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简介范文

时间:2023-10-16 12:51:00

刘心武简介篇1

导演:彼得・杰克

主演:逊娜奥米・沃茨

影片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空军退役的杰克来到了位于东南亚的苏门达腊岛打工。一支来自英国的考古队在队长罗德的带领下已经来到这片神奇的热带丛林很久了,队中还包括队长的千金,美丽的安。来自美国本土电影之都好莱坞的导演卡尔・丹姆带着他的摄制组也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地来到这里寻找着他新片的灵感和最佳拍摄地。然而,就是这三方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们逐渐地被这荒蛮之地吸引到了一起。在一座全新的岛屿上,数十米高的巨型黑猩猩、凶残的史前恐龙、无人踏及的原始森林、虔诚愚昧的土著人……都令这队来自文明世界的现代人始料不及。这一荒诞的行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猩大战”……

《霍元甲》

主演:李连杰 孙俪 杨紫琼

影片简介:

影片从霍元甲儿时写起,偷习武艺,立下做“津门第一”的志愿。长大后霍元甲在一次比武中将对手打死,却遭对方家人追杀,母亲和女儿均惨遭杀害,陷入绝望的霍元甲逃到农村,在月慈姑娘的帮助下,霍元甲隐姓埋名在此生活了三年。恬静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沉下心来思考武术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民族的真正意义,并渐渐悟到了武学的真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霍元甲到上海挑战大力士成功,随后开办精武体操馆,但不久之后惨遭日本人毒害,英年早逝。

《野蛮秘笈》

导演:王晶 钱国伟

主演:张柏芝 古巨基

剧情简介:

上官灵凤是个幸福的小女孩,有很疼她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临睡前,总会对她说故事,但永远说的都是武侠故事。直到她十岁的生日晚上,爸爸告诉她:“我们跟你每天晚上说的故事,都是真的,武侠世界仍然存在。现在是你开始练武的时候了,你妈妈是峨嵋派,我是少林派。”上官灵凤觉得自己像造梦一样,但当她到了峨嵋,见到广场上有成百的小孩在练武,她知道自己不是在造梦,而是像哈里波特那样,有着既定的命运。她的命运就是成为武林高手,每十年去华山比一次剑……

片名:《购物狂》

导演:韦家辉

主演:张柏芝 刘青云 陈小春

剧情简介:

刘心武简介篇2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心武简介篇3

二氧化钒微测辐射热计的制备及工艺王利霞 何秀丽 高晓光 (305)

短沟道n-MOSFET亚阈值电流模拟计算分析王洪涛 王茺 胡伟达 杨洲 熊飞 杨宇 (311)

高度取向的(Pb0.5Sr0.5)TiO3/LaNiO3异质结构铁电薄膜性能程铁栋 杨丽荣 唐新桂 易见兵 (316)

应变硅的应变量表征技术段宝兴 杨银堂 (323)

Ni掺杂ZnO晶体的制备及红外光谱特性赵俊锋 陈建华 陈文华 沈晓冬 陆春华 (329)

隔离器用羰基铁系微波吸收材料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王向楠 彭承敏 徐光亮 李扬兴 邓晓东 (335)

PDP用高亮度(Y,Gd)BO3:Tb3+绿色荧光粉的合成杨溦 唐宏科 刘铨铃 蔡步军 (341)

退火温度及存储对辐照后VDMOS参数恢复特性影响单尼娜 吕长志 李志国 张小玲 郭春生 朱春节 (347)

ZAO包覆SmBO3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李永梅 沈晓冬 崔升 (353)

硼碳氮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及其光学性能杨琼 王传彬 章嵩 张东明 沈强 张联盟 (358)

无水乙醇对双层油酸包覆结构中物理吸附层的影响杨坤 彭华备 文玉华 (363)

非晶Fe78Si9B13合金涂层及涂层对磁性能的影响马国俊 郭彦宏 支起铮 何开元 (369)

简报

考虑自热效应的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建模与仿真姜霞 赵正平 张志国 骆新江 杨瑞霞 冯志红 (374)

MnZn铁氧体/FeSiAl粉末复合体磁芯的制备及其高频EMI抑制性能李凤辉 王群 唐章宏 (379)

EMC材料参数对微电子封装器件热应力的影响牛利刚 杨道国 李莉 (384)

新型Ce:YAG陶瓷荧光体封装白光LED的性能朱学绘 范广涵 王海丽 沈德忠 章勇 (389)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Sn(TZO)薄膜孙惠娜 刘静 高美珍 (394)

基于有限单元法三轴体微加速度传感器固有频率的灵敏度分析吴振亭 程传蕊 (399)

总剂量辐射下的NMOS/SOI器件背栅阈值电压漂移模型贺威 张正选 (403)

《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征文通知(第二轮) (197)

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征文通知 (198)

论文

GaAs/Si(100)异质外延4°偏角衬底对外延层结晶质量的提高熊德平 罗莉 雷亮 陈志新 (201)

工艺条件对蓝宝石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汪海波 俞沁聪 刘卫丽 宋志棠 张楷亮 (206)

添加剂MnCO3和BaZrO3对Ba(Zn1/3Nb2/3)O3陶瓷烧结温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石锋 (211)

蓝宝石光纤端面上ZnO薄膜的温变特性周红 (217)

基于LIGA工艺的电铸镍材料特性郑利兵 石庚辰 韩立 (222)

采用精密印刷技术的玻璃浆料圆片级气密封装陈骁 罗乐 (227)

Mg:Sc:Fe:iLiNbO3晶体缺陷结构和全息存储性能罗伟 桂强 郑威 (233)

微波辅助一步合成ZnO纳米棒及其气敏性能王焕新 孙晓丽 宋彦良 李超 (238)

InP/InGaAsP异质结ICP刻蚀表面损伤董雷 张瑞康 江山 赵圣之 刘水华 (243)

光纤结构对参考光栅温度补偿误差影响金秀梅 雷宇 杜彦良 (249)

熔体快淬速度对Nd8Fe73Ti2Zr2B13.6C1.4双相纳米晶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陈治安 罗骥 郭志猛 (255)

具平行微通道的无电场玻璃芯片微电渗泵游炜臻 林耿锐 叶嘉明 周勇亮 (261)

DC/DC变换器模块可靠性寿命预计刘扬 吕长志 谢雪松 段毅 王元春 (266)

简报

Pseudo—MOS晶体管和nMOS晶体管评估SOI材料抗总剂量辐射能力的比较毕大炜 张正选 张帅 (271)

采用金-金键合工艺制备垂直结构氮化镓发光二极管欧欣 陈静 武爱民 孙家胤 (276)

GMR硬磁偏置层加工技术郑洋 刘晰 曲炳郡 韦丹 魏福林 任天令 刘理天 (281)

射频反应溅射制备倾斜AlN薄膜吴雯 熊娟 杜鹏飞 陈侃松 顾豪爽 (285)

退火对Al/CdZnTe肖特基接触特性的影响白旭旭 介万奇 查钢强 王涛 傅莉 (289)

一种硅埋置型系统级封装中集成毫米波无源器件工艺王华江 汤佳杰 吴亮 罗乐 孙晓玮 (294)

煅烧温度对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3Al2O6:Eu^2+Dy^3+性能的影响崔彩娥 王森 黄平 (93)

掺杂Gd的Co2Z型铁氧体的微结构和高频性能郭世海 冯则坤 王新林 何华辉 (99)

DLC薄膜中sp2键含量对HUVEC细胞附着性能的影响黄蕊 王向晖 胡石琼 (104)

反转胶lift—Off工艺制备堆栈电感何大伟 程新红 王中健 徐大朋 宋朝瑞 俞跃辉 (109)

溅射法制备Mn—Zn铁氧体薄膜的磁性与微结构张弘 刘朝阳 王兰喜 贺德衍 魏福林 (114)

氧分压对Al2O3:Ce薄膜的发光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廖国进 骆红 闫绍峰 朱振华 (119)

Ag+/TiO2-ZnO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双亲性能王青 李新丽 乜伟 夏咏梅 (125)

静电力驱动的液滴数字传输芯片皋华敏 李铁 许磊 刘翔 王翊 周萍 王跃林 (131)

不同形貌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王平波 宋玉哲 杜雪岩 韩根亮 刘国汉 (137)

利用容性频率选择表面改善单层雷达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刘海韬 程海峰 王军 周永江 张德勇 (143)

NiO/FeCo磁性多层膜的高频磁性李玉伟 陈继红 唐东明 张豹山 鹿牧 陆怀先 (148)

一种基于QCM的液相混合微芯片的制作与应用峰 许宝建 程建功 金庆辉 赵建龙 徐元森 (153)

CMOS双层可变功函数金属栅技术段宝兴 杨银堂 (158)

一种FIB刻蚀结合KOH腐蚀的制造纳米梁的新方法成海涛 杨恒 王跃林 (163)

简报

Ba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燃烧合成及其发光特性李峻峰 邱克辉 赖雪飞 张佩聪 邓苗 (169)

Si基有机光电探测器低阻欧姆电极制作张旭 张桂玲 胥超 (174)

NdFeB磁粉的表面对柔性粘结永磁体性能的影响陈云志 孙爱芝 翟福强 (179)

Mo电极形貌对AlN薄膜择优取向生长的影响熊娟 顾豪爽 胡宽 (183)

Si含量对纳米晶Fe87-xCu1Nb3SixB9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马国俊 支起铮 丁丹 连法增 何开元 (187)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氟氧化锡导电玻璃及其性能张志海 史成武 孙嵩泉 吴玉程 (191)

Au—CZT与Au/Cr—CZT接触性能比较 梁小燕 闵嘉华 赵岳 王长君 桑文斌 秦凯丰 胡冬妮 (1)

铁氮化合物的制备及电磁性能李建敏 王群 李永卿 (6)

AlSb多晶薄膜的制备及性质 贺剑雄 武莉莉 夏庚培 郑家贵 冯良桓 雷智 李卫 (11)

Sol—gel方法制备BiFeO3/Bi4Ti3O12多层薄膜及其电性能王秀章 晏伯武 刘红日 (17)

退火对玻璃包覆Fe69Co10Si8B13非晶微丝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成铎 张志豪 谢建新 (22)

水热法制备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方培育 吴建青 张京涛 吕明 (29)

水热合成法制备微纳米MnO2晶体不同形貌的电磁特性马贺 李宝毅 段玉平 刘顺华 冀志江 (35)

基于磁化机理的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磁滞模型韩同鹏 李国平 (41)

超薄SIMOX材料的Pseudo—MOSFET电学表征张帅 张正选 毕大炜 陈明 (47)

新型白光LED用SrMg2(PO4)2单一基质荧光粉栾林 郭崇峰 丁旭 (52)

新型Al2O3/BCB多层薄膜复合介质材料的传输线损耗特性周紫卓 王伟 谈惠祖 孙晓玮 (57)

简报

新型四元系铋基焦绿石陶瓷的介电性能华强 杜慧玲 史翔 崔玉 (63)

Nd2Fe14B/α—Fe交换耦合双层薄膜磁性能伍静 张敏刚 杨丽丽 闫晓燕 (68)

YVO4:Eu^3+纳米晶的沉淀合成及发光性质李艳红 张永明 张杨 洪广言 (73)

Ni/Au、Pd/Au与P—AlGaN材料的接触特性白云 麻芃 朱杰 刘键 刘新宇 (77)

硼酸对蓝色铝酸锶长余辉材料的物相及发光特性的影响薛红伟 崔彩娥 郝虎在 黄平 (81)

氮流量对TaN薄膜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王超杰 蒋洪川 张万里 向阳 司旭 (85)

基于WO3薄膜的双声路声表面波型SO2气体传感器 文常保 朱长纯 巨永锋 邱彦章 许宏科 胡小东 吴媛 (1)

大位移MEMS静电梳齿驱动器的设计及制作明安杰 李铁 王跃林 (7)

具有高电流处理能力的多发射极条微波功率GeSi HBT沈飒 张万荣 谢红云 金冬月 李佳 甘军宁 (15)

钨丝微电极阵列的简易制备方法 姚源 李刚 张华 周洪波 孙晓娜 朱壮晖 隋晓红 (20)

2.4GHz射频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研制汤亮 郝震宏 乔东海 (27)

极化效应对AIN/GaN共振隧穿二极管电流特性的影响汤乃云 (34)

新型高灵敏度GLV光学电流传感器设计与性能分析鲁亮 穆参军 李四华 吴亚明 (39)

带温度补偿结构的高灵敏度光读出红外成像阵列器件设计李珂 冯飞 熊斌 王跃林 (46)

水溶性ZnSe纳米晶的微波制备与表征赛丽曼 陆昊婷 何耀 汪联辉 (53)

衍射法X射线激光分束光栅平行度测量系统谭鑫 刘颖 刘正坤 付绍军 (61)

非晶Tb/Fe/Dy和Fe/Tb/Fe/Dy纳米多层膜磁性能及超磁致伸缩性能李晓东 潘丽坤 黄素梅 林丽峰 陈奕卫 孙卓 (66)

高介电栅介质材料HfO2掺杂后的物理电学特性武德起 姚金城 赵红生 张东炎 常爱民 李锋 周阳 (71)

SnO2纳米空心球的合成及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方面的应用曹艳霞 王万杰 王经武 陈荣峰 (75)

纳米晶WO3电致变色特性俞军 施寒潇 (79)

纳米集成电路中镍基CMP工艺吴碧艳 罗文媗 (83)

玻璃包覆钴基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田斌 江建军 马强 梁培 杜刚 何华辉 (87)

简报

大功率白光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制作 钱敏 李海波 林丽锋 张哲娟 刘菁菁 杨介信 冯涛 (92)

二极管型碳基膜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 林丽锋 陈奕卫 钱敏 李天军 丁慧 张哲娟 孙卓 (97)

电子辐照的P(VDF/TrFE)共聚物的铁电弛豫异常现象陈小刚 姚熹 张德生 宋志棠 沈波 张良莹 (101)

温度梯度对碲锌镉单晶体生长过程热应力场的影响张国栋 刘俊成 (106)

脉冲激光沉积生长单相的Nd1.85Ce0.15CuO4薄膜及其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熊飞 张辉 张鹏翔 蒋最敏 (113)

掺铜SnO2薄膜的光学气敏特性冯金垣 李伟杰 郝延华 (120)

一种硅埋置型微波多芯片组件封装的电性能戚龙松 罗乐 (125)

微过氧化物酶-11在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电催化 姜慧君 Philippe Mercier Shiunchi (132)

基于TNT敏感聚合物的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与性质陈磊 峰 程建功 赵建龙 (143)

基于超分子结构的光电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李贵安 叶录元 朱庭良 马少华 张玉荣 邓仲勋 (148)

理论研究ZnO掺杂Al;Ga;In电子结构与光学属性张威虎 张富春 张志勇 阎军峰 贠江妮 (153)

不同压力下碳纳米管的电弧法合成及其表征郑明东 何孝军 伊廷锋 任世彪 (159)

制备温度对多孔硅光学特性的影响潘丽坤 李海波 孙卓 孙长庆 (165)

90nm工艺互连线CMP金属厚度偏离统计学分析周磊 蒋立飞 孙玲玲 (169)

Fe-O纳米晶合金膜的软磁和高频特性彭栋梁 王伟 王来森 陈远志 岳光辉 隅山兼治 日原岳彦 (175)

简报

PbTiO3/BiFeO3多层薄膜的铁电性质刘红日 王秀章 (180)

多量子阱红外探测材料的光致荧光谱马楠 邓军 史衍丽 沈光地 (185)

MnWO4-Li2WO4系厚膜湿敏元件的性能彭振康 陈环 洪琴 傅刚 (189)

AlGaN/GaN HEMT栅槽低损伤刻蚀技术黄俊 魏珂 刘新宇 (193)

NixFe3-xO4包覆空心玻璃微球的铁氧体化学镀制备及性能于美 刘建华 王承 李松梅 (197)

核壳型CoFe2O4/TiO2磁载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性能高帅 李忠义 张秀玲 (201)

刘心武简介篇4

纵观刘备一生的增员,有顺利的时候,有不顺利的时候。遇到问题,多加反思,永不气馁,注重改进,是刘备的一大优点。看他一生不同阶段的增员方法,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前期主要是不拘一格,盲目增员;中期则注重选择,更下苦功;后期是创造环境,注重培养,才有了滚雪球式发展的良性循环。

那么,刘备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

我们首先来分析刘备本人的增员理念。刘备其人,论武功,虽然从“三英战吕布”看也差强人意,细论起来,与众多名将相比实可说是稀松平常。因此刘备从很早就树立了“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必须要建立队伍”的观念。他自己的生涯规划就是要走管理道路,通过建立属于自己的一支强大的团队来成就霸业,最好是建立国家当皇帝。这从他为两个儿子取名“封”、“禅”可见一斑。

有了想法,就开始付诸行动。书上说,刘备在“桃园三结义”之前就“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开始做增员的准备工作:准增员对象的面谈与选择。直至遇到关羽、张飞,查其言,观其行,了解了他们确有真才实学,又志同道合,终于下定决心“桃园三结义”,并借助张飞的资财和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资助的马匹、金银,以抗击“黄巾之乱”的名义“聚乡勇五百余人”,初步完成了早期队伍的组建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战斗)中,刘备一直是在尽一切机会增员,先后增过赵云、孙乾、简雍、糜竺、糜芳、陈登、吕布、徐庶等人,其中有成功,有失败。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求才若渴,不拘一格,求量不求质。虽然靠刘备的人情化管理,队伍曾一度壮大,但由于多的只是战将(业务高手),缺乏具发展思路的管理人才,导致始终建立不起正常的管理秩序,队伍总体战斗力不强,发展方向不明确,结果屡战屡败,队伍曾几度萎缩至只剩几个人。这一时期的刘备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发展的迷茫期,(增员、管理、团队建设、发展思路等一切都更象是“跟着感觉走”,显得极为混乱)。在徐州时刘备刚可自保,本应扩充实力,苦练内功,却追求“战功”,急于扬名立万,中了曹操之计去攻打袁术,结果既折损实力,又被吕布所乘,失去根据地。先败于袁术,又败于吕布,只好归附曹操。后盲目参与“衣带诏”事件,被曹操打得数次全军覆没,又被迫先投奔袁绍,继而投奔刘表。这么坎坎坷坷下来,要是换一个人,恐怕早就丧失信心,依附于人,沦为一个平庸的小官吏了。也就是刘备,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还能坚持下去。但这时候的刘备一定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反思过程的。

随着各地诸侯的势力范围已逐步划清,原有的增员方式已不适用,而且刘备历经磨难,耳闻目睹,也吸取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原先走到哪里,就有人来投奔,可是走的地方比别人少,又不肯多下工夫,增员机会自然就比别人少。曹操、袁绍、孙权手下不少的名将当初都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而没找到机会的人,谁去增都会成功的,可惜被别人捷足先登;

原先听说谁不错,只要“皇叔”的牌子一亮,那人就来了,而这一着也逐渐地不灵了。可人家曹操,百忙之中不忘花精力增员,走到哪里都先招兵买马,四处寻访,自然声名远播。才俊之士,互相介绍,竞相投奔,如荀攸介绍程昱、程昱介绍郭嘉、郭嘉介绍刘晔、刘晔介绍满宠,满宠介绍毛,还有许褚、于禁等文武干才都是这样投奔曹操的。(1+1增员,员工推荐员工)。这些刘备也都看在眼里;把人增进来,更要信任、会用。公孙瓒用不好赵云;袁绍、刘表“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虽曾人才济济,却最终大败亏输,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按说增的人也不少了,可到了用人之际,想用的人却总是捉襟见肘。论文呢,作诗念赋、写书管帐的不缺,机深智远、运筹帷幄者没有;论武呢,舞刀抡枪、会打打杀杀的有那么几个,攻城掠地、能独当一面者却实在过少。核心队伍没有,不能改善短期的绩效。在团队发展的初期,甚至只能暂守一座城池,连守第二座城的将领都选不出来,极大地限制了事业的发展。刘备最缺乏的是两种人才。一种是能够分析形势,分清轻重缓急,并能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战略分析家;一种是文武兼备,能够独当一面,自我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其实在我们团队中依然缺像宗凯这样管好自己队伍的资深客户经理,也缺少象陶燕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的销售高手。在这方面刘备最为头疼。

就这样,在长期的观察思索和严酷现实的教育之下,刘备逐步形成了第二阶段的增员思路:高举“匡扶汉室”大旗,建立“爱民惜才”的声誉,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增人之前,先要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人;脑子里始终绷紧增员这根弦,平时多注意搜集增员信息;面谈之前多了解准增员对象情况,增员成功率自然会提高;对于认准的人,要用比以前大得多的精力进行增员面谈,可能的话,家访的效果更好。这种转变确实要多花许多精力,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增员徐庶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积累了使用经验。经过“三顾茅庐”增员了诸葛亮,这才终于柳暗花明,从此海阔天空。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刘备的用人艺术。诸葛亮论武功肯定是不行;论文才呢,写个诗词什么的也不见得是强项,若只出出点子、做个谋士又太大材小用,因此刘备提拔诸葛亮为军师(参谋长),并委以重任,又特意用各种方法帮他树立威信,使诸葛亮“如鱼得水、感激涕零”,终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先帮助刘备分析形势,认清了团队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策略重点。就任军师之后,又运用他出色的谋略和管理才能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并为刘备培养训练了姜维、向宠、蒋琬、费炜等一大批中坚管理干部,为以后的蜀国建国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刘备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地教育了关羽、张飞等原有的高级将领(领导),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好员工的表率。他们也迅速成长起来,不但积极配合新进员工(诸葛亮等人)的工作,而且后来关羽也增员了关平、周仓、廖化、黄忠,张飞增员了严颜等,使实力进一步壮大。

刘心武简介篇5

2.佛教易学发展史综论金生杨,JINSheng-yang

3.同象数别义理:《太玄》与孟京易学解丽霞,XIELi-xia

4.易学的经世面向——陈亮易学思想探析王维,WANGWei

5.试论江永河洛变先后天八卦图式思想乔宗方,QIAOZong-fang

6.《周易四笺》的符号学解读方仁,林海顺,InBang,LINHai-shun

7.《观》卦的祭祀内涵与儒家哲学的关系杨燕,YANGYan

8.试论元学中"太极"之究竟义——吴澄理气论探析吴立群,WULi-qun

9.《周易》的"生态学"解读——从"还原"的角度郭继民,GUOJi-min

10.《周易》田猎习武的军训观李笑野,LIXiao-ye

11.《周易》与中国书法关系浅析欧阳志辉,OU-YANGZhi-hui

12.易理与丹溪医学——以《易》解医的较早尝试姚春鹏,程旺,YAOChun-peng,CHENGWang

13.《周易》与出土经学文献学术研讨会综述董红涛,DONGhong-tao

15.刘大钧教授率团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究会"李秋丽

1.胡瑗经学视域下的《周易》观王新春,WANGXin-chun

2.从"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试论《童溪易传》以心解《易》的基本理路姜颖,JIANGYing

3.王艮心学易学思想浅说张路园,ZHANGLu-yuan

4.张岱年与中国哲学问题史研究田文军,TIANWen-jun

5.马一浮的易学研究——读《观象卮言》有感周山,ZHOUShan

6.方以智"密衍"思想发微刘伟,LIUWei

7.《井》卦辨义井海明,JINGHai-ming

8.论《易经》标点的原则与方法周锡(韦复),ZHOUXi-fu

9.王船山的贲卦阐释及其文饰礼政思想周广友,ZHOUGuang-you

10.易学视野下的武术文化研究——《周易》与太极拳崔丽丽,CUILi-li

11.黄道周论《周易》与天文历算翟奎凤,ZHAIKui-feng

12.先天《易》范式预测与决策方法探究——以金融投资为例肖洪生,刘常桢,XIAOHong-sheng,LIUChang-zhen

1.编纂《儒藏》的经验(发言稿)汤一介,TANGYi-jie

2.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汪德迈,LéonVandermeersch

3."五经"的意义与重译的空间袁行霈,YUANXing-pei

4.中国经学的历史(论纲)朱维铮,ZHUWei-zheng

5.漫谈《诗经》的翻译乐黛云,YUEDai-yun

6.信息动态

7.马王堆帛书《要》考述连劭名,LIANShao-ming

8.从楚简《凡物流形》看《彖传》的成书年代秦桦林,QINHua-lin

9.《周易·晋卦》与"迎日歌"武家璧,WUJia-bi

10.《杂卦传》真的存在错简吗李尚信,LIShang-xin

11.论旬子与《周易》的关系兼及"六经并称"的时代问题郝明朝,HAOMing-zhao

12.苏轼与程颐易学思想之比较姜海军,JIANGHai-jun

13.《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刘玉建,LIUYu-jian

14.论熊十力易学的基本哲学路向郭胜坡,GUOSheng-po

15.论韩愈的"《易》奇而法"史月梅,SHIYue-mei

16.《易传》智勇思想在和谐中日关系中的价值王成,倪熙,WANGCheng,NIXi

1.来知德易象说及其意义林忠军,LINZhong-jun

2.论蔡清《易经蒙引》对《周易本义》的注疏价值黎馨平,LIXin-ping

3.《太玄》的筮法和天道观略论王兆立,于成宝,WANGZhao-li,YUCheng-bao

4.《师·彖》"毒"字考辨辛亚民,XINYa-min

5.《帛书<要>篇校释》序廖名春,LIAOMing-chun

6.从数字卦和卦象看《周易》的成书刘新华,LIUXin-hua

7.神的浮现与退隐——卜筮对早期中国上帝信仰的影响王汐朋,WANGXi-peng

8.《易纬》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胡士颍,HUShi-ying

9.《周易》与竹林玄学王晓毅,WANGXiao-yi

10.周敦颐的易学性命之学赵载光,ZHAOZai-guang

11.《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的作用欧阳祯人,OU-YANGZhen-ren

12.深切缅怀季羡林、任继愈先生问要

13.《周易》的希望品格及其文化价值赵玉强,ZHAOYu-qiang

14.论《易传》对"豪放"美学范畴的影响于永森,YUYong-sen

15.帛书《周易》论集问要

16.《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问要

1.《周易》"屯"卦音义辨正——敬答成中英教授郑吉雄,ZHENGJi-xiong

2.石介易学思想研究张义生,ZHANGYi-sheng

3.论《易经渊旨》与归有光思想的一致——兼论《易经渊旨》的真伪吴正岚,WUZheng-lan

4.毛奇龄《太极图遗义》考辨田智忠,TIANZhi-zhong

5.再论楚竹书《周易·颐卦》"融"字及相关的几个字苏建洲,SUJian-Zhou

6.上博简《周易》断占辞相异问题管窥谢向荣,XIEXiang-rong

7.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张勇,ZHANGYong

8.万廷言心学易举要张昭炜,ZHANGZhao-wei

9.论惠栋易学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史意义郑朝晖,ZHENGZhao-hui

10.论顾颉刚走出经学羁绊语境中的以史治易斯满红,SIMan-hong

11.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主旨新解——以《周易·井卦》为坐标刘铭,徐传武,LIUMing,XUChuan-wu

12.《桃花扇》中的《周易》文化发微徐爱梅,XUAi-mei

13.《易经》卦爻辞辨及其英译任运忠,曾绪,RENYun-zhong,ZENGXu

1.帛书《要》篇新释五则刘彬,LIUBin

2.上博馆藏楚竹书《周易》校释七则林志鹏,LINZhi-peng

3.西周陶簋所见筮数、图象考释晏昌贵,YANChang-gui

4.数字卦与《周易》王化平,WANGHua-ping

5.儒家对《易》的经典化浅野裕一,陈威瑨

6.天才学者刘咸炘易学初解——写于《推十书》(增补全本)刊后汪启明,WANGQi-ming

7.建构易学的童年——吴前衡先生遗著《《传》前易学》读后陈仁仁,CHENRen-ren

8.蔡清对朱熹《本义》的折中修正——以"保合太和"与"继善成性"的注解为例向世陵,XIANGShi-ling

9.李塨易学的经世精神李伟波,LiWei-bo

10.《易》之"数""图"的文化符号学机制范爱贤,FANAi-xian

11.李道纯丹道易学思想浅探孙功进,SUNGong-jin

12.试论《周易》象思维对石涛山水画的影响马麟春,MALin-chun

刘心武简介篇6

很多好心的朋友都介绍我练习太极拳,但一看到那些太极拳的复杂招式,就觉得太难以入门了,让我望而却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网络了解到李氏形意太极拳掌门人刘治良先生在深圳大学教拳,其中提到五行拳,即劈(金)、钻(水)、崩(木)、炮(火)、横(土),对应身体肺、肾、肝、心、脾五个脏器。可以通过五行拳的松柔慢练,达到强壮五脏六腑,改善亚健康状态。拳法入门简单。方便初学者,也不会产生练习不得法而“走火入魔”的现象。创办人李春苓先生在年轻时曾得过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积水,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属不治之症,久医无效,无奈之下,跟随山西车氏形意拳传人杨永蔚大师学习太极拳及形意拳,通过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创编了李氏形意太极拳,不仅治愈了自己的顽症,还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和强劲霸道的内功,被武术界盛誉为“东北神力王”。

看到这则消息,我心里找到了少许安慰,至少自己的身体还不至于像李春苓老先生那么差,李氏形意太极拳真的那么神奇吗?特寻一日来见刘治良老师,来到他们的练功场地,见到一群人手脚齐动,转腰送胯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好像走着玩一样,没有通常我所看到和想象的那么多招式,似乎觉得比较容易学会,也就有了一些信心。刘老师先给我介绍了劈拳,它属五行拳之首,以调节肺气为主,让我慢慢练习体会。在我练习的过程中看到还有一群学员在用力互相拍打腰背,听着震耳的掌声,真担心他们会伤着对方,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进行内功抗击打训练。下课时刘老师对我说:“你先从最基础的混元桩和五行拳练起,可以改善你的睡眠质量和脾胃消化吸收能力。”“说得简单,这两方面改善了,身体不就没毛病了?”当时我就非常疑虑地回答老师。“看你整天唉声叹气的,是精气神先天不足,后天透支严重,只要你坚持练拳,你的气质精神面貌都会发生变化,不用多久你会坚强地、乐观地、自信地面对生活。”刘老师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说真的,不仅是我,当时我带去的几个人都是对他说的话将信将疑的。

不管怎样都要试一下了,现在是别无他法,我慢慢适应着,坚持着练拳,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两三个月后因为睡眠已经很好了,我将安眠药冲进了厕所;胃口也真的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前我特别瘦,一年后体重竟然增加了五公斤;特别是与师兄弟之间有说有笑的谈天,身体好了,人也自信了,遇事也坚强了不少,也就应验了老师所说的气质会发生变化。后来通过交流,知道受益的还有很多师兄弟,有的身体状况当时比我还要糟糕,习拳不久就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奇迹的发生!

从此我更加从心底里感谢刘老师,关注着刘老师。这个来自哈尔滨的彪形大汉,李氏形意太极拳的第一代掌门人,习武十三年,多次在国际、国内武术竞技大赛中获得冠亚军,身上有无数个光环。他给学生们上课时却不像是武术大师,更像是朋友,有很多学生本来已经习武多年或练习过其他门派武术,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拳法并肯定其他门派,扬长避短,不妄加评论!所以至今门下融合了众多门派学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曾经有幸与师兄弟们一起跟随刘老师去江西、哈尔滨等地集训,能够和刘老师朝夕相处,发现老师在日常生活上也关心照顾得非常周到,每每到了离开酒店的时候,常常会见到老师把学生们遗落在房间里的手机和钥匙交给他们,正是因为这些小事,足可以以小见大,刘老师对待武学就是这样精益求精,认认真真,谦虚谨慎,从不自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敢于挑战,勇于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冒险,持之以恒去攀登高峰,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侠士精神!他那开放的心态,负责任守承诺重信义的生活交友方式深深感染着我们!

为了更好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李氏形意太极拳的真谛,刘老师于2008年成立了深圳市和道堂健身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武术健身事业。学生遍及香港、澳门、深圳等地,也有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学生;多次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开班授课,其传授的武术健身养生效果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赞扬,先后有《深圳特区报》、《佛山日报》、《蛇口消息报》等多家报纸媒体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刘老师不仅希望透过武术健身文化的推广改善现代都市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同时更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利用李氏形意太极独特的功力训练方法,培养出优秀拳击、散手、摔跤运动员。为国争光!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老师的学生、我的师弟们出现在世界竞技赛场上,让我们衷心祝福老师能取得成功!

刘心武简介篇7

成都武侯祠名联甚多,有一副最早、最典雅的,却无人齿及,近且摧毁了。清朝到康熙年间,成都一片荒芜,文武大僚,皆在保宁办事。省城由成都知府冀应熊统摄。他是直隶(河北)人,很能干,省城各大庙宇,他都培修过。惠陵(刘备坟)寝殿,有石刻楹联,上写“帝本燕人,敢以榆论乡故(刘邦起兵,祷于榆社,后世遂以“榆”为同乡会的意思);下写“我犹蜀宦,远从俎豆问祠官”(“无复问祠官”,乃王渔洋谒惠陵句;应熊似在渔洋入蜀后官此者)。有感情,有分际,实应当存录者。

陶亮生先生对蜀别是成都的历史文化非常熟悉,他介绍的“帝本燕人,敢以榆论乡故;我犹蜀宦,远从俎豆问祠官”一联,联句对仗工稳,平仄协调,用典自然贴切,表现出一位在蜀中任职的外地官员对汉昭烈皇帝的怀念之情。武侯祠博物馆保存的道光七年(1827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由成都府华阳县著名学者潘时彤负责撰修的《昭烈忠武陵庙志》(以下简称《庙志》)、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民国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吴恭亨的《对联话》及当代出版的各种对联专著都没有收录此联。究竟陶老先生是如何知道这副楹联的,现已不清楚。但对他认为此联为成都武侯祠诸联中历史最早的观点,笔者表示赞同。现对这个观点作简要论证。

根据楹联发展史来看,明代武侯祠应该就有楹联悬挂了。明末清初,巴蜀大地遭受罕见的大战乱。张献忠在成都建立的“大西”政权和清军相抗,经过多次残酷决战,清政府于康熙三年(1664年)才基本控制四川。次年设置在保宁的四川省府机构迁到了成都。武侯祠在战乱中受到巨大破坏,明代的殿宇、匾联、碑刻等大部分损毁。

张德地(《清史稿・周有德传附张德地传》:“张德地,初名刘格”)于康熙二年(1663年)至九年(1670年)六月任四川巡抚,系清朝首任四川巡抚。康熙六年(1667年)他率先开始维修武侯祠。道光年间所修《庙志》中《重修汉昭烈陵碑记》载张德地自己捐款,命成都守重修惠陵阙坊。

楹联作者冀应熊,实为河南辉县(不属直隶)人,顺治末任成都知府,康熙初叶着手建筑成都。《益州书画录续编》有其介绍:“修举废阙,气象一新。工书法,尤长榜书。”冀应熊在成都任职期间,维修了杜甫草堂、扬雄宅等名胜,并书“薛涛井”、“万里桥”、“昭觉寺”、“大慈寺”等字刻石作匾。

现今惠陵阙坊内(北)壁正中,嵌有纵70厘米、宽178厘米的碑。全碑字4行,上款11字:“大清康熙七年春三月谷旦”;正文横写5字榜书:“汉昭烈之陵”。下款2行,分别为“都御史北平刘格建”,“成都知府冀应熊题”。

正是有了张德地、冀应熊等地方领导对古祠的“灾后重建”,因此随后就悬挂了一些楹联。笔者认为,冀应熊题联时间应该就是康熙七年即1668年,最迟也是1668年稍后几年的某个时间。

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武侯祠楹联,大多都是清代中期至民国前期这一时段的作品。从《庙志》卷二《联额》部分及《楹联丛话》等资料中知道三副撰写于康熙年间的楹联,均未悬挂,其中两副是时任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于康熙壬子夏五月所题: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伊吕允堪俦,若定指挥,岂仅三分兴霸业

魏吴偏并峙,永怀匡复,犹余两表见臣心

宋可发是继康熙初年张德地后进行全面维修武侯祠的主要领导人。其《重修忠武侯祠碑记》中记载此次重建工程肇工于辛亥(1671年)九月,落成于壬子(1672年)五月。宋可发于殿堂题联,足见其对丰富古祠文化内涵之重视,但时间仍没有冀撰之联时间早。梁章钜评价这些楹联称:“胜读陈承祚史评矣”!工程拆除了原有明代的大殿建筑,新修了昭烈殿和诸葛亮殿,也奠定了今天武侯祠主要的建筑规模。根据常理推断,冀应雄撰写之联可能也随之拆除。

此外,还有康熙甲戌季夏四川巡抚襄平于养志题写在昭烈殿之联:

赓丰沛大风之歌,不阶尺土,载缵丕基,溯帝德难名,端在知人则哲

推荆襄髀肉之叹,虽定三分,宁酬壮志,苟天命未改,岂教王业偏安

甲戌为1694年,不如冀应熊联悠久。

道光五年(1825年)培修惠陵时,重修牌坊一座,增修寝殿三楹。道光年间《庙志》收录了当时能见到悬挂在祠内的所有楹联,但没有收录冀应熊撰写之联。由陶文中所说“近且摧毁”来看,此联后来某个时候曾被补书重新悬挂,民国时期陶先生曾在祠中看到。

综上所述,陶亮生先生认为冀应熊之联历史最早的观点是正确的。今天我们见到的武侯祠楹联数量仅是历史上的一部分。加强佚失楹联的收集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武侯祠应该对自己曾有的家底进行清理。像陶亮生先生这种熟习成都楹联文化的耆旧大都已仙逝,武侯祠博物馆文博研究员不妨与省内楹联学研究者联合,广泛查阅各时期的文人笔记、报刊、联书等,从各种不同渠道采集楹联,并对相关问题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陶世杰:复丁烬余录[M].合肥:黄山书社,2010.

[2]谢辉,罗开玉,李兆成,梅铮铮.三国圣地武侯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刘心武简介篇8

以前,乞丐这一行,在三百六十行中也是一个行当。

旧社会,由于贫富不均,加之天灾人祸频繁,致使穷人沿街乞讨者不绝,这些人就叫乞丐,俗称“叫花子”或“要饭的”。乞丐在一些古老的城市里由于长年不断,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帮”。

人们常说:“行有行名,帮有帮规。”丐帮也不例外,它的行名叫“穷教行”,江湖上称他们为“杆上的”。又因他们都是穷人,衣着破旧,面多垢尘,一手抖篮,一手柱杖(防看家犬咬伤),沿门乞讨,形象低下,故又有一美称叫做“灰窝的”。

丐帮帮头(即老师)称为“当家的”,二当家的称为“壶客”,入帮介绍人称为“文武先生”。那时,想加入丐帮这一行,也并非说句话就可以了,而是需有两个“文武先生”作介绍方可。

入丐帮也举行收徒仪式,只是简单些罢了。所谓简单,就是不订立师徒合同,不具拜师帖,不明文规定学习期限,只是当众拜师即可。但是举行拜师收徒仪式时也很认真,规定“文武先生”(即介绍人)和“壶客”(二当家的)必须到场,同行人等都要参加。司仪人由“壶客”担任,其他人不得代替。

仪式开始,首先由“壶客”高呼:老师、徒弟就位。徒弟便站在祖师爷像前,老师入师座。然后“壶客”拖着长腔喊着:拈香、磕头拜祖师(传说丐帮敬的是范丹),后拜老师。拜毕,由收徒老师当场给徒弟起行名。

丐帮规定,凡徒弟的行名皆称“二”,如姓刘的称“刘二”,姓赵的称“赵二”,遇有重姓者,则依拜师先后或年龄大小,再在姓前加个“大”字或“小”字,即“大刘二”和“小赵二”,以此作区别。

老师给徒弟起过行名后,即宣布帮规,要徒弟遵守,违者受罚。至此仪式结束。接着大伙共同吃喝一顿。吃时,馍是要来的,菜是大伙兑钱买的,一般情况下都要喝点酒。吃喝完了,便各自讨要去了。

丐帮虽然都是以讨饭为生的穷人,但他们的帮规却很严格。例如,讨要时不得进入院内,只许站在院门口;每天讨要来的东西,都要悉数交公,不准入私囊。之所以要交公,为的是留作备用。为雨雪天气不能上街讨要时吃,或给患病的乞丐吃。所讨要的钱,则由老师统一保管,绝不轻易动用。目的是留作医疗费,或严冬季节给衣不蔽体的乞丐添购旧衣之用。

如何随师学艺呢?那就更简单了,就是随老师上街讨要,听师言,观师行。跟随师父时间长了,徒弟也就会讨要了。只要徒弟又收了徒弟,就算出师。这时,老师一定买一口锅送给徒弟,意为让他另起炉灶。

丐帮里有“三不留”和“四不准”的规定。“三不留”即中途回家者不留,另谋生计者不留,中途当兵者不留。但,只要一天不改变讨要这一行,就得受“帮规”的约束。

“四不准”呢?即不准偷盗绺窃,不准讹诈耍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流氓鬼混,违者当众责罚。责罚时,谁的徒弟由谁的老师主罚。“文武先生”(介绍人)和“壶客”(二当家的)必须到场。

犯错误者由师兄师弟扶其跪下,由老师当面一一责问,并加以训斥。等犯错者一一供认了,并表示“受罚不亏”时,老师即声色俱厉地发命令:“打他二百拐青!”(拐青系行语,意为瘸丐之拐杖)且令出如山,概不得求情保免。

此时,“壶客”必先说话:“犯此错误,行规难容,打二百拐青不亏,但念其已认了错,愿改正,我替他分担五十吧!”“壶客”这么一说,“文武先生”也一定说几句自责的话,如说我这个介绍人对他欠教育,他犯错误我也有责任,我替他分担三十拐青。于是,师兄师弟们也都相继说话,有的要求分担十拐青,有的要求分担二十拐青,三下五去二,要罚的二百拐青,几乎化整为零了。

这时,老师就又说话了:“大伙分担的都算数,但十拐青不能少。”于是执罚者就开始打了,可是在打这十拐青时则很有学问,那就是有八轻两重之分,即前八下是高举轻落,点到为止;然而打时即如周旧衙门里打板子一样,边喊边打,且高声喊着:一、二、三……看上去十分严厉,实际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不动真格的。老师明知此中奥秘,却也不言语。

待打到第八下时,老师必大喝一声:“把拐青给我!”意嫌打的轻了;要亲自动手打了。当他的话音刚落时,执罚者即用真力“啪啪”重打两下,受罚者立刻嚎叫,痛哭起来。之所以重打两下,是为了表明犯错误必罚,决不迁就之意。按帮规规定,老师是不能亲自动手打的,因怕盛怒之下失了手,把人打坏了,那还得大伙共同养活。

丐帮里还有一条规矩,平时不向酒店、肉铺讨要,只在过“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时,则必向酒店、肉铺讨要,为的是让丐徒们过年节时有酒喝、有肉吃。而此时的酒店、肉铺的老板们,也深谙丐帮的用心,凡过“三节”时,只要有乞丐来讨,必吩咐学徒们给一点,或给肉一二两,或给散装酒一二两。这样,你要来点,他要来点,大伙凑在一起,即可过一个丰盛的年节了。

丐帮过“三节”,以春节为重。年三十这天,只讨要半天,且所得的钱,不论多少,统统归讨要者本人。另外,丐帮和其他行帮不同,过年节时徒弟不给老师送礼,相反,年三十晚上老师还要给徒弟们一点压岁钱呢!但年三十晚上徒弟必须给老师磕头拜年,不得无故不给老师贺节。只要给老师磕过头拜过年之后,就算放假了,便可尽情玩耍了。

上一篇:装修销售范文 下一篇:爱是奢华的一件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