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3 03:22:36

立冬的意义篇1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立冬过后你会发明夜长昼短的情形更加显明了,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4节气立冬传统美食介绍最新,欢迎阅读!

24节气立冬传统美食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

姜母鸭

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立冬吃什么传统美食 立冬吃什么食物

团子

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团子是圆球状,寓意团团圆圆,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个头大,有苹果一般大小。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团子外面一层蹦脆蹦脆的,而里面的各种香料也会随着团子加热,香气扑鼻而来。

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外层是糯米江,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团子的馅料丰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调味后放锅里炒熟,并放上盐等调味品,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甘蔗

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麻子果

立冬日,上饶有家家打麻子果“补冬”(民间认为麻子果是补食)的习俗。

麻子果是流行于上饶、抚州一带的汉族特色小吃。就是将蒸熟蒸烂的糯米放在特制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质的锤子先捣烂,之后用力捶打,之后将大团的麻子果用洗净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团,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种甜食。

什么时候立冬立冬是几月份:11月份

传统是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时期气温虽逐渐下降,但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日期的计算方式公式:(Y_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冬是什么意思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狭义:立冬节气后就是冬天了。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就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建立。

广义:低于10°以下的气温

我国国境区域跨度大,就算除开华南沿海、青藏高原,其他地区也不是一同入冬的,古代以中原为尊,各种习俗也是由此传承,而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黄淮地区设立,所以,入冬主要也是符合黄河、淮海一带的气候规律。而南方地区入冬稍晚。

立冬的意义篇2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的饮食: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临沂周边地区,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吃什么

广东人冬至吃什么——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潮汕人冬至吃什么——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客家人冬至节气吃什么——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四川冬至吃什么——羊肉汤

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

河南人冬至吃什么——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厦门人冬至吃什么——姜母鸭

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湖南冬至吃什么——赤豆糯米饭

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立冬三候

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

二候“地始冻”,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与冬至

冬季有两个节气是很重要的,一是立冬,二是冬至。许多朋友会将冬至和立冬两个节气搞混,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

时间含义不同

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气候特点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史话立冬

古时中国是农业国家,立冬就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他节气一样,反映气候变化及相应的物候情况,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昭示不同的季节,尤为重要。

古代皇帝号称“天子”,不仅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同时也身负沟通天、人的使命。所以,每当“四立”来临,传统上都要求天子率满朝文武,去郊外迎接。比如,立冬前三天,太史要禀告天子:今年某日某时立冬。于是,天子乃齐。齐,顾名思义,就是整齐。整齐的目的是为了让身心达到一种清洁虔敬的状态,为此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食荤,更严格的,还要求不能同妻妾共寝。

到了立冬那一天,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立冬是在北郊迎接,立春、立夏、立秋则是在东、西、南郊迎接。

立冬习俗

储菜

立冬之时老北京有“储菜”之俗。早年间冬季蔬菜的品种极少,所以多在立冬前后储存一些蔬菜,以备过冬。立冬储菜以大白菜为主,外加萝卜、倭瓜、土豆、冬瓜、大葱等,每家少则存上二三百斤,人口多的甚至存有上千斤。那时节,每天一大早儿就有人到菜市上排队买大白菜,还有大户人家雇马车、驴车到郊外采购大白菜的,一时间人来车往好不热闹,成为初冬时节京城一景。新买的大白菜一般要先放在朝阳的地方晾几天,然后再整齐地码放在房檐下,苫好草帘子。要是院子里宽敞,还可以挖个菜窖,那样储藏的效果更好。

吃饺子

立冬吃饺子主要是取其谐音——“交子”,因立冬是秋冬之交。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农民对冬至为什么这么重视

冬至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很多农民都是依靠节气来判断未来的天气情况,甚至可以对整个冬季的天气进行判断,这样就能提前知道,对庄稼的生长环境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立冬时,天气算是比较暖和的话,这就不会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这样的话,麦苗的生长就会加快,到了冬天天冷的话,就会因为没有过多的养分,而容易出现冻伤的请款。

立冬的意义篇3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立冬节气当天应该吃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当天吃什么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节气的由来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

立冬有什么讲究1、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的意义篇4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冬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西安医学院第三批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助。

引 言

近几年,学界围绕陕甘宁边区冬学问题研究呈现升温趋势。学者们将陕甘宁边区冬学问题的研究均放置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进行探讨和考察。目前学者从不同视角结合大量的史料论证了冬学运动的内容、特点、形式和作用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所参考文献大多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及1981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本文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学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的总体性研究

早在1985年张秦英、刘汉华的《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一文就阐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社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章总结了社会教育的特点即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相结合,依靠小学进行社会教育,党、军及群众团体都来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依靠群众自己来办[1]。作为根据地社会教育组织形式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一种学制,冬学同样具备以上的特点。胡现岭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的创建与发展入手,将冬学运动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从动员学员入学、开展准备工作、制订规章制度、选拔和培训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总结冬学的特点和成效[2]。这与王晋林2014年发表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述评》[3]一文达成共识观点。

关于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总体研究状况,学者们的观点可归纳为:一是冬学运动的开展符合抗日战争的国情、边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情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低较为愚昧的民情。二是冬学运动坚持了民主教育的思路,普及教育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人民不但可以普遍地享受教育,而且人民的实际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并且在教育中得到迅速进步[4]。三是冬学的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实施全民抗战教育,普遍提升了边区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和抗日民族意识,提高了广大边区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有力配合了边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冬学运动对推动妇女解放、普及卫生知识、转变社会封建迷信的风气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冬学运动特点的形成、积极作用的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边区政府针对冬学运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转变思路,调整政策方针的结果。徐鹏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运动研究》中提出抗战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经历了一个最生动、最活跃的实践过程,这也是党根据边区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实验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共产党在边区由被动到主动,不适应到适应,并在改造与创造中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摸索过程。从社会教育运动在边区的全面普及阶段到“旧型正规化”阶段再到“民办公助”阶段,党的精英和各级组织者不断选择和调整他们进入乡村社的方式,同时也不断增进对边区乡村社会及民众的认识和了解[5]。中共政策的调整在冬学的内容、教育对象、宣传动员手段中均有体现。

陕甘宁边区冬学问题的微观视角差异化研究

1.关注冬学运动殊群体――妇女

张羿霞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的妇女教育》[6]一文指出妇女加入冬学运动是冬学中的一大特色。妇女的解放从根本上来说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解放。妇女群体的思想解放,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更广泛地调动了抗战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边区妇女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为边区民主政治进步奠定了基础。因此,社会教育成为实现妇女社会角色独立,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妇女冬学既发挥了社会教育的功能,也加速了妇女群体快融入社会治理模式的参与主体。

张雨新更加细化了对妇女冬学问题的研究。他从边区政府动员妇女冬学的手段方法分析,妇女不愿意去冬学的原因除了受封建意识影响束缚之外,还与家庭内部的矛盾牵制,生活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困扰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他首次提出了在抗战大环境下,为了调动各阶层共同抗日,在动员妇女冬学活动中,边区政府的政策方针向传统社会习俗作出一些“让步”的观点[7]。

2.妇女卫生冬学

妇婴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卫生冬学是边区卫生宣传的一大特色[8]。妇女卫生冬学教育宣传方式多样,涉及报刊宣传、庙会宣传、事实宣传、卫生知识展览会等。冬学运动中,以妇女卫生常识教育、妇科疾病知识普及和婴儿幼儿保育知识教育为教学内容的妇女卫生冬学,成为了区别于一般男子冬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妇女冬学运动的一个鲜明特色,因而在教学内容较男子冬学更加广泛,也更加针对教学对象的实际生活[9]。从妇女冬学的作用来看妇女卫生冬学改善了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促使农村环境发生改善。

3.新文字冬学

关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冬学的研究问题,学界现有的研究文章数量极少。胡现岭2008年发表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一文是最早关注研究新文字冬学的文章。文章认为新文字冬学无论在政治教育内容还是形式上均未能得到民众的认可。主要新文字运动的领导人对新文字认识过于乐观,忽视汉字主体地位,采用革命化或大运动的方式,企图以革命热情代替科学研究,往往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热情,新文字冬学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10]。对于新文字冬学的成效,杨益哲的论述主要从积极角度予以肯定。他认为新文字冬学促进扫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觉悟,有利于宣传动员群众认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1]。

思考新文字冬学失败的深层次矛盾也是该问题研究的另一个角度。王建华《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以延安县冬学为例》一文指出文字改革原本无可厚非,但颠覆传统,完全照搬西方文明的拉丁化方案,超出文字改革本意,抛弃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汉字,必然解构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语言与“道德范式”[12]。

4.冬学中的历史人物

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涌现出一批积极推动社会教育普及发展的革命教育家,然而学者对历史人物的研究较少。拓毅在《徐特立研究》1995年第2期和第4期中分别发表《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13]和《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教材建设》[14]两篇文章介绍徐特立在新文字冬学中实践和贡献。李绵于1980年撰写发表的文章《陕甘宁边区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字改革试验――怀念吴玉章同志》,回顾吴玉章在1940年―1942年在延安围绕新文字冬学创办报纸、开展试点教学和编写教材的经历[15]。彭红霞2011年撰写《徐特立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文提到了徐特立对新文字的认识。

5.冬学中蕴含的政治动员及意识形态教育

黄正林撰写的《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一文指出冬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有最大限度的认可[16]。李祥云、程晓敏研究中认为冬学教育是党对农民进行教育实践的载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形态。冬学的政策、形式、内容均有大众化的特点,这是中共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重视思想教育和树立主人翁意识的政治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是中国政治动员的三种主要手段[17],这在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均有体现。任何成功的政治动员都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而是受众主体主动地认同接纳意识形态教育。

结 语

陕甘宁边区冬学问题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对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冬学的总体性研究及冬学特点作用的研究文章居多,国内学者也都基本形成了共识。二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微观层面的研究表现在冬学中对特定群体、特定教育内容的细化研究,视角独特,深化了对冬学社会作用的理解。三是从政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冬学运动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并反思冬学运动背后渗透的中共政治动员手段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显著,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方面均有新的突破,但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有待于后期进一步探讨。一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除了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外,可以充分借鉴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已有的概念、理论、框架,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对陕甘宁边区的冬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理论构建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强对比研究。例如,将陕甘宁边区冬学与苏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太行革命根据地等其他区域的冬学运动情况作对比,考察不同地域环境条件下冬学特点。此外,目前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陕甘宁边区冬学问题尚未有学者涉及,是研究的空白地带。三是关注历史人物的研究。学界没有针对冬学运动中关于林柏渠、辛安宁、等领导人物的研究。在后期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φ庑├史人物的研究,更好地把握中共在特殊时期的思想教育宣传理念。四是与冬学相关联的基层组织的研究。例如,青年抗日救国会(青救会)和妇女救国会(妇救会)在冬学运动中的研究,揭示基层组织在冬学运动中如何演变发展日益成熟的规律。

参考文献:

[1][4]张秦英、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2]胡现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5期。

[3]王晋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述评》,《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21卷,第5期。

[5]徐鹏:《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运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张羿霞:《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中的妇女教育》,《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13卷,第9期。

[7][9]张雨新:《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的社会教育――以冬学为例》,《农业考古》2016年第1期。

[8]温金童、罗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幼保健》,《医学与社会》2010年第23卷,第10期。

[10]胡现岭:《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3期。

[11]杨益哲:《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的政治动因和新文字运动的成效》,《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5期。

[12]王建华:《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冬学运动――以延安县冬学为例》,《民国研究》2011年第3期。

[13]拓毅:《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徐特立研究》1995年第2期。

[14]拓毅:《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教材建设》,《徐特立研究》1995年第4期。

[15]李绵:《陕甘宁边区一次很有意义的文字改革试验――怀念吴玉章同志》,《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

[16]彭红霞:《徐特立与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9卷,第4期。

[17]关海庭:《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立冬的意义篇5

【关键词】冬眠离婚;理论争议;别居制度;设立必要

200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离婚成了一件越来越简单的事情。首先,是简化离婚的手续,离婚不再要求出示男女双方各自的离婚证明,只需出示各自的户口本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当地民政部门就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使整个离婚过程加起来不会超过1小时;其次,是取消了1个月的调解期。它实现了婚姻登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保障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开创了婚姻登记工作的新局面。

而离婚,是除了配偶一方死亡外,解除夫妻关系的有效法律行为,从婚姻关系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随时有可能发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立法的不断改进,现代人对待婚姻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合则聚,不和则散”,中国的离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中国民政部统计:2003年中国的结婚率为12.6‰,比上年上升0.4个千分点;离婚率为2.1‰,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特别是现在人们对待离婚的态度更加宽容,加之现代年轻人的爱情快餐、“闪婚”等新形式的出现,都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性。于是一种名叫“冬眠离婚”的制度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

“冬眠离婚”就如同在严肃的法律里糅合进了一些人情,告诉那些还在围城中徘徊的人,离婚是可以妥协的。婚姻是个严肃的事情,已经进入婚姻的人们必须要慎重的对待它。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眠离婚”?它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别居制度”又有什么区别?对我国婚姻法的完善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冬眠离婚”制度的出台

中安网以“法院尝试‘冬眠离婚’五个月内不履行夫妻义务”为题进行了报道:郑州晚报8月29日讯一气之下夫妻怒而分手离婚,但等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双方冷静下来之后,很多人便开始为自己当时的过激行为后悔。出于减少此类现象发生的目的,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法院孙口法庭从2004年5月开始尝试实行“冬眠离婚”制度。

“冬眠离婚”也有人把它称作“试验离婚”即指的是夫妻双方在法官确认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但调解不能和好的情况下,经双方同意后在法官的主持下达成一种承诺,夫妻双方在三至五个月内暂时互不履行夫妻义务,让夫妻双方体验离婚后的生活情境,从理性的高度审视婚姻,然后再决定是否离婚。而配之程序上要求主办法官先对夫妻共同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子女抚养情况记录在案,在试验期内只要有“第三者”或财产转移情况出现时“冬眠离婚”停止。“冬眠离婚”期满后,当事人自愿和好的,依法裁定准许原告撤诉;调解无效的依法作出判决。

2005年8月24日,台前县法院孙口法庭副庭长张西敏见到《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时,对此案仍记忆犹新。“我联想到一些年轻人在吵架时,一冲动就闹着要离婚,但内心里并没有离婚的意思,如果两个人都互相赌气,在目前离婚程序又极其简单的情况下,离婚是特别简单的事情,但离婚后再复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琢磨采用什么方法,尽量避免因为冲动而造成的离婚,减少离婚给双方以及孩子带来的伤害。”

张西敏说,在刚开始采取这个制度时,其实并没有一个名字,最初称为“试离婚”,后来县法院让写经验介绍,又用了“休克离婚”,后来想想,越想越感觉“休克离婚”这个词不太好,因为“休克”属于一种病态,于是考虑来考虑去,感觉“冬眠离婚”这个词不错,于是就用到了现在。孙口法庭在采用“冬眠离婚”前就考虑了这些问题,采用“冬眠离婚”是在不违背《婚姻法》和《诉讼法》的大前提下,调节婚姻案件的一种方式,它扩大了“冷处理”的外延。

不是所有离婚案件都适合“冬眠离婚”,采用“冬眠离婚”的案件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实行“冬眠离婚”,要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并且是自愿的。其次是法官经过详细了解情况,认为夫妻双方的感情尚未破裂,只是在冲动下提出离婚的。张西敏说,这就需要法官甄别哪个案件适合“冬眠离婚”,对法官业务素质、工作经验都是个考验。如果双方没有像某些行将离婚的双方一样反目成仇,急于逃离“婚姻围城”,他们的婚姻中有着一些值得留恋的情景,“冬眠离婚”可以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

但客观的讲,根据相关法律“冬眠离婚”并不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在“冬眠离婚”期间,夫妻双方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都存在。如期间任何一方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仍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冬眠离婚”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一个从冲动中冷静下来的“缓冲地带”,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从这种意义上说,“冬眠离婚”应该是一种对法律有益的实践。

一个现实是,自实施以来,在占1/4离婚案件中有10对欲离婚的夫妻尝试了“冬眠离婚”,其中有9对已经破镜重圆,一对仍在离婚的“冬眠”阶段。[1]台前县法院的一位负责人告知,“冬眠离婚”制度得到了濮阳市中级法院的认可。[2]

二、“冬眠离婚”引争议

这种制度的出现引起社会上,特别是学术界激烈的争论。

一些专家认为,冬眠离婚制度的施行让人们在离婚问题上更加理性。主要表现为:(1)减少草率离婚造成的不幸;(2)给心理一个适应期;(3)可以重新审视情感;(4)增加夫妻的责任感等一系列好处。这样可以给想离婚的夫妻一个缓冲过程,免得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离婚的决定后又后悔不已,且离婚后再去复婚只是增加当事人和民政机构的工作难度。

据国家民政部的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复婚的夫妻有68081对,在上海、温州、贵阳等地复婚率仍不断上升。但更多的可以复婚的夫妻,由于时空的距离,“面子”的阻隔,重新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只能化为泡影。阳原县人民法院城镇法庭推出“试离婚”制度以来,从实践的效果看,很大一部分人都和好如初,这对当事人和社会的伤害大大减少了。这不仅符合治病救人的法律精神,还给冰冷的法律添加了人文情怀,告诉那些在情感中徘徊的夫妻:离婚是可以妥协的。对这一新事物,许多专家持肯定的态度。

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专家陈新欣提出:“试离婚”是在新婚姻法实施以后,结婚、离婚的手续都比以前简单的前提下,缓解家庭婚姻危机的好办法。离婚前,冷静地对婚姻进行反思,对他或她进行再认识。给婚姻一个缓冲期再决定是离还是不离。经过冷静思考以后再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也不迟。婚姻,要讲究效率,更需要深思熟虑。“试离婚”是一种理智、成熟和慎重的婚姻观,值得提倡。[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叶林教授个人认为“冬眠离婚”没有干涉离婚自由。因为“冬眠离婚”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如果当事人通过“冬眠离婚”最终放弃了离婚,说明他(她)在当初提出离婚时是一时冲动,为激情行为,缺乏理性的思考。“冬眠离婚”是“强迫”当事人从冲动到冷静,减少激情离婚的比率,是一种法律的人文关怀而不是侵犯了其离婚自由的权利。[4]

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王蕾也对“冬眠离婚”持赞成态度,她认为:“冬眠离婚”的做法,其实是对婚姻高度负责的表现。离婚不仅是对当事人一种伤害,对于那些有孩子的家庭,离婚对孩子的成长也极为不利。为了减少因冲动带来的恶果,“冬眠离婚”是一个好办法,给婚姻一个缓冲期,经过冷静思考以后,再作出理智的选择也不迟。[5]但同时有学者指出“冬眠离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对挽救婚姻的意义不大。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的婚姻专家周美珍认为“冬眠离婚”增加了婚姻的不严肃性。她的理由如下:首先,试离婚规定了夫妻双方不履行夫妻义务,但在婚姻法中从来没有试离婚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试离婚这种做法没有法律效应。如果夫妻任一方在试验离婚期间有了外遇或和第三方结婚,都要依据婚姻法来处理。其次,法院作为一个国家机构,它推出“冬眠离婚”这种做法带有社会导向性。如果连离婚也可以试验,那么婚姻就太不严肃了。另有人说,“判决试离婚,是在拿严肃的法律开玩笑”。判决“试离婚”的初衷是好的,但结婚证仍在,若夫妻中有人在“冬眠离婚”期间做出有违婚姻法的事,试行的制度与严肃的法律该以何为准呢?到最后只能是法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权威。[6]

更有人认为,在“冬眠离婚”中法院是越俎代庖,把本来属于当事人的权利给剥夺了。其实,应该看到民间已经存在的婚姻危机调解功能,亲朋劝和、婚内分居等办法,在当事人走向法庭前,也不是都没试过。当然,法官也不是不可以帮助当事人,做挽救行将死亡婚姻的工作,但是用推出“试验离婚”制度的办法去约束当事人,于情可原,于法不符。法官的一片好心,同样也可能会做出违法的事来。

专家们对这一现象的高度关注,表明这一现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阳原县法院城镇法庭副庭长赵洲对实行“冬眠离婚”制度有着自己的忧虑:“一旦出现在试离婚阶段一方强行要求对方履行夫妻义务等类似的情况,法院就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司法权威也随之受损。[7]”

三、“冬眠离婚”需要法律支撑

“冬眠离婚”制度其实就是英美法系国家家庭婚姻法中的别居制度的中国版。

别居制度,又称分居或分床制,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对于这种先进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因此笔者建议远期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把这种“冬眠离婚”制度以别居制度的方式加以明确下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别居(separation),又称不完全离婚(Limiteddivorce)亦称桌床离异(divorcefrombedandboard),谓依判决或合意免除夫妻同居义务之制度,[8]是外国亲属法或婚姻家庭立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制度。如1976年《联邦德国民法典》第1567条规定“如夫妻之间不存在共同家庭关系,而夫妻的一方拒绝夫妻共同生活关系,显然不愿意建立共同家庭关系时,夫妻为别居。”“如夫妻在其住宅内部别居时,共同家庭关系也不再存在。”

夫妻同居,双方在一起共同生活,这是当事人缔结婚姻时的愿望和追求。夫妻任何一方均可以要求与对方共同生活,也应该与对方共同生活,当然,有正当理由者除外。同居要求夫妻在一起共同生活,在共同生活中实现相互扶助与抚慰。没有共同生活,违背了婚姻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利益,不符合夫妻作为共同生活伴侣的要求。有家不回的一方即定期或不定期地承担了部分或全部家庭经济开支,也仅仅是部分履行了经济抚养责任,因而也是一种没有很好履行夫妻义务的行为。

一般而言,别居应该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夫妻双方解除同居关系。夫妻同居是指男女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生活,包括夫妻性生活和夫妻在共同生活中经济上的相互扶助、精神上的相互抚慰以及工作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等。解除夫妻同居关系就是指排斥主要包括性生活在内的共同生活。

第二,不解除婚姻关系。别居主要在于解除夫妻同居关系,而不解除婚姻关系。别居以夫妻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如果夫妻关系已不存在,别居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解除了婚姻关系,使夫妻双方各自成为毫无身份牵连的自由人,别居的法律效力也就类似离婚的法律效力,别居制度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因此,别居制度的存在并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消灭,法律确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发生重大变故时可以别居,并不等于婚姻当事人可以自行变更婚姻关系或自行终止婚姻关系,在别居期间原有的婚姻关系仍然受法律的保护。

别居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是国外许多国家民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婚姻法》中没有别居(下转第39页)(上接第59页)的相关内容,只是将分居的期限作为法定离婚的一种理由。

“冬眠离婚”在中国并不具有法律意义,它只是各地方出台的政策,还未上升为严肃的法律,始终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由于其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根据河北省高院的指示精神,此项制度早已停止执行,但作为一种对法律的有益实践,它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即在我国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冬眠离婚”这种现象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因此,正视“冬眠离婚”现象,制定相关法规,已成为新《婚姻法》颁布实施后的又一个刻不容缓的法制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河南濮阳法院实行试离婚制9桩婚姻起死回生[N].郑州晚报,2005-08-02.

[2]法院尝试“冬眠离婚”五个月内不履行夫妻义务.参见中安网.

[3]“试离婚”开始流行.参见.

[4]“冬眠离婚”律师法官众说纷云者.参见中国律师网.

[5]专家提倡“试离婚”给婚姻一个缓冲期.参见.

[6][7]离婚是可以妥协的.参见.

立冬的意义篇6

关键词:冬期;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效益时间要求的提高,目前,建筑工程冬期施工相当普遍。由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东西海拔高差大,使得北部和西部高海拔地区总体呈现冬长夏短,许多地区冬季长达3~6个月,有的地区甚至更长。冬季是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给施工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尤其是混凝土;为了充分利用冬季时间施工,增加一年中有效的施工天数,就要额外投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采取必要的冬期施工措施。

一、立冬、冬季、及冬期的概念

立冬: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是农历传统意义上冬季6个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节气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的。立冬日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在我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农历一般指10,11,12这三个月为冬季。立冬后各地气温显著下降,也预示严寒将至。

冬季:在气象学意义上是指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低于10℃,那么从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气象学意义上进入了冬季;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为冬季结束。当地历年进入冬季的确切日期并不固定,需当地的气象部门测温确定。而一般意义上的该地进入冬季的时间和冬季的持续时间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例如,华北平原历年进入冬季的时间大体在每年的立冬前后至11月中旬左右,冬季结束的时间大体在第二年的3月中旬左右。

冬期:这里所指是建设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气候特征,以气温条件来确定冬期的起始和终止界限。《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以下简称《规程》)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规程》说明进一步指出:当未进入冬期施工期前,突遇寒流侵袭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为防止负温产生受冻,亦应按冬期施工的相关要求对工程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各地是否进入和结束冬期施工期,应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大趋势、施工现场小环境温度测量记录,确定冬期施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可见,立冬仅是一个节气,立冬日既不是冬季的开始,也不是冬期的开始。从气温范围看,冬季比冬期时间范围要长,是包含关系。因此,冬期不能简单等于冬季,也不能简单等于四季中冬季这样一个季节。从持续时间上冬期比前者短,比后者长,三者的起止时间基本上完全不对应。

二、混凝土冬期施工特点

当室外气温小于或等于5℃时,与常温环境相比,混凝土强度增长明显缓慢,或气温在0~5℃时,混凝土凝结时间比15℃时延长2倍。当气温小于0℃时(新浇筑混凝土的冰点为-0.3~0.5℃),混凝土中的水结成冰,体积膨胀9%,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冻胀裂缝,严寒季节,冻结的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即使开春解冻后,混凝土强度也不再增长。冬期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且有明显的滞后性,即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多在春融期间暴露出问题,由于事故暴露周期长,处理的难度也大。冬期施工技术复杂、费用高,一旦计划不周、措施不当、施工不力、管理不善,就会造成质量事故,既耽误工期,又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

1.蓄热法

蓄热法就是在浇筑混凝土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在冷却到0℃以前,即达到预期要求强度(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所谓受冻临界强度,就是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

2.掺外加剂法

掺外加剂法就是在混凝土中掺加防冻剂、早强剂、减水剂等,混凝土浇筑后不加热也不做蓄热保温养护,使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尽早达到预期要求强度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也叫负温养护法。

3.蒸汽加热法

蒸汽加热法,就是将被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有塑料薄膜覆盖的低矮棚架或保温罩内,用小锅炉、管道通入蒸汽进行保湿、保温养护,使其在极短时间内(1~3天)达到预期要求的强度。

4.暖棚法

暖棚法就是将被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好的棚架中,在棚架内设散热器、电热器或火炉等加热棚内空气,使混凝土处于正温环境下养护的方法。采用此法也要特别注意防火、防触电;当采用燃料加热器(油、煤等炉子)且置于棚内时,会产生较多CO2,容易使混凝土表面形成碳化硬壳,所以要用炉筒将烟气排至暖棚外。

四、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

1.冬期测温时间

《规程》规定冬期施工的起止时间是根据施工现场测温结果确定的,从概念上看,随着气温的逐步降低,首先进入气象学上的冬季,然后才进入冬期,根据常年的气温统计资料,立冬过后,我国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区气温显著下降,华北平原地区一般从立冬前后开始测温,而这时黑龙江省已经进入了冬期施工。所以根据气象学上的冬季开始时间作为冬期施工的开始测温时间较合适,因为根据各地常年的气象统计资料,从冬季开始到冬期施工开始一般约需7~15天,期间虽有较强冷空气引起降温,一般极少达到0℃以下。但是为了防止突遇强寒流侵袭,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负温受冻,根据各地的气象预报从进入冬季开始各施工项目有7~15天的时间提前进行温度测量,并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冬期施工的分项工程,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等,以便能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启动冬期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2.冬期施工测温地点

《规程》规定以室外日平均气温的测温结果划分冬期施工的界限,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在冬期施工的主要分项工程和施工部位(作业区域)确定。例如,冬期计划进行土方开挖和坑内的地基处理、垫层、基础施工,测温就可以在施工现场的地面上进行,不必在坑内进行,因为坑内相对于地面风速小,温度不会比地面低;而如果冬期计划进行20~30层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则地面的测温结果就不能代表作业层的温度。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的同时风速会增大,结果会导致作业层的温度比地面温度低,而主要的受冬期影响最大的混凝土湿作业是在作业层进行。所以,这时应以作业层的测温结果为依据。

3.冬期施工措施

冬期施工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实施性。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冬期施工措施应根据冬期计划进行施工的分项工程编制,不在计划内的分项工程可不编制冬期施工措施。因为,编制的冬期施工措施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人、财、物、设备和设施的资源准备和投入,对不计划在冬期施工的分项工程的资源准备就是浪费。

编制和实施冬期施工措施是为了应对低温和负温对有些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保证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以缩短正常的技术间歇时间和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水泥稳定土路基基层施工时,在进入冬期前15~30天就应按冬期施工进行施工,因为其养护期会进入冬期,而进入冬期后,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几乎不再增长或增长缓慢,如果其强度不足,大型机械在其上施工,水泥稳定土基层极易被破坏,整个路面的质量就不能保证。因此,冬期施工措施不仅能应对冬期不利的气象条件对施工作业的影响,而且科学、正确的使用冬期施工措施,可以改善和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立冬的意义篇7

【关于春天的谚语】

1、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释义:是描写春天的谚语,也可以说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谚语。立春日是春季的正式开始,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我国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之日作为春季的开始,一年的伊始。迎来了一年的立春日,且是一个晴天,可能预示着今年农业将会有一个好收成。这就是所谓的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2、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释义:牛是农民伯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耕田帮手,要是被淋的生病,不能干活,换做是你也会感到杯具的,没有多少比种田还苦的事了。

3、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释义:立春日有霜,说明气候延迟,因为一般进入深冬就没霜了,而那年立春却有霜,所以天气还处于向严寒过度阶段,立春过后会更冷。如果播下了稻子,秧苗将会不堪寒冷而无法成长,甚至烂掉。所以说“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4、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释义: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努力付出的多了,得到的回报也就相应的越多。

5、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6、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7、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季节不会等待人们,春天的时间像黄金一样珍贵。

8、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释义:春天人们起得早点去干活,到了秋天收获的粮食就能够让马都吃的饱。

9、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释义:春天的雨淋湿了耕牛的头,无法耕种,农夫会忧愁四十九天。

10、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1、春到三分暖。

释义:一到春天气温就开始回升转暖。

12、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释义:春夏的天气反复无常。

13、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释义: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4、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15、一年四季春为首。

释义: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16、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十有收。

释义: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有大丰收之年。

17、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释义: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8、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释义: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9、立春落雨至清明。

释义: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0、惊蛰闻雷米似泥。

释义: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1、立春赶春气。

释义: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2、早春晚播田。

释义: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23、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释义: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24、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释义: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2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释义:意思是春雨很珍贵,对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26、春雷响,万物长。

释义: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

27、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释义: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2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

释义: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释义: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30、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释义: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3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32、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33、立春晴,雨水均。

释义:立春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的雨水会比较均衡。

3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晴天耕田不费力。如果立春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节。

3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释义: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36、反了春,冻断筋。

释义: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37、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38、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9、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

释义: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40、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释义: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41、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

释义: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42、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43、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释义:虽然冷锋面势力减弱,有时北方的冷空气仍然很强,冷不防又有一波寒气来袭,於是有这句俗谚。

44、春雨贵如油。

释义:形容春雨的重要,象油一般的珍贵,一年之际在于春,农作物最需要的就是一场及时有效的春雨。

45、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46、打六九头。

释义:一年分二十四节气是按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记时的,便于农时,与天气关系密切,解放前用阴历记月,阴历是按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月,不便农时。冬至开始记九,冬至与立春间隔时间相对固定,往往在六九前后,彦语是为了便于记亿。

47、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释义: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一天天轻轻的过去,如若不努力,积少成多慢慢的就只能庸庸碌碌。

48、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释义:“桃花水”指清明节气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梅雨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与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49、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释义: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50、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释义: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51、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立冬的意义篇8

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地始冻,雉人大水为蜃。

释义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意。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明代人王稚登有一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养牛

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起居宜早睡晚起,应保暖避寒。

早睡晚起,让睡眠时间长一点,可养阴经,促进体力恢复。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

在寒冷冬季保暖避寒自然必不可少,在此需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暧,因为从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很多穴位,太阳经从此走,如果寒风吹后背的话,对整个机体就不好。

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古时重要节日。当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日期时辰,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当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而民间亦有各样习俗。

补冬: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人类虽无冬眠之说,但却有“补冬”习俗。此时乃进补最佳时期,为抵御冬寒补充元气。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比喻。

潮汕人每到此时,家家户户要吃甘蔗,据说这一天吃了甘蔗,可以保护牙齿。俗语曰:“立冬食蔗不会齿痛。”漳州农家通常会做一种以糯米为主料叫做“交冬糍”的小吃。台湾此日,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倭瓜饺子:在北方,人们立冬吃饺子。因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饺子不能不吃。

旧时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所买,存放于小屋里或窗台上,经长时间糖化,做成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亦与夏天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卜冷暖: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睛,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

上一篇:青春有为时代有我范文 下一篇: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