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18 13:07:04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1

本文是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活动课。所在单元是以《看云识天气》一文为导引的科普说明文单元。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所欠缺。本文教学涉及一些地理知识,让学生直接进行云的形态辨识比较困难。初一学生尚没有较系统的说明文知识体系,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了解各种云的特征,赏析关于“云”的诗歌,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整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字星球”实现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发现,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展示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发现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领略云的世界。

教学资源及环境

具有模拟效果的数字星球教室,辅助数字星球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运用“数字星球”展示千变万化的气象流动云图,并在屏幕上展示拿破仑同荷兰作战中以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从而获胜的故事。

2.走近文本中的云――活动方案一:我是气象小记者

师展示“我是气象小记者”的活动要求,请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选出一位“气象小记者”走近每种不同类型的云,其他组员可扮演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云”,互动采访。

3.走进生活中的云――活动方案二:我是气象主持人

师播放视频《天气预报》,继而出示“我是气象主持人”的活动要求,请各小组成立一个“气象播报栏目组”,选择一种学生已经熟悉的云或一组云,通过小组成员分工:筛选搜集素材者、负责组织语言者、“数字星球”演示者、多媒体课件操作者等,并选出一位“气象主持人”,带领小组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展示。

(1)《太空之旅》栏目组――积云代表队

以太空旅行的方式做客“积云家族”,由特派记者采访积云家族的族长,由族长来详细介绍它的家族成员。在采访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多媒体课件向我们展示各种积云的“生活照”,教室的上空也随之出现了“数字星球”模拟的积云流动气象图。

(2)《走近自然》栏目组――高积云代表队

由一幕短小有趣的“校园情景剧”导入《走近科学》栏目组,主持人与专家面对面交流,通过“数字星球”的仿真模拟效果,并辅以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为“情景剧”中的同学进行解惑,生动直观地引领大家认识并了解了“高积云”这种自然现象。

(3)《同一首歌》栏目组――卷层云代表队

卷层云代表队的小组成员手举自己制作的卷层云手工作品走上讲台,同唱一首歌《漂浮的云》,拉开了《同一首歌》的序幕,先由主持人利用“数字星球”的模拟气象图播报一组天气新闻快报,再由另外三名组员借助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卷层云的形成、位置与范围以及它所带来的天气变化。

(4)《云中漫步》栏目组――卷云代表队

先播放了一段卷云代表队策划并自己制作的视频《最美丽的云――卷云》,再由两位主持人从卷云的位置、形状、特征、天气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小组成员辅以展示他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字星球”效果的遥相呼应下,揭开卷云的神秘面纱。

(5)《曲苑杂坛》栏目组――卷积云代表队

卷积云代表队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组制作的课件《卷积云的奥秘》,并与“数字星球”同步,一步步揭秘卷积云变形后带来的阴雨、大风天气。然后主持人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快板表演”,并在一幕音配画的“话剧表演”中落下《曲苑杂坛》的帷幕。

4.走近心中的云――活动方案三:假如我是一朵云

让学生用心写下以云为主题的小诗,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5.结束语:云端起航――《写给云》

师生诵读《写给云》这首小诗。

6.科海泛舟――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查询或去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份探讨环境与人类的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1.“数字星球”――情景再现入佳境

通过“数字星球”的仿真模拟演示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观察、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的研讨,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达成了学习目标。此外,本课淡化了文体,突出了重点,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口头表达能力为主,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三个课堂活动训练中。教师引领学生适当向“云文化”延伸,让课堂上有着浓厚的语文氛围,上出了“语文味”。

2.“多媒体课件”――风格独争鸣

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能拓展课堂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接触大量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还营造出了课堂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对“走近云的世界”这一课题的探讨,有关“云”的网站的充分利用,使学生对这一活动课题的探讨更为深入。

3.“小组合作”――百花竞放齐争春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调查、采访、上网、阅读报刊等方式,多方面了解“云”的知识,培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点 评

阳老师的这节课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既体现了“综合活动”,也突出了“语文性”,其在参赛过程中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应用数字星球为语文学科教学创新思路。数字星球系统是典型的地理学具,从平面到立体多角度转换,配合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采用数字星球系统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模拟情景再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第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教师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课件呈现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之中。通过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第三,小组合作展示,让学生感知语文,增加了语文表达交流的能力。通过展示《太空之旅》栏目组――积云代表队、《走近自然》栏目组――高积云代表队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感受;引导学生观摩评价,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能力。

第四,应用网络平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说明文写作能力。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2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明确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更加侧重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今天,运用文史知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授“有用的地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撷取一二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知识;历史事实;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是一门人文性突出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及其演变趋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地,也就与展现人类生存面貌的文史知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初中地理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历史事实来解释、联系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全面进步。

一、语文知识与地理现象相互解释

语文知识中囊括了大量的民间谚语、名家名作,其中不乏描写景物、气候的经典语句,记录人们生活面貌的精炼概述,这里面往往会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运用语文知识与地理现象相互解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增加对知识的印象。

(一)语文知识与气候

民间常说:“靠天吃饭”,这里的“天”主要指的就是气候、天气。因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扬智慧,创造了大量的关于气候、天气的民间谚语,文学作品中也描述了许多或壮观、或瑰丽、或迷踪的自然现象,其中很多便是与大自然诡秘莫测的气候、天气有关。

如“早上云如山,必定下满湾”,意思是说早上出现山头状云彩往往会出现“下满湾”的大暴雨。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如山头一样的云通常会是浓积云,其在夏天因太阳暴晒、水分大量蒸发而形成。早上出现的浓积云的下午会因为底层暖湿空气大量向上流动而变成积雨云,从而陡降暴雨。再比如成语“海市蜃楼”,出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后人以此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者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由于大气中光线的折射作用,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这样科学、真实地解释自然现象,既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成语的含义,也会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勤于思考,自觉、主动地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现象。其他的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出东方红,无雨便是风”,“东轰隆西虹雨”,“日晕三更雨,三更午时风”等民间谚语,都与气候、天气有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这些民间谚语帮助学生们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以此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更加广阔的人文社会,汲取更多、更富于实践意义的知识。

(二)语文知识与地形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表现自己知识的渊博,他们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往往兴之所至,会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许多都可以拿来为初中地理所用。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夸张但相对真实地展现出长江三峡水流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描绘出山地地形的奇形怪状,乱象杂生;“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表现出了横断山脉“多江并流”、交通不便的现状等。

(三)语文知识与人文地理

教师在教授中国地理中“内蒙古大草原”一部分知识时,可以援引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形象描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民歌所蕴含的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内蒙古与阴山的地理位置关系。

2.为什么说天似穹庐?从气候、地形因素等给出解释。

3.由归纳内蒙古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主要职业。

4.现在,河套平原已经改变了过去人迹罕至的局面,而是变成了“北国江南”,试探究其转变过程。

这些问题,单纯地依靠地理知识或语文知识都无法给出正确的完整答案,教师需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多种这两种学科知识,透过文字看本质,运用发散性思维,循序渐进地得出答案。

二、利用历史事实联系地理知识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仰望星空”,探索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联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这些名人轶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学生全神贯注,主动吸收、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们世界地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日本突袭珍珠港等历史事件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他们当年的路线,帮助学生贯穿整个世界地图,理解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作为交通要道的不可或缺作用,理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建设意义等等,帮助学生以历史知识打通地理知识的“任督二脉”,将整个世界地理融会贯通,了然于胸。

三、总结

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1994》中指出:“地理在实际情景中变得强大起来,地理通过帮助人类理解各自的经历日益丰富起来。”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史知识构建起充满趣味性、教育性的“实际情景”,帮助学生借助古人的双腿走遍大江南北,借助古人的双眼看遍世间景象,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康习强.运用文史知识辅助地理教学的尝试.散文选刊(理论版),2010.12

[2]戴君艳.运用文史知识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7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3

1趣味教学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1]。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马斯洛的层次理论也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的需要的激发。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机,只有在具有内在动机的情况下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或学习活动结束时获得快乐和报偿,从而使其他方面的需要也获得满足。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可以适时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将社会外部需求转化为个体内部需要,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动力系统。因此精心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又有趣的内容,如引入古诗、谚语、歌谣及历史典故、事例等,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以致用,开阔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古诗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所讲内容选择较为贴切的古诗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堂语言美、诗境美,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如在讲到“气温的垂直分布”时引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好可印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而递减的基本特征,因为桃花的开放与气温的高低有关。再如,用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是无法受到季风影响的:玉门关地处贺兰山以西,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是由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带来的,夏季风跨越两道大的山脉屏障,经过长途跋涉后至此已成强弩之末(“春风不度玉门关”),因此西羌一带降水稀少,多是戈壁沙漠,使杨柳无法安家[2]。还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则是江淮静止锋所致梅雨天气的生动写照。

1.2谚语歌谣

为帮助学生识别云及了解其对天气的指示意义,在教学中如果配以云图再加上一些谚语,就可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如“瓦块云(高积云),晒煞人”;“鱼鳞天(卷积云),不雨也风颠”;“天上灰布悬(雨层云),雨丝定连绵”;“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在讲物候与节气时适时引入廿四节气歌谣和谚语(如“谷雨前,好种棉”),既可让学生容易记住各节气名称,了解一年四季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也懂得了“不违农时”、科学生产的道理。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1.3历史典故事例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家喻户晓的故事都与气象有关,在讲季风时就可适时引入“火烧赤壁”的故事:我国冬季一般盛行偏北风,但在一些特殊天气形势下也可能出现偏南风。学识渊博的诸葛亮就是成功预测出了这种特殊天气形势,帮助周瑜大败曹操的[3]。再如历史上有名的“奥林普”案件[4]———1912年英国奥林普轮船以飞快的速度赶超另一只船时,两船像磁石一样地并列相撞的悲剧,罪魁祸首就是“气压差”。通过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还有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可谓百年不遇,大家记忆犹新。在讲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时引入该事件———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异常所致。这样就更加深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的印象,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的。具体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多种,笔者结合气象学课程的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2.1创设现场观察情境

气象学是一门季节性、随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气(或天气)现象的发生,并不一定与教学计划同步,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和不常见的天气,如冰雹、扬沙、雾淞和雨淞等的出现更是如此。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并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弄明白它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及其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印象深刻,既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2.2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尤其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置一些精当的问题,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季风”内容前,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本地冬季多刮偏北风,而夏季则以偏南风为主?自然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以一种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听讲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到的知识就很牢固。

2.3创设媒体情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气象学中有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内容,如对林学类专业的学生,在“绪论”的教学中,通过播放“沙尘暴”课件:狂风呼啸、乌云翻滚、飞沙走石,一时间,树木被刮倒、折断,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这些画面,让人不寒而栗,学生的心被紧紧揪住了;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我国西北地区经常出现这种“沙尘暴”天气?这种天气现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减轻其危害?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同时认识到作为一个未来的林业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生态意义,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明确了其立志林业的远大理想。

3探究型教学法

现代教育理念不排斥课堂教学,但更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个性生长空间,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和积极探索[5],对掌握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快速更新知识,从而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采用设疑、讨论或辨论等方式进行。例如,在讲到“大气温室效应”时,联系当今全球的热点问题给学生布置如下探究型学习任务: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气候变暖会带来什么后果?③联合国有什么应对措施?④我们每个人该怎样做?学生就会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这种探究型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了一种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起了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增加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运用典型的事实材料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将教学内容、原理典型化、具体化,使学生由个案的特殊性推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改变了过去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展示了知识从发现到形成的过程和思路,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学效果得以改善。

如对“霜冻及其防御措施”的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如下:

首先,展示案例———1999年5月,在云南昆明世博园准备开园前夕,突遇昆明市多年未遇的低温及降雪,气温降至0℃以下,园内准备展示的珍稀植物面临低温伤害,这对正常开园带来了极大威胁。此时有关负责人立即召集多方专家紧急研究对策,于低温来临的夜晚,在园内的很多地方,用锯沫、硫磺等物质进行熏烟燃烧,配合覆盖、灌水等措施,使园内的植物免遭低温的伤害,保证了顺利开园。

其次,让学生看案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①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植物通常将遭受什么低温危害?②为什么在低温快要来临时进行熏烟可使植物免遭伤害?

再次,学生经思考、讨论和分析后得出结论:①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植物通常将遭受霜冻的危害。②因为霜冻发生时常有逆温层出现,靠近地表的气温最低,故幼苗受害较重;另外,植株的幼嫩部分,如刚萌发的顶芽、新梢、嫩叶、未木质化的枝条,也易受冻[6]。在霜冻来临前,用直接加热或减少辐射冷却的方法,使林木附近气温升高,即可达到防御霜冻的目的。熏烟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所以可使植物免遭低温的危害。

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明确霜冻的概念及其防御措施(略)。因前有案例的引导,教学内容很容易就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4

美术活动刚开始,金璇就气呼呼地跑来告诉我:“杨老师,许云杰又在我的画上乱画。”“唉!这个愁人的小东西,我要拿你怎么办才好呢?”我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他又这样捣蛋,我压抑很久的愤怒冲上心头,大喊一声:“许云杰!”只见他猛一抬头,看向我的眼神中有敬畏、有期待。我冷静下来,决定将“狂风暴雨”暂且压下,今天我要找他好好谈一谈,就像两个朋友之间的交谈。我把许云杰请到我面前来,心平气和的问他为什们要在金璇的画上乱画。他告诉我,他觉得金璇画小鸟的翅膀太小了不好看,他只是想帮他修改一下,把翅膀画大一些。“那你自己画好了吗?”“画好了。”“你觉得自己的画好看吗?”“好看呢,我比金璇还有蒋英嫒画得好!”我一看,大吃一惊,他画得确实不错,可能跟画得好的比还有差距,但跟他自己比进步很大。我又问他:“你喜欢画画吗?”他点点头。于是我大声的表扬起许云杰:“许云杰,今天画得特别漂亮,许云杰小朋友在绘画方面的表现很棒,绘画进步很快,作画时相当认真。我们应该多向许云杰学习。不过,当你想要帮助别人修改时,最好先问问别人愿意吗?”只见这时,许云杰的脸上印上一朵红晕,他用力地点点头,眼光中充满对我的尊敬和感激。

从那次以后,尽管许云杰还是一个“调皮蛋”,但明显的他跟以前不同了,他能够认真地参与活动,能够认真地听讲学习;能够认真地动脑思考,提出问题。他进步了,他在变化着。我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鼓励给了他自信,给了他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我真是庆幸当时又给了他一次“溺爱”和“宽容”的机会,这次机会也成了他进步的动力。我感到特别欣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错误,用宽容来处理,定能育成片片绿阴!

案例分析:

1.顽皮孩子需要“爱”。对于调皮好动的孩子来说,恶语相向或是惩罚只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惩戒,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很难让幼儿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方式只能起一时的约束之效,具持久性的功效。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幼儿的顽皮行为出现恶性循环。他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坏孩子,反正老师和小伙伴都不喜欢我。相反,如果老师多一点耐心和宽容,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去了解他们这样顽皮的原因,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2.批评指责损自信。从社会性发展角度看,教师如果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当众直面批评指责,是在班级体面前否定了该幼儿。不仅会让该幼儿没有面子,其他幼儿也会觉得该幼儿不是好孩子,孩子的自信会被扼杀,对自己失去信心,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至此会变得沉默、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会间接地影响幼儿的个性成长。

3.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当面对许云杰的淘气时我想,我应该充分的利用他的进步,正面引导这个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就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并且奖励给他小贴画。这招果然奏效,以前他听到的总是是批评和责备,现在给了他这么高的表扬,他的心里自然会高兴,也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在以后的上课和日常活动中,他都积极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老师们的表扬多了,孩子们也都开始喜欢他、接受他了。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对于特别调皮难管的孩子,大多数老师都是给予批评和责罚,其实这些起的更多的是反作用。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并巧妙地利用,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才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案例反思:

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他严厉批评,原来他的动机并不坏!的确,严格要求孩子,才可能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幼儿园的孩子,毕竟不是成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常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偏差,所以教师的宽容,给孩子留有一份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治疗孩子思想方面问题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英国教育家密尔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育人以公正。技巧宽大的胸襟来处理各项事情。”面对孩子的错事,我们应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和错误,提高他们的鉴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这种宽容也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实质是教育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起到“和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起到打动幼儿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

这虽然是个教育的小案例,但是我认为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这样“天不怕、地不怕,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是个带有社会性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壮大,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宠着的现象比比皆是,年轻的父母想对孩子严格管教,也会受到层层阻挠,或者就是自己不带全部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形成这种“隔辈亲”溺爱下的孩子。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变本加厉,毫无规矩可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们一直以来热切关注的话题。在新的世纪里,“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作为教师,仅仅上好课、安排好孩子的一日生活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将教育的新理念、好方法拿出来共享,让教育来个“全体总动员”,而不是单方面靠家庭或是教师一方面努力。我想这样,我们的孩子会少走很多的弯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天真烂漫的幼儿就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一些错误。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5

姨妈给4岁的侄女云云送来一只会“发亮”的小鸟玩具,只要一按开关,小鸟肚子就会闪现出变幻的光彩。云云高兴极了,不停地拨弄小鸟。突然,云云将它高高抛起,摔到了水泥地上――小鸟被摔裂了。姨妈厉声批评了云云,结果她委屈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小鸟肚子里是什么东西……”

分析: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新鲜的。3~5岁的孩子在开始接触和认识世界时,都带有好奇心理,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往往会亲自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甚至用“摔”的方式,来看看它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无疑,云云正是急于弄清小鸟发光的原因而采用了“破坏”的方式,尽管造成了玩具的损坏,但却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表现。如果家长不由分说给予指责,不仅会打击孩子求知的热情,还会使孩子变得胆怯。

对策:首先,把家里易碎的贵重物品收放好,在孩子能接触的范围内摆放一些安全的物品或耐摔的玩具。其次,家长要慢慢引导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可以拍打皮球、摆弄凳子,而煤气炉、插座、电脑等却不能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接触。同时,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组合式的玩具,鼓励他尝试摆弄出不同的造型。最后,为了增长孩子的见识,家长在修理或操作一些安全的家中物件时,不妨让他一起参与。

案例二:

妈妈给天天买了一辆电动玩具车,玩具车能通过遥控自己开动,在妈妈的示范下,天天很快熟悉了操作。可是,妈妈才离开房间一会儿,就听见“啪”地一声响,过去一看,发现玩具车已被压得散了架,轮子滚落两旁。妈妈非常生气:“新买的玩具那么快就弄坏了?”天天怯怯地解释:“我以为它能驮着我走。”

分析: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尝试,但由于认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东西的破坏。天天就是从对汽车能“搭人”的认识中来进行模仿的,尽管结果造成了损坏,但这种“破坏”并非有意,应该给予谅解和正面指导。同时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孩子对力量的使用和拿捏也有学习的过程,所以家里难免会出现诸如抽屉被拉到地上、报纸被撕烂、碗里的饭被舀到桌上等现象,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行为,是他在学习与外界磨合的一种方式。

对策:其一,让孩子对过失进行善后处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杯子打翻了,就让孩子用抹布擦干桌子;玻璃瓶打破了,让他帮忙拿来扫帚和垃圾铲等。其二,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孩子了解力量和物品之间大小、轻重的相对关系,学会如何保护物品、控制力度。

案例三:

周日,爸爸对豆豆说:“今天妈妈要加班,爸爸又要赶写材料,你就自己在房间玩吧。”豆豆很不愿意:不是答应今天去公园的吗?如今又不算数了!他噘着小嘴回到房间,重重地关上了房门。两个钟头后,爸爸到豆豆的房里一看,发现他把玩具的零件摔了一地,图画书也被撕得乱七八糟。

分析:家长常会因为客观因素而导致对孩子失约、失信,但年幼的孩子很难理解成人世界事情的轻重程度和先后次序,只会想到自己的权益被无情剥夺,甚至怀疑父母对他的重视和关爱。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孩子有时会用“破坏”手段来表示抗议,发泄心中的不满。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6

关键词: 汉代美术 云气纹 产生原因 文化背景 装饰风格

云气纹是汉魏时代流行的汉族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一般作为神人、神兽、四神等图像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的。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它作为图案的一种,并非单是为了装饰的实用,包含更多从图中所获得的文化启示与“图”所展示的民族文化精神。

一、云气纹图案的产生原因

喜欢云,因为它瞬息万变,因为它漂浮不定,又因为它常与风、雨、雪、雷、电为伴。云在天,云心却在人,既近又远的现实,使人总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仰望苍天,凝视流云,在目光中,有些许敬畏崇拜之情。于是想象力丰富的中国人,创造了许多和云有关的美丽词语,如腾云驾雾、吞云吐雾、风轻云淡等成语,诗人也常常邀请云入诗境。

人们在观天察象、祈云求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云水相肇之理。天上的云积聚多了就会变成雨降落下来,湿渍于石中的水分,逢日温煦则会蒸发成天云。如《黄帝内经》所占: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两。基于云雨对农耕生产和社稷民生利害关系的现实体验,被先民视为统一宇宙人生、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源。基于古老旋纹的原始审美体验,中华先民对于如卷云涡流般回转交错的结构、圆润流畅的曲线和柔婉绵长的韵律表现出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和爱好。

二、云气纹图案的文化背景

汉代社会的信仰相对比较丰富,其中包括阴阳五行观念、神仙方术和谶纬观念。在汉代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的所有方面,这些因素以潜在的力量,规范、调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对汉代人们的造型活动和审美观念具有深刻的导向、规范和调节的促进作用,甚至影响汉代造型艺术的整体面貌。

神仙信仰与云气纹的盛行之间自有内在的联系,总的分析,有两点:一是上文提到的汉代流行的神秘气化论思想,二是汉代祥瑞观念的盛行。

在先秦时代的“气”主要是一种象征宇宙和人体内部活力的哲学概念,汉代人则更喜欢将这种概念具象化,将它作为思想的有形图释。《太平经》是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第一部道教经书,该书内容较集中地展现了神秘元气论的内容,体现了当时的气化思想,“道无所不能化,故元气守道,乃行其气……是元气守道而生如此矣”。在这里,“元气”成为天地万物的实际化生者。“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阴阳相得,交而为和,与中和气洽,共养凡物”。显示出“神秘气化论”所赋予的巨大而神奇的功能。

由《太平经》对“气”的描述可以知道,“气化”的思想充盈着汉景代人的大脑,当时人们相信,如果要寻找什么东西,就必须先找到它的气,汉代被成仙的观念所困扰,更热训衷于寻找仙气,“气”逐渐成为一种看得见的现象,而“观气”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

云气纹流行于汉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祥瑞观念的风行。汉代艺术作品中表现“天”的方式是描述一系列“祥瑞”的图像,这种美术形式源于儒家“天命说”,根据这一学说,“天”与“人”相互感通,国家富强,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褒奖,否则,天就会以种种灵异给予警告。当时的祥瑞观念既是少数几个皇帝精神幻想的结果,又是统治者之间试图操纵公众舆论的一种政治权术,基于汉代人对祥瑞的信仰是强烈而普遍的,所以祥瑞之说是公众之间对话的一种智慧的方式,当然更是普通民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汉代刘向的《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天,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详细地描述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气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如飞龙,

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尹喜知道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这个“紫气东来”的典故流传至今,”紫气东来“的美好寓意在当代被广泛应用。当我们了解了“气”在汉代的重要性及云气与祥瑞的密切关系时,我们自然便能透过那一片片飞舞灵动的云气纹样,真正理解装饰纹样为时代精神的具象展现,装饰纹样的寓意内涵体现了时代精神观念。从祥瑞的观念到“紫气东来”的典故,云气纹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纹样一贯的吉祥主题,使装饰艺术美的形式有源远流长的生命力,有在整个民族生活的时代空间和历史环境中蓬生的勃勃生机。

三、云气纹图案的装饰风格

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第十四幅屋顶前坡东段画像,据专家考证,其内容为祠主升仙图。在画像的中间部分,以极大的篇幅描述一股浓浓的云气正在升起,盘曲成涡纹状向左侧地上的车马、人物的头上蔓延开去,布满整个天空。在云烟缭绕之中,云头都幻化成鸟头状,众多肩生双翼的男女仙人时隐时现,云气上方,端坐着东王公和西王母等仙人。这幅祠主升仙图,没有表现死亡的痛苦,而是表达了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整个画面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云气纹不仅出现在武氏祠及全国各地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的画像中,而且广泛应用在汉代的玉、漆器的装饰上。

汉代彩绘鸟兽云气纹玉枕是国家博物馆的藏品,1959年河北望都出土。枕的原状呈镂空长方形,以宽窄大小不同的长扁玉条组合而成。枕之两端及中央的挡板呈多角形状并在每边留有榫槽,所有玉条都嵌入榫槽中。玉枕内外两面均施以彩绘,作神人骑兽、四灵、鸟兽、云气纹等图案,白、黑、红三种颜色穿插其间,个别部位尚有贴金,画意生动,线条流畅,器形别致,构图精美,是历代玉枕中极为罕见的。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7

调研:为了真实了解学生的吸烟情况,我进行了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七、八年级54名男生,共设计了35个选题,和本话题有关的5个调查结果是:认为吸烟是成熟的象征3人,占0.6%;相信吸烟有害的45人,占83%;家长反对其吸烟的52人,占96%;吸的第一支烟是朋友或同学给的20人,占37%;目前正在吸烟的16人,占2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不到位,朋友或同学对学生吸烟的影响最大,男生吸烟的比率过大。因此,建议学校加大对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个别教育和家校联合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戒烟。(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裴贵明)

学生戒烟,我有办法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王大龙:我曾经采取过“厌恶疗法”:让吸烟的学生用一支新烟嘴抽支烟,然后拆开烟嘴,亲眼看一看焦油的颜色,闻一闻焦油的味道,教师不用讲吸烟的危害,学生就会主动戒烟。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中学 熊行高:学生常常在寝室、厕所等角落偷偷吸烟,说明他们心里知道这是错误行为。遇见学生吸烟,提醒他们赶快掐灭烟头就行。

泰来县六三学校 胡淑荣:教师的一味说教不如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让他们接受。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吸烟有害健康的资料,使之从心理上产生对烟的不良感受;让他们说说身边人吸烟的原因;给他们讲讲关于戒烟的故事,从正面进行引导。最后给出如下问题,自由讨论:你吸过烟吗?烟是从哪儿来的?父母对你吸烟持什么态度?你觉得自己能公开吸烟吗?想过戒烟吗?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互相监督把烟戒掉好吗?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李慧文:只有找到学生吸烟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我会和他们一起看宣传禁烟的视频,一起从医生那里得到吸烟有害健康的有力证明,引导全班学生探讨怎样拒绝有害的“时尚”。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陈晓东:先了解学生的吸烟情况,同时调查家长是否有吸烟的行为及对孩子吸烟的看法。然后有的放矢地讲吸烟的危害,让家长和教师形成“统一战线”。最后,与家长探讨让孩子戒烟的有效办法并实施。

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段云成:在新的学期中,确定《影响人们吸烟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性主题。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找家长、问朋友、咨询电台、给知心姐姐写信等方式,研究吸烟的年龄、性别、文化、收入、心理、目的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在研究中认识吸烟的危害。

戒烟案例,给我启迪

案例1:我和学生一起戒烟(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张成全)

小鹏是一个讲义气而又倔犟的学生。他吸烟被我抓过两次“现行”,批评教育后,他仍然我行我素。这让我恼火不已。

一天,寝室教师把他带到我的面前说:“他昨天晚上在寝室吸烟,被我抓到了!”我强压心头怒火,说道:“好吧,交给我处理吧!”

我的怒火如火山一样爆发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通,可谁知,他的脸越发涨红了,冒出一句:“老师,你为什么能吸烟?”

“我……”从教以来第一次被学生问住,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台阶还是要下的,于是,我结结巴巴地说:“你先回去吧,下次再谈。”

他疑惑地看了看我,悻悻地离开了。是啊,教师就应该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方方面面起表率作用。否则,教育学生时真的没有说服力啊!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家里人一直极力反对我吸烟。在家吸烟时,我像一只钻入室内的苍蝇,被妻子、儿子撵得到处跑。何苦呢!吸烟害人害己,现在又“四面楚歌”,我必须戒烟!突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下晚自习后,我把小鹏约到办公室。我说:“小鹏,老师错了,老师也不该吸烟!如果老师戒烟了,你能戒烟吗?”

“老师,我也知道吸烟的危害。你要是能戒烟,我也能戒!”

“那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共同戒烟?”

“击掌为誓,一同戒烟!”

我都有10年烟龄了,一开始不吸烟,抓耳挠腮、六神无主、浑身无力,仿佛害了场大病,可学生的话警醒我――必须戒烟!

小鹏又是什么样子呢?课堂上,小鹏全神贯注听课,偶尔也偷偷打哈欠;晚自习,大家做完作业搞其他专长,唯独他笔耕不辍,用拼命学习来充斥私心杂念,让自己过得更充实,也就忘记了吸烟。

一个月后的班级专题座谈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和学生一起戒烟”几个字,我和小鹏又作了关于如何戒烟的“经验总结”,同学们被我俩的“事迹”打动了。从此以后,我的班上基本没有“瘾君子”了。也许他们是被我感动了,也许是“中毒”不深吧!

【评析1】:语言有时是苍白的,行动更有感染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何其重要。张老师和小鹏同学一起戒烟的故事让我感动。感动之一是张老师胸怀的坦荡,当着学生的面不回避自己的错误。感动之二是张老师强烈的责任感,为了让学生戒掉烟瘾,不惜痛下决心和学生一起戒烟。戒烟,对一个有着10年烟龄的人来说是何其难,没有强烈的爱生之情是绝对做不到的。感动之三是张老师能和学生坦诚相向,在敞开心扉的沟通中建立信任,在相约的监督机制中互相激励,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一个个心灵。(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 徐天海)

【评析2】:商榷之一,小鹏吸烟被抓,并没承认错误,而是将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对比,丝毫没有意识到吸烟对未成年人有很大危害,而对成年人顶多只是一个坏习惯。小鹏在主观上试图转移视线并推脱责任,客观上成功地暂时达到目的,张老师在帮学生戒烟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开始和最后都没有再提及,显然不利于小鹏对自己未成年人身份的定位和认识未成年人行为的不成熟性。商榷之二,张老师在学生将责任转移到自己身上时,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只能将学生的过错一并揽在自己身上,只是事后觉得学生还须要教育,于是才和学生一起戒烟,也算是亡羊补牢了。(湖北省枣阳市吉河小学 陶丰满)

案例2:戒烟,不能简单(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谭发礼)

这个班不省心,我早有耳闻,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天便摊上事了。那天课间,值周教师气呼呼地把云交给我……原来,云和他的十来个“跟班”躲在厕所抽烟。值周教师发现时,正好轮到云表演吐烟圈……

我将云和他的“跟班”悉数找来,以考试的方式书面提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参与抽烟的有哪些人?为什么会产生抽烟的想法……”

掌握基本情况后,我把他们领回教室,没有训斥,也没有铺陈道理。我找来两个玻璃杯,接了同样的清水,当着孩子们的面将收缴的几支烟扔进其中一个杯子,便继续上课。

很快,到了作业时间,我举起那两个杯子,问:“对比为什么那么明显?”孩子们争相举手,我却单选了云,云没敢正眼看我,声音发颤:“清水杯中没烟。”

“烟能让清水变成棕黑色,会不会影响身体?”我追问。云低头不语,接过话茬:“会让肺变黑。”我没有评价,目光快速扫视全班,然后打开电脑,从网上搜索出一组禁烟图片,每一幅图片的呈现都迎来孩子们的惊呼……

接下来,关于“怎样看待吸烟”的讨论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认为吸烟会导致肺功能衰竭、易产生呼吸道疾病;有的学生认为污染环境、影响他人身心健康……见目的基本达到,我顺势敲打:“拒绝吸烟不要成为口号,要真正行动起来!”我表情严肃:“吸烟,有损集体荣誉,更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严厉批评了云和他的“跟班”,按照制度扣减了他们的操行评分,我知道,要让他们真正回归,还得耐心细致地引领,更需要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当天下午,我决定家访。

与云的外婆交谈,我得知,云与外婆的日子很困窘,靠低保生活,半年来,家中经常被盗,庆幸的是,盗贼还算有些良心,每次都只偷走少量的钱。云在一旁,脸涨得通红。我看出了端倪,将云叫到一旁,同他仔细分析……良久,云哭了,跑过去扑通一下跪在外婆面前……

我庆幸自己没有简单禁烟了事,孩子犯错的表象后一般都会有个“秘密”,而解密的方式有时可以左右孩子的发展方向。在云良心发现的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戒烟,不能简单!

【评析】:戒烟,没那么简单!学生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归因。云吸烟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解脱:家境的窘迫,父母关爱的缺乏……与“跟班”们一起喷云吐雾,聊以慰藉空虚的心。

谭老师用实验、图片、研讨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吸烟的危害,这是广谱的教育,敲山震“云”。到云家家访,查找云吸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是谭老师教育的不简单之处。找到症结,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光是教育云戒烟这件事,也为以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管静)

案例3:帮亮亮戒烟的日子(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陈长华)

学生吸烟,起初多半是对成年人的一种模仿,是渴望成熟的一种外显,有时也是同伴间的相互熏染,久而久之便对吸烟有了依赖,甚至成瘾。对学生的吸烟行为,我坚决阻止,用尽了各种办法,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教育历程。

入学时,亮亮那熏黄的手指告诉我,他的烟龄不短。我找亮亮谈,他说已经吸了三四年,想戒,总是戒不掉。我与亮亮立下盟约:半年内戒掉烟瘾。亮亮答应得很勉强,我可是信誓旦旦。军训间隙,亮亮常去楼角,我便跟踪过去,与他搭讪,每次亮亮都不好意思地一笑,跟我返回同学中间。

我与亮亮家长联系,控制他的零花钱;与他的好友协商不给他提供烟;跟舍务老师说好,看住他,严禁他在寝室吸烟。开始,亮亮常急躁,我就给他买些小零食,让他犯烟瘾时就吃点。亮亮吃着我给他买的零食,甚是得意。

借亮亮做值周班长之机,我让他组织研讨话题:向吸烟行为说“不”。我帮助他制作了“烟民的肺片”的幻灯片,在班级的早会上播放。那一张张被焦油笼罩的肺,让学生毛骨悚然。我请医生给学生讲授吸烟与健康的关系,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加深了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亮亮当即表示:一定要戒掉烟瘾,请老师与同学们监督!初战告捷。

我清楚亮亮的戒烟行为一定会出现反复。那年十一长假返校的当天晚上,亮亮和几个同学去快餐店小聚回来,在寝室一边打扑克,一边吸烟,舍务老师来查寝,慌忙中,他把半截烟塞在褥子底下,结果褥子着了,把亮亮和舍友吓坏了,一阵慌乱之后,火被扑灭了,事后亮亮被查处。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亮亮,他痛下决心:告别香烟!

为巩固亮亮戒烟的阶段性进步,我让他当了班级的体委,组织间操,安排体活。他曾带领我班男生荣获年级组篮球比赛的冠军,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誉。亮亮开始了阳光般的学习生活。彻底与“烟民”称号“拜拜”了。

【评析1】:教育学生须循序渐进。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受到了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要阻止、说服、警示、鼓励,需要教者不懈坚持,耐心等待,热情鼓励,倾情陪伴。吸烟行为已植入亮亮的生活,根深蒂固,想要连根拔起,需要师生联动,更需要亮亮的忍痛割“爱”,这种力量要靠教师激发,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管静)

【评析2】亮亮戒烟到底是教育的作用,还是火的刺激,此案例并不能明确反映;失火以后,老师“让他做班级的体委,组织间操,安排体活”等与他戒烟有没有关系,案例也未能解释。亮亮最后戒烟似乎是偶然性的,一场火灾“深深触动了他”。也许,亮亮戒烟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一次失火的刺激……(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 朱立平)

真实情景再现:用爱拨动心弦(泰来县六三学校 赵艳梅)

最近发现班级很多男生经常上课迟到,下课急着往厕所钻。原来,他们课间都去厕所吸烟了。而吸烟的学生也并非都是所谓的“后进生”,一向成绩很好的小文同学也染上了烟瘾。

小文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家庭贫困,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说:“有时候觉得大家都瞧不起我,觉得很寂寞、无聊,所以就用吸烟来打发时间。”后来,我经常找小文谈心,我问他:“现在还吸烟吗?”他说:“我也想戒烟,但总是戒不掉。”我对他说:“只要你想,就一定能戒掉!”

为了帮助小文和班上其他吸烟的学生戒烟,我和小文精心准备了一节《吸烟有害健康》的主题班会,小文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吸烟的危害。同学们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都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戒烟的意识被唤起。在班级中,针对吸烟的问题,我制订了戒烟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戒烟,并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学会去接纳他人,发现他人的弱点,其实弱点就是做思想工作的突破点,只有让他们从心里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抵触香烟,才能把烟戒掉。

当事者感言:戒烟要打好“组合拳”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吸烟的人以农村人居多,并走向低龄化。看来,全民戒烟任重而道远,依赖学校单方面的教育不可能收到显著效果。戒烟,要打“组合拳”!

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点是“拒绝第一支烟”。学生吸第一支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好奇心理作祟,有的是因为郁闷,有的是受家长吸烟的影响,有的是受同伴的熏染等。然而,学生一旦产生烟瘾,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戒掉,更何况是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对于已经产生烟瘾的学生,需要学校及教师多做一些耐心、细致的工作。所以,学校十分有必要采取国旗下讲话、开主题班会、演讲、深入医院调查和医生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拒绝第一支烟。

我们要积极跟家长建立联系,鼓励家长做出戒烟的表率,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告别烟瘾;要求家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远离香烟或帮助孩子戒烟。对留守儿童或流动儿童更要加大关注力度和教育力度。据我了解,在这些孩子中吸烟的比例更大,应积极与其家长联系,让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

除此之外,社会上要加大对吸烟有害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未成年人吸烟现状的关注度,这样,家、校、社会一起努力,定能保护我们的学生少受香烟的危害。

下期互动话题:面对冷漠的学生,教师该怎么办?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8

风的方向、速度、强度都不尽相同,如何“看”到风,又如何辨别出风的方向和风速?

测风

想测风向,工具非常简单,只需一根小树枝或筷子以及一块轻薄的小手绢或小丝带。将丝带系在树枝上举在空中,就能大致辨别出风的方向。如果没有工具,也可以看看周围有没有烟雾或旗帜,一样能大概判断出风向。

其实对于孩子,不必让他精确地了解东西南北等方位的概念,只要让他能理解风可能是从不同的方向刮来的,就很有趣了。

看风

天气预报中经常会说到“一二级风”、“五六级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没听上天气预报时,你能从看到的景象中判断出风力多大吗?

其实所谓的“几级风”说的就是风力,风力又可以用风的速度来表示。通过眼睛和身体的感受我们同样可以大致判断出风力。

对于孩子,首先让他学会留心观察自然界中有什么变化就是有风了就足够了,比如树叶动了,小草弯腰了,烟囱里的烟不直了等等。然后再慢慢地在各种真实的情景中教给他更多观察和判断风力的办法。

听风

有风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就可以听见风声。还可以带他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声:山坡上、楼群中、原野上、树林中,即使是同样大的风力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出门,在家也可以“听风”:控制窗户缝隙的大小,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风声――缝隙越小,风声越大;把窗户完全拉开,有时候风声却消失了。

延伸和风有关的话题

很多乐器都带有“风”字:手风琴、风笛、管风琴它们和风有关系吗?还有很多词汇也和风有关:风俗、风采、风闻、风趣它们又和风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呢?

放风筝、风车、帆船还有哪些需要借风才能进行的游戏或活动?

很多问题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答案,也许查也查不到确切的解释,那就让它们留存在大家的心力,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慢慢去探寻这些答案吧!

孩子对云感兴趣后,每天都会抬头看一看云,同时,他就能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有趣之处。

赏云

每次看云,云的形状都在改变,没有一朵云是相同的。从每一朵云展开联想,可大大地打开孩子的思路,丰富他的想象力。其实,这也是帮孩子留意身边大自然奇妙之处的契机。一个视野广阔、兴趣广泛的孩子也会有好的性格、自觉学习的能力。

测云

告诉孩子从云的形状、薄厚、颜色就可以大致判断天气。天气非常晴朗时,云肯定很淡,或者显得很高;阴天时,上空被云层压住,甚至都看不到一朵朵的云了,因为它们连成了一大片;积雨云也有特殊的形态,它属于低云族,臃肿庞大,当观察到积云越来越浓,云顶垂直向上发展,原来清晰的边廓开始在某些地方变得模糊、扩展成马鬃状后,就是积雨云形成之时,这样的云常会产生较强的阵性降水,并伴有大风、雷电等现象,有时可能还会出现强冰雹,要赶快跑回家或找个地方躲起来。

还可以趁机告诉孩子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尤其是和云有关的谚语,告诉他这都是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在长久地观测天气中积累的非常准的经验,比如“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等等。

问云

云是怎么来的?这大概是你带孩子“发现”云后,他要问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大可小,大到世界环境的变化,小到只要告诉他“云是大海、河川里的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又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滴的集合”就行了。

云为什么在“走”?这正是小家伙学会观察之后提出的好问题,这个问题又契合了同时要带他领略的“风”:风力大时,云走得就快;风力小时,云走得就慢。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风,可天上的白云却在慢慢移动,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云为什么有黑有白,水滴没有颜色云为什么是白色……太多的问题了。

延展和云有关的周末

有心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在未来的几天或几个周末一努力,做出一本关于云的小册子。里面有你们给不同的云拍的照片,画出不同的云,搜集的和云有关的童话故事,找来的云的科普知识,手工做的“云”(用棉花铺成薄薄一层即可)那将是多么有创意又温情的美好时光啊!

上一篇:第一次见到你范文 下一篇:饮事班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