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赵雷范文

时间:2023-10-31 05:24:09

理想赵雷篇1

首先,我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两部戏剧的相同点

第一:显而易见,《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作为中西方悲剧的代表剧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两者都是悲剧,而且故事情节很相似。故事都是设置为在特殊的家庭情景变化之后,主人公沦为杀父仇人的儿子,并且得知真相并最终替父亲报仇雪恨的故事。

第二:“人性”是两部悲剧的主题思想。可以看出,人性善恶乃是贯穿整个戏剧的重要连接点,并且都通过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来展现这种人性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和《赵氏孤儿》中质问道“我只问他人心安在,天理何如?”都无不显现了悲剧中关于人性的表达。

第三:两部剧中都一直围绕着“复仇“展开了关于“生死”的讨论。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在通往复仇的道路上,虽然有过反复的纠结和挣扎,但还是自己亲手或者促成和见证了很多人的死亡,自己最终也死在了毒剑下。元杂剧《赵氏孤儿》中赵武后来也成功手刃屠岸贾,高呼“我将这二十年积下冤仇报,三百口亡来性命偿,我便死也何妨”,不仅为自己的家族报仇雪恨,自己也终于复姓扬门。可以看出,在仇恨面前,两者都选择了用终结和死亡来结束仇恨,.要生命,就看不到正义;要重现正义,就要毁灭生命。宁可用死成全生命存在的价值,也不愿背负苟且偷生所带来的道义的谴责和内心的负罪感。

两部戏剧虽有共通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本质上的相异,所以相比它们之间的不同处才是我们的核心。

我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文本的结构上看,戏剧安排的高潮点不同,也就是说戏剧中人物心理的突转期不同。《哈姆雷特》中,戏剧的突转点很靠前,在戏班进宫表演后就产生了,故事表现点就主要集结在哈姆雷特摸索复仇之路以及在行动上的踟蹰纠结。与之相反,《赵氏孤儿》中,人物心理的突转期靠后,整个文本先是对赵孤的成长以及程婴告知其身世的过程做了很长的铺垫。《哈姆雷特》中是由哈姆雷特自身为主导力量促成故事的突变和高潮,而《赵氏孤儿》中则是由外界力量促成的。《哈姆雷特》中主要通过表现人物自己内心的心理冲突和变化,体现个人主义中的人性面,而《赵氏孤儿》的主要冲突和正义人物之间的冲突交织在一起,人物性格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交织在一起,正面人物的正义行为全都凝聚在人的生命的光点之中。这种不同的戏剧结构安排也就使莎士比亚和纪君祥在刻画人物时也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主人公的刻画,在《哈姆雷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哈姆雷特的内心是相当复杂的,多面性的,也是很真实的。当父亲的魂灵对他说:“儿啊!我是你的父王,我是被我的弟弟葛夫害死的,他趁着我睡着时,拿着毒草汁渗入我的耳里,使我悲苦的灵魂无法安睡。儿啊!你的母亲不能为我守节,证明她的虚伪,你可以为我报仇,但绝不能加害于你的母亲,就让她听天由命好了,让她受天良发现的责备好了”后,哈姆雷特下决心为父亲报仇,但又要他的部属不准透露他遇见了鬼魂。一方面他想报仇,但另一方面害怕他报仇的计画引起叔父的疑心,害怕叔父有加害于他的心态。在对待奥菲利亚的爱情上,哈姆雷特一方面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快乐王子,自由而大胆,但另一方面,他在面对仇恨时,觉得奥菲利亚的父亲泼娄涅斯为杀死自己父亲的帮凶,他从内心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情感,所以他又有所逃避的装疯回避奥菲利亚的爱情,最终竟有些残忍的看着她溺水而亡。在对待亲情,对待母亲上,他也展现了内心的极其复杂和纠结,一方面有俄狄浦斯式的情结使她无法原谅母亲的背叛,女人的多情,但另一方面,血浓于水的感情又使她无法割舍。《赵氏孤儿》中,对于赵武的刻画是相对单一的,两元性的。赵武虽与屠岸贾有长期相处的义父子之情,但他一旦得知真相后,马上将感情变为单一的仇恨,将家族灭门之仇列在了首位,成为了正义的化身。其次,在其他人物的刻画上,《哈姆雷塔》中的克劳迪斯也被刻画得很真实,他在忏悔时有过悔意。而《赵氏孤儿》中,屠岸贾是个完全彻底的恶人,他屠杀忠臣,是整部剧中邪恶的代表者,明显与程婴等形成二元对立。

第二点是关于人性秩序和社会秩序。莎士比亚作《哈姆雷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人性的多面性不仅是伴随着他成长的历程和故事的发展,也是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的。他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对于世界、人生,对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等有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看法。一种涌动在思想中的混杂和不定性造就了哈姆雷特以及他所必须遵从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性秩序。后来哈姆雷特的忧郁与装疯,复仇行为上的迟疑与延宕都是一种挣扎和维护人性秩序的必然。他所思考的不光是复仇的事,还有人的价值、必要的道德秩序和伦理。他有行动也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但在这个伟大的目标前,他想行动但不知如何行动。这种犹豫踟蹰,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把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赵氏孤儿》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要大于人性内心的力量。作者刻意放大家国责任的利害关系,弱化人之间的细微情感。这与中国历来建构在血缘关系上的亲属关系密切相关,当赵武得知抚养自己的义父是杀父弑母的仇人时,他所考虑的便不再是该不该复仇,而是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家族复兴的大旗,他想达到的是匡扶赵氏,除恶扬善的目标。所以,一种长期形成的社会秩序性不自觉的约束了他,这便是《赵氏孤儿》中社会秩序的体现。

第三点是悲剧及复仇的个人性和群体性。在《哈姆雷特》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悲剧主体是哈姆雷特,复仇的主体也是他。他亲自促成高潮的到来,亲自拿起毒剑完成最后的复仇步骤,亲自见证他复仇之路上牺牲的人们。而在《赵氏孤儿》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定义为赵孤为悲剧人物和复仇人。整个赵家复仇过程中,赵孤、公孙杵臼、程婴乃至韩厥都是悲剧人物。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自己亲人的生命或者利益来帮助赵孤完成家族复兴大业,所以,他们是二元对立中忠善的群体代表。可以说,《赵氏孤儿》中的悲剧不是赵孤一个人的,是群体性的。其实这点也可以看作是中西方悲剧认同的差异,西方更注重内指性,而中国更注重外指性。

第四点是线索不同。《哈姆雷特》中,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哈姆雷特发现真相、准备复仇、完成复仇的故事情节,一方面是哈姆雷特内心纠结,延宕踟蹰的心理活动线。《赵氏孤儿》中,一条是围绕主题立意“孤”而展开的“救孤、搜孤、扬股、报仇”的明线,另一条则是善恶对抗,宣扬民族道德指向的暗线。

第五点是悲剧结果不同。《哈姆雷特》最终是以哈姆雷特成功杀死克劳迪斯,自己也死在毒剑下结束的。这期间,他的情人死了、朋友死了、母亲也死了,是个近乎真正完全毁灭的结果,这无疑让悲剧性更浓重一些。《赵氏孤儿》最终是以赵武成功杀死屠岸贾,光复家族,报仇雪恨结束,比哈姆雷特更完满,更大快人心。但是,我们看到不管是开始还是最后,赵氏孤儿他还是始终是个孤儿,结局虽然表面欢喜,实则还是个悲剧。这两种不同的结尾和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维有直接的关系。西方人更注重关注人的内心和真实感受, 注重通过悲剧本身来对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更注重道德观对人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作用。而中国受到长期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礼教和佛家思维根深蒂固,善恶终究有报,忠奸始终分明,更倾向于通过故事起到道德教化作用,使中国传统观念得到进一步宣扬。

第六是复仇主人公复仇心理不同。《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面临的是很复杂和纠结的情况。首先是一方面是杀父仇人、一方面是叔父,一方面是母亲、一方面又是背叛的女人。他对母亲的爱使母亲失贞一事给他的心理造成巨大的阴影,他无法再相信女人但又的欲望纠缠在一起。他想复仇又惧怕叔父的势力,很注意自己的地位和形象等等。《赵氏孤儿》中赵武的心理远没有哈姆雷特复杂,他所背负的就是家族冤死的三百条人命,自己父亲母亲的生命和声誉,所以,他只一心报仇雪恨,少了其中更多的挣扎和犹豫。

理想赵雷篇2

关键词:《哈姆雷特》;《赵氏孤儿》;复仇;异同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赵氏孤儿》又是中国古代古典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这两部剧作都是讲述为父报仇的故事,这两部悲剧在同样的复仇背景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复仇意义之同

作为两部悲剧著作,《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有着同样的背景主题:复仇。究其复仇意义所在,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却呈现出相同之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知道自己作为王室的一员,肩负着的不仅是为父报仇的责任,更是拯救整个丹麦国家的重任。最后,通过他自己的复仇行动,一方面,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另一方面,也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使其免于遭受灭顶之灾。在这一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不仅实现了自己复仇的个人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达到了价值的升华,完善了复仇意义。

在《赵氏孤儿》这部剧作中,除了看到赵武为父报仇的故事,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程婴等各个忠臣义士舍身取x的英雄精神。在赵氏孤儿这一整个“救下孤儿――设定计谋――报仇雪恨”的复仇线条中,少不了英雄壮士的壮烈牺牲。提弥明、灵辄二英雄舍命相救,程婴、公孙杵臼定计救孤......这个过程中牵扯了太多的无辜,作为复仇对象的屠岸贾已经不单是赵氏一家的灭门敌人,更是众人眼中的大奸臣。因此,赵武的复仇行动既包含了个人复仇,同时也是为民除害的一种社会复仇。至此,赵氏孤儿的复仇完成了升华。

由此说来,两部作品的复同之处也就包含了由个人行为上升到社会层面这一特点了。

二、复仇之异

(一)复仇过程

哈姆雷特,作为丹麦的王子,面对自己的父王被害,国家遭受困境,他没有马上想要除去叔父克劳狄斯。相反的,他不断地犹豫。不管是因为考虑到基督教教义中的不允许个人复仇,还是不愿意相信自己所面临的一切,他都无法下手。最终,哈姆雷特以沾着毒药的剑刺向克劳狄斯。复仇在此也就结束了,这一段过程里,包含着的是哈姆雷特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他经历了无数痛苦的过程,从快乐变得忧郁,经历了无数的思想斗争,他的心理成长了起来,最后也就采取了行动。因此,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是其心理的成熟过程。

而《赵氏孤儿》,这当中的复仇过程更是漫长。从救出孤儿到孤儿长大成人,再计划复仇行动,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二十年。报仇行动拖延时间之久也是理所当然。可见,赵氏孤儿的复仇过程是其身体成长的过程。

另一方面,这两部作品对于复仇这一过程的描写侧重点也是不同。《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之一,自然是少不了传统复仇中的一些特点。整个故事采用以时间为主的直线线索,叙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对复仇过程的描写中,更侧重于描写复仇的残忍手段。与之相比《哈姆雷特》作为西方文学的悲剧代表,就显得要人性许多。在整个复仇过程描写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复仇主体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和个性的成熟过程。

(二)复仇结局

与其他的中国古典悲剧的结果一样,《赵氏孤儿》保留了大团圆结局。程婴牺牲自己儿子的性命,保住了孤儿,孤儿长大以后报了仇,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而《哈姆雷特》却是不同,表面上看来,他也的确是完成报仇,杀死了叔父克劳狄斯,可是实际上,他也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除了哈姆雷特,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奥菲利亚等人也是这整个复仇行动中的无辜牺牲者。

(三)复仇意识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在复仇行为的差异上折射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意识上的迥然不同。

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赵氏孤儿》无疑是中国古代复仇意识的最佳表现。中国是一个以伦理为主的社会,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仁义”以及“三纲五常”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父仇子报”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这也是一种孝的表达。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血缘关系,根是对于传统血缘宗族关系的强调。而赵氏孤儿作为赵家的根,杀父之仇是不得不报的。

《哈姆雷特》中的复仇意识,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主义意识。西方是以法为先的法制社会,受到文艺复兴带来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哈姆雷特的眼中,自己的父王“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他降落在高吻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他将老国王视为“人”的榜样,是人文主义的化身,代表着他心中人文主义的美好形象。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从单纯的父子血缘关系上升到了人文主义者之间的联系。由此,复仇行为也就不单单是为父报仇,更多的是捍卫人文主义。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M].朱生豪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理想赵雷篇3

[关键词]哈姆雷特 赵氏孤儿 复仇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78-02

复仇是人类历史和社会中一个经久不衰的古老话题,也是人类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都有久远历史。《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戏剧史上著名的以复仇为主题的两出戏剧,《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都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为线索展开剧情。然而在相似的背后,两者却有诸多的不同。本文试从复仇意义、主题思想的差异进行探讨,并阐述其体现的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一、复仇意义不同,体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哈姆雷特》剧中,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复仇,他的复仇带有社会性,他的复仇并不仅仅在于为老国王报仇。在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逐渐意识到他所处社会的、国家的黑暗、腐朽和混乱,他的复仇逐渐由个人仇恨转变为揭露社会丑恶的根源,是对整个社会的仇恨,他的复仇责任上升为建立一个公正的政权,是完成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丹麦是一间最坏的囚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1]哈姆雷特的复仇意义大于个人意义,其意在改变社会丑恶、不公,为创造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邪恶君主的否定和批判。他的复仇行动彻底而全面,社会意义更强。《赵氏孤儿》中赵氏孤儿等人的复仇仅仅是为报个人仇恨,以程婴和赵氏孤儿为代表的正义一方认为屠岸贾是造成赵家三百余口死亡和蒙冤的罪魁祸首,其首要任务便是杀屠岸贾报仇。故事最终结局,赵氏孤儿奉杀屠岸贾并抄其家,接受君王封赏,并大声歌颂、拥护这位贤明的君主。但他们并未意识到造成赵家三百多人无辜惨死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国王晋灵公,作为一国君主,他不能分辨忠奸,竟然一概听信屠岸贾的谗言,认为赵盾危害自己的皇位,他一心想的不是如何为百姓带来幸福生活,而是自己的个人利益,贪图享受,任由屠岸贾残害忠良,却不闻不问。但程婴和赵氏孤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复仇行动只是个人意义的复仇,程婴是为其死去的儿子报仇,赵氏孤儿是为其一家三百口报仇。他们报仇后接受君王的封赏,并对其大加赞赏,这种复仇行动具有局限性,只是局限于个人恩怨上,不如哈姆雷特的复仇那样彻底。

这种复仇意义的不同并不是由故事主人公造成的,而是由于作家所处国家的社会背景、思想意识不同造成的。任何作品都会打上作家思想的烙印,《哈姆雷特》《赵氏孤儿》也不例外。莎士比亚生活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生产关系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并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在这种社会情况下,衰退的封建君主竭尽全力维护、加强君主专制,新生的资产阶级极力发展各种先进机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大力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大批进步的人文主义者对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揭露,新、旧两股社会势力斗争激烈。莎士比亚深受资本主义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所以他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哈姆雷特身上,具有极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哈姆雷特的身上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生和死的问题,时间和永恒的问题,责任和意志薄弱的问题。因而其复仇具有社会性,是对整个黑暗社会制度的否定,具有极大的社会进步意义。

与莎士比亚不同,《赵氏孤儿》的作者季君祥生活在元朝,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蓬勃发展时期,元朝军事力量强大,领土疆域扩张极大。当时的社会矛盾不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而是当时受压迫的汉族对蒙古族统治的不满。元朝是我国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时代,其统治者想尽办法压迫汉族,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惨遭杀害,幸存者在政治、文化上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当时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都很残酷,许多元杂剧都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反映,是对元统治者残暴统治的强力斥责和对被迫害人民的同情。《赵氏孤儿》虽描绘的是春秋晋灵公时代,折射的却是元代社会问题。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带有鲜明的封建时代特点和阶级特点。

二、复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不同,体现不同的社会、个人价值取向

《哈姆雷特》取材于中世纪的丹麦,但剧中描写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环境则反映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当时正处于伊丽莎白末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失败,资本主义力量有所发展。当时的文艺复兴带来人文主义思潮,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为内核,偏向于个体尊严和人格的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基础和出发点,必须为个人利益而奋斗,为自己才能维持社会的正义,为自己奋斗也就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哈姆雷特》反映的是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种人文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复仇的价值往往趋向于维护个人尊严和人格。哈姆雷特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魄力、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当他结束学业回国后,在父亲被杀、母亲改嫁、叔父篡位的打击下,理应立即报仇雪恨,但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会更理性地将个人报仇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他首先需验证叔父是否真的是杀害父皇的真凶,如果不是,又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复仇。他所犹豫的不是应当做什么,而是应该怎样去做。而《赵氏孤儿》反映的思想主题则突出为忠孝义。赵氏孤儿长大后,在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毫不犹豫便下定决心为家族报仇,实现其孝。因为中国古代以孝为先,而程婴舍儿救孤,韩厥、公孙杵臼舍命护孤,这些都反映其高尚的忠义道德品质,其想到的并非个人利益和个人尊严,而是实现自己的诺言和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之士。

两剧反映的思想主题不同,极大地受到了各自国家的思想价值和当时社会价值的影响。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四通八达的海洋交通,发达的海洋贸易,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越加凸显,他们逐渐发现了个人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力和个人独立性的海洋文明。在这种文明的影响下,形成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更多的突显个人价值观。且当时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君主专制在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也更快接近灭亡,它日益暴露出腐朽性和罪恶性,资本主义也逐渐发展。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随着文艺复兴之风蓬勃发展,个人主义盛行,尊重个体尊严及人格价值,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出发点,为个人利益奋斗也是为他人和社会奋斗。古代中国的血缘宗法制度根深蒂固,同族人为亲人复仇是责任和义务,而且是必须履行不可推卸的,这种观念造成了血亲复仇观念,儒家思想对血亲复仇也给予了肯定。《孟子•尽心下》:“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也。”[2]复仇是行孝尽伦的社会使命,也是赵氏孤儿为何听到真相后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要为家族报仇的原因。且中国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以农业立国,人们的群体意识非常强烈,当家族利益或荣誉受到损害时,个人都别无选择地加以维护,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勇”“义”是儒家最高道德准则,大多数人都以“忠”“义”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并努力实现它,这便有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英勇之士的英勇事迹。

三、结束语

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这两部中西方悲剧经典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同为悲剧,都描述了主人公为父报仇这一主题,但体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却有很大差异。首先,赵氏孤儿复仇的意义在于报家仇,而哈姆雷特的复仇则突破了个人仇恨上升至重整乾坤,创造另一个美好社会的伟大社会意义。其次,《赵氏孤儿》所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忠孝”,而《哈姆雷特》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人文思想,哈姆雷特复仇时大部分时间在思考人类、社会、宇宙之类具有深刻内涵的问题,将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相联系。再者,中国的悲剧常以“大团圆”结局,给人们带来希望,而西方悲剧常“一悲到底”,以悲壮震撼人心。

【参考文献】

[1](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增订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理想赵雷篇4

2004年3月10日,带着州委、州政府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探索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三大任务的重托,赵健强、李正平随州委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队来到元谋,进驻到能禹镇星火村委会。初来乍到,情况不清,酷暑难耐,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开展工作。赵健强、李正平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半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星火村委会11个自然村,走访农户78户,清楚掌握了村情社貌。

星火村委会下雷窝村是一个经济条件、生活环境都较好的自然村。工作队刚来,正赶上村两委班子换届,为了使下雷窝村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认真做好群众和村组干部思想工作,使村级班子和村组班子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稳步换届,为下雷窝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班子顺利换届后,赵建强、李正平积极配合新的领导班子,选择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针对下雷窝村由于干早缺水,有400多亩土地常年撂荒,农户增收空间无法拓展的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积极主动联系水利部门进行论证、勘测设计,求得自己工作单位的支持,扶持水泥30吨,帮助购置抽水设备一套价值8000多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一口深24米、直径2米的水井,有效解决了村民20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以每亩收入1500元计算,每年可使村民实现增收30多万元。

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是工作队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结合村委会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在深入宣传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运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较好的下雷窝村,在该村创建了党员之家,帮助建立健全党支部学习、工作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支部书记职责、党员管理目标量化责任书和群团组织管理活动等制度,使下雷窝村组织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在下雷窝村发展新党员5名,入党积极份子5名,结束了该村几年来未发展一名党员,队伍建设停滞不前的历史。为有效改善下雷窝村的环境,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赵健强和李正平从原单位争取资金买来水泥和沙石,充分利用村边天然竹林,汇同村民小组投资14000多元,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发竹林休闲娱乐园,修建水泥桌6个、三面光水沟400多米,并自费100多元,为村民购买扑克20多副,象棋4副;向上级争取价值7000多元的玻璃钢篮球架一副。此外,为改善村容村貌,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帮助村民小组,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三天拆除了各家各户影响环境卫生的43个土厕所,使村集体投资6万元在村里修建4个标准公厕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2004年6月,赵健强在前往村民小组开会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导致髋关节骨折,住院期间,他仍念念不忘村委会及下雷窝村的各项工作,经常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村委会的干部和驻点群众深受感动。

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帮助村委会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赵健强和李正平深入思考,努力为村委会发展经济选择项目,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他们决定利用星火村委会相树村民小组集体两个坝塘为基地,投资12万元发展水产养殖,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解决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思路确定后,

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上下奔走,多方协调,千方百计争取列项支持。最后,项目经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给予了资金支持。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两人始终坚守工地,实行跟班作业,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并积极帮助协调资金、物资。一次,由于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施工单位思想产生了顾虑,工程进度被延缓,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找有关部门协调,并向施工负责人保证,如资金不到位愿用两人工资垫付,解除了施工方的后顾之忧。协调的物资运到后,赵健强和李正平又亲自组织指挥村民卸车,并指定专人管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养殖工程的建成,每年可为星火村委会及相树村民小组带来2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切实解决了星火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发展水产养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农民增收卡》制度,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围绕每个队员确保30户农户增收10%的目标,在深入群众访谈,熟悉掌握村情社貌的基础上,赵健强和李正平把生产条件差、经济收入处于中下水平的自然村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确定为落实《农民增收卡》制度的示范户,并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农户上一年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根据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状况,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和种植品种结构,制定并帮助落实增收措施,共确定了78户示范户,发放《农民增收卡》60户。为帮助农村困难户增收,赵健强和李正平还亲自下地帮助他们犁田、栽菜,并出资150多元为困难户购买化肥、种子。一次,星火村委会永乐村一农户家不幸发生火灾,他们又拿出100多元钱,并购买了一床棉被前去看望。广大示范户在他们的帮助下,增收有了保障,大部分示范户已提前完成了增收10%的目标。

理想赵雷篇5

一路上,同学们一直议论纷纷,他们在猜想会看什么电影,有的同学说:“可能会看一部感人至深亲子电影。”有的同学说:“可能会看一部武打片,就像《黄飞鸿》那样的。”还有的同学说:“还可能看一部科幻片,就像《哈里。波特与密室》那样的。”但我觉得都不是,我觉得可能会看一部战争期间的红色经典,可能是《地道战》。

一进阶梯教室,一阵凉风迎面扑来,别提多舒服了。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现在已经自觉地沉默了。大家各自就坐了,一双双眼睛注视荧屏。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三个大字——《地雷战》。怪了,《地道战》到时听说过,可这《地雷战》就不多听说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欣赏了这部红色经典。

他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1942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根据地,有一个叫赵家庄的村落,里边住有许多抗日民兵,赵虎是民兵队长,他在地雷的研究上小有所成,运用在了抗日战争上。在离赵家庄不到八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叫黄村的地方,有一批日本侵略者的军队,他们经常对赵家庄进行烧杀抢掠,而民兵团的力量有限,所以赵家庄又团结了周围的几个村庄共同抗日,中央也派了一个连进行支援,民兵根据自己掌握的地雷知识,用地雷对付日本侵略者,很有效,可渐渐侵略者也长了心眼,用上了探雷器,在地雷战的战略连连受挫的情况下,赵虎开动脑筋对原有的地雷进行了改进,把敌人炸得落花流水。一次,敌人在民兵团部注意的情况下,闯进了村子,抓获了所有村民,民兵不惜一切代价就出了乡亲们。在这之后,民兵团唱了一处空城计,将敌人引入村子,用地雷狂炸,然后进行歼灭。

我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心里想:是什么力量使得人数不过前的民兵团战胜了人数是他们数倍的侵略者呢?哦,我明白了是民兵们一一当时与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民兵们一条心,拧成了一股绳。是毛主席的领导于民兵的团结一使他们战胜了侵略者。

通过这部电影,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多心不齐,则必定一事无成。但如果人少而心齐,经过努力,必定成功。团结就是力量!

理想赵雷篇6

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两次被骗的惨痛经历,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为了一雪前耻,他在洛杉矶创立了第一家华人私家侦探公司。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现在公司每年能赚300万美元以上,而他也奇迹般地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华人神探”!

他的传奇经历还被美国制片人雷蒙德·麦希看中,将于2013年拍成电影全球上映……他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

年轻气盛

穷小伙受骗后勇闯美国追债

现年39岁的赵伟,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城关镇关原头村。初中毕业后,他就辍学回家务农。后来,他跑到运城市做过交警大队的协警、停车场的保安组长……

1996年初,22岁的他偶然通过朋友结识了美籍华裔商人冯涛。冯涛的名片上印着某国际贸易集团总裁的头衔,他告诉赵伟,该公司总部在美国洛杉矶,在山西太原有一家分公司。

冯涛侃侃而谈,赵伟对他十分敬佩,说:“冯老板,我有哥们就是做这行的,您要是看得起小弟,就让我拜您为大哥吧!咱俩合作,肯定能双赢!”

两人很快达成意向。不久,赵伟顺利地与冯涛合作了三次,赚了点小钱。1996年6月,赵伟送货到太原,冯涛称刚和另外一个矿场谈了一笔大生意,但资金周转有些困难,问赵伟能不能帮忙筹30万元钱,并表示愿意让赵伟“入股”,利润五五分成,还让他当分公司经理。赵伟粗算了一下,投资30万元,半年内就可净赚40万元,这诱惑太大了。为了保险起见,他去冯涛的公司和那家矿场看了一圈,确定无误后,便答应帮忙筹钱。

当时,30万元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赵伟想来想去,打算找铁哥们刘军借。刘军在运城一家国营企业担任出纳。赵伟承诺3个月内还钱,并分给刘军20万元“红利”。为此,刘军挪用了公款。

30万元到手后,赵伟立即送给了冯涛。不料,冯涛收了钱后就人间蒸发了,电话关机,太原的公司也人去楼空。赵伟只好报案,警方调查后发现,冯涛确实是美籍华裔,但他对外使用的证件以及与赵伟等人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的,案发后他便卷款逃回了美国。

冯涛跑了,赵伟借刘军的30万迟迟还不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刘军更是急得跳脚:“兄弟,你这是要我的命哪!”1996年8月,无奈的刘军自首了,最终因挪用公款罪身陷囹圄。赵伟闻讯后痛心疾首,对冯涛恨得咬牙切齿……

这时,赵伟刚好听说太原有一家劳务输出公司,可以办理去美国洛杉矶打工的手续,他立即决定只身赴美国讨债!他想好了,如果找不到冯涛,他就在那边打工,攒钱还给刘军,好让刘军早些出狱。见儿子九头牛拉不回,赵伟的父母只好忍痛将家里建好不到两年的新房子卖了,为他凑了3万元盘缠。

1996年11月,赵伟踏上了跨洋追债之路。临行前,他含泪给刘军写了一封信:“好兄弟,是我害了你!我向你发誓,我这次去美国,一定要把那30万元追回来!如果追不回,我就是乞讨、卖血,也要挣钱还你!当然,钱或许还得清,可我欠你的人情债,一辈子也还不清了……”

到达洛杉矶后,赵伟和工友被安排到市郊一家工厂上班。没干一个月,赵伟就离开了工厂,他要找冯涛讨债!凭着一张名片,他竟真的辗转找到了冯涛位于洛杉矶马里布区的办公室。可是,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只是一处破旧的家庭旅馆!原来,冯涛沉迷于赌博,输光了家产,老婆带着孩子弃他而去。那套民居本来是他的,后来抵债被人改装成了家庭旅馆,无家可归的他只好长期租住在那里。

冯涛见了赵伟很震惊。赵伟放下狠话:“要么还钱,要么一起死!”冯涛无可奈何地答应凑钱,但需要一段时间。他还表示可以帮赵伟介绍工作、提供住处。赵伟别无他法,只好答应。冯涛介绍他到华裔毛先生手下打工。毛先生是一家货运公司的主管,赵伟在他手下当搬运工。

几个月后,冯涛东挪西借,终于凑足了欠款。但还钱时,赵伟没有银行账号,冯涛称必须找第三方作证,毫无办法的赵伟,只好找毛先生作证——将冯涛的还款先汇到毛先生的账户,再由毛先生转给赵伟。可毛先生要求先收取“作证费”。赵伟为了得到那30万元,便把半年的工资交给了他。不料,冯涛将还款汇出的第二天,毛先生竟然消失了!等到赵伟再去找冯涛时,他竟然也没有了踪影!

就这样,赵伟再次受骗!他不仅没讨回那30万元,还被骗得身无分文!他再也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忍不住嚎啕痛哭……

艰难打拼

中国流浪汉竟成美国私家侦探

赵伟无脸回国,只好留在美国继续打工。可一句英文都不懂的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很快便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一开始,赵伟受到了其他流浪汉的排斥、围攻甚至殴打。好在他头脑灵活,能屈能伸,为了让“同行”接纳自己,他时常把平时乞讨来的钱物分给他们;他发现“丐帮老大”喜欢吃汉堡包,就经常去麦当劳、肯德基门口乞讨,然后拿回去讨好那个“老大”……就这样,他很快在“丐帮”里搞好了关系。“丐帮”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在那里,赵伟还学会了简单的英语、韩语、泰语等各种语言。

1997年夏,赵伟终于被一个停车场的华人老板雇佣做保安,结束了两个多月的流浪生涯。从此,他一边打工,一边安下心来学英语。

赵伟不甘心当个普通的保安员。1998年初,他毅然辞职,报名参加了洛杉矶马丁德盖帝罗保安公司的专业武装警卫训练班。凭借强壮、敏捷的身手,他很快成为训练班最优秀的学员,并在半年后留任保安公司华人部的教练,薪水不菲。挣来的大部分工资,他都寄回家还债。

尽管好不容易在美国立足了,但赵伟始终对自己两次被骗的经历难以释怀。他发现跨国诈骗案、经济纠纷在美国特别多,他很想帮助那些受骗的人。可是,究竟该怎么做,却没有一丝头绪。

1999年1月的一天,赵伟正在街头看报,突然有两个男子追到了他身边。其中一名男子揪住另一名男子的衣服,用韩语说:“你欠别人的钱到底什么时候还?”赵伟一听是追债的,马上来了兴趣。当那名欠债男子要跑时,赵伟仗义出手,三下五除二就制服了他。事后,他打听到,那名追债人是洛杉矶一家韩裔侦探所的私家侦探,名叫金智恩。

赵伟激动极了,当即表示自己也想做这一行。金智恩见他身手不错,懂英语,还懂一些简单的韩语,便推荐他去自己所在的侦探所打工。

赵伟做私家侦探的第一笔业务,是马丁德盖帝罗保安公司老板介绍的——一个名叫邓红的离异香港女人,通过网络认识了美国男子乔斯,乔斯以结婚为名把邓红骗来美国定居。婚后乔斯不仅有了外遇,还拿着邓红的200多万元存款失踪了,邓红要求侦探所帮忙追踪乔斯。

赵伟接下这单业务后,立即开始调查、追踪。几经努力,他终于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附近找到了乔斯及其情人。他和邓红一起上前试图抓住乔斯,乔斯发觉后撒腿就跑,他紧追不放,乔斯突然转身就朝他头顶开了一枪,警告他说:“小伙子,别管闲事!否则我一枪打死你!”

毫无防备的赵伟立即吓得停住了脚步。他这才意识到,美国公民是被允许持枪的!他不敢再贸然追踪,和邓红返回了洛杉矶。后来,他虽然在金智恩等同事的配合下找到了乔斯,但这件事,也让他知道,在美国做私家侦探并不是件易事。

私家侦探在美国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合法职业,但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领取执照。赵伟下决心考取私家侦探执照,因为只有拿到了执照,他才能申请永久居民绿卡,再考持枪证。

为此,赵伟一边在韩裔侦探所打工,一边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试,涉及民事刑事诉讼、损害赔偿、证据收集和保全、财物扣押和控制、跟踪方法、人身识别、职业调查、移动与定位摄影、心理学、法医鉴定学、调查报告撰写等。这对于只有初中学历、英文基础不扎实的赵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但他没有退缩。经过整整3年的刻苦学习和经验积累,2002年2月,赵伟终于拿到了由美国加州政府严格考核后颁发的私家侦探执照。不久,他又申请到了美国永久居民绿卡,并考取了持枪证。

拿到执照后,赵伟的业务量迅速增加。一次,一个名叫朴素妍的韩裔妇女找到他,说怀疑她的丈夫布雷与她的女友敏贞在家里鬼混,委托赵伟去她家拍下证据。

在美国,私家侦探的调查都要遵循法律办事,但是又没有警察(公共侦探)那样的公权力。因此,赵伟只能通过巧妙的设计获得证据。当时,朴素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布雷自己开公司,而敏贞刚从韩国来到美国3个月,暂时住在朴素妍的家里。赵伟跟踪发现,布雷和敏贞确实有私情。

不过,赵伟不能在朴素妍家的卧房里安装摄像头——按照法律,摄像头只能设置在住宅的公共处所。如何才能获得一张可靠的照片呢?赵伟想出了一个方法。一天,他从敏贞卧室的窗口发现布雷光着上身站在窗户边,便悄悄拍了一张照片。接着,赵伟直接过来敲门,并亮出侦探执照,告诉布雷,自己正在调查一宗小孩失踪案。进屋后,他拿出一张小女孩的照片,问布雷是否见过她。布雷摇头否认。赵伟让他把妻子也叫来辨认,布雷起初不肯,但拗不过赵伟的一再要求,只好叫敏贞来到客厅辨认。就这样,布雷和敏贞从同一个房间出来以及两人假装夫妻的互动过程,都被隐形录像机摄下,成功帮朴素妍弄到了布雷出轨的证据……

看到了美国私家侦探广阔的前景,2002年底,赵伟毅然辞职,在洛杉矶创立了第一家华人私家侦探公司!

年赚千万

山西农民打造“好莱坞传奇”

赵伟重情重义,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帮过自己的那些人。创业之初,他就把那个美国“丐帮老大”请来当“情报组长”,率领流浪汉替他发传单、四处搜集情报;他还说服停车场的华裔老板入股融资,请马丁德盖帝罗保安公司老板(退休警察)当顾问,与韩裔侦探所密切合作——因为金智恩等人主要针对韩人圈,而他主要做华人业务,双方互通有无。很快,他的公司就步入正轨。

2004年春节前夕,赵伟出国8年后第一次回国。衣锦还乡的他回家见过父母后,便马上去看望刘军。此时,刘军已出狱,贫困交加,30岁了仍未结婚。见昔日兄弟因为自己变得如此落魄,赵伟十分痛心,毅然决定带刘军一起去洛杉矶。“我的公司正好缺一个可靠的财务人员,咱兄弟一起干,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几年下来,赵伟积累了许多侦探经验,但他仍不忘学习,办公室、家里摆满了大量侦探书籍。他公司受理的业务项目也越来越多,主要分为追债、婚外情、假冒产品调查、各种诈骗案等几十种服务。

美国持有私家侦探执照的公司有1万多家,洛杉矶约1000家,但涉及华人圈业务的公司很少。2007年,赵伟发现很多中国商人在美国容易掉入违反商标权和知识产权的怪圈——一些美国人借口转让商标和产权,待中国人接手生产后,又设计告发侵犯他们的商标和产权,进而诈钱。了解这种情况后,赵伟当即将这种案件作为公司当年的首要业务,既维护了同胞的利益,自己又大赚了一笔。

洛杉矶的假冒产品泛滥,尤其在当地的华人小区。一些名牌公司便纷纷找到赵伟公司委托调查,他和手下每个月都要破获十几起假冒产品案件,涉及衣服、手袋、鞋子、食物配料、汽车配件等各行业。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出现了大量医疗、保障援助等方面的欺诈。当地政府为了彻查这种现象,便委托赵伟的私家侦探公司调查。他通过采用各种手段调查医师、医院和病人,从中找出作假证据,既挣了政府的钱,又为公司赢得名声。

2011年,美国圣盖博谷华人区发生了多起利用电子邮件,恶意诽谤中伤公司高管、竞争对手等的新型案件。受害人之一刘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华裔,遭到诽谤后,找到赵伟追查邮件来源。赵伟经过详细调查得知,邮件发送自一名IT专家,人在中国,通过频繁变换郑州、廊坊、石家庄等地IP地址发送恶意诽谤邮件。但赵伟最终还是弄清了被调查人的确切地址,并配合警方成功破获此案。凭借这个案件,赵伟赢得了“华人福尔摩斯”的美誉。

就是凭借这样的干劲,赵伟的“全美侦探调查公司”在洛杉矶名声越来越大。如今,他手下已经有十几名拿到执照和持枪证的专业私家侦探,而且都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其中还有几名年轻漂亮的华裔女侦探——女侦探有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很适合调查婚外情、假冒化妆品等。公司的收费方式主要按小时收费,每小时大约100美元,有的是根据案件调查效果收费,圆满完成的案件通常能赚十几万美元。

如今,赵伟的公司每年能赚300万美元以上!而他的传奇故事一经《洛杉矶时报》报道,立刻在当地引起轰动。

赵伟的传奇经历曝光后,立刻引起了众多西方影视业制片人和编剧的兴趣,先后有多家美国、加拿大电影公司争相联络他,希望把他的经历搬上屏幕。经过再三考量,赵伟最终授权美国制片人雷蒙德·麦希、加拿大编剧盖伊·伯内特和中影集团签约,由中美加三方合拍这部反映中国农民只身闯荡美国的励志故事。

目前,《赵伟的故事》已在赵伟的家乡山西、洛杉矶等地开机拍摄,预计将于2013年底作为贺岁片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同时上映。赵伟,这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普通农民,竟然在美国打拼成了年赚千万的私家侦探,这无异于一部现实版的“好莱坞传奇”!当然,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凭着勇于闯荡、绝境求生、不断超越自己的打拼精神,也凭着因地制宜捕捉商机的眼光,他最终成就了大业!

(责编/陶仁友)

理想赵雷篇7

《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顾名思义,就是和朋友有过“八拜”的友谊。那么到底哪8种友谊称得上是“八拜之交”呢?

1.知音之交――伯牙 子期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是,他总因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而感到孤独寂寞,苦恼无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是一位站在岸边的樵夫,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后,在子期的坟前抚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2.刎颈之交――廉颇 相如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就想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被迫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非常不满,蔺相如就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3.胶膝之交――陈重 雷义

年轻时,陈重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两人都是乐善好施之人,处处帮助乡邻并举荐提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不久,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一同还乡。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乡里都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说:胶和漆自认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陈雷胶漆,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世人赞曰:“胶漆虽然坚,不如陈与雷。”

4.鸡黍之交――元伯 巨卿

山阳人范式,字巨卿。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结为兄弟,朝暮相随了半年。由于范式思乡欲归,相约一年后的重阳节,范式到张家相聚。一年很快过去,重阳节这一天,张劭一早便洒扫草堂,催促母亲兄弟杀鸡设宴,自己整顿衣冠,在庄门处张望。然而一天眼看过去了,仍不见范式。母亲和兄弟再三劝张劭回去,但他执意不肯,说“范兄不至,吾誓不归”。到了深夜,家人都歇息了。忽然,张劭隐隐约约看见黑暗中一人随风而至。他一看,正是范式,不禁大喜曰:“小弟自早等候至今,知兄非爽信也。”

然而,这已经是人鬼之间的交流了。

原来范张一别后,范式因溺身商贾,一时把约期忘了。直到邻居送上茱萸酒,才突然想起鸡黍之约。但山阳、汝南相隔千里,非一日可到,这时范式忽然想起古人有云:“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能日行千里。”于是自刎而死,魂驾阴风,来赴鸡黍之约。

张劭于是把母亲托付给弟弟侍奉,赴山阳为范式送葬,并作出惊人之举:在请求范妻将自己葬于范式坟旁一侧后,竟掣刀自刎而死。

5.舍命之交――角哀 伯桃

战国时,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风雪,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6.生死之交――刘 关 张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问其姓名。其人曰:“姓张,名飞,字翼德。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之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入店坐下,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云长,因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次日,于张飞桃园中,结义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三国志》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7.管鲍之交――管仲 鲍叔牙

齐国有一对儿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每次都会多分些钱给管仲。后来,两人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是贪生怕死之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说他是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了,管仲就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也带另一王子小白逃出了齐国。不久之后,大王子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推荐管仲当宰相。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友谊深厚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 祢衡

理想赵雷篇8

主演:孙红雷、桂纶镁、徐静蕾、方中信

类型:爱情/剧情/悬疑

上映日期:9月19日(中国)

这一次,把爱情拍得文艺点

赵宝刚还是挺文艺的,要不然也不会想出“此情可待,回首经年”这般文艺范儿十足的话。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巧妙地将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暗含了进去――傅经年(孙红雷饰)和宁待(桂纶镁饰)。前者是潜伏在军统内部的共产党特工,为组织输送过许多重要的情报,是个英雄式的人物。后者是共产党特工林月颖从街上捡回来并抚养大的流浪儿,她对傅经年一无所知。陌生的傅经年与宁待,从未有过交流,却在见面的第一时间成了生死之交。因为直属上级林月颖被出卖,傅经年亲眼目睹了她的自杀身亡。这是在傅经年心里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他自己的生命和一切任务与责任的女子,但就在他的眼前天人永隔。林月颖什么也没给傅经年留下,唯有一个她领养的、刚刚年满18岁的女孩宁待。傅经年痛不欲生,他将自己最软弱、最无助的一面都展现在了这个此前从未谋面的女孩面前,宁待也成了唯一一个知晓傅经年的秘密,并且真正理解其内心痛苦的人。待到日子过得渐渐久一些后,两人产生了情愫。但因为傅经年职业的危险性,无法与宁待结合,他爱她却也怕连累她。傅经年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战争的彻底结束。然而这一等就是14年,这段感情也化作了追忆一生的遗憾。

归纳来说,《触不可及》的核心就是大时代下的小爱情,这是许多导演都喜欢的主题,当然,也是赵宝刚这位“爱情大师”最擅长的戏码。他的电视剧几乎都包含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好比《过把瘾》,好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前一阵,他的《北京青年》和《老有所依》还被收入国礼,成了中国人的爱情范本。所以,在赵宝刚的镜头里,爱情还是第一位的,这个巨蟹座的男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把他身上的星座特质投射在人物的身上,浪漫、细心、痴情、温柔,甚至还有一点小霸道。因而看赵宝刚的爱情片,总会被打动,进而被征服,最后无法自拔。他是懂爱情的人,也是懂如何拍爱情的人。这次跨界电影,赵宝刚主动求变,琢磨着要换一种方式来表现谈情说爱。于是,在《触不可及》里,孙红雷与桂纶镁的爱情被揉进了生死攸关的谍战背景,也因此在乱世中显得跌宕起伏。

还是那句话,赵宝刚真的挺文艺的。傅经年和宁待那场彼此告白的戏,他竟然想到用一支舞来表现。故事里,宁待是一位舞蹈老师,所以我们见到了一身西服的孙红雷和一袭小洋装的桂纶镁在阁楼里的那曲“贴身的探戈”。房间里没开灯,从气窗里投射进来的阳光在这个有些昏暗的房间里,充当了舞台射灯的功能,一道道照在两位主演的身上,也照出了两个角色之间欲说还休的微妙情愫。为了这场戏,拍摄前,赵宝刚专门请来外籍探戈名师度身为孙红雷和桂纶镁定制舞步,两人更是每日在排练厅挥洒汗水,练足8小时。这些只是赵宝刚努力打造这段唯美爱情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整部电影的爱情戏份都被营造得格外精美。或许是用来和“相爱不能爱”的尴尬做对比吧,虽然有点残酷,但电影要的就是比电视剧更一击即中的效果。这一点,赵宝刚也不无感慨,“我已经快60岁,在我看来,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不是很真诚地对待爱情,爱情好像变弱了。拍《触不可及》这部爱情电影,我也是想让人们看一看那个时代像鲜血一样的爱情有多么地不容易。好让现在的我们反思一下,能不能更珍惜一点呢?”

《触不可及》的英文片名为《One Step Away》,翻译过来与姜文的新片《一步之遥》重名。其实《触不可及》的剧本在四年前刚开始创作时就叫《一步之遥》,只不过这个名字被姜文团队抢先一步在广电总局备案了,所以后来只好又改名《一步之间》。但这个片名依旧被诟病说像是姜文电影的山寨版。赵宝刚无奈之下只能改名为《触不可及》。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名字倒也更贴近电影中孙红雷与桂纶镁之间那段若即若离的爱情。

只要复刻好,花钱不重要

论拍电视剧,赵宝刚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在电视圈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他用《过把瘾》征服50后,用《永不瞑目》征服60后,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征服70后,用《奋斗》征服80后,最后用《北京青年》征服了90后。换言之,赵宝刚早就透过小荧屏把观众的想法都摸透了。这次转战大银幕,虽然不知道《触不可及》合不合现在观众的胃口,但投资商们对“大猫”在电影圈打响头炮还是很看好的。加上孙红雷、徐静蕾、黄磊、蒋勤勤这些老朋友的或主演或客串,这些优势,都让“新导演”赵宝刚不至于为钱和演员发愁。他有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触不可及》的总投资为8000万元人民币,刨去片酬和宣发费用,绝大多数都被赵宝刚用在了服化道上。影片的故事始于1935年,因此赵宝刚要的,是正儿八经地重返上世纪30年代,而不是做做样子而已。他觉得,那个时候的男人就应该穿墨绿色的军装和深色的西装,女人就应该要穿端庄的旗袍和时髦的小洋装。这些在时下的年轻人看来土到不行的装扮,在赵宝刚看来,恰恰是那个年代最时尚,最in的体现。“我们现在拍年代戏特别愿意把东西弄得很旧,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是最新潮、最时尚的。其实我们今天沿用下来的很多的美学意识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所以这部片子,我就是想体现那个时候的时尚并不比今天的时尚弱。尤其体现在建筑、时装和一些小道具的陈设上。应该是那个年代里面最能体现人们对于审美的一种追求。”

复刻一九三五,赵宝刚第一个要求是主创的服装。赵宝刚表示,人物造型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在服装方面,除了使用民国特色的款式与图案,服饰的设计与剪裁上也追求刚柔并济,力求更全面地塑造人物气质。老赵的宗旨是:只要合适,不问价钱。片中,孙红雷的帽子、眼镜及其他配饰就高达30万元,全部是从国外的古董店精选回来的。服装方面,孙红雷的变化并不多,但无论是军装还是西装,都配合着他身份的变化而凸显其独特的气质,大多数情况下,孙红雷都酷劲十足。

相比之下,桂纶镁就全然成了赵宝刚追求复刻至上的试验田。影片的故事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在这期间,桂纶镁的造型几乎如走马灯式地换。既有清新可人的清纯装,也有轻盈飘逸的舞蹈丝裙。既有性感妩媚的晚礼服,也有潇洒干练的风衣外套。不过大家好像还是更爱她身着花色旗袍和绿色洋装的样子,清纯却又不失婀娜。其实无论哪一件,这些衣服穿在身材纤细的桂纶镁身上,都极具复古的美感。不仅展示了女主角宁待不同人生阶段的形象特征,更从侧面预示着于乱世漂浮中人物的动荡经历。虽然是第一次拍年代戏,但在赵宝刚的坚持下,桂纶镁已经成功获得了“百变民国女郎”的称号,他甚至会亲自去看造型师为桂纶镁做发型,然后一边做一边给出他的建议。据悉,整部戏光的服装花费高达百余万元人民币,几位主演的服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套。虽然无法与《小时代》一部戏3000套的规模相提并论,但作为发挥余地相对更小的年代戏,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多了。就像赵宝刚说的,“拍电视剧能凑合,拍电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凑合。”

除了对演员的造型相当挑剔外,力求还原出纯正地道的民国风情的赵宝刚对建筑、布景、道具等方面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老式台灯、留声机、黑胶唱片、钢琴、挂钟、茶几一样也不能少,街道洋房不达标的就干脆自己搭建场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那股浓浓的民国风韵从银幕上流淌出来。

上一篇:四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 下一篇:格言警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