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范文

时间:2023-09-21 04:32:57

菩萨蛮篇1

1、古诗带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 tíng jūn

温庭筠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 tiè 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 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3、 古诗赏析

菩萨蛮篇2

作为《菩萨蛮》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像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来源:文章屋网 )

菩萨蛮篇3

晓莺催起。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怅别後、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锦字无恁,付银烛、尽烧千纸。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桃花自贪结子。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菩萨蛮篇4

太平盛世金龙舞,

祥云化作芳菲雨。

玉兔醉东风,

兆民迎大同。

江山千古秀,

兴饮三杯酒。

正气满乾坤,

菩萨蛮篇5

只看见一个包袱,那起包袱才知,一个婴儿在哭,她抱着女孩时,哭声便听了。

院长把她抱回了孤儿院。

……

七年后

女孩长大了,她也很懂事,会常常帮助院长妈妈干活。只是她不愿意说话,时时一个人在一起,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便会在角落里哭泣。

………

又十年

“啊。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饶命,啊。”只见一个白衣少女在打一群街头小混混。

“滚。”

“是,是”他们狼狈的逃了。

女孩走在回山上的路上。

“你还要躲多长时间。出来。”

一个黑衣男子出现在女孩面前。黑衣男子转过头,正在面对着女孩笑。

“丫头,功夫长进了不少嘛。”

“臭老头,你找死啊,死哪去了怎么久都不回来,要死怎么又回来了。”

“丫头,你怎么和你师傅说话的。亏我救了你,又把我一身的才能都教给你了,你,你这个没良心的,怎么可以这么对你师傅我呢。”说着还用衣襟檫檫脸上的泪水。

“ 老头,别装了,要哭回家哭去。”

“你,你,你师傅我哭了也不安慰我一下,你,呜呜````”

“走回家哭。”说着自己用轻功飞走了。

“哎,等等我啊,哎。”老头说着也用轻功飞走了。

原来女孩七岁时,孤儿院出了火灾,熊熊的烈火在燃烧着,只有女孩一个人活下来了,并来到了古代。当时,江湖人称“雪山老人”(吴孙天)正好看见了空中有一个东西在飞,便用轻功救下了,带回了雪山,成了雪山老人的关门弟子。十年过去了,女孩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并把老头的才能都学会了,而且比老人更胜一筹,江湖人称“雨繁仙子”(一般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吴雨)

“丫头,丫头等等我呀。”老头边追边说。

但女孩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突然,女孩停下了,好象发现了什么,一棵树下躺着一的满身是血的男子。

“丫头,你要停下来怎么也不说一声啊,害的我………”

“老头,帮忙,少废话。”

“老头你背他。”

“你, 你说什么,我,我背。我,我没,没听错吧?”

“少废话,你没听错。快点。”

“我,我是一个老头也。”

“怎么,平时不见你怎么说啊。快点。”

“知道了。”老头不愿意地背起他,满嘴还嘟嘟到:“哼,小子,等你好了,有你好受的。”

“老头,你在窃窃私语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快走吧。”说着,用轻功飞走了,女孩也飞走了。在夕阳在,一老一少成了美丽的风景线,对了差点给忘了,还有一位病残的男子。

“唧唧,唧唧。”小鸟在树上叫着。

男子醒来了,睁开眼,看见白色的篷子,白色的被子,白色的……这里一切都是白色的,虽然都是白色的却是那么井井有条。望望窗外好一个世外桃源。

门被推开了,只见一个穿白色的少女进来,轻装淡漠,纤眉如画,玲珑可爱的女孩。

“你醒了。”

“恩。”

“你没事了吧?”

“恩。”

“那好。”

“什么?”

“你可以走了。”

“啊?什么?走?”南宫席惊讶了,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没毁容啊,怎么?……想着,想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

“怎么,你不想走啊,我可不养白吃的人。”

“我给钱。”

“不用了,你快走。”

“这怎么行,你好歹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怎么可以不回报呢。”

“好啊,钱拿来吧。”

“呵呵,我没带也。”南宫席想和她耗下去。

“那你可以走了,我不要钱了。”

“那怎么行,要不,呵呵……我就以身相许好了。”

“咳咳,咳咳,你说什么?”“你想呛死我啊。”

“怎么会呢?就这么说了,我以身相许哦。”

“你去死吧。”

“我死了,你可要守寡的哦。”

门又被推开了,一个面带笑容的老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丫头,臭小子,你们大清早地吵什么?”

“老头,你活的不耐烦了是不。正好我有好多新产品没处做实验,你是不是想试试?”雨笑着对老头说。

“呵呵,不,不用麻烦你了。啊,我想起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呵呵。”说着,用了比平时快十倍的速度冲出去了。只留下南宫席在一边看戏一边地笑。

“笑,笑死你好了。对了,这么久了都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么?“

“在下南宫席,姑娘你呢?“

“我,我叫吴雨。”

“吴雨,很好听啊。”吴雨,雨儿,我的雨儿。南宫席在心中默默地念着。雨儿你会是我的。“你的父母呢?”

“我,我是个孤儿。院长妈妈也死了,现在我只有老头了,是老头救了我,还对我好,在孤儿院的时候他们都会欺负我,我,我……”说着,便哭了。

南宫席听了,不尤地去安慰她,“别哭了,好吗?”他也是第一次安慰人,不只说什么才好,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轻轻地搽去雨脸上的泪水。

………

翻外:南宫席,江湖人称“冷面公子”家居江南,是江南首富。家里有两位活宝---南宫翼,上官恋(席的父母),,南宫思语江湖人称“语花仙子”。)

我被人打伤,以为就这么死了,我不甘心,但也没办法,我只能在这等死了。

我在最后一合上眼时,看见了一为误如凡间的仙女,她是如此美,美的动人。可是……

我一睁开眼,看见我正躺在陌生的地方,我还没死,我兴会到,是谁救了我?是那误如凡间的仙女吗?我正在想的出神,门被推开了,我望去,我好高兴,真的是那误如凡间的仙女,可她看上去有点冷,不过……

“你醒了。”她问我。

“恩”我回答她。

“你没事了吧?”

“恩。”

我想,她是在关心我吗?是的,一定的吧。我高兴极了。可一盆冷水又向我扑来。

“那好。”

“什么?”我奇怪。

“你可以走了。”我惊呆了,

“啊?什么?走?”我惊讶了,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没毁容啊,怎么?……想着,想着想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

“怎么,你不想走啊,我可不养白吃的人。”她的话又响起。

“我给钱。”我说。

“不用了,你快走。”她有点不耐烦了。

“这怎么行,你好歹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怎么可以不回报呢。”我在戏弄她,我也不知为什么我要戏弄她。

“好啊,钱拿来吧。”她笑着说。

“呵呵,我没带也。”我想和她耗下去。她可真会变脸啊,刚刚还有点冷,现在却又有点可爱,呵呵,可爱。

“那你可以走了,我不要钱了。”她的脸翻的比书都要快。

“那怎么行,要不,呵呵……我就以身相许好了。”

“咳咳,咳咳,你说什么?”“你想呛死我啊。”

“怎么会呢?就这么说了,我以身相许哦。”

“你去死吧。”

“我死了,你可要守寡的哦。”我笑着说。

她起生气来也太,怎么说呢,太,太可爱了,是太可爱了。

门又被推开了,一个面带笑容的老人出现在我面前。

“丫头,臭小子,你们大清早地吵什么?”这老头好象对我有点……

“老头,你活的不耐烦了是不。正好我有好多新产品没处做实验,你是不是想试试?”她笑着对老头说。

“呵呵,不,不用麻烦你了。啊,我想起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呵呵。”说着,用了比平时快十倍的速度冲出去了。只留下我在一边看戏一边地笑。

“笑,笑死你好了。对了,这么久了都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么?“她又说。

“在下南宫席,姑娘你呢?“我有礼貌地回答。

“我,我叫吴雨。”她有点犹豫,但还是回答了。我有点奇怪。

“吴雨,很好听啊。”吴雨,雨儿,我的雨儿。我在心中默默地念着。雨儿你会是我的。“你的父母呢?”我又追问。

“我,我是个孤儿。院长妈妈也死了,现在我只有老头了,是老头救了我,还对我好,在孤儿院的时候他们都会欺负我,我,我……”说着,便哭了。

我听了,呆了,没想到,一个看似仙女般的女孩,竟然,竟然是,是孤儿。

我不尤地去安慰她,“别哭了,好吗?”我这也是第一次安慰人,不只说什么才好,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轻轻地搽去雨脸上的泪水……

放心,以后就由我来保护你,我的雨儿。我在心里发誓。

几天后………

“席,快到了没。”

“快了。”

“你都说了不少一千个了。”

“你不都问了不少一千个了嘛。”

……

“少爷,大少爷。”一个仆人激动着,“老爷,夫人,二少爷,小姐。大,大少爷回来了。”只见他跑进了大门。

接着,走出了几个人也就是席的亲人了。

“雨,来,快下了吧。”他伸出只手来扶雨。“哦。”

“这是……”夫人问。

“她是吴雨,是她救了我。”席说。

只见夫人在席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席是脸不由地红了。

“席,你没的吧?”雨问到。

“没事,我哥怎么会有事呢,是吧?”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说到。“只怕你会有事哦,我的嫂嫂,我……”

席尴尬极了。雨听了她说的话“我的嫂嫂。”这几个字,脸也微微发热了。

“咳咳,席,怎么就怎么对自己的妻子的啊,还不快让的儿媳进来。”

雨以为老爷会……没想到比那少女还……脸更加红了。

……

菩萨蛮篇6

菩萨山者,位于元城镇西部于我县白马乡接壤。巍巍菩萨山,实属我县乃至我市的群山之首,其俊秀突兀,远眺如龙头探平湖,百山宾服;近观则苍松蔽日,云蒸霞蔚,卓尔不群。古有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确,素有慈善,驱邪扬善之称的菩萨落座再次,关于菩萨和狗娃庙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惟此神山,钟灵汽秀,人烟蕃盛,物擈民安,风清俗淳。

菩萨山上菩萨等十几位尊神的塑像庙宇,现残存重修功德碑两块,一为康熙年间,另一块为民国某年重修碑记。然山水有意,但岁月无情。自解放前的菩萨山战役闻名乡里,加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塑像被毁,神灵涂炭,庙宇倾祀,古树被烧,风雨飘摇,规模犹在,基址依存。

今逢盛世,天时地利,政通人和,借国家重点发展规范的农村旅游,华池县人民政府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东风。我们决定全力开发菩萨山风景区,规划以“菩萨山战役和民间流传的蛮女和狗娃的故事”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方案,力争成为我县旅游的一大景点,早日融入南梁红色旅游风景线,并将整合本地石油资源,促进农民发家致富,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千百年来,菩萨山与庙宇塑像共经风雨,见证历史,不知菩萨庙因改山而兴盛,也不知这山因菩萨而长青。重修菩萨等诸神庙宇是红色旅游的必做之事。也是今后政府申请扶持资金和向外界招商的重要筹码,栽下梧桐树,好引凤凰来。但我们独力难支,方与诸位志同道合者,共倡义举,聚众集合,敛募资财,以使菩萨庙宇光辉重现,降福万民!缘此,需募化四方,筹集善款。

藉此,今据国家捐赠法,诚心敬祈:

仁人志士,仁心厚宅,慷慨解囊;父老乡亲,反哺故土,回报家乡,众人拾柴火焰高。本 特向广大父老乡亲和各界有识之士倡议: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踊跃捐资。大家齐心协力,并肩携手,为重修菩萨山庙宇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呐喊助威,添砖添瓦。我等诚恳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集腋成裘,汇涓成流,多尔易善,少而无妨,菩萨山庙宇焕然一新,游客如云,名山之威指日可待。

功在当今,惠泽百世;利国利民,恩铭千秋。

菩萨蛮篇7

论文关键词:回文,苏轼回文词,美学价值

 

一、回文概述

回文,是汉语中所特有的利用汉字语序之间的错综或相反而形成的回环往复,故又称之为“回纹”、“回环”。把它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来看,回文形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早有运用的。最典型的莫过于《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了。《老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的回文形式为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当时却并没使回文得到世人足够的认同和重视。直到前秦窦滔之妻苏若兰所作的《璇玑图》,回文形式这才大放异彩。

《璇玑图》又称为织锦回文图。据《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中《窦滔妻苏氏》所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1]。《璇玑图》除了正中央的“心”字为后人所加以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不管是纵向、横向、斜着或交互,正读、反读,退一字或者迭一字,添字、借字来读均可成诗人文历史论文,读法颇多,宛转循环,奇妙无穷。此后不久,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这部书中把回文看成了一种诗体,“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2]至此以后,回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固定了下来,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可观的回文作品,萧纲、庾信等人都有回文诗传世。而自从唐武则天撰写了《织锦璇玑图序》之后,苏蕙织锦回文的故事广为流传,回文形式以及回文诗逐渐为世人所熟知。

到了宋代,面对着唐诗注重意境的光辉典范,宋人只得另辟蹊径开始了对词的开拓,回文词相应诞生。据现今保留下来的书目记载,最早创作回文词的作者是对词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的苏轼。自他之后,如秦观、黄庭坚、朱熹、梅窗等大家纷纷效仿,也创作得有多首回文词。宋人桑世昌对宋以前的回文作品进行了收集,集有《回文类聚》一书。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回文的发展和繁荣免费论文。

至于元代,回文作品出现得很少,这也许和当时散曲的主导地位有很大的关系。回文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社会相对比较安定,经济也相对繁荣,这种经济高度繁荣的局面,客观上对文化、思想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说,明清两代统治者在文化、思想上实行严酷的统治,对文人实行高压以及笼络的手段,所以,大多数的文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只能借助隐晦的诗文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回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时期,不仅回文数量增多,而且形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如清代学者戴名世创制了“锦缠枝”一体,同时运用了顶针、回文两种手法,回环盘旋,极为巧妙。在回文词方面,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更是创作出了整首回读的回文词。清朝甚至还有人专门制作回文图,如《回文片锦》,技术极其工巧。回文形式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回文这一体式发展到近现代渐趋衰落,回文诗、回文词、回文曲几乎销声匿迹,偶尔有的回文词作,已是难成气候。只有诸如回文对联等,因其形式相对简单,创作难度较低,至今仍被采用。

二、形式

任何一种文体,在它最初萌芽的时期,在形式上都是比较简单的人文历史论文,词也是一样。它发源于唐,后经历晚唐、五代十国,随着词作者的越来越多,词的风格也在不断地变化,最后发展到宋朝,经宋人的努力发展,词的类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其中回文词就应运而生。回文词作为宋代杂体词的一种,与集句、隐括、联句、嵌字等形式在当时的宋朝比较流行。据现今保存下来的回文作品来看,回文史上第一个创作回文词的是北宋时期对词作出了很大贡献的苏轼。田同之在《西圃词说·邹只谟论隐括体与回文体》一文中曾说,“词有隐括体,有回文体。回文之就句回者,自东坡、晦庵始也。”苏轼词作今存三百五十余首,其中回文词共八首。他曾经说过:“所传小词,为伪托者,察之。然自此亦不可不密也。回文比来甚奇,尝恨其主不称。若归吾人,真可喜,可谓得其所哉,亦须出也。[3]”不仅如此,苏轼还认为“示其回文小阕,律度甚致,不失雍容,欲和,殆不可及”[3]。

这八首回文词,除一首词牌名为《西江月》外,其余七首皆是《菩萨蛮》的词牌。对于《菩萨蛮》这种词牌载体下的回文词在形式上相对简单,多为“就句回文”。“就句回文”就是指词中的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回读。苏轼的《菩萨蛮·四时闺怨》就是“就句回文”形式的“名倒句”,现摘录一首于下:

《菩萨蛮·夏闺怨》[4]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首词共八句,其中第二、四、六、八分别为前一句的回读。回环往复,读之觉得妙趣横生,同时也合乎词体的平仄韵律。

据记载,《回文类聚》卷四及补遗共收有57首回文词,其中以《菩萨蛮》为词牌的就有53首。之所以诸如苏轼,以及后来的黄庭坚、朱熹等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菩萨蛮》这个词牌作为他们创作回文词的载体,这和《菩萨蛮》这个词牌自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以《菩萨蛮》为词牌的词作一般为八句,上下片各为四句,共四十四字,在字数上一般为“七七五五,五五五五”的形式,正是这种字数排列上的每两句字数相等的体式,使得回读之时不用改变字数就可以直接循环往复,这为作者创作回文词提供了很大便利。

与《菩萨蛮》那几首回文词不同的是,苏轼还创作了另一首回文词,即《西江月·咏梅》,在这首回文词中,苏轼打破在诸如《菩萨蛮·四时闺怨》中的“就句回读”,出现了“上下阕回读”的又一回文词形式。

《西江月 咏梅》[5]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人文历史论文,远路微香趁马。 这首词是上下阕回读,即下阕从上阕的最后一个字开始向前回读。因为以《西江月》为词牌的词作多分为上下两阕,字数上长短不一,一般是“六六七六,六六七六”式,所以在上下阕进行倒读回文之后,上下片中的为七个字的那句就会分别面临句式上的变化,这样相应的就增加了作者创作回文词的难度。

自从苏轼创作回文词之后,诸如黄庭坚、刘焘、朱熹等大家也纷纷效仿,加入创作,回文词在形式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苏轼最先开创的“就句回文”、“上下阕回文”,又增加了“通体回文”、“异体式回文”等形式。所谓“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词从尾字倒读至开头一字,也能成为一首音韵和谐,文意通达的诗词免费论文。代表作如王文甫的《虞美人·寄情》。而“异体式回文”是指词作原本是一种词牌,从尾回读至开头之后可能就变成了另一种词牌的词作,或者变成了回文诗。代表作品如清代女诗人张芬的《虞美人》,题名为《寄怀素窗陈妹》,顺读为词,但是倒读过来却成了一首七言律诗。词作别处心裁,读来实在是引人入胜。

三、美学价值

回文词纷繁复杂的回文形式,行文构思之巧妙,总会让人产生由衷的赞叹,然而世人对于回文词的评价一直不高。如清代陈廷焯在他撰写的《白雨斋词话》中就这样说过,“回文集句叠韵之类,皆是词中下乘。有志于古者,断不可以此眩奇。一染其习,终身不可语于大雅矣。若友朋唱和,各言性情,各出机杼可也,亦不必以叠韵为能事。(就中叠韵尚可偶一为之。次则集句。最下莫如回文,断不可效尤也)”[6]《四库全书》的总负责人纪昀也认为自回文体出现后,“咏歌渐成,工巧日增”,因此他把《回文类聚》收入《四库全书》也仅仅是出于资料保存的需要。如果从回文词所涉及的内容来考察,以苏轼的回文词为代表,“纵观《回文类聚》中所载之宋代回文词,描写女子闺中情怀的词作占绝大多数”,[7]正是这种描写闲情、闺怨之情的“小文”,它们少有像别的诗词作品一样关乎国家人生大事等等,所以世人潜意识中也只是把创作此类回文诗词当成了展示个人才智、逞才竟能的文人游戏罢了。从回文词的内容这一层面来说,硬要说回文词有多么大的文学价值那是很牵强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回文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形式上所涉及的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带来的美学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朱光潜先生曾说,现代人偏重意境和情趣,对文字游戏不免轻视。其实,诗的文字声音对于文学,犹如颜色、线条对于造型艺术,都是产生美感的媒介,是不可忽视的。他还指出,“就学理说,凡是真正能引起美感经验的东西都有若干艺术的价值。巧妙的文字游戏,以及技巧的娴熟的运用,可以引起一种美感,也是不容讳言的。[8]”回文词的形式人文历史论文,不论是最简单的“就句回读”,还是最为复杂的“异体式回文”,这些都打破了原始诗词形式的“一板一眼”,回环往复,不断变化的形式,不仅带来了创作的乐趣,同时也带来了阅读之时的美感。这就好比如绘画艺术中的直线和曲线,若论及审美上的价值,曲线远比直线带给人的美感要多。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它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由简单变为复杂,或者说由质朴变为华丽,在这一向复杂、华丽的过渡中,带来形式上的变化那是不可避免的,形式的多样性,往往伴随着美感的产生,同时,相对独立的形式,又会对文学内容带来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古典文学由正求变的一个规律。回文词因其似乎“争奇斗巧”的形式,总会让很多人不屑于谈及,然而我想说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至今,那就是因为有着兼收并包的旨向才会如此的精彩绝伦且博大精深,作为古典文化中的一部分,回文词不应该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它是“我国百花齐放的诗坛中的又一朵奇葩,它使我国的诗歌领域更加丰富,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7]在推崇自由、开放的当今社会,我们文学同样要有这种精神理念作为向导,对于回文词我想说的是:且不妨为回文词。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八册.卷八九至卷一00)[M].北京:中华书局,1974:2523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62

[3]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165

[4](宋)苏轼著.刘石导读.苏轼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90

[5]王其峰.孙安邦.孙蓓编著.中国回文诗图大观[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248

[6](清)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31

[7]墙峻峰.小议宋代回文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2):87,90

[8]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3

 

菩萨蛮篇8

今天,电视中齐鲁台带来了一部已经宣传已久、令人拭目以待,让我这个“西游迷”期待已久的的新版西游记——《西游记——张纪中版》。

这部电视剧,是由张纪中导演,耗费五年的光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才拍成的一部震撼人心的精彩电视剧,剧中那如同阿凡达电影中一般的魔幻镜头,那种震撼人心的3D效果,让我真是看了还想看! 作文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唐三藏的大弟子——孙悟空,在以前的剧情中,他总是显得非常顽皮,非常淘气,搞得唐三藏总要在他身上念紧箍咒,但在这新剧情中,孙悟空的性格仍然是没变,爱耍贫嘴便是他贪玩耍人取乐的一个突出表现,拥有火眼金睛的他只要随便瞧上一眼便知谁是妖魔鬼怪谁是神仙佛祖,但很多时候他明明看出来人家是异类、是妖魔鬼怪、是何方神圣,却故意不说,如在菩萨选亲的那集,就是让猪八戒大大出了洋相。新版的孙悟空似乎对西天取经并不是多么的热情,知道去西天取经是怎么困难的一回事,也似乎早就知道其中的套路一般,所以只要一遇到棘手难对付的妖怪,并不是一心拼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不死心”而是第一时间找帮手来协助作战,如在大战鲶鱼精那一集中,孙悟空就说了句特别令人搞笑和深思的话,他说:“这西天取经是观音菩萨要我去的,不找她帮忙找谁帮忙啊?”(更何况那鲶鱼精正是观音养的宠物)大有遇妖精就直接找人帮忙,自己在旁边嗑瓜子观战的感觉,而事实上他的这套办法也确实很有效,一路上遇到的难缠的妖魔鬼怪,基本上不是神仙家的宠物、坐骑就是和菩萨家里沾点边的什么东西,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张纪中有点大大的贬低了孙悟空那齐天大圣美猴王在平民百姓心目中的名号和能力一样,使孙悟空在这部电视剧中显得有些软弱无能,只知道靠自己的关系四处找人来帮助他降妖除魔一样。这个人物的性格,告诉了我对付敌人要智取,不能够用蛮力,打得过我就打,打不过我就找人帮忙,这才是战胜敌人最佳的妙计,如果用蛮力和敌人硬拼,最终的结果很明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算能够战胜人家,你自己还不是带着伤痕累累呢?

这部电视剧,让我们这些爱好科幻的观众既大饱了眼福,又在不知不觉中观赏着四大名著西游记,真是科幻又不失古典,古典又不失科学,科学又不失时髦,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张纪中五年出西游,我也能十二年炼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栋梁的!

上一篇:塞下曲范文 下一篇:公顷和平方千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