高校教育机制之中,有关内部广大学生掩藏已久的一种民族文化记忆,开始被全面唤醒。

 

(二)昆曲剧目内容和现代大学生实际生活、内心状况产生一定的共鸣

 

结合于丹、易中天经典现代解读引起的国学热研究,将经典艺术细致地融入到现实生活环境之中,不单单是进行外部推广宣传,实质上是进行个体成员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呼唤。大学生平常生活中的某些特殊情感,在其接受昆曲艺术教育和欣赏的环节中,自然地和特殊人物际遇相互融合,随之怦然心动,这便是此类年轻群体在懵懂中一直无法真切了解的元素。如果一类艺术作品,能够借助其特有的演绎形式,将情感自然地释放出来,那么任何人都会因为此类震撼结果而备受感动。如若想尽快令昆曲艺术和现代大学生实际生活、内心思维模式,产生有机共鸣效果,那么平常的文化理念渗透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毕竟人性,不管对于我国古往今来的任何人文环境,都是比较适用的。

 

三、在高校顺利落实昆曲艺术教育事务的引导策略内容解析

 

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后,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达,涉及西方各类艺术文化元素,开始直接对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和社会文化体系,造成深度冲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人,永远走在时尚潮流前沿,其中对于艺术欣赏和审美的选择结果众多,途径更是五花八门,这便为今后我国昆曲艺术的推广和有机传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尽管说现阶段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展得如火如荼,高校更设置了戏曲艺术教育交流平台,但是大学生群体因为其特有的身心特征,从事任何活动的热情都是极为短暂的。如若后续教育工作处理不够妥当,即便是昆曲学习的初始阶段赋予学生怎样的美好印象,最终也会在他们步入社会后被日渐淡忘。在此类现实背景下,笔者开始针对现代化高校昆曲艺术教育策略,提出以下改革指导性建议:

 

(一)和专业剧团建立并维持长期系统化昆曲艺术教育传承的合作关系

 

尽管说长期以来,我国各类高校都相继开展了昆曲专业剧团组织活动,但还是存在一部分高校,因为内部社团和相关机构合作意愿不强,使得相关专业剧团难以成功介入,最终呈现出昆曲校园推广活动的被动与从事游击战的局面。也就是说,长此以往,大学生可能在本科阶段中唯独能够有一两次的昆曲教育普及事务碰触机会,特殊情况下会一次都没有。由此看来,专业昆曲剧团和高校之间,有必要尽快制定出长期且系统化的艺术普及合作计划。

 

(二)组织科学的艺术宣传普及活动,力求贴近大学生生活并引起其情感共鸣

 

结合笔者以往的调查结果论证,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大部分学生,对于昆曲艺术感知程度不高,并且强烈希望教师在布置此类艺术教育宣传事务的过程中,能够尽量贴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确保今后欣赏相关曲目过后,能够适当引起自身情感上的共鸣效果。因此,高校在引进昆剧团并开展相关艺术推广事务期间,应该主张在维系昆曲独特艺术特性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现代元素,避免和大学生实际生活规则过度偏离,尽量激活其内心的民族艺术荣誉感,从而真正地,令昆曲成为现代大学生熟悉、热衷的艺术感知和素质完善工具。

 

(三)尽快将昆曲艺术合理地融入到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中

 

高等院校内部的昆曲相关课程,基本上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首先,便是开设研究生专属的曲学方向研究课程;其次,则是为全校学生设置的公共选修类课程。相比之下,后者课程形式普及性程度更高一些。但实际上,在昆曲公共选修课布置期间,往往依照指导教师的兴趣和时间加以安排,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缺少一定的系统、稳定特性,尤其对于今后昆曲艺术的普及工作来讲,更是带来诸多限制。因此,将昆曲快速地融入到高校素质化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之后实施合理、系统化的调试引导方案,对于昆曲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教育,绝对是十分有利的。

 

(四)透过多重途径强化高校昆曲的艺术教育实践能效

 

第一,其必须竭尽全力地引起国家对高校戏曲艺术教育的重视。就是说,相关教育机构,必须快速地将昆曲文化视为我国传统艺术传承的一类核心组成单元,提升对其的认知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在响应国家素质化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自觉地进行艺术课程原有形式改造,将昆曲艺术作为必修课程,并在日常教育事务中得以系统化覆盖落实。

 

第二,高校必须全面关注昆曲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效。将戏曲艺术转变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并长期进行单独授课。当然,为了全面保障昆曲艺术的实际教学质量,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院校,可以定期聘请专业戏曲艺术家,步入课堂之中讲授心得并直接授课。

 

第三,教师要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激活学生对于昆曲课程的学习兴致。想要顺利提升昆曲艺术教育实效,必要途径便是进行学生个体感知兴致提升,此类工程较为深入复杂。教师有必要自然地将知识学习和戏曲欣赏融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最佳表演作品,督促学生由浅入深地从中汲取知识养分,和教师合作顺利地营造出和谐有趣的戏曲学习氛围,为其今后的戏曲艺术学习应用技能提升,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戏曲艺术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要传承发展中国戏曲文化外,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鉴赏戏曲美的能力。

 

第五,校园昆曲艺术表演和交流社团的组织建设。在高校校园内进行昆曲艺术表演和交流社团建设,一般需要经过相关院系或是机构审核确认,之后以学生社团形式存在,结合学校自身状况进行不同活动经费筹措,大多数情况之下将由学校或是社团收取的会费予以支付。至于校园昆曲艺术交流社团的一切活动形式,都是由内部参与的学生进行定期组织的,如学习、欣赏和表演昆曲等方式,社团同时更肩负着昆曲成功介入高校的策划和组织职责。归结来讲,此类社团可以说是衔接大学生群体和昆曲艺术表演活动的枢纽,不管对于专业学习曲学,或是其余对昆曲艺术保留感知兴趣的学生来讲,昆曲社团的存在,都为其今后更好地接触并实践学习昆曲,提供了较为稳固的支持平台。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昆曲艺术教育欣赏等活动在高校校园内布置和宣传的第一大困境,便是相关活动的经费支持。据了解,一场适当规模的艺术普及和表演项目,需要动员的剧团人数至少为60人,而当中产生的演出、人工、交通等费用,加在一起也将达到五六千元左右,不管对于剧团或是高校来讲,都是一笔较高的费用,因此在进行昆曲艺术进校园活动布置期间,专项基金设置显得十分必要。

 

四、结语

 

昆明技校篇6

关键词:苏南地区;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场所。关于社区资源的理论很丰富,不仅包括社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等教育机构,还包括能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所有的社区公共资源。学校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师队伍、设施设备、课程教学、学校环境、文化氛围等都可以服务社区教育,同时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也能服务学校教育,社区、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已经成为发展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1]但目前部分地区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衡,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短缺和不足,使得社区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因此,为推动社区教育顺利发展,需要挖掘和整合社区内现有和潜在的所有教育资源,实现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

一、地方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与意义

昆山市2001年正式启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10年成功创建部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目前,昆山常住人口接受各类教育培训比例在75%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在70%以上。2013年,全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6年,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1年。但是,随着昆山社区教育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以及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不断增加,昆山社区教育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近年来,昆山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平稳提升,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5%,教育事业协调推进,社区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为成人教育资源更好的整合与开发提供了可能性。社区教育的性质决定着社区与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必须是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的统一。社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社会,在资源共享、教学形式、管理体制等方面推行社区、学校教育资源融合互通是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措施。[2]同时,实现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也是推进社区与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社区、学校教育资源有效共享,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与缺憾,不仅有利于社区教育开展,也有助于学校教学活动开展。因此,以昆山市为案例地,研究苏南地区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的模式,并探究其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苏南地区社区教育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昆山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主要模式

(一)社区培训学院模式

昆山市设立社区培训学院,把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有效推进昆山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促进昆山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及其业务下属教育机构层级为:昆山市级设立昆山社区培训学院,各镇区街道设立社区教育中心,各村民组、居委会设立市民学校。同时,在昆山市社区学院内部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终身教育培训中心、课程研发与项目推广中心、数字化学习服务指导中心,这四个职能机构共同负责昆山全市社区教育指导培训工作。在昆山社区培训学院指导下,昆山城区和乡镇范围内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融合互通。昆山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促进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最优化。学校向社会公布开放的设施、开放的时间、管理办法等,学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活动记录。学校开放设施主要有图书室、微机室、体育场馆等,开放学校教育设施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活动场所。同时,社区教育资源,如名人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也向学校开放,供在校学生使用。

(二)数字化网络教育模式

昆山市2009年设立“昆山市民学习在线”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将教育资源数字网络化,社区居民不再需要前往教室接受教师当面培训,可以选择在网络上随时展开自主学习。“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极大拓展了市民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改变了传统社区教育模式,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数字化平台能满足5万人同时在线学习,昆山社区居民可以使用市民保障卡卡号直接登录,外来人口或没有市民保障卡的社区居民也可通过注册登录。为保障数字化平台正常运行,市社区培训学院设立数字化学习服务指导中心,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设立数字化学习信息中心,各村民组、居委会设立数字化学习教室,均配备有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并有专人指导社区居民网上学习。“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数字化学习课程主要包括:系统分屏课程、单视频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动画情景课程等,主要内容是有关生活、技能、理财、地理、文学、艺术、家庭、健康、历史、科技等。截至2013年底,网站共2700门课程,优质课程吸引昆山市民广泛参与。

(三)开放大学培训模式

昆山开放大学作为首批全国示范性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拥有丰富的硬件资源、课程资源,良好的网络平台和师资队伍,能够为社区、企业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学习。如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证书等基础能力提升培训、会计上岗证等从业资格证书培训、机械制图员等专业技能证书培训、创业与就业等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还提供工程管理等本科、工商企业管理等专科学历提升教育学习。同时,昆山开放大学一些优秀的学生社团也参加到社区教育中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昆山开放大学校园舞蹈队和街舞社不定期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进行文化表演,也提供舞蹈和街舞公益培训。昆山话吧是昆山开放大学一个学习传承昆山话的校园社团,现在也将培训活动延伸到了社区,招募了30多名来自学校、社区的志愿者,深入各社区,为社区内新昆山人提供学习昆山话公益培训。

三、昆山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基本途径

综合上述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三种模式,结合昆山实际情况和具体做法,发现昆山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途径主要有:

(一)完善社区教育组织体系

昆山市社区、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组织领导体系完善,能够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各类教育资源,满足新形势下昆山社区居民日益变化的教育需求。能够做到所有社区居民,只要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要求,都能够在社区培训学校或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接受系统、规范的教育培训。

(二)丰富社区学校教育活动内容

社区学校常年开展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活动参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区教育的职能。社区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1.为社区居民提供系列培训菜单,充分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培训需求。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针对外来人口的技能培训、针对农转非人员的适应城市生活培训。2.举办系列知识讲座,如心理卫生、健康养生、家庭绿化、烹饪美食、家政服务、社交礼仪、法律法规、旅游摄影、书画艺术、戏曲歌唱、消防安全等相关知识讲座等。3.成立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队,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如舞蹈队、乒乓队、秧歌队、老年门球队、队等。4.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三八妇女节、金秋艺术节、科技节等。但举办节庆活动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能做到把教育资源分配到社区教育的全过程中。[3]5.设立街道艺术团、“夕阳红”义务辅导站,表演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利用寒暑假辅导城市留守儿童。

(三)建设充实网络教育资源库

“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向全市社区居民免费开放,课程多,涵盖范围广,内容全面,贴近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社区内居民能够便捷地接受教育和培训。近两年来,居民在线学习的人数达到了户籍人数30%,星级学员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网络化是社区、学校教育资源融合的必然趋势,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健康、特长、兴趣、职业、工作性质、学习方式、生活节律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主动学习。

(四)提高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素养

昆山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为补充,志愿者为辅助。社区教育志愿者中既有社会青年,也有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专家、学者等,以及各行业内知名人士,组成社区教育专家顾问团和讲师团,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学校教师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成为一些课程讲师团的成员。总之,社区教育终极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社区、学校教育资源融合是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吴柏安.我国社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9(7).

[2]林志明,李碧.社区教育的社会化运作模式[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5).

[3]李传红.海淀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J].社区教育,2009(2).

昆明技校篇7

关键词: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就业现状;社会需求

目前,昆明地区院校开设高尔夫专业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近年来,随着高尔夫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但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而云南作为中国高尔夫圣地,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高尔夫专业,本文拟对昆明市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关对策。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高校部分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高尔夫专业就业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对在昆高校就业指导指导中心和高尔夫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运用Exce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在昆高校高尔夫专业概况

对在昆高校部分有高尔夫专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高尔夫专业在校120人,在校专业教师2人;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145人,在校专业教师8人;云南省旅游学院185人,在校专业教师9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60人,在校专业教师5人。在调查的四所学校中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有专门的练习球场;办学模式中也仅有云南省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校为校企联合办学,其他学校均为自给自足办学模式。

2.2高尔夫专业近三年就业情况

截至2014年5月底,本文共对昆明市高校高尔夫专业11、12、13届部分毕业生(n=94)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1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含一次就业率)为94.5%,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2%,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9.5%,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3 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高尔夫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统计(n=94),发现在高尔夫行业就业的人数不及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分布在高尔夫行业就业总比例为31%,其他行业如:企业、事业单位、体育教师、自主创业的为69%。通过对昆明天湖岛高尔夫俱乐部进行调查显示,不同岗位的薪酬情况有所不同:练习场球童平均薪酬为1200~1800(元/月),竞技部球童2500~6000(元/月)、会员部以及球具销售底薪:1300~1600+提成(元/月)、场务部技工1500~2200(元/月)。晋升职位主要有:竞技部领班、各部门主管、经理,球童培训老师、高级草坪管理师等[1]。

3.高尔夫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探讨

3.1教育成本高、课程建设落后

高尔夫教育的成本包括:场地成本;器材成本;练习成本;教学实习成本等。其中,器材成本中,一套基本的练习器材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对于一般家境的学生是无法承受的。练习成本是学习高尔夫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在昆明打练习场的费用目前约为3000元/年,到球场上打球的费用就更高。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在球场实地工作的经验。将学生分配到各球场实习,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吃住费用和交通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将成为制约高校高尔夫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课程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2]。云南的高尔夫高等教育刚起步,其教育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整个教学理论都无前车之鉴,无论统编或自编教材,每个教育模式都缺乏教材,而且一些实践性强、地域性强的课程基本没有成型的教材,这些已经成为课程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3.2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匮乏且不够专业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省内高尔夫持证教育者很少,且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半路出家”者,既缺乏高尔夫运动系统的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在澳洲,教练的水平约70杆(18洞,以下同)左右,除了在高尔夫学校进行相关学习外,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才能上岗。

3.3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就业方向的单一化

大学生受“先就业、后择业”、“专业不一定对口”等观念的影响。据调查,有66%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时是否专业对口并不重要[3]。高尔夫行业涵盖了整个高尔夫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而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狭窄,局限于高尔夫俱乐部,加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尔夫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造成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

3.4高尔夫行业薪酬起点低;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

高尔夫一直被理解为一项贵族运动,实际上在高尔夫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就业的起点并不是很高。据调查,有66.4%的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底薪是2000元/月。但对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4]。由此看来,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毕业生不对口就业。

4.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4.1校企合作,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的高尔夫球场主要集中“北、上、广”,开设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学校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这与高尔夫教育的场地配备密切相关。高尔夫教育无论是运动技能类或管理类或草坪类,都需要有高尔夫场地的配备,因此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将是今后昆明高尔夫高校教育的首选之路。

4.2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把教师专业培训摆在首要位置。加强国内外同类学校的交流;面向社会办学,促进教学、科研与高尔夫专业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为教师亲身参与高尔夫赛事的组织和运作创造条件和机会,积累赛事实践经验。

4.3加大高尔夫运动教育价值的宣传

除去“贵族运动”和“精英阶层消遣”的外壳,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其中,了解高尔夫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民众了解真实的高尔夫,从而让更多人喜欢上高尔夫运动,有了市场才能有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庆.高尔夫专业大学生对口就业状况分析对策[J].南方论刊,2010,07(4):55-58.

[2]于洋,张小宇.浅谈我国高校高尔夫教育[J].高教研究,2013,06(3):229-300.

[3]金银日,汝安.高校高尔夫教育现状及其对我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研究[J].产业论谈,2010,08(5):8-10.

昆明技校篇8

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四大昆虫学家之一。在近百年的人生中,他由小昆虫处作大文章,从显微镜中观大世界,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和昆虫学史,学子逾千。而在国内外享有“蝶神”、“虫坛怪杰”、“亚洲之光”之美誉。

1938年4月,一个青年横跨万里,从意大利辗转到法国马赛上船,在四等舱的大地铺上整整漂泊了三十天,后经香港回到了广州。

当时,广州已陷入战争状态,愿意接纳来自任何地方的志愿入伍者,于是,这个青年在回国第二天就报名入伍,成为广东地方军一八七师的一名军人。

这个青年名叫周尧。

2016年4月12日,本刊记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蝴蝶馆参观,被一尊坐在桌前的蜡像所吸引,蜡像的主人正是周尧。

从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到名扬海内外的昆虫学家,周尧的一生,多彩而又生动。

书生少年狂

1912年,周尧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一个叫堇雁村的地方,家庭世代务农,其父在村中办起了个半农半读的私塾,教自己和邻居的几个孩子。

周尧自小随父读孔孟之书,13岁时到离家30里外的咸祥镇读高小。当时周尧家方圆15里内受过中学教育的只有周家世交童第周和亲戚沙文若。周尧的父亲就是听了童第周的劝说,才让周尧去考了中学。

周尧随后考取宁波工业职业学校,但在1927年“4・12”后,受左翼思潮影响的周尧因被视为“危险分子”,无法回到学校,便被父亲送到童第周堂兄开的中医馆当学徒。1928年,周尧考入上海江湾“立达学园”高中部。

1932年,周尧进入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学习。这所学校是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张謇一直致力于实业救国,他鼓励民众种棉花,创办纺织厂,造轮船、汽车,修建公路、医院和大学等等,使得南通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苏北其他地区。

学风严谨的南通大学可以算得上是周尧学术生涯的起点。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周尧兴趣盎然,在实验室完成了很多实验。周尧后来回忆说:“我大学时做的畜牧学实验报告,到西北农学院后,畜牧系的老师见到后要去了,说是可以作为他著作的插图。”

周尧起初学的是农艺专业,大二时突然对昆虫产生兴趣,采制了不少昆虫标本。从大三开始,他兼任了昆虫学助教,对低年级学生的昆虫实验课进行指导。

1935年3月,周尧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昆虫学会“昆虫趣味会”,接着又创办出版了《趣味昆虫》期刊。就是这个小小的“昆虫趣味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昆虫学家,后来成为西北农学院教授的王翌金、徐树基,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传隆等人,都曾是这个学会的会员。

负笈沧海远

上世纪30年代,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是意大利那波利大学的西尔维斯特利教授。西尔维斯特利是原尾目和缺翅目昆虫的发现者,他一生做过26次世界性的采集旅行,足迹曾在中国的广东、云南等地停留。这让沉迷在昆虫世界的周尧非常向往。1936年,周尧大学毕业后,便决定去意大利拜西尔维斯特利教授为师。

贫寒家庭子弟的出国深造梦,从来都是遥远的。幸运的是,周尧向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宁波长者王伯元和南通大学校长张敬礼各写了一封申请资助留学的信后,都得到了同意资助的答复。

“买了去意大利的单程船票后,也只剩200元现款。”多年后,周尧自叹当年涉世未深的勇气。在意大利北部的佩鲁贾,周尧得到同行的中国留学生和当地一位律师的帮助,用三个月时间掌握了“如音乐般美妙的意大利语”。

来到南部的那波利大学后,周尧因在国内发表过昆虫学文章,直接进入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的研究生班,是七名外国研究生中惟一来自东方的学生。

周尧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恩师时的情景:“他看了我带去的200号蝴蝶标本,问了我很多问题,并向我建议:你们国家这样大,人口多,农业一定要上去。你们果树种类很多,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东西,但是介壳虫的问题很突出,你应当研究介壳虫。”周尧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不久之后,他先后发表了《透明介壳的重记载》《中国圆盾蚧―新种》《菜蛾的研究》三篇研究报告。

在昆虫研究领域,意大利的图是世界公认画得最好的。周尧恰好也擅长画图,这让西尔维斯特利非常欣赏。一年之后,周尧成绩斐然,被认为是那波利大学导师助理最有希望的候选人,于是,在西尔维斯特利指导下,他又开始攻读昆虫学博士学位。

1937年的意大利,法西斯气氛已开始与日俱增。而在远东地区,日本法西斯也是魅影重重。“七七事变”发生后,周尧每晚都是拔剑起舞,狂歌当哭。他向导师表明自己“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不杀大虫,杀小虫何用”的心迹,决定回国报效祖国。西尔维斯特利教授知道无法挽留,就对他说:“你的论文已获通过,可以免去论文答辩。但我希望你在战争结束后,终身献身于昆虫研究。”

后稷教稼地

1938年,周尧学成回国,第二天就报名入伍,成为广东地方军一八七师的一名军人。

当时,周尧加入的是新成立的一支部队,只配给简单的装备,训练七天后就直接开往抗日最前线。部队从广州出发,第一站到达湖北武汉。经汉口时,周尧和一名随军记者去拜访政治部主任。“因公外出,由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接见,对我勉励有加。”周尧回忆说。

部队从信阳进入河南兰考,打了几次仗都失败了。师长发现周尧是个留学归国的高级专业人才,就对他说,“你是建国的人才,在前线不能发挥你的作用。”师长让他护送一些文件和现款,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围出来。

周尧的戎马生涯经过三个月即告结束。后来他自嘲道:我是书剑两无成,只能攻雕虫小技。

在流亡途中,周尧遇到巴金夫妇和昆虫学家陈世骧夫妇,他们一起结伴到了重庆,又从重庆抵达成都。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周尧遇到童第周等人,于是便准备接受农学院的聘请。可就在这时,他又意外地接到了川康科学考察团的聘书。

1939年5月10日,周尧以昆虫学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中英庚款会川康科学考察团。同年11月,他被聘为西北农学院教授。

这一年,他27岁。

带着简单的行李,周尧来到国立西北农学院。西北农学院选址非常有含义,这里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人物后稷教稼地的张家岗。学院给周尧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高坡上耸立的那栋西北地区惟一的七层大楼。

在这个偏于一隅的地方,怀揣科学救国理想的周尧艰苦工作了八年。其间,他曾受到排挤,系里甚至没有给他安排昆虫学课程,实验室和标本也都无法保障。

在这样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周尧过着孤独的生活,他非常怀念当年在意大利求学时的和谐与幸福。

1945年秋,周尧接受陕西户县参议长陈昆山的邀请,到户县按自己的教育理想创办了一所专科学校―户县农业专科学校。学校开办后,周尧坚辞校长,只接受了“荣誉教授”一职。他每两周去一次,每次住五天。过了几年,学校遇当局压力,周尧提出的办学方针不能实施,便也不再去户县。

此后,周尧决计用自己兼课所得的全年工资创办一个私人研究所。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份昆虫学杂志或动物学杂志可以发表他手中的一批研究论文。于是,他去上海买了铅字,自己动手排字印刷。1946年惊蛰,他在校内出了壁报,公布天则昆虫研究所成立。

研究所编辑出版了三种杂志,《昆虫与艺术》后改名为《中国昆虫学杂志》。另两种杂志只出了几期。周尧的第一套专著《中国昆虫分类学》就是此时出版的。

1947年冬,周尧收到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聘书和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促使他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已经下了离开西农的决心,回到浙江既可服务桑梓,也可就近奉养双亲。”他说。

然而,周尧与西农的缘分注定难以了断,院长恳求他担任三个月总务长,可三个月后,院长在南京出差不能返回,他一直无法移交手续。

1948年4月,战局紧张。国民军二十八团进驻学校,教务长宣布“学校被迫解散”,各人自奔前程。周尧思忖很久,决定留下来。除了抢救仪器和图书等,他还组织留下来的员工和学生们自发地保护学校。于是,有人便怀疑他“把农学院保存好,送给共产党”。周尧则说,当时自己并没有这样的阶级觉悟,“我只是想为祖国和民族保存一分元气”。

为了躲避来自当局的报复,周尧决定辞职返乡省亲。据原西农学生、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邹雅林回忆,“许多同学流泪挽留,怕他一去不再复返”。其实,在陕工作的这些年,周尧年年想着回到浙江老家去的,但此时他却动了情,答应来送别的学生,暑假过完一定回来。

回到杭州,浙江大学、川大农学院等学校都邀请周尧去教书,江西中正大学甚至给他汇来全家的航空旅费,并承诺“有必要时一起撤退到台湾去”,但这些邀请,都被周尧一一拒绝了。

1949年5月关中解放前,周尧再次回到了西农,还兼任了西北大学无脊椎动物学和昆虫学课程。他用兼课所得费用继续出版《中国昆虫学杂志》。

专攻昆虫学

1951年9月,周尧当选为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昆虫学报》及《昆虫知识》编委,同时还当选为陕西昆虫学会(第一、二届)会长。

在此期间,周尧还致力于世界语的普及,在西北农学院创办了“世界语协会”。1951年,他还联合西北农学院20位教授发表联合声明,号召科学家们采用国际语发表著作。

从1948年起,陕西关中、豫南、皖北等小麦主产区间歇性地暴发吸浆虫害。1950年,周尧接受了农业部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委托,开始了小麦吸浆虫的防治研究。他带领学生在麦田里奋战七天七夜,研究出短期对策,通过农药控制住了虫害。但周尧认为,用药治虫不是昆虫学主攻的方向,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有两种寄生蜂是小麦吸浆虫的天敌。这项让昆虫生生相克的研究成果后来在黄河流域大范围推广,很好地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有人评价道:“毫不夸张地说,是周老让农民四十年不再饿肚子!”

1956年,周尧发表了论文《小麦吸浆虫之研究》。随后因参加“鸣放”,被划为“”,没法给学生上课,就把精力全放在了昆虫学分类研究上。到“”前,他已发表了6篇论文,建立了23个昆虫新亚目、45个新总科和2个新科,还抢在美国人前面,了角蝉科这一新属新种。

“”开始后,周尧因学术权威身份,再加上推广世界语,首当其冲地受到审查和批判,随后被发配到农村接受改造,妻子儿女也受到牵连。1970年,他被学校从改造的农村抽调回校,负责编写《农业昆虫学原理》一书。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周尧因研究小麦吸浆虫防治取得突出成绩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大会授予“优秀科技成果奖”,他个人也获得“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79年,国务院又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从此时开始,周尧的影响力已经开始远播世界。1980年,他曾留学的那波利大学也授予他荣誉奖状。1982年,他还受邀访问了母校那波利大学。1984年,他当选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国际科学院院士。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L.O.Howard编写的《应用昆虫学史》一书中,完全没有提到中国的任何种类,这让在应用昆虫学浸淫已久的周尧非常难受。1956年,周尧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昆虫学史,从《诗经》《本草纲目》着手,连各地的地方志和野史都不放过,仅线装书就翻阅了7000多册。1957年,他编著出版了《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史》,考证出中国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昆虫生物学与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领域,都比欧美早几个世纪。

此书出版后,震动世界昆虫学与生物科学史坛。周尧随后又两次补充内容,出版《中国昆虫学史》,包括中、英、意、德和世界语五个版本。接着,他开始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昆虫史的研究,分别出版了《中国近代昆学史》和《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

在学术界,周尧被公认为中国昆虫学史学科的开山鼻祖。

虫苑达宏愿

周尧的学生花保桢回忆:“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周老师说,我有几件大事要做:要创办一个学报、学刊;办一个出版社;建一座昆虫博物馆;还要创建一个昆虫奖励基金。这些他后来都做到了。”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有一座周尧昆虫博物馆,这是1996年6月周尧的家乡鄞县政府为弘扬其在昆虫分类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专门修建的,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当年的开馆典礼大会上,鄞县政府还为周尧颁发了60万元的奖金。那时,周尧心存一个长久无法实现的心愿―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但自己微薄的收入却始终无法使心愿变成现实。有了这笔奖金,周尧当场宣布,将其中20万元捐献给周尧昆虫博物馆,其余40万元和他积累的稿费10万元,全部用来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希望基金能够激励青年科学家的成长。

1986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昆虫博物馆在西北农学院建成,成为我国第一个昆虫博物馆。1999年9月,一座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又矗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美丽的校园中。这是昆虫博物馆扩建的二期新馆。2005年,昆虫博物馆三期工程完成,占地10000平方米,完全采用声、光、电结合,将复杂的昆虫形态功能、生活习性与活动展现出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动物学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中保存昆虫标本最多的单位之一。

对办报办刊,周尧一直是有情结的。1979年6月,周尧创办的《昆虫分类学报》第一期发行,成为国内惟一专门刊登昆虫分类论文的学术刊物。学报聘请中、英、美、意、丹、日等国26位权威学者为编委,发表昆虫分类论文数为建国以后全国同类报刊的4倍。学报还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种科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国内外昆虫学家称,此举“为世界昆虫学作出了贡献”。

上世纪40年代,周尧曾创立过天则昆虫研究所研究出版部。1987年,周尧在他75岁之际,开始向全国政协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申请成立国内第一家民办“天则出版社”。他称:“这是我这一生贡献给生物科学研究事业比较重要的一份礼物。”经过周尧多次打报告,多方奔走,1988年6月7日,天则出版社正式成立。仅到1990年6月这两年间,天则出版社就出版和付印了238种书籍,生物科学和农林科学占付印总数的81%。

庄周梦中身

陕西著名蝴蝶专家寿建新回忆:“1985年暑假,我专程去西北农大拜访周尧先生。当我说明来意并把自己收集的500多枚蝴蝶邮票展示在他的面前,他既吃惊又高兴,一边看一边也拿出他收集的蝴蝶邮票让我欣赏,其中包括香港蝴蝶明信片和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蝴蝶邮票首日封。”

1990年,寿建新与周尧合作出版了《世界蝴蝶邮票》,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全世界有代表性的蝴蝶17科323种,将外国蝴蝶的学名翻译成中文名,在国内蝴蝶研究领域引起反响。

周尧的故乡是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起源地,早在1950年代,周尧就开始研究蝴蝶,1956年发表了《太白山的蝶类及其垂直分布》,后来陆续发表了《陕西蝶类》《陕西蛾类》《陕西经济昆虫志》等成果。据周尧的弟子、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雅林回忆,年已花甲的老师还曾带着他们去西双版纳采集蝴蝶标本。

1989年,经过五十年的研究,周尧完成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包括了全部中国已知种316种,而其中经过他亲自研究的就有212种。这本书荣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此后,年届80岁的周尧全身心投入蝴蝶研究。寿建新提到,周老曾无限感慨地说:“许多外国学者到中国来都讥笑我们,说新中国已成立四十多年了,连一本蝶类志都没有写出来。”因此,他决心在有生之年完成这部巨著,为国争光。

1991年,周老将全国昆虫学家组织起来进行《中国蝶类志》的编写,寿建新也被邀请作为编委和作者参加。1994年8月,这本耗时三年的巨作由周尧主编出版,被业界称为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周尧也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的“蝶神”。借着这本书的出版,周尧又在1994年倡议建立了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

1995年,香港亚洲农业发展基金会鉴于周尧的贡献,授予他“亚洲农业杰出人士”的称号与金奖。

与民国时代众多受过传统教育的名士一样,周尧一生志趣众多,不仅写得一手好古体诗词与对联,而且绘画也有相当功底,尤擅长小巧的工笔画,这与他经常画昆虫不无关系。

“我与蜂为花事忙,唤醒大地春光漾。牡丹海棠巧梳理,莺歌燕舞也登场。栩栩庄周梦中身,依稀葛洪五彩裳……”这首诗创作于2000年4月,时年88岁高龄的周尧因患急性胆囊炎住院做手术,三天后并发心衰和肺炎。转危为安后,周尧以“蝶之梦”为题口述此诗,由他的儿子周一阳记录下来。周尧对周围人说,得了这场病,“好像做了一梦”。

2001年,周尧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重庆电视台将传记文学《虫苑大师周尧》改编后,拍摄了一部电视剧―《蝶之梦》。

2008年年初,由周尧发现的角蝉总科昆虫系统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一年的12月15日7时40分,周尧如蝴蝶一般翩然飞走,享年96岁。

上一篇:清明节扫墓日记范文 下一篇:我的小姑子的味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