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

时间:2023-12-11 11:15:01

看云识天气课件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1

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很多,PPT以其便捷、实用的特点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以往,我们多在PPT制作技术层面来探讨课件制作的方法,教学中PPT往往被当成了“电子黑板”来应用,缺少针对整合点的分析和有效支撑。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具体介绍课件制作的流程和方法。紧紧围绕课程来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力图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步骤。

一、把握课件制作的核心理念

课件是围绕课程来进行设计的,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课”就是课件的服务对象。我们上课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制作课件就是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课件的多媒体特点与形式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件不同于多媒体电子作品,多媒体电子作品往往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设计、创作,而课件则是围绕“课”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制作,也就是依据学科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来进行设计与制作。因此,要制作一份成功的课件,前提就是要牢牢把握制作课件的目的,或者说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以“课”为出发点,以“教学设计”为依据。这是一份课件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是前提。以正确的方向来指引实施,会通向成功,而一旦方向定错了,即便课件技术再成熟、设计再精美,创意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设计、制作PPT课件的流程与方法

基于对“课件”概念的理解,制作PPT课件的流程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2)PPT结构设计。主要进行教学内容与结构框架的设计。

(3)多媒体素材集成。具体的技术实现和美工修饰。

下面,我们以一节初中语文课《看云识天气》为例,具体阐述PPT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

(二)PPT结构设计

在进行PPT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实质是挖掘本课整合点的过程。本教学设计中共有五个教学步骤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具体梳理如下。

1.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环节,教师播放云的音乐短片。以精美的多媒体作品加强学生对云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知识呈现形态

整体感知环节,教师播放精美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感悟语言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3.营造能够将知识系统化的训练环境

研讨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简表、云的光彩与天气简表,学生填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学习了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4.营造能够将知识系统化的训练环境

慧眼识云环节,教师组织了“观察”、“复述”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云图,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云的特征。学生看图识云,并说明辨别的依据。

5.建立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境与过程

大显身手环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云,进行写作小训练。学生配图演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PPT课件结构设计为线性的五个板块,分别来支持这五个教学步骤。详细的PPT课件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PPT课件结构设计图

(三)多媒体素材集成

有了前面教学设计和整合点分析的基础,接下来按照需求来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进而进行PPT制作就可以了。关于PPT制作技术这里不做讨论。下面是案例课件的部分效果图(如图2)。

图2 课件效果图

以上案例中依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基本上体现的是线性的素材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课件还会有许多非线性的结构,具体要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和需求来确定。而在技术实现层面,使用超级链接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结合教学设计进行PPT制作的各要素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 制作PPT的各要素关系图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2

关键词:民航业;《航空气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25-02

一、引言

现代运输机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尤其是气象条件对航班的影响。据统计,仅由气象原因造成的严重飞行事故就占据了总事故的10%―15%,而与气象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事故则高达三分之一左右。作为民航系统内直接与飞行打交道的人员,必须储备相应的气象知识,取得更好地应对工作能力,切实保障航班的运行安全。

《航空气象》主要介绍了基本的大气运动形式,并结合重要的天气条件如低能见度、降水、雷暴、冰雹等阐述了对现代运输机以及民航业系统的影响和相应的处置方式,是飞行技术专业和空中交通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学科介绍了基本的大气运动模式,常见天气现象的生效过程和识别方法,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天气和应用天气信息保障飞行安全的能力,并学会有效地利用天气创造经济效益,对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为了落实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航空气象》的课程改革与研究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除了继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经典性、趣味性设置也应更多地穿插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课程内容信息化、网络化,重视实践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计安排

1.制定翔实贴切先进的理论知识。民航系统日益发展,新科技新设备新标准新要求不断出现,《航空气象》理论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以达到新环境下民航系统运行保障的要求。参照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国情,《航空气象》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和补充,编写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新大纲编写新的《航空气象》教材,结合飞机驾驶、空管和签派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航空气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了大气环境和重要天气过程对飞行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此外,基础教学内容另增加了卫星云图的分析、地面和机载气象雷达图像的识别、全球气候概况、大气环流和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等最新内容,更多前沿的研究理论,培养了学生对现代化气象发展的认识。

2.教学方法讨论。(1)理论教学。《航空气象》概念和理论性强,学生掌握基本的气象理论知识,有利于各种天气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了解影响飞行的恶劣天气的产生及危害,掌握在飞行活动避免这些危害的方法,深刻感受气象环境对飞行的作用意义。因此,基础理论建设是第一位,要充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首先,制定好标准化教案,梳理知识点,罗列重难点,讲授时做好时间分派,全盘把握中再有缓有急,重难点突出。在讲课时将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和认真的讲解,有结合图形进行介绍,特意制作了形象生动的FLASH、3DMAX动画演示,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重点和难点更好为学生掌握。其次,增加知识的实践性应用,用理论指导生活。列举生活中因气象原因导致的影响运行的案例,如大雾雷暴天气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如青藏高原航班飞行往往颠簸较厉害,如结合由气象原因导致的飞行失事案例分析,与飞行实际紧密相连,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增强了安全意识。再次,{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制作精良的视频片段,引入有意义的具有启发性质的思考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成为主人公,用第一视角来看待分析,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具现实性和易于学生吸收。最后,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技术,尽量使刻板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加强网络教学建设,搭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了解《航空气象》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练习题、实习指导书、部分教学录像、教学参考书等的内容以及学习要求,实现远程教学资料的共享、网上答疑、信息等功能,方便快捷。(2)实践教学。理论积累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增加实践性教学,利于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掌握和应用,完善课程体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气象课程的实践分为气象观测实践,卫星云图和雷达图分析实践,引入完整的天气分析会商系统,此外,为了更好理解气象环境对飞行运行的影响,还特别开发了飞行CBT练习器操作实践,机载气象雷达模拟操作实践。气象的分析实践里可以根据理论教学进展依次进行云的识别、雷达回波的识别、卫星云图的识别、危险天气以及天气分析的教学部分,实现课本与应用的相结合,获得最基础的辨别能力。承担的教学内容可安排为气象要素观测:了解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观测,云状、云量和云底高度的判定;《卫星云图分析》: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的云,分析锋面、气旋、急流等天气系统;《雷达图的分析》,熟悉层状云和对流云的降水回波特征,分析出对飞行影响较大的降水区。在这些基础上,带领学生到各气象台站实地进行气象要素观测,开展天气图分析,卫星云图分析和雷达图分析等实习课,身临其境地体会气象对保障运行的作用。实验室课程可介绍会商系统的使用,通过综合显示的各高度层天气图,全国的实时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欧洲、日本及美国的预报产品,尝试某次天气预报过程,使学生在航空气象学习中不在枯燥的背诵课本,能够亲身体验一线天气预报的所使用的资料、流程及相关产品,从而加深对航空气象的理解。还可以参与“机载气象雷达模拟操作系统”的学习,系统能自动演示机载气象雷达的基本工作方式,包括介绍冰雹云的形成及气流结构动画;飞行中气象雷达的应用动画演示;把机载气象雷达上回波的识别和云的识别结合起来,学生可进行机载气象雷达使用的实习操作和回波识别的实习练习。引入“飞行CBT”练习,体验各种天气如低云对飞行的影响、在有风切变的情况下飞机性能和飞行姿态的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很好地掌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各种时实的气象信息、飞行安全的气象保障方法,接触到大量的飞行天气资料,体会“危险天气与飞行”。加强了学生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为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拓展资源建设。航空气象实验室建设。先进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先进仪器设备的辅导,实验平台的建设就使得课程拥有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教学计划的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按照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设计,参照先进民航区域气象中心的主要业务和设施标准,建设具有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等功能的准业务运行的预报台,航空气象实验室的格局设置,席位安排,软件引进均是在多次考察中国气象局预报室及各机场气象台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而完成。此外,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也充分注意软硬件设备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试验平台中引入了多普勒雷达观测产品,使学生不仅了解基本的雷达产品,还能对较为热门的雷达拼图、雷达速度图、累积降水图等多种产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些系统的引进将极大地开阔学生对航空气象知识的视野。最后,该使用平台为开放式架构,今后将不断地更新相关软硬件设施,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备性和先进性。气象台实习基地建设。综合气象观测场实习,让学生了解、熟悉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领域基本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过程,正确掌握获取实验数据和把握操作实验的能力。气象会商实习平台学习,集中学生一起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及其依据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充分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避免主观片面性,做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报结论。掌握了天气分析的基本理,能够利用现有资料开展一定深度的航空气象科研工作。借助学校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习题库的建设,题库主要针对航空气象基本理论、飞行大气环境、常用航空气象资料这三部分的内容,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提供教学录像,包括航空气象基本理论、飞行大气环境、常用航空气象资料等视频,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

三、总结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3

一、情景教学,导语先行

熟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如同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学生,能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人课堂情景,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在导语上对杜甫的生平、抱负先作一番介绍,特别指出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的成就是与时代给他的熏陶分不开的。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代封建社会大动荡大变化的时代。安史之乱前,杜甫政治上很不得意;安史之乱爆发,给民族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重的灾难,也给他带来了长期流离转徙的痛苦。这就迫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现实,接触到广大的贫苦人民,使他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民族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杜甫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通过导语的介绍,为学生理解诗句作了铺垫,这样,诗中所体现出的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生活,忧国忧民之情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二、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是创设这种情境的最佳途径。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我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鉴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云的观察很少,只凭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和体会,学生对云的认识还是不深刻。而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意境,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制作了各种姿态、变化无常的云链接在自己的课件上,配上优美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多媒体资料。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课文,初步感知云。然后给学生们展示云的精彩图片,同学们顿时兴致盎然。大屏幕上显示了各种各样的云,在学生看多媒体的同时,我提示课文的内容:“看云识天气,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学生的感官和思想都被美丽多变的云吸引了,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我又分别显示出“卷云” 、“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学生可以直观的得出云的形状“像羽毛,像绫沙,像……”,再从课文学到知识:“这种云出现,天气情况是……”。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学生们象亲眼看到色彩逼真的天气,这样就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荡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三、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电视或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的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于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联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常有厌学的情绪,其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同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不就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适时的设置悬念。例如: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在讲新课前“抛砖引玉”、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追根问底的愿望,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智取生辰纲》《蜡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学生们被我声情并茂的故事给打动了,课堂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这个故事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物保护意识,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4

一、多媒体有效教学可以起到引领入境的作用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有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上课一开始我们可以先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的心从课间收回来,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一下,为这节课打下好的基础,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上课了。例如,我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学生很难入境,因为刚刚上课,感情无法完全投入,怎么办?我这时就利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母亲》的歌曲视频,把学生的情绪培养起来后,再进入课文就容易得多了。

二、多媒体有效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

多媒体有效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学语文里不仅包括记叙文、论述文、散文还有诗歌和说明文以及文言文,特别是文言文特别难懂,有时学生难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现出来,让他们更深层地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在教学《木兰诗》这一课时,我首先放一段那个时期战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大概年代和局势,然后使用了Falsh所制作的动画,伴随着配乐的课文朗读,花木兰替父从军、从军途中、获胜归来等几个过程的画面逐渐展示导入这节课,我觉得这样学生会记忆更加深刻,当他们忘记每句文言文怎样翻译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当时的图片或视频,这比只用口头描述要具体、深刻得多,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不易忘记。

三、利用多媒体能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适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像说明文这样的文章如果不辅助其他教具,只凭教师口述,学生就会像听天书一样,没有激情,整堂课即使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都昏昏欲睡,因为他们不知道你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所以根本就不会感兴趣,如果有了多媒体就会不一样的。例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如果用多媒体就会显得生动有趣。首先,教师出示各种云彩的分布,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其次,教师出示一幅幅美丽的云彩的画面,然后再根据课文分析它们各自属于哪种天气,让学生对于文本中云的描写有了初步的形象积累;最后,展示出一幅幅云彩的实景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认为它们最像什么,并比比看谁说得最好、最美、最生动,学生的积极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达到了课内和课外“双赢”的目的。

四、多媒体在颂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语文里有颂读课文,就是让学生通过颂读更能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感情和融入到课文中去,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效教学完成这项任务。例如,教读《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先通过多媒体把保尔·柯察金当时去墓地前的情况以视频的形式播放了出来,跟随背景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颂读了一遍。学生看着视频电影,感受着保尔当时的背景,才真正明白了保尔当时的心境。接着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贵州省某个旅游景点,一家人乘坐的缆车突然发生事故,爸爸妈妈用四只手把自己孩子托起,结果父母都在事故中身亡,孩子却幸存下来,视频结束后,我又用多媒体播放了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曲,同时告诉学生这首歌就是著名歌星韩红为这个故事编写演唱的。让学生彻底明白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只局限于课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情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创设教学氛围,营造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过度追求表面效应,忽视应用的科学性;不论什么内容,无论是否重点,无论是否适合运用课件,都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甚至整节课不写板书,只播放课件,而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淡化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其次,过度重视课件教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指挥棒,让教师与学生一起跟着多媒体走,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甚至抑制了他们思考的欲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工具,更生动地讲授课程。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兴趣

一、抓住文题,激趣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了。

二、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我郑重其事地总结道:“说得很好,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畅生动。可是大家说本文作者所拜访的朋友是人吗?”“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旧知,揭示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四、“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五、“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湖心亭看雪》,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六、“直观演示,提供形象”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卖油翁》一课时,我就拿着一瓶油、一个漏斗、一个空瓶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七、解题导入法

解题,顾名思义就是从分析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文章的标题就是对全文中心的集中概括,通过分析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天上的云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你们经常观察天上的云么?说说都有什么形状的?(学生们纷纷说出不同形状的云)。那你们知道么,不同形状的云里隐藏着不同的天气知识,也就是说通过不同形状的云及他的变化能够识别天气。(学生们,这么神奇)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看云是天气》。这样的导入可以迅速牵住文章主线,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讲故事导入法

我们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就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突然发生了火灾,大火迅速包围了森林,烈焰腾腾、火势凶猛。就在这火海里一大片黑压压的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骤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的蚂蚁被烧死了,但它们依然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内部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生存下来。这小小的蚂蚁能做出这样的壮举,同样,这群温顺的斑羚也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伟大壮举。几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很快进入新课。

九、创设情境导入法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6

关键词:云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在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9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23

2015年1月,在国家基础教育部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南宫市整个教育系统正式启动了“云教学 人人通”个性指导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即利用云计算平台,将云资源引进课堂。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教育局组织的蜂窝行动,有机会接触了“人人通・云教学”,进而将这个平台渗透进了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人人通・云教学”的投入使用,促使教学进入了信息化的历程

云教学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六个板块,最值得一提的是云盘。它空间大,其中的小文件用着方便。在这里,我们教师不仅可以上传自己编辑的、搜索到的相关教学内容,还可以收藏其他很多共享的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内容既全面又丰富,如文档、图片、相关视频、课件等一应俱全,为我们教师备课授课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上课找到一个适合的教学资源,需要下载,需要注册,有的还要积分那样麻烦了。有了云盘备起课来既节时又省力。

教案板块,教案设计模板层次清晰,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设计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电子教案最大的特征就是简洁明了,教学时使用方便,有助于教学。云平台上的电子教案资源是共享的。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参考,学生也可以上网使用。电子教案的资料来源也不再局限于参考书和课本,为教师的共同备课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方便。

预习板块,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云盘里的资源给全班的同学做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

授课板块,教师根据云盘里自己搜集的声音、动画、图片、课件等稍作修改,也可直接运用进行授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成了共赢。

作业板块,教师既可以新建题目,又可以利用云盘里的资源给学生布置课上课下作业。

板块云教学,这个界面能够呈现教师教学工作所需的一切工具,如撰写教案、预习作业、添加课件、添加板书、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等,实现了无纸化的办公,不仅让教师“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大量的办公费用。

二、“人人通・云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常态化的在线教学服务

云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走进语文课堂,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相关的语文教学课件中音图并茂,刺激视觉的接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例如,教学小学三年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时,我在课前预习中把天都峰的图片给学生,让他们感受一下天都峰的高、陡,并提出两个问题:天都峰在哪呢?从文中的爷爷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利用平板或是电脑进行搜索。这一行为把学生推向了自主学习的境地,学生会为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自学。

上课时,我对以上的两个问题进行了提问。学生的回答亢奋激昂,课堂气氛非常愉快,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了基础。接着,我让学生打开课文,和学生一起聆听语调清晰、富有情感的课文朗读。这样,学生可以自悟、自得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接下来,我用Flas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高、陡。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得知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天都峰是其中的一座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面对这么险峻的山峰,课文中的“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样,学生也产生了有机会也要去爬爬天都峰的意愿。

总之,“云教学”应用于教学中,不但颠覆了以往的课堂观念,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奠定了基础。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和实时共享,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进而使课堂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倡导学生个性与教学实效的课堂,那就需要形成“云海资源”。当前,“云海”还没形成。因此,我们作为云海里的一个小小的云朵,面对教学改革的使命,必须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秀云.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0):156.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7

而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和地理地图软件的高速发展,为地理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与教学手段。地理地图软件是以时空为构建基础,以使用者的空间视角为出发点,操作简单灵活,交互性能强大,用于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对时空信息的获取,同时也帮助我们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需要,可以选取免费、操作简单、互动性强,又能紧扣教学知识点的地理地图软件。本文以本校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常用地理地图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情况作经验浅谈。

一、强大的代表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自2005年推出以来,就备受全球地理工作者的喜爱,时至今天,Google earth展现更强大的自然地理信息,特别是随着手机APP的推出,更进一步促进了地理的教与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Google earth已成为我校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教学当中,常用的一些功能有:

1.卫星图片、地图,可对全球的地理信息进行搜索,清晰简单地查看到地球某些区域的地表情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世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

2.3D地形和建筑物,360度对地形和建筑物进行查看,感受空中飞行的畅觉。

3.街景视图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地区的美景。

4.测量长度,高度,交互式进行,直观快捷地得出结果。

5.查看火星、月球和星空地图,感受星空的魅力。

同时,APP端为学生离开课堂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操作手机端完成相应的课程练习,通过切图、文字方式等共享到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进行教与学的互动。

二、系出名门的World Wind

NASA World Wind在中国一般称为地球放大镜或世界风,它是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联合出品,作为一个官方的作品,一面世就受到众人的关注。作为一个观察地球3D的鸟瞰工具,冠上NASA的名字,绝对是权威而有名望,同时也是免费软件。通过World Wind 3D强大的引擎,用户感受到的是从外太空角度察看地球每一个地方,给用户君临天下的感觉。同时,也为天好者提供月球、火星、金星、木星和恒星的图像信息数据。注意一点是,安装包内的数据均为低分辨率,当用户放大到特定区域时或者需要调用以往某时间段的数据时,会自动从NASA服务器下载。软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功能与应用。

1.软件的高分辨率可以使人清晰地查看到在美国境内的个别建筑物、汽车甚至是人们的身影。

2.为用户提供查看以往日期的地球图像资料。为学习季节变化、地球气候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动态影像展示。

3.提供强大的地名、区域、边界的查看功能,内含超过500万个地名,一些地方精准到村庄。

4.世界风由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采用数字高速模型雷达地形测绘和先进星载热发射以及反射辐射仪进行地表资料收集,可以让用户在3D空间中查看地形特征,如美国大峡谷、珠穆朗玛峰等。世界风还含有水深数据,让用户可以看到大海的沟和脊的3D效果等。

5.提供灾难性的火灾、风暴、洪水、火山、雾霾等事件的信息。对于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知识点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区域分析。

6.世界风更提供了不可思议的“F-16飞行模拟器”,用户通过模拟操控F-16飞机在虚拟空间上感受到天空飞翔领略风景的畅快。

三、专家级别的Meteoearth气象预报软件

Meteoearth是一款强大的天气预报软件,提供电脑网页版和移动终端APP版,是一种互动型的地理工具软件。软件采用3D旋转地球仪设计,其高分辨率图形极具视觉冲击力,通过手指或鼠标操作可随心所欲缩放查看全球各地的地图,并从中查看到地图上的天气信息,其良好的交互性和顺畅的操作让用户爱不释手。在功能与操作方面,Meteoearth有着其惊人的表现。

1.实时提供全球各地天气视图,实时观察世界任何地方的温度、降水量、云量、风力、热带风暴、气压等信息。如查看全球温度,点击温度图标选项后,全球各地的温度通过不同的颜色块展现出来,如果选择某一地点,则显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情况。

2.软件提供风向和云量的情况,能在地球模型上直观显示出云量的多少,并呈现闪电的效果图,其雷电交加的图像让用户深感震撼。同时,软件直观显示风向和风速情况,该功能对于讲授季风气候的知识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3.模拟地球未来24小时气象变化,能呈现白天与黑夜的转变以及各地的灯光夜景,给学生另一种不同的体验。

四、虚拟天文馆Stellarium

虚拟天文馆提供中文版本,减少了学生进入的难度。软件有超过60万颗恒星的数据信息,点击任意恒星,软件会在左上角显示该恒星的信息。软件有各个星宿和星座的绘图,直显出恒星构图的意义,有行星及其卫星的图像,和相当逼直的银河系影像、大气和光线效果,让用户如同置身于茫茫宇宙当中。

软件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天文馆进行模拟观察太空,提供不同的望远镜的参数选择,绝对是天好者一个不可错过的软件。

五、生活必备工具之百度地图等

国内地理地图软件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饮食、娱乐、购物等活动都可以与地图软件紧密联系一起。所以,百度地图、腾迅地图、高德导航、凯立德导航、墨迹天气等APP成为手机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导航软件的城市3D图进行模拟旅游和出行安全教育,给学生一种身没动心已远的感觉。

看云识天气课件篇8

一、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一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录制的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攘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教师点拨说:“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天气是人们所关心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有,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讲“天气”时,先放一段录像“气象云图”,提问“谁能大致说出云图上哪些地域是阴雨天气,哪些地域是晴天”,平时学生不十分注意的气象云图,在课上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异常高。教师很顺利地就进入了新课。“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与乡土地理材料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教材的。一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龄大约是几岁了?”同学们回答:“13~14岁。”我接着问:“你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对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熟悉了,你们想想看,在你们的周围或者附近有没有哪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哪里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接着我又问:“许多同学可能都去过嵩山,嵩山是我们河南一座著名的山,有没有哪位同学听老辈的人(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说过,嵩山现在和以前有所不同,就是说有没有变高了或者降低了?”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这时,我紧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课本中为什么说地形是变化的呢?”这个时候,从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是被吸引住了,他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所以,当我总结归纳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人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更加认真而主动。在学7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询问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了他们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上一篇:护理试题范文 下一篇:如何消除紧张情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