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对我的需求范文

时间:2023-10-19 08:16:40

爸爸对我的需求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1

过了一会儿,思思又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思思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思思不时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思思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你们肯定不让我买的。”思思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思思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思思才将真实想法说了出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且价格不菲的玩具。

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表达某种心理需求

人们总爱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思。其实不然,孩子很早就有了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了自己的小心眼。所以,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的思思就是跟大人耍了一个小心眼,说话兜圈子,把大人给忽悠了。孩子说话兜圈子,也是为了表达某种心理需求。孩子之所以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与爸爸妈妈平时对孩子限制过多有关。孩子怕直接说出来不能如愿,所以只好跟爸爸妈妈耍心眼兜圈子了。可以说,是爸爸妈妈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孩子适当地学会一些交往策略,也不是坏事。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让孩子单纯率真一些好。

爸爸妈妈怎么做

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一是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或者不合理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这样,孩子也就愿意直接表达,不再跟大人耍心眼兜圈子了。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2

这10年来,有无数人已经向“富爸爸”学到了创业致富的智慧。“富爸爸”系列在国内畅销许久,没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原因如下:一是书的主题没有国界,书中谈的创业、致富的理念适合不同社会文化的人,“富爸爸”在全球畅销,可见读者在接受时没有障碍。二是书中谈论的投资产品在国内已陆续有了,如股票、期货、房地产、黄金等,在操作上也可有所参考。同时,如今经济已经越来越全球化,除了金钱观、财富观越来越国际化之外,人们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手段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越来越趋于类同和一致。所以,只要图书的品质真的很好,在全球都会很有市场和生命力,国内也不例外。

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担忧情绪和深重的危机感,很多求职、就业、创业类的图书也就顺势而生。这类图书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富爸爸”系列图书却能一枝独秀,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主要是因为“富爸爸”系列和其他图书相比,有鲜明的差异性。“富爸爸”强调的是人们即创富主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旨在提高人们的财商和自觉的创业意识。也就是说,“富爸爸”重在理念层面,其他书重在技术层面;“富爸爸”着眼于根本的战略思想,其他书多着眼于战术;“富爸爸”旨在提高人们在投资理财上的力量,其他书则多谈论投资理财的技巧。

作为出版方,我们的信心首先源于书的品质,源于“富爸爸”系列与其他书的差异性,源于它已历经了时间检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改变了全球无数读者的命运和财富人生。其次,源于“富爸爸”系列对个人创业、理财、致富的叙述方式,它能让读者有更多的体验感,它的情节性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感受,它的理念和选材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再次,在目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富爸爸”系列中的许多预言和论断都得到了应验,它揭示了各种投资手段的真相,如炒股、买卖期货、房地产投资等。信用卡、盲目按揭、浓厚的投机意识等问题,避免遭到不必要的损失,在危机中再次受伤。在销售上,“富爸爸”系列首先是顺势而为。目前国家、社会都关心再就业、创业、投资等问题,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富爸爸”系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得到读者良好的口碑。其次,2008年,不管是在股市还是楼市,投资者大都损失惨重,人们急需总结自己的投资行为,“富爸爸”系列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参考,提供许多很有见地的忠告。

我们也在进行其他的销售策略,如:让“富爸爸”走进大学课堂,做讲座,提高年轻人的财商;开展“现金流”游戏大赛,让人们体验投资理财的实战;开展相关财商教育的培训课程等。

其实,不管是不是处于金融危机中,求职投资创富类图书一直有其稳定的市场需求。找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想换更好工作的人,不想为别人工作而自主创业的人,都会关注这类图书,都需要这类图书的思想启迪和方法指导。我们“读书人”希望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品牌,多出好图书,能在个人理财、职业规划等方面满足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至于说此类的图书品牌,我们想“富爸爸”能担当这个角色。“富爸爸”系列畅销全球10年来,仍不断有佳作问世,而我们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图书、新的作者,让“富爸爸”的影响力更持久,生命力更强大。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3

以为是玩笑,求证之后发现,爸爸果真在家当起了“老板”。与公司老板不同的是,爸爸的职员无论是否胜任,都会按时领到薪水,而且没有竞争压力。

“老板”的钱掏得也是无比愉快:“不过是刺激她做家务的热情,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至于嫂子做了多少家务,会不会涨薪水,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段时间整个家庭是否和谐愉快。

除了当家庭“老板”,爸爸还喜欢斥资收藏我们的旧东西。

哥哥搬新家了,旧家具需要淘汰,新家具需要添置。正当其时,爸爸开口了:“你不想要的,我都买。”

哥哥想换电视,旧的不舍得卖废品,新的又价值不菲。爸爸听说了,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旧电视,然后以新电视的价钱给予补偿。

我无意中谈起家里某样东西该淘汰了,爸爸也会出头:“我来买。”那阵势,好像拍卖会上的收藏家看到了心仪藏品般,毫不犹豫。

与收藏家不同的是,爸爸对藏品从来不做甄别,来者不拒,即使在别人眼里都是些废旧物品;与收藏家更大的不同是,爸爸的藏品不仅不升值,反而日渐贬值。不过,由于这些藏品来自他的儿女,他亏得心甘情愿。结果是,事业上“无比英明”的爸爸当起了家里的“冤大头”,以原价甚至更高的价格买入我们淘汰的旧货。

我那可爱的老爸,还是一个馈赠家。只要你看上了他的东西,他会毫不吝啬,这件宝贝转眼就会飞入你的口袋。钢笔、自行车、手机、电子产品……从小到大,我曾赖了他无数东西。

于是,在物质不那么丰富的时代,相对于同学,我总是很超前。我猜想,他肯定也会心疼这些钱,只是,由于这些要求来自儿女,他给得义无反顾。

爸爸的钱,就这样以各种名目流到了自家田地里。不是一掷千金的那种,也不是被迫给予的那种,而是充满了情趣与温暖。让你身在充满父亲印记的家中走动时,随时都会飘起亲情的味道。

我想,哥哥肯定也一样吧。在爸爸有意无意营造的氛围中,咀嚼过去那些寻常日子中的家庭温馨。打开家中空调,会想起爸爸――哦,旧的还落脚在他家。摸到某样东西的遥控器,会想起爸爸――哦,这个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爸爸馈赠的。

不知家里簇拥着儿女用过的旧东西的爸爸,会是怎样的心情?

算起来,爸爸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换客”,只是,他的交易对象很简单,只固定两个人,哥哥和我。如果有一天,我们身上爆出了“别针换别墅居住权”之类的新闻,你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运气绝佳,那一定是我可爱的老爸在让我们体验幸福的童话。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4

爸爸理解职位的需求,专业的HR妈妈知道如何使用面试技巧、发现应聘者的能力,而爷爷会综合评价考察。因此,在招聘各阶层新员工时,一家人应运用这良好的关系,互相配合,找对人才。

最先开始由专业的HR妈妈甄选简历,即对候选人的资料初审、电话了解与笔试。其次,实践、面试等的评价分别可由HR和爸爸、爷爷作为评价小组成员参与面试。面试过程中各部分的测评项目设置、表现观察、结果评估等决定是否录用该应聘者的重要环节。小组各成员的评价侧重点也互相补充,HR妈妈通过结构化面试主要对求职动机、薪酬、福利、职业生涯等方面的考察,爸爸主要是对知识、技能等专业/业务的考察。爷爷即企业最高阶层领导主要是综合性的评价考察,在评价面试结果时,实行一票否决制,避免在评价时受个人的晕轮效应等原因的影响。

案例:某企业业务部门缺乏人手,需要招聘人员。作为爸爸的你,是把这个难题甩给HR妈妈,放手不管,还是亲力亲为,一起配合与爷爷控制整个招聘面试的过程呢?还是,爸爸或爷爷已经单独找机会面试了应聘者,只是告诉HR妈妈可以通知应聘者办理入职手续和报到了?

分析:明确要找哪类型的员工。爸爸要和HR妈妈讨论你的期望和可以动用的资源。爸爸不要吝于花费时间和HR妈妈一起讨论,人力需求表中要列出职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考虑应聘这个职位的人也许会希望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机会、什么样的个性和价值观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以及薪酬水平。

保持既分工又配合的态度,爷爷、爸爸和HR妈妈都可以做初步的筛选,由妈妈牵头组织、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在面试的过程中使用面试技巧,发现应聘者的能力、弱点、价值、职业的渴望度、与不同个性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告诉应聘者一些信息,比如公司的管理风格、增长机会和盈利等。

此外,专业的HR妈妈还可以帮助爸爸和爷爷提升招聘技巧。爸爸明确了职位需要的技能后,就要在面试中去发现员工是否具备这项能力。HR妈妈可以指导协助爸爸怎么问问题,怎样使用一些细节的面试技巧和策略。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5

爸爸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尤其在3岁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爸爸更擅长带着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广阔、多元的世界,认识新鲜事物、发明富有创造性的玩法,培养多种技能与能力。爸爸能给予孩子的,是创造力、想象力与行动力。

莫莫最近爱上了出去找小朋友玩。他们一起在小区的游乐场里,疯狂地奔跑、跳跃、爬树……然后,每天都会带伤回来,或摔跤磕破了,或被树枝划伤手,诸如此类。在外面他倒也不哭,回到家我帮他处理伤口时,才会哼唧几声。他爸爸倒是觉得:受点小伤很正常,男孩子就要经得起“摔打”,受得了挫折。

“挫折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有些家长为了实践“挫折教育”,选择“故意让孩子受点挫折、吃点苦”。莫莫爸爸觉得:这完全不合逻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孩子很怕冷,我们是让他经受“寒冷教育”――就让他冻着,还是给他穿暖和衣服,带他去做锻炼,把身体练硬朗了,提升抗寒能力?理性的选择显而易见。

对孩子来说,安全感是基础,这个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尤其是1~3岁期间打好。基础坚实了,孩子心里有底气,遇到挫折时就会有能力处理。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一味地保护孩子,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在莫莫爸爸看来,孩子需要经受挫折教育,需要被“摔打”,但“摔打”孩子也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明确“摔打”孩子是要培养他的哪些能力――

* 面对问题不慌张,设法寻找解决方式的能力。

* 对自己想做、在做的事,能承担其结果的意识与能力。

* 遇到困难不退缩,设法克服、解决或绕过的能力。(绕过也是一种方法)

* 自我约束与激励,延迟满足的能力。

如此,“挫折教育”的目标就变清晰了,我们只要针对每个目标构想教育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就行。

野蛮其体魄,强健其心智

莫莫5岁生日时,爸爸送他的礼物是全家人去参加野营活动。

在富春江畔的露营地,冒着倾盆大雨,全家人一起动手搭建帐篷,莫莫打下手,全程参与。泛舟江上的皮划艇大战,莫莫划不动,爸爸就发给他一把巨大的水枪,让他“保卫”我们的船只――平时只要脚上沾到点水就左右不爽的小家伙,看见水枪两眼放光,光着脚丫子就奔到江边直接上了船。野外定向寻宝,大家拿着GPS在山路、村落间徒步整整一个上午。

爸爸的想法是:首先,要让孩子不挑剔、不别扭,能快速适应各种环境;其次,要让孩子尽自己所能、承担适合的工作;最后还要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与工作中,找到乐趣。

回到城市,爸爸又买了两支水弹冲锋枪,和莫莫玩实战。父子俩“对战”的过程中,莫莫总有“受伤”的时候:被子弹打到,不小心摔跤,被树枝划伤……但在游戏中,孩子是完全不在意这些的,手一挥,说:“没事!”爸爸也基本不予安慰,两人继续投入“战斗”。当然,基本防护要做好,尤其是护目镜一定要戴,不然有误伤的风险。

收兵后检查伤势:统计双方各自被打到几次,打到哪里?爸爸问莫莫的不是“疼不疼”,而是――为什么会被打到这个地方,说明你躲在树后面的时候姿势还可以再改进改进……父子俩完全进入战术探讨模式。其实,这就是在教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停留在挫折上,而是要思考、分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方法。

“平常心”用在这里很合适

平时莫莫跟小朋友在外面玩受伤了,回到家爸爸的反应是:一切都是平常事,这很正常啊!男孩爱跑爱跳爱爬树,你就放开了手脚去玩。受点小伤,回家妥善处理,别感染就行。当然,爸爸也会让莫莫知道:受伤了回到家,我们有稳妥的处理方式,不会让你被伤势困扰很久。如此,莫莫安全感有了,抗挫折能力也增强了。

眼下不少家长受到“鼓励孩子”的教育理念影响,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夸孩子“真棒”、“真勇敢”、“真是个男子汉”……可莫莫爸爸觉得:这种浮夸的语言,容易令孩子无法对自己(包括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反应),进行如实评估。更何况,“男子汉”不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能“举重若轻”地面对和解决吗?这种“举重若轻”的淡定,也是爸爸想要教给莫莫的。

树立自我,更能经受挫折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抗挫折,只是因为被保护过度了。孩子跟爸爸在一起就容易表现得更加独立、更爱动脑和动手,不就是因为爸爸不那么“照顾”孩子吗?莫莫爸爸觉得,这里面还有另一个差异:爸爸更讲究独立性,会给孩子更大的自我空间。

爸爸不会对莫莫说:“这事儿你做不来,还是交给爸爸吧!”也不会讲:“这事儿得那样做,你这个方法不行。”也不会说:“哎!很危险,不可以。”更不会讲:“你怎么又弄得那么乱?跟你说过很多次了,你得这样、这样、这样……”

莫莫爸爸觉得:这不是在“照顾”孩子,而是在“操控”孩子!这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信任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行动能力;如果遇到难题,孩子就会要么求助,要么逃避,要么就搞得一团糟。到那时,再怪罪孩子无法面对挫折,有意义吗?

我们不会让一个完全没经过训练的人上拳击场去搏斗,所以在“摔打”孩子之前,也得确保他有经得起摔打的基本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有稳定的自我。这样在面临问题和困难时,孩子才能独立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边界内奋力一搏。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6

提起这件事还要从爸爸的童年说起。爸爸的童年是在农村渡过的。那时的爸爸品学兼优,深得老师的喜爱。一次老师要他去参加数学比赛,但要交报名费五元钱。放学回家,爸爸结结巴巴地对爷爷说:“爸爸,您……可不可以给我……我五元钱交报名费。爷爷犹豫了片刻,痛苦地说:“孩子,对不起,我们家有六口人吃饭,实在没有钱来给你交。”爸爸听完,只好默默地走开了。

晚上,爷爷把爸爸叫到跟前,让爸爸穿好衣服,带上斧头和担子跟他出去,爸爸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跟爷爷出去了。他们来到山上,那里的风似虎狂,爸爸冻得直发抖。爷爷拍拍爸爸的肩膀说:“只有用这个办法给你交报名费了。”说着,递给爸爸一把斧头,让爸爸和他一起砍柴,他们整整砍了一夜,才砍了两担柴。

第二天清早,爷爷带着爸爸挨家挨户地去卖柴,问了好几家,他们都说不要。最后有一户人家看爷爷实在没办法了,就说:“四块,卖不卖?”爷爷恳求道:“我儿子非常需要这5块钱,求求你了……”户主拿出钱,还没等爷爷伸过手去,就扔在地上。爸爸正准备去捡,可是被爷爷拦住了,爷爷弯下有点驼的背,捡起钱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家里,爷爷说:“孩子,知道我为什么不让您捡起那些钱吗?”爷爷接着说:“是因为我不想让你和爸爸一样过苦日子,被人瞧不起,所以你一定要考上大学。”就这样,爸爸去参加比赛,并且得了冠军。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家里实在供应不起,爸爸还是辍学了。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7

儿子:

一眨眼间,你今天已经4岁了。看着你从呀呀学语到一天到晚唱个不休,从磕磕绊绊到到处乱跑,我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成长。在这4年里里,你给以了爸爸妈妈太多的感动,所以,我忍不住要对你说:“儿子,爸爸妈妈为你骄傲。”

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是因为你比其他孩子能干!爸爸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里,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自筹学费上学的求学经历使我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更使我体会到自主独立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因此,爸爸一直教育你从小像爸爸一样独立,而不是把生活的成功与幸福寄托在爸爸妈妈身上。于是你学会了很多生活本领:当别的孩子还需要爸爸妈妈一勺一勺地喂吃喂喝时,你已经学会了自己用筷子夹菜吃饭;当别的孩子还需要爸爸妈妈陪着睡觉时,你已经能够自己洗刷,自己上床睡觉;当别的孩子还需要大人时刻陪在身边时,你已经能够一个人独自看电视、画画、写字、玩玩具……儿子,你知道吗?认识你的人都夸你能干呢!

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是因为你比其他孩子坚强!有一次,晚上洗澡,你跑进卧室找衣服,不小心撞在了门框上,当你妈妈闻声跑去扶你时,我阻止了你妈妈。我在客厅里对你喊:“文文,自己爬起来!”当你爬起来,来到我们身边时,我发现你额头上隆起了一个大大的疙瘩,皮擦掉了好大一块,还渗出了血珠。妈妈轻轻把你揽进怀里,问:“文文,痛吗?”你却说:“文文不痛,文文不痛!”其实伤得这么厉害,怎么会不痛呢?爸爸当时心里好心痛啊,但是,爸爸妈妈不能来搀扶你,因为生活中还有好多比这还要严重得多的碰撞、跌倒,你得自己爬起来!后来,我们把你放在床上,在你额上搭了一条湿毛巾,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一直没有叫一声痛。儿子,你多么坚强啊!你不知道爸爸妈妈心里是多么地高兴,这不仅仅因为你没有哭,更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儿子!

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是因为你比其他孩子更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忘记你刚学会走路就跌跌撞撞地帮爸爸妈妈提鞋端凳子,上幼儿园回来给爸爸妈妈唱歌背诗讲故事,每次爸爸妈妈回来,你总是急急忙忙跑来给爸爸妈妈开门……有一次,爸爸因为在外与朋友玩得太晚,夜深回家时,你妈妈很生气,把我反锁在防盗门外,你哭喊着跑来给爸爸开门,可你的力气那么小,怎么打得开呢?你哭呀喊呀,硬是拖着妈妈来打开了门。爸爸走进屋里,把你紧紧地搂在怀里,你抽噎着对爸爸说:“爸爸,以后早点回家吧!”看着你满脸的泪痕,爸爸的心哭了:“儿子,是爸爸对不起你啊!下次,爸爸再也不这样晚回家了!”

正是在你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与快乐!儿子,谢谢你!

祝你生日快乐!

爸爸对我的需求篇8

火爆荧屏的《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哥哥Joe,5岁,腼腆、礼貌、倔强;妹妹Grace,3岁,开朗、率真、强势。在节目中,小兄妹俩大多时候都能够相亲相爱,和平相处。但是,当离开爸爸之后,两个人的矛盾就开始出现了。

孩子们当期要完成的任务是离开爸爸到集市上买东西。很快,Joe和Grace就把钱花光了。此时,两人路过一个玩具摊,哥哥看见妹妹对一个玩具娃娃情有独钟,便非常礼貌地请求老板送给妹妹。老板被哥哥的诚恳打动,立马答应。其实,哥哥也看上了一把“电锯”玩具,老板见他依依不舍,说道:“你让妹妹说声谢谢,我也送给你,好不好?”

按理说,哥哥为妹妹要到了喜欢的玩具,妹妹替哥哥说声谢谢,换回他喜欢的玩具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就在哥哥满怀期待时,妹妹拒绝了,无论工作人员如何劝说,她就是不肯,还坚持说:“如果我说谢谢,那个玩具就是我的,不给哥哥!”哥哥憋得小脸通红,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之后,在多多的撮合下,妹妹接过老板送的玩具递给哥哥,但哥哥并没有领情。这下,妹妹发飙了,很生气地几度质问:“Joe,你要不要?”最后,把玩具朝哥哥身上拍,正好拍在哥哥的脸上,恼羞成怒的哥哥一把将妹妹推倒在地。多多责怪他:“你怎么忍心推妹妹!”然后,哄着妹妹往回走。当大家离开后,哥哥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泪飞如注,那个委屈啊!

妹妹用玩具拍哥哥,并非她不爱哥哥。事实上,她很爱哥哥,看不见哥哥就急着找,哥哥不向她道歉,她就蹲在地上大哭。只是,对妹妹来讲,打出生那天起,就早已有哥哥的存在,她用不着适应接受,她会很现实地、不失时机地挑战哥哥。为此,她要让哥哥及其他人叫她“姐姐”。在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面前,可想而知,哥哥的日子多难过,再加上“你是哥哥,让着妹妹”“你是哥哥,怎么可以这样”的要求,哥哥得有多压抑呀,怪不得哥哥借题发挥哭成那样。男孩的心理发育较女孩慢,女孩的语言能力又比男孩发展得好,如此这般,大两岁的哥哥在妹妹面前,除了力气大些,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老大的委屈

妹妹Grace的强势让哥哥Joe不断地压抑自己,最终一发不可收,以暴力方式发泄自己的委屈和愤怒。

其实,哥哥Joe的委屈和恐惧是典型的老大心理。无论爸爸妈妈是否做好了准备,老大的到来都给小家庭乃至家族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而且老大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第一个到爸爸妈妈身边的宝贝,他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充分的宠爱、认可和照顾。因为他归属于这里,他期待自己是最重要的孩子,更期待爸爸妈妈永远不会抛弃自己。

对老大来说,妈妈生了小弟弟小妹妹是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给他(她)带来危机感。在没有弟弟妹妹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只有他(她)一个,没有人跟自己抢爸爸妈妈,抢玩具,抢好吃的,总之,这个山头是老大的。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告诉他(她),要有小弟弟妹妹了, 他(她)会感到焦虑、愤怒、悲伤,弟弟妹妹使得他不能继续独占山头,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自己看起来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

随着弟弟妹妹来到这个家里,似乎所有人都获得了新的东西,只有老大心里明显感觉到,爸爸妈妈把关注和宠爱转向了弟弟妹妹。“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在爸爸妈妈不断的要求中,老大品味着丧失宠爱、丧失特权、丧失被关注的失落、痛苦和恐惧。

面对哥哥的恐惧和妹妹的理所当然,父母在育儿时也需要更努力。我们看看爸爸曹格是怎么处理这两个孩子的冲突的。事情发生后,导演把兄妹俩的冲突告诉了曹格。于是,睡觉前,曹格带着哥哥和妹妹做了一个游戏。他让两个孩子手拉手,拉住,然后他松开,对两个孩子说:“爸爸会有不在的时候,那时,你们要互相帮助。有人欺负哥哥,妹妹要帮哥哥;有人欺负妹妹,哥哥要帮助妹妹。”两个孩子手拉手,感觉很温暖,相互也很友好,安心地睡觉了。

曹格带孩子做的游戏,实际上是在完成一次有效的亲子沟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亲情,感受有哥哥(妹妹)在的安全感,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团结友爱,值得借鉴。但是,哥哥妹妹情绪爆发反映出的问题,不是一个游戏就可以全部解决的。比如哥哥委屈情绪背后是什么?在妹妹不愿意帮他要到玩具时,他想到了什么?哥哥需要怎样的鼓励和肯定?哥哥可以向妹妹学习什么?妹妹为什么要让人喊她姐姐?妹妹的强势是从谁那里得到鼓励学来的?妹妹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哥哥要到玩具?妹妹需要向哥哥学习什么等等。当认真回答清楚每个问题,亲子沟通才刚刚开始上道。

而且,在镜头中,曹格最常说的就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老大的委屈,所以,曹格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和曹格一样的二胎困惑

和曹格一样,很少有爸爸妈妈注意到老大的痛苦,没有意识到生二胎对老大是件需要认真处理的危机事件,问题自然接踵而来。

记得一次在南方讲课,一个妈妈痛心地告诉我,她的大女儿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她很担心也很生气。其实,大女儿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是有她合理原因的,如果我们不理解原因就指责她不懂事、自私,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实,大女儿的变化发生在妹妹出生之后。她看到大家围着妹妹,夸她漂亮、乖巧,感觉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打击,心理危机感令她恐惧不安。她没有足够的、更好的经验应对这个危机,也不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但是,当她发现,自己不好好吃饭会使妈妈担心、爸爸着急时,她就开始不好好吃饭,或者索性不吃,以后吃了就吐。我发现,妹妹的出现让大女儿的优越感被打破,而优越感是人人都在追寻的,可怜的孩子用自己的健康以至于生命企图保持那份优越感,让人生怜。

我曾在北京一所小学带三年级学生上心理课,有个男孩告诉我:“每次考试前,我复习得很好,觉得都会了,可拿到考卷答题,就全忘了。”我好奇地问他:“那时,你的脑子里会想到什么呢?”他低着头说:“我想我真笨,爸爸会不要我了,爸爸喜欢弟弟了。”又是一个老大的焦虑,这个男孩缺乏安全感,他以为爸爸有弟弟,随时可能会抛弃他,他好担心啊!还有一个女孩,有了弟弟后,对爸爸妈妈很不满,但她一直努力克制,因为怕爸爸妈妈不喜欢她。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内心的冲突加剧,她高度焦虑,患上了强迫症,无法去学校正常学习。

上一篇:女人内涵范文 下一篇:角色人格影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