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9 20:14:05

合成氨论文

合成氨论文篇1

关键词:合成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39-03 中图分类号:C-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2章第4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为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前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延续,是对前三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和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化学工业Z--,同时氮气、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也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平衡体系。本节以合成氨反应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尝试综合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从而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2 学情分析

2.1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

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他们正从习惯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更加关注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转轨,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使他们的认识从直观的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

2.2学生的学习方式

经过高中一年的训练,学生善于质疑、主动思考、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已有较明显提高。

2.3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平衡理论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3 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

(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研究选择,学会把握主要矛盾、统筹兼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从多方面综合思考问题的意识。

(2)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选择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5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确定的教学目标,先让学生就合成氨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再综合考虑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对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选择。在讨论时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转化率的探讨只局限在定性分析的水平上,而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则从半定量的角度进行。

我把本节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①分别利用学过的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讨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②综合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的优化生产条件;③展望合成氨的发展前景,拓宽学生的视野。

6 教学过程设计

7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教学案例中教材分析与处理合理得当,教学目标设定全面,教学步骤设计精细,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两个维度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教材中提供的“交流・研讨”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理论的学习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2)本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训练为主线,把合作与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明召等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5~70.

合成氨论文篇2

氨基酸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们也是一种手性分子。手性是两种分子在结构上像左右手一样呈镜像对称,却无论怎样旋转也不会重合。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在微观上分子结构呈手性,在宏观上它们的结晶体也呈手性。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20多个种类,除了最简单的甘氨酸以外,所有的氨基酸都是手性的。通过偏振光检验,人们发现除了少数动物或昆虫的特定器官内含有少量的右旋氨基酸之外,组成地球生命体的几乎都是左旋氨基酸,而没有右旋版。

“生物分子中存在着手性,左旋氨基酸右旋糖类,这是识别不同分子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生命的先决条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中心天体生物学分析实验室的詹森·德沃金说,尽管右旋氨基酸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运转良好,但它们不能混合。“混合了左旋和右旋氨基酸的人工蛋白质,是无法运转的。”右旋分子是人体生命的克星!因为人是由左旋氨基酸组成的生命体,它不能很好地代谢右旋分子,所以食用含有右旋分子的药物就会成为负担,甚至造成对生命体的损害。

然而用一般人工方法合成的氨基酸,都会产生等量的左旋和右旋版。因此人们假设,在地球生命起源以前,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是等量混合的。但这种状态逐渐演变成了只产出一种手性的分子,生命(至少地球生命)的左旋化是怎样开始的?

陨星碎片的答案

2000年1月,一颗大号流星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上空爆炸,碎片雨点般落在塔吉什湖冰面,许多人目睹了这些火球,并在几天内收集了陨星碎片,冰冻保存以避免受到地球生命的污染。最近,NASA的天文学家对这些陨星碎片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其中蕴藏着解释生命手性起源的答案。

“为何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只用左旋氨基酸来构建蛋白质?”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丹尼尔·格莱温说,“我们对陨石内部的氨基酸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陨星与行星科学》杂志上。论文提出了迄今最有力的证据,小行星内的液态水导致了陨石内某种普通的蛋白质氨基酸对左旋的偏爱超过右旋。但这一结果也使寻找地外生命的任务更加复杂。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塔吉什湖陨星不断地揭示出越来越多关于早期太阳系的秘密。”论文合著者、加拿大亚伯达大学克里斯托弗·赫德说,他向研究小组提供了塔吉什湖陨星样本,“最新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渗透在小行星中的水的作用,由于这些水的作用使构成地球生命的所有氨基酸呈现出左旋的特征。”

研究小组将样本碾碎,将它们混入热水溶液中,然后用液体色谱质谱仪来识别其中的分子。“我们发现,样本中天冬氨酸的左旋版大约是右旋版的4倍,但丙氨酸的左旋版只比右旋版略多出8%。”格莱温说。天冬氨酸是人体每一种酶都含有的一种氨基酸,丙氨酸是构成生命必须的另一种氨基酸。

太空形成的氨基酸

“如果这些氨基酸来自地球生命的污染,那两种氨基酸的左旋版都应该大大超过右旋版。”格莱温说,“然而,只有其中一种左旋版大大超过右旋版,另一种却相差无几,这表明它们并非来自地球生命,而是由陨星内部所携带。”同位素分析也证明,这两种氨基酸很可能是在太空形成的。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比如碳-13比普通的碳-12更重。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更喜欢使用较轻的元素,因此富含碳-13的氨基酸很可能是形成于太空。“我们在样本中发现,天冬氨酸和丙氨酸高度富含碳-13,这表明它们很可能原本就存在于小行星内,经由一种非生物过程而形成的。”负责进行同位素分析的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杰米·埃尔希拉说,富含碳-13,并且只有一种氨基酸出现了左旋过量,而另一种没有,这是最有力的证据,表明某些左旋蛋白基因氨基酸(生命用于制造蛋白质的物质)能在小行星上过量地形成。

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陨石中的左旋氨基酸超量,是由于暴露在太阳星云的偏振辐射中所致。对此研究人员解释说,在研究样本中,左旋天冬氨酸超过的数量非常大,单独用偏振辐射是无法解释的,必须还有其他的因素。

而且只有天冬氨酸左旋超量,丙氨酸却没有,这给了研究小组一个关键提示:在地球生命起源之前,这些氨基酸在小行星内部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怎样产生了左旋超量?

结晶过程的秘密

“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形成晶体的方式不同。”论文合著者、NASA戈达德博士后成员亚伦·伯顿说。研究人员探索氨基酸分子的结晶过程,看它们会产生左旋还是右旋过量,发现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晶。

研究小组认为,最初只有很少的左旋过量,这些左旋过量是通过结晶化和水溶解作用而被放大的。一些氨基酸,如天冬氨酸的形状让它们适合在一起形成纯晶体,即只有左旋或右旋分子构成。对于这些氨基酸而言,微小的左旋或右旋过量会逐渐放大,淘汰反向版的晶体;而丙氨酸在形状上更容易与其镜像版结合,所以这种晶体就由等量的左旋和右旋分子构成。随着这种“混合”晶体的生长,其中某个旋向也会有少量过量,但会逐渐消失。这两种过程都必需的一个条件是,氨基酸溶解于水中时能够改变其分子旋向。

研究小组解释说,由此推测一个可能的情况是,在太阳星云辐射的条件下,比如偏振紫外线或附近恒星的辐射产生了左旋氨基酸,或破坏了右旋氨基酸,导致了最初一点微小的左旋过量。在小行星内,最初的左旋过量经一种类似于结晶化的过程而被放大。小行星和陨石碰撞将这些物质带到了地球,左旋氨基酸可能被并入正在出现的生命中,同样经由结晶化过程使得左旋氨基酸富集起来。在地球上河流、湖泊和海洋底部的古老沉积物中,都发现有这种类似的左旋富集。

格莱温说,这一发现也让寻找地外生命变得更加复杂,比如人们假设火星地下可能存在有微生物,“但根据研究显示,非生物过程也能让某种氨基酸产生左旋过量,因此单独的左旋过量无法作为地球以外存在生命活动的证据”。

合成氨论文篇3

关键词:味精 历史 营养 危害性 使用注意事项

1、前言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以粮食(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为原料酿制成的调味品,其学名为谷氨酸钠(MonosodiumGlutamate),外观为白色结晶。味精不仅具有增鲜和调味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物治疗作用[1]。目前,味精是由粮食原料通过生物发酵生产出来的安全食品。对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谷氨酸.其化学结构早在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通过试验已经证实,它的化学结构和动植物存在的是一致的,可参与体内新陈代谢[2]。味精中谷氨酸含量是99%以上,是一种单一纯净的调味剂[3]。

2、味精的生产工艺

味精的生产工艺全过程参考文献[4]。从味精醪母液中回收谷氨酸工艺参考文献[5][6]。

3、味精的营养价值

3.1 谷氨酸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其有补脑和保肝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某些神经性疾患(如癫痫病、神经衰弱)和肝病(如肝昏迷、肝功能受损);谷氨酸的药理作用:(1)味精进入胃肠后很快就会分解出谷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与酮酸发生氨基转移作用合成其他氨基酸,对人体有益无害。(2)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脑细胞氧化过程。(3)能与体内血氨结合成无毒的谷氨酰氨,使血氨下降从而减轻肝昏迷症状[8]。我国的味精均采用玉米、大米等粮食发酵酿制,纯度能达99.9%,为纯天然发酵提取的绿色食品[9]。

3.2 谷氨酸钠的临床用途。1. 治疗肝昏迷、肝功能损伤及各种昏迷。2. 对精神病、神经衰弱、癫痫病、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研究显示每日服一定量谷氨酸钠可增强记忆安定情绪、振精神改智力。3. 适用于食欲不振、胃酸不足及营养不良等症[2]。

4、味精的危害性

4.1 中医理论与个别动物实验提示味精的可能危害:味精是人类从天然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非必需氨基酸,在理论上应该是毫无问题的,甚至会给我们带来营养。但以下事例使我们对味精的使用值得慎重:(1)伤津之症:味精多吃易口渴,在中医中属伤津之证。(2)谷氨酸钠可诱导肥胖性不孕大鼠弓状核神经肽Y(NPY)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表达。(3)过量谷氨酸钠对视网膜内突触小泡蛋白表达有影响[10]。

4.2 个别营养学家的发现也值得我们深思:据内蒙古包头市公共营养学会理事长赵玉娜介绍,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对肾造成危害。当味精摄人过多时谷氨酸钠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痉挛等症状;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酸痛、肌无力。味精的摄入增加肾脏代谢负担,过多时还会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影响人体全身心的健康。

4.3食用味精过多的可能危害:如果食用味精过多,会因人体谷氨酸的量超过肠道能将其转化的能力,致使大量的谷氨酸没被转化就吸收了,使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升高从而限制了神经和人体必需的钙、镁离子利用因而出现中毒症状。成人年食用味精要控制在一定适宜范围。味精的最适宜的使用浓度为0.2%~0.5%[13]。

5、味精的安全性

味精在中国和东南亚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是菜肴基础调料,且不被认为是一种有争议的食品添加剂[14]。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9000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的结论[2]。且谷氨酸对大脑和中枢有益,谷氨酸食用后96%被吸收,谷氨酸与血液中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可解除代谢中产生氨的毒害,谷氨酰胺参加脑组织代谢改善胺机能,谷氨酰胺还能与人体内苯乙酸作用以解毒,1987年在荷兰海牙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第会议宣布:取消对味精的食用限量,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味精[15]。1993年8月28日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组织了十多位国内著名营养学食品学医学专家就味精营养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16]。专家一致指出:味精不仅是调味品还是营养品,吃味精有益无害[15]。

6、讨论

关于味精的食用,许多论文支持味精的安全性,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积极的认可。但也有不少报刊,味精的危害。专家们曾用焦性谷氨酸钠拌进食物中饲喂大白鼠并进行了观察,发现焦性谷氨酸钠对大白鼠的正常生理代谢并无不良影响,反而使体内肝糖量有所增加而具有营养性[17]。最后,提出科学使用方法:1.制作酸性或碱性较大菜品时少用或不用味精调味――因味精在酸性条件下生成谷氨酸或盐酸盐影响风味;味精在碱性条件下则会生成谷氨酸二钠盐也失去鲜味。2.味精高温烹炒过程一般不会影响健康――味精入菜高温烹炒时,由于加入了一些食盐食糖等调味品,因而谷氨酸生成焦谷氨酸的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一般并不影响它的正常食用。3.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在出锅前适量添加味精,将不存在变质与毒害的问题。4.鉴于某些动物实验与某些营养专家的观察,为安全起见,建议婴幼儿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味精――少吃味精至少死不了人,现代人类并不缺乏食物与调味品。

参考文献:

[1]冯珍泉,杨西江,姜守刚,张春宇. 味精鲜味不足的原因分析[J]. 发酵科技通讯, 2011,40(2)

[2]赵二红. 浅谈味精[J]. 发酵科技通讯,2007,36(4)

[3]索士荣. “味精大王”话味精――阜丰集团总经理王龙祥一席谈[J]. 中国食品, 2012(13)

[4]姜楠,姜长洪. 味精生产全过程自动控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3,29(9)

[5]梁利和. 从味精醪母液中回收谷氨酸工艺研究(Ⅰ)[J]. 中国酿造,2009(11)

[6]梁利和. 从味精醪母液中回收谷氨酸工艺研究(Ⅱ)[J]. 中国酿造,2011(6)

[7]程小华, 陈明之. 味精的合理使用[J]. 中国酿造,2010(3)

[8]刘峰.对味精和鸡精的概述[J].发酵科技通讯,2007(3):4l-42.

[9]林文杰.味精请放心吃[J].中国食品,2000(20):1

[10]巩江,倪士峰,崔超,骆蓉芳,路锋,陈星宇,张敏. 味精的毒副作用研究概况[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14)

[11]马腾. 味精少一点健康多一天[J]. 农产品加工・综合刊, 2012(1)

[12]宁在兰. 味精使用要得当[J]. 中国保健营养, 2002(9)

[13]陈思杰. 味精清洁生产管理研究[D]. 20081201

[14]郑芸岭. 世界味精市场及安全性综述[R]

[15]蒋万银. 谷氨酸一钠的化学特性和食用安全性[J]. 中国烹饪研究,2000,17(1)

[16]雅丽.吃味精有益无害[N].光明日报,1993,8,29

[17]毛羽扬. 走出味精调味的误区[J].中国食品,2006(14)

作者简介:

1、施军建(1991-),男,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生物技术学生,专攻生物技术・食品与生物制药兼学科学 教育。

合成氨论文篇4

【关键词】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68-0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肝功能严重失调或障碍所致,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及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肝硬化患者中,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约占30%~45%,预后极差。围绕HE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干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分流,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少假说,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理论可解释肝脏异常、神经紊乱和临床表现间的关联。目前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需要得到进一步证实。本文结合临床及相关文献主要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总结。

1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1.1氨中毒学说: 该假说认为,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是肝性脑病。机体内氨过多而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而门体分流仍存在,肠道内的氨未经过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血循环,使血氨含量显著增高,高含量的氨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故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临床中通过降血氨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性脑病效果较明显,也支持了该假说。但上世纪末,有学者对氨中毒假说提出质疑,由于其发现按血氨含量和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关联性差,现也有专家认为究其原因是因为血氨含量不能等同脑组织氨水平,肝性脑病患者血脑屏障对氨的通透性呈选择性增加,即血氨含量正常,脑组织内氨含量也可能是增高状态。也有文献显示,透过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术的研究发现,HE患者脑组织氨代谢率增高时,氨很容易从血液中转移至脑。故取静脉血氨时,受肝、骨骼肌、肾脏和脑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与病情的相关性不如动脉血氨与病情的相关性好。有研究显示,1/3的肝性脑病前驱期的患者,静脉血氨值在正常范围,动脉血氨含量则升高,动脉血氨正常者几乎没有发生肝性脑病,故有学者提出动脉血氨可作为排出肝性脑病的指标之一。高氨血症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处于中心地位。

1.2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假说: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所特有、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门体分流和肝衰竭时,可绕过肝进入人体循环使血中GABA浓度增高,主要作用于大脑突触后神经元,与GABA受体结合而激活该受体。有试验证实,对肝硬化的动物应用GABA/BZ符合受体介导的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可诱导或加重肝性脑病,而应用其拮抗药可减少肝性脑病的发作。

1.3 神经递质假说: 上世界60年代末建立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因有矛盾,已被修正。有研究发现,肝性脑病患者脑内有许多神经递质异常,尤其谷氨酸神经递质似乎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毒性物质会引起肝性脑病患者神经递质的改变。但临床应用效果不明显,推测是多种神经递质同时受到影响的结果。

1.4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假说: 肝硬化患者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而支链氨基酸减少,故而进入脑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增多。该假说认为脑中增多的色氨酸衍生更多的5-羟色胺,是中枢神经某些神经元的抑制性递质,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可能与昏迷有关。

2 HE的治疗

目前治疗肝性脑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依据其发病机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1预防和处理HE的诱因: 预防和处理肝性脑病的诱因是防治肝性脑病的重点。及时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及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预防便秘、避免快速和大量利尿排钾和排放腹水。这些诱因除了可以引起肝功能恶化外,还会引起血氨含量的增高。此外,HE的患者有严重肝病,药物在体内代谢减缓、半衰期延长,如使用麻醉、镇痛、催眠等药物,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当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时,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哌替啶及速效巴比妥类。

2.2减少肠道内毒素的生成和吸收: 原则上开始数日禁止或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少氨的来源。但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若长时间限制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负氮平衡失调反而会使血氨含量升高。为这类患者补充营养的最好方法是鼻饲或者肠外营养。大量输入葡萄糖时,需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无禁食必要。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kg・d),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

2.3加快有毒物质代谢清除速度: 降氨药物的使用对于急、慢性HE的治疗,疗效满意。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比例据血清钾、钠浓度及病情而定,尿少时限钾,有腹水和水肿时慎用钠剂。激活尿毒循环被认为是降血氨的一种方法。鸟氨酸-天冬氨酸可以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促进肝脏尿素和谷氨酰胺的合成而代谢氨。

2.4改善神经传导: 苯二氮卓类受体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在临床应用中唤醒效果明显,可迅速改善部分HE患者的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有激动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的作用,但也可引起催乳素增高。

2.5人工肝、肝移植: 对于肝细胞再生能力强的可逆性肝衰,通过人工肝治疗,患者得以提高生命质量。肝移植包括肝细胞移植和原位肝移植两类。对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是最积极改善症状的治疗措施,出现肝性脑病的患者预后都很差,只要无禁忌症,肝性脑病为肝移植的指正,延长HE的生存期。外科技术的进展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为肝移植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

3结论

对于临床治疗而言,指导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可以有效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已经发生肝性脑病的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前提下首选药物治疗,可口服乳果糖,也可同时静脉滴注或口服鸟氨酸-天冬氨酸。及时纠正负担平衡。有效将肝性脑病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汤影子,邓国宏,等.肝衰竭合并症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 2010,23 (2).

[2] 徐传涛,张顺财.肝性脑病的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12).

合成氨论文篇5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63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化学教学已经树立“观念为本”的思想,在具体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从化学基本观念出发,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化学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引导性、有效性增强,为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做铺垫。“氨”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对该课题进行基于化学基本理念的教学设计,使之具有较高的教育性、有效性、引导性,对学生进行教授,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氨”这一元素化学物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新课程要求下,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来进行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教学内容与化学基本观念的说明

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渗透式,即通过元素化合物概念原理等内容的学习,促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学生渗透元素化合物反应原理等知识,以便学生系统地掌握元素化学物知识。其二是集中式,即在一整个章节中连续性地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在集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化学基本观念是隐含在具体知识和概念中的,其以知识和概念为依托,通过知识和概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化学基本概念。

“氨”这一节的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氨水碱性、氨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材中氨知识的安排,是基于化学观念,逐步地向学生渗透氨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基于化学教材中,氨的知识的说明,可以了解到其中隐含的化学基本观念如下。

(一)微粒观

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物质,通过探究氨与水的化学反应,可以深入了解微粒,从而理解微粒观。

(二)元素观

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被氧化。通过解析氨氧化中氮原子的变化情况,可以使学生对元素观有一定的认识。

(三)变化观

氨与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物是铵盐。氨也能被催化氧化,得到硝酸产物。这两种化学反应充分表达了变化观,使学生对变化观有所认知。

(四)化学价值观

氨在工业、农业、生产及军事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基于氨概念及化学反应,学习氨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理解氨的使用价值,进而对化学价值观有所理解。

二、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氨”的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对“氨”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来合理进行“氨”教学设计的内容如下。

(一)角色说明

氨它可以被形容为“天使”,也可以被形容为“魔鬼”。原因就在于氨的运用是两面性的,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可能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二)角色研究内容

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对氨的性质及用途进行研究。

(三)学生活动说明

首先通过角色引入,利用“天使”和“魔鬼”来比喻氨,使学生对氨产生了解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来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对氨的性质、化学反应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活动

第一课题:基于微粒子开展氨的喷泉实验

创设情境:创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氨品质的情境,即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水与氨反应所创造的泉涌的情境。通过此种情境来激发学生了解情境的真相。

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仪器、氨、水等试验物品,指导学生进行喷泉实验。

提出问题:在学生完成喷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即喷泉实验说明了什么?氨溶解于水中发生何种变化?氨溶解于水中会存在哪些微粒?

学生讨论:要求进行喷泉实验的每组学生,回忆刚刚进行喷泉实验,进而讨论和分析,给出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

知识解答:在学生给出问题答案的情况下,教师详细说明氨的性质、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生的微粒。让学生反思,如此使学生纠正错误,了解氨的知识。

第二课题:基于转化观来研究铵态氮肥的制备

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一个农业种植中利用化肥进行施肥的视频。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现代农业中不直接使用氨水作为肥料?

实验演示:用1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1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观察现象。

实验讨论:让学生结合以上实验现象来解释以上提出的问题。

知识解答:同样是在学生讨论完毕,给出答案的基础上,为学生解释氨水与浓盐酸的性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而说明为什么农业中利用化肥来施肥。

第三课题:基于化学价值观来研究氨的“功”与“过”

情境展示:联系氨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双重角色,向学生展示氨有益于人们和不利于人们的各种用途。

思考讨论:让学生对以上教师展示的氨的用途,来讨论以上氨的用途中,哪些用途中氨是扮演“天使”角色,又有哪些用途中氨是扮演“魔鬼”角色,进而分析氨的功与过。

知识解答:在学生都给出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答案的情况下,教师在黑板上有序罗列出氨扮演“天使”的一些用途和氨扮演“魔鬼”的一些用途。在此基础上,依次说明氨的每个用途中氨有“功”的原因和氨有“过”的原因,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氨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氨这一元素化合物的化学价值。

在新课程要求下,基于化学观念来构建的“氨”的教学设计,提高“氨”教学的引导性、教育性等,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所以,基于化学基本观念来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姜言霞,卢巍.基于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氨”的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15,36(17):37-41.

合成氨论文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 研究性学习 创新性实验 人工神经网络

在大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科研项目中,要改变由指导老师一步一步发指令由学生被动完成任务,还是科研小组同学主动学习、主动定方案(方向)、定任务后,再由指导老师和全组同学商讨,小组同学分别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再学习,再研讨,再实验…,直到项目完成。这是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培养和提高同学自主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老师不再是“司令员”,而是科研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下面以“水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氨基酸紫外可见光谱人工神经网络定量测定及营养学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例,说明一些具体作法。

1.组织小组同学展开调研, 明确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培养社会调查能力

“水培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氨基酸紫外可见光谱人工神经网络定量测定及营养学分析”项目小组成员来自学校中三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自愿组合而成。首先在老师的主持下由小组同学选出2名学习好、责任心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同学组成项目小组管理核心。然后小组负责同学则将同学分成二个调查组,分别到海产品养殖场和海产品销售市场展开调研。二个小组调查完毕,通过汇总与讨论,大家明确了目前舟山人工养殖虾体主要有三大代表品种:水培虾、斑节对虾和南美白对虾。这三种虾适应范围广,产量高,是目前我国东海养殖的主要特色品种。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必须依靠通过对这三种虾的优良品种的选育、饲料配料的组合和筛选及其营养价值的分析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其质和量。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进行氨基酸的测定。可见,虾体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同学们经充分讨论后认为:开展“虾体氨基酸检测”的创新性实验,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可行性强。不但可加深同学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可拓展同学们知识视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2.组织同学学习相关背景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加深对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

项目小组管理核心下一步则是组织科研小组成员复习《生物化学》、《营养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基础及专业课程,首先是进一步加深同学对虾体中氨基酸的认识。氨基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而有些氨基酸是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必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如异亮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它们称为必需氨基酸[1]。因此虾体中氨基酸的检测分析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虾的营养价值就大,商业价值就高。而养殖对虾虾体中氨基酸含量的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费用高、样品用量大、检测方法费时繁琐等问题,不适于养殖生产控制特别是虾体氨基酸含量的快速分析。结合《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的知识,同学们提出用最简单的紫外-可见光谱法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三种对虾主要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不经分离定量测定。光谱数据在BP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虾肌肉中氨基酸定量分析的基础上[2], 进一步试验采用较新的具有较强自适应能力和较好预测效果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定量分析和预测,尝试为对虾虾肉中氨基酸多组分分析提供一种不需贵重仪器的简易新方法。

3.组织同学自主检索查阅文献,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拓展知识视野

方向任务明确以后,项目小组管理核心则组织小组同学自主检索相关文献,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开拓知识视野,重点组织小组同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经过项目小组全体成员的多次学习与探讨,大家都清楚的知道了人工神经网络现在已经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是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来建立模型进行分类与预测的一种化学计量学手段[3]。目前,人工湖神经网络应用于氨基酸混合液测定中主要是误差反向传播 ( 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通网络(BP是由输入层, 输出层以及若干隐含层节点间互连而成的一种多层网络)。但它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如:训练速度慢;训练过程可能不稳定;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无法达到全局最小;而且可见-紫外光谱所含的波长数据点多,具有多重共线性,会造成建模时间长等问题。经过小组学习探讨和老师的指导,大家提出针对海产品对虾氨基酸溶液光谱测定中波长数据点多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用极限学习机完成对虾体肉中必需(主要)氨基酸含量测定并与BP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的学习与探讨,小组同学明确了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神经网络是南洋理工大学G. B. Huang 等人在2006年提出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新算法,与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 ( 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通网络方法相比,极限学习机有泛化性能好、训练学习速度快等优点[4]。

4.组织同学主动联系药品试剂市场, 锻炼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在购买所实验所需的试剂与材料方面,项目小组管理核心同学认识到,本项目所需主要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氨基酸分析仪,但实验试剂则不同于以往的实验课,老师配好实验用试剂后供同学直接使用。现在是需要通过小组同学自己去市场联系,同学自己购买,买来后还需同学自己配制,因此这是一个培养同学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项目小组管理核心则首先组织同学上网查找相关试剂的供应商的信息,然后让同学比较这几家商家的报价及其产品的可靠性,从中挑选出合乎条件的2-3家商家,最后由项目小组管理核心负责联系着2-3家商家,并与小组成员讨论比较后进行购买。

5.组织与分配小组同学各自完成相应的具体实验项目,培养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在仪器使用等方面老师则重点指导这几个同学,即他(她)们同时也就成为这个项目小组的“指导老师”。如由他(她)们负责实验试剂的配制或指导同学配制,负责指导同学进行仪器操作,负责分配或指导同学完成相应的具体实验项目,辅助或指导实验小组同学完成实验设备的具体配置等等。如以下取同龄期、同体长、同体重的南美白对虾、竹节虾(日本对虾)和水培虾称重,匀浆机匀浆10min,真空干燥箱在50℃下真空干燥,制成粉。分别称取水培虾粉、南美白对虾粉,竹节虾粉加盐酸水解24h这些实验过程,均在项目小组管理核心同学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完成。

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项目小组管理核心组织小组同学分别取三种虾的水解液稀释成9个浓度,用L-8800型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三种虾体9个浓度水解液的氨基酸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三种虾体9个浓度的水解液进行光谱扫描[5],获取一系列光谱数据。再取未知氨基酸浓度的三种虾体3个不同浓度的水解液同样进行光谱扫描获取光谱数据。然后用已知氨基酸浓度的光谱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并对未知浓度虾水解液进行氨基酸含量预测。结果见图1和图2。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小组同学对《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光谱扫描和吸收光谱曲线概念和几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6.老师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讨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析测定结果,培养科学分析能力

在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项目小组全体同学分成3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对照参考资料,根据所得测定数据结果与数据可视化图形(如图1、图2等),先进行分析讨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指导老师和全体小组成员在一起再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大家得出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结合三种人工神经网络(①误差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②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③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EML)对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浓度的测定,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的预测结果比误差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好,但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EML)的预测效果要好于误差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同时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氨基酸溶液(如虾肉水解液)中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一般都是用比较昂贵的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来完成,而且操作复杂、费时、费劲。所以,如果是使用普通的紫外-可见光谱仪结合计算机数值方法来完成虾肉中的氨基酸测定,所用仪器简单普遍,且分析样品不经分离。推广开去,不但可用于对虾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测定及品质评判,也可用于其他水产品和肉类食品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即在食品质量分析方面有一定的意义[6]。

7.结论

从以上讨论分析可见,紫外-可见光谱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定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浓度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再说在本次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中,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辅导学生建一个工作能力较强的项目小组管理核心。有了这个项目小组管理核心,所以以下工作都是在项目小组管理核心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的。第一,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相关背景知识和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查阅检索所须文献,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独立购买所需实验试剂,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第四,指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试剂的配制,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本科学生作为科研创新实验的主体,不仅加深了对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还拓展了知识面(如人工神经网络、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但提高了仪器操作方面的实际操作使用能力,还提高了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如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数值计算等等),从而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国全主编,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第2版:116-117

[2]钟雷鸣,江王栋,石乐明等,六种氨基酸混合物溶液的紫外光谱的人工神经元网络定量分析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1992,8(4):706-710

[3]许禄主编,化学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88-120

[4]Guang-Bin Huang,,Hongming Zhou,Xiaojian Ding,et al,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or Regression an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Part B:Cybernetics,2012,42(2):513-529

[5]李大东著,检验医学计算机数值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43-46

[6]周小理,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原理及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1-18

合成氨论文篇7

【摘要】 目的对芭蕉根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芭蕉根所含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为3 446 mg/100 g,氨基酸的组分为16种,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结论芭蕉根除能药用外,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芭蕉根;氨基酸;成分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 of amino acids in Rhizoma Musae.Methods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ents and contents in amino acids by automatic amino acid analyzer.ResultsTotal fre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Rhizoma Musae amounted to 3446 mg/100 g.The amino acid constituents came to 16 types,in which 7 types were essentiall to man.ConclusionIn addition to medicinal effect Rhizoma Musae also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Key words:Rhizoma Musae;Amino acid; Constituents analysis

芭蕉根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oo Sied.et Zucc.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之功效,主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及痈肿疔疮等[1]。芭蕉根除了药用,在民间也作为食用。文献报道[2,3],芭蕉根主要含有皂苷、氨基酸、多糖等化学成分。其中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氨基酸时,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或导致疾病。但芭蕉根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研究未见报道,不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该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因此,本文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芭蕉根中氨基酸进行分析,以期为芭蕉根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氨基酸分析仪〔(AAA)美国DIONEX公司〕。芭蕉根采自于贵州天柱坌处,由贵阳中医学院生药实验室王祥培副教授鉴定为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jioo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氨基酸标准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

精密称取0. 4 g芭蕉根药粉,加入6 mol/L盐酸溶液20 ml ,移至水解管内,将水解管放入冷冻剂中冷冻5 min,然后充入高纯氮气,在充氮气状态下将已封口的水解管置110℃的恒温干燥箱内,水解22 h后取出,冷却。打开水解管,将水解液过滤后,转入50 ml量瓶中,用水定容。吸取1 ml水溶液于5 ml量瓶内, 于40~50℃的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残留物用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5 ml量瓶内,作为测定总氨基酸的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混合氨基酸标准液,用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至5 ml,作为标准溶液。测定条件:LC25Chromatography Oven色谱柱(DIONEX公司);ED50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 化学检测器((DIONEX公司);GS50 Gradient Pump梯度泵(DIONEX公司);流速0.3 ml/min;洗脱液:0.3 mol/L NaOH,1mol/L NaAc,H2O梯度洗脱。

3结果

精密吸取供试液一定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将试样氨基酸的峰面积与相应氨基酸标准液面积比较,计算各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见表1。表1芭蕉根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4讨论

氨基酸除了组成蛋白质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具有一些特殊药理功能[4,5]。因此,中药中的氨基酸往往是治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或辅助成分。本文对芭蕉根中氨基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共鉴定出16种氨基酸并测定其含量,所含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为3 446 mg/100 g,其中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芭蕉根是一种对人体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民族药材,为评价芭蕉根的药用价值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S].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346.

[2]孙宜春,王祥培,靳凤云,等.芭蕉根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360.

[3] 陈晓兰,王祥培,孙宜春,等.贵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芭蕉根中总皂苷含量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50.

[4]宋彦梅,尹秋响,王静康.甘氨酸的应用及生产技术[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25 (2):55.

合成氨论文篇8

关键词:故障,判断,处理

赤天化股份公司合成氨生产装置是70年代末,由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年产30万吨的大型合成氨装置。事故冰机是在大冰机故障或装置停车期间,为液氨贮罐提供冷量和保护其安全而设置的专用运行设备,随着投用年限的增加,各种问题逐渐增多,特别是1992年新增小液氨贮罐后,机组能力明显不足,高压缸后冷却器压力长期处在高限状态,安全排空阀启跳频繁。每年大修期间的20多天里,平均只能运行4、5天,大部分时间是开液氨贮罐顶部放空阀来维持贮灌压力,这样对环境即造成污染又对其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也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2003年我们对机组进行彻底的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事故冰机工艺说明及工艺流程图(见图1)

来自液氨贮罐气氨,首先进入低压缸气体饱和器V1,与冷却器E1来的致冷剂(液氨经减压阀S1后,变为气氨,压力由1.5MPa减压至0.005MPa,温度由30℃降至-33℃),进行混合使干气体得到致冷,并使温度降至-23℃,然后进入低压缸C1进行压缩,压力由0.0033MPa升至0.5MPa ,从C1出来的气氨首先进入油气分离器V2,将气体中夹带的油分离出来,并通过返回阀Q1返回低压缸油箱,分离后的气体进入高压缸C2进行压缩,压力由0.5MPa升至1.5MPa,然后进入油气分离器V3,分离出来的油通过返回阀Q2返回油箱,出来的气体由冷却器E1上部进入,气氨被冷凝成液氨后返回液氨贮罐。

故障

2 改造内容

2.1低压缸出口气体温度高

运行中低压缸出口气体温度高达180℃,造成高温停车连锁动作(设计值156℃),至使机组无法正常运行。根据运行记录,发现低压缸进口饱和器,长期已来都没有起液位,说明冷却器来的致冷剂根本没有进入饱和器,使干氨气在饱和器中没有得充分的致冷和降温,就进入低压缸,造成低压缸负荷加重,出口温度超高。通过分析确认我们发现,造成致冷剂没有进入饱和器的根本原因,就是减压阀S1(电磁阀)没有动作,高压缸后冷却器来的冷冻剂(1.5MPa高压液氨减压至0.005MPa后,温度由45℃降至-23℃),没有进入饱和器,是造成低压缸出口超温,而使超温连锁动作的根本原因。

在检查减压阀S1时,发现电磁阀线圈盒因密封变差,线圈被环境中的氨气腐蚀而烧坏,使

减压阀不能动作。该阀动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机组安全运行,因此在改造中对其进行了国产化改造,并将连锁触点由现场水银开关,改为总控室DCS顺控开关控制,使连锁系统的安全系数得到大大的提高。

2.2高压缸曲轴断轴多次

高压缸曲轴在1997年至2002年中,曾发生三次断轴事故,通过事故原因分析,大家认为造成曲轴断裂的主要原因,是高压缸油箱油位过低,而引起曲轴箱断油所至。因此,对引起油位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确认,并对曲轴箱相关的所有油路系统进行解体检查,发现高压缸气、液分离器返回阀Q2失灵,返回阀动作不正常,是导至油跑油,造成油箱油位过低,而使曲轴箱断油,是造成曲轴断裂的根本原因,返回阀内部结构见高压缸返回阀局部流程简图2。

故障

图2高压缸返回阀局部流程简图

因此,2003年对高压缸气液分离器返回阀进行解体检修,发现返回阀阀芯与浮球已脱落,进入贮油室的油,因造成阀芯不能离开阀体,而无法返回高压缸油箱,并使油随压缩气体一起进入冷却器,然后随液氨带入液氨贮罐。由于浮球与阀芯的连接是采取螺纹连接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平繁动作,阀杆和螺帽上的螺纹,已磨损的非常严重,至使阀芯与浮球脱落,使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无法返回油箱,造成油箱油位低,曲轴严重缺油而断轴。毕业论文,故障。毕业论文,故障。因机组已投用多年,所有的机械备件都没有现成备件,因此采取了点焊的办法进行了修复,投用后较果非常好,这一关键问题得到了解决,疏通了分离器至油箱的通道,解决了机组最棘手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曲轴断裂的根本问题,使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保障。毕业论文,故障。

2.3高压缸后冷却器长期超压安全阀平繁起跳

机组在运行中,针对高压缸后冷却器安全排空阀启跳频繁的问题,我们对机组的运行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高、低压缸及相关设备并没有超压的问题发生,而只有冷却器超压,因此对后冷却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工艺核算,认为冷却器原设计换热能力为450.0Kg/hr,而合成氨装置生产能力经过技术大改造后,合成氨由原来1000吨/日,增产至现在的1250吨/日,为了保证液氨贮罐有足够的库容,因此在92年新建一个2000吨的新液氨贮罐, 新液氨贮罐理论闪蒸量180Kg/hr,这样冷却器总的处理量比原来增加40%以上,冷却器换热能力严重不足,是造成高压缸后冷却器超压的根本原因。毕业论文,故障。针对液氨贮罐闪蒸量比原设计增加较多的事实,对冷却器的换热面积进行增容50%的改造,2003年8月安装到位。通过两年的运行,较果非常理想,高压缸后冷却器出口压力由原来的1.7MPa降至现在的1.2~1.5MPa之间,完全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2.4对自控仪表和停车保护连锁进行改造

事故冰机原始设计时,是做为一套非常独立的装置来考虑的,因此它所有的自控和连锁系统都是现场基地式控制仪表,为机组的安全运行,自控系统和安全连锁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光是停车保护连锁就有14套之多见表1。

图1 改造前机组停车保护连锁

项目 作用 套数

上一篇:跳皮筋游戏范文 下一篇:还舍不得离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