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及答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13:21:27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一定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把错误的修改过来。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题目。中考句段中涉及的语言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

【例1】(2012年重庆市卷)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2年湖南省娄底市卷)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献给党的十胜利召开。

思路解析:词与词的搭配有固定形式或有一定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或习惯,会造成语病。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以及主宾搭配不当等,要特别注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

答案示例:(1)可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2)“献给”与“召开”搭配不当,改“献给”为“迎接”。

二、成分残缺或重复累赘

【例2】(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卷)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卷)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

思路解析:在一句话中,如果把不能省略的成分省去了,就会造成成分残缺,为了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们必须把这些残缺的成分补上。若有语意表述重复的词汇也要删去一个,力求简洁。第一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补足语;第二句词语重复。

答案示例:(1)缺宾语,句末加“的物质”;(2)“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三、语序不当

【例3】(2012年甘肃省兰州市卷)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2012年湖北省孝感市卷)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思路解析:为了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句子的意思,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就必须把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第一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首台”在句中是“可去除PM2.5的空调”的修饰语,应该放在之前。第二句的语病是成分颠倒且不合语境,根据所学的课文可知这句中“许多酒店的人”中“许多”应该修饰的是“人”而不应该是“酒店”。

答案示例:(1)语序不当,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2)“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四、结构混乱

【例4】(2011年福建省福州市卷)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2012年湖北省黄冈市卷)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思路解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式不同、结构各异的短语或句子杂糅在一起,造成关系套叠,表意不清,这就犯了结构混乱的毛病。第一句的语病是意思重叠混乱;第二句是结构上词语重叠,“原因”和“造成的”都是表示理由的词语。

答案示例:(1)应把“的作者”或“的作品”删去其一;(2)可去掉“而造成的”。

五、表意不明或前后矛盾

【例5】(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卷)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卷)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思路解析:此类语病表现在词义含混、有歧义、句子意思前后不一致等。第一句表意前后不一致,影响句意表达。“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一面难以和“学生成绩能否提高”意思的两面进行准确呼应;第二句中“基本上”和“全”相互矛盾。

答案示例:(1)将“能否”改为“的”;(2)“基本”和“全”删去一个。

六、不合逻辑

【例6】(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卷)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减少两倍。

(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卷)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州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思路解析:第一句中人口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一般“……的几倍”多用于量的增加;第二句中“避免”和“不再”实际上是双重否定表肯定,即意为“为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不合逻辑。做这类题应注意语言意义层面的逻辑是否符合日常语言表达和逻辑。

答案示例:(1)将“减少两倍”改为“少一半”;(2)将“避免”一词去掉或将“不”去掉。

【解题指津】

1. 注意规范地使用语言,努力培养自己的语感,这是提高辨析能力的基础。

2. 熟悉语病题目的类型特点及辨析方法,加强训练,逐渐摸索规律,提高解题技能。

3. 修改原则是尽量保持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2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讲述美食的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各地的美食。纪录片通过展示中国特有的一系列美食元素,让观众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该节目在播出后好评如潮,饮食文化再次引起国人的关注。随后,《舌尖上的中国》与中考结缘,在十多个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关的命题材料,这体现出中考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

【典例解析】

【例1】 (四川眉山)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舟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B. 在坡975岁寿诞那天,三苏祠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完成了祭祀仪式。

C. 近日,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广为人知的川菜,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这正好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

D.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运用题,C项的命题素材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关。试题要求选出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正确答案为D。A项中“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一般指人),语境不当,并且与“直上云天”语意重复;B项中的“为民请命”指为老百姓的事向当局提出请求或申诉,不合语境;C项中的“物以稀为贵”与“广为人知”相矛盾。

【例2】(广西桂林)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A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B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C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D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①文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

②B句漏掉了一处标点符号,请在恰当的地方补上。

③文段中有一处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

④文段中有两处错别字, 应改为 ;

应改为 。

【解析】这是一道语段综合修改题,语段内容与《舌尖上的中国》密切相关,修改的内容涉及标点、错别字、病句等。答题时要仔细研读语段,再根据题干的提示品读相关语句,找出错误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①将“一部”放在“中华美食文化”之前。②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③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听到美妙的声音);④“洪大”应改为“宏大”;“共明”应改为“共鸣”。

【例3】 (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今年5月14日,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一套开播。①它立刻成了“吃货”必看和观众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美食成了网络上的搜索热词,并引发热卖。淘宝数据显示:5月14日起的一周时间,②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已有近400万次左右。土特产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其中毛豆腐增长了48倍,松茸增长了两倍。成交量也倍增。

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国》中有这样的片段,③香港大澳岛上的一位老奶奶对着照片忽然哭了。原来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俩做了一辈子的虾酱。

材料四:观众评论:“很久没被中国的纪录片感动了!”

材料五:《舌尖上的中国》和大多数美食节目不同,此片不仅重“舌尖”,更重“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④我们是在表现美食,而通过美食,我们希望能看到中国的样貌,关注中国的现实生活。”

(1)鉴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产生的影响,《西部手机报》拟以此为主题,制作一期专刊。请你为下面的专刊标题补写出下句,使之句式整齐。

舌尖载动故乡情, 。

(2)本期专刊拟分为两个板块,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每个板块写出两个关键词。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解析】此题为综合性材料阅读题,五则材料均和《舌尖上的中国》有关,三道试题分别以补写标题、拟写关键词、修改病句等形式,考查同学们的语文能力。第一小题要求根据标题的上句补写下句,补写的下句在内容上要与上句相关联,形式上要构成对偶句。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3

1.“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2014・宁夏银川一中第五次考试)

2.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2013・黄冈模拟)

3.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13・保定高三模拟)

参考答案:试题一应将“自从”一词调至句首,试题二应将“虽然”一词调至该句第一个逗号之后,试题三则为表意正确的语句。

看到这里,许多学生纳闷了:根据试题一的修改方法及试题三句首“自……以来”的结构,试题二句首应加上“自从”一词;反过来说,试题一中的“自从”亦可删掉。

其实,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楚“……以来(之后)”“自从……以来(之后)”的区别而已。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自从”的注释:介词,表时间的起点(指过去)。例:自从春节以后,我还没有见到他。

对“以来”的注释:名词,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例:自古以来,有生以来。

对“之后”的注释:名词,方位词。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例:三天之后我们又分手了。

因此,“……以来(之后)应为名词性短语,而“自从……以来(之后)”应为介宾结构短语。

据此,我们回到试题一,“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为介宾结构短语,不能独立作“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性短语的谓语,而该句子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作陈述时,又插入另一个陈述对象“各级政府”,因此就造成语病中的结构混乱。将“自从”一词调至句首,“自从‘新生代农民工’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则为介宾结构短语,作整个句子的状语,就没有两主争锋之嫌。同理,试题三中“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为介宾结构短语,亦作整个句子的状语。而试题二中的“国务院颁布新的房地产政策以来”则为表时间的名词性短语,作句首状语。

至于能否将试题一中“自从”删掉或在试题二句首加上“自从”一词,这其实就涉及到病句修改的原则及方法了。对于病句的修改,要记住以下的六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记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就不改两处,改病句应简要、高效。试题一是因语序不当造成的句式杂糅,试题二是关联词位置不当,所以,学生对这两道题的修改,理论上可以,但不符合病句修改的原则。

同理,对这种病句的判别及修改亦可适用于“……后(下)”“在……后(下)”等类型的短语。

试看2011年安徽高考语文卷第18题第③句: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该题参考答案为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去掉“在”。

笔者认为:此题的确犯了主语残缺的错误,但修改的方法值得商榷。“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是由“在……后”这个固定结构引导的介宾短语,作整个句子句首状语,造成句子成分残缺。根据前文所述,如果去掉“在”,那么“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实为一个表时间的名词性短语,也作整个句子句首状语,原句子仍然缺主语。综上所述,该题应将“在”放至“丁俊晖”后,“在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是介宾短语,作状语,“丁俊晖”则成为了整个句子的主语。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4

(用时:45分钟 满分:28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 (1)言笑晏晏 (2)同是宦游人 (3)吾未见其明也 (4)茕茕孑立 (5)而后人哀之 (6)心远地自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________(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 (1)腴 (2)“燥”改为“躁”

解析 (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应填“腴”字。(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浮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________权力接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________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不足,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________,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A.保障 不只 九牛一毛

B.确保 不止 九牛一毛

C.确保 不只 沧海一粟

D.保障 不止 沧海一粟

答案 C

解析 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句不存在“受侵犯和破坏”这层意思,应选“确保”。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表递进。根据(2)句的“还”,应选用“不只”。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3)句侧重说人的渺小,应用“沧海一粟”。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的美誉。②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使用大漆、认识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③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使用大漆”与“认识大漆”位置互换。

解析 通过分析,在②句中,“使用大漆、认识大漆”语序不当,不符合认知规律,应是先认识后使用,二者应该互换位置。

5.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5

一、指向“简”的考查

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9题: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也高尝了,这都将给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菜市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的痢疾患者有过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熟食、冷荤或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有野炊经历。

(1)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是:_________

分析:可试着――删去画横线的词语,看看是否改变了词语的组合搭配进而影响了句意的表达,然后判断其属于“必须删去”“不能删去”还是“可删可不删”。由以上步骤可知,①②⑧属于“可删可不删”;⑤⑧属于“必须删去”(⑤处的“将”与其后的“了”在时态上相矛盾,⑨处的“为”使语意不通,纯属多余);③④⑥⑦⑨⑩属于“不能删去”(比如③处的“也”在语气上紧承上句,更能明确“这”所指的内容,删去后语气不够顺畅)。

参考答案:(1)⑤⑧(2)③④⑥⑦⑨⑩

二、指向“明”的考查

如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6题: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分析:本题要求判别有歧义的语句。除B项外,其余三项表意不明。A项中的“禁止取缔”既可理解为“禁止并取缔”,也可理解为“禁止的是取缔市场的行为”;C项的“看不上”可以是“瞧不起”的意思,也可以是“收看不到”的含义;D项中,“警方”的“愤慨”对象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

参考答案:B

再如199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1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分析:题目中提供的标题易使人误解为育人财会职业高中要招聘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是因为语序不同导致句意的变化。应根据题目要求修改原句,使标题准确和明确。

参考答案:①欢迎预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或: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②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待聘

三、指向“简明”的考查

如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20题:

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最终指向的是“表达简明”这个考点。审题时要全面准确地阅读图表的内容(包括题干中的提示),理解构成图表的各个环节;表达时应按照顺序逐步进行,不遗漏所给的任何信息,语言简洁,表意明确。

参考答案: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从观察个别经验事实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预见新的事实和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

四、兼及“简明”的考查

近年来,单一考查某个语言表达考点的题目在逐步减少,综合考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考点,或结合对理解、归纳、概括等能力的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多。可以说,考查综合能力是语言运用题的命题趋势。这类题目创意迭出,形式各异,比如拟标题、写便条、写串台词、反驳错误言论等。

如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21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形象。(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简明、连贯”的综合能力。从“简明”的角度看,要求同学们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两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明确表达出他们有别于其他文学形象的地方。

参考答案:(1)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2)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

从以上四个考查方式看,解答涉及“表达简明”这一考点的题目,适用的方法有:

通过分析词语关系辨析是否存在重复赘余的词语。比如“在考完了语文后”一句中,“考完语文”已经能够明确表示时限,“完”与“了”重复,故“了”“在……后”皆可删。

使用简称、缩略语、代词、文言词语等来缩减字数,使语句更加简练。比如“到达宁波”可使用文言词语缩减为“抵甬”两个字。 ,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6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衣着(zhuó) 果脯(fǔ)

给(gěi)养 揆情度(duó)理

B.蟊(máo)贼 呵(hē)护

湍(tuān)急 模棱(léng)两可

C.载(zài)体 供(gòng)认

涔(cén)涔 呱(guā)呱坠地

D.愠(yùn)色 角(jiǎo)色

畏葸(xǐ) 殒身不恤(xù)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江西卷的字音考查一直在引导师生回归教材。教材中出现的声旁不再准确表音的形声字、音随义转的多音字、读音不同的形似字、典雅书面语中的生僻字是考试重点。

方法指导:本题要求考生选择读音全部准确的一组。因考查的都是常用词,所以在答题时可用排除法筛选,从备选解答中根据自己有把握的读音逐个排除不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中的“呱呱坠地”经常出现在高考成语复习题中。A项“给养”中的“给”和D项中“角色”的“角”都是常见多音字。

参考答案:B(A.给jǐ养;C.呱呱gūgū坠地;D.角jué色)

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驰 回溯 卫戍 皇天后土

B.辨认 影牒 荣膺 残羹冷炙

C.豆蔻 聘礼 修葺 金壁辉煌

D.城阙 编纂 恻隐 亭亭玉立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情况,能力层级为A。江西今年继续采用三个双音节词和一个成语构成一个选项的模式。此考点考查常集中在同音字、音近字、形似字、音形相近字四类。所选词语基本来自生活用语和中学教材。

方法指导:从词语取材看,ABC三个干扰项都是音相同、意相远,易于发现。“松弛是弓,奔驰靠马”,“圆圆的影碟像盘子”,“白玉石做的房子放光辉”。如果能够按照音、形、义三位一体去判断,此题难度其实非常低。

参考答案:D(A.松驰-弛;B.影牒-碟;C.金壁辉煌-碧)

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 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打动。

A.熏陶 青云直上 为……而

B.熏染 青云直上 为……而

C.熏陶 扶摇直上 为……所

D.熏染 扶摇直上 为……所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该题所涉及的词汇类型,有一般意义的合成词,也有熟语;从语法性质上说,有实词也有虚词;从词义区别上看,包括概念意义及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和情感色彩、形象色彩、意义的不同等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方法指导:对于成语,我们要注意识别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叠床架屋、误用褒贬、搭配不当、变更范围、变更程度等错误。对于近义词,我们要从它们的适用范围、搭配习惯、语体风格、感彩、语意轻重等角度去区分。对于固定结构,我们要牢记例句,把握语感。

参考答案:C(“熏陶为好,熏染变坏”,“扶摇直上变化快,青云直上上得高”。“为……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行动;“为……所”,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相应的结果。)

⒋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芸斋主人说:鲁迅先生有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本质上是考查考生对句子结构、意思、语气等的正确理解及表达中相关问题的标志。标点对阅读和写作都很重要。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强化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尤为必要。

方法指导:本题错误典型,练习中经常遇到,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C(A.去图书馆分三步:“左拐”“左拐”“跨过”。三步之间应该用分号表示并列。B.冒号要管到句末为止,一个句子不能叠用两个冒号。D.“血战长空”是作品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辨识句子正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语病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中学阶段精心地练点、精要地讲点句子结构知识,对学生有效的阅读理解、有效的写作表达及缜密的思维分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方法指导:辨析语病题,要遵循寻标志、辨病症;透现象、抓本质的原则,有人总结歌谣如下:“并列搭配类序悟,两面匹配数冲突。否定不能有三重,是看主宾介缺主。关联主语且看序,副助时态矛盾出。和作介连易歧义,文言词汇堪重复。长宾易缺代明意,多定多状序次述。语境明意很重要,谦敬不当笑话出。”

参考答案:D(A.否定错误。应该表述为“没被我列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含了“床上用品”。C.语序不当。颠倒了“五年以后”“两年后”的递进关系。)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江西考名著,考查意图确定在测评是否真正通读了原著,能否识记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目前还暂时没有涉及教材安排的“背景”和“思考与探究”等理解性、分析评价性的内容。考查目标单一、集中, 赋分也相应较低。由于试题常拘泥于作品的细微情节,导致粗略读过和从未阅读的同学区分不开,挫伤了部分师生的积极性。

方法指导:要答好名著阅读题,只有华山一条道,那就是按照课标要求,真正花时间花力气,老老实实阅读原著,杜绝故事梗概、赏析文章,也不要幻想以观看影视作品来代替阅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猜也猜不出。

参考答案:B(给大卫刮挂牌子的人,是寄宿学校的校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病毒

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7.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文本的核心概念。文本中的所有判断与推理都围绕这种核心概念。或者界定、阐述它,或者由它而生成、而推衍,所以理解把握了它,基本也就理解把握了整个文本。基于这种认识,此题高考必考。

方法指导:认真读懂题干要求。首先排除答非所问的选项。然后把所有选项回归原文,仔细比较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值得提醒的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应该牢牢把握内涵本质,表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D(A.源自第一段“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选项漏掉了“当它呆在细胞外时”这一限制性前提。B.源自第二段开头“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选项表述为 “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明显的以偏概全。C.源自第二段结尾部分。漏掉了至关重要的“通常”这一限制性条件。)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住处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阅读科技文语段,要着眼于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整理出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关键句和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对原文信息或涉及局部,或指向整体,或概括归纳,或用同义方式表述等,都对选择形成干扰。如有的干扰项故意朝意思相反的方向说,把程度重的说轻,把数量少的说多等等;有的干扰项故意说绝对,说片面,或者说过头,或者说不及;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与题目无关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材料中并不具有的内容;有的干扰项故意说似是而非的内容,有的失之于窄,有的失之于宽。凡此种种,都是辨析筛选时应小心在意的地方。

方法指导:请考生坚信,这道题是全卷最简单的题,答案百分之百就在原文与选项的比较中。答好这道题,需要把所有选项回归原文,仔细甄别。本题要求选择不恰当的一项,只要找到任何一个选项的任何一个对文本原意改变的地方,就大功告成。

参考答案:A(信息源自第三段,原文是“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病毒“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根据概念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基本要求就是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对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方法指导:一个考生根据文本信息推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这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耐心细致看原文,言之有理做推断。

参考答案:D(A.信息源自原文倒数第三段。“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显而易见,作者并没有直接判断“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是说有另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B.题目中“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的“一旦……就……”说法错了,作者说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C.“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属于无中生有。)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考测的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教材词语的识记情况,二是已有知识的迁移能力。

方法指导:理解并牢牢掌握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汇,重点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感彩。实在拿不准时,可以采用代入法。也就是将加点词的释义,代入原句中,看看是否说得通,与上下文是否接得上。江西卷喜欢让考生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找到一个说不通、接不上的,答案就出来了。将B项中“工”的释义“主管”代入原句中,就成了“主管画画”,显然与上下文不通。另外,如果熟悉“工于心计”这个词语,也很快可以判断“工”为“擅长”之意。

参考答案:B(工: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的是把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方法指导:应该逐字逐词阅读题干,明确本题题干的筛选要求: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很容易筛选准确。

参考答案:C(A.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B.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报信的小孩。D.前一句写的是迎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

12.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命题意图:这一小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方法指导:文言断句,需要以文言语感为基础,以理解文意为前提。操作上,有老师总结了如下歌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参考答案:B(首先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D两项;因为“偿债”属于不能拆分的词语,可以排除C项。)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7

1.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仍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点,并且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排序。

2.考查的题型主要有:客观选择题型、排序题型、修改题型、按要求造句题型。

3.题型花样多,并且出题方向由客观选择逐渐向主观表达过渡,而且简明连贯得体相互渗透,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连贯,又考查了语言得体、简明,还考查了写作。

鉴于考查题型呈多样化特点,备考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连贯”为重点,以排序题为主要训练题型。

语句排序,除语段局部排序外,还有整体语段排序。题型有客观选择与主观填空两种。例如:

(安徽卷)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D.①④②⑤③

参考答案:C

不管是客观选择还是主观填空,排序的规律始终一样,只是主观填空难度有所增加。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语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同时,要兼顾行文的照应性、话题的统一性、对应的分承性,还要学会利用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关联词语、指示代词、暗示性词语等)以及具有指示性的标点符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等。

二、掌握“得体”的基本要求,以“修改题型”为训练重点。

“得体”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使用谦辞敬辞;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3.把握语体,用语准确;4.明确目的,看准对象,适应场合,讲究分寸;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修改题型是一种语言运用的综合题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综观2007年高考题,对于“得体”的考查更多的是渗透在改错题中。例如:

(全国卷Ⅱ)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①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家父您父亲或令尊②犬子儿子③小有名气很有影响④有幸应邀

从去年的高考试题看,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得体”试题的发展趋向:一是选材上实用性强,二是语体上已涉及了谈话语体、应用语体,涉及的角度有表达的方式、对象、场合和目的;三是一些基本的、浅显的测试点都已涉及。由此可见,语言得体的考题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明白得体的基本要求,平时加强语言规范方面的训练即可。

三、“简明,连贯,得体”相互渗透,要综合复习,尽量向运用表达靠拢。

近年来语言表达的发展趋向是主观表述题越来越多,综合应用题越来越多,高考对于“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能力考查也是越来越综合,并不断渗透在表达题中。例如:

(四川卷)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参考答案:(1)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2)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

去年的高考试题已经给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许多试题中都渗透着对“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能力的考查,比如压缩题、造句题等,可见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都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相互渗透,学生不能孤立它们,更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注重理解与运用,综合复习。

跟踪训练

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①昨天我从你那里借的语文辅导资料没用,今天早上我已经放到你的办公桌上了。

②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③全国约有200多万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新课程培训。

④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⑤学习有三忌: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忌浅尝辄止;三忌死记硬背。

⑥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中,竟有27%的人没有系统学习过《宪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呢?

A.①④B.②④C.③⑤D.⑤⑥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①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②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③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④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⑤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⑥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A.⑥③④①⑤②B.①⑥②③⑤④

C.②④⑥③①⑤D.②⑥③①⑤④

3.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毕业前夕,李华送了一张照片给张林,并在照片后面写了以下文字:张林同学惠存。

B.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稿的作者,在所寄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拜读,欢迎斧正。

C.长辈给侄儿李冰写信说:“顺颂安康。”

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

4.从下面五句话中选取四句,组成一段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文字。

①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那么语感能力就是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能力。②有人说,其实老师就像厨师,一样的材料炒出不同的菜肴,高明的厨师炒出的菜让人赞不绝口。③特别是进行语感训练,办法要多,要有新意,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感能力。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尽量多地采用动态的交际式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形式,设置能引起学生表达欲望的情境,使他们能够饶有兴趣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通过表达自己的感情、意愿来提高语感能力。⑤要炒出学生喜欢的美味佳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老师除了认真备课之外,还应该考虑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接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给某校发送的一则慰问电,其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够简明得体,请修改。

××××学院:

“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你校的师生员工们不仅从自己做起,从本校做起,搞好了卫生工作,注意了文明礼貌,而且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走上街头清理垃圾,维持交通秩序,推进法律咨询与宣传,义务为群众做好事,为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市政府特授予你校“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希望你校师生,发扬优良作风,鼓足干劲,奋斗不息,为取得更大的成绩而努力!

××市人民政府(印)

××××年×月×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横线部分的语序和句式,使其句式协调一致,前后连贯通畅。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犟,如滴水穿石,汇流入海。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知退一步,宛若羽化之仙,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胯下韩信,雪底苍松。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写一句承上启下的话,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有韵味。

有人曾问某位登山专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__________”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8.下面是近期网络上的一则新闻,有多处问题,或标点不当,或有语病,或不连贯。请找出六处并加以修改。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①。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步传播开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②,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③。

根据科学研究事实证明④,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⑤,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⑥。

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公共设施来传播⑦。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⑧。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语言表达讲练之简明、连贯、得体》

1.D(①“没用”有歧义;②“最高”与“顶”语意重复;③“约”与“多”语意重复;④“今后”与“将”语意重复)

2.D

3.A(B项,“拜读”的语体对象用错了;C项,长辈对晚辈不能用“顺颂”;D项,觊觎是贬义词)

4.②⑤③④(文段论述的是“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而①句讲“语感能力”,转换了话题,是“离群句”,应排除在外。②⑤③④这是一个衔接自然的句群,②都是比喻句,引出⑤③④句)

5.①将“‘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改为“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②去掉“你校的师生员工们”中的“们”;③将“推进法律咨询与宣传”改为“开展法律咨询与宣传”;④将“鼓足干劲,奋斗不息”改为“再接再厉”。

6.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如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犟。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7.对于风雨,逃避它,你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生存下来!

修改病句及答案篇8

一、牢记病句六大类,按图索骥有信心

高考病句限定在六大类:语意不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对单项选择题而言,错误的三个选项几乎总是这六大类中互不雷同的某三类,可简化为:一不明(语意不明)+两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三混乱(成分、结构、逻辑混乱)。

二、修改病句要谨慎,忠于原意少改动

高考病句并非一身毛病,只是一两处有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判定病灶所在,然后从细微处入手,尽可能保持句子原意,少作改动。

备考病句有如下四大窍门:

一、语感、语境和语法,三语共用是妙法

调动语感:凡读某选项有别扭感时,这个选项十有八九是病句。

联系语境:凡修改某选项或某语段时,必须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

运用语法:判断、修改病句时,要划分句子成分,科学分析。

通过一定的训练,运用“三语”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语法要掌握,六类成分会查找

记住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

会用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兴建、筹集、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

三、高考真题是好题,查病治病精训练

历年来的病句真题都可以拿来训练。训练时绝不要只满足于把选项选出来,而要查清病因,判准病灶,精准修改。这样,做一道题就会产生做几道题的效果,对增强语感大有裨益。

例: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C

【解析】A项病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病灶:“规划提出把……作为目标”。“把……”句式与“以……为目标”杂糅。治病:或删去“为目标”,或在“把”字前加“以”字。B项病因:成分残缺。病灶:“进入”缺少应有的主语,不能让承前省略的“中南大学”作主语。治病:在“进入”前加上“并让他”。D项病因:不合逻辑。病灶:“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与“是防止”两面与一面不呼应。治病:删去“能否”。

四、常见陷阱巧捕捉,积累牢记小窍门

六大类病句在高考考查中常常设计一些固定的命题陷阱。在平时训练中遇到此类莫名其妙的陷阱时,可以删繁就简,只把病灶部分抄录出来加以概括总结,牢牢记忆,它们就成了你修改病句时很实用的小窍门、杀手锏。试举几例:

1.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误例:产量下降了两倍。

2.否定性动词要细查,以防语意反表达。

误例:我们要防止公务员不再大吃大喝。

3.“至少”要有最低量,不与“以上”相配合。

误例:这条盘山公路至少有二十五公里以上。

4.包含几个否定词,警惕句意不正确。

误例: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念她。

5.介词放在句子首,查看主语残缺否。

误例:经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使他掌握了材料作文立意的窍门。

6.反问句等于一次否定。

上一篇:林黛玉没有眼泪范文 下一篇:蔡康永微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